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诵读

2024-07-27

道德经经典诵读(通用15篇)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1

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局组织开展了以“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为主题的道德经典诵读和撰写心得体会的活动,为文明创建工作再添新彩。

为使此次活动取得实效,我局以“六个一”作为活动主要内容,要求阅读一本经典书籍,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好书推荐活动,举办一次“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朗诵大赛,要求全体员工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以诵读经典书籍,谈感想、写心得,督促职工养成读经典书籍、品文化精髓的良好习惯;编辑一本“道德经典诵读”成果集,通过对职工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评比筛选,并汇集成册,更方便员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我局还坚持知行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原则,由各科室、各单位自创活动内容与形式,引导职工在经典诵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逐步由“读圣贤书”转化为“行君子事”,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在服务群众中彰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新作为。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2

关键词:诵读,经典,爱读,会读

如何让学生看见了浪花而喜爱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 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对古诗诵读与美文欣赏的习惯呢?我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 欣赏美文的积极性.

一、营造诵读氛围, 让孩子们爱读

学校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教育系统, 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有利因素, 努力创设诵读古诗文的最佳外部环境, 营造浓郁的古诗文诵读氛围, 使全体学生乐读爱诵.在教室内的墙壁悬挂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让每面墙壁都能说话”;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与每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不可或缺的土壤.

如何让学生爱读、乐读, 选择书籍也很重要.所谓“皓首穷经”, 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 选择、把握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胡适为青年学子开列国学必读书单, “一不小心”就开列出上千部典籍, 为此还受到梁启超的讥评.可梁先生斟酌再三, 也列出30部典籍, 还一再称不能再少了!可见经典诵读教材的选择对于孩子们来说相当重要.为此, 我结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诵读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作精心选择.

二、在方法上加以指导, 让孩子们会读

古人曰:“授之以鱼, 莫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更要教给他们背诵的方法, 培养他们自觉积累知识的习惯, 让他们学会去发现它的美, 欣赏它的美, 掌握它的美, 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指导儿童古诗文诵读本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作为一个老师, 首先必须要熟读古诗文, 而且不可以读错.至于速度应该如何, 我觉得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高年级的, 速度可以快一点, 低年级的, 速度不宜过快.因为读古诗文时, 最主要是让他们的心定下来, 读快读急反而会导致他们内心的急躁.老师在带读之前, 内心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 最好能把情绪缓和稳定下来, 声调不宜急促、不宜过高.对学生所要读的内容在上课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老师有自信, 学生自然有信心.老师如果能把古诗文读熟、读美, 甚至可以背下来, 学生听到老师流畅的诵读和抑扬顿挫的声音, 学习的兴致自然就很高.老师如果没有做好准备, 不但心慌, 又容易断句错误, 学生就无法读得通畅.总之, 语速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情况, 才能拿捏准确,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其实是最大的收获者, 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只是诵读的第一步.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 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 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 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 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 我让学生注意听录音, 小声跟读, 再模仿诵读, 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1. 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 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 低唱慢吟地诵读, 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 自然成诵.

2. 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 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 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把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 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3. 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 边读边想象画面, 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文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取, 为“我”所用, 古诗文也只有在运用中才会被再次赋予新的生命、焕发新的生机.

三、从继承到创新, 让孩子们学以致用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 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 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诵读古诗文, 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 而且自幼就开始接收五千年文化的熏陶, 能奠定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1. 每天早晨8:

00至8:15是学校给学生的阅读时间, 可别小瞧这短短的15分钟, 孩子诵读之“胃口”一旦养成, 日积月累, 就像把古代圣贤请到家, 孩子们在吟诵乐趣中夯实了文化底蕴, 修正了人格品行, 知道了什么叫爱, 什么叫孝, 什么叫宽容, 什么叫谦让……

2. 开设大阅读课, 保障阅读的质与量.

