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精选8篇)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1. 调查对象
对于在校生而言, 就创业能力尚未得到检验与衡量, 因此本调查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届、2009届、2010届的毕业生中进行, 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做了个别访谈。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考虑了系别和专业, 又考虑了文理科学生和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共发出试卷286份, 回收有效试卷260份。其中男生132人, 女生128人;2008届82人, 2009届72人, 2010届106人;文科生52人, 理科生208人。
2. 调查内容
问卷是在初步了解学生个人信息的基础上, 根据文献研究编制而成的。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内容涉及毕业生基本信息、就创业能力现状、毕业生对就创业能力内涵的认识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方面的建议等, 共24个客观题和1个主观题, 其中客观题问题第11题“就业、创业能力认可程度”共25个能力指标及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总体评价, 其中涉及就业能力的有20个指标, 涉及创业能力的有14个指标, 就创业能力重合指标8个, 测量尺度采用Likens等级划分, 由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到很差, 分别赋值5、4、3、2、1分, 分值越高, 表明程度越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 三届毕业生工作单位是外企、国企、民企、私企的人数比例为67:31:44:118, 有60%多的学生就业于民营私营企业, 有创业经历的学生有27位, 占被调查对象的10.38%。
1. 学生就创业能力基本统计量
(1) 属于就业能力的指标得分。属于就业能力的指标有20项, 平均得分在3.5—4.5之间, 高于及格分, 且得分一致性非常好。其中诚实信用、责任意识、道德品质分列前三位, 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竞争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得分靠后, 这些能力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来提高。
(2) 属于创业能力的指标得分。创业能力指标有14项, 得分最高为诚实信用, 说明学生在这一做人基本规范上表现非常好, 最低得分是市场分析能力, 只得了3.4分, 这说明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欠缺, 同时这也是我们必须去改变的地方。得分一致性依然很好。
2. 学生眼中的就创业能力内涵
就业创业能力等你内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 但在询问学生对于“现在工作单位比较看重的3项能力”、“对个人而言比较重要的3项就业能力”、“在择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3项能力”、“个人具有的3项创业能力”、“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的3项能力”几个问题时, 却有相对的一致性。
毕业生在回答这五个问题时, 每个问题前6个能力有明显的趋同性, 取得了共识。在五个问题的答案中,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出现了5次, 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责出现了4次, 敬业精神出现了3次 (见表1) 。如果我们通过学校系统设计、组织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加以有针对性的培养, 则学生的就创业能力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3. 毕业生关于就创业能力内涵差异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本研究将就创业能力的25个指标放在一起, 就毕业生的毕业年份、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有兼职经历进行了方差分析, 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 不同届毕业生在三个指标上有明显差异 (表2) 。
毕业年限在就创业能力25个指标中, 职业规划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竞争能力的P值均小于0.05, 说明毕业年限在这些指标上有显著差异, 从统计结果看,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 这三种能力显著增强, 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企业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多了, 上述三种能力将有明显提升。
(2) 性别在一个指标上有明显差异 (表3) 。
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普遍常识是动手能力女生要弱于男生, 但是在这25个指标上, 男女生只是在抗挫折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P值为0.02 (<0.05) 。其余24个指标, 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 并不需要针对不同性别开展教育, 只是在抗挫折能力上, 要对女生加强培训。
(3) 是否独生子女在二个指标上有明显差异 (表4) 。
在调查对象中, 独生子女占60.08%, 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为39.92%, 非独生子女比例较高, 是否是独生子女在承受压力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P值分别为0.021和0.038 (<0.05) 。非独生子女在承受压力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优于独生子女, 这个符合我们的常识, 针对独生子女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 是否学生干部仅在一个指标上有显著差异 (表5) 。
学生干部承担了很多社会工作, 但由于和真实的就业和创业还有明显的差距, 因此担任学生干部只在敬业精神上与其他同学存在显著差异, P值为0.010 (<0.05) 。但敬业精神是很多企业注重的关键要素之一。
(5) 是否有兼职经历在多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6) 。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地方, 作为一名大学生, 在校期间能参加兼职工作,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参加实践, 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否兼职经历在职业规划能力、责任意识、沟通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p值分别为0.15、0.035、0.013和0.05 (<0.05) 。兼职工作也就是企业实践, 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能力。
4. 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在260名学生中, 有创业经历的只有27人, 只占被调查数的10.38%。其中创业成功的9人, 占创业人数的40.91%, 占总被调查人数的3.46%, 毕业生中具有创业经历和创业成功的人占极少数。在问及创业成功的原因时, 答案主要集中在“坚持、努力、人脉、诚信、创业能力、市场洞察力”, 当然还有前辈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而创业失败的原因则非常多, 市场调查不足、没有坚持、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欠缺等, 还有人提到了运气不好, 而其中市场调查不够、没有坚持下来、能力经验不足被反复提及。因此, 使学生具备市场调查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而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而让学生能积极面对经营的暂时困难与挫折、积累经验与培养能力, 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 在问到“哪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最大?”时, 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家庭和自身因素, 学校教育在五个选项里排名最后, 只有5.14%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项。这也说明了学校创业教育可以拓展的空间非常大, 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
三、学生就创业能力逐步回归分析
就创业能力的内涵比较丰富, 涉及的指标有20多个, 面面俱到的培养很难做到, 如果能找到几个影响就创业能力的关键能力加以重点培养, 则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 需要对大量的变量进行必要的筛选, 用尽可能少的自变量去解释因变量中最大比例的变差, 从而寻找对就创业能力影响比较大的指标。本研究选用了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逐步回归法是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 逐个引进“重要的”变量, 又随时剔除不重要的变量, 直至既无不重要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 又无重要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为止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1. 就业能力的逐步回归分析
将调查问卷的第11题的第26个变量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因变量Y, 关于就业能力的20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SPSS分析, 结果如下:
由于逐步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的引入模型的值是0.05, 所以模型中停止的值也是0.05, 最终列出的模型包括四个自变量X10、X20、X6和X9。由于此时值为57.993, 显著性概率是0.000 (<0.05) , 结果显著, 说明模型有意义。最终的回归模型只包括X10、X20、X6和X9四个变量, 即目标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能力、承受压力能力, 其最优回归方程为:
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决定于目标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能力、承受压力能力等4个方面, 通过提升学生这4个方面的能力, 能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创业能力的逐步回归分析
由于逐步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的引入模型的值是0.05, 所以模型中停止的值也是0.05, 最终列出的模型包括一个自变量X24。由于此时值为19.711, 显著性概率是0.000 (<0.05) , 结果显著, 说明模型有意义。最终的回归模型只包括X24一个变量, 即组织领导能力, 其最优回归方程为:
即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取决于组织领导能力这个方面, 通过学生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 将能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讨论
