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热点知识问答

2024-10-24

社会保险热点知识问答(共8篇)

社会保险热点知识问答 篇1

原标题:社会保险政策热点知识问答

1.企业基本养老金的组成是怎样的?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2.2015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情况怎样,平均水平多少?2016年要调整吗?

2015年我省继续严格贯彻国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政策,采取定额调整和定比调整相合的方法进行调整,调整水平按国家规定以全省上年平均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调整后全省人均基本养老金达2400元/月。

《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明确:“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政策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05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11年统一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调整属国家事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6年是否调整,需待国家出台政策明确。

3.在广东工作参保后回外省老家工作,养老保险要不要续上?

参保人回老家工作,要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一方面,《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养老金水平与参保人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水平高低和缴费年限长短息息相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因此,参保人回老家工作,要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将以前在其他地方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家乡。参保人在老家工作参保后,应将原参保地的参保缴费凭证交给新参保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由社保经办机构将参保人原参保地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和按其缴费工资12%计算的统筹基金转移至老家新参保的社保经办机构,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是什么?待遇由哪些部分构成?

参保人缴费累计达到15年,年满60周岁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年满60周岁但没有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可继续缴费至规定的缴费年限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由政府支付,我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发放完后,由政府继续按原标准发放。

5.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参保人员在同一内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优先保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按月清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时段缴费,其重复参保时段只计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参保时段相应的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一并退还给本人。

6.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是怎么样的?

职工医保按月缴费,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统账结合模式。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缴费费率一般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不缴费;另一种是单建统筹模式。在职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由本人缴纳,约为职工平均工资的2%-4%。

城乡居民医保按年缴费,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目前,个人年缴费全省平均约为120元;财政补助标准连年增加,从2007年每人每年52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明年还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政府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农村“五保户”以及低收入重病患者等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政府予以全额资助。其中学生、儿童参保费用由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和托幼机构代收代缴。

7.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哪些方面?

参保人在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具体包括:一是住院待遇。医保基金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限额以下的住院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二是门诊特定病种待遇。部分诊断明确,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的疾病在门诊治疗的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按住院比例进行报销。目前我省门诊特定病种参考病种范围达28种。三是普通门诊待遇。在门诊特定病种以外,报销参保人部分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原则上参保人每年选定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保人因病在选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治疗的,其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按一定比例报销。四是大病保险待遇。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二次报销”,“二次报销”比例不低于50%。参保人参加大病保险不需要另行缴费。

8.哪些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参加工伤保险?

依据工伤保险法规规定,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国家机关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依照条例执行。

9.参加工伤保险,个人需要缴费吗?

依据工伤保险法规规定,由用人单位负责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需缴纳工伤保险费。

10.建筑业工伤保险政策有哪些新规定?

今年7月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粤人社规〔2015〕5号),提出了按建筑项目为单位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的创新办法。具体措施有:第一,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建筑项目使用的职工,特别是异地务工人员,按建设项目为单位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第二,建设项目工伤保险费按照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计缴(千分之一左右),由施工承包单位在开工前一次性缴纳,覆盖项目使用的全部职工。第三,在工程概算中,建设单位要将工伤保险费单独列支,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不参与竞标。第四,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的证明材料,作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具体措施之一;施工安全措施未落实的项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第五,对建筑项目工伤保险期限内发生工伤的职工,依法享受参保职工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11.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是什么?

失业人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并按照规定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累计满一年,或者不满一年但本人有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12.外省户籍的失业人员有什么特殊政策吗?

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但不具有本省户籍的失业人员,要求不在参保地按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且不转移失业保险关系的,可以向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一次性失业保险金。领取一次性失业保险金的,不再享受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以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同时终止失业保险关系。参保每满一年,一次性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本人失业前缴费工资的40%。

13.失业保险关系如何转移?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统筹地区重新就业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所涉基金不转移,转移前的尚未领取期限与再次失业时的领取期限合并计算。

职工、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统筹地区就业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所涉基金不转移,缴费时间累计计算。

户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统筹地区外的失业人员,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的,可以选择在统筹地区或者户籍所在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选择在户籍所在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应当办理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失业保险待遇按照户籍所在地标准执行,由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14.职工享受什么生育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已经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其中生育医疗费用为生育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15.如何办理参保人员信息变更?

参保人员信息发生变更的,按信息内容分别由地税部门或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属于地税部门管理的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在地税部门变更后无需再到省社保局更改,共15项,包括:社保管理机关代码、纳税人编码、缴费人名称、个人社保号、身份证类别、身份证号、姓名、性别、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人员状态、户口性质、变动类型、户口所在地。

属于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参保人员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参保时间、前个人账户、民族、缴费历史等。参保人员的用工形式、出生年月、个人身份基本信息由地税部门负责初始化信息采集,如需变更这3项信息,请向省社保局申报修改。

16.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我省社保基金是如何监管的?

我省社保基金监督工作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坚持立法先行、依法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监督方式,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一是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基金监管模式。人社部门制定政策,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财政部门负责专户管理,经办机构计发待遇,银行社会化发放,分工合作、相互制约,有效降低社保基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形成人大、行政、审计和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人大定期听取和审议社保基金预决算及执行情况,不定期开展社保法规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审计部门经常性开展社保基金专项审计;社保监督委员会由社会各界参与。三是创新和强化监管手段。推行以社保基金监管软件为核心的非现场监督体系,构建社保基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地税、财政、人社三方协调机制,实现社保基金在线实时监督。四是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自2008年始,基金监督工作一年一个主题,对五大险种先后开展了基金专项检查,检查重点聚焦风险环节,查处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取消或暂停了一批严重违规的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资格,及时发现和查处多起社会保险基金重大案件。

1、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要满足什么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2)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也可以转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2、参保人跨统筹范围变换工作单位时,需要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手续吗?

需要。而且其他险种也应一并转移,确保各险种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维护参保人利益。

3、我是成都人,在成都已经一次性预缴了农村养老保险费,现到广州某公司打工,请问我是否需要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凡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都必须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我是湖南人,现在在广州打工,参加了单位的养老保险,我要符合什么条件才可以在广州市领取养老金?

一是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且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二是要在广东省累计缴费10年以上,且退休时养老保险关系是在广州。

5、生育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生育医疗费用指:

①生育的医疗费用,即女职工在孕产期内因怀孕、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产前检查的费用,终止妊娠的费用,分娩住院期间的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及诊治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费用。

②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包括职工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施行输卵管、输精管结扎或者复通手术、人工流产、引产术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生育津贴指:

职工因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产假或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可以按照规定领取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规定的假期天数计发。职工已享受生育津贴的,视同用人单位已经支付相应数额的工资。生育津贴高于职工原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将生育津贴余额支付给职工;生育津贴低于职工原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6、哪些人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1)用人单位已经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2)职工失业前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其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3)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4)职工未就业配偶如未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生育待遇或者未以失业人员身份享受生育医疗待遇的,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

7、工伤认定申请手续应怎样办理?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交,职工不需缴交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通知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其参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8、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9、哪些情况可以视同工伤处理?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用人单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抢救治疗,并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的;

(4)由用人单位指派前往依法宣布为疫区的地方工作而感染疫病的;

(5)职工原在部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1)、(2)、(3)、(4)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5)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10、哪些情况不得认定为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酗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1、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期间用人单位需要继续支付其工资吗?

