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

2024-10-22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共11篇)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 篇1

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有感 “假如你有意象低就,那么我要警告你,你的余生将会非常痛苦,你将逃避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 就这样一句话,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辑的痕迹,没有所谓的教化,但每次慢慢品味,简单,却渐次深入,每一点,每一面,都如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将自我折射出来,让我不断意识到他的思考正是长久以来我无法释怀的困惑,他所解答的问题正是心中长久萦绕的烦恼,他所建立的理念王国正是纷扰我长马斯洛久的观念,字里行间,不断敲击着我的心灵,让自我的身影在心中越长越长,不断充实,逐渐成熟。

本以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讲述的应是一个路遇艰险的人如何的越过荆棘,排除万难,不断成长,渐渐变强,最终到达人生的终极目标,实现自我,取得辉煌,但渐渐品味过来,却发现自己的思考是怎样得狭隘,坐井观天怎能达到如马斯洛般深刻而警醒自我的感想。实际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是马斯洛提出的一个理想的、健康的人格模型,那么,在马斯洛看来,究竟自我实现是什么?从马斯洛自我需要层次来看自我实现,它是继人的生理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基本需要的优势出现后,其优势才才一般会出现的最高层的基本需要。自我实现大致可以描

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也就是说,“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基本需要,要在其它相对低级的基本需要得以实现后,才有实现的可能。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那么实现马斯洛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有哪些意义呢?兴许这才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所更关心的。

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道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价值观正走向分裂,在追求单纯的物质上陷入了一个无可自拔的困境,而在物质世界派生的精神世界里也苦苦求索,苦于找不到正确的航向,人们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十字路口,以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人类将会走向自我戕害的迷途。也正是如此,以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为指导,获得拯救人们灵魂的力量,将人们引入正确的征途,正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自我实现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是人类最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人们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勇于自我实现的人,就会本能地向人自身的灵魂拷问,刨除一切虚伪自私,走向本真的自我。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也应该不断拓展生命的内核,坚持自我实现的人能不断地获得自我的解放,无论何时,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而活。

另言之,就现实具体领域来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念,在心理学、美学、管理学等领域都独领风骚,成为各学科的研究基础。就美学而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而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各种特性,例如形象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也正是通过对自我的不断审美,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完善最内心的需求。

言而总之,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考,对人们的未来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不管是某个具体的领域还是人的精神上的拯救。但在马斯洛看来,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这种自我精神上的拯救,正如马斯洛所言,自我实现的本质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当今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创造力,人们的潜力究竟在哪丢失了,在哪受挫了?在我看来,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这样说“一个能够实现自我的人首要的素质就是完全的诚实和客观的对待自己”,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完全而诚实地面对自我,人们不仅惧怕自身最坏的东西,也惧怕自身最好的东西,这便是一种逃避,逃避成长,逃避现实,必然的是,这也就成为阻碍通往自我实现的首要

途径,难以实现自我灵魂的飞跃,从而从根本上而言,这些人根本连自我实现的门槛也没有踏进过,也就自然难以实现自我,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拥有一个理想而健康的人格。

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套用尼采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你自己。人的自我实现价值不在于世界在我眼中是什么,我能从这个世界得到什么,我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我能在别人眼中得到什么等等,不需要扬名万里,不需要人死留名,用一句《长江七号》电影中的名言:我想做一个穷人,因为爸爸说“我们只要不打架,不骂人,不去偷,不去抢,再穷,也能得到尊重”,或许,有了这样的态度,当我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离自我实现的彼岸也就不远了。其次,如何实现潜力和创造力的最大发挥,简单的说,就是要达到创造力面前毫无惊鄂之感,但达到这一境界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地,一种是:人们的意识状态根本就没有创造力的存在,在此之下,或许要达到自我实现,根本就是一种奇迹,一种幻想;而另一种则截然相反,在此种状态下,人们的创造力思维已成为一种潜意识,简单的说,创造力已融入人们的思想,融入人们大的生活,成为生存下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粮。这两种极端的创造力思维,要做到自我实现必然是后一种,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做到最高程度的发挥自我潜力和创造力。