我在阅读课上以身示范, 与生同读, 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 并将之牵引到课外阅读上;有时我会上一节赏析课, 如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能将一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3. 加强课内外沟通, 课外拓展延伸阅读.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 以课本为发端, 加强课内外沟通, 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 教学《北京》前, 布置学生查找北京图文资料等.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 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 使知识纵横沟通.如学习了《鲸》、《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后, 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等书, 上了《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后, 推荐《长征的故事》等书.课外拓展不放任自流.

4. 每日课前一讲.

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3分钟背古诗或读美文, 下午课前20分钟,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 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改善评价方式, 让孩子们有成就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 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 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 通过加强诵读训练, 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 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 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 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有检查才会落实, 有测评才会促进.为了使古诗词背诵落到实处, 我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背诵的诗文内容、相关故事、体会收获等;不定期开展各种竞赛, 如小组赛、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接龙背, 听记背、问答背等;我也会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 即作者、朝代及内容的连线练习;采取“定位联想”的办法, 即读每首诗文时, 一边背一边记每个字、每个词、甚至每句话在诗文中的位置……多种形式综合背, 灵活且富有变化,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从而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3

【关键词】国学;诵读经典;培养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其是国学经典蕴涵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道理。2012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践承国学精华,创新育人模式”研究实施项目首批实验。提出“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教学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在思想上领会“仁”,在情感上体现“爱”,在认识上成为“儒”,在行动上体现“雅”。

一、开设国学课堂,开启学生智慧

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诵读内容。幼儿园以诵读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和古诗为主,诵读和表演相结合,在优美的韵律中加深对仁义礼智信的感悟;低年级学习《三字经》: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中年级学习《弟子规》: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高年级学习《唐诗宋词》: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熟读成诵。每周星期四下午安排一节国学课,可以指导诵读,可以进行诗词欣赏,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对于要求学生们必背的国学内容,我们紧抓“三个一”,确保诵读效果:“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诵读;“一月一讲”,各班每周从国学经典中选取部分精彩片段,利用班会课或队日活动时间开展“我讲国学小故事”活动; “一期一赛”,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每学期班级间组织一次有針对性的主题活动,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不仅如此,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也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知理习仪。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品质和道德实践能力。

二、营造诵读氛围,浸润学生心灵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建立“国学文化长廊”。选择国学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或绘画或书写在校园的橱窗、墙报、板报上宣传传统思想,在教室里张贴《百孝篇》的宣传画。还利用教室外墙和楼道两侧用绘画艺术的形式勾勒《国学篇》系列书画作品,惟妙惟肖的艺术造型,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成了孩子们享受国学美育的快乐天地。每天的大课间休息时间,红领巾广播站配上经典音乐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每周在班级板报上进行一次手抄报展示和评比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每学期把学生的国学诗画、书法等在橱窗内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活动 培养道德情操

为了引导孩子们爱学乐学,并让国学思想在孩子们头脑中扎根,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化活动。

1、举办故事会。利用班会课或队日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我讲国学小故事”活动,在讲述中《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那闪动着智慧之光的礼让、孝亲、好学的思想会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开设“表演小舞台”引导学生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表演中既锻炼了创造才能,又接受了“经典”的教育。

3、开展“学国学诵经典”手抄报展示活动。学生通过多彩的画笔,用心用情描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学习热情。

4、举办“国学知识竞赛”。学校在每个班级进行初选,经过选拔的我校代表队在大城县中小学生“学国学诵经典”知识竞赛中荣获小学组第一名!极大激励了全校师生的学习热情。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引领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思想道德上也加深了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四、开展综合实践,学国学践行动

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浸润孩子们的灵魂,我们还开辟了家庭阵地。让孩子们把国学思想带进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已达到不仅要学更懂得去做的实际意义。

结合着传统文化中的“入则孝,出则悌”的思想,我们在班里开展了“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在诵读《弟子规》时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新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开始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现在我们渐渐长大了,要身怀一颗感恩之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整个活动历时整一个学期,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关注父母,体察父母的辛劳,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在诵读国学时所体会到的博爱之心、孝敬之心在生活中进行着,体验着。

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文明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要求和部署,大力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活动。全公司要充分认识开展道德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使全体员工从中华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良好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为“弘扬美德,构建和谐”营造文明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活动内容

