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关初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精选9篇)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篇1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巩固新课改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形成科学的三级课程体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符合农村初中生的认知要求,立足本校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形成学校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教导处负责。教导处对校本课程的认定、管理和评价制定相关制度,并安排校本课程的实施。
3、校本课程的开发,由负责开发的老师写出简介及课程纲要,再向教导处申请,经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小组审定后开发。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开学第一周教导处安排好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教学地点及授课教师。学生在班主任组织下进行选课。纳入各学科的校本教材授课由授课教师自主安排。
2、授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课时计划由教研组长审核后方可上课。
3、教师在上课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积极采用参与式教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实践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教导处不定时听课,检查上课情况。
5、教师适当布置开放性和动手操作作业,使学生学有所获。
6、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登记好学生到班记录,对于不按时到班的学生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并追查原因。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按学校《课堂教学评估表》和《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评价标准》进行抽样评估。
2、发放《校本课程学生问卷》和《校本课程教师问卷》进行评估。
3、校本课程的知识纳入相关科目检测评估。
4、将校本课程工作量纳入正常工作量,计入考核。
5、通过学校大型活动和升入特长班学生来评估。
6、学校对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篇2
学习动力。外研版英语教材,每一个模块安排了一篇对话和一篇阅读课文,教师可采用合作型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对话教学课堂中,学生跟读录音后,分组朗读训练,以优带差,然后抽查小组齐读,开展分组对话,男女对话,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阅读教学中,先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分组带着问题默读,共同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齐读或分组大声练习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课文,掌握一些重点句子。但在齐读中,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些学生读书速度快,有些学生读书速读相对较慢,朗读中往往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指出朗读中的优缺点,并对不会读、读快或读慢的学生加以训练,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让学生自觉地投入朗读中。这样朗读往往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放录音磁带,因录音磁带所提供的语言是标准地道的英语,是学生学习的样本,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以及良好的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读出语感,有效提高背诵和理解能力
2000年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大声朗读英语是语感形成的必经之路,没有真正地大声读英语,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如何从朗读中读出语感,有效提高背诵和理解能力呢?
1.反复朗读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英语也如此,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语感,就得反复听,反复读,如反复读night,light,right,tight,sight,学生很快能记住单词。在教授there be句型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有关这个句型的句子,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背下了句子,在愉快的朗读中掌握了句型。另外,应加强课外朗读。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听录音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学过的新内容,这样学习效果更好。
2.抓好早读
“一年之际在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记忆最好的时候,抓好早读极为重要。在早读课,可以安排学生用以
1.依据学校资源特点,拓宽学习途径。
学生的英语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资源支撑。校本资源则是学生学习和接受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本校的校园环境、学校学习文化氛围、特色景点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激活学生丰富的语言学习想象思维。这样的资源运用,能够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和生活的激情。
英语课程教学与本校的特色资源进行有机融合,能够让静止的资源转化为有声、有形的动态学习资源,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感悟。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运用敏锐的眼光探寻学校特有的学习资源,增强学习认知体验。在运用学校资源过程中,应把握如下环节:(1)深入了解课程知识的深化点,让学生根据学习认知能力更好地发挥想象思维,并与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化组合。(2)培养学生丰富语言学习资源意识,建议学生从身边生活素材或者学校资源中搜集相关资料。(3)运用情境教学引导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校本资源学习环境中,深入感悟课程知识,满足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校本资源的丰富,更能够发挥其引导促进作用。例如,在下几种方式朗读:(1)跟读,跟教师或录音磁带读;(2)齐读,目的是让会读的同学带动不会读的同学;(3)自由读,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读,记单词、背课文,读懂重点,读破难点。不管什么样的读法,教师都应加以指导,特别是在语音、语调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语感,通过语感理解句型、课文等。这样,学生既可以在朗读过程中,不知不觉背诵课文,又可以理解句子,掌握语法。
三、读出语言表达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学生口语的标准纯正,离不开朗读,学生书面语准确生动,也离不开朗读。反复训练学生朗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无意地输入大量的词、句子。这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朗读规范的书面语言,多朗读一些优秀的范文,学生可以把这些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如:可以要求学生朗读对话或课文的某一段,还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优秀范文并背下。多读,多背,多输入,在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才能有效地输出,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朗读是学生学好英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老师来说,朗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又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对学英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持之以恒地运用,就一定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当然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老师首先要明确它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认真地朗读,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其次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英语朗读能力。相信丰富多彩的课堂朗读训练、晨读,会让学生读出自信,读出兴趣,在学英语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方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何佩建.英语课文复述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0.