高职学生的就创业能力的内涵比较丰富, 在短短2年多的在校时间里, 要面面俱到的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也比较困难, 但是学生的就创业能力又关乎到学生成功就业、甚至成功创业, 学校又不能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需要学校在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方面能进行综合考虑, 系统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抓住主要矛盾,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如通过培养学生目标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能力、承受压力能力等4个能力, 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如通过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摘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关键。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为获得工作机会、适应工作要求的能力,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是指能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情感和智力。本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采取问卷调查为主结合个别访谈等形式, 对以往3届毕业生的就、创业能力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从而为学校开展就创业能力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就、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静, 李卫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 (5) .
[2]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高职教育对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 (13) .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篇3
一、永兴县土地流转农民就业现状
据调查,目前永兴县土地流转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观念较强,头脑比较灵活,有一些技能手艺的。这些人离开土地后,能够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再就业,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小本生意,他们的生活质量相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种是思想保守,信息不灵,未能及时转产,一些年轻的土地流转农民偶尔打零工贴补家用,而另一些年纪大的、特别是妇女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就业观念脱离实际等原因,无法找到工作,致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土地征用款过日子,成为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逐步进入了贫困行列。
针对这种就业现状,永兴县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农民再就业工作,从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一是通过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创业。2013年全县共完成涉农职业技能培训5483人,其中失地农民培训人数219人次。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培训、移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和困难职工培训等。
二是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就业。2013年全县共扶持各类创业人员678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40万元。其中,扶持农村人员创业463户,每户3万元,共1389万元,占总数的68%以上。全年中央财政共贴息资金247万元,其中为农村创业人员贴息资金167.96万元。2014年已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户共450户,其中失地农民231户,占总数的51.33%,计划每户扶持创业贷款3万元,扶持失地农民创业贷款金额达693万元。
三是政府鼓励开展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促进创业就业。从2009年起,当年新增集中连片流转耕地200亩以上且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县财政分年度给予承包方和流转受让方各50元/亩的奖励,即每年给承包方和流转受让方各10元/亩,连续补5年。 2013年12月,县财政下拨奖励资金88.45万元。
二、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与政策双重制约,土地流转农民自主创业受阻。大部分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土地流转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活受到了很大威胁,征地补偿款便成了他们的唯一希望。由于资金有限,部分失地农民要靠土地补偿款进行自主创业,只能寄希望于政策扶持。虽然中央和省相继下发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但政策对农村这一块仅限于扶持失地农民创业,而对失地农民与土地流转农民之间的概念未能清楚界定。同时,文件还规定,所有小额担保贷款利息自2013年10月1日后由原来的中央财政全额贴息改为中央财政承担75%、地方财政承担25%,而地方政府受财力影响, 投入受限,制约了土地流转农民创业。
(二)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土地流转农民以前靠种植农作物生存,多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使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很多观念都不能及时更新,造成了大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所适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对以后的生活一片空白。再加上很多失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普遍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导致再就业难度增大。就算是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因其就业观念陈旧、获取信息能力差,也很难找到工作,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就处于失业状态。同时,部分失地农民还对政府和集体有着“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观念,认为“低工资、重劳力、苦脏活”是外来民工的职业,自己从事这些工作会丢面子,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三、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创业的对策
(一)完善土地流转农民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要进一步从政策层面界定土地流转农民,明确其应享受的扶持政策。要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针对创业中可能出现的语言交流困难、交际能力弱、市场经验缺乏等问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提高土地流转农民在创业中的竞争力。要加大政府配套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农民,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缓解创业初期的资金紧张问题,鼓励土地流转农民自主创业。在创业所需相关证件的办理上,要制定出一套简单、便捷的办理程序,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上为其自主创业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他们的再就业,缓解公共就业压力。
(二)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就业能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面向土地流转农民的专门培训机构,将各个渠道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针对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愿等进行分类培训。对年纪较轻、文化素质较差的人员,重点开展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目标的岗位技能培训;对年龄偏大的人员,重点开展如养殖业、种植业、社区服务业等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可以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技术工种培训,并积极鼓励他们考取相关技能资格证书,不断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更快更好地实现就业。其次,在培训方式和补贴方式上有所突破。在具体培训中,不能局限于教室里听课,培训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让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在实际岗位中接受培训,政府可以把补贴给农民工的培训资金奖补给企业,让受培训的失地农民真正掌握技能,更多地被企业所吸纳。 此外,政府还应集中部分资金,向重点小城镇倾斜,大力支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带动重点城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机会,实现失地农民的就地安置,从而有效解决土地流转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兴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统计报告 篇4
为加快引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推动我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培养青年人才队伍,根据县人社通知要求,我对2015年以来引进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形成如下调查统计报告。
一、调查统计概况
(一)基本情况
大学毕业生是一支极具开发价值的有理想、有思想、有朝气、有知识的年轻队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必然地成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以来,我共引进134名大学毕业生,不仅改善了我XX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也给面临老化的干部队伍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XX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数据分析
