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

2024-12-03

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共10篇)

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 篇1

应急救援工作抢险人员及职责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1 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

组长: 袁恒波

副组长: 包生军

成员: 王静于兰和姜忠鹏张凤祥李力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刘 政

联系电话: ***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调度室

是指挥部工作机构,负责传达指挥部指令,调度应急救援所需要的人、财、物,上报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和请求支援的有关事项,负责与周围有关部门的信息传递和联络。

2.2保安部门

业务范围内发生事故或灾害,必须按照抢险救援指挥部的安排,参与前线抢险救援工作,全力协助指挥部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负责解决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的业务技术问题,以及抢险救援的指导和协

调。

2.3医院

负责伤员的全面救护医疗,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快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抢救伤员,迅速提供所需医护人员、药品、医疗器戒、饮用水。保证伤员的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受伤人员的安全健康。

2.4物管站

负责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工作,做好抢险物资和救援物品的调配,保证抢险救援所需物资及时到达,保障抢险队伍的基本生活,做好安置工作。

2.5保卫科

严格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到达,设立安全警戒区域,疏散、撤离无关人员,做好治安维护、消防安全、交通疏导、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应急救援运输道路的畅通,加强对重要目标(要害部位、储备仓库、救济物品集散点)的警戒守卫。

2.6企管科

按照指挥部指令,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筹备提供,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2.7机电科、机电队

负责完善应急指挥部通信网络系统,整合无线移动通讯、网通通讯和数据网络通讯等其他社会公共网络资源,形成矿与各基层单位,指挥部与现场指挥部的信息传输系统,建立跨部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稳定可靠应急通信系统,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通讯畅通可靠。

2.8办公室和保卫科

负责应急交通保障,为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工作人员提供快速的交通工具、顺畅的救援通道、良好的交通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

2.9企管科

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处理死亡人员的后事,接待安顿伤亡人员家属,并做好安抚和稳定工作,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

2.10其他有关科室、部门

根据日常分管工作范围和业务保安职责,立即赶赴事故单位,按照前线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 篇2

1 基层应急值守工作的特点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涉及的许多工作没有成功先例可循、现成模式可套, 应急值守工作也是一样, 各地方、各级政府大多依据本地应急工作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探索出的一套规章制度和办法。总结起来基层应急值守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事关重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突发事件发生频次不断提高, 我国也是频发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 破都会坏正常社会秩序, 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各类型的突发事件好发、频发于基层, 使得处于应对处置“关口”前沿的各级基层政府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难度大、压力也大, 处置不慎有时会触发连带效应, 往往小事变大, 大事变坏。基层应急值守作为突发事件处置的前提, 事关全局, 关系重大, 做好基层应急值守工作, 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为科学、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打好基础。

(2) 事务繁多。大多数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成立时间较晚, 人员编制较少, 应急组织机构不健全, 一些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 扮演“多面手”的角色。基层应急值守工作要求一年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有人值守, 对上级的来电来文需要做好等级和转呈工作, 对群众的投诉意见和建议还要耐心处理, 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基层应急值守部门的几部电话往往接连不断, 不绝于耳。

(3) 事无巨细。2003年“非典”和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推动了我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在2008年后纷纷成立,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应急管理工作起步晚, 导致许多人并不清楚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 往往认为应急管理部门就是“救急”的, 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联系应急部门, 而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仅仅只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 面对千头万绪的事情有点“老虎吃天, 无从下口”。

2 基层应急值守工作的内容

基层应急值守是信息汇总、沟通协调、高效运转的重要环节, 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枢纽, 应急值守发挥着“承上启下、上情下传、下情上报、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职责。基层应急值守工作内容主要有: (1) 24小时不间断值守, 保障政府日常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保证各级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按时上岗, 不能随意缺岗、脱岗。 (2) 及时接听电话和接收传真和其他形式的重要信息, 并做好记录。 (3) 认真填写值守记录, 记录好来电内容和来电单位。 (4) 对上级领导下达的指示要及时阅办;对基层反映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 (5) 值守期间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 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汇报, 情况紧急而领导未赶到应急办公室之前。担负起先期处置的临时工作, 做到“边处置、边报告”和“边核实、边报告”。 (6)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做好问题交接, 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7) 检查、指导、协调各级应急部门值守工作。 (8) 值守人员要保证自身信息畅通。

3 基层值守人员必备素质

基层应急值守工作看似简单轻松, 但其实工作辛苦且心理压力大, 还需应对各种紧急事件, 有时还会遭到群众的辱骂指责, 需要综合素质高, 政治品质过硬, 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 才能更好地胜任。

(1) 政治品质过硬。基层应急值守人员经常会接到群众的来电、来访, 其中很多都是投诉性质的, 而且有些事情是投诉多次的, 来电、来访人员情绪会比较激动, 言语过激, 指责政府部门不作为, 辱骂值守人员。遇到类似的情况, 值守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 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政府形象的角度, 处理问题, 切不可与群众发生正面冲突, 损害政府形象。

