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精选8篇)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篇1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问卷调查
同学们: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拓展同学们的选择空间,依据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实施方针,我们将根据我县,我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进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切合实际,更能适应你们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你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保证高中化学更具有个性,请你协助完成本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匿名制,请同学们如实填写,谢谢!
一、你对现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
1、你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
A、贴近社会与生活B、有可供选择的空间
C、广度大、浅显易懂D、跨度太大,结构不完善
2、你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的是()
A、减轻学习负担B、加重学习负担
C、关注学习的学习兴趣D、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3、你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
A、只注重基础知识B、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C、只注重与技能D、既注重知识与技能,又强调过程与方法
4、你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
A、易学B、难学C、好学难掌握D、难学难掌握
5、你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是否需要补充些内容()
A、需要B、不需要C、非常需要D、无所谓
二、你对现行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的感受(可多选)
1、通过对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你感到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是()
A、内容层次性强,主题明确,具有模块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B、反映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经及其它科学技术广泛联系的特点
C、注重实验探究,强调课堂活动与交流,习题少的特点
D、感觉不到有何特点
2、你感到化学新课程教材()
A、内容多,容量大,跳跃性大,学习困难大
B、理论性、概括性不强,化学概念多,学习无困难
C、新知识多,语言精炼,可读性不大,自主学习困难多
D、安排课时少,知识系统“散乱”,实验探究多,理解掌握难度大
3、教材与课外化学科普读物相比,哪一个能引起你的兴趣()
A、教材B、科普读物C、都能D、都不能
4、你认为必修模块能否为选修模块打好基础()
A、能B、一般C、不能D、不知道
5、你感到化学与你日常生活的联系()
A、很紧密B、紧密C、有点联系D、没什么联系
6、在课堂上你能接触到与我县化学化工生产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吗?()
A、经常B、时不时C、偶尔一两次D、没有听过
三、你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况
1、学习化学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
A、认识世界、了解生活B、提高了科学素养
C、具备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D、无所谓收获,只是为了考试
2、除了化学课本外,你还从哪些渠道让能获得化学知识()
A、电视、网络B、图书馆,教辅读物
C、与高考相关的资料,如《优化设计》等D、校本课程
3、在化学实验课上有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吗?()
A、经常做B、做过一两次C、很少进实验室D、从没做过
4、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
A、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B、为了高考
C、完成高中学业D、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在化学学习中,你的老师组织你们做过化学《小制作》吗?()
A、经常做B、做过一两次C、从没做过
6、你对我县的与化学化工有关的企业,如酒厂、选矿厂、冶炼厂、活性碳厂、砖厂、自来水厂做过相关的调查吗?
A、做过几次相关调查B、只调查过其中的一个
C、只参观过,未做深入调查D、从没做过
7、在课堂上,你接受的化学史知识()
A、很多B、一般C、很少D、从没有
8、教材课后作业,能满足你对化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吗?
A、能满足B、作业量太大C、不能满足D、一般
9、你希望在化学校本课程中听到与本县化学相关企业的详细介绍吗?
A、非常希望B、希望C、不希望D、无所谓
10、你希望有切合本县实际,能为本地区建设服务的化学校本教材吗?
A、非常希望B、希望C、不希望D、无所谓
四、选出你感兴趣的化学校本课程子题目(在后面打对号,可多)
1、中外化学人物和化学史
葛洪()舍勒()诺贝尔()蔡伦()侯德榜()居里夫人()门捷列夫()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张青莲()勒夏科列()
2、化学与生活
波尔多液的杀菌机理()肥皂的历史()馒头、饼干里的小洞洞()浅谈健康饮水()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烧柴和烧气()铜锅、铁锅、铝锅()洗去污迹要“对症下药”()涂改液()珠宝玉石()盐的用途()海水何价()粮食醋与勾兑醋()
3、化学与环境
大气污染及治理()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及治理()料污染及治理()环境空气质量大比拼()地沟油()增塑剂()铅污染及无铅汽油、乙醇汽油()镉中毒()土法炼金()铅、锌的开采与冶炼对环境的影响()吸烟的危害()
4、化学与科技
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各种电池介绍()化学武器()化学与生物考古()晶莹多彩的玻璃()能源()
化妆品中的化学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篇2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实验学校, 历来重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培养, 已经开设了开心农场、鼓号队、航模队、民乐队等多个兴趣组和社团。为进一步满足每一个学生享受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使课程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发展, 结合《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 学校决定从2015年9 月起实施自主体验个性化校本课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尝试选课走班的探索实践。为使这一课改尝试稳步科学地推进, 学校作了前期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 以本校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问卷347 份, 其中有效问卷330 份, 问卷回收率为99.1%, 有效率为95.1%。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形式, 从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的理念和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编制问卷。问卷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中设有开放式选项。
二、课程开发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解决当前课程的哪些问题?
