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规范管理

2024-10-20

以研促教规范管理(精选5篇)

以研促教规范管理 篇1

管理以人为本

教学以研兴教

——校长岗位培训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高陂小学

李颂航

在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学习期间,主办单位——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班全体学员分别到了大麻中心小学、大埔二小和河源市光明学校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中我留心观察,细心体会,仔细思考,反复斟酌,推敲理解,不断地对我以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真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当我走进这几所学校,看到了美观洁净的校容校貌、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听了几位校长经验介绍之后,我颇受感染,感触甚深,让我从思想深处受到很大启发。我感到他在管理中的人文性氛围很浓,视角上能与社会同步,工作方法的指导性很强。

一、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作为校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应“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做伯乐型校长,赏识师资,培训师资,提高师资,重用师资。学校环境再美,硬件再好,若不把眼光聚焦在人的身上,就如同单腿走钢丝,寸步难行。因此,在管理中应积极营造合作与竞争,民主与个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理念,积极关注民情、民意和民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广大师生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创设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使教职工安教乐教应为管理中的一贯宗旨。校长要善于分析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多站在教职工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为教职工谋利益、办实事,对教职工的工作失误要宽容大度,切忌简单粗暴,激化与教职工之间的矛盾。要做到“五心”,即善心、公心、爱心、恒心和细心。要主动与教职工进行感情交流,以心换心,以诚感人。

二、科研兴教,办出特色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的领导艺术有其特殊的作用,但必须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和创新,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管理中,要坚持“两个结合,四个落实”。教育科研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相结合。教育科研和教改做到“四个落实”——研究实验人员落实、研究实验对象落实、研究实验场所落实、研究实验经费落实。

作为一校之长,应坚持自己带头参与并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坚持科教领先,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全员参与科研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教育理论家朱永新先生曾指出:“中国教育缺乏特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每一所学校要想有影响,必须有特色,也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特别是目前,我们山区县教育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只能靠办出学校特色来弥补。

以研促教规范管理 篇2

一科研发展现状

自“十一五”以来, 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62项, 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2项, 到位经费近2.36亿元。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项, 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通过审定的品种12个, 获得专利81项。总体来看, 学校科研项目数及科研经费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主持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师数量稳步增加, 而且承担课题的年轻教师比例也在逐步提升。全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逐年递增, 学校科研成果产出丰硕, 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 出版了许多著作及教材。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及相应的设备条件, 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办学实力有明显的提高。我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1个国家部委重点学科, 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其中,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6个) 、60个本科专业。

二科研对本科教学的促进

科研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 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推进器。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 才能丰富学科内涵, 拓展学科知识, 提高教学水平。新疆农业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并鼓励科技创新, 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了许多创新型人才。

1鼓励科学研究, 促进人才培养

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拥有高水平的教师, 教师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从2000年开始, 设立了专门的科研启动基金———新疆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重点资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教师, 使他们通过承担科研项目, 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十一五”以来, 我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及推广项目共计562项, 为本科教学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此外, 学校还对在职教师参加深造和学位进修给予一定的资助, 鼓励他们结合所主持或参加的科研课题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学位, 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

2加强基地建设, 提供实习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本科学生的教学也必须归结到实践上来。通过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 我校与全疆各地州建立了178个实习基地。其中, 由我校草业学院承担的“新牧1、2号种子基地建设与生产”国家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达1470万元, 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此外, 我校还拥有4600多万平方米的实习林场和275.58万平方米的实验农场。这些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维持主要依靠科研经费支撑。他们对本科学生的开放, 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了大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整体水平。

3更新教学内容, 体现特色教学

教材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理论部分的源泉, 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更新加快, 教材内容总是落后于现实生产力。因此, 大学教师不能也不应该依赖现有教材, 而应该通过科研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 接触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利用自己最新的思想、方法、成果, 随时自编教材或补充讲义, 保持教材的前沿性。我校始终鼓励教师自编教材, 近年来, 共编纂各类教材121部, 各类实验指导、复习资料若干。这些教材都紧密结合科研实践, 结合新疆地域特色, 使学生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此外, 学校还通过计算工作量的方式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自编教材,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

4强化学术交流, 培养创新意识

开放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校所有科研项目在通过成果鉴定后, 都要求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及时举办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将在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最新成果给本科学生演示或讲解, 并努力使这种规定逐步成为一种制度。通过这些讲座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了其科研兴趣。此外, 我校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本科学生讲授前沿性学科知识, 使广大学生了解了所学专业的前沿性知识, 感性上得到了升华。

