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教学

2024-10-12

李白诗歌教学(共9篇)

李白诗歌教学 篇1

李白诗歌教学

1、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2、已学诗歌回顾

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 通:惟)《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3、新诗介绍

李白虽然胸怀壮志、却一直壮志难酬,想立志报国、却总是一路坎坷。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 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小结: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这首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小结: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3)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小结:

全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4)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馋毁,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结:

这首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5)《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结:

这首错误!不能读取或显示文件。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李白诗歌教学 篇2

一、酒适消愁

李白的诗歌中最大的寄托是消愁。由于社会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诗人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跚而行,把酒当成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愁之深,愁之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可见一个憔悴行吟的诗人在无助地呻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何等孤独,何等寂寞,然而在这大孤独、大寂寞的后面又是何等的深悲巨痛。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其性格个性,让其喊出“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的呼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愁之深广如此吓煞人,酒之效用如此也吓煞人。我们也可见诗人在理想破灭后的悲愤。特别其在贬官夜郎后所写的诗中,更深沉地体现这类思绪。“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愿结千江流,添成万行泪。”无边的惆怅,无限的空虚,在悲愤的诗人笔下显得动人心弦。“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于是诗人只“感叹欲叹息,对酒还自倾”了。

二、酒寓行乐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后陷入了人生如梦虚无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中,把自己完全沉浸于酒里,以酒行乐,在酒中寻找那种落魄与寂寞。诗人是忧郁的、愤怒的,然而在诗中却处处呈现一种行乐的姿态。“琴奏龙门之绿相,玉壶美酒省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诗人在诗中反复述说自己及时行乐的思想,这显然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特别是其被逐出长安,赐金奉还后,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四首》)的思想也就更加明显。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萧龙管行相催。”对淫乐生活的追求,不作丝毫掩藏,袒露胸臆,古今中外谁敢与君相提并论。其任情率真,大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颓废思想。然而我们应该全面去分析这种及时行乐思想的产生,源于诗人理想的破灭,在诗中诗人还写道:“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漓,倒著还骑马。”是逍遥,更多的是一种颓废的行乐思想。诗人醉生梦死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如果我们的心能与诗人相通,在读诗人诗句时,只会产生深沉的叹息,心灵深处只会产生沉重的颤栗,“行乐”是“痛”。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不知何处是他乡”,其实这不过是诗人以酒消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用现实的流行语说,即是“玩世不恭”。好可怜的“玩世不恭”,好可怜的诗人。“蟹螯即今夜,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不论世事如何,只知取酒寻欢作乐,大有“千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味。“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醉又何妨?诗人只要在酒中找到了真趣,只要在酒中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就够了。“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歌行》)这种对浮生逝去太频的感叹,诗人笔下屡屡皆是,然而诗人真是从内心去寻欢作乐吗?不是,这只不过是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然而这种反抗有时是极有力的。

三、酒显豪放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李白诗中,豪放情怀常注其间,虽然怀才不遇和人生如梦充斥其内心,但从其处世态度仍然是豪放的,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写出诗人在对待现实和理想产生的矛盾时以酒表达出自己百折不挠的追求。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这种形象,是诗人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诗人笔下最豪放最自由的象征。“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这种游侠的英姿,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将满腹韬略和武艺尽情展示,大济天下苍生,在这种豪迈的气势中体现了出来。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诗人已经等不及了,他在希望尽快得到朝廷的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诗人的自信,使诗中处处都显示出豪放的气势。“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何等洒脱,何等潇洒。然而,诗人却总是在碰壁,尽历沧桑后,对一切障碍的象征,都欲扫之为快,“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又写道:“今日竹村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其在《醉后醉从甥高镇》诗中说:“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写其惨状,然而在末尾又要将宝剑“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何等潇洒,何等狂放。即便在频遭丧乱,困顿流离中,其豪放之情仍未曾稍减,在这豪放、疏狂的后面,其愤怒、抑郁仍深深根植于诗人骨髓中。正如杜甫赠诗中写:“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诗人在豪放的深处,实是对社会的一种失望与抗争。清汪琬就说:“先生本非狂,古之天人也。”要不,谪仙怎么又会醉生梦死,天天沉浸于酒缸之中呢?豪放飘逸是其诗风,酒是一剂催化剂,但这豪放飘逸的深处有何等让人心酸。

综上所述,李白的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表达行乐思想,寄托深沉哀愁,还是展示其豪放风采,他都在字里行间贯穿了自己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痛饮狂歌醒复醉,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对世道的一种消极反抗,但李白诗中豪放不羁的个性和鬼斧神工的艺术,足以让后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他以其惊人的才华,将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交融在一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后人们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万世不朽的诗篇。特别是其饮酒诗,更是让古今中外所有饮酒诗自惭形秽,黯然失色。

参考文献

[1]李白, 杜甫.李太白杜工部集[M].长沙:岳麓书社, 1987.

