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试题库(通用8篇)
生产运作管理试题库 篇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90 分钟完卷)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优点是()A、对员工技术要求低B、可采用通用设备,投资费用少 C、缩短生产周期D、简化管理工作
2、下述哪项是企业维持库存的原因是()A、保持生产运作对库存的依赖性B、给员工提供安全的感觉 C、满足需求的波动D、防止员工报酬的增加
3、传统的和现代的讲究经济效益的观点和做法是不同的。现代讲究经济效益的观)A.原材料节省和工时节约B.提高生产能力和工时节约 C.原材料节省和降低库存D.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库存
4、编制生产计划要进行综合平衡,它是指()A.生产能力与劳动力之间平衡 B.生产能力与物质供应之间平衡 C.劳动力与物资供应之间平衡 D.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劳动力、物资供应平衡
5、服务型生产是()A.无形的B.有形的C.可准确确定生产率D.与顾客接触程度低
6、生产运作管理中,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是()A.进度管理B.成本管理C.质量管理D.生产过程组织管理
7、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形式是()A.大量生产B. 成批生产C.单件生产D.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8、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A.生产准备过程B.辅助生产过程C.生产服务过程D.基本生产过程
9、产品生产周期最短的移动方式是()A.顺序移动B.平行移动工商管理大专班生产运作管理期中试卷第1 页(共4 页)
C.平行顺序移动D.无序移动
10、()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工作按计划要求有节奏的进行,保证各个工作地的负荷经常保持均匀,不出现时松时紧的现象。A.平行性B.均衡性C.连续性D.适应性
11、年度生产计划的计划期是()
A.一年B. 两年C.一月D.一天
12、适用于衡量生产物料单一而产品多样化的企业生产能力的指标是()A.产品产出量B.设备设施投入量C.生产物料处理量D.工人数量
13、生产运作管理三要素是()
A、投入B、变换C、产出D、生产
14、按产品品种和生产数量划分可以将制造企业的生产划分为()
A、大量生产B、成批生产C、零星生产D、单件生产
15、生产过程组织包括()
A.生产过程时间组织B.生产过程计划组织C.生产过程作业组织D.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16、生产能力的种类有()
A.设计生产能力B.实际生产能力C. 计划生产能力D.需求生产能力
17、流水线生产的特点是()A.专业性B.连续性 C.节奏性D.封闭性
1、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汽车生产属于单件小批生产。()
3、服务时间是指企业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时间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时间。()
4、开展设施选址总是因为新建工厂的需要。()
5、当企业生产负荷较小时,企业应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6、实际生产能力是企业制定生产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
1、地区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短期生产能力平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设施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产品生产周期的定义。
1、某工序有5台相同车床,现已知该工序实行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单件产品台时定额为0.5小时,求该工序日生产能力?若该企业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有效工时的10%,求该工序年生产能力为多少?
3、若某批零件共有10件,共需经过6道工序加工,每道工序加工时间分别是5分钟,8分钟,15分钟,12分钟,18分钟,10分钟。若该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顺序移动方式,请问该批零件的生产周期是多少? 如果采取若某批零件共有10件,共需经过6道工序加工,每道工序加工时间分别是5分钟,8分钟,15分钟,12分钟,18分钟,10分钟。若该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以及平行顺序移动,请问该批零件分别的生产周期是多少?
