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2024-09-30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共10篇)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1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指出,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作出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刘延东在会上传达了重要指示精神和的批示并讲话。她说,文物工作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文明大国形象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明确责任、重在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完善保障,推动新时期文物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生改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北京、山西、浙江、陕西有关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会议深入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物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文博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在京文物界专家参加会议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2

张家口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风多雨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360~400 mm, 气候干燥, 干旱指数2.0~2.5。全市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1.62亿m3, 地下水资源为11.92亿m3, 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7.99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9m3, 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 亩均占有水量162m3, 低于全国平均值的1/10。现每年有1亿m3左右的入境水量。按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m3, 为严重缺水地区[1]。

境内水资源分布在大清河水系、内陆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滦河水系、永定河水系5个水系。张家口境内水资源分布系详情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张家口市的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

此外, 张家口水系资源还具有年内、年际分布不均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 (6-9月) , 而汛期的降水量又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 甚至更短时间, 丰水年、枯水年的进水差异较大。空间、时间上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困难和复杂性。

张家口市是一个水资源缺少的内陆地区, 而且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 地表水利用不足, 地下水开采过度, 水利工程老化严重, 水库和河道不能在集中降水的7、8月份大量储存水。其次, 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农业用水利用率仅0.40~0.45, 输水损失严重,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情况还长期存在。最后, 水资源没有统一管理机构, 由水务局、公用事业管理局两家分管, 由于部门利益制约, 不能从全局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 水资源管理制度

为从根本上解决张家口水资源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这一重大难题, 把有效的水法、水规划法律的制定、完善与实施纳入到张家口所有行政机构和党委的领导机构中, 已经成为必要。

2.1 建立独立的水管理机构并赋予独立的水资源管理权。

受世界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经验之启发, 建立精简、有效、权力充足, 并有独立运行机制的流域管理机构, 是解决中国各大流域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有效的水资源保护的关键。

2.2 价形成机制改革。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种国家养水、福利供水的制度, 水价畸低, 缺乏节约用水的激励。目前, 张家口城市用水每立方米收费为3.45元, 有的地方甚至不收水费, 导致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在工业领域, 绝大多数直接从河流和地下水取水的工业企业不对水进行循环使用。因此, 有必要对供水价格进行改革, 以改变不合理的水消费模式

2.3 水资源优化调配制度。

通过采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 不仅可以提高供水的可靠程度, 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 改善生态和环境。为保证调配的有效实施, 需要制定相应的调度预案、调度规则和法律规范, 强化全过程管理。

2.4 推行水权制度建设,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水资源配置, 优化调度, 探索实施水权风险管理机制[2], 为各用水单位提供稳定的用水预期, 确保总量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培育和开放水市场, 探索水权流转的运行机制, 鼓励将节约的水量在企业、农业和城市用水户之间以水商品的方式进行交易, 促进灌区和用水单位节水改造与产业升级, 提高水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

2.5 建立水污染税制度。

监控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要真正防治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 征收水污染税是当前可以选择的有效手段。水污染税是重要的环境保护税, 也是防治水污染国际通行的政府调节手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研究推进包括水污染税在内的环境保护税改革。已列入立法规划的《环境保护法》的条文修改也重点提出, 进一步明确企业责任, 完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制度。

3 加强水资源保护

人类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是否可持续利用, 在所有要保护的自然资源中将水资源的保护作为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3.1 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

张士力认为现在的流域管理一般从传统的工程角度出发, 往往忽视流域地区的民众, 而如果将公众参与引入其中, 他们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公众参与有关水问题的立法和管理过程将提高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3]。从管理、决策、监督等方面都体现出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无比优越性, 其优越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公众对周边环境和水利工程的了解得到了促进;建设方和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得到了减少;相关部门的决策失误得到了避免;政府体系中的腐败现象得以减少等。

3.2 节约用水, 努力建设节水的社会环境。

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应该放在节约用水上, 积少成多, 从水资源的使用上控制用水的需求量。努力提高公众保护水资源的认识程度, 努力提高公众节约用水的思想理念。大量的、积极的发展节水工农业技术, 推广节水工具, 并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理念来指导工农业技术的发展;提倡一水多用, 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

