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

2024-09-20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通用8篇)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 篇1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4(第8~10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设备管理中,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B)。P.185 A.特征 B.性能 C.完好性 D.能力

2.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A)。P.185 A.工作状态 B.事故情况 C.磨损特性 D.故障概率

3.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变“事后维修”为“事前维修”,变“计划维修”为(B)。P.186 A.定期维修 B.预知维修 C.更新维修 D.随时维修 4.设备磨损的第一阶段,磨损的特征是(B)。P.190 A.持续性磨损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均匀磨损

5.如果设备的磨损处于第三阶段,则应采取的措施是(B)。P.190 A.加强保养 B.更新改造 C.按时检测 D.按操作规程运行

6.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D)。P.193 A.经济性能降低 B.零件失效 C.使用条件降低 D.精度劣化 7.设备的使用费用处于合理界限之内的设备寿命称为(B)。P.196 A.物质寿命 B.经济寿命 C.技术寿命 D.折旧寿命

8.在5S活动中,对生产与运作现场的各种物品进行彻底的清理,把长期不用和报废的物品全部、干净地清除出去,对有用的东西,按实际需要,摆放好,这种活动称为(A)。P.206 A.整理 B.整顿 C.清扫 D.清洁

9.清扫过程是一个(B)的过程。P.207 A.划分辖区 B.发现问题 C.分清责任 D.清点

10.素养是要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后在达到一种(B)。P.208 A.常态 B.思想境界 C.习惯 D.制度 11.5S活动的核心是提高(D)。P.209 A.自觉性 B.思想境界 C.精神面貌 D.素养

12.在定置管理中,物与场所的结合主要是强调(A)。P.212 A.固定位置 B.定置图 C.自由位置区分 D.现场标志 13.定置管理的三要素是(A)。P.212 A.人、物、场所 B.人、场所、图 C.人、物、标志 D.场所、标志、物 1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链的(B)。P.226 A.效率 B.成本 C.时间 D.信息

15.以渠道顾客订单为前提的订单物流模式是(C)。P.230 A.戴尔模式 B.丰田模式 C.海尔模式 D.日立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就设备技术经济性来说,主要指标有(BC)。P.189 A.设备保养率 B.设备完好率 C.设备故障率 D.设备磨损率 E.设备维修率 2.设备的磨损主要形式有(BE)。P.189 A.技术磨损 B.无形磨损 C.消耗性磨损 D.破坏性磨损 E.有形磨损 3.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ACD)。P.193 A.标准修理法 B.维修修理法 C.检查后修理法 D.定期修理法 E.保养修理法 4.设备寿命指标有(ABC)。P.196 A.经济寿命 B.技术寿命 C.折旧寿命 D.重置寿命 E.物质寿命 5.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的特点包括(ABCDE)。P.199 A.基础性 B.系统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E.群众性 6.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的任务有(ACE)。P.202 A.工序管理 B.信息管理 C.物流管理 D.标志管理 E.环境管理 7.5S活动常用的工具有(ABCDE)。P.209 A.红牌 B.看板 C.定点拍摄 D.推移图 E.检查表 8.在定置管理中,物的定置三要素体现在(ABC)。P.212 A.物的存放场所 B.物的存放姿态 C.现场标志 D.人与物的结合 E.物与场所的结合

9.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ABD)。P.229 A.批量物流 B.订单物流 C.配送物流 D.准时物流 E.双向物流 10.敏捷制造体系结构的要素有(ABE)。P.234 A.生产技术 B.管理 C.虚拟企业 D.资金 E.人力资源 11.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产品结构的(BC)。P.238 A.互补性 B.相似性 C.通用性 D.标准化 E多样性

三、简答题

1.简述设备管理的发展。P.185 答:发展趋势:1设备管理信息化,2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3可靠性工程在设备中应用4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5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

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设备维修的专业化、社会化、预知维修离不开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可靠性工程,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又促进了故障诊断技术,可靠性工程研究和应用,————它们相互依存、促进。2.简述定置管理的作用和要求。P.215 答:作用:1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2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3有利于提高产品4有利于安全5有利于降低消耗6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7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誉。

要求:1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围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来进行2从实际出发3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4发扬节约精神、不搞铺张浪费、不摘形式主义5动员全体

员工参加,人人互助、参与;踏实、稳步前进。3.简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特征。P.240 答:大规模定制生产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和定制化。

主要特征:1需求的分化2多元化的细分市场3低成本与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4产品开发周期短5产品的生命周期短。4.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P.182 答:1设备管理规划决策、选型、设计、制造或购置。其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进行,直接影响和决定设备的全寿命使用和管理工作2设备的正确安装、使用与维护,设备的正确安装和使用,可减少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用精度,而及时的维护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良好状态。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

四、论述分析题

1.试述生产现场管理的原则。P.201 答:1立足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企业运作现场管理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都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上。

2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这是指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努力降低成本、消耗,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3不断讲求创新的原则。在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