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终结期确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12、什么情况下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和个人都应按一定比例缴交失业保险费。职工失业后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累计一年,或不满一年但本人有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

(2)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13、失业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根据缴费年限领取不同时长的失业保险金。

(2)失业保险金按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级以上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按月计发。

(3)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领取求职补贴。

(4)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的,可申请一次性加发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生育当月本人失业保险金的三倍。

(5)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本人不需缴纳。

(6)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遗属可一次性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及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7)失业人员在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未满前重新就业,就业后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满三个月的,可以一次性领取已经核定而尚未领取期限一半的失业保险金;剩余的尚未领取期限与再次失业时的领取期限合并计算。

(8)失业人员在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未满前创业的,凭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及纳税证明,可以一次性领取已经核定而尚未领取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并相应计算为领取期限。

(9)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证书的,将可以申请领取补贴,以鼓励其提高技能,尽快就业。

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但没有广东户籍的失业人员,要求不在参保地按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且不转移失业保险关系的,可以向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一次性失业保险金。领取一次性失业保险金的,不再享受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以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同时终止失业保险关系。

14、什么情况下不能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累计三次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中断领取,中断原因取消后可继续领取。

15、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手续应如何办理?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符合条件的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

16、广州市职工什么情况下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以广州市为例,按时足额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从缴费次月开始享受相应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待遇。

在职职工应当按规定参保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

2014年1月1日后首次参加本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纳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满十五年的,可以不再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累计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未满十五年的,继续参保缴费满十五年且在本市累计缴费满十年后,可以不再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待遇。

2014年1月1日前已参加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职工,累计缴纳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满十年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不再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待遇。

17、我是广州市户口,已经在单位参加了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还可以以居民身份参加广州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吗?

不可以,各类人员按照现行规定相应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得重复参加和重复享受待遇。

18、参加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按照规定享受住院、指定单病种、门诊特定项目、门诊指定慢性病、普通门诊以及个人账户待遇。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的标准的规定以及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的相关规定。

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可以使用个人账户的资金支付本人或者其直系亲属的下列费用:

(一)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属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二)在定点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和体检的费用;

(三)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及医疗用品的费用;

(四)需个人缴交的社会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等费用;

(五)其他符合国家、省、本市规定的费用。

个人账户资金不得提取现金,或者挪作他用,本金和利息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参保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在结清相关医疗费用后仍有结余的,按照其继承人的意愿划入其继承人的个人账户或者由其继承人一次性支取现金;继承人在参保人员死亡之日起2年内没有申领的,个人账户余额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的人员,转移社会医疗保险关系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凭相关资料转移或支取现金。

为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国于2011年7月1日开始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明确了单位和缴费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缴费人在退休、生病、失业、发生工伤、生育等情况下可以享受的一系列待遇。为使我省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行使相关权利义务,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地税局特收集整理群众关注的社会保险政策热点知识予以刊登。

1.哪些人可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都要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要缴纳多少钱?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的。用人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目前我省各市为13%-15%;个人以本人月应税工资、薪金的8%缴费,计入个人帐户,缴费工资上限为全省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缴费工资下限从2014年1月1日起为全省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平均值的60%。

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如何调整?

对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方式,国家都提出基本原则要求:“调整方式采取普遍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普遍调整要体现公平并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等因素挂钩。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部分特殊群体再适当提高调整水平。具体的调整水平和办法,由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基金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批后认真组织实施。”

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在总水平确定的基础上,普遍调整采取定额调整与定比调整相结合的办法。一是定额调整基数为全省平均基本养老金,全省统一标准,体现了公平原则,适当提高了养老金平均水平较低地区的增加额;二是定比调整与个人养老金水平挂钩,缴费年限长,缴费水平高的退休人员调整增加的额度较高,体现了效率原则。

4.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中,会对那些人群适当倾斜?如何确定?

适当倾斜是指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再加发一定数额的养老金。2005年以来,国家基本养老金调整中适当倾斜范围的人员,采取一年一定的方式,在每年下发的调整文件中予以明确,各年都有所不同,历年曾被纳入适当倾斜范围的人员包括:高龄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具有高级职称(含高级政工师、高级技师,下同)人员等。同时,国家严格要求各省不得自行扩大或缩小纳入倾斜调整的人员范围。

我省每年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确定我省当年基本养老金调整适当倾斜的人员范围。其他不纳入适当倾斜范围的退休人员,按规定享受普遍调整政策。如: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在2015年没有纳入适当倾斜的人员范围。由于基本养老金调整中,普遍调整和倾斜调整加发的养老金,都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组成部分,按照国家规定必须确保发放,不得拖欠。因此,2014年底前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按政策在普遍调整基础上已增加的专项津贴继续发放。

5.跨省变换工作单位时,应如何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出手续?

(1)在地税部门办理减员手续;

(2)到社保转出经办机构申请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到转入地社保机构申请转入。若有欠费需先补缴,若缴费信息有误需先更正处理。

(3)转出社保经办机构收到转入地社保机构出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后,核对有关信息,符合条件的,生成《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通过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或邮寄的方式发送至转入地社保机构,并办理资金划转手续,终止参保人在本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

6.跨省变换工作单位时,应如何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手续?

(1)向转入机构出示转出地社保机构(原参保地)出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符合条件的,转入机构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通过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或邮寄的方式发送至转出地社保机构;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

(2)转入机构收到转出地社保机构出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和转移基金,完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7.广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缴费分几个档次,标准是多少?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有何规定?

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20元、240元、360元、480元、600元、960元、1200元、1800元、2400元、3600元十个档次,参保人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档次,按年、季度或月的方式缴费,多缴多得。在一个自然内,参保人只能选择一种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对选择低档次标准(每年120元—360元)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每年480元及以上)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提高缴费补贴标准,所增加的资金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负担。

8.在什么情况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需要办理转移手续?如何办理?

在缴费期间跨省、市、县迁移户籍的参保人员,需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参保人应向转入地村(居)委提出关系转移申请,经审核后,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将其城乡居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个人账户和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9.已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以跨地区转移保险关系吗?

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再转移。

10.哪些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医保,由个人按规定缴费。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医保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本省户籍城乡居民(包括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其他非从业城乡居民)、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全日制学生、在本省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11.我在A地参加医疗保险,在B地就医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吗?如何报销?

按照规定,以下两类人员可以申请并享受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待遇:

第一类是异地长期居住的退休参保人以及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期间的参保人。填写异地就医申请材料,并选定居住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异地就医医疗机构,在参保地社保(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备案后,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

第二类是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需异地转诊转出统筹地区就医的参保人。需由参保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到社保(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其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目前,我省正不断完善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管理平台,已有多家医疗机构接入省平台联网结算,各市参保患者到省平台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以直接结算,参保人只需支付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部分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结算。

1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可以转移吗?

根据《广东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粤人社发〔2013〕70号)规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本省参加职工医保的个人,因流动就业在省内跨统筹区转移职工医保关系的,转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统筹基金不转移。各统筹地区对参保人在不同统筹地区参加职工医保的缴费年限应当互认,予以累计计算。

13.职工发生工伤了怎么办?

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自发生事故伤害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14.工伤职工如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根据法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医疗终结期满)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在工伤职工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所在的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15.工伤保险有哪些待遇?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因工死亡待遇。其中,参保的工伤职工待遇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依法支付,未参保的工伤职工待遇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依法支付。

工伤医疗(康复)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等。

伤残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

因工死亡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16.失业保险待遇包括什么?

符合申领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求职津贴、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补助、创业补助、就业补助、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

17.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

18.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怎么计算?

失业人员缴费时间一至四年的,每满一年,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为一个月;四年以上的,超过四年的部分,每满半年,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增加一个月。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

19.求职津贴怎么计算?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领取求职补贴,标准为本人失业前十二个月平均缴费工资的百分之十五,不足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月数的平均缴费工资计算,领取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求职补贴随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

20.生育补助怎么计算?

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的,可以向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一次性加发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生育当月本人失业保险金的三倍。

21.职工生育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1)累计参加生育保险满1年的职工:生育的医疗费用,职工生育前在选定的医疗机构申请办理就医确认手续,其生育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结算;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职工在统筹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或者因急诊、抢救而在统筹地区内非定点医疗机构施行计划生育的,凭相关材料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报销。

(2)累计参加生育保险不满1年的职工:可在累计参加生育保险满12个月后的1年内,凭相关材料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报销。

22.职工如何申领生育津贴?

职工按照规定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其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原工资标准逐月垫付,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拨付给用人单位。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职工。

23.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有什么法律责任?