(2) 业务技能过硬。基层应急值守人员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大政方针和政策, 对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独当一面, 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期间, 人员精神高度紧张, 心理压力大, 工作连轴转, 基层应急值守如平时没有锻造好, 非常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捅娄子、添乱子”。因此, 基层应急值守人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事, 必须加强相关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应急判断和处置能力。

(3) 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基层应急值守工作事关重大, 人员配备相对短缺, 人员需要轮流排班, 值夜班是每个基层值守人员都必须经历的考验, 常常睡梦中电话响起, 某地突发应急事件, 需要及时上报、协调和沟通, 有时候会是群众的投诉电话, 需要及时解决,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基本已经睡意全无。类似的情况在基层长期存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 健康的心理也是必不可少。

(4) 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基层应急值守人员常常需要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候值守, 不能照顾和陪伴家人, 留给家庭的时间比较少。基层值守人员需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应急值守工作。

参考文献

人员应急疏散仿真模型比较 篇3

关键词:应急疏散仿真;社会力模型;网络模型;网格模型;元胞自动机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50-01

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突发险情时,人们本能地会尽快离开危险地带,可能导致相互挤压、踩踏,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或者虽无险情,但有人失稳摔倒时,也易造成有序的人流出现紊乱,致使惨剧发生。对此,如何避免,能否事先预估,是学者们多年来研究的方向,并逐渐发展出一套理论。其中,关于人员应急疏散的理论称之为疏散动力学,而人群疏散行为的计算机仿真实现则是疏散动力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有多种仿真模型和相关的软件问世,有的已实现商业化。总体来看,人群疏散行为仿真模型可以分为连续型、离散型和复合型。

一、连续型疏散模型

主要有磁力模型和社会力模型。磁力模型把人员个体、障碍物、出口等视为磁体,被赋予正负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社会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模型,由Dirk Helbing等在Kurt Lewin的研究基础上提出。Kurt Lewin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念扩大到社会情境,提出了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表示行为(B)是随人(P)与环境的变化(E)而变化的。基于此,Dirk Helbing等提出的社会力模型[1]给出了个体之间、个体和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式和在恐慌时人流的动态特征模型。其他学者又进行了不断完善,如F. Zanlungo等研究了人们为避免碰撞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轨迹[2]。只要考虑足够多的因素,社会力模型就能对人群疏散中个体动力学特征作出近似真实的刻画,据此编写的计算机程序甚至能够模拟出人群运动呈现的复杂自组织现象,但计算的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离散型疏散模型

主要采用网络模型和网格模型。网络模型将疏散空间抽象为多个网络节点,如通道、楼梯间、出口等,节点之间连接是既无距离、又无面积的假象空间,人员在各个网络节点的移动按排队模型处理。网格模型则将人员集聚的空间划分为许多网格, 人员的移动以对网格的占据和释放来表示。在模型空间的划分方法上有粗网格和细网格两种,粗网格类根据建筑物的格局进行划分,在同一模型中网格的面积、形状会有所不同,如EVACNET +软件[3];而细网格类则是用正方形、六边形等网格把整个建筑平面分割成同样形状和面积的网格,如著名的Building EXODUS过程模拟软件。在处理人员特性和行为特征方面,一种是把人群看作均质整体,个体特性相同,采取同样的移动策略;另一种则是考虑了个体差别,不同特质的个体有不同的移动策略。显然,前一种有更快的运算速度,后一种则更为精确。

三、复合型疏散模型

何大治等基于粗糙网络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层次子空间的人员疏散仿真模型[4],将整个模型空间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子空间,按照位置和安全程度的不同子空间被赋予不同的等级,人员疏散就是一个从低等级子空间向高等级子空间移动的过程。这种模型吸收了粗糙网络模型和连续模型的一些优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袁建明等还提出了人员疏散的网络网格复合模型[5], 将整个模型空间分为网格模拟区域和网络模拟区域,网格模拟区域中的每个单元划分成了许多网格, 每个疏散个体在建筑单元内的位置用平面坐标表示;而网络模拟区域中的每个单元则被划分成一个网络节点;引入特征长度这个概念参数将网络空间和网格空间联系起来。该模型集中了网格方法和网络方法的优势。

四、主要疏散仿真方法

元胞自动机是人群应急疏散仿真的一种重要方法。元胞自动机(CA)由冯诺依曼发明,是时间和空间都离散的动力系统。散布在规则格网中的每一元胞(Cell)取有限的离散状态,遵循同样的作用规则,依据确定的局部规则作同步更新。大量元胞通过简单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动态系统的演化。Burstedde C等将二维元胞自动机应用于对行人运动状态的模拟,网格中人员向周围移动的概率是动态变化的。Ruggiero Lovreglio等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似然函数优化的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鉴于二维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无法表现地面高程的变化,国内学者提出一种基于2.5维的元胞自动机的人群疏散模型,可以使用二维平面来描述三维空间状态。

