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酒文化对比

2024-10-20

中日酒文化对比(精选8篇)

中日酒文化对比 篇1

毕业设计

浅谈中日酒文化对比

作者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目 录

摘要 ······························································ 3 要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中日酒文化背景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中日酒文化的起源 ············································ 6 1.1.1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6 1.1.2 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7

1.2中日酒文化社会影响 ········································· 7 1.2.1中国酒文化社会影响 ·········································· 8 1.2.2日本社会酒文化 ············································· 9 2中日酒文化对比 ················································· 9 2.1中日酒的种类和命名 ··········································· 10 2.1.1中国酒的种类和命名 ········································· 10 2.1.2日本酒的种类和命名 ········································· 11 2.2中日酒德酒礼

··············································· 11 2.2.1饮酒方式和礼仪中的酒文化 ··································· 11 2.2.2祭祀中的酒文化 ············································ 12 2.2.3婚俗中的酒文化 ············································ 13 3中日酒文化的异同点 ············································ 13 3.1中日酒文化共同点 ············································ 13 3.2中日酒文化不同点 ············································ 14 结论 ····························································· 15 谢辞 ····························································· 16 参考文献 ························································· 17

第 2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摘要】

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民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方民族。两国从古代就开始了交流,日本从中国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文化,在各方方面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及文化。其中酒文化也出自同一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和曲酒酿造技术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及酒业的发展。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历史、酒俗、饮酒态度和酒德酒礼都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差别中寻求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差别,共同创建适合于本国国情和世界酒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酒文化。本文以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论述。本文首先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起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详细说明,接着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多个方面,例如酒的种类和命名,喝法的差异,酒德酒礼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两国酒文化的比较,总结出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关键词】中日;酒文化;交流;发展;异同点

第 3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要旨:

酒文化はどのような国の習慣においても重要な地位を占める。両国の距離が近く,一衣带水の国である。两国は古代からさまざまな交流がはじまり、日本は中国からの技術を勉強するとともに、中国の文化を吸収し、各方面に似ている生活方式と文化がある。その中の酒文化が同じ根源であり、中国の伝統的な文化、農業文明および醸造技術は日本につたわり、日本文化と酒造の発展を促進した。中日の酒文化史、飲酒の習俗、酒に対する態度と飲酒の礼儀作法は大同小異であり、それぞれの長所と短所がある。中日の国民はお互いに交流し、勉強し、差異の中に共通処を見つけ出しながら、自分の特色を保つ。共同で自国文化と世界酒文化の発展に適する新型酒文化を創ろうとしている。本稿は中日酒文化を研究対象にして検討し、先ずは中日の酒文化の起原、発展、特徴などから説明する。それで、中日酒文化の各方面から、たとえば、酒の種類とか飲む方法の異同とか礼儀などの方面から中日酒文化を詳しく分析する。最後に両国酒文化の比較することを通じて両国の酒文化を総括する。

キーワード: 中日 酒文化 差異 交流 発展 異同

第 4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绪论

在中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们曾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无酒没有乐趣这样的说法。人们用酒来招待朋友,因为酒可以增强气氛,同时酒也可以暂时消除自己的烦恼。无论是家里过节,人际交往,还是庆祝国家喜事都离不开酒。酒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酒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一种不可取代的作用。酒被誉为“繁荣之水”。

在世界上,酒的种类非常之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的影响,都有着各自的酿酒方式,自然也就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酒文化,酒文化可以定义为以酒为中心的一系列物质,艺术,精神,风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综合体。这其中包含了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而且还涉及到了关于酒的社会文化,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

研究酒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酒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划。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直以来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因此两国的文化和习惯非常类似,但是两国在历史的发展中还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酒文化。

第 5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中日酒文化背景概况

1.1中日酒文化的起源 1.1.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是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传说。但是,最原始的酒是依靠谷类发霉,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下形成的。

中国的酿酒技术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日本著名的酿酒专家坂口谨一郎曾经高度评价中国发明的曲子(将粮食、糠等蒸后繁殖酵母菌而成的发酵剂)完全可以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

当然,古书中关于酒历史的记载的真实性很难去验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关于中国的人工酿酒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文物来证实一下。实际上从出土的大量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古老酒杯来看,早在70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人工酿酒了。1.1.2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日本,关于酒的起源和酒的酿造文献并不多,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弥生时代的农耕者在九州,京畿等地的酿酒活动是日本酒文化的起源。那个时候,日本用咀嚼法来造酒,在日语中称之为口齿办。在《古事记》中有关于咀嚼酒的记述。在古代的王宫,通常用女人咀嚼过的饭来发酵造酒。在那个时代,酒只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人们通过酒来和神灵交流,表达敬意。

到了奈良时代,用曲子酿酒的方法开始普及起来,在宫廷已经设立了专门造酒的部门,酿酒者被称为“刀自”意为已婚的妇女。之后,因为和中国进行交流。得知中国酿酒的鼻祖叫做杜康。所以日本人把酿酒水平最高的人的称号由“刀自”改为杜氏。现在,日本把酿酒工厂的最高技术指导者称为杜氏。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两国酒文化渊源之深。在镰仓,室町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酿酒已经不仅限在王宫内,已经扩展到寺院和神社,酒开始作为普通的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以京都为中心的都市,开始出现了卖酒的居酒屋,因为居酒屋的出现给爱喝酒的人们提供了喝酒的场所,所以居酒屋非常有人气。至此以后,酒从高级的祭祀品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

第 6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2中日酒文化社会影响 1.2.1中国社会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饮品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历史一起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单是为饮酒而饮酒,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是屹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溶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就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所有的政治和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因为中国的酒,多是用粮食酿造而成的。所以酒必须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酒业的兴衰,各个朝代统治者都会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控酒的生产量,从而确保民食,在一些地区,酒业的繁荣对提高当地的社会生活水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

酒,在中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及酒神精神的象征。

因醉酒而获取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精神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止诗词如此,在绘画和中国的书法中酒神精神也到处可见。众所周知,郑板桥的字画很难得,于是人们拿狗肉和美酒款待他,郑板桥明知道这是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还是经不住狗肉和美酒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

第 7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由此可见,酒对中国的艺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酒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人们通过喝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构建和维持人际关系。在世界上,喜欢喝酒的民族多不胜数,但是像中国这样把酒和民族,文学,风俗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1.2.2日本社会酒文化

日本是非常重视集团活动的国家,为了保持机体的稳定,喝酒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日本人下班以后,上级和下级会一起喝酒聊天,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上下级关系融洽,还可以提升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就可以看做是日本社会的润滑剂。

在日本全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喝酒,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日本男人非常喜欢喝酒,很多人下班后不会直接回家,而是要到居酒屋喝上一杯。居酒屋是体现日本酒文化特征的产物。虽然日本人把沉默是金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但是遇到麻烦时,还是可以借酒消愁。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酒文化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发明的酒文化名词被流传开来。外国的记者和评论家甚至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酒店文学”。日本酒文化的发展对维持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维护日本社会的等级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中日酒文化对比