2014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的公告,明确了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行为。

社会保险热点知识问答 篇2

一、档案学研究的热点分析

共词分析, 是一种文本内容分析技术。其原理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 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 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 按照这种“相关”和“相似”将一个学科内重要文献的关键词加以分类, 进而直观地显示该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1]78。

1. 主要研究领域。

在CitespaceⅡ中, 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 利用CitespaceⅡ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 将关键词聚成了17个大类, 通过合并整理, 把国内档案学研究的17个大类划分了以下研究领域: (1) 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鉴定理论、全宗理论等一些国外成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此外, 在对国外经典理论再研究的基础上, 一些学者作了独立的思考, 因此, 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出现了新名词, 如档案二元结构说, 档案学本体论说, 文件运动三位一体的理论架构等。 (2)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档案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从微观上看, 档案管理泛指档案工作中的各项管理活动, 这方面主要探讨的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中企业档案管理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对知识管理的探讨逐渐增多;从宏观上看, 档案管理也指档案事业管理, 从“档案事业”这一关键词的共现轨迹来看, 关于档案事业的研究以2005年为分界点成“V”字形发展。而从研究主题来看, 无外乎“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3)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档案学一直强调的重点,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对档案利用和编研的研究逐渐减弱, 对档案数字化开发利用的研究逐渐升温。 (4) 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可以说是新时期档案学变革的显著标志, 发展势头迅猛。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电子文件的定义、属性、特点的研究, 之后逐渐与保存、鉴定、归档等档案工作结合起来研究, 到最近开始对电子文件的元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文件保护技术和整理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这说明近年来, 国内电子文件的研究已基本形成了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5) 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成为研究重点, 与电子文件的研究过程相仿, 早期研究也集中在了定义、特点、性质和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关系上, 关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技术研究偶有提及。但是, 这些研究中, 具有真正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的文章以及技术解决类的文章很少。从2005年以后, 逐渐出现一些探讨怎样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文章, 主要围绕着政府信息公开和知识服务方向发展,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与建设尚需要继续探讨。 (6) 档案鉴定。档案鉴定属于比较老的研究领域, 相关研究也只是侧重点不同, 包括以来源原则为中心的理论探讨、鉴定方法研究以及鉴定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研究。 (7) 档案保护。档案保护一直是档案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无论是传统时代对纸质档案的防虫防灾, 还是数字时代对电子文件安全的防范, 都要涉及保护技术。所以, 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在一个稳定上升的状况。 (8) 档案教育。档案教育关系到档案学研究力量的培养和稳定发展,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 对国内外档案教育现状的调研;其二, 对国内档案学教育改革的探讨。

2. 热点研究领域。

从知识理论的角度来看, 频次和中心性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也就是研究的热点[2]62。对上述国内档案学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提炼, 可以发现, 档案工作和档案学既属于高频词、关键词又具有高中心性, 其中档案学象征着理论研究, 而档案工作是实践研究的表征, 这也说明了档案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数字档案馆作为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 毫无疑问是当今国内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它也是连接信息服务、知识服务、web服务等主题的关键中介。此外, 电子文件也具有较高的中心性, 而且近些年来在频次上也是一路攀高, 自然也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3. 研究前沿。

CitespaceⅡ可以提取涌现的主题术语来探测一个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和突然变化, 通过动态网络聚合很好地解决了单纯依赖词频统计的缺陷。因此, 通过对国内档案学研究领域内文献关键词突现情况的探测, 可以展示其研究前沿主题。分析关键词受引轨迹可以发现, 档案工作是突现率最高的关键词, 在1999年达到了关注顶峰, 但是进入21世纪后受关注程度逐渐降低, 因此, 它属于趋弱型前沿主题。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 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相关的研究也是逐年增多。因此, 它们属于渐增型前沿主题。公共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这两个研究主题是从2006年之后开始受到关注的, 其中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过程的必然要求, 这一过程的长期性也预见了档案信息化必然是档案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研究主题。公共档案馆在档案学变革的新时期中, 将承担着更多的社会服务职能, 如何转变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也成为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前沿。

二、档案学研究的关键知识节点

在文献共被引网络的发展演进关系中, 通常会出现对研究领域起到转折作用的高中心度节点文献, 点的中心度是指其所在网络中通过该点的任意最短路径的条数, 是网络中节点在整个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因此, 在文献被引图谱中, 中心度大的节点相对容易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3]12。为此, 网络节点选择Cited Reference, 运行CitespaceⅡ, 得到国内档案学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该文献集合也构成了国内档案学研究的支柱。

按照节点在网络中的中心度大小, 排在首位的是吴宝康于1988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概论》。该专著的共被引频次为65, 中心度为0.33, 是网络中最大的关键节点。从该篇文章的历年引文主题可知它是研究档案学理论最重要的参考文献。该著作产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代表着当时档案学理论的最高水平, 是中国档案学理论逐渐趋于成熟、完备的标志, 而且对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后续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4]64。

排在第二名的是伍振华于2000年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再论档案的本质属性》。文章打破了对档案本质属性的传统认识, 提出了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以备查考性”的新观点。作者认为原始记录性虽然是档案最重要的属性, 却不是所有档案文献共同具有的、区别于包括文件等在内的一切非档案文献的属性, 不宜简单地讲它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而“以备查考性”相比于“原始记录性”而言, 其内涵更为丰富, 适用性也更加广泛而长远[5]13。

排在第三位的是冯惠玲于2001年出版的专著《电子文件管理教程》。该书全面反映了电子文件管理领域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 相对成熟的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以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佳的实践经验, 不仅是一本总结性、归纳性的教材, 同时还是一部带有研究性、前瞻性的学术成果, 其内容既包括对已有理论和方法的重新梳理, 又包括对未知领域的初次探索, 对于尚处空白地带的一些问题, 作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解释和阐述。

位居第四位的是周雪恒于1994年出版的专著《中国档案事业史》。该书采用了细水长流的历史思路, 上至夏王朝, 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时期, 前后共二十章, 一板一眼, 娓娓道来。在每一章中针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王朝的档案工作, 对历史背景、档案职官、管理制度、档案种类、档案库房建设、档案思想及现存状况等等诸多环节深思细理。同时, 作者采用对比的章节设置体系, 因而各个章节内容又极容易串联构想, 发人深省。不可否认, 这部书籍是研究中国档案史乃至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论著。

居于第五位的是冯惠玲于1998年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电子文件时代的新思维》。作者对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管理进行了前沿性探索, 从前端控制思想、新来源观、档案工作的合作圈、后保管模式和重塑档案职业形象五个方面探讨了电子文件时代档案管理所面临的转变、机遇以及挑战, 该文可谓新世纪国内档案学变革时期的指引文献, 为电子文件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6]45。

上述五篇文献构成了国内档案学研究的关键知识节点, 是国内档案学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知识来源。

摘要:以CSSCI数据库中来源于档案学的4269条文献为研究对象, 利用CitespaceⅡ软件对相关引文数据和关键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以知识图谱的方式, 梳理了近些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前沿主题以及关键知识节点。

关键词:档案学,知识图谱,CitespaceⅡ,中国

参考文献

[1]姜春林等.经济学研究热点领域知识图谱:共词分析视角[J].情报杂志, 2008 (9) .

[2]赵蓉英, 王菊.国际信息检索模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18) .

[3]侯剑华, 张春博, 王续琨.国际科学技术政策关键节点文献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11) .

[4]陈贤华.建设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成果[J].档案学通讯, 1989 (4) .

[5]伍振华.再论档案的本质属性[J].档案学通讯, 2000 (6) .

