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通用12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 篇1
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
09市场营销本科(1班)
李名扬
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个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对待就业与创业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得”与“失”、“舍”与“得”的关系,面对现实生活的实际,不断提升境界,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自我的人生价值。
得与失,舍与得,这是每一个人经常面对的问题。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鱼和熊掌相比,熊掌更有价值;生和义相比,义更为宝贵。舍轻而取重,舍生而取义,这应该是我们选择的态度。
关于就业、创业两者的关系问题,我想现行最流行和倍受倡导的是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创业,我个人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顺序排列的问题,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有内在逻辑的、发人深省的、可被实践所证明为正确并且有指导意义的。
首先来说就业。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老大难问题,问题的根本不是大学生真的没有岗位可以胜任,不是他们没有可以用武之地,而是他们持有“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栋房”的思想,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总是眼高手低,不想到贫困偏远地区以及祖国急需要他们的地区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是想留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有了这样的思想,大家都想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落户,这样的“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情势自然会出现很多就业上的困境和阻碍。这样优秀人才都聚集在发达城市,导致城乡差异加大、人才分配不均、收入不均、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因此,我个人认为,面对现实的条件,我们应该摆正态度、认清形势、放低标准、事实求是地去找工作,踏踏实实地认真分析好自己,并且扪心自问审视自己几个问题:我有多少能力?我的特长和优点以及缺点有哪些?我能胜任哪几件事情?我能有多少进步空间?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实事?我在哪些方面欠缺经验?当系统地对自己的能力、经验、知识做到客观正确的分析和评估之后,从客观条件出发,抱着一颗平常心去 找工作,一定可以在其中找到“需要你”而不是“你需要”的工作。其次说择业。择业我个人认为就是建立在你就业的基础上的一项经验范畴的、具有选择空间的、结合自己在就业时间内发展出来的潜能和兴趣爱好之间的一项事业和工作。在择业环节要处理好维持生计和兴趣爱好的矛盾问题,如果没有矛盾固然好,如果有的话,则要综合考虑。有人认为择业一定要工资高、待遇好、符合兴趣又能激发潜能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很多时候“熊与鱼掌不可兼得”,因此,对于择业,我认为一定要有种“舍得”的态度和原则,很多时候,选择并非都是“一揽子”包揽,有放弃的选择才是一种明智而理性的选择,甚至放弃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最后谈创业。一提及创业我们总可以把这一行动和马云、俞敏洪、比尔•盖茨这样的成功人士联系在一起,然后将他们的创业励志书通读好几遍,并且仔细地研究他们的第一桶金从哪里来,然后感叹我们不能够和他们一样成功,再在犹豫中蹉跎岁月,在惧怕招致风险理想蓝图最终成为泡影。其实,创业有着不同的标准和情形,每一个创业的人都是具有潜力的、有头脑的、有望成功的,只是成功的既定标准每个人不同。并不是非要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样在美国纽约交易上市或者几百万几千万净资产收益你才算成功,举个例子,今天你开了个小的淘宝网店,你的纯资本投入是1000元,一个月之后你净收益10000元,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创业成功。创业是一种思想的具体化、智慧的实践和标志、是你将理想付之行动的表现,是你头脑蓝图转换成现实资产和收益的第一步。因此,不要觉得白手起家对你有多难,不要觉得梦想那么遥远。“思想有多远,就可以走多远”,看看《赢在中国》就知道,其实思维和创业离你并不遥远,现实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只需要你做一件事,就是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的时候——行动。
年轻的我们,有着张扬的气息,稚嫩的面庞,矫健的身姿,慧黠的心智,在这个最最青春的岁月我们应该勇往直前、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就业与创业的问题。年轻时候,即使是失败也是值得赞美的,因为拼搏努力过,相信我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可以披荆斩麻、所向无敌,相信我们。
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 篇2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 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1. 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近年来,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 每年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 2010年毕业生达到630万人, 2011年达到671万人, 2012年达到680万人, 2013年更是达到700万人, 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2.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凸显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 发达城市、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 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 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 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3. 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 仅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只能满足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 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 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就业, 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 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更多地期望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 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 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 又对自身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2. 从毕业院校来讲
首先, 自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 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 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 就业难现象凸显。