3.3 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张家口区域污水和废水的治理和控制强度。工业上, 被污染的水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 要更注重控制水功能区污染物排入自然环境的总量要求;生活上, 在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配套管网的基础上, 要根据张家口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入河排污许可制度, 加强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站网及信息系统, 加强对河流、水库、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制定重要水源地保护办法, 逐步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张家口为严重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提高水资源的保护程度。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张家口是水资源紧缺的地区, 加强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首先阐述了张家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制度,保护

参考文献

[1]张良, 原彪, 原莉颖.张家口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建议[J].海河水利, 2009 (6) .

[2]刘韶斌, 王忠静, 刘斌.黑河水权制度建设与思考[J].中国水利, 2006 (21) .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污染;生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49-01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对全面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农村环境主要污染物来自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薄膜,畜禽水产养殖,屠宰加工污染物,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不仅导致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也导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侵蚀。

1.水污染严重,特别是生活饮用水质量令人担忧。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基本直接排入河沟,大部分乡镇现在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加上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无序排放,农村的污水排放已成为水污染物排放的“大头”,使农村水质污染加重。2.畜禽养殖已成为一个重要污染源。畜禽养殖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在规划、管理和技术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大量的畜禽粪便都不能及时处理。目前,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绝大多数的畜禽养殖场没有按照生态养殖的模式,建立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的质量。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垃圾处理场建设和排污管网的规划建设滞后,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现象严重。农村的村口、路旁、居住地周围常年堆着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而且导致水体、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农作物品质下降;工业废水严重影响农业灌溉,而且对农田土壤也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

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划定和调整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建立水质定期监测制度,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

(二)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向河流、湖泊等水体排放污染物,确保河流水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建立完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

(三)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搞好农业污染源普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严格实行秸秆禁烧。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土壤污染现状,建立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监管体系。

(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合理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严格控制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五)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乡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有条件的乡镇要建成垃圾处理场。

(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点加强坡耕地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逐步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

三、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各级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考核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二)完善法规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各地要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各地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态创建示范的支持力度。

(四)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污水灌溉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

(五)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县(市、区)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经常性开展环境监测、农业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环境执法活动。适应当前环保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保护、农業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一体化体系。

加强防御台风工作的指示 篇4

据气象、海洋部门预报,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后,强度明显加强,快速趋向我省海面,将于8月2日早晨到中午以台风或强台风级(38~45米/秒,13级~14级)登陆我省沿海,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受其影响,8月1日20时到3日8时,过程累积雨量达130-200毫米,局部超过250毫米;8月1日-3日,南海北部、台湾海峡、我省沿海和海面风力也将逐渐加大到10-12级阵风14级,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海面和地区旋转风12-14级。巴士海峡、南海北部海域自东向西将出现8-12米狂浪到狂涛区;8月1日至2日,珠江口沿岸将出现150-250厘米的最大风暴增水,部分潮位站将出现超过警戒潮位的高潮位。

台风“妮妲”是今年登陆我省的第一个台风,具有强度强、范围广、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防御工作面临“风、雨、浪、潮、洪”五碰头的最不利因素,特别是以强台风量级正面袭击我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将对我省造成严重影响。为切实做好强台风“妮妲”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人民政府紧急宣布,全省从8月1日17时起进入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全省迅速动员,全力投入防风抗风和抢险救灾工作。全省各级人民政府,驻粤部队,各有关单位要紧急动员起来,坚决贯彻落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认清当前防灾抗灾的严峻形势,从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切实做好防御抗击台风“妮妲”各项工作。受台风正面袭击或严重影响地区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在一线督促落实,全力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坚决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各地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对危险区域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切实落实人员转移“五个百分百”:(下转A13版)

