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精选15篇)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1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商务英语写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技能.一些作者写作时往往参照汉语商务文化及语用规则进行思维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影响国际商务英语活动的正常开展.文章从中英文化视觉对部分商务英语语用失误作对比分析,认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不能与商务英语脱节,既要教会学生掌握英语表达技能,更要教会他们掌握商务英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规则,才能使学生胜任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工作.
作 者:胡国林 石本俊 HU Guo-lin SHI Ben-jun 作者单位:胡国林,HU Guo-lin(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职工培训中心,湖北,潜江,433124)
石本俊,SHI Ben-jun(广东培正学院外语系,广州,花都,510830)
刊 名: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STAFF AND WORKERS 年,卷(期):2008 21(1) 分类号:H085.3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文化解读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2
在不同的语言中, 语言表达的话语形式各有区别。因此, 容易出现不同的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通常表现为对于语言表达的理解差异, 不同社会环境造成的语言含义区别, 外语语言学习者不能充分理解本族语言中的语用含义产生的理解差异等, 学者托马斯将以上称为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造成跨文化中主要障碍的主要原因。相关学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语用失误展开研究:
第一, 交际失败研究。相关学者认为交际失败研究主要是指从微观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自然语言会话进行研究。也就是从语言的表达的节奏、句法、组织以及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各种区别问题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主要是针对某一跨文化交流问题中涉及的预料进行定性的分析与定量分析, 并对对话者的交谈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结合微观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交谈的对话风格进行分析, 并判断这些区别造成的语用失误。
第二, 对比语用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于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 从而识别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差异。所以说第二方法主要是属于描述性质的。
第三, 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 学习者通常将中介语的语料与母语以及目的语的预料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跨文化交流者的母语语用行为与其用于跨文化交流的语言的不同, 并主要分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非母语语言受到母语语言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应用跨文化交际对比语用学的研究手段, 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的运用形式, 并通过相关语用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最终研究语用失误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二、语用失误的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 称呼。在交流过程中, 交流的双方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对方进行称呼, 在英语与汉语应用过程中非常常见。但是, 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中称谓的用法具有一定的区别。在英语语言环境下, 基本的称谓形式为“称谓词”+“姓”或者“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部分学生存在称谓不合规范的问题。在英语语言环境中, 通常对地位、年龄、职称、辈分高于自己的人直接称呼名字。通常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对于这种称谓规则感到一定的?由于。在汉语语言环境下, 通过只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 或者对于地位、职称、辈分低于自己的人才可以直接称呼其名称。但是, 在英语环境中交流的双方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称, 但并不表示交流双方具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 问候与寒暄。在交流中的问候与寒暄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建立交流双方的良好的交流气氛, 或者为了实现其他目标通过问候与寒暄进行建立一定先导条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很多学习者知道在英语中进行对当前的天气进行讨论是常见的寒暄与问候的方式。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在英语环境中, 交流双方在谈论天气是常常对天气进行一定的评价, 而不是简单地描述天气。
第三, 感谢言语行为。在交流中, 对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通常进行言语行为的感谢。根据相关研究, 英语语境中使用感谢言语行为的频率要大大超过汉语语境。
第四, 道歉言语行为。道歉通常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向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是对某些无礼的言行进行一定的补救, 希望建立并恢复交流双方的关系。根据相关学者研究, 如果情景与造成的损失程度是相同的,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道歉的言语行为应该是一致的。但是, 在我国相关调查与研究中, 美国人进行道歉语言行为的频率是远远高于中国人的。
三、基于语用学的研究
语用学是针对语言语境中使用的学问。其中, 包括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关联论等。语用理论即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社会文化的相对性。根据以上所述, 本文认为, 可以通过语用学理论对语用失误进行研究, 并指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例如,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的角度对语言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当人们进行语言行为活动的时候, 语言中具有的言外之意表达了表达者的真实意图。特别地,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非母语语言使用者对于使用的语言之外把握的还不到位, 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与误解。
而对于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理解, 实际上反映了对于会话含义的理解。相关学者认为交流的双方的研究交流是具有一定相互合作性质的。也就是说, 一次成功的交流实际上参与交流的人员共同合作的成果。为了是谈话的目的得以实现, 交流的参与者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与要求。通过参与者交流的应该按照关系准侧, 质的准则, 量的准侧以及方式准则。
四、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 外语教学多半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大部分教师将外语教学的重心集中在语法与词汇教学上。本文认为, 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英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加强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突破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瓶颈, 最终实现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的教学目标。
从这一角度来看, 本文认为, 第一,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的改进, 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危害性。第二, 外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从而能够全面地把握英语文化知识, 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三,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需要根据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认为, 在高校教育中的英语课堂中, 不但要加强语言与交流技能训练的力度, 还要充分通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课程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2) :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05-207.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227.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296.
