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荆轲读后感

2024-09-23

刺客列传荆轲读后感(精选6篇)

刺客列传荆轲读后感 篇1

刺客列传荆轲读后感

秦王的长剑砍来,荆轲只觉左腿痛彻心扉。“啊”他痛苦的喊声被他硬生生憋了回去,身体失去了平衡,踉跄着倒了下去,瘫坐在柱旁。秦王凶猛地扑来,他向秦王奋力掷出了匕首,“当”地一声,匕首打中了一旁的铜柱。眼前,秦王和夏无且挥着长剑砍来的身影仿佛无限放慢,再放慢……他知道时间不多了,可还是歇斯底里地狂笑起来。眼前昏黑一片,却颠颠倒倒地旋转出田光自刎时那抹笑,耳边回响着那天易水边高渐离的击筑声。秦王的长剑凶狠地砍来,可他没有动。他不能动了,也不想动了。“我,哪是,杀不掉你……我是想……活捉你啊……”头向旁一歪,倒地,那笑声,停了。眼睛渐渐褪去光芒,可还是倔强地圆睁着……

为了这一场注定不会成功的`刺杀,“节侠”们牺牲了太多太多:太傅鞠武直言进谏,不惜自己放弃全局;田光为明清白激荆轲,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一员猛将樊於期为了得以成功刺秦,献出自己的首级。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如果刺秦不成,岂不白搭性命?!

田光在临死前,在笑。他俯下身去,唯唯地答“喏”,却在笑。他一定洞察了这一切:看出太子丹对他的不信任,看出太子丹“非节侠也”。也许,这笑,正是嘲笑太子丹不信任所用之人的不讲义气。

笑。在这以悲剧结尾的壮举中,荆轲在笑。荆轲在被断左股,“废”后,在最后的孤注一掷也失败后,他在,笑。也许这是无奈的苦笑,笑自己的莽撞,笑事不能成,笑自己“废”后的落魄;又也许,这是对秦王的嘲笑,嘲笑他贪得无厌,嘲笑秦王堂堂一国之君,自诩为王,却被一介草民追着打转……

孟子云:“舍生而取义。”义,究竟是什么?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么?田光终究自刎了,为的是他自始至终都应该是个节侠,不能违背太子丹的嘱托,只好自杀以明“义”。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南宋文天祥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明末,于谦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再到戊戌变法中,谭嗣同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而牺牲,他们都是为义而死,希望“义”的侠客精神永存于世,愿人们都能为自己的承诺和理想放手一搏,甘为最后一丝光明舍弃一切去奋斗,去捍卫自己的“义”。

作者:沈萱元,上宝中学七年级

刺客列传荆轲读后感 篇2

一、对抗强权的英雄形象

《刺客列传》中刺客的行为虽是采取暗中的暴力手段, 并非光明正大的战争, 但从动机看, 有很大程度上可以展现出反抗强权的特质。当春秋战国时列国纷争、国土动荡的情况下, 一个弱小国家有人敢于用不寻常的胆识和不畏惧的果敢去反抗强敌, 这样的形象无疑是英雄。曹沫劫持齐桓公非常典型, 齐强鲁弱的情势下, 齐鲁会盟时, 曹沫挺身而出要回失地, 抗击齐国强权, 挽回鲁国应有的主权。而荆轲刺秦王中, 在秦国强盛的情况下, 燕国已经岌岌可危、风雨飘摇, 荆轲一搏尽管事败身死, 但仍能看到冲击强暴之势的壮阔与悲烈, 流芳千古堪称英雄。豫让、聂政等刺客的动机虽然是为私仇而非国家之愤, 但作为弱者, 在不太平的年代, 他们面对强权敢于争取, 也有一定的反强暴意义, 体现了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

二、舍生不退的勇士形象

《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在行刺前, 并非是头脑一热、鲁莽无虑, 而是清醒地对事情的代价有一定认识, 但即便生命岌岌可危, 他们不曾畏惧退缩。聂政行刺前, 严仲子说韩相侠累宗族盛多、兵卫甚众, 之前派出的行刺者都失败了, 可见刺杀侠累是必死之事。然而聂政却没有犹疑, 他不要随从单人上路, 也是抱着哪怕必死也要一泄心仇的强大信念。而聂政在行刺成功但自身难逃时选择自残身体, 也体现其决心。荆轲刺秦王, 在临行前一身白衣在易水河畔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有勇士出征前的绝唱之意。最后刺秦王未成, 视死如归。除聂政自残外, 豫让也是如此。豫让行刺失败, 则“漆身为厉, 吞炭为哑, 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 这种不惜自己生命的行为也能体现他们舍生不退、牺牲一切的勇气, 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勇士形象的体现。

