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2024-08-13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共10篇)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篇1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一直是界内关注的热点,各地市的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我校由于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为了能够适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校也进行了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内容并且采取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使学生更加适应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校本课程 英语教学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校学生的学习要求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利用学校和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来开发一套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得学校能够在课程的设计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也更适应于学校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由于地处山区、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资源欠缺等原因,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开设校本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教学方面有所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

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是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校英语教师通过研讨,吸收现在使用的仁爱版教材以及其他版本教材的优点,自行编写了一套以英语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材。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我校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还有颇多的益处。这套教程的编写,使全体英语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师整体的水平,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时代在迅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更新真可谓是日新月异。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需要跟上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的进行创新,删除教材中陈旧和过时的内容。

(二)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超出其理解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实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学习的内容一定要能有所应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一)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

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了一套以英语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英语校本教材。这套教程分为12个单元,每4个单元为一册,三册书供三个年级使用。该套教材是以英语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其中包含了:西方国家的姓氏文化、西方国家的餐饮文化、西方国家的风景名胜、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西方国家的宗教文化、西方国家的音乐文化等等。该套教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校本课程教材经过教师集体的编定后,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能够使校本课程高效的发挥其作用,我校对课时的安排、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为了能够清晰的描述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特举出以下案例:

我校编制的校本课程中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对英国的城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内容涉及到许多的地点名词,例如,图书馆、医院、旅馆、餐馆、邮递局等。这些地点名词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有关地点的词汇。掌握这些地点名词是进行地点询问的基础,接下来引入There be 句型:Is there a hospital? Yes,there is /No,there is not.然后教授学生另外的问路方法,如:Where is the bank ?让学生套用这些句型进行反复的练习。由于这些句型简单易学,同学们很快就能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动词的学习是英语语法中的重难点,本套教材的编写对于动词的学习也有所侧重。为了能够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动词词组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动词词组。为了能让学生对动词词组的印象更加深刻,可以制作一些词组卡片,让学生进行循环的记忆,有助于学生记忆更多的动词词组。

四、校本课程开设的效果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气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畅快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学习潜力也可以被挖掘出来。所以,学生的英语成绩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能够按时的完成教学进度提供了保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再需要老师再耐心反复地进行说教,大多的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学习。

(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提高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学生有了自信,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不再会有畏难,对于学生的全面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导学案教学法

我校为了能够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整改,开展了许多教学活动。我校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特采取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而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

导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导学案的内容包括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每一节的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课堂达标练习和课后作业等。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所设计的这些内容,来进行预习工作,通过对课本认真的阅读,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完成相关的题目。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极为有利。

六、导学案中的“导”与“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灌输,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师心中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成为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激情。导学案中的练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进行设计,难易要适中。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的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学习特点的不同等各种因素,为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才能编制出更好的导学案,以达到教学互长的效果。

导学案的设计,能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找资料、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结束语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适应具体的学校,积极响应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能够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也是一艰巨的任务,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为了更好的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我们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其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教学水平做出最大地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2]廖正峰.愉快学习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张思中.英语集中识词[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篇2

一、突出校本特色, 激活学生学习动机

任何课程都是一定知识领域的集中体现。校本课程能够弥补文本课程在知识呈现等方面的不足, 从学生身边最为普遍的现象入手, 鼓励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予以学习和运用,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找出校本课程的特色, 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激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特色的呈现, 则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找出学生容易认可和关心的学习话题,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发挥校本课程的特色之长,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突出校本课程特色中, 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特点, 通过发挥校本资源特色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样, 围绕脚本特色来有效激活学生的多元化语言学习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和潜能, 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

从校本课程特色出发, 让学生的兴趣点能够围绕脚本进行有效学习和运用, 更是体现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让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我们以《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的8AUnit 1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为例进行探析, 建议学生能够就“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best friend?”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味进行分析探讨。建议学生能够从搜集有关朋友友谊等方面的名言警句进行综合分析, 并建议学生能够与好朋友就发生过的有意义事情能够运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予以呈现, 以此来突出“Good friend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

二、优化校本活动, 提高学生理解感悟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展示生成过程。通过优化校本课程教学活动,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记忆, 还能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运用, 更利于加深理解感悟。