请你用加权评分法,确定最终方案。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大专班生产运作管理期中试卷答题卡
四、简答题(4题共24分)
1、地区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短期生产能力平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设施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产品生产周期的定义。
五、计算题(3题共30分)1、2、3
生产运作管理试题库 篇2
一、服务业生产运作的经济环境
服务企业通常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中生产运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总体进入壁垒较低:服务创新没有专利保护,在许多情况下,服务业也不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创新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2)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客户必须亲临服务设施所在地或服务人员上门与客户接触。这种必要性限制了市场范围,导致经营场所规模较小。(3)不稳定的销售波动:服务需求每时每刻都在随机变化。与购买者或供应商交易时,在规模上没有优势。许多小型服务企业在与有实力的购买者或供应商讨价还价时处于劣势。(4)客户忠诚问题:现有企业凭借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忠诚的客户群,从而为其他新的服务企业设置了进入壁垒。通常,客户在创造这个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改变服务生产过程的性质通常会影响客户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人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在高度接触的服务业中,客户不仅同服务人员发生接触,还可能同其他客户发生联系。因此,客户在许多服务行业中,就成为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的服务企业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就相当于没有立足的根基。(5)退出障碍:少数服务企业可能在低盈利甚至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经营。因此,利润驱动的竞争者会发现,他们很难将那些不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生产运作目的私人企业逐出市场。
此外,技术进步、政策法规、能源价格等对服务业的影响很大。这些外部因素往往能改变一个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方式及其规模结构。
二、服务业生产运作存在的障碍
(1)组织障碍:从以前时代继承下来的组织结构可以轻易地破坏优质服务和针对服务文化的合理变革过程。如果变革的方案没有把改革不恰当的组织结构包括进来,那么为取得成功的努力就会白白浪费。组织一旦不再适合服务,它就成为了变革的障碍。(2)系统和制度障碍:尽管大多数员工都愿意善待他们的客户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如果管理制度、经营或行政系统、使用的技术与优质服务截然对立,员工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发展组织的服务文化时,若只把培训作为主要的手段,而忽视了对由制度、系统和技术构成的基础设施进行变革,往往会产生上述障碍。(3)来自管理者的障碍:管理者如何对待下属,员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组织的客户。如果变革过程主要集中在一线员工和支持员工身上,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置身局外,那么一线员工的上级主管就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员工与客户的这种联系,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和管理真实瞬间。这样,发生错误的风险就太大了。(4)战略障碍:如果缺少明确易懂的服务概念,组织就会发生混乱,制定和执行计划就会迷失方向。没有战略观点必将成为变革的障碍。(5)决策障碍:如果组织推行新的观点和合理的计划时,没有必要的决策、信心和力量,细致的分析和周到的计划都是毫无价值的。换言之,薄弱的决策管理总是变革过程的一大障碍。(6)质量控制障碍。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到达客户那里之前,可以根据质量对它们进行检查。但是服务在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了。这样,错误和缺点就很难掩盖,而服务人员和其他客户的在场又引入了更大的可变性,这些因素使得服务性组织很难控制质量和提供始终如一的产品。
三、服务业成功生产运作的对策
首先,发展和维系良好持久的客户关系。不仅客户关系中服务要素的重要性在增加,而且客户要求从服务提供者中获得灵活机动的服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果服务企业的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对工作和客户具有服务导向的态度,再加上企业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竞争力的话,那么获得市场成功则是水到渠成的事。必须发展和保持良好和持久的客户关系。
其次,有效地管理务。需求服务是直接向人(或组织)提供帮助,或者向人(或组织)所有的设备提供服务。在生产和交易服务时,一线员工和客户直接面对面地接触,没有其他人可以对客户需求和愿望突然的变化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下,一线员工必须立即做出决策,采取必要的行动;或者根据客户行为所透露的信息,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当然,采用市场调研的标准方法能够事先测算出市场需求,这一点仍然要继续做。因此,与客户接触并生产服务的员工必须自己分析在服务生产和消费的那一瞬间客户的需求和愿望。
再次,做好服务营销工作。服务竞争中,市场营销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尽管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诸如市场调研、广告、专业销售队伍进行的推销和促销活动,仍然像以往那样重要,但是它们已经不是市场营销开展的惟一活动了。营销职能比以往更加广泛,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当维系或强化持久的客户关系时,常规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为了确立新的客户关系。为了进一步发展业已存在的客户关系,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交换以及金钱利益和社会关系的交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构建组织、技术和管理支持。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支持客户导向和高质量服务的经营,那些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创造服务的一线员工或部门,在组织中却各自为政。为了把服务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企业必须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便使组织——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支持员工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应该指出的是,服务经济中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比以前降低,相反,它甚至是更为重要了。一项技术措施或物质资源如果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或者适合所使用的环境,它会大大提高服务质量,经常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让员工创造出更好的服务。此外,强有力的管理支持,也是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丽文.管理的特殊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5-47.
[2]朱沆,汪纯孝.服务质量属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1999,6:88- 90.
[3]孟宪华.顾客参与的服务作业系统的集成化设计[J].人类工效学,1999,2:26-27.
[4]关舒华.抓服务管理的“关键环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77-79.
