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2024-06-20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通用10篇)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篇1

保险公司和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

理方法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自20世纪以来中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特使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不足与缺失。自然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是保险公司需要面对的重大风险事件,巨灾事件带来的损失巨大一般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这样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有效进行风险监管,提高偿付能力已经成为保险业生存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加强风险监管以维持自身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保障受灾人民的生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保险公司和政府双方共同合作推进巨灾保险的制度完善。

关键词:自然灾害

风险管理

政府

保险公司

引言

中国社会已步入一个历史性的风险高度累计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中,以损失补偿为主要功能的保险业是否有足够的损失偿付能力就成为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保险业的稳定事关重要。近年来的数次大型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也使得保险行业在整个社会的作用、功能和存在的必要受到了严厉的拷问。诚然,巨灾事件所具有的低损失频率和高损失幅度的特点使其与经典的可保条件想去甚远,因而一般情况下巨灾风险并不在商业保险的可保风险范围内。但从实践来看,商业保险主动承担和承包巨灾风险已并不仅仅是保险业拓宽可保风险范围以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和利益的层面看,也是保险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社会重大损失事件提供必要补偿渠道的结果。

而目前我国巨灾保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尚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巨灾保险管理的需要,在灾害来临时无法弥补巨灾所带来的高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给付金额。由于巨灾风险保险公司难以运动传统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风险分散、转移和平衡,巨灾保险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仅无法盈利,还有可能亏损,甚至还有威胁公司财务安全的危险。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努力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机制及风险预警系统。同时,必须介入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予以完成。建立由政府主导并提供财政支持的、由商业保险公司为经营主体的巨灾保险制度。

我国目前的自然灾害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对地震等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与救助,实行的是国家财政支持的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巨灾风险后的灾区重建,基本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主要用于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和最困难群体的住房修复重建,经济补偿层次低,救助范围小,一般公众和企业的财产损失常常是“听天由命”。在我国,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险种不多,保险制度不完善。自然灾害险在其经营过程中,因承保条件相对较高,理赔标准过于苛刻,客观上弱化了保险功能的发挥,客观导致目前保险对巨灾的经济补偿呈现“杯水车薪”的现象。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的风险监管,尽力开发自然灾害险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政府也应干预巨灾险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功能,促进保险市场良好发展。

保险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的几点措施

自然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是保险公司需要面对的重大风险事件,建立应急预案是实施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保险公司应急预案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自然灾害巨灾风险的研究

要做好应急预案,首先应当学习和研究有关自然灾害的一系列法规和保险业的有关规章,为制定本公司的应急预案提供法律法规依据和指引;其次,应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研究。对风险的最新趋势和规律加以分析和判断,进行风险识别;关注和研究减轻灾害的风险战略、行动趋向和着眼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巨灾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趋势,加以应对,提前做好准备。

二、评估巨灾风险

通过加强与地震、气象等专业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加强对于各类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近阶段灾害活动趋势进行分析,尽可能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烈度,对巨灾及其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损失开展评估,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制作“风险地图”,以评估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一旦发生将导致的损失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提供条件。

三、通过制度和流程建设优化风险管理机制

巨灾风险的发生不同于常规状态下的风险损失,因此需要保险公司以制度和流程对人财物进行整合协调,确保在应对巨灾风险的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

1、建立理赔后备队伍。巨灾一旦发生,影响面广,报损数量多,损失程度重,因此必定会对保案人员和查勘定损人员产生较多 需求。为此,保险公司应建立足够的理赔后备人员。

2、完善服务作业设备。如报案电话,理赔查勘的配置等。

3、建立总体规划下的区域联防机制。在区域范围内,针对具有共性的自然灾害,统筹考察各项资源的统一配置,形成总公司总体规划和管理下的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自然灾害巨灾风险管控机制。

四、加强巨灾风险损失的评估。

从巨灾风险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来看,保险行业应当与专业的巨灾风险咨询公司合作,引入地震、水灾等巨灾模型,模拟测算不同风险等级所可能导致的最大损失,根据自身偿付能力通过再保技术来锁定自身的巨灾损失,形成连续的风险管控链,以保证经营的可持续性,为社会发挥长久的经济补偿作用。

五、提高信息技术对巨灾风险管理的支持

提高信息技术对巨灾风险管理的支持,即使发出风险预警,其基础是承保、理赔环节风险要素的规范化采集。同时,要建立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自身加强偿付能力管理,主动增强体质,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明确主要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责任;设立总精算师职位,充分发挥精算作用;建立合规管理制度,促使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操作风险;实施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建立规范的决策制衡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建立反映灵活、覆盖全面的监管体系,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确保保险业的稳健、科学发展。

保险公司完善风险管理,提高偿付能力的路径前瞻

1、审慎、稳健地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投资渠道,分散风险,提高资金收益率,但应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能盲目冒进,避免引火烧身。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股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长效监管机制。首先,要建立保险监管信息系统,确保信息传递的通畅性,即使掌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变化;其次,进一步细化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实行量化监管;再次,将偿付能力监管与分支机构批设、高官任职资格、资金运用渠道、产品审批密切挂钩特别加强对分支机构现金流、费率执行情况和数据真实性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强化资本约束,督促公司通过限制业务规模、加强分保、优化业务结构以及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改善偿付能力。最后,保险公司要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预测和评价未来规定时间内不同情形下的偿付能力趋势。

3、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第一,采取定性和定量想结合的方式,运用风险量化模型和量化指标,建立风险预警分析机制,以及时掌握投资风险动态。一旦出现风险信号,企业可以实时调整投资方向和规模,从源头上制止风险的发生。第二,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及时处理预计能够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第三,建立完善的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设立并强化审计委员会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作用,控制并强调精算师、审计师和首席财务官等关键岗位在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性。

4、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必须强化统筹谋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形成防范化解风险的整体思路。

5、对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适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系统管理的原则和程序。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至少应涵盖:信息处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权责的划分,信息处理部门功能及职责划分,系统开发及程序修改的控制,程序及资料的存取,数据处理的控制以及档案设备、信息的安全控制。

6、在当前保险公司缺乏巨灾保险风险管理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强与政府、各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灾前规划、预报、灾后抗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事半功倍地做好风险评估和灾后勘察理赔工作。

政府加强风险管理的几点措施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同时,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加大,保险产品供给不需的情况下。对于市场无法解决或暂时无力解决的保险问题,人们自然会求助于政府去解决市场这一失灵的问题,而政府也会对这一要求作出正面回应。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干预方式的正确选择,就自然灾害保险资金池的扩充方面,政府有如下选择:

其一,政府可以以保险人或再保险人的身份提供保险产品。作为保险人和再保险人,政府的唯一优势在于拥有巨大的偿付能力,而非风险管理能力。理论上政府可以无限量供给保险产品,而政府的偿付能力却不能随之扩大,最终,政府机构会因为承担了超出其能力的风险。因此,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提供保险产品,而是放松金融管制,以资本市场的深化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

其二,政府作为最后借款人,以财政的方式补充商业保险的不足。商业保险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自然灾害的风险转化为市场主体的行为成本。但是,在保险人无力提供相关保险产品或潜在被保险人无力获得保险的情况下,上述成本内化过程将受到限制。在这一情况下,通过政府在灾后的财政救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保险难以承担的损失,从而有助于受害人调整生活。

同时,政府还应在其他方面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市场手段、人民意识等各方面加以干预影响,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的参保意识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适当引导和宣传,以保证巨灾保险较高的参保率和覆盖面。为提高参保率,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适度引导和宣传,把巨灾保险与防灾减灾的相关激励政策结合起来,形成巨灾保险与防灾减灾良好互动的格局。此外,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巨灾保险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切实提高巨灾保险的参保率。险种的条款和费率设计

条款和费率的设计应合理。应实行区域内强制保险。为保证大家买得起,强制保险应具 备保额和保障范围有效。在条款设计上,可设置一定的免赔额。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报废过高。另一方面也能有利于赔案发生时保险公司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实现最佳配置,而不致因大量的小赔案件占用过多资源而影响施救效率。巨灾保险法规制度

巨灾保险需要相应的法规和制度来配套,这是巨灾保险发展的前提。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形成巨灾保险制度,有助于消除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现象。

巨灾保险的供应干预

私营保险市场由于种种原因产生巨灾保险有效供给不足。无论是私营保险市场还是政府,都不是解决巨灾保险问题的唯一主体,政府和市场的密切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发展政策性保险,非商业化运作,将有利于低成本营运。一方面节省各保险公司在竞争业务时产生不必要中间费用,防止恶意竞争;另一方面又可降低对国外再保险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对外谈判的话语权。强制性保险干预

社会政策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往往通过强制保险的形式进行,巨灾保险的产品属性及其市场失灵和经济政策性保险归属,必须选择强制性保险干预。这样有利于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营效率,因为强制性保险具有统一的保险方案、价格条件、特定的保险标的、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均要投保等特点,这不仅可以克服在保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也可以克服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所产生的外在风险。建立巨灾基金

巨灾委员会下设全国巨灾保险基金,包括地震基金和洪涝基金两个子基金。巨灾保险基金由聚在保险委员会或者委托信誉度高的专业投资机构代为投资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和报纸增值,并享受政府的免税待遇。基金的来源包括:中央政府拨付的初始准备金;巨灾委员会销售保险的保费收入。中央政府和灾区各级地方政府每年提取的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巨灾基金的投资收益;巨灾福利彩票的发型收入等。此外,可以从巨灾保险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居民住宅加固、防灾工程建设的补贴,以提高灾区抵御风险的能力。福利彩票

可以定期发行类似于“抗洪赈灾”的巨灾福利彩票的发稿时为巨灾基金筹资,平时积累,未雨稠缪。在现阶段可以由民政部作为巨灾风险彩票的发行主体,发行收入纳入全国巨灾保险基金。