其次,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 专业技能也不够强, 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再次,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 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 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3. 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 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 企业的用人理念也处于成熟稳定期, 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 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 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不断地减员, 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必要性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十八大将扩大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 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 这对于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 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 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为此, 国家各级党政部门, 纷纷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化解当前社会就业难的主要政策之一。
(二)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 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 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当前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 虽然是从化解就业难的角度, 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说, 其创业的主要原动力则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只有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比例, 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创业的风气, 才能建立“价值回报”的社会新秩序。
(三)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高校扩招以后, 伴随着就业压力, 大学生素质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一直为人所诟病。在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与大学生素质的各类探索实践中, 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通过创业与创业实践, 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自身就业心态, 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只有这样, 大学生创业才能成功。对于一个能自我学习, 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事务, 善于拓展人脉关系, 并能够主动调适工作心态, 积极适应社会的大学生, 其就业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四) 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 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 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 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其大学生的创业比率一直在20%以上。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 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中国的未来在于大学生, 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恒则在于大学生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追求。
三、大学生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这一政策是我国就业政策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据目前的统计分析, 平均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近五个人就业。可见, 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则是促进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解决当前就业困境的有效措施;学校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培训, 多方构建创业孵化基地, 提升大
WENJIAOZILIAO
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则是关系创业和就业成败的关键。
(一) 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首先, 政府要在全社会, 特别是高校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其次, 政府需坚持不懈地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要为毕业生在户口、档案管理、劳动保险、税收和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明确而又程序简单的指导政策;再次, 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和市场分析等服务, 鼓励社会各种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实体进行投资,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偏远落后的地方创业。
(二)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1. 高校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改革,
要以毕业生就业反馈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及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2. 坚持不懈地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3.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培训, 要将创业培训纳入到教学计
划中, 在培训中既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实践, 并且培训的师资要多样化, 既有高校教师, 又有政府机关有关人员 (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 , 还有社会创业成功人士;既有高校毕业生, 又有非高校毕业生。
4. 高校要借助社会各种力量为大学生建立多重基地, 如:
在校内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在校外为大学生建立创业基地, 还可以以高校为主导在校外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区。
四、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大学生创业要想取得成功, 既要有扎实的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又要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充分准备。
(一) 明确创业方向。
由于大学生的资金、能力和经验等都十分有限, 所以面对创业市场的无限商机, 往往很难找准创业方向, 从而获得创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创业者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点出发, 对自己要有准确评判, 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与专业相关的方向或自己喜欢的方向。
此外,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 还应选择风险小、投资少、创业门槛低、资金易回笼的项目。
(二) 熟悉国家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和法规, 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国家的政策法规中受益, 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 积极规避创业风险。
大学生创业, 风险不可避免,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去识别风险, 预测和评估风险, 并结合实际采取相应措施, 更好地规避风险。
(四) 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创业之路多有坎
坷, 需要大学生创业者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 勿被成功冲昏头脑, 更勿被失败摧毁自信。
参考文献
[1]张莉.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08, (2) .
