高效课堂呼唤教学激情(通用10篇)
高效课堂呼唤教学激情 篇1
人们一向认为常把良好的开端描述成为成功的一半,足见开端在一件事情中的地位,而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其重要性自然也不容小觑. 而其实,什么称之为“好”的课堂导入呢? 激情溢满是好,环环相扣是好,情感动人是好,有趣生动也是好,这个“好”没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义,但是良好的课堂导入必须是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能达到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就必须结合文本内容、课堂气氛和学生实际,不能墨守成规,一条规则用到底. 接下来,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广大教师顺利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实现高效数学教学.
一、生活导入法
很大一部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层面依然停留在直观感受层面上,这就导致了他们很难对一些陌生的知识进行思维的构建,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他们的已知经验上的,但是有限于能力,他们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就调动出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课堂知识点的理解. 所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图片、事情或者视频进行导入,帮助学生理清思绪,在学习时能快速理解知识点,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在逛商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非常钟爱的玩具,玩具商所标的价格是11元, 然后你请求妈妈给你钱让你可以买下这个玩具. 而妈妈钱包里只有20张1元,你拿着钱包去付账,那你最后会剩下多少元呢? ”这个导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妈妈逛商场”,学生感兴趣的物品“玩具”以及课堂新知识结合在一起,那等到课堂教学时,学生就很自然地能联系相关生活实际带入新知识的学习当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俗.
二、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的世界里有大片的空白,所以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而故事就恰恰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期待, 所以故事导入法也是广受学生青睐的导入法之一. 当然故事导入法中的故事不同于童话故事,它是经过教师的编排和合理设计后能承接教材的另类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从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可以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力所能及的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迁移思维,又可以完成从生活到课堂的合理推进,让学生自然融入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进行“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 述“生日会”的故事:“小红今天过生日,邀请了3个要好的小伙伴到家里过生日. 小红的爸爸妈妈为小红的生日会准备了很多东西,有8个苹果、12个棒棒糖,还有一个分成四块的大蛋糕.紧接着,小红的爸爸妈妈就去上班了,留小红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在家里庆祝生日. 她们又唱又跳, 唱完生日歌后就可以吃东西. 那如果小红要把生日会上的东西平均分, 她要怎么分呢? ”在导入的时候,教师描述了一个“小红过生日”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又设计出一个问题,巧妙过渡到课堂的教学当中,让学生自主地先去研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思路上的不足后再进行“对症下药”,课堂效果自然精彩.
三、活动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不能压抑的动手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小学生容易上课开小差,他们爱动的个性让课堂秩序容易受到破坏和他们本身学习的积极性和欲望很容易下降.而这个教师无法压抑,这种爱动归结到底是他们这个年龄层普遍拥有的生理特征, 强行抑制只会引来学生的抗拒叛逆.那课堂秩序和学生天性这两者应该怎么平衡呢?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的契机,采取操作导入法,先安排活动让学生尽情释放天性再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新知识的导入,也可以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尊重儿童的天性,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例如,在进行“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30秒活动”来作为课堂导入,学生用拍手或者跺脚等即时性活动来代替秒的时间意义, 例如拍一次手等于一秒,30秒内看看学生可以跳多少下绳,写多少行字,背多少次九九乘法表等等,然后再开展“1秒大搜索”,让学生好好思考1秒钟他们可以干什么事情. 经过这一连串的活动导入,学生在活动的同时也对新知识点“秒”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保证了课堂的高效进行.