对高中李白诗歌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3

李白的诗既有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朴素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想让学生走近李白,必得透过他波澜起伏的一生,感受他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我的李白诗歌教学设计理念由此展开。

一、走近李白,更真切地感受知人论世

认识一个人,外貌形态是初识。但仅限于初识,并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更何况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要走近这样的人,必先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生存环境,从而知晓他思想变化、成熟的轨迹,进而体悟其作品的真实含义。从这个角度入手解读的诗人,将是一个立体的、鲜活的生命。

而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我们得先给他画个素描,以便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相貌。可以通过《李翰林集序》等作品,展示给学生一系列的线索,从中得出结论:李白大眼睛,挺精神,喜欢穿紫,戴着短刀,有道士服装,也有道士的书和药,各地游荡,还好谈论,看上去仿佛是仙人。在现实生活中,李白的朋友曾给他起过一个绰号:“谪仙人”,李白对这个绰号异常欢喜。一个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落魄中存着潇洒,束缚中显着豪迈。

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在心目中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初步的概念。我们看到了李白的一个整体形象。

历来评论书写李白生平的资料,都惯用“四阶段”来描述他的一生,这是了解诗人生平最便捷的途径,通过诗人的大致生平经历,对其人生轨迹、思想变化、作品风格都能有一个整体连贯的了解。这也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李白,避免一谈及李白,学生嘴里始终而且只会是“浪漫”“洒脱”。

二、走近李白,深入了解诗人创作的“浪漫”之风

李白的一生,既有青年时期在现世环境中所坚守的自我信仰,也有壮年时期受环境所迫卖技求荣的无奈,还有中年时期对物质和精神难以两全的纠结矛盾,更有暮年时期“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这样的不甘不屑。

当学生们根据李白的人生线索,理清了诗人的大致人生经历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故乡,是李白终身回不去,只能将它放入诗歌中的蜀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里的李白,是怎样的仗剑去国,去实现他的四方之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里的李白,是怎样的不羁与无奈。一下子,曾经学习过程中的迷茫似乎都开始清晰了,诗歌的学习劲头也足了。那是因为,当你开始真正对一个人感兴趣之后,你就会不自觉地对他的一切都怀有好奇心。我们开始走近李白了。

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的歌行体经典,也是高中必读篇目。学生朗读起来也是滚瓜烂熟,但仔细一听,实在缺乏情感味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了解诗歌创作的真正背景,因此无法解读李白所要表达的情感真谛。

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表层看这是一场梦游,梦幻般的场景描写,着实表现了李白脱俗的笔力。但如果仅仅局限在对梦境的赏析上,是远远达不到了解李白的真实感受的。看他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如此热爱投身现世的李白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空虚。这时他体内的游侠精神、豪气起了作用,于是他要求解放:“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我们往往用这样的形容词来评价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这其中所表现出的恰恰就是浪漫主义因素。

李白有一种寂寞的痛苦,他没有真正的同情者,没有真正的合作者,这是一种没法解决的痛苦,是一种永久的痛苦。而这正是李白所谓的“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愁是万古无已的愁了。

在临终之前,李白写下“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的诗句,李白总喜欢用大鹏自比,可惜他终其一生,壮志未得施展,总是在飘荡,飘荡飘荡。

这就是李白热烈而纯真的一生。

这就是李白“清”“真”的诗篇。

传说,他是捞月而死的,这让他的死更有了诗意。

经过以上的系统学习,学生们就再也不会脱口而出,李白是“洒脱”的了。李白貌似潇洒的外表下,却是其充满坎坷起伏的一生,他心中有着无法释怀的“万古愁”,这些愁情化成一篇篇经典佳作。这正是:世界以它的痛苦吻我,却要我回报以歌声。

李白诗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生平创作经历,深入解析李白诗歌思想,鉴赏其诗歌艺术特色 2..搜集整理李白名诗名句 教学重点:

1.对李白诗歌思想进行分类解说

2.讲解过程中将生平经历创作思想两者结合 3.名句整理赏析 教学难点:

1.学生讲解时,目标不一定明确,需要教师点拨

2.体现语文教学特色,避免成为历史课,不以考据为目的,注重诗歌语言艺术特色 导语设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的人被称为诗坛领袖(曹魏三父子,陶渊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但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天才诗人,他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名声之大,响彻寰宇,他的傲气才华令皇帝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谁?今天我们就进入大唐的圣殿,顶礼膜拜一座丰碑——李白 教学过程:

每组讲解李白生平经历,名诗,思想

一.李白生平

1。出生碎叶,五岁移居四川青莲乡,二十岁前巴山蜀水漫游,二十岁后仗剑去国漫游全国名山大川,早期到家侠客思想为主

2.二入长安供奉翰林,思想中融入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和纵横家思想。粉丝是鲁仲连苏秦张仪,结交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有皇帝贵妃权臣,下有歌女道士隐者平民百姓,生活五光十色,此时积极用世,蔑视权贵。中晚年;四处漫游,仍是道家思想思想,超出物外看人间的欢喜悲哀,李白如大鹏展翅晴天,如苍龙蛟龙掀起冲天巨浪,于是盛唐的最强音响彻天地——李白的诗歌

二.李白的诗:诗成笑傲凌沧洲

盛唐最辉煌的一面是由李白诗歌表现的,其诗最大特点:清新 俊逸 豪放 具体分类:

1。自然之子。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余《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蜀道难》 2.。自由精神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睥睨一切的心灵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笑傲王侯的气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天地于怀抱的精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屈势力,蔑视权贵的性格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自由洒脱精神的压抑苦闷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容纳万物的胸襟

3.盛唐豪气

酒后竞风采,三北弄宝刀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风中的豪气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济公立世的豪气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自傲中的豪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绪万千的豪气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失意中的豪气

五花马,千金裘,呼二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醉境中的豪气 酒中诗仙

青春李白诗歌中最常见的两个物象:月

月代表了思乡之情,更多是虚无缥缈,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之情。关键字:思乡酒既是其豪爽性格的物化,又是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创作的催化剂 李白关于酒的诗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

酒是天才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仙风道骨,酒中谪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酒中之落寞 把酒顾美人,清歌邯郸曲

酒中之洒脱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中之消极避世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之无奈自遣

综合评价

李白诗

雄浑 劲健

豪放

三.补充李白诗歌名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后人对李白评价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遣怀

课后总结:这节课的设计初衷是锻炼学生独自筛选材料,制作课件,课堂讲解的能力,学生对李白生平创作思想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类,全面讲解了李白诗歌中的名篇内容和艺术特色,比较难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点拨。体现了枫叶课堂创新要求: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感知。但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和缺憾,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选择的课题太宽,学生选择材料时茫然,不会取舍,讲解时无法突出重难点,几个小组讲解内容有很多重复,学习效率不高

解决办法:李校长提的建议很好:事先将整个课题分成若干板块,每组分工一个板块,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整体难度降低,但对所负责的板块加深了难度,讲解时也避免了同一内容单调重复的讲解。

2. 学生做课件前教师指导不够,学生讲解不规范,内容凌乱。

解决办法:事先梳理出授课环节,明确各组讲解流程,对每一组要告知重难点体现教师引路人的作用

3. 由于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内容讲解时,课堂前半节课学生精力集中,学习状态较好,后半节课内容重复后学习状态不好,疲倦者不少。

解决办法: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听说读,还要有记忆的存储,最好的储存办法就是设计题目,让学生边学边做题,达到加深记忆,学有所得的目的。4. 教师总结内容不规范,重复前面学生讲解的内容太多

李白诗歌赏析 篇5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字词解释:

皓色:洁白的颜色。庭砌:庭砌:庭阶。

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清平乐赏析:

词人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分以炉烟袅袅、寒草玉佩譬喻雪之皓洁;而末句以仙揉白云之譬,在宏大的狂醉的语境中绾结全词。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词牌名了解: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

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李白诗歌的音乐美研究 篇6

一、李白诗歌高度展现音乐美的渊源

在诗歌与音乐结合方面, 李白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诗歌“集古典诗乐之大成, 开新兴词乐之先河”[2]P106, 节奏与旋律巧妙结合, 音乐和舞蹈在他的诗歌中显得激烈而狂放, 达到唐代诗歌创作的高峰。李白能取得如此成就,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 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

人是环境的产物, 诗歌亦然。年少时, 李白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沃野千里的四川省。蜀地人民擅长歌舞活动, 受环境影响, 他自幼喜欢古琴演奏, 养成了豁达而豪放的性格。成年后的李白云游四方, 一路的经历让他接触了不同地方的民歌, 既熟悉蜀中的歌曲, 更熟悉长江上游流行的西曲。他从民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用诗歌表达对民歌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诗篇中不难发现, 李白对音乐艺术有深刻体会, 其诗歌展现出深厚的音乐文化基础。

(二) 当朝的政治文化因素

盛唐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蓬勃发展, 此时的长安作为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吸引着各个国家、地区的音乐艺术人才到此地学习、交流。如此丰富的音乐氛围, 给李白诗歌的音乐性发展提供了健康而肥沃的土地, 从而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 统治者的支持

开元盛世时期的统治者对音乐重视程度非常高, 不仅自身喜欢吟诵诗文, 而且把音乐应用到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务中。宫廷拥有大量歌妓和乐工, 在不同的场合与事务中演奏不同音乐。许多文人都通过进献诗文的方式向皇帝提出治国方略, 得到重用。此时的李白, 在朝中担任“供奉翰林”, 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四) 诗歌的传播与大范围普及

自汉末建安以来, 一些诗人在创作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写一些“乐府诗”, 即民歌体的诗。到了盛唐, 诗歌与音乐更密切联系, 歌行继续推广并成为与古诗、律诗、绝句等并驾齐驱的形式。唐诗在当时曾被配乐演唱, 诗人在诗歌写成后常通过吟唱来修改、敲定。吟诵诗歌逐渐成为宫廷、官府及达官贵人颇为高雅的一种音乐娱乐方式, 在文化的传播中, 也渐渐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

二、音乐美在李白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李白博学善思, 多才多艺, 对音乐有很强的欣赏能力。他把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用诗歌表达出来, 抑扬顿挫、风格多样, 巧妙地将不同的情景融为一体, 突出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美感。这些诗作中, 有描绘音乐吟咏的, 有涉及多种古典乐器的, 也有描写伴奏伴舞的, 还有以乐府歌行形式创作的。

