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概论读书笔记

2024-05-14

电子商务概论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电子商务概论读书笔记 篇1

杨懋春先生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是一部带有民族志意义的作品,该书取材自作者出生成长的故乡——山东台头村,作者凭着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超乎寻常的敏锐眼光抓住了传统农村社区个人依附于家庭,家庭连接成村庄组织,村际交往又依赖于各种家庭或家族和村庄组织这一逻辑架构,采用了逐级推延的分析方法,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家庭这一初级群体和村庄这一次级群体以及村庄联合而成的村际组织范围,这是因为家庭、村庄、村际(市镇)这三个层次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空间结构,同时又由于村内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占据了传统农村生民活动的大部分,因此杨懋春先生的这本书将家庭和村庄组织两部分内容作为全书的重点,动静结合地描述了山东台头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社会组织类型及其冲突与调试,重点突出家庭和村庄各类组织的构成,互动及其在农村社区中的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就是在考虑村际关系时,杨懋春先生也是抓住了农村社区生活以家庭为核心的特点,实在是抓住了乡村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全书的架构

本书共分十五个章节,以静态描述台头村的自然环境和产业构成开始,重点突出了台头村家庭这一初级组织的类型,内部关系,家庭的经济功能和初级礼仪功能和教化功能和家庭的发展历程,而后用三章的篇幅展开村庄组织的相关论述,同样是从村庄组织的构成类型入手,对村庄组织的形成,领导人的选择和各种冲突矛盾逐一予以阐述和分析,最后以少年天喜的故事作为案例收尾。最后有两个附录,一是台头使用的农具,另一个是日常的亲属称谓。应该说,此书较全面地描绘了台头的生活全景,特别是以家庭为核心的活动和以村庄为核心的活动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亮点。

二、写作目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向读者呈现台头村的“整合的总体画面”,以促进文化理解,同时为乡村重建运动提供地方性知识。因此写作方法、全文的布局和行文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三、该书的贡献

⒈长远性影响

书中的台头村是以世纪初叶到40年代为场景的,是当时旧中国北方农村的典

型代表,台头村的宗教信仰是西方文化和思想渗透的缩影,而家族和乡绅势力则是中国传统势力的象征,两者同时汇聚于台头村,正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大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中西方思想和势力交锋的缩小版。

本书凭着对战后乡村社区生活的整体性把握,形成了农村社区的“蓝图”大致可以勾划出40年代之前的中国农村的生活,因此杨先生关于台头村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当时背景下中国农村社区的基本状况,农村的婚姻形式、家庭模式、组织类型和人际关系网络以及潜藏在背后的深刻的经济文化根源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当前开展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

美国农业部推广主任威尔逊对这本书所做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在我看来,杨博士的书将会做出巨大贡献,它有助于我们在机会和发展更高产、科学的农业过程中提供中国人可接受的援助,因为它给了我们一把理解和认识中国乡村文化的新的、科学的钥匙”1,并且该书出版不久就在美国人类学界以及中国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多次再版,并被西方许多大学的相关专业列为中国研究必读书目,可见杨先生著成此书已达成文化理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⒉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本书采用了一个从小在此社区长大的并经历了所描述的大部分社区生活的参与者的视角并辅以回忆叙述的方法,保证了资料获取的真实性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社区研究的新方法,即依赖文化“边缘人”来获得关于社区无偏颇的事实和理论体系2。正是杨先生这样的生于中国,熟知家乡文化的中国人类学家在西方接受正规严格的人类学教育后在导师的熏陶下,写出了他们关于家乡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民族志作品,导引了中国乡村社区研究的潮流,之后很多中国自己的学者跟着他们的步履在更多更广的范围内开展了社区研究,因此,该书也可称得上是引领了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主任、著名人类学家林顿亲自为之撰写序言,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该书代表了“社区研究的某种趋势:本土人类学的来临。”3之后有关中国农村社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顺着他的实现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研究,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土生土长的学者开始了针对自 1

2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 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娥满,李立.经典民族志有什么样的”叙述者”?——《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的例子.思想战线.2008年第6期第34卷

3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序言

己家乡或者更大范围的社区研究,中国进入了社区研究的“古典时代”1,这对于中国人类学界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跨越。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符合农村实际的文章的。

在生活水平那一章小麦和肉成为评判生活水平的标准是比较恰当的,是和华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相贴近的,是和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相对应的,同时餐食的丰盛程度又是因时节而异,农忙时节体力消耗较大食物丰盛一些,逢年过节难得休闲食物也好些,揭示了中国北方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食物供应短缺必须计划着消费的经济状况。同样在家庭作为礼仪群体那章,作者详细描述了家庭的祖先祭祀仪式,故去亲友丧葬过程以及元宵节、二月

二、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重要节日,详细描绘了春节的家庭性活动的规矩仪式过程,让读者在“亲历现场”的过程中感叹他对中国生活的熟悉程度,我自身也长在农村十几年但是对于这些仪式的过程和功能性意义的熟悉和理解真是自叹不如啊。

⒊对于村庄的明天的描述具有前瞻性

作者在后续阶段增补了他对村庄明天的憧憬,这一章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的。

作者对台头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判断——“新文明终究战胜就的传统生活方式”。2

⑴、家庭组织不断弱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随着新思想不断浸入台头村,年轻人已经采用了新思维,对旧的生活方式失去了浓厚的兴趣,家庭观念将慢慢淡化,家庭规模缩小,几代同居的联合家庭将减少,代之以夫妇式的核心家庭;同时离家在外的年轻人很可能在谋生地定居下来形成人口地区间流动。

⑵、村庄管理组织将继续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并行。

在村庄管理上,作者认为,“如果传统的对村庄生活的社会控制完全由一系列法律取代,也是不幸的”3,只有将法律体系的优点和舆论道德的优点结合起来才会形成一个符合农村社区的熟识性和伦理性要求的管理体系。事实也证明作者

2潘守永.重返中国人类学的”古典时代”——重访台头,中央民族大学包(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229页 3 同上的判断是准确的。

⑶、理想的农村社区模型

杨先生认为将来中国农村社区将会朝集镇和周围农村构成的中心向外辐射的社区联合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兼有自然优点和城市生活乐趣的理想的农村社区”。1

人口因素是第一因素。作者首先考虑了理想社区的范围大小,人口因素是第一位的,“在中国,一个有效的农村社区应该具有辐射三四英里的范围,因为只有达到能支持20000到30000人口的土地才有实行乡村社区重建的必要”2。

作者第二个考虑的因素是交通,能为周围的村庄提供农具租赁,信用借贷,信息沟通的集镇成为这类社区的核心。

作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农村工业的想法,并且由农民合作经营,“最适合的办法是把更多的村庄组织起来,合作开设工业”3,事实上中国工业合作社正朝这一方向发展。可见,作者的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最后,作者认为“农村工人白天在集镇工厂工作,晚上回自己家里”的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分离的模式,一方面看有西方逆城市化的影子,而另一方面则比较贴近中国实际。

⑷、小结

在这一理想模型中,农村社区不再局限于村内家庭组织、村际间的联合,由集镇带领的周边村庄的整体,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还可以发展简单的工业,但是农业仍然是社区的主要产业,工业只是为农业提供器具和销售途径的市场,为农业提供辅助性帮助,改变不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理想模型打破了原有农村社区封闭自足的状态,社会流动已成为可能。同时工作和居住地相分离模式对于当前减轻城市人口压力或许有些帮助。

2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247页 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244页 3杨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247页

