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2024-11-26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篇1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执教:范杰英

《身体的结构》是四年级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里的起始课,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产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课的开始学生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将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并且通过两次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左右对称的好处,感受人体外形的和谐美。接着通过“摸纸袋,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转入到对“人体身体内部有什么”的探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猜猜人体内有什么。最后又以“高抬腿”这一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人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哪些部位参与了,即第三部分“身体的工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了气泡图,分析出人体结构的第二种划分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工作的类型)进行划分。至此课堂目标基本完成,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上完之后,自己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上得“蜻蜓点水”,好像什么都抓到了,什么都想到了,但没有一个精彩的地方,没有一个环节是扎实透彻地落实到位。反思我的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有待探讨的:

引导要到位。在探究我们的身体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往往对“摸纸袋”感兴趣,但是怎样研究我们的身体,想到了利用“看”、“摸”、“听”的方法,但是究竟怎么听?听哪里?听到了什么?你猜测是什么?这些在教师在引导上一定要到位,可以请同学亲自体验,给学生研究指引道路,这样在活动中学生就不会盲目操作。

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引领。课堂要自然势必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但是还是要多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首先对内容的熟悉是关键,反复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于课堂生成性的一些问题怎样将这种所谓的“劣势”转化成“优势”呢?顺着他们的思路,教师可以转个弯去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如果按照事先的模式,生拉硬扯,整个课堂会就失去了和谐。

体验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第一部分中,将人体分为:头、劲、躯干、四肢,怎样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可以通过“我说你指”的方法来巩固,让学生亲自去去摸一摸、找一找,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还将本来比较抽象的身体分类及分类名称变得生动形象和容易记忆。“身体的对称有什么好处?”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去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学生们都很踊跃地参与进来,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总之,通过这课,我更明确了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以更为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在平时就以高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多总结经验,多做反思。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篇2

1 Matlab语言简介

MATLAB (矩阵实验室) 是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 是一款由美国The Math 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MATLAB是一种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除了矩阵运算、绘制函数/数据图像等常用功能外, MATLAB还可以用来创建用户界面及与调用其它语言 (包括C, C++和FORTRAN) 编写的程序。由于其草稿纸式的编程环境, 使得MATLAB语言被称为第四代编程语言, 所具有丰富的工具箱和大量的内嵌数值运算函数, 将科技工作者从繁杂的底层编程环境中解放出来, 极大的提高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2 矩阵位移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的位移法相同, 也是以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将整个结构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对每一个单元, 分析单元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关系, 并用矩阵形式表示, 利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 将各单元集合成整体结构, 得到求解基本未知量的方程。

矩阵位移法和传统的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基本环节是一样的, 即为: (1) 结构离散化; (2) 单元分析; (3) 整体分析;

矩阵位移法的计算平面刚架的步骤如下:

(1) 整理原始数据, 对单元和刚架进行局部吗和总码编码;

(2) 形成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3) 形成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4) 用单元集成法形成整体刚度矩阵

(5) 求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等效结点荷载

(6) 用单元集成法形成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P;

(7) 解方程K△=P, 求出结点位移△;

(8) 求各杆子的杆端力

3 矩阵位移法的编程实现方法

利用Matlab语言的优越性, 结合有限元的基本思想, 进行了矩阵位移法电算程序的开发, 该程序对于平面杆系结构的静定与超静定问题具有很好的计算效果。通过该程序, 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想,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本电算程序的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核心计算程序如下所示:

4 矩阵位移法电算程序的应用

在结构力学的超静定结构分析中, 经典的方法是力法和位移法,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 当结构组成比较复杂时, 运算量都很大, 而且有些结构几乎无法用手算的方法进行。此时, 利用程序结构力学就显现出强大的功能和适应性。

为了使学生理解矩阵位移法传统算法和电算程序的优缺点, 利用文献[3]中计算实例进行验算电算程序的适用性, 并比较手算和电算结果, 充分体现教学平台的优越性。[3]中超静定组合结构满载分布和单元划分如图2所示。手算结果如图3所示。

从程序结构力学的角度来看, 只需要将结构模型的信息, 包括结点、单位、材料、约束和荷载等利用数据反映到程序中去。在Plane Frame Model建模子程序中, 形成g Node、g Element、g Material、g BC1、g BC2、g NF、g DF等信息。利用电算程序计算, 结果和传统方法完全一样。计算结果见表1。

5 结语

矩阵位移法是结构力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工程结构分析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 仅仅是培养了学生对于矩阵位移法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当结构组成复杂的时, 传统方法将变得十分繁琐和复杂, 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矩阵位移法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利用Matlab编程语言, 编制了矩阵位移法电算程序, 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该程序的正确性。该电算程序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矩阵位移法教学思路和范式, 不但有利于学习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 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结构分析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结构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玉骥.“定性结构力学”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 2011 (5) :11-12.