各级地方政府

灾区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巨灾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对顶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上交巨灾保险基金。通过广泛的宣传使民众能够了解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取得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理解与支持。配合保险公司的工作,加强当地防洪防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市场

巨灾风险证券是保险业在遭受严重的承保损失和资本市场投资损失的双重打击下,迫于生存和竞争压力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保险证券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都有很高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受技术、法律、会计、资本市场等条件所限,使得目前设计出巨灾风险证券并实际运作还不太现实,但其作为一种能够在更广范围内有效分散巨灾风险的方式,将是我国巨灾保险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并将作为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因此政府要继续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加强巨灾数据收集,及时跟踪国际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最新理论,加强与国外成功将巨灾风险证券化国家的技术沟通,为今后巨灾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创造条件。

总结

本文通过描述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正在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提出保险公司和政府加强风险管理的紧迫性。通过建立健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内控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指引作用,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制度,使保险充分发挥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作用,弥补受灾人民的损失,保障社会的安定。“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促进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探讨(理论与实务2007年02期),赵雪媛

2、我国巨灾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1年第六期),徐爱荣

3、自然灾害保险的产品设计与制度构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6月),孙南申 彭岳

4、区域性强制巨灾保险(中国保险),张淑玲 雷越 邹晓雯 刘金清 钟诚

5、对财产保险公司完善自然灾害巨灾风险应急预案的思考(保险实践与探索2010年第3期),周东卫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篇2

关键词:突发性自然灾害,档案风险识别,档案风险评估

突发性自然灾害不但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及财产,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档案造成破坏及损失。为了尽可能避免在自然灾害中档案的损失, 我们必须做好灾害发生前的防范工作, 防止在灾难发生时丢失、损毁档案资料。如何做好这些事前的防范工作是当今档案界面临的巨大难题, 值得深入地研究。

一、档案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档案风险管理衔接性差。

档案部门制定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报告等环节综合起来,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工程。管理衔接性差是从三个方面阐述的, 首先是从风险计划制定入手, 档案风险管理计划整体性差。主要是由于现在档案馆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 大多数不是参考其他管理相关部门的计划制定, 就是按照个人多年形成经验履行, 并没有实事求是地针对档案馆自身情况制定计划, 所以实施起来就很盲目, 缺乏针对性。其次是档案风险识别方面, 风险发生前我们应当正确识别出档案所面临的风险, 可对于新衍生的风险, 我们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监测和识别, 因此无法从产生危害的根源消除风险对档案的危害。最后在风险评估方面, 由于评估方法和手段的限制, 不能把不同价值的档案资料和其可能面对的灾害等级结合起来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不能为风险管理的下一环节提供精准的依据。

(二) 档案风险管理系统性差。

档案风险管理必须是完整、系统且涉及全局的管理工程, 档案风险管理系统必须涉及从风险发生前到风险过后恢复档案馆工作的所有内容。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档案风险管理普遍存在条理不清晰、制度不规范、系统性不足、缺乏层次性、主次不分明等缺点。一旦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 由于制度的不规范和条理不清等, 使得档案工作人员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 从而使档案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遭受巨大的损害。

二、突发性自然灾害档案风险管理方法

(一) 突发性自然灾害档案风险识别。

档案风险识别是指通过运用各类办法对大自然潜在的、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给档案管理带来的风险和威胁进行系统识别、辨认和归类, 以了解风险性质、后果及影响因素等。一般而言, 我们在进行风险识别前, 必须充分深入地了解档案风险管理所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二) 突发性自然灾害档案风险评估。

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档案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就是通过对档案的检验、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遭受到自然灾害后的评判, 测定出在受到灾害后, 档案的完整性、可用性及保密程度受损的情况, 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管理中必须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在于保证档案质量和安全性, 是保管人员和档案工作者增强防范意识, 制定应急措施的一种手段。

三、突发性自然灾害档案应对策略

档案风险的应对是一个跨学科、跨部门的复杂工作, 需要档案管理、自然灾害研究等相关领域相互配合, 共同参与, 才能有效地应对档案风险。

(一) 档案风险控制策略。

虽然, 突发性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其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但我们可以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档案风险事故的发生, 比如, 在档案馆的建设中, 采取一些防雷、防电、防火、防水措施等等。从源头上防止风险出现, 如果风险因素不存在, 那么风险就会自然消失。对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风险后果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当灾害发生时, 重点控制对档案影响最大的风险, 并杜绝风险连锁、耦合现象的发生。

(二) 档案风险控制手段。

人在风险管理应对的整个过程中, 是最难的, 也是最主要的因素。首先, 人为影响贯穿在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中, 每个人都可能导致档案风险事故的发生。其次, 人的观念、水平、能力、态度等差异较大, 专业分工也不尽相同, 责任、权利、义务也各不相同。最后,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 现代技术对档案风险管理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应用先进的实时监控系统, 采用安全的信息技术, 逐步完善的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等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总之, 在灾害发生前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 防止灾害的突然发生, 对致灾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警钟常鸣, 未雨绸缪, 对于在面临突发灾害时把档案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本任务探析[J].中国档案, 2010 (04)

[2]张美芳, 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10 (01)

应对自然灾害前的保险规划 篇3

世事无常,近期自然灾害频发,不仅财产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候,为应对自然灾害,你应该做哪些保险规划呢?

在江苏盐城工作的沈佳明(化名)先生,近日十分不安。就在不久前,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突发龙卷风冰雹严重灾害,多个乡镇受灾,造成大量民房、厂房、学校教室倒塌,共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伤(截至6月26日上午数据),损伤车辆和房屋无数。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不是地震就是暴雨龙卷风,轻则伤财,重则伤命。沈先生非常担心这样的自然灾害会给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

沈先生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责任重大。双方父母已经年迈,孩子还小,目前在上小学。夫妻同岁,今年33岁。夫妻有一套100万元的住宅和20万元的车辆,无任何负债。他和妻子都购买了重大疾病险,保额30万元。家庭存款方面,除了20万元的银行理财,还有基金定投账户10万元和5万元的活期存款。家庭月收入在12000元左右,月开销在7000元左右。

对于老百姓而言,在应对这些自然灾害前,究竟哪些保险是需要购买的?哪些保险又会将这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纳入承保范围之内呢?沈先生希望理财师能给他家制定一份详细的保险规划,可以覆盖人身安全保障和财产安全保障。

沈先生一家幸福融融,同时又承受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家庭年收入14.4万元,年度支出8.4万元,年度结余6万元,支出占全年收入的58%,作为有小朋友的家庭,支出占比不算高,目前需要综合考虑已有的资产和保障状态,提出完善的家庭财产和人身保险规划。

家庭现有的资产中,那一套100万元的住宅占很大比例,而最近频发的严重自然灾害给沈先生带来担忧,所以投保一些保费低保额高的房屋财产保险能降低财产损失的风险。

家庭财产保险建议:

以沈先生的100万房产为例,大家可能觉得要选择方案三,因为方案三中房屋主体结构的保险(主要针对火灾爆炸)就是100万保额,我建议沈先生选择方案二(200元年缴保费)更合适,因为在实际风险发生的时候,保险公司赔付的是修复“损失”的费用。市值100万的房子,如果受到火灾爆炸等损害,修理的价格一般不到100万,所以投保50万的额度,就基本能赔付足够的金额修复房屋。

除了房屋,建议沈先生再增加车辆的商业保险,也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家庭车辆带来的损失,同时建议沈先生在车辆商业险中增加第三者责任险的额度,尽量不要低于30万。

目前沈先生和配偶分别仅有3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没有意外保险和寿险,建议每个家庭成员要拥有大约3年家庭总收入额度的重疾保额,5年家庭总收入额度的意外伤残、身故保险。如果沈先生频繁驾车或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则要有针对性地增加驾驶员保险和交通工具保险。目前不确定沈先生本人的收入状况,如果重疾保额低于沈先生三年的总收入,就还要增加重疾保险。如果原有重疾保额是终身,也可以为了孩子长大成人这个阶段增加阶段型的低保费高保额的重疾保险产品,例如万能重疾产品。

沈先生夫妻二人如果重疾保额足够,可以再增加一些消费型的定期保障,每人2200元可以得到身故保障(寿险)30万加(意外保险)50万。

关于沈先生家庭中的小朋友和长辈的保险,对于长辈,一般来说如果年龄已经在60岁以上甚至更加高龄,已经很难投保疾病健康方面相关的保险产品了,但是可以增加针对日常生活的意外保险,也可以降低家庭中为了长辈发生意外而产生的财务损失。对于沈先生正在上小学的幼子,学校现在一般都会组织学生投保团体的学生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住院报销和意外报销。但是在家庭整体财务支出允许的前提下给小朋友设计一份能够提供长期甚至终身的重疾、意外保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给沈先生全家的保障建议如下:

安全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 篇4

备课人:李顺杰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

2、知道在遇到地震、雷电和泥石流这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安全应对。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此次地震中,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师生幸免于难。从2005年开始,这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科学、严谨的紧急疏散演习。地震发生后,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紧急撤离,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全体师生毫发无伤。而此时8栋教学楼出现部分坍塌,已全部成为危楼。

那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安全应对自然灾害》的课堂。

二、了解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时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异常现象或事件。地震、雷电和泥石流等是几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三、遇到地震、雷电和泥石流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地震灾害勿恐慌:

1、冷静处理,切勿着急。如果所处的是平房,那么你要迅速跑到门外;如果是楼房,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2、先找到藏身处,再离危险区。迅速抱头,躲在室内墙角或桌子等坚固物体下。注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躲在墙角,应用手保护头部和颈部;躲桌下,要用手抓紧桌腿。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若被埋,切勿慌张,留存体力等待救援。

(二)防避雷电要细心:

1、室内预防雷击。关好门窗,不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不打电话,不靠近金属设备。另外,不穿潮湿的衣服,不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预防雷击。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大树等,躲避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中。不在旷野行走,不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用金属雨伞,不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三)泥石流来两侧跑:

1、判断泥石流。一看:河(沟)床突然断流或流量突然增大,并夹有大量柴草、树木;二听:河(沟)谷深处有轰鸣声并伴有轻微的震动感。以上现象说明河(沟)上游可能发生泥石流。

2、躲避泥石流。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注意不要在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四、训练场。

(一)地震逃生演练。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篇5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为有效处理我县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孟连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孟连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工作。现将2010以及“十一五”期间突发性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孟连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等。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对我县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等几种类型,影响面广、危害较大的有六次:

(一)2010年10月份以来,孟连县旱情持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收到严重影响。全县受灾面积48.38万亩,成灾面积20.93万亩,绝收面积4.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56万亩,成灾1.26万亩,绝收1.11万亩,经济作物受灾44.95万亩,成灾17.86万亩,绝收3.01万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354万元。

(二)2006年10月7日—10日,孟连县境内普降大雨、局部大暴雨,娜允镇(县城)、景信乡、芒信镇、富岩乡、勐马镇、公信乡降雨量累计分别达276.6毫米、325毫米、145.4毫米、169毫米、190.6毫米、112毫米,尤其是娜允镇(县城)三天时间内降雨量为全市最 1 多,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72小时降雨量最大值,造成了5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境内南垒河、南碾河河水暴涨,6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娜允坝、景信坝受灾最为严重。洪灾造成泥石流严重,人员被卷走或围困,农田(地)、鱼塘被淹没或冲毁,农作物被掩埋,民房被损毁,粮食和家禽被冲走,山区旱稻、玉米、甘蔗大面积倒伏,部分山地被雨水冲刷、塌方,已成熟的玉米、旱稻因不能及时收获,造成发芽、霉烂,使我县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2077万元。

(三)2007年6月3日,宁洱县遭受6.3级地震,我县境内震感强烈,县境内农田、沟渠、房屋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712万元。

(四)2007年8月25日,孟连县境内普降暴雨,其中勐马镇降雨量高达116.5毫米,致使粮食作物、道路、电力设施以及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五)2008年8月9日,孟连全县范围出现大雨、暴雨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勐马镇和公信乡降雨量分别达到92毫米和163.5毫米。致使部分民房、农作物、经济作物、交通和水利等公共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17.1万元。

(六)2008年8月16日-18日,全县范围内出现大雨、暴雨强降雨天气过程,致使全县部分农作物、经济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

二、应对工作

(一)组织领导

孟连县农业自然灾害由孟连县农业局负责应急处臵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种子站、植保站及各乡(镇)农业工作站站长为成员的孟连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二)预案编制

孟连县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由县农业局负责,并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三)应急队伍建设。

孟连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随时听候县处臵突发性自然灾害领导小组调遣,开展应急调查和抢险工作。

(三)资金投入

为保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专项经费。如遇突发事件,相应安排救灾、抗灾、减灾经费。

(四)物资保障

由于重大病虫草鼠害和低温冻害、洪涝灾害具有爆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根据病虫草鼠预测预报,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及时主动与农资部门沟通,做好常用药物、器械的调运贮备工作,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为抗灾救灾服务。县种子公司在做好备荒种子贮备的同时,一旦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相应的农作物良种,确保改种补种需求。

(五)监测预警预报

预警信息包括县气象局的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预警信息,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网络信息及病虫草鼠情报,各乡(镇)农业重大灾害发生情况的传真、报告等。采集内容包括农业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结果、发生流行趋势、发生危害面积、损失程度和防治措施等。灾害发生后,由县农业局于第一时间向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六)应急防范处臵

自然灾害发生后,农业局在接到灾情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判定自然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提出应急处臵措施,并按灾害规模逐级上报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七)调查处理、恢复重建和科普宣传

自然灾害发生后,县农业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调查,掌握灾情的类型、规模、威胁范围和人数等,向受灾群众积极宣传抗旱科普知识,同时上报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财政补助经费,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八)临灾和灾后的应急措施

根据我县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生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前兆或灾害发生时,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报告县政府请求立即做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应急预案;办公室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为领导小组和县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情报;根据受灾程度制定救灾、减灾措施,并 帮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报请县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组织生产自救,减轻灾害损失。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排灌不畅,易受涝灾。二是群众对自然灾害自主防范意识不够强,主要依赖政府防灾,且防灾知识掌握不多,造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不知道如何应急处臵、开展自救,而是等待政府求助,没有真正达到全民防灾的工作局面。三是信息传输机制不健全,一些灾情信息不能及时的到达老百姓的手里。四是自然灾害多发生在雷雨期间、往往会发生道路、通讯设施中断,造成信息反馈滞后,应急指挥、救援人员和物资无法及时到位。五是农业保险覆盖面小,救灾资金缺乏。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意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更加重视防灾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应对和防抗,更加有力地落实责任。对每一次洪灾、旱灾要根据气象情况,结合风情、水情、雨情,从最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考虑防灾工作决策和部署,把各项防范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些、更严密些。坚持科学防灾,依法防灾,立足于早计划、早准备、早行动,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进一步完善防灾工作预案,把防御自然灾害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把防灾预案做得更严密,重点更突出,措施更有力,确保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进一步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 信、手机信息等媒体及流动宣传、发放传单建立信息传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宣传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知识。

(三)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制。严格工作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县、乡镇、村(居)委会领导三位一体的捆绑联防责任制和责任公示制。特别要针对以往有些村发动不到位的问题,今后要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把责任落实到村(居)一级,把村居干部、党员群众的作用发挥出来。

(四)进一步加大农田基本设施恢复和建设力度。分田到户以来,由于村民过渡开荒种地,对基本农田和农业生产基本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毁坏。排灌不畅,从而导至某些地方受灾严重,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农田基本设施的恢复和建设力度。

(五)加大农业生产保险的覆盖面。建立财政专项救灾支农资金账户。

四、典型案例分析

去冬今春以来,孟连县旱情持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收到严重影响。全县受灾面积48.38万亩,成灾面积20.93万亩,绝收面积4.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56万亩,成灾1.26万亩,绝收1.11万亩,经济作物受灾44.95万亩,成灾17.86万亩,绝收3.01万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354万元。面对旱情,孟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抗大旱、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

(一)以目标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灾情发生后,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力度,共计安排农业抗旱保春耕资金368万元。为确保2010年全县各项工作目标责任落实,5月17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农、林、水、牧目标责任书签订会议,县人民政府分别与6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孟连县2010年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先后两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为抗旱灾区捐款共计7270元,制定了《孟连县农业局抗旱保春耕(Ⅱ级)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抗旱保春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精心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抗旱救灾科技措施,确保抗旱促春耕工作有序开展。

(二)多措并举抗旱魔,千方百计保民生。

为确保抗旱保春耕工作,县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紧急动员,抽调科技骨干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各个乡(镇)春耕生产第一线调查灾情,为灾区群众提供各项技术服务,指导和帮助群众做好抗旱播种、抗旱栽插,查苗补苗和防治病虫害工作,力保“小春损失大春补”。

1.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进程,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全县有耕地57.24万亩,其中13.48万亩属于中低产田地,土壤肥力质量差、排灌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制约着全县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县农田建设保护站针对县域内渠路不配套、渠道质量差、作物灌溉不便易、多旱等一系列农田基础建设薄弱的实际,精心制定改造方案,进行高规格、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共完成农田建设1.4501万亩,建成坡改梯 地0.32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6346万亩,农艺措施0.4955万亩,建成田间排灌沟3条,总长16.511千米,建成田间机耕路21条9.405千米。经过改造,全县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有效增强了全县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2.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县农业局积极组织科技骨干加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农业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旱情发生时,正值小春播种关键时期,农业局结合旱情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积极组织科技骨干,利用县域热区土地资源,扩大旱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缓解了灾情。

3.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利用世行项目、新型农民教育等项目深入村(组)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农业科技和农资使用技术现场培训和指导。共开展科技培训8期,培训农科人员300余人;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发放农业科技宣传单2000余份。

4.农业损失劳务补。为实现“农业损失劳务补”,确保大灾之年农民持续增收,县农业局认真研究部署,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筹措、整合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共计46万元,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开展培训25期2186人,成功举办现场招聘会2场,转移农村劳动力2278人,实现劳务收入1733.6万元。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篇6

总结评估

为有效处理我开发区内发生的事故灾害,避免和减轻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龙文区《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开发区管委会和龙文区安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安办积极开展事故灾害应急处理工作。现将2011突发性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2011事故灾害事件基本情况

2011年开发区事故灾害发生频率低,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有3家企业发生3起着火事件,无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安全生产基本保持较好的稳定态势,连续三年在龙文区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各镇、开发区组考核第一名。

二、事故灾害事件应急工作评估

(一)组织领导

管委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防范事故灾害事件发生摆到中心工作的重要议程,以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011年,开发区安办加大突发事故灾害领导力度,建立由管委会副主任直接负责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应急救援组成员,完善开发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事

故灾害报告制度,健全处置事故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一次,全年召开安委会联席会议8次,节假日开展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工作及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预案编制

开发区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由开发区安办负责编写,在年初完成本事故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报管委会审批后印发给开发区“一办四局”及相关部门。各局办及相关部门落实预案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值班制度,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切实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三)队伍建设

开发区成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管委会主任任总指挥,分管副主任任副指挥,成员由各局办及相关人员组成。指挥中心不断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保障各部门在预防和处置事故灾害时听候指挥中心调遣,协调一致,积极开展应急调查和抢险工作。2011年开发区组织35家重点企业成立义务消防队伍;组织12家企业,2500多人开展安全逃生演练;组织朝阳村义务消防队的培训演练2次,增投消防器材5000多元。

(四)物资保障

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物资储备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购置足量的藤制头盔、消防空气呼吸

器、雨鞋、雨衣、安全帽、应急灯、液压钳、钢筋速断器等物品,分发到各部门各人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开展2011年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物资普查工作,将储备物资的种类、数量、联系单位及方式等都登记备案,做到了平时分散管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物资统一调用,确保调用渠道畅通。