5成立学术团体, 鼓励学生科研

通过成立各类学术团体, 可以使本科学生以自发的形式进行科研活动。我校在“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协会”的基础上, 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学生科协的成立, 充分体现了科技在教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与科研可以零距离接触, 而且还促进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 为我校的科研促进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活跃了学生的学术思想, 促成了我校学生的学术氛围。

6注重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率

社会的发展对高等学校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有45%的科研项目为本科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 积极吸纳本科学生参加我校教师的科研活动,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五年来, 我校部分本科大学生利用实习和假期参与到了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当中, 接受了科研思维的训练, 获得了科学精神的熏陶。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有80%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

三以研促教的设想和建议

1尝试在本科教学中设立科研学分, 增强学生科研与实践能力

本科生阶段, 基于学生本身的基础、能力及培养目标, 科学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科学素质、科研习惯、科研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 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工作, 因材施教, 促使本科生早期系统接受科研训练, 直接参加科研实验或实习, 使大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结合科研课题或生产实际, 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受到从事科研的基本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2进一步完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科研项目 (成果) 越多, 教学内容就越丰富, 更新就越快。教授们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 结合他们所做课题, 告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的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养成不迷信权威、于不疑处有疑的科学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促进本科教学的改革创新, 大幅度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将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3强化学术交流, 活跃大学学术氛围

及时举办反映学科进展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向本科生宣传介绍科研成果。我校所有科研项目在通过成果鉴定后, 要求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及时举办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将最新科研成果给本科学生演示或讲解, 这些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4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与学术著作, 体现特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增长迅猛, 知识更新加快, 教材内容总是滞后, 为此, 应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和学术著作。大学教师应该通过科研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 接触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利用自己最新的思想、方法、成果, 自编具有特色的教材和学术著作。教师在授课中将最新的和属于自己的学术思想、科研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创新精神, 也是应对知识高速更新的根本举措。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本科生科研训练

(1) 对各类实验室的功能进行整合和强化, 重点强化服务本科教学的功能。保证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应提倡教师将自己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2) 毕业设计 (论文) 是一种带有总结性的集中科研训练。一个有水平的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 既是一个好的科研课题, 又能适合本科学生的特点, 从而做到教学和科研的互相促进。应注重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与科研的结合。

(3) 教学与科研基地并建,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现有的教学和科研实习基地为依托, 通过科研项目实施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科研与实习基地, 组织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科研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 在如何将科研与本科教学密切结合, 以科研促教学、促教改方面, 新疆农业大学近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及时将科研和生产中的新发现、新成果、新问题及时融汇到本科教学活动中,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秦伟, 刘立强, 肖文锋, 等.新疆农业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2 (11) :30-32.

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 篇3

一、夯实基础,完善机制

制度和管理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基础。为统领和优化教研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研究领导小组,梳理形成了较完善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列入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评之中,制订了《校本教研实验方案》《校本教研实验工作奖励办法》等制度,并对教研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有效指导并激励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工作中。由于奖惩分明,教师不甘于落后,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得到顺利进行。此外,通过整合学校科研室、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使信息及时得到反馈,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经验及时与同事分享。

二、落实常规,形成合力

我们把校本教研工作与学校教导处的工作有效结合,实行捆绑推进,融合发展。如每个学期教导处的计划中有提出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要求,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职能下放到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教导处负责协调、检查。这样促使整个年级形成一股合力,不断提高年级组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三、扎实活动,凸显成效

我们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研讨反馈——形成课例(或案例)”的主线来开展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所研究的课题都先根据本年级的教学实际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位教师表达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思考、关注的焦点和问题、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和对课程的理解等,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想,写好课堂教学设计,在本年级组进行试教、修改,逐步完善。接着组织全校同科目教师进行现场课堂观察,也就是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分析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寻找改进的策略,并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最后,由教研组组长或执教教师把所研究的课题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课例或案例。

在“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分年级、分阶段的形式进行研究,即按照低、中、高年级语文组和数学组来开展校本研究。如低年级语文组进行《趣味识字学法指导》的研究,高年级语文组进行《阅读指导》的研究,中年级数学组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高年级数学组进行《根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的研究。

“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的校本教研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校以“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为主旨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推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取得显著成绩。