总之,课堂导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了一个很好的预热和铺垫,激情的课堂导入更是为课堂高效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如何结合文本、学生和课堂实际,设计一个合适的课堂导入值得每位一线老师深入探讨和研究.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敲门砖,处理得当能有效盘活课堂.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而言,死板的课堂导入难以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而且,就小学生中低年级的心智而言,过于抽象和陌生的课堂导入难以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所以,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依归进行导入,可以以操作为基础进行导入,可以以故事或者游戏为蓝本进行导入等等,务必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合适导入方法辅助课堂教学,才能让课堂教学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
让教学激情催化高效课堂 篇2
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激情。教学激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教师缺乏激情的原因,探讨保持教学激情的策略。
问题提出——课堂教学激情,学生的呼唤
据《重庆商报》报道:两位具有20年教龄的教师因为上课没激情学生打分低而转岗。如此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令今天正在进行课改实践的人深思。在学生眼里,充满活力的课堂,激情洋溢的教师胜过20年教学积累的经验。为什么越是教龄长的老师越缺乏激情?是因为太过于熟悉工作而失去了新鲜感,还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而影响了对自身的要求满足于现状?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导致语言缺乏激励性,表情过于严肃,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活力。身处这样的课堂,不光学生听的累,教师讲的更累,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林崇德老师认为讲好课的三个前提:一是精神面貌,二是感情投入,三是激发兴趣。他提到“不管课前发生多少烦恼事,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一上讲台,教师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一下就精力旺盛、神采飞扬,甚至于有气吞山河之势。”充满激情的课堂,犹如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绚丽灿烂;充满激情的课堂,正如涓涓的流水,沁人心脾。身处激情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丰富起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才能更好的去听课、思考、体验。
什么是课堂教学激情——心底流露,润物无声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对课堂教学激情的解读很值得我们深思。窦老师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暮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
诚然,热爱学生是激情的源泉和土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没有爱的滋润,心灵接触就会干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一个老师无法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那你无疑算不上成功!教师的激情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润物细无声”了。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不是声嘶力竭的呼喊,激情应该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
我们为何没有了教学激情——岁月无痕,激情永葆青春
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初为人师,肯定激情满怀。岁月荏苒,我们的激情在日復一日的劳作里渐渐消失,如何保持激情是一个关键。现在,双职工家庭多了,不少家长把教育的责任转嫁给学校,老师越来越难做。1997年至2015年,老师患心理疾病的数字提高了70%.带着压力的枷锁工作,激情很难生发。只有放松身心,才有好心情去表现激情。
上课是需要激情的。上课时的激情也是最怕打断的。我们的好心情会因一些不愉快的课堂生成事件而破坏。比如,批评学生违纪或者不交作业等。这种情况尤其在新教师身上表现突出。因为,越是年轻的老师越容易情绪化,难以克制自己的愤怒,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激情之火一旦被熄灭,就很难再次复燃。
笔者认为,教师工作是一份良心活。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年轻或者年老,就磨灭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激情。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昂的斗志,用满腔热血来应对任何问题。平时留点时间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不妨常常问问自己:我们还有激情吗?我的课堂是否涌动着一种生命激情?学生被我的激情感染了吗?我是否因为激情着而幸福并快乐着?
如何保持教学激情——让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首先,教师要把每一天当成上班的第一天,永远保持初涉讲台时的那种激情四射的状态。这种状态来自“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工作中不可预见的问题的征服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激情也往往就随之湮灭”。所以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是保证工作激情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错误观念,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二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三是努力解决拖延已久的问题,获得成就感,让激情每天陪伴自己。
其次,教师要自觉培养上课的激情。一是培养对学生关爱的激情。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轻轻的颔首,或者嘘寒问暖,促膝谈心,都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同时收获教学相长的快乐。二是培养对知识和情感交流的激情。从大学走出来的那天,所学知识已经被更新了。我们脑袋里的这点资本,很难胜任现在课改形势下的教学。因为,现代教学不满足于掌握多少知识,更在乎知识诞生的背景,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更多价值。所以,我们需要从各种渠道更新知识。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和谐统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渗透于教学过程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会有一个情感、能力、认知信息的交流回路,而积极的情感信息交流,将有效的促进认知信息、能力信息的传递。三是培养对人生幸福追求的激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激情。”
再次,教师要对课堂激情收放自如。避免激情浮于表面形式,激情过度,难以自持,偏离教学任务。当激情燃烧了学生的激情,就应该适可而止,然后言归正传,切入主题。
最后,请老师注意您的语调和体态语。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休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体态语可以为语言增色。
总而言之,激情就是与学生共情,用爱剥开交流的屏障。
作者简介:张菲菲(1986-6),女,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9年2月参加工作,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市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执教省级公开课获得一等奖,国家级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
高效课堂呼唤教学激情 篇3
一、激活学生兴趣,让紧凑的教学环节贯穿课堂,让“高效”成为可能