1、诵读主题?读国学经典,做道德先锋。

2、活动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3、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经》、《为学》、《满江红》、《过零丁洋》、《爱莲说》等。

三、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与公司年初工作一并安排,做好宣传发动。

(2)、道德经典美文诵读相关要求:

诵读活动要坚持“分散自学与专题讲解相结合、学习经典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诵读讲解相结合、学习经典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诵读为基础,以感悟为路径,以实践为目的,提升领导员工的文化素养,促进道德生成。

四、工作要求

1、结合实际,优化工作方案。要结合实际,建立齐抓共管经验,评先表优,诵读活动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2、要充分利用现代设备,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

“道德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篇5

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少儿时期的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美好的母语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现根据区教育局“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活动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以下诵读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而道德经典是历史长河中经过激流冲刷而格外璀璨的珠玉。我校旨在通过诵读道德经典,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植民族精神,建构正确的人生信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07年9月—10月,学校通过教师会、班会、给家长写信等形式宣讲传统道德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并按区教育局的部署,制订实施方案,理清工作思路,设计活动载体。

第二阶段:诵读实践。2007年11月开始,各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开展诵读系列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

与热情,使更多学生能主动亲近经典诗文。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08年4月起,不定期地举办全校性的诵读比赛,巩固取得的成果,积极组织道德经典诵读研讨会,交流经验。参与区活动成果展示,推动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三、具体实施要求

1、实施对象。

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都要参加道德经典诵读活动,语文教师作为经典诵读的主要实施者,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建立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形成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网络,具体名单如下:(略)

下设诵读指导小组:(略)

2、内容选择。

以《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经典与古诗词为重点,配以儿童诗、对韵、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内容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充分参考《日有所诵》、《六小经合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资料。各年级段要制订必读内容与选读内容目录。

3、诵读要求。

对学生原则上采用“素读”方式,以记忆为主、不求甚解。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道德思想,在诵读总自然而然地养

成文明礼仪,在实践中体味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修养自己的道德心灵。

4、时间安排。

(1)倡导“一日三读”。学校在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安排5分钟的“每日一诵”时间,诵读内容由语文老师摘抄于黑板上的诵读角,并让学生在课余时记载到诵读摘录本中,利用晨间活动等零碎时间进行读背,确保每日诵读10—15分钟;每天中午原则上不留家庭作业,让学生实施午间休闲读;每天夜里让学生睡前放松读,伴着书香入眠。

(2)倡导“学科整合”。每周利用儿童阅读课时间开展班级读书会与经典诗文赏析活动,并注意“学科整合”。比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给古诗配画;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吟唱配乐诗词,使高深典雅的诗词在学生的口中变得更优美,更亲近。

(3)倡导“校外延伸”。各年级段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统一制订假期经典诵读内容与要求。

5、师资培训。

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道德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培训会;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经典诗文教学观摩会、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等大型教学观摩活动;通过网络了解“亲近母语”、“毛虫与蝴蝶”等组织开展“日有所诵”的信息。学校还将举行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古诗词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提升

教师推广与指导经典诗文诵读的能力,确保诵读活动得到有效落实。

6、活动载体。

(1)环境渲染。学校将悬挂一些推广道德经典诵读的宣传标语,并利用诗、画或学生亲笔书写的名言佳句妆点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应辟有诵读园,内容是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比如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兴趣活动。

每学年,学校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读书节”或“诵读节”活动,平时各班可以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比如开展“经典朗诵会”、“诵读音乐会”、“诵读擂台赛”、“知识大考场”等活动。在让学生读准读熟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品、歌咏、故事等形式丰富诵读的趣味性。在推广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经验,但也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

(3)评比活动。

学校将以“诵读示范班”、“书香家庭”、“诵读示范生”等评比为载体,组织开展多层面的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并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体系。

7、其他注意事项。

(1)道德经典诵读若要深入开展下去,必定要寻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各班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2)道德经典诵读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加强反思意识,达成行动有效跟进。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6