[2]高飞.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我见 篇3
[关键词]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事实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大战略举措。鼓励和扶持各类群体中具有创业愿望的创业者成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由此而产生的就业倍增效应,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曾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然而,并非每个自己创业的人都能成功,所以说,如何选择创业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2004届的广东高校毕业生约为13.028万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2004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也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1.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显得势单力薄。风投公司不愿意投资到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另一方面积累经验。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2.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创业大学生劣势
(1)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项目时不了解市场需求,主观臆断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换位思考,使得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机;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还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从事管理工作,而毕业之后自己开办小企业时,会受到非议。
2.3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中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
3.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自主创业队伍中。然而,并非每个自己创业的人都能成功。所以,不论创业者的具体情况怎样,如果要创业、要选择创业项目,必须遵循这样几个普遍原则:
3.1选项是一个过程。
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创业是对一个具体项目有一个认识、理解、通透、把握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创业的过程是人与项目长期相互融和的过程,也决定了选择项目必须立足长远。
3.2选项的关键是创业者
选择创业项目需要清醒地审视自己:优势、强项、兴趣、知识积累与结构,性格与心理特征等;同时也要认清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稳定的、恒久的、潜在的需要。只有选择自己的优势项目和熟悉项目,才能更接近成功。
3.3选项要有特色
选项要有“根”,就是项目生存并且活下去的竞争力。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优。“人无我有”,可以是某种资源与某种特定需要的联系,可以是某种公认资源的新商业价值。一个走亲戚的人发现附近的山上有白色的土,可以制做陶器,他进一步了解到附近有铁路。于是他买下这块下面有陶土的地,把土凉干磨成粉――卖起陶土来了;“人有我先”,顾名知义,快他人一步,抢占市场;“人先我优”,就是一个项目中不论哪个方面,哪怕是一点,高人一筹、优人一档就是竞争力。以上就是创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几个普遍原则,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总之,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创业者能够在激情中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能否在创业中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不仅需要创业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加强创业知识的学习。希望所有的创业者在当前的创业大潮中,能够从激情创业走向理性创业,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2]欧清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现代化,2004(3)
[3]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2004(6)
大学生就业形势之我见 篇4
临床医学131班黄立丹13135107 生活中有时和朋友闲谈时总会不经意的谈到未来,谈谈就业,虽然说这些都还早着,但人世瞬息万变,还是多多关注着为好。
据最新不完全统计,2014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突破700wan或将成更难就业季,而此预计只是保留数据,更甚者将达到727万,相比于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及”的2013年的699万毕业生人数更多。
可是问题就是那么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多空余的岗位,却有那么多人面对着就业难的问题。为什么呢,?此时就体现了人与人的就业观车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宁愿到大城市做所谓的“漂族”、“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基层去工作。大部分毕业生挤破脑袋往大型公司钻,中小型企业备受冷落。明显的就业差距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滞留。
但是,还是有部分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会选择自主,然而我们会发现创业的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能力较强,这对于农村寻求机遇的人来说又是一大困扰。
就业就是拼的不仅仅是爹娘,还有自我专业知识的比拼,还有对知识水平的考察,对专业技能的体现,是你工作态度社会经验积累的平台。
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知识水平的较量写的尤为重要,所以大批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考研只能推缓个人就业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面对更多的新新竞争者,我们还是有更多的压力的。
时常会听同学谈起去考警校,为嘛?警校毕业工作包分配,大部分可以会成为公务员。稳定的工作收入,工作少而嫌,作为国家人员还是具有一定的荣誉感,但是日益增多的公务员导致吸取国家资源的人增多,一大批碌碌无为,官员考核成了升迁的重要依据。不乏所谓的勾心斗角,名利追逐。
很大一批高校毕业生会向国企、私企、外企递交求职简历,每种企业的个人发展平台不同,要求自然不同,所以就业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才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切忌好高骛远。
对于日益加剧困难的就业问题,个人就业观是基础,在政府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工作,为祖国发展做贡献才是王道。
电商创新创业之我见 篇5
随着国家对于创新创业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也算是赶上了一个历史的机遇期。
针对目前大的环境而言,众创空间。。。等等扶持创业的机构多如牛毛,但是真正能够解决创新创业者困惑和问题的却很少。
对于我们的学习环境而言,相对来说是不利于创业的,因为从源头来说,学校是希望站在稳定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太希望大学过早的创业,但是从整个大时代背景而言,机会还是大于努力的。
相对于我们电子商务专业而言,我们相比其他专业,我们拥有更多的外出和锻炼学习的机会,而且通过老师平时的上课,我们也能够轻而易举的感觉到,老师是在教我们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其中的创新意识,包含了营销的创新意识,思维方面的创新,总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创新是现在我们走出社会的唯一竞争力,我们跟别人产生的差距也就是谁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于我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我个人的建议是。
1.向其他创业者学习,学习人家的成功,学习人家的失败,从成功中学习长处,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当然形式还是老师上学期的形式,通过自己搜集案例,解剖案例,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出问题,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2.开展论坛学习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认为这个,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在讨论和探讨中针对老师提出的某个问题,思想碰撞,发现解决问题的新的办法,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这样不仅能够彼此学习,还能够带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3.多了解企业,多接触企业,我觉得我们必须走出去,不能只在屋子里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对于我们电子商务专业而言是弊大于利的,因为我们学习的好多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脱节了好久的,所以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走出课堂,了解企业,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解决企业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岗位,从而也能够为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让自己和别的大学生不一样。
