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德国

2024-08-20

《道德经》在德国(精选3篇)

《道德经》在德国 篇1

去年, 我们单位从德国wacker公司引进了一台机器设备, 所以特意安排精通德语的我到德国公司学习技术操作。

下了飞机, 汽车沿着通往Wacker公司的大道向前奔去, 一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宽阔的公路两旁花团锦簇、绿树成荫, 各种标志性建筑物一个接一个, 彰显出了德国城市的繁华。大约过了两小时, 终于来到了挂着德国Wacker公司标志的大门前。这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德国wacker分公司。

前来迎接我的是德国公司方面的一名德国上司和一名技师, 我急忙走上前去向他们打招呼。寒暄几句后, 德国上司向我介绍:“这位是丹尼尔, 高级技师, 也是你的师傅。以后, 你多向他请教!”说完, 德国上司就告辞了。这时, 我才仔细打量起身边的这位德国技师, 只见他面色冷淡、不苟言笑, 但出于礼貌我还是主动伸出手, 想和他握一下, 以增进友谊。谁知他冷冷地说了句:“走吧!”转身就向厂房走去, 让身后的我异常尴尬。初次见面, 他就让我心中很不愉快。

接下来, 我跟他一起来到厂房, 看他在那里娴熟地操作庞大的机器, 我只是静静地站在一边观看, 实在不想跟他说一句话。突然, 他没好气地对我说:“你站在那里, 一个问题也不问, 怎么能学会技术?”看着他那张冷冷的面孔, 我顿时觉得十分气恼, 他明明就是看不起中国人, 不想好好带徒弟, 还反过来责问我。但一想到我是来学技术的, 就把心里的火强压下去。我开始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好在他都一一作了回答, 并开始让我试着操作机器。就这样, 第一天还算顺利地过去了。

可能是来德国时差倒不过来的缘故, 晚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一直快到凌晨的时候才有了睡意, 等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才发现, 早已过了上班时间。我饭也没吃就匆匆赶往厂房, 丹尼尔一脸铁青, 对我咆哮起来:“你怎么一点时间观念也没有, 如果在我们德国, 像你这样的员工, 早被开除了!”这次, 我自知理亏, 便也没说什么, 就开始默默地工作起来。之后, 丹尼尔在工作上也不断地找我的碴。好在, 我在丹尼尔极其冷淡与严厉下, 很快掌握了技术操作。

就在学习将要结束的前几天, 我突然觉得肚子疼, 之后就昏了过去。恍惚中, 我觉得有一个人, 一边紧紧拉着我手, 一边不停地说:“我的朋友, 你要坚持住, 马上就到医院了。”等我醒来的时候, 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当我看到趴在床边睡着的丹尼尔和蔼的面容时, 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时, 丹尼尔也醒了, 他用温和的眼神对我说:“你好些了吧?”

转眼, 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学习也即将结束了。分别那天, 机场上我和丹尼尔紧紧拥抱在一起, 依依惜别, 难舍难分。丹尼尔一再向我保证, 有机会一定会到中国来。我也告诉丹尼尔, 我将在机场手捧鲜花恭候他的到来。

《道德经》在德国 篇2

看报纸上说,德国的孩子非常自由,他们的房间里摆满了游戏机和电脑,他们想玩就玩,大人不会轻易干涉。他们的零花钱很多,光是钱包里就有几千美元。他们16岁就能驾车,有自己的高级跑车。而且大人如果打骂他们,他们会打911报警,那么大人就有麻烦了,虐待孩子的罪名会让大人面临15天的拘留。还有,在德国小学只有四年制,而我们这儿却有漫长的六年,他们的学习时间明显比我们少多了,而玩的时间却大大超过我们。要是我去了德国,就可以结束像现在这样的可怕的学习了。

所以我非常想当德国人,我多次要求妈妈让我学德语,而妈妈却说:“英语都还没学好,还学什么德语!”我反驳道:“你天天这也管着,那也管着,人家德国的大人可好了,才不会像你这么凶。”妈妈却说:“你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吗,‘棍棒底下出孝子’。”哎!现在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个。虽然,妈妈不同意,可我还要偷偷地学德语,长大还要去德国留学。

我还经常找些《中国兔子德国草》之类的书来读,经常上网关注德国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等。我现在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德语,如:向别人问好,要说“古腾毛根”,和英文“good morning”相似。我时时刻刻都在为去德国做着准备。

在德国“每天开新车” 篇3

卡尔所在的斯图加特市,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是该州的首府,也是享誉世界的汽车城。在我们外出游玩的每一天,他总是开着不同的汽车,宝马、奔驰、保时捷、大众、欧宝等不一而足,这些汽车虽然看起来锃亮如新,但大都是跑了数年的二手车。据我所知,卡尔的家庭在当地并非特别富裕,只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我顾虑他是为了让我玩得开心,所以屡次跟朋友借车。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卡尔时,他哈哈大笑,神秘地说:“这个你不用担心,尽情游玩就好了,回家后我解释给你听。”

回到家,卡尔打开电脑,从收藏夹里点出一个网站,“每天开新车”的答案就在里面。这个名叫“私家车共享”的网站上贴着许多汽车的图片,我一眼就认出图片中居然有我们这几天开过的汽车!卡尔告诉我,这个网站主要是为私家车租赁提供平台,车租由车主决定,通常一天12欧元至25欧元,保险费用另算。交易达成后,网站提取车租的15%作为中介费,目前有4000多名注册用户,近200辆登记在册汽车,卡尔的奔驰车也是其中之一。听完卡尔解释,我深为他的“精明”佩服不已!

卡尔还告诉我,德国的私家车已经退出了地位象征的意义,人们只是将其当成交通工具,不但常苦恼维护保养、修车、找泊位等诸多琐事,还不得已让汽车在更多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目前在德国,大约有130家提供汽车共享的公司,既有规模庞大的汽车企业,也有一些小型租赁平台,私家车共享用户高达22万人,平均每39人共享一辆车。

我饶有兴趣地指着一张图片,问卡尔:“这辆车下角还有一张头像,是车主吗?”“是呀,这是网站的创意之举,不但能享受到其舒适的汽车,同时也分享着其故事。比如咱们今天开的保时捷,它的主人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妻子就是他开这辆车时,在路边邂逅并主动搭载认识的。”

我听着卡尔侃侃而谈,感受着别具异国特色的“每天开新车”,品味着车与人的一段段温情故事,不禁感慨万千。这也让我想起了曾在国内流行的“拼车”生活,虽略有不同,但殊途同归,既合理利用了汽车资源为车主创收,也减少了民众对汽车的购买需求,从而实践了绿色地球的低碳精神。

上一篇:科学现状下一篇:结核病的全面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