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2024-08-16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共12篇)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通过老师多次观摩、 、 研究、探讨和践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我也从中感悟到了一些好的做法。

一、自主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每节课后,教师可将下节课学习中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让学生预习。课堂上主要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便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二、合作学习,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模式能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融洽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

三、探究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这些学习活动,从而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 只作点拨性的引导,也就是将知识梳理成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找到方法。

四、电子白板,优化城市版教学模式

自2010年起,我校全面开展了最先进的Smart Notebook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教学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采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状态。

总之,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走出一条属于我们高新中学自己的路!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2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处理好自主学习与讲授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倡导“混合型”,“对话型”的课堂教学。那么,教师还要不要讲授?通过对不同学科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好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行为占有率较高,不过一般不超出70%),同样可以起到启发学生、陶冶情操、激发兴趣的效果。该教师讲的还要讲,需要多讲的必须要多讲,片面追求对话、互动,忽视教师的必要“讲授”,这是教学的一个误区。为追求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刻意将讲授知识变成了提问回答,造成问题繁而无序,针对性不强,主次不明,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使得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得以实现。

二、改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走进新课堂,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颇为流行。而事实情况表明,只注重“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存在很多的缺点,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等等,而我们老师在讲课中对小组讨论的目的、问题、时机及过程等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取得较好的成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三、提高了教学媒体运用效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口头的交流,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的进入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授课老师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将自己的优秀成果在演示中真诚的展示给大家,集中体现在三方面:学生,教师,学生与教师互动三个方面,现向大家总结汇报如下:

1、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客体为主体。(学生方面)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发展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才能领悟相关学科发现、学科知识及创造过程中的收获。因此,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很注重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里,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行为,获得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他们对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自身经历、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人际交往能力,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还运用现代教与学的理论,通过启发、讨论等具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努力去尝试创新、感受创新、理解创新,大大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观察与实践的能力,思辨的能力。

2、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有机结合(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效地引导启发了学生,使教师教学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空。注重了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处理好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全班同学一起研讨,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充分利用了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设计出了新颖和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的天地,既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深化,同时又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3、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积极的师生互动,能合理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我校教师的.授课中,很好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同步发展。鼓励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避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探讨 篇3

关键词:高效教学;知识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80-02

所谓课堂高效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发挥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作用,取得较为圆满的教学效果的过程。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受教学环境、教学和训练形式的影响,怎样使学生有效利用自身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因素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呢?现就自己多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积累,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原则

化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时下受应试教育影响而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就课堂高效教学目标而言,我们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必须树立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的思想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并具备必要的化学素养。因此,教师必须从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教学。比如:课上设计出有一定层次和不同梯度的问题,教学的目标要兼顾一个别与一般、集体与个人,点与面的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歧视学困生。正如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言“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课堂高效教学仅仅重视少数尖子生,那还谈什么高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如果使学困生获得发展,那就肯定是成功的教学,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教学无疑是高效教学。

二、实施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化学概念,获得一定的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化学反应所表现出的现象,单靠教师的说教是很难说清楚的,而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操作却很容易得到解决。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教材规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做到课前准备认真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教学效果良好。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应要求学生事先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每一步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联想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地分析、判断。做好实验记录,细心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对书中规定的选做实验和家庭实验,在课外活动时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保证实验的圆满成功,教师还要事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要亲手做、认真看、反复想,独立完成实验,克服依赖心理。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从成功中收获喜悦,才能通过总结,得以提高能力;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胆怯,要克服怕失败怕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实鼓励教育学生;第三,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时心里踏实。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实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三、课时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制定和实施课时和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地把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绝对平衡,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倾斜、有所侧重。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其实验教学。对这一节知识,教师要强调实物直观,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侧重学生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规范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化学知识及物质结构、性质、分类、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变化结果等内容来讲授,还要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教学,教师应侧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升华,必须注重学生长远的发展,形成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特别是科学素质的教育培养。

