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2024-10-05

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共8篇)

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优化探讨——以广州市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为例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建设活动日益增加,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城市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而现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大环境及政策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客观上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身也要进行不断的变革,既要放开应该放的,又要管住应该管的,既要有法律的刚性、又要有适应市场的应变性、灵活性、包容性。这些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改革和优化。

广州市于2009年开展了“控规全覆盖”的工作,全部工作分为“已批控规上网、在编控规整合和新编控规”三部分内容。首先开展在编控规整合,主要是对各区所有在编控规进行核查、梳理和整合,从中发现和解决以往控规编制中的问题。下面以广州市在编控规整合为例来说明控规编制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1、本次原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控制指标的确定存在多头依据,缺乏引导性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确定的依据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已颁布实施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要求,基本规划原理和经验等。由于这些依据的效用、审批时序不同,部分甚至存在矛盾,设计单位在选择依据时无所适从,影响了控制指标的科学性。

1.2 现状调研不够翔实,数据陈旧

由于部分原在编控规编制年代较为久远,部分现状调研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情况,而控规整合单位对大面积的规划整合范围内的现状情况并没有逐一摸查,造成现状核查报告中现状调研数据不能让人信服。

1.3 编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衔接协调

1.3.1缺乏对城市建设总量的有效把握,难以保证宏观上的控制

城市总体规划只是确定城市总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城市开发建设密度没有明确的规定,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分区规划的建设容量控制,导致分区规划从局部地区出发规划建设容量,难以避免宏观上的失控和无序。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难以把握对宏观总量的控制。

图1:白云区在编控规分区示意图

1.3.2在用地功能布局方面缺乏整体研究,不能充分体现规划整合优化提升的目标

本次控规整合(例如白云区、番禺区)由于各个控规之间比较分散,难以成片,因此规划时仅从本规划区角度出发进行功能结构的安排,未能从整合规划的角度,将各在编控规置于更大范围或区域,以及各在编控规之间的相互协调等方面,提出各规划之间的问题。

1.3.3在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设施缺乏大局观,未能实现服务均等化

由于未能形成全区域的公共中心体系布局与设施配套,在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时,原规划仅机械地按照中小学的服务半径进行布置,而没有考虑规划区外中小学的现状实际情况,容易造成重复规划或者规划缺失。

1.4 控制要素贪多求全、程式化,缺乏针对性

规划控制体系的要素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而逐渐庞大,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行为活动四个方面,可细分为几十项指标。有些规划设计为了体现规划成果的“分量”,几乎罗列所有的指标,完成的规划成果本子虽然很厚,但真正能指导日常规划管理的确寥寥无几。

1.4.1标准、规范较为陈旧,实效性不强

现行的大部分标准、规范在制定时由于年代比较久远,为了考虑适用的广泛性,一般控制要求较为笼统和陈旧,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如原花都区加油站规划成果采用国家标准出台较早,而目前城镇机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此次控规整合应在原加油站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额外多控制一些加油、加气站用地,以应对远期可能出现的建设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如果标准、规范不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更新,必定会削弱控制的指导意义。

1.4.2控制指标核算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异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本次控规整合的范围都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因此城市人口、城中村、部分近郊村(需要进行改造的村)按照城市标准进行核算,即每户3.2人的标准,远郊村、部分近郊村(不需要进行改造的村)按照每户3.5人进行人口核算。而白云区乡村地区与花都、番禺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实际户均人口已经达到4.0人,但如果均采用户均3.5人计算则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不利于对规划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的配置。

1.5 缺乏相关利益者和公众的参与

由于规划涉及大量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征求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就显的尤其重要。但由于原规划在编制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得非常周全(例如征求镇政府、街道、村委会的意见),导致在后期审查过程中需要重新征求和反映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并在规划中综合考虑地加以落实,以致规划审批后又重新走程序调整控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原因分析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立项的计划性不强,未能有效统筹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项源头不统一,有市政府、规划局根据城市整体发展需要立项的,有区政府根据区经济发展需要立项的,也有开发单位根据项目需要申请立项的,缺乏计划性。

由于市、区政府及规划局的出发点各异,通常是根据自身发展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进行控规立项。另外,也有开发单位根据项目需要申请编制、修改控规的,这就造成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反复、重复编制控规的情况,甚至部分控规完全包含在其它项目范围之内。一方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又给规划管理造成多头依据。

2.2 对现状调研方面的要求不深,未能很好地为控规编制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在以往的控规编制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单位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规划区内现状的情况仔细核查,某些最新已批行政许可没有落实,行政审批部门对现状成果也不够重视和审查不够仔细,造成编制出来的规划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充足的理由去论证其合理性及可实施性。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的系统性不足,与相关规划(特别是原总规相比)存在较大矛盾,总规的发展意图未能较好落实

控规编制目前存在就地块论地块的缺陷,未能很好的落实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布局思路,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分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且不成体系。

目前,控规整合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部分含有原总规中的耕地、林地现象,大量的绿化廊道、农用地及重点控制区被已批及在编控规侵蚀,对广州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2.4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够,修改与调整随意性较大

2.4.1重视工程技术因素,忽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控规历来重视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涵盖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但在我国规划编制工作中对城市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还是不够重视,没能较好的将城市土地开发建设的经济规律与规划有效结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定位、土地使用性质、人口规模、开发强度指标等缺乏科学依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由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存在级差地租,城市各地段的征地成本、动迁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等差异较大,导致城市各地段的收益差异较大;而且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规划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这种经济规律,仅从工程技术方面考虑而制定的控制指标必将有所偏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有效指导城市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

2.4.2控规面对经济发展时存在被动调整和修改

由于各地所面临的发展条件、机遇不同,原有审批通过的控规在面临新的发展形式下就显得非常被动,因此各区主动申请对控规的调整。另外,就是部分正在编制的控规,在面对新形式时也经常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重新划定范围后,重新开展编制新一轮的控规。

2.5 公众参与方式简单,易流于形式

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干预思想突出、法制建设落后和市民社会还没有形成,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近代以来我国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过程。公众参与是市民主动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表现,是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的反映,而不是自上而下赋予的一种权利。目前,对促进公众参与的研究,在宣传教育、机构设置、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认识,还是种自上而下的表现,这显然不利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目标的真正实现。

3、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思路

3.1 明确控规编制的主体,计划周密地安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根据目前控规的编制主体情况,广州市的控规编制主体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广州市政府(委托市规划局负责),规划经费由市城建维护费支付;二是区政府(委托区规划分局负责),规划经费由区财政支付;三是镇政府,规划经费由镇财政支付。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对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进行前期研究与可实施性研究,明确实施主体,确定具体的控规编制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中落实总体规划对本区的定位,落实发展单元的控制要求,延续总体规划的要求。保障总体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分解、落实,实现广州市不同规划层次的一盘棋。

3.2 强化现状调研,制定技术标准

首先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加强现状调研的力度,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的技术标准,要求编制单位首先完成现状调研的分析报告并通过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其次落实上层次法定规划的要求,合理分解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功能、人口容量、用地规模、开发强度、配套设施。

3.3 综合多种方法确定控制指标,力求科学

指标的确定必须有科学的根据,特别是容积率这种敏感的问题,可综合运用形体布局模拟法、经验归纳统计法、调查分析对比法这三种现有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相互校验,以避免单一的方法有失偏颇。同时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强经济效益分析,协调业主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系,确保土地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和公共设施得以有效利用。

加强经济分析,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测算。经济分析是研究土地开发建设潜力,形体布局模拟是将规划空间具象化,分析对比统计是总结借鉴他人经验,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并结合实际,才能确定出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控制指标。

3.4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控制要素,区分出强制性和指导性

对城市不同地段、不同功能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力度应有所区别,控制要素也应有所侧重。如城市建成区应以“刚性”控制为主,而城市新发展区则应留有较大的弹性;对城市中心区,为了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应严格控制建设量,重点是对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的控制;对工业生产区,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应重点控制工业用地建筑密度的下限,同时对绿地率采用上限控制,避免出现“花园式工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可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两类,就某一个规划控制指标而言,在不同的规划中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属性,因此必须加以区分。例如,容积率一般为强制性指标,但对工业用地不宜作硬性规定,尤其是新建工业区,要考虑到生产运作上有无特殊要求,在生产门类不甚明确的情况下,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只需确定其上限。