1. 当前课程的覆盖面不广
对于“你喜欢参加学校兴趣组吗?你是否参加了兴趣组?”这个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 (见图1) , 96.1%的学生喜欢参加兴趣组, 但实际参加兴趣组的只占了学生总人数的45.3%。说明当前的兴趣课程门类较少, 课时量也过少, 导致覆盖面不广, 近半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个性化优质教育。
2. 当前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较窄
当前学校已开发的兴趣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拓展课程 (包括学科知识拓展、体艺兴趣拓展) 和探究课程。其中拓展课程占总数的86.4%, 而探究课程只占了总数的7.2%。在拓展课程中有64.6%的课程属于体艺兴趣课程, 例如田径、乒乓球、舞蹈、绘画、书法、鼓号、班级器乐训练等;学科知识拓展占拓展课程的35.4%, 例如数学、小记者、阅读、科学实验等。调查表明, 兴趣课程内容涉及面较窄, 类型也比较单一, 缺乏本地的特色, 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兴趣组”和“特长班”的水平上, 探究类、思维培养类课程比例明显偏低。
3. 当前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访谈中显示, 学生普遍对生活技能、科学探究、思维培养、艺术熏陶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渴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陶冶情操。这说明现行的某些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 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 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的观念能很快转变吗?能较快适应吗?
1.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有待加强
对于“你觉得校本课程是什么样的课?”这个问题,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 (见图2) , 46.8%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改编、选编和拓编国家规定课程, 28.4%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活动课与兴趣课, 只有24.8%的教师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上, 97.1%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只有2.9%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可有可无。对于“校本课程由谁来开发比较合适?”这一问题, 25%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可以由教师自主开发, 43.9%的教师认为由教研组集体开发比较好, 26.1%的教师觉得应该让学校指定专门人员去开发, 还有5%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应该由专家开发。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教师虽然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对开发的主体存在着差异, 但大多能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此, 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认识有待加强。
2. 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时间、精力将会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
调查结果显示 (见图3) ,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 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缺少专家指导等困难。其中73.5%的教师认为是自己缺乏课程开发的水平和技能, 缺少相应的培训;57.4%的教师觉得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进度;44.1%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关的资料;25.6%的教师则认为课程开发的硬件设施和经费至关重要。还有少部分教师对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估计不足, 导致课程开发不能深入进行。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欠佳, 停留于请专家来校作课程开发培训或研发编写教材, 自己则简单执行的误区中。
(三) 校本课程应该如何开展实施?
