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支柱

2024-12-26

人生的支柱(共14篇)

人生的支柱 篇1

人生的支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

心。

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和悲哀,就不会将宝贵的生命白

白浪费。

如果你善待自己,那你就不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然而,有些道路可能对你是畅通的,有些则注定会让你失望。那么,你对自我的认识越准确,你选择正确道路的可能性就越大,你取得成功的希望就更大。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说,你必须明确你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与条件,这一切就决定了你能不能

取得成功。

如果你真实的自我与希望的自我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你的目标是合理的。

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会相同,你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实现它。当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布满了荆棘和坎坷,甚至有时会被世人指责、白眼、蔑视和嘲讽,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不要在乎。

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无望当中,那么他注定是失败者。人很容易遭到些失败或障碍,于是悲观失望,消极下去,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怨恨他人,结果落得个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其实,身处意境而不丢掉希望的人,肯定会找到一条活路,在内心里也会体会到真正人生的快乐,那就

是希望的快乐。

“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里一直抱着“美梦”的人是幸福的。可以说抱有“希望”活下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生。也只有人,才能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一个没有希望目标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碌碌无为,无所建树。

走在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燃烧起的信念,那就是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怕困难,肯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激情,闪烁出洞察现实的智慧之光。与世惧进、终身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天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捉,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人最怕的是绝望,绝望就像是癌症,它使人失去了面对现实、挣扎抗拒的勇气。而与此相反,希望却正如坚强的意志,它能使一切看似无可就药的事情重获生机,欣欣向荣。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有了希望,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他呢?

人类社会之所以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是因为人类世世代代都在为希望努力的活着,前仆

后继,生生不息。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吧!让希望成为你前行的指明灯。

妈妈永远是我最坚定的人生支柱 篇2

多少日子里,是妈妈滋润着我脆弱的心灵,鼓励我在那些彷徨而消沉的日子里,向着人生中的光明前进。妈妈永远是我最坚定的人生支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得越来越调皮。我喜欢爬树,喜欢荡秋千。有一次爬树险些丧命,我把手臂给摔坏了。自此之后,妈妈就非常害怕。记得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和小朋友在树上吃桑葚把白衬衣给染黑了,妈妈知道我又爬树了,就命令我在地下跪半个小时,当时我的膝盖都出血了,可是妈妈心不软,“谁叫你不听话!”望着妈妈“凶狠”的脸,我怨恨极了:“妈妈真坏!”不过这之后,我再也不敢冒险爬树了。

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初春,当时河里的冰非常薄,但禁不住诱惑,我还是和伙伴们溜出去滑冰。忽然“喀嚓!”冰塌陷了,水已经浸没了我的腋下。彻骨的冷,还有从未有过的恐慌,幸好伙伴救了我。然而我更担忧的是妈妈会骂我,回到家幸运的是她不在房子!我忙把衣服藏在床底下,把冻得发紫的身体蜷在被窝里假装睡觉。但是妈妈回来还是发现了异常。“是不是到河里玩水去了?”在妈妈的一再逼问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滔天罪行”。“别人家的孩子前几天淹死了,你不知道吗?我一再嘱咐你!”妈妈越说越生气,巴掌不由控制地扇到我的脸上,血从鼻子里流出来……妈妈紧紧把我搂在怀里,泪水淹没了彼此的双脸。“孩子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妈该咋办?”抱着妈妈颤抖的身躯,我后悔极了。为了妈妈不再伤心,我发誓再也不去河里滑冰。

懂事之后才渐渐体会到妈妈严厉背后的包含着妈妈多少的关爱,如果没有这样的管教,也许我早夭折了!

妈妈不仅关心我的安全,而且还教我怎样做人。

读小学五年级时,我和邻居家的一个小伙伴吵架了,她拿大石头蛮横地砸我,我落荒而逃,并把这个晦气的事情告诉妈妈,我料定她一定会象所有的妈妈一样带着我耀武扬威地找别人算帐,没想到她却来了句:“不要动不动回来告状,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顿时一股失望涌上心头,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那么好,而我的妈妈总是那么坏。现在想来妈妈的做法是如此英明,如果当时她为我出了气,我不但和小朋友的关系弄僵了,而且我可能成了十分霸气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什么事情要依靠自己!

其实妈妈也不总是凶狠的,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她的态度越来越温和。

每次我做值日回来晚了,路口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伸着脖子四处张望着,那是妈妈。每次妈妈都会替我拿书包,问这问那,我跟在妈妈后面觉得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看,我的妈妈又来接我!”这成为我在小朋友面前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

初三的时候,我们每天晚上要上晚自习到10点多才回来,学校离我家有一条河坝,经常有喝醉酒的人躺在这里,媽妈非常担心我,每天晚上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路口,一看见一个瘦黑的影子,我就欢快起来,“妈妈,我回来了!”而妈妈总是一声亲昵地埋怨:“这么晚!”然后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一前一后,温柔的月色泻在我们身上,一件多么美丽的剪影!在以后无论多么黑暗的日子里,我从不感到害怕,因为前面有妈妈等着我!

高三,第三轮模考,我才考了三百多分,进大学眼看一片渺茫,回去将来做什么?我开始自暴自弃,上网成为“堕落”的开始。那天我又在网吧呆了一天一夜,连回家的路费也玩光了,走投无路之余我鼓起勇气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你在哪,不要乱走,我立即过去!”我可以听到妈妈在那头的焦急,生怕我即刻蒸发了似的。不一会,妈妈便神速出现在我的面前,只见她双眼肿胀,憔悴不堪,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原来妈妈知道消息后,已经找我两天两夜。此刻我真希望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臭骂我一顿,我也好受点,可是她没有,“那么大的孩子,跑了,妈不担心吗?”妈妈的语气平静而又沉重,每一个字如磐石重重敲打着我沉重的心。我感到空气非常压抑,似乎有很多话,可是我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妈,我错了。”我扑在妈妈的怀抱哽咽了。“你知道错了就好,以后不要让妈担心!”又是很平静的语气,我却从中读出了多少爱意,多少期待。回家后妈妈又找我谈心,鼓励我继续努力。此后我痛改前非,我再也不上网吧,我开始努力学习……我知道是妈妈挽救了我!