面对我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预见性往往不能适应发展的全部变化,为了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必须采取弹性控制,以强化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的衔接。弹性控制可表现在用地性质的兼容、地块的划分、指标的上下限控制等多个方面。

3.5 积极运用城市设计理念,提高规划的直观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理念,增加一些对开发活动的原则性引导和人性化考虑,如建筑体量、形式、色彩、空间组合等,有利于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进一步修正控制指标,协调整个规划范围的景观控制。但在城市设计引导规定中应避免只定大原则,过于笼统,必须把控制原则真正落实到各个地块的具体要求中,才能发挥作用。

3.6 强化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定信息公开机制

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加大对控规的宣传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政府官员主动向公众讲解他们熟知的、而对公众却是深奥费解的专业知识。公众参与结合具体项目,在项目办理过程中,充分征求利益相关人的意见,举行公示、听证会等,让公众参与控规的实施管理。

建议对于控规编制与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采取三段式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控规草案编制之前的参与,这就使得公众能对地方的发展目标及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为规划草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第二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参与,任何人均可对规划草案提出异议,规委会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对于切实可行的建议必须予以考虑;第三是草案编制完成后的公众展示,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仍然有人对草案提出异议,属于需要重大调整的,则可返回到前面的步骤循环编制。

规划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规划相关资料的公开。主要包括规划的背景资料、规划依据、规划的主题等;二是议事过程的公开。例如规委会在举行会议之前,应当发出通告,公开议程,宣布会议的时间、地点、讨论事项等内容,公众有权出席旁听会议、观察会议的进程,并有权取得会议的信息、文件和记录。三是规划成果与决策的公开,这样公众就可以了解到该决策是否会对自己合法的利益造成影响。

4、结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工具,是落实城市近期发展重点的手段,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运营、保障民生的依据,是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与工具。控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今后还需要继续进行优化编制方法的深入探讨,结合实际管理工作来及时深入研究和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姚燕华,王朝晖,孙翔等.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规划+实践,2006(7)蔡瀛,姚燕华,王朝晖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解析[J]城市规划,2007(3)孙翔,王朝晖,姚燕华等.广州市建委科技委研究课题--广州市规划管理图则规划实施研究,2007(7)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2009年度)工作总结,2010(1)

【作者简介】蓝岚,男,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助理规划师。

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2

安徽省寿县历史城区包括寿春古城及外围护城河范围, 是寿县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 集中了4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及多处省、市级文保单位,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寿春古城内人口密集, 功能过于集中, 且内部风貌破坏较严重、交通严重拥堵, 亟待调整用地布局、疏导古城交通、外迁服务设施、控制整体风貌, 规划依循古城突出问题, 通过客观分析, 并结合现状发展特征及未来发展需求, 在用地布局调整、交通系统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强度控制等方面提出规划思路。

1 基于保护及发展现状的用地布局调整

寿县历史城区用地布局的调整需结合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求。一方面, 需落实各类保护规划针对城内文保单位、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 延续其文化价值。另一方面, 又需要解决现状整体风貌缺失、居住环境较差、设施布局混杂等问题。因此, 笔者从两个维度的区域划分来辅助用地布局规划, 在结合现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现状用地性质进行适宜的调整 (见图1) 。

1.1 落实保护要求, 划分历史城区保护层次

对于寿县古城来说, 古城内用地布局的调整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于《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相关的保护规划和保护要求的落实。因此, 在进行用地布局调整时要将前述保护规划的要求归纳, 并在空间落实, 明确不同区域的保护层次及功能发展方向, 进而去探讨用地性质调整问题。根据已有保护规划要求的解读, 将古城内区域划分为历史城区、古城墙、其他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四类区域, 结合不同要求确定该类区域内的用地调整方向 (见表1、图2、图3) 。

1.2 统筹发展需求, 划定历史城区用地发展属性

在明确历史城区内保护区域的划分之后, 对历史城区内用地性质的调整需要更多的结合用地发展现状、权属、城市肌理、建筑风貌等多因子比照分析来确定。在寿县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笔者选取了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历史时期公共建筑分布、建筑风貌综合评定、土地权属分界、拐角塘遗存区范围等六个因素。综合分析后, 将历史城区内用地划分为原真保护区、风貌改善区、渐进整治区、复原建设区、功能更新区、街景整治区六类发展属性, 针对各类用地属性制定用地发展要求及限制性内容, 以指导历史城区内的用地布局调整 (见表2、图4、图5) 。

2 基于现状基础的交通系统调整

2.1 保护为先, 结合发展需求确定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寿县历史城区街巷多相对狭窄, 由于空间现状与现代机动车发展需求的不适应, 古城内现状交通问题突出, 对此笔者认为这是原有基于机动车发展的交通模式与传统街巷空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因此必须确立一个适合于古城现状的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明确思路, 进而解决交通问题。结合调研, 最终确定了古城的交通体系应是在保护原有街巷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完善提升交通功能, 改变以机动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加强交通管理, 构建以新能源公交、非机动车及步行主导的慢行交通体系。

在确定发展目标后, 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解决古城交通问题: (1) 注重外围疏解:引导区域交通向外疏解, 避免穿行车流进入古城; (2) 注重功能区分:交通型道路、生活型道路、慢行小巷; (3) 注重交通管制:车型限制、单双号限行、总容量控制等多手段应用; (4) 注重公共交通:完善古城内部公交线路, 重点发展中小型环保车辆。

2.2 立足现状, 多层次完善寿县历史城区交通系统

2.2.1 外部交通的衔接

为保护古城格局, 在古城外部疏解过境交通, 通过交通分流, 梳理城市交通系统, 为旅游、步行创造条件;本地居民交通流主要通过南门与新城联系, 外来游客交通流经东门进入, 分别在南门及东门外设置停车场 (见图6) 。

2.2.2 历史城区内规划道路功能划分

(1) 交通性道路:车行道路。保留南、北、东、西大街及内环路为车行主干道, 保证古城内的机动车发展需求;现状以南门为主要车行出入口, 加强南门区域交通管理;近期提升改造内环路, 增强交通服务能力, 红线9米。

(2) 生活服务道路:小型公交、非机动车为主导, 限制机动车通行。南北小长街、照壁巷、西大寺巷、西园路等具备通行能力的道路, 局部采取单行措施。

(3) 慢行小巷:非机动车及人行, 禁行机动车辆。过驿巷、梁家拐巷、清真寺巷、毛家巷等巷道, 禁止机动车进入。

2.2.3 停车设施提升

东西两侧环城路各设置一处集中机动车停车场, 服务本地及旅游发展需求;沿生活服务性道路两侧合理布置临时停车位, 规范交通行为, 服务本地生活需求 (见图7) 。

3 基于公众需求的公共设施布局调整

3.1 进行公众调查, 全面了解公共设施配置需求

为能真实、全面的了解寿县古城内的发展需求, 笔者在古城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通过分析总结古城内公共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面提升商业设施, 满足未来居民发展需求;大力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方面除供水设施外, 均需尽快更新改善;城墙是居民首选的休闲场所 (见图8) 。

3.2 强化服务体系, 完善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分级配套, 共建共享:分为城市级和居住区级两个层级, 在服务半径内就近使用。分类实施, 公益优先:分政策性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盈利性设施三类。公益性配套设施必须优先布置, 在服务功能、配套指标等方面需要优先满足需要。因地制宜, 弹性指导:不同片区的配套设施的现状不同, 需求也不同。在规划配置中, 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 因地制宜、弹性引导 (见表3) 。

3.3 维护传统肌理, 结合传统空间特征布局历史城区内公共设施

古城区内的公共设施布局选择及空间形态与新城区有明显差异, 应充分考虑传统空间特征的延续及传承。在寿县古城内的公共设施布局中, 充分考虑了与原有街巷尺度、建筑尺度、特色空间的密切结合, 避免大体量的公共设施建设破坏古城风貌。