首先,课堂导入要精彩,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积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遵循以下原则:导入要围绕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导入形式要生动有趣;导入要简洁明了,不应喧宾夺主;导入中创设的情景要真实自然,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课堂学习内容中去。
其次,新课的呈现要有层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学生处于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9的Reading时,我先放一段各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各有关国家的特征,还可以简单地播放各国的语言,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去学习新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步步深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激情迸发,用生动的语言驾驭课堂,点燃“高效”的火种
课堂教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信息传递、师生沟通的过程。作为一位教师,如何表达十分重要,就好像一首歌由不同的歌手演绎效果大为不同。幽默智慧、抑扬顿挫的教学用语是一剂良药,是自信而充满情趣的表达。恰如其分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会使你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双方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高潮。高超的课堂驾驭者会运用幽默增加课堂激情,缓解课堂冲突,驱除学生疲劳,让幽默成为课堂激情的最有味道的调剂品。其实,教师的幽默可以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帮你完美地驾驭课堂,也可以帮助你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让你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地以挥发,无时无刻不感染学生,继而让学生对你及你的课堂都充满热情与高昂的兴趣。
三、让兴趣“恒温”,以变幻的节奏带动课堂,逐步走向“高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感觉器官受到的刺激越来越多。如果刺激物缺少新异性或刺激性小,感受性就会降低。作为教师,要不断创造并呈现新的刺激,让学生的感觉器官保持亢奋。过快的课堂教学节奏会剥夺学生反应思索的权利,使得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弄不懂老师想表达的意思,以致失去求知欲。而过慢的课堂教学节奏则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拖沓,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消除这两个极端,合理控制课堂节奏。教师可从自身的语音语速上加以控制,快时嘈嘈如急雨,慢时切切如私语,用变幻的语言节奏吸引学生。同时,在教学各环节的过渡中也要控制节奏。重点难点之处,务必降低速度,给学生充分的思索探讨时间。
四、兴趣保证成功,让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成就课堂,保证“高效”
灵动的语文课堂呼唤激情的碰撞 篇4
关键词:课堂活力;开放;情感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前提
1.要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优缺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多提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问题,少给学生答案,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上多给学生质疑、交流、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等。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要给学生灿烂的微笑
我认为想上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教师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教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授《背影》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橘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2.点拨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在教授《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莲》,将陶渊明的画像投影在大屏幕上,抓住学生的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个个沉浸在审美享受中。
三、教师的语言魅力是语文课堂灵动的催化剂
1.充满活力的语言体现在说话技巧上
在进行教学活動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讲究。同时还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不同,确定自己相适应的语速语调变化,力争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和谐,与教学过程和谐。避免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
2.充满活力的语言体现在情感色彩上
激情是语文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实效不高。教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高效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非常强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生动中进行,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教授《五柳先生传》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扮演了课堂的主角。先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请其他同学来帮忙解答,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学习过程中既有分组的小讨论,也有全体同学的大讨论,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尝试、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详细了。
2.“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新课标强调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够将日常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和班级生活融入语文学习的内容,必然会极大地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求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语文这个手段,自觉地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觉地学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去“读”,自觉地学会用自己的手去“写”。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教师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像和大胆想像,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写。
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嘴中表达的对象,成为他们笔下倾诉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协调,间接、充分地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有利的语文教学条件。比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引导学生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能进行一些有效的听记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记能力,扩大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有力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资源,进一步沟通了课堂内外的联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帮手,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克服困难。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学中要‘学会’到‘会学’转化,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围绕“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目标,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教学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灵动的语文课堂呼唤激情的碰撞。