在问卷设计时, 我们对部分已有校本课程的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调研。访谈结果表明, 66%的课程正在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还没有课程开发计划和管理制度的课程占了总课程的13%;只有21%的学科有相对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 目前至少有79%课程还没有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这说明目前还处于随意的、不系统的课程开发管理阶段, 缺乏整体规划, 系统性不强, 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开发管理机制。
(四) 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访谈结果表明当前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 以学生之间互评为辅, 两项比例分别为62.3%和30.9%, 其余为“专家”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在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上, “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分别为93.6%和72.3%。这说明目前对校本课程评价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上, 缺少对校本课程本身的总体评价。
在开展课程评价过程中, 超过80%的教师认为缺少可操作的评价模式和理论支撑, 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专家的指导。这说明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难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 关注学生需求, 引进“自主选课平台”, 科学地设置校本课程
针对当前课程开展的现状,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定位是:以生为本, 对学生负责, 为学生服务。因此, 在校本课程设置时我们注重课程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让学生在有趣有效的体验中学习;注重课程的启发性和实践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创新;注重课程的特色性和针对性, 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情况来因材施教;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确定了“人人参与, 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的校本课程理念, 并将课程划分为六个综合素质课程模块:A. 多彩艺术课程:含合唱、器乐、书法、美术、国画、舞蹈、古筝、陶瓷等。B. 活力运动课程:含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竞走俱乐部、阳光测向等。C. 生活技能课程:含美食制作、发饰DIY、十字绣、编织等。D. 科学探究课程:含科学实验、科学创新、航模箭模、科学小巧手等。E. 经典朗读课程:含三字经、儿童诗、英语朗诵、美文欣赏等。F. 思维素养课程:含翻转数学、数独游戏、思维训练、程序设计等。
我们将校本拓展课程集中安排于每周四下午, 每个学生在半天内完成两个时段两个自选项目的学习。
在新的校本课程设置中, 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 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学校引进“自主选课平台”系统, 设定课程参与人数上限, 创设公平选择机会。采用“走班”模式, 一、二年级在年段内跨班级组班, 三、四、五年级跨年段组班, 六年级以原班为单位开展语数学科拓展活动。
在师资配备上, 鼓励本校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第二课程。如黄露旦老师曾在浙江省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获得佳绩, 根据她的特长, 学校鼓励其开设《阳光测向》校本课程。同时, 结合“除了学校的老师, 你还想让谁来上你喜欢的课?”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 聘请、邀请学校职工、社会人士和家长义工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期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协调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 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群。
(二) 转变教育观念, 加大教师培训和教研力度, 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性的实践, 而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定位从“甄别人才”转向了“人人成才”, 从“把一个班当一个人教”转向了“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 从“补短式”的教育转向了“扬长式”的教育。如果教师未能转变教育观念, 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教育折腾”。
传统的学校课程中教师只需扮演执行者的角色, 按照预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而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师推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 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承担起课程编制者、组织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意识与科研能力。因此, 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和教研力度, 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 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使校本课程真正区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成为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
(三) 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引领校本课程规范发展
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发展, 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础。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校长任委员会主任, 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委员会下设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审核小组及项目监理小组。教导处作为落实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行政机构, 负责任务与意见的传达, 如教师的选定落实, 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等。学校还尝试着制定相关制度:校本课程的申报与遴选制度、校本课程质量评价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奖励与惩处制度、专用教室使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 以期从管理和制度层面引领校本课程规范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篇3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实验学校,历来重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培养,已经开设了开心农场、鼓号队、航模队、民乐队等多个兴趣组和社团。为进一步满足每一个学生享受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使课程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发展,结合《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学校决定从2015年9月起实施自主体验个性化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尝试选课走班的探索实践。为使这一课改尝试稳步科学地推进,学校作了前期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本校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30份,问卷回收率为99.1%,有效率为95.1%。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形式,从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的理念和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编制问卷。问卷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中设有开放式选项。
二、课程开发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开发校本课程需要解决当前课程的哪些问题?
1. 当前课程的覆盖面不广
对于“你喜欢参加学校兴趣组吗?你是否参加了兴趣组?”这个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96.1%的学生喜欢参加兴趣组,但实际参加兴趣组的只占了学生总人数的45.3%。说明当前的兴趣课程门类较少,课时量也过少,导致覆盖面不广,近半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个性化优质教育。
图1 当前学生喜欢参加兴趣组情况
2. 当前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较窄
当前学校已开发的兴趣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知识拓展、体艺兴趣拓展)和探究课程。其中拓展课程占总数的86.4%,而探究课程只占了总数的7.2%。在拓展课程中有64.6%的课程属于体艺兴趣课程,例如田径、乒乓球、舞蹈、绘画、书法、鼓号、班级器乐训练等;学科知识拓展占拓展课程的35.4%,例如数学、小记者、阅读、科学实验等。调查表明,兴趣课程内容涉及面较窄,类型也比较单一,缺乏本地的特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兴趣组”和“特长班”的水平上,探究类、思维培养类课程比例明显偏低。
3. 当前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访谈中显示,学生普遍对生活技能、科学探究、思维培养、艺术熏陶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这说明现行的某些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 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观念能很快转变吗?能较快适应吗?