(紧接A1版)出海船只百分之百回港,渔排人员百分之百上岸,回港船只百分之百落实防御措施,四个区域(暴潮巨浪高危区、小流域洪水高危区、山区地质灾害高危区、滨海旅游度假区)人员百分之百转移到安全地带,危破房、低洼地简易房、户外施工作业人员百分之百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特别要及时转移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外来临时务工人员和居住在危房、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沿海低洼地区、简易厂房、临时工棚的群众。受台风直接影响的地区,要按照Ⅰ级响应的要求,采取停工、停业、停市、停课、停运措施,除确保足够的防灾救灾力量和应急值守人员外,不涉及国计民生和城市运行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安排放假或换休一天;禁止举办各种户外集体活动,安排人员在安全区域防灾避险,尽量不要外出,避免人员伤亡。要开放防风能力强的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作为临时避风安置点,妥善安置转移人员。对由于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风险防控,抓紧做好查险排险工作。各地要强化组织领导,深刻总结和反思以往防御类似台风的经验和教训,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查险排险工作进行再检查、再落实,扎实落实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要排查城市各类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隐患,对临时建筑物、建筑设备、脚手架、广告牌等进行全面加固。要排查城市内涝风险,对下沉式立交桥、排水管网、排涝泵站和涵闸等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落实地下车库、地下配电站、地下商场等设施和低洼地区防洪排涝措施。要排查企业厂矿安全隐患,加强危化品生产、存储企业等重大危险源监管,提高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能力,坚决防止次生灾害发生。要排查高速公路关闭封停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做好群众疏散、车辆分流的计划和衔接,及时引导公众有序防风避险。

四、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落实防御措施。气象、海洋、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台风发展动态,加强对台风、暴雨、暴潮、海浪和江河水情等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确保信息发送到位,为台风防御提供科学依据。要根据台风的行进路线和风力范围划定强风危险区域,做好抗风能力低建筑物内群众的转移避险工作。要根据风暴潮增水预报和海堤防御能力,划定暴潮巨浪高危区,做好沿海低洼地带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根据降雨预报,划定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高危区,落实人员转移和防御措施。要加强对水库、水电站、堤围、水闸和在建工程等的巡查值守,切实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责任,防止漫堤(坝)、溃堤(坝)等重大险情发生。要加强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

五、加强对台风防御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各级政府领导下的三防指挥部门统一指挥调度。宣传、财政、公安、教育、民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海洋渔业、气象、海洋、水文、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防台风工作合力。要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防汛防台风中突击队的作用,加强与部队和武警的沟通联动,提前做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防风抢险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向灾害易发区域预置救援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扎实做好救援抢险准备工作。省属各抢险机动队提前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和队伍设备预置。各新闻媒体要滚动播报台风最新动态,宣传科学防风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风避险意识,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5

保护工作的贯彻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8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民政部等国家六部委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部门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措施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有关举措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人口流动加速、一些家庭监护缺失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妨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切实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

助保护工作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生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全面认识加强未成年人中特殊群体救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法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家庭责任,净化社会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明确部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一)综治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并检查落实。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内容,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不力、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讨现象严重和街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数量庞大的地区下达督查通知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

(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部门要把做好需要救助保护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之中。同时,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活动。

(三)民政部门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本市未成年人

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工作规范,指导各区县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督管理,逐步研究、探索建立具有本地、本部门特色的、完善有效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网络体系。

民政部门要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硬件设施和内部运行机制,增加儿童收养床位和工作人员,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孤残儿童的接收、抚养、教育、医疗、康复、国内收养和涉外收养工作程序,积极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要加强与流出地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联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受助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臵。与教育、公安、卫生、劳动和司法行政等部门一道对受助未成年人提供文化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医疗卫生、技能培训等救助项目。协调公安等部门对轻微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对因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外地服刑人员或被治安拘留、刑事拘留、逮捕等被羁押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临时生活照料;对因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本市服刑人员或被治安拘留、刑事拘留、逮捕等被羁押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救助保护。

(四)公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遗弃未成年人以及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指使、教唆未成年人进行扒窃、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幕后组织人员,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公安、城管部门要积极协助救助保护机构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对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的流浪未成年人,要及时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领回,暂时无法查明其监护人或其监护人暂时无法接领的,按照分类救助原则,护送至相应机构进行救助。

公安机关要在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立警务室,负责站内治安管理工作,并协助救助保护机构做好受助未成年人入站安检、身份查询、法制教育等工作。