[3]吴小馨.影响课堂教学互动的隐性因素—面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
小学低段英语“多维发展性”评价方式初探
胡英博
(绍兴市培新小学,浙江绍兴
摘要:本文提出在小学低段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多维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这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低段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英语多维发展性评价方式
多维发展性评价指对学生进行对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对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手段。“多维”是指时间、空间、方式、主体和角度思维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评价的结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目的等方面。
然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用分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方式。虽然有用打等级这种模糊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但是90分和89分又差多少呢?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90分段,一个80分段,一个得到A,另一个却是B。等级永久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对于低端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感觉,不觉得这有什么好,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因此,对于低段的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教师采取正确有效和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灵活地运用语言,建立自信。
一、课堂内的评价
(一)借助表扬性话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低段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自身的心理年龄、《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学中,可运用学校中舞蹈兴趣小组资源进行教学。首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一次舞蹈兴趣小组才华展示活动,并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欣赏。其次,教师在学生观看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If poor children in east have no food and clothes,what do you want to help them?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会根据阅读中的义演表演主题想象为西部贫困儿童进行募捐。最后,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要求,引出如下的思考题目:How to have a charity show?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活化表达情景资源,增强认知感受。
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更利于学生在环境氛围的引导中,深入理解感悟,增强认知体验。通过优化情景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接受。
在活化表达情景资源时,不妨按照会话表达、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的要求用活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有意识理解记忆力。在情境氛围营造中,应该体现“和谐性”和“人文性”,即在尊重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不断优化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境表达,充分运用学习知识表达交流,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对情景资源进行优化升华,不断拓宽其语言文化的知识视野。
活化情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英语学习过程。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1 Star signs的Reading“What is your star sign?”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运用化装舞会的方式将自己化装成最喜欢的星座,并要求学生围绕“What’s the reason make you like the star sign?”进行互相表达交流,增强理解体验和表达运用。
3. 尝试多元表达运用,促进资源转化。
校本课程资源的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呈现,
语言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不会像学习母语那样灵活和有感悟。语言的交际性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充满激情和赞赏性的语言,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压力,增加学习的动力。
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教师要注重对课堂表现的评价。课堂上,教师的及时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加分或发奖券的奖励;对于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用“Very 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其次,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的小组比赛活动中,获胜组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当然,每节课教师要尽量不让得到奖励的学生重复,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奖励,促进其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表扬性语言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评价,就是要在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激活英语学习的思维,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创造更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评价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同桌互评。利用同桌的亲密无间的特点,鼓励彼此说真话,让自己能够有一定的认识;(2)小组测评。借助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其英语学习发展需要。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设置一定的探究话题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便于学生进行交际,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探究过程促进了资源的有效转化。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可依据资源的特点,通过自主表达深化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运用对话交流加深认知感悟,增强理解力;通过角色扮演深化课程教学过程,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视野;通过书面表达呈现总结学习过程,不断调整语言学习策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这种表达应该体现校本资源中的“相似性”,让学生在相似的话题资源中不断深入理解感悟。
如上所述,开发校本学习资源是对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拓展,在有效发挥资源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用学生熟悉的学习资源引导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香菊.基于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
[2]田健.新课改下农村中学的英语校本教研[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09).
[3]顾从霞.浅谈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化运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11).