(一) 描写音乐吟咏的诗歌分析

李白诗歌中, 有很多关于音乐吟咏的描写。“被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的诗歌163首, ‘汉郊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曲牌, 每种曲牌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地点”[2]P106, 如《登高丘而望远海》、《北上行》、《湖边采莲妇》、《凤皇曲》、《君道曲》、《少年行三首》等。

《独漉篇》也是其中之一, 该篇原来是乐府古题“拂舞歌”五曲之一, 属于四言体, 分为六节。作者从“我欲弯弓向天射”为国效力的满腔热情, 写到“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对动乱时局中报国无门的悲愤, 最后感叹“为君一击, 鹏抟九天”, 心潮澎湃, 化成鹰击长空的奇妙景象。全诗表达了面对安史之乱, 无法出力的愤恨之感及强烈期盼歼灭叛军、报效国家的豪壮情怀。

此外, 还有大量诗歌涉及“歌”、“舞”、“吟”、“乐器”等题, 如《子夜吴歌》、《秋浦歌》、《峨眉山月歌》、《江上吟》、《清平调词》等。

(二) 涉及乐器的诗歌分析

李白所创作的诗词中不少与琵琶、筝、箜篌、笛、琴等古典乐器有关, 如《夜别张五》、《春日行》、《公无渡河》、《凤吹笙曲》等。

其中, 描写吹笛的诗有《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735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传播整个洛阳城, 后两句写夜深人静之时由于听到笛声而思念家乡。春风徐徐的夜里, 动人的笛声弥漫在宁静的空中绵绵不绝, 思乡之情在游子心头久久缠绕。“玉笛”是指一种精美的笛子。“折柳”即《折杨柳》, 是汉代有名的横吹曲名, 哀怨幽咽, 也是乐府调名的一种, 多叙说哀怨难熬的离愁别绪。《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则是描写弹琴的诗。李白擅长弹奏古琴, 他的好友崔宗之曾经送给他一把古琴。两人常常在月夜泛舟江上, 边喝酒边吟诗作对, 畅谈人生。后来, 在崔宗之逝世的时候, 李白特地作了这首五言长律。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 李白通过这首琴诗, 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悼念。

(三) 涉及伴奏、伴舞的诗歌分析

李白还创作了大量涉及乐队伴奏、舞者伴舞的诗歌。“在其精神上, 洋溢着盛唐时代的音乐和舞蹈的雄肆狂放的艺术精神和激烈跳荡的节奏旋律”[3]。

《月下独酌》便是其中一首。李白写“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描绘了他在月夜下喝酒吟诗起舞的场面, 酒兴与诗兴齐发。月色朦胧, 人的意识亦朦胧。在挥袖舞蹈间, 月光照映下的影子似乎也在飘动、舞蹈。《春日行》也是一首描写歌舞的诗。该诗展现了宫中美女齐齐歌颂的景象, 敲钟击鼓之声绕梁三尺, 强烈得几乎震翻屋顶, 百姓相聚到一起, 在欢歌笑语中互相祝福, 歌舞升平。

(四) 李白的乐府歌行诗作分析

杜甫曾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高度赞扬李白的诗作“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李白以古代民歌及当时的社会民歌为基础, 兼采百家, 又有个人的写作特点。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并非吟咏音乐、描绘乐器方面的诗, 而是大量“声依永, 律和声”[4]P101的上乘乐府歌辞之作。据统计, 《李太白全集》共有1010首诗歌, 其中沿用“乐府”古题的诗即占一百五十首。

都说“诗如音乐”, 李白的乐府歌行具有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的特征。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突出, 言简意丰, 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薄乏味。他善用一些重复的字句, 一唱三叹, 非常适合歌咏。其乐府诗句式长短不一, 以多变的用韵、巧妙的虚字和高低起伏的转折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乐府诗前后文在节奏、声韵甚至修辞方法上都有明显不同, 全诗有变化, 不显呆板, 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因而, 李白的乐府诗和绝句广为传唱, 经久不衰。

三、李白充满音乐美的诗篇写作特色

李白的诗歌在结构布局、节奏韵律等方面呈现了突出的音乐性。其诗句刚柔并兼、意象多变, 极具诗歌音乐般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的美感。有时像恢宏大气的交响曲, 激烈高亢, 有时如同精致的小夜曲, 轻柔优美, 体现了诗歌音乐般的自然美与节奏韵律美。

(一) 自然美

李白的诗歌善于营造自然与人物整体形成的美感。无论是古风还是乐府, 他都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 显得格外清新、活泼、自然、流畅。由于情感所动, 发而作为歌吟, 清新自由, 形象清新, 音节自然, 真实感人, 呈现出既自然又动人的音乐美。他的诗笔挥洒自如, 文风豪放, 气量甚至可以包容祖国河山, 想象力自由驰骋。李白对花草树木、飞鸟鱼虫等描绘对象注入了热烈的感情, 使诗中事物带有独特而丰富的真情感,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正如杜逸泊所说:“那落自九天的瀑布, 那奔腾咆哮的黄河, 那崎岖险阻的蜀道, 在他的笔下简直是大有吞天之势;诗人热爱自由积极向上的精神给大自然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另一方面, 那明媚的月光, 那幽静的山水, 在他的笔下又是那么安谧而富有哲理的情思。”[5]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便饱含自然的音乐美, 读起来情思浓郁、气势一贯。全诗意境清新, 格调俊逸, 音韵铿锵, 自然流畅。李白灵活地运用了“山月”这一艺术形象, 融合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二维因素, 从而使整首诗的意境浑然一体, 空灵入妙。“江月的溶溶光明、轻舟的一日千里, 象征了青年李白怀抱理想、进取理想的开朗、轻快的心情。象外之意, 天然凑泊”[6]。

