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2024-10-30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共10篇)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篇1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口算。

1.350―50= 2.60×2= 3.280÷7=

4.70×10= 5.960―0= 6.0÷38=

7.1×157= 8.142十58= 9.25×4=

10.10.5―8 11.1.4+0.4= 12.5.8―1.2=

二、检验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三、选择。

1.一箱可乐有6瓶,一瓶可乐可以倒了3杯,一箱可乐可以倒( )杯。

A.18 B.9 C.11

2.三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进行了两次测试:第―次测试得100分的同学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同学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4)只有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4 C.6

(5)只得过――次100分的有( )人。

A.13 B.15 C.10

3.

4只狐狸的重量相当于( )只小鸭子;一只袋鼠的重量相当于( )只小鸭子;一只小鸭子重200克,一只袋鼠重( )。

4.计算432÷(6×9)时,应先计算( )得( ),再算( 教育)。

四、应用题。

1.某工厂有180人,其中每个人或者会打乒乓球,或者会打羽毛球,或者两样都会。现知道会打乒乓球的有80人,会打羽毛球也会打乒乓球的有20人,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只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

2.药厂生产3600瓶灭蚊灵,如果每20瓶放在一个纸箱里,把这些灭蚊灵分给6个商店去经销,平均每个商店分到多少箱?

3.如果用20只兔子可以换2只羊,用8只羊可以换2头牛,那么,用3头牛可以换多少只兔子?

4.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每行站15人,正好站20行,如果要求站30行,每行需要站多少人?

5.李老师批改数学试卷,班上有48份试卷已经批改好12份,剩下要在2小时内完成,平均每小时要批改多少份?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情景题)有8个学雷锋小组为社区做好事,平均每组6个人,共做好事96件,平均每人做好事多少件?

2.(图形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探究题)算出每种水果的重量,再填空。

答案: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篇2

1. 品味优秀作品,感悟父母之爱,领会表达方法

(1)学习教材提供的文本。单元组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四篇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是‘精彩极了’的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因而,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并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还要了解掌握构筑表现父母之爱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

(2)阅读教材之外的名作。教材虽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所提供的文本毕竟有限,而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与习作方法,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名家作品,既让学生感受了父母之爱,又积累了文章呈现的写作方法。

2. 回忆相处事例,感知父母之爱,获取亲情素材

(1)从回忆中找材料。边学文,边布置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用简要的语言列举例子。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又能让学生从回忆中找到典型的习作素材。

(2)从采访中找材料。要求学生边采访家长边记录事例。家长所列举的事例更有理性,能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为孩子“付出的爱”,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父母之爱,同时积累更富有现实意义的写作素材。

(3)从“反”例中找材料。爱有慈爱,也有严爱。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和自己相处过程中自己不理解或不满的事例,并想想他们的出发点会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父母之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这既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又扩大了选材的范围。

(4)从反思中找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叛逆的思想苗头,往往会逆着父母的思维做事,但事后又会感到后悔。因此,借习作选材机会,让学生思考:你对父母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他们面对你的伤害,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做既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又在习作的选材上有新的突破。

3. 抒写感恩美文,感谢父母之爱,表现血浓亲情

(1)重温写法。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达欲望后,重温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片段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父母之爱。

(2)片段练笔。建构主义认为:“引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与原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人方法,从学生所列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件来让全班同学练习如何写具体。之后分组、分描写重点进行片段练笔,完成后全班交流。

(3)抒写大爱。有了典型材料,掌握“写法”,又进行了片段练习,再“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就不是空话。但因生活经验的不同,所选择的材料各具特色,习作水平也有差别,所以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 倾听孩子心声,感受肺腑之言,回信表达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与合作,认为它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孩子们得到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而通过“孩子读习作,父母写回信”这一环节,让孩子对父母亲说声“谢谢”,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延伸了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增进了两代人的沟通。

(1)学生读作文。安排学生给父母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习作,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表达对父母之爱,同时也让家长在倾听中回忆过往的点滴,感受亲情,唤起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之感,增进沟通。

(2)家长写回信。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父母伟大的爱,请亲人为自己的孩子写回信,教师选择回信朗读。把“教师—学生—家长”三者联系起来,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篇3

1. I hope you________here sometime next month.

A. to come B. came C. coming D. will come

2.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________

A. I think so. B. That’s all right.

C. Yes, OK. D. No, thanks.

3. I think you can________my surprise when they told me the news.

A. believe B. support C. imagine D. think

4. —Fred, could you help me________these books to the students?