三、知恩必报的士人形象

《刺客列传》的刺客主要展现了一些当时社会比较推崇的品质, 这便是知遇之恩、以死相酬。“士为知己者死”便出自豫让之口, 这也是刺客典型特征。刺客, 是带人行刺之人, 如果这个人能够视刺客为知己, 那么刺客就会倾尽全力、不惧生死地来报答其知遇之恩。公子光对待专诸, 在文中这样写道“光既得专诸, 善客待之”、“光之身, 子之身也”, 为报答公子光的恩情, 专诸刺杀王僚, 公子光能够自立为王。豫让在范氏、中行氏、智伯的门下都先后为事, 只有智伯对豫让极为尊敬宠待, 因而他毅然为智伯报仇。在文中赵襄子责问豫让缘故时, 豫让回答道“臣事范、中行氏, 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 我故国士报之”更展现了刺客对真正知己的报答。聂政虽然仅作为一名市井屠户, 但是仲子以诸侯卿相身份赏识他, 聂政便愿意誓死相报。可以看出在《史记 • 刺客列传》中, “为知己而死”是刺客们心中的信仰, 也能反映出这种知遇之恩应该是秦汉时期社会上非常推崇奉行的观念。

四、重义诚信的君子形象

重视诚意、一诺千金, 《刺客列传》中的诚信与义精神可谓十分鲜明, 这是他们别样的闪光点。燕国太子丹请求荆轲刺杀秦王, 荆轲答应后信守承诺, 既然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他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和计划, 劝说樊於期献出头颅、得燕督亢的地图、淬炼的匕首后再出发刺秦。仲子屡次重金给聂政, 聂政都坚决回绝。直到母亲去世, 聂政答应为仲子报仇, 仲子要为聂政备下车马壮士, 也是被聂政拒绝。虽然行刺的胜算微乎其微, 但他们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信念, 这也是他们的行事原则。豫让是重义的代表, 他辗转到智伯门下得到极大的优渥尊宠, 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时, 豫让为报仇自残形体, 朋友劝他做赵襄子的近臣, 得到信任再伺机刺杀, 豫让则认为这损伤大义, 有愧于后世天下为人臣者, 就算成功几率大也不可为。屡次刺杀未果, 为达到“忠臣有死名之义”, 豫让请求赵襄子解衣, 刺衣以报智伯后自杀。可见刺客也重义重誉。这些重义诚信的精神品格,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君子形象的一些特质。

文末有言,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 其义或成或不成, 然其立意较然, 不欺其志, 名垂后世, 岂妄也哉!”这反映了司马迁对于刺客这一群体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精神的赞赏。这些刺客展示出磅礴激切的阳刚之美和情真意切的诚挚之美, 体现与时代相契合的雄壮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精神。至此, 我们更能进一步联想到司马迁在书中融入的“身世之感”, 也许《刺客列传》中这些刺客形象的精妙塑造让司马迁悲凉经历有了可倾诉的场所, 让司马迁厚重的思想有了可彰显的平台。同时这也让读者对动荡时代下的仁人志士感动、敬仰。

摘要:《史记·刺客列传》中塑造的刺客形象是《史记》乃至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文学、戏剧等方面长久受后世关注。《刺客列传》有详有略地塑造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激越的刺客形象, 他们在春秋战国这样的动荡时代中相继登场, “刺”出了一道道悲凉沧桑的历史印记, 体现了一种与当时时代相契合的雄壮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精神。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人格魅力,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2年.

漫谈荆轲与刺客的成败 篇3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荆轲。荆轲似乎连一个合格的刺客也算不上,更何谈是一个“胜利的刺客”了。那么怎么才能算得上“合格”的刺客呢?怎么才能行刺成功呢?笔者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高超的武艺,这是一个刺客的必备条件。在冷兵器时代,作为一个刺客,本身武功过硬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而荆轲恰恰欠缺的就是这一点。他与盖聂论剑“有不称者”,盖聂“目之”,他就逃跑了;刺秦失败之后,鲁勾践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假如他有高超的剑术,与盖聂论剑,就不会有“不称者”,退一步讲,如果他不逃避,而是虚心向盖聂学习,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吧。正因为“剑术疏”,在秦廷上,拿着见血封喉的匕首,他却连嬴政的一根毫毛也没伤到,反而让秦始皇给杀死了。即使他能在嬴政的脸上划破一点,六国灭亡的时间至少也要推迟几十年吧。

与他相比另外几个武功可要高超的多了。其中最厉害的应该是聂政,《史记》当中的描写就像一些武打片中的镜头:

他“谢车骑人徒,辞独行”,到了韩相侠累府上,面对众多的武士与侍者,“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如入无人之境,杀人轻而易举;当对方缓过神来,他“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他甚至完全可以全身而退。他的武功即使不“冠绝当世”,当时武林中恐怕也鲜有敌手。