(五)监测预警

开发区继续完善朝阳村群防群测网络建设, 加强对区内危化企业、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特种设备使有单位等三类企业监管职责进行划分,绘制出完整的监管电子示意图,将6家危化企业、86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8家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89处消防设施及其监管单位、职责划分、等级评定等在图中予以明确标示,并将定期予以滚动管理。

(六)应急处置

开发区严格执行事故灾害突发报告制度,有较大、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事故报告后,管委会有关职能部门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及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同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组现场指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措施并按灾害规模逐级上报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群众及个别企业主对自然灾害重视程度不高,自主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做好应有的预防准备,一旦发生事故灾害,不知道如何应急处置,容易造成以点分布的个别重大损失。二是有些企业存在不安全隐患,在被检查出来后,因为怕麻烦,怕花钱,整改被动、缓慢。

四、相关工作建议

利用2012年开展企业安全达标活动的有利契机,把开展标准化活动与三年行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加强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四个能力”建设,继续组织区内重点企业深入开展消防“大练兵”活动,集中进行业务训练和技能培训,增强基层应急事故自防自救能力,并加强社会联动机制,在必要时积极参与公安消防队伍做好救灾工作,提高有效处置突发事故灾害的合力。

关于档案信息系统应对灾害的思考 篇7

一、灾难对档案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

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的指南》对灾难给出的定义是“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 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 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通常导致信息系统需要切换到备用场地运行”。从档案自身具有的特点来分析, 灾难对档案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档案凭证信息的损毁。档案是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 一旦在灾难中遭到损毁, 必然会影响到机关行政工作和企业生产建设等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混乱。二是对档案史料信息的损毁。由于档案具有孤本性, 一旦损毁就很难恢复, 将给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巨大损失。三是对数字档案信息的损毁。随着档案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数字档案信息成为了人们利用、查阅档案的重要渠道, 一旦数字档案信息在灾难中遭到损毁, 不但会造成数据失真或丢失, 而且对一些珍贵档案史料进行重复数字化操作也会加速原件提前老化破损。四是对档案信息科学整理体系的损毁。档案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有序的科学系统, 一旦在灾难中遭到损毁, 这个有序的整体将被打乱或破坏, 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重复性劳动,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五是对档案信息所依赖的软硬件系统的损毁。档案信息系统主要依赖于主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系统软件等软硬件系统, 一旦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遭到损毁, 档案信息系统将会出现故障甚至瘫痪, 无法正常使用。总体看来, 灾难对档案信息系统造成的损毁是巨大的, 有些是无法弥补的, 为此, 我们要充分做好档案信息系统应对灾害的准备工作。

二、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

1. 影响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众多。

一是档案信息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档案信息系统自身存在档案信息集中化、存储载体脆弱、对系统具有依赖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不可回避的课题, 也是档案信息系统自身难以克服的安全隐患。若平时没有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备份, 那么灾难一旦发生, 后果将不堪设想。二是外在安全隐患对档案信息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一方面来自于自然灾难, 如地质灾难、气象灾难、水灾、火灾等对档案信息均可造成大范围内的丢失或损毁, 系统将陷入完全不可用状态。另一方面来自人为灾难, 如战争、恐怖事件、危险物质、故意破坏、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也可能造成局部范围内的档案信息丢失或损坏, 造成系统业务中断。

2. 档案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现状不容乐观。

档案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是指当突然发生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灾难时, 档案信息系统应具备及时转移档案信息载体和启动档案信息备份系统的功能, 以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目前, 由于认识不足和经费紧张等原因, 档案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备份力度不够。尽管大部分档案信息系统都设置了备份功能, 但是普遍存在本地备份和备份不足的现象, 处在容灾级别的最低端, 若没有异地备份数据, 事实上根本不具备真正灾难恢复的能力。二是备份技术落后。目前, 档案信息系统的备份技术多采用档案信息拷贝备份、磁盘阵列方式备份和双机备份等三种备份技术。这些备份技术应对一些局部范围内的小灾难尚还可以, 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性, 一旦遇到像汶川地震这样的大灾难是根本不具备抵御灾难的能力的。三是备份管理不科学。目前, 许多档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档案一经备份就不需管理的现象, 对备份数据的管理维护不到位。一旦发生灾难需要利用备份数据恢复系统时, 许多备份却因为载体损坏、数据无效、系统不兼容等问题而无法起到备份作用。

三、制定档案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方案应注意的事项

鉴于档案机构规模不一、经济实力不一、档案信息重要程度不一以及灾难备份系统投资较大、使用概率较低等情况, 在设计档案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方案时, 一定要因需制宜。笔者认为应注以下六个问题:一是灾难备份原则的遵从。 (1) 安全原则。针对来自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安全技术与备份设备, 对软硬件系统及人员等进行严格管理, 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 (2) 使用原则。由于不同档案信息系统所管理的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不同, 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档案信息的重要性、面临风险的大小、业务中断所带来的损失等因素, 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 防止过度保护和欠保护的现象发生。 (3) 兼容原则。为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需要充分考虑档案业务的扩展性和软硬件系统的兼容性, 选用的备份方案应符合国际、国内的相关技术标准, 能支持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典型应用, 能有效地解决系统升级带来的信息迁移和数据导入、导出问题。 (4) 经济原则。在选择灾难备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问题, 选择适宜的备份设备和技术, 选择最经济适用的灾难备份方案。二是灾难备份存放地的选择。档案信息的备份可选择本地存放和异地存放, 其中异地的程度决定了抗灾的能力, 异地备份站点的选择“至少要大于20公里, 最好在200公里之外”。三是灾难备份内容的选择。灾难备份内容应包括对档案数据、业务数据以及档案信息所依赖的软硬件系统数据的备份。首先要将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进行优先备份;其次要将使用频率高、时效性要求高的档案进行备份, 以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使用。四是灾难备份方式的选择。灾难备份方式的选择是灾难备份方案实施的核心, 主要存在非实时备份和实时备份两种方式。非实时备份主要是基于磁带的远程数据备份, 实时备份主要是磁带库、光盘库、远程镜像磁盘备份。五是灾难备份类型的选择。根据备份的更新能力、使用频率, 可分为活备份和死备份。根据备份与服务的同步性, 可分为离线备份和在线备份。根据备份的策略, 可分为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六是灾难备份周期的选择。备份周期常见的有实时备份、日备份、月备份、年备份等。对于一些使用频率和时效性要求高的档案信息、网上办公流转形成的电子文件等可采取日备份或月备份的方式, 数据库要每周做一次备份, 差异备份要按天做。

参考文献

[1].谭晓虎.由汶川大地震引起的对城建档案信息容灾的思考.消费导刊, 2009.6

应对灾害的生活常识 篇8

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皮、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饮用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有哪些

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均不可食用。

如何正确加工食品

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可采用风扇吹、用清水或泥浆水漂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搭建防震棚应注意的事项

防震棚搭建的场地要开阔,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不要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在阻碍交通的道路口及公共场所周围搭建防震棚,以确保道路畅通。

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篇9

科学应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并探讨了科学方法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作 者:杨志云  作者单位: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09 “”(27)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概念   类型   防治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 篇10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或者避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湖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常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常德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应急工作;本县以外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影响,造成或可能造成本县与外县重要交通运输通道中断,严重影响进出我县的人员和重要物资运输,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应急工作。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基层、提高能力,依靠科技、有效应对。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政府、各乡镇政府(街道办<筹>、管委会)设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工作。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政府设立临澧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必要时由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各分管副县长、县人武部分管副部长任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县人武部军事科、武警中队、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科工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房管局、县城管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卫计局、县商务粮食局、县交警大队、县安监局、县旅发办、县气象局、县广播电视台、县食药工商质监局、县人民银行、县红十字会、县供电公司、县消防大队、临澧火车站、新安火车站、中石化临澧分公司、中石油临澧分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

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由县政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相关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2.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2.2.1县指挥部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县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预警和抢险救灾等工作。

2.2.2县指挥部办公室

承担县指挥部日常工作;建立健全与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相邻区县的联动协作机制;传达县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收集汇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情和应急工作动态,督促、协调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开展抗灾救灾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完成县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县指挥部成员单位

县政府办:汇总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抗灾救灾重要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联系、协调公安、武警参与抗灾救灾工作;组织、协调保险单位积极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督促、指导保险公司做好灾区保险理赔和给付服务工作。

县人武部军事科:办理军队支援抢险救灾行动协调、报批事项;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武警中队:组织、指挥所属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协助地方政府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县委宣传部:指导、协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县发改局:汇总、上报灾情,统筹安排并督促落实灾后恢复建设项目及投资;监测监管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必要时提请上级部门批准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维护市场稳定。

县科工局:协调有关工业企业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煤、电、油、运正常供应工作;协调相关电力企业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负责做好相关防灾抗灾物资储备和有关灾后重建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指导、协调和督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通信保障工作。

县教育局:协调、组织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县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依法打击盗窃、哄抢救灾物资和破坏防灾救灾工程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疏散和转移受威胁的群众。

县民政局:及时核实灾情,组织、协调全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救灾工作,管理、分配中央、省、市、县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

县财政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防、应对及救灾所需资金的筹集、下拨和监督管理。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

县环保局:监测和处置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县住建局、县房管局:负责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城市房屋、建筑工地和风景名胜区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和督促开展城市道路除雪除冰行动,及时抢修受损市政设施,确保城市供水、供气设施和城市桥梁等正常运行。

县城管执法局:负责指导和督促开展城市道路除雪除冰行动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清运。

县交通运输局:维护公路、水路运输秩序,组织、协调运力运输救灾人员和物资;配合做好公路、水路滞留人员的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指导、督促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经营单位做好公路通行、养护管理工作。