四、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大都非常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常常忽视。因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难以落实。大家都知道,非智力因素包括信仰、道德、意志、毅力、兴趣等诸多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空泛说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有针对性的素材,来向学生说明化学课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强调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生活需要化学科学,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就能把对化学的学习转化为自觉行动。例如:教学中,教师结合我国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轻重工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针对科学家如何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研究的事迹介绍,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结合空气和水的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科学中的热点问题,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的讲解,以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兴趣和顽强意志。这样做看似与教学关系不大,实质是高效教学的延伸。教师通过这些多渠道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使之与智力因素的培养相协调发展,就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实現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高效教学是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突破应试教学负面影响、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赵金华.用研究性学习改革化学课堂[J].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3).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4

一、激趣导入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更加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并对教师的指导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其必不可缺的指导性。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笔者用这样的问题导入新课, 先问学生:大家都喜欢什么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身处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自然是感兴趣的, 于是各抒己见。话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有关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上, 自然地过渡到《氓》的教学上。

二、重视朗读

学习任何一首诗歌都离不开朗读, 新课标提到: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 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 让学生朗读这首表现爱情生活的经典之作也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情, 感受画意。在教学《氓》时, 笔者先让学生朗读诗歌, 《氓》是一首爱情的悲歌, 在朗读的时候指导学生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读出爱情不在时的凄怆, 再用坚决的口气读出女主人公清醒后的决绝。通过朗读, 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省时节力

教学是教师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 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优的教学效果, 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 用好时间,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在这一教学环节,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回导演把这个爱情悲剧拍成影视作品?在拍影视作品前, 先让我们做回编剧, 把这首诗歌改写成现代文的剧本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完成此项教学任务, 当各组学生完成改写后再互相展示, 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 学生分组高效地完成了对诗歌内容的改写。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 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又在合作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

四、合作互动

在完成上个课堂活动后, 笔者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导演, 你想要把哪些画面呈现给观众看?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全诗内容的一个全面的学习过程。首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当这个问题抛出后, 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准备将什么样画面呈现给观众看。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 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 学会宽容和沟通, 学会协作和分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结合文中的注释、相关资料及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谈谈自己准备呈现怎样的情景。在学生的精诚合作下, 讨论出这样几个情景可以当做拍摄的重点: (1) 恋爱、结婚的情景; (2) 婚变的场景; (3) 决绝的情景。

五、互文建构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当《氓》这部影视作品播出后, 你作为观众, 看完这部作品的感受是什么?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爱情悲剧的产生?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感受好谈, 探究爱情悲剧产生原因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建构一个“多元意义”的空间, 通过互文本的建构, 在相互参照中对《氓》进行深入的解读。互文性又称“文本互设”, 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这一观点指出“读者的阅读的过程, 就是把自己的身份置于意指过程之中。他不仅与特定文本中不同的不同互文本相认同, 而且还必须被化简为零, 被置于一种哑然失语的危急时刻……然后, 读者便可进入自由联想的过程, 重构多元意义的过程, 定义几乎无法定义的内涵的过程。”所以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爱情悲剧的产生?”时, 同时提供了几种有关爱情悲剧产生原因的说法: (1) 士之变心说; (2) 年老色衰说; (3) 伦理道德说; (4) 社会制度说。

在讨论探究中学生各有立场, 更多的学生赞同“士之变心说”和“年老色衰说”。学生从男性看待女性容颜变化的视角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设置,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分析和评价前人观点的同时, 有的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出发, 阐发了更鲜活、更有个性的理解。

联系诗中的女主人一味迁就、顺从, 仅有迁就、顺从, 仅有果断、刚烈都不能避免感情或婚姻上的悲剧。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 怎样才算真正具备了爱的能力?在这里, 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当代诗歌《致橡树》, 通过对比阅读, 让学生进一步将认知走向深入。诗人舒婷在诗中深刻吟唱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当回头再审视《氓》的爱情悲剧, 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时, 学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场婚姻悲剧的社会、性别甚至性格根源。通过互文建构, 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2012 (4) .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及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实践性及科学性,实验操作能力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重要基础,又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前实验操作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于一些未知、新鲜的事物及科学现象都会充满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是构建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对新知识及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成的,这种探索求知的兴趣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而成的[1]。因此,在日常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相关课堂教学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提前列出实验材料清单,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允许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灵活的课前准备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探索知识的大门。