[4]夏丽.也谈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学英语之友(中旬),2011(12).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篇3
一、基于“三重标准”的课程设置
(一)基于“整体综合式思维”的课程设置
“整体综合式思维”是相对于片面的“点状式分析思维”而言的。整体综合式思维强调整体的视角,它主张把某一部分置于整体的背景框架中进行思考。我开设《论语》这门校本课程,就是将之纳入到学校校本课程这个整体的背景框架之中。学校新开了《以传统文化为通道,提升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那么在这个大课题的带领之下,我们语文科的校本课程也都与之有关,除了《论语》,还有《唐诗鉴赏》、《对联文化》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还提升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基于主流价值的课程设置
中华文明绵延流长,积淀深厚;传统经典言近旨远,内涵丰富。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在《论语》当中有诸多体现。学习《论语》,也是对我们当代社会主流价值的一次探源。此外,作为校本课程,自然也要体现自己学校的主流价值。我校的校训是“爱、诚、笃、美”,跟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契合。
(三)基于学生立场的课程设置
校本课程研究的魂魄在于学生立场,所谓学生立场,并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并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或发展需要”。在确定这门课程的达成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时候,我先是对报读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共问了五个问题:1. 你为什么要选《论语》?2. 你想在这个课堂上学到些什么?3. 你印象中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你知道他哪些弟子?你了解他们的性格吗?5. 你最喜欢《论语》中的格言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我基本摸清了学生选这门课的目的。针对这些实际状况,我制定了自己的授课方向和内容,这种站在学生立场上形成的教学之思和教学之行,正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最终意义。
二、“古字·人物·思想·句读”的课程实施
在尊重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制订了以“古字·人物·思想·句读”的实施方案,四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简单有效却充实轻松的课堂。“古字”是我在导入时经常用的一个环节,我会从当天讲的内容中抽出一个最核心的字或者是在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用甲骨文或者金文、篆文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是什么字或者哪一个成语,这是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的。不仅如此,学生也会对用来导入的字词本义产生深刻的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内容上我以“人物”为经、以“思想”为纬。至于“句读”,则是增强学生文言文语感的一个有效途径。即将当天学习的几则论语投影出来,只是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所谓的“白文”,让学生试着在下面朗读,并且试着加标点,然后提问。谁有不同意见均可以发表,最后由我引导出正确答案。
三、无用就是大用的课程效用
国学不像实实在在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带来现实的利益,但是却起着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作用。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如是说:“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现在看似无用的由《论语》这些国学经典所浸润出来的文化,将来就会发现它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指导我们去洞察宇宙天地,品味生活真谛,享受人间温情。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活着的要义吗?此即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篇4
巧用地方资源 活学国家教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格子的世界 巧做窗棂 教师:吕家堡中学 谢 智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懂得欣赏小街里仿古的各构件(如:门、窗、廊、檐)。2、分析仿古窗格的特点,以及其中的装饰美感。
3、利用折、挖、剪、刻等技巧,能用纸质媒材塑造仿窗棂的平面造型作品。教学实录:
一、欣赏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小街,与高楼林立的闹市相比,它格外与众不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街?(课件展示)
2、师生欣赏小街,边看边思考:小街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初次见到小街,你们会被黑瓦灰墙,整齐的石板,古典的六角宫灯所吸引。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千姿百态、造型丰富的木格子,窗面,门板,回廊,前檐,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总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格子世界。
二、探究学习:
1、再赏这些木格构件,留心观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形状?学生看后交流。(课件展示)师小结: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物象图案 2、分析这些方格的造型特点: 对称式:图案上下、左右、对角一样。重复式:把一个图案反复出现几次。自由式:灵活安排图案,自由组合。
3、拓展:窗框的外形也很有趣,除了这常见的方形,也可以用其他形状,如:足球场形、花瓶形、扇形、圆形、菱形等。(展示)
4、试一试:你有什么样的构思?请几位同学在异形的外框李设计窗棂,师生赏析,交流。
三、制作表现:
1、师:小街里的这些棂格,大都采用深色,而且是木制结构,所以它的仿古特色非常和谐、浓郁。看老师是如何用纸质材料表现这些格子世界的?(课件展示)
2、视屏展示制作方法。一种拼贴法:准备外框和等宽的纸条→拼摆造型→粘贴整理
一种剪刻法:构思画图→直接挖剪→整理完成
色彩搭配:可以选择单色、套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好。
强调:外框和图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制作时,互相连接,不能脱节。3、学生制作,要求:运用纸质材料,选择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窗棂的平面作品。
4、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仿古墙壁上。
四、拓展:古时传统棂格图案。(课件展示)
五、小结:家乡的小街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格子世界,感谢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美,感受美,塑造美。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昨天 今天 明天
一、意图陈述
以追忆昨天的艰辛,品味今天的成果,美术校本课程放飞明天的希望为宗旨。本案例将充分利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不均衡,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明显差别,美术校本课程采用社会体验、课内交流的形式。新课程要求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以身边小事来反映大问题。基于此,本案例试图以社会为大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寻,课内交流,谋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实践性。现代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必要的吃苦锻炼,往往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财富,所以,本教案也希望学生通过体验使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收获。
知识目标:知晓经济发展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外在表现,并能判断、掌握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美术校本课程
能力目标:通过探寻、访问各方遗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别主次的能力,通过对所获知识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演的能力。
情感目标:家乡巨大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使学生小小的心灵能起一丝涟漪,让学生真实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建设有成就感。美术校本课程
二、组织形式: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课前准备和分组探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为房屋组、穿着组、食物组、交通组以探访学生生活周围有关住房形式、面积与装饰的变化,人们穿着款式与衣料的变化,食物构成的变化,交通设施与工具等方面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采用照相、采访记录、实物资料等手段获得原始材料。
各组确定组长负责,对所获材料在课内组织讨论,分出重要资料和次要资料,排出各种资料发展演变的前后过程予以展示,简要总结成文字内容并发言。