我近三年来引进的大学毕业生在队伍结构及分布上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政治素质较好。党团员所占比例较大,全134名大学毕业生中,中共党员20人,占15%,共青团员100人,占75%,两项合计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90%。这充分说明我引进的大学毕业生是一支政治素质较高的队伍,他们当中不乏学生会干部、优秀毕业生,在学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大多数是青年中积极向上的优秀代表。二是学历层次较高,本科以上学历占较大比重,134名大学毕业生中有78人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58%,其中硕士生5人。三本地生源毕业生较多。全大学毕业生中,本地生源毕业生95人,占总数的71%,外地生源毕业生中,大多来自济南等周边地区,省外生源毕业生较少。四专业门类比较齐全。三年来引进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类别涵盖了法学类、经济学、工学、理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0个大类,其中XX院校49人,占总数的37%。
二、大学生引进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益重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把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各部门、警种对人才问题的认识也比较统一,虽然做法不同、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全上下对人才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政治上关心、爱护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毕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上比较单纯,社会经验和阅历较少,对待他们,要像园丁对待树苗一样,不断地浇水、施肥、剪枝、压叶,从思想上、政治上逐步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党委及各单位负责同志都非常重视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亲自给大学生讲党课,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有的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了解大学生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在思想上给以及时的帮助,使大学生毕业生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成长;有的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主题展览,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各种方式,将大学毕业生毕业生凝聚在党团组织的周围,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三)在工作方面强化指导。采取各种方式精心培养如何使大学毕业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需要一个在工作实践中锻炼的过程。为此,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我对招录的大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岗前培训,既介绍XXXX的发展史、现状,又讲解工作职能、性质、特点和要求;既传授业务知识和实战技能,又强调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对大学毕业生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注意干部队伍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四)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生活问题。大学毕业生基本上处在20~30岁之间,不少人已相继进入恋爱、结婚、建立家庭的阶段。特别是外地生源毕业生,远离家乡,生活中难免有许多实际困难。为了能使大学毕业生安心工作,专心事业,我各单位都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解决外地生源住宿问题,各派出所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改善民警宿舍环境,并添置了必备电器及生活用品,解决外地大学毕业生的住宿问题。同时,加快“五小工程”建设进度,全力营造栓心留人的基层环境。
正是由于全上下越来越重视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积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逐步成长起来,在我各项工作任务的发展当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多数大学毕业生本人在各单位的培养下也逐步成长起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突出,适应能力较强,成为业务骨干。通过多年引进大学毕业生,我深深感受到人才和知识的巨大潜力和创造性,老同志越来越感到一种需要更新知识的压力,主动要求参加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对全体民警的主动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在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主客观方面多种原因,在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学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流现象,影响队伍稳定。调查显示,近三年引进的大学毕业生已有5人调出或辞职,占总数的4%。人才正常流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外流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我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干部队伍结构造成一定冲击,因此,也就成为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外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毕业生的合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满足。当代大学生既有强烈而丰富的精神需要,也有强烈而丰富的物质需要,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从衣、食、住、行到社会地位、权利、爱情、成就等。一是对生存安定主要是住房、待遇的需要。一些大学生感到收入拮据,面临结婚或已经结婚,住房解决无望,使他们对前景缺乏信心。二是对尊重和感情沟通的需要。大学生中有的感到不适应现在的环境,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有的认为和领导、同事之间缺乏交流,有的觉得得不到或很少得到认可,缺乏情感激励,有的感到适合大学生的文体活动较少,缺乏感情寄托。三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认为刚踏上岗位,工作任务比较简单,在现岗位上难以发挥自身实际能力与水平,不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
(二)一些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忽视。当前社会向大学毕业生传输的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对他们也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已不满足一般性的精神鼓励,更多需要的是一种自我认同式的价值实现,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特长的施展,在对物质的需求上也比以往的年轻人更迫切,更关注生活质量。同时,也存在一些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在理想的内涵、社会责任感和对个人价值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现实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多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待遇,给他们以必要的务实的激励,另一方面要切实处理好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关系,做好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一些单位教育方式仍停留在单一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上,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和时代感;一些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听之任之,让大学毕业生顺其自然地发展;还有一些单位对发展青年党员工作缺乏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关心、爱护不够,挫伤了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
(三)大学毕业生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压抑了人才成长。在对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管理上缺乏力度,缺乏一个正常的流动机制。大部分大学生分配到单位,固定在一个岗位,生活空间狭小,视野狭窄,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不利于年轻人才的成长。同时,在对大学毕业生的使用问题上,一些单位还不够大胆、缺乏魄力,存在对大学生求全责备的现象,认为大学生的经验少、不成熟,不敢委以重任。特别是一些交给大学生的工作任务或安排的工作岗位比较简单,缺乏挑战性,缺乏发挥创造性的余地,造成大学生工作兴趣逐渐降低,难以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四)社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的影响也是导致外流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使人才流动突破了种种障碍,人才作为社会资源在市场上流通是大势所趋。青年人社会选择余地越来越广泛,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他们会不断地选择,渴望在选择中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因此,我们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我引进人才、凝聚人才的竞争力,就难以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
四、引进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从战略高度看待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大学毕业生是我XX事业不断发展的希望,是我改革、发展、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全上下应从全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统一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一是树立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开发意识。应把其看做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整体规划、整体开发、上下结合、协调一致。二是树立识才、爱才、容才、育才的意识,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有爱才之心,容才之量,育才之法,使大学生在我感到有希望,有用武之地。三是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认识到培养一支年青后备人才队伍是我队伍建设和XX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对大学毕业生队伍的宏观管理和开发。一是要由相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全大学毕业生培养规划,明确责任部门,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二是要对大学毕业生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建立监督监察和考核制度,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指标,把对大学毕业生的培养工作列入领导班子研究工作的重要位置。三是实施年轻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对后备人才统一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统一组织学习和培训,为他们提供条件、提供环境、提供机遇,实施重点培养,早压担子,为大学生早日成才创造条件。四是各用人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大学生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或任务要求标准,减少大学生简单劳动的成分,加大创建性发挥的余地。五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使全人才队伍保持一定的数量优势,积蓄充足的后备力量。