4贯彻规范化的原则。在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中,讲求思考问题规范、行动规范,按预先制定的规鄣、制度、要求去做。

5突出强调服务的原则。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与运作现场工作水平的高低、资源的利用状况。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开展清洁生产的认识。P.245-253 答: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包括:(1)物资平衡理论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企业在生产中,物资按照平衡原理进行转换,生产废料是由原料转化的。废料愈多,说明原料消耗愈多,清洁生产坚持物质平衡原理,要是废料产生最少,必须坚持原料投入最少,只有少投入才有可能较少废料产出。然而原材料少投入是一个方面,还必须做到原料的最充分利用,对产生的废料再利用,使其成为生产的进一步延伸,变废为宝,拉长生产链,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技术,使废料做到最少。

(2)最优化理论

清洁生产是典型的技入产出问题,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投入最少,产出最大。即以满足需求最大、产出废料最少为目标函数,以原材料、能源、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运行、产品和服务、资金、人员、周围环境、方针、政策等为约束条件,认真加以综合求解,获得最优化结果。(3)技术进步支撑理论 清洁生产是追求效益、造福人类的生产方式,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去作支撑,求得其不断地推进和发展。要以产品服务设计、生产工艺过程、服务过程、产品使用、服务的提供,废弃物的不断再利用及处理的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等等大理、主动地加以利用,使清洁生产成为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 篇2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特点

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 生产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 其涉及的面最广, 牵涉的部门最多, 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规律与特征, 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因此在大学管理工程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 许多大学都安排有该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我国提出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步迈进, 因此, 使学生学习好《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新教学方法收效不大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没有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倡导使用多媒体教学, 有的甚至将此作为评教指标之一。多媒体教学貌似加强了师生互动, 但笔者发现,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部分教师存在过分依赖课件以及过分包装课件的误区, 越来越注重美观, 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更忽视了板书的价值, 以致本末倒置, 影响了教学效果。

另外, 国内高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大多为大班教学, 有时一个教学班甚至有一百多人, 学生人数众多, 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收效甚微。

(二) 课程内容重生产轻服务

目前, 国内生产运作管理教材大多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 学生对制造工厂的生产过程根本没有感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不容易理解, 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另据调查, 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大都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房地产业或政府机构, 极少有人自愿去制造业企业工作, 即使到了制造业企业, 也只愿意去财务或营销部门, 而不愿意去生产管理部。由于服务业运作的特殊性, 同相对成熟的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相比, 服务业的运作管理理论与实践尚不成熟。因此, 目前国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 关于服务业的运作管理内容很少。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 必须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修改。

(三)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 没有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也没参观过企业, 缺乏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 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 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要还是以听为主, 上机实验、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 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而不易让人接受, 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一)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一方面,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和多媒体课件的特长, 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枯燥讲解生动化, 提高课堂讲课质量。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采用启发式、互动交流式、引导式、讨论式等灵活教学方式, 强调以问题为纲, 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 遇到计算过程, 可以运用板书进行清晰的讲解和演示, 这样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记录笔记和学习。

2、课外自学。

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教师门户、教师网页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将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视频资源以及作业都放入教师门户, 学生经常浏览, 效果良好。

3、教学游戏。

通过一些教学游戏, 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啤酒游戏”。每个团队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充分理解现代制造商追求低成本、卓越运营需要改变制造业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表明, 学生学习过程中能达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效果,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 生产管理与运作管理内容互为补充

1、改革教材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应当从面向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 向制造业生产与非制造业的运营管理并重转变。从目前来看, 不仅国内教材内容是以生产管理为主, 国外的教材也大多如此,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教师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 不拘泥于现有教材内容, 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 多补充一些服务业运作内容。

2、使制造业生产管理内容简单化。

由于学生对制造工厂没有感性认识,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钢铁生产、汽车生产视频, 使学生有初步印象;在讲授生产计划编制一章时, 尝试用EXCEL、管理科学家等软件, 弱化计算过程, 减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恐惧。

3、从服务业角度理解部分章节内容。

虽然服务业运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但学生平时经常接触, 甚至有些学生参与其中, 他们对服务业运作具有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 多以服务业为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选址一章时, 笔者让学生为一咖啡厅校内选址进行调研, 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企业参观。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东北财经大学陈福军教授认为, 参观企业最好选择两到三家, 其中有生产管理做得好的, 有做得差的, 也有一般的。这样才能有比较, 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的。笔者曾带领学生到汽车制造厂、烟厂、化工厂等制造企业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前把该公司的宣传片向学生播放, 介绍该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 然后布置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参观, 这样效果比较好。但是, 企业参观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现在许多企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 这对今后企业参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在参观的时候, 学生人数较多, 一定要有组织, 否则犹如走马观花。

2、上机实验。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安排10学时的上机实验时间。主要内容有: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软件求解运输问题的选址问题;用“反复试验法”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用EXCEL进行MRP的制订等内容。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学习, 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方法。