第二,遇事冷静,心理素质要好。这是行刺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刺客行刺时,往往千钧一发,成与不成就在一瞬之间,这就要求刺客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从容不迫。专诸刺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早被这阵势吓坏了,更妄谈行刺了。那个年十二杀人的秦舞阳不是刚到秦廷就“色变振恐”了吗?聂政刺侠累,侠累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而“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何其镇静!他根本没把那些卫侍放在眼里。曹沫亦是“自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再来看看荆轲。秦廷之上,刺杀之时,荆轲的表现还算镇定,而在易水送别时,他的表现却有点莽撞。苏子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何谓“无故加之而不怒”?不就是无故遭受侮辱而不恼怒吗?以荆轲对太子的了解,他完全可以不管太子的催促。燕丹本来就是一个冒失鬼,何必要和他计较呢?难道不是因为他的冒失而使田光先生自杀的吗?如果荆轲能镇定自若,等他的朋友到来,刺杀成与不成就不好说了。然而他却在不该发怒的时候发怒了,负气出走,导致刺秦失败。他等的朋友是谁?有没有高超的武艺、过硬的心理素质?现在已不得而知。荆轲给我们留下一个千古遗憾,也给我们留下一个千古谜案。

第三,行刺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的准备来源于对行刺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的缜密分析。荆轲的准备应该是最充分的,付出的代价也最大。为了刺秦,田光先生自杀了;为了刺秦,樊於期自杀了;为了刺秦,燕国拿出了督亢的地图;太子丹还为荆轲准备了得力的助手秦舞阳,准备了大量的钱财。靠着这些荆轲一步步地接近了秦王。然而历史好像和荆轲开了一个玩笑,最得力的助手差点成了最大的障碍,貌似孤家寡人的秦始皇竟也不那么好对付。于是荆轲刺秦失败了,他只能自我解嘲地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第四,充分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行刺也是如此。当“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时,他是自信的。因为他有勇力,齐桓公不是他的对手。当聂政到了侠累府上时,他是自信的,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武功,没有人能挡住他。而荆轲却恰恰相反。

当燕丹向她提出刺秦的计划时,他说:“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当燕丹责备他拖拉时,他说:“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没有信心的。他认为这次行刺是充满变数的,行刺成功与否他没有把握,而这也最终导致他行刺的失败。

第五,行刺要出其不意。这一点聂政认识的最清楚。当严仲子提议“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时,他冷静地予以拒绝,认为“此其势不可以多人”,人多了就会泄密,行刺就会失败。而要做到出其不意,就要做好伪装。为刺杀王僚,专诸扮成了献鱼的侍者;为刺杀赵襄子,豫让先是扮成“刑人”,混入赵襄子家中假装粉刷厕所,后又把自己弄得满身皮肤病,甚至弄坏了嗓子,连他的老婆也认不出来。为取得秦王信任,荆轲劝死了樊於期,还带了督亢的地图。可是他的精心准备却因为秦舞阳差点败露,而这会不会引起秦王的警觉?虽然“群臣惊愕,猝起不意”,但秦王不会一点警觉也没有,而这也最终造成了刺秦失败。

由此看来荆軻顶多是一个不合格的失败的刺客,根本算不上英雄。

读《刺客列传》有感 篇4

冬,济宁,窗外灰蒙蒙的,看不清不远处枝头上迎风而动的是又忍受了一夜饥寒即将离去的老鸹,还是一只有幸被风儿带上枝头一览运河风光的塑料袋。时而飞驰而过的汽车呼啸声的点缀之下,挖掘机不绝的轰鸣声与电钻时断时续的刺耳声相混合,让枯寂寒冷的冬天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生机。

笔记本上总有擦不完的灰尘,桌面上很快就找到了一页快捷方式,今天要读的是《刺客列传》。没有水墨书香,绿茶香茗,但并不影响我与太史公的天人交感,跨越千年岁月长河,得见那些湮没在历史中侠义之士。

岁月无情,如惊涛骇浪,或以日月记,或以年岁记,或以百年记,或以千百年记,无声无息,无休无止,冲涮着你我看不到尽头的未来。因此我们回顾历史,慨叹世事沉浮,从古老的字句间找寻,那些从人们记忆中遗失的而又使人心向往之的人或事。司马迁以如椽巨笔精雕细刻,终使我在两千多年后依然能够得见先秦侠义之士之忠勇仁义。

曹沫匕首劫齐桓公,以一己之力复得其三战所失之地,虽管仲不能止;专诸鱼肠剑以命换命,王僚立死;豫让一而再地自残献身替智伯报仇;聂政皮面决眼,自屠出肠,杀人而不被人识,他们都同样的知恩图报,用生命去回馈赏识他们的人。然而,太史公大半的笔墨却用在讲述荆轲的故事上。与前人不同,荆轲的刺杀并未成功。而这也是太史公施以重墨的原因吧。从太史公讲述的故事情节中,不难发现荆轲刺秦失败的蛛丝马迹。其一:“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