与街巷活力提升结合:商业服务设施应与传统风貌街巷发展结合布置, 通过业态更新提升街巷活力;与特色空间利用结合:利用滨水空间, 提升蓝绿廊道;与传统建筑尺度结合:地块尺度应与传统建筑的尺度一致, 小地块、小进深为宜;与居民生活功能结合:商业设施布局注重居民生活的提升, 增加混合功能用地, 易于延续古城活力。

4 基于风貌保护传承的建设高度控制

维护古城传统风貌, 结合历史资源特点确定古城建设强度。历史城区内的建设强度控制首要考虑的是对于古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因此在确定寿县历史城区内建设高度分区及容积率分区时, 规划充分落实了《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 并结合古城内重要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的分布从整体和重点控制区两个层次确定古城内的建设强度。

古城内整体檐口高度控制小于15米, 根据建设现状特征及保护需求, 古城内整体建筑高度从十字街向城墙 (一环) 逐渐降低, 呈现出“十字+一环”形态;另外建筑高度的控制应确保重要节点间视线廊道畅通。对影响古城格局的重点要素需单独控制, 如城墙等文保单位周边应按照距离渐近而降低控制高度, 而历史街区也应区分核心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高度控制, 且在最终的高度控制中应落实于地块中 (见图9) 。

5 结语

过去, 历史城区的发展多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 以点状的保护为主, 造成历史城区内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协调, 进而造成整体风貌、历史韵味的丢失, 尤其是近年来古城建设的热潮下, 古城的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 作为指导古城具体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需要作出改变, 通过将保护的原则延伸至历史城区建设的各个方面, 以达到古城风貌的整体治理、古城功能的全面提升。

摘要:历史城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与一般地区有着明显差异, 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历史资源保护、原有肌理传承、建筑风貌保护等需要贯穿于整个规划的编制过程, 本文结合《寿县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 对用地布局、交通体系、公共设施、建设强度等整体控制层面的调整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控制,历史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广汉, 赵中枢.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J].城市规划, 1998 (3) .

[2]崔晗, 赵彬.从总规到控规, 由理念到行动——浅谈昆山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技术与方法[J].江苏城市规划, 2012 (9) .

[3]熊璐, 王雨松.旧城更新区的控规编制——以宁波江北核心区控规为例[J].城市规划, 2010 (6) :89-92.

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竖向规划 篇3

摘 要:竖向规划是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控制高程需要综合考虑建构筑物、景观、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土方平衡、工程管线布置以及近远期建设的关系;只有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才能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竖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鲁北工业园区B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竖向规划。

关键词:竖向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鲁北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 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67-2

0 引言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不可能在地势平坦的地区,为了有效利用土地、避免环境噪声影响,许多工业园区经常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这时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工业园区场地的使用要求,必须对自然地形进行竖向规划设计。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①根据工业园区地块竖向设计规范确定工业园区地块的控制标高。

②根据园区地块的排水方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口的标高和它们的坡度、长度等技术数据。

③土方工程经济性计算。竖向规划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场地与道路的规划标高,本文以鲁北工业园区B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竖向规划。

1 项目背景

扎鲁特旗地处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西北端,属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东与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与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南同通辽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北与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及通辽市的霍林郭勒市相连。

扎鲁特旗既属东北经济区,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的东部地区,同时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工业园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

本项目工业园区位于鲁北镇东出口,G304国道支线贯穿南北,省际东西大通道、鲁扎公路横贯东西,有利于规划建设园区专用线与其相连,为日后重工业原料及成品的大运量输入输出创造便利条件,园区用地内无基本农田,且此处用地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是工业项目理想的布局地点。

本规划设计用地位于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北至306省级通道,南至工业七街,西至304国道,东至工业七路,总面积约为938.86公顷。

2 控制性详细规划

鲁北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

①协调发展原则:注重园区与煤化工园区、鲁北镇城区在社会、产业、环境协调发展,塑造高品质园区形象。

②统筹发展原则:多种产业统筹融合发展原则,推动建立园区的技术、品牌、机制和产业优势,打造充满活力和特色的园区环境。

③生态建设原则:坚持生态和谐、绿色园区的建设原则,突出园区生态特色,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④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

⑤统筹协调原则。

⑥灵活实施原则:努力寻求园区从现状到远期目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2.1 工业园区规划

根据鲁北工业园区发展基础和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规划把鲁北工业园区B区打造成一个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的园区。

将园区建成管理运作高效、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环境优美、投资效益显著、未来扎旗促进创业就业的平台基地、鲁北镇吸纳和承载就业的平台,树立促进民生新形象;真正成为扎鲁特旗工业经济最具活力的核心区,成为产业升级、项目集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蒙东地区最重要的非资源产业基地,同时培育“通辽地区物流产业新兴增长极”确定在通辽物流产业布局的功能地位,起到区域“承东接西”的作用。

根据产业发展的导向及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来综合考虑功能布局。本工业园区具体划分为3个产业功能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功能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综合商贸物流产业功能区。

园区规模:

①人口规模。

预测总就业人口及其家眷总数约为8.7万人(家眷为2.3万人)。

②用地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938.86公顷,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934.54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4.32公顷。

2.2 道路规划

园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通过国道304、省道306及铁路。规划铁路场站用地,面积14.29公顷。

2.2.1 道路网规划

园区道路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基本形成直线为主、局部曲线的方格网式布局,构筑以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为网络、支路为补充的快速、高效、便捷、绿色的园区综合道路网络。规划区内形成“四横两纵”的主干路系统。规划区道路红线宽度及机动车道宽度组织具体如下:

主干路: 40米=(2+5+2+11+11+2+5+2)米

次干路: 30米=(5.5+19+5.5)米

支 路: 28米=(4+20+4)米

2.2.2 道路网功能等级及布局

道路功能分为疏导过境交通、对外交通的过境路,疏导产业园区内部组团之间交通的交通性干道,为组团内提供日常交通服务的次级干路等不同类型。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

3 鲁北工业园区竖向规划设计

3.1产业园区竖向规划

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现状为丘陵地带,总体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规划区内东南部有一处丘陵,西中部有一处沟壑。最高处高程为322.5米,最低处高程268.7米。

产业园区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功能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综合商贸物流产业功能区三个产业功能区用地性质、地块衔接、雨排的坡度要求。园区内有一、二类工业用地(M),行政办公用地(A1),以及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等。尽量结合自然地形设计规划标高,满足地块使用的前提下,减少土方投资;规划的工业用地,满足场地使用坡度小的要求,规划场地竖向标高设置较低, 使场地与周边规划道路竖向衔接平顺,地块坡度平缓,利于地块使用。本次工业园区地块坡度为0.5%~1%,满足工业用地坡度要求。

园区竖向规划还综合考虑了现状地形、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

3.2 道路竖向规划

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现状为丘陵地带,总体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规划区内东南部有一处丘陵,西中部有一处沟壑。最高处高程为322.5米,最低处高程268.7米。

道路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现状地势的衔接,随坡就势,充分利用现状地形优势,尽量减少土方量。规划采取分区域就近排水方式,并同时考虑道路的行车要求。道路竖向规划还综合考虑了现状地形、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

道路竖向规划具体确定了规划区道路的交叉点高程,以及坡长、坡度、坡向等,为下一步的道路设计、园区内部竖向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规划区道路纵坡设计坡度控制在0.2%~4.0%之间。

3.3 土方工程经济性分析

规划区范围内的土方计算是基于甲方提供1:1000地形图及本次道路竖向规划进行估算的。土方估算采用连续式平土,计算方法采用方格网法,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湘源土方计算软件进行土方工程运算。由于鲁扎公路为园区内现状公路,防护绿地规划要求基本上保持地形原貌,故这两个区域均未参与土方估算。

依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83-99)》中的“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之规定,对工业集中区局部用地的坡度进行调整,其修正原则为:工业物流用地等对地势要求较高的地块,将坡度控制在0.2%~3.0%,其他如公共绿地等地块则尽量采取依原地势来进行土方平衡计算。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尽量使单个地块内土方平衡,地形变化大的相邻地块平衡。适应土地平整和投资可操作性的要求。

经计算,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总土方量为14752036.44m3,其中填方量为7376018.22m3,挖方量为7365153.81m3,挖填方差值为10864.41m3,误差在允许值范围之内。

4 小结

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现状为丘陵地带,自然地形坡度起伏比较大,故竖向规划在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避免高填深挖,使工业园区平面布局与道路竖向、排水设计、各个产业功能区竖向及土方平衡相协调。才能达到竖向规划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满足工业园区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王曦.复杂地貌城市新区竖向规划与景观规划的结合浅析[J].经济管理.