妈妈是我迷茫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从无知中走向成熟,妈妈的爱是风暴中的一方港湾,让我在惊恐中感到塌实和依靠。

这,就是母亲的伟大,这,就是爱的力量!

新疆伊宁市24小学

生命的支柱 篇3

郭梅尼 徐家良

来到张海迪的家,我们急切地想见到这个保尔式的姑娘。尽管我们读过她许多感人的事迹,但她毕竟是个三分之二躯体都已失去知觉的人。这样的人怎样生活呢?

张海迪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现在,第二胸椎以下已失去知觉,脊椎严重弯曲变形,根本不能支撑身体,全靠胳膊支在轮椅的扶手上。但是,这个瘫痪的身躯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这支柱,支持这个病残青年在无情的现实中奋斗;这支柱,支持这个从小不会走路的姑娘,开拓出了一条广阔的生活道路;这支柱,支持这残存的三分之一尚有活力的身躯,发射出光和热。

这根生命的支柱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是否经历过挫折和打击?它是怎样经受一场场考验成为一根不倒的支柱呢?

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 本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这样的人

一九七〇年春天,海迪的父亲带领知青下乡插队,全家都随着从济南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公社尚楼大队落户。村子里有个叫孟方的孩子常常躲在玲玲(海迪的小名)的窗户洞上看,轻声问道:“玲玲姐,你老呆在家里看书,闷吧?”一会儿,他抓来个小虫,说:“玲玲姐,它会磕头,你玩吧。”一会儿又摸出一个鸡蛋,说:“这是俺妈给俺煮的,你吃吧。”多么可爱的孩子啊,玲玲和小孟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天,小孟方翻着白眼,口吐白沫,脖子向后挺着。玲玲忙对孟方的妈妈说:“大婶,快,快送医院。”可是,医院离村子还有二十里啊!

呆会儿,玲玲听见惨痛的哭声,一怔:“呀,不会是小孟方吧?!„„不,不会的,他还会来叫我玲玲姐,还会给我捉磕头虫的„„”

“玲玲,孟方死了,孟方死了„„”

真的?这是真的!姑娘的心冰凉了!

„„

晚上,玲玲在煤油灯下写日记。她写道:“我要学医,我要为你们减少痛苦,不让村里再出现小孟方这样的悲剧„„”

于是,玲玲开始学针灸。找她扎针看病的人很多,最难忘的是耿其元大爷。

耿其元大爷并不是尚楼人。因为患脑血栓,瘫痪三年,老伴去世后,丢下三个儿子,两个还很小,家里全靠大爷照顾。老人一瘫痪,家里惨不忍睹。玲玲急切地想帮助老人解除痛苦,一次次地给大爷扎针治疗。

一天,耿大爷又来了,玲玲精心德给他扎着。扎完针,又弯下身子细心地帮大爷扎好腿带,系上鞋带。耿大爷感激地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笑着。

“大爷,你站起来试试,试试„„”

老人不敢相信,哆哆嗦嗦地想站又怕站。慢慢地,慢慢地,他站起来了!

“走,超前走一步,走一步。”玲玲压住快要跳出来的心,鼓励着。

老人抬起了腿,朝前挪了一步,又一步,嘴里喃喃着:“那个——行!那个——行!”

他会走了!他真的会走了!

玲玲的心在颤,在抖,在唱啊!就是这小小的银针,就是这病残的身体,真的能帮助瘫痪的人站起来了。幸福,这就是幸福啊!

玲玲第一次懂得了,给别人带来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她在日记中写道:“记得马克思说过,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这样的人。”

玲玲给耿大爷治好病的消息,在五里三乡传开了。找玲玲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一天总有五十多人,排子车,自行车在她的院子门口,黑压压一片。

一九七三年春,玲玲要随父母搬到莘县城里去了。清晨,队里备了四辆大车,全村的人都围在车队两旁,送行的队伍拉得老长老长。玲玲有满腹的话,可是啥也说不出来。啥也看不见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泪水哽住了她的喉咙。她的心在呼唤着:乡亲们,是你们哺育了我,我是吃着你们的乳汁长大的。是你们那一颗颗纯朴的心,使我这个被病痛折磨的残疾青年,饱尝了人间的温暖;是你们教育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是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在你们中间,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战胜消极悲观,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海迪离开了尚楼那欢腾紧张的生活,周围的朋友们,有的升学了,有的被招工,许多人都走了。她常常关在小屋子里,感到孤独和寂寞。

不行,必须开辟一条生活的新路。

——她开始画画。她画了一幅美丽的素描,一个朋友看见了,说:“画家要一手拿调色板,一手画笔,你离开了胳膊的支撑坐都坐不稳,怎么能画画呢!”此路不通。

——她又学音乐。不久她就能弹出一手好琵琶,一位阿姨摇头说:“拿见过演员坐在轮椅上台演奏的!”又是一瓢凉水。

她四处报告,四处写信,要求工作。但是,一次次都被回绝了。

为了找工作,她遭冷遇,受歧视;为了找工作,她恳求,她呼吁。可是,这一点点要求也得不到满足。这撕心裂肺的痛苦,超过任何一次大手术。

如果不能给社会做贡献,还不如减少对社会的负担。乘着父母到聊城出差时,她服了大量的安眠药„„

“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就要离开你们了。当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心里是多么难过啊„„

“我深深懂得,一个热爱生活的姑娘,活着是多么好啊!但是,疾病使我失去了这一切权力。我不愿做一个沸腾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和别人一样,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爸爸妈妈,请原谅我吧„„”

海迪躺在床上,脑子里掀起了万顷波涛„„

她想起了保尔在海滨公园自杀的情景。„„假如那扳机一扣,就不再会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保尔战胜了。

社会给我那么多温暖,人民给了我那么多厚爱,我就这样离去了吗?„„尚楼三年,我不是也做了一些有用的事情吗?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不,我不能死!我还要活着!我还有一双手,我要利用它辟开那荆棘丛生的生活道路。

“来人啊,救救我,我还年轻,我还有用,我要活着„„我错了,快了救我„„”海迪呼喊着。

回忆起这段往事,海迪对我们说:“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吧。但是,我不把它看成是我的耻辱,相反,我认为是我的胜利。这说明我经住了考验。”喘了口气,海迪接着说:“说实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它无数次地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信心。但是,对我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还是保尔在海滨公园打算自杀这一场。我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战胜这种消极悲观因素,重新振奋起来,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的意义,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对啊。不排除杂质,又怎么能炼出纯钢呢!