3、企业模拟经营实验。

沙盘实验目前被认为是很好的企业模拟工具。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沙盘演练课程, 通过制造业沙盘和服务业沙盘的演练,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是, 由于沙盘演练往往集中几天时间进行授课, 其与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在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尚待解决。

4、仿真软件。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教学。现在, 市面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系统仿真软件, 如WITNESS、乐龙等。仿真软件的教学效果是上机实验、沙盘演练无法比拟的, 很受学生欢迎。但是由于仿真软件的造价较高, 而且可分配给仿真软件教学的课时又少, 因此, 仿真软件的推广暂时较为缓慢。

四、结语

总之, 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产业的发展, 生产与运作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与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新模式不断出现分不开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是笔者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抛砖引玉, 希望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和改进该课程教学的方法。

摘要: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本文从课程的实际出发,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 结合笔者实际教学体会, 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根尧.“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1)

[2]李海源等.欧美国家《运营管理》课程分析与借鉴[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7)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 篇3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 实习基地 研究

一、引言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制造业、服务业投入产出的过程与运行系统的设计、运作与优化。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数理统计、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企业生产运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运作的理论、方法、措施,探讨一般规律、发展趋势与新型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式。本课程是近年来企业管理科学中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涌现与表现活跃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就如何搞好《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研究,分析了当前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如利用校外资源,提出了建设好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途径,并着重研究了实习基地的课程设计等问题。

二、当前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挑战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以制造业为背景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具有鲜明的工程与管理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近几年出版的教材,尽管增加了服务业运作的内容,但是数量相对太少。由于本科生还没有在工厂自己实习的经验,缺乏工厂生产的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太多,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教学方法应当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创新。利用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到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去学习,可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然而,当前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与挑战。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实习既无兴趣又有顾虑,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全面配合,造成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和弱化的趋势。

2.近几年高校扩招,生源量增加,使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显得更加紧缺。

3.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有限。基地建设投入是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基地维系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基地数量的不断增多,对教学基地建设的大面积投入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影响了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4.高校与教学基地无行政隶属关系,无论何种管理体制,高校与教学基地的关系都属于横向协作关系,这样就给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良好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条件

1.建设优秀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企业要有较大的规模,并具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要有很强的市场效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质量,保证校企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

2.实习基地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仪表先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实践中去。学生提前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使学生增长更多经验,了解前沿的发展,为其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企业应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一个好的成功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时刻感受这种管理文化,这对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非常有利。

4.企业应能够与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并能定期接纳相应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这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实习的连续性,避免打乱实习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宣传学校的实践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此为引导,来推动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注意区域选择。学校在寻找实习基地时,应该考虑区域限制,要尽可能选择离学校较近的企业,最好不要出省或市。

实习基地建设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要从管理制度上进行规范,还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应在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方面充分给予人、财、物的保证,这样才能使实习基地在运行中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可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校企优势互补和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良好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動性。

四、实习基地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切实深入企业才能真正体会和学习其中的知识。建立实习基地还要更好地利用基地,带领学生到实习企业中现场教学,可为学生提供非常珍贵而实用的学习经验,但是在实习前,教师一定要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针对性要强,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会更好,否则有可能走马观花。

1.实习前的准备:要配合教学计划和进度确定实习的时间和目的。在确定实习企业的大致时间之前,要确认已给学生系统讲授了运营战略、项目管理、工艺流程、产品及服务的选择与设计、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和设备维修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介绍完之后,再安排企业实习是非常有益的。

实习之前要布置相关的思考问题,向学生讲清楚实习的目的、计划以及受访企业的基本概况,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如企业采用的哪种生产方式?企业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JIT单元如何布置?等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将自己学习过程中不清楚的知识设想一些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参观,就一定有更大的收获。另外实习前还要对学生进行入厂安全教育,要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进入易燃易爆部门要关闭手机、禁止带任何火种进入危险车间、远离高温高压设备等等,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遵守企业的其他各项规定,不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给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

2.入厂实习的学习安排,首先请企业安排熟悉本企业生产技术的管理人员负责接待,最好是管理生产的副总或总工程师,请他们对工厂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特别是涉及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管理问题,例如:公司的主要产品介绍、品种和型号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的优势和劣势;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等与企业运作管理相关的内容作详细介绍,有了总体印象后学生再进入车间现场学习。

进入车间现场学习要按工厂规定换好工作服,或根据需要穿上防尘鞋罩,依次进入车间,如果学生多可分成若干个小组,可使学习效果更好。在车间的每道工序再让工序的生产主管进行讲解,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停留更多的时间看工人如何操作,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现场参观完后再回到工厂会议室。