依托教材知识来理解社会热点 篇3

一、试题特点

1.试题引导考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经济,关注自然,关注世界,关注我国和世界的发展。 通过答题,考生学会了怎样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怎样面对经济社会,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从国家利益出发去维护祖国的统一。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考查。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点有: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市场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有关哲学方面的知识点有:人与自然的矛盾、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有条件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外因对事物变化的重要影响等。有关政治方面的知识点有:我国与西方政体的本质不同(国体)、地方人大的立法活动原则和职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本质(国家利益决定)等。

3.试题凸显社会热点,当前主要的社会热点均涉及到,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都很强。如宏观经济形势、货币价值、东西部经济关系、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南方雪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日关系、世界粮食危机、我国的民族关系等,都是目前国人关注的热点。试题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上。这些热点都是考生预料之中的,没有“陌生感”,不会给考生答题带来心理负担。

4.突出了试题的综合性,强调考生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8题是政治学科内的综合题。试题以世界粮食危机和我国政府在促进粮食生产上采取的重大举措为背景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哲学三方面进行考查。首先,要求考生从经济上回答我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长远有效措施。然后,从政治上举例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增产所起的作用,重在考查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最后,从哲学上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主要考查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39题是地史政三科的跨学科综合题。试题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史实为背景材料设问,其中第5问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考查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第6问从哲学的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查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二、复习备考建议

高考命题以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生活热点为背景材料,以能力立意为原则。同时,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巩固基础知识,重视教材,会读教材

虽然现在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原则,但在现实的教育背景下,不可能脱离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只是对知识考查的方式在不断创新而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读教材。

第一,学会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深化,就是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具体概念、具体理论的内涵、外延,还要学会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拓展,就是要弄清这一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还有这一知识点和热点问题的联系,以明确这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总之,复习备考中,大家要拓宽思考的空间,要能自觉意识到教材内容有思考的空间和钻研的必要,避免自主学习时无事可做,效率低下。

第二,进入高三后,要尽早接触高考真题,并且要弄清每一道高考真题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因为高考试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较高,很少直接采用课本上的原话,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试题与课本知识无关,做题时就会脱离所学知识,凭感觉和想象随意作答。即使做错了,也往往归因于做题方法的问题。事实上,高考是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

第三,高三学年,时间有限,我们经常面临这样一个矛盾:到底多花时间自己读书,还是请老师多讲解。其实按照教学规律,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各种能力。比如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要养成问题意识,能将教材以及时政热点中的重点问题提取出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构筑知识网络。例如高考中,经常围绕政府的有关政策出题,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构建知识网络。

2.注重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结合我国的现行政策进行适当的拓展

政治学科与现实问题是紧密相连的。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理论产生、新的政策出台,因而课本上的一些知识经常落后于形势,这就需要我们用动态的眼光去把握课本,特别是利用教材知识,理解和分析国内外时政热点、焦点问题。

3.巩固知识,训练各种能力

艾滋病热点知识问答 篇4

以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公众最为关心的一些艾滋病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1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哪些体液中?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

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2艾滋病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 ?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人,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2)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

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直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3)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3针灸、纹身、器官移植与艾滋病

针灸、纹身、器官移植、纹身时如共用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未彻底消毒的针器;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器官移植,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4为什么口交也较易传播艾滋病?

这是因为一方难免有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常见病;另一方的外生殖器又难免在口交时被对方的牙齿划伤。即使双方或一方的操作是极浅表的,均便于艾滋病病毒渗出或侵入。5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所谓“高危”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度而言的,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哪些行为就是高危行为。换句话说,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具体说来,高危行为是指与别人发生体液交换的行为,即别人的体液进入到他们的身体内,或他们的体液进入别人的身体内。具体的高危行为有如下几种:

1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 :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2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3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4其它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6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这是因为多种性病常常会在生殖器部位形成炎症或溃疡,皮肤和粘膜的创口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好门户。患有性病的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如果与已受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发生性关系,那么对方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毒就会通过性器官上的性病病变部位侵入人体使其感染。7怎样避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3.及时、规范地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8怎样预防经血液传播艾滋病?

首先,避免使用血液或血制品,必须使用时,要使用经艾滋病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其次,不使用毒品,已有毒瘾者应尽量不要静脉吸毒,静脉吸毒者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再次,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美容院剃须、修脚、纹身等。9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干的接吻又无口腔粘膜的破损,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如果带有大量唾液且有口腔粘膜的破损,血液的渗出,则可能传播艾滋病)。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上同一所学校;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只要没有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进入到血液里,是不会受到感染的。10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能长时间存活吗 ?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及常用消毒药品如漂白粉、酒精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11艾滋病毒的特点是什么?

HIV是艾滋病毒的英文缩写,它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系统。

2、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3、病毒基因变化多样。

4、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5、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6、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

7、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12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什么?

1、说明受检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2、目前受检者体内有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

3、他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13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什么?

1、一是受检者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2、二是虽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但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能检测出的抗体,仍处在窗口期内。如果确实有过高危行为,要随访3-6个月。

14“窗口期”是怎么一回事?

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一般需要2周时间才能逐渐产生病毒抗体。“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周—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抗体,但是人体具有传染性。只有等到“窗口期”过后,血液中才会有足够数量的艾滋病毒抗体可以检测出来。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不同个体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反应不一,抗体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尤其对近期具有高危行为的

人,一次实验结果阴性不能轻易排出感染,应隔2—3个月再检查一次。

15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艾滋病?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有:(1)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2)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3)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4)食欲下降,2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5)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6)气促、干咳数周。(7)皮肤、口腔出现平坦和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8)咽、喉部出现白膜。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痒。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痒,白带多。(9)头痛、视线模糊。当出现上面三个以上症状又有不洁性接触史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16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有何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亦称急性期,多数无症状,但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时,出现像流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如发热,寒战、关节疼、肌肉疼、头疼、咽痛、腹泻、乏力,夜间盗汗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子是十分常见的症状,这之后,进入无症状感染期。17艾滋病潜伏期或无症状期有多长?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部分人出些流感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一些人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但是有大约5-15%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我们称为快速进展者,另外还有5%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可以维持正常达12年以上,我们称为长期不进展者。18注射器和针头怎样消毒?

1.配制家用漂白粉消毒液(按产品说明书配制)2.先用注射器抽取清洁水然后快速推出,重复两次。3.用注射器抽取漂白粉消毒液,然后快速推出,重复两次。4.再用清水冲洗两次。

5.针头和注射器均煮沸10分钟消毒。注意!下列办法起不到消毒作用:

1.用自来水冲洗注射器中;2.开水洗烫注射器中;3.消毒剂擦洗注射器和针头的外表面。19艾滋病病毒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低得多。所以,使用对乙肝病毒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完全可以对付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有不耐酸、较耐碱、对紫外线不敏感等特

点,酒精对其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对艾滋病病毒灭活加热100℃持续20分钟,效果较理想。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主要是针对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生活场所等。例如,辅料、纱布、衣物等。对艾滋病病毒的消毒可以根据消毒物品选择适当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可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5%酒精等进行消毒。20哪些机构可以做HIV抗体检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我市大部分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各级血站和血液中心、具备HIV抗体实验室检测初筛资格的医院,均可从事HIV抗体检测,各省、市、区的其他具体检测机构可向上述单位询问。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有一个确认实验室,一般设在省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本省阳性标本的复核和确认工作。上述机构在提供HIV抗体检测同时也提供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咨询,包括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和门诊咨询等。21检测结果不确定有哪些原因?

(1)感染还处于窗口期:从HIV进入体内到检测这段时间还不够长,因此血清还没有形成典型的抗体反应;(2)艾滋病进展到终末期,抗体水平下降;

(3)存在HIV2型或其他亚型(例如O亚型),而所使用的检测试剂无法检测;

(4)其他非病毒蛋白抗体的交叉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恶性疾病、怀孕、输血或器官移植等情况下,身体可以产生一些抗体,其反应与HIVP24核心蛋白抗体引起的反应很相似;(5)以前接种过HIV(试验性)疫苗。出现不确定结果,应建议其3个月后复查。22有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018热点知识 篇5

关注:秦汉唐、宋朝、明清。知识:科技史、中央集权、儒家、法家、道家。

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前8世纪)

总体:国家产生并一步发展;奴隶社会产生并达到鼎盛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社会变革

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破坏;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裂走向统一;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各国变法图强,竞相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并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采用个体农耕方式;

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逐渐形成; 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文化: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兴起、发展;百家争鸣 民族:民族融合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政治:封建制度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巩固,大一统局面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

3、思想文化:由“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更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

