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方案(共10篇)
《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1
建安九年制学校关于学习《弟子规》实施方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内容以孔子《论语·学而第一》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学习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强调孝道精神,孝心教育。
在全球化的今天,鼓励学生学科学、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感觉心灵升华和行为转变,最根本的是解决做什么人的问题。我们要从青少年、从现在教育起,针对眼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结合我校“以礼育人,以文促智”的德育特色,根据我校生源实际状况,我们选择《弟子规》为今后一段时间德育教育主要内容。加强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学校决定:在我校启动“学习落实《弟子规》系列教育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礼仪文化的同时,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高尚的情感,营造扎实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风。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书香校园环境。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的价值观念。厚德博学,受益终身。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和系列活动,让学生把《弟子规》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减少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构建良好的校风。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弟子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伴随一生。
三、领导小组
组长:王天苍 李家斌
副组长:叶先义 刘泽斌 李翔 组员:张德文 江 鹤 廖和群 佘中华
班主任 语文教师
四、实施措施
1、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2、广泛宣传,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由学校政教处、校团总支和少先队组成活动指导小组,对各年级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指导。
4、开设校本继续教育课程,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弟子规》。请李家斌老师主讲。
5、充分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进行10分钟学习、背诵活动。
6、班主任制定本班的学习计划,结合弟子规内容,开展感恩、礼仪、诚信等系列主体班会教育活动。
7、将弟子规学习贯穿到学校养成教育活动中去。
8、利用校会,定期组织学习《弟子规》竞赛、汇演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并对竞赛、汇演中表现优秀者予以表彰,树立起典型。
9、扎实做好“三个一”
①每日一读。各班级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诵读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明确学生每日的诵读量,班主任做好解读和检查工作。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读;在家中,学生和父母共同读。用各种形式,确保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班主任负责。
②每周一查。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照诵读内容,每周开展一次检查活动,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师生之间的互查,纠正自身和周围不恰当的言行举止,班级、学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推动活动开展。年级组长负责。
③每月一评。制定详细的《弟子规》学习考核细则,每月对各班级进行一次考核,班级也要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末,学校将对考核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政教处负责。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教职员工方面
1.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弟子规》,从思想深处领会《弟子规》精髓。
2.教职工待人接物要使用文明用语,讲求文明礼貌。教师要体现文明教态,以身作则,将《弟子规》学习成果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言行举止之中。
3.撰写学习《弟子规》的学习心得,期末举行学习《弟子规》优秀教师心得体会交流分享大会,汇报学习成果。
4、深入挖掘,学科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弟子规》的学习内容,相关学科在备课时要能体现。
①语文、思品、政治课,要深入挖掘其传统道德观念资源,结合《弟子规》的内容进行讲解。
②音乐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唱《跪羊图》、《感恩一切》、《生命之河》、《摇动摇篮的手》等《弟子规》系列歌曲,这些歌曲作为“班班有歌声”曲目,让感恩歌曲在校园广泛传唱。
(二)学生方面
1、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利用橱窗、墙壁标语等营造诵读氛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要求各班利用板报专栏、学习园地等书写、张贴经典语句,使同学们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激发同学们诵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2、一年级至八年级全体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时间:每天晨会为常规诵读时间,内容:每周一段。目标:四月一十五日前要求能背诵、讲解。检查评比:年级组长。
3、充分利用班上黑板报开辟《弟子规》诵读专栏,学校将组织评比,纳入文明班级评比。时间: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上午。评委:团队。
4、学生结合实际写学习心得。(四年级至八年级)要求学生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周记)交班主任,挑选出优秀作品(作文纸),在《弟子规》诵读专栏评比后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优秀作品要作为台帐资料的,要保存好。)班主任应充分强调读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诵读落到实处。
5、召开主题班会。围绕《弟子规》中的“孝”“悌”,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要求班主任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有关读经成果展示的主题班会。政教处刘主任负责。
第1次班会:如何尽孝
第2次班会:文明礼貌伴我行 第3次班会: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第4次班会:良好的道德规范伴你一生幸福
6、组织学生开展《弟子规》知识竞赛(笔答)。
时间:4月,评卷老师:全体文科组老师,叶主任负责。
7、“诵读经典,收获成长”主题征文
截稿日期:5月低。内容:根据“诵读经典,收获成长” 主题征文
要求:根据征文主题,围绕诵读弟子规,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四年级至八年级每班至少10篇,四年级至六年级不少于300字,七年级不少于500字,八年级不少于600字。要求内容翔实,事例典型,反映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泛泛而谈。教导处叶主任负责。
8、中华经典诵读表演
时间:6月,政教处刘主任负责。内容:诵读弟子规指定内容
(1)集体诵读《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诵读内容由抽签决定。
(2)个人诵读 各班内部评比后,选送3名学生进行全校评比。