1.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有待加强
对于“你觉得校本课程是什么样的课?”这个问题,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见图2),46.8%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改编、选编和拓编国家规定课程,28.4%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活动课与兴趣课,只有24.8%的教师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上,97.1%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只有2.9%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可有可无。对于“校本课程由谁来开发比较合适?”这一问题,25%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可以由教师自主开发,43.9%的教师认为由教研组集体开发比较好,26.1%的教师觉得应该让学校指定专门人员去开发,还有5%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应该由专家开发。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教师虽然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对开发的主体存在着差异,但大多能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认识有待加强。
2. 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时间、精力将会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缺少专家指导等困难。其中73.5%的教师认为是自己缺乏课程开发的水平和技能,缺少相应的培训;57.4%的教师觉得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进度;44.1%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关的资料;25.6%的教师则认为课程开发的硬件设施和经费至关重要。还有少部分教师对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估计不足,导致课程开发不能深入进行。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欠佳,停留于请专家来校作课程开发培训或研发编写教材,自己则简单执行的误区中。
图3 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
(三)校本课程应该如何开展实施?
在问卷设计时,我们对部分已有校本课程的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调研。访谈结果表明,66%的课程正在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还没有课程开发计划和管理制度的课程占了总课程的13%;只有21%的学科有相对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目前至少有79%课程还没有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这说明目前还处于随意的、不系统的课程开发管理阶段,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不强,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开发管理机制。
(四)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访谈结果表明当前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以学生之间互评为辅,两项比例分别为62.3%和30.9%,其余为“专家”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在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上,“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分别为93.6%和72.3%。这说明目前对校本课程评价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上,缺少对校本课程本身的总体评价。
在开展课程评价过程中,超过80%的教师认为缺少可操作的评价模式和理论支撑,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专家的指导。这说明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难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关注学生需求,引进“自主选课平台”,科学地设置校本课程
针对当前课程开展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定位是:以生为本,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因此,在校本课程设置时我们注重课程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有效的体验中学习;注重课程的启发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创新;注重课程的特色性和针对性,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情况来因材施教;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确定了“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校本课程理念,并将课程划分为六个综合素质课程模块:A. 多彩艺术课程:含合唱、器乐、书法、美术、国画、舞蹈、古筝、陶瓷等。B. 活力运动课程:含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竞走俱乐部、阳光测向等。C. 生活技能课程:含美食制作、发饰DIY、十字绣、编织等。D. 科学探究课程:含科学实验、科学创新、航模箭模、科学小巧手等。E. 经典朗读课程:含三字经、儿童诗、英语朗诵、美文欣赏等。F. 思维素养课程:含翻转数学、数独游戏、思维训练、程序设计等。
我们将校本拓展课程集中安排于每周四下午,每个学生在半天内完成两个时段两个自选项目的学习。
在新的校本课程设置中,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学校引进“自主选课平台”系统,设定课程参与人数上限,创设公平选择机会。采用“走班”模式,一、二年级在年段内跨班级组班,三、四、五年级跨年段组班,六年级以原班为单位开展语数学科拓展活动。
在师资配备上,鼓励本校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第二课程。如黄露旦老师曾在浙江省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获得佳绩,根据她的特长,学校鼓励其开设《阳光测向》校本课程。同时,结合“除了学校的老师,你还想让谁来上你喜欢的课?”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聘请、邀请学校职工、社会人士和家长义工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期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协调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群。
(二)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师培训和教研力度,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性的实践,而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定位从“甄别人才”转向了“人人成才”,从“把一个班当一个人教”转向了“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从“补短式”的教育转向了“扬长式”的教育。如果教师未能转变教育观念,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教育折腾”。
传统的学校课程中教师只需扮演执行者的角色,按照预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而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师推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起课程编制者、组织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意识与科研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和教研力度,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使校本课程真正区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成为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
(三)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引领校本课程规范发展
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发展,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础。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委员会下设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审核小组及项目监理小组。教导处作为落实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行政机构,负责任务与意见的传达,如教师的选定落实,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等。学校还尝试着制定相关制度:校本课程的申报与遴选制度、校本课程质量评价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奖励与惩处制度、专用教室使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以期从管理和制度层面引领校本课程规范发展。