稍稍平息了激动的心情,海迪又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们遇到困难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想法和做法是很自然的。但是,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后来,海迪被分配到城关医院工作,她是多么高兴啊。因为高位截瘫,她大小便都不能控制。为了坚持工作,她白天不喝水,不吃流质食物。夏天干渴得嗓子冒烟,她也忍耐着。给病人扎针时,胳膊不能支撑,脊椎一天天变形,弯曲得更厉害了。肋间神经疼,折磨得她必须服用大量的止疼片才能坚持工作。有人不解地说:“嗨,整天拖着病残的身子,这么干,一个月才挣二十五块钱,何苦呢!”

海迪对我们说:“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倘若我能看见三天,那么,用眼睛去观察到的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啊。但是,那些视力健全的人,对此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五彩缤纷的壮观景色,都是理所当然的。她讲得多么好啊!就象有些天天工作的人,他们习以为常,并不珍惜自己工作的权利。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事,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一九八一年十月,海迪因为长年服用大量止疼片,药物中毒,间歇停止呼吸一小时五十分,几天昏迷不醒。第五天她醒过来时,看见妈妈和妹妹坐在床边,高兴极了。“我还活着。”她用微弱的声音对妹妹说,“我不想死,我还有好多事要干呢!”

突然,她发现对面床上放着许多对大脑有抑制作用的药,生气地喊起来:“我不要,我不要,这都是破坏记忆力的。我的身体已经残废了,大脑再坏了,拿什么为人民做事情呢!”

一会儿,海迪又昏迷过去了。她断断续续地说着胡话: “妈妈,我的书别弄乱了„„”

“别打搅我,别说话,我已经背了几个单词了„„”

第二天,海迪完全清醒了。她急忙要过纸和笔,手颤抖着,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六个大字:“生命之树常青!”

“太好了,我还能写字,我还能工作。我还能回到岗位上去给人民做点事情。”

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取生命的养料

青年们十分佩服,海迪三分之二的躯体病残了,没进过一天学校,却学得了丰富的知识,学习了英、日、德、世界语,甚至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一九八一年参加高考预选,竟取得了四百三十六分的好成绩。她是怎样学习的呢?

海迪有个朋友,因考不上大学而懊丧,海迪鼓励她说:“成才不一定进有围墙的大学,社会大学的门时刻敞开着的。”你可知道,就是这一点认识,海迪是经历了多少痛苦的磨难才得出来的啊!

从五岁起,海迪就瘫痪在家,不能上学。学校、老师和书包,紧紧地吸引着这颗幼小的心灵。她爱听小朋友们讲在学校学习的故事,爱学唱老师教的新歌,她梦见自己背着小书包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了课堂。

但是,而是多年过去了,玲珑还是没有跨进学校的大门。她一惊人的毅力,在床上自学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读书、看报、写文章。书,给了她知识,给了她力量,使这个寸步难行的姑娘插上了翅膀,在彩色缤纷的世界上翱翔。她在日记中写道:“大脑需要营养,除了生理上需要血液的供应,在精神上还需要广博的知识去营养,否则,还是一个‘低能儿’。而我们青年一代如果不努力,出现‘低能儿’的可能性是有的,那便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寄生虫。”

在城关医院工作时,有位老同志拿了一瓶进口药,请她翻译一下英文说明书,海迪笑了:“我连学校的门都没有进过,怎么懂得英语呢?”

老同志失望地走了,海迪想:不懂,不懂为什么不能学呢?学会了英语,不是能做更多的事情了吗?

但是,海迪从来没接触过外语,又没有老师教,完全靠自己自学,实在太困难了。开始背单词,她怎么也记不住。

“study,这不就是五个字母吗?为什么背了三天还是默写错了?唉,没上过学的人就是不行啊!”

她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居里夫人的像,那双蓝色的眼睛仿佛在说:孩子,坚持下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别人有学校,我又笨办法。”study study„„她一连写了几百遍,终于默写对了。就是从这种笨办法开始,她终于翻译处了十三万字的小说《海边诊所》。在学习的征途中,她的练习本足足有二尺高,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海迪磨练的笔迹。每当她艰难地读完一本英语书时,她都要高兴的欢呼,有时把书扔上房顶:“我胜利了!”妹妹说:“别叫了,象个狂人似的。”海迪笑着说:“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ide精力才学到这点知识,怎么能不高兴呢!”

自学容易,坚持难。对海迪这样的人,坚持就更难了。

动了第四次大手术后,海迪疼得无法忍受,她咬着被单在颤抖,朋友们心疼地说:“海迪,你哭吧,哭出声来就好受了。”但是,稍稍平静后,海迪却央求说:“让我看看书吧。”

她只能仰卧着,脖子不能朝左,也不能朝右,稍稍一动,都会揪心地疼。

“拿镜子来,放在床头柜上,„„替我翻开枕头边的那本《英语九百句》。”

镜子放着光。海迪通过镜子的反照,学着《英语九百句》。周围的亲人和朋友,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用什么语言去赞颂她呢?还是用海迪自己的话说:

“只要心在跳动,我就要努力学习和工作,顽强地与疾病抗争,相信我是一个胜利者。用生命的火花去照亮通往未来的征程。”

回忆起这段故事,海迪低声对我们说:“我早有思想准备,将来有一天我全身瘫痪了,我要学习保尔那样继续学习和工作。那时,英语不是可以帮助我翻译点东西,奉献给人民吗?”讲到这里,海迪的眼里闪着光芒。她说:“一个人能发挥作用,能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人民,就是最大的欢乐啊!”