[5]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7-11.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语用失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阻碍跨文化交际地顺利进行。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语言学家Jenny Thomas提出的。Thomas 认为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失误的重要方面和源头,可解释为“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也就是说,当听话者从说话者的话语里感受到的语言力有别于说话者本来的意图时,语用失误就出现了。[1]在我们国家,最早提出语用学概念的就是何自然,他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而是说话人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和习惯等导致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2]
一、语用失误的类型
Thomas 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类型: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引起的。比如:A student asks his teacher to delay his term paper:Sorry,I have not finished it yet.Could you wait for a while?从学生说的这句话中,似乎是想让老师稍等片刻,等自己完成最后的部分,比如说最后几个句子,或是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等,但实际上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延期提交论文。在这里,学生是错误地使用了短语“wait for a while” 来表达“延期”的含义,至此语用语言失误就产生了。再比如,由于汉语中一些数量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通常用具体数字表示概数,例如,“给我两张作业纸”这句话,按照汉语语用原则,人们常用2 代表大于2 的概数,所以这样的情况一般应理解为要的纸张数目多于两张。但按照英语的语用原则,具体数和概数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因此用英语表达时,应该要说“Give me a few more paper,OK?”而不是“Give me two pieces of paper,OK?”。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通常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者不了解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即錯误理解社会规范所产生的不得体的话语。对同一事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有不同的观念。比如,西方人追求个人进取、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而对“change”持有很高的价值观念。但在汉语文化中,“变化”的观念价值并不高。例如:久别重逢时人们总喜欢说“你一点儿也没变,还是老样子。”这是句恭维话,指对方青春永驻或指老年人健康如前,听者会感到愉快。而对英语国家的人说“You have not changed much.”就是语用失误。因为在他们听来,“没有变”,“还是老样子”只会被理解为没有长进,是对他的贬损。再比如,在中西方,称呼也是大不相同的。例如,一位中国学生向外籍教师Johnson打招呼:“Hello!Teacher Johnson.”外藉教师Johnson此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中国学生也很失望,觉得这个外籍老师没有礼貌。这种误解是由于英汉称呼系统不对应,正确的说法应是直接称呼“Johnson”,或者称呼“Dr.Johnson”、“Prof.Johnson”。
二、语用失误的防范对策
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适当的策略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认清自我。作为交际中的一方,自我表现将对交际的成功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认清自我至关重要。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文化背景,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自己与对方的差异。其次,要认清自己的态度。因为人类是敏感的动物。一个人的喜好,偏见以及歧视都会无意识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教学者要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重点来讲解,在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锻炼英语思维。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者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表达不地道,造成语用失误。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学习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价值导向等,克服母语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
(四)调整课程,增加语用内容。目前,英语学习者最主要的学习材料就是课本。但是课本内容单一并且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内容,导致学习者理论水平高,但在真实的交流中,缺乏沟通能力,只能勉强应付对话,那么语用失误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并且教学者还应该将语用知识的教学系列纳入教学计划,使学习者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掌握与语言有关的概念和指导原则,以便在实际运用中准确地运用语言。
(五)转换教学模式,注重实际交流。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上,教学者还是用以自身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这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英语学习者的需要了。因此,教学者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提倡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同时,教学者还要在课内和课外给学生营造多种实际运用语言的情境,如小组讨论、演讲、模拟英语会话场景等等,让学习者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从而能够更加频繁准确地使用英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一般分为两种,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的出现会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锻炼英语思维,注重实际交流;调整课程内容,转换教学模式来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77-683.
[2]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7:348.
语用失误与文化差异 篇4
人们的语用行为受制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由于语用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因使用的外语不符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无法实现预期的交际.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只有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找出英语语用失误中的文化根源,才能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作 者:邱桂萍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英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0 关键词:语用学 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篇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其中包括称呼,问候、告别、致谢,并探讨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作 者:郑秋蕊 ZHENG Qiurui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刊 名:沈阳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0(2)分类号:H0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言语行为
跨文化商务交际及其语用策略 篇6
跨文化商务交际及其语用策略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保证跨文化商务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时间、场合、气氛的.不同,常常需要采取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策略和技巧以推进商务交际成功进行.着重探讨语用预设和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有效的语用策略,并分析它们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的语用功能.
作 者:刘桂兰 谭君 LIU Gui-lan TAN Jun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330029 刊 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1(2) 分类号:H313 关键词:商务交际 语用预设 模糊限制语 语用策略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7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长久的、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一般而言,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之间进行的交往活动, 也指同一语言的不同成员之间的语言交际, 更广泛的说, 它是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文中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涉及的是不同民族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 换言之, 就是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之间进行的交往活动。
2、语用失误及类型
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认为, 语用失误可以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 就是把自己民族语的某一词语或结构的用法直接套用在外语中语中, 因而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目而引起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就是因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观, 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同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它往往与说话双方的社会地位、价值观、相对权利和义务有关。也就是说,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有些话可以说, 有些话不可以说。
3、语用失误案例分析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往时, 会出现一些失误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主要是因为说话双方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就想当然的以自己民族的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来解释其他民族语言, 这必会导致交际失败, 因而产生一定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3.1 语用语言失误案例
一位中国人与外国人见面打招呼:
A :Have you eaten? or Where are you going?
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些问候语不但没有给听话者留下好印象, 起到打招呼的作用, 相反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外国人眼里, 他们认为“Where are you going ?”这样的问题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而“Have you eaten ?”在特定的场合会使说英语的人认为说话者要请他吃饭, 或者他们会难以理解说话人为什么会这样问候。
3.2社交语用失误案例
一位中国翻译去美国人家里去做客:
美国人: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中国翻译:No, no,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中国翻译:Your house is so beautiful.
美国人:Thank you.
在美国文化里, 人们讲求的是实事求是, 而中国文化里, 人们将就的是谦虚。这位中国翻译认为美国人不够谦虚, 相反, 美国人则认为中国翻译不够诚恳。造成这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是因为说话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
4、语用失误的成因
首先, 国内学者认为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说话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背景、传统缺乏一定了解, 说话双方有不同的文化观点, 他们以自己的各自的观点参与跨文化交际, 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理解对方, 结果两者的文化观点不能融合, 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 导致交际双方不能正确地理解对方, 出现了相应的语用失误。
第二, 我们大多数人是从课堂中习得的外语,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 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语言负迁移, 也是产生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吕文华、鲁健骥 (1993) 认为“由于学生的母语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是自幼习得的, 已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对学习和使用形成干扰。
5、防范策略
综上所述, 要想避免语用失误, 我们应该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此外, 我们还应结合外语教学。我们学习英语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使其能够在特定的文化场景下, 能够在不冒犯他人的文化观念的前提下, 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不断给学生输入外语文化知识。除此之外, 老师应充分强调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是学生能够认识到同一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说, 我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 应充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习俗, 相应的礼仪仪式, 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差异, 在交往中, 要做到入乡随俗, 这样才有可能减少语用失误。
摘要:当前, 随着世界经济, 科技, 贸易的发展,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 价值观和信仰, 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语用失误, 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许多影响。本文从什么是语用失误入手, 举例说明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 分析语用失误形成的原因, 并且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类型,成因,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10) .