参考文献:
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初级中学)
中学英语教学呼唤学生激情朗读 篇5
一、激情朗读的好处
1.有助于锻炼英语口语能力。激情朗读可以提高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认为初一年级应注重读音标准, 能区分重读和弱读以及升降调。到初二要快速朗读, 同时注意朗读节奏、爆破。初三年级要掌握短句、长句等各种句式, 控制朗读语速, 学会停顿。初一前期要重视语音教学, 巩固48个国际音标, 为学生日后自学英语单词打好基础。这一阶段学生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录音的基础上, 进行反复的模仿, 大声读出每一个音标。必要时, 教师要讲解、对比学生感到困惑的音标的发音部位及规律, 如:[p][b], [t][d], [k][g], [s][z]等12对辅音发音部位相同, 不同在于是否振动声带, 尤其是[θ][], 发音时牙齿要咬住舌尖部分;双元音[ei][ai][i][u][au][i][ε][u]发音时前一个元音向后一个元音的滑动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 导致单词发音不标准不清晰, 影响了口语能力。随后学生通过跟读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 听录音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 初步获得对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歌、看听模仿英文会话等, 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调的魅力, 在口语交际中他们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示怀疑、惊讶、礼貌、喜悦等情感。
2.有助于培养英语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炼, 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训练而逐步养成的, 是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 是一个出色的语言学习者。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多种语言, 他最推崇的语言学习方法便是大声朗读。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朱熹也主张大声地朗读。他说:凡读书, 需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这样, 才能领会语言在于是否振动声带, 尤其是[θ][], 发音时牙齿要咬住舌的意义、节奏、功能、内涵, 即我们所说的语感。只有有了正确的语感, 才能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只有进行大声朗读, 反复咀嚼, 才能领会词、句、语篇的深层含义。
无锡市中考英语试卷第二卷中短文首字母填空是重点高中选拔优秀生的题型, 我班一部分学生得分总是很高, 当问及这些学生经验时, 他们都说是因为平时大声朗读课文乃至课外阅读文章, 如练习卷、练习册上评讲过的, 或者是《新概念英语》上的, 学生在诵读时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能够脱口而出, 下笔如有神。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体会其节奏感和韵律感, 不但要让学生将课文读出声、读出韵、读出情、读出语感来, 更要让学生读出乐来。
3.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2011年无锡市英语中考继续实行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 尽管朗读材料并不难, 以记叙文为主, 句子结构以简单句、并列句为主, 但是, 由于部分考生平时不常开口, 朗读能力欠佳, 加上心理素质差, 缺乏自信心, 过于紧张, 朗读不够流利, 语音、语调不够准确, 对句子重读、意群和停顿、连读、节奏等方面把握得较差, 根本谈不上英语朗读之美!从我教的两个班口试整体情况来看, 自动化口语得高分、满分的都是那些英语学习能力强、坚持大声朗读的学生。学生大声朗读时, 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 学生不仅在读, 同时也在听自己读, 经过反复不断的朗读操练, 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 当别人发出这种信号时, 他就能产生“共鸣”, 听得明白, 所以大声地激情朗读能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朗读也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 即“内化”。因此, 大声朗读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 坚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足够的朗读, 大脑里就没有储存足够的材料, 用时就无法写出;反之, 通过大量朗读, 学生大脑里能储存足够的材料和信息, 写作时就能迅速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二、激情朗读教学策略
大声地激情朗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能力, 培养语感, 熟悉英语词汇、语法规律,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领悟文章精妙之处,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自信, 体验成功, 乃至改变性格。由此可见, 朗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是, 一些英语教师因为急功近利, 初一时可能还会稍加注意学生的朗读, 课堂上给一点朗读的时间, 随着初二读写教学的增加以及初三时中考的临近, 学生很多朗读时间都给练习卷占领了, 更谈不上教师指导下的激情朗读了。因此, 笔者认为广大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大声、大胆、大方朗读的习惯, 提高学生自主朗读英语的能力并形成有效的朗读策略,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把早读时间还给学生。学习英语, 早读是个很好的习惯。俗话说,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每天早晨大声朗读, 读单词、词组、句子、段落或短文, 对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我校每周安排两至三次英语早读, 给学生提供了朗读的机会, 保证了学生早读的时间, 促进了学生听读说写能力的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然而, 有些教师过分重视应试教育, 忽视了早读的重要性, 把早读改成了上早课,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 笔者极度呼吁“把早读时间还给学生”。同时, 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好早读的任务, 把内容、步骤等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并进行当堂检测。把早读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的一天在美好的语言音韵之中开始。
2.课内留十分钟朗读时间给学生。课内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大声朗读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凡是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在听课评课中都会谈到教师留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遗憾的是现在英语课堂教师讲的多, 学生开口读的时间少, 学生开口说的机会少。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如范读指导、教师领读、录音跟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等。遇到较长的单词、短语或句子时, 教师可以先慢速领读一两遍, 让全体学生听清、听懂、模仿得准, 再快速领读, 给他们一些时间, 让他们反复操练、大声模仿, 最后请学生们按座位以纵排或横排方式进行大声朗读,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朗读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机会。