3.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反映企业产品、企业文化、发展历史或企业形象的短片,让学生有放松的时间。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的印象。最后是现场讨论阶段,这是实习的高潮,同学们可尽情地提出想知道的问题,由企业的生产高管进行解答,使学生们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和实践相结合,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给企业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4.实习后的总结。学生实习完后要写出实习报告,报告要针对企业的生产现状,就运营管理中的某一方面重点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先进企业的差距在哪里,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设计出新的方案,比如实施5S管理如何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降低库存可以暴露管理中的哪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工厂的布置有哪些不足,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团队工作对员工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企业如何实现低碳排放等方面。对优秀的实习报告反馈到实习工厂,可为工厂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使学校和实习基地做到双赢,也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实习基础。同时实习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实习工作,对实习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企业和学生都满意。

五、结束语

近几年我院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发挥了实践教学的功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基地,经过近两年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另外,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实习基地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仿效,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大胆探索实习基地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去工作,才能将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管理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164~165.

生产运作管理第8章作业 篇4

8.CDS法:

根据第1台与第3台(即最后一台)机器的两组操作时间,应用约贝规则排出第1个作业

27854顺序方案: φ=(J3,J4,J1,J5,J2),P=,Cmax=27 38241

根据第1台与第2台机器的操作时间合并,以及第2与第3台机器的操作时间合并,得到两组操作时间,应用约贝规则排出第2个作业顺序方案;

91116115φ=(J3,J4,J1,J5,J2)P=,Cmax=59。101210102

由于27﹤59,所以最优的方案为:φ=(J3,J4,J1,J5,J2)

Palmer算法:

各工件的斜度指标分别为:入1=0, 入2=0.5, 入3=1, 入4=2, 入5=3。将各工件按其斜度指标不增进行排序,得φ=(J5,J4,J3,J2,J1)。

关键零件法:

各工序的总工时分别为:J1=18,J2=6,J3=12,J4=19,J5=15。所以关键零件为J4。因为P11=8﹥P31=2,P12=4﹥P32=1,P13=2﹤P33=3,所以φ1=(J3),φ2=(J1,J2),最优的方案为:φ=(J3,J4,J1,J2)。

Gupta算法:

各工件的优先因子分别为:入1=-1/10,入2=-1/2,入3=1/9,入4=1/11,入5=-1/10,将工序按照优先因子不增顺序排列得φ=(J3,J4,J1,J2,J1,J5),或者φ=(J3,J4,J1,J2,J5,J1)

9.φ1=(J1)

φ2=(J3,J4)

φ12=(J5,J8)

φ21=(J2,J6,J7)

对后两个子集排序,φ12=(J5,J8),φ21=(J7,J6,J2)

生产与运作 管理 篇5

1.输出是有输入决定的,由于输入不同与输出,这就需要转换。转换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得以实现的,转换的过程就是生产与运作。

2.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区别:(1)产出的物理性质不同(制造性生产的产品是有形的耐久的产出可储存;服务性生产的服务是无形的不耐久的,产品不可储存)(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制造性生产是资本密集型;服务性生产是劳动密集型)(3)与顾客的接触程度不同(制造性生产顾客与生产系统不接触或少接触,响应速度慢;服务性生产顾客与生产系统接触度高,响应速度快)(4)企业的辐射范围不同(制造性生产的辐射范围广,设施规模大;服务性生产的辐射范围小,设施规模小)(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制造性生产的绩效易测量;服务性生产的绩效难测量)

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1)产品的开发管理(2)生产与运作系统构建管理

(3)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

4.生产运作系统的构成:(1)硬件要素:是指构成生产运作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它是形成生产运作系统框架的物质基础,对形成生产运作系统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2)软件要素:是指在生产运作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要素,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掌握和控制比较复杂,包括:人员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库存、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形式对系统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5.生产运作的三大职能: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会计

6.生产运作的类型:

一、制造性生产:(1)流程性生产与加工配装型生产(2)存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存货型生产是在对市场需求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生产,产品有库存。订货型生产是在收到顾客的订单后,按顾客的具体要求组织生产,进行设计、供应制造和发货等工作。)(3)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二、服务性生产(1)纯服务性运作和一般服务性运作(2)高接触型运作、混合型运作和准制造型运作(3)技术密集型运作和人员密集型运作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1.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是指利用生产运作资源所制订的各项生产决策和计划。它的三个特点:贡献性、一致性和操作性

2.生产运作战略的三个构架:竞争力排序、竞争绩效目标和行动方案竞争力排序包括五个方面:成本、灵活性、质量、交货、服务

生产竞争战略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在生产运作职能中的细化和具体化。

3.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公司级战略、部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略

4.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客户需求、技术、资源条件、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竞争状况

5.生产运作宗旨是指与公司战略相关的生产运作职能的目的,它应说明生产运作目标(成本、质量、灵活性、交货)的优先顺序。

6.生产运作的特殊能力是指企业生产运作领域中所拥有的,并且有竞争优势的特性或能力。它会形成竞争优势,它是生产运作战略的核心。

7.生产运作的目标是用明确的数字和可以度量的文字来描述企业生产运作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它是对生产运作宗旨的提炼,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成本、质量、交货和灵活性。