4、民族:对匈奴有战(如汉武帝北击匈奴)有和(如西汉的和亲),总体各民族联系加强

5、对外:张骞通西域(这点也属于民族关系)、丝绸之路形成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特征(220—589年,即3世纪到6世纪):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 特征:国家分裂、政权分立、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北方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西晋统一了全国,但时间很短)

五、隋唐时期(581——916年,即6世纪到10世纪)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封建经济繁荣;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制度创新,开创并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封建经济繁荣,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3、民族: 隋炀帝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对外:

唐朝时,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水陆并进,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一方面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推动了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的 1 / 14

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唐朝高度的文明对人类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思想文化: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如遣唐使来华,对日本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

六、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10—14世纪)政治: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有战有和,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发展;海外贸易发达,交通方面以海路(水路)为主。

民族: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社会生活:生活丰富多彩,市农工商地位提高。

注:宋朝: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宋朝经济发达,表现有:

农业:秧马(新工具)、占城稻(新品种)

手工业:煤的开采世界第一、冶铁、瓷之国

商业:大量集市、城镇出现;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市里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增加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

北宋都城汴京:市和坊不再分开;贸易时间不受限制。

宋朝商业发达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经济繁荣;政府比较重视商业发展。

设立边境贸易场所:榷场 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有蕃坊、蕃市、蕃学;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海外贸易范围广泛;海路发达(原因:北方战乱,被少数民族控制;经济重

心南移;指南针的应用;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宋朝经济发达原因:重文轻武;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妥协换来了和平环境

七、明清阶段特征(1368—1840年)(14—19世纪中期)总体: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封建社会衰落。

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加强(英、美、法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通过法律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

2、经济:(1)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2)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以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儒家思想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加强君主专制(兴起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同时宣扬民主、自由、平等)

4、科技:传统科技多为总结性著作,承古萌新,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没有什么发展(出现近代自然科学,如英国的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

5、对外:闭关锁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殖民贸易)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中国由于上述原因,丧失了一工机会。统一的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有:秦朝、西晋、隋朝、元朝(少数民族蒙古族)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产生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消失。中央集权,产生中央和地方矛盾,演变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 秦朝:丞相

隋唐:三省六部制

/ 14

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立锦衣卫、廷杖制度;明成祖设立东厂。

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最初为处理军事事务而设立,办事效率较高,但没有实权,不是决策机构。1911年,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最后取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原因:小农经济;韩非子法家思想;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大河流域。评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封建经济,繁荣文化,粉碎叛乱、抵抗外来侵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利于发扬民主,容易造成百姓的愚昧、贫困。

中国古代科技史

一、元朝大运河联系知识点:元朝知识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重心在南方 影响: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运输

注意:运河在大都、山东,归中央机构中书省管辖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比较

比较隋朝、元朝大运河图,元朝大运河河道的变化表现在 运河的迄止点相同,运河所起的作用相同,南北航程的路线缩短,运河的中心不再是洛阳。

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变化、特点、领先和衰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经济,也就是自然经济基础上,这既是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原因,也是其后期逐步走向衰落原因。

地位变化:世界领先,宋元时期达到高峰,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特点

从内容看: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从使用看: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

力的意识 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 领先原因

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府重视、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科学家个人的努力

衰落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少动力(经济形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政府政策)

以儒学为主的科举制、思想文化专制,使科技方面缺乏人才(思想文化)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社会制度)

传统科技重视实用、经验,忽视理论研究,实验(自身缺陷)西方近代科学兴起(中外对比下的衰落)

三、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

特点:交流传播片断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

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

/ 14

影响:

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发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

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

四、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在1933年将“四大发明”写进教科书?

现实因素: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把四大发明之说引进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心。

客观史实:基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客观史实。

五、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封建国家统一的关系

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长城、大运河、大型水利工程、北京故宫)发达既是国家“大一统”的产物,大一统局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又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加强了皇权。

封建大一统国家条件下,注重儒家思想,强调文人修养,注重为巩固政权服务,加上自身缺陷,所以无法向近代科技转型。古代科技史注意要点:

古代科技和政治特点、朝代特点、政治制度、国家政策联系

古代科技和经济联系;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联系 古代科技和民族交流、中外交流联系 古代科技和中国现代史科技

古代科技和牛顿、达尔文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联系 古代科技和时代特征联系

科技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关系联系

政治常用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皇权至上;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等级森严;

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 历代以儒治国(从西汉到清朝);儒法并重;

儒家思想具有先进性,许多少数民族积极学习儒家思想,如鲜卑、蒙古、满族等 儒家是中华文明精神的重要思想;对于当今规范社会秩序、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影响深远 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曾采用道家思想治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总体趋势:由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不断加强 法家思想:韩非子、商鞅是典型代表

思想主张:改革、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不要因循守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除外。其本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封建统治。但对于规范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14

【认识】

1、国家统一是思想统一的前提条件

2、思想专制(如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专制的结果一方面加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不利于学术和思想的自由发展,钳制了思想。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表现为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抑制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阻碍了社会发展,是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的是由学术自由到思想专制不断加强

3、历代以儒治国,儒法并用。

4、西汉初年、唐朝时期轻徭薄赋,休养生息都体现了道家思想。

5、确立统治思想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

6、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批判继承与创新

中国近代史概论【1840—1949年】

一、社会性质:半殖半封 ;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胜利,但半殖半封社会性质不变)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资产阶级领导

典型事件: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领导阶级不同是最大区别)新民革命包括的事件: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标志是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 新旧民主革命,两者所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相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社会转型)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工业(经济)、教育、交通、国防等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维新变法

近代化含义: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走向科学、理性;生活习俗、教育等西方化。

二、大事年表

1840—1949

中国近代时期

1912—1949

民国时期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4—1927

国民革命时期 1927—1936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1—1945

十四年抗日时期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 14

三、中国近代史常用关键词或句子:

列强侵华、半殖半封、民族危机严重、民族不独立、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军阀割据混战(主要指袁世凯之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 脱离群众

反外来侵略、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争取民族独立 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富强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如洋务、维新、辛亥、新文化)先进国人的努力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指中国棉、丝等原料、手工业品出口增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自然经济占主导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不学西方:地主阶级顽固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学习西方技术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主张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在中国传播:推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运动兴起、发展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后); 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1917俄国十月革命后(改造中国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反外来侵略,这叫民族意识;反封建,这叫民主意识。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意识增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反封建、追求民主。)实业救国:多在甲午战后到20世纪40年代考查

以张謇等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通过办工厂(多数是轻工业,如纺织、面粉、火柴、香烟厂)来振兴中国;宣传一些国家大事

理解:资产阶级否定中国传统思想,是为了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想或制度,为其革命或者变法制造理论根据;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四、各个阶级以及活动

1、地主阶级:维护封建制度和中国文化;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1)顽固派:不学西方

(2)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学西方技术(尚无实践)(3)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等):自强、求富、学西方技术,“中体西用”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1851—1864

以反清为主,也反侵略,在南京(天京)建立了农民政权。义和团:1898—1900“扶清灭洋”,反帝国主义。(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尖锐)

3、资产阶级:共同点:学西方制度或思想,反封建,走资路,发展资本主义;

挽救民族危机

(1)资改革派(康梁):维新变法

政治近代化开始,也有思想反封建

/ 14

主张:资君主立宪(保留清政府,保留皇帝,学英、日)

(2)资革命派(孙):辛亥革命

政治上学西方,也有思想上反封建 主张:资民主共和制(推翻清政府,废除封建帝制,学美国)

(3)资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从思想上彻底反封建,学习西方,宣扬民主、科学

(4)张謇等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注:这些主张都失败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族不独立; 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脱离群众;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目标;缺乏先进政党领导。

4、无产阶级:取得了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宣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俄为师)

5、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蒋的南京国民政府

【近代史高度关注洋务、维新、辛亥、新文化;关注甲午战后各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 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资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 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农民兴起义和团运动。但这些运动都失败了,没能改变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性质。失败原因:常用句型。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不能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五、中国近代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鸦战后开始解体,整个近代中始终占主导。