县公路局:组织实施干线公路除雪除冰和路面养护工作;协助交通、交警等部门做好相关交通分流、交通管制和保畅通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滞留在干线公路上的司乘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做好干线公路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关应急准备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水利部门管辖的水利设施及小水电系统的安全工作。

县农业局:调查核实农业灾情,负责农业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农业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

县林业局:调查核实林业灾情,负责林业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林业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

县畜牧水产局:调查核实畜牧水产灾情,负责牲畜、水产品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

县卫计局:负责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护工作,预防、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县商务粮食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的供应,确保市场正常运转;做好粮食储备和市场粮情监测工作,组织协调灾区粮、油加工、供应和市场调控,保障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粮、油供应。

县交警大队:负责指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适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配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路面应急措施。

县安监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矿山、危化、烟花爆竹等企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县食药工商质监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灾区市场正常秩序。

县广播电视台:根据县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情况,及时向公众发布气象、灾情信息,做好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宣传报道。

县旅发办:协助做好旅游景区安全监管,指导、协调旅游企业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知识的宣传和游客、旅游从业人员的疏导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发布;收集和分析评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县人民银行:协调组织金融各单位积极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县红十字会:筹集救灾款物,开展社会募捐和救灾救济工作;组织红十字医疗队参与灾区伤员救治。

县供电公司:及时抢修所辖电网受损电力设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满足抢险救灾及重点部门和居民生活电力供应。

县消防大队:参与铲冰除雪、险情隐患排查及抢险救援,协助做好被困人员的疏散营救等工作。

临澧火车站、新安火车站:协调、联络相关铁路单位加强铁路安全监管,及时组织抢修受损铁路设施;妥善安置和转送各铁路站因灾滞留旅客;协调、组织运力优先运输抢险救灾的物资和人员。

中石化临澧分公司、中石油临澧分公司:确保成品油市场正常供应,优先保障指挥部成员单位车辆用油,必要时组织流动加油车对因灾滞留高速公路的车辆补充燃料。

2.3 专家组

县指挥部建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为预防和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撑和工作建议。

3.预防预警与信息报告

3.1监测预警

县政府、各乡镇政府(街道办<筹>、管委会)及其相关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及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和预警系统,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按照《湖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及时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发改、电力、交通运输、通信、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要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分析预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对本行业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2预防行动

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30日为我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警戒期。遇有特殊情况,县指挥部可视情况提前或延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警戒期。

各地各部门在防御警戒期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1)各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有关成员单位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收集工作,研判灾害及其影响发展趋势。

(2)县气象局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通报相关部门。

(3)电力、交通运输、通信、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防灾减灾人员、装备、物资、资金等管理,落实灾害防御措施,建立和完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机制。

(4)基层组织、单位和社会公众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和应急防范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防御工作,避免或减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3.3信息报告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要收集汇总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发生较大以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受灾地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筹>)和县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应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初步灾情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并做好信息的续报、终报工作。

信息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和地点、影响范围、已造成的损失或影响、已经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下阶段工作措施及需请求解决的事项等。

4.应急响应

4.1灾害分级

按照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4.1.1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

出现以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灾害之一者,为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1)本县境内积雪深度在10厘米以上,或出现雨淞、冰凌或道路结冰,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0℃以下,且雨雪天气持续。

(2)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千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造成本县境内公路或铁路运输受阻或中断,对居民出行产生较大影响。

(4)造成本县境内电力设施破坏,对本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5)造成本县境内主要城镇城区交通或供水中断,气源供应紧缺,或者粮、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影响居民基本生活。

4.1.2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

出现以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灾害之一者,为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1)本县境内积雪深度在10厘米以上,或出现直径5毫米以上的雨淞、冰凌或道路结冰厚度在1厘米以上,或日平均气温连续8天在0℃以下,且预计雨雪天气持续。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

(3)造成本县境内高速公路或国道严重受阻或中断,或主要火车站大部分列车班次延误或取消,致使本县交通运输受阻或中断,大量旅客滞留,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4)造成本县境内电力设施较大范围破坏,对本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较大威胁。

(5)造成本县境内主要城镇或2个以上5个以下乡镇(街道<筹>)大范围交通或供水、供气中断,或者本县境内粮、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对居民基本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4.1.3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Ⅱ级)

出现以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灾害之一者,为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1)本县境内积雪深度在20厘米以上,或者出现直径在10毫米以上的雨淞、冰凌或道路结冰厚度在2厘米以上,或日平均气温连续10天在0℃以下,且预计雨雪天气持续。

(2)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下。

(3)造成省市内高速公路网、重要国省道干线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车的;或铁路干线运输受阻或中断,影响省内主要火车站正常运行的,致使本县交通运输受阻或中断范围较大,大量旅客滞留在县内各主要城镇或高速公路上,或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堵塞道路通行,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4)造成本县境内电网减供负荷达90%以上,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5)造成5个以上乡镇(街道<筹>)交通或供水、供气中断;或者粮、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异常上涨,对居民基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4.1.4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Ⅰ级)

出现以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灾害之一者,为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1)本县境内积雪深度在30厘米以上,或持续3天以上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或者出现直径在20毫米以上的雨淞、冰凌或道路结冰厚度在3厘米以上,或日平均气温连续12天在0℃以下,且预计雨雪天气持续。

(2)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30亿元以上。

(3)造成省内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车的;或致使省内交通运输严重受阻或中断,大量旅客长时间滞留在县内,产生严重社会影响。

(4)造成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对全省电网、华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5)造成全县大范围交通或供水、供气中断;或者造成全县大范围粮、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脱销,市场价格异常上涨,严重影响居民基本生活。

上述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4.2分级响应

4.2.1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Ⅳ级)

发生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灾害发生地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筹>)启动相应应急响应,领导、指挥、组织本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4.2.2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Ⅲ级)

发生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县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领导、指挥、组织全县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1)县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气象部门通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监测和预报情况,发改、科工、公安、住建、交通运输、铁路、电力、通信、农业、林业等部门结合实际,提出防御对策。必要时,县指挥部向灾害发生地派出工作组,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2)县指挥部办公室做好县指挥部指示、决策的传达以及灾情和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调配抢险物资,协调救援力量,联系公安、武警等力量支援灾区抢险救灾;协调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灾害防御信息以及政府应对灾害的工作情况,引导公众主动、积极防灾抗灾。

(3)灾害发生地区乡镇县人民政府(街道办<筹>)根据县指挥部要求,及时动员部署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对电网、通信、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

4.2.3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Ⅱ级、Ⅰ级)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县指挥部做好先期应对处置,并迅速向省市指挥部报告,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下,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3应急处置

4.3.1先期处置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基层组织和单位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抗灾救灾行动。重点做好电力、通信、市政等设施维护和抢修,地质灾害点、易损工程巡查,交通畅通安全和市场供应保障,农业减灾和卫生防疫等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4.3.2处置措施

(1)气象监测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动向;增加观测次数,提高分析预报和预警预报频次,及时向县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和通报监测信息。

(2)人员转移安置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转移居住在危险地区的群众,民政等部门及时开设避灾(避险)场所,视情提供生活必需品。必要时,可依法征用学校、体育场馆等场所用于转移人员的安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人员大量滞留的,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适时开设避灾(避险)场所,疏散安置滞留人员,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

(3)医疗卫生救助

卫生计生部门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救治因灾受伤人员,为因灾受伤人员、临时转移安置人员和滞留旅客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对因灾受损人群、滞留旅客等进行心理干预,对灾区进行消毒、疫情监控,防止疫病传播、蔓延。

(4)交通疏导

交通运输部门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对因灾受损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进行应急抢通和养护管理,确保交通大动脉畅通;住建、城管部门开展城市道路、桥梁除雪除冰行动,确保城市主要道路通畅;公安交警部门加强与交通、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气象等部门的配合,做好交通分流组织工作,视情采取“重车不间断通行、分流绕行、警车开道、集中护送”等措施,确保运输正常;铁路部门开展铁轨积雪清除,加强设施维护,调集运力,确保人员和物资运输正常。

(5)基础设施抢修

交通运输、电力、住建、通信等部门组织应急抢修队伍,及时抢修因灾受损的公共设施,尽快恢复各类公共设施基本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抢险救援和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6)社会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做好重点部位警卫和人员聚集场所的秩序维护,特别要做好人员大量滞留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的治安秩序维护。依法严厉打击盗窃、哄抢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救灾物资、破坏抢险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4.3.3扩大应急

当灾害影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超出本县应急处置能力范围的,县指挥部可报请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或协调相邻区县给予支援。

4.4社会动员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抗灾救灾,为抗灾救灾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必要时,可依法征用社会车辆、物资等投入抗灾救灾工作。

4.5信息发布

县、乡两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会同本级政府新闻办公室,按照《临澧县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有关规定,及时、客观、准确地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情及应对工作情况。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职责分工,通过有效途径向公众发布信息。交通运输、铁路等运输企业和公安交警部门应采取定时、滚动播报的方式发布交通运输信息,增加咨询热线和人员,为公众出行提供服务。必要时,县指挥部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汇集各方交通信息,依托临澧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常德日报临澧站、临澧县电视台、电信运营企业114查号台或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

4.6应急结束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决定并宣布应急结束。

5.善后处置

5.1 总结评估

县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起因、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预警预防、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上报县委、县政府。

5.2恢复重建

受灾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及时统计汇总灾害损失,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尽快恢复当地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协助地方政府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积极争取和及时下拨恢复重建资金。

电力、交通运输、住建、通信等部门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电力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通信基站,尽快恢复其正常运行。

5.3保险理赔

县政府办、临澧保险行业协会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依法及时做好灾后保险理赔和给付工作。气象等部门为保险企业的保险赔付工作提供灾情鉴定等服务。

6.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和成立道路抢险、电力抢修、除险加固、管网抢修、人员搜救等专业应急抢险和救援队伍,作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的突击力量,确保应急抢险和救援行动的有效实施。武警、民兵预备役人员按照军地协调机制积极支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抢险救灾,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除雪除冰、人员转移安置和基础设施抢修等应急抢险行动。

