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具体工作内容

2024-09-20

会计具体工作内容(精选5篇)

会计具体工作内容 篇1

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是编制会计凭证、设置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搞好会计科目的设计, 对保证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及会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并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在附录中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了涵盖各类企业的主要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要求各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 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 企业可以比照该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 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由于各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目标、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及组织状况有所不同, 会计科目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客观条件, 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会计科目名称能明确地反映其内容并简明实用、符合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等原则和要求, 以保证会计信息需求者取得有用的以及不同企业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指标, 并发挥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作用。

二、会计科目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一) 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会计科目设计的最终成果。会计科目表的作用是帮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科目, 规范账户的开设和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科目表的设计主要是要解决会计科目的名称确定、分类排列、科目编号的问题。《指南》的会计科目表中, 资产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流动性快慢排列的, 负债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偿还期限的短长排列的,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按照其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的, 成本及损益类会计科目是按照类别及重要性程度大小排列的。该会计科目表还列出了一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号, 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 应根据需要设计并列示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明细科目名称及编号。这里需强调的是: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一级会计科目名称时, 只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核算内容在《指南》中有明确的会计科目名称, 就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 不另外确定科目名称, 以增强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科目编号的主要作用是使会计科目排列井然有序, 有助于查阅和记忆, 便于分类安排账簿、账页顺序, 便于会计报表依序编制, 有助于会计事项的归类。会计科目编号是利用数字、文字和其他特定的符号等作为工具, 按一定的方式, 组成一定形式的编码, 作为科目的符号, 以利于对会计科目的记忆和使用。《指南》中会计科目是按照十进位数字编号法中的4位数数字组来编号的:其中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科目的大类;左起第二个数字表示大类中的小类 (或科目的性质) ;左起第三和第四个数字表示小类中的顺序, 各序号之间可留出一定的空号以备增加科目。一级科目代号为4位数, 左起第五位和第六位数字表示二级科目, 如果还有三级明细科目, 则用左起第七位和第八位数字表示, 依次类推。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编号时应采用与《指南》相一致的编号方法, 以利于加强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并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例如, ××单位会计科目表格式见表1。

(二)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会计科目表设计完成后, 要在表后对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及具体明细科目设置、关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时间规定、关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定以及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利于会计人员据此准确地处理会计业务。

1.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即说明在该科目核算的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与范围, 有些会计科目还需区别易混淆的内容, 指出不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如, “库存现金”科目, 核算的内容是具体单位库存现金的增加和减少;为明确该科目的核算范围, 应明确指出该单位内部各部门使用的备用金, 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或单独设“备用金”科目核算。

2.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

即说明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增加时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减少时又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期末余额在哪一方, 表示什么涵义。

3. 说明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具体明细科目的名称及核算内容

首先概括地说明设置明细科目的要求和依据, 其次具体写明所需设置的各个明细科目的具体名称及其具体核算内容。例如“应交税费”科目, 为了分类反映各不同税种的应交和已交情况, 单位应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费种类设明细科目, 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 也通过本科目核算。其中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然后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分别不同税种及应交增值税的不同栏目具体说明其核算内容。有些一级科目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利润分配”等虽然不需设置明细科目, 但须设置明细栏目, 对这些科目所开设的明细栏目名称也要结合具体单位实际业务及管理要求逐一明确说明, 这时要慎用“等”字, 要把该科目所有的明细栏目名称都列举穷尽, 使有关人员不能随意增减或删并预先设计好的栏目。

4. 说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对各科目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有关确认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说明。要详细说明该科目在什么情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借方, 在什么情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贷方。例如“原材料”科目, 详细列举该具体单位在购进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增加有关的经济业务时, 该单位拥有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有关主要风险和报酬, 且原材料的各种实际成本可以计量并已归集齐全, 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以上所有条件均已满足时可以确认原材料增加, 将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当单位出售原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减少有关的经济业务时, 单位已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相关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出去, 不论原材料是否已出库都可在“原材料”账户贷方登记已减少的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