[5]卫越男,林德煌.论真实瞬间的服务质量控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54.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ERP生产管理模块理论和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非常强的课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多引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的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局限于案例教学,但学生对于现实的企业缺乏了解,理论知识抽象,案例教学的内容学生较难掌握。教学过程中引入ERP生产管理模块实践课程,是生产运作管理可操作性的实践的教学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实际的实践过程,但也可以极大地丰富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可为生产运作管理实践提供操作性强的题材,拓展工商管理的思路。
本文试通过分析ERP生产管理模块在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完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解决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难的问题。
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1.1生产运作管理学科特点
生产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核心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既包括生产组织结构的构建与优化,又涵盖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现场的布置,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1.2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于普通高中,从未在企业实践过,对于其理论的理解以及案例的理解只能来源于生活经历,或多或少理解不够全面,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案演示,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参与其中,很难做到共鸣和理解,学生上课过程仿佛是在上一门故事课或听不懂得理论课。由于大多数学校缺乏可以实践的实训基地,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或采用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提供了企业经营运作的情境,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些环境都不是学生能够亲身感觉到,是老师说的,之间的联系无法深入理解。同时有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对课程理解不深,只能采用书本上的案例。案例教学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但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之前在知识结构中建立起企业的基本知识框架,对企业的运作有所了解,对案例内容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起到作用。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实施起来具有较高难度;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基本核心内容,强调学生对生产运作的框架和流程的认识,强调各个部门之间分工与合作。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分工与合作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无法培养。
许多院校也认识到这方面的缺乏和不足,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或调研,由于课程课时和实习条件的限制,这种实习和调研往往是走马观花,仅仅是对企业进行参观,很难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作,难以了解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效果不明显。同时很多企业不愿意学生在校期间在企业实习,他们认为这些学生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企业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只是安排基层员工的工作,造成在校期间的学生很难获得一个理想实践的环节,学生缺乏对生产运作管理真实情况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很难将生产运作管理抽象性理论和实际运作联系起来。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文试通过探讨采用ERP生产管理模块实践来解决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方式中的实践环节。
2 .ERP生产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课程特点
ERP生产管理模块是以某企业生产运营为载体,将复杂、抽象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软件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在虚拟的生产企业环境中进行角色体验,体会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ERP生产管理模块课程涉及客户订货、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管理委外业务,生产业务,车间管理,销售管理,制单业务,财务等方面内容,是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 ERP生产管理模块模拟生产中学生会遇到企业生产运作的各种规则和程序,以及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和配合以及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学生将不断思考如何进行生产组织调整,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的调整,来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将所学习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知识进行运用,加深了学生理论的认识,提高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ERP生产管理模块做为生产运作管理教学的一种实践式的教学模式,其摆脱了空洞的理论和不理解的案例的缺点,让学生自己主持生产运作的各个运作的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是如何在生产企业中如何运作,分工和合作是如何进行的,由于软件是模拟某一特定企业,特定企业的各种因数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融入其中,学生可以逐步理解。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能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 篇4
衡量生产系统绩效的指标: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生产率,有效性,适应性等。
生产类型:按生产性质可分为物质性生产和劳动服务性生产;按生产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按品种和产量可分为多品种单件生产,多品种中量生产,少品种大量生产;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可分为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的区别: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产品标准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成品库存,通过成品库存来满足随时发生的用户需求。订货性生产是指通过签订合同,按订单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需求量,交货期,售价等要求组织生产。
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也包括除农业,制造业以外的企业组织,如餐饮,修理,娱乐,医院,教育,今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都属于服务业。
服务业的特征:无形性,主观性,无存储性,高接触性。
服务业的分类:依据服务的对象分为对人的服务和对物的服务,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依据同顾客的接触程度分为高接触服务和低接触服务。依据劳动密集程度分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依据服务提供的方式分为以设备为主的服务包括自动化设备,由非技术人员监控的设备,由技术人员监控的设备,以人员为主的服务包括非熟练工,熟练工和专家。
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过程多连续性,生产过程比例性,生产过程均衡性,生产过程柔性。物料流向图法:是按照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总的流动方向及运输量来布置企业的车间设施和生产服务单位。
产品生产周期: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至成品出产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