源泉找到了,她的惊人的事业心,远比她惊人的毅力更加伟大。正是这种事业心,使她产生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

海迪对我们说:“我要向海伦说的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取使生命之树常青的养料。”

今天,张海迪的事迹正传遍祖国大地,深入青年的心。青年们将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树立起自己坚强的人生支柱。

执着、信念——生命的支柱 篇4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原来是一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在中国,这个数字有所不同,有人作了统计,中国的癌症病人中,50%的病人是被吓死的,25%的病人是过度治疗致死,25%的病人是癌症致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7年,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却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信念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

我认识一位晚期鼻咽癌的病人,在刚得知自己患癌症时,整个人陷入崩溃状态,三天就瘦了4公斤,无法想象他那三天是怎样渡过的,虽然任何人在厄运来临时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但谁愿意在这癌症的阴影下,在这癌症的地狱里渡过余生。另一朋友,同样患了鼻咽癌,经过治疗,现在活了十几年,他带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快乐地走着这段路,他那种对生命的执着、豁达,让人敬佩。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篇5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概念。该报告根据现代社会面对的矛盾和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经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3年多的研究而提出来的。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其观点之新颖,深刻被专家们称为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的本身。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困难,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舍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liv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

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与三个因素的关系。在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中,第二种因素是指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完成某种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第三种因素是指学会适应社会迅速变化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即自我生存所需的能力;只有第一种因素才与获取知识有关,而且这里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事物的手段与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

师德 学校灵魂的支柱 篇6

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师德”和“学校灵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按照“德”的概念,师德是教师应具有优秀的人品(正直),光明磊落的言行(公开),践行自己的职业道德(去行),以自己的修养去引领学生(去想)等品行。关于“学校的灵魂”说法很多,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就是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拓展开来,我觉得学校的灵魂应该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构建共同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共同愿景的条件下所建立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信仰。这种信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的灵魂所在,而校长只是这种信仰的缔造者和代表者。而教师的道德修养决定了信仰的高度和纯度。一所学校的成败关键在于师德的塑造。

如何塑造师德,提高师德修养?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校长自身德能修养入手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乌申斯基曾说:“校长个人的范例,对于教师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布鲁纳曾言:“校长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教师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比较的人物。”《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上面的名人名言可以看出校长的德能修养何等重要,这也是校长为什么是学校灵魂这一说法的原因!校长的良好行为、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可以有效的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校长不加强自己的德能修养,而去要求教师,恐怕也是天方夜谭。

所以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礼仪规范;注意自己的爱好是否高尚;注意处理事情是否公正;当一名校长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越大时,那么这所学校的师德建设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从打造和谐校园、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入手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首先,环境和氛围对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记得和同事到南京东南大学礼堂参加现代与经典的教学观摩会,在那古朴典雅的环境中,每位教师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二千多名教师齐聚一起,会场只有会意的笑声,热烈的掌声,这么多人井然有序,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百年历史的礼堂和会场那浓郁的学术氛围。可见,环境和氛围对师德的塑造影响力之大。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师生员工无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优美的校园环境于无形中荡涤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力量。

其次,构建和谐的干群、同事关系也是提高师德的有效途径之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掌声》,讲述了一个身有残疾而又自卑的女孩英子,在一次班级故事会上走上演讲台时,同学们给予了她鼓励的掌声,当她演讲完时,同学们又一次给了她自信的掌声,多年后,当这位女孩回忆这掌声时说,是同学们的掌声使她感觉到她并没有被同学遗忘和鄙弃,掌声使她自信的走向生活,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当人生活在宽容、谦让、尊重的环境中时,他的感觉应该是幸福的。关注教师的人格,从人格平等的角度来构建学校教职工的关系,引导教师尊重他人、尊重学生、尊重自己,在这种氛围中,教师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师德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情感体验。当5•12汶川特大地震袭来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为那惨烈的场面而痛哭;都被那舍生取义救助自己学生的教师所震撼;都为“范跑跑”之流所不齿。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要能体验到学生细小的情感变化,要爱憎分明,这样,师德在心中才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其次,要引导教师情感的迁移,我常常对教师说,当我们要惩罚不听话的学生时,我们要想想,如果这位学生是我的孩子时,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会怎么做,是以暴力的手段来毁坏我们的形象,还是用恶毒的话语伤害孩子的自尊。情感的迁移会使教师的师德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四、从教师业务学习入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建立在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表现之一就是能进行有效教学。所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手段。师德的表现不仅仅是爱和责任,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能力上,无论是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还是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或是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重,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业务水平。否则,所谓的师德必将成为没有依托的空中楼阁,必将因其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不能征服孩子的求知欲望而遭到鄙弃。

现在,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对于学生尽心尽力,对于教学一丝不苟,但是苦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不足,时常遭到家长的埋怨,领导的责备,而自己也深深陷于痛苦之中。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必须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这样做既维护了教师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纪伯伦曾这样描述:

“当你们工作时,你们便实现了大地最悠远之梦的一部分,在夢还没有诞生时,它便已经分配给你了。

你们劳动不辍,才真正置身于真爱的生命中,

借由劳动来热爱生命,便是懂得了生命最深处的奥秘。

然而,如果你们认为生育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把培育血肉之躯当成写在眉宇间的诅咒,那么我会说,只有你额上的汗水才能冲洗掉那道诅咒。

有人曾对你们说生命是黑暗的,在你们疲劳时,常附和疲倦的话语。

我也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希翼,

所有希翼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所有知识都是无用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的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会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融为一体”。

当我们以高尚的师德工作时,我们的教育灵魂便显得那样高大;

自信是精神的支柱作文 篇7

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是应该自信,还是自卑呢?我想答案是明显的。如果连自信心都没有,又如何谈论成功呢?有的人就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缺乏必须有的自信心,本应离成功之路只一步之遥,而主动地放弃了,而有的人则失败面前不低头,并坚信,天生有才必有用,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其实我知道自己时而很自信,时而又自卑,缺乏自信稳定度,我也想通过改变去寻找自信,我知道我需要的只是自信,我不缺乏能力,只有在能力和自信并存着,才能达到自己的顶峰。

喜欢自己运动打球的样子,充满了自信,只要把球交到我手上,我就能主导进攻,把球放进篮筐,我知道我的天赋不足,但是我卖力,我不惜体力的去拼去抢去防守,我相信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把握好每一次投篮的机会,你就会赢的比赛!