生命既然属于苍天对人的珍稀馈赠,人对自身生命当无

理由不珍惜。珍惜生命之关键,就是要活出意义,用马斯洛的话说,便是“自我实现”。何谓“志存高远”?这就是。人生有涯,难道还有什么比渴望“自我实现”更高远的么?没了,“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因此,不断深入品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以以上个人对自我实现理念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确立以自我实现为目标,充分、忘我去体验生活,集中全力、竭尽全力地挖掘我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我会把生命看作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前进与倒退的冲突关头实现自我,我不会有意想低就,我也不会逃避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我会选择不断地实现自我,我会选择成长。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 篇2

作品以第一人称为视角, 内容开始于多年后的回忆, 讲述了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孩子哈桑在小时候情同手足, 在一场风筝比赛中, 阿米尔在哈桑的全力帮助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但是由于种族的歧视, 哈桑被人侮辱。由于自身的懦弱, 阿米尔目睹了这场悲剧却没有伸手相救, 他怯懦却万分自责, 再加上父亲对自己的不相信, 却给予哈桑无微不至的关心, 这让主人公阿米尔心生嫉妒, 儿时的美好和友情开始被摧毁, 最终他污蔑哈桑盗窃, 用不正当的手段逼走了哈桑。不久之后阿富汗爆发战争, 阿米尔父跟随亲逃离家园躲避战争。26年后, 当阿米尔从拉辛汉口中得知哈桑居然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并且为了保护阿米尔的家族财产时被塔利班残忍杀害的真相之后, 怀着赎罪的心不顾艰难险阻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决定去拯救哈桑的儿子。他一路找寻自己, 克服内心的怯懦, 让自己不再受那些秘密的折磨, 勇敢地正视自己, 最终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布。

一.阿米尔的迷失和逃离

故事开始于主人公的青少年时期, 阿米尔的母亲生他时难产而死, 导致阿米尔从小缺失母爱, 这使得他极度想获得父爱, 然而父亲对他的漠视让阿米尔的内心充满了躁动不安和怀疑无奈, 在加上正处于青春期, 难免会有迷茫和叛逆的特点, 心理相对也不成熟, 于是容易迷失自己, 逃避那些不敢面对的真相。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天生胆小懦弱, 渴望得到关爱与重视, 然而由于他的性格与父亲期待的男子汉形象相去甚远, 导致父亲对他的态度一直是冷漠和轻视, 相反却对仆人的儿子哈桑关爱有加, 这激发了阿米尔内心的嫉妒, 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迷失自我。在一次盛大的冬季风筝比赛中, 哈桑不顾一切为阿米尔去追寻跌落的风筝, 却因为种族歧视受到了非人的侮辱, 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 却最终因为内心的怯懦没有勇气去拯救哈桑, 选择了逃跑。然而哈桑却坚定自己的职责, 坚持“为你, 千千万万遍”, 为阿米尔追回了风筝, 最终取得了风筝比赛的胜利。当阿米尔拿到哈桑追回的风筝并得到父亲的认可时, 却无法面对自己对哈桑、对友谊的背叛, 最终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怯懦, 逃避良心的谴责。于是他污蔑哈桑盗窃, 最终把哈桑父子逼走。自此, 阿米尔接受着长久的来自内心的折磨和谴责。

在这一过程中, 风筝既是一种勇敢的象征, 也是阿米尔罪恶感的来源。斗风筝阿富汗的传统文化, 深受人们的重视, 而阿米尔的父亲勇敢坚毅的性格更注定了他对斗风筝的重视, 斗风筝和追风筝成为了勇敢者参与的一种竞争游戏。也是每当在这样严寒而热闹的冬季里, 阿米尔和父亲的关系才能得到缓和, 他只有通过赢得斗风筝比赛的胜利才能真正得到父亲的认可。在这个充满残酷的冬季, 风筝拼搏的天空如同战士奋斗的战场, 风筝也成为了战士们手中的武器, 而主人公阿米尔获得斗风筝的胜利, 恰巧说明了隐藏在他内心的勇敢和坚毅, 同时也是阿富汗人抵御寒冷、抗拒生活的贫穷、顽强生活的勇气的象征。但是, 正是由于这只让哈桑拼尽全力、受尽屈辱追回来的象征胜利的风筝, 让阿米尔抛弃了他的勇敢, 背叛了友情, 带上他的“伪勇敢”, 走上了一条自我折磨、充满罪恶感的道路。同时, 塔利班的统治者入侵后禁止人们组织斗风筝, 同样是一种对人民追寻勇敢的精神的扼杀, 也阻碍了人们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二.内心的成长