要求:朗读、背诵流利、亲切,普通话标准,服装整齐,态度自然。
(3)讲解、翻译《弟子规》的内容。讲解内容由抽签决定。
(三)家长方面
1、陪读时间
活动目的:与经典常相伴,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诵读经典的乐趣。
具体办法:周末以家庭作业形式布置诵读内容,要求家长督促帮助孩子利用空余时间诵读。通过家长会取得共识,家长在家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关掉电视,陪孩子读几分钟经典,与孩子进行诵读。
2、注重家庭诵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家长会转变家长观念,每次的家长会开设有关讲座,使家长认识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同时还把家庭诵读经典美文作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内容之一,从而使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得到家长的支持。
3、书信传情——《弟子规》学习心得展示。活动目的:父母和孩子各自围绕《弟子规》学习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开展书信交流,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时间: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给家长写信,期末家长会时发给家长。暑假期间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暑假开学后,各班推选优秀书信全校范围内进行展评。
六、评奖措施
1.“养成教育”示范班级。各级各班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的情况、《弟子规》知识竞赛成绩、黑板报评比分值相加,总分前3名为一、二、三等奖。文明班级分别加10、8、6分。鼓励奖(3分)(主题班会观摩班自动成为一等奖)
2.优秀个人。各班3名。各班《弟子规》知识竞赛成绩第一名占据1个名额,另两名额由各班学生投票产生。在经过一个学期以后,我们要对我们的学习进行一个最后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起榜样,以此来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们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也是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3、评选“经典诵读”优秀班级;评选“经典诵读”优秀学生,总结表彰优秀班级和个人。
4.对于各项活动要做好评选工作,认真考评,审查,各项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以资鼓励。
注:班级黑板报和心得体会可结合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操作。
①礼仪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学礼,无以立。”“礼者,自尊、敬人之道。”与学校礼仪课相结合,取其精华。学生在学习后,见到老师能够鞠躬行礼,表达对老师的敬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等成为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
②学习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经典以后,“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等成为校正学生学习习惯的良药,学生们自觉对照《弟子规》,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③读书习惯。让全体师生认识到: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每学期要选择适当内容,集体开展阅读、交流等。诵读经典以后,“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等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指南。
④养成教育。学生能够认识:要知恩感恩,树立正确理想,有目的地读书学习,不能混日子,有选择地交朋友,与人为善,尊敬师长,从《弟子规》做起,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读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
恒口镇建安九年制学校 年3月8日星期四
2012
《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2
一、《弟子规》学习目的追问:生存意义抑或存在意义
在《弟子规》学习热中, 许多学校开设了“读经诵典”课程, 要求学生熟读、记背章节字句。此类教学课程的开设、活动的开展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熟识度, 也在一定范围内弘扬了传统文化, 可是, 细观读经热背后的“内心理由”, 却不得不让人追问:《弟子规》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复苏, 真正的、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是以生存意义为最终目标的学习, 还是源于存在意义的学习?这一点, 是我们必须厘清的问题。
1. 以生存意义为目的的《弟子规》学习
生存, 潜移默化中已形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最终目标。生存之意即指活着、活下去。随着时代的更迭, 今日的“生存”除了活着, 还意味着发展, 甚至是占据, 拥有更多的资源。在这类“生存意义”的指引下, 学习、工作的终极目标便渐渐演变成存活、发展、拥有。
首先, 许多学校组织学生读经, 深层原因就是为了“存活”。社会舆论的宣传、相关条文的指示、家长的期望共同牵系着学校课程的开展。没有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一位教师愿意看到生源的流失, 因此一定要追赶这股“复古风”, 于是, 《弟子规》《三字经》之火迅速燎原于学校的每个角落。
其次, 更多家长在媒体宣传中迷失, 渴望孩子将来得以更好发展之心炽烈, “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至理名言, “读经热”便在这样的期待中更加沸腾。那么, 究竟家长们期待熟读《弟子规》后, 孩子哪些方面得以发展呢?是更加知书达理, 还是更懂孝悌礼仪?是更加温顺谦和, 还是更懂友爱弟兄?其实, 很多家长并没有以这些目的为出发点, 也没有仔细思索读一本经书背后的深意。让孩子知道得更多、分数考得更好、将来发展得更优异。
再次, 时代物质的进步也营造了浓厚的知识拥有之争。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身都在追求着掌握知识的最大化。这样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 可是, 当这种追求朝着“盲从”“尾随”的方向发展时, 究竟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真的有用, 是对学生成长的哪些方面有用等根本性问题就变得渺小, 甚至被忽略了。
2. 以存在意义为目的的《弟子规》学习
人作为人的存在, 便会涉及存在问题。存在问题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关系到存在本身的意义、价值和依据, 在其解决或假定解决的基础上才是人生的枝节问题———生存。存在意义下《弟子规》的学习目的正是“人的存在”, 即寻找存在本身的意义、厘清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首先, 《弟子规》的学习目的应“以人的存在”为本。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为本的是人的生存还是人的存在呢?以人的存在之需要为出发点, 才能结合规言谨句, 渐渐使弟子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一源头找到奋斗、拼搏的核心动力。只有这样的学习, 才能确确实实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开出智慧之花。
其次, 《弟子规》的学习目的应关注“弟子”的存在意义。正如前文所述, 《弟子规》的学习目的在应试背景下变得偏颇, 当然, 笔者并非认为, 《弟子规》的学习应完全与分数无关、完全摒弃功利性的目的和思想, 但更想厘清的是, 传统文化经书的诵读, 最核心的目的应该回归到人最基本的问题上来。关注弟子的存在意义, 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减轻当代青少年对于生存必要性的质疑、对于学习目的的怀疑, 才能真正引领弟子良性的、有意义的读经诵典。