【社区概论作业】

读《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姓名:杜柳喆

学号:0612798

专业:社会学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篇2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佛家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众生皆是佛,或者说有佛性。佛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既深且广:印度佛教对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刺激和提升作用,使宗教的超越信仰开始补充、校正、融入以世俗主义为核心的本土传统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大量佛家名相与词汇,大大丰富了汉语语汇,融入我们日常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思维方式,比如:世界、实际、相对、绝对、觉悟、因缘、方便、解脱、彼岸、净土、平等、众生、现行、知识、唯心、慈悲、刹那、劫难,还有:口头禅、三生有幸、不生不灭、不即不离、五体投地、六根清净、、花花世界、想入非非、一丝不挂、大千世界,等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佛人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和明确的“断恶修善,成佛作祖”,希望成佛以后救度苦难的众生,让众生摆脱轮回,成佛正果,破迷开悟。佛家思想中因果报应、灵魂转世的信仰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善恶皆有报、一切皆缘分、随缘放下等等,也许我们并不能向达摩祖师一样经历苦行最后得以修成正果,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靠近静以修身,德以养性的境界,使自己不致迷失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流亡中。

读书笔记 原创系列 美学概论 篇3

——《美学概论》有感

班级:艺术 074班学号:2052707327姓名:许磊

什么是美?羊大为美。

什么是学?一个人蹲在房间里认真钻研的过程就是学。

“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大”好吃之故,而“美”的本意则是“羊大”。

什么是美学?我认为,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营盘里吃饱了羊肉然后评论哪块羊肉更味美的学问。

一、关于“美学”

一直以来,“美学”这个名词,在我看来,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书写出来的诠释。上完《美学概论》这门课,我才稍稍敢于加以言辞。从老师第一堂课开始记起,从荆州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遇难一事开始说起,我才发现,原来,美学是可以建立在一种语境、一种价值之上的。

美学,任何学科的建立都应有它的起点,那就是事实,即现象。而对于审美事实的客观存在,则决定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其审美关系则构成了客体、主题以及动态特征。

听了荡气回肠的西北歌谣,苍凉万分的秦腔,以及缠绵幽怨的江南小调,才晓得,“美”,没有任何限定和分区。看到大海,则被它的辽阔征服,顿时,我们会因为它的辽阔美而心胸开阔;看到日出,我们怎不会因为它东升跃起的那一瞬灿烂而折服;看到高山,我们会因为它的雄壮美而叹然自身的无力还有渺小,有人望而却步,有人攀登其高从而使其至脚下,无论怎样,这都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美的感受。也正是由于此,我才可以坦然的告诉自己,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一般规律的学科。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说,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审美之度——“和”

中国文化中,“和”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宇宙观看,世界万物的依存关系内涵着一种“和”,即差异面的统一;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内涵着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合理内核。总之,“和”是事物稳定的常态、有序的象征。

作为哲学范畴的“和”,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儒家思想中,表现为“中庸”。中庸之道是孔子处世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既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也是儒家的审美尺度。

在中国最早的人论是孔子的仁学。以“仁”为美,以“和”为美的表现形态,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孔子的仁学,既是对神学的反思,也是对人自身的思考,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也是人的自我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就像《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和”呢!

在孔子美学中,始终是以人为出发点,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人生联系在一起的。美,体现在人的道德实践中,是人的美德的外在显现。孔子弘扬人格美,对人的理想和自我价值的自我实现表现出特殊的关注,形成了儒家以道德为准绳,以善为美的审美追求。儒家把政治、审美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儒学以善为美,其美学思想表现出鲜明的为人生的色彩。

那么,我们再回归到荆州大学生救人遇难一事所引发的论坛中,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开始怀疑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其实,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只是应试能力,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则是没有普遍提高的。我甚至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换作是自己,在当时的情形下会是怎样的反应,结果不得而知。“救人一命,等于拯救了一个世界。”这样一句伟大的话语,在渔民小船的渔夫身上,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关于“仁”、关于“和”的语境,更不用谈“美”了。也虽说死者已矣,生者唯有强忍悲痛,壮烈的活下去,但是,逝去的“生命美”、“人格美”,又有谁人知?

显而易见,我们也可以看到“挟尸要价”的行为触犯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底限,同时也丢失了作为人真正所要追求的东西。

我们在唏嘘之余,是不是也应当反思一下,让同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呢? “仁”不仅是一种善,更是一种美。以“仁”为美,不仅仅是人格美。

三、美的本质

要说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审美对象包括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而现实生活又包含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同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千奇百态,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说到崇高,它的美学特征除了艺术的崇高外,还有自然的崇高、社会的崇高。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认为自然即为美,美的本质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符合事物的规律,也就是中国哲学中所说的“道”。中国古代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更多的是通过对“道”、“气”、“妙”的探讨而反映出来,与西方强烈的思辩特性相比,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更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在形式说;美在完满说;美在愉悦说;美在关系说以及美在生活说。

电子商务概论读书笔记 篇4

唯物主义的闪光

读《辩证法的要素》有感

——读《辩证法的要素》有感

0215141 姓名:周正轩 学号:021514124 阅读了《辩证法的要素》,对于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了全新的见解,这既是对于上课内容的回顾,也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讲到辩证法,就不得不提到黑格尔。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是《逻辑学》。

在黑格尔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很早就想写一部辩证法的专著,但马克思未能如愿,便去世了。为了完成马克思的夙愿,列宁从1914年——1916年系统地研究了哲学史和马恩的哲学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其研究成果主要收在 《哲学笔记》中,《辩证法的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两篇文章是其精华。而我阅读的,正是《辩证法的要素》这篇文章

而谈到这篇文章,我觉得当时的背景,对于理解它也有着不小的意义。一战前后,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在理论上大搞折衷主义诡辩论,极力抹煞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战争的性质,鼓吹“超帝国主义”论,调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并以“保卫祖国”的口号诱骗各国无产阶级,支持和参加本国政府的非正义战争,让国际无产阶级互相残杀。

列宁为了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矛盾和战争的性质,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形而上学诡辩和社会沙文主义的背叛行为,正确制定无产阶级的战略策略,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研究古希腊朴素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

《辩证法的要素》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雏形,突出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下面是我对于这篇文章的一些概括与见解:

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特点。

它引导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本质地看问题,也就是如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而要贯彻考察的客观性,就必须掌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即自在之物本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读《辩证法的要素》有感

这明确的表明了,只有坚持考察的客观性,才能和主观主义、诡辩论划清界限。而主观主义和诡辩论往往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在,至多也不过是抓一些表面现象或个别事例,以表为里、以偏概全、颠倒黑白,进行诡辩。

一切事物之间和每一事物内部要素之间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中,整个世界是联系的总体,任何具体事物都是世界总体联系之网上的“纽结”,没有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就没有世界。

而由于联系的条件不同,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有多种多样的特殊情况。各种联系都有其特殊性,他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同等看待。一般说来,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必须对联系的各种特殊性具体分析,善于抓住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是要求人们从客观事物固有联系出发,全面地看问题,反对用主观意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这里提到的形而上学,是把事物看成是静止的、不动的,或一成不变、永远如此的东西;或是把运动发展归结为机械的位移和数量的增减。比较著名的是董仲舒说的:“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而不是静止的,僵死的,所以我们观察事物、研究问题要有发展的观点。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读书笔记9 篇5

(4)虚拟专用LAN子网段,是在公网上用隧道协议仿真出来一个局域网,透明地提供跨越公网的LAN服务。

论述题

1,试述防火墙的分类有及它们分别在安全性或效率上有其特别的优点。

答:目前防火墙的控制技术大概可分为:包过滤型,包检验型以及应用层网关型三种。

(1)包过滤型:包过滤型的控制方式会检查所有进出防火墙的包标头内容,如来源及目的地,使用协定等信息。现在的路由器,交换式路由器以及某些操作系统已经具有用包过滤控制的能力。包过滤型的控制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效率最高,但却有几个严重缺点:管理复杂,无法对连线作完全的控制,规则设置的先后顺序会严重影响结果,不易维护以及记录功能少。

(2)包检验型:包检验型的控制机制是通过一个检验模组对包中的各个层次作检验。包检验型可谓是包过滤型的加强版,目的在增加包过滤型的安全性,增加控制“连线”的能力。但由于包检验的主要对象仍是个别的包,不同的包检验方式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差异。其检查层面越广越安全,但其相对效率也越低。包检验型防火墙在检查不完全的情况下,可难会造成原来以为只有特定的服务可以通过,通过精心设计的数据包,可在到达目的地时因重组而被转变杨原来并不允许通过的连线请求。这个为了增加效率的设计反而成了安全弱点。

(3)应用层网关型:应用层网关型的防火墙采用将连线动作拦截,由一个特殊的代理程序来处理两端间的边线方式,并分析其边线内容是否符合应用协定的标准。这种方式的控制机制可以从头到尾有效地控制整个连线的动作,而不会被客户或服务器端欺骗,在管理上也不会般用途的代理程序来处理大部分连线。这种运作方式是最安全的方式,但也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

2,试述VPN的优点有哪些?