[2]杨弗康, 李家宝.结构力学 (上册) (第四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包世华, 辛克贵.结构力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4]阮沈勇, 王永利, 桑群芳.MATLAB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5]莫勒.MATLAB数值计算[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体结构” 篇3

自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开张以来,百年之间,国学的兴衰浮沉无疑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今,新智民受到互联网的强力牵引和拉拽,渐行渐远,与母文化的距离正逐年扩大,而不是逐步缩小,这个现象真就值得我们欢欣鼓舞吗?某些电视台以鉴宝节目吸引大众眼球,明显虚热过度,这类节目高居不下的收视率并不意味着母文化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珍惜,反而说明它正遭受着铜臭的围剿和戏弄。你不妨去问问大学中文系高年级学生,他们还能否畅快地阅读竖排版繁体字的古籍?真想静下心来阅读几行几页古代经典的大学生已少之又少。以往,有人大言炎炎,只要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一切迎刃而解,一切不在话下。事实证明,就算你是八面光鲜的财富精英和时尚达人,置身于声光化电的炫酷空间里,“心安何处”仍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根本问题。任何坚牢的信仰无不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而傳统文化是历史长河造就的冲积平原,舍此更欲何求?要知道,文化传承并不等同于文化保守,文化溯源也并不等同于独沽一味。

你不妨仔细打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那批铁甲悍将,不管他们是否出国留过学,是否参与过党派纷争,哪个不是传统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国学功底深厚,却偏要蔑视传统文化,视之为破铜烂铁,唾之为僵尸残骸,咒骂不休,踏翻不顾,摒弃不屑。激进青年有样学样,原因非常简单,这批悍将洞悉贼情,深知情弊,绝对不会出什么差池。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想,若非长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润,陈独秀还能否成为陈独秀,胡适还能否成为胡适,鲁迅还能否成为鲁迅,钱玄同还能否成为钱玄同?顶多只能成其一半,成其一半则等于没成。他们运用西方近代文化的矛去攻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盾,看似得心应手,一击而穿,实际上,说服力只能大打折扣。一种文化有其利,必有其害,趋利避害是心智正常的人能够做到的,倘若粗暴处理,将它全盘否定,连根铲除,如同将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反而见出倡导者和行动者的理智归零。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迄至中晚年,那批新文化运动的铁甲悍将逐渐退掉火气、重新接回地气之后,一个个都惦念起传统文化的好来,陈独秀撰写《小学识字教本》,胡适研究《水经注》,鲁迅纂著《中国小说史略》,钱玄同捡起古音韵学,他们个个干得挺欢,用心卖力不马虎。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骨子里痴恋中国传统文化的男女并非个别,但他们畏惧古代典籍的森严壁垒,虽心向神往,却裹足不前。电视台热播的百家讲堂确实听着热闹,看着气派,但纰漏和硬伤不少,主讲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秀场的大锅饭营养有限,但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是一部兴趣发生器。

我曾生发奇想: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甚大,代表人物甚多,倘若采用树形结构来呈现它,初学者的感性认识必定更加清晰和完整。这个念头久久盘旋于脑海中,挥之不去。近日,我受到“青牛说”的启发,反复揣摩,觉得树形结构固然能够使人一目了然,但它远不如人体结构周全而自洽。于是我斗胆草拟一份列表,附加简释,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大脑:李聃。由于《易经》的作者非啻一人,乃是众人智慧的集成,所以未将它收进列表。《道德经》要言不烦,见精见髓,虽只有区区五千言,但它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性文件。诸子百家或得其一肢,或得其一体,或得其腑脏,或得其皮毛。老子的核心主张是:知雄守雌,柔静不争;知白守黑,深藏不露;知荣守辱,韬晦不显。《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将他的老祖宗李聃奉为厚黑学的开山鼻祖,不是没有道理的。道家得其厚,法家得其黑,儒家兼而有之,唯独墨家最具科学精神,崇尚薄白,即被儒家诬为“无父无君”,横遭剿灭。道家奉李聃为太上老君,主张清静无为,逍遥自得,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欲擒故纵,无往自来。在中国现实社会中,读书人固然以儒家精神装饰门面,但混世的法宝通常还是道家精神,能够混出名堂的才是高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悟得老子《道德经》神韵的角色差不多个个厚貌深衷,神鬼莫测,不成“仙”都不可能。