[2] 陈忠,马俊波.浅谈山地城市控规阶段场地竖向规划——以德化县城东工业项目区为例[J].科技资讯,2009(16).

[3] 刘莉芬.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竖向规划[J].科技信息,2010(19).

[4] 张瑞红.浅谈竖向设计与城市竖向规划的协调[J].河南建材,2001(2).

某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市医药制造产业更好发展,促进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用地健康有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的主要任务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综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凡在本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第三条 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第四条 本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消防通道、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第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组成。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其中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六条 本规划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严格执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如需作出修改或调整,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第七条 本规划具体内容由贵阳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章 规划功能定位及目标 第八条 总体定位 将扎佐医药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具有一定竞争力、以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性园区。第九条 建设发展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建设部署和要求,扎佐医药工业园的建设应达到二类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实现园区“六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公路、通讯、供气、场地平整)。第三章 规划用地布局和功能结构 第十条 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 扎佐医药工业园位于贵阳市扎佐镇区南部,西临210国道、北接扎佐镇中心区,西邻川黔铁路、贵遵高速公路,南邻贵阳高尔夫。规划总用地468.1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48.82公顷。

第十一条 用地功能和用地结构 扎佐医药工业园用地以医药产业用地为主,兼有行政管理用地、科研孵化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为园区生产配套服务的其它建设用地。园区分为中成药制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四类产业分区;两个综合服务区;一个科研孵化区;一个仓储物流区。

第十二条 产业用地规划 园区规划各类医药制造产业用地217.25公顷,其中:中成药产业用地103.01公顷,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用地65.02公顷,生物制药产业用地15.75公顷,保健食品产业用地33.47公顷。

第十三条 居住用地规划

1、村民安置用地规划

规划在园区西北部、与扎佐镇区临近的居住用地中进行村民安置,用地面积为1.70公顷。

2、职工住宿用地规划

规划园区西北部的居住用地作为职工住宿用地。

3、保留园区内的万江机械厂家属区的居住用地6.32公顷。第十四条 科研孵化用地规划 园区中部规划科研孵化用地15.61公顷。第十五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园区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12.45公顷;商业服务用地9.83公顷;文化娱乐用地0.33公顷;教育科研用地25.81公顷。第四章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节 各地块使用性质的划分和适建要求 第十六条 地块划分 园区分为5个大地块,52个小地块,采用大地块—小地块两级划分形式,如01-01。01地块:位于园区北部,主要为园区管委会行政办公用地、110KV易街变电站用地、居住用地、入口景观绿地、园区商业金融用地、生物制药产业用地及部分园区科研用地;

02地块:位于园区中北部,主要为贵州林校用地、扎佐林场办公用地、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及部分园区科研用地;

03地块:位于园区中西部,主要为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 04地块:位于园区西南部,主要为保健食品产业用地及部分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

05地块:位于园区东南部,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园区商业金融用地、中成药制造产业用地、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用地。第二节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 第十七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并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国家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园区内厂房建设以多层标准厂房为主,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全部进入多层标准厂房,以实现土地经济合理集约化利用,充分体现园区风貌特色。第十九条 工业企业厂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厂区内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应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产业区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第二十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第二十一条 工厂、仓库应设置消防车道。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1500㎡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第三节 建筑物间距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埋设、建筑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第二十三条 工业建筑的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工业建筑耐火等级等,确定厂房及仓库的(防火)间距。单、多层厂房、库房之间的间距最小一般不应小于10米,高层厂房、库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间距,最小一般不应小于13米,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修订版)》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四条 非工业建筑间距按《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 挡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在无地质灾害影响下,应满足住宅日照、通风、防护、消防的需要;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米,下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3米;高度大于6米的挡墙应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得小于1.5米。第四节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河渠、排水干线、人防设施、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修建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特殊工艺工业厂房及未涉及退让距离的构筑物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十七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规定的建筑间距的一半或按相邻建筑的间距需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5米和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第二十八条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建筑物最外缘部分至道路红线的最近距离,按《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九条 沿高压走廊两侧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在高压走廊保护范围以外。保护范围规定见空间管制规划。第三十条 地下建筑应按用地边界退让3米以上修建。地下建筑临城市道路应参照高度24米以下地面建筑临城市道路的要求退让。第五节 工业用地集约使用 第三十一条 凡新建的建设项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按图则《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的规定采用,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第三十二条 为促进园区工业项目集约合理用地,提高集约利用土地程度,从严控制供地,确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5项控制指标,为单一否定性标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这5项用地指标。

1、投资强度:园区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确定,根据工业产业门类、修文县的城市划分等级,医药制造产业一般不得低于1175万元/公顷。

2、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工业用地建筑密度不得低于30%;容积率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确定,根据工业产业门类、考虑提高园区土地的利用价值、以及园区用地供应相对紧张的现状实际医药产业下限一般不得低于0.8。

3、各工业项目用地中集中建设的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设经营性项目,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中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4、绿地率: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厂区绿地率,工业企业内部原则上不得安排绿地,不得圈占土地搞“花园式”工厂。工业项目用地绿地率最高不得超过20%。第三十三条 园区内工业项目应集中建设,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效率。工业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第三十四条 工业建设项目的规划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为下限控制指标要求,上限不限;绿地率为上限控制指标要求,下限不限;根据工业项目建设需要,可以局部超出建筑限高,以鼓励工业用地集约使用,鼓励建设多、高层厂房。第五章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第三十五条 道路系统规划 园区道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园区城市主干道:镇区环线,红线宽度20米。

园区主干道:210国道,红线宽度20米;药业大道,红线宽度30米;万江路南段,红线宽度20米;药兴路,红线宽度20米;希望路,红线宽度24米;展望路,红线宽度20米。

园区次干道:振兴路,红线宽度18米;振药路,红线宽度18米;展望路,红线宽度16米。园区支路:红线宽度12-16米。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六条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园区管委会,用地面积1.79公顷;园区行政管理机构,包括园区派出所用地,用地面积0.62公顷。第三十七条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以及园区市场设施,用地面积9.83公顷。

第三十八条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文化娱乐设施用地0.33公顷。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在园区设置医疗门诊一处,附设于园区中部商业用地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排水设施规划 第四十条 给水设施规划

1、用水量标准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200升/人.日 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75 m3/公顷.日

2、用水量预测

园区最高日用水量1.88万m3/日,平均日用水量1.34万m3/日。

3、供水水源及水厂

近期采用高潮水库水源、中远期采用革老寨泉水、远景采用清坑地下泉水、西冲地下泉水;中远期高潮水厂规划供水规模2万m3/日、远景规划供水规模4万m3/日。

4、供水管网规划(1)供水分区

将园区划分为2个供水分区:供水低区及供水高区。供水低区:扎佐林场东侧山脉以西及以北地区、210国道沿线区域,主要由龙王寨、龙王寨2号高位水池重力供给。供水高区:扎佐林场东侧山脉以东及以南地区、210国道沿线区域,主要由中途加压泵站及二级及二级2号高位水池供给。(2)供水管网规划

在工业园区建设区域道路的同时建设区域给水管,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管网,以保证供水安全,然后由枝状配水管配至每个地块内部。给水管道沿道路敷设,给水管道在30米以上道路双侧布置,30米以下道路单侧布置。在≥DN100管上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保证消防供水安全。(3)供水调节设施

保留现有两座高位水池,规划新建两座:龙王寨2号高位水池(容量2000m3,池底高程1345m),二级2号高位水池(容量2000m3,池底高程1400m)。

第四十一条 排水设施规划

1、排水体制

严格按雨、污分流建设片区排水系统。

2、排水分区

以浪潮河、珍珠河构建工业园区排水系统主骨架,园区污水分别排入浪潮河、珍珠河截污沟,雨水排入河道。污水由扎佐下游规划新建的扎佐污水处理厂处理。

3、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预测

规划区污废水总量1.07万m3/日。(2)污水管网规划

工业园区污水(含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生产废水、污水)经污水支管、干管、主干管、截污沟集中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原则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3)污水处理规划 ①污水排放标准