公安、城管部门负责社会上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不够刑事或治安处罚,且无法查找其监护人或其监护人暂时不能接领的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进行身份甄别和情况核实,协同民政部门做好联系接领、护送等事宜。对于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公安机关负责核实基本情况,积极与其他监护人或其户籍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促其早日由其他监护人或流出地政府有关部门接回,或由公安、民政等部门联合对其实施护送。对需办理迁移手续的,公安部门要依法及时予以办理。

(五)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等部门编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六)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学校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外出流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教育资助和特别关怀。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适龄儿童辍学、失学信息通报制度,指导学校做好劝学、返学工作,对于返回我市安臵的适龄未成年人,要按照就近的原则保证及时接收其入学。

要积极支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内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加强监督与指导,逐步探索适合受助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教育模式,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逐步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体系。

(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工作。协助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护送返乡途中的医疗保障工作。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积极支持并协助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对突发疾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进行救治。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应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防疫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注意监测并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

(八)财政部门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经费以及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考虑,予以保证。合理制定相关经费标准,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安臵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资金(含突发急病流浪未成年人医疗救治费)列入预算,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保障工作。

(九)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将流浪未成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纳入当地培训就业工作计划,依法对介绍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就业的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监察。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年满16周岁有就业能力并登记失业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积极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配合,组织流浪未成年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监督与指导,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对于孤儿成年后具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十)司法部门要坚持未成年人利益优先原则,依法办理涉及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依法严厉打击遗弃、诱骗、拐卖、残害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

人和利用未成年人从事非法活动的犯罪活动,对组织操纵和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并依法办理涉及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庭审中要加强思想疏导,积极配合社区矫正进行教育转化。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隐患,做好未成年人外出流浪的预防工作。积极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为未成年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配合公安机关打击与流浪乞讨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工作。

(十一)铁路、交通等部门要在购票、进出站、乘车等方面积极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接送流浪未成年人进出站等提供方便。

(十二)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儿童福利机构编制的审核工作,确保有关工作正常开展。

(十三)共青团、妇联组织要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计

划。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社工工作站,动员、组织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受助未成年人的劝导、服务、教育、救助等工作,倡导和推进社会热心人士支持、参与照顾和家庭寄养等安臵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受助未成年人物质上的帮扶和精神上的关爱。

(十五)残联要协助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对外省市流入的残疾流浪未成年人,积极与其户籍所在的省(市、区)残联联系,做好救助保护工作;对本市籍残疾未成年人和成年后的孤残儿童,积极协同其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做好教育、医疗、送返、就业、安臵等工作。组织人员对聋哑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手语翻译与培训。积极开展流浪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三、健全救助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公安保障、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市、县两级要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和督促地方做好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严重的地区,追究该地区相关领导的

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各部门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制定具体有效、操作性强的实施细测,如强对本系统基层单位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早期预防和干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早期预防干预、返乡流浪未成年人安臵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监护等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责任制,指导各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重点时期、重点地区的救助保护工作,指导街道、乡镇、居、村委会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家庭对未成年人应履行的抚养监护责任,对符合我市救助条件、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人员纳入本市社会救助范围,给予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等救助,也可采取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对父母离婚、死亡、判刑、受虐待等发生家庭变故的未成年人,积极协调安排好抚养和生活等有关事宜。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建立一所市级永久性的、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保障到位的儿童福利中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各县(市、区)要按照分级负担原则,根据“十二五”时期儿童福利设

施建设规划,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孤残儿童救助工作需要。要加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人员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对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公安机关要根据需要在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内设立警务室或派驻民警,协助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做好管理工作。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6

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推动农村流浪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流浪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现结合我校实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流浪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对流浪儿童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流浪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流浪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机构:成立寨子小学关爱流浪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汪运军

副组长:史河龙范 腾

成员: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主要措施:

(一)摸底排查:抽调有关教师组成工作组,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本教育服务区流浪儿童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数据库,为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儿童专项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1、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使“流浪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加强对流浪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积极组织、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流浪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流浪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流浪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流浪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流浪儿童制度。

