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情深散文

2024-06-24

家燕情深散文(精选9篇)

家燕情深散文 篇1

家燕情深散文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漂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新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要发生了----

当我睁开眼睛时,只见马路中间只有一只家燕躺在那里,它的翅膀不停地拍打着地面,双脚无意识地抽搐了几下,不停地挣扎着,嘴里还不时发出微弱的叫声,它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不一会儿,就要告别人世了。我刚想走上前看个明白,这时,一道黑影在我头顶上闪过。噢!原来是那死去的家燕的同伴来了。它围着死去的家燕转了几圈,便啄了伙伴几下,见啄不醒它,又“唧唧”的.叫了几声,仿佛在说:“醒一醒,别贪睡了,太阳马上就要下山了,我们还得回家呢!”

可是,无论怎么叫,可怜的家燕还是无动于衷。这回,飞来的燕子可急了,一下子跳到死去的家燕身上,张开翅膀不停地啄了几下,可它还是没有一点儿动静。这时它已经觉得事情不对头了,便使劲地啄,使劲地叫,仿佛在说:“我最亲爱的伙伴啊,你怎么啦?不要吓我啊!快醒一醒,醒一醒呀!”

过了好一会儿,家燕终于明白了事情是怎么一回事了:朋友已经离自己而去,再也醒不来了。它呆呆地望着已断气的伙伴,痴痴地回忆着自己和伙伴在一起玩耍欢乐的情景,久久不愿离去----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从路边搬来几块大石头,筑了一个围墙。希望司机看了能绕道而行。看了这一幕,我深有感触:想不到动物之间也有象人一样深厚的感情啊!

菊花情深散文 篇2

在陶渊明《饮酒.其五》诗里,我第一次遇见它——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是何等的闲情雅致,写下如此超凡洒脱的唯美诗句。

菊花,一种烟火气浓郁却又不失高雅的花儿。于是,我就盼着与它相逢,想像着它的花朵、颜色、味道……无数次地梦想着、寻觅着。

种菊何用?只为丰盈篱笆?

直到学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才隐隐约约地知道菊花是时间的约定、情感的言表,它不再是篱笆下简简单单的花儿朵儿,而是诗人笔下的意象、情感的寄托;又学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接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原来菊花乃秋之物,不争奇斗艳,不畏严寒,璀然于枝头,坚贞高洁;之后又学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原来菊花有独特的香——暗香,淡淡的黄菊清香可溢满双袖;还有“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原来黄菊花还盈满了悠悠的情思,道的是相思之苦。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菊花生于古代,也活于现代,它的美不再是单纯的花儿朵儿,而具内敛品格之美。

菊花诗句,菊花词曲,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念完初中上了高中。

菊花,乃清净、高洁之士,不畏权势,不嫌贫富,篱笆下静静生长,静静地开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菊花,是我的精神支柱,陪着我走过寒冬暑夏那些挑灯夜战的岁月。

诗人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而我约定“待到三年后,还来就学堂。”因为父亲放话了,只要我能好好读书,就是砸锅卖铁,那怕买房子也要供我上学。

大学就是“象牙塔”、“知识的殿堂”,至少我们高中的班主任是这样说的。

菊花,就是我开启大学校门的金钥匙,时时刻刻引导着我、激励着我向着“象牙塔”不断迈进。

高中三年的艰辛努力,我不仅学懂了菊,还赢来了一张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母双双喜泪盈盈。在那个经济不景气的年岁,乡里们总劝诫着家父家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农村孩子上大学不现实”、“别拿钱打水漂”……众说纷纭,可现如今鸡窝里飞出一只“金凤凰”,令乡亲们刮目相看、众口交赞。那一刻,苦苦的、咸咸的、幸福的泪水,从我眼里喷涌而出……

第一次目睹菊花的风姿,是在同学陶瓷杯里,一朵朵吸足水的菊花,一上一下,悠哉游哉,欢愉得很。似太阳花,重生纤细花瓣围着花蕊端坐,如莲绽放,如水仙开放,超凡脱俗,不带一丝杂念、一粒尘埃。

爱意,就在这一刻,无关风月。

我一个穷乡僻壤的穷学生怎舍得买菊花茶?只能是多看几眼,烙下印记。

大学课少,压力也小,闲白无聊时常去逛街,正值端午节那天,我和一位菊花般纯净的女孩走在街上,街上到处弥漫着沉甸甸的花香,恍惚间好像看到了菊花正在向我频频招手。我正思忖着,她指着眼前那盆花欣喜地告诉我:“快看,这是栀子额!”我嗅着花香问:“刘若英歌唱的那种栀子?”“是呀!”她笑着回答,笑得像栀子花一样静美。

“艾青那旁边矮小的,像白蒿一样的是?”