[4]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5]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 1993 (1) .
[6]王得杏.跨文化的语用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7-11.
[7]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 2000 (7) :125-128.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8
关键词:旅游翻译 跨文化 分析
作为一名从事旅游多年的导游翻译工作者,笔者经常带领游客参观各类景区景点,并参加了不同的旅游交易会,有机会看到许多景区景点的英文标识和宣传画册上的介绍说明。在与国外游客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一些旅游英语用法的合理性和习惯性,以及一些失误翻译造成的误解性和不可理解性。出于对旅游英语的爱好,笔者在本文中对遇到的一些典型语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Jenny Thomas 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Thomas, 1983).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到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牵涉到哪些话该讲,那些话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当然,这种区分并不绝对,它会由于语境不同或说话者的角度不同而变化。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
1.照字面意义翻译引起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在景区靠近水边的地方,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警示牌:
“小心掉到水里”,其英文翻译附后:“carefully falling into the water”这样的译文歪曲了原文的真正意图,不但没起到警示作用,反而误导了游客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
再如:“XYZ优秀文明旅游景区景点”若照字面直译,则为“XYZs outstanding civilized tourist sights and spots”。这样外国游客会感到奇怪了,难道还有uncivilized tourist sights and spots in China? 与其引起这种误解,不如译为“the best scenic spots or tourist attractions”. 这个译文虽不理想,但却表达出了其内在涵义。
另外,在很多旅游景点,都会有这样的提示:“小草依依,足下留情”;“保护绿草,留住绿意”
如果翻译中缺乏跨文化意识,而照字面直译,则译文为“Little grass is reluctant to part, please watch your step”;“Preserve green grass and retain the green color”。
上述译文并未反映出原文暗含的语用意义,只是表达了字面意义。按照美国交际英语特点,即直接、简单、清楚,这些句子用“keep off the grass”即可表达清楚。
2.由于违反英语习惯用法引起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
在旅游景点出口处,经常看到“欢迎你再来某某地方”,其下配有译文“Welcome you to xxx again!”。而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是“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英汉对这样的语句的接受程度有时并不具有对等性。在汉语标识用语中,直接明晰的表述一般情况是可以接受的。而根据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被动句式和无人称主语句式在英语告示语中的大量应用。例如“闲人莫入”在国外是“Employees/Staff Only”,而不能译为“Strangers are forbidden”。
3.由于单词或词组的误用而引起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
任何词或词组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其不同的语用意义。语言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反映,在旅游宣传中,需引起格外关注。
我们来看一段英语简介:
Jigong (cock) Mountain, also named Jichi (chicken wings) Mountain in old times, is located 38 kilometers south of Xinyang city. Jigong, in English, means “cock”, people call it “cock” because the whole mountain goes just like a cock stretching its neck to crow, with its head up and its wings spread.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鸡公山是河南省著名风景点。上文中“鸡公山”被译作“Cock Mountain”。而“cock”在一些英语国家中(例如美国)有粗俗的意义。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们在翻译中应尽量避免误解。为吸引游客,最好用“rooster”代替“cock”。
另外,关于颜色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引起注意。例如,“蓝色度假村”“绿色生态之旅”通常会译为“the Blue Villa”“Green Excursion”。这里的“蓝色”和“绿色”最好不要直译为“blue”和“green”,因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赋予了同一种物品或事物不同的文化内涵。“蓝色”在汉语中意味着“庄重、和谐、安静”,在英语中则意味着“愁闷、忧郁、低级趣味”。而“绿色”在汉语中代表着“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和希望”,但在英语中则蕴含着“不够成熟或缺乏经验”的意思。为避免歧义,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蓝色度假村”建议被译为“Tranquility Villa”,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安静气氛,而非颜色之故。“绿色生态之旅”被译为“Eco-Tour”,意即“traveling in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Lu Gusun, 1999)。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
1.由文化词汇引起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
在开封著名景点“龙亭风景区”的简介中,“龙亭”被译为“the Dragon Pavilion”。这种逐字逐句的直译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因素。事实上,“龙亭”是宋金时期的皇宫,靠“Pavilion”一词不能传达出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同样,此景区的“万寿亭”被译为“Wangshou Pavilion”, “万寿”的英语意即“longevity”,是指封建皇帝长命百岁。但汉语拼音“wangshou”则不能传达这种深厚的中国文化意义。另外,龙亭景区的“潘家湖”“杨家湖”的翻译“Panjia lake”“Yangjia lake”也需要考虑。“潘”和“杨”是两个不同的中国姓氏。“潘家”和“杨家”代表两个不同的家庭。而译文中的拼音“jia”对国外游客的理解并无益处。可译为“ Pans lake”(Yangs lake),或 “lake Pan”(lake Yang),这些译法对国外游客都可接受。
2.由违反礼貌原则引起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
礼貌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人所共知的准则。语气婉转的表达,是达到礼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用语不当,语气生硬也是引起社交语用失效的因素之一。例如,公共场所有关“禁止…”之类的公益广告、宣传警示牌随处可见。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禁止…”译成英语是“Dont”,语法上称为命令式或祈使句,语气生硬不委婉。例如,“严禁拍照”译成“Do not take photo”,“禁止摘花”和“禁止喧哗”分别被译成“Dont pick the flowers!” “Dont make noise!”等,由于语气过重不免给人一种距离感,不利于营造公共场所祥和欢乐的气氛。英语比较强调委婉表达,将“禁止摘花”译为“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please!”或“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会使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爱花的心情,把爱花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禁止喧哗”译成“Quiet, please!”既简练又标准,让人读了也舒服。
总之,语言文化的差异使语用意义的翻译极富挑战性。旅游英语语用意义翻译的成功与否是确保旅游对外宣传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旅游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并对社会产生间接的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影响,理应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立项的《文化传播与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SKL-2015-1473) ]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9
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从明星与施为行为真实条件的.违背、明星与施为行为良好取效的违背、明星与断言的语意与语用原则的违背三方面存在的种种语用失误进行阐释,揭示当今明星广告遭到非议,甚至禁止的部分原因.