小脑:庄周。协调全身诸多机能,使内宇宙趋于稳定,保持平衡。天人合一,物我两齐。若要拥抱心灵自由,找寻精神退路,不以浓厚的功利色彩生活一辈子,应该说,庄子的智慧是比较容易上手的GPS导航。他认为,鲲鹏遨游万里贵在逍遥自得,野龟曳尾泥涂贵在天性无损,臭椿保其年寿贵在无可取材,疲癃残疾各有缺陷贵在和光同尘,那些外缘内扰的纠结、纷争、浮躁、亢奋、贪婪、虚荣只会给自己、他人和这个原本喧嚣的世界带来更多的不幸和更大的苦难。有人说,读书无用论的源头是在庄子那儿,因为他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实则,庄子更深层的意思是:求知并非生涯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千万别把它变成沉重的负担,如果短缺体悟的乐趣,求知就等于自讨苦吃,倒不如保持天真的本性来得轻松。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传统文化尚处于原始积累时期,他的智慧不是趋利的智慧,而是避害的智慧。在人类社会中,弱肉强食,小人凶猛,古今并无大异,文明的进步只不过是改变了狩猎方式,健全了游戏规则,因此庄子的避害哲学仍然时刻提醒着那些强悍的功利主义者,尽可能不要去火中取栗,刀口舔蜜。

心:孔丘。泵血功能持久而强大,实乃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倚赖的动力源泉。人治时代,仁心不可缺位。但这颗仁心已经被历代“鸿儒”、“国医”动过N次人工搭桥之类的手术,因此它经常会受到心律不齐、早搏和间歇性停搏的威胁。儒家苦口婆心劝导历代专制帝王以德治国,以仁抚民,以义行事,绝大多数时候却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这句话成了历代专制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民愚则官诈,官诈则政苛,政苛则国乱,国乱则生灵涂炭,中国历史上总是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间或也会有仁政的表演,却还不如皮影戏更可观。儒者近懦,懦者近乡愿,乡愿则为虎作伥,从这一流变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打出“仁”的旗号,专制统治者则要拿它当成幌子,是“一手软”的虚招,为“一手硬”作个漂亮的铺垫。儒家的“礼”,也只是先礼后兵的那个“礼”,重心在“兵”不在“礼”。于是乎,别说孔子周游列国,复礼、行仁归于失败,他的徒子徒孙曲学阿世,也没有讨到多少好彩头。荒唐可笑的是,近代以来,一旦谁捅了娄子,出了乱子,则赖上孔家店,把它当成中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逼令它全额理赔,儒家老祖只剩下几座冷冷清清的文庙,一旦清理债务,不破产才怪。五四之后,孔家店被彻底吊销营业执照,长期关张,国人不再受“四书五经”的压抑,庆幸之馀,扪心自问,国人的德行究竟是长进了,还是退化了?

肝:孟轲。合成蛋白和新陈代谢主要指靠它。“义”帜高揭,孟轲绝对具备大将风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古代不绝如缕的民本思想即发韧于此。据史籍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起先汗出如浆,然后怒不可遏,斥骂道,这孟夫子要是还活着,非扒了他的皮不可。朱元璋乐得扒贪官的皮做灯笼,蒙稻草人,还乐得在文化上一手遮天,他扒不掉孟子的人皮,就阉割掉《孟子》的精神。《孟子节文》的官方版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耻辱性标志,比霍桑笔下的“红字”更为糟心。“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厚黑教主李宗吾却解释为“仁近于厚,义近于黑”,与孟子的初衷(“羞恶之心”)相隔十万八千里。历代专制统治者不断改造孔孟之道,旨在为我所用,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之意倒是被李宗吾一语道破。可悲可叹的是,随着士绅阶层在民间社会整体消亡,普通意义上的读书人早已沦为一盘散沙,要么屈于威武,要么淫于富贵,要么移于贫贱,很少会有例外。读书人撇开道义,另辟蹊径,谋取功名,追求利禄,居然合乎新鲜出炉的游戏规则,彼此恬不为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代的“斯人”,要么像孔丘、孟轲那样只能独善其身,无法上位去兼济天下,要么就像苏秦、张仪那样,艰难上位之后,很快就堕落成作威作福的角色。