5. 说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定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对各科目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的有关计量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说明。例如“原材料”科目, 要明确说明借方或贷方登记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因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确定的借方金额是不同的,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贷方所登记的金额也会因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而不同。因此, 一定要把会计准则的规定与具体单位的实际相结合, 充分明确地融入具体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中, 从而保证国家级的会计规范得以贯彻落实。

6. 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列举与该科目相关的主要会计事项的会计分录要比较具体, 有具体经济业务内容, 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和金额, 便于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三、某具体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举例

下面以“应收账款”科目为例简要介绍制造业企业该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122应收账款

(1) 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其中, 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 如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购进的可供出售的商品等, 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 如原材料、包装物等, 也视同企业的商品 (假设该单位不单独对外提供劳务) 。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2)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 按应收金额, 借记本科目, 收回应收账款时, 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预收的账款。

(3) 本科目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4) 应收账款的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情况:

(1) 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 企业只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和报酬, 在这种情形下, 应当视同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企业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即可确认应收账款。

(2) 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 在商品发出取得发运凭证并办妥托收手续后, 表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 因此可以确认应收账款。

(3) 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 委托方根据代销商品数量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委托方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发出商品时,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方, 因此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不应确认应收账款, 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应收账款。

(4) 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 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 因而不能确认应收账款。

(5) 如果企业销售商品和相关安装、检验工作不可分割, 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 但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 且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或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 应待安装或检验工作完成后再确认应收账款。

(5) 应收账款的计量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情况:

(1)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应收账款应按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2) 如果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3) 如果销售商品涉及到商业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4) 如果商品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 即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 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 通常在发出商品时按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应收账款;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 则应在发出商品时仅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来计量应收账款。

(6) 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例1]甲公司在2007年5月1日向乙公司赊销一批商品,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 增值税额为1 70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 1∕20, n∕30。该批商品成本为7 000元。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额。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5月1日销售实现时, 按销售总价及增值税额确认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 000

贷:库存商品7 000

(2) 如果乙公司在5月9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元的2%现金折扣200元 (10 000×2%) , 实际付款11 500元 (11 700-200) 。

借:银行存款11 500

财务费用2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3) 如果乙公司在5月18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元的1%现金折扣100元 (10 000×1%) , 实际付款11 600元 (11 700-100) 。

借:银行存款11 600

财务费用1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4) 如果乙公司在5月底才付清货款, 则按全额付款。

借:银行存款11 7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科目的设计内容进行探讨, 旨在强调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应列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在确定会计科目编号时要和《指南》中有关会计科目的编号保持一致以保证相关科目及编号在不同企业间横向可比;在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说明时应补充有关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确认时间以及会计计量的有关方法和规定, 以便真正把国家统一的会计规范充分融入具体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当中, 加强统一规范性, 减少人为的灵活性。

关键词:会计科目,设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会计具体工作内容 篇2

【关键词】油田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具体措施

一、引言

相对比我国会计管理起步较晚,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弱势。会计基础工作时会计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性的内容,需要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实施。石油产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会计工作的事实,必然会对石油企业后期的财务管理秩序产生一定影响。新时期,在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秩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整顿石油企业会计秩序,促使会计处理职能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二、石油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现状

从目前石油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石油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经过了解,石油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表现出这么几种状态。首先,中保镖,轻基础。石油企业重视报表编制、分析,轻视甚至是忽视会计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对会计基础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处于低水平状态。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财务会计各种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反而忽视了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违规日安歇各类型的财务凭证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使得会计职能难以发挥出来。其次,缺乏严密的成本管理。石油企业在核算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责任成本方法进行,核算的时候将石油开采队伍纳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考核财务会计的时候,主要采用逐级考核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性、核算粗放,成本统计表现出单一面,这样不仅影响成本核算,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最后,缺乏科学系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突破的过程中,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ERP系统运用到了石油企业的管理中。与此同时采用新型的会计管理系统,财务凭证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庞大,原油的档案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需求,难以形成档案管理的系统化。