—My pleasure.

A. hand out B. hand up

C. hand in D. hand down

5. Not only Mr and Mrs Read but also their son________abroad twice.

A. have gone B. has been

C. have been D. has gone

6. Where to go for the holidays________yet.

A. are not decided B. have not been decided

C. is not being decided D. has not been decided

7. He is________to walk that far in such weather.

A. good enough B. enough good

C. well enough D. enough well

8. I prefer________rather than sit somewhere doing nothing.

A. work B. to work C. working D. worked

9. —________ boys will come to swim. Do you know________of them?

—Maybe it’s about sixty.

A. A number of; a number B. The number of; a number.

C. The number, numbers of D. A number of, the number

10. Kites________messages in the war in the past.

A. are used for sending B. were used to sending

C. are used to send D. were used to send

Ⅱ. 完形填空(10分)

I can’t remember when I started collecting litter. But it was when I got tired of seeing litter nearby and realized that__1__was going to pick it up.

I live near a forest. I can walk there in three__2! I__3__go there to play with my dog. But one day there was so much litter there that I became very unhappy. I decided I had to clean up the forest. I wanted to__4__happy going there again.

I made my first trip to clean the forest that afternoon. I took a big black rubbish bag with me. I started to pick up litter and ten minutes__5, my bag was full! There were cans, bottles, broken glass and newspapers in the bag. From then on, I went to the forest four times a year to pick up the litter. I often__6__there for three hours. It makes me feel great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fter each trip, I__7__all the litter that I’ve collected. If any of it is recyclable(可回收的), I keep it. I can’t__8__why people drop litter. But I will keep picking it__9__they stop dropping it. I know I am only doing a small bit to help__10__but I still think it is important.

1. A. no one else B. I C. everyone D. anyone

2. A. months B. hours C. days D. minutes

3. A. would B. doC. am used to D. used to

4. A. look B. feel C. make D. see

5. A. after B. later C. before D. of

6. A. playB. go C. work D. sit

7. A. buryB. burn C. sell D. look at

8. A. wonder B. ask C. hope D. understand

9. A. untilB. as C. after D. when

10. A. myselfB. the earth C. other D. the litter

Ⅲ. 閱读理解(20分)

(A)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测试题 篇4

一、填一填。

1.用4,5,7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用4,5,7可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3.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支球队分成8个小组比赛。

(1)每个小组有( )支球队。

(2)小组内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每组要进行( )场比赛。

二、解决问题。

1.鞋和帽子。

2.在中,我要拿其中的.两样,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3.从小明、小强、小林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学校的象棋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织方案?

4.在中,我要买其中的两只,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5.五个好朋友聚会,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6.王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植物小组的4名学生到南湖公元观察植物。为了留影纪念,四名学生每人都想单独与王老师和李老师分别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

7.有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各一张,李义要从中拿出两张,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请你表示出来。

8.如果落在树上的是两只鸟,一共有几种可能?

9.三年纪有5位数学老师,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多少次话?

10.两个萝卜可以做一小盘菜,三个萝卜可以做一大盘菜,菜的做法一共有几种可能?