在流浪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

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流浪学生谈心,随时掌握流浪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流浪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流浪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流浪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流浪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流浪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流浪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流浪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流浪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流浪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流浪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流浪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流浪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流浪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流浪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流浪儿童的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流浪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

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流浪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流浪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流浪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寨子小学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7

一是不断完善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制建设,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宏观上对我国现有的二元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放宽人口迁徙的自由, 改革现有的户籍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的机制, 减少户籍上人为赋予的附加值, 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户籍法》。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 重点要考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及具体办法, 使得农民工权益保障切实可行。加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和劳动监察力度, 对于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及时予以惩处。畅通农民工维权的途径, 劳动仲裁机构以及法院应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审理好、执行好农民工维权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把农民工作为重点法律援助对象。

二是建立农民工管理社会中介组织。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 人数较多, 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农民工的民意和诉求,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农民工涣散无组织的状态, 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阶段仅靠企业自觉组建工会组织和农民工自觉加入工会组织是无法满足对农民工管理需要的, 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民工输出输入较多的地方政府应该组建专门的农民工管理协调组织, 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 推动组建工会和发挥工会的作用是该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一定阶段的发展, 待工会组织发展成熟能够完成凝聚农民工的使命时, 政府组建的农民工管理协调组织便可功成身退。

2从市场监督中强化对农民工权益保护

一是加强对用工劳务市场的规范管理, 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当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招、用工行为, 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 对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予以查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 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并在合同中约定农民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工作起止时间、休息休假规定等内容。劳动监察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对于招用农民工人数较多的企业比如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按照工程预算金额的一定比例或按照全部农民工一定时间的工资总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保证金缴纳情况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监管。若用人单位与农民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的, 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仲裁庭或审判庭应该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二是加强对农民工基本生存权益的保障, 让农民工有尊严进城务工。“要让人民活得更加幸福, 更有尊严。”温总理的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包含着“体恤民生”的庄严承诺。用人单位应当向新招用农民工告知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 为农民工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不得违规指挥、强令农民工冒险作业,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农民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并在离岗前为其作职业病健康检查, 对已患职业病的农民工应该采取措施为其治疗提供保障。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安全卫生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应当为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农民工自行安排居住场所的, 用人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租金补助。各级民政部门对在城市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应当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各级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农民工聚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为患特定传染病的农民工提供免费治疗。

3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角度确保农民工权益保护

一是是突破现有社会保障政策, 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跨区域转移。用人单位应当为农民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可以先行办理工伤、医疗保险, 逐步参加养老、失业、生育保险, 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改革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 实行分层、分类保障的策略, 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现行制度, 参加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对不稳定就业者则采用过渡性的办法, 除工伤、失业保险执行现行规定外, 养老保险可先建个人过渡性的账户, 以后再予以社会统筹。

二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增强进城务工技能。政府应当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和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保障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向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农民工培训规划, 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承担培训经费的机制, 由劳动保障部门主导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基金, 制定缴纳和提取培训基金的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应当将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管理办法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对从事矿山行业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行业、高空危险作业等的农民工, 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政府在加强公共服务的同时, 要积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服务和培训, 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认定以及监管, 规范培训市场行为, 引导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农民工发展的历史, 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需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更是巩固执政基础的政治任务。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探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步骤和方法。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8

一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未成年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能培训及考核。通过定期进行學生调查问卷以及分别召开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及师德师能的考核、跟踪,实行教师师德师能“一票否决”制,对凡是师德师能有问题的教师一律辞退、解聘。

三是家长要不定期地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善于对孩子“察言观色”,号准孩子的心理变化脉搏,及时地跟进、督导、矫正,防微杜渐。

四是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贪图小便宜的良好习惯。只有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好吃懒做、不贪图便宜,才能拒绝不法分子的诱惑,免受歪风邪气的侵蚀,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保证孩子免受侵害。

五是加大对涉嫌未成年女童遭受性侵害犯罪的打击力度。建议凡是针对未成年女童的犯罪案件,政法机关要坚持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做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使有犯罪倾向的不法分子忌惮三分。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 篇9

襄阳政办发[2012]57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

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办发[2011]111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及时有效地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增强政治责任,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救助保护水平,维护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准确把握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和妥善安置,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坚决杜绝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