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忽略了同伴教师、教师自我及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对象上,我们忽略了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和家长义工等共同参与评价。另外,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动态过程,对校本课程的评价重在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以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成为真正能够彰显学校特色的特色课程。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的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成为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使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够更加科学、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篇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样,使“校本课程”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近几年,根据课改精神,我校在创造性地运用国家课程改革教材的同时,尝试着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有效地配合了课程改革,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拓创新,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年3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现有的条件、环境等客观实际入手,充分利用##县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和学校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先后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走进##国》,其中,《走进##国》共分四类。即:“秀奇的##国名胜”、“灿烂的##地文化”、“多彩的##国民间艺术”、“丰富的##地乡风民俗”。该课程体系,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开发目标,经历了艰苦、漫长的探索,逐渐由初期的朦胧走向现在的成熟。每类都以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引领,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图文并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
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下,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尊重,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探究问题的意识.二、立足校本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了推动我校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加深教师对课程的深层次理解,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教师观念,创办刊物—《教研之窗》
自2003年开始,学校就办起了教研刊物—《教研之窗》。每2周一期,现在已100多期了。每期约3000至4000字,刊登的内容比较丰富,如国家《新课程标准》解读;国内外教育教学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当前研究课题的最新动向,一些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各学科教案设计以及案例分析等,每期后面都附有与内容相关的问答、论述、研究性的题目。此刊物的创办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了新台阶,深受全校教师的青睐,为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研究,引领教师资源共享
1、构建有序的校本教研模式
确立课题——个人思考——集体研讨——反思修正——形成策略。
2、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教研沙龙”、“专题辩论会”、“案例分析”、“说反思、谈体会”、“绿色课堂展示”等。这样帮助教师把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改变了多数教师理论与实践存在“鸿沟”的现象。(实例展示)
3、每学期推出有助于教师成长的“五个一”工程。
①参加一项课题研究;②撰写一篇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③撰写一篇校本课程故事;④撰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⑤上好一堂优质公开课。
4、举行创新型观摩课。
即一个班上课,其他平行班的师生可以共同观摩。这样,打破了以前一师上课只有教师观摩的模式,既实现了师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标,又体现了师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理念,实现双赢。
三、依托校本课程实施,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一)课程保障:
落实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将“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2007年9月,学校把“走进##国”“文明礼仪”“古诗文诵读”等部分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一二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正常运行。为了提升“校本课程”的研究底蕴,更好地服务于校本课程,学校鼓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开发和建设,从而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打通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保障:
1、实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分年级段实施,“文明礼仪”、“数学小博士”等为一二年级的内容,“古诗文诵读”、“竖笛”、“五
子棋”等为三四年级的内容,“二胡”、“走进##国”等为五六年级的内容。
2、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教师自由选择内容编写教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搜集教材,培养教师和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泼“校本课程”教学形式,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互动,形成“校本课程”资源的全面而广泛的共享。
4、加大学校业务领导随堂督课的力度,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检查、有小结。
(三)师资保障:
教师要求一“专”多“能”,体现校本管理科学化。“专”指教师的专业课,“能”指教师除专业课之外,能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自由申报承担某一类课程。自由选择的方式,不但增加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兴趣,而且也使有专长教师的才能,得以展示和发挥,自信心、责任心大大增强,体现了校本课程管理的科学化。
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
近几年,我校对日常课程进行改革,在校本课开设实施的同时也注重与综合实践等日常课的整体结合。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活动因素,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融合为一体。以活动的形式将各科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领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实践、体验和拓宽,使校本课程更具魅力。如:
语文学科,在活动主题“我与奥运同行”中,开展了“奥运日记”、“观奥运有感”、“奥运在我心中”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运
用写作手法,感悟奥运精神,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数学学科,在活动主题“小课题研究”中,开展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数学故事”、“数学作文”大赛等,评选“数学小博士”“数学故事大王”等,获奖学生的名字和照片公布在学校宣传栏中。
艺术学科,举行了“剪纸小巧手”、“小小舞蹈家”、“小小画家”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校本课程,开展了“缝荷包大赛”、“小调查”“小论文”大赛等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人,他们在积极地感受和体验学习过程,在分享成功的欢乐。在这样的课程中,每位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有了更多发展自我的空间。
五、建立健全良好的评价制度。
1、采取多样化考核形式。一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听课、评课、说课、编写教材、搜集材料等方式),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二是对学生的考核(抽查、座谈、研究成果展示、作品比赛等方式),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出等级。