在规划区排放的生活污水,要求必须经过化粪池等初级处理构筑物处理方可排入园区污水系统,医院的污水必须经医院消毒池杀灭病原菌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工业废水的排放,执行我国“三同时”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工业废水原则要求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入雨水管渠或水体。②污水处理厂规划

扎佐镇污水处理厂规划选址在扎佐镇北部扎佐河旁,规划处理规模2万m3/日,分期建设,一期处理规模1万m3/日,二期1万m3/日,处理后的污水作农灌或工业回用,主要服务范围为工业园区及扎佐镇。

4、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量计算

雨水计算采用贵阳市暴雨公式

1887(1+0.707lgP)q=──────────

(t+9.35P0.031)0.695 重现期: 排水干线 P=5年 排水支线 P=1-3年

径流系数:建设区Ψ=0.85,绿化Ψ=0.35(2)雨水管道规划

雨水由雨水支管、干管、主干管(沟)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原则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第二节 电力电信设施规划 第四十二条 电力设施规划

1、负荷预测

预测工业园区年电力负荷30MW,用电量1.65亿KWh。

2、供电电源

110kV易街变为园区主供电源,规划容量2×50MVA,同时为保证供电可靠,规划新建一回220kV扎佐变—110kV易街变的110kV扎易Ⅱ回。

3、电网规划

近期改造和完善工业园区10KV配电网,形成环网供电,采用环网结线开环运行,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10/0.4KV变配电设施应设置于负荷中心,以箱变或户内变配电所为主,0.4/0.23KV低压供电半径不宜大于250米。

工业园区主干道道路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照度达到10-20lx,由专用回路供电,集中控制管理。

规划范围内110KV、35KV现状及新建电力线路采用架空敷设,10KV电力线路在新建设区结合道路建设采用电缆沟(管)埋地敷设,10KV电力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第四十三条 电信设施规划

1、预测固定电话装机为4500门,电话普及率达50门/百人。

2、保留管委会电信模块局2000门,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规划在园区东部服务区新建电信模块局3000门,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3、在规划范围电信线路全部采用电信电缆或光缆沿电信管道埋地敷设,电信管道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其中沿主干道12孔,次干道6孔。

第三节 燃气设施规划 第四十四条 燃气工程规划

1、燃气负荷预测

序号 用户类别 耗气量(Nm3/日)1 居民用户 2100 2 公建用户 840 3 工业用户 7756 4 未预见量 535 总计 11231

2、燃气气源

规划近期利用沙文液化天然气接收储配站供气,远期由规划新建三元高中压调压站供应压缩天然气。

3、调压站规划

工业园区共设置中低压燃气调压站2座,每座占地面积50平方米。工业用户设置用户专用调压站。

第八章 空间管制规划 第四十五条 园区空间管制主要涉及城市黄线、城市绿线的控制。

城市黄线主要是指110KV易街变电站,用地面积1.00公顷;3处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0.70公顷;集散广场,用地面积0.78公顷;园区范围内35KV易磨线,按电力线两侧各10米控制。

城市蓝线主要涉及主要涉及珍珠河河道蓝线,按河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控制;沿河建设时,建筑物建筑红线应退让河道保护绿线2米。城市绿线主要涉及园区内保留林地的保护控制范围;珍珠河河流保护带,按河道蓝线两侧各7米控制;园区内规划的各类城市绿地的用地范围。

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十六条 消防规划

1、消防设施规划

规划利用扎佐消防站保证园区消防安全。

2、消防给水

(1)结合给水规划,在建设区形成环状管网,增大供水能力,保证消防时供水的安全性。

(2)给水管网供水压力要保证市政消火栓流量不小于10升/秒,压力不低于100KPa。

(3)增设消火栓,新建和改造的道路的配水管上均应按120米间距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

第四十七条 人防工程规划

1、坚持“平时使用方便,战时满足要求”的原则,在平战结合方面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2、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结合区域建设修建平战两用防空地下室。平时作为商场、地下通道、停车场等,战时作为人防疏散及掩蔽系统。

第四十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规划范围内工程地质情况良好,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无明显地质灾害点,但仍应作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2、工程建设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预测评估:

①规划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建设不会加剧现有地质灾害。②大规模切、填方等工程建设有可能引发切方边坡滑坡、崩塌、填方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至大。

3、地质灾害防治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②相关部门在审批项目时,要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中,尽量根据地形调整场坪标高,降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③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应与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开展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相关建设项目进行检查,确保评估工作中提出的防灾工程措施在建设过程中得到落实。④施工前做好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查明岩土体性状、地下水埋藏深度以及隐伏岩溶发育分布情况等,对不利因素采取有效工程措施进行处理。⑤严禁埋压、圈占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九条 大气环境控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划将园区全部划为二类环境质量功能分区,规划执行二级标准。第五十条 水环境综合保护

园区所有污水均截流至规划的污水处理厂,使废水排放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8月1日执行)

中的标准,并按照此标准执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第五十一条 声环境控制规划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划将园区分为三个噪声控制区:行政管理、科研孵化及服务配套等区域为二类噪声控制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工业区为三类噪声控制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210国道两侧区域为四类噪声控制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第五十二条 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园区规划3处垃圾转运站用地。园区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渣,应采用生态学原理,提高废渣综合回收利用,禁止随意堆放和外泄,对不能回收和利用的工业废渣应先在园区进行集中收集,再选择专用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一般固体废弃物实行控制区统一管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第五十三条 林地保护规划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禁止占用规划划定的林地保护范围,应采取有效的园区绿化建设措施,提高园区绿化水平,将园区建设成为绿色、环保、健康、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的优质工业园区。

第五十四条 园区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第五十五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管理措施

1、凡园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引进等项目,必须执行国家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须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技术、设备;必须执行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

污染治理项目与主体工程没有同时竣工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境保护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强行投入生产或使用。

2、从事园区医药工程设计的单位,在设计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从工艺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对工艺上不能解决的污染要采取先进的防治措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在安排和审查新建、扩建、改建、引进等项目计划时,对与主体工程有关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借口,挤掉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施工力量。

第五十六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治理措施

1、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业,必须有治理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各企业要加强管理,开展技术研究,搞好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回收各种资源,提高原料、燃料利用率。

3、企业在原有生产基础上进行扩建、改建项目时,原有污染问题应一并解决。

4、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更新改造资金用于治理污染。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或产品要限期治理。未经治理或治理后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有关标准时,不得扩大生产能力。

6、各企业所排放的废气、烟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7、各企业所排放的废水要做到清、污分流,分别处理,提高复用率;对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必须治理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严禁采用渗井、渗坑等办法排放,确保园区内水体不受污染。

8、各企业要加强废渣的治理,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禁止任意排放和丢弃。

9、所有噪声大、振动大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采用消声、隔声、防振装置,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10、一切产生粉尘的生产岗位,要提高设备的密闭性和采用除尘、吸尘装置,使环境大气中的粉尘含量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11、在生产中使用放射性物质以及汞、砷、铅、镉、铬、氰化物等有毒物质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防护、管理和控制,防止污染环境。

12、在治理污染物的过程中,不论是排出厂外,还是转让其他单位加工或使用,应经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第五十七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生产管理措施

1、各企业必须根据国家颁发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各生产车间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指标,列入技术操作规程,作为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依据。

2、企业应切实管好、用好污染治理设施及环境保护装置,保证正常运行;发生故障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停止生产),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3、各企业的环境保护装置是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要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和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决定停用、拆迁、报废,财务部门不得销账处理。

4、各企业要搞好环境监测,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评价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管理,防止事故隐患的爆发。

5、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性质,污染事故隐患的类型及可能爆发的因素,应制定污染事故的防范、应急措施、建立紧急救援组织。