李白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刻画诗中的人与物, 用简练、朴素的线条一一勾画各种形象, 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并用干净、自然而又清雅的词语表达感情;在语言上, 他常常直截了当, 却又带有深远的意蕴, 天然而美妙。在《听蜀僧?弹琴》一诗中, 李白描绘了一位入神弹琴者与听众之间感情的交流。全诗一气呵成, 势如行云流水, 清新、明快、畅达, 充满起承转合的节奏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李白听得入神, 在不知不觉中已到黄昏时分, 青山笼罩上一层暮色, 层层叠叠的秋云让天空显得灰暗十分。作者不着痕迹地描写了自然之色、表达真实之情, 比华丽浮夸的辞藻更能打动人心。

(二) 节奏韵律美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 同声相应谓之韵”[4]P553, 通过字、音、声、韵、调等的回旋变化, 同声相应、心声共鸣, 从而使诗歌达到美妙的特殊音乐效果。唐诗在继承北朝文学重气骨特点的同时, 吸取了南朝文学中追求诗歌形式美的长处。歌行在音韵变化的基础上, 改变了唐朝之前简短单薄的写法, 显得丰富多彩, 洋洋盈耳。

李白的诗歌正是如此,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句本身的声调之美与韵律之美。他的诗歌自由而不散漫, 参差而又和谐。其音乐美不单单体现在它可以和乐配唱, 以歌词的形式为乐曲服务, 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蕴含的音乐元素, 有着回环往复的旋律和跳跃动人的节奏。

李白的《蜀道难》便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是乐府旧题, 属于《相和歌辞·瑟调曲》。清代诗人、诗评家沈德潜曾称李白所作《蜀道难》“笔势纵横, 如虬飞蠖动, 起雷霆于指顾之间”[7]。感情强烈, 气势磅礴, 奔放恣肆。该诗是七言歌行, 其句式自由、灵活, 变化丰富多彩。结构上以七言为主, 又掺以四言 (“朝避猛虎”) 、五言 (“青泥何盘盘”) 、八言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九言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十一字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等, 长短随意, 参差错落, 语言风格有力而奔放。节奏急促与平缓舒徐的句式相结合, 舒卷自如。七言、九言被作者巧妙地运用在描写山川风景的句子里;在抒情的句子中, 使用错落多变的长短句表达感情;在批判地方割据军阀时, 该诗用四字句式, 短促而又有力。谐韵富于变化, 铿锵高亢, 宽松自如。在诗的开头、中间及结尾处, 李白还突出地三呼“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一唱三叹, 回环往复, 如同一首交响曲激荡着人们的心弦, 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在节奏和韵律方面, 这首诗改变了前人一韵到底的旧程式。殷璠编著的《河岳英灵集》也称赞这首诗“奇之又奇, 自骚人以还, 鲜有此体调也”[8]。

李白是当之无愧的“诗仙”。他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 形成独有的神奇、横逸诗风, 充分体现了韵律节奏的优越和美感。除了《蜀道难》外, 李白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等词类诗篇体现了音乐般流转变化的节奏韵律美。

参考文献

[1]王娜.论李白的音乐诗[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 (02) :18.

[2]侯延爽.李白诗歌的音乐[J].音乐创作, 2009, 04:106.

[3]葛景春.李白诗歌与盛唐音乐[J].文学遗产, 1995, 03:50.

[4]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5]杜逸泊.李太白诗歌欣赏[M].吉林:吉林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0, 8.

[6]邓小军.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J].北京大学学报, 2006, 43 (05) :84.

[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184.

散议李白诗歌的“逸气” 篇7

关键词:李白 诗歌 逸气

在历代对李白诗歌的评论中,“纵逸”“逸气”“逸态”“奇逸”“飘逸”“豪逸”的字眼俯拾皆是。如“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西清诗话》),“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沧浪诗话》),“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唐诗品汇》)。再如,胡应麟《诗薮》云“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亦云“青莲雄姿逸气,变化无方”等等。

通过对历代论者评品的解读,我们发现“逸”与“气”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实际上李白诗歌确实以“气”贯穿其中,有仙气、豪气、酒气、骨气、奇气、怨气,更有逸气。诗人因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形成逸气,诗中的逸气不仅是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还是一种平和淡然心境的反映。

一、“气“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气,云气”(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曰“象云起之貌”,“气”原指自然界大气之意。后来“气”渐与文学创作有关,被注入了人的生命意识,与创作主体紧密相连。孟子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亦云“文以气为主”,刘勰则谓“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等。“气”已成为“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太白以气为主”,甚至“以气夺人”,展示了其诗作无穷的魅力。