2.1中日酒的种类和命名

从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起源来看,两国不仅酿酒历史悠久,而且由于酿造方式不不同和多样,两国的酒的种类和命名也就名目繁多,因此,从酒的种类和命名也能清楚的反映出中日两国的酒文化的特色。2.1.1中国酒的种类和命名

中国酒大致上可以分为白酒、老酒、果酒、药酒和啤酒等五类。

白酒是用粮食和其他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而成。白酒并非是白颜色的,而是指无色透明的蒸馏酒,特点是质地纯净、醇香浓

第 8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郁,味感丰富,酒精度在30度以上,刺激性比较强。有名的的白酒有茅台酒(53度),五粮液(60度),汾酒(50-60度)等。

黄酒因为是酿造酒,所以颜色为接近琥珀的黄色,这便是所谓的老酒,其中尤为有名的是绍兴酒(13—18度),黄酒的产地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

药酒是以成品酒(大多用白酒)为酒基,配各种中药材和糖料,经过酿造或浸泡制成,具有不同作用的酒品。药酒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滋补酒,它既是一种饮料酒,又有滋补作用,如竹叶青酒,五味子酒,男士专用酒,女士美容酒;另一类是利用酒精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此种酒是真正的药酒,大都在中药店出售。

啤酒是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发芽、糖化、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原汁酒,通常人们把它看成为一种清凉饮料。其酒精含量在2度~5度之间。中国酒类品种繁多,命名方法各异,但是能清楚的反映出中国的酒文化特色。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种方法:

⑴以地名或地方特征命名。以一个地名(省、市、县)来作白酒名称或以地方名胜

或地方的美丽传说来命名,如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酒、双沟大曲酒、苏 酒、皖酒、孔府家酒、杏花村酒、等等。

⑵以生产原料和曲种命名。以生产白酒所用的粮食原料及曲种来命名,如五粮液酒、双沟大曲酒、浏阳河小曲酒、高粱酒、沧州薯干白酒、小高粱酒等等。

⑶以生产方式命名。主要是以“坊”、“窖”、“池”等作酒名,让人感到这酒的年代的悠久,有信任感。如泸州老窖酒、水井坊酒、千年酒坊酒、国坊老窖酒、月池酒等等。

⑷以诗词歌赋、历史故事命名。如蒙古王酒、杏花人家酒、杏花村家酒、大宅门酒等等。

⑸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命名。如两相和酒、曹操酒、宋太祖酒、百年诸葛酒、华佗酒、钟旭酒、秦始皇酒、君临天下酒、太白酒、等等。

⑹以佛教道教、仙神鬼怪命名。如老子酒、庄子酒、中国道酒、小糊涂仙酒、酒妖酒、酒鬼酒、酒神酒等等。

第 9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⑺以历史年代命名。如1573酒、1915酒、百年皖酒、六百岁酒、1952晋原酒、清宫酒、千秋汾酒等等。

⑻以时代特征和场所命名。如国藏汾酒、国宾酒、国粹酒、中南海酒、钓鱼台酒、蓝色经典酒、神舟酒等等。

⑼以动、植物命名。如桂花酒、红杉树酒、牡丹酒、真龙酒、熊猫酒、红骏马酒等等。

⑽以情感命名。有情、缘等情感,如今世缘酒、情缘酒、同心结酒、随缘酒等等;有祝福情感,如金六福酒、好日子酒、红双喜酒、等等;有区域情感,如店小二酒、百年老店酒、宿迁人酒、黑土地酒、刘老根酒、土老帽酒等等;有民俗情感,如藏羚羊酒、王朝奶酒、金骆驼酒、唐古拉酒、等等。

从中国酒的名目繁多的种类和命名的特色来看,中国是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大国。2.1.2日本酒的种类和命名

日本酒以米为主要原料,利用酒曲和酵母酿造而成,其酒精纯度在13度至16度左右。酿酒所用的水的水质也是重要的因素,日本各地的纯净水源孕育了日本酒肚特的品质。日本白酒以其酿造方式可分为清酒和烧酒两种。

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日本清酒虽然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但却有别于中国的黄酒。该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协调,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清酒一般可分为最高级的吟酿酒、纯米酒和本酿造酒。

吟酿酒使用碾磨留存率在60%以下的白米、米麯、酿造酒精经过精心酿制而成的日本酒,其特点是带有果香和花香,而且口味清纯。白米碾磨留存率在50%以下的被称为“大吟酿酒”。

纯米酒以白米、米麯以及水为原料酿制的酒,具有香气醇和、口味浓郁且润泽的特点。

本酿造酒以碾磨留存率在70%以下的白米、米麯、酿造酒精以及水为原料酿制的酒,其特点是香味温和,口感清爽。

第 10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日本烧酒制造方法为蒸馏,将原料糖化,发酵后的液体蒸馏生产的酒类,根据原料不同有番薯烧酒,麦烧酒,红糖烧酒,米烧酒等。一些度数较高的酒如泡盛,也是蒸馏而成的米酒,但与烧酒不同的是,泡盛使用泰国米,由泰式风格制作而成,而烧酒使用的是日本米;另外泡盛由黑米曲菌发酵而成,而烧酒是白米曲菌。

清酒的牌名很多,并且基本都有其特定的来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铭酒事典》中介绍的就有400余种,命名方法各异。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鸟兽及自然风光等命名,如白藤、鹤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胜定名,如富士、秋田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酿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酿、纯米酒之类;还有以各类誉词作酒名的,如福禄寿、国之誉、长者盛等。最常见的日本清酒品牌及其有月桂冠、樱正宗、大关、白鹰、白牡丹、松竹梅及秀兰等。大多数日本清酒的命名都有其特定的来由和含义,因此显示出日本独特的酒文化。如:

菊正宗——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

朝香——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

千寿、万寿——长寿之人必不可少之意。

上善如水-----感觉就像奔流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流传。而日本烧酒的命名多以原料命名区分,如麦烧酒,番薯烧酒等。

日本酒口感多倾向于清淡,并且对于酒的命名也比较素雅,凸显日本酒文化的特色。

2.2中日酒德酒礼

2.2.1饮酒方式和礼仪中的酒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饮酒也有饮酒的规矩。

在中国的宴会上喝酒大体有三个忌讳:

⑴不能按自己的节奏喝酒

在饮酒的时候,双方一定要干杯,还要一边目光交流,一边喝酒,这是中国式宴会饮酒的基本规矩。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大家一起喝。例如:12个人围坐在桌子旁,第 11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主人会举起杯子说:“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干杯”。在日本所谓的干杯是举起杯子适量饮酒,但是在中国却不同,必须将杯中的酒全部喝完才行。在中国最理想的干杯方式就是和所有人干杯,从自己右侧的人开始,一个一个的干杯对饮,尽可能使所有人饮酒的量相同是中国宴会重要的做法。

⑵绝对不可以喝醉

在中国人的宴会上,会因为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喝了很多的酒。但失去论什么原因,也不能表现出喝醉酒的样子。直到宴会结束必须保持清醒。换言之,即使在桌子上喝得再多,也不能表现出失礼的举动,这样的人在中国的社会是被尊重的。