再次, 《弟子规》的学习目的应致力于提升“弟子”的人生境界。提升人生境界一直都是学习目的的组成部分, 但长久以来由于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持久、情况复杂、效果不易检验等, 它便显得“隐形”“高深”和“难以达到”。《弟子规》的学习目的也受此制约, 似乎仅停留在“记背”层面上。那么“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仅仅背诵之后就能真正做到了吗?孝悌、谨信、爱众不仅是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更应该成为弟子学习、修养的终身目标。真正肩负起提升人生境界这一目的下的《弟子规》学习才能散发其迷人的传统文化蕴味。
二、《弟子规》学习者的谨视:作为“人的存在”的弟子
1. 作为“儿童”的弟子
原名为《训蒙文》的《弟子规》, 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之一, 其学习者正是需要接受蒙养的适龄儿童, 从这一角度来讲, 儿童理所应当是《弟子规》的学习者。一方面, 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弟子, 承认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此时的“儿童”这一概念已比古代的“弟子”有所进步, 不再将弟子视为“小大人”了, 这是看待学习者层次上的飞跃。另一方面, 若仅仅将“弟子”视为“儿童”, 也将影响到整个《弟子规》学习体系的阐释, 那么以人生境界提升为目的便显得更为“高深”, 与弟子的距离更为遥远了。
2. 作为“人的存在”的弟子
站在“人的存在”的角度, 我们眼中的“弟子”不仅是“儿童”, 还是一个“人”。我们需要看到“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 还应看到他们之间的共性:都是作为“人”的存在。对待作为“人的存在”的弟子, 既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 符合儿童的天性和学习特点, 也要让“儿童”和“成人”同样分享着尊严、存在的意义, 共同面临着人的存在所必须面对的诸如有限、死亡等问题。最后,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学习者的范围逐渐扩大, 古代对于弟子的划分和认定就显得局限了。作为人的存在的弟子, 一方面仍然依循弟子年龄本身的学习特点, 需要提高一定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弟子的“存在需要”, 需要积淀更多的存在智慧。
三、《弟子规》学习内容构想:哲学理念下的批判性吸收
今时今日, 怀抱经典美文, 构建存在意义下的《弟子规》学习模式迫在眉睫。这一学习模式的核心便是《弟子规》学习内容的甄选。
1. 修订式接受《弟子规》节选
有不少学者指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 《弟子规》中一些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人的新形象, 甚至有的字句中包含着封建守旧的思想遗风;行文中部分字句强调男尊女卑、牺牲个性,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为了保护我们的学生, 让他们更加纯真地成长, 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在这份良苦用心下选择了一种“非真实性”的知识学习。有的学者反复深入研究、征求意见, 形成了“现代修订版《弟子规》”, 开辟了学习内容选择的新方式。诚然, 学者们的见解都很真切, 但是, 除了删减、修订《弟子规》的学习内容, 是否存在其他的理性、科学吸收传统文化的方法呢?
2. 批判性理解《弟子规》全貌
与删减版、修订版的《弟子规》学习相比较而言, 笔者更倾向于学习《弟子规》的原文全貌。因为任何知识都是扎根于一定历史时间、空间的土壤之上的, 都烙刻着时代的印记, 字里行间展现着时代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而作为人的存在的弟子, 了解知识原貌, 进行反思, 评判性吸收, 才能从根本上进一步领会存在的意义。我们确实应该保护弟子的心灵, 但更应理性、健康地开放弟子的心灵。例如《弟子规》的“入则孝”章节中提及“丧三年, 常悲咽”, 有的学者认为此句不适宜弟子诵读, 不应该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灌溉父母去世的消息。那么, 是不是弟子不去诵读, 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出现“死亡”“去世”之事?是不是弟子回避死亡话题, 他们的亲友就会永葆平安?显然不是。还知识以真相, 不仅仅是对知识、历史的尊重, 也是一种应对相关问题的传统方式之传承与弘扬。
四、《弟子规》学习方式明辩:双重知识叠加的理性学习方式
从《弟子规》的知识类型来看, 其内容隶属于社会知识范畴, 但从知识的获得途径而言, 又属于人文知识范畴。《弟子规》内容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规范, 体现出了其作为一种“社会知识”的“规范性”和“策略性”[1], 通过易识记的字句旨在构建系统化、类型化的弟子行为规范, 弘扬中华传统孝悌文化。而创作并流行于清朝的《弟子规》, 是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众爱,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指导思想, 并结合清朝年间各种具体的孝悌、处事之道进行融合、归纳所撰文, 这一知识的获得正是对各种具体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结和反思[2], 因此, 它又属于人文知识。
《弟子规》知识的属性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应是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理性的选择、因人而异的采用能更好地掌握《弟子规》的内容, 达到体悟“人的存在”之深意与熏陶传统孝悌之文化的双重效果。
1. 观察与体验并举
从社会知识角度来讲, 《弟子规》的诸多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 反观社会百象是较好的学习方式。借以社会情境的印证, 能够生动地展现吟诵内容, 给学习者留下更为牢固的知识印象。因此,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方式不适宜用来学习《弟子规》。从人文知识角度来说, 《弟子规》学习的是历史人文知识, 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人文需要”, 产生一种“体验需求”。通过体验, 既可以巩固观察阶段对于学习知识的基本了解和领会, 又能通过异时异地的“共鸣”而体悟到更为深刻的人的存在意义。
2. 交流与移情同行
交流和移情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社会知识并非是孤立的、死板的, 它较为开放的特性要求《弟子规》的学习也应采用“交流”这一学习方式。观察, 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活动, 是一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但交流却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磋商。处于社会知识层面的《弟子规》需要弟子间的交流, 在交流中进行思考、质疑, 甚至是争论、辨析, 最后才能进一步达到批判性的吸收。移情, 是人文作品与学习者体验之间的桥梁, 可以连通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 可以缩短知识本身所处历史时期与学习者当下的时间、空间、社会和文化的“距离”。通过移情的方式学习《弟子规》, 能真正成为一名“弟子”, 不仅体验现世百象, 也能感悟传统文化。
3. 实践与反思携手
《弟子规》知识归属范畴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实践和反思是必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交流, 学习者已基本能够在自我和他我的理解差异中取精去糟, 实践是将这一知识巩固的最佳方式。同时, 人生境界的提升正是一种不断实践的过程, 而不是单一的认识过程。处于人文知识层面上, 学习《弟子规》的核心方式是反思, 是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社会经过上述学习方式后的再次交锋, 这种反思意味着对于知识本身的最终审核和批判性检验。作为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更需要弟子的反思, 无论是人生境界问题的疑惑, 还是人之存在意义的不解, 都需要学习者的潜心反思。经过反思后的批判性吸收才能给予学习者更多思考的欢乐, 体验学习本身的真乐趣, 激发学习《弟子规》的长久热情和兴趣。
总之, 教育哲学视域下对于《弟子规》学习的审思, 旨在探求理性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式, 正确看待学习者, 从而阐明学习的意义:期待着吟经诵典的新时代“弟子”知书识礼, 谦谦君子的背后是理性的头脑、明亮的双眸、思辨的智慧和扎根于内心深处的传统经典之苗, 以及终将绽放的瑰丽的国学之花。
