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调整建议方案

2024-12-29

基本工资调整建议方案(精选8篇)

基本工资调整建议方案 篇1

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 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

【人社部2014年工资调整方案 最新2014工资调整方案解读】最新2014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上海白领平均月薪最高 北上广深仍是求职热门地。

据调查,中国各城市薪酬水平总体仍然呈现东部领先的趋势,中部城市的薪酬水平呈现渐趋落后于西部重点城市,如重庆、成都、昆明等态势。从各城市的薪酬水平来看,上海以7214元的月薪高居中国各城市薪酬排行榜榜首,超出位居第二位的北京(6947元)约300元,深圳以6819元的月薪位居第三位。其后均为东部沿海城市,如宁波、杭州、苏州等,均位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广州以5694元仅居第六位,低于深圳1000余元。太原、石家庄、哈尔滨位居榜单最末位。10省份公布2014年工资指导线

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发布了该市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确定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般水平(即基准线)为12%,最高水平(即上线或预警线)为16%,最低水平(即下线)为4.5%。

据悉,企业工资指导线由基准线、上线(又称为预警线)和下线构成。它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其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可作为企业与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及企业自身合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的参考依据。(2014全国平均工资表)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7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湖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新疆、四川、辽宁等共10个省(区、市)发布了2014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在这14个地区中,河南和新疆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湖北的基准线最低,为10%。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李金磊)北京近日公布了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7日,今年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发布了2014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其中,河南和新疆的基准线最高,均为15%。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多地工资指导线的涨幅出现了下调。

多地工资指导线涨幅较去年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3年相比,北京、山东、山西、新疆等地今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涨幅出现了下调。

其中,北京今年的基准线与去年持平,但上线和下线均比去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山东今年基准线为12%,比去年的15%下降了3个百分点;山西今年基准线为13%,比去年的15%下调了2个百分点;新疆今年基准线为15%,上线为18%,下线为5%,比去年各降低了1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所长张车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地企业工资指导线涨幅下调,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压缩有很大关系,这意味着今年企业整体工资增长态势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专家建议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资指导线公布后,有网友感叹:工资指导线只是“看上去很美”,自己的工资并没有按照这个幅度上涨。

为了增强工资指导线的实际作用,一些地方出台了部分倒逼性措施。其中,陕西省人社厅规定,对当年未按工资增长指导线确定人均工资增幅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有效益却故意不增加职工工资的企业要予以通报、取消评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相关称号的资格,其企业负责人不得参加劳动模范等先进称号的评选,国有企业高管人员不得兑现绩效年薪。湖北人社厅则规定,企业管理层以下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资亦不能增长;企业工资增长达不到工资指导线要求的,要同比例扣减企业负责人收入。“由于企业工资指导线只是指导性建议,对企业并没有强制性,所以它并不能代表工资的实际增长状况。”张车伟表示,工资应该更多地由市场决定,工资真正涨多少应该由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协商,关键是要形成和完善劳资之间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机制。

专家还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应大力为企业减税减负,以增强企业涨工资的空间和动力。而长远来看,则要深化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2014最新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解读)

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一步,众所关注的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正在筹备之中。

媒体公开报道称,根据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转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工作任务,人社部目前正在制订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方案何时出台尚无明确时间表。改革重心

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 主要任务

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级别工资

不升职也能提高待遇本次公务员薪酬改革,将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实行级别与工资待遇挂钩的政策。1.未来的级别工资将可以体现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资历和能力的差别,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提高待遇,将来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就可能比处长还高。2.将着力于使技术等级的薪酬水平能够与行政序列保持平行。现在公务员职务上不去,其工资水平会受到影响,而将来加大专业人员工资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与相应的级别上去了,工资也会跟着上去,他可能当不了多大的官,但是工资不会低。背景2006年的机关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不同职务、不同级别的工资差距被拉开,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由原来6.6∶1扩大到12∶1,强调级别在工资分配中的激励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基层公务员的士气造成影响。公务员若在某一职务上多年不动,虽然工资也会上涨,但上涨幅度不大,这就影响到原来设计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成效。津贴补贴规范津贴缩小地域差距新一轮改革对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思路是“限高、稳中、托低”,逐步使同一地区不同部门的津贴水平相接近。目前,通过多地调研、测算地区附加津贴,相关部门已经基本摸清了津贴补贴发放情况,为制定政策规范津贴补贴提供了依据。1.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薪酬报告中建议,可以设立津贴补贴调控线、征收调节基金和将一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2.报告还建议在基层干部中较为普遍的科长以下职务,增加对应的级别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较低的问题。背景2006年改革方案中要求出台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制度何时出台没有做出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地方自己制定,富裕地区补贴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津贴补贴相对较低,造成了不同区域之间公务员薪酬差距拉大,地方对此反映较多。根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薪酬调查报告,各地发放的津贴、补贴已经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部分,部分地区甚至达到总工资收入的80%以上。