答:成本较低:VPN在设备的使用量及广域网络的频宽使用上,均比专线式的架构节省,故能使企业网络的总成本降低。

网络结构灵活:VPN比专线式的架构有弹性,当有必要将网络扩充或是变更网络架构时,VPN可以轻易地达到目的;相对而言,传统的专线式架构便需大费脑筋了。

管理方便:VPN较少的网络设备及物理线路,使网络的管理较为轻松;不论分公司或是远程访问用户再多,均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的路径进入企业网络

VPN是一种连接,从表面上看它类似一种专用连接,但实际上是在共享网络上实现的。它往往使用一种被称作“隧道”的技术,数据包在公共网络上专用的“隧道”内传输,专用“隧道”用于建立点对点的连接。来自不同数据的网络业务经由不同的隧道在相同的体系结构上传输,并允许网络协议穿越不兼容的体系结构,还可区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业务,因而可将该业务发往指定的目的地,并接收指定等级的服务。

3,组建VPN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

答:VPN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网络优化,VPN管理等。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VPN直接构建在公用网上,实现简单,方便,灵活,但同时其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由于VPN直接构建在公用网上,实现简单,方便,灵活,但同时其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企业必须确保其VPN上传送的数据不被攻击者窥视和篡改,并且在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资源或私有信息的访问。ExtrantVPN将企业网扩展到合作伙伴和客户,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问题是VPN的核心问题。目前,VPN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防火墙技术,路由器配以隧道技术,加密协议和安全密钥来实现的,可以保证企业员工安全地访问公司网络。

在网络优化方面,构建VPN的另一重要需求是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广域网资源,为重要数据提供可靠的带宽。广域网流量的不确定性使其带宽的利用率很低,在流量高峰时引起网络阻塞,产生网络瓶颈,使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得不到及时发送;而在流量低谷时又造成大量的网络带宽空闲。QOS通过流量预测与流量控制策略,可以按照优先级分配带宽资源,实现带宽管理,使得各类数据能够被合理地先后发送,并预防阻塞的发生。

电子电路读书笔记 篇6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仍然很低,如果掺人微量的杂质(某种元素).导电性能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根据掺人杂质的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1.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硅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磷P,硅晶体中某些位置的原于被磷原子代替、由于多余的一个价电子不受共价键束缚,只要获得很少能量,这个多余电子就能挣脱磷原子核的吸引而成为自由电子。通常.几乎所有多余电子都能成为自由电子。

上述杂质半导体.除了杂质给出的多余自由电子外,原晶体本身也产生少量的电子—空穴对。这种杂质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这种杂质半导体叫做N型半导体。

2.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硅中掺人微量的三价元素硼B,硅晶体中某些位置的原子被硼原子代替,但缺少了一个价电子而产生一个空穴,这样每个杂质原子都会提供一个空穴,从而使空穴载流子的数目显著增加成为多子,自由电子因浓度降低而成为少子,这种杂质半导体叫做P型半导体。

政治学概论笔记 篇7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第三节 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2.政体与国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3.政体的选择

(1)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社会政治力量的要求,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国际环境(2)政体选择多样性(3)~~~~~自主性

(4)~~灵活性和变异性

二、不同类型国家队的政权组织形式(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类型。世袭制 2.共和制

总体特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公社制 2.苏维埃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划分与配置。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单一制

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2.复合制

其一般特征室友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1)联邦制。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邦联制。是由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缔结条约分享部分国家主权而形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形式。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国家机构基本特点:(1)阶级性(2)社会性(3)实体性(4)职权性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首脑)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制定、修改、中止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法律和法案,并且管理政治与社会事务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机关事务的组织机关

4.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三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 第四章 政治民主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涵义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广义:泛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狭义:即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1.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 2.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4.民主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节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议会制度。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制度标志,它一般由通过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组成,被视为民意的代表机构。第二,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又称竞争性选举,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第三,政党制度。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另一重要实现机制,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具体原因:

一是工人运动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二是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和影响。三是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专政。局限性: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第五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政党的定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二,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集团中政治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第三,政党有自己的组织个纪律。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与政权联系紧密

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第二,集中阶级的意志 第三,培养政治骨干

第四,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第二节 政党制度

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类型 1.两党制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英国

第一,两党活动围绕下议院选举展开。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美国

第一,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第二,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第三,两党制以单人选区多数制为基础。新变化:第一,政党存在的社会基础趋向一致 第二,立法与政策主张趋同 2.多党制

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政党制度。三类: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3.一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共产党单独执政 第六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等行为。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动员参与)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促进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第二,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监督政治系统的运转

消极影响:骚乱,极端和盲目的参与,会大大削弱政府权威。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

一、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1.投票表决 2.政治选举 3.合作行动 又称社团活动 4.个别接触

又称个人接触、政治接触或主动接触,是指公民出于个人原因,主动接触政府官员或其他公职人员,表达政治意愿,进而试图影响决策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1.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以资本实力为基础,表现出实质上的不平等(2)利益取向的狭隘性

(3)政治参与以公民个人行动为主要形式(4)政治参与的效果或影响力相当有限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政治参与。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一、文化与政治学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不同于自在自然和自身生物本能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中基本形态。

狭义的文化就是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我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形态的文化。2.政治文化的概念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会形成关于政治生活的风俗习惯、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自发的政治心理和自觉反映政治实践和政治关系的系统的政治意识。就是政治文化(1)主体是一定社会成员

(2)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和以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3)长期积累

(4)政治文化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3.政治文化研究的内容

第一,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 第二,对现实政治思想的研究。第三,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研究。第四,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第五,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研究。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一,塑造和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第二,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变迁。第三,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和进程。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材料成型专业概论笔记 篇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机械学科典型特征和浓厚材料学科色彩的宽口径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形的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材料成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形及其过程自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1、材料成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2)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3)金属材料的连接成形;(4)金属粉末成形;(5)非金属材料成形;

2、举例说明材料成形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作为制造业的一项基础和主要的生产技术,材料成形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采用铸造方法可以生产铸钢件、铸铁件及其各种铝、铜、镁、钛及锌等有色合金铸件;采用塑性成形方法,可生产各种金属(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锻件和板料冲压件;采用连接方法生产独立的制件或产品虽然不如铸造和塑性成形方法的多,但据国外权威机构统计,在各类工业制品中半数以上都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连接技术才能制成。

3、简述材料成形工艺的主要特点

(1)材料利用率高;(2)产品性能好;(3)产品尺寸规格一致;(4)生产率高;(5)一般制件产品尺寸精度比切削加工低、表面粗糙度值比切削加工高。

4、成形工艺一般可分为哪些类型? 图

5、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三个综合,即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学科综合。

第二章

金属液态成形又称为铸造,是将固态金属加热到液态,熔炼合格后注入预先制备好铸模中,经冷却、凝固成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毛坯、半成品乃至成品零件的一种材料热加工方法。所铸造出的产品叫铸件。

1、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有哪些? 合金在铸造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如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性等

2、合金的流动性决定于合金的哪些固有性质?提高金属液态流动性的主要工艺措施有哪些?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金属的固有性质,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结晶特性和物理性质。

制定工艺时要考虑流动性对铸模复杂程度的影响。浇铸温度高,则流动性好;提高模样的厚度,则流动性增加;降低涂料的厚度和密度,则流动性增加。

3、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哪几种?

(1)逐层凝固;(2)中间凝固;(3)体积凝固

4、金属从液态冷却到室温要经历哪几个收缩阶段?影响铸件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收缩过程:(1)液态收缩;(2)凝固收缩;(3)固态收缩: 主要因素: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铸型条件。

5、根据气体来源,铸件气孔可分为哪三类?