在哈桑父子被主人公阿米尔逼走之后一段时间, 由于受到俄国入侵, 阿富汗发生战乱, 阿米尔便随同父亲逃往美国。在美国这个新的、陌生的生活环境中, 阿米尔暂时忘却了过去的种种, 重新了找回了自我, 安逸的生活以及父亲的认可让他暂时忘却了以前犯下的罪恶, 和那个他曾经背叛过的最忠诚的哈桑, 成长为一个健康、独立的男子汉。然而, 往事并没有那么容易忘却, 因为他犯下的错误是无法弥补的, 他的内心无法原谅自己, 也得不到安宁。

然而父亲的病逝, 使他接到了父亲的故友拉辛汉从巴基斯坦打来的电话, 阿米尔这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哈桑居然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父亲那个曾经高大勇敢的英雄形象在阿米尔的心中轰然倒塌。并且得知在他跟随父亲逃往美国之后, 哈桑为了守护他们留在阿富汗的房子, 奋起反抗塔利班的侵略者, 像当年为阿米尔守卫风筝一样守卫他们曾经的家园, 最终死在了塔利班的枪下。原来阿米尔伤害的不仅是一个忠诚的朋友, 更是他的血脉相亲的兄弟, 这更加重了阿米尔的内疚感。

哈桑牺牲了, 却为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带来了动力。阿米尔钟于觉醒了, 并且意识到在哈桑明白他的背叛, “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的一切, 知道我站在那儿, 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 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这深深的刺激到了身在美国已经长大成人的阿米尔, 哈桑的忠贞和牺牲最终激励着他勇敢地走向自我救赎之路。

三.阿米尔的自我救赎

和父亲一起逃到美国的阿米尔, 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终于获得了渴望已久的父爱, 过着还算富足的生活, 他还读了大学, 凭借个人的努力, 在家庭和事业中获得成功, 并且实现了自己成为作家的梦想。虽然新的生活让他的心灵得到健康的成长, 但是埋藏在内心的罪恶感和愧疚感还是会是不是的折磨着他的良心, 让他无法摆脱, 更无法忘却, 拉辛汗的电话带来的事实也让他终于明白要想得到心灵的救赎, 就要勇敢的面对曾经的过错。

于是, 他决定回到阔别多年的阿富汗, 在这个已经变得满目疮痍的故乡找回那个被遗失在过去的自我, 不再选择逃避, 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胆小和懦弱, 走向自我救赎的道路, 彻底摆脱那些折磨自己很久的秘密和痛苦。阿米尔只身一人回到了喀布尔, 为了从塔利班手中搭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布, 他最终战胜了怯懦, 在与敌人阿塞夫搏斗时, 尽管遍体鳞伤, 但内心确实前所未有的舒畅, 最终救出了索拉布, 并带他离开了那个满是罪恶的地方。同时, 阿米尔也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解脱, 心病得到治愈, 实现了心灵的自我救赎。

故事的最后当阿米尔与哈桑的儿子一起在美国放风筝时, 阿米尔变成了追风筝的人, 他拼尽全力守护着风筝, 也守护着哈桑的儿子索拉布, 而此时的阿米尔内心终于不再挣扎、犹豫和煎熬, 可以平静的面对早已逝去的哈桑的灵魂。当阿米尔捡起坠落的风筝, 并向索拉布喊出“为你, 千千万万遍”时, 阿米尔的内心终于得到释放, 最终实现了自我内心的救赎。

同样还是风筝, 但是这次它飞翔在别样的蓝天下, 并且获得了扶摇而上的风力, 当风筝再一次翱翔在天空中的时候, 一切阴霾都烟消云散, 曾经胆小、怯懦的阿米尔终于有勇气面对曾经犯下的不可饶恕的过错, 勇敢的承担起了责任, 借助自己内心的勇敢和男子汉坚韧的斗志, 拯救了哈桑的儿子, 最后回归了自己善良的天性, 并帮助索拉布愈合了心灵的创伤, 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斗风筝”高手。在这里, 当风筝逆风飞翔冲上云霄的时候, 寄寓在斗风筝这一阿富汗传统民族游戏中的勇敢的理念得到了圆满的诠释。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畅销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代表作品, 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 用真实细腻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阿米尔在友爱中从背叛到自我救赎的过程, 深受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欢。本文就作品中主人公阿米尔心灵的自我救赎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主人公,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郭孟梦.从自我缺失到自我实现——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自我救赎之路[J].青年文学家, 2013, 18:14.