三、方法利用:社会实践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讨论思考”与“表演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过程:
1,分组交流与探究:以时间为线索,要求学生合作展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人们在衣、食、住、行四方面情况(以照片或图画的形式,学生通过观察 实物或上网下载来获得)。
意图:使学生首先在直观上对本地发展情况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2,再用文字描写出发展的基本脉络,再查找出变化的原因。不同组别的学生完成内容不同的(分衣食住行)探究工作单并向全班介绍,探究工作单如下:(穿着、食物、住房、交通)发展的基本脉络:
20世纪7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发生变化的原因 意图:使直观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归纳、由表及里的分析而上升为理性的知识。3, 想象未来:要求学生用画笔画出想象中未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如:未来的房子、交通工具、衣服的样子等等,各组在作品中要阐述其客观的依据。分组进行,每组评出最符合发展趋势的作品,教师予以表扬并展示,由其他各组发言来补充不足之处。
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教学手段、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主题升华和思想教育:曲艺表演:《衣食住行新面貌》(快板:合—分—合的形式,课前先进行排练)。各组派一名代表组成四人表演队。要使生活更美好,还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去创造。
意图:合作精神的树立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除此,这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力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深化本案的主题。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办家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2.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3.激发学生玩的兴趣,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彩泥、音乐、多媒体。教学重点:在生活情景中愉快的完成这次练习。教学难点:掌握制作餐具、食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多媒体出示孩子们办家家的图片,提问: ——这些孩子们在干什么?你们想玩吗? ——今天我们大家也来玩办家家的游戏吧。引入课题:办家家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泥塑基本技法:团、揉、捏、搓等技法。——我要考考大家,关于泥塑有些什么基本技法? 请学生回答,并做简单示范。教师及时鼓励。2.一起动动手:
——同学们对泥塑的基本技法掌握得非常好。现在每个同学,请用两分钟的时间,做一件简单的作品,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的作品,简单评述,肯定孩子的创作。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办家家需要做些什么东西。
请孩子们讨论,汇报:——需要做碗、筷子、杯子、碟子、食物、糖果、水果等等
4.播放各种餐具、食物图片供孩子们欣赏。5.教师现场示范制作杯子,交给孩子们方法,让学生总结步骤:先确定做的内容,如杯子,明确杯子的外形特征——团泥,做杯身——搓泥条,做杯把手——装饰杯子,使杯子更加漂亮。6.欣赏老师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看着这些杯盘、碗碟、饺子、糖果,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了?
7.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准备做些什么,怎么做。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做到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的设计泥塑创作过程。8.鼓励孩子们大胆创作: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他们就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勤劳、好客又能干的小主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颗聪明的头脑,一双灵巧的小手!现在就请每个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动动脑,动动手,做一顿丰盛的餐点来招待我们的客人吧!
三、学生分组创作泥塑——办家家,教师巡回辅导: 1.提醒同组的孩子确定泥塑内容,分好工。
2.帮助造型困难的同学造型,鼓励孩子的大胆创作。3.提醒孩子们注意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四、展览作品:
—— 时间差不多啦,我们的客人都要等急了,可以上菜啦!不过请你上菜的时候要向客人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菜:做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色等等。
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上菜,并向客人们简单介绍本组作品的搭配、特色等。
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感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彩泥做了好多精美的作品,杯碗盘碟形象逼真,蔬果糕点流光溢彩,我想这些精美的餐具盛放的精美食物一定是美味可口的。同学们,你们真能干!我为你们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小手感到骄傲,更为你们的热情大方感到自豪。我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让我们一起为又有趣又好玩的美术课共同努力!加油!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堂让学生做做、玩玩的泥塑活动课,整堂课我力主体现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点:
1.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展开愉快的学习活动。
以“玩”字开课,展开学习活动。整个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和谐,学生兴趣激昂。
2.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堂中的玩。学会玩,会玩,喜欢玩,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
以“玩”字深入,巩固旧知识,讲授新知识。我就以“考考”他们进入巩固复习旧技法(团、揉、捏、搓)的阶段,逐步加深难度,新旧知识交替,在他们的“玩”中渐渐渗入新知识新技法。并随时注意对孩子的鼓励,尤其是中差学生对自己活动成果的肯定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证,让孩子树立信心。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风景速写
教学活动目的:
1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把写生所得应用于艺术创作,转化为素质。
2通过速写练习,观察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风景写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开发自身的语言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1室内基础知识讲解、练习
2临摹中外优秀速写作品与外出下乡写生实践活动
教学用具:范图画册、速写纸、铅笔、橡皮 学习用具:画夹、铅笔、橡皮、钢笔、炭笔等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与速写基本语言练习
一、导入:
教师展示同一个风景,而用两种不同手法表现的速写作品(如单线勾勒和调子速写),请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作品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导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点: 1分类:
风景速写按题材来分:自然风景速写、乡村速写、建筑速写、城市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工具材料来分:有铅笔速写、钢笔速写、炭笔速写、毛笔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分:有粗细线速写、带明暗调子速写、均匀线速写等 2 取景与构图
确定所画对象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一定要克服不注意观察、缺乏感受、坐下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的盲目性,应该通过风景速写练习,达到既学习表现技法又提高审美能力两个目的。角度确定后,要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视平线在画面的中间是平视构图,在画面的上方是俯视构图,在画面的下方是仰视构图。构图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氛也不相同。安排视线的位置和主要形象的轮廓。为了集中反映主要形象,可以把某些次要形象省去不画,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画面上改变它们的位置,使构图更加理想,主要形象更加突出。取景分三层:远景、中景、近景。3 速写语言
速写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抒发感情的一种途径,是收集整理创作资料的一种手段,同时它也和素描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
学会利用速写语言绘画是风景写生中最为实质性的一个环节。手写是具体技法的表现,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因此,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技法去表现。