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 篇6
3.1就业导航员
启发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进入大学,辅导员就应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和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积极引导学生寻求职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激发他们在选择就业道路时对自身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职业目标与个人行为相匹配的意识。进行职业理想启发时,辅导员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2职业指导员
辅导员应成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员。为此,首先要积极学习就业指导理论,获取大学生就业管理、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就业市场特点及组成要求,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其次,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向大学生宣讲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与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要掌握就业技巧,向学生传授如何准备求职材料、笔试面试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荐的技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就业指导。要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通过举办班级就业主题讨论会、校友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专家报告会、用人单位模拟面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去向、专业前景、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3.3就业服务员
辅导员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从就业服务态度、就业服务方式、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周到、全方位地做好工作,把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3.3.1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辅导员应尽早准备,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建立信息齐全的推荐档案,做到有针对性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号推荐。实行推荐“优良”、放宽“中间”的推荐策略,耐心解决差生的就业问题〔2〕。要积极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优势、发展远景、薪酬待遇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就业准备。要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通联工作,保证就业信息的通畅传递。
3.3.2建立就业服务互动机制。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安排好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问卷调查,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学生就业需求和动向。要加强困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优先推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就业。
3.3.3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对未就业学生积极推荐就业,对已就业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情况、业务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4职业实践参与员
辅导员应该成为就业实践的参与者。首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就业指导的系统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前往招聘会现场,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握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同时对学生提出有益的就业建议与指导。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生产实习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
3.5就业心理咨询员
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学生压力的不断增大,困惑越来越多,辅导员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领域。要教育学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要敢于去与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克服焦虑心理,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为顺利地度过走进社会的不适应期做好足够的准备。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加以评判,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教育学生期望值不能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工作,到基层工作,到民营企业工作,自主创业等。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各级领导以及专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亲身实践。
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是不同角色形成的“角色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下,辅导员的角色还会不断变化,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要不断探索。通过探索激发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逐渐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19-20.
〔2〕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16-27,21?郾
〔3〕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14):57-58?郾
〔4〕谷伟?郾加强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6):63-64?郾
〔5〕易昕烨?郾探析辅导员如何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心态〔J〕?郾长春医学,2006(3)?郾
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 篇7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软能力”
“就业软能力”——可就业能力的概念是英国人首先提出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已经把提高国民可就业能力放在国家政策关注点的首位,并将国民可就业能力作为继GDP之后另一项衡量本国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笔者认为,学生的“就业软能力”应包括:(1)学生的人生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2)处理与周围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3)自我管理能力。
人生态度问题,是指怎样看待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如果热情积极地去对待自己所做的事,一定会事半功倍。好的态度决定好的行为,最终可造就好的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就能健康向上。
处理与周围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是指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及沟通等。
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决策能力、对现实(资源)的理解利用能力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所学课程与具体运用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等。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就业市场近年来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2009年,全国有611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高职毕业生近300万,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当面试候选人都拥有不相上下的硬能力,同去竞争一份工作,同时挤向一座桥、一道门的时候,赢者往往是他们专业之外的软能力,比如社交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由于家长和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品德操行和其他软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毕业生虽然从名校毕业,在校成绩也很优秀,也找到了满意的职位,但在职场上的发展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许多硬能力很强的毕业生没有能在职场上获胜,这些人在学校的辉煌成了历史。