二、李白诗歌“逸气”的表现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许慎《说文解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有“逃跑”“隐逸”“释放”“安逸”“放纵”之意。李白诗中“逸”与“气”的结合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首先,“逸气”是一种舒卷自如、淡然平和的心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文中李白的诗歌若无特别说明,均出于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宁静的心态与敬亭山形成了相互默契的对话。“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悠然独步溪月的形象,仿佛生成了一机禅趣。“明朝挂帆席,枫叶纷纷落”(《夜泊牛渚怀古》),停泊牛渚的夜晚渗透着一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冲淡平和之美。诗人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舒卷自如地表达心中情怀,飘逸而灵动。

其次,“逸气”是一种对自由追求的精神体现。诗人常以“大鹏”自喻,不愿做“蓬莱之黄鹄”、“苍梧之玄风”、“殷勤于衔木”的“精卫”、“警晓于蟠桃”的“天鸡”,因为它们“不旷荡而纵适,何惊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大鹏赋》)。以“大鹏”自喻是对“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自由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诗人的自由精神,在其笔下高出天外的峰峦,一泻千里的江河,手弄白日的仙境中得到体现。诗人笔下的名山大川是飞动飘逸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理想中的仙境是飘逸灵动的,“美思欲望等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对自由的追求,诗人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灵动自如的舒卷之气;正是此种逸气贯注于诗歌,才使得诗歌“率皆纵逸”,呈“逸态凌云”之势。

最后,诗中“逸气”形成了飘逸自然之美。诗人以其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天真纯朴的心态,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自然天成的诗作中流露出飘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在生活与自然中所得的刹那感悟和情思,诗人兴到神会,一挥而就,形成了自然天成之作,富有无穷的韵味和情味。“忘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罗大经先生在《鹤林玉露》中肯定了诗人“胸襟阔大”,诗作“自然流出,不假安排”。诗中飘逸自然之美,正是诗人淡然平和、追求自由的“逸气”体现。

三、李白诗歌“逸气”形成的原因

“逸气”的产生一方面与盛唐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诗人自己独特的气质。

盛唐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文化兼容并包,民族高度融合,尤其是南北文风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对“逸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时的交流与融合是空前的,是无所顾忌的包容,是自由的创造和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充满朝气的时代蕴含着解放气质,“在施行封建礼教的精神禁锢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松懈”。生活在精神领域较为解放时代中的李白,他脱略小节、自由使气、飘逸欢乐,吟唱出一首首富有自由精神的逸气之歌。

当然,诗人舒卷自如“逸气”的形成也离不开道、侠思想的熏染。李白信奉道教,以得道成仙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他“十五游仙山,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追求道教大师——司马子徽的超脱通达之境,道教对其影响几乎伴随着他的一生。诗人甚至认真地炼丹服食,追求自由的神仙境界。诗人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他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二)诗人通过饮酒排遣现实中政治失意的痛楚,在饮酒中找寻失落的自由,以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生命真趣,获得一种超越政治、超越生世的乐趣。

同时李白的思想也受任侠风气的浸染,“少以侠自任”,“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豪侠笑尽一杯酒”等,侠气的浸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李白自由逸气的形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侠客独立不羁、豪迈仗义的气概正是诗人受侠气熏染而形成的自由逸气。道、侠思想给予了他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诗人在内心深藏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在诗歌中则显露为舒卷自如的逸气。诗人企慕神仙、任侠之气,其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独立不羁、飘逸洒脱的自由人生境界。

总而言之,诗人在盛唐时代环境的影响下,受道、侠思想的熏染,形成了独特的逸气。诗中的逸气是一种舒卷自如、平和淡然的心境,也是一种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诗人在“逸气”的贯注下进行诗歌创作,形成了飘逸自然之美。正可谓“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沧浪诗话》),“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太白诗豪迈清逸,飘然有凌云之志”(《读四家诗选》四首序)。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余恕诚.唐诗风貌[M].北京:中华书局,2010.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篇8

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1、李白诗歌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现在道路还是很艰险的,因为这前面有一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示了他现在境地是艰难的,但是最后一句表达出他天生的豁达,和踌躇满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些诗句都能体现李白自身的自负,豪迈,激昂。

2、李白的诗倡议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李白诗歌中有大量气势磅礴之作。读起来节奏感强烈,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的激昂,奔放。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3、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情感。形成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而他往往是喷发时的如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最后几句“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诗意起伏跳宕,奇突转折。“孔圣犹闻伤凤麟”,象孔子那样的圣人,尚不能遭逢盛世实现他的理想,何况我呢?“董龙更是何鸡狗”,如董龙之辈的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宠臣又算什么东西!诗人的心情抑郁难平,因而发出了“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的声声慨叹。接着,诗人又以严陵、韩信、祢衡这些才志之士作比,表现出傲岸不屈、不为苟合的高洁人格和豁达大度的胸怀。诗人任凭感情自由奔泻,如长江大河,有一种浪涛奔涌的自然美。可以说,诗人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英风豪气溢于笔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傲世独立的人格。