⑴ 观察自然景观中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意、主次、虚实、动静、疏密、大小、长短、轻重、曲直、前后、高低等。画风景速写,也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将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
⑵ 空间的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⑶ 形体的疏密虚实关系
利用“点、线、面”的疏密排列,表现不同的风景。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
点:圆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的点等 线:直线、折线、曲线、虚线等 面:画面的留白等 感悟自然的美 风景速写并非摄影一般纯客观地描摹对象,学生在表现自然世界的同时必然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实际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概括与提炼,对素材的取舍与添加等就源于此。这种感受一半源于眼观,一半则得自心悟。风景速写虽是表现自然景观,但同样要强调表现意境及情趣。这就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除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刻的领悟性,要善于理解和发现其有意趣的生活内容及自然景观中的意境与情趣。比如在一个乡间的小村中的建筑与城市中高楼大厦对比,同学们你该选取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呢?你该选取什么样材质的绘画材料呢?
而这些,有的需要同学用心去捕捉,有的则需要在表现中着意铺设。一幅优美的风景速写画,所表现的应是情景交融的意象。
三、临摹练习
选取一些风格不同速写作品,供学生临摹练习,在临摹中体会画家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学习其表现方式。如吴冠中等。
四、再创作
可以选取一张速写作品,尝试采用另一中表现方式绘画。开拓学生创作思维。
第二课时 外出写生
地点选取:
一般在春秋季节带领学生到北京周边远郊区县进行写生训练,北方的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自然的色彩丰富而美丽。在半小时内带领学生进行选景练习。如两间歪歪斜斜的房舍,四周一排参差不齐的篱笆,房后的杂树以及远方的深山。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要进行提炼和概括,这就是风景写生中的主次问题;一丛不起眼的野菊花,在周围经过概括背景的陪衬下,也是我们表现的对象;一孔不规则的石桥;一条弯弯的山路等等。复习基础知识:
在学生选景开始动手写生前,要复习一下课堂中讲过的有关知识,如构图、透视、速写表现的美术语言等等。一边学生在写生时能够注意要点。总结、修改:
写生当天完毕,要趁热打铁,对学生今天写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讲解,然后针对个人问题个别辅导,学生要自己修改整理画面,对第二天的风景写生做好准备。
一、课程开发目标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课件 篇5
知识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词语:health, fast, of course, travel, safe, and so on, one day, job, helpful, get on;并复习上半学期学过的词语。
2.掌握12个功能项目:提供与请求帮助、描述物品、发出指令、饮食、谈论正在发生的事、拥有、国籍与语言、体育、职业、习惯行为、交通、购物等。
3.掌握所学语法项目:形容词用法;提供和请求帮助用语;人称代词(主、宾格)有法;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some, a/an及量词用法;现在进行时;have的用法;介词用法;情态动词can的用法;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一定的词汇和短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功能项目----打电话、提供与请求帮助、购物、饮食、交通等语言知识,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能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交际的目的。
情感目标
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带领学生系统地复习词汇、语法和有关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它与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英语不断的、有意识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风土人情。
教学建议
词汇教学建议
复习第一册全部词汇。可结合句型练习复习其中一部分。绝大部分要通过归纳进行复习。可参照课本后面所附分类词汇表,可以按词性归类复习,也可以按词义归类复习,如:交通工具及部件,人物,职业,。服装,时间和日期,植物、自然景物、风景,动物等等。也许目前这些分类中还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但分类的主要目的在于便于记忆,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不必拘泥于常规的思维。这些分类工作可在课堂上由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一种方式是由教师给出类别,由学生快速给出这个类别中的单词。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个复习单元,也是全书最后一个单元。除了一些词汇外,基本上没有新的内容要求掌握。
本单元第117课由两段对话组成,主要复习“交通”话题,形式是表演与自编对话;第 118课主要是关于“购物”的内容,形式有表演对话,小组问答练习,还有一个字谜游戏,复习一部分词汇;第119课以看图回答问题和表演对话为主体,复习有关“职业”的话题;第120课通过看图问答、阅读故事、听力练习和用名片做练习等方式综合复习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等语法项目,其中包括有关个人信息,如地址、电话、电子邮件地址、职业、个人日常活动等内容。
语法教学建议
句型复习可与口语训练结合进行,还可以与练习册上的练习结合起来进行。在复习的基础上可进行听写(单词→短语→句型→对话→短文)练习。还可以做句型转换的练习,如将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并在口头转换后书写在笔记本上。可参照课本后面的语法部分,特别是动词部分进行复习。教师依据课本后的语法归纳表格,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专项练习,供学生选用;也可以此做为小测试,以引起学生对语法学习的重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语法复习应始终把语法知识与其运用的情景、功能相结合,不要设计为语法复习而生造出来的脱离情景的枯燥练习。
语音教学建议
语音复习要与听力训练相结合。课文的教学录音带可做为学生精听的材料。要引导学生注意单词在句子中的发音变化,语调和语流在句子中的变化。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教师应多提供学生一些儿歌、韵诗来朗读。
重点内容分析
l)本单元是总复习单元,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带领学生系统地复习词汇、语法和有关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归纳some,any的用法。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篇6
根据新课程改革计划,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本着教师个人申请、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本学期本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物与生活”的校本课程。行课时间为第二至十周,每周一个专题,每个专题2 学时,共18学时,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经检测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一个学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生物学常识,认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重点明确生物常识和利用常识生活。
2.在学习中了解一些生活知识,他为我用:学会科学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设计及主要内容
本课程可以视为生物必修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内容的扩展延伸。本课程采用自拟的生物学知识讲义。从科学史的发展到生物史的发展,再到现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主要参考资料为有关江苏龙泉中学生物网上的有关知识。
三、课程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行走班制,自愿参与课程学习的学员共60人,来自全年级不同班级,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上课。因为要没有多媒体,上课地点选定在实验楼三楼,采用讲解的方式。
每个专题都采用先复习上一专题,再用一个事例引入新的专题的做法。教学中借助图示,帮助同学了解和分析,并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
18个学时的学习,学员们都一直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四、课程的考查
采用“出勤率+测试+作业”的考查办法。
18节课中,没有一个学员迟到、早退、旷课,没有一个学员为选择这门课而后悔,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员们都希望还能够多多学习。
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无论是书面还是自主,都做得很好,准确率很高。
最后,经过统一的结业测试,全部学员都高分合格。