基本工资调整建议方案 篇2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提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确立了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2009年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了规划环评的工作。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其根本目的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实现以最小的环境损失和影响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2]。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是规划环评工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 规划环评作为环评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在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工作开展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规划环评的有效开展:一是规划环评的评价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尚不成熟, 在技术上和应用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作为规划环评评价对象的规划, 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理给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3]。因此, 很多环评工作者被困难征服, 编制的规划环评流于形式, 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环评报告没有给出合理的规划调整建议, 未达到规划环评的初衷。

本文结合相关的案例, 对规划环评中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 总体思路

规划环评通常按照一条主线“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承载力分析→规划环评结论”[4]进行。首先应在对规划方案和区域资源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规划造成的环境影响, 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角度对区域支撑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规划目标、定位和发展指标的优化建议;在综合考虑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的基础上, 重点对规划规模、结构、布局等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

因此, 要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可以从规划的相符性和协调性、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分析等方面入手。

2 要点和案例分析

2.1 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协调性分析可以帮助规划师了解规划政策背景[5], 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规划缺少衔接、彼此冲突, 既是规划不可或缺的环节[6], 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强制技术环节。规划协调性可理解为“在一定时间、空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领域内, 不同规划内容一致和互相促进的程度”, 包含规划相容性和互动性两个内涵;前者反映规划间静态关系, 后者体现规划通过一定协调手段, 彼此调整、互相适应, 达到相容的动态关系[7]。规划协调性分析应包含:背景规划收集和筛选、规划协调性评价和规划冲突协调三方面。

规划环评报告中需重点分析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上位规划的符合性, 规划和同位有关规划的协调性, 特别是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城市 (城镇) 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资源利用规划的协调性。通过相符性和协调性分析, 重点明确与相关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从而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案例:杭州湾某工业园区, 通过分析与各类上位规划、同位规划的相符性和协调性, 发现园区部分用地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冲突, 属于限制准入区中的曹娥江河口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生态功能区划中为非建设用地, 禁止新建工业项目, 主导功能为生态保护。由于涉及区域属于围垦区, 根据相关规定, 围垦的滩涂作为建设用地的可划入重点准入区。因此, 规划环评提出了调整所在区块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建议, 当地政府采纳后将其调整为重点准入区, 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冲突。

2.2 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

规划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为资源与能源评价指标、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指标以及经济发展指标三个方面。其中, 资源与能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水耗、工业用水重复率、投资强度与容积率等;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污水纳管率、集中供热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人均公用绿地面积、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经济发展指标包括职工人均收入和人均工业增加值等。

各项评价指标的确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要求, 并明确不同规划期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值) 。环评报告应分析不同规划期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找出差距, 研究目标的实施途径。如果通过研究论证, 某一方面的指标仍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 说明规划方案本身存在问题, 环评应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使之能符合指标要求。

案例:绍兴地区某经济开发区编制了整合提升规划, 对部分用地的性质和规划布局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根据环评阶段调查, 现状开发区存在较大数量的印染、造纸、电镀等废水产生量大的企业, 中水回用率不高, 因此单位排污量较目标值高得多。通过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发现要达到评价指标要求, 开发区在提高现有企业中水回用率的同时, 还必须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搬迁、淘汰部分排污量大、附加值不高的企业, 同时对于未开发地块应禁止印染、造纸和电镀等废水量大的产业进入, 环评报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

2.3 资源承载力分析

所谓资源承载力是指某区域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条件下, 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活动总量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等。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内容包括生态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单位土地产出率、单位土地投资率) 、确定实际可利用建设用地数量;能源承载力分析包括能源需求量和可利用资源分析 (包括蒸汽、煤、石油、天然气等) 、单位能耗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包括需水量分析、区域水资源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单位水耗分析等。

资源的供给需符合有关政策的要求, 通过资源承载力分析, 明确规划开发的土地、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的保证性, 找出资源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 解决措施应符合有关资源规划的要求。