多余时间:是由于设计和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所增加的时间。
无效时间:是由于管理不善和生产现场人员的责任所造成的生产中断,等待等原因所产生无效时间。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设备管理中,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B)。P.185 A.特征 B.性能 C.完好性 D.能力
2.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A)。P.185 A.工作状态 B.事故情况 C.磨损特性 D.故障概率
3.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变“事后维修”为“事前维修”,变“计划维修”为(B)。P.186 A.定期维修 B.预知维修 C.更新维修 D.随时维修 4.设备磨损的第一阶段,磨损的特征是(B)。P.190 A.持续性磨损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均匀磨损
5.如果设备的磨损处于第三阶段,则应采取的措施是(B)。P.190 A.加强保养 B.更新改造 C.按时检测 D.按操作规程运行
6.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D)。P.193 A.经济性能降低 B.零件失效 C.使用条件降低 D.精度劣化 7.设备的使用费用处于合理界限之内的设备寿命称为(B)。P.196 A.物质寿命 B.经济寿命 C.技术寿命 D.折旧寿命
8.在5S活动中,对生产与运作现场的各种物品进行彻底的清理,把长期不用和报废的物品全部、干净地清除出去,对有用的东西,按实际需要,摆放好,这种活动称为(A)。P.206 A.整理 B.整顿 C.清扫 D.清洁
9.清扫过程是一个(B)的过程。P.207 A.划分辖区 B.发现问题 C.分清责任 D.清点
10.素养是要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后在达到一种(B)。P.208 A.常态 B.思想境界 C.习惯 D.制度 11.5S活动的核心是提高(D)。P.209 A.自觉性 B.思想境界 C.精神面貌 D.素养
12.在定置管理中,物与场所的结合主要是强调(A)。P.212 A.固定位置 B.定置图 C.自由位置区分 D.现场标志 13.定置管理的三要素是(A)。P.212 A.人、物、场所 B.人、场所、图 C.人、物、标志 D.场所、标志、物 1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链的(B)。P.226 A.效率 B.成本 C.时间 D.信息
15.以渠道顾客订单为前提的订单物流模式是(C)。P.230 A.戴尔模式 B.丰田模式 C.海尔模式 D.日立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就设备技术经济性来说,主要指标有(BC)。P.189 A.设备保养率 B.设备完好率 C.设备故障率 D.设备磨损率 E.设备维修率 2.设备的磨损主要形式有(BE)。P.189 A.技术磨损 B.无形磨损 C.消耗性磨损 D.破坏性磨损 E.有形磨损 3.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ACD)。P.193 A.标准修理法 B.维修修理法 C.检查后修理法 D.定期修理法 E.保养修理法 4.设备寿命指标有(ABC)。P.196 A.经济寿命 B.技术寿命 C.折旧寿命 D.重置寿命 E.物质寿命 5.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的特点包括(ABCDE)。P.199 A.基础性 B.系统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E.群众性 6.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的任务有(ACE)。P.202 A.工序管理 B.信息管理 C.物流管理 D.标志管理 E.环境管理 7.5S活动常用的工具有(ABCDE)。P.209 A.红牌 B.看板 C.定点拍摄 D.推移图 E.检查表 8.在定置管理中,物的定置三要素体现在(ABC)。P.212 A.物的存放场所 B.物的存放姿态 C.现场标志 D.人与物的结合 E.物与场所的结合
9.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ABD)。P.229 A.批量物流 B.订单物流 C.配送物流 D.准时物流 E.双向物流 10.敏捷制造体系结构的要素有(ABE)。P.234 A.生产技术 B.管理 C.虚拟企业 D.资金 E.人力资源 11.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产品结构的(BC)。P.238 A.互补性 B.相似性 C.通用性 D.标准化 E多样性
三、简答题
1.简述设备管理的发展。P.185 答:发展趋势:1设备管理信息化,2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3可靠性工程在设备中应用4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5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
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设备维修的专业化、社会化、预知维修离不开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可靠性工程,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又促进了故障诊断技术,可靠性工程研究和应用,————它们相互依存、促进。2.简述定置管理的作用和要求。P.215 答:作用:1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2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3有利于提高产品4有利于安全5有利于降低消耗6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7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誉。
要求:1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围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来进行2从实际出发3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4发扬节约精神、不搞铺张浪费、不摘形式主义5动员全体
员工参加,人人互助、参与;踏实、稳步前进。3.简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特征。P.240 答:大规模定制生产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和定制化。
主要特征:1需求的分化2多元化的细分市场3低成本与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4产品开发周期短5产品的生命周期短。4.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P.182 答:1设备管理规划决策、选型、设计、制造或购置。其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进行,直接影响和决定设备的全寿命使用和管理工作2设备的正确安装、使用与维护,设备的正确安装和使用,可减少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用精度,而及时的维护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良好状态。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
四、论述分析题
1.试述生产现场管理的原则。P.201 答:1立足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企业运作现场管理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都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上。
2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这是指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努力降低成本、消耗,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3不断讲求创新的原则。在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
4贯彻规范化的原则。在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中,讲求思考问题规范、行动规范,按预先制定的规鄣、制度、要求去做。
5突出强调服务的原则。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与运作现场工作水平的高低、资源的利用状况。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开展清洁生产的认识。P.245-253 答: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包括:(1)物资平衡理论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企业在生产中,物资按照平衡原理进行转换,生产废料是由原料转化的。废料愈多,说明原料消耗愈多,清洁生产坚持物质平衡原理,要是废料产生最少,必须坚持原料投入最少,只有少投入才有可能较少废料产出。然而原材料少投入是一个方面,还必须做到原料的最充分利用,对产生的废料再利用,使其成为生产的进一步延伸,变废为宝,拉长生产链,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技术,使废料做到最少。
(2)最优化理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 篇6
批量: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所生产/提供的相同产品/服务的数量
MRP(物料需求计划):被设计并用于制造业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的系统
MRP的目的: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互相衔接,使生产过程保持连续性。
MRP的输入:产品出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