五、课程开设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定在吃饱穿暖了。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了。所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科学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从而热爱生活,很好的生活。
六、反思
“生物与生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来预计最大难度在管理,实践证明,走班制只要组织到位,管理制度落实,因为有学分和自愿选学的内外压力,学员们的学习比较自觉,课堂基本有序。其他困难主要有:
1.教学难度的把握;
2.教学中,备课、找资料的压力相当大;
3.本课程的事例处理十分不易,缺乏相关经验,编缉和组织工作量太大。
篇二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在生物教学中,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科在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多,许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面对现实,老师们应如何进行生物学的教学呢?又如何落实新课改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呢?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心得。
A、明确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侧重基础、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二课时。所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应是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新秩序。
B、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行动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轻松。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学习由兴趣导航。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大胆实施趣味教学,总能实现这一目的。
C、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能由老师一人独演,至少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们自主支配。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参加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课题,组织学生们以演讲,讨论等方式交流互动,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引导,少帮办,多鼓励,少批评。
D、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吃了发霉花生可以致癌,是因为霉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发芽的马铃薯怎么会中毒呢?学生上网查找。
E、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件要求,以及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篇7
一、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和学校根据本校的特色, 在学校内部开发的一种新的课程板块,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 是学校科技特色的重要体现。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目前发展需求, 还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是目前中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 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化学校本课程的建设, 但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 因随意性太大、没有明确的目标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科普活动。
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1.贴近学生实际,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的, 它不同于国家和地方的课程, 它更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 要对学生的化学掌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 把握学生的兴趣,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校本课程面对的仅仅是本校学生, 涉及面小, 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学习模块,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例如, 在学习“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时, 校本课程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的各种化学物质, 从而提高其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是一位课程“执行者”和“教书匠”, 而通过开展校本课程, 教师的角色转化成了“研究者”和“决策者”。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特点, 开设国家课程以外的课程, 为教师的持久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动力。在化学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化学前沿科技知识的了解, 及时将其补充到教学中, 促进自身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例如, 讲解校本课程“有机合成材料”的内容时, 教师不仅要深化教材上的知识, 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前沿的有机合成材料,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弘扬学校特色, 提高学校知名度
化学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学校特色, 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内容的课程设置, 是对国家化学课程的进一步细化与提高。化学校本课程不仅能展现出学校对国家化学课程的学习状况, 还能体现自己学校的科技人文特色。化学科技创新小组的一些活动, 也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例如, 回浦中学朱恩老师的“化学微实验”校本课程, 获得了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 通过媒体采访和报道, 提高了其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4.紧密学科联系, 促进学习知识体系化
化学与物理、生物都属于科学学科领域,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但为了教学方便, 我们人为地将化学孤立地划分出来。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能够增强化学与物理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同时,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三、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状况, 尤其是那些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国家化学课程已难以满足他们对化学的求知欲, 因此, 在化学校本课程设计中, 要适当加入化学学科本体知识内容, 让学生在化学校本课程的学习中, 领悟化学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整个课程的安排要围绕化学本体知识来展开, 也可选取某个领域或者某个领域中的物质来展开, 但要涉及国家化学课程中的内容, 不能脱离化学本体知识。在化学校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安排课时。
四、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对国家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是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基础上开展的, 因此要以化学学科本体知识为基础。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三个主题。校本课程的设计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即“对物质的认识”“物质结构分析”“化学变化”。其中, “对物质的认识”是化学学科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要求, 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作为物质认识的主要形式, 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身边的一些物质, 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 在国家课程标准中, 化学课程对空气、水等常见的溶液、金属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做了较详细的讲解, 在校本课程中可以对这些物质的一些性质做补充或更深入的讲解, 以增加对其用途的认识。
2.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实验