8.生产运作策略应在五个决策领域中全面制订生产策略,包括:质量、工艺过程、能力、库存以及劳动力。

9.生产运作战略的三个类型:基于成本的战略、基于质量的战略、基于时间的战略

基于成本的战略是指通过发挥生产系统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实行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获取价格竞争优势并造成市场进入壁垒。实质是不断追求生产系统的规模经济性。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不能过分强调规模经济作用,一方面,企业规模过大,管理不便,需增加机构,使企业内部通训、协调,监督等费用增加,从而给协调这样复杂的机构带来困难,管理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易造成企业生产系统的僵化,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要求。

基于质量的战略是指把质量因素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依靠顾客可感知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对质量的领先地位,赢得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定的利润。

基于时间的战略是指企业把时间转换成一种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通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制造周期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使企业具备提供众多产品种类和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的能力。

准时生产方式是指以顾客需求为起点,在必要时间内来完成生产必要的数量,不过多、不过早地生产不必要的产品。

第三章企业研发与生产技术准备

1,企业研发的种类与对象:我们将研发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对企业而言,企业研发可分为:(1)小革新、小发明(2)局部革新(3)创新和发明

2,企业研发的对象:在企业中,研发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产品的开发(2)设备和工具的开发(3)生产工艺的开发(4)能源与原材料的开发(5)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

3,企业研发的途径:(1)独创型研发途径(2)引进型研发途径(3)综合与延伸型研发途径(4)总结提高型研发途径。

4,对企业来说,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研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2)新产品可以加强或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3)新产品能提高企业形象(4)新产品能为投资提供长期的财务收益(5)新产品可以提供研究开发资金,形成新产品研发的良性循环(6)新产品可以利用企业生产和经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7)新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和提高营销效果和品牌效应(8)新产品可以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

5,新产品研发策略:(1)技术领先策略,或称“领先者”策略(2)“紧随领先者”策略(3)仿制策略或“成本最低化”策略(4)部分市场策略。

6,生产流程分类: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按项目进行的生产过程

7,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a,产品/服务需求性质b,自制-外购策略

c,生产柔性d,产品/服务质量水平e,接触顾客程度

第四章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组织

1,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贮存等待过程.2,工艺专业化原则,就是按照不同的工艺特征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工艺专业化单位有两种形式:一是完成一个工艺阶段的全部工种作业的工艺专业化单位,如铸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二是完成一个工艺阶段的部分工种或某一工种的工艺专业化,如车工车间。

3,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3)生产过程的比理性(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第五章生产系统设计

1,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2,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①固定资产的数量②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③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3,影响选址的因素:(1)经济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和费用(2)其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第六章工作系统设计

1.动作研究是工作研究的重要方法,工作研究的方法技术有两类: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2.泰勒的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设计思想的局限性:(1)科学管理的实施结果将工作细分化、单纯化、标准化,只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性侧面,忽略工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侧面。这对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提高人不断改进愿望很不利(2)只注重个人工作效率,强调个人、工作方法的改善和最优,忽略团队工作、集体协调的重要性,导致部门之间、工序之间作业的分离,对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很不利(3)追求一种静态的最优方法。工作方法应该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

3.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横向的扩大,即增加每个人的工作任务种类,从而使他们能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的大部分程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4.工作职务轮换是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的工作,这种定期可以是小时、天、周或月。该方法给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

5.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即给员工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6.团队工作方式是指与以往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完整工作的一部分不同,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

7.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下完成单价工作所必须消耗的劳动量标准。

8.工作测量方法:秒表测时法、既定时间标准法和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又称时观测法它是利用统计抽样理论调查作业者各类活动时间占总时间比率的一种方法,也能运用于调查机器设备的运转率。

第七章劳动组织

1.企业劳动协作是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把从事不同工作的相关员工联合起来,协作配合,形成为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集体活动。协作应该遵循的原则;(1)协作的关系相对固定(2)加强领导(3)顾全大局,克服本位主义(4)扩大更新知识,增强劳动者的应变能力,相互支援和支持

第九章综合计划和生产计划

1.生产计划策略有以下三种:(1)追逐策略——改变劳动力水平的策略(2)稳定劳动力水平——变化工作时间的策略(3)平准策略——利用库存调节的策略

2.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一个优化过程,其目的是确定劳动力水平和库存量的最优组合,从而使计划期内的与生产相关的总成本最低。

综合生产计划有四种相关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延期交货成本、库存成本和与产出速率变化相关的成本

3.综合生产计划的制订技术方法:式算法(最常用)、定量的数学方法(运输矩阵法)和仿真法。

4.主生产计划(MPS)是指将企业总生产计划分解为具体的产品产出计划,即分别按产品的品种、型号、规格编制它们在各季各月的产量任务。

5.主生产计划制订的程序:(1)计算现有库存量(2)确定MPS的产品生产量与生产时间(3)计算待分配库存

6.作业排序的优先原则:(1)FCFS:按订单送到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2)SPT: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3)EDD:优先选择交货期最紧的工件(4)SCR规则: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5)MWKR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6)LWKR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7)MOPNR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最多的工件(8)RANDOM规则:随机的挑选下一个工件