MRP的输出: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原材料需求计划、互转件计划、库存状态记录、工艺装备机器设备需求计划
MRP的基本思想: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准时按需生产。
净需值的计算:
1、期初现有值+预计到货量—总需求量=期末现有数
(期末现有数第一次出现负值的周期的净需值即为该数的绝对值,随后各周期的净需值为前后两周期末现有数的差)
2、总需求量—预计到货量—现有数=净需要量
MRPII(制造资源计划):在闭环MRP基础上,加入企业宏观决策的经营规划、销售/分销、采购、制造、财务、成本等
MRPⅡ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地计划、控制和管理,以充分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保证各项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得以协调有序、并充分地发挥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ERP(企业资源规划):将顾客和供应商的信息加入到MRPII其中,在MRPII的基础上加增加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制造流程视为一条联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的供应链。
十:供应链管理SCM: 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熟称“横向一体化”、考点罗列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MTO:亦称订货型生产,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长,库存水平低,满足顾客个性化程度高。
MTS:亦称备货型生产,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进行生产,直接目标是补充成品库存,来即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库存水平高,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
TOC:亦称约束理论,是一套管理原则,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或是瓶颈,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或是瓶颈。
JIT:亦称准时生产,指供方在需方要求的时间,地点,将需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按需方要求的数量和质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需方。即有计划的消除浪费和持续改生产率。
生产柔性:即生产系统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对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一种度量。
成组技术: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工具):直方图、数据分层法、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散布图和统计分析表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优势:生产灵活,柔性强,对外部市场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产品制造周期长、订货提前期长、资金周转慢、用人多、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可以采用的组织技术:全面质量管理、MRPII、ERP、业务流程重构、供应链管理、准时生产、精细生产等。有效途径:减少零部件变化
1、推行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2推行成组技术3推行变化减少方法;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并行工程和串行工程的产品设计方法之间的区别:1 串行法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加入早期设计,降低费用的机会小2 串行法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和能力缺乏理解,产品开发过程的效率低。而并行法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连续性、平行性(平行作业)、比例性(各环节的生产能力)、均衡性、柔性及准时性
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1产品/服务需求性质2自制—外购决策3生产柔性4产品/服务质量水平5接触顾客的程度
服务性生产的特点:1.与最终顾客直接接触,需要他们的参与(同步性)。2.产品是无形产品(无形性),而且在生产的同时就被消费掉(易逝性)。3.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4每个服务都不一样(异质性)
在运作管理上与制造业的区别:
1.因为无形产品不能通过库存调节,所以在服务高峰期对生产能力的管理很重要。
2.对工作人员要求不同,尤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
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方法:
1、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品种;
2、通过自动化减少同顾客的接触;
3、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
4、设置一定量库存
生产计划指标体系指标:1 产品品种指标 2 产品产量指标 3 产品质量指标 4 产值指标
产品设计及选择应遵循的原则:设计用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设计可制造性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
影响生产与服务选址的因素
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与费用);其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系统的最大产出率,即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
搬运活性——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搬运活性指数是指搬运某种状态下的物品所需要进行的四项作业(集中、搬起、升起、运走)中已经不需要进行的作业数目。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组成:厂址的选择、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及信息系统设计
设备布置的基本形式及所适用的生产方式:1固定式布置,适用于大型产品的装配过程 2按产品布置,如流水生产线,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3按工艺过程布置,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4按成组制造单元布置,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5C型制造单元布置 6 U型制造单元及生产线布置
预测方法:定性: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主管人员意见法;用户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定量: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法
备货型企业确定生产计划的生产品种的分析方法: 象限法;收入利润顺序法 ‘ 独立需求:来自客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相关需求:企业内部物料转化各环节之间发生的需求
推式生产系统:各个部门都是按照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
牵引式生产系统:一切从市场需求面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
看板分为:传送看板、生产看板;主要作用是: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
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改善的工具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步骤:项目分解,列作业明细;确定各种活动之间的先后关系,绘制网络图;估计活动所需时间;计算网络参数,确定关键路线;优化;监控;调整。
进行网络计划优化的原因:
网络图和甘特图的特点对比:甘特图:简单、清晰、形象、易懂、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在图中进行各项资源需要量统计。
不能直接反映各个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
不能明确指出哪些工作是关键工作,哪些工作不是关键工作。
不能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看不到计划的潜力。
网络图:能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各个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
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能够找出关键点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者抓住主要矛盾。 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对图中的程序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从诸多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绘图麻烦、不易看懂,表达不直
二、简答题
1、何谓工艺专业化?它有何优缺点?