三、加强油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发现,油田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基于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油田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

1.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在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人才的发展促进各行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促使复合型的人才成为当前市场竞相争抢的对象。复合型财会人才也不例外石油企业在招揽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促使会计人员加强生产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成本预算,核算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生产经营做出深刻的分析。当然,需要加强引进外部优秀人才,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加入到新会计人才的队伍中。在会计人才队伍构成中,实行权责分离,人岗位置清晰,职责分明。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促使会计人员遵循各种道德标准,鼓励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素养。

2.实施会计基础资料的精细化操作

在财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细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核算体系。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功能发挥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整个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细化会计基础性工作,通过各项工作来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以此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在油田企业石油开采工作不断细化的过程中,石油开采队需要不断加强井下施工,开采队伍注水,按照相应的规定做好各种费用成本核算管理,严格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核算过程的客观性与完整性。需要加强对各种凭证的精细化审核,在石油采购、销售的时候,需要凭证不仅仅可以反映石油公司的业务状况,还可以将其作为各种会计考核的根据。

四、结语

改善石油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可以说是完善整个企业会计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石油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对发展石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海生,张家荣,李应祥. 加强油田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分析[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5:323.

[2]林丽虹. 论注重和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问题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4:194-195.

[3]李峰梅,于建华.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探讨[J]. 农场经济管理,2007,06:81-82.

作者简介:

会计助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篇3

1.做进项票收票登帐记录。

2.应付账款台帐及时记录回票信息。

3.进项附上相匹配的送货单、入库单。对账无误备做账用。

开票

1.核对数量、金额。确认无误后开票。

2.销项票据附上匹配相对应的送货单,核对无误备做账用。

3.开票后及时将销售信息录入应收帐款台帐

对账

1.入库:原辅料及其他物料入库报表上数量、金额与收、发票据核对。

2.出库:所有发出产成品以及外调、外借等台账与出库数量核对。

3.核对各生产工序间收、发数据相互是否一致。

4.随时检查仓库各类台账的记录情况,发现记录不及时,不规范的及时纠正或整改。

5.仓库出入库所有原始单据回笼(收回财务部),初定每周收二次即:周三、周收单据,同时,要求各仓管员将电子档台账及时期发到财务部,查台账与单据是否相符。

6.与个供应商财务对账,及时做好应收、应付帐台账。

7.协助会计做财务帐,并与会计核对应收、应付账款的对账。

做报表

1.月底根据核实后的出库数据做好销售报表。

2.做好销售月报、季报、年报

盘点工作

1.督促落实月底盘点工作,将盘点后的原始盘点表格收回备份,待查。检查各生产工序月出入库明细表,月汇总报表及盘点差异报表,核对各车间差异数,做好分析表。

2.根据原材及辅料使用分析表做出当月仓库盈亏表.

3.督促各仓管员将出入库明细表、汇总表、盘点表、分析表、数量对账表等交到财务部,根据需要打印备份。

整理工作

1.做好财务部各类台账以及仓库交来的台账保存

2.所有原始票据收集和分类整理,以备做账用。(不能作为做账附件用的票据分类 存档).

3.各类电子档资料分类保存,要求用U盘备份

1、会计助理工作,就是协助企业的会计或财务人员,完成公司的会计工作。

2、会计助理工作内容和职责大致有:

(2)执行公司财务制度,协助部门经理共同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2)依据公司财务规定,进行日常财务核算,帐务处理工作,科学设置帐户,严格审核和合理编制凭证,确保每笔业务正确性,各项费用支付合理性,帐户处理科学性。

(3)进行财务成本控制核算,单位工程分配结算和审核,包括各种往来帐务核对、核查、清算处理,确保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

(4)及时、正确提供和合理反映各部门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完成各主管部门报表上报和税费上交工作。