第十章 网络计划技术

1.项目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共同完成的、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2.项目管理的三个目标:质量、费用和进度。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

1.MRP的基本原理:(1)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MPS)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组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

(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2.MRP的关键信息要素:MPS、物料清单(BOM)和库存记录。

3.MPRII的六个特点:(1)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2)管理的系统性(3)数据共享性(4)动态应变性(5)模拟预见性(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4.ERP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即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

ERP系统包括五个功能模块:物流模块、生产模块、财务模块、供应链和客户关系模块、其他模块

第十二章 物资管理

库存控制系统的三个分类:固定量系统、固定间隔期系统和最大最小系统

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是以企业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控制前反馈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目的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使其生产的价值和利润最大化。

供应链特点: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观念2战略决策3动态管理4新型企业合作关系5核心能力的重要性6以顾客满意为中心。

2,牛鞭效应:供应链中供应商所接受的订单比终端客户的需求具有更大的方差现象,既需求扭曲现象,这种扭曲现象将以放大的形式向供应链的上游传播

第十五章先进制造技术

1,OPT的倡导者强调,任何制造企业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即在现在和将来都能赚到钱。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增加产销的同时,减少库存和运行费用

作业指标有以下三种:1产销率2库存3运行费

2,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复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3,成组技术:把表面看似凌乱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继承性和相似性,通过相关的分类技术,达到将他们各自归并成组的目的。

第十六章企业流程重组的基本理论

1,BPR: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彻底改造企业流程,以便在当今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性改善

BRP是一种强调以顾客为导向,服务至上,面向增值流程的管理哲理,其实施的对象是企业中的企业流程,通过对企业不恰当的=流程的分析和改变,大幅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第十七章大规模定制

1,大规模定制的特点:1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生产模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验项目 篇6

【项目内容】

调查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了解其作业计划的制订过程。

【实验目的】

加深学生对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流程的认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科学编制作业计划的能力。

【实验要求】

1.制订调查计划,按计划开展调查活动。

2.开展活动总结,重点总结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程序、方法及工作体会。

3.提交实验报告,如作业计划工作流程图、作业计划单、部门职责及工作程序等。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二设施选址分析

【项目内容】

选择一家生产制造企业或商品流通企业,就其设施选址作可行性分析。

【实验目的】

加深学生对设施选址重要性的认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验要求】

1.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8人,明确组内分工。

2.每组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分析报告。

3.各小组代表借助PPT进行课堂汇报,就其他组提问展开答辩。

4.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纸质版分析报告)。

【实验报告】(本项目分析报告各组已交,此处写明本人所属组别及本组分析报告题目即可)

实验项目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MRP计算

【项目内容】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

【实验目的】

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

【实验要求】

1.根据当年拿到的销售订单(在如下市场订单中至少选三张,P2、P3表示产品)计算各原材料(R1、R2、)的需求计划。资料如下:

市场订单:本地市场P2:2/11.2M;P3:2/17M,3/24M

区域市场P2:3/13M,4/17M;P3 :2/17M,4/32M

国内市场P2:2/10M,3/16M;P3 :2/20M

产品构成:P2(1R1+2R2),P3(2R2+1 R3)

订货提前期:P2、P3、R1、R2均为一个季度,R3为两个季度

2.提交实验报告,列出MRP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ERP认识

【项目内容】

ERP(企业资源计划)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目的】

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使学生加深对ERP的理解。

【实验要求】

1.结合沙盘模拟训练情况,明确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认识ERP系统构建对企业的重要性,透彻理解ERP系统。

2.提交实验报告,论述你对ERP的认识与理解。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 篇7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习基地,研究

一、引言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制造业、服务业投入产出的过程与运行系统的设计、运作与优化。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数理统计、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企业生产运作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运作的理论、方法、措施, 探讨一般规律、发展趋势与新型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式。本课程是近年来企业管理科学中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涌现与表现活跃的一个分支, 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就如何搞好《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研究, 分析了当前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如何如利用校外资源, 提出了建设好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途径, 并着重研究了实习基地的课程设计等问题。

二、当前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挑战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以制造业为背景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是具有鲜明的工程与管理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近几年出版的教材, 尽管增加了服务业运作的内容, 但是数量相对太少。由于本科生还没有在工厂自己实习的经验, 缺乏工厂生产的感性认识, 理论教学太多, 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教学方法应当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断创新。利用实习基地的建设, 让学生到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去学习, 可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然而, 当前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与挑战。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

和安全生产, 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实习既无兴趣又有顾虑, 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全面配合, 造成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和弱化的趋势。