答:工艺专业化是指以工艺为中心,按工艺特征组建运营单位的一种运营组织形式。
优点 运营系统适应性强;有利于设备、场所、人员的充分利用
有利于工艺管理、技术交流
缺点 运营效率较低;运营线路长、运营批量大、在制品库存大,导致成本高 运营单位之间联系复杂,运营管理协调工作量大
2、何谓项目?它有哪些特征?
答: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它具有如下特征: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所组成、需运用各种资源、有具体的时间计划或有限的寿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性的努力、每个项目都有客户、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
4、何谓JIT?它有哪些核心理念?
答:JIT是指准时生产制(Just-in-time),又称为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一个流或超级市场生产方式。主要理念是:库存是万恶之源;彻底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或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制造工厂的利润寓于制造方法之中。
5、何谓MTS?它与MTO有哪些差异?
答:MTS是make to stock缩写,是一种备货型生产。与MTO相比的主要差异在于MTS的产品是标准产品,其需求可以预测、其价格可以事先确定,它的交期不重要,因为可由成品库随时供货,MTS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和人员专业化。
6、何谓运营系统?它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答: 运营系统:是指使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运营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的总称.运营系统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物质系统是一个实体系统,主要由各种设施,机械,运输工具,仓库,信息传递媒介等等组成.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运营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控制和反馈.运营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创新、质量、成本、弹性、继承性、时间性等六大功能。
7、什么是库存?其作用是什么?
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稳定作用,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止中断
8、何谓运营能力?决定运营能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设施的最大产出数。通常运营能力受设施数量或规模、设施的有效运行时间、设施的运行效率等影响因素。
9、何谓MRPII?它的主要功能模块哪些?
答:MRPII是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称为制造资源计划。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销售订单管理、主生产计划编制、物料结构文件、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核心模块。
10、何谓全面质量管理?它有哪些核心观念?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成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其核心思想包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预防为主、数据说话、以人为本。
11、何谓MTO?它有何特点?
答:MTO是make to order的缩写,是一种只有订单才能生产的运营类型。具有如下特点:定制化产品、需求难以预测、价格订货时确定、交期很重要,订货时确定、多采用通用设备、多种操作技能人员。
12、何谓瓶颈?它对企业的运营有何影响?
答:流程中节拍最大的工序或环节。企业运营的产出率受瓶颈的制约。
13、何谓对象专业化?它有何优缺点?
答: 产品/对象专业化是指以产品/对象为中心,按产品/对象特征组建运营单位的一种运营组织形式。
优点(1)生产效率高(2)生产成本低(3)运营管理简化
缺点(1)适应性差(2)设备、人员等运营资源不能充分共享。(3)需要一定的批量做支持
14、何谓WBS?应用它可以解决项目管理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WBS是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的缩写,中文称为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将一项工作按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行分解的方法。使用WBS可以解决项目任务的分解、项目工作任务的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成本预算等方面的问题。
16、何谓MTO?它有何特点?
答:MTO是make to order的缩写,是一种只有订单才能生产的运营类型。具有如下特点:定制化产品、需求难以预测、价格订货时确定、交期很重要,订货时确定、多采用通用设备、多种操作技能人员。
17、何谓MRP?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MRP是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的缩写,中文称为物料需求计划。用以求解由独立需求所决定的各种相关需求在各个计划时段的需求数量。
18、何谓项目管理?其基本管理过程有哪些?
答:项目管理是把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各项活动之中,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其基本管理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与收尾5个过程。
18、何谓质量环?它对质量管理有何指导意义?
答:质量环是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止的各个阶段中,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相互作用活动的理论模式。根据质量环可知,质量的形成是全过程的,因此,企业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抓好质量形成全过程中每一各环节的管理。
20、何谓看板管理?其实施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答:看板是JIT系统中用以作为生产或传件的指示牌,看板管理即指以看板作为生产或传件指令手段的一种管理方式。实施看板管理必须执行如下规则:
(1)看板都必须附在装有零件的容器上。(2)不见看板不传送,不见看板不生产。(3)使用标准容器,并按规定装入零件。(4)不合格不生产,不合格不传送。
21、何谓运营战略?它与组织战略有何关系?
答:运营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营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决策活动。其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组织战略必须包括运营;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对全局战略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发出运营战略来;全局战略的开发应当吸收运营管理者参加,应当考虑当前的和未来可能的生产能力。
23、何谓零库存?它的主要运行逻辑是什么?