二、注重课堂实验示范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观念

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师的实验示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与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与步骤,在使用及装配仪器的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动作的准确有序[2]。例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托盘天平地使用必须用镊子取用及移动砝码;连接电路时要先接线路、后通电,拆卸时先断电、后拆除线路等。同时在示范试验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并根据实验现象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及探索求知意识。

三、提高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的示范实验是学生参与实验实践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实验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在自己参与实验后才能有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实验体验,并在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在“蚯蚓”的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挖蚯蚓的过程,让学生注意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并根据需要适时为学生普及蚯蚓对植物的帮助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既能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又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与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将教材内容上抽象、单一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与记忆[3]。例如,教师在“花的构造”这一章节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解剖一朵桃花,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将解剖的过程及桃花的构造清晰地投放到荧幕上,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的讲解与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实验讲解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取知识。实验教学又是以观察和操作为基础,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充分把握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展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验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

参考资料:

[1]朱建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J].速读旬刊,(5):170.

[2]徐军华.加强实践教学,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知音励志,2016(20):15-17.

[3]尹梦东.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常见策略[J].学周刊,,25(25):110-111.

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6

一、针对学生充分预设教学细节

联系学生实际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必要途径,这里的联系实际,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懂会用,必须始终立足于学生,对学生有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求得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有个老师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以浓浓的父子情激趣,为了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求学生谈谈父亲为自己做的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结果课堂上有五分钟的时间冷场与尴尬。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的原因,一是课前预设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般的生活,只知道父母的疼爱是应该的,很少关心父母的现实状况。二是课堂生成中教师又不能随机应变加以引导。其实在本文中作者情感的爆发和读者的感情的共鸣已安排了一个情感的酝酿、储备的过程,父亲丧母失业、祸不单行和家中光景惨淡、父离子散这两个层次的渲染,开篇就给本文笼罩了一股悲凉、忧郁的气氛,既使我们看到了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破落,又使作者包括我们学生在内产生一种悲凉中渴望温情的饥渴感,这位教师不该事先就要求学生谈谈父亲为自己做的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而应以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朗读来激起学生心中对温情、亲情的渴求。在研读了文中四次背影,尤其是望父买橘时刻画的背影,体会到浓浓的父爱后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则是可取的。

二、精心地选择与创设教学主问题

由于受到教材范围及内容的限定,在一堂课中,教师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教学场面,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需要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浮于形式。这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准确地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

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时,笔者始终以“雪”字为线索,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1、湖心亭的雪景有什么特征? 2、采用了什么写法?3、作者笔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雪景?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让学生品读写景语句,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与一芥余舟,两三粒舟中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写雪景,让学生清楚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写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样化大为小,同“上下一白”的大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又运用了写意手法,形成了朦朦胧胧的意象,这正是夜晚“独往”所见之雪景。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紧扣“独往”,努力探究文章的主旨,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少的教师认为学生理解力偏低,无法与文本共鸣。因此,总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个不停,总想把教参上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滴水不漏地传给学生。其实这样做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劳神费力,学生则是昏昏欲睡,错失了独立思维的良好时机。现实教学中,唯教参是从,追求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性张扬,抑制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本是最具主观性、创造性的学习,一味尊崇标准答案,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将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僵化。如一位教师在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教何其芳的《秋天》时,设计了两个小问题:三小节诗分别写了秋天什么样的画面?请你用简洁的词语给三幅图取个名字,可以采用“    图的形式来表示”。这位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不错,但是这位教师不管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引导,而是用课件播放出自己课前预设的答案:1、农家丰收图;2、霜晨归渔图;3、少女思恋图。这样填鸭式的教学令学生味同嚼蜡,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原文,想象每一幅秋天的画面,想象每一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并启发学生从诗歌原文中去寻找需要的答案,而千万不要直接呈现答案。给每节诗取名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形式。比如第一节诗学生的回答“田园之秋图”也可以啊,为什么一定要取名“农家丰收图”呢?。

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初探 篇7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尽早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 你就越成功。”教育应指向人的成长, 我们怎可以漠视影响孩子一生的优秀品质———独立。