你是个很自我的人吗?(二) 篇3

A广泛B不广泛C说不清

2你的好朋友里面各种性格的人都有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3你的情绪很少波动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4和同龄人相比,你是一个没有压力、逍遥自在的人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5在他人眼里,你是个成熟可靠的人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6因为忘记自己是否锁门,而反复回去仔细检查,这种事情在你身上很少发生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7当你外出旅游时,会因为遇到危险而不会再外出旅游吗?

A会B不会C说不清

8你没有崇拜的人,也不会在朋友面前自吹自擂?

A是B不是C说不清

9你常常因为心里有事而睡不着觉或睡不好觉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10对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你是选择逃避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11你是否坚持要别人也按照你的想法办事?

A是B否C说不清

12做事之前根本不需要思考,而是立刻下定决心?

A是B不是C说不清

13你是一个做事冲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吗?

A是B不是C说不清

14别人慢条斯理的学习态度是否让你看不顺眼?

A是B不是C说不清

15你长大后,家里物品的添置会是由你做主吗?

A会B不会C说不清

评分标准

1~8题:A计2分;B计1分;C计O分

9~15题:A计1分:B计2分;C计O分

24~30分

“自我”意识相当强烈的人。你不仅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同.同时也会去影响他的想法。

16~23分

“自我”意识在正常范围的人。在生活中多表现为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6~15分

“自我”意识较弱的人。你常常在生活和学习中忘记了它的存在,很少坚持自己的主张。

0~5分

缺乏“自我”意识的人。你真的没有一点点“自我”意识吗?还是你对自己从来都是毫不在乎呢?需要你注意的是,没有自己的个性也是很不好的事情呢。

内向的人自我介绍 篇4

我的兴趣很多,看书、玩电脑、看电视、听歌等等,都是我的最爱。书是我的好老师,母亲给我买的书可多了,有《中华上下五千年》、《小学生优秀作文》等等,我几乎每天都看,看到我都成了近视,还是舍不得放手。

说到性格嘛,我属于内向型的。我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粗心。在平时,我的数学测验总是拿不到满分,不是我不懂答题,而是每次都有一点小毛病。记得有一次测验,我曾创过最高纪录——考了99分,那时的我把一个单位名称漏掉了。看到试卷后我气得火冒三丈,心想:要是没有漏掉单位,不就能拿100分了吗?关于粗心大意这个毛病,我总想改,却怎样也改不掉。老师和母亲也因此多次批评我,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自我介绍作文:我是一个乐观的人 篇5

是谁每天二十四小时一直跟着你?他听到你说的每一句话、知道你的每一种情绪,你猜到了吗?这个人就自己。

我一直有个小小的隐忧,很担心自己“恨天高”,因为我是一个长得很矮的人,虽然已经六年级了,但是我身高高才一百四十五点五公分,而且一个暑假才长高二公分而已,人长得帅是没有用的,我可不希望自己是矮冬瓜呢!

我还有另一个小小的自卑,就是我不会打篮球,投篮在三米外的都投不进,运球?不会;传球?不会。有一次,我和姨丈一队,大表姐和小表弟一队,运球被抢走也就算了,连传球也被抢走,当然是输惨惨,被我拖累的姨丈很有风度的`安慰我,我却歉疚极了。

我还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在学校,如果地上有纸屑,第一捡起来,第二都在垃圾桶,或是较当日值日生来扫,餐车没擦干净,全部重擦一次,这下子,你应该就知道我的洁癖有多夸张了吧!