答:零库存是一种管理理念,它认为库存越小越好,因为库存是由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产生的,要解决问题,就需要降低库存暴露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零库存是一个不断地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过程,这也正是零库存的运行逻辑。
24、何谓服务性运营?它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不提供有形产品的运营活动,如运输、修理、旅游、酒店、餐饮、咨询、医疗等。按客户参与程度分,服务性运营可分为参与型、不参与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按服务的性质分,服务性运营可分为纯服务型、准制造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25、何谓质量成本?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一般,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四类。精细生产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精细生产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投资、一半的生产周期时间、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精细生产的基本原理是:a、不断改进;b、消除对资源的浪费;c、协力工作;d、沟
通。不断改进是精细生产的指导思想,消除浪费是精细生产的目标,协力作业和沟通是精细生产的保证。
大量生产亦称量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初探 篇7
一、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生产管理》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平台课程之一,目前面向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市场营销等专业每届约450名学生开设。我校早期主要是针对信息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生产管理》课程,随后扩展到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文科性较强的专业。由于学生的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适应各专业学生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其次,我国《生产管理》课程的教材建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三十年的补充和完善,教材的数量剧增,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但是,每个学校特别是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结合专业特点,构建适合于学生需求的内容体系。最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利用好新的教学手段,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二、教学内容改革
1. 课程建设方面,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建立立体化的配套体系。
目前我院已有5个专业开设《生产管理》课程,这些专业各有特色,学生的入学背景有文有理,因此需基于专业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背景进行差异化教学。其课程内容在教学的侧重点和课时方面已有差异性的体现。例如,对于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可以通过对生产的基本概念、需求预测、生产与营销的关系、MRP/ERP等知识的讲解,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对企业的运作有总体的把握;物流工程的专业则侧重于厂址的选择和内部布置决策,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原理、作业排序、MRP/ERP、准时生产等先进的生产方式;信息系统专业应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产的基本流程及每个模块的运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课时方面,信管专业为48学时,要求较高,其他的则为32学时。为了使《生产管理》课程的体系构建更加完备,还建立了配套的立体化教材。目前已针对专业,形成了课堂上使用的教材、课件,实践环节中需要的生产管理软件,生产管理软件综合实验指导书,期末测试的试题库。这套教材力求做到知识完备、结构系统,未来还需进一步充实课程体系,如开展网络教学等。
2. 突出以应用性人才为导向的内容体系。
从2007年开始,我校明确定位为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的技术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社会实践中的一种人才类型。结合学校的定位目标,我院于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突出体现应用型专业的基本特色,教学计划方面,进一步压缩了理论课时,大部分专业都从原有的48课时压缩为32课时,实验课时则从课程中脱离出来,专门开设了生产管理综合实验,课时为1月(32学时)。教学大纲方面,根据课时的压缩,对内容方面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但在内容体系上依然充分考虑了内容的全面性和次重点的分配,并充分注意了前后衔接课程内容的协调性。在教学日历的编制上,将课堂教学和自学有机地联系起来,除了传统的巩固练习之外,又增加了一些课外设计。如针对市场营销、国贸和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关于选址和设施布置方面的课程设计,针对信管专业,可根据库存理论、ERP理论进行适度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3. 加强实验建设。
从2005年开始,学院增加了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仅增加了硬件的数量,而且购买了生产管理操作软件,并将培养计划从过去的课程设计调整为课程实验。通过软件操作和企业的生产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模拟企业的运作过程,掌握生产计划的制订方法,以及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过程的一般流程,了解物料清单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真正地熟悉生产中各个流程之间的关联,掌握现代生产管理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我院生产管理软件综合实验课程可同时容纳75个人开展实验操作,操作人数累计1000人次以上。实践证明,课程实验的开展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好的互动作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1. 提倡以幻灯片的形式为主,传统的黑板板书为辅。
采取播放幻灯片的方式,不仅可以把很多关键的图表展示出来,节约绘图、列表的时间,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还可利用照片、PPT上的模拟图示来展示企业内部的设施布置、生产线布置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效率和效果。但是,仅仅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会导致速度太快,内容偏多,不利于学生记笔记,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因此,应结合每部分的课程内容,适当调整PPT和传统板书的比例。
2. 灌输式和讨论式相结合。
对于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的编制这类逻辑推理极强的内容,主要通过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进行,再通过适当地练习进行巩固。而像企业战略与运作策略、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这类知识点,则可通过讨论方式来组织,鼓励自主学习。课程讲授部分所占比例较小,主要任务完全交给学生,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分析整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具体做法为: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一般3人为一组),提前三周通知学生收集资料,并整理成PPT形式。每组派组长上台讲解,其他组员可适当补充,全班的同学可就相关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则根据讨论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分析和启发。经过实践,相对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课堂讲授与教学录像相配合。
《生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教学录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比如在介绍流程式生产和加工装配式的生产概念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难理解,但是利用教学录像就非常清晰。另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和国贸专业的学生,没有参加过金工实习,也没有在工厂实习和实践的经验,对机床、生产线等一无所知,通过播放教学录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生产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本文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对《生产管理》这门课程的改革成果进行了适度的总结,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应用性、差异性的特色正在逐渐形成,课程在教学与讨论互动、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如何将学校校外实习的环节与课程内容衔接起来,如何建立网络课程并应用网络答疑等。
摘要:《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已成为多个专业的必选课,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进行了适度的改革,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生产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贵文龙,吕春梅.《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124-127.