格子气模型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将流体在时间、空间的流动进行离散化处理,使其被考虑成只有质量而没有体积大小的粒子,粒子在各格子之间按预先给定的相互作用规则移动,并符合三大守恒定律。格子气模型具备并行性和时空局部性的优点,可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演化出高度复杂的结果。传统的格子气模型中,每个格子的尺寸大小与每个人员的大小相当。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非均匀移动的格子气模型,每个人员周围的格子是动态的,和人员的实际运动紧密相关,更加符合高密度人群的疏散。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多格子模型,进一步细化了空间网格,行人可同时占据多个网格,以格子的重叠来量化行人间的挤压与受力,当格子无限细化时,行人的移动接近于连续。

五、展望

人员应急疏散仿真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计算机学、社会学、心理学、安全学、行为学和系统学等原理和方法与之深度融合将促其向深度发展,而在更多的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将促使向广度发展。在具体的模型构建方面,一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角度进一步探索个体、群体在受限空间内应急条件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规律;二是构建更为精确的数学表达式来刻画人的行为和运动过程,由于连续型模型比网格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人的行为和运动过程,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连续型仿真模型将获得重视;三是研究更为优良的算法,在同样的计算代价情况下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D. Helbing and P. Molnár. Social force model for pedestrian dynamics[J].Phys. Rev. E, 51: 4282-4286,1995.

[2]F. Zanlungo, T. Ikeda and T. Kanda. Social force model with explicit collision prediction[J]. EPL, 93 (2011) 68005.

[3] Kisko T M , Francis R L.EVACNET +:A Computer Pr og ram to Determine Optimal Evacuation Plans [ J ] .FireSafe ty Journal, 1985 (9):211-222.

[4]何大治,谢步瀛. 基于子空间网络的人员疏散模型[J]. 工程图学学报, 2009年第2期:96-100

应急抢险队工作职责(审) 篇4

1、积极参加应急抢险培训和应急抢险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编造理由不参加。

2、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应听从指挥,不能擅自做决定去抢险,严格规范自己的抢险行为。

3、要如实汇报并记录抢险事项和过程,并做好抢险工作总结。积极向上级汇报更好的应急抢险工作的建议。

4、应急抢险物资装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准备,在应急抢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应急抢险物资装备在日常的完备有效,不得随意使用或挪作他用。

5、应急抢险队对现有的应急抢险物资装备负有储存和妥善保管的责任对抢险物资装备应定人、定点、定期管理。

6、对于具备应急抢险器材箱的队组应明确应急抢险器材箱钥匙所在不得随意挪动,保证在突发事件时应急抢险器材箱可以顺利开启。

7、各个抢险物资装备责任人应按规定定期对物资装备进行检查、维护、清洁、保养性运行,及时更新有效期以外或状态不良的物资装备、补充缺失的物资装备。如发现较为严重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将检查、维护、清洁情况记录在案。

战备应急通信办公室工作职责 篇5

2.组织和协调省电信运营企业完成上级赋予的战备应急通信任务。

3.审定省各运营企业战备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指导战备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建设。

4.负责组织编制省战备应急通信总体规划,督促检查各运营企业战备应急通信建设计划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5.组织制定省投资的战备应急通信物资储备计划;督促检查战备应急通信物资的保管、维护和使用情况。

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 篇6

二○○八年七月八日

目 录

一、组织体系与职责………………………………………… 4~9

(一)县卫生局……………………………………………… 4~6 1.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4 2.卫生应急办公室……………………………………………5 3.局办公室……………………………………………………5 4.疾病控制股…………………………………………………5 5.医政股………………………………………………………6 6.法制监督股…………………………………………………6 7.规划财务股…………………………………………………6 8.人事股………………………………………………………6 9.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股……………………………………7 10 局监察室……………………………………………………7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

(三)县卫生监督局………………………………………… 7

(四)医疗机构……………………………………………… 8

(五)卫生应急办公室岗位职责…………………………… 8~9 1.卫生应急办主任岗位责……………………………………8 2.卫生应急办工作人员职责…………………………………9

二、工作制度………………………………………………… 9~18

(一)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 9

(二)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制度…………………………………10

(三)卫生应急决策会商制度…………………………………11

(四)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制度…………………………………12

(五)卫生应急任务分办制度…………………………………13

(六)卫生应急值守制度………………………………………14

(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15

(八)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16

(九)卫生应急督查通报制度…………………………………17

(十)卫生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制定和修订制度……………17 为进一步健全我县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及全县各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中的职责,依法、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案》、《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和《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预案和规定,制定以下工作职责和制度

一、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统一管理全县卫生应急工作。1.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实施医疗救援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负责管理和实施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监测、预警指挥决策系统;根据需要向县政府提出启动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负责管理县级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协调落实卫生应急工作经费和应急物资储备。2.卫生应急办公室

负责全县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协调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拟订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措施。组织卫生应急决策会商,分办卫生应急相关任务。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方案体系,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建立并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分析,并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卫生应急工作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援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组织和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

3.局办公室

负责安排卫生应急值班;负责新闻宣传和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其工作进展;协助卫生应急办公室做好卫生应急信息管理等卫生应急协调工作。