校本课程的活动优化, 能够实现知识的静态学习和动态转化生成, 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这样动态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在优化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 应该体现“尊重差异, 个个参与”特点, 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课程活动教学过程中, 不断接受和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探究的主角, 通过运用校园学习资源、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来鼓励学生多元展示学习活动过程, 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围绕校本课程互动教学特点, 优化活动, 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变得更为真切和深刻。像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2 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ves”教学中, 根据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体验感受, 运用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 建议学生通过运用语言表达“What’s about my school life?”来与西方学校生活进行比较, 以校园的生活环境进行互相对话, 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以“What’s my favourtie school life?”为话题, 进行综合表达运用, 以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能力。

三、展示学习成果,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校本课程教学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 通过一定的成果展示方式来进行体现。这样, 一方面, 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载体, 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交流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信心, 帮助他们更好学习和运用文本语言知识。

在校本教学过程中, 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和丰富。这样的成果展示, 主要体现在:首先, 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 有一定的学习展示平台。其次, 丰富学生的学习展示形式, 鼓励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呈现学习过程, 以此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策略, 激发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心理。最后, 教师应该多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之中,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运用体验和信心。通过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生成。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与课程教学的要求相一致, 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像在“Reading”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表达主体大意的基础上, 可鼓励学生展示“What do I learn from the article?”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如上所述, 运用创新教学思维模式来优化校本课程资源, 能够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基础上, 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转化, 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程资源的优化不仅是学生学习转化升级的需要, 更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摘要:就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做阐述, 通过对课程资源的丰富和优化来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多元化物质载体, 让学生能够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参与课程教学过程, 增强他们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丰富他们的跨文化语言学习思维和能力。通过突出校本特色、倡导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转化能力, 促进他们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校本资源,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1) .

[2]杨芳.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7.

[3]丁惠芳.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 (中学) , 2010, (3) .

[4]郎虹.谈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4) .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补充国家英语课程的校本课程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学校或者英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环境而制定和实施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能够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和不同地域的学生的共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欲望,能够更好地完成新的课程目标。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而且,现有的初中英语课程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研究初中英语课程的现状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英语课程的现状

1.英语课程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英语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且课程类型较为单一,很多学校没有开设校本课程,也没有开设选修课程,大多课程是以学科类课程为主,因此,所有学生都在学习完全相同的英语课程,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从而导致英语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够,过分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之间差异和个性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而且还会导致教师的教学难以完成,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难以达到。

2.英语课程过分重视理论课堂教学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会出现过分注重理论课堂的教学,而忽视活动类课程教学的现象。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是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英语,除了应该注重理论课堂教学外,还必须重视活动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知识过程体验进行的,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为了沟通交流,而英语活动课程可以通过探究、交往和创造等活动促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较好吸收和综合运用及创造。所以,初中英语课程应重视活动类课程教学。

我国英语课程的不足和缺陷,让其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生活发展水平。而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英语课程这一缺陷,它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最新英语文化信息融入并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因此,开发英语校本课程资源是势在必行的。

二、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尝试

1.建立英语校本课程的学习环境

英语学习环境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十分关键,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与学生英语学习息息相关的场景,它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密切配合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加入,它还需要广大家长参与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家长的配合,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以学习英语知识,而且英语知识也不再是纯理论的、无味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进行分组调查,收集身边的英语名称,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也锻炼了其实践能力,通过建立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英语校本技能训练提供新方式,当然,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英语校本课程学习。例如:让学生到某旅游景点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学习旅游方面的英语词汇和介绍风土人情的情景对话;组织学生与外籍教师进行互动等。当然,还可以开展以校本内容为主的英语课程,例如:以“如何让我们的校园更有生机”为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2.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给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展现自身所拥有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的机会。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所用的教学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编写的,英语教师也是按照这一教材来进行教学,但是实践证明,这样的英语教材和英语课程有很多的不足。如今,英语教师可以自主地开发英语校本课程,找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并按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话题,设计出多样化的英语校本课程。例如:收集资料、排演节目、诗歌朗诵、讲故事、英语猜猜猜、单词接龙等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鼓励他们由浅入深地进行英语学习和运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当然,教师在设计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中,应该始终围绕课程教学重难点来进行把握,通过发挥校本资源来有效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学习动机。