还没等她开口,花主人笑呵呵道:“是菊花哦!”

“菊花?”

“姑娘,具体说应该是菊花苗,现在才刚刚抽枝长叶,秋天一定花开,一朵朵端坐枝头。”买花人又抢先说道。

听罢,我激动不已,见到了那期待已久的菊,虽然没开花朵,只是枝繁叶茂,但却精神抖擞。至此我爱上了那条街,即使端午节已过买花人稀少了,我还是愿意多次光临,只为遇上菊。

光阴易逝,流水无情,毕业了只好离开小城,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小镇寻觅得了一份教师工作,把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如枝头菊花般开得绚烂。

待我回到故乡,乡亲们已把万寿菊引种到了地里。一山山、一坡坡盛开的菊,那叫一个绝。触近一看,花朵半球形,金灿灿、黄橙橙,丰满的.花瓣重重叠叠围着花蕊,叶绿花艳,黄绿交辉,耀眼异常。

一大片一大片飞舞着蜜蜂蝴蝶的花海,把山坡映照得金黄金黄的,宛若乡亲们脸上的笑颜,我忍不住掏出手机咔嚓咔嚓,把眼前的美景收纳进手机……

万寿菊,多好听的名字,万寿无疆,人类不可能打破生命轨迹达到万寿,但却可以延寿,增长寿命。菊,可陶冶性情,可开怀畅饮,入药可治愈病痛,入茶幻为甘甜,怡人心脾。

种满菊的故乡,早已日新月异了,道路纵横交错,盖了楼房买来了小汽车,没变的是乡亲们的勤劳与热情,富裕了还是早出晚归,地里的庄稼与花儿一家比一家还好。

生活如菊,珍之爱之。

我的乡亲们正因之前的艰苦,才倍加珍惜现在的富足,念念不忘初衷,把富足延续长久。菊花如期开,心儿一天比一天欢愉,乡亲们个个绽开了菊花般的笑脸……

看着眼前的情景,回想起我的父母亲当年为我付出的艰辛,感慨万千。那时乡村交通闭塞,还有不少流言蜚语,加上高昂的学费、书费、杂费,无一不是巨大的阻力。不敢想像家父家母那瘦弱单薄的身躯是如何扛过来的,正如那纤细菊花杆撑起枝头大朵的菊花儿,在风雨中虽然摇曳着,但依然傲立不屈。

我也没辜负父母的期望,以菊励志,发奋读书,从一个在草堆里摸爬滚打的女娃,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借用古人的话“十年寒窗苦读”,于我而言不止十年之久,却倒也是寒窗,以读书为乐,只因菊一路为我盛开,点亮我前行的灯。

故乡的菊又枝繁叶茂了,黄花一朵比一朵大,一片比一片金黄,生活一日比一日富足,原先寂寞的乡村也热闹起来,处处听到叫卖声、汽笛声、欢笑声……

我也不再为做不完的农活发愁了,再也不用挑灯夜战苦读寒窗了,而是在偌大的校园里,伴着朗朗的书声,为学生讲解、歌颂着菊花,喝着淡淡的菊花茶,观赏着山野菊花的开落,倾听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

修篱种菊,在内心深处。

人的生命像菊花一样,虽然色彩不同、姿态各异,却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热烈盛开着。

古诗曰:花开无言,人淡如菊。细细品味,最禅意芬芳的人格,莫过于菊了,不张扬、不浮躁,繁华中自有一份淡定,喧嚣中自有一阙低调。像菊花那样具有坚韧不拔之秉性,迎寒风而挺立,面对冰刀霜剑而不畏,不去在意那些人云亦云的纷扰,做无愧于心的自己就好!