3.课外限定诵读英语时间给学生。“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亦非一日之功, 贵在坚持。但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差, 兴趣期较短, 缺乏恒心, 意志力薄弱, 自觉性不够, 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 绝大多数学生很少自觉在家朗读英语。我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 发现我班40个学生中能在家里大声朗读英语的只有10人。所以, 在起始阶段,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外朗读辅导, 培养学生自我朗读的能力。教师在课外可以通过家校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晚限定半小时保质保量进行大声朗读;假期里开展朗读兴趣小组活动, 让学生在朗读声中发现语言之美。慢慢地,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发现朗读是一种艺术, 一方面是在练功夫, 另一方面是美的享受。日日朗读, 常年朗读, 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为今后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效课堂呼唤教学激情 篇6
一、强化课堂教学的精巧务实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交流中, 教师应注意预留出一部分时间, 让学生自由提问, 通过班级的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完成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注意讲究平时课堂的提问技巧,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课堂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时间是效率最好的体现, 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最高效率。在课堂上尽量达到少讲精讲, 多学多练的目标。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点内容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教学活动进行落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小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意识逐步强化, 教师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 很难保证预定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变大、种类变多、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存在很大差距。针对这些新的变化,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辨别各类信息, 建立教材与现实情况的桥梁,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三、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氛围
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缓解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首先,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改变角色, 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为主, 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其次,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 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进步。通过不断的鼓励与表扬, 才能使小学生逐步进步, 最终达成学习的既定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的责任, 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加强专业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发挥好教学的引导作用, 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提高备课实效,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为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现实基础。尽管学生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 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尽相同, 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则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在高效课堂中轻松的学习氛围。
摘要:大家都知道, 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关系到以后能否很好地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所以, 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小学语文基础的学习内容, 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言文学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因此, 近年来如何切实做好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 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刻苦钻研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要分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的课堂, 以期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融入教师激情构建高效课堂 篇7
新课程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由此可见, 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 而教师的作用能否发挥, 发挥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调控。试想, 一个教师走入课堂如果不是充满激情, 满脸含笑, 讲起话来抑扬顿挫, 而是面无表情, 甚至冷若冰霜, 一副有气无力、失意消沉的样子, 如何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一个和谐而富有生机的高效的学习共同体?这势必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果。反之, 如果师生都充满激情、充满自信, 那么, 教师就会深入的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学生也会更积极的思考理解、交流展示, 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的情感与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对他人施加一定影响的信号功能, 此外还具有动力功能, 即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可“増力”, 消极的情感情绪可“减力”。这两种功能适应在教学上, 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 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以确保信号作用易于为学生正确感知和乐于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富有激情的语言授课, 达到以情动人的地步, 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模仿和反复进行的倾向, 使他们充满信心, 奋发向上,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 一旦教师的消极情绪与情感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受学科的学习———回避或讨厌, 而且会使学生失去或减少了前进的动力,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的调控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多么重要。
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呢?