第九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1.6 75 45 2.6 754 457 3.(1)4 (2)6

二、1.4×3=21(种)

2.3+2+1=6(种)

3.3种

4.4+3+2+1=10(种)

5.4+3+2+1=10(种)

64×2=8(张)

7.3×3=9(种)

8.6种

9.4+3+2+1=10(次)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篇5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 2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 2 Period 1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simple past tense, past forms of verbs. Moral education: How to be happier when families get together. Ability: Be able to 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 Key points: What did you do over the weekend? I played tennis. We went to the beach. What did he/she/they do over the weekend? He/She/They did his/her/their homework. How was your/his/her weekend? It was great/wonderful/boring/funny. Difficult points: Past forms of verbs. Teaching methods: ask& answer, ushering, task based Teaching aids: recorder, slide show Teaching steps: Step 1. Lead in: Weekend is coming, ask the students how they usually spend their weekend. Read Section B 3a on page 29. Questions for students: What did they do over the weekend? Step 2: Learn to talk about things happened last weekend by using simple past tense. Listen to the tape Section A 1b on page 25, try to get the sentences Lucy says and complete the dialogue. (slide show) Give some examples how verbs change into past tense. Try to talk about things happened like Lucy. Using “I did……” Pair work: Ask partner about his/her weekend. Use “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What did you do over your weekend? I went to the beach……” Show the practice. Step 3: Learn to use “What did she do over the weekend? She cleaned the room……” Pair work: Ask partner about his/her parents: What did your father/mother do over the weekend? What did they do over the weekend?” Report: Ann’s family’s weekend. Step 4: Learn to write a passage by using the past tense.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like: 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parents over the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together over the weekend? Class work: Ask your classmates the things he/she did with his/her parents together over the weekend. Show the practice. Report: How do families spend their weekend? Step 5: Homework: What are the happiest things when family members do together? Was it happy when you spend weekend with your parents?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ith your parents on weekends?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篇6

张红艳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学广角》的例题1。这一单元主要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过程与方法: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篇7

1.“街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在风力F、线的拉力T以及重力G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在蓝天上.图1是某同学关于风筝此时在空中的受力分析的四种可能性,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2.如图2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天花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①Fsinθ;②Fcosθ;

③μ(Fsinθ-mg);④μ(mg-Fsinθ)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3.如图3所示,这是斧头劈木柴的剖面图.图中BC边为斧头背,AB、AC为斧头的刃面,要使斧头更容易劈开木柴,则应该()

(A) BC边短一些,AB边更短一些

(B) BC边长一些,AB边更短一些

(C) BC边短一些,AB边长一些

(D) AB边长一些,BC边更长一些

4.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随两力之间夹角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两个分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30 N

②这两个分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10 N

③结合图象可计算两个分力的大小值

④结合图象只能计算这两个分力的大小范围,无法确定其具体值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D)只有①④

5.如图5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当斜面倾角缓慢增大而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时,则()

(A)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物体所受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不变

(C)物体受重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6.如图6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连接,整个装置相对地面静止,则()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

7.如图7所示,滑轮本身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下面挂一重物,BO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只有θ变小,弹力才变大

(B)只有θ变大,弹力才变大

(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变大

(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不变,

8.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8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9.如图9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5 N的拉力拉着重为3 N的木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斜面对木块的作用力方向是(sin37°=0.6,cos37°=0.8)()

(A)水平向左(B)垂直斜面向上

(C)竖直向上(D)不能确定

10.如图10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用长度为L的细绳系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将小球放在球面上,半球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缓慢运动,小球在同一竖直面内逐渐上升至半球体顶点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N和对细绳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变大(B)N变小

(C) T变小(D) T不变

11.如图1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μ=0.50的水平地面上,A物体质量m=10 kg,B物体质量M=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现有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A、B两物体一起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4 m时,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g取10m/s2)()

(A) 100 N (B) 200 N

(C) 250 N (D) 300 N

12.两个共点力F1、F2互相垂直,其合力为F,F1与F间的夹角为α,F2与F间的夹角为β,如图12所示,若保持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改变F1时,对于F2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1,则β变小,F2变大

(B)若保持α不变而减小F1,则β变大,F2变小

(C)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大,F2变小

(D)若保持F1的大小不变而减小α,则β变小,F2变大

二、实验题(共两个题,每空2分,共18分)

13.(1)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_更易于操作.简述理由:______.

②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 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 N,b示数为110 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③如图14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来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逐渐增加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这一探究性的实验是用来说明()

(A)静摩擦力大小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B)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

(C)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

(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0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和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和_____.