作 者:唐淑华 TANG Shu-hua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4(2) 分类号:H0-05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明星 广告 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与跨文化交际 篇10
【关键词】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 语用学
一、简介
跨文化语用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语言学学科,从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当中延伸并吸引大批语用学学家在它一现世便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且不说这些语用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的分歧,人们对于文化对交流的重要性上一直保持着精神上的一致。本文中,作者根据关联理论试图对于跨文化语用失误上做出一定的解释性研究,并根据关联理论在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做出分析。
跨文化语用学可被分为跨文化语用学和跨文化社会语用学。前者是关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种语言的异同方面的研究。然而后者是关于社会环境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的研究,也就是说,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着人们使用语言的。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由于听者没能够很好地理解语篇隐含的意思,或者由于没有有效地进行语用输出而导致的交流上的误解或者意思上的矛盾。这一误解或者矛盾有可能是由于听说话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的,也有可能单纯就是因为互相交流的不顺畅导致的。中国语用失误研究的先驱何自然先生曾在中西方之间做出了一项语用失误调查,发现跨文化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十分普遍。在这一过程当中,说话人并不能够遵守交流时所需要遵守的社会习俗,经常忽略听话人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并且会在无意间损害到目标语言的文化价值观。
因此,跨文化语用失误同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同等重要,笔者将本文的注意力放在跨文化语用理论上,来解释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二、语用失误
1.语用失误的定义。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曾在书中写过,交流并不是一种很完美的学习手段,交流中的失误在某种程度上说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完成交流。根据关联理论,我们知道交流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信息的传递,而是要有效地完成信息的传递。也就是说,那些可能影响到交流或者上下文意思的内容是应当被恰当的摒弃或剔除的。
2.语用失误的分类。根据关联理论,交流上的失误大概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学失误和社会语言学失误。语用语言学失误是一种语言问题,基本上是由于语用用意编码的差异性导致的。当说话人对于一个既定话语的语用用意同目的语或母语使用者的人表述的语用用意有偏差时,语用语言学上的失误便由此产生。很显然,语用语言学失误既同说话人不恰当的措辞相关,又可能与听话人误解说话人含义有关。
3.语用失误的原因。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我们思维和行动的核心所在。价值观念体现并主导着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基督文化下成长的人们,他们受到强烈的基督文化的影响,通常不会同那些佛教、犹太教或者印度教等人有着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念上的重合,这是因为价值观是独立于各个文化之上的,并且影响着我们的动作与交际行为。(2)社会习俗。根据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当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研究文化差异的一种重要方面。总的来说,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集体主义强调的是集体的利益和权益。比如,西方国家的姓氏是跟在名的后面的,相反,中国的姓氏放在名的前面,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础单元,被认为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最小单位。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的,然而大部分的西方文化都是以个人主义为主。
4.语用失误的应对策略。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无法学到世间的所有文化现象。即便是在某一个特定文化当中的学者,能够将毕生精力付诸于本土文化内涵也是一件相当困难并且是工程量特别大的事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还需不断地研究跨文化之间的问题,以便应对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变化。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从交际的常用语言开始,在掌握了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之下的特殊回答方式之后,再去理解和研究更深一层面的语言表达和习惯。其次便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很多带有文化色彩的典故都是简单交流的时候无法进行深一步解释的。解释的多了反而会使当时的语境内容或者气氛变质。只有通过了解文化的方式才能够帮助人们减少交流当中的语用失误,或者说,只有多犯语用失误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避免语用失误。
三、结论
正如上文所说,关联理论同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有相当的关联。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有的时候跨文化交际会让人们十分头疼。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被迫卷入了跨文化交际的漩涡当中,受着异文化的侵蚀和文化障碍的困扰,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够从跨文化交际当中得到充足的经济或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站在这一层面上,过深及过多的对于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中西方的交流,更能够帮助学者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换句话说,跨文化语用失误能够反映认知环境下交流双方的理解误区。语言是文化层面的有力支撑,体现在言语交际层面上,只有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避免语用失误方面,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并且为缩小文化差距做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11
因此, 在新闻采访中, 避免出现语用失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势在必行。尤其,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的记者需要掌握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来迎合国内外新闻报道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有意识地避免语用失误, 从而达到成功地向公众传播准确信息的目的, 利于国际交流的顺利发展。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理论基础
在语用学理论研究发展的30年中, 语言学家一直关注于如何使用语言来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 在跨文化交流中, 即使人们使用了礼貌的语言, 还是存在着一种语用失误的现象, 结果导致交际失败。那么, 什么是语用失误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也意识到了跨文化语用的重要性。
(一) 语用失误的概念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初是在1983年由珍妮·托玛斯提出的, 她认为语用失误分为语言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与社交语用失误两类 (so-cialpragmatic failure) 。
在中国, 也有很多语言学权威学者提出相关概念:一般认为, 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 但说话不合时宜, 或者说话方式不恰当、表达不合习惯等, 具体来说, 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 或者不合时间空间, 不看对象, 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 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 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 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 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 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何自然, 1997:205;钱冠连, 1997:223;张巨文, 2000) 。“语用语言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 (张巨文, 2000) ;“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何自然, 1997:207) 。其中, 何自然先生的概念被广大中国语言学者所接受并进一步研究。
(二)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体系, 他们的交流不是个人的交流而是代表着某文化群体意识的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也会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在自己的社会群体中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都被看作是自然的, 没有人会意识到价值体系和交流方式的不同。因此, 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光凭标准的目标语发音, 准确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是完全不够的, 因为在跨文化交流中, 目标语的语用规则与文化习俗更为重要。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其特定的交流习惯, 另外, 大多数人在自己的语言环境中认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很正常, 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语用规则有什么不妥。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 都按照自己的语用方式去交流, 因此导致语用失误而产生交流障碍。当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 就会有一种惯性思维——应该使用哪些词汇表达, 怎么使用语法, 以什么样的语速等等, 但是即使有良好的语言知识还会产生交流失败,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跨文化语用规则, 导致一系列尴尬的、可笑的语用失误。
二、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