(1)析出性气孔;(2)侵入性气孔;(3)反应性气孔。

6、简述铸铁的性能特点。

(1)耐磨性能好;(2)消振性能好;(3)铸造性能好;(4)切削性能好;(5)力学性能好。

7、造型方法可分为几大类?手工造型有哪些方法?

造型方法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手工造型主要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机器造型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手工造型:(1)整模造型;(2)分模造型;(3)活块模造型;(4)挖砂及假箱模造型;(5)三箱分模造型;(6)刮板造型;(7)地坑造型 优点:(1)操作简单、灵活;(2)模型、芯盒及砂箱等工艺装备简单;(3)生产准备时间短;(4)适应性强,适于各种大小、形状的铸件 缺点:(1)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生产率低;(2)铸件质量不稳定,铸件缺陷率较高;(3)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高

常见的铸造缺陷:浇不足、变型、夹渣、错型、砂眼。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形成形又称为金属压力加工,它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形变形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塑形成形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一种加工方法。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包括锻造、冲压、轧制、挤压、拉拔等。影响金属塑性变形的内在因素为化学成分和金属组织,外在因素是加工条件。

1、什么是锻造?金属锻造的目的是什么?

锻造成形是利用材料的可塑性,在相应的压力、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对金属材料进行锻打或挤压使其产生塑性成形,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几何形状、尺寸以及内部组织性能的一种成形工艺。

2、简述自由锻和模锻的工艺特点。

自由锻:(1)使用工具简单,通用性强,灵活性大,适合单件和小批量锻件生产;(2)工具与毛坯部分接触灵活。毛坯可多次锻打逐步变形,所需设备功率小,可锻造大型锻件,也可锻造多种多样、变形程度相差很大的锻件了(3)靠人工操作控制锻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差、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模锻:(1)设备结构简单,价格较低;(2)工艺适应性能好,应用范围广;(3)打击能力可调整,对毛坯进行多次锤击,能实现轻重缓急打击,生产效率高,适合于多模膛锻。但锻造锤设备振动大,噪声大,工人劳动强度大,环境较差。

3、挤压成形的特点有哪些?

板料冲压成形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成形的特点:(1)生产率和材料利用率高;(2)冲压件精度较高、互换性好,可直接装配使用;(3)冲压成形须有相应的模具,模具制造属单件小批量生产,其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较高。第四章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熔焊的概

压焊的概念和分类

摩擦焊是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待焊工件的摩擦界面及其附近温度升高,材料的变形抗力降低、塑性提高,界面氧化膜破碎,伴随着材料产生塑性流变,界面的分子扩散和再结晶而实现焊接的固态焊接方法。

钎焊指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但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而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分为硬钎焊和软钎焊两种。

应用:制造精密仪表、电气零部件、异种金属构件以及复杂薄板结构,也常用于钎焊硬质合金刀具、钻探钻头、自行车车架、换热器、导管以及各类容器等。

将熔化焊缺陷分为6大类: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和其他缺陷。

焊接接头的无损探伤包括什么方法?

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

焊接检验方法

第五章

非金属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无机材料统称为陶瓷。非金属材料因其比强度高、加工性能好,且具有特殊的性能,成为广泛应用的工程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成型主要包括塑料成型、橡胶成型和陶瓷成型。

塑料按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成型性能分类分为热固性塑料(受热变软,成为可流动的熔融熔体)和热固性塑料(加热之初,分子呈线性结构,具有可溶性和可塑性,继续加热,分子逐渐结合成网状结构,形状不再变化);按用途分类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塑料的工艺特效是指塑料在成型加工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收缩性、流动性、相容性、吸湿性、热敏性以及热力学特征、结晶性及取向性等。工艺特性直接影响成型方法及工艺参数的选择、模具的设计和塑件的质量。

塑料膜是高分子聚合物——塑料成型的专用模具,分为注塑模、压塑模、压注模、挤出模、中空吹塑模、真空成型模。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成型、制件的后处理等

挤出工艺成型

热塑性塑料挤出成型的工艺过程可分为塑化,成型和定型三个阶段。

塑料成型工艺 第六章

1、简述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及技术流程。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制造快速;(2)自由成形制造;(3)制造过程高柔性;(4)可选材料多;(5)应用领域广泛;(6)技术经济效益突出。

3、快速成型的主要工艺有哪些?

军事科学概论笔记总结 篇9

参考材料:2013级水产养殖学一班黄和平笔记

制作:2013及水产养殖学一班李笑笑 一: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1.国家利益的需要 2.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3.国家国防建设层面上的需要 4.培养全面知识人才的需要

5.良好的个人素养,对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军事科学的特点:

1.是最新最早反映其他科学成果成就的科学 2.是最系统最集中反映其他科技成果成就的科学

3.是科学领域中同其他科学技术通融性最好的、用途最广泛、结合获得成功率最高的科学 三:潜艇涉及到国家的科技领域主要有

1.钢铁工业 2.动力制造 3.能源技术 4.通信系统 5.生命支持 6.隐身技术 7.防腐技术 四:军人素养的特点:

1.坚毅的品质 2.团结互助的风格 3.吃苦耐劳的精神 4.忘我的牺牲精神 5.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6.责任感、守时、讲信用 五:现代国防的主要内容

1.保卫国家主权 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3.保卫和追求国家经济利益 4.保卫国家荣誉

5.保卫和捍卫国家外层空间及太空的权益 6.维护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领海:12海里;毗连区:24海里;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大陆架:200——350海里)六: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

2.自卫型(中国的国防类型)3.联盟型(一元体、多元体)4.中立型 七:国庆大阅兵

1949——1959 11次

1984、1999、2009 3次 共14次 八: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综合国力:基础是经济实力,灵魂是民族凝聚力,支柱是国防实力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中央委员会)九:中央军委:

下属: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总装备部部长)各部下属:陆军、海军、空军、二炮

中央军委由主席(习近平)、副主席(范长龙、许其亮)、国防部部长、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海军司令、空军司令、二炮司令 十:

土地革命战争: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 解放战争:解放军 十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陆军、海军、空军、二炮)

预备役部队 十二:中国军区

1.初期:西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 2.中国七大军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

3.军区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 4.七大军区的司令和政委一般是上将

5.军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

6.省军区实在国家最高以及地方行政区设立的军队组织,以省份命名,受军区和省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司令和政委一般是少将 7.人民武装部实现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工作人员也改为地方干部,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的军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十二:陆军

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 十三:海军

1.1949年4月23日成立海军。“4.23”是海军节,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

2.海军的任务:就是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沿海主要目标、消灭敌人战斗机、运输机。3.北海舰队的海上防区为连云港以北。北海舰队军级编制的海军基地:旅顺基地、葫芦岛基地、青岛基地

4.东海舰队的司令部原为上海,现为浙江宁波是三大舰队中舰艇数量最多的。基地为:上海基地、舟山基地、福建基地 5.南海舰队:广东南澳岛——曾母暗沙,原驻地广州,现为湛江。基地:广州基地、湛江基地、榆林基地 6.海军包括: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兵

7.水面舰艇部队: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 护卫舰、鱼雷艇、猎潜艇 8.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重型水面战略兵器。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实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 是最为庞大的军舰,大型长度达330米、宽达80米,高达70米,20层楼的高度 9.巡洋舰 8000吨以上 10.驱逐舰

是以导弹、鱼类、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

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查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排水量在2000——8500吨之间,航速在30——38节左右,有“海上多面手”称号。(世界海军实力排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 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美国在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是美国1962年“班布里奇”号)11.潜艇

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 按作战使命分为:攻击潜艇和战略导弹潜艇

按动力装备分为:常规动力潜艇(柴油机——蓄电池动力)和核动力潜艇

按排水量的大校分为:大型潜艇(2000吨以上)、中型潜艇(600——2000吨)和袖珍潜艇(100吨以下),核动力潜艇的排水量在3000吨以上 特点:隐蔽性好、突击力强、续航力大和自给力强 弱点:通信较困难、掌握敌方情况较困难、常规潜艇水下航速低、易于暴露 十四:空军