生活的路还在不断延长,不会一帆风顺,也会有伤痛的时候,学会自己给自己疗伤,这样伤口就会开出菊花般美丽的花儿。

姐妹情深亲情散文 篇3

说到这,同事说了一句,这就是姐妹,要是别人谁能做到。我不禁为这样的事情感动了,也许那个当姐姐的会觉得理所当然,当妹妹的也少了一份担心,当父母的也会为女儿的安排而安心。但在我看来,这份放弃和付出确是血浓于水的诠释,只有心疼彼此才能做的出来,这份情谊我懂。我和妹妹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大妹妹七岁,从小就这样一起结伴走过来,我有事她受不了,她有事情我放不下。我把她对我的撒娇、无理取闹视为理所当然,她总是批评我的软弱胆小,却又心疼我在我需要时挺身而出。

前些年没上班时,我自己开补习班,忙不过来时,无论妹妹在干什么都会全力以赴帮我,帮我照顾孩子,帮我补课,到春耕秋收时地里忙不过了,二十出头的妹妹还会下地做饭,帮助我照看插秧,秋收,我心疼她的付出,她却一笑而过说是小事。等到妹妹要结婚遇到难事时,我会主动把难题接过来,帮她找车,安排婚车,安排婚礼,妹妹觉得感激我,我也觉得理所当然,这些是该做的不用考虑。

妹妹家孩子一转眼五个月大了,至今我还忘不了在产房外等待宝贝出生时的场景,从妹妹被推进手术室开始,我的心情就开始紧张,一刻也静不下来,在手术室门外来回踱步,汗珠不断的从手心渗出,我祈祷唯一的妹妹平安无事,那一刻我才觉得原来她对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当孩子被医生抱出手术室,告诉我一切正常时,抱着孩子我泪如雨下失声痛哭,这个粉嫩嫩的小天使是妹妹的孩子,一直在我眼里,还是孩子的妹妹这回却当了妈妈,我们之间的亲情在孩子身上升华。

缘浅情深的散文 篇4

一九九三年的深冬,感觉特别的冷,那是因为婆婆突然病重。

婆婆在我没成为她的儿媳妇前,做过两次打开胸腔的大手术。

第一次从胸腔里拿出去四斤六两重的脂肪瘤,没过几年,复发又拿出去二斤多重的瘤子。

当我成了她的儿媳妇后两年,她的据诊断说是良性的瘤子却转移到了腋窝处。

由于身体各项指标都不合格而不能再做手术了。

那时,我丈夫是中学老师,正好放假,就带着女儿回乡镇陪伴和照顾我婆婆。我工作忙,也就只有在周末过去看望。

看着婆婆精神抖擞谈笑风生的样子,我们根本不信那不想要的一天真的会来。

有一天我正在班上,忽然,接到丈夫电话说婆婆病重了。

我立刻请假坐公共汽车往乡镇赶过去。

在车上,遇到丈夫的同学赵,碰巧他也是去看望我婆婆的。他见我一路上都在低声啜泣,就对我说:“你对你婆婆感情太深了,太孝敬了。”

我哽咽地告诉他说:“不是我对婆婆感情多深,其实,你也知道我成为她的儿媳妇还不到四年,又不在一起生活,要说感情,真的可以说还没建立起来,根本谈不上深。我也没来的及尽孝,更说不上孝敬。”

赵听了就问我:“那你怎么难过成这个样子?”

我说:“因为婆婆是我丈夫的母亲,她辛辛苦苦地将儿子培养成人,等到儿子娶妻生子了,她也该享享福了,可是,身体却就这么不行了。我是替老人和我丈夫惋惜难过。当然,我也因为婆婆不给我孝敬她的.机会而遗憾。”

说着说着,我已经又泣不成声了。

天黑了的时候达到婆家所在的乡镇,我下车就匆忙跑向婆婆家,一进门,看到亲人们都在,我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再也忍不住扑到脸色蜡黄的婆婆跟前,拉着她没有多少力气的手哭起来。

婆婆说:“别难受了,我这不是都醒过来了吗?”