首先, 要做一个乐观、宽容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 生活中就必须做一个乐观豁达、宽容博爱的人。不论你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问题, 甚至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 你都要相信这一切都将过去。要相信生活是明媚的, 人性是向善的,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
第一, 要接受新课改的理念,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定位是: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它要求教师要以爱心关注学生, 以民主、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 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亲近学生, 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 而不能以师者自尊, 居高临下, 一言九鼎,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允许并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合理的争辩, 甚至思想上的碰撞。
第二,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独特魅力。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学习的内容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材料, 文本的体裁、题材是丰富多彩的, 很多文章如诗歌、散文, 本身就具有浓浓的抒情色彩, 这本身就需要教师以动情的态度去对待它, 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解说去诠释文本, 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的兴趣, 形成需要的倾向, 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家魏巍在其《我的老师》 一文中, 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教他们读诗唱歌时, 就是借助于文本和自己的气质强烈的感染了学生, 对他们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起到了巨大而有益的影响。
第三,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丰富多彩。语文课的课堂效果最终要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处在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那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纵观古今中外的演说家、外交家, 他们或言辞犀利, 跌宕纵横;或严密精谨, 滴水不漏;或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或机敏风趣, 妙语解窘。他们的语言, 说服力大, 感染性、鼓动性强。我们应该学习和揣摩他们的语言表达技巧, 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注意运用声音的轻重缓急、停顿起伏和语气的变化来描摹形象, 叙述情节, 渲染气氛, 展示意境。
创建“激情高效”的化学课堂 篇8
教师的课讲得好不好,学生爱不爱听,常常要看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打动了学生的心,是否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是否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真正地打动学生,让学生爱上课、爱听课,热爱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进步,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宗旨。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
妈妈做好了美味的午餐,可是孩子刚吃了几口就抱怨开了。可怜的母亲茫然不知所措,又失望、又痛心,心中感慨——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妈妈为什么就不能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口味呢?我们能不能把饭菜做得既科学营养、又合孩子的心意呢?回答是肯定的。妈妈必须改进自己的厨艺,让孩子爱吃、乐吃、多吃,身体才能长得壮壮的。但是,如果妈妈生气了,一味地责怪孩子,而不去反思自己,天天是同样的饭菜,孩子就会食欲大减,混一顿是一顿,日子久了,孩子就会厌食,身体自然长不好。
备课好比做饭,仅仅精心准备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做出的饭菜孩子爱不爱吃。因此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孩子们喜欢吃什么?什么菜一端出来就能一下子吸引孩子,让他们垂涎三尺,赶他走都不走,不让吃都不行。为了实现这个高目标,我们就要想办法,想对策,多想一招是一招。因此备课的角度很关键,我们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菜”。
二、运用生动的口语和丰富的身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大家对比一下下面的几句话,看看哪一种说法更容易理解?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越能溶;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升温降温,变化不大;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着干,越升温越不溶。还可以做形象的比喻:KNO3好孩子,越升温、越能溶;NaCl不理不睬,升温降温,变化不大;Ca(OH)2叛逆者,越升温越不溶。
大家发现了,口头语比专业术语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归纳总结时,板书写“三种物质”,但解说词可以是“三个代表”或“这三个家伙”。又如:Fe+CuSO4=Cu↓+FeSO4,铁说:铜,让开,我要占你的位置!铜说:不行,凭什么?铁说:就因为我比你活泼,不换也得换!就这样,铁把铜置换出来了,生成了红色的铜。
口语式的教学听起来轻松诙谐,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做到心里明白。但是心里明白之后一定要及时用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板书也必须用专业术语,并且要多次强化专业术语,避免学生答题时因为表述不准确而失分。
三、在实验上做文章
1. 设计延伸性实验。
把课本中的实验进一步延伸、扩展,实现学生思维的延伸性、拓展性。如:演示实验用肥皂水吹氢气泡,课本中仅仅是为了验证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在具体的实验中则可改革如下:先吹出氢气泡,然后用火柴去点燃,空气中的氢气泡在黑暗中点燃更闪亮;把氢气和空气在气袋内混合,吹出气泡,点燃后爆炸。在理论上,实现了“密度小、可燃性、看爆炸”的延伸,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细胞,唤醒了创新意识。
类似的可延伸实验还有:开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缺O2),用吸尔球和导管向开水中通入O2,可看到白磷在开水中燃烧;用吸尔球和导管吹入空气,开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吹入空气比通入氧气更简便易行。教师对实验的小小改动,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看到了“水中的火焰”,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了灵感的翅膀。
2. 设计错误实验,以错纠错。
真正的教育呼唤高效课堂 篇9
真正的教育是培養人的习惯、能力,培养身心和谐健康的人,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引进高效课堂这个概念,高效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经过高效课堂的学习,学生会发生质的变化,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重任,未来社会也会因一批又一批有着独特个性,创新思维的人才而生机勃勃,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学生;教师;教育;高效课堂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习惯、能力,培养身心、和谐健康的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由于课堂改革的需要,高效课堂应运而生。课堂才是实行真正教育的地方,学生是不是向往这个地方,取决于课堂上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学的状态,高效课堂是对传统理念的一个颠覆,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有的教师去热烈的拥抱并实践,有的持怀疑态度,有的在观望,有的反对,有的否定等。高效课堂就像一个新媳妇,任人评头论足,不管怎样,他都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入了教育市场,并和已有的观念、方式形成对比、碰撞、选择。