于是,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本领, 让课堂走向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成为我们的责任追求和智慧向往。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高效课堂之“根”

学生的学习状态变了, 课堂才会发生变化, 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是自主高效课堂的“根”。

1. 参与机会———“共学”。

教师有效组织每个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融入学习实践, 获得学习体验。教师不因自己的教学安排、活动组织的不当剥夺学生的参与权利。

(1) 提高参与率。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尽可能地科学调控, 增加单位时间里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次, 让学生主动高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扩大参与面。给每一名学生学习、展示、交流、讨论、质疑的机会, 不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等生的舞台, 不让学习只是几个尖子生的专利。

2. 参与效果———“真学”。

教师关注全员, 让每个学生时刻树立“为会而学”的意识。这样, 课堂才能萦回思维的流动, 倾听生命的拔节。

(1) 关注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由关注学生身体的安稳、眼神的专注到心灵的沉静、思维的投入。通过统筹关注、兴趣引领、激励调动、氛围影响培养每个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2) 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每节课观察关键生, 提问问题生;课后检查全体学生, 关心后进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现当堂达标。根据每节课出现的问题调整关注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3. 评参与表现———“乐学”。

教师及时评价, 让每个学生不断从评价里获得自信和快乐。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 是独立面对一次又一次挑战, 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 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所以, 教师细致关注, 恰当捕捉, 科学评价, 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奋进。

(1) 角度多元:高效课堂要求我们的师者不能急于功利, 只关注课堂容量、学习效果、考试分数。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方法、品质态度、合作交流、行为表现、思想意识等。自主, 不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 还培养学生做事的态度, 濡染学生的精神情感, 为他们的人生着色。因此, 通过多元评价使“自主学习”不仅成为“教书”的目标, 也要成为“育人”的载体。

(2) 方式多样:一束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一次真诚的肯定、一种情感的激励、一点智慧的赏识、一回榜样的示范、一颗朴素的星星、一张小小的奖状、一件珍贵的奖品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增强孩子的信心, 唤醒沉睡的心灵, 改变人生的轨迹。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效课堂之“本”

自主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 更要依靠学生无数次的学习实践。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习惯、方法、能力和经验。

1. 放手:以学定教———“自己学会”。

课堂上, 教师只有改变以往教学中的“讲、问、教”, 才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 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 正确定位自身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习任务, 组织学生学习, 纠正学习错误, 检查学习效果, 指导学习方法, 训练学习技能, 培养学习习惯。尤其是能恰当地对课上的生成点、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疑点、训练点、高效点进行有效引导。

(2) 坚持“三不讲原则”: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课上必要的“教”也要针对学生“学”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这种尝试在一年级学生身上很快看到了成效:课堂上, 孩子们一片忙碌, 圈字的、读文的、背诵的、认字的、书写的、请教同桌的、清查过关的, 不用点名, 没有提示, 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学习。忙碌与紧张中, “高效”就产生了。

其实, 当教师把讲解、提问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学会”, “自主、高效”就产生了……

2. 指导:以法为主———“自己会学”。

学生最终实现“自己会学”, 需要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同时,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正如梁启超所说:“教员不是拿所得结果教人, 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

(1) 利用教材:教“法”

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学生“自己学会”的同时, 也要积累学习方法。如:语文学科, 在识字、读文、感悟、积累的同时, 结合学习实践, 教给学生掌握操作阅读过程的方法, 逐步实现学生自己读书。

(2) 整合教材:练“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学校对语文学科进行教材整合, 采用主题教学, 实现学法迁移。

A、同一阅读方法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学校对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剪窗花》《十二生肖》和 《经典诵读》中的《搭积木》《捏泥巴》四首儿歌进行整合教学。利用这四首儿歌内容的相同点,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按顺序在文中找准、画全问题的答案。

《剪窗花》:我学着奶奶剪了哪些窗花?在文中用“———”画出来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在文中用“———”画出来

《搭积木》:用积木搭的房子给谁住?在文中用“———”画出来

《捏泥巴》:用泥巴捏了什么?在文中用“———”画出来

教师在学生自学四首儿歌, 熟练读文、认字的基础上, 先指导学生阅读《剪窗花》,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讨论、交流、总结, 使学生明白要按顺序, 一句一句找准、画全。其余三篇, 学生自己读、找、画, 对读书方法进行练习巩固。

B、同一表达方法

在三年级学生学 习第三单元《莫高窟》 《颐和园的廊与画》时, 为了实现读写迁移, 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景观的介绍方法, 我们整合了另外一篇表达方法相同的文章进行主题教学。

《莫高窟》:课文怎样介绍莫高窟的?