案例:浙中某工业区, 用水主要由当地水厂供应,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 远期水厂规模规划为15万m3/d, 水源来自水库。通过测算, 在城镇用水规模预期不变的情况下, 远期增加本工业区用水量后总用水规模将达到18.4万m3/d。而随着当地影视产业、旅游业等迅速发展, 镇域人口发展速度将大于预期, 即城镇用水量也将突破原先的预期指标。水库在95%的保证率下实际供水量32.8万m3/d, 其中农灌用水占了近半的比例, 因此流域存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因此, 规划环评提出建议工业区调整产业定位, 积极发展节水型产品, 积极推行节水技术和设备, 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厂远期增设污水深度处理设备, 开展中水回用, 优化工业区规划方案。

2.4 环境承载力分析

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分析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分析规划的环境影响, 明确评价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生态影响及扰动情况, 测算环境容量 (或纳污能力) , 明确规划开发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性。针对制约因素, 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案例:浙北某市化纤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环评预测, “十二五”期间某市的一个聚酯化纤集聚地在规划项目实施后, 区域乙醛最大落地浓度叠加背景后为12.03ug/m3, 已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中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因此, 规划环评提出该聚酯化纤集聚地的聚酯化纤的产业规模应作一定的程度控制, 年产40万吨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应不在洲泉区块实施, 需另行选址, 同时年产40万吨的超纺棉纤维项目和年产45万吨涤纶功能性纤维项目规模也应作一定控制, 其新增总量控制在80万吨聚酯生产规模以内。考虑到经济的持续发展, 化纤行业作为该市的支柱产业, 环评同时建议当地化纤产业规划应重新选址, 新建一个具有较大环境容量的化纤产业集聚区。

3 结语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存在很大的区别, 涉及范围更广, 内容更多, 需要诸多领域的信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环评的重点除了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外, 对拟议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也是其一大重要任务。笔者根据个人理解, 结合规划实例, 从四大方面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以供相关工作人员探讨和参考。

摘要: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是规划环评工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之一, 而目前很多规划环评没有给出合理的规划调整建议, 未达到规划环评的初衷。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结合相关案例, 对规划环评中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以指导实践。

关键词:规划环评,环境目标,承载力分析,协调性分析,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Z].2009.10.1.

[2]鞠美庭, 朱坦.国际战略环评实践追踪及中国对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技术路线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 (11) :124~127.

[3]杜世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32) :144~146

[4]王永红.关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思路和内容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35 (36) :350~351

[5]张颖, 王群, 王万茂.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1) :58

[6]罗嘉佳, 吴仁海, 林海健, 等.中国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 (1) :191

调整运动方案的五项基本原则 篇3

糖尿病患者需要运动,可开始运动时,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如两个人在运动强度均为最大心率70%的状态下连续运动20分钟,可能一位气喘吁吁,另一位却觉得很轻松,这主要是两个人的体能有差异造成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每个人对于运动锻炼的适应幅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有的人心肺功能增加了15%,而有的人可能只增加了5%。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活动水平和对运动的反应或感觉做出调整,以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

调整运动方案的原则

运动时间由少到多的原则:刚开始做有氧运动时,一次持续运动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待身体适应后可以将运动时间提高到每次至少30分钟。

运动频率由稀到稠的原则:从每周3天逐渐增加到7天;至少隔天一次,不能连续2天不运动。

运动强度由轻到重的原则:在做有氧运动的起始阶段,运动强度可以从最大耗氧量的一半开始,一周后增加至60%,6周后逐渐增加至最大耗氧量的70%~80%。抗阻力运动的强度与每组动作的重复次数呈负相关,可以根据抗阻力运动中1组动作重复次数确定强度。一般1组动作重复8~12次感到疲劳,或开始采用一次最大重复量的50%的强度,相当于中等强度。当1组动作很轻松即重复15次时,应增加负荷量,逐渐增加至一次最大重复量的70%~80%的运动强度,1组动作重复做8~12次。

运动后适度恢复原则:进行强度较大、时间过长的耐力运动或抗阻力运动后容易产生疲劳,肌肉酸痛,因此应给予适当的休息时间。抗阻力运动推荐隔天做一次,练习后会出现肌肉酸痛,两天后可自然减轻、消失。