③两组同学分别用各自的器材完成“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将木板水平放置比竖直放置实验误差小

(B)用1 c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比用1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实验误差小

(C)若F1和F2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都减小1N,则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也减小1N

(D)两组同学作图得到合力的大小显著不同,至少有一组同学实验操作有误

三、计算题(共3个题,14题10分,15题12分,16题12分,共34分)

14.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条不计质量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β的力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5所示.不计一切摩擦,圆柱体质量为m,求:拉力F的大小和斜面对柱体的弹力N的大小.

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

将拉力F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

沿斜面方向:

垂直于斜面方向:

问:你同意上述分析过程吗?若同意,按照这种分析法求出F及N的大小;若不同意,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15.如图16所示,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弹簧k1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间连接着质量为m1的物体.若在k2的下端A点再悬挂着一质量为m2的物体,求A点下移的距离是多少?

16.如图17所示,质量为m1=0.4 kg的物体A与质量为m2=2 kg的物体B叠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B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已知A、B总保持相对静止,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1)则A、B间的摩擦力为多少?

(2)拉力F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5.(A)、(B)6.(B)、(D) 7.(D) 8.(A) 9.(A) 10.(A)、(C) 11.(D) 12.(A)

二、实验题

13.(1)①甲;因为甲方案拉木块时不需要匀速拉动,而乙方案中A匀速运动难以控制②0.4③(A)、(B)

(2)①(C)、(E)②C中未记下两条绳子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位置O③(A)、(B)

三、计算题

14.不同意.因为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该同学没有考虑.

①式应改为:

由上式得:

所以,

16.(1)f1=2N

(2)当A、B物体向上运动时,F=21 N;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篇8

1. elect v.

【点拨】 选举,主要指选举某人担任某职位。若所涉及的职位只有一个(即独一无二),则通常不用冠词。

Voters always elect the candidate most tuned in to their needs.

【拓展】 辨析:select, elect, choose, pick 此四个词都表示“选择”,区别如下:

choose 指一般的“选择”,强调选择者的意愿或对被选择的优点的判断,有时也指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进行“选择”。A friend of his chose to go and work in Shanghai. 另外choose 后可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elect 强烈地暗示着通常在两者之间作出挑选时的深思细想的“选择”。I elected not to go.

select 在许多东西中细致,慎重地“选择”最适当的,强调选择余地大和选择的精细;侧重于从许多不同种类中进行选择时的挑剔态度;后面不可以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Four skiers will be selected to represent each country.

pick和select 一样,表示选择时的小心谨慎且常用在口语中。I didnt know which one to pick.

2. oppose vt.

【点拨】 反对;反抗;妨碍;使相对;使对抗

The proposed new airport will be strongly opposed by the local residents.

【拓展】

opposed 常与to 连用,表示“强烈反对”。

Mary remained bitterly opposed to the idea of moving abroad.

opposing 对立的,对抗的

It is time for opposing factions to unite and work towards a common goal.

opposite 可以当形容词讲,表示“对面的,另一边的”

We live further down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oad.

opposite还可以当副词讲。

Theres a newly married couple living opposite (=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opposite还可以当名词讲,表示“对立的人(或物);对立面,反面”。

I thought she would be small and blonde but shes the complete opposite.

opposite还可以当介词讲,表示“与……相对;在……对面”。

The bank is opposite the supermarket.

3. suit vt.

【点拨】 适合,相配,合身

I dont think this coat really suits me.

【拓展】 adapt, adjust, fit, match, suit和go...with表示“适合,适应”的区别。

adapt 是指修改或改变,某物或某人做些改变以适应新条件。We have had to adapt quickly to the new system.

adjust是指借正当的判断或熟练的技巧调整调节以使两者互相适应。You cant see through the telescope until it is adjusted to your eyes.

fit表示衣服、帽子、鞋等的大小、尺寸等“合适”,有时也指物体的大小能够在某一空间容纳。The jacket fits me well and I decided to buy it.

suit表示“合适”的意思时,强调服饰等的颜色式样、风格和当时的场合吻合。Personally I dont think red and yellow suit me, so Ive got to change for a blue one.

match指大小、色调、形状或性质等相配或相称。A red jacket doesnt match green trousers.

go...with 与某物相配(或协调和谐),强调与……相配套。I want a pair of tights to go with this sweater.