1.空军是以防空兵为主体,空防合一,以航空空间为主战场的军种。

2.空军的任务:是空中作战行动的主体,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和领土主权、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等任务 3.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4.空军下辖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七个军区和一个空降兵军,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 5.空军包括:

航空兵、空降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信兵、其他专业兵种 6.战斗机

又称歼击机,以前成为驱逐机。特点:速度快,机动性好,空中战斗力强 7.轰炸机

特点:载弹量大、航程远、多人机组 8:预警机:

是用于搜索、监视和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的作战支援飞机 9:侦察机

是专门用于从空中截取情报的军用飞机,是现代化战争中的主要侦查工具之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

含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十二: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1.接受了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掌握和影响了部分武装力量

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二十三: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 3.《论持久战》1938

二十四: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年8月——至今)1.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2.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3.确立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 4.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二十五: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4.国防建设理论

二十六: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确定党指挥枪的原则、规定人民军队的性质、创立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二十七:人民战争思想的涵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依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足物???? 二十八: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6.三种作战形势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 7.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8.慎重出战,实行有利决战

9.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总之: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二十九: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因时用兵 2.因地用兵 3.因己用兵 4.因敌用兵 5.因势用兵

三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篇10

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

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这种区别是区分语言单位和言语单位的主要标准,如语素、词和固定短语属于语言单位,而自由短语和具体的句子都属于言语单位);语言是有限、稳定的,言语是无限、多变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6、口语和书面语: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因为语言形式的载体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表达风格。口语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散;书面语用词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关系: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即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书面语又是口语的发展和提高。他们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出现“言文不一”,但是如果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太大,就会产生变革,如“五四”时期,废除文言改用白话文运动。

7、副语言:又称为准语言,是指人类其他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如文字、体态等,分为依附性副语言如文字、电报代码等,是语言的代码,一般可以准确地转换为语言。另一种是独立性副语言如体态语、美术语言,可以独立使用。副语言的价值在于不语言的不足,但由于使用范围有限。

8、人工语言:是与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相对是概念,是指个别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如电报代码、计算机语言,其中,世界语就是一种典型的人工语言。

9、副语言和人工语言的联系:

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

一、句子应该算语言单位还是言语单位?为什么?

二、语言的层级与语言的子系统有什么关系?

三、举例说明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四、举例说明汉语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的特点。

五、语言类型的词法分类和句法分类各有哪几种?他们有什么特点?

1、语言的层级和语言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语言系统可以分为: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语言的层级可以分为下层和上层,其中语言层级系统的下层是语言的形式层,即子系统中的语音层,包括音位和音节。

语言层级系统的上层是语言子系统中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包括:语素、词、句子。

2、语言的子系统:

1、语音系统(特点:语音系统由音位和音节构成,系统性主要体现在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汉语普通话辅音系统中有送气和不送气的系统对立,和音节内部的组合如,汉语有丰富的复元音但是,没有复辅音)

2、语义系统(特点:其系统性体现在义项的聚合关系和句子的组合规则上)

3、语汇系统(特点:包括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三级语汇单位,又因词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基本语汇、通用语汇等类别)

4、语法系统(就是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系统,如结构关系中的动宾结构关系。)

3、语言的基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如词构成句子,同时组合关系就是结构关系且是有立体的层次关系,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之间,都是聚合关系。

举例说明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4、语言的结构类型: 词法类型(分类):词根语(又称为独立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如汉语),屈折语(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内部屈折如阿拉伯语,外部屈折如英语的单数变复数)粘着语(附加多种词缀来表示)编插语(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前后加词缀来表示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句法类型(分类):主语-动词-宾语、主语-宾语-动词、动词-主语-宾语。

第三节 语言的功能

一、为什么说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其他功能的基础?语言的文化功能是由社会功能派生出来的吗?为什么?

二、为什么很多国产商品的包装、说明书等不用中文而用外文,不用简体字而用繁体字?这与语言的什么功能有关?

三、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泾渭分明,表兄和表弟,表姐和表妹,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年龄的大小,而英语中却一律称为cousin。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姨夫、姑父、舅父等,在英语中没有内涵与外延相等的词和它们一一对应,英语中一律称为uncle。请从文化的角度说明这种区别反应的什么问题。

四、有人认为思维离不开语言,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人在社会交际中,可以用语言思维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如体态语之类的副语言来思维,但语言是思维最主要的工具)

五、什么是语言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的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和标志功能

2、交际功能:体现为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上,语言是社会中的人们相互交际最主要的工具,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其他诸如文化功能等的基础,因为语言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离开了社会交际需要,语言的生命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其他功能。

3、思维功能与语言交际功能的关系:语言的思维功能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产物,因为,语言是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在个人思维活动中产生的,不在社会交际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是不可能用语言来思维的。

4、语言的标志功能: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社团的标志,是情感维系的纽带,是一个人身份和文化素养的标志,同时还是作家个人言语风格的标志。如老舍小说“京味”特征。

5、语言与文化:

A文化: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并拥有的所有事物现象。特征是超自然性(人为创造的)和超个人性(社会现象)分类:物质、智能、制度、精神文化

B语言的文化特征: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具备超自然性和超个人性特征。语言还属于制度文化(因为语言系统是一种社会惯例,言语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惯例)精神文化 C语言的文化功能:(1)文化镜像功能(反映其他文化面貌的镜子)表现在:

1、言语作品内容,如历史文献记录史前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

2、语言系统本身也记录和反映人类文化面貌,如贝壳作为货币,与钱有关物品带“贝”字,3、语言还可以解揭示没有被语言作品记录下来的文化

(2)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

6、克服语言障碍的办法:普及和发展外语教育和提高语言信息处理包括自动翻译的能力。

7、语言与心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语言心理功能:指语言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包括思维功能(抽象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和认知功能

8、认知功能:指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一、语言在信息输入环节起重要作用,如通过语言获得历史知识和非亲历的知识。

二、在信息匹配环节也起重要作用,如通过语言分类储存对事物如颜色、形状、人亲属关系,社会身份等的认识。

三、在对输入信息进行特征分析的环节也起重要作用。

第四节 语言学及其发展

一、什么是内部语言学?什么是外部语言学?请举例说明。

二、索绪尔语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三、现代语言学与古代、近代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转换生成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什么异同?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五、综合性语言学大批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追溯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

2、内部语言学:又称为本体语言学或微观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将语言看作由语音、语法和语汇构成。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词构成和变化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

3、外部语言学:又称宏观或边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与内部语言学没有太明确的界限。

4、共时语言学:研究某一时期的语言状况,如现代汉语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也称“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如词源学,汉语史。

5、语音学发展:古代语言学(古代西方、印度语言学和中国古代语言学)——近代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当代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综合性语言学)

6、索绪尔语言理论: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之父

第一,区分语言和言语 第二,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第三,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第四,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以上内容共同构成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7、系统功能语言学:也叫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是韩礼德,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注重语言的工具性质,认为语言的共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所实现的功能上,其次才体现在各种结构上,因此,语法描写应从意义入手,对该语言的意义潜势做出说明。

8、综合性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思维认知和实际应用的关系)兴起原因:

一、语言自身发展过程中克服自身局限性的必然结果

二、20世纪科学发展由分化走向综合才主要趋势。

第二章 语音学

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

一、什么是语音?语音具有哪些性质?

二、语音的音质形式和非音质形式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四、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五、语音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1、语音:是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具有声学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质等四要素)生理性质(人的发音器官)心理属性(即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性质

2、音质形式和非音质形式:音质指声音的性质和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的属性。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合称为非音质形式,又称为音律形式。关系:非音质特征是依附于音质特征来表现的,没有高低轻重长短的赤裸裸的音质是不存在的)

3、语音的社会性: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表现在

一、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赋予的,其次,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力和听辨能力也是存在很大差异。即语言习惯不同,第三,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

4、语音学的任务:研究语音的学科就是语音学。任务: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征,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5、语音学的分支学科:声学语音学、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音系学、实验语音学 分支间关系:各分支学科间关系日益密切,语音学同其他科学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日益密切.第二节 音素和音位

一、如何区别元音和辅音?并分别说明元音和辅音各自分类的情况。

二、什么是音位?举例说明音位的各种类型。

三、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关系?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变体?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是什么?