《颐和园的廊与画》:课文怎样介绍颐和园的廊与画?

《罗马速写》:怎样介绍罗马的?

通过这样一组课文的阅读, 学生对于怎样介绍文化景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更利于此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

几年来, 执着的坚持让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欣喜。自主读书成了语文课上最炫目的亮点。学生“自主读书”让语文学科打破了“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 实现了“课内时间读课外书”。从《三字经》启蒙, 随《弟子规》明理, 同《千字文》成长, 伴《增广贤文》立志, 融入《唐诗》《宋词》的文字领略江南的钟灵毓秀, 感受塞北的广袤苍凉, 加上学校图书馆的课外读物, 每个孩子在书的海洋中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谈谈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8

一、变统一行动为因材施教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 大多数教师仍坚持着“统一行动”的策略, 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甚至到学习效果, 都极力追求整齐划一。“一刀切”地奢望学生能够从一个相同的起点出发, 达到一个共同的终点。从教学实际看, 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显然行不通。因为几十个学生, 从学习基础到个性特征各不相同, 在教学中必须遵照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 才可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两千多年前, 中国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创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不仅代代相传, 代代发扬, 而且还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 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 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因此, 教师要能够找到这些差异制定一套适合不同学生情况的教育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要遵循“因学定教”的原则。如何从整体上看一个班的学生状况, 如何从个体上看某个学生的现状, 教学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设计都来自于对学生的研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盲目地在教学形式上搞“随风倒”, 在教学方法上搞“克隆”, 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 不是因材施教的表现。

因材施教要强调恰当的分组教学和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目的, 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等组织形式, 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也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设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时空。

因材施教要体现在分层教学上。教师应在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上有弹性, 对那些确实暂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们允许其有暂时的落后。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 我们应设计好教学, 促其不断发展。那种只顾“学困生”或只顾优生的做法都不是因材施教的教学。

二、变目中无人为以人为本

课堂是什么?有句话说得很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 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如果教师把课堂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 那就大错特错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 教师讲得再精彩, 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享受过程, 那课堂就算不上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所以, 上好一节课, 绝不是备课的再现, 而是将传授知识和培养鲜活的生命结合起来, 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有效发挥。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一切以人为本, 时刻做到心中有生。

备课过程要心中有生。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往往把备课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 即备课就是为课堂教学设置预案、设定程序, 甚至简化为教材或教案的“搬家”, 这同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相符合。因而, 教师在备课中, 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 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提前预想到在不同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学生会有如何的反应, 教师应如何应对, 甚至提问哪些学生, 由哪些学生进行演板, 等等, 都要注意到。这样的备课才更有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要心中有生。教师一是要做到不为教而教, 不照本宣科, 避免只见书不见人的现象发生,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效互动, 产生实效。二是要关注全体, 不搞精英教育, 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三是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善于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适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给学生信心和动力。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而不是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

课上辅导要心中有生。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在做什么, 还有什么需要, 绝不允许整堂课教师不离三尺讲台的情况发生。要把辅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要始终做到目不离人, 观察学生讨论、提问、演板、练习时的手势、表情等, 适时给学生以点拨、升华。要善于观察学生, 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细微之处, 找到他们的思想动态,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并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变按部就班为精细化预设

传统教学有一个弊端:统得过死。课堂教学僵化呆板, 一节课不过是按照教师精心炮制的教案按部就班地演一遍而已, 大多数情况下是波澜不惊, 这难免会扼杀学生们灵动的思维火花。