(5)提供各项有关年审、年检资料,完成各项年审工作。

(6)促进和督导仓库管理工作,做好季度、年度仓库盘查工作。

(7)协助部门经理进行企业内部检查、监督、审计工作,提供正确有效数据,提出建议,进行分析,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反映财务动态和状况。

(8)依据税法规定,做好税务汇算清交工作,力求正确无误,避免遭受无谓损失和罚款。

(9)财务结构的分析及会计报告、报表的编制。

(10)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计价、入帐管理;

(11)往来帐、应收、应付款的管理。

(12)具体执行资金预算及控制预算内的经费支出。

(13)会计凭证的核签、编制及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

(14)完成财务总监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篇4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无论是国家、社会、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是代表了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是现代会计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定会带来会计方法、手段和功能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跃也必然推动会计的进步。

一、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一)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信息技术是在管理与处理信息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相关技术的总称,其显著特点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非接触”地实现相应的信息沟通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对其生产、经营乃至决策实现动态和实时的管理,能够使决策层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

(二)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利用好自身及其外部的会计信息,支撑科学管理决策、有效地控制风险以及高效的监管,成为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之我国企业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大变革过程中,规模的日益扩大,国际影响的日益增强,大型国际化企业已经涌现。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高效、快速、准确的会计处理方式的出现。

(三)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建立起信息技术与会计学高度融合、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简要来说,会计信息化以会计信息为管理对象,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替代传统的手工对会计的操作,以及对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

信息技术与会计的结合增强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了对会计监管的强度,为增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注入了活力。并且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全面发展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会计应用中的特点

(一)集成性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对于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说,它不仅包含基本的会计记录、运算系统,还包括能够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更高层次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这些会计系统集成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会计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交互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使用者可以授权通过互联网直接进入企业信息网络的数据库,查阅、搜集、分析所需信息,实现了个性化点对点的信息交流。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减轻工作量,降低人工工作强度,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了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水平。

(三)实时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以后,企业会计人员就可以实时的进行企业会计核算、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而不必等到月末、季末或年末才进行会计的整体核算、分析,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会计相关的企业组织外部的数据和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一旦发生,相应的数据就能通过网络传递到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出错率。

(四)渐进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地加快,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地涌现。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就会不断的与会计相结合,产生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满足企业的需求。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渐进性发展,将会使会计信息化不断成熟,从而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提供动力。

三、信息技术在会计应用中的渐进性发展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呈现出了渐进性发展的态势,从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会计中,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会计电算化、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ERP阶段)、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各自的追求目标,有各自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志,呈现该阶段的技术特性,展示本阶段会计的主要职能。

(一)会计电算化阶段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用计算机完成部分会计工作,从而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应用,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环境发生的较大的变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同时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集成技术的日渐成熟,推动了企业会计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功能的实现。其中最具代表性,应用也最为广泛的就是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是将企业物质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运营策略及经营模式导入以信息为主干的企业体中,从而实现组织内部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企业内部跨地域或跨国际的流程整合。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三)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再是孤立的系统,它需要融入到企业这个整体之中,与各部门随时的沟通协调。基于网络环境的事件驱动能够实时记录、处理和报告业务数据,并能够与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融合,这无疑具有了成为下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潜质。

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业务实践的,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业务活动上,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继承了业务信息和会计信息,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和控制。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不是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模仿,它在完成传统的系统的任务之后,还能够提供用于度量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和人力资源等管理与决策所需的非财务信息。

四、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ERP系统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作为实现先进的计算机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工具,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ERP是在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多年的实践产生的科学管理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综合,它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信息时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的管理模式。

(一)ERP下的信息处理环境

传统的会计工作经历了手工记账和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处于割裂的状态,会计工作主要依赖于业务部门传递的纸质凭证,数据重复录入,工作量大。ERP系统是基于网络的集成系统,在ERP系统中财务模块与其他业务模块是集成的,借助于网络传输速度和计算机的准确运算,ERP环境下的信息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ERP系统中关于会计的应用