五、什么是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与音素的发音特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包括元音和辅音

2、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到阻碍。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是元音,收到阻碍发出的音是辅音,其次,元音发音时,发音器除了声带以外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最后,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

3、元音分类:舌面元音分为高、半高、半低、低元音以及前、央、后元音和圆唇和不圆唇元音,此外,在汉藏语系中还分有一类舌尖元音。

4、辅音分类:按发音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中、后音等

发音

按发音方法:塞音、擦音等

5、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如汉语普通话有32个音位(10个元音音位和22个辅音音位)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只有当其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分类:音质音位(音段音位)和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

6、音位和音素的关系:音素是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位是从社会属性即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分析出来的语音单位。音素数量多,音位在音素的基础上归并出来的,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音素,因此,音位数量少。最后,音素是人类语音共通的,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的。

7、音位变体:指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如汉语的上声一般音高为214,但当两个上声连续时,前一个上声变为35,前一个上声就是上声的一个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指那些出现条件收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一般是条件变体,如北京话上调位214有214、35、211三个条件变体,它们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9、自由变体: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 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如文读成wen 或ven

10、音素的发音特征:人类语言中一个音素区别于其他音素的语音特征。

10、音位的区别特征:某种具体语言中某个音位区别于其他音位的特征。

11、区别特征理论:(二元对立、音系学)

第三节 语音组合

一、什么是音节?举例说明音节的构成成分和结构类型

二、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是什么?

三、阐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四、举例说明各种语流音变现象。

五、举例说明什么是历史音变。

1、音节:一种语言中音节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单位。如“中流砥柱”就是4个音节,音节构成成分:领音、起首音、收尾音、过渡音。每个音节必须有而且只有一个一个领音。结构类型:开首音节(以元音开头的音节)闭首音节(以辅音开头的音节)开尾音节(以元音收尾)闭尾音节(辅音收尾)

2、复辅音和复元音的区别:复元音是几个元音组合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其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复辅音的组合不是一体化的过程,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其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

3、韵律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也称音律形式。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为:音长变化构成“长短音”,音高变化构成“声调”,音强变化构成“”轻重音,最后,三者一起变化构成“语调”(语句中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如汉语轻声音节本身就是一种声调的弱化)、脱落(如三个——仨)和增音等,这些音变都是为了省力的原则。

5、历史音变:指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语音变化。包括音位的合并,音位的分化(指一个音位逐渐演变成两个或多个音位,如汉语中的声调本来只有平上去入四声,但后来又各分化为阴阳两调。)音位的转换以及音位补偿(古代越南语由无声调到有声调。)

第三章 语义学 第一节语义和语义学

一、主要的意义理论有哪些?各种理论存在哪些问题?

二、表示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的词语时,如“骆驼祥子”“详林嫂”等等其意义有没有客观性?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如“的、了”等,其意义有没有客观性?

三、把概念意义区分为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两种有什么作用?

四、举例说明评价意义和文化意义?

五、举例说明各级语义单位及其相互关系。

1、语义: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2、意义理论:指称论、观念论(词语的功能就在于能明晰地标记出各种观念,弊端:

用法论(一个词在语言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弊端:将词语的意义与语法混为一谈,观点片面)

3、语义的性质:客观性和主观性,概括性(专有名词、普通概念)和具体性,稳固性和变异性(语义的历史变化都经历了由临时意义到固定意义)

4、语义的客观性:语义最终源于客观事物现象,具有客观性,既包括表示实有事物现象的词语,也包括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现象的词语,如凤凰,猪八戒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些词语所表现的客观世界虽然并不存在,但仍然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移花接木式的反应。

5、语汇意义(语义包括词语和句子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

6、概念意义区分为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两种有什么作用: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深有浅,因此事物的概念意义又分为通俗意义(反应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比较肤浅、模糊)和专门意义(反应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区别作用:便于人们使用,通俗意义一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专门意义则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

7、附加意义:分为评价意义,形象意义(如鹅卵石、麻花等)和文化意义和语体意义(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

8、评价意义:是词语所反应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分为显性评价意义,如,褒义和贬义词语,隐性评价意义比较含蓄委婉,如,“传统”往往意味着成就和落后等。

9、文化意义:又称文化色彩,是由造词理据体现的,对相关事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趣情调的联想。第一类是人名、地名等,第二类,如成语典故之类,第三类,如外来词语,巴士、咖啡等。

10、语义单位:义项、义素、义丛、表述p114

第二节 义素分析

一、义素分析要遵守哪些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二、什么是冗余义素?为什么删除冗余义素不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义素分析主要有哪几种模式?请举例说明这些模式.四、试用义素分析的方法说明汉语的“杀”和英语的“kill”的异同。

1、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原则:对等性原则(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与义项的意义相等,所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系统性原则(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如“父亲”和“老师”无法比较)简明性原则

2、冗余义素:如果一个义素可以从另一个义素推知,就是冗余义素,可以删除

3、义素分析模式:名词模式(义项=属性

1、、、属性n、类属)动词模式(义项=主体、方式、动作、客体、原因)、形容词模式(义项=范围、方面、程度、性状)

第四节 语义的聚合

一、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哪些性质?

二、举例说明语义场的各种类型?

三、上下义关系和总分关系有什么异同?请举例说明 四、二元义场中的词语能否都看做反义词?为什么

五、举例说明多义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区别。

1、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又叫词汇场。性质:层次性(最小的有两个如父亲和母亲)系统性,相对性(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就分属于不同的义场)

2、语义场的各种类型:

语义的聚合关系:纵聚合关系(上下义关系和总分关系)和横聚合关系(同义、反义、类义关系)

3、上下义关系和总分关系:上下义关系是逻辑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包容性和相对性,传递性,如人——男人。总分关系:即词语所指对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相对性和传递性,如中国——上海。关系:他们之间有类似之处,都可以进入“甲包括乙”的格式,都是语义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他们共同构成语义场的层级体系,但是上下义关系是逻辑上的属种关系,但总分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反义词(二元义场中的词语能否都看做反义词):语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分为绝对反义词(构成矛盾关系,如死——活)和相对反义词(构成反对关系,如大——小)二元义场(关系型:表示关系,如上面——下面和异质型:表示对立,如死——活)

5、派生义:直接或间接从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分为引申义(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手”与“用手”“亲手”等的派生关系)比喻义(通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如“心脏”比喻“事物的中心”)

第五节 语义的组合

一、举例说明句子的三种意义、二、举例说明述谓结构、谓词的类型、谓项的格

三、举例说明述谓结构的各种类型。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句子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分析有什么作用。

1、句子的三种意义:逻辑意义(由句子中实词本身的意义和相互间的语义关系构成,如“施事—动作—受事”等语义关系就是逻辑意义)语法意义(由词语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主要由词语的语法形态、虚词或语序表示)语用意义(说话人说出该句子时的交际用途和交际价值,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出来,可能有不同的交际用途,这些交际用途就是句子的语用意义)

2、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组成。如“借”就必须要有三个谓项,意义才完整。如“王老师借给我一本书”

谓词的类型:根据谓词带谓项的多少分为一元谓词(主语加不及物动词)、二元谓词(一般为及物动词)、三元谓词(必须同时带施事、受事和事情的及物动词)

3、述谓结构的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单句)、复合述谓结构(复句)从属述谓结构(相当于语法上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降格述谓结构(定语从句)

4、谓项的格:述谓结构中,谓词与谓项的语义关系。

5、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如“小王扭伤了腰”“腰”的语义指向既指向“小王”又指向“扭”和“伤”。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是对述谓结构分析的补充,对于准确理解句子,消除歧义和说明句式转换的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语法学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请举例说明

二、语法有客观语法和主观语法之分,你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三、什么是语法形式?为什么说隐性语法形式也属于语法形式?举例说明常见的显性语法形式。

四、什么是语法意义?举例说明语法意义的各种类型。

五、请你说说学习语法学有什么用处?