摘要:伴随着国学热的潮流, 《弟子规》的学习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项目”, 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然而, 其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文透过教育哲学这一视域, 站在“人的存在”角度进一步研究理性学习《弟子规》的目的、学习者、内容和方式, 阐述思辨性《弟子规》学习的教育哲学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教育哲学,人的存在
参考文献
《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3
(1) 10月22日《新京报》载,近日京城多所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儒家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热潮,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学习将德育落到实处。
(2) 不可否认,这些要求小学生背《弟子规》的学校的动机是良好的,但好的动机如果缺乏科学的实施策略与手段,则难免事与愿违——如诗人海涅所说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3) 撇开《弟子规》里宣扬的道德观念是否还适合现代民主社会不谈,想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教条的灌输而进行道德教育是违背人性和心理学的规律的,不管是来自父母、教师或其他途径——比如书籍,这种“照我告诉你的去做”的方法不会有助于儿童培养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会培养他们关爱、关心或尊敬别人的情操,根本起不到任何“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的作用。
(4) 俗谚云,“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如果按照这些学校的逻辑,背《弟子规》就是“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些将“仁义礼智”的道德教条背得滚瓜烂熟的人自然也就是最道德的人——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其实,真正的道德是人们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作出的行为选择,并不等于静止的、凝固的道德教条。何况,就算是道德教条,也将随着具体语境的变化而变迁,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对某些个人来说是明显的和作为基本理念接受下来的东西,对另一些个人来说却可能是不可理解的。同样,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域的道德理念,对于另一时代或另一地域的人们来说,也可能是极其荒谬和可笑的。
(5) 不管对于成人还是对于儿童,想通过道德教条的灌输来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都是对人的不尊重。无论什么好东西,若是强加在人的头上,都会令人不愉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即使自由地步入歧途,也远胜于被迫接受正确的观念。《弟子规》里的一些道德观念,或许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对儿童而言,那些道德教条却是抽象的,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所能接受的范围——这一方面是在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表现了对于儿童心理的无知与不尊重,另一方面,对于成人自己都未必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在儿童身上起作用,只怕有点难呀。
(6) 道德产生于个体有意识的行为选择——对于道德规范的遵守或不遵守如果不是建立在个体对于行为后果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自主选择上,就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在此意义上,德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儿童进行自主的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而最有效的德育路径也就是将儿童置于具体的道德两难处境中,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给予他们二手的思想和经验,这样,就算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当他们在成人的引导下或通过自身对于这一行为及其后果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们从这种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可能会比在正确的道德选择中学到的更多,也更容易将某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同时增强他们应对现实中具体的道德冲突的能力。而确定性的道德教条关闭了诘问的大门,终止了对更好答案的寻求,如果他们死扣僵化的道德教条,缺少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行为选择的能力,对社会的危害甚至可能比道德失范产生的后果更大。
(7) 依靠背《弟子规》进行德育一方面折射了社会或教育界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道德失范的焦虑,另一方面这种道德失范从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正是传统的依靠道德教条的灌输进行德育的无效性的产物,但祭出这种无效的德育方式并相信它的效用却类似于巫师的念咒,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这种焦虑——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永远走不出来的德育怪圈。
(8) 一句俄罗斯谚语这样说:“培养一个儿童得需要全村的人。”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种努力的第一步便是——必须使我们的德育方式得从依靠教条的灌输的怪圈里跳出来——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然的。
(金羊网2007年10月23日)
1.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学校的动机良好,但如果缺乏科学的实施策略与手段,则难免事与愿违。
B. 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教条的灌输而进行道德教育是注定失败的。
C. 不管对谁而言,道德教条灌输都是对人的不尊重。
D. 最有效的德育路径是让儿童在具体的道德两难处境中自由选择。
E. 受教育者死扣僵化的道德教条,对社会的危害比道德失范产生的后果更大。
F. 背《弟子规》折射了社会或教育界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期产生的道德失范的焦虑。
2. 下面各项中不能证明背诵《弟子规》是一种无效的德育方法的是()
A.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B. 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
C.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D. 培养一个儿童得需要全村的人。
3. 对于“最有效的德育路径”是让“儿童”在“两难处境中”“自主选择”,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为什么反对京城小学学习《弟子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与参考答案
1. 客观题题肢设置,为命题人常选的类型无非必然、或然及未然、已然的变化,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几种。可以像解病句题一样,按图索骥。一般而言,题肢排列遵从自然段的顺序。所以回到原文认真比照出处句为解此类题之真律。同时冷静细心很重要。
回看题目,我们不难发现,B项属于无中生有,扭曲了原意。原文出处“想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教条的灌输而进行道德教育是违背人性和心理学的规律的”。原文的观点被偷换成了“注定失败”。而“成”“败”之论,原文并无涉及。再看E项,属于典型的改或然性为必然性错误类型。原文为“对社会的危害甚至可能比道德失范产生的后果更大”。抓住副词“可能”,删除必然扩大范围。这也给我们启示,比照原文出处时,要特别关注修饰语,比如时间副词,“将”“已”之别,从而形成牢固题感。