2、与常规课程捆绑评价。书面考核占80%,技能测试成绩占10%,校本课程成绩占10%,各项的综合成绩为本学期该生的学业成绩。这样,通过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先进性、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实施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师共同探讨,协作寻求教学的策略,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同时在全校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了教师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了教师合作探究,与人沟通的能力,引领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篇5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各种资源和办学历史,依据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来确定本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在此之后就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以便开展各项活动。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学校内部人员主要包括校长、主管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外部人员包括地方当局行政主管领导、课程或学科专家、家长和社区代表等。只有内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首先组建了由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学校内部人员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专业部主任、专业部学科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组成;同时,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合作资源条件和办学历史,筛选出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等典型旅游合作企业代表作为学校外部人员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团队中来。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除了要考虑到校内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虑校外的情境与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会需求、社区状况、家庭情况等。从社会需求来看,校本课程要照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新需要,传统单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而需要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发展自己专长的机会。从社区需求来看,学校都处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都会受到来自社区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学校课程设计应把握社区的活动实际。从家庭的需求来看,家庭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包括独身子女、妇女就业、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应考虑不同家庭结构、经济条件下儿童的需求。校内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对校内资源现状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校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和财政条件等。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学生的评估关系到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发展状况。
我们通过企业访谈、用人单位座谈会、企业一线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旅游企业的社会需求进行了多方面调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方面,传统单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而需要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旅游课程设计方面应当考虑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发展自己专长的机会。为此,我们进行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访谈和调查。从中查找出不同岗位的不同的典型性工作任务,以此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旅游专业课程改革。在进行企业访谈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校内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对校内资源现状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质量。我们的专业学科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全部具有旅游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餐厅技师、茶艺技师等;同时多人具有企业从业经验并仍在企业兼职或利用课余、寒暑假等时间到企业进行访谈、实践等活动,对企业、行业动态均能够及时把握。多位教师是劳动部门的相关技能的考评员。
对学生的评估关系到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发展状况。我们在企业一线专家访谈中,还加入了目前刚刚都岗位上参加实习工作的旅游专业学生,他们既对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有最新的认识,又有到岗位上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切身体会,为我们的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寻找以及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拟定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就是依据学校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目标,建构学校的总体课程,并据以实施、评估、改善的过程。所以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学校教育目标是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教育目标必须转化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各学习领域的目标,通过教学来实现各学习领域的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4.设计方案
目标制定好后,就要进行课程编制。课程编制考虑许多因素,如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社区的实际、学校的实际等。因各学校规模、教师结构等条件不同,学校课程编制的步骤很难有相同的方法,但大体包含确认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针、决定学校课程编制的具体组织与时程、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节数的配置三项。
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将旅游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旅游景区(点)、旅游网站等各类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掌握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能从事客户接待、旅游计划与调度、票务服务、导游服务、旅游景区(点)服务等岗位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我国目前旅游服务岗位需求,必须实现课证整合,通过校企合作以工学深度耦合为抓手来进行构建。从学生入校、在校学习到实训、实习均与企业合作,实施“企业全程介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核心改造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来确定课程性质;以岗位分析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内在逻辑;以职业能力为主体,构建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线索,设计教学项目;以职业行为为导向,转变教学方式;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完成从原先的学科逻辑体系向工作任务逻辑体系的改造,形成任务引领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讨论与实施
课程方案实施前需要跟教师、家长沟通与说明,听取他们对实施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这样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将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室情境的教学实际的教育实践。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充分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
6.评价与修订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篇6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是,校本课程校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是有机的一个整体,是有机的整合,而不是孤立的上一节课,搞一种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整体发展的观念,即:开发的可持续性。必须有整体的学校课程的框架,即:综合和开放的特点。
这一主导思想的确立对我校来说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由糊涂到清楚的过程。是我们在学习有关文件,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立的开发观。