第五十八条 预防、减轻园区不良环境影响的机制保障措施

1、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应设置环境保护专职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园区内大中型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及监测站;小型企业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专职人员。

2、园区环境保护机构的职责是:

(1)认真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令,执行地方政府、上级主管机关的有关法规、条例等。监督园区内企业对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并负责组织制订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2)负责组织编制园区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协助主管领导组织、实施。

(3)配合科技部门制定园区环境保护的中长期科研规划和计划,组织鉴定和推广环境保护科技成果。

(4)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对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规定的执行情况,参加园区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计划任务书(方案)、可行性研究、扩初设计审查以及引进项目或装置中有关环境保护技术方案的确定和竣工项目的验收工作。

(5)组织环境保护技术情报、科研信息的交流,在园区内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6)领导园区内的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建立环境保护技术档案。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 第五十九条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引导园区建设健康发展。第六十条 审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向社会公布,接受人大、政协、公众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查处。第六十一条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理顺管理体制,严格建设和管理程序,坚决查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本规划划定的城市公共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侵占。对擅自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或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出让为条件,实施特许经营,采用BT、BOT、BO、独资、合作等形式,大力引进各类资本投入;充分激活民营资本,多方直接融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政府投资引导、市场化运作、银政企合作等融资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第六十三条 建立利益平衡和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开发、园区共建,建立合理的利益平衡和共享机制,合理划分税收分享比例,营造良好的产业建设和投资环境。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黑体标识。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建设项目,不得违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三章 术语解释

1、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2、高层工业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

2、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的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地块面积

3、容积率(FAR):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现行的容积率是指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规划使用土地面积之比。地下建筑作为设备、车库时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计算公式:FAR=建筑总建筑面积/地块面积

4、绿地率: 规划用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与该建设项目规划使用土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地率=绿化用地面积/地块面积

5、建筑间距: 两幢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6、地块界线: 某个地块建设项目实际的建设用地范围,其围合形成的封闭地域。

7、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沿道路部分(整体或局部)的建筑外边界后退道路红线的水平距离。

8、建筑红线: 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9、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

1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当无法单独计算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时,可以采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计算得出的分摊土地面积代替。

附表1 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用 地 汇 总 表 序

号 类 别 名 称 现 状 规 划

面积(万㎡)占总用地比例(%)面积(万㎡)1 总用地 468.10 100 468.10 100 2 城市建设用地 118.49 27.4 348.82 74.5 3 水域及其它用地 339.61 72.6 119.28 25.5 其

中 水域 0.64 0.1 1.2 0.3 耕地 192.68 39.0 园地

林地 135.21 31.0 118.08 25.2 牧草地

(%)占总用地比例 村镇建设用地 11.08 2.4 弃置地 露天矿用地

附表2 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 号 用地

代号 类别名称 面积(万m²)占城市建设用地(%)

现 状 规 划 现 状 规 划 1 R 居住用地 7.34 12.51 6.2 3.6 2 公共设施用地 33.77 64.03 28.5 18.4 其 中 行政办公用地 12.45 3.6 商业金融业用地 0.29 9.83 0.2 2.8 文化娱乐用地 0.33 0.1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33.48 41.42 28.3 11.9 3 M 工业用地 55.71 217.89 47.0 62.5 4 W 仓储用地 5.83 1.7 5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19.77 39.04 16.7 11.2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90 1.69 1.6 0.5 8 G 绿地 7.83 2.2 其中:公共绿地 7.83 2.2 9 D 特殊用地

合 计 118.49 348.82 100 100

附表3 扎佐医药工业园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控制指标下限 单位:万元/公顷

(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

行业代码地区分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七类 市县等别 第一、二、三、四等 第五、六等 第七、八等 第九、十等 第十一、十二等 第十三、十四等 第十五等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4食品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5饮料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6烟草加工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7纺织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1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2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21家具制造业 ≥1815 ≥1450 ≥1055 ≥725 ≥605 ≥555 ≥440 22造纸及纸制品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23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935 ≥1555 ≥1125 ≥780 ≥660 ≥590 ≥440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27医药制造业 ≥3885 ≥3105 ≥2260 ≥1555 ≥1295 ≥1175 ≥440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3885 ≥3105 ≥2260 ≥1555 ≥1295 ≥1175 ≥440

29橡胶制品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30塑料制品业 ≥2070 ≥1660 ≥1210 ≥830 ≥690 ≥625 ≥440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4金属制品业 ≥2590 ≥2070 ≥1505 ≥1035 ≥865 ≥780 ≥440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885 ≥3105 ≥2260 ≥1555 ≥1295 ≥1175 ≥440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400 ≥3520 ≥2575 ≥1760 ≥1470 ≥1330 ≥440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105 ≥2485 ≥1815 ≥1245 ≥1035 ≥935 ≥440 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55 ≥1245 ≥900 ≥625 ≥520 ≥470 ≥440

注: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中对“城市等别划分”的划定,修文县在市县等级分级中,属于第十三等地区。

附表4 扎佐医药工业园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下限

(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行业分类代码 行业分类名称 容积率 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 14 食品制造业 ≥1.0 15 饮料制造业 ≥1.0 16 烟草加工业 ≥1.0 17 纺织业 ≥0.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 19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0 20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0.8 21 家具制造业 ≥0.8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8 23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0.8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5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6 27 医药制造业 ≥0.7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0.8 29 橡胶制品业 ≥0.8 30 塑料制品业 ≥1.0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7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6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6 34 金属制品业 ≥0.7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0.7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0.7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7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0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7

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5

摘要: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新时期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在我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法

科学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土地分区规划管理”这一概念引入我国的。随着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明显地显示出对新形势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和北京等地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借鉴国外“土地分区规划管理”方法,在详细规划中引入区划的思想,并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基本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

而2008年元月一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法律层面上更加规范了我国的城乡规划,进一步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城乡各项设施,尤其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城市土地,提出了更严格的法律要求,为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法律保障,也更强化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作用。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1.1控制行详细规划的的法律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法定规划之一,是城市规划行政管部门做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法律依据。《城乡规划法》强调:城镇人民政府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城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之一。

《城乡规划法》赋予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的审批和修改程序和高位的备案制,更加提高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和现实作用。

1.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①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从规划到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依法行政的依据;从规划到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控制、引导、监督的依据。

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从宏观到微观,控规是总体规划的细化,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从定性到定量,控规是对土地使用的定性和建设强度的定量;从整体到局部,控规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内部配套设施的细化落实。

③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二维到三维,控规实现了平面控制与空间控制的结合;从规划到设计,控规实现了规划要求与设计条件的结合;从消极到积极,控规实现了控制与引导的结合。

④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平台。从个体到群体,控规是各方利益协调的平台;从分歧到统一,控规是城市公共政策的具体化。

2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自《城乡规划法》以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重视不代表就做得好。通过自己的一点学习和一点微薄的实习经验,我觉得就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2.1控规自身的科学性问题 尽管控制性详细规划越来越重要,但当前实施过程当中碰到的最重要问题是,很多控规在使用中都需修改,有时候甚至修改的很多,虽然这其中不乏由于一些利益关系的原因,但是更大程度上说明当前控规的科学性不足,至少它适应发展和市场变化的科学性不足。由于这种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规划不敢批,而且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编制单位也常常应地方政府要求和建议对规划方案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修改。这样就造成一个矛盾,一方面提出了立法很重要,必须赋予其法律效应,一方面编制的规划又不敢批,不敢赋予它法律效益。产生目前这种问题、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包括指标的确定,编制方法,资料调查,还有突击式的编制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身的控制体系。所以这样编出来的一个规划,《城乡规划法》给了它一个非常高的法律地位。一个需要由政府审批的,要报人大和上级政府备案的,执行非常严格的,所有行政许可,规划设计的条件必须要依据已经批准的控规来制定,如遇调整,还有非常严格的调整程序要求。这样一个对控规法律地位的要求,对控规本身的科学性具有挑战,我们现在的这种编制能不能达到法定地位的要求,这是一个难题。