——达旗第七小学“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经典诗文诵

读活动总结 根据学校及教育局要求,我班在6月14日组织全班学生收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子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在经典名句的反复吟诵下,孩子们怀着神圣的感觉和我一起观看了影片,仿佛穿越时空与数千年前的先贤与今日的道德模范“共话”道德。

专题片共五集,分别为助人为乐篇、见义勇为篇、诚实守信篇、敬业奉献篇、孝老爱亲篇。每集有两名道德模范,反复诵读3至4段经典名句。其中,既有从《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周易》等五部中华经典中精选出的17段名言警句,也有在全国和首都道德模范群体中选取的周宪梁、陈光标、谢亮、孙茂芳、于凯、赵国强、刘子元、赵书兵、赵志良、宋丽萍等10位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全体学生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班级同学对谢亮老爷爷表现的“义务指路”十年感到由衷的敬佩

和惊讶。在观看后,当时组织学生进行两句“经典诵读”,孩子们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就是那一个个“小谢亮”。仿佛也渐渐明白如何做人。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号召同学们学习雷锋,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培养高尚道德、优良品行。像雷锋那样,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文明有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用高尚的道德行为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理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最后,在同学们嘹亮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我认为同学们肯定将将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班级中、校园中、社区里,开展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随手捡起一片纸等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增强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争做美德少年。

达旗第七小学

诵读经典,让经典浸润人生 篇7

一、打造校园文化, 创设诵读经典的氛围

经典诗文好比一粒种子, 埋进心里, 然后会慢慢发芽。因此学校要营造学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 打造儒雅书香校园文化环境。让诵读经典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可以在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 名诗名句, 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教室的学习园地, 每天请学生写一句名家名句, 课前读读, 课后读读, 不费什么力气, 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 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在“润物细无声”中就让经典走入学生的心灵。营造了经典诗文阅读和研习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与经典诗文“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 使诵读经典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二、多种方式, 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

⑴“流行”可以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 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在诵读, 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 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 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所以在小学生诵读经典时, 他们琅琅的诵读声, 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 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

⑵教师的热忱可以感染学生的兴趣。“亲其师, 信其教”, 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诵读。教师在指导诵读时要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情, 融教于学, 或表演, 或讲故事, 或说理, 或趣味诵读, 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美好的诵读时间。而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 看待学习, 看待努力, 看待进步, 看待成绩, 多表扬, 多鼓励, 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

⑶诵读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激励兴趣。小学生的感应最灵敏, 尤其对新颖的事物。因此不断变换诵读花样, 可以调动学生诵读兴趣, 我们可以采取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形式;采取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形式;也可以采取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背, 灵活且富有变化, 随意却又雅致, 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三、明确诵读经典的目标和内容

1. 明确年级诵读目标

低年级诵读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这一认读工具,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 引导他们大声诵读, 在诵读过程中自然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锻炼学生记忆力, 感受语言的优美, 体验诵读乐趣。背诵积累优秀诗文50篇 (段) 。

中年级诵读目标:大幅度提高学生诵读量, 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开阔视野, 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 逐步养成诵读的自觉性, 背诵积累优秀诗文50篇 (段) 。

高年级诵读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量,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增进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养成自觉诵读经典作品的好习惯。背诵积累优秀诗文60篇 (段) 。

2. 确定经典诵读篇目

要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如一、二年级可以选择《弟子规》, 三、四年级可以选择《三字经》, 五、六年级可以选择《论语》, 至于唐诗、宋词等由于他们琅琅上口, 韵律优美, 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所喜爱, 可以贯穿儿童的整个童年。

四、依托教材, 实现诵读方法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 不仅内涵丰富, 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感染力。我们教师要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 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 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 运用经典。

经典诗文诵读, 要多读。一要诵读遍数多。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诵读时避免“两多” (教师问得多, 讲得多) , “两少” (学生读得少, 背得少) , 而应遵循多“读”的诵读原则, 放开声音,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就像朱熹所说的, “诵得熟, 方能通晓;若诵不熟, 亦无可思索。”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 细细品位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二要诵读篇章数量品种多。要敢于大胆的引导学生诵读古今名家作品, 让这些名著成为诵读的内容, 如老舍、朱自清、柯岩、鲁迅、冰心等名家的经典篇章。“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三是诵读形式要多。或范读, 带读, 引读, 或分学习小组, 男女小组对读, 或抓住难读的地方多读。