4.局疾病控制股

参与组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负责管理和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和应急处理工作,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组织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专业培训和演练;配合做好 传染病疫情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和疾控体系应急能力评估工作。

5.局医政股

参与组建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体系;协助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组织协调对灾害、恐怖、中毒、核和辐射事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的公共卫生问题实施紧急医疗救援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相关临床诊治技术方案的制订;负责组织医疗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参与制订各类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医务人员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培训和演练。管理和派遣医疗救治专家和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伍。

6.局法制监督股

组织开展卫生应急执法监督工作,管理和实施有关应急预案,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负责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核和辐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协助有关卫生应急专家的管理和派遣。组织协调全县有关重大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7.局规划财务股

负责落实卫生应急工作经费和物资储备经费,做好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加强卫生应急资金监管。负责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后勤保障工作。

8.局人事股 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落实,研究拟订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津补贴等政策,负责相关部门卫生应急工作职能的协调。

9.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股

参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乡镇和社区卫生人员应急培训工作,落实卫生应急相关工作措施。

10.局监察室

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中失职、渎职事件的查处。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卫生应急工作职责,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对全县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合理配置专业人员,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监测、分析、预测和报告。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负责食物中毒(含食品污染事故)、职业中毒、核和辐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报告。负责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含食品污染事故)、核和辐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实验室检测技术支持。开展卫生应急有关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三)县卫生监督局

确定卫生应急工作责任人,指定相关科室和卫生应急工作联 络人,统一协调卫生监督应急工作。对全县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包括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疫情报告、隔离防护、生物安全等进行监督执法。

(四)医疗机构

承担职责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任务。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致伤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五)卫生应急办公室岗位职责 1.卫生应急办主任岗位职责

(1)在县卫生局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办日常工作,为应急办工作创造必要的支持性环境。

(2)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和机制,督促应急办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3)负责组织修订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4)应急状态下,负责组织应急办承担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的职能。组织和协调全省卫生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督导检查,并定期通报。

(5)收集和掌握全县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情况,及时完成全县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和报告。

2、卫生应急办工作人员职责

(1)加强学习,履行卫生应急工作职责,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协助主任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2)严格保密制度,遵守保密纪律。

(3)负责处理各类来信、来电、来访工作,并作好记录。(4)负责应急办文件收发工作,做好应急办资料和档案管理。

(5)负责收集卫生应急工作相关信息,做好各类报表、材料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6)协助起草卫生应急工作计划、文件、总结报告、领导讲话等。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工作制度

(一)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

为加强全县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信息管理,促进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开展,制定本制度。

1.县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各设一名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联络员在本单位卫生应急 责任人的领导下,从事卫生应急协调和管理工作。

2.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必须熟悉卫生应急工作业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行政事务协调处理能力,有一定卫生应急工作经验。

3.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负责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及时报告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信息,按时参加县应急办组织的联络员会议,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联络员会议精神,提出改进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各单位领导要支持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的工作,为联络员开展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5.各单位每年向县卫生应急办报告一次联络员基本情况,以便县应急办及时更新联络员信息。

6.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不能承担联络员工作的,其所在单位必须重新确定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员,并及时报县卫生应急办备案。

(二)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应急信息的管理,建立畅通、快速、准确的卫生应急信息报告渠道,及时准确掌握卫生应急相关信息,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本制度。

1.实行卫生应急信息“一个出口、一个入口”管理。县卫生应急办负责卫生应急信息的收集、核实、处理、报告和汇总统计。

2、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范围、标准、方式、时限和程序,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情况,特点分析,趋势预测,对策建议。

4.实行信息报送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信息报告责任人签字制度,对瞒报、缓报、漏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三)卫生应急决策会商制度

为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决策的科学化管理,增进单位间沟通和协商,充分发挥各单位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咨询建议、技术指导等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本制度。

1.县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常态下每半年召开一次,由组长负责召集,研究和部署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应急状态下,根据应急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卫生应急处理工作重大决策,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措施。

2.县卫生应急办负责召集县级卫生应急联络员会议,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应急会商会,通报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情况,部署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3.卫生应急决策会商的议事程序和规则: ①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之前,必须经分管局长同意后实施; ②县卫生应急办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紧急情况下可电话通知,并详细告知议事内容、时间和地点;

③接到通知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应按时参加会议,并作好发言准备。不得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必须事先征得县卫生应急办同意;

④县卫生应急办负责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并作好会议记录。凡重大决策会商,必须请局领导参加;

(四)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制度

为全面掌握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1.卫生应急工作实行月度报告制度,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月初制定本部门卫生应急工作计划,月底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年底形成卫生应急工作报告,一并报县卫生应急办备案。

2.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

①本月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卫生应急制度执行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卫生应急工作督导检查等);

②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情况; ③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④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 ⑤卫生应急工作中其它需要报告的内容。

3.重大事件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处室、单位应立即报告局分管领导和县卫生应急办,并实时报告卫生应急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4.县卫生应急办应及时汇总各单位卫生应急工作报告,实时掌握重大事件处理情况。