2. 近几年高校扩招, 生源量增加, 使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显得更加紧缺。

3. 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有限。

基地建设投入是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与教学基地维系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各高校教学基地数量的不断增多, 对教学基地建设的大面积投入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影响了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4. 高校与教学基地无行政隶属关系, 无论何种管理

体制, 高校与教学基地的关系都属于横向协作关系, 这样就给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 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良好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条件

1. 建设优秀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企业要有较大的规

模, 并具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要有很强的市场效应。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实习质量, 保证校企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

2. 实习基地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仪表先进, 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先进的设备和仪器, 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实践中去。学生提前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 可以使学生增长更多经验, 了解前沿的发展, 为其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企业应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一个好的成功企业, 首先要有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能够时刻感受这种管理文化, 这对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非常有利。

4. 企业应能够与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 并能定期接纳相应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

这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实习的连续性, 避免打乱实习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可以宣传学校的实践教学成果, 另一方面可以此为引导, 来推动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5.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注意区域选择。

学校在寻找实习基地时, 应该考虑区域限制, 要尽可能选择离学校较近的企业, 最好不要出省或市。

实习基地建设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仅要从管理制度上进行规范, 还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应在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方面充分给予人、财、物的保证, 这样才能使实习基地在运行中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可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校企优势互补和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良好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习基地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只有切实深入企业才能真正体会和学习其中的知识。建立实习基地还要更好地利用基地, 带领学生到实习企业中现场教学, 可为学生提供非常珍贵而实用的学习经验, 但是在实习前, 教师一定要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 针对性要强, 布置相关的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效果会更好, 否则有可能走马观花。

1. 实习前的准备:

要配合教学计划和进度确定实习的时间和目的。在确定实习企业的大致时间之前, 要确认已给学生系统讲授了运营战略、项目管理、工艺流程、产品及服务的选择与设计、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和设备维修管理等内容, 这些内容介绍完之后, 再安排企业实习是非常有益的。

实习之前要布置相关的思考问题, 向学生讲清楚实习的目的、计划以及受访企业的基本概况, 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 如企业采用的哪种生产方式?企业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JIT单元如何布置?等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将自己学习过程中不清楚的知识设想一些问题, 这样带着问题参观, 就一定有更大的收获。另外实习前还要对学生进行入厂安全教育, 要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进入易燃易爆部门要关闭手机、禁止带任何火种进入危险车间、远离高温高压设备等等, 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要遵守企业的其他各项规定, 不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给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

2. 入厂实习的学习安排, 首先请企业安排熟悉本企

业生产技术的管理人员负责接待, 最好是管理生产的副总或总工程师, 请他们对工厂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 特别是涉及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管理问题, 例如:公司的主要产品介绍、品种和型号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的优势和劣势;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等与企业运作管理相关的内容作详细介绍, 有了总体印象后学生再进入车间现场学习。

进入车间现场学习要按工厂规定换好工作服, 或根据需要穿上防尘鞋罩, 依次进入车间, 如果学生多可分成若干个小组, 可使学习效果更好。在车间的每道工序再让工序的生产主管进行讲解, 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停留更多的时间看工人如何操作, 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 现场参观完后再回到工厂会议室。

3.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反映企业产

品、企业文化、发展历史或企业形象的短片, 让学生有放松的时间。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的印象。最后是现场讨论阶段, 这是实习的高潮, 同学们可尽情地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由企业的生产高管进行解答, 使学生们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和实践相结合, 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给企业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4. 实习后的总结。

学生实习完后要写出实习报告, 报告要针对企业的生产现状, 就运营管理中的某一方面重点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当前先进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设计出新的方案, 比如实施5S管理如何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降低库存可以暴露管理中的哪些问题, 并提出改进方案;工厂的布置有哪些不足,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团队工作对员工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企业如何实现低碳排放等方面。对优秀的实习报告反馈到实习工厂, 可为工厂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使学校和实习基地做到双赢, 也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实习基础。同时实习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实习工作, 对实习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使企业和学生都满意。

五、结束语

近几年我院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发挥了实践教学的功能,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 我们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基地, 经过近两年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 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另外,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实习基地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仿效, 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积极大胆探索实习基地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并不断地总结经验, 创造性地去工作, 才能将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管理人才, 满足现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8) .164~165.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 篇8

关键词:ZARA;大规模定制;服装供应链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服装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服装企业内部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二是利用好外部资源,加以有效整合,与外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准确快速把握消费者需求,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ZARA公司之所以在其服装供应链的整合和协调上获得如此的成功,是与较好地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一)ZARA公司实现其服装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服装产成品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

ZARA在其生产的面料仓库中有着通用化的面料,根据订单和设计师的要求适时生产,把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生产速度。

(二)ZARA公司对于ERP系统的应用

ZARA公司将其所有业务流程都视为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企业内部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如财务、进销存、生产、维护、服务等,它对其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控制、物流、财务等进行综合管理,不仅在范围上而且在深度上都为ZARA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