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我想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了,从文中可以知道,荆轲剑术过人,匕首又淬有见血封喉的毒药,若他想杀人,易如反掌。很显然,从一开始荆轲就只是想让始皇帝割地赔偿,以报丹仇,以壮燕国。其二: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等的显然不是寻常人,而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完成壮举好友。易水河畔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时的荆轲内心是怎样情景已不得而知,但是我想,他大概是很悲凉的吧。太子丹一心想要杀秦皇以阻挡秦军的铁蹄入侵,而并未能够体会到荆轲想要效仿古人劫帝自保的想法。如果杀死秦皇,他荆轲与秦舞阳皆不得活,且秦皇一死,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好的结果是他与好友成功劫持秦王,割地求和,给燕国以喘息壮大之机,不仅为燕太子丹报仇,更是保全自身,壮大了燕国,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最有利的。然而事与愿违,与他献图的是秦舞阳而不是能够与他配合无间的好友,最终只能惨败身亡。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篇5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2、专诸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昧。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潘;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白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间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其后七十余年而晋有豫让之事。

3、豫让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上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曰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曰.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其后四十余年而轵有聂政之事。

4、聂政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骥,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竞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曰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曰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i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县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其后二百二十余年秦有荆轲之事。

5、荆轲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锻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曰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奠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悃。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惶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会计刺客观后感 篇6

当时在台湾旅行,正好走到一个文创园区,影院里有图片展,还有排片。寥寥数人,呼应了整部片子的寥寥孤寂。主题曲说的好,这部片子就是讲“一个人,没有同类”。貌似有人分析过,片中的聂隐娘就是个孤独症患者,所以少言寡语,几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之前也服从使命行刺客之事,但是也有基本的人心善恶,所以最后才会违背师命。影片的最后一幕好像是聂隐娘要送走磨镜少年,两人的背影一起隐入茫茫世间。他们可能同行,或者更大的可能是,分道扬镳。

《会计刺客》也是这种套路。不同的是,《会》的观影感受更加刺激,枪械威力还是比古装里的肉搏来得更震撼。同样身为高富帅,大本的蝙蝠侠可是比这部片子的主人公憋屈多了。

化名Christian Wolff的大本也是从小自闭症患者,算是高度强迫症患者,任何事情都必须做完,不然就会发狂。兄弟二人自小被母亲抛弃,军人出身的父亲为了“怪胎”儿子不被人欺负,以严苛的手段对大本及其弟弟(or 哥哥)进行军事化格斗搏击训练,并且教育儿子直面人生的黑暗和残酷:欺负你的人并不是不喜欢你,他们也不讨厌你,只是害怕你这个“怪胎”……妥协不会让你融入。军事化的管理并没有给童年留下阴影,反而让这个自闭的儿子在黑暗、冰冷的世界里拥有了强大的自保甚至攻击能力:为了守护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而击败对方。可是男人的.世界里,父子既是朋友,也是仇敌,强大的父爱也终会退场。独自一人的小本在监狱里习得一身洗钱本领,自闭症天才的大脑终于派上用场,于是才有了本片“刺客”的日常。

大本使用“最强大大脑”一夜间查完了一间科技公司十五年的账目,发现其中端倪,并且结识了公司会计业务小妞一枚,互生好感。没想到这竟是一场贼喊捉贼的游戏,大boss 要杀人灭口,大本的账目审计也被迫中断。强迫症也有强迫症的操守,为了红颜,更为了 finish it, 小本大开杀戒,挖出真相。当然,回忆里的萌弟在片尾竟然是反派的雇佣杀手,这点反转颇有洒狗血之嫌。幸好强迫症的大本以一句“yes, I know”一枪爆了大boss的头,不然这场兄弟重逢的苦情戏还不知该怎么收场。

小本---聂隐娘 (孤独症,守护道德底线)

父亲---师傅(严苛,冷血,一身本领)

弟弟---田季安(与主角有亲缘关系,交手后彼此放过)

会计小妞---磨镜少年(与主角亲近,又彼此分离)

结局都是挥一挥衣袖,深藏功与名……

连中文片名也是辣么相似……编剧也是侯孝贤的拥趸?

最后留点空间给小本。这部片子力证了面瘫也是一种演技,一种天赋。《gone girl》里面“丢”了老婆也“面瘫”不改形色,的确渣男的可以。《蝙超大战》的双鬓半百蝙蝠老爷跟箍在一身盔甲里的腱子肉一样憋屈。果然这种非常人士的角色更适合大本,借着蝙蝠侠的壮硕体格,大本的面瘫特色给予人物最到位的刻画,就是淡定,就是冷静,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你不喜欢老子还就这样了!

上一篇:用心培育不和的大树作文600字下一篇:我读书我快乐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