外商企业:鸦片战争后已经出现;甲午战后合法化 洋务企业:包括军事工业(重工业)、民用工业

; 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部分抵制了列强经济扩张,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工业的产生】

民族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民间私人投资办厂,一般分为轻工业、重工业。

民族企业多数为轻工业,重工业落后,工业体系不完整。著名的民族企业有:大生纱厂、张裕酿酒公司等。

官僚资本主义:南京国民政府的企业

注:外商、洋务、民族、官僚这些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都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自然经济占主导,制约了近代工业发展

工业布局上,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六、近代政府: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1912—1949)包括:南京临时政府(1912)

孙中山

北洋政府(1912—1928)袁世凯、段祺瑞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蒋介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由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群众基础广泛。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的事件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标志是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 新旧民主革命,两者所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都相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性质不变,一直都是半只半封。但社会主要矛盾有变化。1927—1931年,以国共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所以中共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所以中共既反蒋又抗日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中共正确处理了国共关系,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社会主要矛盾多为中外民族矛盾,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等。

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内、国际形势有关;我们应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制 定相应举措。

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1、地点:上海,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2、背景

(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2)组织基础:各地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5)在近代中国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诞生

参会代表:毛泽东等人(陈独秀、李大钊没来)

意义:正式宣告了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高涨。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中央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中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中共七大

时间地点:1945.4-6月,陕西延安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即将胜利;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中国面临着光明、黑暗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开幕词: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2)内容: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

/ 14

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3)意义: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地主和农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基本消失;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生产力落后

1、内容: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想建立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根据主要矛盾,指出了人民的主要任务(发展生产)

2、意义: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注: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只是八大思想没有贯彻执行。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

1、背景:国内:文革结束,但“左”倾思想仍束缚人们头脑;邓小平复出;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大会的主题报告。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2、内容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工作重心转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重心,进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3)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路线)(4)决定“拨乱反正”

3、意义:标志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伟大历史转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贡献:

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城市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创新的民主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 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思想建设达到高度: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正式确立)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完成战略转移

正确处理国共关系: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反蒋到反蒋和抗日相结合,再到联蒋抗日 反抗外来侵略:面对日本的局部侵华,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中共实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 14

战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敌后抗日,发动百团大战,提高了人们抗日胜利信心;召开中共七大,为实现抗日的胜利和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解放战争。

总之,中共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推翻了三座大山,为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和中国振兴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进行了二十八年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先进社会制度。中共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走向繁荣的飞跃。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改革派实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进行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张謇等人实业救国;农民阶级进行义和团运动。但结果失败,没能改变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没能挽救民族危机。失败原因:社会动荡;民族不独立,民族危机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先进政党和先进阶级的领导。

中国现代史

中共关注民生举措

(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

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政策、土地所有制的变动(由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中共关注民生举措

目的:为了争取广大群众,巩固新生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开始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实质:由地主土地所有(私有)变为农民土地所有(私有)【土地私有制性质不变】 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巩固了新生政权。

(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政策、土地所有制的变动(由私有到公有),中共关注民生举措

改造目的:提高农业生产,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改造途径: 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意义:提高了农业生产;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国初期的中共民主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常用句型

主题、总体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思想(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坚持中共的正确领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宪法在我国越来越重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主导地位不 变,允许多种成分并存;国家宏观调整仍有,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前提 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思想)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1983年实行发展高新技术的“八六 三计划”)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8年以来的统一问题常用句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积极融入区域集团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经济全球化(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增强创新意识,打造民族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积极推动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友好交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走和平崛起道路

思想建设成就:邓小平理论(1997,中共十五大)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以来一直不变的外交政策)新中国重要的国家政策: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78年以来最重要的国家政策:改革开放 农业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对港澳台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科教文化政策:科教兴国

/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幕开启了。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中期(约1985年)在城市开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93年规定国企改革方向是公司制、股份制。

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即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由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多种成分并存。(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始终不能变)经济体制改革多指中国,国外几乎不涉及此考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已经出现,后在安徽、四川等地逐步推广)

(1)含义: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给农民使用。

(2)意义: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也使农村逐渐产生剩余劳动力)

注1:这依然是分散经营,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2:土地早在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就已经成为公有。所以土地所有制没有变,依然是公有,但是,生产经营权变化,农民获得生产经营权、产品分配权,产品由上交集体,平均分配,到个人可以自由支配,即打破了“大锅饭”。由集体劳动到包产到户,即“大包干”。

3、这是国家农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

20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进行

2、确立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市场和计划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解放了思想,为其建立指明了方向;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提出目标,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成)

(3)1993年,中共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措施:大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

4、意义: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化。注:它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前提仍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仍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即计划。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国家发展经济的对内举措,也是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如中考题对外投资和外贸增加主要是得益于对开放开逐步扩大,不是市场经济体制。

/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一)1848年《共产党宣言》

一、诞生原因: 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弊端日益显露

二、内容

1、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但预言资本主义必将必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2、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暴力夺权

3、发展社会生产力

4、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5、生产资料公有

三、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指导了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注:马、列、毛、邓、习思想理论精髓或思想共同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一战期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中国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四)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1991年苏联解体。注: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

主义的失败。

(五)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原因:

(1)经济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政治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3)革命需要: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的指导思想;

(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传播概况:

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和推动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3、意义:为中共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中国救亡图存、改造中国的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毛泽东思想:井冈山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贡献都可以是毛泽东思想。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

/ 14

毛泽东贡献:参加中共一大;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发表《论联合政府》,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总之,为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杰出贡献。

领导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外交建设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4年宪法

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百团大战,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一五计划的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3、习近平新时代

马列毛邓习思想共同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些思想理论都是对的,毛的一些错误,是个人的错误,不是毛泽东思想。

世界史

新航路开辟、一工、二工、三科、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世界贸易、二战后的知识点 经济危机的应对举措

大国崛起:英国、美国、日本、苏联 大事年表、二战后常用句型

考点、热点、知识点-政治试题 篇6

一、        为什么要巩固公有制经济?

1.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目的、综合国力、现代化、全面小康。

二、        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坚持主体

2.坚持主导

3.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布局的转移

4.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三、        为什么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非公有制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作用:活跃市场、方便生活、增加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提高综合国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四、        如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法律

2.政策: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3。企业

五、        为什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市场弱点

2.非公有制的问题

3.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六、        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缺陷。必须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和监管,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七、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部分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        为什么要扩大就业?

1.  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2.  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  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二、        如何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企业: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上: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类型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企业规模上,注意扶持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4.  动者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七、        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1。自身:地位上,中共是执政党,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性质上,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宗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增加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2。就业的社会意义

八、        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

1。国家性质

2.组织原则: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组织活动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就业是劳动者的权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5.就业的社会意义

九、        在扩大就业方面,为什么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2.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

3.  展第三产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途径

十、        劳动者为什么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国家: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

2.企业:劳动者技能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新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  人: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是自我创业和自主择业的前提条件,是适应未来社会、增强竞争力的基础。

十一、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增加就业?