⑶在宴会上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宴会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措辞,尤其在谈论有关政治方面问题的时候,更要如此注意。中国人不能很放松的喝酒,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宴会不是娱乐的场所,而是向人们展现个人素养的地方。除此之外,宴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宴会上可以分辨出哪些人值得结交哪些人不值得结交;第二:宴会上可以结交一些新的朋友。

而在日本,喝酒的气氛会比较轻松。日本人在宴会刚开始时会干杯,之后自己随意饮酒。对于无论喝多少酒都不醉的人被认为不实在,关系处的不到位,而带有醉态的人会给人一种信赖的感觉。日本人在饮酒后对自己的言行会有适度的调整,到了宴会后半段会变的非常自由。人们交换座位后,可以无视等级观念。及时和上级开玩笑也无妨。日本的宴会只是为了喝酒,消遣,并没有像中国宴会这样的复杂的关系。2.2.2祭祀中的酒文化

在日本,传统祭祀是为了供拜神灵而举行的某种仪式,日本祭祀各式各样,作为一个祭祀大国,日本的传统祭祀已经成为日本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的文化遗产。一年中每一个月份都有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十分热闹。有天皇参与的祭祀活动要使用特定的酒,其余祭祀活动的酒都是市民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在日本祭祀活动一结束,大家就一起喝供奉神灵的酒,吃供奉的食物。这就是所谓的“神人共食”。捧起酒杯喝酒向神灵和祖先祈祷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样可以营造出人们团结的气氛。

第 12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而在中国,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试吃斋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2.2.3婚俗中的酒文化

在中日两国的婚俗中,酒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订婚的时候,还是接受定亲的时候都少不了酒。

在中国,“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承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参加婚礼,由此可以看出酒在中国婚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南方的“女儿酒”,南方人生下女儿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葬于池塘底部,带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引用,承载了浓浓的祝福与爱意。此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风俗,如交杯酒,接风酒,出门酒,定亲仪式时的会亲酒,回门酒等。均表现出酒在我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在婚礼上,新婚夫妇也要喝交杯酒,这是神前式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在日本有“三三九”制度。(用三个大杯,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代表着吉利的阳数,“九”则代表着最高的数字。这两个数字都意味着好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新郎和新娘在婚宴上,用三只酒杯互相交换,每只就被交换三次,一共九次。这种饮酒习惯,作为订婚仪式一直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3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

3.1中日酒文化的共同点

通过以上对比论述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从古代就开始进行交流,两国人民都喜欢喝酒,关于酒的文章很多,例如中国的三国时代有曹操的《短歌行》,日本的《万叶集》中上亿良写的著名的《贫躬问答歌》都讲述饮酒抒怀的故事。

第 13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在酒的种类和命名上,中日两国的国酒都是以米作为原料以酒曲发酵而酿制成的。且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感独特。且两国都有果酒,都有按地名来命名酒名的习惯,并且酒的命名都带有各自特色文化的印记。

在饮酒方式和礼仪中,饮酒是可以作为释放压力的一个方式,并在两国社会关系中都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酒在祭祀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中日两国都用酒来祭祀,酒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是奉献给神的物品,并能表达出我们的喜怒哀乐。

酒在中日两国婚俗中,代表着祝福,喜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日两国人民都将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与酒联系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烹调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酒来调味,中国使用黄酒,日本使用甜料酒。

3.2中日酒文化的不同点

在中国,以白酒为“国酒”,酒精度数相对于日本的清酒比较高,口感绵柔却辛辣。日本的清酒分为甜味和辣味,酒精度数一般都比中国的白酒低,口感也比较清淡可口,所以绝大多人都可以喝。而中国酒则偏向于成年人的口味。对于酒的酿造方式,相对于中国,日本酒的的分类比较细致,且制作工艺比较讲究,根据米的碾磨留存率来酿成不同口感的酒,并注重酒的容器、酒与不同料理的搭配,来获得最好的感官和心理的享受。而中国人在酒桌上喝酒则更多的注重的是量。追求酒桌上每个人喝酒的量是相同的,而日本则比较随意,即使喝醉也没有失礼之说,相反会让人觉得可以信赖。这在中国是不同的。

在祭祀中,相对于日本,中国公共的或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比较少,但在重大节日,用是选用酒来祭奠祖先,酒的选择性自由度比较大。而在日本,天皇参与重大祭祀活动的酒都和其他祭祀活动所用的酒是不同的。在婚俗中,中日两国虽然都是用酒来表达喜庆,但是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第 14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结论

酒是饮料的一种,按分类,它当属饮料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饮品,因为它的重要功用并不是用来解渴。然而,酒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日本人都在以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如丧葬,嫁娶,礼仪等,不同程度地享用酒这一饮品。酒是人生的伴侣,人们经常以酒敬友,以酒饯行,以酒庆功,以酒作诗,以酒绘画,以酒助兴等。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因此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可以说酒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构成姿态万千、内涵丰富的酒文化,它对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可以说是巨大的文化财产。

由于酒文化深入到了各民族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中日酒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丰富酒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它来窥视中日社会,加深对彼此社会生活的理解、认识,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大国,而且两国都视对方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加强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

第 15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谢辞

在写这篇“浅谈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的时候,笔者站在辩证分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起初思考方向一片空白,翻阅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相关书籍,查阅了相关期刊,先用手写摘录的方式一边整理要点一边思考论文切入点。从提交任务书、开题报告,我的指导老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严格把关,一遍又一遍地看完修改稿,一丝不苟地指出修改稿中的不足之处。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我收到了许多老师、朋友和同学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真心的感谢。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朋友们的热忱帮助。这三年的大学生活结束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也同样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的接受挑战。

第 16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参考文献

1范作申.日本的传统文化.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237-240 2贺静彬.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52-60 3秦明武.日本习俗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4-36 4徐少华.中日酒文化比较研究.新疆出版社,1987,134-146 5新邦.日本的酒文化.浙江出版社,2003,131-147 6秋山裕一.酒文化研究会及与中日酒文化的交流.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4-255 7吉牧.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5-151 8[美]罗伯特.库里斯特发.日本精神与风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23-151 9胡雪峰.日本的饮食文化.黑龙江出版社,2001,124-156 10何满子.醉乡日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56-467

第 17 页

共 17页

中日酒文化对比 篇2

关键词:中日,敬语,文化,对比

敬语是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这其中便包括汉语言文化中的敬语文化。中国人谦虚礼让,这种品格特征也在汉语中有所体现。为了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敬语在中国人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被广泛运用。中国的邻邦日本自古以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敬语也是日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汉语和日语中表达尊敬的方式