2.2编制方法的科学化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是综合、协调、整合所有其他的设计,在这里主要不是设计,而是综合。目前编制方法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候仅仅是依据上位规划,由此开始进行编制设计,经常用总体规划直接落下来,缺乏专项深入的规划和设计研究作为依据,这样的编制犹如空中楼阁,和实际的需求往往是矛盾的或者无关的,脱离了其作为一个详细规划的本质意义。特别是在一些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当中,没有或缺少各种专项研究和设计的积累,基础资料的全面性也不够,更多的是依据总规直接编控规,导致控规的实际控制意义不强。就目前而言,现在的控规编制工作量和进行的内容编制下来的控规也肯定不科学,存在很多草率、不合理的成分。虽然说现在有了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如三维仿真技术,GIS分析、信息数据化平台等,可以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知识把控规做得更科学,可以从地形、地貌一直到建筑物的相关内容都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并可以提供系统地管理。但是过度依靠新科技方法也是过于死板的,城市是具有活力的,城市也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的控规编制不是科学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不存在哪一个更科学,哪一个更好的问题,只是存在哪个方案更合理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很多利益的协调和博弈的结果。规划部门,编制单位作为一个中立的机构在研究或者在编制这个规划。但即便是一个中立的机构或者有学科的背景,空间的理想,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个人的意图。而经济部门也有理想,地区政府也有自己的理想。最后这些理想交织在一起,他们对空间都发生了作用,最后出来一个结果。而由于一些利益和关系以及自身能力和个人感情,最后的结果的也会发生理想偏差。

2.3修改的科学性问题

现在修改规划,老是担心政府在当中有什么交易,或者把规划改得不好,所以主要的设想就是怎么能够让修改程序变得困难一点,而较少考虑怎么改得快一些,更科学一些的问题。有规划管理部门指出,事实上,控规在使用中面临的挑战就是非常复杂的执行和调整情况,而规划法的单一和复杂的调整程序与此相矛盾。控规涉及到的要素非常多,执行过程中碰到多样的调整和变化。比如说一条道路,在遇到拆迁等实施问题时,调半米,调一米就能让出一栋房子,这也是调整。但如果问题大一点,这条路也许就被取消掉了。在规划法里面,它们的修改都是首先要组织必要性的论证,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申请原审批机关的同意,然后编制控规修改方案按原审批程序报批,这是否科学,能否区别对待,提高管理与使用的实效性。

2.4控制方式与公共政策的不适应

控规不像公共政策而更像一个技术文件,这两者有很多差异,公共政策是一个目标和过程的导向,有很清楚的目标,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有执行它的阶段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则相对只是一个终结蓝图形式的目标。另外公共政策是普遍适用性的通则,多用通则的方式来规定,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公平性,但是我们的控规每个地块一个图则,千差万别,许多问题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解释。另外公共政策是可读和可识别的,大家理解得相对统一,但控规如果没有解释,普通市民就理解不了,它是一个技术文件。再者公共政策都是公开的,开发商和建设单位可以自己看,有执行的自觉意识和义务,控规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如何使控规更适合公共政策的要求还需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探索。

2.5改革的合法性问题

事实上对控规大家都在探索,在合肥很多规划院就常常把“控规”分成两个层次,先是为街区,再是叫地块,而在南京就没有街区这个概念。不论如何探索是非常有意义,非常积极的,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但是,也有的地方的规划为了要执行和操作,没有原则来放宽控制指标,使下一步规划怎么调也不会超过它。另外一种就是,规划法要求规划局一定要有法定批过的控规作为审批的依据,有的地方就变通把地块的规划条件改成所谓的控规来批了。在实践中碰到的这些方方面面的“变通”与“修正”,如何界定合法与非法也成为控规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6控制指标的确定问题

这也是大家比较集中关心的问题。可以说至今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总结目前的使用大概以两种方法为主,一个是经验法,通过编制者自身经验,做完形体设计之后反算指标。这从逻辑性上来讲是非常差的,但是当前大多数地方恰恰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还有就是进行大量的调查、评价,对于环境容量作全面的调查,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容量分配。应该说这个方法更科学,因为它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尤其是容积率的确定,这里面不仅是景观的问题,一定还要加强经济的分析,包括土地价值,区位等不同性质土地的使用要求,要研究土地利用的规律是什么,包括现在产权的问题,不同利益的博弈、权衡的问题都要在指标里面表达出来,这都需要专业人员做深入的研究,但是这样的做法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资料在一些小的县镇是不好得到的,而且对于庞大资料的博弈和权衡也存在一定技术困难。2.7规划缺乏系统性

规划不是成系统的编制,而是就事论事,哪里要改造、开发了,急急忙忙的编制控规,缺乏区域统筹;规划的范围有大有小,控制的要素有多有少,控制的区域与城市的行政管理区域相差较大,造成规划实施难度较大,规划缺乏系统性。

对于以上问题,我资历尚浅,没有深远的建议和想法,但是我觉得,如果可以解决好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的规划将得到一个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6

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 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减少控制要求和指标。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第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公告的时间、地点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期限、方式,应当在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十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心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建设地区,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者土地出让的地区,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由文本、图表、说明书以及各种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构成。文本和图表的内容应当一致,并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第三章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

第十五条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采用纸质及电子文档形式备案。

第十六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审查会。审查通过后,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审查意见、公众意见及处理结果报审批机关。

第十七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

第十八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第十九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建立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和维护。

第二十条 经批准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必要性进行专题论证;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修改方案;

(四)修改后应当按法定程序审查报批。报批材料中应当附具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及处理结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第四章 附 则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和编制技术规定。

谈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7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现在, 我们国家控规的关键措施是规划人员在设定的区域中, 按照乙方交代的密度等要素的前提下, 也就是说在留存一些要素的背景之中, 寻找空间要素的美学感官。进而通过该项内容来进行后续利用等等要素的设定, 进而便于后续的批租。此种措施并不是非常合理的。比如过分的重视美学特征, 将土地分配的面积不等, 其高度等也不统一, 此时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而且还和当今的经济步调无法协调。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 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由于市场经济高速前进, 它的控制水平也遭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自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 经济快速前进, 城建活动迅猛发展, 此时也面对许多的失控问题。在本人看来关键的要素来自于两个层次中。第一是建设方等机构过分的看重利润, 使得密度变大。第二, 所在区域的政府负责人为了吸引投资, 过分的干涉。

1 开展该项规划的意义

1.1 它是综合以及分部等规划间的一个

具体点步骤, 不仅将这些内容设置的更加细致, 同时还对其起到指引的功效, 保证了体系持续发展。

1.2 控制性详细规划填补了形体示意规划的缺陷。

它把难以理解的规划内容以及非常繁琐的构成要素等设置的更加精细, 能够最优的体现出其可实践性特征。

1.3 它是规划以及管控, 还包括落实等活动的关键步骤, 同时还是规划管控的关键方法和参考内容。

2 构成要素和控制措施简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是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指导下, 主要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 市政公共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 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 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 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的控制。规划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化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及其他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 建筑形体、体量、风格、色彩要求及其他环境要求。

3 规划研究思路、技术路径, 保证规划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通过非常深入的分析, 对所在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形以及交通和生态等等的多项要素开展全面的测评, 而且探索了总规划对所在区域的规定。当落实好总的规划活动之后, 对编制区的建设在发展时序上、空间布局上、道路系统、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安排上进行上、下层面规划的有效衔接, 确定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 用地布局,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用地布局,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的各项要求, 以近期建设引导远期目标的实现。规划思路“自上而下、有效衔接”, 其反应出的是规划的综合性, 并且成体系。

同时, 规划以“片区、地块、细分地块”的研究思路, 对用地、设施进行“从大到小、层层落实和控制”, 建立科学的规划控制体系, 确定合理的用地功能、公共设施配置, 塑造优美的绿地景观和综合环境, 并以地块为单位作出相应的定性、定量控制指标和引导要求, 而且分析具体情况, 注重现在以及后续的情况, 确保规划可以变化。进而可以确保所在区域的生态以及道路等各项要素的发展非常的顺畅合理, 其反应出规划的科学性特征以及其他的一些综合要素。

我们发现规划对所有的土地进行了论述, 这样便于在选取的时候能够直观的掌握相关的信息, 非常公开, 信息中既有文字性的论述, 还有图表型的内容, 不但有土地的具体方位, 同时还有其控制信息, 而且对控制信息等进行了认真的论述, 降低了开展管控活动时容易出现的不利现象, 确保其更加的易于开展。