1。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外因上

3.内因上

十二、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平等自愿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十三、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             促进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             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3.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十、社会保障制度

1.             为什么

(1)        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市场作用有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价值规律作用下的调节作用、刺激作用和优胜劣汰作用,必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必须建全社会保障制度。

(2)        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需要调整机构和岗位,企业之间会出现兼并和破产,就业人员必须得到必要的职业技能,新老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支撑。

(3)        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我国社会保障对象数量众多,分布很广,及时提供社会保障,普遍保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社会安定的根本前提。

2.             原则

(1)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

(2)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每个劳动者既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有履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

3.             内容

(1)        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与商业保险的四点区别)

(2)        社会救济。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3)        社会福利(三种人)

第三部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意义。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第二、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三、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客观必然性

第四部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保护财产权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财产权体现了对公民个人合法的物质利益的保护,以及对追求个人合法物质利益的肯定,可以促使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我国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极大地调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个人合法致富、勤劳致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财产,使人们的生活殷实起来,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三、维护了社会公正,使合法的私有财产有了法律保障。同时,改变了私权和公权的不平等状况,使公私权之间的交易规则趋于平等。这就会促进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建立,从而创造出人人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取得合法的私人财产的良好环境。

第四、表明我国正按照文明政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筑文明政治、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这有助于树立好的国际形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第五部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含义: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公有制经济都可以利用。

3.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能够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股份制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③股份制有利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真正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④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⑤股份制为组织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有效途径。

4.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

(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3)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突破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框架,将为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集中各种资本参与改造国有企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保证。

第六部分健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诚实信用的地位: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

2.信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诚实与信任。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任为基础,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3.信用体系是保证经济良好运行的社会机制。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与效率。

4.             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

第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信用的缺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交易效率,阻滞了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

第二、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为支撑,其本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失信行为,就可能损害到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对扩大外贸十分不利。因此,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体制条件。

第三、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迫切需要。

总之,加快建立健全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体制保障。

5.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6.             诚实守信是劳动者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7.             企业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1)        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2)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开发企业的金钥匙。

(3)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8.             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运行。

9.             诚信的重要性:

(1)        诚信与失信是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它们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也就完全正确不同。

(2)        在经济活动中,诚信是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林求诚实守信。

(3)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的通行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必须遵守诚信这个经营准则。失信导致破产的很多

(4)        国家经济要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建立信用机制。诚信是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资源,无视信用则是发展经济的一种公害。诚信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        诚信还是一种人品修养,是人格的提升和情操的高尚。当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生活区中人人自觉履行的义务之时,社会各方面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第七部分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发展观是第一要义是发展。

4.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理更快更好的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统筹兼顾。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的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①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我们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②创造政绩是为了造福人民。正确的政绩观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

5. 如何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保险热点知识问答 篇7

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是熊彼特[1]在1912年撰写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观察》一书中首次提出。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他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的见解,这一深化了对创新的认识的成果发表在他的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2]。之后,熊彼特[3]在《经济周期》一书中系统总结了创新理论。在熊彼特开创了创新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后,该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Walt W·Rostow)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将创新的概念具体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升级到“创新”的主导地位。随着技术活动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知识体系,探测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对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可视化工具是将枯燥的数字等信息通过知识图谱等形式变得更具有可读性,从而改变了人类看世界的方式[4]。通过可视化工具可以探测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主要基于库恩范式理论。库恩范式理论描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进程为:“前科学与范式形成→常规科学与范式积累→科学危机与范式解体→新常规科学与新范式形成”[5]。普莱斯[6]在受到贝尔纳关于“科学发展模式总体上不像树那样主干和枝叶分明,而像网那样错综复杂”观点的启发,基于加菲尔德发明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新性地提出“论文之间错综复杂的引证关系会形成各种大大小小的网络,……各种引证关系形成的网络可以聚类……”。普莱斯在1965年发表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论文的网络》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他的这个理论,该理论为科学计量学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形成了“科研前沿的本质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引证方式体现”的重要理论。所以说,这个如何探测科学前沿的理论是贝尔纳、加菲尔德和普莱斯三人智慧的果实。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了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认为主要观点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是有规律的,网络中强关系节点上的信息几乎相同,而在弱关系上信息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弱关系节点是新信息或新观点产生的重要部分[7,8]。1992年,波特(Ronald S.Burt)首次提出结构洞理论,该理论认为位于结构洞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些利我的标准从而使自己获得竞争优势和利益[9]。信息觅食理论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如何在网络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的方法,为知识图谱提供了一套探寻知识传播路径的技术。

技术创新理论提出以来,对于生产实践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近年来,3D打印、互联网+、高铁技术等创新思维和新技术的涌现,再次引起研究技术创新的热潮。为了研究技术创新领域的科研进展,本文采用了最新的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 III,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2015年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为依据,绘制了知识图谱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通过对近5年技术创新领域发文核心期刊分布情况、知识基础、科学研究热点与科学研究前沿等方面的分析,同时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技术创新的选题分析,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进行横向对比,指出国内技术创新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并给出应对策略。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技术创新知识图谱绘制的数据获取主要采用主题检索,使用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R(technological invention*))开展主题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定为2011—2015年,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25日。共获得11 997条检索结果,导出题录信息。

对所下载的11 997篇文献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Cite Space3.9 R8软件进行文献共被引(co-Citation)分析,通过对每个时间区间中被引频次排名在前30位的文献的筛选,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年,可以统计出技术创新领域2011—2015年发表文献的共被引网络结构组配,如表1所示。

2.2 研究方法

采用Cite Space III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Cite Space III由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德雷克塞尔(Drexel)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Chaomei Chen)博士团队于2004年9月开发,是利用JAVA语言编写的专门绘制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的软件。其原理是科学计量学的引文分析,通过对引文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来科学分析各学科随着时间的演进特点,同时可以形象地揭示学科发展的研究前沿和产生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解读知识图谱较容易发现学科关键演化路径,也能清晰地看出学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转折或飞跃)的关键节点文献。

3 分析与结果

3.1 核心期刊分析

将下载的数据整理汇总到一个数据文件中,然后导入Cite Space III,把选择聚类点类型的属性选择为Cited Journal,阈值调谐属性选择Top N per slice设置为30,不改动其他属性值,运行程序后优化知识图谱显示,可以得到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期刊共被引(co-citation of the journals)的知识图谱(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国际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共被引期刊来源主要为RES POLICY、MANAGE SCI、STRATEGIC MANAGE J、ADMIN SCI QUART、AM ECON REV、ORGAN SCI、ACAD MANAGE REV、ACAD MANAGE J、IND CORP CHANGE、TECHNOVA-TION、TECHNOL FORECAST SOC、HARVARD BUS REV、ECON J、Q J ECON,这个结论与许振亮在2010年博士论文中研究得出的创新管理领域研究权威核心期刊基本吻合,说明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一直保持稳定的态势在发展。

从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的中心性来看,RES POLICY、STRATEGIC MANAGE J、AM ECON REV、ACAD MANAGE J等期刊的中心性要高于其他期刊,这4个期刊的中心性分别达到0.64、0.64、0.56和0.55。通过对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的中心性可知,上述期刊的文献影响力比较大、质量较高,从科学计量分析角度来说是构成技术创新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基石。同时,RES POLICY、STRATEGIC MAN-AGE J、AM ECON REV和ACAD MANAGE J在期刊被引和中心性两方面表现为双高,表明这4个期刊属于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核心期刊。

3.2 重要文献分析

通过信息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发现学科关键演化路径,也能清晰地看出学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转折或飞跃)的关键节点文献[10]。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导入到Cite Space III后,在选择聚类点类型属性(node types)中设置为Cited Reference,阈值调谐属性选择Top N per slice设置为30,其他属性值使用默认值,运行程序,调整优化显示从而得到共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然后以Timeline方式显示,从而得到奠基性文献的知识图谱;保存后再以Cluster方式显示,从而得到核心文献的知识图谱(见图2)。对近5年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知识基础从技术创新研究的早期奠基性文献、核心文献(即高被引与高中心性文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技术创新的脉络[11]。

(1)奠基性文献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对近5年技术创新研究领域被引文献的分析,构成近5年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基础文献有3部著作发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中两部是熊彼特(Schumpeter J A)的著作:一是1934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此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进而在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首次完整地提出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经济学是构建在创新理论基础之上,对创新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第三部著作是出版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作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安蒂思·潘罗斯。该书延续了熊彼特的风格,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了企业行为,得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因。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首次确认创新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因之一,并研究了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是如何促进企业成长的。此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现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核心观点,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空间。

(2)核心性文献分析。核心性的文献一定是高被引文献,因此首先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从共被引文献知识图谱图3可知,被引频次排名第1的文献是Cohen的《吸收能力:学习与吸收的新视角》;排名第2的是Nelson R R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排名第3的是Teece DJ于1986年发表的《技术创新利润:综合、协作、许可与公共政策的内涵》;排名第四的是Dosi G的《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排名第5的是Teece DJ的《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中心性排名第1的文献是Cohen WM在20世纪末刊登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的《吸收能力:学习与吸收的新视角》,中心度为0.69;排名第2的是Nelson R R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中心度为0.58;排名第3的是March JG于1991年发表在《组织科学》上的《组织学习的探索与开发》,中心度为0.29;排名第4的是Teece DJ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技术创新利润:综合、协作、许可与公共政策的内涵》,中心度为0.20;排名第5的是丹麦奥尔堡大学经济学教授Lundvall Bengt-Ake于1992年出版的《国家创新系统》,中心度是0.19。该研究结论与笔者此前对2010—2014年技术创新核心性文献分析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3.3 研究热点分析