从古至今,汉语中的礼貌用语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古代 ,敬语非常丰富,不但使用频繁,而且运用范围广。古代汉语有敬辞,如“阁下”,“尊驾”,“令堂”,“令亲”,“令爱”等;谦辞,如“寡人”,“犬子”,“小女”,“小婿”,“老朽”,“老身”等。致歉时有“请多包涵”,“打扰您了”。请求对方帮助时有“请”,“劳驾”。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用“惠存”,“惠临”,对方询问自己时用“垂问”,“垂询”。称呼别人的见解时,用“高见”,而自己的见解却用“鄙见”。称呼别人的家用“华厦”,自己的家用“寒舍”……到现代,很多从前盛行的繁琐敬语被人们淘汰了,于是人们常用温和的语气和彬彬有礼的行为举止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日语中,即使表示同样的内容,也要根据不同的说话对象而有不同的表达。其中把表示礼貌、对对方表示敬意的语言称为敬语。日语的敬语相对比较复杂,大致分为三种:郑重语,尊他语和自谦语。日语敬语主要表现在动词上。日语分为简体和敬体,在对自己很熟悉的、有亲密关系的人交流时用简体。敬体是说话者对听话者表示敬意的一种客气的说法,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在一些正式场合中被使用。

二、中日敬语的共同点

中日敬语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两者在用法上都是表示对他人的尊敬,表现了说话人的谦虚和礼貌。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表示说话者及话语中涉及人物的社会地位,上下关系,和亲疏关系等。敬语相对比较委婉客气,对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敬语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其次,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敬语都是文化的产物。由于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有过很多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语文字也是借自汉字,假名也来自汉字……中国古代的敬语表达也极其复杂,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历史原因,很多古汉语中的敬语词汇和表达方式逐渐被人们淘汰。

而且中日敬语的本质都是“尊他贬己”,即通过提高对方的地位或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谦逊,从而提高对方的地位。

敬语对交流者双方的人际交流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中日两种语言中使用敬语时还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对关系亲密的人过度使用敬语和与人交流时不使用敬语的行为都是不利于双方交流的。

中日的敬语在称谓上有一些共同点,例如“姓氏+职务称谓”在中日两种语言中都是敬语的表达方式,如“赵处长”、“张主任”。称呼对方时常用这种称呼方式,但向对方介绍自己这一方的人时却一般不使用这种称谓。

三、中日敬语的不同点

现代汉语中的敬语主要是通过使用“请”“您”“尊”“贵”等字构成词语或通过温和的语调来表示敬意,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但日语的敬语不但有很多固定的敬语词汇而且拥有自身的一套严密的语法系统。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亲疏和上下关系,敬语的表达形式也极其复杂。

1、中日敬语中的动词的形式差异

日语敬语在动词上,一部分动词有其对应的自谦动词和尊他动词。

日语的敬语还有其自身的一套语法规范:“お/ご+动词连用型+くださる”或“お/ご+动词连用型+になる”构成尊他语来表述对方的动作行为从而表达敬意。例如:先生は今日のテレビのニュースをご覧になりましたか。(老师看了今天的电视新闻吗?)明日のテレビのニュースをご覧ください。(请看明天的新闻)日语常用“お/ご+指代自己动作的动词连用型+します”或“指代自己一方的名词+でございます”来表达说话人的自谦从而相对地提高对方的地位。如:私は田中でございます。(我是田中)私は先生の本をお借りします。(我借老师的书)

2、汉语和日语中名词和称谓的相关敬语的不同表达

名词中,日语常通过在名词前加接头词“お”或“ご”的方法来恭敬地表述听话人的所属事物。如:お茶(茶),お名前(名字),お電話(电话),おビール(啤酒),お客(客人),ご旅行、ご入学、ご卒業、ご結婚等。在称呼上也常在称呼前加“お”或在称呼后面加さん,さま来表达敬意,如:お母さん(妈妈),お父さん(爸爸),田中さん(田中),おじいさん(爷爷),おじさん(叔叔)等。汉语敬语中,常在名词前加“贵”,如“贵公司”、“贵校”等。而汉语的敬语称呼中常用“姓氏+兄、弟、姐”等亲属称谓来称呼亲属关系以外的人,如“张兄”“李姐”。或者年龄较小的一方用“老”字称呼年龄较大的一方,如“老大爷”。

3、中日敬语中人称代词的表达差异

汉语在人称代词上除了第二人称的“您”和复数“您们”是敬语之外,其他人称都没有专门的敬语。而在日语中,第一人称中表示自谦的有“わたくし”(我)“わたくしども”(我们),第二人称有“あなた”“おたく”(您)以及复数的“あなたがた”(您们)等。第三人称中日语有“この方”、“その方”、“あの方”等敬语。

4、当代中日敬语的使用场合的差异

当代中日敬语在运用上也有一些差异。汉语的敬语主要用于演讲、商务、政治等庄重场合。日语敬语的应用范围更广,敬语本身也更加复杂。不仅在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中使用,甚至是口语中也不乏使用。形式上,日语的敬语不像汉语敬语那样单一,而是拥有着自身的复杂的系统,同一句话对不同关系的人说,说法就不一样。如学生对老师:—先生は,いつから中国へいらっしゃるんですか。—来月の10日から行くつもりです。不怎么熟悉的同事:--先生は来月の10日から中国へいらっしゃるっておっしゃってましたよ。—そうですか。いいですね。いつごろお帰りになりでしょうか。普通同事之间:—先生は,いつから中国へいらっしゃるんですか。—来月の10日から行くつもりでございます。

5、当代中日敬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的差异

当今日语的敬语使用频率比汉语敬语使用频率更高,范围更广。现代汉语在口语中若是同熟悉的人过多使用敬语可能不但不能增进彼此的关系,反而会拉开说话者之间的距离。而在日语中,敬语已经形成一套严密的系统,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用到,若是总是使用简体可能会被人认为对对方的不尊重。

四、中日敬语差异的历史原因及中日敬语研究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中日企业文化对比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人为本

近年来,“企业文化”这个词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代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是否拥有先进的、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是至为关键的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起,以日本为领头雁的“日本——四小龙——东盟”雁阵结构形成的东亚经济体因其高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被世界银行誉为“东方奇迹”。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席卷而来也暴露了东南亚经济的脆弱。近十余年来日本的持续低迷,对日本企业、社会及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一来,在经历了企业制度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艰难历程后,我国企业的模式与职工的行为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经济的主要支柱和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和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企业经营模式到企业职工的思想行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两国的贸易交往,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和经营意识也使得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合作方面产生了诸多的摩擦和矛盾。本文是从历史文化背景及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来比较中日企业文化差异。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提出和发展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创立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集体意识、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灵魂。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但作为一种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则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由于过去一直推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企业间的竞争被长期扼制,所以尽管企业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但终究未能提出“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也未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直到1986年,我国才开始倡导“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从此以后,各地的企业文化团体相继成立,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蓬勃发展起来。

2.中日企业文化比较

①历史与文化背景

日本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集团中的互助合作”,即“家庭主义”。日本是一个拥有深厚农耕文化的民族,这一点也构筑了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石——“家庭主义的资本主义”。而日本人的“集体最优位”意识也让企业员工在心理上对群体有明确的归属感。但这种群体意识并不缺乏个性自由。日本人将个人主义与东方文化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意识。日本人独特的企业文化意识体现在企业的“U”型战略决策形式、含蓄的目标和责任、大办公室办公制度、重视激发团体力量以及员工雇佣上的“终生雇佣制”等方面。