(三)创新机制,加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中,要落实好录用、职务升降、轮岗、竞争上岗、考核、辞职辞退等一系列制度,用好用活机制,重点打破用人上的论资排辈倾向,建立真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使青年人才早日脱颖而出。
(四)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一方面,建立全人才培养基金,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选拔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对确实有突出贡献的大学毕业生,由党委政府给予大力表彰,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励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创造佳绩。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实际生活困难。其中住房难以解决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此,建议在现实条件下,应努力克服困难,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比如加大对场地资源的调整力度,挖掘房源,解决一些优秀人才的燃眉之急,再比如在危旧房改造工作中把解决大学生的住房问题纳入规划,在条件允许时建设“人才公寓”。此外,还可以分期还款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购买经济适用房,单位给以一定的补助。真正关心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参与人才资源竞争,更好地达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目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凝聚力。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对大学毕业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教育青年把个人价值实现和单位、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又要能够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三是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锻炼相结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工作中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四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吸纳、凝聚年轻人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大力发展青年党员,努力开展适合他们的文体活动,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去感染他们、鼓动他们、教育他们。五是要认真研究当代青年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各种方式关心、爱护大学毕业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人才引进工作非常重要,引进后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更重要。相信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将会很快茁壮成长起来,为XXXX的建设和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5
关 于 大 学 生 就 业 或 创 业 意 向 调 查
类别:
作者: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摘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主流群体,就业创业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毕业生基数大,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压力逐渐增大。就业与创业,考研与考公务员,多种选择折射出现代大学生对于困难与机遇的态度。本次调查着重从就业与创业两方面来归纳总结大学生的有关意向,帮助大学生认识本身的局限性,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等。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 创业 意向 调查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目录
摘要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对象---------------------
六、调查时间---------------------
七、调查过程及主要内容-----------
八、调查结果及解决方案-----------
九、局限与不足-------------------
十、调查感想---------------------附录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要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了关于市场变革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政策的调整为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故此次针对大学生就业或创业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各个大学扩招,造成了大学生的高存量,高膨胀,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2015届毕业生总数将达 到749万.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减,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企业等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幅度却不大;很多人深造考研等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学历的贬值,大学生不再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与此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对找工作的期望值过高,都希望有一份轻松待遇好的工作,导致大学生的满意就业程度相较过去呈下降状态。“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逐渐的凸现出来,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和难度是前所未有的。是就业,还是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正是我们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或创业的意向也值得社会各界所关注。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劳动者,有特殊社会成长环境的一代人,对社会的影响不可估量。为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或创业,从根本解析大学生的毕业动态,故做此次的调查。
本次调查的意义在于清楚的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及其对社会以及自身进行的一种选择。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大学生的毕业选择进行深层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度的分析与挖掘。通过调查,对大学生的发展意向,学业规划,以及创业就业方面认识的程度都有了一定掌握,可以更好的调整相应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或创业。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以及对就业与创业形势的认知。在宏观经济体制的环境下,大学生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毕业时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大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充实自我、提升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程度能否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遇。因此针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信息普及程度和自主创业的优势体现等问题展开调查。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内蒙古的部分高校为总体,由于空间及时间有限,采用概率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部分来反映整体。具体方法为问卷法:调查问卷由15个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问题组成,涉及到大学生就业创业多方面的问题。此次纸质版问卷发放300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将每一个被调查的学校作为一个子样本总体,每个子样本总体数量相同,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在网上发布同样的问卷,以转载形式让全国各地的同学填写,共收集问卷185份。问卷填写完成后,由调查人员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网上问卷和实际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使得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除问卷法外,还采用了文件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书籍,对已经发布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学习,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好的归纳与总结。