经典诗文诵读策略 篇8

一、诵读兴趣巧激发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形式多样,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首先,诵读形式应多样化。比如看经典诵读的相关视频。我找来一些好的经典诵读视频,经常组织学生听读。再如教师范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以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此外,还可以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恰当地运用诵读方式,可以让学生爱上诵读,并读有所获。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多背诵诗词呢?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增进对诗的理解,与诗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采用激励评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地发展,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成长。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来评出优秀诵读者,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我是吟唱家”来激励学生诵读经典。此外,我在每天的课间操活动结束后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诵读方法要指导

当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科学有效的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领学生诵读。

1.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并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音),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要保证多读多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

2.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作硬性规定,即使学生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拿来作为汇报的成果,只是适当地鼓励、引导他们下一次争取汇报一些内容更丰富的古诗文。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还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相机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选择诵读内容。如随着时令、节气的变化,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并选择背诵,以便在诵读古诗时能达到“触类旁通”。

3.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我把学生要诵读积累的内容整理打印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专用的“经典诵读“本子上,然后利用学校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写字前半小时,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或早自习之前,或中午上学以后等课内外时间,进行诵读积累。

三、厚积美读常吟咏

让学生自诵自悟、美读吟唱,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1.熟读成诵就是要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朗书声中,把优美的诗文烂熟于心。背诵便是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不断地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2.用音乐营造美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让学生放声地朗诵,再次体验、感悟经典诗文。如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配以一首古典《阳关三叠》,能跨越时空,把学生对离别愁情的体验推向高潮。

3.吟唱经典古诗文。大多数经典诗文是有乐曲的。如《长歌行》、《阳关三叠》等,有的古诗是后人帮它谱曲,如《送别》《将进酒》等,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诗歌,带着学生吟唱。

有心诵读皆为趣,无意他年柳成荫。当然,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9

营造书香校园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一节早读课用于国学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以及每周三中午的国学经典课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学习园地,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早读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红领巾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欣赏配乐的经典诵读,这不但提高了了学生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3、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班级举行诵读比赛后,学校再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诵读比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10

一、活动目的:

为配合“创文”工作的开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文明新人”为核心,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以中华经典诵读的形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活动内容:《弟子规》诵读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1年4月中——5月中

五、活动地点:礼堂

六、具体安排:

(一)《弟子规》诵读训练。(第9-12周)

各中队利用班队会课、队活课、阅读课(或思品课),指导学生开展诵读和明理,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使青少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弟子规》诵读比赛。

1、比赛内容:各中队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2、比赛时间:第13周周一班会课(高、中年级比赛时间的课程与班会课对调)

高年级:下午第一节

中年级:下午第二节

低年级:下午第三节

3、活动形式:

(1)以中队为单位(不少于40人)参加诵读比赛;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4、评奖方法:

(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一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其它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5、评分标准:

(1)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20分)

(2)诵读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分)

(3)精神饱满,声音洪量,台风端正,表演落落大方,无小动作(20分)

(4)上下场组织安静、有序。(10分)

(5)服装统一(10分)

(6)班级会场纪律(10分)

6、评委安排:

高年级:

中年级:

低年级:

7、其它安排:

(1)舞台标语:

(2)摄影:

少先队大队部

语文科组

诵读经典 弘扬文化 篇11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我们将怎样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佳途径之一。因为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比如读先秦诸子,你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发你“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你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 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学校自开展诵经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是文明礼貌方面,学生学习了《弟子规》,比以前懂事多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课间不文明现象减少了。其次是勤俭节约方面,学生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再次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