运动量周期性调整原则:通过3~6个月练习后,身体对同样的运动强度产生适应,需要重新调整运动方案,逐渐增加运动负荷。

如何调整运动方案

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时,应按照目前身体活动水平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开始运动后的1~2周,随着机体对运动的不断适应,在1个月末及时进行调整,2~3个月后使之相对固定。运动方案的调整涉及:不同强度的运动项目、同一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变化。

运动方案随着时间的进程因患者的运动能力、疾病状况、适应性的改变而做出调整。通常情况下,4~8周规律运动后,降低血糖的效果会增强。6个月进行一次各种相关指标的检查,评判运动的效果,并对运动方案做出科学调整。

工资调整方案 篇4

邵一鸣说,乡村医生目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整体待遇低、缺乏吸引力;二是自身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他认为,乡村医生的问题是“医改强基层”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公共卫生的网络不能有漏洞:“生命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谁都希望得到好的照顾,而这种‘好’不是所谓的‘333模式’,花3天时间到大城市,排队3个小时看病,看3分钟的病又回去了。”

邵一鸣强调,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让他们在有保障的情况下,为农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对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在岗再培训,建议建立上下垂直的医疗管理体系,使医院之间形成上下帮扶机制,有效解决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提高和医疗技能规范化的问题。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这说明国家已经关注到这个群体,相信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再次表示,要千方百计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让有能力的村医乐意留在乡村,更好的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李克强强调,发展村医不能采用政府“养人”的办法,主要应该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一方面,要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李克强指出,要加大力度提高对乡村医生的免费培训和脱产进修。对大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提供到省市大医院培训的机会。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3年制中、高职医学生。支持更多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好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升级,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会议认为,乡村医生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技能,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对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确定,一是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在全国配备乡村医生。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

二是对乡村医生开展免费培训和脱产进修。对大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提供到省市大医院培训的机会。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3年制中、高职医学生。支持更多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

三是探索实施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约服务模式,并按规定收取费用。财政根据核定任务量和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等给予补助。

四是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优先参加住院医师培训。

五是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将、对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部用于乡村医生,今后继续重点倾斜。对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加大补助力度。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为他们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尽可能让群众少花钱、更方便,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会议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明确了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地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地市办和省办的综合性医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三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优先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四是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发展远程医疗。

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让医疗服务更好为群众除患解忧。

2012年工资调整方案 篇5

第一条:目的

规范公司内部薪酬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工资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管理办法。强化公司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根据同行业的薪酬标准及公司的内部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第二条:范围

公司所有员工。

第三条:工资模式

1、计件工资

(岩工、锚杆、运搬、支护及计量可靠得其它工作。)

2、岗位工资(有岗位但不能计量考核的岗位)

3、绩效工资(可用整体业绩考核的岗位)

4、计时工资(用工时考核的岗位)

5、工龄工资(工作年限考核)

6、岗位津贴(补贴性工资)

第四条:工资构成

1、管理人员由岗位工资加工龄工资加绩效工资加满勤奖组成。

2、计件工人工资由计件工资加工龄工资组成。

3、计时工人工资由计时工资加工龄工资加满勤奖组成。

4、岗位津贴是对特殊性岗位补贴性工资。第五条:工资管理

1、计件工资按验收的工作量由队长计算后,经理审核签字,会计核算发放。

2、计件单价必须是公正、公开的,调整计件单价需提前30个工作日发出通知。

3、计时工资由会计根据有经理签字的报工单核对交班薄计算。

4、绩效工资是对管理岗位考核业绩的体现,根据当月任务完成的百分比计算绩效工资并计入当月工资额中。

5、除计件工资外其余按日历天数考核工资。

6、出勤率按日历天数考核。

7、全年出勤率不足百分之九十三不计工龄工资。

第六条:工资单价(计件)

1、后附,附页。

XX年教师工资调整方案 篇6

一位在河北省任丘市工作15年的教师,他每月发到手的工资约为XX元,只有年底才发些取暖费,除此之外,没有奖金,也没有年终奖,仅能解决温饱。

一位自1993年就在吴忠市同心县某小学任教的老师说,他的工资包括四个部分: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偏远山区补助、绩效工资,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2460元。虽然这样的工资水平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足够自己生活开销,但因为任教的地区特别偏远,他和同事大多与爱人、孩子常年分居,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很难照顾好家人的生活。

在咸阳市长武县,一名1989年参加工作的老师,他的工资包括岗位工资、等级工资、地区津贴、基础性绩效工资等,每个月应发工资是2994元,扣除150元的住房公积金后实际拿到手是2844元。

据莱芜市钢城区一位教龄20年的小学校长说,她现在拿到手的工资大约是3400元/月,而学校里一些刚入职的老师月收入仅XX多元。

试问,这种工资水平,还有剩余的钱能让辛勤的园丁们在这烈日炎炎的夏天,喝点啤酒撸顿烤串,享受下人生滋味么?