我也是一个对汽车非常有研究的人,不论是宾士、BMW、本田、日产、福斯、马自达我都看的出来。有次出门吃饭的路上,我看了一台车子,正是奥迪,标志很好认,因为是四个圆圈,再加一个圈就是奥运了。

另外,我也是一个音乐好的人,很多人都以为女生的音乐比男生好,但是他们都错了,本班音乐好的有几人呢?三个,真的只有三个,两个男生,一个女生。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己的人 篇6

生价值与目标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必须:1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做一个知学、懂学、好学的好学生。

2、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大学环境的变化就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松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保证自己始终处在进步的过程中。

3、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大学生活中我们将或多或少的接触一些不良因素和不良思想,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先进、作风优良、学风纯正的现代大学生。

4、正确看待网络。要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纳正确的网络知识,抵制游戏和不良影响的诱惑和影响,适当放松娱乐,争取让网络为己所用。

5、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大学时期的男女关系,不要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等东西,但也不要失去一个好朋友。本人提倡在不忘记学习的情况下自由恋爱,双方共同学习,相互鼓励,携手走出大学,并最终携手进入婚姻的殿堂。当代大学生还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他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还应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种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面对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的当代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是比较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点,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选择和确立唯有中国特色社会而奋斗的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与目标,我觉得应该这样: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文明的进步也为人们创造了有价值的人生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而青年大学生要想有效实现人生价值,其自身的主

观条件是占重要地位的。总的来说,对于当时大学生,其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我认为人生在世就必然要有自己的目标,而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我们更应当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在这里我认为实现自我的目标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经受多年教育的大学生

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思想,能够独立在这个社会立足,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做官二代富二代的啃老族!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当迎头赶上,不落后于他人,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随波逐流自我放逐,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努力的充实自

己,不断地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内涵修养,能够识大体顾全大局。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当然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大学生活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一次华美转变,让自己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 篇7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展开,叙述着一个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第一次翻这本书时,真的对阿米尔特别失望,本可以出手相救,却只是看着自己的仆人更是朋友的哈桑被别人侮辱欺凌。当我再读起这本书时,才从它简单的字里行间读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悲伤,像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突然就明白了,阿米尔代表的是每个人身上的怯弱和自私的自己,会因为想要得到风筝得到父亲的宠爱而眼睁睁看着哈桑被羞辱,会因为懦弱想要逃避责任,用手表陷害哈桑,让他离开。至于哈桑,我想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想要成为的样子吧,勇敢、善良、忠诚、宽容,虽然出生低微但却比大多数人还要真实且精彩地活着。尤其那句对阿米尔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多少人心中的经典。

如果说阿米尔的妒忌、懦弱、背叛是无可宽恕的反例,那么哈桑的忠诚、勇敢和捍卫则给了我们一个“兄弟”的正面榜样。父亲将爱分至两方,命运也注定他们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命运总能像海浪一样将所有的聚合冲散,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也成为彼此颠沛的悲剧精彩。

在这本小说里,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己期许的阿米尔。“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这是父亲 对童年时的阿米尔的评价。而成年的阿米尔,一直在对哈桑背叛的阴霾下生活着,他背负着罪恶感,最终,他带着救赎踏上了那条忏悔的路。对哈桑来说,风筝代表着忠诚、忠心、毫无回报的付出。他知道阿米尔在小巷里袖手旁观,知道他背叛了自己,但在后来的手表**中还是救了背叛自己的朋友。

《追风筝的人》不同于巴金的《随想录》,只是记录一桩恶行、记录自己悔恨的感情,它给了那个轻飘飘的风筝过于丰富的内涵。风筝,在阿米尔的眼里,曾一度能弥合父亲与自己的鸿沟,但也因为自己的懦弱,他背叛了那个追风筝的人——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纯洁善良的写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见证,是哈桑忠志不渝的承诺。这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沉重的言语,让阿米尔对自己的懦弱和背叛再也承受不住,最后的选择只能是必须有一个要离开。当哈桑承认那个本不该承认的错误,他和父亲就明白了,是时候该离开了。