根据初中学生及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师应注意对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探究思路等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实验设计方面, 初三化学上学期的实验只涉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两个实验。在化学校本课程中, 可以安排一些教材上没有深入讲解的实验, 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制作叶脉书签、利用化学试剂将白花变为蓝花、空杯生烟、烧不断的棉线等实验。
3.联系实际, 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 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 在化学与健康领域方面, 通过学习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等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 学生了解了相关食物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以及每天人们对这些物质的需求状况,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药物的主要成分等。在材料领域, 教师可讲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化学材料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时, 对于环境问题, 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化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的实例
“化学与健康”校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正确地认识化学环境污染问题, 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究。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将校本课程内容设定为:第一部分———化学与营养, 主要包括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添加剂和绿色食品。第二部分———家居中的化学, 主要包括家装材料的选择、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健康、家庭水源的选取与处理。第三部分———化学与美容保健, 主要包括化妆品中的化学、化学在常见药物中的应用、毒品相关知识。
摘要:校本课程理念的出现弥补了国家课程难以全面适应学生发展的缺点。对于初中化学学科, 校本课程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上, 在内容上要包含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学习方法, 形式上要贴近生活实际, 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俊明.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J].化学教育, 2002 (6) .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 校本课程
一、背景与现状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但是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需求。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它的开展,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我校研究并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展将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目标与意义
本校开发的英语校本课程为选修类课程。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是我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其特点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兴趣性的。它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强调课程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绳,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校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主权,使学校校本课程更切合当地和学生的实情。这套教材的编写,使全体英语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师整体的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具体实施
1.课程内容。本课程共设置了20个课时,学习主体为本校七、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但英语知识积累较少,所以本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了一些英语游戏、歌曲及影视等材料。
2.教学方式。
(1)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根据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3-4个学生为一组,负责一个课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或制作道具等,系统梳理知识。然后课堂上该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资料,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创新的过程是校本课程独特的教学模式。(2)组织英语角或文化沙龙。遇到诸如节日的话题时,可以将课堂改为英语角或文化沙龙,让学生在过节中学习、体验西方文化。(3)制作小报和墙报。学生可以定期在有关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前后,编出一期相关的内容来配合教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3.评价方式。校本课程不设终结性的考核制度,而以形成性评价(星级)为主。旨在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时星级:出勤情况,占综合评定的20%。未出勤1次扣一个星级。(2)课业星级:課堂参与情况。占综合评定的40%。过程性评价。(3)成绩星级:心得体会等材料,占综合评定的40%。
根据以上规则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四、实施的效果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英语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本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得到了顺利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一个个英语文化场景的再现,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西方文化,有效地配合了英语课堂教学。(2)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本课程实施以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英语思维得到了锤炼,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潜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掘。(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主动性的增强,省去了教师在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时间;学生能动性的提高,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节省出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用于对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总结和反思
本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些美中不足。首先,对课题的理论研究缺少专家引领,分析思考缺乏一定深度。其次,本课程属于选修课程,缺乏普及性。一周一个课时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在课程性质和时间的设定方面还需进一步斟酌。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时期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随着这一课题的不断推进,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体会也会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方向,使得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趋于成熟,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英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篇9