(五)卫生应急任务分办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确保卫生应急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制定本制度。

1.县卫生应急办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各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的卫生应急工作。3.卫生应急工作任务分办程序和规则:

①一般性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有关单位配合和支持的,由县卫生应急办直接通知各处单位;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或分管局领导审批后,交有关单位实施。

②应急响应时,按以下程序分办:

第一步,县卫生应急办首先提出初步分办意见,经领导小组或分管局长同意后实施; 第二步,县卫生应急办及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并负责督办和落实;

第三步,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接到卫生应急任务后,应及时组织卫生应急队伍赶赴现场,按有关预案要求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第四步,各单位应及时将分办的卫生应急任务落实情况反馈到县卫生应急办,县卫生应急办汇总后报分管局长,再按相关程序上报。

4.现场处置过程有关工作经费和补助,由县卫生应急办从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中支出。

(六)卫生应急值守制度

为了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卫生应急信息传递快捷,应急处理工作迅速高效,制定本制度。

1.县卫生局每天分别安排一名局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行政和卫生应急值班。正常工作时间由县卫生应急办负责卫生应急值班,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由局机关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局办公室负责制订值班表,报局领导审批后执行。

2.行政值班实行坐班制。卫生应急值班人员如果值班期间没有卫生应急情况,只需要实行电话值班,如遇突发事件,必需在办公室处理。

3.值班期间,负责行政值班的工作人员,接卫生应急信息后,应立即告知当日值班的卫生应急值班人员相关情况。负责当 日应急值班的工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需交接应急值班记录,手机在值班期间必须开机。

4.应急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期间电话和相关应急信息的记录和报告工作,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值班期间发生的卫生应急情况,应急值班人员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按领导要求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科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本制度。

1.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分类组建县卫生应急队伍,并加强培训,开展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2.县卫生应急队伍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战经验的现场流行病、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消毒等专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并分为传染病、中毒、核和辐射、医疗救援不同队别。

3.县卫生应急办负责建立全县卫生应急队伍资料库,实行应急队伍专业人员档案管理,及时更新信息资料,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

4.县卫生应急办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制订应急培训计划,组织协调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5.卫生应急培训以增强卫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意识、更新其卫生应急知识、提高整体应急处置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6.卫生应急培训的对象为全县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县卫生应急队伍成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从事卫生应急相关工作的人员。

7.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和应急工作需要,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发现问题、整改提高为目的。

8.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前,应制订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目的、内容、参演队伍和演练要求。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八)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为了规范全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制定本制度。

1.根据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储备计划,并随时更新、补充。

2.卫生应急物资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等。

3.根据卫生部《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装备目录》,结合我县实际,酌情调整卫生应急物资具体储备清单。

4.参与卫生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卫生应急物资 管理制度,建立专账,确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卫生应急物资保管安全、使用合理、及时维护和更新。

(九)卫生应急督查通报制度

为了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督导检查,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制定本制度。

1.县卫生应急办负责制订卫生应急督导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县卫生局各有关股室、县卫生监督局按照职责参与督导检查。

2.督导检查的对象包括县直医逆流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督导检查的内容包括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培训和演练开展情况、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情况、卫生应急机制建设情况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情况等。

4.县卫生局每半年对全县卫生应急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5.对于督导检查中发现严重失职,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卫生局监察室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卫生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制定和修订制度

为加强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的建设,规范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制定原则:依法制定、动态管理、结合实际、逐步完善。

2、制定程序。责任股室在预案、工作方案拟定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预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初步审定,定稿后报县卫生 应急办,由县卫生应急办组织召开由相关股室和单位及相关专家对拟定的预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返回拟定单位进行修改,修订完成后正式上报县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专项预案报县政府批准,部门预案由县卫生局下发实施。

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 篇7

从公安消防机构每年的统计数字看, 我国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多数发生在人员比较密集、消防设施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的人员密集场所, 如2008年深圳市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造成44人死亡, 88人受伤。从近10年来近百起特大火灾事故案例看, 有三分之二以上都存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被封堵或锁闭的问题。

由于人员密集场所人群密度大、流动性强, 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 在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备或者管理不善时, 就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些场所最突出的安全问题是紧急情况下人员如何安全、快速、有序地进行疏散, 加强扑救初期火灾和人员安全疏散的“两个能力”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火灾事故应急疏散设施、疏散通道、人员群集特性以及疏散应急管理等方面研究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应急疏散能力, 对人员安全疏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人员密集场所简述

人员密集场所在美国NFPA101、NFPA5000、UBC等规范中规定, 建筑物或局部聚集人数不小于50人, 如协商会议、礼拜、娱乐、饮食和运输等侯等场所[1]。英国健康安全执行委员会推荐500人及其以上的人员密集场所需要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取得人员疏散管理证书, 持证上岗[2]。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特征和火灾事故特点, 笔者曾将其划分为12类, 基本囊括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全部场所, 包括公共娱乐场所类、商场商店类、餐饮住宿类、特殊人群类、体育场馆类、教育机构类、展览场馆类、金融证券交易场所类、交通运输类、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类、宗教仪节类、办公室类等, 其中前五类火灾事故多发后果严重[3]。