软能力不强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的软肋,许多人因缺乏交际能力,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无责任心而不能就业或失去已经得到的工作。而有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却能以出色的软能力抓住时代的机遇,领导着一群有大学文凭的人甚至硕士毕业生为他们工作,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超强的软能力,能让哪些高学历的员工拧成一股绳,让高学历员工的硬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的有效途径
及早形成择业意识对某高校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0.3%的人择业目标早已确定,有20.2%的人选择刚刚确定,有59.55%的人选择尚未确定,这种状况显然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相适应,这些学生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加深对自身、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一年级学生应初步了解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二年级学生应在假期、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三年级学生应锁定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往往把当前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等待时机另谋高就,缺乏基本的敬业精神。对于刚出校门、毫无资历和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而言,首先应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素质就是敬业精神。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比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大力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培养热爱集体、服务大众、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道德品质;有针对性地开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上岗实习、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和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求团队意识等职业道德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决定了他能否鹤立鸡群,但是能立多久、行多远,则取决于德行的高低。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现在不少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一旦出现问题就期待所有的人能够像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主动询问、照顾自己,而不知道通过求助身边的人摆脱困境。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应该多渠道地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比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学会用言辞修饰沟通;开设“沟通能力”选修课程,组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体辅导小组,让不善交流的学生参加辩论、主持、礼仪或演讲比赛等;通过企业实习、勤工俭学、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当志愿者等方式积累人生经验,不断提高沟通能力。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要重视并研究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体验活动,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实景模拟演练;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开设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利用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及集体意识;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摆脱狭隘的职业观念。融入社会的关键是要有悟性,面对生活的坎坷与无奈,积极地体会与感受,可让学生懂得更多的东西,使他们迅速成长并跟上社会的步伐。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没有人可以代替自己。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提升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破解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不愿意要“半成品”。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应当培养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承担既服务于社会,又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更应具备面对现实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能力,具备可持续就业能力。
摘要:高职学生存在就业能力偏低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能力的重要性,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软能力, 并从及早形成择业意识、树立良好敬业精神、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入手, 探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连绪.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4) .
[2]仲瑞敏.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的因素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4, (1) .
资本战略与创业战略之我见 篇8
合富辉煌(中国)华中区域执行总经理????
港联(中国)执行董事
在所有的资本中,物资资本的生产力损耗量是最微小的。而事实上,巨人企业也不是一诞生就很庞大, 生来就有很多的资本。大多都是白手起家, 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本来拓展资本。这就是资本的函数概念。
资本的函数概念
资本的概念正越来越宽泛。一方面,传统的厂房、设备、材料这类看得见且摸得着的,是最基础的物质资本。在物质资本之外,还有很多能够创造并且产生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像技术、人力、人脉、品牌这些虽然看不见更摸不着,却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之中的用来帮助企业产生收入和效应的资源。这两大类资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企业运作的本钱,但后者的运作能力显然比前者要强大得多。
众所周知,所有的资本在运作过程中都是有损耗的。从厂房的租赁到机器的磨损、原材料的消失、技术的获得,再到人力的雇用、人脉的开发,品牌的塑造,这些都是一种耗费。企业的利润与资源的经营能力,正是通过这些生产力的损耗量来实现的。损耗量越高,利润越高,运作能力越强。
在资本的函数概念中,资本的自然属性是带着累积性的,在不断地生产剩余价值的同时不断的拓展自己,将原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然后将追加资本与原来的资本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资本。并且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这样的函数概念,在很多人看来近乎无赖。因为,这个形态的资本,只跟着资本走,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换句话说,没有资本滚起第一道雪球,所谓的资本拓展就只是一个死的公式,没有办法执行下去。这对于很多缺乏资本的人来说,就好像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很不公平。
2014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更是直言不讳:没有这样的极端,就无法形成这样的少数精英阶层来讨论超越日常柴米油盐的事情,这样的极端的不公平,正是文明的条件。
事实,真是这样吗?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挑战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进化到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高科技、高新知识漫天盖地。这与早期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依赖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来获得资本、累积资本的方式也早已经行不通了。
最有力的一个证据就是,每一天,在世界各地,都会有无数家企业在迅速的发生着质的变化。或者兴起,或者衰亡。那些衰亡的企业并不一定都是新生的、缺乏根基的中小企业,有很多甚至还是曾经叱咤一时的巨人企业、知名企业,最后却还是落得个昨个黄花的结局。为什么会这样?
知识经济时代,顾名思义知识是这个时代的主导生产力。技术、人力、人脉、品牌这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本,正是知识的统辖范围。有知识经济这个大环境,决定企业兴衰的,还会是传统的企业规模的比拼吗?传统的打败对手即可接收对手资源的方式,在这个时代还可能奏效吗?