我的精神支柱作文700字 篇8

记得那是一次数学测试,也是我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数学成绩。那天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和往常一样,自信满满地开始在卷子上“奋笔疾书”了,题目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简单。

下午,试卷发下来了,一看到试卷成绩,我傻了眼,我竟考了八十几分,我的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对于成绩一向优秀的我,不敢相信那是我的试卷,我的分数,我一看应用题都是因为自己粗心而扣分,此时我心里难受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断地往下淌。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我不由自主地打颤。那张试卷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我有点颤抖地掀起试卷,那鲜红的数字再次映入眼帘,刺痛我的心。我放佛感到一张巨大的网向我袭来,使我动弹不得,不能呼吸;仿佛听到老师不可谅解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又仿佛看到妈妈饱含责备的眼神……

回家的路上,我无力地走着,心情异常沉重,路仿佛格外漫长。出乎意外的是,妈妈竟然没有一句责骂,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告诉我:“拿到低分不要紧,主要就是找到为什么这次会考得这么差劲,只有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才有下次的进步。”并坚定地说,“孩子,妈妈相信你能行,希望你永远‘胜不骄,败不馁’!”

夯实中国梦的三大支柱 篇9

第一个支柱是共同发展。没有共同发展就没有中国梦。失去共同发展,中国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携手努力,不断向前进步,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中国梦才有真实的内容与依凭。

共同发展不是无条件的,对它至少有两层约束。第一层约束是发展的包容性。包容性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发展的成果为一切创造者和贡献者所分享,还包括“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式的、对弱势群体极大关怀而表现出的饱满的文明状态。

第二层约束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强调的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不那么和谐之处。比如笼罩在大城市上空的雾霾,比如潜流于小村镇地下的毒水,比如闹市之中用于赌敢不敢游泳的浊流,比如住地之侧释放着的或杀人于无形之中的废气。中国梦的光环不会因为现实中仍然存在的缺陷而失色,但如果对这些暗斑讳疾忌医式地视而不见则会褪色。

支柱之二是共御风险。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前一刻还是经济学家盛赞的“大缓和”的黄金时代,下一刻就听到房地美和房利美被接管、雷曼兄弟破产、“大调整”乃至经济萧条来临的消息。汶川大地震之后,有的地质专家说此后四川百年无强震,可是就在汶川地震5年之后,雅安芦山又发生7.0级的地震,遇难及失踪人数已经超过200人,还有一万多人受伤。这说明,无论来自社会经济的风险,还是来自自然的风险,都不是人类可以准确预料和控制的。

中国梦之中,包含了不可预料的灾难冲击下对人的关怀、慰藉与支援,排解他们的苦难,给他们以希望,助他们走出噩梦。应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的动员机制是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反应和介入是及时的。

灾难之后,更应该从战略的、全局的角度,反思减少和控制灾难损失的机制。例如,社会安全网的建设与完善,这方面日本有一些经验可取。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或衰退,但日本社会并没有因此而动荡不安,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政府“保护社会”的施政思路。我们同样需要在“保护社会”上有所作为,这样在面临经济危机等冲击时,会更加淡定从容、有条不紊。

又如,地质条件和环境已经显示出生态脆弱性的地区,在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应慎重考虑其选址布局,避免在脆弱性较强的地方人口集中,不一定为了展示“人定胜天”的“勇气”搞原址重建。

共御风险可以将人们聚合到一起,从彼此的鼓励中凝聚中国力量,让中国梦变得更加温暖人心。

第三个支柱是共担责任。中国梦的实现是怀揣梦想的人的共同事业,不同主体都应各尽其职。既不要越俎代庖,也不要推卸责任。

李克强总理说过,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市场的手往往是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因其“看不见”,一些缺乏耐心的短视的人不信任它,一些从管制中获利的人曲解甚至污蔑它。但是,它不会因为看不见而不发挥作用。正如违背自然规律的人会被自然惩罚一样,扭曲市场的做法也会遭受损失。

除了政府与市场之外,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本身也是承担责任的重要主体。有些情况下,政府可能因为缺乏外部监督而失效,市场可能因为经济的外部性而失灵,社会则可以对政府扮演监督的角色,对市场发挥治理外部性的角色。

同时,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创造者,都有责任用不懈的奋斗、创造去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不断收获与时代共成长、与社会共进步、与国家共筑梦的成果。

只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部门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对彼此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相互提醒和制约,只要每个人把中国梦与个人梦融为一体,所有主体共担责任的主动意识就能建立起来。唯如此,中国梦的实现才拥有更好的能动性保障。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意义 篇10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 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个国家即使有繁荣的经济,若没有文化支撑,其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和巩固。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这就需要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更好发挥文化在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中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从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经济社会越是发展,物质生活越是富足,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就越发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文化消费正成为人民日益重要的消费需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使孩子茁壮成长的三根支柱论文 篇11

之所以把培养智力放在第二位,是因为在婴儿诞生的同时,智力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了,它要比社会性和道德发展得早一些。在这三者中,无论缺少哪一样,都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父母打算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目标,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为了培养将要肩负起21世纪重任的孩子,父母们应该怀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尽管不同的父母对孩子有不同的期望,但是,在众多的期望之中不会没有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爱护、体谅他人;