2. 这是一道从否定角度设置的题目。此类题相对上一类型,牵涉更多上下句联系,也就是小语境的把握。我们回看题目,不难发现: A项,强调事与愿违,非直接论证,范围过宽。而剩下三项都紧紧扣住诵背《弟子规》的种种缺陷来证明其无效。B项,强调心口不一。C项强调道德因人而不同。D项强调德育为系统工程。后三项都能证明其无效,故选A项。
3. 此题考查角度为“对重要句子的理解”。所选之句正是第六段中心句,能明确此句与段内其他句子间关系,即能迅速判断出它是中心句,那么如何“理解”,在这个议论性文段中,便是看作者如何论证。梳理下去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地发现,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个别语句的增删问题不是很大,关键内容要把准。
答案:(1) 道德产生于个体有意识的行为选择。所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儿童进行自主的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2) 自主选择即便错误,通过反思也可能学到更多,更容易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准则,增强应对道德冲突的能力。
4. 此题考查角度“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中要点”。一般而言,主观末题因其分值而有较大的考查范围。或全篇,或主体部分。回看此题,解题前阅读的破题,可以让我们知道,作者中心观点就是题干主体表述——反对此种做法。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明确,这应该是基于全篇文章的考查。又因为是议论文,文体特征知识此时便能用上。任何议论文框架都包含在“三段论”中,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或整或散。题干问法是“为什么”,问原因,也即作者反对的原因。自然我们确定答题区间应该是本论部分。然后回看原文,理清结构。(1)(2)段为引论,(3)~(6)段为本论,(7)(8)段为结论。而本论中,四个自然段,作者又分三层来谈,其中(3)(4)段为一层,剩下两段各自为层。思路梳理到这,就变成寻找各层中心句了。如此一来,答案才能无限逼近参考答案。
开展《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规范提升学生的文明形象,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进程。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各班级全面推广《弟子规》学习活动,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专生守则,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理念,以学习落实《弟子规》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的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进而提高文明素养,成为具有一定修养和形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三、活动小组
为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学习《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筹划、实施。
组长:李武
副组长:邓英威邱天奎
组员:罗嗣云李庆彪凌云飞钟金亮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布置阶段(5月份)
1.成立学校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小组。
2.召开班主任会议,开展“学习《弟子规》”动员布置大会。使各班师生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推动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给每位班主任发一份带注解的《弟子规》文稿。
4.给每班分发一份《弟子规》文稿。
(二)学习理解行动阶段(6月份)
1.各班班主任利用早读课时间,先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做到准确朗读、熟记于心。
2.各班级组织观看《弟子规》教学片,进而深入挖掘其传统道德观念资源,让学生明白《弟子规》的思想内涵。
3.为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阅读形式,如:朗读、接龙、讲故事、演讲、比记忆等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4.开展“《弟子规》钢笔字比赛”,即每个班推选两名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参加,现场书写。
5.开展“《弟子规》背诵接龙比赛”,即每个班推选两名同学参加。
四、活动要求
(一)全体班主任自己先要能读懂并理解《弟子规》的文字含义和思想内涵,从而能够给学生讲解《弟子规》。
(二)由各班主任和各班级班委会组成活动指导小组,具体对各班活
动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各班级由活动指导小组制定本班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要求人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并默写《弟子规》;由学习委员组织学习背诵。
(四)各班级组织“写故事,讲故事”“倒背如流”背诵接龙活动。同时把“文明礼仪”、“弟子规”转化为自觉行动,每位同学按规范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五)各班级务必积极组织选手参加由学生处组织的“《弟子规》钢笔字比赛”和“《弟子规》背诵接龙比赛”等活动。
(六)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活动结束时各班级上交一份活动总结。
(七)通过深入开展这次活动,最终使得广大师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进而提高文明素养,形成文明和谐的班风和校风。
流湖一中
学习《弟子规》实施方案范文 篇5
一、指导思想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高尚的情感,营造扎实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风。通过开展学礼、知礼、懂礼的教育,力行《弟子规》,提高师生内涵素养和外在修养,内外兼修整体提升师生整体素质。决定开展学习《弟子规》教育活动,并将以学习《弟子规》为基础,深入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
二、学习目的(一)用经典浸润学生思想
让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通过诵读、熟背,培养健全的人格,规范日常生活行为,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从本学期开始,年级组要举行一次背诵《弟子规》竞赛,《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三字一句,文字优美,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它包含孩子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饮食起居、穿着打扮、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如何读书,如何面对不良环境等。通过竞赛背诵《弟子规》不是目的,最为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二)用经典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
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文本中,将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优秀文化的创始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成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源泉。
二、活动主题
“经典助我成长,诵读养成习惯”诵读《弟子规》
三、组织领导
组长:张昭
成员:第一小组桑亚妮及七年级1班下班教师
第二小组杨洁及七年级2班下班教师
第三小组朱华妮及七年级3班下班教师
第四小组白艳妮及七年级4班下班教师
四、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11年12月
五、活动内容
1、第一阶段(四周):学生每人一册《弟子规》,要求每个人熟练朗诵(学校抽查)。
(1)通过板报、宣传栏和广播等形式,宣传、学习《弟子规》。
(2)利用早读、课前、中午休息时间,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做到准确朗读。
2、第二阶段(四周)。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语文教师负责带领学生理解其中含义。