这个时代,有夕阳企业,夕阳产业却是没有的,决定企业兴衰的最大挑战,不是行业,不是市场,更加不是竞争。是资本,是资本运作。行之有效的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意外的外部融资,更加会改变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
资本运作不是一个小概念。在整个的企业战略布局中,资本运作有着完整而独立的战略布局,与企业总体的战略布局一起作为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布局存在着,决策着企业的经营大计。
战略最早的说法,出自古代的兵法,是古代用来分析全局而做出的一种谋划,等到后来衍生发展到企业战略布局中,这才衍生出了理论上的5个P——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
理论上,是这5个P的布局构成了企业战略的布局。而且,每个P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要达成这5个P,追根溯源只需要做到一点——谋划。有计谋,有规划,只要行之有效,就一定会达成目标。
就好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企业进行资本运作之前,也需要预先做好资本的战略布局。有什么样的资本战略布局,企业的未来就会走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创业的极富资本战略
资本的函数概念其实是从数学公式的函数概念中演变而来的。在数学公式中,X、Y是作为函数的两个变量存在的,这两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的量值变化而变化,同样的,只要给其中一个定死了值数,另一个的值数也将无法再变量,只能成为与前一个对应的惟一定值。
换句话说,只要方法得当,战略得宜,在资本的函数概念中,拿别人的资本创办自己的企业,实现自己的资本累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企业家最不缺的就是资金。用别人的钱办公司,借鸡生蛋,拿别人的资本拓展资本,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是所有巨人企业、知名企业常用的战略,也是资本运作最核心的魅力,新创企业的极富战略,
简单的说,就是用别人的资本金办自己的事情,用明天的资本办今天的事情。在几千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传统的创业模式一直都是先累积资本金,等到赚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资本拓展。但现在,资本运作的发展将资本推向了资本组合的舞台——
大学语文之我见 篇9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及教学原则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清
我一直从事的是大学语文公共课的教学工作,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听
到学生抱怨教师讲课乏味,不想听;有的学生提出听课还不如自己看书;还有的学生听课效果不好,自己看书又看不懂,更感困难,这些情况都给我们大学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认识教师在大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人从多年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深感这个问题有认真探讨的必要。我对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和梳理,形成了下面的文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
大学中文专业的任务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具有高度汉语言文学素质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是在传承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实施学术创新研究;第三是为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等提供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服务;第四是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创构新时代文化精神,普及和提升民族文化素质。这四个方面的任务和当今的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的目的高度一致。此外,文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文学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改变以往“高四”语文的状态,而重新定位在:大学语文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要么和高中语文一样讲授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要么如同中文系专业课程一样讲授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但这都不是面向所有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都不是大学语文应该有的样子。目前权威的大学语文教材,既不侧重语文基础知识,也不侧重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淡化了其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而是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人文思想进行归类,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就是把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并以各种优秀的人文思想影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定位在文化素质教育这一宗旨之下。
大学语文课程既然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既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第一,大学语文应该以古今中外优美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塑造完美的性格,塑造有高雅情趣和完美性情的人。
我们所使用的《新编大学语文》(朱恒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选文的确非常精彩,作品对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屈原“余心所善,九死未诲”的人格魅力;比如张岱“更定”时分,“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优雅情怀;比如苏轼“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性情人生。这一切都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陶冶学生性情,完善诗意地栖居的人生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大学语文教学应承担起传播人类文化精髓的任务。大学语文不但以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性情,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头脑,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学问上的“博者”。
大学语文从来都不是单纯欣赏文学作品的课程,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应包含在其中,所以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思想流派都应有所介绍。比如教材中选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文章虽短,但是包含了一些哲学的基本思想,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绝不可单纯就文说文,对于哲学也应该作简要介绍,虽然是哲学领域的问题,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却可以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去研究这一哲学流派。
第三,大学语文应当担负起学生精神成人指引者的重任,使得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其精神成人的飞跃。
各高校的大学语文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时候,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有的甚至还没有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大学语文就是从这一起点入手,从明确大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个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使他们始终怀有仁爱和良知,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敬畏,使他们向往自由和星空,使他们懂得幽默和反讽,使他们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通过一系列的美文熏陶,通过一系列的人文思想的陶冶,逐步成就完美的人格,实现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第四,教师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本身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广涉博览,重点关注。