诵读国学,传承经典 篇12

我园作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协作课题“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的协作单位,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以及全园教师通力合作,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 深入分析教材, 确定我园国学教育的教材为小班《弟子规》, 中班《三字经》, 大班《古诗》, 这些国学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传统文化, 是历代先贤们的总结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籍,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幼儿时期, 孩子的记忆力好, 对于诵读的内容很容易熟记于心, 到了他们能理解的年龄, 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因为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 就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二、幼儿园的办学特色

我园的特色是“在多元阅读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 国学经典课程教育作为它的一个分支, 我们将认真落实开展, 在幼儿园生活的各领域潜移默化、不断渗透, 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了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在园活动。我们国学教育的落脚点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活动”。而是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比如:午餐前让幼儿诵读“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教育幼儿饮食时不要挑挑拣拣, 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 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这样的国学启蒙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

三、如何让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1.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段, 我们精心选择的经典诗歌和歌曲, 韵味十足地飘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和家长们浸润在优美的古典文化中, 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 同时丰富了家长们的国学经典知识, 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大家爱上国学, 喜欢诵读。在早操活动中, 我们选择的韵律操音乐充满浓郁的国学气息, 下午操也尽量融入国学元素, 如小班的《弟子规》, 中班的《三字经》, 大班的《江南》, 教师编排的动作充满古韵, 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午餐活动中, 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诵读活动和餐前感恩。“集体荣, 我才荣。食堂里, 有规矩;勿喧哗, 食不语。爱公物, 惜粮米。”“先长辈, 坐端祥, 食勿喧, 嚼勿响。双手递, 稳端放;心愉悦, 食饭香。”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恩、感恩、报恩的信息。

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课程安排表中, 我们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每周一次, 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 激发幼儿诵读的乐趣。在每月的课例研讨中, 我们也将国学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结合幼儿园的感恩节, 老师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设计课程, 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把教育寓教于游戏中,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体验, 同时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幼儿处于愉快的气氛中, 真正达到“快乐学国学”的课堂效果。国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开展, 使我园教师对国学活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国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幼儿园环境板块中的渗透。

“用环境文化当教材, 不仅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 更能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环境的创设上, 坚持以幼儿为本, 创设让幼儿健康、智慧进行更好的和社会化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进园的长廊上, 我们精心布置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图片, 选择的内容都是贴近幼儿和家长生活的, 如:“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家长们在离园活动中能带着孩子在那看一看、读一读, 这些博大精深的句子悄无声息地进入幼儿的心中。在二楼的通道里, 布置着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各类照片, 有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 看着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表演的照片, 我们仿佛又看到他们在台上自信地演出, 穿着古时模样的汉服, 手拿书籍, 大声诵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很感动。幼儿在经过这里时, 还会停下来说一说, 兴致高的时候还会说上两句国学经典的句子, 这里让他们感受到了诵读国学带来的自信。

通过这些国学经典教育的活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 教师凭借和筛选“经典诵读”的精华,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提高, 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在园时, 幼儿懂得了分享和谦让;在家里, 他们会给爸爸妈妈拿上拖鞋, 为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 吃过晚饭还会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这些都说明,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让孩子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表明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重大, 特别是在幼儿的启蒙阶段, 性格形成期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我园也开展了国学教育, 通过诵读经典, 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一生基础。

道德经经典诵读 篇13

大学生组

1.陌上桑(乐府)

2.短歌行(曹操)

3.将进酒(李白)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石鼓歌(韩愈)

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7.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8.正气歌(文天祥)

9.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1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12.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14.卜算子•咏梅(陆游)

15.大学(礼记 选段)

16.洛神赋(曹植)

17.登楼赋(王粲)

18.兰亭集序(王羲之)

19.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聂绀弩)

20.悼念一颗枫树(牛汉)

2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22.再别康桥(徐志摩)

23.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24.炉中煤(郭沫若)

25.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

26.致橡树(舒婷)

27.偶然(徐志摩)

28.无怨的青春(席慕容)

29.你的名字(纪弦)

30.相信未来(食指)

留学生组

1.江南(汉乐府)

2.观沧海(曹操)

3.登池上楼(谢灵运)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鸟鸣涧(王维)