基本原则: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受保护权;坚持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治并重,在保障流浪未成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同时,加强其思想、道德、文化和法制教育,强化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帮助其顺利回归家庭;坚持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责任,防止未成年人外出流浪;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落实政府责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合力。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公安、民政、城管、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把积极引导护送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抓实抓好。公安机关接到流浪未成年人求助电话或发现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应当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其中由成年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进行调查、甄别,对有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给予治安处罚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批评、教育并引导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无力自行返乡的由救助保护机构接送返乡,公安机关予以协助配合。要充分利用警务进社区的工作优势,建立社区流浪未成年人发现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救助流浪未成年人。民政部门要开展经常化的主动救助服务,要以救助保护机构、救助服务点、救助专用车为依托,根据流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其接受救助;对不愿接受救助的,要组织社工、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劝导、救助服务。城市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和劝导流浪未成年人,告知并协助公安或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卫生部门要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急病救治绿色通道,指导定点医院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救治患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各地要建立群防群助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组织和动员居民提供线索,劝告、引导流浪未成年人向公安机关、救助保护机构求助,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对广大群众提供的流浪未成年人信息,公安、民政、城管、卫生等部门要实行首接负责制,积极予以协调处置。

(二)加大打击拐卖未成年人犯罪力度。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拐卖、拐骗和操控流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和被强迫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要一律采集生物检材,检验后录入全国打拐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库比对,及时发现、解救失踪被拐未成年人。要强化街面巡逻查控和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治安管控力度,以车站广场、繁华街区、旅游景点、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和露宿场所为重点区域,及时发现并查处侵害流浪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接处警工作,凡接报或发现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案件线索的,要在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核查甄别。公安派出所、巡警、交警等街面执勤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巡查中发现的组织未成年人乞讨和强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要按照“谁发现、谁处置”的原则,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强化立案工作,实行未成年人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充分调动警务资源,第一时间组织查找。建立跨部门、跨警种、跨地区打击拐卖犯罪工作机制。城市管理部门发现涉嫌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进行处置。民政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和解救工作,及时接收公安机关解救、护送来站的未成年人并做好救助服务。

(三)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回归家庭。救助保护机构和公安机关要综合运用救助保护信息系统、公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打拐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库和向社会发布寻亲公告等方式,及时查找流浪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对查找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及时安排接送返乡,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要在购票、进出站、乘车等方面积极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流出地救助保护机构要主动与流入地救助保护机构做好沟通协调,及时接回并妥善安置流浪未成年人,防止其重复流浪,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甚至遗弃流浪未成年人。流出地救助保护机构要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情况调查评估。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对问题家庭要加强家庭监护指导和干预,对生活困难的,要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对确无监护能力的,由救助保护机构协助监护人及时委托其他人员代为监护。对拒不履行监护责任、且有违法行为的监护人,由公安机关按遗弃行为处理,并由救助保护机构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对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在继续查找的同时,要通过救助保护机构照料、社会福利机构代养、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照顾。对经过2年以上仍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公安机关要按户籍管理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以便于其就学、就业等正常生活;其中有家庭申请收养的,民政部门依据收养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收养登记;无人收养的,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安置。对在打拐过程中被解救且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婴幼儿及学龄前未成年人,民政部门要将其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抚育,公安机关要按规定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并按孤儿落实养育政策。

教育部门要及时安排返乡及民政部门安置的适龄流浪未成年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做好接收工作,对职业学校接收的家庭经济困难并符合条件的返乡未成年人予以资助或减免学费;对不适合入校接受教育的,要支持救助保护机构开展替代教育,做好教育矫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劳动年龄内符合条件的流浪未成年人纳入就业扶持政策体系。

(四)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救助保护机构要依法承担流浪未成年人的临时监护责任,为其提供文化和法制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技能培训等救助保护服务。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要协助司法部门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救助保护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对沾染不良习气的,要通过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矫治不良习惯,纠正行为偏差;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流浪残疾未成年人,卫生、残联等部门要指导救助保护机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