原来,婆婆白天都昏迷了一次了,怕我着急,丈夫才没有跟我细说。

我又忍不住和周围的人一起流泪了。

从那一天起,我就跟单位请了假,照顾和陪伴在婆婆身边。

婆婆日渐消瘦,营养全被转移到腋下的那个肿瘤吸收,它长得非常快,差不多有足球那么大。婆婆的左胳膊被它架住,都放不下来。

别人给她做按摩她都会发些牢骚,只有我给她做她才微笑。

我边给她按摩边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婆婆不止一次喃喃地对我说:“咱家多好,你多好,可惜妈没福啊。”

我竭力忍住眼泪,说着连自己都脸红的谎话:“妈,别这么说,你没事的,那么多关口你都挺过来了,这回也一定能过去。等春天暖和了,咱再出去做手术。”

婆婆笑着说:“妈心里什么都明白,看你们都好好的,妈走了也放心了。”

这样的交流太艰难,真的是无法顺畅地进行下去,好几次,就是这么卡壳儿了。

在婆婆身边守候了一个月,过了春节,天气已经真的暖和起来了,可是婆婆却走了。

我第一次,看到丈夫大哭,就是在他失去母亲的那一刻。

我真实地体会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句话的含义。

那是无力回天的遗憾,那是子欲孝亲不待的遗憾,那是太多太多的表达不出来的不舍。

在处理婆婆丧事的时候,我丈夫的哥们儿对我丈夫说:“你得跟老婆商量,出钱。”

恰巧被在一旁哀伤的我听到了,我庄重地说:“这还用得着商量么?我丈夫就一个妈,一辈子就走这一回。我们要是有钱,所有的费用都应该做儿子的承担。”

我公公知道我们的经济紧张,不让我们分担,我们还是把仅有的一千四百块钱,自己留下二百块做生活费,其余的全拿出来硬是塞进公公的手里。

尽管这样做,与婆婆为我丈夫付出的相比还不足万一,可是,怎么也能让还没来得及回报母亲恩情的儿女不再增加愧疚了。

婆婆离开我们转眼快二十周年了,虽然与她老人家缘分不长,但情义却与日剧增。不但她的儿孙没有忘记她的养育之恩,连我这个做儿媳妇的也时常回忆起她的音容笑貌。

我想,对于只甘于无私奉献的母亲来说,能有我们时常念及,她就会很欣慰了。

亲爱的婆婆,造就了我的另一半的婆婆啊,我感谢您依恋您,才会常常地把您想起。

鞋垫情深抒情散文 篇5

从小至今,我在市场上不知买了多少双鞋垫,已记不清楚,有价钱不菲的,亦有便宜的,品种繁多,花样各异,但在心里并没留下什么印象。然而,有两双别人赠送的鞋垫,却伴随记忆,永留心间。

我不是情场高手,但那两双鞋垫,确是在年轻谈情说爱时,乡村姑娘赠送的。

中师毕业后,单身的我在乡下教书,那时许多乡村不通电,晚上除了看电影,就难有其他娱乐。而当时,村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电影散场后或月明之夜,大都集中到村子里空旷地带或公路边互相逗乐,打情骂俏,物色心上人。由于年纪相当,我也加入“潮流”,融入“集体”,与他们“交心”。那时的场景是:小伙子们坐一边,姑娘们坐一边,集体“斗嘴”,深夜才散去。最亲密的`也莫过于两男两女同邀去村边,小声说心里话。若必要分开一对一谈情时,那每对也只相距二三十米,姑娘们非常谨慎。我的第一双鞋垫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姑娘赠送的,它是我人生收到的第一双手工制作的鞋垫。在乡村,赠送鞋垫,意味着真情的敞开。那双鞋垫是全手工制作,质量好,布厚,针眼密集,每边绣有一对纷飞的蝴蝶,鞋垫四周边缘缝制得均匀结实。据村里同伴讲,这样一双鞋垫,不“牺牲”五六个晚上时间是做不出来的。后来由于诸种缘由,我和这位姑娘有情无缘。

次年,我收到了一位很有文化涵养的乡村美女赠送的一双鞋垫,那是一对“热烈”的鞋垫,每边脚板腰位置绣上两颗高低的红心,一支红“箭”穿过,真可谓“丘比特之箭,一箭穿心”,把两颗心都串连起来了。“一箭穿心”上面是两只可爱的红嘴小鸟并排站在树枝上,尾巴翘起,头一高一低,一左一右,欢乐无比。左右鞋垫脚跟位置分别绣上“情”、“缘”两个大字。只可惜天下有情人不一定成眷属,后来我们也没有牵手步入婚姻殿堂,但我至今仍保留着这双鞋垫,尽管它快“面目全非”了。