摘 要:校本课程理念的出现弥补了国家课程难以全面适应学生发展的缺点。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校本课程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上,在内容上要包含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学习方法,形式上要贴近生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校本课程 开发与应用 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时代随之来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改革单一的课程管理模式,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建议,增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要求,不仅能教会学生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产物,已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什么是校本课程”“为什么要推行校本课程”“如何实施校本课程”都响应了新课改要求,是实施三级课程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和学校根据本校的特色,在学校内部开发的一种新的课程板块,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学校科技特色的重要体现。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目前发展需求,还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是目前中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化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但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因随意性太大、没有明确的目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科普活动。
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1.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的,它不同于国家和地方的课程,它更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要对学生的化学掌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校本课程面对的仅仅是本校学生,涉及面小,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学习模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时,校本课程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的各种化学物质,从而提高其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一位课程“执行者”和“教书匠”,而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化成了“研究者”和“决策者”。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特点,开设国家课程以外的课程,为教师的持久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动力。在化学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化学前沿科技知识的了解,及时将其补充到教学中,促进自身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例如,讲解校本课程“有机合成材料”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深化教材上的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前沿的有机合成材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弘扬学校特色,提高学校知名度
化学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学校特色,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内容的课程设置,是对国家化学课程的进一步细化与提高。化学校本课程不仅能展现出学校对国家化学课程的学习状况,还能体现自己学校的科技人文特色。化学科技创新小组的一些活动,也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例如,回浦中学朱恩老师的“化学微实验”校本课程,获得了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通过媒体采访和报道,提高了其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4.紧密学科联系,促进学习知识体系化
化学与物理、生物都属于科学学科领域,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但为了教学方便,我们人为地将化学孤立地划分出来。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增强化学与物理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同时,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三、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国家化学课程已难以满足他们对化学的求知欲,因此,在化学校本课程设计中,要适当加入化学学科本体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化学校本课程的学习中,领悟化学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整个课程的安排要围绕化学本体知识来展开,也可选取某个领域或者某个领域中的物质来展开,但要涉及国家化学课程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化学本体知识。在化学校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安排课时。
四、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对国家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是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要以化学学科本体知识为基础。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三个主题。校本课程的设计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对物质的认识”“物质结构分析”“化学变化”。其中,“对物质的认识”是化学学科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要求,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作为物质认识的主要形式,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身边的一些物质,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化学课程对空气、水等常见的溶液、金属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做了较详细的讲解,在校本课程中可以对这些物质的一些性质做补充或更深入的讲解,以增加对其用途的认识。
2.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实验
根据初中学生及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对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探究思路等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实验设计方面,初三化学上学期的实验只涉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两个实验。在化学校本课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教材上没有深入讲解的实验,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制作叶脉书签、利用化学试剂将白花变为蓝花、空杯生烟、烧不断的棉线等实验。
3.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在化学与健康领域方面,通过学习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等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学生了解了相关食物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以及每天人们对这些物质的需求状况,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药物的主要成分等。在材料领域,教师可讲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化学材料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环境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化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的实例
“化学与健康”校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正确地认识化学环境污染问题,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究。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将校本课程内容设定为:第一部分――化学与营养,主要包括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添加剂和绿色食品。第二部分――家居中的化学,主要包括家装材料的选择、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健康、家庭水源的选取与处理。第三部分――化学与美容保健,主要包括化妆品中的化学、化学在常见药物中的应用、毒品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初中经典诵读校本课程08-28
初中体育校本课程教案05-19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08-13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11
初中学校校本研修制度11-28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05-30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成果11-04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成果11-18
初中化学校本研修计划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