这也就罢了,单身狗用啥娶媳妇?还能有幸福人生么?走完各地,小编再带你去看看教师工资改革方案的最新消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实现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衔接。在XX年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XX年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如今XX年已过半,大家纷纷议论有望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衔接。

1.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3.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工资待遇已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3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6章第25条均有明确规定。现在的教师背负了那么多教学以及教学之外的负担,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忙碌着,如果到头来连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都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您说让人情何以堪?

如今我们终于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工资待遇!难道提升教师幸福感仅止于涨工资吗?对于教师群体而言,构成幸福感的要件相对多元,除了待遇,教师的幸福感也与学生的表现有关。

除了强调提高教师收入外,学校硬件条件的提升、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以及学生整体水平的拔高也同样重要,特别是老师工作压力的减轻更利于老师提升职业幸福感!那么问题来了,怎样使老师减轻教学压力,更加幸福?

小编以为,有现成的名师备课资料,不用苦哈哈地备课很幸福;有现成的题库和组卷系统,不用通宵熬夜出试卷很幸福;有名师上课的视频,不用蒙头蒙脑琢磨如何上课很幸福;最后,在名师基础上,把自己培养成名师很幸福!当然,当名师后,收入更高、受学生和家长肯定更多就最幸福了!

那么,这种老师的幸福到哪里找呢?今年年初,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务院已经下发了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的三个方案。具体来看,本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普涨,重点是向基层倾斜。像公务员中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标准是由630元提至1320元;事业单位中最低级别的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分别由610元、630元、3150元,提升至1280元、1320元、6940元。中小学教师、医院护士的基本工资标准提高10%。此外,不同级别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费也都有提高。

教师加工资最新消息:小学教师工资调整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

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正县级十五周年按副厅对待;副厅级二十周年按正厅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每月300元,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5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6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

基本工资调整建议方案 篇7

日前, 国务院出台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方案后, 青海第一时间成立“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及配套完善工资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并印发了《改革工作方案》。截至目前, 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进入兑现工作阶段, 7月20日前将全部兑现到位。

这次调资的一多半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 另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原执行的津补贴中纳入基本工资, 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工资结构。

各国最低工资调整及评估实践 篇8

一、调整因素和调整频率

(一)调整因素

作为一个整体原则,国际劳工组织(ILO)第131号公约号召并建议各成员国相关机构应与社会伙伴协商最低工资,采用平衡的方法,充分考虑工人及其家庭和需要,还需考虑本国总体的工资水平、生活成本、社会保障政策、其他社会群体的相对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要求、劳动生产率、谋求和保持较高就业率等因素①。同时,在进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面临价格上涨、预期通胀等因素,最低工资应定期调整以维护受到影响的工人的购买力,避免对经济造成冲击。ILO在《2008/2009年全球工资报告》中也指出在价格上涨时调整工资就像当初制定最低工资水平一样重要。

从调整因素看,目前各国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下面四个不同的方面:①工人生活需要;②可比工资与收入;③支付能力;④经济发展需要。

“工人生活需要”一般指维持生活需要的最低费用或成本。其中在预估生活费用的同时,也需考虑物价指数(CPI)的变动情况;“可比工资与收入”一般指的是最低工资和制造业的工资水平或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体力劳动者或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的比较;“支付能力”涵盖了企业竞争力、企业应付工资上调的承受力两大类指标;“经济发展需要”涵盖面比较广,一般包括当前经济状况、生产力、预期经济变化、就业情况等因素。

(二)调整频率

从调整频率看,各国每年一次、每年两次、两年一次或者不定期的情况都有(见表1)。

有的国家调整期限有固定时间,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巴西等。美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最低工资的调整频率,即间隔多久最低工资必须上调,实际操作中联邦最低工资的调整并不规则也不频繁。在调整的经济周期、调整的时间频率和调整的幅度水平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欧洲大多数国家调整机制比较完善。无论是实行国家法定最低工资的国家,还是实行集体协议最低工资的国家,调整频率基本保持在每年一次到两次(见表2)。