终是情深缘浅散文 篇6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

终是情深缘浅,我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只是我没有想到它来得这么局促。

留就给我的只有遗憾,我是多么的的想爱下去,一直到地老天荒。可如今,你的温柔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伤人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呢?我还有什么理由去爱你呢?大概是没有的了,你的心早已离我而去,我再喜欢再爱你又如何,你不懂得珍惜我我一个人珍惜又有什么用。

如今昔日的甜言蜜语和誓言,都变成了致命的毒药,慢慢的把我腐蚀,而我却无法自救。

今天是我们分手的第一个星期天,呵呵!我最期盼的日子如今却变成了我的噩梦,我所希冀的幸福也已烟消云散,从我把你送给我的那串佛珠还给你,从你把手机还给我开始,从此两人的世界里再没有彼此。

昨晚我又去了一次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我好怀念好不舍。看着场地里的人溜旱冰摔倒了又站起来再接再厉的样子,我心一阵无言的疼痛,这样的样子像极了你。都是一样的屈强。只是从此以后你再这样摔倒了我再也不能在你身旁搀扶你了。

看着场地里的他们俪影双双,我失声痛哭,我知道再挽不回你再也挽不回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时光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让我难忘。也罢也罢,什么时候开始就什么时候结束吧!从什么地方开始就从什么地方了结吧!这是最好的结局,也许!?

既然已经分开就不必再有什么留恋不必再回头,让过去成为过去吧!让你成为我的记忆吧!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必忧伤。

从此以后我心里再也没有你,这是你的选择,我听你的。

—————————————

再见了,妹妹。

情深缘浅散文诗 篇7

月光偷偷打量可怜缘分 岁月的年轮

再诚恳 也渡不过红尘

划地三尺只为转世灵魂换你的生辰

诵一段因果 结来世的红绳

绣花针针恨 缝鸳鸯的枕

我用一生来陪你等 等缘分认真

时光荏苒,岁月唏嘘。我们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美好的瞬间,但也只是擦肩而过。我们把遇见称为“有缘”,把没有在一起称为“无分”。大多数人看来,这种缘分是可惜的。其实不然,还有更可悲的。有缘有分,也未必能修成正果,这种应该算得上最伤的了。

在一起的时候如胶似漆,一旦分手必形同陌路。不要相信“分了手,还能做朋友”,这种情节只会出现在偶像剧中。一般人根本没有这种胸襟,更没有这种勇气。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怎么可能愿意仅仅以朋友的身份存在着?就算愿意,那也是尴尬的,因为你们做了太多朋友不能做的事。

蜀绣书签情深脉脉散文欣赏 篇8

淡雅书香里,氤氲了诗意有几分,传承的绣艺里,迤逦了多少柔暖的心绪,缠绵着无法诉说的博爱,在某段金色时光里完美契合,织就成片片无与伦比的美丽——蜀绣书签。如若,某天有幸与它重逢,请细心珍藏并爱护,那是炽热的心,深厚的情。

听闻“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虽书不成锦画,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细腻。前些日子,惊喜般的邂逅一组真实细腻的蜀绣书签,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仿佛灌注着热情与美的生命,醉倒了飞扬的`神采,欢喜的心灵。

至今还清晰的记得,那组蜀绣书签,有一枚图案是绣着蓬勃的青绿枝叶,碧透盎然生机,偶有粉艳欲滴的花瓣,两三片,安然拂落,那是青春的姿态;与之交相辉映的是第二枚书签白梅绽放,并镶嵌莺啼枝头邮票的水墨色书签,寒梅傲骨,莺语细软,自是有一番别样韵味。

当你畅翔书中心神飞扬时,不经意间瞥见,该是怎样的一番心绪;第三枚书签的图案是沙滩、贝壳和粉鞋托,湛蓝的海波纹清晰入目,是否是哪个爱读书的小女孩遗落下的美梦呢?