五、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以及部分研究生;对创业或就业有一定想法,有自己主观认识的学生群体。实际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以内蒙古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为主,其中本科院校包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专科院校包括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贸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学院,化工学院等,网上问卷包含的学校较为分散,这也很好的平衡了地区之间的差异,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六、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期五天的前期工作准备,包括查阅资料,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就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向教师和部门学生进行咨询,加以修改完善。(2015.04.04—2015.04.08)
第二阶段是问卷的发放阶段,将问卷进行编号,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对不同高校的学生依次展开调查,为期五天。(2015.04.09—2015.04.13)第三阶段是对问卷进行后期的整理,将数据录入电脑,开始后期数据整理分析,为期两天。(2015.04.14—2015.04.16)第四阶段是调查报告的总结,开始进行报告撰写,为期三天。(2015.04.17—2015.04.19)
七、调查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查的主体为大学生,为了很好的分析问题,将大学生群体按照不同的条件区分开。通过对问题的定性定量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分析,得出了客观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数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
由于每个学校的男女生比例不同,在随机抽样的过程中,男女生人数比例未能达到1:1的分布。如图1.1所示,本次调查男生在总体中的比例为45.11%,女生在总体中的比例为54.89%,本图表所显示的男女比例符合实际调查情况。
图1-1 调查对象的男女分布百分比
2、学历分布情况
为了保证调查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本次调查按照大学生群体中的不同学历分布确定被调查群体的样本数。其中本科人数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占样本总体的42.81%,专科人数占样本总体的42.11%,研究生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5.09%,由于研究生的实际数量相较本科与专科有较大差别,故所占比例较小,符合实际情况。
图2-1 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百分比
3、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满意程度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也大相径庭。在刚踏入校门的时候,大家对未来都充满着各种美好的憧憬,当憧憬遇上现实的就业环境,加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阅历的丰富,大家对就业的满意程度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在调查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非常满意的占样本总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体的5.22%,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比较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10.20%,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一般的占样本总体的64.17%,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比较不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15.87%,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4.54%。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前景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这两类学生群体大约占总体的10%左右。这也代表一小部分群体对就业前景持一种非常自信或非常不自信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通过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对选择这两种答案学生的访问,获知对就业前景非常满意的部分同学,大多数是因为自身专业在找工作时需求大,而自身专业知识过硬,对自己富有自信;而对就业前景非常不满意的同学通过访问可知:部分是由于对自身专业的不相信,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很好地发展前景或是求职时竞争压力太大,还有部分同学是因为自身在大学期间没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在就业的大浪潮中没有竞争力等。
对就业前景比较满意的学生群体占总体的10%,这类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比较有信心,自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为此积极的做准备。
由图表可看出,认为就业前景一般的学生样本数占到了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总体中的64.17%,这让人惊叹,为何在专业已经如此细分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发布和实施的前提下,还有如此多的学生会对就业前景表示一般。这与当下的就业形势密不可分,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社会每年的就业岗位跟不上大学生递增的数量,所以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拉高招聘的门槛或是降低薪资待遇等,导致一些毕业后求职的大学生在应聘企业的过程中,或是薪资待遇达不到期望值,或是企业要求过高而自身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大部分学生比较茫然,在学校期间,没有对就业形势或是创业环境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所以对此问题保持了一种中立的态度。
被调查群体中还有占样本总体15.87%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比较不满意,是一般选项外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这也表明大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而且,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市场需要的是大多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一般不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通过对这部分同学的访问,可以总结出对就业前景不满意的以下几点原因:(1)就业方向不明确:大多数同学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都不明确,不知道如何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2)就业前景认知较低: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前景是学生对该专业就业趋势的总体态度趋同,是就业态度组成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就业没有良好的界定;(3)就业意识薄弱等。
图3-1 调查对象对就业前景满意程度百分比
4、毕业后去向调查
由图5-1所示,毕业后有意向直接就业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52.98%;毕业后有意向自由创业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12.77%;毕业后有意向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23.40%;毕业后有意向考公务员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10.85%。
毕业后有意向直接就业的学生人数占样本总体的52.98%。即使就业困难,依然有近半数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业,这些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有多方面的考虑,整理原因如下:(1)毕业后就业可以分担家里的经济支出,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会失去家里提供的经济支持,选择就业可以自己挣工资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和分摊家庭经济成本;(2)快速就业可以及早增加自身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或创业打好扎实的基础;(3)毕业后就业可以有多尝试的机会,及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4)符合大的潮流,不少同学都具有从众心理,当毕业时,密集的招聘会,人数众多的应聘者,这些很容易感染部分同学跟着大的潮流,走向就业。除了以上四点原因,还有部分原因不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2.77%。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新兴从业方式,旨在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可享税收,贷款等多重政策倾斜,如在税收方面减免营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业税,城建税等,在贷款方面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等。学校和社会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如在大学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12.77%的学生有意向自主创业,说明相对于就业的压力,创业的艰辛更让大学生们望而却步。
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23.4%,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在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考研作为近年来深受大学生追捧的一种毕业选择,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对专业热爱,想继续研究学术知识或提高专业技能:对自己专业或某个专业有强烈的爱好,希望深度研究,更多的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2)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部分大学生通过读研来丰富自身,加强自身竞争力,储备更多的知识以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发展;(3)缓解就业压力。从学校步入社会,需要很大的勇气,一毕业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不同于大学期间只是简单的学习压力那么简单。有部分同学不能适应如此大的转变,或毕业时很迷茫,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考研可以很好的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一方面充实自身,一方面寻找方向;(4)认为学历高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更容易获得企业的青睐或更容易获得更高的位置及更高的收入。