ERP系统中对会计的核算主要由总账、应收账款、账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组成。总账模块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传递信息,其功能主要是处理记账凭证,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应付账款模块可以对发票、客户、付款以及账龄进行管理或分析,并且能够和其他有关模块集成,替代手工操作。现金管理模块对现金流入确认入账、流出的控制以及日常现金的使用及银行存款进行核算。固定资产模块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折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核算。同时ERP系统还设计了多币制模块、工资核算模块和成本模块等。

(三)会计信息收集与加工

在ERP系统中,每一台终端就是一个数据采集点,对于所涉及的业务数据,只需输入一次就可以在整个系统中共享,并且操作人员无需对数据进行加工,只需录入最原始的数据。ERP系统中的联机输入系统,克服了书面数据采集方式的不足,全面、及时、高效的采集信息,节约了采集的成本。ERP系统拥有一个大型的中央数据库,用于系统内部各模块、企业内部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内部有关人员可以随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而企业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可以通过ERP系统与企业门户集成,直接通过网络访问企业的数据库。

(四)ERP系统实施效应

在ERP状态下,资料是联动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及时的信息。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系统内部的融合,确保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供给,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完整的ERP系统管理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还可以对与企业业务信息和市场、竞争对手、合作企业等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因而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事前计划与预测分析提供了方便。随着ERP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发展,将赋予新的会计作业模式以更丰富的特色。

五、结语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市场竞争力;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当前在企业中实施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企业中实施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管理会计强调按确定的经济指标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做到经济管理、经济权利、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相结合,并把企业资产和生产资料的使用、经营管理落实到每个职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就能有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增长,企业资产能保值增值。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建立管理会计。

二、建立管理会计的程序

划分管理中心,确定管理范围。一般来说,企业通常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和管理范围划分为三大管理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而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入资金的运营效果负责。

编制管理预算,确定管理目标。

管理单位建立后,就要编制管理预算,确定各管理中心的管理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管理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管理指标挂钩。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管理预算和管理目标确定后应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日常的记录来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的管理指标值与计划管理指标值进行比较,据此对各管理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肯定各管理中心的业绩,研讨各管理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措施。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照抄西方的管理中心设置方法。我国企业在划分管理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管理会计的模式,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三个管理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作为管理会计主体。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明了,能够突出重点控制目标,但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管理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不同管理单位的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比较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指标完成率并不意味着为企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难以使各部门感到公平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3.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内部转移价格是管理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时计价结算的依据,也是管理会计核算的基础。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管理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或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

4.考评体系不够健全。管理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如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严重超员,隐性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达不到设计的能力。这种资源的闲置浪费,引起单位产品工资和折旧等固定成本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各管理单位的绩效指标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使管理会计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5.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的生命在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责权利中的权力落实不充分,这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以责权利紧密结合为基本原则的管理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解决对策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管理单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途径也呈多元化局面。因此企业要在鼓励降低成本的同时建立起能有效激励内部单位扩大销售,多创利润,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内部单位的职能属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赋予它们与其经济管理相当的决策权,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建立经济管理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第一,制定管理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资金筹措等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管理单位的管理目标应围绕着总目标来制定,对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第二,统筹安排,分解职权。在管理单位的管理已定的情况下,还应根据以责定权的原则,赋予各管理单位相应的权力。

3.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一是凡成本中心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以及有关成本中心的管理成本转账,一般按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二是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以及管理成本转账涉及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价格的基础,而市场价格是指根据产品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供应价格作为计价依据。

4.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评价与考核管理中心的业绩是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管理会计实施奖励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必须考虑到其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

5.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管理会计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管理中心的积极性,能否激励他们为完成企业整体目标而努力。管理会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做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把激励作为管理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管理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激励职能能否得以实现。

管理会计的激励职能已在西方国家作为内部管理制度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我国少数企业也已初见成效。所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洋为中用”、“外为我用”,将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而加以确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适《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原文译文鉴赏下一篇:高三学生寒假学习计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