一行小字“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我们才会学会珍惜”为我们解开谜题。当如何种搭配方称得上美轮美奂,瞧,第四枚方形书签上绣着太阳花,延绵着精心编制的红绳线将一颗圆润的星辰穿起,白昼的梦在一枚书签上尽情渲染甜美。

是否是江南的古巷霏雨感染了心绪,心心念念着将云儿雨滴的曼妙姿态融入了蜀绣书签,两片裁剪好的锦缎,浅褐色编绳相连,摆放《花田半亩》中,宛如自然妙笔下的云和雨,这便是第五枚主题元素蜀绣书签。

是否是南国轻柔的风,吹开了荷塘月色,第六枚锦缎书签上绣出了亭亭一莲,只初露三五瓣,努力向着天空的姿态,着实迷人,料想她完全绽放时,必然倾国倾城。是否是天府宽窄巷子的沉淀,促使最后一枚书签是宽窄不一的浅褐色锦缎来绘成蜀绣书签,海棠花明媚绽放,周边是鲜嫩的草绿色缝制的边沿,清新典雅,每每望向,都觉眉眼间透满盎然活力。

每一张蜀绣书签,方寸锦缎里淡雅尽显,只一眼,便觉得舒坦,飘逸委婉,纯净淡然。可知,斑斓的丝线绕指柔,情针意线怎么也绣不尽,破锦来来复又去,恰是温润慈母般的密密缝。所倾注的心思和爱意,非是文字所能描绘的,岁月静好,深不可许。

云髻山美阿婆情深散文 篇9

在美丽的云髻山下吃过中饭,我们一行人兴致勃勃地奔赴九栋十八井。

这是一个显得非常陈旧沧桑的古建筑群。秋日的斜阳照耀在它斑驳脱落的墙体上,让那些或灰或白或黄或黑的历史陈迹显得越加古朴。

它静静地矗立在村庄里不打眼的处所。村人看到我们一行人开着车沿着窄小的水泥路进来寻访,纷纷从屋里探出头打探究竟,也许他们疑惑我们这群外乡人是迷路了才进入这久久被人遗落的废旧建筑物吧。

的确,这群古老的建筑物与村民们现在所居住的新楼房相比而言,实在是太过破旧了,残垣断壁用来形容它一点不为过。在村民们的眼中,它普通破败得一塌糊涂,就如同路边那些在深秋里落光了树叶的枯枝枯藤一样普通和不起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转了几百年,而它除了更老更旧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印记和价值能让村民们经常深思和回想。

所以,在村民们眼中,我们这群外乡人的来访显得格外突兀,但在我们自己看来,这次突然的到访又是那样自然,而它――这古老的村落和建筑群,又给了我们非常亲切的体验,非常惊喜的发现。

三两只母鸡在古建筑群外有些杂屑的地上寻找吃食。一些发育不良的花生和着藤蔓被堆砌在狭窄的水泥路边。一辆手扶拖拉机差点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一堆泥沙静静地躺在一栋屋子的墙角下。

进入古建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农业要大上”几个大字,这让我想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大干快上”、“农业学大寨”的口号。

跨过一道门槛,就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阿婆正手脚麻利地在天井里教may使用压水井,铁质的摇柄,锈迹斑斑。这对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童年时在家乡就是用的这样的水井。may并不知道要想让它把水摇上来,是要先放入一点引水的,就像点燃鞭炮首先要点引线一样的道理。

我们坐在天井里清凉的石板上,看阿婆示范。阿婆摇了几下水井的摇柄后,又挪着小脚非常快速地进入水井旁她居住的屋子,端出来的是一碟金属钵装的花生,非常热情地用客家话招呼我们吃花生。

她如此热情,仿佛我们不吃都是不给她面子,而她的这般热情又让我们深深感慨和感动,因为我们原本不过是一帮与她素不相识的外乡人,贸然地闯入了她的领地,打扰了她的安静,她不光不怪罪,还如此客气热情相待,为我们而忙前忙后,仿佛我们是她久违的亲人,怎不叫我们心生无限感动。