没有精细化的预设, 也就不会有新课程所倡导的高效和有效的课堂。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设。“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放羊式”的课堂, 容易出现: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陷于一点、纠缠不情的局面;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局面。没有预设的教学, 只能成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 不会产生什么效果。

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 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具实效。没有精心的预设, 学生再活跃, 课堂再热闹, 也掩盖不了教学上的苍白。精心的预设才使生成成为可能, 那种一味依赖生成, 而弱化教学预设的做法, 显然得不偿失。

一个好的教学预设要符合三条标准:一是有正确的方向;二是实事求是, 符合客观规律, 既不虚夸也不保守;三是简便易行, 具有可检性。简单地说, 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合理、方法科学、措施有力, 能随时检验执行的情况。重视预设, 要求教师在全面分析学生、教材的基础上, 在备课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出两种甚至多种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预设, 要思考在每种情况下我们教师该如何处理如何引导等。这样一来, 可避免措手不及, 从而顺利应对课堂生成。

四、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智慧走向学生

有句话说的好:智慧是力量的源泉, 智慧是创造的源泉, 智慧是才富的源泉。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超越知识教育, 从知识走向智慧, 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 就是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

课堂智慧的落脚点可以简单归结为三点:

一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课堂应是怀疑与思辨的地方, 要大胆引导鼓励学生质疑, 凡事多问为什么, 不迷信教材, 不迷信老师, 向教材、向老师挑战, 要让学生懂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这样, 学生才有希望, 才有个性, 才有进步, 才有创新。

二是要营造思考气氛。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有独特的见解, 要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要有“亮剑”精神。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敢想、敢说的开放性思维氛围;创设平等交流、自由讨论、畅说争鸣的环境;允许争论不休、言之有理的辩驳;允许学生扰乱预设的教学思路, 让课堂充满生机。这样的课堂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是要激励探究天性。探究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 恰好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 老师要把每个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每位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研究者, 要以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为学生出谋划策, 让学生体悟学习的乐趣, 不要冷眼旁观, 极尽挖苦讽刺, 堵塞探究通道。

五、变教师信息单向输出为反馈互动生成教学资源

反馈的作用非常重要, 目的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信息, 使学生要了解教师指导的信息, 也使存在差异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着互助的信息。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后, 及时作出调整, 对学生的学习作必要的补习、指导和矫正。这就确保了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 并力求高效、有所收获, 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的实现。

1. 要在师生问答中捕捉反馈评价信息, 生成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相互问答既是一种情感交流, 又是一种信息反馈。通过适当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也能知道自己在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虽然教师在课前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设, 但是由于学生认知的差异, 预设的问题往往回出现“冷场”“答非所问”等现象, 那么教师就必须调整问题的难度, 增强针对性, 将问答捕捉到的信息化作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资源。

2. 要在观察中获得反馈评价信息, 生成教学资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往往是从眼神、脸部表现出来。因此,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 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随时观察学生的动静。要从他们的动作、神态中了解他们的学习信息, 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 以调节自己的教学节奏和内容。将“观察”中获得的信息, 化为满足每个学生不同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资源。

3. 要在讨论中捕捉反馈评价信息, 生成教学资源

课堂讨论是及时得到大面积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内容, 以质疑问难的方式供学生互动讨论。在讨论时, 教师以普通身份参与交流, 学生的思维要相对活跃些, 顾虑也少一些, 他们会畅所欲言, 谈出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疑问, 也能捕捉到全班共同讨论时不能发现的一些课堂隐性信息。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比如:个别的隐性问题教师可以当场个别答疑, 有的典型性问题可以再供全班一起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再捕捉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4. 要注意在学生练习中捕捉反馈评价信息, 生成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练习, 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否, 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作业练习, 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堂练习。为了加强反馈评价的及时性, 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少而精, 对知识检测的针对性要强, 同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断巡视, 将捕捉到的信息及时梳理, 个性问题作个别辅导, 共性问题作集中讲解。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9

一、思想观念求转变, 教学方法趋科学

1. 教师观念的改变

使教师成为演讲者, 组织者, 监督者, 参与者, 使教学经验转变为教研, 现成变为生成, 师长变为朋友。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 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 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 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境, 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2. 新理念, 新教法