在七年级(3)班进行了一次调查,让同学们自我评价一下自己是不是好学生,离好学生的距离还有多远。其中有一种声音虽不太大,但震聋发聩,撼动了我的心灵:“我不是好学生,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怕说错,有自卑心理,学习中依赖教师,等着教师布置任务。”七(3)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听到这种声音,作为班主任心里也沉甸甸的,针对这种情况,明确了我们教育管理的三项任务:一是进步的学业成绩,二是完善的性格,三是健康的心理,要完成这些任务,达成这些目标,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是做不了的。传统课堂,扼杀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所谓的迂腐、呆板,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导致经过课堂后的不再是人才,而是工具。我们培养的这样的学生一批一批进入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也是我们所忧虑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回答钱学森的惊天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人才?高效课堂这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名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学的积极主动,教材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信息载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庄严肃穆的学术殿堂,一切都有了温度、味道、色彩,变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样做,不仅师生的视野开阔了,学习内容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学习有用了,有感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
高效课堂的组成部分是:预习、展示、质疑、对抗、讨论、点拨、反馈,把会的讲出来,把不会的问出来,基本形式是小组学习,这一切活动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再全部依靠老师,自己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老师的思想决定着行动,影响着学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
笔者所在学校九年级有一个高效课堂实验班,为了让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一下高效课堂,笔者做了一个调查,且把调查结果进行分类:
一、培养了能力
高效课堂上回答问题、上黑板讲题的同学越来越多,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和以前冷清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许多内向的学生不再害怕,能够大胆讲题,上课积极性有所提高。
自己上黑板讲题,学习兴趣大多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可以使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是新课程的理念,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过渡。
二、课堂的精神状态良好
当发言成为一种竞争,这便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使无聊的课堂很有趣,很活跃。课堂活跃,创新让我们激情澎湃,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一种任务,而且也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时,他们就会活跃起来,一直被幸福、快乐感染着,而课堂学习也会成为孩子们的向往。
三、学习状态正常化了
有独立思考的背影,也有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热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后,学生比以前独立了,不再处处依靠老师了,而是自己思考大家思考,我们越来越喜欢这种新颖独特的学习方式了。
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有自己见解。
四、育人方面
这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不管成绩怎样,分数高低,首先这样的课堂是欢悦的,是由学生自己主宰的,他们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如果学生能使性格变得开朗热情,积极主动,去适应、探究,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国家就会有希望。
过去我们常以为学生什么都不会,都不知道,需要老师去告知,去讲解。实验一段时间以来发现,笔者发现学生真的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他们感觉敏锐,思想锋利,眼光超前,只要能够解放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的园地将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的学生输入社会后将会是有个性、有创造的人才。
通过观察七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的状况,笔者感觉到,经过高效课堂的浸润、熏陶的学生是改变了,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教育的使命,怎么完成这个使命,取决于教师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
面对教育的改革,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新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阅读教育刊物,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并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地去实践,确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尊重并喜欢每一个个体生命,让孩子们在爱与自由中尽情地绽放,把握好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理念落到实处,也让每一种做法背后都有理论支撑。家长送给我们一棵小树苗,还给家长、社会一棵参天大树。教师就是一个摆渡者,帮助学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此岸渡向一个光明、敞亮、舒展的彼岸。
新课程背景下呼唤“高效课堂” 篇10
关键词: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练习,高效课堂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进一步向前推进的今天, 那种靠耗时间、拼体力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已经过时。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只有实现“高效课堂”, 努力争取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才能使课改理念和课程计划得到很好的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下面就小学数学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 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可以体会到,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编写, 在内容上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努力使数学成为生活数学和社会数学;在功能上都十分重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努力使数学成为人文数学;在教法上都十分强调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活动, 努力使数学成为做的数学和实践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古语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 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因此, 要创建“高效课堂”,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努力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的传统思想, 建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 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新的师生关系。其次, 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 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学习更有自信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充分参与,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展示,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取得高效。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第一要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制订准确而又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课前准备的重点工作, 但如何使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作为三维目标并行提出, 它是融为一体的一个整体, 紧密结合, 互相支撑, 三者应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备课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使用融合的方式进行叙述, 使教学目标全面而具体、准确而简洁。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要做到“精、准、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要则体现“体验和熏陶”, 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则要做到“灵活而多样”。