(三)ZARA的内部控制

生产由订单推动,ZARA为全球各门店经理配备PDA,由各经理根据自己对销售情况的把握和对当地市场的预测将消息反馈给总部,总部的设计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和采购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发出生产要求由生产工厂进行生产。物流配送上,所有服装产成品由位于总部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心发出,从门店经理通过PDA反馈的信息到新服装产品配送到门店上架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二、整合外部资源

(一)ZARA将采购视为战略性行为

Bruce认为在快速时尚业的服装供应链下,采购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操作性或者技术性的行为了,而必须得上升到战略性层面。采购对于ZARA公司至关重要,因为原材料即面料,全球市场和敏捷供应可以以不同的价格快速给ZARA公司的生产提供各类面料,这直接影响到ZARA最终上架的服装产品,可以使得其产品更具竞争力并且取得价格优势,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ZARA将采购原料视为一种战略性的行为,它不局限于持续的原料和服务的供应、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减少库存和投资损失的传统采购目标,而是统筹考虑采购的合适的地点、面料数量的质量、时间、价格和供应这样一个整体的层面。ZARA公司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有着充分的前期准备,它要先去收集面料供应商的信息,综合评估供应市场状况,从识别面料供应商之后再做出选择,选择之后还要进行跟踪评估,他追求的和优秀面料供应商的持久性战略性合作,而且更多采用的是电子采购。这样,ZARA将采购战略融入到整个公司的战略当中,而不仅仅是那么不重要和关键的纯粹操作性行为的采购了。

(二)ZARA生产业务的外包

虽然ZARA公司全球超过一半的服装是在欧洲本土生产的,而且几乎所有服装产品都是由位于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心发往全球各门店的,但它也将很大程度上的生产业务外包,这在欧洲本土以外的市场体现比较明显。ZARA将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ZARA自身从事最核心的设计业务,生产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生产工厂进行。

(三)ZARA的科学评价体系

在ZARA与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服装供应链上其他合作商的合作中,ZARA有着相应地评价指标对供应商和合作商进行整体的评价。它的评价指标不单单涉及到自己发出的采购、生产要求是否达到或者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信誉之类的问题,而是能够恰当反映供应链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从供应商和合作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价。某种程度上ZARA也是使用层次分析法来对供应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选择的,它收获的效果就是可以比较有效地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主管因素过多的现象,能为ZARA提供比较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

三、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一)ZARA强调客户参与

良好的供应商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能够保证更好的服装供应链的管理。大规模定制下的服装供应链是以客户中心论为指导理念的,不再是传统的产品中心论,“一对一”的营销、建立网络营销平台以及学习型客户关系都已经提上大规模定制下服装供应链管理的日程。而ZARA与客户的关系的良好保持,强调客户参与其服装产品的设计及其他业务流程一方面减少了客户关系管理上的难题,另一方面更好地整合了整条服装供应链,这是ZARA众所周知的。

(二)ZARA对于客户信息反馈的重视

ZARA的设计师每天收到各个门店经理反馈来的信息,包括销售和库存数据而且再反馈信息给门店经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步骤:观察原始数据,使得原始数据具有意义,测试假设性。当然,原始数据的获得来自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销售和补货报告由ZARA门店经理每小时检查一次。此外,各个门店的经理向总部发送订购或者补货这过程本身不是依靠从总部发送到各门店的信息,而是各门店经理预测的准确性影响到他们的业绩,这使得他们更加敬业和负责。定性数据的收集一部分是目标客户直接反馈给店员的,另一部分是在门店当天营业停止后,门店经理和助理根据当天销售库存状况,整理出信息并且反馈给设计团队。

(三)ZARA对于客户体验的重视

ZARA收集到的客户原始数据在ZARA总部进行。在那里,设计团队、快速成型团队、市场专家和买家坐在一起讨论。讨论的场所是三个有着开放布局和构造的大厅,分别属于男装、女装和童装。基于反馈过来的信息,设计团队做出新的设计、原型和数量及额度的限制,然后根据客户购买意愿的不同结果送到门店进行测试。为了测试新款式和整体的匹配度,从面料、色彩等方面都会进行测试。ZARA总部有一个称之为时尚街的大型地下设施。它是个类似于米兰、伦敦这样一些城市的街道的地下层。在那里,街道上的店铺建筑不仅外表很新,而且内部设施、灯光甚至背景音乐都是很新颖时尚、前沿的。这些都是由建筑师、视觉效果评测人员和设计师共同合作精心设计完成的。(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卓尔. Impact of Logistics System on ZARA’s Business Strategy[J].中国外资,2012.

[2]金俊鹏.快速时尚服饰行业的B2C业务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3]Galin Zhelyazkov.Agile Supply Chain:Zara's case Study analysis[J].Supply Chain Forum,2009.

上一篇:离婚起诉怎么写下一篇:心情日记随笔800字:有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