4、诗歌想象奇特,发无端,变莫测。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节奏变化快,先为六字句,语调舒缓,描写诗人惊定时所见,为下文蓄势,接下来诗转为四字句,节奏忽然变得明快,写出诗人惊于自然之神力,随后又看见仙境初开,惊喜异常,语调又变得舒缓开朗。这段描写的十分精彩,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中喜欢的片段。根据他节奏的变换感觉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特别容易激起读者的想象。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渡荆门山》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6、李白的诗中也不乏清新明丽的意象。

如:《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秋浦歌十四》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李白诗歌中色彩繁多,其中最多的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喜欢用明丽的色调,使他的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秋浦歌十七》 白发三千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白波九道流雪山 《秋浦歌十四》月明白鹭飞 《古朗月行》呼作白玉盘 金色。《塞下曲六首》其一 晓战随金鼓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青色 《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 《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 黄云城边乌欲栖 绿 紫 《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诏 《秋浦歌十四》红星乱紫烟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以他的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非凡的自信,独立的人格,以及他不受约束的纯真个性风采都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历朝对李白的赞誉

晚唐,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世称李杜,对其十分推崇。杜牧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

宋代,在诗坛上欧阳修不仅喜欢李白的天资,而且喜欢李白诗歌的丰富想象和壮大气魄。在《读李集效其体》中,他集中表述了这一点。曾巩也表达过对李白诗歌的欣赏和喜爱:“犹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泄,末势犹壮。”

元代,在清著的《元诗选序》中:“元诗多轻扬,近太白。”可以看出元代诗坛对李白的推崇和模仿。明代,注重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俆增在《而庵诗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诗歌总是离不开才华的。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我看合乎天才的是李白,合乎地才的是杜甫,合乎人才的是王维。李白诗歌以气韵取胜,杜甫诗歌以格律取胜,王维诗歌以理趣取胜。李白的诗千古飘逸,杜甫的诗是一代的典范,王维精通佛学,诗歌都合乎佛意。

李白是龚自珍最推崇的作家之一。他在道光八年曾研究李白诗歌的真伪,并

龚自珍认为,李白兼俱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说李白诗歌是“融屈原、庄周为一炉。”

李白“饮酒”题材诗歌的文学意蕴 篇9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豪放率真;狂傲自负;感伤飘逸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所创作的饮酒诗中,尤以《独酌》、《将进酒》、《襄阳歌》等流传甚广。“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杜甫对李白的一生诗歌创作的概括。诗人在酒中感受着生命的力量,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洒脱奔放的人生态度。他的饮酒诗歌在艺术的表现上宛如醇厚浓郁的美酒,清香四溢,令人心醉。

一、不同人生时期李白的饮酒诗中思想的变化

纵观李白的饮酒诗,无论痛苦与快乐,愁闷与陶醉,都与酒紧密相连,这种特殊的现象恰恰构成了李白诗歌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酒,被诗人融合进了诗歌的创作之中。不仅如此,李白饮酒诗中的“酒”还影响到作品创作中的艺术个性和作品风貌的形成。从功名未显时的抑郁深沉,扬名得志时的明快热烈到理想幻灭时的愁苦愤懑,不同的酒态展现出诗人不同的心理变化。

(一)青年时代渴望一展抱负、意气飞扬

青年时代的李白,他把积极入世看作是当务之急,把“济苍生”、“安社稷”当成自己的最高追求,他渴望能够施展抱负,兼济天下。对于李白,此时的酒仿佛是一种心情调味品,它使李白的生活变得轻松自如。这个时期的饮酒诗,其基调明快流畅,乐观昂扬。以《待酒不至》为例:

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山花、流莺、春风,构成了一幅优雅恬静的春日图景。在风清花香的夜晚,正好衔杯,但因“待酒不至”,诗人也感到有点缺憾。对于李白来说,如若没酒,即是在这美好的春夜之中也不能尽兴。而惟有“醉客”才与这良辰美景“相宜”,才能领略到无尽的乐趣。表面上看,诗人是因“待酒不至”而感到不如意,其实,也隐隐透出了诗人久待不仕的惆怅,有一种芳草摇落,美人迟暮之感。与前诗相对照,更能够看出诗人被诏后的快意和喜悦。但是,现实却无情捉弄了这位天真的诗人。

此后的饮酒诗中便多了几分哀叹与忧愁。“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涤荡千古愁,流连百壶饮。”(《友人会宿》)“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体现出的“愁”,是政治上的失意,是心灵上的空寂,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苦闷。酒,此时已成为了消愁之物。杯中的酒已融入进了诗人无尽的孤寂、不平和愤懑的情绪中。然而,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恶劣,使他沉溺在了狂饮滥醉之中。

(二)中年时期理想受挫、怀才不遇

李白中年时期的饮酒诗,就反映了他心灵历程的重大转折以及思想性格中的各种矛盾。出世与入世,是李白中年时期的饮酒诗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矛盾。这时期的饮酒诗,多触及时事,诗题中蕴含着深层意义,杯酒中注入了现实内容,真实地记述了诗人同最高统治集团直接接触后对社会人生的独到认识和见解。