而我国则是一个长期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耕民族。在对待群体与个人的问题上,我国文化强调整体和谐统一,轻视个体价值的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重视团体凝聚力、重视人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民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重义轻利”的。物质上的利益取舍必须遵从伦理道德的约束。因此,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物质利益的取得并未被放到第一位。当西方物质观念传入我国,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刺激的倾向愈演愈烈时,我国企业管理活动中激励结构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并不是改变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利”的认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日本企业的指导思想是“集团主义”。日本的集团主义有其自身特色。在企业经营方针的制定以及企业间的竞争活动过程中,日本企业一直秉承“集体力量最大化”的原则。强调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树立为企业利益奋斗终生的理念。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即试用后,依据工作所需的熟练程度,在经过相应的时间,雇员便可取得正式职工的身份。除非企业破产或员工严重失职,企业一般不解雇员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公司上下能够树立起亲如一家的感情,与此是密不可分的。与此相对,我国则基于由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市场现状,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政策,逐步建立起厂长(经理)负责制与职工民主管理想结合的企业组织领导体制,追求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保证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的前提下,三是买壳上市,指的是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达到控股水平之后,对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结构、智力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实现间接上市的一种企业重组行为。

4.衰退期筹资方式

根据衰退期的风险特征,从总体上看,企业在该阶段应采取防御型融资战略。企业衰退期仍可继续保持较高的负债率,而不必调整其激进型的资本结构。衰退期的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财务实力,以其现有产业作后盾,高负债融资战略对企业自身而言是可行的。因此,在这一时期,企业在筹资方式的选择上应以向金融机构借款为主,对一些可行性的项目,可以对外发行公司债券。

参考文献:

[1]宋瑞敏,宋志国.论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企业论坛,2012.

[2]潘玲.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企业管理,2008.

[3]韦永福.浅谈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经营管理,2012.

读《中日古典园林对比》有感 篇4

刘庭风在《中日古典园林比较》一文中提出了造园环境的山型与水型,大陆型与海岛型,园林类型的文人型和武僧型,造园历史的渐变性和突变性,造园思想上的天型和人型、儒型和佛型、仁型和智型,以及造园手法上的置石型和建筑型、中轴型与向心型,园林游览上的静悟型和游居型、回游型和舟游型等中日古典园林的相对概念。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进行了造园环境、园林历史、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和园林游览等6个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中日古典园林在6个方面的差异。该书是园林比较学的重要论著,对园林研究和思维创新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读完本文,独对本文中理水造景颇有感触。理水作为园林造景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誉为园林的“眼睛”。中日古典园林理水手法极为丰富,经长期探索总结,已形成若干经典做法,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水景类型。接下来将浅议中日在古典园林中的理水造景上的异同。

1.中日古典园林在理水造景的共同之处

1.1 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

众所周知,道家思想的含义就是“自然无为”,也就是指一切都取法自然的意思。老庄思想在中日古典园林的表现有两点:一是“崇尚自然,施法自然”,用自然的条件,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人工的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山水园景:二是体现在园景艺术中的朴素观,即园林中的“淡泊”精神。于是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成为中日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

1.2 寄情于水的共同手法

中日古典园林都属于山水园,对园林中理水艺术有着情感寄托,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宅园布局多是以水池为中心进行布局,以自然山水为摹本,是园主人精神寄托之所,往往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园主人的志向、抱负等个人情感。如把水喻为“濠濮”、“沧浪”以表达“逍遥游”的老庄思想,或把水面中的倒影与光影喻为充满灵动气韵的幻境,如置身瀛壶胜境,天然图画之中:“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池塘倒影,拟入鲛宫”等。这些对水体的描述均表达了园主人通过对园中之水的遥望与迁想来寄托情思的方式。总体看来,日本古典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以池、泉等水景为重点展开布局,也充分表达了造园者对园中之水的情感。

2.中日古典园林理水造景的不同之处

2.1 两国的环境的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有明显的大陆和山岳特征,而日本则为海岛和大海特征, 因此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反映在园林上即成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因此中国园林在山水平衡上,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在园林布局上摹拟中国地形采取西北为山,东南为水布局。园林中水景多取象于溪瀑之流水和沼泽湖海之静水。山景中,园中池沼以外的以远山为题,池沼以内的则以蓬莱仙山为蓝本。除山景、水景的创造外,还有路景,讲究以曲为美,以幽为上。而作为岛国的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因此日本园林在类型上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总体上来看,日本古典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2.2 对山水本质的审美意义不同

中和与空无是中日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中的差异。园林就是追求“中和之美”,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使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道两家都非常重视“中和”。儒家强调“和为贵”,“中和”有两个含义:一是多样性。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即多样性的和谐组合;二是适度性。孔子讲“过犹不及”,即不偏不离,恰到好处。中和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和之美不同。他的审美观念追求的是一种禅味极浓的、幽深的“空无之美”。日本文化受佛教文化影响非常深刻,其审美观念具有极浓的宗教色彩。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反省人身,但求寂灭的空无之美。例如日本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庭院擅长运用写意和暗示的手法,通过白砂,石块还有少量的苔藓等单调组合,形成冷寂凝滞的庭院基调。日本园林中的岩石、流水、群山、树木、小桥、曲径就是人生坎坷的象征。

2.3 理水手法不同

2.3.1 中国的“真水”设计

中国园林之中的“水”是园林“活”的来源,水作为万物之源,首先人的生存离不开水,植物的生长与繁盛也必须要有水的灌溉,无水不成园,中国的园林必定要有水的存在,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中国园林必须以水源作为造园的基本条件,重视山水画似的“真水”设计,通过造园,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之理水。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通过对古典理水艺术的变化与创新,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的主题立意和造型艺术手法,以再现自然式山水为主要特征,丰富现代园林的理水手法和文化底蕴。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园林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中国园林中理水方式决定了造园的选址就极为重要,没有水源何来水之说,因此传统的园林在选址上必须考虑具有水源的地理位置。

2.3.2 日本的“假水”设计

日本园林中以“假水”造园而闻名,通过禅宗来想象水意.这种手法虽然比较偏激,但却是给予水以更为新颖的创意手法。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但在日本的园林中对于水景的审美标准却非常不同,日本园林的水景设计存在“真水”和“假水”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真水”是具有真实性的水的形态,“假水”是指虚拟性的水的形态。“假水”是指用砂或植物来代替真水造园。“真水”的代表为池泉园,而“假水”主要以枯山水为代表。

2.4理水基本原理不同

从理水基本原理上看,中国理水原理为“小水则聚,大水则分”,丰富空间,增加景深。例如留园的理水则是以聚为主。池中仅筑一小型石岛——“小蓬莱”,以廊架曲桥连接两岸,划出小片水域,与“清风池馆”围和成幽僻景区周围环境安排十分紧凑,围绕水面层层展开。而日本园林除了某些舟游式池泉园,如桂离宫,京都御所等,一般水体都较小,在聚散关系上以聚为主,枯山水则没有聚散之说。例如京都清水寺成就院庭园,该园池泉幽静深邃,明月倒影水面,池面呈东西略广,北部略窄的三角形,整体布局依然以水体为中心,井然有序。