3、第三阶段(四周)竞赛
(1)、背诵(熟练程度)
(2)、演讲(理解程度)
(3)、学后感(实际应用)
以班级为单位布置学生撰写读书征文。征文以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征文年级评比。
4、第四阶段,总结评比
总结整个活动过程,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年级及相关的教师、班主任。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弟子规》诵读活动。把《弟子规》背诵作为创建“书香校园”、营造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各班根据实际,参照《弟子规》诵读活动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安排,组织实施好此项活动。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使诵读活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2、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工具将为本次诵读活动做好服务,年级要及时报道相关信息。把诵读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3、各班班主任是《弟子规》诵读的责任人,语文教师做好配合。各班要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学习《弟子规》,扎实推进德行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主题班会,把学习《弟子规》深入扎实的开展,特制订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全体学生的广泛交流,畅所欲言真正懂得了作为一名小学生让孝顺父母、尊老敬老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懂得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该做到的。
2.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白了应该怎么样的孝顺父母,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好品德,践行在生活实际当中。
三、班会程序
1、背诵《弟子规》
2、交流学习《弟子规》感想。
3、书写学习《弟子规》后的感想。
四、活动组织
组长:叶海霞
成员:郑秋玲刘淑华徐文英 张春玉 李爱梅 孟先坤张永红夏丽敏
五、评比方式
1、每个班级评出10篇优秀心得。
2、评比后在走廊进行那个展示
《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7
一、多种教学形式,理解体验《弟子规》的内容
1.结 合教学活动
根据大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据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进行联想这一特点,我把要教授的《弟子规》中的相应部分结合图画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当孩子听得懂小故事和明白老师解说的各种现象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记忆效果也显著了。每周一教授一个新内容,其余时间把已经学过的部分适当复习,这样幼儿就不容易忘记。
2.观 看卡通动画
动画片是幼儿熟悉喜爱的,每天下午的小点心后,我都会播放《弟子规》的卡通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每次活动我都力求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弟子规》,在潜移默化中将《弟子规》的精髓印在脑海里,让孩子们仔细慢慢地吸收它,充实自己。
3.朗 诵接龙比赛
枯燥无味的说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更别说是5、6岁的大班孩子。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接受《弟子规》文化的熏陶,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朗诵接龙比赛。男女生分为两队接龙,或师幼接龙,顺利接龙成功的一队可以获得大苹果奖励, 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也增添了乐趣。
4.评 比文明宝贝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究。在我的课题研究中,这一点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判断对错的能力,我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能力,并结合幼儿爱说、爱表现自己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充分领略《弟子规》的要点,每周评选出文明宝贝。
二、联系生活实际,渗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园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规则,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
1.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在一次家园联系单上,子涵的妈妈写着:我家宝宝不爱刷牙,吃饭前也不洗手,希望老师能帮我们教育教育孩子。
其实在幼儿园里, 大家从小班就养成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习惯,都能做到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等。但是回到从小生活的家里,这些行为习惯很容易被搁置。我结合健康领域的相关内容,与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故事会。故事中健健小朋友起床了不漱口,饭前便后也不爱洗手,最后只能到医生阿姨那里去拔牙,看肚子疼的毛病。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孩子们:健健为什么会到医院去?他以后会怎么做呢?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特意观察子涵的表现,他听得很认真,但慢慢就低下了头,应该是联想到自己在家的表现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活动的最后,我请孩子们一起诵读《弟子规》的相关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并将这几句用简笔画表现出来放在语言区,让孩子们时时都能看到,提醒自己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随着国家放宽二胎政策,整个中国迈入“二胎潮”。对于大班这些已经有点懂事的孩子们来说, 突然有个弟弟妹妹会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班有一个很聪慧的女孩子叫海林, 她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娇娇女,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等方面, 都比同龄孩子出色。可升入大班的半年里我发现她总是闷闷不乐的,家长开放的时候她妈妈说,因为有了小弟弟。弟弟的出生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所以海林对弟弟充满敌视,嫌弟弟吵,不爱理爸爸妈妈。在学习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特意花了一定时间来解释,并结合绘本故事《我又有了一个弟弟》引导幼儿理解兄弟姐妹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学会谦让弟弟妹妹。
谦让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方面, 还有很多小朋友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自己是唯一,遇到问题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在做客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很容易发生争抢行为,导致不欢而散。我选择绘本故事《做客真麻烦》,让孩子们学习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做客,包容谦让其他好朋友。