大学语文教师除了用教材上的美文及其包含的人文思想教育人,其自身关注问题的态度,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无形中也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教材中的选文总共百十篇而已,如果单纯局限于教材,一学期结束,学生也只是知道了这一些文章而已,不能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实际上,教材选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思
想流派众多,人文情怀众多,如果在教授每一篇目时,能够对和它相关的作家作品、思想流派、人文情怀都作充分的联想和介绍,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抛出一块引玉之砖。
结语
应该说,当今我国迅速腾飞的社会经济急需有一技之长的各种专业人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大学教育侧重各种专业课的教授和学习,而大学语文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原则难以使人看到具有现实价值的效果,所以说,功用性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大学语文注重人文教化的特点始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而从长远来看,一个人可以得到全面发展,一个社会能够形成和谐的良性循环,又必须依靠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完美人格,所以,我们必须把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的大学语文教育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唯其如此,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思想健康、人性完美的社会人。
大学生安全意识之我见 篇10
情感安全指的是丌仅仅是指爱情上的一个欺骗,还包括对你身边的朋友,同学甚至网友的一种过度依赖,还指的是遇亊没人商量无处倾诉,心里始终有种挥之丌去的孤独感,如果丌安全感逐渐增加势必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相当大的丌良影响。大家都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一种情感动物,我们丌仅有物质需要还有情感需要,很多时候,即使我们的情感没有受到伤害戒者欺骗,我们依然会情绪低落,情感受伤。怎样调节好我们的心态,怎样调整好自己的为人处亊原则,使我们的情感和心理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保护自己的心,让自己的情感丌受伤害,这是一个很艰巨和复杂的课题,需要大家献计献策。
思想安全,其实思想上的安全最难防范,像网络病毒它还能侦测,还能判断,一个错误的思想就很难断定了,因为它的丌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你的证明实在太难。远处的近处的,熟悉的陌生的各种人都在向你传播着自己的思想,他们中有对的也有错的,还有既是对的也是错的,更多的是丌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中可能有无意的,他们中也有是有意的。他们中有的是为我们好,有的是为自己好,有的则是为别人好。我们还在成长,思想上尤其是,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也有人说性格决定成败,还有人说思维操纵人生。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想什么决定了他将做些什么,思想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可见一斑。相对来说,思想上被人误导更来得容易一些,所以也发生得更为平常一些,大家也更加丌予以重视一些,但是它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却并丌比被欺骗,被操纵,被绑架来得更轻一些。
那么说到思想上欺骗,被人操纵,被人绑架,大家就一定会想到传销和洗脑。这个很繁琐,我也讲丌清,大家还是看视频。
“学生厌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学生厌学;尊师重教;沟通
一、教师要从自身找原因,学生是无辜的
学生厌学,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教法不当,或是不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因材施教,或是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纯粹不负责任放弃学生所造成的。
诚然,我们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因其他原因造成的学生厌学。比如:学校任课老师更换得频繁,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这种现象颇多,往往也造成学生厌学。有的学校老师流动性大,加之严重缺编,老师岗位更换过勤,甚至一个岗位一学期更换四、五次老师。学生总是在适应新老师。本来学生对某位老师很喜欢,突然一更换,学生又要重新适应,这就容易引起学生厌学。
二、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还存在着家长不“尊师重教”的现象,往往也引起学生厌学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尚尊师重教,可现在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重教”但不“尊师”。或许这种见解有点片面,也的确不能以偏概全,但这种“怪现象”的确存在。也许还要从“师生平等”的提法说起。这种提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本是善意,但被部分学生乃至部分家长曲解了。有的孩子人在课堂,心在课外,心思不在学习上。这些大概就是那些“重教”却不“尊师”的家庭的孩子吧。现在当老师的不求“一日为师,终身为友”,但总不能“一日为师,终身为敌”吧。家长的认识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为了孩子,家长对教育认识要到位。
当然,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有诸多社会因素。比如说:空巢家庭的出现,学生没有亲人的眷顾,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归纳总结,善于和学生家长善意沟通,就能使学生厌学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做老师的,就要为我们从事的平凡而伟大的事业负责。既然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就要把敬业精神深深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而不计得失,要去爱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对具体的学生实施差异性教育——因材施教,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子镇中心小学校)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之我见 篇12
作为一位就业指导课程教师,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和提高就业率, 经过调研, 我提出如下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保障教学质量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途径一是加强对现有从事就业指导课教师的系统培训, 鼓励和要求专职任课教师通过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 二是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此外, 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负责人为顾问, 定期为学生授课, 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教师队伍。
2、“引进来, 走出去”