2.5水边植物配置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视花木的配置重花重色,但园林中的绿化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而日本园林中植物景观配置偏叶、偏细部景观在日本的寺院园林中以沙石和常绿树为主,像大德寺大仙院的石庭中,一片白沙之上,只有一颗茶树,红花落在白沙上,令人产生些许神伤。在水体植物上,中国古典园林中有荷、菱、芦苇等不限,而日本古典园林中不常见,水面正常保持干净,仅在普明院庭园和西鸣寺庭园中可见到荷,菱等植物。

2.6园林游览的动静、交通、功能等不同

从园林游览的动静、交通、功能等方面上看,中国园林偏向于动观性,表现为以动游、路游为主的游览路线。游览中国园林水景,感受处于水中央的美感;站在小桥上观景,抑或穿梭于桥与河岸之间,或是嬉戏,或是吟诗„„中国园林追求的是移步易景的美学观以及可居式、可触式、四时四季游等特点。而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这与中国园林可游可居相比,枯山水园林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效果。它不是真山真水,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的,而是供人(特别是禅僧)睹物静思、神游天外的。极其简洁的景物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中“禅”之浓。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园林仿佛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在其中感受自然的无限之美,并在其中净化我们的心灵。中国的古典园林采用了假山真水,而日本园林中也是仿效自然界中真水,海湖与瀑布都是水的动与静的相互补充。日本园林从“真水”发展到“假水”的枯山水,运用禅意的结合让人从心灵当中去悟出世间的万态,这可说是提升了由物象到精神的更高的境界。中国与日本的古典园林设计当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从文化到设计,从自然到设计都表现出园林设计要来源自然尊重自然还要高于自然的理念。

中日酒文化对比 篇5

中文

人们通过日常会话,进行着言语行为。进行言语行为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与某种言语行为相对应的句法形式。例如,进行陈述行为时使用陈述句,进行询问行为时使用疑问句,表达感受时多用感叹句。但是实际上,某一种言语行为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才能得到实施,相反,一种句式也并不总是用于行使某一种功能。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研究的范畴。

关于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多关注于暧昧表现和婉曲表现,本文试图从句式的角度出发,对中日两国疑问句进行对比研究。

所谓疑问句一般指说话人向听者发出某种疑问,并从听者获得某种信息的句子。但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疑问句常常不单单只是发出疑问,还经常作为间接的言语行为表达陈述、请求、劝诱、表述等发话意图。并且,中日两国的疑问句都具有这个特征,即利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非疑问的发话功能。

因此,本文以汉日语中的这些不表达“疑问”的疑问句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首先将这些疑问句按照言语行为进行分类,然后对它们的表现形式和话语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对象和动机,分析先行研究及其问题点,并对本论文的基本立场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

第二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即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并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的发话功能,将汉日语中不表达“疑问”的疑问句分为“判断型”、“请求型”、“劝诱型”和“表出型”等四种功能的疑问句。之后对两国语言中的这四类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及话语功能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总结全论文并阐述今后的课题。

总之,作为语用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严密的传统语言理论不同,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根据语言情境的变化,发话的意图也多种多样。本文就是站在这种语用论的立场上,试图对汉日语中疑问句的言外之意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译文

我々は日常会話によって、言語行為を行っている。言語行為を行う一般的な方法は、文字通りに示す表現を使うのである。例えば、陳述の行為を陳述文に、質問の行為を疑問文に、感情を表出する行為を感嘆文によって行う。しかし、文字通りの意味が、会話で伝達しようとしている内容とは異なる場合もある。これは間接言語行為の研究範囲に属する。

間接言語行為についての研究は、従来、曖昧表現、婉曲表現などが注目されていたが、本論文は構文の上で疑問文を取り上げて分析してみたい。

いわゆる疑問文とは、話し手がある質問を提起して、聞き手にある情報を要求するものである。ところが、日常生活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いては、疑問文は単に質問として発話されただけではなく、間接の言語行為として、陳述や依頼や勧誘などの「表現意図」を達成することもできる。そして、疑問文のこのような特徴、つまり、疑問文の形式を持ちながら、質問ではない機能を持つ文は中日両国の言語に共存している。

それで、本稿は中国語と日本語における疑問文、主に「質問」を表わさない疑問文を研究の対象として、間接言語行為の理論に基づいて、両国語における疑問文を分類して、各分類の疑問文の表現形式を対照研究する。

本稿は、三つの部分からなっている。

第1章では、研究の対象と動機、先行研究とその問題点及び本研究の基本的立場と目的などを述べる。

第2章では、まず、本論文の理論基礎、つまり間接言語行為理論を紹介し、それに基づいて疑問文の間接発話機能によって、「質問」を表わさない疑問文を「断言型」「依頼型」「勧誘型」「表出型」と「言明型」の五つに機能的に分ける。中国語と日本語における「断言型」「依頼型」「勧誘型」「表出型」の表現の形式や意味などを対照しながら分析を行う。

第3章では、本稿のまとめ、残された課題について述べる。

中日企业文化之不同 篇6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很多日企纷纷落户中国。比较中国企业文化和日本企业文化,人们发现。。。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以独特的潜意识渗透企业的各个领域,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可以把企业文化概括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是在企业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确定起来,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构成的总和。

日本企业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发展:

一、日本文化的形成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是由这样一些原因形成的:首先,日本是单一民族的社会,结构是同质的,具有国民意识和行为趋于同一的民族习惯。其次,是长期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有一种和现代企业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基础。第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改革 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第四,日本的社会文化的恩耻观。第五,日本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把这些文化的优良特征融于一体,形成了既有原则又有信条和精神的企业文化。第六,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长期坚持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步形成。

二、日本文化的特征

1、集团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

2、企业的家族化。

3、重视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

4、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5、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提倡企业内部的竞争是一种为企业出力的竞争,鼓励员工在企业中提出包括技术革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提倡一致对外。

三、日本文化的发展

日本企业突出的是群体的作用,以“和“为“贵”,这种思想来源于中国的儒家学说。在日本,企业经营就是以此作为其理论的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在日本,“人本 主义企业经营”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了日本在战后 迅速崛起的法宝之一。这一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则,确认“人”是经济发展中超越物质的最为珍 贵的资源;注重经营管理的人性化,挖掘员工的潜 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日两国企业文化的个性差异:

1日本企业文化的特性

师家制度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

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 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被称做日本式经营的“三件神器”或三大支柱。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性

是政治与经济的统一体提倡“重义轻利”追求“自强不息”

2.2海尔公司和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

2、制度行为文化

3、精神文化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略观

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及领导者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民族英雄”。该公 司的成功是在于完善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二是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

三是注重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每年年终时,公司自上而下动员员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汇集起来,由公司宣传部口号委员会挑选、审查,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公布。

比较启示:

“改正”中日对比研究 篇7

二战后,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缓和,两国语言界的研究随之展开。在现今国内外环境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汉、日两种语言的普及率在逐渐增长。汉、日两语的研究价值也日益凸显。因此,本文将对日汉两语中同形异义语“改正”进行比较分析。

“改正”这一词汇在中、日两语中既存在相近的含义、又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即被称为同形异义语。正因如此、在此对中日两语中“改正”进行意义和用法上微妙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将下列句子中“改正”的含义用汉语译出,该对应哪个汉语词汇呢?对应的是汉语中的“改正”吗?