6.春晓(孟浩然)

7.出塞(王昌龄)

8.关山月(李白)

9.月下独酌(李白)

10.春夜喜雨(杜甫)

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13.嫦娥(李商隐)

14.枫桥夜泊(张继)

15.晚泊(苏舜钦)

16.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17.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1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9.安塞腰鼓(刘成章)

20.春(朱自清)

21.海上日出(巴金)

22.纸船(冰心)

23.脚步(何其芳)

24.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5.都会的满月(徐迟)

26.桃色的云(施蛰存)

27.雨巷(戴望舒)

28.乡愁(余光中)

29.春天,十个海子(海子)

30.假如生命是一张唱片(黄国彬)

教师组

1.草虫(诗经)

2.子衿(诗经)

3.橘颂(离骚)

4.柏粱台诗(汉诗)

5.东门行(汉乐府)

6.燕歌行(曹丕)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8.赴洛道中作(陆机)

9.游东田诗(谢眺)

10.兵车行(杜甫)

11.蜀道难(李白)

12.桃源行(王维)

13.琵琶行(白居易)

14.戚氏(柳永)

15.阿房宫赋(杜牧)

16.与陈伯之书(丘迟)

17.讨武曌檄(骆宾王)

18.道情十首(郑板桥)

19.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

20.回答(北岛)

21.我有一个恋爱(徐志摩)

22.夜之歌(李金发)

23.秋天(何其芳)

24.我的记忆(戴望舒)

25.诗八首(穆旦)

26.南方的夜(冯至)

27.我与地坛(节选三)(史铁生)

28.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

29.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诵读经典快乐成长 篇14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在外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忽视了母语的学习,这对于传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必将有所影响。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把古诗文经典诵读引进校园。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1.我们组织班主任及语文老师、阅览课老师学习探讨《河西学校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及《河西学校经典诵读五年规划》,印发相关学校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明确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把握经典诵读的方法技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行动。

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背诵。

3.一、二年级学生可将当天要求背诵的诗文当做家庭作业来完成。

4.注重活动渗透。

(1)唱诗词,老师找一些谱曲的诗词,由音乐老师叫唱,把诗变成歌,更易背诵。

(2)对诵读,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检测诗文的背诵情况。(3)诵诗文,齐声背诵,声势浩大,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宏大和壮美,油然产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演诗文,我们将诗文中一些优秀的篇目加以创新,配上音乐、画面、情境、舞蹈、,以表演、演唱、朗诵的形式把诗的内容全方位的展示出来,让学生领略诗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达到熏陶学生的目的。

(5)赛诗文,有少先队定期组织并举行诗文擂台赛。5.拓展诗文诵读的外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精典诗文的独特理解。

(1)画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对精典诗文的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把诗文的内容画出来。

(2)查诗文,由小组长定期检查本组诵读情况。

(3)改诗文,要求高年级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将其改写成散文、记叙文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6.加强指导,领会诵读方法。

体教学手段,让音乐走进课堂,用音乐烘托情感,为学生配乐诵读;要用动态的画面展示诗文中描绘的风光,让学生看图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走出机械背诵的狭窄胡同。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可以采用两人赛、小组赛,可以限时背、师生背、轮换背、接龙背,可以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可以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让多种形式的综合背,交织于学生背诵的过程之中,让灵活多变化的方式激发起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6)适应家长的意愿,简单易诵的诗文可要求家长和学生同读同背,让家长做孩子读书的榜样。

(四)评价激励,使经典诵读有“法”可依。1.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纳入学生期末综合评价。2.实行古诗考级制度

每学期组织一次古诗考级活动,根据每年级的必背篇目进行测试,能全部熟练背诵的颁发相应年级段的“古诗考级证书”,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3.活动激励制度