三、家园共同合作,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比较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甚至有个别幼儿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直呼其名。因为种种现象,我们不得不重视幼儿文明礼让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也意识到这点。班级利用家园共育、家校路路通等一系列活动,将孩子的情况、学习的《弟子规》的内容通过家校路路通发给家长, 在班级网站和班级门口提供培养孩子文明礼让行为习惯的指导方法。在这学期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在家也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说文解字中说:教,就是上行下效;育,就是教人从善。养成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更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要:《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撰辑的著名儿童启蒙读物。它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品德修养方面的指导,曾被誉为“开蒙养正之最上乘”的读物,对后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其中养成教育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弟子规》学习方案 篇8
关键词:弟子规;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说出了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对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加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中的精髓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学习《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蔡礼旭老师说过:“《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要将弟子规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会沟通。首先让学生明白《弟子规》的内容,其次教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文中的内容,真正让学生领悟文中的内容,并将从文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
1.开展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晨读和放学路队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让学生独立和集体诵读原文,在学生基本能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读出兴趣,以达到熟读的程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逐步能脱口背诵,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地保留在学生脑海中。
2.理解《弟子规》的内容
通过班会课、思品课时间把《弟子规》中的每一部分与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式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在交流过程中,采用师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对文中比较难解的字义和整篇、整段含义有大致了解,重点理解对行为方面的要求,明确其中的道理。让全班学生对照文中要求,和自己平时的行为作一对比,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并找准方向共同努力,教师采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让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质。
二、践行《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在践行《弟子规》时,我们要着重挖掘其中“孝亲尊师”“诚信”等要素,重点强调知行统一。
1.尝试感恩教育
紧扣《弟子规》中有关感恩的典故,以故事会的形式感化教育学生,召开以“孝亲尊师”为主题的班队会,教育学生尊敬师长、知恩图报。
2.实践诚实守信
“父母教,须敬听。亲爱我,孝何难。”孝敬父母长辈,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听从父母的教诲,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学生在家尊老爱幼、体贴和孝敬父母,在校尊师爱友、热情助人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弟子规》中讲道:父母呼,应勿缓。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校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一要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有规律。二要讲究个人卫生干净,衣着整洁大方,饮食合理有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让学生知道古人早就总结了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并不是学校或者是老师刻意要求的。三是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坐、站、行走及跑要养成好的习惯,时刻提醒和积极注意纠正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站、行走及跑的姿势。
总之,《弟子规》是一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践行养成教育的经典读物。只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祈愿所有的小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弟子规朗诵方案 篇9
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
二、活动原则:
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2009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
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
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
1、评委小组
组长:陈文斌
组员:何世伟、刘启福、周玮、高长琼、刘兴梅、石世凤、姚琼、张玲、宋萍、李烨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 组长:罗耀星
成员:陈鑫、杨英、曾德荣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长:江明杰、万志均
组员:吴双全、郑海全、倪高荣、王炜、王伟
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 组长:张常习
成员:万志均、田运开、年级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当天行政值日和当天楼道值日。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九、评分标准:
1、内容:围绕《弟子规》原文按要求进行选择。(1分)
2、诵读: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调把握好,富有感情,节奏韵律明显。(2分)
3、表情:形体语言得当,表情自然大方,诵读形式有创意。(2分)
4、精神:精神饱满,衣着得体,队形整齐、疏密有致,上、下场整齐有序。(2分)
5、脱稿:(2分)。
6、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1分)
附件:《弟子规》诵读评分标准表
哈二小《 弟子规》方案 篇10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帮着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诚信严谨、读书好学、修心养生”的良好品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将6月确定为弟子规活动月,开展主题为“读经典、学做人”的《弟子规》学习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继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我校师生中开展学习《弟子规》系列教育活动,以此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知礼明行,提升素质。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云红