(2)怀有让社会变得更好、让自己的周围变得更好的使命感;

(3)具有为完成这样的使命所需要的卓越创造力;

(4)具有领导才干;

(5)具有与大家协调共处的社交能力。

如果能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种素质的人,那么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他都会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为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正确地理解婴儿发出的信号

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必须要让孩子健康。不过,一提到“健康”这个词,人们立刻想到的往往只是身体的健康,而心灵的健康却常常被忽视了。有关零岁的素质问题,在健康方面,我想着重提出婴儿心灵的健康。

人生的最初阶段,特别是零岁至三岁期间的身心发育状况,能左右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对这一事实,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精神科医生说,现代人的不安、不健康的最深的病根,是源于他们在婴幼儿时期母子(或父子)关系的不安定。

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格外留心。为了让婴幼儿得到最健康的

成长,父母们应该正确地接受孩子发自内心的欲求,只有在这种联系达到最和谐的时候,孩子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成长。

有关这个问题,九州大学心疗内科的精神科医生杉田峰康在其著作《是谁把孩子弄成这个样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一个健康的母亲,是不会去妨碍孩子那些纯粹天然的行为的,比如饮食、睡眠、玩耍、好奇心、惊奇以及无法捕捉的自然的想象等等。

当孩子的这种人生早期的愿望被充分满足后,他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对他人具有爱心的人。”随后,杉田先生又阐述了育儿的正确态度:“所谓育儿,并不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应该看做是得到了一个活的宝藏。

在符合孩子本身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培养,这也许才是正确的育儿观念吧。”无论是教养也好、教育也好,如果不符合婴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是原则。

孩子婴儿期后的智力发展离不开父亲

儿童智力的发展既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也有后天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父亲作为影响儿童智力的环境因素之一,他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孩子的婴儿期。在孩子婴儿期后的智力发展中,父亲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专家从两方面来研究父亲对孩子婴儿期后的智力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观察失父的影响;另一方面,直接观察父亲对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如同婴儿期一样,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认知发展都产生影响,只是影响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一、 失父的影响与认知发展

失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父亲由于死亡、离异或遗弃而永远离开了家;二是即便父亲仍是家庭成员,也可能由于工作、旅行或缺乏兴趣而不在孩子身边。

根据亨利.比勒的意见,与儿子经常待在一起的父亲有助于开发儿子的智力潜能,能够成为孩子坚毅和成就的动力。有才能且成功的父亲,如果与儿子经常在一起,使男孩经常有机会观察并模仿父亲,对于他全面发展工具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极为有利。不过,假如父亲不能经常在男孩身边,或者假如父子关系消极,则即便拥有一名颇具才能的父亲,也不一定会促进男孩的智力发展。

同时,当研究者对一些女孩进行观察时,发现她们的认知发展似乎也由于父亲不在而受到一定的影响。玛丽贝斯・辛发现,双亲家庭的儿童和失父家庭的儿童在认识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测验得分和智商分数上。

为什么失父家庭的孩子在学业成绩和智力测验上表现均差呢 我们知道,儿童的认知发展取决于注意、鼓励和刺激,尤其是在儿童的成就、能力和技能需要反馈的时候。对于单亲家庭孩子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的一种解释是,他们与双亲家庭的孩子相比,很少得到成人的注意,与成人的交往也较少。离异的母亲不大可能在孩子就寝之前给孩子讲故事,也不大可能以游戏方式拓展孩子的日常照料,甚至很少跟孩子一起用餐。同样,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大可能从母亲或继父那里得到学业上的帮助。

当然,一些最新的社会学和人口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父亲不在改变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这一结论,似乎没有明确而肯定的证据。尽管这样,父亲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父子的交往和认知能力

评价父亲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较好方法是直接观察父子交往。专家的研究结果发现,与那些不被父亲重视(冷漠、事不关己)的男孩相比,凡被父亲重视(仁慈、赞扬、帮助)的男孩,在智力测验和词汇测验中的得分较高。与此相似的是,父亲的限制行为往往与男孩认知得分较低相关。

父亲与孩子交往的风格对孩子以后的岁月也有影响。如果父亲对子女取得的成就及时加以赞扬和表示喜悦,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教育目标定得较高。尽管母亲的认可不如父亲的认可,但是父母的教育水平与儿童的教育期望是有联系的。其他一些研究也证实了父亲风格的重要性。

有关观察表明,就家庭内解决问题和讨论任务而言,凡是实施适当控制的父亲(例如,既维持适当的家庭限制,又允许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凡是不抱敌对态度的父亲(例如,对孩子的言行较少讽刺、挖苦等),他们的儿子往往成就较高。与此对照,如果父母之间相互敌视,那么男孩的`成就就较低。

父亲的影响,以及婚姻关系,是通过对儿子自控能力的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影响)而发挥作用的。父亲的行为影响男孩的自控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的成就水平。有趣的是,母亲的控制和婚姻的不和,会对儿子的成就愿望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在纪律要求上的粗暴态度,以及前后不一的命令,是与儿子的成就水平下降联系在一起的。而且通过这一中介,影响儿子的情感调节(焦虑、抑郁.自尊等)和自控能力。倘若父亲的要求不能一致,它有可能成为4年以后男孩中学成绩的预兆。但是,这种影响是通过对男孩自控能力的影响起作用的。

父母双方都对儿童的学业成绩作出贡献,而且母亲的榜样要比父亲的榜样更具预言作用,但也许父亲对儿子的成就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三、父子和父女

父亲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子女的智力和教育做出贡献。然而,父亲也可能通过妻子对女儿施加间接影响。

有关研究发现,父亲对母亲持友好态度会促进女孩的智力成长。也许,在父亲对妻子持支持态度的家庭中,女孩有可能把母亲作为一个角色典范。

其他一些研究者指出,父亲对女儿的认知发展虽然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晌并不总是积极的。父亲甚至比母亲更倾向于用性别定型方式对孩子作出反应,并且鼓励儿子追求男性特征,鼓励女儿追求女性特征。由于某些父亲仍把智力成就视作一种男性的活动,因此父亲可能忽略和淡化女儿的智力进步,因为他们把学业上的成就看做是非女性化的。