很多人为阿米尔的救赎而感动,为结尾的那个 “为你,千千万万遍”而欣慰。但自我救赎,不过是改正错误的一个过分好听的名字。从阿米尔的经历中就能看出,错误就像谎言一样,是越滚越大的雪球,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从妒忌哈桑的受人喜爱,到故意侮辱和戏弄,再到对伤害的袖手旁观、为了让哈桑离开的故意陷害,阿米尔从来没有想过怎么停止第一个错误的想法,而是任由妒忌和好胜越来越强,任由自己纵容自己的懦弱和自私:为了父亲的喜爱,就可以牺牲仆人。的确,只是个哈拉扎人而已。不管他自己的心情如何痛苦糟糕,也不 管他后来如何醒悟和弥补,他给哈桑带来的伤害已经永远无法补偿了。知错就改,这本来就是应该的。我们给了阿米尔太多的宽容和谅解,却没人同情哈桑和阿里的遭遇。

阿米尔被阿塞夫打得鼻青脸肿、跟将军毫不隐瞒地道出实情,都让读者觉得他很酷。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很容易将读者引向一种假性的轻松和喜悦的心情——仿佛一切都可以变好,一切错误都可以消逝和弥补。

我只是认为,知错就改并不是一种太过崇高的品质,那只是身为一个人应该做的,也许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错;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任何的借口,那样只会让你越来越无可救药。告诉自己,正直和美好的一切是本就应该的常态。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动,这是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忠诚表白,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做千千万万的事情。甚至他出生以后叫的第一个人名是“阿米尔”,意味着他将阿米尔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他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体现了一个孩子到一个男人不变的忠诚与正直。

实现自我的梦想 篇8

在这次的培训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我深深地为自己即将作为正式党员而倍感骄傲与自豪,也使我更加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信念。众所周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的性质、性能、性状。我们学生党员作为大学校园里的特殊集体,是一群有能力、有先进性的集体,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学生党员更加应该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为其他的大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其他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工人阶级比较优秀部分成员的组成体,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更加要时刻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校给了我一个无比光荣的机会去聆听学校领导的声音,去聆听一些高尚的灵魂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慰藉。首先,我想谈的是信仰。正确的入党动机背后必须有伟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支撑。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执著和信仰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着实现确定的目标;而目标又使人产生动力,形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目标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就构成了动机。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意志是党的战斗力的来源。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党*的社会制度。因此,对于要求入党的人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党*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党*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即坚定共产党*信念。

通过这次党校培训 王红老师和叶晓东等老师的讲解,我基本上明白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自我的梦想

案例:是自我实现么 篇9

如今社会上的一些攀比、奢侈、拜金、享乐等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大学生的思想。从个案访谈来看,将近84%的学生认同人应该及时享乐的观点。特别是女生在穿衣打扮方面,往往会产生攀比的消费心理,认为别人有的,我不但也要有,还要比别人的更好,以此来彰显自己。更有些人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逼迫父母为其购买。还有在社交方面,生日、拿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饭,这已经成为校园中的一大消费热点。诸如此类,致使在服饰、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严重偏高。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这已经超越了前四类需求,属于为了他们的“自我实现”。

问题:什么是自我实现?对上述观点你有何看法?

案例:应该淘汰谁

如你是一主管,对下面五种人的使用中,你将淘汰谁?说说理由:

A:文章写得顶呱呱,公司大大小小的文告都要劳他动笔,但工作责任心不强,一有时间就干私活。

B: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倚仗后台硬而为所欲为,但社会活动能力强,出了问题只要他到有关部门出一面,事情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C:典型的老黄牛,技术过硬,勤勤恳恳,由于不善钻营,工作几年了,“长”字仍没弄一个,闲时爱发点牢骚。

D:是个楞头青,常跟领导顶牛,每年总结大会上数他反映问题最多。其为人热心、真诚,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对公司忠诚。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篇10

“最棒的回忆就在当下,在眼前,而且这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作品,讲述了一段缠绵多年的爱恋,一段进行中的不完美爱情,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机缘巧合下让我认识了这位大师。真正的高手,总是在平淡的题材中见真章,因为人人都有的经历,人人都体会过的情感,并不是那么好表达,如果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就等同于失败。而马克李维,就是这么一个大师级的人物。