4. expression n.

【点拨】 表达;表示;表情;脸色;声调;措辞;词句

I could tell from her expression that something serious had happened. 我从她的表情可以判断发生了严重的事情。

I sent them flowers as an expression of thanks. 我给他们送去鲜花表示感谢。

【拓展】 express及物动词。表达,陈述;表示。

Im afraid Im not expressing myself very clearly. 我恐怕我并不在清楚地表达我的想法。

express当“榨,挤压出”,后面常接from / out of等。

The doctor expressed poison from her wound. 医生把毒液从她的伤口挤了出来。

express形容词;快递的,快运的;明确的,明白表示的;专门的,特别的

Please send this parcel by express delivery. 请用快递寄送这个包裹。

express副词。用快递;由直达快车;特意地;专门地

Please send the parcel express. 请以快递方式寄这个包裹。

5. vague adj.

【点拨】 (形状等)模糊不清的,朦胧的,(想法等)不明确的;暧昧的,含糊的;无表情的

Im quite vague about what happened. 我对发生的事很不了解。

He was a small man with vague eyes. 他身材矮小,眼睛没有表情。

【拓展】 vaguely 副词;vagueness 名词

I vaguely remembered having met her before. 我隐约记得以前见过她。

6. straightforward adj.

【点拨】 一直向前的;正直的;老实的;简单的;易做的;明确的;肯定的

They took a straightforward route to the lake. 他们走了一条笔直通向湖的路。

The issue is not quite straightforward as it seems. 这个问题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拓展】 straightforwardly 副词。一直向前地;径直地;坦率地,直截了当

He explained quite straightforwardly that there wasnt enough work for us all.

他很直接地解释说没有足够的工作给我们所有的人。

7. competence n.

【点拨】 能力,胜任,称职;【律】权限

Her competence as a teacher is unquestionable. 她作为一个老师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The young surgeon showed exceptional competence. 这位年轻的医生表现了非凡的能力。

【拓展1】 competent形容词。有能力的,能干的;能胜任的,称职的;充分的,足够的;令人满意的,合格的

I wouldnt say he was brilliant but he is competent at his job. 我不会说他很优秀,但他在他的工作上有能力。

She has a competent knowledge of English. 她已掌握了足够的英语知识。

【拓展2】 able, capable, competent用法区别

able 最常用词,多用于褒义,着重指多方面的,经常性的,或潜在性的能力。有时也指高超、非凡的能力。

He is an able man. 他是一个能干的人。

Id like to be able to read English books. 我希望能看英文书。

capable 语气弱于able,指有能力、有潜力或有条件做某事,常与of连用。

He is capable of managing well。他具有善于处理事务的能力。

competent 强调具有能胜任某项工作的足够技能或其他所需的条件。

We have to admit that hes a competent man. 我们得承认他是一个很称职的人。

Granted that he is not brilliant, he is at least competent and works hard. 他即使不是很聪明,起码也是能胜任肯苦干的。

8. thorough adj.

【点拨】 形容词。彻底的;完全的;周密的;彻头彻尾的

It was a thorough waste of time.

They did a thorough search of the area but found nothing.

【拓展】 thoroughly副词。完全。

I thoroughly enjoyed the performance.

二、短语

1. make up

【点拨】 1) make up 组成,构成;被动式be made up of...意为“由……组成”。

The doctor in this hospital made up (配制) a bottle of medicine.

The committee is made up of fifteen members.

2) make up 编写、捏造

The whole story that the boy often tells is made up.

She made up excuse to explain her absence.

3) make up 可作“弥补”“补偿”解释。

He soon made up the lessons he had missed.

We must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

【拓展】 由make 一词构成的常见词组还有:

1) be made into 意思是“被制成”。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corn is made into power.

We can make glass into different kinds of things.