6.2资金保障

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和抗灾救灾所需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

6.3基本生活保障

发改部门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的监测监管,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必要时依法依程序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维护社会稳定。科工、商务等部门对市场供应紧张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增加生产、动用储备、外地调运等多种手段,平抑市场价格,确保居民正常生活。住建部门加强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管网维护,确保居民用水用气的正常供应。

6.4物资装备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尤其是交通运输、住建、电力等部门按照“分级储备和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原则,加强并督促有关企业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的专用物料、器材、装备、工具等的储备,建立物资装备数据库和更新管理制度。发改、科工等部门组织协调煤炭、电力、石油、盐业等企业,确保煤、电、油、盐等物资的市场供应,特别要做好抗灾救灾、应急救援所需电力的供应保障工作。

6.5交通与通信保障

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运力,优先保障受灾群众的转移以及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

6.6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计生、农业等部门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预防疾病流行,做好人畜疾病的免疫和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7.监督管理

7.1宣传、培训与演练

各乡镇(街道<筹>)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防和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业务培训,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全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7.2责任追究

对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或迟报、漏报、瞒报、谎报重要情况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政府办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各乡镇(街道<筹>)根据本预案制定本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县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根据本单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和保障行动方案,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8.2预案制定与实施

本预案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2

1编制目的

为做好全市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订本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

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设立重庆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应急办,由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气象局、市交委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日常工作。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交通畅通组、安全维稳组、善后处置组、后勤保障组、新闻宣传组、调查评估组等9个工作组,设立应急处置指挥长、副指挥长,统筹指挥各工作组开展处置工作。

一般、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预测与预警

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11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会商分析,将会商分析结论报送市政府应急办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当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市气象局应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预警信息发布有关规定,利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有关预警信息。交通和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定时、滚动播报的方式向社会和公众发布交通运输相关信息,增加咨询热线,落实有关人员,为公众出行提供服务。

4信息报送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于每年11月份对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准备情况报送市政府应急办。

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期间,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定期向市政府应急办(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

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2个小时内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灾害信息,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并不间断地报告灾害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受灾情况。

对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市政府应急办要立即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报送时间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特殊情况下,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值班人员可越级上报市政府应急办。

一般、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12小时内报告灾害信息,并将处置情况适时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需要市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支持的,应及时报告。

5应急响应和处置

5.1特别重大、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Ⅰ级、红色):因灾影响主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或多个区县(自治县)范围内出现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可能对我市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Ⅱ级、橙色):可能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个小时以上;造成10—29人死亡,或1000万—5000万元经济损失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当预警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由市气象局提出实施Ⅰ级或Ⅱ级响应的建议,报市政府应急委或市政府应急办批准后,决定启动本预案,并立即成立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市政府应急办应及时将灾情信息上报国务院应急办,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需要国家给予支援的,由市政府向国务院报告,请求给予支援。

5.2较大、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黄色):可能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因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连续封闭9—12小时;造成3—9人死亡,或500万—1000万元经济损失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蓝色):可能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一定影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候事件。因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连续封闭6—8小时;造成1—2人死亡,或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当预警将发生或已经发生较大或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由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启动Ⅲ级或Ⅳ级响应并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

6保障措施

6.1应急队伍保障

6.2物资保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煤、电、油、气等生产生活物资的组织调运。市商委负责保证灾区各类粮、食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市盐务局负责保障抗击冰冻灾害所需工业用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6.3基本生活保障

市民政局负责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护工作。市经济信息委、市市政委牵头维护城市供电、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市水利局负责保障水利设施稳定运行。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

6.4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市政府有关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市交委负责公路除雪除冰防滑工作,向公路上被困车辆及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协助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港航部门在确保各类船舶安全行驶的基础上,做好水上客运运力的适当储备,以缓解陆运客流压力。市公安局负责维护受灾路段交通秩序,及时疏导、分流滞留车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6.5通信、电力保障

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抢修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损毁的通信、电力供应等设施设备,做好保障工作。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对受损通信设施和线路进行抢修和恢复,及时调配应急通信设施,保障应急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通信畅通。市电力公司负责保障重点部门电力供应,及时抢修受损线路和电力设施,保障电网安全和电力供应。

6.6经费保障

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和分级负担的原则,安排足够的经费,保障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需要。对受灾害事件影响较大、财政困难的地区,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对受灾害事件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应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救助措施,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全市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民政部门应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救助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捐赠款物、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和使用管理,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农业部门应做好重大低温雨雪冻害引发的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及时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科学制定规划,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应急救援所征用的设施设备进行核算后及时予以补偿;做好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安排调度。

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市民政局、市商委、市红十字会应按照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国内及社会各界提供援助。全市各级机关、团体和单位要广泛动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捐赠活动。市政府社会捐助接收办公室、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及其各区县(自治县)相应机构负责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

有关保险公司根据灾情,及时办理保险理赔事项,做好赔付工作。

7.2调查评估

气象部门负责组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与评估;民政部门负责受灾情况的调查评估;其他部门负责本行业受灾情况的调查评估。

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市气象局牵头组织调查评估,其他部门积极参与调查评估工作,并在应急处置结束后15日内向市政府应急委或市政府应急办、中国气象局上报调查评估报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评估结果作为灾害救助、补偿、理赔的依据。

一般、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调查评估。

7.3应急总结

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应急结束后10日内,将本单位参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总结报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在15日内完成本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总结,报市政府应急委,并抄送各成员单位。

8新闻报道

重大、特别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市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新闻宣传组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将灾情、救援处置有关情况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新闻媒体按突发事件报道管理规定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较大或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9奖励与责任追究

9.1奖励

对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补助和抚恤。

9.2责任追究

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对谎报、瞒报灾情,或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职责,或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全州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恩施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恩施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州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

1.4管理体制

(1)在州委、州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

(2)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预警防范措施,做好人员、物资和装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理。

(3)参与应对工作的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应对。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领导机构

成立恩施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全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工作。

指挥长:州政府常务副州长

副指挥长:州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州发展改革委主任

成员:州委宣传部、州民政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公安局、州经信委、州商务局、州卫生局、州财政局、州气象局、州住建委、州农业局、州水利水产局、州林业局、州教育局、州国土资源局、州粮食局、州环保局、州政府法制办、州政府新闻办、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中石油恩施分公司、中石化恩施分公司、州畜牧兽医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工商局、州物价局、州安监局、州旅游委、恩施州供电公司、恩施盐业分公司、州长途传输局、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鄂西高速公路管理处、州铁路办、恩施机场公司、恩施军分区司令部、州武警支队、州疾控中心、州消防(应急救援)支队的负责人。

2.1.2办事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州发改委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州气象局分管副局长、州发改委副主任担任。

2.1. 3县、市机构

县、市人民政府处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组织领导、办事机构的设立,参照本预案确定。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负责组织指挥全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

(2)研究解决预防和处置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

(3)督促检查各县市、州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灾害防御和应对处置工作。

(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

(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

(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

(5)负责信息收集与发布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预案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详见附件1)

2.3咨询机构

指挥部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3.2避难场所准备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确定本地区的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定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

3.3队伍准备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4培训与演练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州气象局负责在每年11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并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办公室,并定期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经信委、商务、卫生、住建、农业、水利、林业、粮食、旅游、气象、通信、铁路、民航、电力等部门应于每年11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交通、经信委、商务、卫生、住建、农业、水利、林业、粮食、旅游、气象、环保、通信、铁路、民航、电力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

4.2预警发布

州气象局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单位以及通信运营企业,所有成员单位应及时播报和转发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4.3预警分级

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特别重大)。预警分级参考《湖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详见附件2)

5应急响应

5.1 Ⅳ级响应

5.1.1 Ⅳ级响应启动

根据预警和灾情程度,达到预警级别时,由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宣布启动Ⅳ级响应。

(1)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对工作开展情况,向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传达指挥部有关指示要求。

(2)州有关部门积极指导受灾较重地区开展应对工作。

(3)相关县、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及时将灾情和应对工作情况报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1.2 Ⅳ级响应终止

灾情和应急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宣布终止Ⅳ级响应。

5.2 Ⅲ级响应

5.2.1 Ⅲ级响应启动

根据预警和灾情程度,达到预警级别时,由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Ⅲ级响应。

(1)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对工作开展情况,重要情况由指挥部向州政府报告。

(2)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视情况派出若干工作指导小组,到受灾较重的县、市指导抗雪防冻救灾工作。

(3)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准备并积极开展工作:州民政局负责做好灾情信息报告工作,并对受灾较重县、市的救灾工作进行指导;州经信委负责组织协调煤炭和电力供应;州住建委负责组织协调天然气生产及调度;鄂西高速公路管理处负责督促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及时除雪铲冰,保障全州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畅通;州交通运输局指导受灾县市做好国、省、州公路的除雪铲冰工作;州铁路办负责督促铁路经营单位及时除雪铲冰,保障全州铁路交通运输畅通,指导受灾县市做好铁路的除雪铲冰工作;州公安局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交通秩序;州粮食局负责做好灾区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组织粮食货源,确保市场供应;州商务局负责做好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做好市场调控,协调市场供应;州卫生局负责做好灾区伤病群众的救治、疫病预防,指导受灾县、市开展救治工作;州供电公司加强对电网的维护,组织专业人员及时清除电网线路杆塔上的冰凌,组织专业力量对受损电力设施进行抢修恢复,保障电网正常运行。

(4)相关县、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直接指挥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及时向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发动群众清除行政区域内的国省州道积雪,做好物资供应保障,确保城乡居民正常生活。

(5)必要时,部分受灾较重县、市可向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协调驻州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应急救援)支队协助参加抗雪防冻救灾工作。

5.2.2 Ⅲ级响应终止

灾情和应急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宣布终止Ⅲ级响应。

5.3 Ⅱ级(含)以上响应

启动本预案Ⅱ级(含)以上响应后,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即成立综合组、生活救助组、交通运输组、电气通信工作组、市场保障组、医疗卫生救助组6个工作组,处置重大以上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工作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对处置工作。