整部小说最喜欢的还是主人公的童年,如梦幻一般,充斥着画面感的文字带给我是一幅幅场景图,仿佛生活的蒙太奇,在他的视觉和感受中,自己童年的那一幕幕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回不去的曾经,也只因为曾经无忧无虑的美好,我们才一遍遍追忆。打动我的多是细节,好像里面的很多故事自己的童年也有过,或者是类似经历的。主人公因为12月出生早上了半年学,成为班级中最弱者,常常在在班级里因为弱小受人欺负。而小主人公这种淡淡的忧伤却因为他可以偷别人影子读懂别人愁绪而转化为一种伸出援手的友爱,不自觉的将一种负担升华成美好。从伊丽莎白到克蕾儿,还有伊凡、马格、尼克简单的人物关系,因为影子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而在这里,我似乎也读到了我自己。

当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温暖。()作者仿佛把我的影子给偷了,向我诉说着自己的童年。我想,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会与《偷影子的人》里头的小男孩的童年有相似之处吧。看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及时行孝。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青少年时期,我们总梦想着离开父母的一天,而时间换来的却是父母离开我们了。于是我们就只能梦想着,能否有一时片刻,重新变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们,不害羞地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为了让自己安心而紧紧依偎在他们身边。”想起小时候,每次生病时,妈妈总是会陪在我身边,在我床边照顾着我。每次遇到挫折时时,父母总是第一个担心我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却从未要求过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健康地长大成人,能幸福地过日子,可是,我们渐渐地让父母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在父母的眼中,我们还是他们的全部。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管你是十八岁还是八十岁,在父母的眼中,你永远都是小孩。并不是要等到长大了,有工作了,有能力去买礼物给父母用那才是孝顺,我认为多陪陪父母才是孝顺的最好诠释。

受伤的人读后感 篇11

本文作者王学富,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安多弗·牛顿学院心理学与辅导专业硕士,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心理咨询专家、所长。

十多年来,王学富一直沉潜于心理咨询专业实践,在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青年人自我成长与实现有独特的辅导能力。他为“直面疗法”创导者,曾在美国富勒心理学院做访问学者,并与美国洛基大学合作研究存在主义心理学,为洛基大学存在—人本心理学国际学者,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修读存在主义心理学博士学位,被国内心理咨询业界誉为“中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第一人”。

直面疗法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同时也被国际上同行业专家所承认和认可的一种国内独创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内涵相当丰富。

很多心理学书中称呼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为“来访者”或者“病人”,但是,本书作者认为心理有问题前来咨询的人都是健康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受伤了,这个伤害有轻重之分,但不可以就片面的认为他们都是不健康的人,都应该对他们的情况轻易的下结论,例如:抑郁症、神经症之类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被冠上了一种“头衔”就很难不被另眼相看了,所以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更懂得尊重人性,更懂得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心理受伤的人。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很适合正在从事或者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人看,很多人也许现在还抱有这样的想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和神经病挂上钩的,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其实,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只是问题的大小不同而已,当你心理的那个问题扰乱你正常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一下了,去心理咨询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很多人心理的问题隐藏的很深,以至于自己平时都没有察觉,但是它又影响了自己的正常胜过或者说是思维。比如说,阿平18岁地女儿自杀身亡。接到噩耗,阿平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接着,他就被悲伤、愤怒、羞耻、自责的情绪淹没了。他匆匆赶到学校,快速处理了此事,又匆匆赶回家,草草安葬了女儿。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没有丧葬的仪式,没有通知任何亲友,甚至,阿平都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阿平就赶回自己的公司,重新投身到生意中去。为了忘却,阿平拼命工作。一度,他以为自己已经忘掉了。但过了一段时间,阿平身上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他时而会对自己温柔体贴的妻子发火,时而会在办公室当着员工的面摔东西。事后,他又为了自己的这些行为后悔和自责。这样的事多了,妻子和他说话越来越少了,尽量避免触碰到他,公司的员工也开始回避他,暗中有点人心惶惶。他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

这一切,阿平看在眼里,但让他焦虑的并不是情况变得越来越糟,而是,他发现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竟然不想做任何努力去改变点什么,挽回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对此,阿平自己感到莫名奇妙。

对此,作者是这样分析的:在女儿死后,阿平一度陷入激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不顾一切地投身于工作,不给自己片刻去想女儿的死;但另一方面,他越是把时间和精力投诸生意,良心的折磨越发激烈。