第二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其要求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 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在课堂结构上下工夫, 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不同的课型课堂结构不同,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结构上应该为其搭建平台。根据新课标教材的编写特点, 就新授课而言, 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尝试解题、交流质疑提新问题、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课堂结构进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新的课程理念强调, 开展数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验, 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倡导接受和主动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 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让自主的、合作的、交流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注意的是,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要突出趣味性、探究性、过程性和实践性, 努力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的目的。
第四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由于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将其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明确学习数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从而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展开思维;要有利于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建模———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使现代多媒体的方法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因为, 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考、抽象和想象来领会的数学内容, 现在可以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和处理, 这就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之于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要优化教材内容。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 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素材, 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仔细分析目前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首先是创设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然后举出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例, 再提出供学生思考、交流的问题, 最后是几道巩固性的习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材中有些内容距城市学生生活很近, 但距农村孩子的生活却很远, 有些内容农村的学生特别熟悉, 而城市的学生却很陌生。如果我们不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 不注意挖掘教材的内涵, 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课程标准提出的这种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用生活中的素材,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研究, 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第六要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 快乐的教学情境, 能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思维积极, 想象大胆, 勇于表达, 敢于创新。优化教学情境就是要注意教学情境的目的性,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注意教学情境的新颖性, 对学生能产生吸引力, 引起学生的关注;注意教学情境的障碍性, 问题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 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 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注意创设情境的技巧性, 情境创设要源于生活, 但要高于生活, 要把“生活数学课堂化, 课堂数学生活化”。例如, 我听一位老师教学《确定位置》 (一年级) 一课, 课始, 老师让学生排成两队站在课桌两边, 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牌子, 要求学生按照牌子上写的内容去找自己的位置 (有的牌子上写着几排几座, 有的牌子上写着几座但没写几排, 有的牌子上写着几排但没写几座……) , 老师明确要求后, 在学生找位置之前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时有好几位学生发现自己手中牌子上写的内容没有写明确自己的位置, 不好找, 将问题提了出来。其实, 这些问题就是要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如何“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哪些等。
三、关注学生参与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告诉我们, 让学生参与“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 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 我们的课堂也不会取得高效。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 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只有让学生热情参与, 我们课堂才有生命和活力,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和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才能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
四、优化课堂练习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堂练习对学生来说, 是学习效果产生强化作用的学习行为, 是外因转化为内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概念、所认识的数学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并使其内化, 才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和技能。课堂练习对教师来说, 是贯穿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根红线, 在课堂上, 数学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运用等都是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进行的, 所以说, 课堂练习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化课堂练习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优化课堂练习就是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 内容紧扣新知, 做到有的放矢;要注意练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步骤和方法;要注意练习的渐进性, 做到由易到难、坡度适当, 由低到高、螺旋上升;要注意练习的及时性, 做到边学边练、学练结合, 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注意练习内容的层次性, 做到前后联系、以旧引新, 运用旧知、强化新知;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做到题型新颖、激发思考, 变中意同, 殊途同归。
【高效课堂呼唤教学激情】推荐阅读:
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11-03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08-02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07-14
感悟历史课堂高效教学05-13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06-06
作文教学之高效课堂06-08
有效教学的高效课堂06-08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06-11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06-14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