3.深挖校内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篇4

(2013-05-15 22:25:40)转载▼ 标签: 分类: 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

教育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成为新课改的重点了。

国家课程以开发全国统一的、共同的课程方案为目标,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利高度集中的课程决策模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地方课程是以发展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目标,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并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其统一性和规范性仅次于国家课程,但高于校本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无法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种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而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自己管理,自己实施的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弥补了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根据我们的理解,校本课程资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十分灵活和宽泛的学科要求,教材只是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工具性材料,但不是唯一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标准的指导下,在教材的范围之外,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其方法和内容。就目前而言,虽然我校(望江县太慈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但我们很清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做到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教师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的开发模式

在新课改下,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主体发展,其中包括利用和消费课程资源的学生。学生在新课程中,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如学生对时尚的东西往往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我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引用一些学生们熟悉的网络热词。比如:微博

110、神马浮云、路怒族、China=拆哪等等。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热词背后所蕴含的法治元素。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在政治课上,给学生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进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攻克难题取得成就的感受,引导他们树立信心。从而进一步明白成绩与信心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3、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在政治课上,让孩子们寻找本班同学的独特之处。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明白世界因为不同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多彩,进而去关爱与呵护身边的生命。

二、教材的“二次”开发模式

教材本身就是已经过筛选了的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利用。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材的再开发、多次开发,使教材能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实际。比如,根据本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规则、降低难度要求等,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再一次证明了,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观点。

三、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创新模式

课程创新是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其校本化程度最高的,最能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科专长、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需要学校具备和创造如下的基础与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和了解国家课程政策与制度,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准确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其次,要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以及现有的条件资源,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更具有基础性、承继性与发展性;再次,课程创新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为课程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的课程创新;最后,课程创新需要量力而行,重在实效,因校制宜,因师制宜,避免因盲目追求创新而不考虑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条件,从而造成教师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的恶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通过课程整合把不同背景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整体地面对问题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主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参与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学科之间以及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着可以整合的要素与内容,这是课程整合的前提,而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课程整合避免学科教学以及教育教学之间的重复与交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调适模式

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调适的课程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切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调适模式需要如下的条件或基础:一是课程教材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二是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课程教材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具有比较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三是本学科在学校发展中具有较好的历史发展积淀等;四是在继承中寻求发展和创新。通过深入探索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对课程教材的目标、内容、呈现程序和方式等进行修订、补充、调整,使其更具适切性,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调适模式对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最具有现实的意义,也是教师实践自主、自为的一种课程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总结 篇5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确定和实行,不仅是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体现一定程度的弹性。特别是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的比重,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同时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个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校作为一所完中名校,担负着农村培养人才的重任。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过言语交际的四要素,其中得体性与现实性就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校情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中采用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上多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尤其是文明礼仪方面,每当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应用的能力;再次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激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最后是精诚团结,多取经,与各科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搞好配合,无论是学生礼仪还是学生阅读,没有与他们的配合是没有太好的效果的,因为毕竟每周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只有一次,还很少的,只有他们的帮助才能取得良好成功。

在本学期教学中,学生的学与做还是没有达到统一,比如很多学生学了校园内礼仪后,明知到一些行为不能做,但还是不自觉的去做了,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影响的有时的班级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行”的要求尽量让他们能做到学且能用。

在个人业务方面本学期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经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教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个人的再学习,积极参加网上培训和学校学习,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无势及课改方向,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

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积极撰写论文、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抽调

执教水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教学中有创新,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兴趣的培养。

在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尤其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向他们吸取新思想、新做法,补充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

1、通过让学生说和做的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很多学生不敢说,也不会说,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大胆“说”,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成功的技能。刘京海有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课上应展现出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进一步的成功。活动主要是一些情景表演等,在学生快乐的表演中,让他们体会到学到知识的喜悦。

3、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成功,要教育学生,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一个人是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篇6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课程方案

1、主讲教师:

2、教学材料: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拓展)

3、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授课时间:一学期

5、授课对象:初二

具体内容

(一)需求评估随着学生的长大,他们越来越需要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说明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整体素质。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三)课程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1)模拟训练