1.教师教学思路逐步清晰

如有的教师设计出“目标集中,结构简约,引导自学,过程充实,精于读写,培养习惯”的教学流程;有的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进行了课程间的整合;还有的教师通过线索板书、综合板书、图示板书等途径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实效……

2.校本活动成果得到辐射应用

如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品词、品句进而仿说句子,体现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即品读——感悟——积累,使“双基”的训练扎实到位;高年级数学组运用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以三维目标进行评价。课堂观察量表是借助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特点,评价得失,并对教师的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目前,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全校各教研组全面展开,成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导教师善于总结经验,提高科研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聚焦课堂 以研促教 以研兴教”的校本教研,更新了当前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在理论与实践环节中搭建桥梁,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一个开创性的探索。

以研促教规范管理 篇4

——我的成长历程

保定市育德中学:苏颖哲

我的家是在保定市西郊的一个村子——富昌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我的启蒙教育是自己搬着小板凳在村子里的育红班(今天的幼儿园)完成的,当我6岁半时该上一年级了,村里人多,只招收7周岁的孩子,无奈之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去爸爸单位的厂办校——铸机子弟学校上学,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初中九年的课程,也是在那里遇到了对我影响很深的宋淑英、李亚斋、郝改弟老师,他(她)们对我的关心、教育和耐心的指导,使我逐渐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老师的想法。记得中考填志愿时,我跟一个要好的同学闹着玩似的约好填报了十四中,李老师看到我的志愿表,急忙跟我父亲联系,最后爸爸问我:“还想上学吗?”我说“想”。一句话,最终我报考了保定一中。毕业时我以512分的成绩顺利升入保定一中(分数线是507分)。所以我特别的感谢当年曾经帮我改志愿的班主任李亚斋老师,是他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使我一直努力在实现我的理想。1994年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习,在当时不知引来了村子里多少人的羡慕的目光,成为村里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我倍加珍惜,在师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的方法,1996年毕业后,满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憧憬、热情和对孩子们的热爱,我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工作岗位。

一、融入学校,勤恳踏实,虚心求教

1996年8月我被分配到保定市育德中学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我虚心学习,诚心求教,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尽快的熟悉教材和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历史课讲解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那时的信心,热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时我家离学校骑自行车要30分钟的路程,冬天村里道路不好走,经常摔跤,即便如此,我也是经常早早的来到学校,打水、擦桌、打扫卫生给老师们倒好水等等。诚恳朴实、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父母具备的这些优秀品质我都很好的得以继承,所以我能很快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斗转星移,转眼间,闵淑珍老师退休了,张艳红老师也离开了学校。在严文革、侯民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也接连带了几届初三毕业班,很快将新教材熟悉了,理顺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跟严老师、侯老师听课,后来还拜严老师为我的辅导教师,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会主动请教,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别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过程中所搭建的各种各样的舞台,包括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青年教师的拜师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同课异构活动等等,在不断的听课、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我不仅从其他教师的身上学会了更好的教育教学的策略、方法、手段等,而且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以适应中考和社会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不断学习“充电”,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参加工作以后,我利用每一个假期,不间断的参加各种学习,1997年——1999年,我报名学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当时参加学习的老师们,对于编程、C语言等科目,感觉脑子不够用,转不过弯来,听不懂,感觉很难学会。学习文科的我也深有同感,于是有的老师中途退学了。我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反复的问老师、问同学,经过多次反复讲解,逐渐找到规律,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坚持完成了全部课程,最终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在2000年——2003年参加历史教育专业本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本科毕业证书。2002年我带初三毕业班,每周加上晚自习、培优课达到二十一课时的工作量,在怀孕后期学校特殊照顾允许我宽松坐班,我一直坚持工作,本该7月8号的预产期,结果在6月12日提前破了羊水,几位老师匆匆忙忙的将我从学校送到了医院,提前20多天生下了儿子。我当时心里还在想,初三的复习任务基本完成,剩下的主要是学生自己复习,也算没有过多的耽误教学。但事后回想当时的情景,无论是家人还是领导都很后怕。六年的寒暑假我没有歇过一个完整的假期,都是在充实而忙碌中渡过,不是假期给学生补课,就是函授进修,虽然累点、辛苦点,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这为我日后的教学工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还参加了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指导方面的课