二、调整幅度

以本国货币单位计算,统计1999年到2011年间选定部门国家的最低工资变化率发现,不同国家调整变动幅度差异较大。此期间英国和澳大利亚最低工资增长幅度基本相同,均在68%左右,年均增长率均在4.5%。而巴西和韩国的最低工资在这十多年间增长较快,变化率均在170%以上,巴西更是增长了300%,年均增长12.3%;而日本的最低工资增长速度很慢,从1999年到2011年间只增长了12.5%,年均增长1.0%;此外,美国和法国的最低工资增长也相对较慢,均在30%~40%之间,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见表3)。

三、金融危机时期调整情况

(一)金融危机初、中期调整情况

金融危机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各国发展,也包括最低工资的政策变动。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组织的一项专门针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应对政策的研究发现,从2008年中至2010年底期间,被调查的77个国家当中,有33个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发生了变化。其中,21%的国家调整幅度高于CPI,13%的国家调整幅度等于CPI,而9%低于CPI调整。报告还指出,2009年21个国家最低工资出现负增长,且至少30个国家增长速度减半②(见图1)。

[最低工资调整

低于CPI,9%][最低工资调整

等于CPI,13%][最低工资调整

高于CPI,21%][没有全国最低工资或

没有调整的国家,57%]

图1 选定77个国家2008—2010年间最低工资调整情况

(数据来源:《ILO-IMF联合调查金融危机政策反应报告》)

国际劳动组织报告③中对OECD中12个国家就金融危机时期以不同方式应对危机并采取对最低工资政策的调整进行了比较。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冻结了本国最低工资,其余的10个国家都提高了最低工资。在这10个国家中,比利时最低工资的提高幅度最大,从7.55欧元提高到8.41欧元,提高了11.4%;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最低工资从6.55美元提高到7.25美元,提高了10.6%;加拿大最低工资提高了7.8%;法国、日本、英国最低工资分别提高了1.3%、1.4%、1.2%, 在进行比较的2009年12个国家中提高幅度较小。

自澳大利亚公平薪酬委员会④2008年决定提高联邦最低工资起,该国失业率也提高了。委员会就此提出意见,基于保证工作岗位和支持就业复苏,2009年将不提高最低工资。工会要求提高21澳元/周,并指出冻结最低工资意味着低收入劳动者承受经济下滑的结果。但委员会主席伊恩·哈珀教授称,为保护就业机会以及在经济恢复时为就业复苏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需要采取谨慎态度。

在爱尔兰,最后一次调整更新最低工资是在2007年7月。2009年,爱尔兰劳动法庭建议最低工资需要再次冻结。一些政府高层部长提到由于爱尔兰最低工资率偏高,造成了高失业率出现,要求减低最低工资,应对金融危机。与之相对的一方则不赞成降低最低工资,他们认为公共支出的其他部分还没有系统改革,越来越多人将享受不到社会福利。其他人则从另外角度持有不同观点,认为提高最低工资可以刺激消费力,因此保护就业机会,并不会有负面的经济影响。

加拿大大多数省选择提高最低工资,该国2009年最低工资加权平均值为9.08加元。一些工会要求最低工资增长到10加元/小时,认为针对消除贫困和提高平均收入,有必要提高最低工资。加拿大劳工议会认为各省可在不影响工作机会和经济良好运行情况下提高最低工资。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有3个省选择冻结2009年的最低工资。

(二)经济复苏初期调整情况

在经济略有复苏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尤其是前期冻结最低工资的国家在经济复苏信号初现时即重新启动最低工资调整,澳大利亚于2010年7月宣布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569.9澳元/周。而有些发达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在2009年末就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于2009年末公布,2010年5月开始将最低工资上涨50分,届时将为每小时9.50元,该省自2007年以来由8.00元每年增加50分,成为北美大陆标准最高的州或省之一。葡萄牙政府也公布从2010年1月开始国内最低工资标准将以5.6%的上涨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巴拿马政府也宣布将于2010年依据任务性质、企业规模与地区特性等因素,调高最低工资,涨幅在10%~30%之间。在亚洲地区,越南实行2008—2012年最低工资计划,根据原计划,国有企业、本土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于2010年实施统一的最低工资,国有及本土私营企业员工的最低工资每年平均调升20%~38%,外资企业则为13%~15%。