毕业后选择考公务员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0.85%,公务员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各类机关单位中服务人民群众的基层力量。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公务员都是一个有各种社会保障,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职业。在中国,“考公务员热”是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一股浪潮,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随着两会的召开,国家对于公务员待遇的调整,公务员工资阳光化,对公务员考试进行整改等多方面措施的实施下,公务员报考人数虽有所下降,但岗位竞争程度依然激烈。大学生趋向于报考公务员,有以下几点原因:(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很强的政治抱负,想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2)公务员有比较好的社会地位,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仕途一直是学子们追求的一条路,即“学而优则仕”,公务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为人所尊敬,是比较有荣誉感的一种职业;(3)公务员的薪资待遇一般情况下较为优厚,社会福利健全,有保障,工作稳定;(4)公务员可以从多方面锻炼自己,增长见识,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工作,也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源等。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同样我们针对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分别对毕业后就业去向进行调查。调查中显示本科生中有7.7%选择去考公务员,有29.0%选择去考研,有47.7%选择去就业,有15.5%选择去自主创业;专科生中有3.6%选择去考公务员,有7.1%选择去考研,有78.6%选择去就业,有10.7%选择去自主创业;研究生中有50%选择考公务员,有50%选择就业。
从数据中看,无论是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的首要意向都是就业。本科生相比之下考公务员和考研究生的比例将多于专科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本科生也略微的高于专科生。而研究生主要是以考公务员和就业为主。足以体现公务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良好的就业态势。
图4-1 调查对象毕业后意向百分比
图4-2 不同学历的毕业后意向百分比
5、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产生影响的因素
在针对大学生在校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调查中显示,有47.4%大学生选择了专业课程;有77.4%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有30.0%大学生选择了担任学生会干部或参加社团;有31.5%大学生选择了就业指导课程。
从数据中可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社会实践,且每年假期许多大学生选择去各个企业去实习。大学生都如此热衷于社会实践也有主要的几点原因:(1)实习能够更加的贴近未来的工作。实习过程时,大多是在大学期间,在大学期间能够使自己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会为以后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的工作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
(2)实习能够为自己找到就业机会。许多企业都会选择自己的实习生作为自己的企业未来的员工,实习过程中对自己企业的业务流程有了大体的了解,可以更加胜任自己企业的工作。
(3)实习能够为自己赚取一定的费用,可以补贴自己的开销等。实习时企业一般会给予一些少量的薪水,虽然及不上正式员工,但对于在校期间的大学生来说既能获得实习经验,又能获得一部分的薪水,可谓是一举两得。
图5-1 调查对象毕业后意向百分比
6.关于合适的创业时机的调查
如下图所示,在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了直接创业的学生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人数占总体的6.88%;选择了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13.55%;选择了先就业在创业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79.57%。
根据上述获得的结果来比较,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倾向去先就业在创业,有很少一部分的人选择直接创业。我们对一些同学进行调查,总结出一部分原因。
刚毕业不具备一些创业的基本要素:如资金,团队,人脉等。在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很少会有家里能给予一大部分的钱会支持创业。尽管现在国家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当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创业时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而一个好的团队是在社会中不断磨练的,大学生刚毕业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好的团队拥有的一些能力。同样人脉也是问题的一方面。选择先就业再创业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的一些问题,可以毕业后几年的工作中,积攒一定的资金,寻求一个良好的团队,同时在社会上结实许多人脉,这样会使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大。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7.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调查
在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进行调查中,其中选择了富有挑战精神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59.6%,选择了技术优势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40.6%,选择了创新精神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64.9%,选择了富有勇气和信心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63.0%。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大多富有挑战精神,在生活或学习中喜欢不断的突破自我,面对如此复杂的就业环境,他们更希望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番事业。如果大学生有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可以通过技术优势为社会带来的贡献来为自主创业获得优势。在当代社会的严峻的社会环境下,经历挫折和失败是一种“必修课”,因此同样大学生大多都富有勇气和信心。即使创业失败也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努力拼搏,展现自己的价值。
8.关于自主创业最需要的调查
在针对自主创业需要的调查中,选择资金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43.59%;选择团队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27.56%;选择创新技术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23.93%;选择政府支持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1.07%。
通过上述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主创业的首要问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题是资金,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团队和创新技术。小部分认为是政府支持。大多数大学生有很多的好的想法,却无法得以施展主要还是没有资金。现在毕竟大学生中,家里能给予自己创业资金的寥寥无几,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同样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和一项创新的技术来支持。好的团队可以给大家一股凝聚起来的力量,一项创新的技术是团队组成的核心所在。
9、关于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调查 随着每年毕业生的逐年增长,就业形式的已经进入一个危险期,每年都面临着大量的毕业生得不到工作。很多媒体开始报道称“毕业=失业?”在这种背景下,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的能力自然也随之而来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选择专业技能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38.05%,选择实习经验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35.10%,选择人际交往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22.09%,选择其他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4.76%。在选择其他中有同学填写一些适应能力、性别问题等。
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都会根据专业来选择人才,拥有一项拿手的专业技能可谓是“敲门砖”,同样一部分同学认为实习经验也很关键,拥有过实习经验的大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这也是一项优势。还有一部分通选选择了人际交往,一个良好的交际能力可以使你在各种困难面前处理的游刃有余。一部分同学填写的适应能力、性别问题也是一些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能力。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10.关于是否为就业或创业参加过社会实践调查
上述数据中说明良好的就业与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在我们调查大学生中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中,选择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比例占总体的49%;选择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比例占总体的51%。
根据各大学的学生状况不同,许多大学的同学课程较多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同学提到过关于实践的问题。有的同学想去找却没有找到,有的同学是本校为同学安排的社会实践。总体来看,也是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为就业或创业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11.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我们整理出一下数据,在调查的人数范围内选择仅限于听说的同学占总体的64%;选择比较了解的同学占总体的20%;选择十分了解的同学占总体的4%;选择完全不了解的同学占总体的12%。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对于大学生了解创业优惠政策方面有哪些问题,比如说虽然如今是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按理说用网络转播新闻时事是相当快的,但是大学生还是没有关心时事,了解时事的好习惯,致使十分了解的人只占了4%,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是其比例的两倍之多。仅限于听说的人数要远超于其他比例,说明在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从而致使大学生觉得创业难且无人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支持,又一次的造成了创业的局限性。