[2]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生产运作管理试题库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因果分析法(鱼刺图)
1 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的解读
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为这一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决定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方法和内容反过来也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受传统学科体系课程内容结构的影响,目前,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二是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资格标准脱节;三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脱节;四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对于工作过程,研究者有的关注生产和服务流程,有的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程序,但是在基于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大都存在共识。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他认为工作过程是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系统。徐涵教授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工作过程知识涉及企业整个的工作过程,它不仅包含工作经验,而且也包括有关生产目的与生产过程方面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起来的,它具有自己的品质,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基于工作过程实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在总量上的减少,而是在内容的组织上发生了变化,在根据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总体上仍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2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就是要把按学科逻辑顺序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转变为按工作过程知识编排教学内容。据此,根据《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而设定,围绕生产计划员、质检员、设备管理员、库管员,进而做到生产计划主管、质量控制主管等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做法是: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六个项目:①生产计划的编制。②ERP的实施方法。③库存控制。④设备管理。⑤核定企业生产能力。⑥产品质量控制。以产品质量控制为例,设计方案如下:
3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 ①建立针对解决工作任务的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按照“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监控评估-评价反馈”的工作六步法安排教学过程。②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担当引导者、协调者、管理者的角色。
3.2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划分项目实施小组。在开课初期,遵从学生意愿,依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和性格等方面合理搭配,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共10组。各组推出一名组长,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本组的学习讨论。
第二阶段:实施“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图示如下:
我们以产品质量控制为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协调者、管理人员等角色,推动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互动。通过一系列行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第一步,教师提供学什么、做什么的信息。在教室介绍质量的概念、种类,质量形成原因、质量控制的各种方法和文件。到机床厂质检科拿来一件齿轮样品,要求检测质量,分析质量原因。第二步,制定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首先回顾产品质量控制的各种方法。其次在质检科通过金属探测仪对齿轮进行无损检测,最后根据检测结果,运用因果分析法(鱼刺图)等分析产品质量原因。第三步,决策。明确学习、工作方法和目标。学习质量控制方法,根据检测结果,运用因果分析法(鱼刺图)分析产品质量原因。第四步,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对本组任务开展研究讨论,进行明确的分工。成员间既要有分工又要协作,共同检测产品,分析原因,绘制鱼刺图。这期间,教师必须随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实施步骤是:①先明确要分析的质量问题,比如齿轮的加工误差过大等。②把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箭头指向该质量问题。③以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4M1E):人、设备、原料、方法和环境为大枝标注在主干的两侧。还可以把测量误差也作为一个大枝标注在主干。④确定五大因素中影响其正常发挥的小因素,作为侧枝标注在相应的大枝上,依次对各大小因素层层分解,使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逐步细化。⑤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用方框框起,并加以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原因的分析要细到能采取措施为止。鱼刺图如下:
第五步学习、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每一个组项目的完成情况,经过检查找出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再相互讨论寻求解决办法。也可以通过检查总结实施中受到的启发和得到的经验。
第六步学习、工作成果评价、经验总结、改进措施。首先由教师根据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提出各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标准,明确各项目具体的测评内容及打分标准。然后根据各项目的具体完成情况,按学生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定的程序,客观公正地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
4 结论
①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定位是学生的导师和顾问。教师根据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组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表扬、鼓励或给予提示、修改意见。②教师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学生通过项目教学,了解了企业运作流程和模式,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展开交流、讨论,学会了团队合作、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于一体,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于一体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童乃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作者简介:王娟,女,(1967-),陕西咸阳人,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副教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高职教育。
【生产运作管理试题库】推荐阅读:
生产运作管理07-31
生产及运作管理12-15
生产运作管理任务12-06
生产运作管理(简答)01-16
生产运作管理平时作业06-02
生产运作管理选择题07-25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09-20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10-04
生产运作与管理实训报告08-15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心得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