(1)列車のダイヤを改正する。《日语常用词语例解》

(2)これにともない税制改正も行なわれ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日本列島改造論』

(3)永楽大典の改正や嘉靖実。『マッテオリッチ伝』

将以上例句译为汉语后可知,其含义并非只有“改正”这一种,除此之外还可以译成多种含义。

(1)变更列车时间表。

(2)与此同时,也要进行税制改革。

(3)永乐大典的改正和嘉靖实录的修订。

日语中“改正”可以译成不同的汉语词汇。然而、这些繁多的汉语词汇和日语原文又有何关联呢?换言之、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改正”会译成“变更”,什么情况下可以译成“改革”呢?接下来,本文将对中、日两语中“改正”的用法进行分析,对两者的异同之处加以说明。

1 汉语“改正”的使用方法

1.1 用法

汉语中的“改正”是由动词“改”与补语“正”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改正”一般作为动词使用。

(1)“中央不是没有文件,”我跳下沙发,干脆直说起来,“比如右派改正问题,我们几乎没动。”《天云山传奇》

「中央からの文書がないわけじゃないわ」私はソファーから立ってまっすぐ本題に入った。「“右派”の名誉回復の問題だって、私たち何もしてないでしょう」。

(2)观众笑了,这个丑角!我也在扮演丑角。还有算账的日子呢!交代主观动机,检查客观效果,挖掘思想根源,制定改正措施……每一次运动中都是这一套。《人啊,人》

観衆は笑ったこの道化が!とおれもあの道化を演じているんだそれから自己批判に明け暮れた日々!主観的動機の自白客観的影響の点検思想的原因の検討、改善措置の作成……どの運動も同じことのくり返しだった

1.2 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改正”即为把错误的事情修改成正确的。

(1)王文义咳嗽不断,虽连遭余司令辱骂也不改正。父亲感到公路就要到了,他的眼

前昏昏黄黄地晃动着路的影子。《红高粱》

余司令が幾度も怒鳴りつけたのに王文義はまだしきりに咳こんでいたもうすぐ公路だ父の目に道の影がぼんやりと揺れ動いた

(2)“王XX的表现很好,以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根据党的一贯政策,让他回采访部工作,并恢复原来的职务——采访部主任。”《人啊,人》

王××は立派に実際行動によって誤りを正した党の一貫した政策にもとづき彼を取材部にもどしあわせて元の取材部主任職に復帰させる

从以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改正”通常与“错误”“问题”“措施”等名词连接在一起使用。

2 日语「改正」的使用方法

2.1 用法

日语中「改正」是由「改」和「正」这样两个对等的字构成,保存了「改」的含义,「正」的含义则变得微乎其微。也就是说,日语中「改正」是联合结构的词汇。另外、日语中「改正」可以作为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使用。

A、作名词使用:

(1)これにともない税制改正も行なわれ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この計画はきょうやって明日にも政策効果があがるものではない。『日本列島改造論』

与此同时,也要进行税制改革。这个计划,并非立即可以收效的。

B、作动词使用:

(1)雨はやっと歇ったようですが、空はまだ冷たい鉛のように重く見えたので、私は用心のため、蛇の目を肩に担いで、砲兵工廠の裏手の土塀について東へ坂を

下りました。その時分はまだ道路の改正が出来ない頃なので、坂の勾配が今よりもずっと急でした。『こころ』

雨仿佛刚住,天空仍然冰冷得铅一般沉重。我怕雨再下,便掮着伞,沿着炮兵工厂的后墙走下东坡。那时候路面还没有展开,坡度比现在陡得多。

2.2 含义

掌握“法规、条例、规则”中不完善以及过度的方面、以谋求更好的状态。(《新明解国语辞典》1997年第五版三省堂出版社)

(1)憲法改正について前項の承認を経たときは、天皇は、国民の名で、この憲法と一体を成すものとして、直ちにこれを公布する。『日本国憲法』

宪法的修定在经过前项承认后,天皇立即以国民的名义,作为本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布之。

(2)電車が通るようになれば自然町並も変るし、その上に市区改正もあるし、東京が凝としている時は、まあ二六時中一分もないと云って可い位です」『こころ』

电车一通,街道马上就变,而且市区改建一新。东京太热闹了,真可说是不分昼夜。”

从以上例句的用法及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日语中「改正」不仅有改变事物的含义,同时也有修改、修订、改革等含义。

3 实例分析(如上例)

3.1 中日两语中的相同点

(1)从语义来看,汉语“改正”和作为动词使用的「改正」都用来表示把错误的事情改正为“正确”的。(2)“改正”的对象通常为:问题、错误、不好的事情等需要修改的地方。(3)“改正”在中、日两语中通常都用于书面语。即在:修改宪法、文献及计划等方面使用。(4)在中、日两语中,“改正”并不评判好与坏,而是作为中性词来使用。(5)在中、日两语中,动词通常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改正”作为他动词使用。

3.2 中日两语中的不同点

(1)从语义来看,日语「改正」的范围要更加宽泛。汉语中“改正”一般表示“把不好的事情改正过来”。而日语中、除改正的含义外,也可以表示为:变更、变动、改动等含义。

(2)从词汇构造来看,汉语的“改正”是由动词“改”和补语“正”构成的动补结构;而日语的「改正」是由「改」和「正」这样对等的联合结构。

(3)从语气来看,汉、日两语的“改正”都是正式用语。但是,汉语“改正”的语气更强。

(4)由于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一定差别。中国人通常先说想说的内容和结论、之后说明其理由;而日本人恰恰相反。因此,中国在使用“改正”一词时,通常有责备的口吻;相反日语则是以一种叙述的语气陈述。

(5)在表示“改正错误”时,汉语通常使用“改正”一词;而日语通常会使用「認識」或「正しくする」等这样的用法。

(6)从例句可以看出,汉语中“改正”较注重“改的结果”,仅对这个结果和结论进行阐述;相反日语的「改正」更注重改正的动机和过程。

(7)汉语中“改正”是较能动的,主观观念较强烈;相反日语「改正」则较为注重表示客观的、自发的状态描写。

(8)汉语“改正”通常使用于具体的情况;而日语的「改正」通常用于抽象的情况下。在中日对译作品中得出的结果,如下所示:a、中文作品中出现84次。b、日文作品中出现20次。c、中文作品的日文译文中出现22次。

由此可见,虽然中日两语中都存在“改正”一词,但“改正”一词在汉语中的应用要远远高于其在日语中的使用频率。在两国词典中虽然词汇的含义几近相同,但通过本文对中日两语中“改正”一词的实例分析及整理、总结。日语中「改正」作为动词使用时,两语的含义、用法是相同的,即:把错误的事情改成正确的。但在日语中,当「改正」一词作为名词使用时,通常要与「税制」和「向かう」等词汇一起使用。

摘要:近年,中日两国交流的增进,对两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日汉两语的人也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研究和区分两国语言的参考书及文献的大量出现。然而,对于两国语言中的同形异义语、近义词、同义词的研究书目并不全面。因此,本文将对两国语言中的同形异义语“改正”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该词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研究将为学习两种语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同形异义语,改正,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天一京助.『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三省堂出版社,1997.