我们将校本课程生成的过程视为素质教育在我校深化的过程,视为具体体现“三个面向”的过程;视为体现这次课改基本理念的过程,我们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对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分析对校本课程需要进行了评估。从而确立一个中心: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明确一个原则:体验。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体现一个特点: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们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分为课程拓展部分和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一)课程拓展部分
1、双语游戏课
课程类型:课程改编类型
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情景会话等形式,教会学生礼貌待人,文明交际。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正确评价同学的优缺点,有自己的看法,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进行分组学习。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
2、探索与创造
课程类型: 课程改编类型
以我校传统教材《学创造》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编,以科学家或科学探索故事为主线,从观察、联想、想象、发散、集中、转化、组合、定势突破等方面入手。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广域课
课程类型:课程自编类型
广域课的内容从以下五方面取材:
我和学校、我和社会、我和家庭、我和自然、我和科学。
“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我”。广域课更多的关注的是“我”的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生活即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同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的人”。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广域课就是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才干,完善自我。让学生学会关注个人的未来,关注社会的未来,学会有责任感地生活。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才只是开始,有收获,也有不足。从校本课程的实施来看,但是教师已经有了初步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由传授者逐渐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2、教师采取了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由单兵作战的方式向紧密地合作、共同探讨转变。例如在生活课程《认识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中,除了生活课程的老师外大队部、医务室、图书室的教师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一年级还建立了教师资料档案,把教师的教科研档
案存入微机,做到资源共享。
3、教师逐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利用课程资源,校本课程需要寻找大量的教学资料,教研组长李小阳带领全组教师一起加班加点的学习上网、制作课件等知识。在她的影响下一年级的实验教师现在各个都是使用微机的“高手”:制作课件,整理资料,下载文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4、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相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开学以来,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的仅有的一些空地,组织学生种下了小麦,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小麦是否结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
5、新的评价观已经在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并在课改中落实。
学生学习的转变也发生了转变
1、合作学习,学生开始了合作学习的尝试,如在广域课中我们领着学生种植小麦,让同学们结成合作小组,一起找资料,一起记观察日记。促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中医,体育,校本课程,影响因素
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直接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影响的主要有国家的课程政策和课程计划、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体育环境等。其中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计划更多地是对能不能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做出规定, 而很少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具体的安排。因此, 本文将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讨论其影响因素。
一、校长
校长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领导者和支持者。
学校领导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 应首先了解体育教学的需要和教师的学习需求, 有针对性的对体育课程开发所需物力资源进行投资建设。一个学校的体育教育开展的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在中医院校, 体育教育属于边缘学科, 不像专业学科那样倍受重视, 但现在国家教育部一项项有关提高大、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文件不断传达下来, “阳光体育”已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 中医院校也不应例外, 校长同样要把体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才能谈到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在这一过程中, 校长既是体育教学的支持者, 同样也是监督者, 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校长也是对体育教师各项考评的主要决策者。
二、体育教师
就学校内部而言, 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参与者。如果体育教师不能完成认识的转变, 那他就不会认同这种革新及其背后的理念, 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也直接制约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良好的专业精神可以使体育教师对教育实践工作保持积极的反省、反思、探究或改革的习惯与态度, 并能与教育工作情境中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团队精神。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应加强自己的课程开发意识, 转变传统教学的理念, 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校的自然环境, 提高利用率,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与学校领导阶层协调好关系, 争取获得学校最大限度的帮助与支持, 定期参加校本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进而满足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将中医院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
三、学生
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学生, 学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者。
学生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 他们有第一发言权, 对学生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利用学生自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即学生的生活可以成为一种资源, 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可以被我们开发和利用。二是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体育研究, 这些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活动的心理倾向。因此, 在体育课上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兴趣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其次, 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第三, 项目本身要有娱乐性和趣味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都是学习中医专业, 祖国博大精深的医学宝藏对他们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找到中医与体育的切入点,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他们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与专业有关的技能, 如针推专业的练功课, 要用体育的手段来解决医学技能的问题, 边学习, 边启发, 让学生自己动脑, 还有什么样的内容能在体育课堂上解决呢?集思广益, 也许学生开发出来的成果要比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有新意呢!