新闻媒体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与宣传各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核心内容的窗口。然而在进行英语新闻访谈时, 很多中国记者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而导致采访失败或宣传中断。尽管他们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却忽视了对方的文化差异、认知差异以及与语境差异。
(一) 文化差异
事实上, 即使来自同一国家的人在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时, 也容易产生语用差异, 这种差异的产生原因也是由于文化差异。那么对于中国记者与英语国家的受访者来说, 尽管中国记者为了采集到重要的信息, 一般会准备采访相关的材料, 但由于新闻的即时性与随机性, 也会在采访中出现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产生的语用失误对新闻访谈的影响是极大的, 可能播报出令人误解的信息、错误的信息或者信息传递障碍, 最终导致访谈失败。如果中国记者在访谈过程中受到自己文化背景的干扰或者影响, 即使使用的是英语, 也会觉得交流信息困难、尴尬甚至失败, 因为采访者和受访者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思维和理解模式。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 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获得文化知识, 文化有共性, 同时具备文化空缺性与文化冲突性, 这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新闻媒体工作者, 更加应该意识到这点。
(二) 认知差异
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心理行为, 而认知是以语言为基础, 语言是认知的窗口, 它可以推动认知的发展, 是巩固认知与记录认知结果的工具。反之, 认知的范畴有差异就会导致语言语用差异。如果新闻记者意识不到这一点, 就会造成新闻误解与语用失误。
例如:一名中国记者采访来自巴基斯担的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 两人使用英语进行的访谈。中国记者开始为了缓解采访陌生的气氛, 就借用教授戴的手表来开始以下谈话:
记者——“Your Watch is so beautiful, who gives you?”
教授——“My student, also my boyfriend gives me.”
中国记者听后十分迷惑, 继续追问:“You love your boyfriend very much, but why do you choose your student as boyfriend?”
教授——“Yes, I love my boyfriend very much.”
结果有了这样的新闻报道:这位教授爱上了自己的学生, 可能在将来还会结婚, 恭喜他们!教授看到这篇文章非常生气, 因为中国记者做出了错误的报道。
事实上, 巴基斯担人对“boyfriend (male friend) ”一词与中国人理解的“boyfriend”完全不同, 认知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从而导致采访中出现语用失误。
(三) 语境差异
英语词义掌握得再好, 也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或者语句的含义。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因此, 在不同的交流语境中, 会导致人们对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例如, 在外交交流中, 外交部长与大使都可以称为“Excellency”, 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级别的官员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在英国, 一般使用“The Honourable”的称呼, 所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的语境, 语用也是有明显差异的。如果新闻记者意识不到, 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三、避免英语新闻访谈中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对策
语言的交流方式因人而异, 而对于记者来说, 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培养语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给定的话题或者内容, 都需要一定的交际能力才能顺利完成采访, 尤其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背景深厚, 想同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利用英语进行新闻采访, 对于中国记者来说, 更是一个挑战。
(一) 加强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
在英语新闻访谈中, 中国记者不仅要意识到, 母语为英语的人与非母语为英语的人在交际行为中有文化与社会语言的差异, 其在访谈中也要有意识地融合这种差异, 避免语用失误。一方面, 要加强跨文化意识, 培养社会文化意识, 对他国文化深入了解, 并取得文化认同;另一方面, 要提高敏感度, 有必要对采访中的一切文化差异提前做好了解, 未雨绸缪。新闻记者应该准确了解本国的文化以及目标语的文化之间的差异, 因为他们是传播信息给公众的桥梁与媒介, 一旦发生语用失误, 就会引起多方面的巨大影响, 如经济、政治等。具体可以通过阅读、旅游、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他国文化;学会对文化冲突、尴尬境地避重就轻;理智分析和有选择地接受文化差异等方式来加强理性与感性上的跨文化意识与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二) 培养语用能力
任何英语学习者, 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 培养使用语言时需要的语用规则尤为重要。这就是学习语言中涉及的两种能力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对于新闻记者, 必然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那么, 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就要有所偏重。利用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可以有效地培养语用意识与能力。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熟练使用两种原则, 有利于避免语用失误。如中国人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赞扬, 总是否认, 这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 然而, 对于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 更喜欢直接接受别人的表扬表示礼貌, 所以如果受访者对于一名中国记者的工作表示认同时, 中国记者要有意识地回答:“Thank you!”而不是“No!No!”如果拒绝对方的赞扬, 反而违背了礼貌原则, 使对方失去了刚刚建立的信任。因此, 培养语用能力要灵活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四、结语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 各国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 跨文化交流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闻记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搬运工, 在各国跨文化交流中, 肩负着更加不可推卸的责任。新闻记者只是单纯地掌握英语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等字面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为了顺利地进行英语访谈节目, 新闻工作者还需要加强跨文化语用知识, 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 这有利于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的弘扬传播, 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通过新闻访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篇12
Jr — junior 初级
ad/adv — advertising 广告 K 1000元
agcy — agency 经销商
knowl — knowledge 知识
appt — appointment 约会﹑预约
loc — location 位置﹑场所
asst — assistant 助理
Lv/lvl — level 级/层
attn — attention 给, 与…联系
mach — machine 机器
bkgd — background 背景
manuf/mf — manufacturing 制造
bldg — building 建筑物﹑大楼
mech — mechanic 机械的
bus — business 商业﹑生意
mgr — manager 经理
clk — clerk (办公室)职员
m-f — monday-friday 从周一到周五
co — company 公司
mo — month 月
coll — college 大专(学历)
nec — necessary 必要的
comm — commission 佣金
oppty — opportunity 机会
corp — cororation (有限)公司
ot — overtime 超时
data pro — data processing 数据处理
perm — permanent 永久性的
dept — department 部
pls — please 请
dir — director 董事
pos — position 职位
div — division 分工﹑部门
pref — preference (有经验者)优先
eqpt — equipment 装备
prev — previous 有先前(经验)
etc — and so on 等等
P/T — part time 非全日制
eves — evenings 晚上
refs — references 推荐信
exc — excellent 很好的
rel — reliable 可靠的`
exp — experience 经验
reps — Representative (销售)代表
exp‘d — experienced 有经验的
req — required 需要
ext — extension 延伸﹑扩展
sal — salary 工资
fr. ben — fringe benefits 额外福利
secty — secretary 秘书
F/T — full time 全日制
sh — shorthand 人手不足
gd — good 好
sr — senior 资深
grad — graduate 毕业
stdnt — student 学生
hosp — hospital 医院
stmts — statements 报告
hqtrs — headquarters 总部
tech — technical 技术上
hr — hour 小时
tel/ph — telphone 电话
hrly — hourly 每小时
temp — temporarily 临时性(工作)
HS — high school 高中(学历)
trans — transportation 交通
immed — immediate 立即
trnee — trainee 实习生
incl — including 包括
typ — typing/typist 打字/打字员
ind — industrial 工业的
wk — week/work 周/工作
inexp — inexperienced 无经验的
Wpm — words per minute 打字/每分钟
英语隐喻的文化解读 篇13
英语隐喻的文化解读
英语语言中的`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示carry,所以,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即一种转义(transference).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英语隐喻与文化必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学习和运用英语隐喻乃至使用英语语言至关重要.英语隐喻犹如一面镜子,清楚地折射出英美文化的光彩.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英美文化的方方面面.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略的考察与解读.