将下载的数据导入Cite Space III软件中,在选择聚类点类型(node types)中设置为Keyword,阈值调谐选择Top N per slice设置为30,其他属性值使用默认值,得到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4)。年轮样式图可以表达更多的信息,如在图4中,关键词的被引用情况是通过知识图谱中节点的年轮结构来体现的,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年份,由远及近的年份通过颜色的深浅变化来体现。对照知识图谱上方的时间条,可以直观地识别具体的年份。年轮的大小表示概念的被引频次,年轮越大表明被引频次越高,年轮越小表明被引频次越低。因此,节点的半径(注意,不是节点的面积,这也是Cite Space与Pajek、Uci Net的不同点)对应于该节点的总被引数。被深灰色标注出来的节点表明该节点有较大(不小于0.1)的中心度[5]。

对于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我们主要通过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来开展。这个方法基于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是文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高度概括及凝炼[12]。对近5年技术创新领域的文章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频次最高的是innovation,达到1 693次,关键词被引频次的前20名如表2所示。这些关键词表明了国际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新、绩效、研发、技术、知识、吸收能力等方面,表明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多元化的特点。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技术创新领域可以聚成5个类别:knowledge search、green technological、innovation、market vision、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即:知识搜索、绿色技术、一般创新研究、市场前景、新技术的产生,这5个类别代表了近5年技术创新领域的具体研究热点。这一点与笔者对2010—2014年的研究结论有了显著差异,多了知识搜索和绿色技术两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谷歌学术运用关键词“knowledge search”进行精确匹配搜索,可以发现仅仅2015年以来就有1 860篇相关文献;运用“知识搜索”进行精确匹配搜索,可以找到22 800条结果。可见国内外研究热点的趋同性和一致性。

3.4 研究前沿分析

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前沿就是某个科学领域中科学文献的暂时性成分[13],它们还没有稳定,也许以后会成为经典文献,也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踪迹而蒸发了,我们还不能轻易地确定他们是否具有长期价值。

将下载的标准化后的数据导入Cite Space III软件中,在选择聚类点类型(node types)属性设置为Keyword,同时把Term Type属性选定为Burst Terms,阈值调谐属性选择Top N per slice设置为30,其他属性值不变,运行Cite Space III,知识图谱的显示方式选择以时区视图(timezone)方式,然后优化显示就可以得到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见图5)。

探究近5年国际技术创新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的前沿问题,通过从技术创新研究知识图谱中的五大聚类中选取权值最大的标识词,权值越大表明该标识词代表领域越有影响,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施引文献。其中:聚类#1共包含了243个节点,是整个聚类结果中节点最多的聚类(#0包含了226个节点;#2包含了148个节点;#3包含了185个节点;#4包含了197个节点),从TF*IDF和LLR算法给出的聚类标识词分析,这一聚类主要是技术创新战略相关研究主题,包括柔性战略、知识吸收能力、技术革新、发展合作与创新产出等研究方向。聚类#0的研究主题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是技术动态性和产品创新的复杂性、信息技术与系统创新相关研究。总结#2、#3和#4包括的研究前沿问题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区域创新、跨国公司与知识管理(专利保护)、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创新网络与技术升级、扩散理论与协作技术评价等。

4 结论

本文在Web of Science网络平台的SCI、SSCI等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对国际近5年(2011—2015年)有关技术创新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检索的文献数据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 Space III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通过技术创新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和作者、作为本领域研究知识基础的文献、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的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确定了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比较权威的期刊目录,并从期刊的共被引和中心性角度分析,发现RES POLICY、STRATEGIC MANAGE J、AM ECON REV和ACAD MANAGE J既是高被引期刊又是高中心性期刊,表明这4个期刊是技术创新领域的权威期刊。

(2)通过对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2011—2015年在技术创新领域发文章共被引情况的排名,从而为技术创新领域研究者阅读文献提供一个脉络指导。对近5年技术创新领域共被引重要文献的分析,主要通过对奠基性文献和核心性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近5年对技术创新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奠基性文献和中心性文献。

(3)技术创新研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越发明显。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探索培养交叉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提高技术创新质量、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技术创新研究呈现多重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更加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技术创新研究越发显得关键,竞争更加激烈,影响更加深远。

通过全面总结技术创新进展的现状,通过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与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的对比,也发现了我国技术创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总结如下:

(1)对于一些技术创新所需的基础学科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对于技术创新研究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从而使得一些原创性的、战略性的技术创新成果不能形成应有的价值体系。

(2)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意识不强,成果不够突出。模仿跟踪还是目前国内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容易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

(3)在技术创新的研究上,存在学科划分过细,人为造成学科交叉不够。目前,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3个学科中进行,这样过细的学科划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造成了一定的领地观念,不利于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多学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4)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比较困难。目前我国技术创新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转化成生产力的比例还比较低,从而影响到对于科研人员的激励,造成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要提高技术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提高科研主体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对国际以及国内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总结,以及对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为了解决技术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研究的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学科建设。对于从事技术创新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建立分类评价制度,从而充分调动技术创新领域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于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加大扶持力度。

(2)重视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只有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才能促进科学的应用,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从而为技术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奠定基础。

(3)优化学科布局,提倡学科交叉。进一步理顺学科关系。技术创新本来就是一个交叉学科下的产物,需要在目前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做好跨学科嫁接,以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为引导,以项目为牵引,培育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

社会保险热点知识问答 篇8

高考政治学科复习,需要深度理解课本基本原理,同时需要融合热点问题,以热点问题为载体系统分析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对热点问题的分析需要不断创设情境,对材料要多角度进行整合和挖掘。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由于一带一路的历史地位和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必将成为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如何让学生把握一带一路的考查方向,需要立足于政治学科四个模块知识,运用综合的思维从多角度透视和把握。

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个具体表现,“一带一路”可以促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参与其建设可为沿线国家发展创设良好的契机。“一带一路”是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表现,它有利于我国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更有利于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另外“一带一路的”实施必将有利于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适应了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所以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调整发展战略,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求,就需要重点把握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作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 “亚投行”的设立也有着重要意义,例如盘活我国外汇储备、转变我国对外投资方式、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等。

从政治生活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世界政治发展大势的一种战略设计。他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这两大时代主题,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体现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加强了同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合作,当然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阻挠,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在在国际关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冲突是因为利益相悖。“一带一路”的构想有利于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壮大,势必加快多极化的进程,为消除南北差距,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以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背景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外交政策的宗旨、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都能体现在其实施过程中。

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往来的通道,更是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众多国家文化交流的平台。所以“一带一路”构想中的文化价值也值得我们关切。古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的意义是不容否定的,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现在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一代一路”的文化交往价值是和经济、政治交往相融合的,所以在经济、政治交往为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文化交流又促进了经济和政治的往来,所以可以从文化的作用来分析其文化价值。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自我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交流也是一个取长补短,文化创新的过程。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过程,张骞、班固等人的事迹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苏武持节牧羊的故事展显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现阶段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因此,从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都可以考查民族精神。古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带一路”的构想又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肯定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来看“一代一路”所能折射出的哲学思想是多方面的。从唯物论来看,“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纵观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构想又为世界和平和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可以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从辩证法角度来看最主要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必然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每一个国家都可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相关国家资源上的优势互补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一带一路”的建设会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和阻挠,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从矛盾分析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中国为主导的,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强调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国家基于不同国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来看,实施“一带一路”的构想是中国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来的,是一种开创性的构想,实施是促进国际合作的新思路。

上一篇:小波变换在二维瞬时参数分析中的应用下一篇:员工遵纪守法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