(2)传授法

2、实施形式

(1)课堂集体训练。就是本班成员共同参与课堂训练。

(2)分组训练。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训练。这种方法在训练中比较实用,便于学生化整为零进行训练。

(3)教师设计、组织、主持。基于对课程的认识、设想、开发等原因,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师为主。当然设计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

(4)学生设计、组织、主持。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开发的,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步骤有较浓的兴趣,教师提供一定的目录、内容,让学生挑选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设计活动、情景,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五)课程要求

1、依照新课程理论对课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自己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3、开展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5、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6、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8、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9、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10、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六)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态度。

(2)学生思维能力有无变化。

(3)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思维能力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内容包括: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准确度等。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思维能力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被评价者思维能力的灵活性的变化,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篇7

一、初中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1.课程改编。对课程引进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师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学习资源等因素,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引进课程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本校本班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整合。跨越不同学习领域或学科,关注共同要素开发校本课程。常见方法有开发相关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

3.课程新编。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如乡土教材,突出学校特点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观、地方语言民俗文化等。

4.课程拓展。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题拓展可遵循:学生确实需求;教师有独特的兴趣和专长;切忌教师随意拓展,增加学生负担。

二、初中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三个立足点”,实现一个最终目标。即:立足学校的特色。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尊重个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办学品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第一,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第二,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灵活选择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的观念,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拓展学科范围,改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发展。

三、初中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找准课程开发的落脚点

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施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初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初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如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师德修养、思想品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等。这些不仅是初中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而应努力做到的,还是开发初中教师的校本课程应当必备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明确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即初中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评价作为切入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探究教学规律,进而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教学活动或者专题探究活动,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其次,教师要找准校本课程开发的落脚点。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情操得到陶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四、初中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校本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选择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因此,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新颖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要多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启发,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篇8

在农村地区,以学校现在的条件和水平,单独开发校本课程很困难,因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 合作开发

1.同类学校合作模式

即普通农村中学之间的联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农村中学之间区域跨度小,交通相对便利,相互之间多有联系,这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之间只要教育思想与办学宗旨相近,就可以进行合作,以此增强课程开发实力。合作方式有联产式、承包式、开放吸收式。联产式,即把两所或多所学校联合开发的人员、经费和资源合并在一起,分成若干课程开发小组,每组负责不同部分的开发任务;承包式,指合作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各自负责课程开发计划中的不同部分,最后加以整合,实现成果共享;开放吸收式是指各学校在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后,对同一课程进行单独开发,然后相互开放自己的开发成果,吸收对方的优点,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完善。

2.学校——社区机构合作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有农业方面的知识,而这方面知识学校的老师本身也比较缺乏。社区中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文化站、职教中心等资源却未得到充分利用,普遍存在人员、设施闲置的情况。学校和社区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社区机构的人员、技术、场地、设施;另一方面社区机构可以利用学校这个基地,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学校可以聘请社区机构的人员作某方面的专题报告,提供咨询,也可请他们到学校和教师一起参与课程开发或培训教师的某方面知识。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硬件,如实验基地、设施等。学校——社区机构合作开发课程要和国家的农科教结合,即在当地政府的统筹下,改变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相互脱节的状况,坚持教育部门与农业、科技等部门密切合作的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学校与县教研室合作

县教研室是县教育局或教育委员会下设的一个专职机构,由县内各科优秀老师组成,专门负责教育研究和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而现阶段,教研室更多的是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它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和教研室合作既可以利用教研室的人力资源,也可以利用教研室的信息资源以及其他物质资源,有利于整合县域内的课程资源。教研室则可以把与学校的合作作为一个研究的过程,合作的成果可以作为县区内的示范。学校与教研室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参与式和协助式。参与式指学校与教研室把所有的人、财、物合并在一起,共同确定课程目标、原则、方法、步骤,根据课程开发的需要和人员自身的优势,在课程开发中担当相应的任务。协助式指课程开发以学校为主,教研室根据学校的请求和需要,提供师资、信息、技术、物质支持。

4.学校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

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占到94.5%,转移到外地仍然从事农业的仅有5.5%,可见,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三产业的专业技能。现在,几乎每个县都有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学校,有的还不止一所。这些学校职业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都比较好,学校可以和这些单位合作,对初中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毕业生的主要流向,对准备就业的初中毕业生实施培训。阳光工程是政府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的情况,由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生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通过对农民进行定点和定向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用工量大的行业的职业技能,并保证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阳光工程”只是15~90天的短期岗前培训,课程开发不仅仅限于这种培训的内容与形式,而是借鉴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非农职业技术教育,以便学生毕业后顺利向二三产业转移。