《将进酒》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饮酒诗。诗中作者自己登高远望,遥想眼前的黄河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感叹人生短暂,红颜易衰,巧妙地引出了人生如梦的主题。表面上看,似乎是歌咏及时行乐,但又纵横变化,大起大落。诗人对佞幸小人得势,士人才子受压,统治者无德无识,生活中贤愚颠倒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强烈抨击。诗中虽无直接触及社会问题,却流露出一种极为深广的忧郁情绪和不平忿闷之感,诗篇充满了惊心动魂的悲剧气氛。整首诗通篇不离酒,但这里的酒已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涵义,是诗人生活中酿成的一杯“苦酒”,他狂饮是为了排解“愁绪”。往日的豪情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悲与愁、消沉与放纵。但是,也能看到,诗人的放纵实是源于内心的苦闷,是发泄,是失意后的抗议。但他仍坚持“天生我材必有用”,仍然心怀“直挂云帆济苍海”的期望。

(三)晚年时期内心苦闷但依然飞扬豪迈

李白的内心是矛盾的,面对污浊的现实,他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在他的饮酒诗中,无论是表现对理想的追求,还是表现对压迫的反抗,都有着火一样燃烧的激情。即使诗人晚年的饮酒诗,也保持着飞扬豪迈的气概。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可以看出,尽管李白在精神上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全诗的字里行间仍表现出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狂热的,这种狂热的态度使他在强大的黑暗势力的包围中仍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可以说,李白在仕途遇到坎坷之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积极乐观,这就是李白对后世作家最具影响力的地方。

李白各个时期的饮酒诗,思想内容不尽相同。从总体上展示了诗人的心灵历程,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诗人思想发展线索:希望—失望—希望—最后的失望;希望伴随着失望,失望中又充满着希望,由希望始,至失望终。饮酒诗毫不掩饰地将诗人的幻灭与追求,痛苦与希冀流泻于字里行间,李白的所憎所爱、一颦一笑,都倾注于酒杯中。李白的饮酒诗是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深刻的社会价值的。

二、李白饮酒诗中表现出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酒与诗的完美结合表现诗人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李白的饮酒诗,不但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且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使他的饮酒诗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诗歌通过“酒”的意象带上了独特的特点,酒反复被李白所咏唱,诗中的酒意如同精灵般丰富灵活,不停地充实李白的酒感。酒赋予他灵感,酒赋予他生命,在酒中他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更获得到了生命的价值。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饮酒诗想象力丰富,大胆运用比喻、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够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语言朴实无华,明丽流畅,珠圆玉润。李白的饮酒诗不受格律束缚,自由舒卷,如行云流水,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清新的质里,增加了生命的青春感和坚忍不拔之感。例如《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诗的首句点明时间:夕阳西下,似乎平淡无奇。从第二句起,诗人着重描写了所见所闻。把一个个醉态可掬的酒徒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诗句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襄阳小儿”之举,“旁人之口”把山公的形象进一步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接着便是大段人物醉中想象的精彩描写,其中有奇妙的比喻,也有大胆的夸张;有叙述,有抒情,还有议论。这首诗让我们从李白的醉酒,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个性中,领受到一种精神舒展的乐趣。此时的诗人尚未成名,郁不得志,诗中提出世态炎凉,应及时行乐,通篇充满着愤世忧生的感情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执着,是热情、天真、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的诗人形象。李白创作的饮酒诗中,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这也是诗人内在气质的外部表现。无论得意时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还是失意后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都显现了诗人豪爽的性格魅力。

(二)饮酒诗独特的韵律显露诗人突兀不平之气

李白诗歌的体裁,有古风、乐府和近体诗。其中五律较多,唯七绝成就较高。李白的饮酒诗中也极少用近体,即使写了近体诗,也每每打破定格,多用拗句,在齐整的定式中有一股突兀不平之气。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三:

划却君山好,(仄仄平平仄)

平铺湘水流。(平平⊙仄平)

巴陵无限酒,(平平平仄仄)

醉杀洞庭秋。(仄⊙仄平平)

这首诗是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五言绝句,严格的定式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末句的第二个字应用仄声,但诗中却用了平声,于是,此句中第二、四个字都成了平声,违反了“二四不同”的原则。因为在律诗中,第二、四个字的区别是绝对分明的,即必须是一平一仄。可见,李白的近体诗在严格意义上讲,多是不规则的。

但是,格律、声韵,只是构成诗歌形式的因素,文学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首诗是作者胸中激情的发泄,带有浓郁的抒情味。此诗的创作是在李白流放夜郎遇大赦,正好遇到李晔也刚被贬官,两人泛舟洞庭便开怀狂饮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抒发自己昔日的不幸遭遇和李晔此时的处境感到心酸、愤慨的情感宣泄。此诗虽然不合声律要求,但冲破了束缚,使诗人的情感的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李白的饮酒诗所表现的是一种以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与胸襟豪迈的乐观主义相结合的情绪。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仕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蔑视腐朽权贵和儒家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一直为后人所尊敬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99.

[2] 李阳冰.《草堂集序》.中华书局,2000:123.

[3] 张中纲.《杜甫诗集》.中华书局,2005:33-36.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吕慧鹃,刘波,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6] 葛景春.《盛唐骄子李白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7] 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出版社,2009.

上一篇:科教的名人名言摘抄下一篇:两分钟让你读懂什么是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