规划注重城市设计引导。规划从建筑群体环境层面上对各主要功能片区空间进行空间景观分析, 特别对区内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中布局区、主要景观节点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和引导, 此类发展是以往的控规效益的拓展, 是为合理体现规划内容的一项内容补充。虽然这些空间景观规划是控制编制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并非是强制性的规定, 不过对后续方向的规划是一项建设性的内容。

规划强调关系公众利益的公共设置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同时对规划区内各级公共服务设施, 特别是突出满足城市发展的非盈利性项目 (如社区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社区医疗卫生、小学、幼儿园等) 和各级市政公用设施 (停车场、供水、供电、电信、环卫) 的用地控制要求做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并将这些需要配套项目的种类、数量、分布和规模落实到用地上, 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的具体调控和引导, 这样可以确保公用性质的土地不被干扰, 以此来确保公用权益得以维护。

4 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意见

当前规划活动面对的不利现象, 有一些是因为过去的一些政经问题而导致的。在我们国家, 规划设计和大规模的公用要素的设计间非常的容易混淆。此类问题容易导致规划活动经常会过分的关注视觉性特征, 不关注经济模式等的相关要素。针对控规立法来讲, 本人看来要密切的关注两项要素。一是对土地的管控应该合乎相关的经济发展步调。第二, 所有的对地价有关联的要素都要在法规中认真地论述。

4.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技术成果, 它在总体规划下一层次。

其应该通过审批步骤成为图则内容, 并非是法规, 作为既具有刚性又具有灵活性的指导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具体依据。

4.2 其在编写的时候, 要认真的分析所

在区域的具体特征来设置, 而且要结合城市的各项相关要素来综合化的布置, 确保规划能够具有有效地调控能力。

4.3 进一步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问题。

它的关键目的是为了确保公用权益被保护, 不会受到影响, 确保环境以及国家的各项利润等合乎规定, 认真地分析当前的经济模式中何种状态下掌控何种要素, 何种要素是由行业主体来体现的。它的指标要素并不是说越大越优秀, 其应该有一定的的深度。

4.4 要认真的对土地相关的要素展开分析, 结合经济内容等来设置, 防止其非常的随性。

4.5 控制指标的确定可以通过形体布

局模拟推算法、经验归纳统计法和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式确定, 通常来讲是将多项措施融合到一起来分析。而且还要认真的分析总规划所设定的控制理念和发展意义等等的多项要素来设定。

4.6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技术成果, 编制主体可以是规划设计单位。

但作为规划、管理、法律三者交汇点的法定成果、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法定图则等应有政府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参考文献

郎溪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篇8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体系

一、引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规划的一种类型,以其明确的控制内容、具体的控制方式、可操作性较强的优点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控制和引导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手段和依据。但在我国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社会经济建设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暴露了过去的控规编制方式在编制过程和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各大城市在具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创新。新法规法则的颁布实施,对控规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当前形势下控规的编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本文主要是在对各个地区、城市做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法则的规定,探索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措施。

二、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规划编制方法缺乏针对性

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一刀切”、“同质化”的现象,对于不同地块的功能、地域的差异化体现不足,规划编制的深度、内容采用均质化的标准,一步到位、面面俱到而侧重点不突出,规划的刚性和弹性要素界定不明。规划编制方法缺乏针对性,是导致控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适用、反复调整修改的重要原因。

2.2 管理与规划编制脱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管理工作,不仅比计划经济时工作量大,而且更艰巨复杂,对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建设投资主体为取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将开发建设容量指标、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作为市场博弈的砝码,挑战规划的科学性,突破规划管控的“底线”。面对上述问题,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存在两种极端,一是为了适应所谓社会整体发展需求, “按需规划”、 控规编而不批、边审批边规划、或编后反复修改,将本应是“将来式”的规划变成迁就现状、迁就项目的“过去式”规划,使控规成为招商引资、追求眼前利益的“工具”;另一种倾向是将控规成果视为不可更改的教条,使得项目审批处处是瓶颈,这种“以静制动”的方式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规划管理的适应性、灵活性不足。以上情况,均是由于管理与规划编制脱节,最终导致控规失控。

2.3 规划法制化建设的困境

控规方法的缺陷与成果法定化要求加剧了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矛盾。现实中控规的尴尬境况绝不仅仅是由于其法定地位欠缺造成的,其自身存在着功能定位含糊、管制内容和技术手段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等方面不足。2006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2008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控规编制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规划调整修改的内容和程序都作出了十分严格、近乎苛刻的规定。可以说,落后的控规编制与管理体制已制约了规划法制化建设的整体步伐,亟需脱胎换骨。

三、新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探索分析

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区都对新形势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管理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这股潮流之中,呈现出了三种主导型的趋势,分别是:分层控制,规范化要求、贴近管理需求,采用规划设计的相关辅助技术来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下面对这三种主导趋势进行分析:

3.1 分层控制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深圳是“法定图则和控规立法”、武汉和上海是“分层控制”和“图则加细则”,北京是“动态维护加上判例调整”,而广州是“规划管理单元导则”+“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图则”等等。实践经验表明在《城乡规划法》框架内,分层控制是较多地区采用的、比较被认可的方式,适应性也更强。

所谓分层控制,参考广州地区的做法,就是说把将一个地区结合行政街道界线、明显地理界线等因素划定为多个规划管理单元,单元以下再划分规划管理单元地块。“规划管理单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编制单位,负责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对本单元的控制内容,如单元用地规模、人口容量、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景观环境和城市设施,保障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协调公建配套的作用,并指导地块规划。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则在管理单元的总指标控制下,确定控制指标,作为提出规划条件或行政许可的法定依据,但规划管理者必须动态管理维护该层次规划成果,应对日常调整。

3.2 规范化要求、贴近管理需求趋势分析

为了实现控规的规范化要求、贴近管理需求,国内各个地区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了改革。广东省在这个方面的尝试是最典型的,早在2005年广东省就颁布实施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确立了控规在城市土地划拨、出让和开发建设中的基礎地位,规范了控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通过实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引入控规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的创新体制。广州市2006年颁布的《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则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分成是技术文件、法定文件、管理文件三部分。技术文件由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技术图纸、公众参与报告组成,是规划管理单元导则和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图则的技术支撑和编制基础;法定文件主要是指对于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定的文件,主要包括文本和规划管理单元导则;管理文件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操作依据,主要包括通则和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图则。目前来看,广东地区在控规方面的创新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比较规范,而且贴近现实中管理的要求,值得广泛推广。

3.3 采用规划设计相关辅助技术来为控规的相关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

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指标的确定,一直以来是控规编制与管理的难点。规划是人编制的,而人对事物的认识、对未来的预见总是有局限的,采用规划设计相关辅助技术,能有效提高控规编制的科学性和管理的可操作性。

目前采用的主要规划设计相关辅助技术包括整体城市设计、采用三维模拟以及进行交通影响评估等等,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实践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其中,城市设计主要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和控制、立体交通的组织等,体现了规划设计师对规划区城市整体形象、开发强度的思考,评审专家和领导可通过可视化直观的平面图和效果图,判断规划设计师构思和整体开发量是否合理,在城市建设的整体性、艺术性、经济性方面取得平衡。广州市早在2000年左右开始在重点地区控规引入城市设计竞赛,结合优胜方案将城市设计的成果转化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的方式则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了未来地区交通发展的过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交通指标进行确定,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使得编制的控规更有科学依据。

四、结束语

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应该刚柔并济,该控制的要严格的控制,该放松的就要放松。把握控规适度性,层次性,动态性,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整体性、科学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强的控规编制与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斌.汪坚强,迈向有效的整体性控制[J],城市规划,2012.

[2]赵敏.浅析《城乡规划法》控权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J],城市规划,2010.

[3]吴晓琴.高冰松.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探索[J],城市规划,2011.

[4]张晓楠.新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分析[J],福建建筑,2012.

[5]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6.

上一篇:安康杯十个一心得体会下一篇:会计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