男孩和女孩从父母那里接受十分不同的信息,尤其从父亲那里接受十分不同的信息。对于男孩来说,该信息是要“干得出色”;而对女孩子来说,该信息是要“玩得开心”。正如我们在婴儿期见到的那样,这些不同的经验很可能削弱女孩的下述信念:“世界对我的行为作出反应”;“只要有所作为,世界就能改变”。这些观点对发展坚持性和控制力是重要的,它们是成功的重要组成成分。

同样的情况也反映在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期望和职业期望方面。父母双方,尤其是父亲对儿子很可能强调职业和职业成功的重要性,而对女儿就不那么强调了。父亲不仅关心儿子职业的成功,而且,希望儿子能吃苦、有志向的父母是希望女儿能吃苦、有志向的父母的两倍。父母还希望儿子拥有其他的品质,例如智慧、自立、负责和意志坚强等,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强男孩的职业成就上。可是,对女孩是否在工作和职业中干得出色,就不那么重视。父母对女孩的希望是心地好,不自私,有爱心,诱人,有礼貌,成为贤妻良母等。这些期望在女孩后来的发展中会起作用。

当然,对于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期望模式也有例外。

父亲在家并非惟一的决定因素,父亲与儿子和女儿的交往方式也有关系。据研究,凡在女儿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鼓励她们进行体质运动的父亲,其女儿往往具有教育的可塑性。此外,具有上进心的妇女往往可以从她们在青少年时期与父亲的密切关系中觅得根源。凡对女儿的自主性和竞争性既支持又培养的父亲,其女儿到了成年期最具教育的可塑性。

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帮助儿子和女儿实现独立的、与众不同的身份。对男孩来说,目标是实现符合父亲要求的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对女孩来说,目标则是实现符合母亲要求的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安全成为现代数字计算的支柱 篇12

Steve Redman认为,互联网恶意软件正以超常规增长,其每天发现的潜在恶意软件样本约10万个,每天能够识别出来超过5.5万个新增恶意软件,这意味着每分钟就有38次威胁。

全球威胁智能感知系统正是迈克菲用来应对信息安全的“武器”之一。通过GTI研究团队的支持,这一系统可以利用数百万个传感器监控整个互联网,实时进行基于云的威胁信息采集与分发,并提供基于信誉的功能。全球威胁智能感知系统能够基本上涵盖所有与安全相关的“管道”,例如网络/IPS签名、恶意软件漏洞管理以及垃圾邮件Web防护等。

基于全球威胁智能感知系统的技术优势,迈克菲打造出了一套开放的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中有约120家合作伙伴和我们在一起,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帮助客户更加方便、快捷地部署自己的产品。”Steve Redman表示。

云安全是英特尔与迈克菲目前合作的重心之一。迈克菲北亚区技术总监韦颂修将其云安全策略分为三个部分:来自云里面、在云里面、为了云。“来自云里面”主要是指利用SaaS解决方案,通过云为企业提供安全服务;“在云里面”更多地是针对数据中心内部以及数据中心之间的信息安全,全球威胁智能感知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云” 则关注私有云保护及安全认证服务。这三个部分都会通过迈克菲的集成平台进行交付。

茧丝绸-英山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篇13

茧丝绸-英山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一亩桑园,每茬可产40公斤鲜叶,每年采鲜叶三茬半,每公斤鲜叶16元,一年可多创收2200多元……”,前不久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能够脱稿讲出英山县桑蚕产业发展情况的.一串数字,并随即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人们不仅信服省委书记不看稿子却如数家珍,更是从字语行间里悟出一个特色产业、一条富民强县之路.为探究这条路的奥秘,近期,省经委专题调研组来到大别山区英山县,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和农家地头,对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形成了这份考察报告.

作 者:葛天平万国勇 王琼  作者单位:湖北省经委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 关键词: 

人生的支柱 篇14

你的执行力不足,其实是缺少这六根支柱

作为组织能力的最终体现,执行力是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企业执行力可分三个层次:完成,不折不扣完成,超预期完成。失败或平庸企业往往连第一个层级都没有达到,优秀企业达到第二个层级,卓越企业追求第三个层级。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能力差别,其原因在哪里?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座大厦的话,战略就是大厦的顶,而大厦的支柱就是执行力。支柱太细小,或根本就没有齐全的支柱,独木难支,想让大厦屹立不倒,自然难以如愿。

执行力六支柱

我们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析执行力的六大支柱,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树立了执行力完整的支柱。

第一根支柱: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经理/总监)是公司战略落地的枢纽。中层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战斗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毛泽东说:“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关键”。柳传志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搭班子是针对高层领导,带队伍就是指中层管理者。

一个不合格、平庸的中层管理者带给组织的损害是:

1.“歪嘴和尚念经”,高层的战略、指示最好,都得经过中层管理者的理解,然后落实。此时,“歪嘴和尚念经”就让高层的战略变形、变味,甚至变态。

2.不能以身作则,没有管理能力,“德不足以怀远,信不足以一异,义不足以得众”,无法成为团队的核心,导致团队涣散;

3.平庸者往往心胸狭隘,自卑导致嫉妒,致使优秀人才流失; 4.平庸管理者必然是“武大郎现象”,导致公司成为矮子王国。第二根支柱: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的骨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载体,界定了企业权力体系、部门与岗位设置、工作分工、运营流程等管理的基本要素。只要有组织,必然有架构,区别在于组织架构的科学性,也就是与企业战略目标和时代发展的适合性。不同的架构导致不同的结果,如同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虽然都是碳,但由于结构不同,两者的性能也完全不同。不合理的组织架构导致以下恶果: 艾德教育:

1.部门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应该提供服务的部门却在监管,应该履行监管职责的部门却在巴结服务部门,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战员要提防、讨好后方的本该提供支持服务的部门,导致政治气氛浓厚以及企业内控、舞弊风险;