12关于是否在意专业对口问题的调查
随着各大高等院校及专科院校的扩张,专业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了服从调剂。可能没有上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经过一段大学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以后从事自己专业方面的工作展开调查。其中选择在意专业对口的同学占总体的50%,选择不在意专业对口的同学也占总体的50%。
由此可见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对未来的就业不是很关
关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意向调查
键,可以跨自己的专业去就业。同样还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很关键,就业时要针对自己的专业去找工作。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参考文献: ○大问题的决定》
2中国教育网 ○
3、《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邓恩远2009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篇6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政策方面的原因
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二)、高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四)毕业生自己的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的单位,而不去关注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二)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三)、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我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在学校期间我们就应该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我们去学着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掉。
报告人: 段海
孟玉萍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篇7
1茶产业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性
茶产业是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产业。茶历史悠久,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根基。如今的中国作为重要的茶叶贸易大国,在茶产业的发展方面有很大的话语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结合茶产业针对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了解创业知识和茶叶知识,对茶产业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立志通过茶产业发挥满腔抱负,这对于弘扬中国的茶文化而言,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茶产业就业创业培训的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使高校在社会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国办和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并下发了相关通知和要求意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素质亦是衡量这一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基础。在21世纪,人才成为一国最重要的资源,通过茶产业就业创业培训,使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和创业,既可以稳定就业形势,又可以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继而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茶产业就业创业组织体系
高校的茶产业就业创业体系离不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创业体系离不开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如政府、企业等。在高校中建立茶产业就业创业组织体系,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以学生社团的方式组织。第二,以定向培训的形式开展。第三,由权威人士组织构建。学校要予以大力支持,并适当借助社会力量,完善茶产业就业创业组织体系。茶产业就业创业组织体系的建立,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主,不过,仅凭借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多方的支持下,才能使这一组织体系建立得更加完善,真正推动学生创业的步伐。
2.1茶产业就业创业模式
第一,通过创办茶叶创业课堂,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创业培训课堂主要以模拟创业为主,囊括创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模拟创业中提前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关于茶产业就业和创业大赛的举办亦要形成规模,学生针对比赛认真准备和参与,鼓励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勇气。第三,创业就业实践和就业创业指导交替进行,使学生充分做到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增长学生的创业经验。
2.2茶产业就业创业环境体系
创建茶产业就业创业环境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拥有正确的认识,通过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自身缺点,为创业奠定基础,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茶产业就业创业环境体系建立在模拟实践的环境下,因此,需配备完善的训练系统。第二,训练系统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就业测评、创业训练、商业训练等。第三,茶产业就业创业环境体系要配备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训练,力求创业模拟环境最大程度还原创业。
2.3茶产业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关于茶产业就业创业体系的建立,许多高校依然缺乏完善系统的计划。不过,鉴于此创业内容体系的针对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内容的构建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划分。第一,茶产业就业创业价值观教育。这一部分主要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主,结合恰当的教学理念,使茶产业的就业创业体系得到初步建立。第二,茶产业就业创业性格测评。这一部分涉及到创业性格的各种测评,包括能力、精神、性格、未来发展等。第三,茶产业就业创业计划书编写。执行之前需要有完善的计划,这一部分就是关于创业所涉及到的各项问题,针对其进行了规划和编写。第四,茶产业就业创业能力训练。这一部分包括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各种专业培训,如营销、管理等。第五,茶产业就业创业政策法律。这一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关于创业的各项法律法规。茶产业创业体系遵从这五部分内容,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创业培训计划,在培训方面更加系统而全面。
3茶产业创业培训体系的实践
对于一些校龄比较短的高校而言,可以进一步完善关于茶产业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挥茶产业带来的优势,使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加有效。在茶叶生产基地的高校更具备构建这一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势。在学生中挑选出有志向创业的优秀大学生,以茶产业就业创业为主,高校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首先,教师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具有丰富的茶叶从业经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培训,形成强大的培训师资队伍。第二,培训课程的设置。由于培训班的针对性较强,因此课程设置应侧重于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介绍,中国茶产业现状和世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对茶产业创业环境的评估,以及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高校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使茶产业创业教育培训更加完善。学校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当地有名的茶叶公司与学校合力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与茶企业的合作,是高校对传统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多一层保障。
3.1依托资源优势,开展校企合作
高校与茶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源优势,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社会的氛围。企业通过与学校开展合作,也具备了人才储备的优势,培养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学校不仅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与当地茶企业的合作还要着眼于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更多茶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加入,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实践方面具备更多的机会,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校企合作,当地政府也要加以政策扶持,使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步入正轨,并积极探索出更加新颖有效的培养方式。
3.2培训内容完善,师资力量强大