人员密集场所最重要的特征是人员高度密集、流动性大、火灾隐患众多, 一旦突发火灾等紧急情况, 在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备或者管理不善时, 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与拥挤踩踏事故。由于场所突发火灾时往往产生的大量浓烟、毒气, 人群在生命威胁情况下疏散、逃生, 会出现人流拥挤、踩伤、中毒窒息、烧伤等事故,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往往社会性敏感, 政治影响大。

3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分析

人群应急疏散是一个涉及场所环境特征、人员行为心理特性以及消防应急疏散管理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由于人员密集场所特征和人员流动群集特性的双重影响, 其应急疏散能力分析研究十分复杂, 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多。这里主要从场所疏散空间特征、人员群集特性、应急疏散管理等方面阐述人员密集场所突发火灾事故的应急疏散能力评估要素, 场所应急疏散能力分析框图如图1所示。

3.1 场所建筑结构疏散因素

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结构疏散因素分为场所应急疏散设施和辅助疏散设施两大类, 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疏散路线合理; (2) 尽量布置环形或双向走道, 避免袋形走道; (3) 疏散楼梯位置适当; (4) 有足够的安全疏散设施; (5) 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6) 布置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若不考虑疏散人员个体影响, 仅考虑疏散运动过程, 则疏散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疏散路径数量及合理性, 定量评估指标以百人宽度指标和最大安全疏散距离为主, 应急疏散能力评估项、评估指标详见下表1[4,5,6,7]。为便于消防检查, 编制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评估检查表, 见表2。

3.2 人员特性疏散因素

人员特性疏散因素主要涉及人员脆弱性和群集流动性, 人员脆弱性包括人员对场所的熟悉程度、人员所处的位置、人员身体条件、分布状况及个人素质 (如年龄、性别、性格、疏散意识等) 等, 尤其是疏散时需要帮助的人群, 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以及可能服用药物或饮酒而行动不便人群, 应考虑他们在火灾中的行为, 人员行为能力分类见表3[7,8]。同时, 也需要监控进入场所的人数, 控制入口和敏感区域人数, 预防疏散延滞和阻塞。可知, 人员在密集场所内的移动与人流密集、人员移动速度的和流量有关, 为反映人员群聚特性及流动性, 以人员群集指数[9]、群集流量系数来表征, 国外观测人员聚集群集流量系数见表4。

[人/ (m·s) ]

3.3 应急疏散管理

人员密集场所疏散应急管理涉及疏散人群管理和疏散制度标准化建设, 疏散人群管理主要是火灾过程对人员的优化疏导和应急指挥, 使人群有秩序地运动以及对人群集结而进行系统规划, 涉及人群实时监控及通讯技术、人群密度估算技术和拥挤人员之间压力预测技术等。火灾应急疏散制度标准化涉及火灾应急疏散预案、疏散演习和培训等, 规范化应急疏散预案编制, 充分有效地发挥疏散应急预案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火灾事故应急疏散预案应确定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各自的职责, 尽可能具备人员密集场所疏散人群应急监测、应急预警、通讯广播和信息保障能力, 增强疏散救援、疏导人员现场应急能力。

4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风险等蕉划分

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路线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疏散的一个关键因素, 疏散应急能力分析时需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 场所空间内的人员数量和类型; (2) 疏散时间; (3) 场所空间的结构和服役时间; (4) 疏散路线和出口的数量及复杂性; (5) 个人疏散计划的援助方式; (6) 是否需要或能够使用电梯; (7) 集合地点等[8,10]。为更好评估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应急疏散能力, 应分析疏散路线的风险水平, 其疏散距离也随火情而不断变化。考虑火灾发展趋势以及烟气蔓延对疏散路线的影响可划分为以下三级:

(1) 较高。场所发生火灾时, 在人员逃生之前火焰蔓延至疏散路线, 通常认为该疏散路线风险“较高”。

(2) 一般。处于较高和较低之间, 大多数情况下, 风险程度是“一般”的。

(3) 较低。场所占用率低且所有人员疏散时无需帮助就有能力利用逃生设施疏散的。该类场所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小, 一般不会迅速蔓延, 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逃生。

通常情况下, 疏散路线的理想宽度是1.05m, 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75m, 残疾人轮椅通过的地方应不少于0.9m。对于三类风险场所, 通常的疏散路线宽度和疏散人数见下表, 每增加0.075将允许增加15人。

5 结束语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能力, 是避免因突发火灾事故造成重大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措施, 关键是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设施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完善人员疏散性能化设计, 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员密集场所疏散空间;二是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管理, 重点是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 建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及和疏散机制, 增强人员管理和疏导。此外, 要加强人员疏散的宣传和演练,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人员疏散应急能力评估。

参考文献

[1]马征.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与评价[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1~6MA Zheng.Performance-based design and assessment on safety e-vacuation of crowds in public concourse[D].Xi'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nology, 2004.1~6

[2]J.F.Dickie.人群灾害[A].人群安全工程[C].荷兰, 阿姆斯特丹, 1993:9~97J.F.Dickie.Crowd Disaster[A].Engineering For Crowd Safety[C].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March1993:9~97.