2010年后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更多国家选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拉美地区的巴西2010年12月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5.88%,由2010年的510雷亚尔提到540雷亚尔(约合325美元)。巴西工会组织曾要求提到580雷亚尔,但是政府计划部门认为最低工资每增加1%,巴西国库就为此多支出15亿雷亚尔,如此会加大政府开支,加重公共债务负担。据统计,2010年巴西通胀率为5.5%,国会最终决定将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在扣除通胀因素后基本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上。此外,法国、葡萄牙、卢森堡等国大多数按照与CPI等几乎同步的幅度进行调整。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由于财政状况和本国实际经济条件,采取了继续冻结或下调最低工资政策。2011年底爱尔兰议会讨论同意将该国最低工资水平从2007年7月以来的8.65降低12%,至7.65欧元,这项议案还包括降低公务员薪水和退休金,旨在缩减财政赤字,减少支出,并申请欧盟和IMF援助贷款。

四、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对于调整最低工资具有关键的作用。很多国家在最低工资调整后每年会进行一次全方位评估,以期为下一次调整最低工资提供依据和技术性支持。

加拿大各最低工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最低工资进行评估,搜集整理各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咨询、调查和研究,建议最低工资率或直接设立最低工资率,定期向省劳工部部长或省议会副总督提交有关最低工资的评估报告。如萨斯喀彻温省要求委员会最少每两年一次调整最低工资,为部长提出不具约束力的建议。新斯科舍省法律规定最低工资审议委员会要进行年度审议最低工资,向劳工和劳动力发展部部长提供有关该省劳动者最低小时工资不具约束力的建议。法律同时要求部长在收到报告起30日内公布并在60日内将政府回应公布。各最低工资委员会在做出报告之前,要大量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包括代表雇主、雇工和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群体个人的意见。如萨斯喀彻温省最低工资审议委员会2007年审议报告,就收到来自各种商会(如萨斯喀彻温省商会、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协会(如萨斯喀彻温省注册护士协会、加拿大的餐馆和食品协会等)、雇员联盟(如加拿大公共雇员联盟)、机构组织(如国家贫困组织、雷吉娜贫困局)、企业(如西方汽车有限公司等)等多种机构组织提交的分析报告和建议。2009年审议报告收到44份书面报告,其中5份来自各种商会,3份来自雇工协会,10份来自独立的商业机构,1份来自政府机构,25份来自对最低工资问题感兴趣的省内居民。可以看出加拿大最低工资评估制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

英国低薪委员会每年都会对最低工资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收支、劳动力市场和竞争力三大方面。其中,收支包括收益分配、薪酬差距与薪酬结构等内容;劳动力市场包括工作时数、就业与失业情况;竞争力方面包括生产率、价格、利润和企业生存状况等内容。低薪委员会在开始每一年的评估时,并没有订下以达到某一个中位数工资的百分比作为目标。在厘定和评估全国最低工资水平时,低薪委员会主要根据政府辖下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及经济分析;委托机构进行调查及相关研究;留意国际间最低工资的发展动向等。

法国专家委员会是就最低工资的调整向政府提出建议的机构。政府赋予其主要职能为考虑并寻找经济活动、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以及企业的用工成本等诸多因素之间的最优均衡。它负责最低工资标准的评估,并为最低工资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信息。专家委员会有权在较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且它行使职权时独立于政府。如果认为有必要,专家委员会可以建议政府降低最低工资的增长幅度,而不是按照通常的情形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韩国《最低工资法》没有明确规定特定的政府部门负责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评估,但在最低工资委员会每年进行最低工资的调整时,会组建技术委员进行调整因素的调查。其中一个技术小组负责工资水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此技术小组会对往年的工资报告(包括全国的、行业的、地区的)和宏观经济数据(通货膨胀率、消费者价格指数、GDP)进行技术分析,并对往年的最低工资进行评估。他们综合考虑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就业状况等多项因素,以确定上一年度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并为新一年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注释:

①参见ILO1970年《制定最低工资公约》(第131号)。

②参见《ILO-IMF联合调查金融危机政策反应报告》,2012年。在2010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应对措施进行了联合调查,在7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超过两年时间的调查(2008年中至2010年底)。最低工资是62项接受调查的政策工具之一。

③参见ILO2010-2011年《全球工资报告——危机时期的工资政策》。

上一篇:可行性分析财务管理下一篇:startera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