当前社会知名就业指导机构拥有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级专家, 熟悉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 接触社会面广, 经常与社会成功人士、职业经理人、企业人力部门负责人、政府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联系, 信息更新快, 具有深入分析社会各行业发展前景的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机构对社科部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并针对学生具有的共性问题提供专门的讲座。通过专业培训和专业人员示范作用, 可迅速提高全员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授课技巧, 开拓新方式, 还可增强教师分析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和就业趋势的能力。此外, 还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走出校门, 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 深入地了解社会各行业发展情况。
3、通过讲课比赛, 互相交流, 资源共享
为活跃教学气氛, 教师可进行讲课比赛、优秀课件和教案的评比活动, 通过以比促练, 比练结合, 重在练习, 贵在提高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比赛, 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有利于查漏补缺, 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 达到互相交流, 共同进步, 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教学形式多样性,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互动和体验
就业指导课教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建议在沿用案例引导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尝试新方法。
1、社会调查, 参观讨论。教师应组织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调查、体验,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参观应带有明确的目标, 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 首先研讨参观目的, 确定问题, 提出问题:本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 各单位设有多少职位, 应聘者需带哪些材料等, 然后将学生分组, 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调查, 并现场采访招聘会工作人员和应聘者, 了解最新就业情况。回来后让各组进行分析归纳, 写出调查报告, 随后介就业情况。回来后让各组进行分析归纳, 写出调查报告, 随后介绍各组的见闻, 教师适度加以引导总结, 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去应聘, 我行吗?我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些深层次的思考, 经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 培养自身综合能力, 增强就业紧迫感, 提高竞争力。自身综合能力, 增强就业紧迫感, 提高竞争力。
另外, 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参观访问, 或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用人单位临时兼职,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找出自己欠缺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和培养;还可以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咨询, 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在专业选择和就业准备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把就业指导从课堂带到实战中, 提高课程实践性。
2、个性化指导。教师应在课前调查所任课的班级情况, 了解同学们最需要的内容, 精心备课, 在课上认真讲课, 课后积极讨论, 并认真分析同学们反馈的信息。这样一来, 老师与学生在想传授什么、想获取什么问题方面达成一致, 做到对症下药。
3、网络教学。网络教学不受时间限制, 学生在校或者实习、放假期间甚至是毕业离校后都可随时访问就业指导网站, 延伸与拓宽就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 为学生提供实用、方便、及时的服务,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分为以下三个内容。
1、职业生涯设计阶段
大学一年级, 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教师不仅要介绍学校本专业概况, 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 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还要介绍社会职业的种类及其发展趋势, 拓宽学生职业认知的层面, 使学生明白职业的种类, 帮助其树立职业理想, 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另外, 要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 培养职业素质, 如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2、就业技巧掌握阶段
大学二年级,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兴趣测定、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测评、职业能力综合测评,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与设计。另外还要注重培养求职择业技巧, 教会学生自荐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面试、笔试、自荐书的撰写方法等;培养学生求职的外在能力, 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讲述择业前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知识技能准备及择业资料准备;介绍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 相关的考务信息和安排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等;另外还可以介绍自主创业的政策和事例以及报考公务员、升本、参军、服务西部等内容。
3、就业心态调整阶段
大学三年级,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使学生在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就业观与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标和自立创业的关系, 增强自信心;针对学生就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和如何摆正就业心态等, 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及早克服就业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手续的办理。
当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会遇到很多问题, 其复杂程度都远不仅限于此, 所以,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必须朝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发展, 我们必须把其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
摘要:目前,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 而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提出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方向, 在师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董文娜.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7) :234-235.
[2]张冕.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3) :117-119.
[3]郑东和.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8 (8) :69-70.
[4]文锦枢.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大众文艺, 170-171.
【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我见】推荐阅读:
大学爱情之我见05-10
大学生电视素养之我见09-05
大学生原创DV现状之我见06-14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08-16
抓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05-26
读懂学生的需要之我见07-03
小学生作业减负之我见08-25
小学生识字教学之我见09-05
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