四、家长
家长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者。
家长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 就读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有很多来自中医世家或西医世家, 父母将孩子送到中医大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学到一身的本领, 毕业后治病救人, 效力于社会, 再者也能使自己的孩子有个好身体, 这样的父母都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 这就给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愿意配合学校搞好体育教育, 他们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相关信息, 并且随着体育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 家长也参与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来, 比如, 学生在校上体育课时学会了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保健的体育项目, 回到家后他们的父母也成了他们的学生, 这些具有中医特色的体育内容是学生父母所最喜欢的, 家长学会了这些技能, 还可以再传授给他们的患者和周围的邻居, 朋友等, 这样一来,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为终身体育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 家长还能集思广义, 以学生们为桥梁和纽带, 把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由学生带到学校, 为体育教师出谋划策, 这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觉得体育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 从而阻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因此, 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利用好家长这份有效的课程资源, 推进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五、学校体育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语文;利与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81-02
新课改要求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是:“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学挂图、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电影、报刊,广播、电视、报告会、网络,演讲会、研讨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资源。”
为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发高中语文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优势
深刻认识并理解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功能将对于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势。
1.有利于发挥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着眼点在于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育人功能是校本课程最根本的功能。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育上,而且体现在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等的塑造上。校本课程本质上是体现了主体性以及差异性、人本性、多元相融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现代课程观,同时因为课程本身就具有育人的功能,因而校本课程自然具有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这种“特有”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具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并力促其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建设和整个课程活动,强调校本课程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在整个课程活动中的创新和实践。学生和老师一样成了课程的主动的开发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了课程的主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特别强调充分地赋权给教师,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模式,要注意并把这些需要和模式同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脱离育人的功能,不能背离教育的目的,要结合地域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特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师的参与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有帮助,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激发高中语文教师的士气,对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形象有事倍功半的作用。另外,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是“以校为本”,而它背后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天赋。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应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既要注重全面性、主动性、全体性,又要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性,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关注的热点,以选修课(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追求的目标,扩大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能力,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意义重大。
3.有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从本质上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就是一种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致力于发展更切合社区、学校与学生需要的课程,致力于应答课程实践中的各种课程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统合了学校水平的学科领域课程与垂直的各学年学习经验,提升了课程的统整性和衔接性,也打破了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分离的现象,减少了课程意图与课程实施的落差。学校课程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每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他学校无法照搬,也不能照搬。因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出发开发的校本课程,拉开了校际之间校本课程的差异。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开发有创设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的功能。
其实,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助于创新特色高中语文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其彰显特色的功能更在于创设特色学校,每一所特色学校的形成都包含了其特有的艰辛的创造性的校本化的探索历程,而其核心的主体的特色大多是其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所特色学校,就等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不可重复的教育财富。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存在的弊端
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它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保证教师有足够工作时间,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准备好各种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如何,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实现了理想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分强调对于学生、学校和社区的需要,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核心,偏离了学科领域的轨道。课程开发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兴趣,容易走向兴趣主义。课程规划组织的权力赋予学校和教师以后,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的扩大化,学校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平衡原则、共同原则,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加剧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不利于学生的流转,也会导致教育的差异化。校本课程强调学校之间较少可比性,要求注重内部评价,这样就容易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不严密,会极大伤害教师开发的积极性。由于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学校无暇顾及校本开发的评价问题,即使顾及了也会导致不重视内部评价。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以及时间、信息等,消耗了过多的教育资源,未必能达到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也会给人一种劳师兴众未见实效之感,这样就失去了校本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的效能也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受益者——学生对学校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时是一无所知,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高中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是指向高中语文高考,校本课程开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孤军奋战的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由热到冷,导致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迟迟完不成等等。
探究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尴尬的原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高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高考以及校内环境等三对关系没有处理好,校长、高中语文教师、评价制度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失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变成高中语文高考备战课程开发,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学校管理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
三、完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对策
要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这种现状,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质,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且在开发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前沿的工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所以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教师最具有发言权。而在学生层面,他们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在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形成之前,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收集整合相关资料,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以资开发备用。按照课程方案开发出来课程后,如何把开发好的语文课程按照开发的目标,来落实课程的具体内容,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课程研发成功后要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接受学生们的检验,以便日后完善。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给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效的帮助,使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走上正确的轨道,学校要建立新的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机制,这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开展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横向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臧已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曹茂才.论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4).
[4]陈恩诺.课程标准中的人本思想与语文教学实践[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10-19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09-24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09-25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10-31
校本课程开发证明06-26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8-27
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意义07-20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11-03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11-29
5校本课程开发计划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