[3]张清林, 任常兴, 李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357~362ZHANG Qing-lin, RENChang-xing, LI Jin.On fire safety assess-ment analysis for assembly occupancies[A].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ssociation annual symposium[C], 2007, 357~362

[4]高永庭, 吴穹, 李文德.大型百货商场应急措施安全性评价初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1994, 25 (3) :43~50GAO Yong-ting, WUQiong, LI Wen-de.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large-scale department store’s emergency measures[J].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1994, 25 (3) :43~50

[5]李根敬.浅谈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的设计与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10) :784~787LI Gen-jing.On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safe evacuation of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s[J].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28 (10) :784~787

[6]田玉敏.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评价方法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1) :33~37TIAN Yu-min.Study on evaluation of safety evacuation based on performance in highrise buildings[J].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5 (1) :33~37

[7]李宏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特点及安全疏散检查内容研究[J].煤炭技术, 2005, 24 (9) :80~82LI Hong-yu.Fir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nel intensive place on the safe evacuation check research[J].Coal technology, 2005, 24 (9) :80~82

[8]王伟军, 田玉敏.公共场所人员安全疏散评价方法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 2008, 24 (6) :19~22WANG Wei-jun, TIAN Yu-min.The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methods of safety evacuation in public venues[J].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2008, 24 (6) :19~22

[9]任常兴, 吴宗之, 刘茂.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 (12) :102~106REN Chang-xing, WU Zong-zhi, LIU Mao.Analysis of accident due to swarm and jostlement at urban public plac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5, 15 (12) :102~106

应急储备物资保管人员职责 篇8

一、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保管及分发规定,保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工作所需。

二、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入库验收制度,做到应急储备物资的名称、生产厂家、数量、产地、规格、型号、参数、批号(出厂日期)“八核对”,否则不予办理入库手续。

三、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清点核对,每季度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帐册资料齐全、完整。

四、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检查,保证应急储备物资不发生霉变、受潮、变质、损坏、短缺和丢失。

五、经常性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到库房整洁、通风,物资存放整齐有序。

六、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安全保卫和防火防盗工作,做到消防设施齐备有效、电器线路安全、防盗设备完好无损,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七、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分发制度,未经领导签字同意,不得擅自发放应急储备物资。

八、要做到工作时间在岗,下班后保持通讯通畅,应急状态随叫随到,确保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及时、快捷。不发生差错。

维修应急职责内容 篇9

2. 维修、保养、点检计划制定,根据设备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生产设备年度维修、保养、检修计划,并组织安排实施,保证设备的良好使用,降低设备损耗与设备故障停机率。

3. 生产动力设备的运行管理,包括设备的检修、预防性维护和点检工作。

4. 特种设备的管理,如行车、空压机、储气罐、高低压配电设备的运行及安全检验等。

5. 新设备的定位,安装调试工作。

6. 厂房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7. 生产设备的持续性改善

8 .维修备品备件的采购和管理

9. 部门文件的编写,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

10. 设备供应商及设备相关外来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

11. 部门技术人员的管理,如安全、技能培训、绩效考核等

应急工作站人员职责 篇10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应急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极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如2004年吉林中百商厦火灾, 死亡54人;2007年朝阳市双塔区百姓楼酒店火灾, 死亡11人;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 造成44人死亡, 88人受伤。此类造成多人伤亡的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件近年来在我国多次发生。人员密集场所人群在火灾时能够安全、快速、有序地疏散, 是减少伤亡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 对此类场所人员疏散进行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开始, 疏散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很多国家陆续开展研究, 主要包括:人们在惶恐情况下的行为研究、人的疏散规律研究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anter等人编纂了《Fire and Human Behavior》, 介绍了人们在火灾情况下的多种心理及行为。英国专家Wood对火灾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并根据人们在火场中的行为表现, 将人们的行为分为逃生型、灭火型、验证火灾真实型、通告他人型等。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人们开始借助消防演习等手段, 深入模拟研究建立多种建筑物中人员疏散的数学模型。

由于各国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尽相同, 国外的很多数据在我国并不直接适用。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展开此类研究, 如温丽敏对紧急疏散时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做了统计研究;张培红通过大量的实际观测, 总结分析了时间压力下人员流动速度与群集人员密度的关系。笔者以人员特征为基础, 设计人员密集场所调查问卷, 并设计网络程序展开调查, 对调查结果利用统计学原理展开分析, 找出不同特征人群在疏散中的一些规律。这种方法对适合我国人员特征的疏散规律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1疏散调查问卷的建立

将密集场所中的人群按照以下几个特点来分类: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 作为所调查人员的基本特征。其中, 将年龄段分为6~12岁、13~18岁、19~35岁、36~55岁、大于55岁等几个阶段;将被调查人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或本科、研究生等几类。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三种:人员疏散基本知识调查、模拟疏散调查、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调查。