1、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性质:规约性(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有制约性)抽象性(潜存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生成性(根据少量语法规则生成,无限多的话语)

2、主观语法和客观语法:主观语法: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带有作者的主观性,只是对客观的社会惯例的一种描述)客观语法:人们在长期言语交际中自然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社会惯例)

3、语法形式:又称语法手段,是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隐性语法形式:是指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是否组合、替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因此也是属于语法形式。

4、显现语法形式:语序(如“他笑”和“笑他”一个主谓结构,一个动宾结构)、辅助词(主要为虚词和助动词)词缀、内部屈折(say——said)重叠(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高或适中,如高高兴兴)语调和重音、异根式(good——better)和零形式(英语单复数变化)

5、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和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类型:结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功能意义(如名词、动词等)范畴意义(如名词表示事物等)情态意义(如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6、语法学作用:

第二节 词法

一、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英语和汉语中的各种语法范畴。

二、举例说明语素的各种功能类型。

三、有人主张汉语像英语等语言一样,在书面上实行分词连写,你认为这样可行吗?

四、汉语与英语相比,词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些差异?

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应该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词类?为什么?

1、语法范畴:词的形态变化 如附加词缀内部屈折等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A/性(主要是名词分阴、阳、中性)英语和汉语都没有此范畴 B、数(名词单复数变化)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们”表示复数。C、格(用名词、代词形态变化表示)D、时和体(表示时间关系和过程状态)如英语过去式、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种体(一般体、进行体、完成体)E、态(主动态和被动态)F、式(英语虚拟式)G、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H、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2、语素:又叫词素,最小的有意义的音义结合体。如“人们”是两个语素,“玻璃”是一个语素。语素功能类型: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只能构成词语形态变化)。

3、词: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虚词和词缀:区别是,虚词可以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自由类推,可以跟短语自由组合,词缀不能自由类推,只能附着在词上,不能跟短语自由组合。

4、词的结构类型:单纯词和合成词(复合词:词根复合而成如联合式、偏正式等 和派生词:词根加词缀派生出来的,如前缀、后缀等)

5、划分词类标准: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此种划分抽象不易把握)、形态变化(得针对不同语言类型)、语法功能(此划分普遍有效,体现在:对语言的是否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都有效)

第三节 句法

一、举例说明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三、以体词为中心的短语是否都是体词性短语?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是否都是谓词性短语?请举例说明。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与短语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不同之处?

五、举例说明句法变换的各种方式,并用自己的例字说明句法变换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

1、短语:又叫词组,词与词组合。短语结构类型:主谓短语、述宾、偏正、联合、述补。短语功能类型:体词性短语(又称为名词性短语或名词短语,汉语的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以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联合短语、“的”字短语)谓词性短语(主要作谓语,分为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饰词性短语(只能做修饰语或补语(表语))

2、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区别:有无句调,以及有些短语不能成句,如介词短语,第三,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不定式动词短语不能成句。

3、句子的结构类型:单句(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由单句复合而成,只有一个句调。)

4、句子的功能类型:陈述句、疑问、祈使、感叹。

5、句法变换方式:省略、移位(倒装)、插入、替代、复写。作用:用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解释歧义现象,如“鸡不吃了”解释“某人不吃鸡了”“鸡不吃东西了”,还可以分化某些结构相同而语义关系不同的现象。

第四节 超句法

一、举例说明语段的基本性质。

二、顺承型语段主要包括哪些小类?

三、举例说明各种关联手段。

四、有些关联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请举例说明。

1、语段:是由语义上相互关系的若干句子,围绕一个语义中心组织起来的句子的组合,又称句群、句段等。基本性质:由两个或更多的句子构成,各个句子间语义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语段有一个语义中心,具有层次性

2、语义关联类型:A顺承型语段(并行关系:如并列行动或双方看法 串行关系:承接和递进 总分关系: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

解说关系:一部分句子对另一部分句子加以解释说明)B转折型(逆转、旁转:突然转话题)C因果型(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条件—结果 目的关系:目的——结果)

3、关联手段:是指语段外在的形式联系。A、关联词语:分为顺承型关联词语,如,表时间顺序的“首先”“然后”表并列的“此外”“还有” 转折型关联词语、因果型关联词语。B、同指(如近义词“苦恼”“痛苦”所指基本相同或语句中运用代词也能表示同指)C省略D同现E句式F语序

4、有些关联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请举例说明:如“原来”既可以表示时间顺序,也可以表示因果顺序。

第五章 文字学

第一节 文字和文字学

一、什么是文字和字符?文字和其他符号有什么不同(都是都是副语言)?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三、举例说说文字的各种类型

四、根据构字部件和字母的区别,你认为谚文应该看做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为什

五、文字学和语言学之间的学科关系?

1、文字和字符: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字符的基本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不代表具体的语言单位的符号不是字符。字符除了字母和字以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拉伯数字等。字符与文字的关系类似于语言与词的关系。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系统,字符和词分别是它们的符号。

2、文字和语言:关系:一方面,文字是语言的代码,是副语言,文字符号的所指是语言单位,因此,文字离不开语言,但是语言不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可以有口头语言,许多语言没有文字,但是依然存在,但不存在只有文字而没有语言的现象。另一方面,文字也扩展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增加了书面语形式,此外,文字还积极的促进语言的发展,使其规范化,消除或减少方言间的语言障碍。

3、文字类型:意音文字(其文字的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符号)和表音文字(又叫拼音文字)表词文字和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

4、文字学:研究文字系统的科学。其任务是:文字的性质和类型、结构、功能,发展、起源、改革和规范,以及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涉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A、由于文字不同于语音是语言系统的构成要素,文字学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而是跟语言学平行的学科。B、语言口语的语言形式是语音,而书面语言的形式是文字。所以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总结,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古代文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基础上产生的?

二、为什么独立产生的成熟文字系统都是意音文字?为什么表音文字都是借源文字(世界上的纯表音文字都是通过借用或借鉴的方式形成的,都是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产物)?

三、简述文字传播的主要脉络。

四、影响文字形体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文字改革和文字文字规范有何不同?你认为现在汉字该不该、能不能进行拼音化的改革?

1、文字产生:时间: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

原因:社会需要用文字进行行政管理、记录大事,祭祀等活动。

2、意音文字:古代意音文字的早期主要是发展表意字,但一些意义抽象的词、外族人名地名,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语素等,就借用同音的现成符号表示,形成表音字,有了表音字,文字系统才能准确完整的记录语言,文字体系演变的总趋势是向表音化方向发展。所以成熟的文字系统不能没有表音字。当表音字广泛使用时,又产生了难以区分大量同音词的问题。于是人们就用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构成合体意音字(形声字)。

3、简述文字传播的主要脉络:p211

4、文字形体演变:总趋势是由形象到抽象,由繁到简。影响形体演变因素:书写材料、工具,书写的文化内容、使用场合。如篆书是当时的法定文字,用于庄重典雅的场合,而隶书则是民间俗体字。

5、文字改革:

一、文字体系整体更变(如,意音文字变为表音文字)

二、文字体系内部的局部调整(如中国大陆推行简化文字,改竖行书写为横行书写)。

6、文字规范:确定文字使用的各种标准。字形、字音、字序、用字规范、字符组合规范等。如废除异体字,消除异音字。

7、汉字改革:汉语实行拼音化。虽然,文字体系演变的总趋势是向表音化方向发展。但存在困难:汉语中同音语素特别多,一旦实现拼音化,就会造成区别语素的困难,汉语方言差异大,共同语尚难推广交际,这样会造成交际困难。

三、汉语都大量历史文献,改用拼音文字,保存历史文献成为问题。所以,汉语拼音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第三节 文字处理现代化