阿婆用我们不甚听得懂的客家话告诉我们,她独自住在这古建筑物里,老伴两年前去世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住在外边,且都在广州打工。我从窄小的窗口往阿婆的屋子里探望了一下,漆黑一片,蜘蛛网在窗棂上随风飘动,地上横七竖八地放着一些竹、木,大概是用来生火的,地面上还有一些米糠和谷壳等杂物,应该是用来喂鸡的。屋子里光线实在太差了,让我想起我在乌镇看到的那些原住民的房子,也是这般黑漆漆一片。阿婆的贫穷又让我想起前几次我们扶贫去过的英德舱颍那些贫寒的村民也是住在这般破旧的勉强称得上住处的地方。

阿婆又拉着我们穿过一条过道,来到一个类似于我老家堂屋的屋子里,这里面门的墙壁上有神龛,上面写着山西太原温氏等字样。阿婆张着没了门牙的嘴告诉我,她平时会经常来打扫这间堂屋的卫生,我问她是不是客家人,她说她祖上是从山西太原来的。我想这应该是这个村落里温姓氏族祭祀的祠堂,神龛前摆放着案几,案几上有一些残存的香火和灰烬,还摆放着一些腐烂了的水果,案几下是一堆布满了灰尘的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杯。

我们把先前在路上买的一些水果给阿婆,阿婆二话不说就拿出好些摆放在案几上供神。看到阿婆如此艰难的处境,我们一行人给了她一些钱,希望她能买点好吃的`。

阿婆拉着我回到她住的屋子,在小箩筐里翻找出一个红色塑料袋,执意要把那金属钵里的花生装进塑料袋给我们带回去吃,我说阿婆您自己留着吃吧,但阿婆非常坚持要给我们这群外乡人带点礼物,她又不顾我的劝阻,把箩筐里仅有的一点花生全都装入这个塑料袋。

我想这是阿婆的心意,满满的,我们一行人都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阿婆牵着我的手,像牵着孙女儿一般,我们就这样一老一少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们都笑了,那笑里都是纯真,是感动,感动于我们与这位萍水相逢的阿婆之间的缘分。见到hua哥拿着照相机在四处拍照,我和lily、may都要求他帮我们和阿婆合影留念。阿婆一看到相机,立马扔掉了手中的竹拐棍,没牙的嘴裂得开开的,灿烂地笑着,像是一朵菊花绽放,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年轻和童真。

然后她拉着我们走过田埂,我问她可还种田,她指着田埂边的一小块地告诉我们,那就是她的田。不过她又拉上自己的裤腿,我看到她的膝盖肿得厉害,她说她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不种田了。她告诉我们,她已经八十三岁了,但她的妈妈还健在,已经一百零六岁了,得知此消息,我们连声惊叫,感叹这村庄里山美水美,山水养人,恨不得也变作世外闲人,像李白、王安石等人看到天柱峰时发出要在天柱峰养老一般的感慨。

我们说阿婆很年轻,很爱美,因为她手上还带着两个很漂亮的戒指,阿婆不费劲就听懂了我们的话,马上取下其中一个有着小蝴蝶结的戒指套到may的手指上,笑着说这是以前别人送给她的,是个假的,我们说就算是假的但带着爱美的阿婆手上也显得很漂亮。

在池塘边,我遇到几个正在抓鱼的村民。鱼儿肥美鲜活,在有些脏的池水中跳跃翻腾,但我知道这养的鱼儿几乎都是吃天然植物或水生动物长大,应该是味道非常可口的。鱼儿的个头都很大,看得我们这一帮吃货直流口水。

岸边的一个中年男子告诉我,这个老建筑群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前,村里人都住在里面,八十年代后,村人就陆陆续续把房子修建到了古建筑群外,所以现在里面就只剩下阿婆了。他还告诉我,村里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老少少,都没什么人了。池塘旁边有一个废弃的窑,长着丛丛荒草。

告别了这群打渔人,阿婆拉着我们沿着池塘堤坝往村外走,她说要送送我们。Hua哥和其他拿着照相机的同志都把镜头对准了我们这几个与阿婆走在一起的女同胞,想来这场面也够温馨感人的。

夕阳近了,阿婆把我们送出村外,直到我们上了车,她有些蹒跚的背影才消失在古村落的门槛下。

上一篇:经典哲理美文:其实,你不必羡慕谁下一篇:居委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晋升省一级单位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