(1)综合协调组:州发改委牵头,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法制办、州政府新闻办、州气象局、州水利局、州林业局、州教育局、州国土资源局、州环保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灾情的查核与上报,负责材料起草、公文办理、会议安排、信息报告、宣传报道和综合协调工作,承办州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2)生活救助组:州民政局牵头,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安监局、州教育局为成员单位。负责分配下拨救灾款物,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3)交通运输组:州交通运输局牵头,州公安局、州住建委、州商务局、恩施军分区司令部、州武警支队、州消防支队、鄂西高速公路管理处、州铁路办、恩施机场公司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州国省干线公路的除雪铲冰保畅工作,协助有关部门为滞留的司乘人员提供食品、饮水等保障,指导受灾县、市做好县乡道路的除雪铲冰保畅工作,做好城市公交系统的调度工作,确保城市公交系统正常运营。统计国、省道中断里程,统计交通滞留人员数量。如遇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车辆堵塞和人员滞留,可报请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协调沿线政府组织群众为公路滞留人员提供食物、饮水等保障。

(4)电气通信工作组:州经信委牵头,州住建委、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州长途运输局、州供电公司、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恩施盐业分公司、中石油恩施分公司、中石化恩施分公司为成员单位。负责煤、电、成品油、燃气供需衔接和综合协调,组织重要物资的运输调度,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5)市场保障组:州商务局牵头,州农业局、州粮食局、州畜牧局、州工商局、州物价局为成员单位。负责做好肉、蛋、菜、粮油等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6)医疗卫生救助组:州卫生局牵头,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疾控中心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做好灾区伤病群众的救治、疫病预防控制、救灾药品器械监管和供应、受灾卫生监测报告等工作。

5.4 Ⅱ级响应

5.4.1 Ⅱ级响应启动

根据预警和灾情程度,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根据相应灾情,由指挥部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响应。

(1)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报告灾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开展抗雪防冻救灾工作。

(2)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确定专人24小时值班,向社会公布各工作组热线电话。

(3)相关县、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到一线指挥,重要情况直接向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发动群众清除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积雪,保持道路畅通,做好供水、供电、通信等保障工作。

5.4.2 Ⅱ级响应终止

灾情和应急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宣布终止Ⅱ级响应。

5.5 Ⅰ级响应

5.5.1 Ⅰ级响应启动

根据预警和灾情程度,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根据相应灾情,由指挥部向州长提出启动Ⅰ级响应建议,由州长宣布启动Ⅰ级响应。

(1)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报告灾情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必要时向上级政府及有关单位报告,请求支持。

(2)州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指挥全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分别带领有关部门,赴受灾严重的地区和路段指导抗雪防冻救灾工作。

(3)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6个工作组分别由牵头部门召集,实行联合办公,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确定专人24小时值班,向社会公布各工作组热线电话。

(4)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的有关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应对工作。

(5)相关县、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到一线指挥,重要情况直接报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发动群众清除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积雪,保持道路畅通,做好供水、供电、通信等保障工作。

5.5.2 Ⅰ级响应终止

灾情和应急救灾工作稳定后,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向州长提出终止Ⅰ级响应建议,由州长决定终止Ⅰ级响应。

6灾后恢复重建

6.1善后处理

(1)受灾地区政府应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统计工作,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部门及时做好灾害损失赔偿工作。

(2)善后处置所需救灾资金和物资由事发地政府安排,需要上级政府支持的,向上级政府申报。

(3)Ⅳ级、Ⅲ级恢复重建工作由受灾地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各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理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并在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Ⅱ级、Ⅰ级恢复重建工作由州政府统筹安排,州直有关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按有关程序报批后由事发地县级政府组织实施。

6.2社会援助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

6.3恢复重建

6.3.1基础设施恢复

电力、交通、城管、通信等部门加强领导,尽快组织力量对受损的电网、变电站、交通设施和通信基站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上述设施的正常功能。

6.3.2灾后重建

受灾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抓紧统计和汇总灾害损失情况,加紧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和方案,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标准重建。

6.4调查与评估

6.4.1灾情报告责任单位

各级政府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报告的责任单位,各级民政、交通、经信、商务、卫生、住建、农业、水利、林业、粮食、旅游、气象、通信、铁路、民航、电力等部门和单位,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灾情信息。

6.4.2灾情报告时限要求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调查统计受灾基本情况,迅速报告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和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和抗雪防冻救灾工作情况。

6.4.3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

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以及人员转移安置、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等。救灾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评估灾害损失、救灾工作情况,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7信息发布与新闻宣传

7.1信息发布坚持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和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的原则,为抗雪防冻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7.2灾情发生后,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新闻办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有关部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将灾情、灾害发展趋势、路况信息、应对措施、应急工作开展情况等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组织恩施日报社、州广播电台、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报道。负责对互联网的信息进行及时监测、研判和处理,收集、跟踪境内外舆情,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向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上报信息。

7.3各部门或单位内部的信息,由本部门审核后发布;重要和综合性新闻稿件须经指挥部核实后,按突发事件报道管理规定进行报道。

8保障措施

各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8.1资金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和分级负担的原则,安排应急工作预留经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财政部门要及时下拨救灾资金,确保抗雪防冻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对受灾事件影响较大、财政困难的地区,由事发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上级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并视情况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8.2物资保障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的县级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民政部门要会同事发地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储备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交通部门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扫雪除冰设备,储备必要的融雪剂等物资。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通畅。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或当地政府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经信委、药监、电力、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煤炭生产、调运和电力供应,负责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管理。商务、粮食部门要做好猪肉、鸡蛋、蔬菜、粮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协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区域内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

8.3应急队伍

民政、交通、公安、住建、电力、通信、卫生、农业、水利、林业、民航、铁路等部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方案,确保抗雪防冻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9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9.1奖励

(1)各级政府对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和应对、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因参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援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9.2责任追究

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特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10附则

10.1预案管理、解释与实施

(1)本预案是州政府指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专项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2)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州人民政府备案。

(3)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应当制定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行动预案和各类保障计划。

10.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办公室(州发改委)负责解释。

10.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4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__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_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委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高度关注积雪特别是道路结冰和低温等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即赶赴工作一线,现场指挥、现场处置、现场调度,切实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确保灾害损失降到最小限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得到最大程度保护。

二、开展隐患排查,严防因灾导致人员伤亡

委要结合实际,制定强降雪安全隐患应对工作方案,强化领导,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督导。组织精干力量,对风险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对排查出的问题要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跟踪督办,限期整改,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企业危房、进行正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转移坚决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企业等危险源的安全防控,及时排除隐患和险情。加强引导和管理,严防因取暖引发中毒、火灾等导致人员伤亡。

三、增强预警监测,准确及时发布信息

加强预警监测,及时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简明防灾避灾办法。我委在收到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知受影响的群众,及早做好防灾避险准备。

四、完善应急值守,畅通信息报告渠道

委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强化值班纪律意识,认真落实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制度,杜绝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值班人员必须保持联络畅通,严禁串岗、脱岗、离岗。对值班工作进行科学安排,详细制定值班带班表,明确时限、提出要求、严明纪律、责任到人。要立足早准备、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信息报送工作,雪情冻情灾情和突发事件信息要第一时间报告镇政府,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

五、认真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委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督促检查,委成立督查组要加大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现场督查力度,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广泛宣传发动,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和形成全社会重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浓厚氛围。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5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提高全乡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铜陵市义安区低温雨雪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乡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发布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老洲乡党委政府的核心领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乡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村、乡直乡办有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村、乡直乡办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责,落实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各项措施,分工协作,合力做好应对工作。

(四)灾害分级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一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日平均气温接近0℃,累计积雪深度2-5厘米,预测未来24小时内降雪量仍将达到2毫米以上。

较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全区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0℃,累计积雪深度5-10厘米,已经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影响,预测未来24小时内降雪量仍将达到5毫米以上。

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全区出现持续10天以上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0℃,本区及周边地区累计积雪深度10-20厘米,已经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预测未来24小时内降雪量仍将达到10毫米以上。

特别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全区出现持续10天以上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0℃,本区及周边地区累计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已经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预测未来24小时内降雪量仍将达到15毫米以上。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乡政府成立老洲乡抗雪防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乡指挥部),指挥长由乡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指挥长由乡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各村及乡直乡办单位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乡应急办。

指挥部主要职责是:传达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对抗灾救灾工作的指示;负责组织我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抗灾救灾工作;组织评估、核查和上报灾情;根据灾情变化研究抗灾救灾工作对策并组织实施;组织人员开展安置、救助灾民和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收集、汇总、上报和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及灾情信息;及时传达和落实指挥部各项决策和指令并跟踪督促执行情况;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党政办:加强预报,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宣传防雪防冻知识。同时做好信息搜集和报送工作,负责事故灾难的情况汇总上报。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和文件指示,提高群众对减灾抗灾重要性的认识,定期组织预防灾害、避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协调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财政分局:负责救灾应急物资筹备工作及冰冻灾害事故中应由乡级财政安排的经费保障及其管理工作。

国土所:负责组织积雪融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

民政办:组织核查报告灾情损失;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救济款物,组织救灾物资的调拨和供应;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帮助灾民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负责灾情核查、评估和上报工作,提出救灾资金、物资安排方案,指导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和倒塌民房重建工作,指导救灾捐赠工作。

农综站:及时组织力量调配急需农用物资,指导灾民群众积极进行生产自救。认真做好大棚蔬菜及禽畜的防冻保暖预警、宣传工作。

市场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市场管理,保证灾区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做好市场调控工作,负责协调成品油的市场供应。

卫生院:负责做好医护人员和救灾工作准备,组织协调对因灾伤病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救援,对因灾害产生的紧急性致病因素进行化学分析和消毒工作。