程,提高了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学校,我又选修

photoshop、flash软件的应用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与学科进行整合。在2010年6月参加了保定市骨干教师的培训,2010年12月,我还参加了“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通过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在研讨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和丰富了自己历史专业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弥补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一些缺失,使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

三、潜心教学,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多年来,我连续担任了多届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始终坚持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在教法上进行一些改革探索。研究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也逐渐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支持。每年初三都要组织复习研讨课,可能会有老师觉得麻烦,耽误时间,而我则利用把握这个机会,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为此,我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结合每年的中考热点,研究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那时,为了上好课,经常修改到深夜。通过几次试讲,充分吸取本组老师的研讨意见,自己融会贯通,每上完一次课,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反复修改中,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操控也得到提升。我先后参与讲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新旧中国的外交》三次初三的复习研讨课,受到北市区教研员和其他学校教师的好评。自己也经受了一次次的锻炼和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三节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在2008年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上获保定市一等奖。《美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新旧中国的外交》两课的课件分别在2010年5月和2011年4月在人教网成功发表,得到了更多的历史老师们的好评和认可。总结反思多年来初三历史复习方法,在2011年保定市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中,所做《学案教学打造高效历史复习课堂》的复习经验交流的讲座,受到教研所专家和初三教师的广泛好评。在这里,我想对年轻的教师说,每一次经历都会促使自己的不断成长,只有经历了阵痛的折磨,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四、发现问题、研究实践、精益求精,以研促教。

积极组织教研活动。教学中没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问题,要善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唯有如此,才会不断进步。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商讨制订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活动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活动目标清晰,提前做好准备,所以每次活动,老师们积极发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最终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加以提炼,在教研组活动时我们有意识的进行思考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2007年3月我们申请并承担起保定市青年专项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教材的重组与设计创新研究》。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我们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学习学校的教海探航、教育教学理论等书籍,利用网络搜集进行课题研究的有效模式和做法、不断摸索学习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本组教学实践,大胆改革、推陈出新,同时写出自己学习体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在课题中期汇报之前,我要将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实的反映我们的课题研究情况,书写中期报告。为此,我好几个晚上加班熬夜整理,老公看我那么辛苦,不断的埋怨我,有时我们还要吵上几句,弄的我心情很不好。第二天我会找到侯老师或是朱立娜老师,叨叨几句,发发牢骚,她们总会给我鼓励,支持我,帮助我,不论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全组老师都会伸出援手给以支持。我们心中树立了目标:看准了的事,再累再难,也要坚持做完。面对困难,组内老师们团结一致,共同商量解决,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利用网络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我们组不解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一课题在2009年4月顺利结题,并在2010年保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我因此获得了保定市 “科研型教研组长”的荣誉称号。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历史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这三年都更快的成长起来,多人、多次在省、市、区各种比赛活动中积极参与,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在侯民老师的指导和全组教师的帮助下,我不仅成功讲授了2008年的中考研讨课,而且2010年8月,保定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学标兵评选中,被市教育局授予“保定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标兵”称号。可以说,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与学校的支持,文综组教师的教学研究分不开的。课题研究的参与不仅使教师个人获得了荣誉,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可见,课题研究是可以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的。如果没有平时教师们认真的工作、学习、反思总结,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不会有历史组辉煌的今天!在这里,借此机会,我代表历史组教师,感谢校领导对我们组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舞台充分展示自我,使自己更快成长为优秀教师!

五、尊敬父母,孝敬公婆;团结协作,热心助人;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

在家里,尊敬父母,孝敬公婆,与公婆和谐相处,我深知公公婆婆帮我带孩子、接送孩子的辛苦,所以我在家里尽力做好家务,经常与公婆聊聊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时也会请他们当“参谋”。和谐的家庭关系使我在工作中能够踏踏实实、一心一意。

在学校,作为党员教师,党小组长我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我牢固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讲协作;平时注意和同学科、同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工作之余也会一起聊聊天,打打球,做做运动,学校就像一个欢乐的大家庭,心情愉快就会工作顺心!