2.职责重复或职责不清、权责错位、成天扯皮、内耗严重,“三个和尚没水喝”; 3.流程漫长,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第三根支柱:制度流程

制度流程是做事的章法,是组织的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做事,没有章法是不可想象的。执行力差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两个特点: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无章可循可以理解,有章不循的原因是什么?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五点:

1.制定程序上,闭门造车,事前不调研、不沟通、不论证,事后不宣导、不培训、不学习,员工不了解、不理解;

2.内容上繁琐、复杂、晦涩难懂,不合理、不可行,与现实脱节;

3.朝令夕改,变化频繁,令员工无所适从,所谓“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欧阳修);

4.制度与流程脱节,有制度没流程,有流程没制度,形式主义严重; 5.领导自身不遵守制度,形成不好的示范效应。第四根支柱:基层员工素质与能力

员工是执行的主体,一切任务都最终要靠人去完成。基层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是落实“最后一公里”的保障,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所以,很多优秀企业都在人才录用、培养上倾注大量心血。比如华为,每年奔赴各个著名高校大量招聘最优秀大学生,2001年合同招聘甚至达7000名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并且保持平均每年招聘最优秀大学生3000名。入职后,更以“魔鬼训练”,在180天的超强培训、5%的淘汰率,完成从学生到华为人的角色转换。

对员工的培养,不仅仅是指集中的培训,更多的是日常工作实践中的指导、锻炼、内部竞争与末位淘汰,把秀才打造成士兵,打造成“召之即战,战则必胜”的铁血战士。缺乏执行力的企业在人才录用培养上,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从公司战略角度筹划人才策略,按照部门的一时需求和人事部门的关系好坏,决定是否招聘; 艾德教育:

2.录用面试没有统一标准,没有严格筛选程序,由面试人主观判断,面试人的水平和责任心决定了录用人员的水平高低;

3.新员工入职培训期限很短,不超过一周,讲师也是较低级的员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突出,对新员工没有任何触动和改变;

4.日常既没有系统、有计划的培训,其上司也很少对员工进行工作指导、职业化培养,自生自灭。

第五根支柱:奖惩竞争机制

员工的素质与能力问题是执行力中的“能不能”的问题,而员工“愿不愿意”的意愿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解决。激励措施多种多样,包括上司的肯定、工作的挑战性、成长空间、薪酬、晋升等,但归根结底,奖惩机制是所有激励的核心和最有效的激励措施。企业如果随意对待奖惩机制,不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则对员工的行为就失去导向作用,就难以达到管理者的期待,所谓执行力自然也无从谈起。

如果把企业比作长江的话,要让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向海,必须有堤坝防止江水外流,也必须有源头活水,沿途支流汇聚以及东西走向的地形高低落差。堤坝就是企业的纪律,源头活水和沿途支流就是奖励与激励,而地势的落差就是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如果不思进取,就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指出:“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科学的奖惩机制,应该是:“善赏者,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善罚者,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除。”([唐]马总《意林·傅子》)。企业的奖惩机制不外乎以下问题:

1.没有考核,或者考核办法不科学,晋级加薪与工作成效脱节,全凭上司个人主观印象和喜好,所谓“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埋头苦干、不会邀功者吃亏;伶牙俐齿、阿谀拍马者上位,导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造成员工不公平感,而不公平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吴思《潜规则》),往往是矛盾的导火索;

2.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公司盛行惩罚文化,小错大罚,动辄得咎。而另一方面,无论多大贡献,多突出的表现,都不会有任何奖励,无论口头表扬还是物质奖励,都不会给予员工,理由是公司已经支付工资,做好是应该的,由此导致员工缺乏动力,感觉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违纪就行,造成员工普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

3.纪律松懈,有令不行。管理者不敢处罚违纪者,也不敢淘汰不合格者,甚或为了不“家丑外扬”,对本部门违纪者、犯错误者姑息、包庇,以此遮掩自身管理的缺失; 艾德教育:

4.只处罚普通员工,“刑不上大夫”。每次出现失误、错误,造成损失,只拿基层员工开刀,而没有去查究管理者是否存在管理失职,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既没有让被罚员工心服口服,也没有起到真正的警示效果。第六根支柱: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很多企业认为什么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但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应景,也就随便写个企业文化口号,在公司的介绍手册、官网、办公场所张贴着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标语口号,但并不会真正去当回事。这种观念下的企业自然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赚钱,员工的唯一工作追求自然是薪水奖金。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人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如果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一种精神和文化上的追求,员工最终会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没有精神的归属感,何谈执行力?

任正非有句名言:“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他认为“文化其实是一种管理,是管理的高级形式。”“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和庄稼的关系,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没有文化的公司,或者存在不良文化的公司,管理犹如是在沙漠或者贫瘠的土地里种庄稼,产出自然可想而知。

归纳起来,企业文化问题导致的后果是:

1.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不树立正确健康的文化,各种潜规则、亚文化就会占领员工,日久天长,积重难返;

2.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各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历塑造了不同员工不同的价值观,企业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使命和愿景,就难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志不同则道不同,道不同则不相与谋,企业很容易变成一盘散沙;

3.人是执着追求意义的动物。没有使命和愿景的公司,员工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没有信念,没有自豪感,这样状态的员工难以自发自为的把工作做好,做极致,其心态自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执行力支柱的地基

执行力六大支柱支撑起企业战略的落地,那么支撑这六大支柱的地基是什么? 《大学》开篇说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地基就是“人性”,符合人性的才是“道”,从“道”引申出“教”,企业角度,“教”也就是管理。艾德教育:

很多企业都宣称其管理““以人为本”,以为只要重视人才就是以人为本,我以为管理上的“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重视、尊重人才这么简单的概念,“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企业的制度设计、管理思想、管理实践都必须围绕“人性”这一根本,执行力的六大支柱也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坚实地基上,因此,管理者必须洞悉人性。

上一篇:浅析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下一篇:国家赔偿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