2) be made of原为be made out of, out 常被省略。这一短语表示成品制成后,仍保留了原材料的性状,制作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The cloth is made of cotton.

3) be made from 表示制成的东西完全失去了原材料的外形和特征,原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从成品中已无法辨认。

Gas is made from coal.

This kind of wine is made from rice.

注意:be made of..., be made into... 可转换成make...into...。

Bread is made of flour.= Flour can be made into bread.= We can make flour into bread.

面包是面粉做成的。

2. for instance

【点拨】 for instance 介词短语,表示“例如”。

There are jobs more dangerous than truck driving, for instance, training lions.

【拓展】 for example,such as, for instance的区别

for example 和 for instance的区别很小。即使外国人也很难说清楚区别,通常看个人的喜好。但是在读书和日常交流的时候,会发现 for instance更加书面话和学究话。在严谨的学术上用得更多些。

such as 和以上两个的区别很大,比如它后面多放同类并列的几个名词,such as后面不接句子;such as不能像for example 那样用逗号隔开来引领后连的例子。

Some vegetables, for example, carrots and garlic, can help cure certain diseases.

Some animal diseases such as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ould be passed to humans.

3. translate...into...

【点拨】 translate...into...将……译成……;使以另一种形式表现;转化;改变;解释;说明;用……的语言表达:

He translated the French novel into English.他把那本法文小说译成英文。

Im sure well translate our dream into reality in the future.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化梦想为现实。

His theory cannot be translated into simpler terms.他的理论不能用较为简单的措辞表达。

【拓展】 translate...into...与turn...into...的区别。

turn...into... 拐入,进入,走进,驶入; (使)成为,(使)变为,转变为;(风)转从……方向吹来

I saw him turn into the library.我看他走进了图书馆。

He turned tho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他把那些句子译成了英文。

translate ... into ... 把……翻译成……;使……体现为,把……转变为

He has translated the English poem into Chinese.他已把那首英文诗翻译成中文了。

We should translate the schemes into actions.我们应该把计划变成行动。

4. mend ones ways

【点拨】 mend ones ways改邪归正;改过自新

He pledged that he would mend his ways.他保证他将改过自新。

Oughtnt we to give him a chance to mend his ways?难道说我们不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吗?

【拓展】 关于含way的短语。

by way of someplace途经某地;get in the way妨碍;show somebody the way为某人引路;lead the way带路;set in ones ways旧习难改;the way of the world世俗;just the other way恰恰相反;in any way无论如何;in no way;无论如何不;决不;put it another way换言之;in a / the family way不拘礼节地;go / take ones own way一意孤行;on the way在途中……

第九单元我想 篇9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2、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教学重点: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发明降落伞。

教学难点: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教具准备:录像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拉尔文的故事,让学生谈谈感想。今天我们学习一片新课文《空中花朵——降落伞》。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同位互查,互帮互助交流识字方法,指名读,齐读。

2、分段朗读课文。学生共同评议。

3、课文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三、新授:

同学们看到降落伞降落吗,什么样子?播放一段跳伞的录像,学生自由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谁发明了降落伞?

他为什么能发明降落伞,我们一边了解故事,一边找出原因。自由朗读2-5自然段,想: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跟他小时候的故事有关系吗?

学生自由交流:童年想飞翔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向往。

2、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默读思考:这里能找到原因吗?

学生自由交流:他看书时受到了启发,被书中的情节激发了想象。认真研究,反复揣摩,勇敢尝试。

总结: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原因是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剩余部分。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朗读。

他是如何测试的?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胆子大,敢于实践)

谁发明了降落伞?能说说他的发明过程吗?

4、自己默读课文,想:你能从卢诺尔曼身上学习到什么?在书上画一画,写一写学习的内容。

(大胆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周密,严谨。)

5、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交流降落伞的用处。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的方法。

2、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表演 幻想 沉浸 闻名 强盛 闻讯赶来 手表 演出 消沉 篇章 通讯 纵横

3、学生领读词语。

五、课堂练习

你能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吗?