作 者:廖传风 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教研部,广东,广州,510232刊 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4)分类号:H315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篇14
1 语用失误及其分类
语言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等导致交际不能预期效果的失误。[1]这种失误虽表现在语言上,却根源于文化之中。
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指语言语境把握不当,违反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使用目的语,或误用目的语的其他表达方式。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1]前者是语言性的,后者是社会文化性的,两类失误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对交际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现象
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说话规则、词汇的社会内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西方商务人士在交流中如果受到各自母语和母语文化的规约,就容易导致语用失误,对交流产生负面的影响。
2.1 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或表达方式导致的语用失误
在不同文化中,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差异,将母语的语用规则套用到目的语中,就会造成语用失误。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英文反义疑问句的错误回答。如在一次商务交流活动中,外方发现中方对日程安排作了改动却没有提前通知,于是对中方的接待人员抱怨:“So you didn’t know that beforehand,did you?”接待人员按母语的表达习惯把“是的,我事先不知道”表达为“Yes”来回答,导致对方误解为他事先知道却没有通知。如果接待人员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回答“No,I didn’t”,就不会出现语用失误,使对方误解了。又如,西方人问“Is Wellcome(超市名)open Sundays”,得到的中方回答是“Of course”。Of course的意义并非在任何场合下都与汉语的“当然”等同。中方在这里本想用很肯定的语气回应,但他误用了Of course,在这种场合下其效果却成了:只有傻瓜才会问这样的问题。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翻译中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只顾追求形式的的对等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在中国,政府管理企业的方法之一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企业规模等评定企业的等级,如“国家一级企业”、“国家二级企业”等,在美国则没有这种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一级企业”、“二级企业”解释为”first class enterprise”,”second class enterprise”,很难让对方理解要表达的含义,并且有可能使对方产生误解,如将“二级企业”理解为“二流企业”。[2]又如,汉语中的“三角债”不能直译成”triangle debt”,而应译为”chain debt”;“原产地”不是”original producing place”,而是”place of origin”。
2.2 社交习惯不同导致的语用失误
中西商务人士在交流中因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差异,导致日常交际用语形式选择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称谓、介绍、寒暄、客套语、赞赏、答谢、道歉、道别等方面。下面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称谓
中国人的称呼讲求“上下有别”、“长幼有序”,而英语语言文化里的称呼语体现平等与随意。在相识之后,欧美人会让对方直呼其名以示亲近。如果中国人按自己的社交习惯,为表示尊敬在其姓之前加上”Mr.”或官衔相称,对方反而会以为你在刻意跟他保持距离,不愿进行更密切的交流。对于中国人来说,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以彼此的名字相称,会觉得叫不出口。
2)寒暄
中国人在与他人寒暄时,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帮助之意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美德,然而对西方人就不可随便“关心”了,否则会产生语用失误。
例如在机场迎接外商,如按照汉语习惯”You must have been tired.Let me help you with your luggage.”问候,对方会感到吃惊甚至不悦,更不会让别人为自己领行李。以上失误在于忽视了文化差异,这样的问候会让西方人误认为对方觉得自己“身体虚弱”。在崇尚独立的西方社会,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荣,过多的接受别人的帮助为耻。在这种场合下,得体的表达为”How was your trip?””Did you enjoy your trip?”当然,涉及到年龄、收入、婚姻、信仰等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在西方文化中也是不合适的,这已是常识。
3)答谢
中国文化有贬己尊人的现象,在听到赞美或感激之词时,往往贬低自己或表示自己在尽应尽之责,不需感谢,以表谦逊。在西方文化中,大方接受别人的赞美与感谢是礼貌的,欧美人往往因他们的话被直言否决而感到中国人言不由衷或不讲礼貌。如以”No.It’s my duty.”来回答”Thank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us”,对方可能会误认为“不用谢。这是我的职责,否则我是不会做的”。汉语中“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者是“做的还不够”等言语是谦逊的答礼,而在英语中恰当的回答是”You are welcome”或”It’s my pleasure”。两种文化不同的礼貌原则导致了语用失误。[3]
4)道别
分手道别时英语国家的人会简单地说”Bye”、”Byebye”或”Good night”。中国人送客道别会礼节性的送到房门或大门口,并说“您慢走”“您走好”。如果按照中国的习惯对西方客人说”go slowly”、”walk slowly”等,对方会以为你在提醒他路面有问题需要“慢慢走”。如被送别的是中国人,他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说”Don’t bother to see me off”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3 禁忌语与联想意义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禁忌语,对同一词语或物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在国内具有美好象征和属性的一些广告语、商标语推向国外市场时要注意语用差异。
我国的“金鸡”鞋油英文译名为”cock”,而cock在英文中是下流话,属禁忌语,出口必定失败。著名的“白象”牌电池曾因被译为”white elephant”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因为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有大而无用且累赘之物的含义。“红星”家具、“芳芳”洗发水若被直译为”red”、”fang fang”对西方的消费者毫无吸引力。因为red在西方文化中有危险、暴力之意;音译的fang fang在英语中指长而锋利的牙齿。因此,在开拓产品的国际市场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内涵差异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男装品牌”Gold lion”最初在推向我国市场时译名为“金狮”,并不受到市场的欢迎2.4交际风格不同导致的语用差异
在人们连贯表达思想时,不仅词汇反映文化背景,表达方式、说理方式、思维方式等交际风格无不表现特定文化的某些特点。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Hall对此作了精辟的论断。他把交际过程分为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在强语境文化中,如亚洲国家,语言信息都蕴含在交际语境中,它要求听者借助交际语境来理解交际内容。强交际语境文化的交际特征是表达含蓄,简洁地回答对方的提问,尤其是在讨论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或向对方提出请求时,直接表达被认为是唐突、草率。弱交际语境文化如北美及欧洲国家强调通过语言表达进行沟通与交流,所有信息与观点都反映在语言表达之中。弱交际语境文化的交际特征是表达直截了当,毫不含糊。[5]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不同的交际风格就会导致语用失误,给交流带来障碍。
下面是一位旅美中国女商人和她的美国朋友的一段对话:
Chinese:I’m going to New Orleans this weekend.(I hopeshe can offer me a ride to the airport.)
American:What fun!I wish I were going with you.How longare you going to be there?
Chinese:Three days.American:(If she wan
great time.
Chinese:(If she had wanted to give me a ride,she wouldhave offered it.I’d better ask somebody else)Thanks.I’ll seeyou when I get back.