(五)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预防未成年人流浪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源头预防是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的治本之策。家庭是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流浪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家庭履行监护责任的指导和监督,对困难家庭予以帮扶,提升家庭抚育和教育能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村(居)民委员会要建立随访制度,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要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报告公安机关予以训诫,责令其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学校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教育资助和特别关怀。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与失学信息通报制度,指导学校做好劝学、返学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做好协助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等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纳入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工作、“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将流浪残疾未成年人纳入残疾未成年人康复、教育总体安排;充分发挥志愿者、社工队伍和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教育、矫治等服务。

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救助保护工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市长为总召集人,民政、宣传、社会管理、公安、城管、卫生、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司法、发改、财政、编办、残联、团市委、妇联、广电等部门为成员的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救助管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严重的地区,追究该地区相关领导的责任。对因生活保障、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未成年人流浪问题严重、不及时劝(引)导和救助,不及时上报辖区未成年人失踪、辍学情况和流浪未成年人信息、不及时出(处)警、拒绝接收或遗弃流浪未成年人、不落实安置政策的,要严厉追究责任;对因救助保障措施不到位、医疗救治机构不及时,造成流浪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二)落实部门责任。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配合民政部门做好设施布局和项目建设工作。编制部门要根据救助工作量,按一定比例合理配备人员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城管、环卫等行业标准,落实救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支持救助管理机构参公管理,对救助保护机构教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按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或以钱养事岗位。教育部门要支持救助机构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做好有轻微犯罪流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卫生部门要指导、督促医疗机构及时做好流浪未成年精神病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操纵未成年人、拐卖拐骗未成年人乞讨等犯罪行为,在市救助管理站设立警务室并派驻民警,县市区救助管理站明确警务联系人,协助做好管理工作。司法行政部门要督促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要在购票、进出站、乘车等方面予以积极协助,在春运和节假日期间,支持配合救助管理机构在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设立临时救助点。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保障工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除统筹安排救助支出之外,还要通过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支持救助机构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运转需要。其它有关部门也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不断完善救助保护设施,充分发挥现有救助保护机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专业化救助人才队伍。

(四)建立情况通报制度。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信息系统建设,定期通报各地、各部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建立挂牌督办和警示制度。

(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关心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开展慈善捐助、实施公益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

主题词:民政 未成年人△ 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加强耕地保护构建和谐社会 篇10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农业县,近年来,南乐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基本理念,坚持既保“吃饭”、又保“建设”的方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动摇,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土地用途管理制度,依法把好用地审批关。南乐县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在坚持保护耕地的同时,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点。对各类建设用地,实行“源头”控制,坚持预审制度,严把总体规划关、所占地类关、用地规模关、投资强度关和产业政策关,努力做到能少占的不多占,能占劣地的不占好地,凡是不符合用地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同时,按照“三集中”的原则,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个体工企业向小城镇规划区集中,农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既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符合用地政策;既保障经济发展,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集约节约用地。

推进集约节约用地,重点是严格管理、加强规划、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一定要重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作用,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布局和开发时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能少用地的不多用地,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要切实贯彻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认真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要建立和完善盘活存量土地、促进节约集约合理高效用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的标准。积极探索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新途径,积极组织旧城、旧村、旧厂改造,为上项目、搞建设提供土地保障,努力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强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南乐县按照国家制定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法定目标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每年都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纳入“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建立耕地储备制度。2010年我县共储备耕地291.61公顷,不但满足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外,还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有偿使用,为今后土地综合整治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积累资金,也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耕地资源保障。

四、强化项目后期管理,使建设工程发挥更大作用。南乐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展顺利,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为巩固我县土地开发整理成果,有效管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有效地巩固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理工作既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在冬季特大旱灾中,我县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打的机井及配套设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确保了大旱之年,农民不减收,粮食产量不降低。

五、加强耕地保护,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土地开发整理为龙头,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支撑保障作用,多措并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建设。二是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后续管理。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公示牌,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全部落实到责任人,并聘请了322名土地协管员,确保了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有提高。三是强化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教育和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对侵占基本农田和耕地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曝光。

六、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县、耕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的县的资金倾斜力度。

上一篇:塞北的四月散文诗下一篇:萤火虫之墓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