[2]中日対訳語料庫(コーパス)(第一版).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

[3]松村明.『国语辞典』(第九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简明汉日词典编写组.简明汉日词典.商务印书馆,2006.

[5]王萍.日汉双解学习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曲维.日语常用词语例解.大连出版社,2005.

[7]松冈荣志.『外研社·三省堂皇冠汉日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授受动词的中日对比 篇8

授受关系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它充分反映出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及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究其错误原因是中国人往往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制约,导致了诸多错误的出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1.妹は田中さんに本を(あげたo·くれたx·もらったo)

2.田中さんは妹に本を(あげたx·くれたo·もらったx)

按照日语的表达习惯,说话者要把授受行为中的授予者和接受者。根据与说话者的远近关系来区分,要从更亲近的人的立场去描述事件,因此,作者只能选择站在属于自己一方的“妹妹”的立场上对事件进行描述。而翻译成汉语就两种意思“妹妹给田中礼物了”和“田中给妹妹礼物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只通过一个“给”字就完成了授受行为的描述,并没有日语中说话者与授予者和接受者远近关系制约这样的问题。可见我们汉语是多么的强大。

日语授受动词包括授予动词和取得动词两大类,共分三大系列七大动词,分别为“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中前两个系列为授予动词,后一个系列为取得动词,分别对应中文中的“给”和“得到”的意思。可是,从范畴意义来说,日语中表达授受关系的动词并不是只有这七大动词,很多动词比如“”与える“贈る”等可以表达授予的意思,“うける”“得る”等可以表达取得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日语中表达授予意义的动词,以“与える”为例。下面是我从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中寻找的几个例句供参考。

例:1.玩具も洋服も、すべて与えられてきただけだった。

(无论是玩具还是衣服,全是别人准备好的。)

2.彼が家を出た時、すぐに身体を休められる場所を与えてやりたかった。

(当他离开家时,她希望能给他一个可以休憩的所在。)

3.苦しいことや辛いことをじっと我慢して乗り越えて、懸命に笑顔を作っている、そういう印象を人に与えます。

(无论如何艰辛困苦,她都咬牙忍耐,拼命露出笑容,她就是给人这种印象。)

4.少し気の毒だが、ささやかな夢を与えたと思うことにした。

(虽然有点可怜,但他认为,这也算是给了她一个小小的梦想。)

5.一成に何か否定的なことをいう余地を与えない口調だった。

(他的口气不给一成任何反对的余地。)

“与える”字典中的意思有3种。第一种意思是“ものをやる”给予,授予;第二种意思是“あてがう”布置,分配;第三种意思是“感じや気持ちを持たせる”使受到,使蒙受。这三种意思实际上都包含了“目上の人が目下の人にものをやる”这样一种上下关系分明的意味。例1和例2中都是具体名词充当を格名词,接受的对象也都是人,我们可以从例1中读出强烈的“强制性的”含义,从例2也可以感觉出恩惠和施舍的意味。像例1中的“强制性”语气,我们甚至不用结合上下文,单从“与えられてきた”就可以充分感受到授予者和接受者的地位差别。又如例5来说,这里用了“余地”这样一个抽象名词来充当を格名词,“一成”这样的人名词充当に格名词,充分体现了动作主对接受者强加的意志带来的结果。

汉语中表示授予的动词也有很多,除了“给”以外,还有“赠”“献”“交”等。例如一开始举的例子“妹は田中さんに本をあげた”翻译成汉语是“妹妹给了田中礼物”,这里我们是将日语的授受动词转换成了汉语的双宾语结构。这样的结构格式在表示比较单一的授予意义的动词结构里是常见的。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表示“给”意义的动词,以“送”为例。下面是我从鲁迅作品《故乡》的日文版中摘取的例句

例1.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そのあと、彼は父親にことづけて、貝殻を一包みと、美しい鳥の羽を何本か届けてくれた。わたしも一、二度何か贈り物をしたが、それきり顔を合わす機会はなかった。

像這样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单一个“送”字,既可以用“贈り物をする”来表示,也可以用“くれてやる”来表达。可见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及说话人的身份立场等条件,选择正确的表述方法,不能仅用一个“あげる”就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再来来看看日语中表达取得意义的动词,以“うける”为例。下面还是以《白夜行》中摘取的例句来进行讨论。

例1.笹垣はコップを持って、酌を受けた。

(笹垣拿着杯子接了。)

2.菊池道広の言葉に、笹垣は衝撃を受けた。

(笹垣大为震惊。)

3.最近前の奥さんのことで誰かから質問を受けたことはないかと訊かれたので

(最近有没有人向我问起前妻的事情)

4.今枝の調査によれば、唐沢礼子の養女になったことにより、雪穂は不自由のない生活や様々な教育を受ける機会を得たはずなのだ。

(根据金枝的调查,雪穗应该是成为唐泽礼子的养女后,才得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也才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字典中“うける”的解释可谓多种多样,基本意义是授受别人给与的东西。例1表示的是其基本用法。但是它与主动索取的“もらう”相比,就显得比较被动了。例如例1中上文是笹垣的朋友已经拿起了酒瓶要给他倒酒,他才“酌を受けた”,显得特别的被动和消极。再来看受取物是抽象名词的情况,如例2中“衝撃を受けた”例3中“質問を受けた”,在を格名词所表示的具体事项上,往往体现了一种被动型,即使是例4中“教育を受ける”这样本来教育是应该要积极索取的,在这个结构中,这种积极的感觉也被淡化了,应该说表示的是一种形象化了的受取意义。

同样看看汉语中表示取得意义的动词,以《故乡》为例

例1.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

(ご隠居様、お手紙は早くにいただきました。)

2.他又要所有的草灰

(そのほかわら灰もみんな欲しいと言った。)

例1中“收到”直接是用“もらう”的自谦语“いただく”表示的,因为对方是比自己年长且地位高的人,用这种表达方式顺其自然。而例2中的“要”用了“欲しい”来表述。说明作者在表述时没有以自己为中心,只是中立地表现施与者到接受者的动作移动。根据与说话者的关系可以把周围的人分为“身内”“よそ者”两种情况,对于说话者来说,由作为“よそ者”的施与者向说话者自己或说话者的“身内”实施授受动作时用“もらう”,与之相对,则要使用“欲しい”“求める”“要る”等表述方式。

上一篇:现代诗歌散文教学技巧下一篇:管理处2012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