以研促教规范管理 篇5

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办学

为推动开发区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区教育局研究出台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各校立足实际,挖掘自身潜能,落实“一校一品”,如育才分校的“书香生态校园”、军山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黄陵小学的“德育体验课程”等,均以课程开发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阵地,抓住契机,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全区共有10所学校已顺利进入结题阶段。

课程开发着眼于四大类,即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隐形课程,建立个性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再开发。如神龙小学语文学科的《快乐阅读》、数学学科的《数学好玩》、英语学科的《声色互动》、美术学科的《印迹之美》和体育学科的《项目引进》,将静态的教学设计变为动态的教学实施,课程特色鲜明。

特色课程生本化。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儿童的成长、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三角湖小学的《童.趣》《文.彰》《武.艺》等三类校本课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实行走班制,每周五的下午,学校就变身为学生享受幸福时光的“课程超市”和儿童乐园。

活动课程系列化。薛峰小学的民间艺术精品课程、三角湖小学的“幸福节日课程”、神龙小学的“车育文化课程”等无不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学校在校本课程体系创建过程中,更新发展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育充满生命的智慧、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审美的感动和创新的激情。

互动平台推动实践交流,促进教、研两支队伍成长

教师是课程实施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和主要角色,教师能否充分地科学地发挥自己在课程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近年来,开发区教研室注重搭建平台,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锻造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多层次浸润式学习。组织全区集体学习。开发区与江汉大学组成学习培训共同体,分期分批送教师参加通识、专项培训。区教研室还聘请专家到校指导,紧紧围绕热点问题,如高效课堂创建、新课标教材教法、考试命题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等等,采取专家报告、课例分析、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助力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深化。

引导学校校本研修。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由各校自主提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不同发展层次,选择合适的校本研修主题、内容和形式。教研室提供前置性服务,与学校一起做校本研修的前期规划,研制相应的校本研修评价标准。

拓展网络自主学习。结合武汉市“教育云”工程,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精选和分享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备课组、学校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灵感创作等,改变教师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摆脱个人狭隘经验,促进自主开放、高效学习,强化教师教研意识,激活了教研力量和资源。

多角度主题式研修。主题视导。教研室珍视每一次同教师的接触机会,每次到校视导都有针对性较强的视导主题:如针对市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全学科指导,针对市级课堂督导的区级服务式督导,针对新招聘教师的过关课调研,针对新课标实施后的课堂教学专项研讨,等等。在视导过程中夯实四个方面的基础:对于授课教师,指导他们在教学中将新课标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同学段听课教师,鼓励他们持续进行自我视导,并比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对于视导人员,即区内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倡导充分交流,培养检查与辅导能力兼备的视导人员;对于教研室建设,逐步完善教学视导工作机制,加强后续指导工作,让指导更具导向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如下图)

主题研讨。在每一次课堂研讨活动中确立相应的主题,教研室通过征集问题确立主题、专题分解制定计划、集体备课引领观摩、评课交流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进行主题式研讨。如在“高效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研讨活动中,体验了叶丹老师情理交融的语文阅读课堂,马先江老师体验与辨析共存的数学课堂,朱宽道老师趣味十足的英语课堂;在“高效课堂——备课组的建设工程”研讨中,领略了三角湖小学、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如何开展集体备课,如何打磨教学优质课;在“高效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活动中,通过实验小学和神龙小学的学科整合课,让老师们体味现代教育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在一次次主题研讨活动中,骨干教师在交流中历练成长,听课教师在反思中磨砺提升。

多平台任务式驱动。教师在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观摩了课例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借交流展示活动搭建实践互动的平台,让教师们学以致用,以学促变,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课题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研是助推教研发展的源动力,开发区一向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坚定走科研兴校之路。2013年在市规划办成功立项4 个市级重点课题,1 个一般课题和11个教师个人课题。区内10所小学中5所申报并成功加入武汉市教科院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各校分别在市区领导、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有效的课题研究助推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备课组建设。备课组活动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有效手段。本着“以评促研”的理念,区教研室组织的优秀备课组评比工作激活了学校备课组的建设工作,为学校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促进区域内同一备课组教师深度合作,让优秀教师、优秀学校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办学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让所有教师和学校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

比武交流。广泛开展“校级比武”和“区级比武”活动,让教学比武成为常态。教研室规范了教学竞赛的管理工作,每次竞赛前期周密制定方案,比赛程序严谨有序,评选方式公正公平,确保比赛过程透明化、公开化,通过竞争机制,强化各学校的责任意识。此外,积极组织参与更高级的比赛,教研室发挥区内特级教师、名师的作用,组织中心教研组的成员一起研课磨课,引领、引导参赛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创造佳绩。通过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充分展示了开发区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巨大发展潜力。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己之力可以实现,只有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上一篇:绘本馆市场分析下一篇:市林业局党组书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