(1) 人员疏散基本知识调查。

主要调查参加消防疏散演习的次数、是否认识疏散标志、是否懂得火灾报警方法、是否会使用灭火器等。

(2) 模拟疏散调查。

主要测试人们对消防疏散示意图的认知能力、在火灾逃生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处理方法。例如, 设计场景画出疏散示意图, 设定人员的初始位置, 让其找出不同的逃生路线以及各种路线的特点, 如远近、是否可能会拥挤等。

(3) 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

这部分问卷题目调查不同人群在疏散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方式, 包括对突发火灾的第一反应、听到警报的第一反应、拥堵状态下的反应、是否愿意充当疏散组织者、对跌倒和因行动不便影响疏散者的反应、对火场中财物的态度、对火场中亲友救援的方式等。

2网络调查程序

网络程序的编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数据库的建立和程序的编制。数据库表包括:人员类型表、基础知识表、模拟疏散表、心理和行为表等。

利用PHP+MySQL编制网络调查程序展开调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问卷部分, 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被调查人员选择和填写答案的传输和接收、答案的存储等;二是调查问卷的归类程序, 为了方便下一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按照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消防演习、是否经历过火灾等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进行归类。

以调查问卷归类程序为例, 用网络语言PHP设计如下程序:

其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

3分析程序的建立

通过上文所述的调查问卷, 可以知道每个被调查者面对险情可能出现的疏散行为。为了从诸多被调查者不同的回答中找出一定的规律, 可以首先将统计结果按照被调查人员的特征分类, 观察不同类别人员的疏散特征, 利用统计方法, 找出不同人员特征和疏散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联系。

3.1 统计结果分类

将调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消防演习经验等分类筛选。以自己所在场所失火之后, 人们对火灾的第一反应为“报警”或“扑救”等为例, 做出如表1的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查看统计数据库列表, 根据数据所属类别和选项, 利用卡方检验原理, 分析火灾疏散中人员的行为与人员特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分析不同特征的人群在疏散过程中的不同行为表现。

卡方检验是常用于检验两个分类的变量是否独立的检验方法。假设, H0:样本中的观测频率分布与理论分布一致;H1:样本中的观测频率分布与理论分布不一致。由于理论频数是根据两个分类变量独立时推导而出, 所以, 若不拒绝H0, 证明在火灾疏散中所检测的人员特征与该疏散行为无关。

在统计学中, 一般用列联表显示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假设样本的个体可以按照两个属性分为A与B类, A有R个等级, B有C个等级, 统计每个种类每等级所出现的频数, 根据式 (1) 、式 (2) 计算卡方分布的统计值。

undefined (1)

undefined (2)

式中:Qij为第i行第j列处的观测频数;Qi为第i行观测频数和;Qj为第j列观测频数和;QT为总观测频数之和。

计算卡方分布值, 采取显著水平为10%, 如果χ2值小于等于χ2 (0.05, 2) , 则不拒绝H0, 即认为在火灾疏散中所检测的人员特征与该疏散行为无关;如果χ2值大于χ2 (0.05, 2) , 则拒绝H0, 认为所检测的人员特征与该疏散行为有关。

4算例

根据式 (1) 、式 (2) , 对表1中所做的统计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2所示。

以显著性水平为10%计算, χ2 (0.05, 2) =5.49。所以单纯从统计数据考虑, 13~35岁、大于55岁的人群, 男性、女性在火灾发生时行为表现不同。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员在是否选择报警上, 男性和女性具有较显著的差异, 男性在首选报警上不如女性积极。

5结论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是发生频繁、对人们威胁最大的灾害之一。研究人员密集场所人们在火灾中的疏散行为特征, 对日后科学引导疏散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设计调查问卷、编制网络程序的基础上,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并得出如下结论:

(1) 发生火灾时是否首先选择报警与性别有关系, 一般女性相对更趋向于报警, 而男性则相对容易首先控制火势, 但是小孩在此方面的区别并不明显;

(2) 观察疏散标志主要和疏散演习经验、疏散培训有关, 参加过疏散演习、疏散培训的人更加注意疏散标志;

(3) 对于是否帮助弱势人群, 选择“不确定”的占多数, 从“选择原因”中总结可知, 周围人越少, 越感到责任无法推脱时, 人们主动实施营救的可能性越大;

(4) 听到低级别的疏散警报时, 人员选择的行动与年龄有关, 大于55岁的人和6~12岁的孩子在听到警报声时更愿意首先选择疏散。

参考文献

[1]周天.城市火灾风险和防火能力研究——以中等城市防火能力优化为目标的消防安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2]阎卫东.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06.

[3]温丽敏.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回顾与发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11 (3) :50-54.

[4]张培红.时间压力下人员流动状态的观测和分析[J].人类工效学, 2005, 11 (1) :8-10.

[5]王石, 杨英娜.精通PHP+MySQL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红岩小说读后感550字左右下一篇: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