如果用语言描述这种体验,阿平内心的声音是这样的:女儿死了,阿平依然活着,公司依然活着。他办公司做生意,并没有给女儿带来他曾经想当然的那种幸福,反而剥夺了一个父亲本来可以给女儿的爱。后来,阿平的公司开始出现问题,但阿平却听从了他潜意识的声音,任凭问题堆积,也不想去处理了。这种行为似乎在说:女儿已经死掉了,公司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女儿不能“从死中复活”,何必让公司“起死回生”?因此,阿平让公司垮掉,从现实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损失,但从潜意识层面看,这却可以缓解阿平内心剧烈的内疚感。所以,阿平对公司不管不顾,其实源自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表现为他试图通过一种转移或投射的方式,让自己远离可怕事件给他造成的心理冲击。

因此,对于阿平来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可以如此,一个挫折可以激发一场冲突,一场危机里同时含有危险和机会,我们可以做出选择。人生充满得与失,我们正是通过对得与失做出好的回应来创造着生活的意义。生活本身是一个意义采撷的过程,生活事件有“好”有“坏”,并非只有“好”才让人生有意义,“坏”里同样含有意义,甚至含有更深的意义,这意义需要我们进行深度采撷。

如果说精神疾病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避讳的话题,也只能说它真的离我们太近,这并不是说精神病就是心理有问题,但心理疾病真的离我们很近。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更确切的说它具有遗传性。举个例子来说,离婚,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简直是令人费解的事情,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婚,对大众来说,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了这样的说法,原来的婚姻让人想到天长地久,现在的婚姻让人想到能撑多久。不能不说婚姻真的正变成实质性的坟墓。离婚,如果,一个人身边离婚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她)他对自己婚姻的看法,当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离婚就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因为他们周围的朋友离婚的照样可以生活的很好,甚至更潇洒,平时也许还会像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特别是,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离婚的,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而且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甚至会影响下一代对自己爱情的看法。平时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我是因为我孩子,所以,才勉强和他(她)生活在一起的,等到孩子长大了,我们就离婚,现在离开,怕给孩子造成伤害。其实,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孩子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我爸爸妈妈是因为我,所以才勉强维持着这个家的,我成了他们追求自己幸福的包袱。像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很常见,勉强维持的家庭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平时夫妻像陌生人一样的相处,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比如说,有些孩子,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家庭就应该像这样的。然后影响他们长大之后与人相处的方式,还会影响他们对自己以后对婚姻的看法。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

宠溺孩子,在中国是很常见的现象,危害大家都清楚,但是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危害应该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举个例子说:很多在社会上适应不良的青年,在遇到挫折或接受挑战的时候都选择逃避,逃回到他们的避风港“母腹”,形成所谓的共生体,共生体从生物的角度来看,生命源于在母体内孕育成胎,这时胎儿跟母体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变现为胎儿绝对依赖母体而得以存活。

现在社会也许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焦虑症等越来越常见,这其中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工作压力增大,然后父母就会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如果早期勤奋一点,辛苦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了生存而辛苦奔波,于是,他们的下一代承受了他们所赐予的所以的早期的奋斗义务,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都过早的结束了他们玩耍的童年,将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甚至学前儿童都不能“幸免”,我听说一个实例:一位母亲怀孕了,为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于是,从怀孕开始,这位母亲就辛苦的奔波于各种补习班,最后将胎儿累死腹中。现在的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攀比的风气日益盛行,父母比完了,孩子还要比,这就在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理埋下了焦虑、抑郁的种子。再加上中国的成绩第一的教育方式,在这些压力的连番轰炸下,无人幸免„„ 很多人都以为,抑郁只不过是长大之后在面对一连串的事件之后所产生的逃避社会的心理症状,其实不然,用直面的心理分析方法看,就会发现,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其实在他们的孩童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只是在他们步入社会以后因为压力、挑战的刺激,这些种子,开始得到营养的灌溉,于是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些人还坚持认为是他们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进行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疏导方式,也许这种方式见效了,但也只能是一时奏效,以

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还是会感到焦虑,而且程度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人们并没有发现导致问题的根源,一次次的忽视,最后只会将种子埋得更深。

心理学,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门神学,之所以神,是因为他很陌生,虽然起源很早,但是人们并没有重视,于是心理学最后变成了舶来品。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不朽的丰碑下一篇:县管校聘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