1、小组讨论交流,大胆想象。

2、集体交流,师生评议。课堂小结:

学习他富于幻想,为了追求理想反复研究思考,勇于实践。把创造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预习《语文天地》。板书:

空中花朵——降落伞

认真研究 勇敢测试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九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注重科学的态度。

2、积累词语,学会多音字的运用。

3、背诵《秋夕》,明白怎么发言。

4、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向往。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学会多音字的运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向往。教具准备:谜语课件 课型:练习课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注重科学的态度。

2、积累词语,学会多音字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音字组词

1、读读,知道读音有哪些。

2、组词,读读,更好地读用多音字。

3、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互相批改。

(一)摘抄词语 指名读,选词造句,抄一抄,互批检查。游荡 悠然 愿望 耀眼 商量 歌谣 随便 仔细 健康 东张西望 幻想 沉浸 聚集 广泛 不可思议

(二)积累成语:

小组内积累交流,全班交流,说说意思。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 浮想联翩 奇思妙想 南柯一梦 梦想成真 想方设法 黄粱一梦

(三)仿例造句

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适当时师提示前半句。*这真实一本好书,我要认真阅读它。*这真是美丽的画,我要仔细欣赏它。

要是我有 一支神笔,用它画画多好,我就描绘我们的未来。

(四)背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说说每句意思。

3、对照图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4、有感情的背诵。能背下来的站起来背诵。

(五)课堂练习:

1、说说自己喜欢的,知道的成语,并说说意思。

2、整理在积累词语本上,读一读。

3、选几个成语写一段话,用上这几个成语。课堂小结:

生活即作文。写作源于生活,源于积累,用心观察,多多积累,美妙,传神的文章就会从你的笔下倾泻而出。作业:搜集谜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开卷有益,多多阅读。

2、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金钥匙。学会上课怎样发言。

教学过程:

1、生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别人。

2、交流感受(例如:喜欢哪一自然段描述的房间,为什么?)

3、说说“我”的房间什么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特点)

4、画出自己喜欢的房间,可以加上想象和创造。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作品,共同评议。a)畅所欲言

练习口语表达:帽子,扇子,盛东西,降落伞,装饰品。i.ii.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想象。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大胆想象。

b)初显身手: i.猜书上的谜语,互猜谜语,小组之间竞争。ii.方法:抓住特点,运用想象。

谜底:扇子,盐 iii.出示补充的谜语:学生竞争猜。小小游泳家,说话顶呱呱。小时没有脚,大了没尾巴。

(青 蛙)

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落山腰。有时像银盘,有时像镰刀。

(月 亮)

有个医生技术高,尖嘴好像手术刀。它给大树来治病,消灭害虫一条条。

(啄 木 鸟)c)金钥匙:怎样发言

同学们在发言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想好,一站起来,都忘记了。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1、事先没有想好,组织好语言,光有发扬的热情,思考不充分。

2、过于紧张,过于在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1、怎么办呢?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

2、学生自由交流。

Ш发言前,要打好腹稿,想好先说什么,怎么说,在发言。Ш多发言,勤练习。Ш鼓起勇气,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挑写本单元生字词语

游荡 悠然 愿望 耀眼 商量 歌谣 随便 仔细 健康 东张西望 幻想 沉浸 聚集 广泛 不可思议

课堂小结:

多发言,勤练习,鼓起勇气,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要相信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一点一点的改正,天长日久,就会成功。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像古希腊的演说家,本来是一个口吃病人,他含着石子,面对大海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板书设计:

金钥匙 多发言,勤练习,鼓起勇气,积极参与

9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篇10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 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3、1234、4123、3412、。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1 4 7 10

(2)4 6 8 10

(3)▣ ▢ ▣ ▢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

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

(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

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 如此循环排列。

(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

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52页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情境挂图

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

(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 11+()=(),肯定是11+5=16

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

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

3、出示巩固练习题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 1、2、3、5、8、13、21、()、55(2)96、()、24、12、6、3 [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7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知识和数位的知识。

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考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思考,认真倾听。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上一篇:一年级《大海睡了》语文教学设计下一篇:学习冯玉锁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