组员:全体班主任
三、活动对象
1——6年级学生,全体教师
四、活动过程
1、各班开一节以《感恩》、《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让每位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师长的养育,培养感恩、学会感恩,学会诚信做人。
2、开一次家长会,对家长做好《弟子规》学习意义的介绍,争取家长的支持,并配合好学校活动的开展。
班主任在晨读时间要对《弟子规》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背诵下来,教师要每天有布置,有检查,和学生一起诵读。
低年级(1——2)
第一周《总叙》
第二周《入则孝》
第三周《入则孝》
第四周《入则孝》
中年级《3——4》
第一周《总叙》《入则孝》
第二周《入则孝》
第三周《出则弟》
第四周《出则弟》
高年级(5——6)
第一周《总叙》《入则孝》
第二周《出则弟》
第三周《谨》
第四周《谨》
4、教师和学生能分别按照《哈二小教师文明用语和文明教态》(附表1),《哈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附表2)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成果展示
六月末举行《弟子规》诵读比赛。
附表
1教师文明用语
1、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学好
2、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3、你真的很出色
4、很有创新精神
5、你的回答很独到,精彩极了
6、老师很愿意帮助你
7、你一定行,老师帮助你
8、你一定会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9、你别急,再想一想,你会答得很好
10、同学,请大胆说出你的见解,不要再乎别人说什么
11、“你能做好,别灰心!如果再细心些,就更好了
12、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老师为你们高兴
13、你很聪明,只要努力,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14、你很个性,希望你发扬长处,克服不足
15、谁都可能会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学生
16、勇于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值得同学们学习
17、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信任与支持
18、期待下次你表现得更好
19、我相信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
20、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 ; ; ; ; ; ; ; ; ; ; ; ; ; ; ; ;
教师文明教态
1.着装整洁、端庄;
2.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态度和蔼;
3.举止文雅 精神饱满;
4.面向全班学生,与学生视线交流的时间不低于60% ;
5.善于用不同的眼光表情达意;
6.根据教学需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
7.身姿、手势,一举一动都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喜爱,关心,信任和期待;
8.始终控制幅度和频率,并根据教学内容演示,讲解,板书协调使用;
9.各种动作从容敏捷,准确;;
10.没有不必要的动作,遇乱不急,挫不燥;
附表
2哈拉海镇第二中心校
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度
上学:
1、按时到校,有事有病要向班主任请假,到校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2、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队干部戴好职别标志,并自觉接受值日教师和同学的检查。
3、值日生提前到校,打扫室内外卫生,擦干净讲台,课桌椅。
4、上学前认真检查书包,带齐当天的课本和学习用品。
5、进校后不得随便离开学校,有事走出学校必须得到教师的允许。
6、不在上学路上逗留,早上到校,见到教师招呼“老师早”,中午进校见到老师招呼“老师好”。
上操:
1、认真上好广播操,集队要快、静、齐,动作准确、有力。
2、举行升旗仪式时,以严肃、崇敬的态度立正,敬队礼,双目注视国旗,服装统一。
3、遵守早操秩序,进场和退场精神饱满,队伍整齐。
4、眼保健操,一日两次,穴位和动作要准确。
上课:
1、认真上好早读课,不得随意闲逛或追逐打闹。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中间前方,书平放在桌角上。
3、听见上课预备铃,立即安静地走进教室,静候教师上课,迟到者经老师问明原因,同意后方可入座。
4、上课精神饱满,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写字姿势正确(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离笔尖一寸)。
5、要发言先举手,一律举右手,臂搁在课桌上;发言时身子站立端正,一律用普通话,声音响亮。
6、上课时不随便说话,不擅离座位,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要适当做好笔记。劳技课、自然课、电脑课等在教师指导下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
7、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不抄袭、不潦草、不马虎;考试卷面整洁,行款格式符合要求。
8、下课铃响后,老师宣布下课,由班长喊“起立”,待教师示意后,学生方可离开座位有秩序地走出教室。
9、若有教师来听课,对前来听课的老师要有礼貌,下课后请听课老师先走。
课间:
1、课间上、下楼梯脚步要轻,一律靠右行,不得在楼梯上追逐、奔跑。
2、课间要服从护导老师和值日生的管理,在指定的区域进行课间活动。
3、课间注意休息,走出教室,参加正当活动。不得打闹、尖叫、高声喧哗。同学之间友好团结,自觉运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4、爱护同学,以礼待人,不打架,不骂人,不说下流话,不叫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作自我批评。
5、不得随便进出办公室和其它班级教室。
6、注意环境卫生,大便入坑,小便入槽。纸片、果皮入箱。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黑板及厕所乱涂乱写,踏踩脚印。
7、不在校园内吃零食,不玩危险的游戏和玩具。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学校绿地,不攀折树木,不采摘花果。不在教室、走廊和绿化区打球。损坏公物要赔偿。
8、要节约用水。
9、不乱攀、乱爬体育器材、窗台、阳台等,以免发生危险。
课外活动:
1、课后积极参加文娱、体育和兴趣小组活动。
2、按时到指定地点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秩序的活动。
3、课外活动时间,不得在教室里做作业或其它事情。
4、活动时自觉遵守纪律,不得妨碍别班、别人的活动。
5、活动时要爱护公物,损坏东西要赔偿。
6、参加各项比赛活动,要服从裁判员、评判员的决定。发扬风格,增进友谊。
集会:
1、按时整队,集体进场,按指定位置排队或就坐。
2、遵守会场纪律,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做与开会无关的事。
3、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等杂物。
4、不擅自离开队伍,不中途退场,不起哄胡闹、大声喧哗、尖声怪叫;散会不争先恐后,要依次离开。
5、要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遵纪守法抵制不良风气。
放学:
1、放学以班为单位,整队放学,不得在学校逗留、玩耍。离校时,见到老师招呼“老师再见”。
2、放学要按时回家,注意安全,不得与生人搭话,不在外面游荡或去娱乐场所活动。
3、值日生要把教室和卫生包干区打扫干净。做到校园教室无垃圾,无痰迹,教室内桌椅整齐。离校时关锁好门窗、电灯。
4、到家后要有礼貌,要向父母长辈招呼:“我回来了”。
5、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父母的好帮手。
【《弟子规》学习方案】推荐阅读:
学习弟子规体会08-09
学习力行弟子规08-17
学习弟子规总结11-26
关于弟子规学习计划07-07
学习《弟子规》弘扬传统文化08-29
学习弟子规有什么意义05-12
弟子规的读后感学习08-15
控规心得学习11-08
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06-13
安规学习心得体会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