另外,学校还可以和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合作,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这里就不再阐述。

二、 对口支援

1.学校的支援

目前,有些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虽然课程开发植根于本校的环境,“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但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与技能,这是一定的、相同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利用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的学校对口支援没有进行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农村中学。对口支援工作要着力解决受援学校的“软件”问题。通过培训师资、指导开发与交流教育信息的方式,促进受援学校的教师观念更新和能力提高,同时,也可向受援学校提供一些闲置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具和图书资料等。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可以互派教师,支援学校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老师到受援学校进行一定时期的现场指导,依据原有的经验,结合受援学校的情况,进行示范性的课程开发;同样,受援学校的老师到对口的支援学校进行相应时间的观摩、学习,逐渐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能。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由于教师离职进修而导致教师空缺的矛盾,而且,由于指导者来自教学实践第一线,可弥补课程理论工作者的不足。

2.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支援

高校与研究机构拥有专家群体,课程开发理论知识丰富,可以为农村中学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这种援助主要有咨询法、指导法和混合法。咨询法指当学校课程开发遇到技术问题时,高校与研究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当然,这种咨询应该经常性的。指导法是部分专家、学者到学校课程开发现场,帮助课程开发。混合法指在学校进行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学校需要,综合使用咨询法和现场指导法。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指导法,因为现场指导可以使专家对学校的环境、优势、资源等更加了解,使指导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带有咨询的成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普遍实行,由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员有限,不可能进行现场指导,可以采用咨询法或混合法。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支援,开发的主体依然是老师,不能由专家编教材,学校的老师教教材。

需要说明的是,高校与学校联合开发的关系有可能是合作,如华东师范大学与锡山高级中学的情况,双方都有各自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是支援型,即高校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意向,只是帮助学校进行课程开发。

三、 建立中介机构

在新课程改革之初,由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普遍较弱,可考虑建立一些课程开发的中介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这些机构由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积极和高校、职教等机构联系,开发出“类”课程,然后以“类”推出,供学校选择、改编,逐步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类”主要分为“类学校”和“类课程”,“类学校”指课程开发机构以某种类型的学校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如小学、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等;“类课程”指开发某一类的课程如特色类、乡土类、职业技术类等。职业技术类又可分为农业类、非农业类等。

在农村,可考虑把市、县教研室、一些服务机构如农业技术推广站、文化站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等变为课程开发中介。课程开发中介机构的建立并不违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因为学校对课程的选择、改编、拓展、补充,仍然是基于学校的理念、特点、条件等。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中介机构需要一套健全的课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以防由于部门利益或集团利益而导致课程开发或使用的不公平竞争。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9

为保证我学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要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科技读书、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文体活动兴趣浓厚。我们结合阅读、演讲、办手抄报、诗朗诵、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发现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很多学生除正常学习以外,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如钢琴、古筝、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趣味数学等,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长。充分开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学校原有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提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完全有条件达到的。

(一)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应包含的重要内容。学区应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我学区的办学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二)开发校本课程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 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学区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学区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经学区审议委员会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一)珍爱生命,学会锻炼,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二)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三)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四)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分为五大类。

1.社会教育类:升旗仪式,校班队会,节日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文明安全教育。

2.科技活动类:计算机、实验、发明、航模、车模、船模、考察、制作、天文、气象观察、动植物养殖。

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对教材二度开发并努力形成体系。开发课程,还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师生使用的课本中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训练点,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开发的余地特别大,这应该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新教材实施少走弯路,为了教师在使用讲义时方法手段上向新教材过渡,学校应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二度开发教材的典型经验,并形成系统的开发材料,为更多参加课改的教师提供先行参考。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10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员

各教研组,学科组及全体教师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区域资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长: 田

副组长: 李开军

姜曙光

成员: 鲍庆才

杨文成张

于光涛

孟建民

尚立鹏

于光涛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愿意。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

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上一篇: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下一篇:青马工程培训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