在上述对话中,中国女商人想要表达的信息清楚地存在于当时的物质语境中(去机场),同时也已内化在个人身上(一个人旅居国外,出门在外靠朋友),但这条信息并没有存在于“麻烦你开车送我去机场”这类清晰的语言代码中。可见,中国女士在交际中习惯地遵守了强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而美国朋友在语言代码“这个周末我要去新奥尔良”所表达的显性话语中丝毫听不出中国女士的真实意图,因为在西方人所遵循的弱语境沟通方式中,大量的信息总是置于清晰的语言中。
中国人常用的表达,“Maybe”,“Probably”,“I guess”,“It is said that…”,等难以西方人理解言中之意,从而产生误解。中国人说“I’ll try my best to…”(我会尽量去做)有婉言拒绝的含义,但在英美国家这句话则表示“我肯定去做”的意思。在商务谈谈判中,中国人为了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一般不会直接说“no”,会以其他方式表达,如“I’m sure you understand our situation”,“We have to think about it”,“It may take time”等。弱语境的西方人不易理解这些语言的微妙含义,会误以为对方给出的是肯定的信号,交际失误在所难免。
3 结束语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不是因语言能力弱或商务知识的欠缺引起的,而是由于文化不同、语用规约差异导致的失误。因此,交流的双方应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实际应用及交际功能保持高度的跨文化意识,得体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入语用学知识,将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典型的语用失误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呈现与讨论,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尽量避免语用失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靳娟.跨文化商务沟通[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牛宏宇.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用语与文化差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85-87.
[4]冯俊英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力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8-60.
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篇15
关键词:语用失误;英语教学;语用能力;文化教学
收稿日期:2009-12-03
作者简介:凌飞(1968-),女,湖南平江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及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加强。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日益受国人重视,英语教学的地位更是日渐突出。然而,许多资料表明,中国学生在用英语与外界交流时,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时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把语言课上成知识课,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所能读懂文章的数量,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训练,结果变成“哑巴”英语。二是主张英语学习者依靠大量的模仿来学习语言,重听、说,轻读、写,结果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词语形式和意义上的讲解,忽略了说明其使用语境和实际用法,更无暇涉及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法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语用失误。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原因,论述了什么是语用能力、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原因
英语语用失误有下列几种情况(何自然1997)[1]: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错误地将母语和英语的词义等同;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等等。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语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
英国语言学家Thomas (1983)[2]认为语用失误是由于听话人不能正确破译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造成的交际失败。语用失误可分为两大类: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笔者认为,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上,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例如,两位学生看望一位生病的同学,
A: Drink plenty of water.
B: Put on more clothes.
按中国人的文化,看望病人时通常用提建议的方法表示关心,但按英美人的习惯,通常不提这种建议,除非病人有这种需要,否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西方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在上述环境中,用“I do hope you’llbe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等表达方式就准确了。[3]
英汉两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情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出不同。譬如汉族对时间的认识是先过去后现在,空间的认识先从大处着眼再到小处,这样的思维方式给人恢宏的感观;而英语民族对时间的认识是先现在后过去,空间认识从小到大,这种思维方式跟他们讲求现实、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价值观相吻合。由于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用英语谈论到地点时,中国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照搬汉语思维——先大后小。
(二)套用母语中的语用规则
语言学家托马斯(J . Thomas)[2]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发生的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各自特定的一套语用规则。这些特定的语用规则是由属于特定文化群体的人们自孩提时代无意识习得,人们遵循这些规则也往往是无意识的。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即交际时直接把自己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语用失误就难免发生。学习者尽管在英语中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在日常交往中,由于母语的干扰,还会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表达形式,造成交际失败。
(三)缺乏言语交际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在学习中缺乏言语交际训练,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对一些固定的表达形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但一旦真正使用时,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向别人问“晚上好”时,脱口而出的却是“Good night”;在接电话时会说“Who are you ?”。学生并非不知如何作答,但由于缺乏练习口语的机会,在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就会因紧张、不适应而出错。
(四)缺乏对语体的认识
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对话双方的关系、讨论话题的内容、背景、交际的方式等都影响对对话形式的选择。Halliday(1989)曾指出:“选择错误的语域,是外国人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常犯的错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偏重于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死背离开语境的孤立的句子,结果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例如,对熟人、朋友使用过于礼貌的语言;或对陌生人及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等。
(五)培养语用能力的意识淡薄是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我们的英语教学,不难发现培养语用能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下面摘自国内一本英语教科书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Guangdong.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Hubei .