在教学法百花齐放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不断从新的教学方式中发现有利于现代教学的有益之处, 改变传统的“讲”、“读”、“译”、“背”的老方法, 同时也要有度地把握, 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 一味追求新教法, 使得一堂课成了花架子、空架子, 中看不中用。一种优秀的教学法是针对一定的教学实际探索出来的,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不断汲取新的营养, 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教材的整合

外语教学一贯强调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任何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有取舍和调整的余地。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取舍, 各取所需, 为我所用, 能够达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程度。在使用教材层面, 要合理整合和有效运用好现行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注重以下方面:

首先是“过程和方法”。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参与意识, 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 使教师的作用不是演绎“一份知识明了化的教案”, 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 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不是命令是学生学习, 而是教授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自身参与中获得的“渔”应是最鲜活的。

其次, 教材必须要与生活接轨, 教学活动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最后, 情感态度与考试技巧的整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增强孩子的文化修养, 审美情趣,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三、教师应更新教法, 挖掘学生潜质

1.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有很多学生是受制于外界的压力被迫学习英语的, 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因此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枯燥的事情, 没有趣味性可言, 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要让这些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变成主动的英语学习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地思想教育,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 英语这种语言的运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基础。

2. 多给学生激励和期望, 尽量满足他们成功的欲望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则是一切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动力源泉。需要愈强烈、愈迫切, 由它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就越有力。英语教学中的需要激励, 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英语的欲望。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机会,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在平时留心发现学生特别是被视为“差生”的一些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 即使是“芝麻”也不妨说成是“西瓜”。另外,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越高,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越强, 这样非常有利于其学习潜质的发挥。因此, 作为英语老师要时刻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好英语”的期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得到, 让其产生刻苦学习的动力。

3. 将微笑带进课堂

学生都很讨厌整天板着面孔训人的教师, 假如教师能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慷慨”地将微笑带进课堂, 以朋友式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 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 也就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了。

4. 在课堂上多穿插一些异国风情的文化教育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因此, 在英语学习中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为一身, 提高文化修养。另外, 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 因而特别喜欢听这一类的文化知识, 而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文化, 更有利于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让他们在饶有兴趣的文化教学中掌握语言的正确使用, 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得益彰。

5.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以此获趣

目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 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当然也会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英语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不断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 激发学生的想象, 变抽象为具体,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总之, 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学情和校情而不同,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适应新式教学方式的需要, 提高知识水准和教学水平, 加上高效的教学理论的支撑, 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左桂芹.英语课如何导入[J].吉林教育.2010 (2)

[2]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 篇10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具体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即便这个时候教师明智地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师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学生不能从教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这是当前语文课文本解读最失败的地方。

以教学全过程来说,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这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

有效教学的实践追求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通过探讨研究,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科学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堂生活、认真改善课堂行为,使教学活动走向深入、有效、高效。

摘要:阐述了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 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也是一种教学理想, 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结果表明,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10 (3) .

[2]周慧.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暨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 (6) .

高效的课堂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以“备”促学;以“趣”激学;以“实”导学;以“向”引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当下教学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不乏一些把“知识和技能”当作教学唯一目标而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些看似有效,花哨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教学者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不到位,缺乏经验和能力,导致了教学活动的形式化和高耗低效。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是当前教学的根本要求。

一、以“备”促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备”促学,其中“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备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敢于创新,突破常规,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其次要备学生,分层次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正视个体差异,为学生量身订制教学内容、目标和策略,保证层次推进,全体进步;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首先,教师可在课前明确预习要求,给出预习方法,提出预习措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课下对课文字词、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有效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其次,针对课上的需要,安排学生做一些相关教具的准备。以教学《风娃娃》为例,我让学生在家制作了风车,并拿着它上学,体验风车,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激学,即是让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先导性因素。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愿意去做,并且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非常注重发挥教材本身的优势,帮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和谐型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以《风娃娃》为例,课堂伊始,我便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写什么样的娃娃呢?他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芭比娃娃,漂亮,布娃娃,软绵绵……”紧接着,我给学生们展示了风娃娃的图片,“同学们觉得风娃娃怎么样?”“胖乎乎,大眼睛……”无形中就引导了学生用词和说话,拉近和风娃娃的距离。“我们今天讲的风娃娃他发生了什么事呢?”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