茶产业就业创业培训课程紧贴茶产业方面,以茶叶的知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主。如关于茶叶的市场营销方面,主要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策划的方法和手段。关于茶叶的知识方面,主要以茶叶的生产和加工为主。总之,培训课程力求专业,多角度、跨学科,更加综合,紧密与茶产业相结合,使培训更加专业。培训教师多为茶产业自资深人士,具有丰富的经验,讲课十分生动,贴近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入到茶企业中实习和锻炼,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在岗位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比创业教育更多的内容,那就是真正的实践,这样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学生的创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与能量储备。无论是理论联系实践,还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茶产业就业创业培训体系的构建,均可以充分实现上述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茶产业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改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学生真正与时俱进,缓解当下就业压力,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提升就业质量。茶产业就业创业培训体系的建立,更多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与环境,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创业能力。在这一点上,高校的茶叶就业创业培训尚需要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高校创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晓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治理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4):56-59.
[2]崔晓琴,游磊.中西部地区大学生创业驱动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20.
[3]游磊,孙荣华.经济下行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性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4-105.
[4]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5]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23-27.
[6]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3-7.
[7]钱国英.日本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在杭州高校的引入及其建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5):46-49+76.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创业 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学校就业部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
据统计2013年是历年来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被人们称作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而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加上一部分未就业的往届生,以及企业计划招聘量下降的严峻形势,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果解决不妥,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本配置甚至社会福利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挖掘更多就业途径,开发更大的就业岗位,提供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服务,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一是学生所读的专业与将来就业工作岗位不匹配。二是许多大学生追求高薪酬的工作,对于基层工作不愿意去尝试。三是企业对学生的出身要求高。四是“关系户”霸占岗位。
(二)高校就业服务部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缺乏。据了解,现在大多数高校虽然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却没有专门的教师具体负责或者是一个学校只有几个教师抽调负责。这些教师大多都会有自己的教研任务,加上日常实务的繁杂,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辅导。因此,在实际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配备到就业指导机构,并且缺乏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软硬件设施,很难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实处,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很多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乏,更多的只是给学生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式、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这样笼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如果仅仅以大众的方式提供指导,而不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需求,这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必然是徒劳的。
二、学校就业创业服务部门应努力的方向
(一)学校应及早开展多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明确就业指导目标,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知识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及介绍新观念、新思想,健全学生的身心发展,完善原本的知识结构。如果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结合个别的情况提供切身的解决方案,为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排忧解惑,进行必要的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应聘让学生提前感受应聘场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举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前进行规划,以应变未知之数;也可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来提前磨练学生,从而积累一定的就业经验。
(二)学校应积极建立与企业的联系
高校应转变思想,从以前的“等企业走进学校”向“主动走进企业”的模式转变。学校可以探访一些有用人需求的单位,与其建立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企业输送劳动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前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用人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也可以在毕业季的时候,主动邀请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会,或者邀请企业到学校举行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央企、500强等这种企业就是好企业,小企业就意味着没出息没前途的企业,这种错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而这种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是有不利的,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学校有义务利用广播、校园网等新闻传播媒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目标和价值观念。同时学校应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乡镇、边远地区就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实力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好择业心态,降低对职位要求的期望,合理地对自身进行定位,从而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必须开拓就业思路,开发更多就业途径。改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这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并没有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但是就业指导工作却是高校毕业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搞好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直接提高高校毕业的就业率,使得大学生获得较高的社会认知感和社会赞同感。学校有义务并且有责任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并且还有利于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2]杨喜红,刘荷花,郝振华.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研究[J].创业思考,201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文件.
[4]何孟飞,杨秀军,曾献功.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D].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
[5]任振成.关于我国就业与创业环境的几点思考[D].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6]赵永吉,崔润东,孙长清,吴金玲,林英.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28).
[7]吴伟,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2009(21).
[8]王显芳.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质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2).
[9]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吴晓雯(1983— ),女,湖北宜昌人,本科,初级(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就业社会调查报告07-19
大学生就业及创业调查问卷06-21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报告10-03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09-05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8-27
就业创业大学生07-26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试题08-09
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09-13
五字大学生就业创业11-12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