派出所:加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协调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工作,保障应急运输安全畅通。

供电所:负责加强电网的维护,加大巡线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及时清除电网线路、设备设施上的冰雪;及时抢修受损电力设施,全力保障电网正常运行。

船舶站:负责渡运协调工作,加强对两岸码头的道路畅通清理,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渡运班次。

自来水厂:组织抢险应急队伍,加强供水管道安全保护工作,以保障全乡人民生活、生产正常用水。

乡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在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做好相关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编制预案

各村、乡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别制定应急预案或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应对措施。

(二)建立队伍

各村以及公安、城建、交通、城管等部门应组建铲冰除雪专业应急队伍。乡卫生、民政、农业、商务、安监等部门和供水、供电、通信等单位要组建卫生防疫、灾害救助、生产自救、市场供应、生产救援、工程抢修等综合应急保障队伍。乡直机关、教体、文化等部门要组织动员本系统应急力量开展除雪保畅工作。各类应急队伍要加强培训演练,建立联动机制,提升应急能力。

(三)储备物资

各村、乡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和铲冰除雪作业单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机械设备、工具和抢修、防滑、溶雪、救灾等物资,保证除雪和救灾工作需要。

(四)排查隐患

供水、供电、通信、客运、渡运等社会公共服务单位,要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来临之前,对设施、装备和线路进行巡查、检修,消除故障和隐患,保证安全运行;各村、有关单位要对校舍、危旧房、管道、钢结构区场(厂房)、临时建筑物(工棚)、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农业设施等进行承压隐患排查,做好防范准备,确保人员安全。

(五)社会动员

各村、相关单位要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公共区域划分成若干铲冰除雪责任区,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包保负责制和网格化管理,动员广大居民、志愿者清扫积雪。

四、预警预防机制

乡应急办负责全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故信息接受、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乡政府有关部门和乡应急办应制定好监控方案和程序。

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各村、乡直乡办各单位应当立即将详细灾情报告乡低温雨雪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确保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快速应急救援、快速及早处置,把灾害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五、应急响应

(一) IV级响应

当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达到一般级别时,乡指挥部启动IV级响应。主要采取下列应急行动:

1.召开乡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制定印发应对工作通知,下发各村及乡直乡办各单位。同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开展先期处置,强化交通疏导,保障铜老路、乡南北路、乡村主次干道和各渡口等安全通行。

2.各村、乡直乡办有关单位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联络畅通。

3.各村各单位组织开展政府广场、集贸区场、人行便道、街巷等公共区域的积雪清扫,保障居民安全出行。乡城管、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沿街工商户清扫积雪。

(二) III级响应

当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达到较大级别时,乡指挥部启动III级响应。在IV级响应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下列应急行动:

乡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乡派出所加强治安秩序维护和道路交通疏导工作。

3.各村和乡城建站加大主次干道铲冰除雪作业力度,组织园林单位加强道路绿化巡查,做好树木除雪降压工作,及时清理路面倒伏树木、断枝。

4.乡公路站加强县道、县乡道、农村公路巡查,组织应急队伍开展桥梁、陡坡等危险部位铲冰除雪作业,保证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对被困公路上的车辆和人员提供必要的救援。加大运力调度,及时做好滞留旅客的疏散工作。

5.各村及民政、城建、安监等部门组织开展相关设施和建筑安全巡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6.供水、供电、通信等单位开展设施、线路巡查,及时抢修受损公共设施,保障正常生产与供应。

7.乡民政部门适时启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8.乡卫生院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力量,及时开展受伤、冻伤人员院前急救、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9.乡应急指挥部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灾情和应对进展情况。

(三) II级响应

当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达到重大级别时,乡指挥部启动II级响应,在III级响应基础上,主要采取下列应急行动:

1.乡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对工作。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岗在位,靠前指挥。

2.乡指挥部统一调配区域内应急资源,启用乡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

3.各中小学、幼儿园停止体育课、课间操等户外活动。

4.乡市场所等部门组织调度粮油、肉蔬、副食、燃油、照明用品、防寒衣被等生活必需品,保证市场平稳供应。乡民政等部门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

(四) I级响应

当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达到特别重大级别时,乡指挥部启动I级响应,在II级响应基础上,主要采取下列应急行动:

1.乡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实行联合办公,向社会公布有关热线电话。

2.乡指挥部发布全乡抗雪防冻社会动员令。紧急动员全乡各方面全力以赴“保民生、保安全、保畅通、保供应、保生产”,全面开展抗雪防冻、救灾抢险工作。

3.配合区政府落实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着力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

4.乡宣传部门邀请区新闻单位广泛宣传抗雪防冻、救灾抢险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和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救灾行动。

5.有关部门、单位和人民团体组织志愿者行动和送温暖活动,支援重灾区抢险救援工作。

6.乡内工程停止户外(高空或道路路面)作业。教育部门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必要时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7.乡财政分局按程序启用应急准备金,协助相关单位实施应急征用。乡相关部门对口申请专项救助物资和资金支持。8.采取其他一切必要的应急行动。

六、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结束、灾情得以控制、道路交通等秩序恢复以及救灾工作稳定后,由乡指挥部提出建议,报区指挥部批准终止应急响应,并立即向社会公布。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乡政府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消除灾害事故后果和影响,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保证社会稳定,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二)总结评估

较大级别以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应急结束后,各村、各单位对各自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防御与处置措施、修订预案意见建议,形成评估报告并报送乡应急指挥部。

(三)责任追究

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对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乡应急办会同通信部门利用有线电话、移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保证应急参与部门之间联络通畅。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1.救灾资金保障

乡政府根据强降温降雪灾害情况,做好救灾资金争取工作,根据申报及上级批准意见,将有关资金及时拨到位。

2.救灾物资保障

民政办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各单位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专项应急物资的储备。

3.救灾装备保障

各村和乡直乡办单位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对因低温冰冻雨雪灾情引发的路段坍塌现象进行维修和管理,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4.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冰雪灾害事故后,乡应急办根据需要及时协调派出所提供运输保障。派出所需要进行道路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灾特别通道。公路站、船舶站对积雪、结冰道路迅速组织进行除雪破冰工作,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运送,形成快速、高效、顺畅、协调的应急运输系统。

5.医疗卫生保障

乡卫生院及其他村级卫生室负责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救护工作。

6.社会动员保障

鼓励、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故提供物资、资金以及人力支援,逐步形成以管理部门和专业队伍为主题、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为补充的应急救援动员机制。

九、附则

(一)本预案是指导各村、单位制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乡应急办根据每年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报乡应急指挥部批准。

(二)本预案由乡政府应急办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6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开展低温雨雪冰冻气候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强降温降雪天气对师生员工生活工作的影响和财产损失,保持学校的平安和稳定。

(二)适用范围

凡在我校发生低温雨雪冰冻气候灾害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行动实行分级负责,由学校校长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联动,共同完成救灾抢险应急任务。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指挥机构

成立学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决策指挥。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简吉武同志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校强降温降雪灾害救灾抢险应急工作;收集、汇总灾情,及时上报;随时通报灾害预警信息;负责通讯保障,及时联系有关部门。

卫生室:组织人员送受灾伤员到医院救治,负责疫情监测和防疫。负责组组织抢修队伍,尽快恢复灾害损坏的设施。

后勤组:负责筹集落实救灾应急经费,组织核查报告灾情损失;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救济款物,组织救灾物资的调拨和供应;组织指导救灾捐赠;负责应急救灾抢险物资、救援人员的运输工作。

总务室:负责社会治安工作,参加抢险救灾。

教导室: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疏散师生员工。

党支部: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部门履职到位和政府、社会救助资金、物资公开、公正、合理使用。

三、应急准备

(一)资金准备

学校根据强降温降雪灾害情况,做好救灾资金储备,并保证足额到位。

(二)物资准备

后勤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三)救灾装备准备

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四、信息管理

(一)灾害信息共享

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汇总各类灾害信息,向中心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单位通报信息。

(二)灾情信息管理

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救灾抢险应急救援的需求。

五、预警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发布的强降温降雪冰冻灾害预报和预警级别,及时传达预警信息。

六、应急响应

(一)响应级别

根据突发性强降温降雪冰冻灾害的程度,设定三个响应等级,即发生严重灾害为Ⅰ级响应,发生较重灾害为Ⅱ级响应,发生一般灾害为Ⅲ级响应。

Ⅰ级响应:学校停课,并疏散师生员工回家。

Ⅱ级响应:实施受灾人员安全取暖等措施。

Ⅲ级响应:师生员工多带一点衣服御寒。

(二)启动程序

发生灾情后,指挥部办公室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

(三)组织领导

由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四)具体措施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和要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因灾伤亡人员的医治和善后工作,做好因灾损坏设施的抢修,确保生活、工作秩序正常,社会稳定;并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

(五)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学校决定终止响应。

七、恢复和重建

(一)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以受灾实情为主,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进行,必要时报区教育局协调。

(二)调查与评估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由后勤部门组织核查灾情,形成书面报告经指挥部办公室审核后向区教育局报告。

(三)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学校后勤组负责组织实施,需要区教育局援助的,由受灾学校提出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后组织实施。

八、奖惩制度

(一)有下列事迹之一的部门和个人,由学校指挥部建议上级给予表彰和奖励:

1、处置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事件工作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出色完成任务的;

2、及时准确报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警信息和动态信息,为应急处置赢得时间,成效显著的;

3、为处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事件出谋献策,成效显著的;

4、其它有特殊贡献,成效显著的。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事件发生前后,没有按预案要求,及时提供情报,玩忽职守,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延误贻误处置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的;

2、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事件发生后玩忽职守,没有按预案规定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3、截留、挪用救灾资金、物资的;

4、在处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损害事件中,不听从指挥,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的;

5、对因信息沟通不及时、组织协调不力和工作不负责任等原因,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6、阻碍救援工作的;

7、其它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附则

(一)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首办责任制下一篇:每月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