第六章 语用学

第一节 语用和语法学

1、语言的变异性和规律性:语言运用简称语用。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也就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规律性:语言运用有特定环境,二是语言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三。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果,这也是有规律的。

2、语境:语言交际环境简称语境。构成要素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关系,以及交际目的和交际方式等,语境对语用具有制约性。

3、句法、语义、语用关系:句法研究符号与符号的关系,语义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间的关系 语用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语用原则

1、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合作是会话的前提,包括真实原则(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适量原则(说话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不多不少)关联准则(所说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方式准则(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礼貌原则”以“利他”作为特征。遵循: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原则。关系:二者不能完全兼顾,但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有更大的约束力。

2、会话含义:联系语境从对方话语表面含义中寻找出更深一层的含意,从而领会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言外之意”就是会话含义。

第四节

言语行为

1、言语行为: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需要一个包括所有言语行为的、更为全面的理论

类型:(以言述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述事行为(说出所要说的话)行事行为(说话人要用他说的话干什么事)成事行为(言后效果,多变)

2、间接言语行为: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是从字面用义推断出来的间接用意。分为规约性(按习惯就可推断出)、非规约性(按语境推断)间接言语行为。

第四节 会话结构和信息结构

2、会话和话题:是由一个以上的人参加的交替说话的言语交际活动。会话是一个有序衔接的过程。在话语交际中,话题是重要因素之一,交谈就是由话题引发从而继续或中断、承接或转换、推进或结束的。

3、信息结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最常见的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的信息结构模式。已知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已知的,而新信息则是未知的,已知与未知以说话人的主观认定为标准。如“客人来了”和

“来客人了”

4、焦点与焦点突出:焦点是话语表达重心或者说是表达重点。焦点突出是出于对比的需要由说话人特意强调的表意重点。

第二节 预设和指示语

1、预设:是发话人为了保证自己话语的合适性,在组织话语时对会话双方的背景知识所做的假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信息,具有以先行语句为后续语句提供已知信息的作用。

2、指示语: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指示语如,一、二、三人称,时间空间指示语如,“现在”“ 明天”等,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断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如“你”和“您”的运用。

第七章 历史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一、关于语言起源问题有哪些主要的假说?试加以评价。

二、诺瓦雷的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叫喊的学说与“劳动创造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三、试述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看法。

四、你认为语言与思维、人类是同时产生的吗?为什么?

五、传统看法认为语言、思维、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你对这种传统看法有什么想法?

1、语言起源假说:A、各种声音论(摹声论、感叹论、劳动叫喊论)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解释一切语言

B社会契约论(人类交际需要,不合逻辑,但看到语言社会性)C、手势论(以身体姿势的表达来解释语言的起源)错误的 D、劳动创造论(基本观点:

一、语言、思维、人、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

二、语言是在人们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

三、人类的语言从产生起就是有声语言。)不完善

2、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看法:有声语言产生于距今五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时期。在人类产生有声语言之前,主要以手势、身体姿势等方式进行交际,而以各种简单的叫喊声作为辅助交际手段。随着发音器官的不断完善和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声音逐渐清晰,并分解为更小的单位,依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流,这样,真正的语言也就逐步产生了。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举例说明语汇的各种发展方式。

二、举例说明语法的发展。

三、语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律。

1、语汇发展方式:新词的产生(主要通过构词如“电脑”、借词如“沙发”、仿照词如“现实主义”等方式来产生新词)、旧词的消亡(比如,天子、宰相等的消亡)、词语的替换(指称谓由甲改换为乙如,“德谟克拉西”变为“民主”)、词义的变化(包括词义内涵、和词义外延如扩大、缩小或转移以及词义义项的增减和评价意义的变化)

2、语法的发展:A旧语法要素的消亡(如现代汉语不在用变调的方法来构造新词)B新语法要素的产生(现代汉语增加了依靠词根加词缀派生造词的方法)C语法系统的发展(是语法系统发展质的变化)

3、语言发展的原因:社会原因(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心理原因(语言的发展变化必然受到人们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人类语言普遍先产生表示空间的词语)语言内部的原因(如语言和言语、口语与书面语、语言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作用)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因为语言的形式是有限、稳定的,而语言的意义是无限、多变的。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律:语言的发展不是均衡、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表现在A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语汇发展快,而语法、语音发展慢)和B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以及C语言各种变体发展不平衡(口语比书面语变化快)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

一、社会方言有哪些主要类型?

二、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不同?

三、简述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方言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

四、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主要依据什么?区分方言和亲属语言涉及哪些因素?

五、谱系分类

1、社会方言: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使用语言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同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一般称为社会方言。主要体现在语汇或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分为阶层语、行业语、隐语和宗教帮会用语。此外,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别也可能产生语言的社会变体。

2、地域方言: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地域方言的成音主要是由于交际障碍如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社会割据、地理屏障或异族语言的影响,如美国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是移民迁移的结果。此外,语言的统一也会产生新的方言。最后,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和词义上。

3、亲属语言: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如拉丁语分化出法语、意大利语等 它们之间有共同的历史渊源。确定语言是否为亲属语言主要看:语音对应关系和形态变化以及最基本语汇的相似性。

4、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别:A“相互理解程度”

B民族和语言的关系

5、谱系分类:又叫语言的发生学分类,语系—语族—语种—语支—语群

第四节 语言接触

一、语言接触包括哪些类型?

二、双语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表现形式?举例说明

三、语言融合的原因和方式有哪些?

四、什么是皮钦语?什么是克里奥尔语?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使用不同语言相互影响。类型:A语言要素的借用 如借入和借出语汇、语音、语法成分。

2、语言联盟:几种语言经常接触,互相借用较多的语言要素,结果形成某些共同的特点,即语音联盟,语言间不一定同源但彼此间有相似之处。如欧洲巴尔干半岛语言联盟。

3、词语借用:包括借音、借形。

4、多语共用(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社团双语和个人双语以及自然双语和人为双语。

5、语言融合:又叫语言同化或语言替换,是指一指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产生原因:族群杂居,长期共存。经济文化,优势失衡。人口影响,以多胜少,三者通常共同作用发生语言融合。语言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都要经一个双语或多语的阶段,最后导致一直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

6、语言混合:指一种语言被其他民族借用并且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拼凑”起来的新语言。类型: 皮钦语和克里奥语尔语

7、皮钦语,是一种临时的混合语,特点,词汇比较贫乏,语音和语法都不太规范,有点词还没有词表达,只能拐弯抹角的说:“我不能”“My no can ”,此种语言一般存活时间不长。

8、克里奥尔语:是一种正式的混合语,一般是从皮钦语发展而来,特点是语言混合程度较深,时间较长,词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最后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或者获得官方的承认,就是成为克里奥尔语。

第八章

综合性语言学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

1、心理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和过程。包括后天论、先天论及认知论(认知能力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

2、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关系,语音、语义、语法的产生离不开思维,思维认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如,儿童在习得语言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最后,思维影响作用言语选择、组织和表达的过程。

3、语言习得:指儿童对母语的获得

4、言语生成和理解:构思—编码—执行 言语理解:语音知觉—词语检索—句子理解—语篇理解

5、神经语言学:言语表达、失语症研究等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

6、社会语言学:联系社会发展来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社会差异。分为微观研究(语言地域变体,社会变体等)宏观研究:语言接触,双语现象等

7、文化语言学:研究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如中国表亲属关系的词多,因为中国知重视人际关系,而西方恰相反。以及通过语言系统、言语作品、语言变化及运用来研究文化,如中国先秦时期“父”并不是专指“父亲”,而是指“诸父”,这反映了上古群婚制。

8、1和2关系:共同性(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完全重合)差异性:文化语言学更广泛

第三节

应用语言学

9、语言规划(应用语言学中人际应用语言学):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各种干预的统称。主要有三方面:共同语的确立

二、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三、共同语的规范化和推广

10、共同语:是一定范围内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共同语。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国际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在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为规范的高级语言变体。基础方言选择主要取决于方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使用人口的数量。

11、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另一个民族语言的现象。如少数民族转用汉语。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礼仪篇》读后感下一篇:书籍和知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