三、以“实”导学

语文有语文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们应坚持用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若是文章适合语言教学,那么我们就咬文嚼字;若是文章洋溢文學美感,我们就创设情境,若是文章宣扬高尚的道德,我们就感受崇高……

四、以“问”引思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课堂问题不仅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还是控制课堂教学、回收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而非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难易适中,充分考虑和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样以《风娃娃》为例,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我设置了几个问题:“风娃娃做了什么事,大家都在夸奖他?”“风娃娃又做了什么事,大家都在责怪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和讨论,从而解决老师留下的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做过或是遇见过好心办坏事的实例呢?”引导学生将课文知识和生活联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参考文献:

李敏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6.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后王桥小学)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12

一、课改的关键是改变观念

通过我校实施的 “构建高校课堂, 走轻负高效之路”的过程中, 我认为课改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而更主要的是改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 我们都知道“教学”两个字, 教师 “教”的行为是为学生的 “ 学” 服务的, 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因, 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新的知识和体系的构建过程, 学生只有在“学”中才能“生”, 学是内因, 它引起新知识的 “生”成, 由内向外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教育就是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构建、自我成长而存在的外部条件, 而教师恰恰是为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自我成长的引路人, 如果我们从心里不改变教学观念, 而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 就不会有什么改变, 变也只变了皮毛而已。 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就特别注重这一点, 由教导处牵头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促使老师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改变, 从而为“ 打造高校课堂” 铺开道路, 在后面的实施过程中才能顺利完成。 而且通过课堂改革, 观念不断得到更新, 课堂活起来的同时课外也活起来了, 在闲余时间男老师打篮球、羽毛球等, 女教师到广场跳起了广场舞, 这就是通过课改影响到老师们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 从而改变了我校师生生活的其他方面, 起到了一种辐射带头作用。

二、改革是课改的核心

当观念发生变化, 下一步就是要付诸于行动, 只说不练那是一句空话, 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中下手。 学是人类内在的需求, 对于学生也是一样, 他们由最初的模仿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构建、自我成长的过程, 我们教师就是应该按照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成长这一过程, 而不是强压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思路让他们去走去套, 学也得学, 不学也得学, 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怎样引导, 如何引导, 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我们以为学习即然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需求, 不如引导他们预习即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

不求对与错, 只求认知冲突之深刻, 无论自学什么内容都可以, 把不懂的内容找出来,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的提出, 这样让学生“会学”永远比“学会”更重要,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第一步引导学生展示, 展示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是走进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才华,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发现典型问题, 然后在全班展示, 营造争论的气氛, 使学生在辨析中共识, 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 第二步反馈是教学的矫正器, 通过反馈活动, 才能挖掘出学生“对”的精彩与“错”的价值,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第三步, 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加油站, 教师及时准备的评价对于学生至关重要, 让学生得到肯定的同时体会到了成功, 也展示了自我, 并且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依托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这个宗旨进行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置, 可以让学生全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只顾教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 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及时鼓励与表扬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关键

在一节课中, 师生角色的转变虽然重要, 但如果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跟不上,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上课的动力。 如部分老教师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 本身已对教育教学失去了兴趣, 产生了很大的职业倦怠症, 对学生不能及时表扬和激励, 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角色产生怠倦的。 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很吝啬, 不能及时地在课堂教学中表扬与鼓励学生, 或表扬与鼓励过时了, 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这样的表扬与鼓励意义不大。 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所用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个暗示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对部分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学生, 偶尔回答了一个问题, 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中间学生他们表现好或有其他闪光点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 对于好学生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 特别突出的才给予表扬。 我们还可以制作奖励卡片来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如学习进步、劳动积极、作业完成及时及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等等都可以作为表扬与激励的关键点。 全方位的对学生激励, 这样既照顾到后进生又没有忘记好学生, 一举两得。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更有信心了, 在生活中充满了阳光,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上一篇:多规则小波变换下一篇:自主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