—Is your wife from Hubei too ?
—No,she isn’t . She is from Sichuan.
—Are you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wife ?
—Yes,I am.
—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wife ?
—Once a week.
西方人认为,在交际中直接打听他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宗教和政治信仰等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而在中国,这些信息一般都可以直接打听,无须避讳。教材编写者显然没有注意到汉语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用这样的教材来教学,学生是可以学到英语的一些正确形式,但它们都是一些不合适、不得体的英语。从使用英语的角度来判断,这就是语用失误。用这样的教材显然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用能力的含义及语用能力教学的必要性
对语用能力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4,5]Savignon(1991) 认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用能力是非本族语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Bachman (1990) 的模式里,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被分成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前者由“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构成,后者由“施为能力”( illocutionary competence) 和“社交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组成。施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际行为并懂得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
何自然先生(1997)[1]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以从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使语言表达得体,语言使用者必须懂得针对特定语境,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要真正理解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比如能够区分以下两种意义:说话人所使用的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说话人要通过这些词语意图表达的意义。
英语教学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三个原因:有些语用知识具有普遍性;有一些语用知识可以成功地从母语迁移到外语里;语用能力会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发展而自然发展,并不需要教学介入。
教育心理学早已表明,学生并不总是把可用的知识和策略迁移到新任务里。外语学习者常常倾向于对话语作字面理解,而不对话语进行推理,也不充分利用语境信息。Fukushima (1990) 和Tanaka(1988) 就曾发现,虽然学生在母语里选择语用策略时对语境高度敏感,他们却对外语的语境变项不加区分。[6]可见,语用能力是需要教的。
教学所起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具有语用知识,鼓励学生把母语的语用知识合理地转移到外语语境里。Bardovic Harling 和Dornyei (1997)的报告提到,让匈牙利和意大利的英语学习者辨认两组不同的语句,一组是语法不正确但语用得体的语句,另一组是语法正确但语用不得体的语句。结果发现,学习者对第一组语句的辨认较之第二组要容易得多。这就足以表明,若不将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外语教学只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但对学生外语语用意识的培养则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英语教学中要采取措施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防止语用失误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交际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用能力在英语教学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忽视培养语用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语用能力欠缺可以解释为什么学生具备了语言知识却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语用能力需从提高语用意识入手,首先要提高教材编写者和英语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
教材编写者若有了强烈的语用意识,就会自觉地把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本文所提到的那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材就得以杜绝。与教材编写者相比,英语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语用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之成败,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为关键。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语用意识,增强自身的语用能力,进而才有能力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我们要提倡英语教师学习语用学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英语教学,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把培养语用能力落到实处。
(二)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
语言学家Little Wood说过:“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就越模糊。”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分组或配对练习,设计不同的语境,让下列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命令”这一交际功能:
1. You haven’t finished your homework.
2. You should not be late next time.
3. Do you want to come in now?
4. Why don’t you come over?
5. You might close the door?
以上练习旨在使学生明白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使其克服“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的倾向(Criper and Widdowson 1975),这就有利于学生减少在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例如,学生也许不再错误地认为,要发命令就一律使用祈使句,要提问就一律使用疑问句。
人类的言语交际都是在特定的语境里进行。当说话人的话语模棱两可时,听话人就需借助语境来确定其含义。练习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交际中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可能会大大超出它按字面编码表示的意义,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可以在语境的帮助下收窄或放宽字面原义(Deirdre Wilson 2001),以获取说话人刻意表达的意义。
情景教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能从容应对。
(三)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重视文化差异、尊重西方礼仪的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教授一门语言,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门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专业人士包括语言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 的培养,更应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文化背景对语言影响的重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或亲身体验过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内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对文化背景知识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教,这其中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语言知识,不等同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不了解外国文化背景,而从本国文化背景出发,来进行那怕是最简单的交际,说出来的话,即使语音、语法、词的搭配都正确,且符合“语言规范”,但人家却听不懂或说了有失礼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四)改进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
在真实的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受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支配的。不同的场合,选用的语言及正式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向他们介绍不同的场合对语体形式的不同要求。让他们了解到,同样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影视作品是生活场景的载体,通过观察影视作品的语境里的表达手段,学生得以将社交语用学和语用语言学两方面结合起来,在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社交环境和文化意义之间找到联系,获得发展自身语用能力所需的相关信息,提高语用意识。同时通过看这些反映英美人生活的影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学生能学到地道的、活生生的英语,而且能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年轻人对婚姻、爱情的观念。
英语教学应确保给学生提供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入,不是让学生去模仿英语本族语者的行为模式,而是要保证学生在正确的输入基础上积累语用知识。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充分掌握和了解。英语教师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语用失误,同他们一起分析其原因,有意识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时的文化意识和语体意识,防止因此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1983,(4).
[3]庄冬文.英语语用失误及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Wardhaugh 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2000.
[6]Shibata.A.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 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J].JAL T Journal,1998,20,(2).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推荐阅读:
美国英语及其文化内涵08-16
中国文化表达商务英语09-27
文化心理学商务英语09-03
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10-03
商务英语中文化与翻译07-23
洋泾浜英语的跨文化解读05-27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0-23
英语语用能力06-08
英语语用移情09-17
英语语用学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