每学期,教导处、少先队结合节日、活动及时举办各类表演、比赛,并颁发奖状进行奖励,以此促进本课程的深入开发。

诵读经典 高效识字 篇15

一、教学生读经识字

刚入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 我们花了7个星期把拼音学完, 在学拼音的同时, 每天我们坚持用清晨5分钟、课前2分钟、回家10分钟、假期一天10分钟等零碎时间来让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2分钟, 也就是我们预备铃声一响起到正式上课的2分钟内, 由班长负责带领全班同学读经。学完拼音后, 我们把经典诗文中重点认识的字, 制作成带拼音的卡片, 班长领读经典古诗后, 由班长把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进行书写。学校统一印发“经典古诗文抄写本”, 把所学经典古诗文抄写下来, 我们认真批改, 及时矫正学生的错别字, 适当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和识字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对字就不知不觉地认识了, 而且, 因为经常背诵, 所以加深了记忆。

二、把经典诗文引入课堂

如果只是学生诵读, 教师没有参与的话, 学生的热情容易消失。让学生重视, 教师首先要重视, 所以我们时常带到课堂中。如:讲到“忙”字, 我们会问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学生答“闲”。问“你们在哪首古诗里见过闲字”?学生就会背道:“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素质报告书》是我们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对这本报告书我们每月填写一次, 时常引用诗文给学生评语。如, 某同学写字初见进步, 则写“小荷才露尖尖角”, 还要继续努力哦!老师写的评语学生看清字型, 理解其意, 印象深刻, 对诗更加热爱。遇到衣着随便的学生, 我就用《弟子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来教育他。学生出外玩, 看到红杏出墙, 他们会念:“一枝红杏出墙来。”久而久之, 学生受到熏陶, 也会见景思诗。

三、举行经典古诗文诵读节

每年同一时间我们都会举行大型的“诵读千古诗文, 弘扬中华文化”活动, 为期两周。整个学校每个人都参与, 包括学生、教师和职工。学生活动有班级诵读比赛, 经典古诗书法比赛, 讲故事比赛, 各班选出“诵读经典古诗文小能手”。教师和职工也上台表演诵读经典古诗, 并由学生当评委。教师精彩的表演使每个学生都很振奋, 也有了一个好的榜样!各类比赛一浪接一浪, 把诵读推向高潮, 把诵读的热情传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四、营造读诗识字气氛

我们购买了大量有关经典古诗的光盘软件、教学VCD、录音带等,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像材料。我们还让每面墙成为经典诗文, 成为识字的地方。我们还用假日时间, 把一部分儿童喜闻乐见的唐诗根据内容画成画, 然后提供图文并茂的古诗书和儿童读物。每月让班里的宣传委员组织同学出有关古诗的墙报。一走进教室, 映入学生眼帘的是画是诗。课间课前, 他们常在刊报、画、识字帘前停留, 或背诗, 或读字, 对不认识的字、词, 他们缠着老师问, 或同学之间讨论。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增强自学能力, 我们提前教会他们查字典, 让他们通过查字典认识不会的字。每星期我们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 让学生看喜欢的课外书。他们认识字越多就越能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慢慢地, 学生从“要我识字”到“我要识字”, 从而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尝试写与讲

经过几番学习, 孩子们在经典古诗中和书中认识了较多的字, 借此我们引导学生提早写作。开始, 我们用孩子爱老师的心理, 在节日来临时让学生写祝福语, 让学生写日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多评, 把写得好的由教师读出来一起分享, 把优秀作文给大家展示。而且多给他们荣誉称号, 如“诗仙”“诗圣”“小诗人”, 假设学生姓麦, 我们称她为“麦诗人”或是“小作家”“大作家”等名字。讲故事课是丰富多彩的, 有学生讲, 老师讲, 听录音带讲, 汲取别人如何讲好故事的经验。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写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会认会写的字增加了。有部分学生把我们看作好朋友, 时常把自己高兴或不高兴的事写下来给我们, 我们也耐心给他们回信。我们也时常利用课文外延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如:讲到《诚实的孩子》一课, 列宁写信给姑妈的内容没说, 我们让学生当列宁、老师当姑妈写封信。学生在此真正体验到写的快乐, 也促进他们识字。

六、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上一篇:关于一到三年级的脑筋急转弯【年度热门篇】下一篇:企业风险管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