脾:王安石。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参与免疫反应。他具有改革家理应具有的天然勇气和高尚品质,当然也具有执拗和偏激的个性,“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专制帝王面前,这句话可不是谁都敢开口讲的;在利益集团面前,这种事可不是谁都敢动手做的。王安石与庞大的官僚阶层硬碰硬,多年交锋招致众疑群谤,他的漏勺显而易见:重用小人、险人办正事,错用猛人、狠人办大事。王安石遇到了一位充分信任他的皇帝(宋神宗赵顼),却未能把握住千载一遇的良机,半生功业付诸东流,令人扼腕叹息。有些史家将北宋衰亡的那一屁股烂账全归于他的名下,这并没有多少说服力。北宋王朝娴于文治,疏于武备,北方强敌虎视鹰瞵,苦无久安之策,王安石的变法若成功,富国强兵,则彼消此长,可以中兴一段时期,但宋神宗之后,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皆为弱主、昏主,家底子再厚也没用,北宋的江山还是会断送在此辈手中。

肺:达摩祖师。禅宗始祖给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新氧,呼吐浊气。“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可惜好景不长,唐宋之后,元、明、清三朝有两朝(元朝、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一朝(明朝)是特务横行,血腥的高压统治之下,国人道路以目,偶语容易获罪,文字狱更是殃及墓中之枯骨。言论失去自由,思想便随之萎缩。理学上位之后,禅宗式微,摩诃菩提(大智慧)再度处于半窒息半昏睡状态,在这种严重缺氧的环境下,中国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日益薄弱,一度积弱不振,被西方人的枪炮打得丢盔弃甲。耐人寻味的是,苹果帝国的缔造者史蒂夫·乔布斯多次向禅宗公开致敬,年轻时他曾亲赴印度朝圣,寻访上师,印证所悟。乔布斯自承他的许多创造灵感都源于禅修,这绝对靠谱。

肾:韩非子。法治精神,排毒机能。立法审慎,执法公平,则国民安全,国家安定。枉法不究,违法不惩,则整个社会易患“尿毒症”,势必付出极高的透析成本。秦朝暴君始皇、二世滥用酷法而亡,汉朝雄主刘彻、唐朝雌主武则天滥任酷吏而危,明朝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特务滥施酷刑而乱,法律不外乎天理人情,贵乎公正而不贵乎残酷。韩非与李斯同门,均师从大儒家荀况,但他们蜕变得相当彻底,不约而同,毅然决然地背弃了儒家的仁道,极力提倡法政。韩非排斥儒生和侠客,将二者列入“五蠹”之中,认定“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但历史相当吊诡,恰恰是师弟李斯以文乱法,要了师兄韩非的命。李斯是法家,而非儒家。由此可见,知法乱法的人更加高明,也更加要命,韩非对此始料未及,终以身殉。在专制王朝,法律就像大纸鸢,飞得高的时候叫王法齐天,你根本看不见摸不着,就算它断了线,也茫然不觉;飞得低的时候叫王法亲民,你感觉风力微弱,它摇摇欲坠,反而担心大纸鸢会砸到自己头上;更多的时候,大纸鸢未曾放飞,或者放飞之后挂在高高的树上,拉扯不得,奈何不了,大家偷偷地取笑一番,或面面相觑,耸肩摊手。中国人看重权宜的办法,而不是铁定的王法,各类办法恰恰是用来消解和变通王法的。

胆:司马迁。批鳞直谏,秉笔直书,在中国历史上,头号文胆非他莫属。朝堂上千人诺诺,唯独他一人谔谔,冒死犯难,仗义执言,为“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的悲摧奇士李陵辩解冤屈,因此触怒一代雄主汉武帝,被打入蚕室,遭受奇耻大辱。后世史家万千,谁能够像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多少人敢于像司马迁那样实录当代史?宫刑貌似羞辱了司马迁,实则将那位反人性、反人道的暴君(汉武帝刘彻)牢牢地钉死在耻辱柱上。酷评家只知一味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窒息想像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传统读书人有谋者多,有勇者少。胆量从何而来?道德勇气、社会良知和悲悯情怀,三者缺一不可。由于铁血专制的王牌生产线上只生产驯顺的奴才,体制之内勇者稀缺,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胃:朱熹。儒、释、道三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理学相当狡猾,以儒入世,以道混世,以佛出世,把入口、走道和出口都占齐了。但理学的酸度高,腐蚀性强,很容易出现异常状况。理学家(又称“道学家”)喜欢挥舞纲常伦理的大棒,把女性贬到黄尘埃里去,逼到黑旮旯里去,用贞节牌坊直接骗人和间接杀人,这些做法非常冷酷。理学一度被有识之士斥为“伪学”,喊冤并不冤。有一点,朱熹做得确实过分,他只想剿灭他人的情欲,不想剿灭自己的情欲,“扒灰”且不论(无法证实),将两名尼姑纳为妾侍则是他老人家的壮举。朱熹言与行违,就如同一位上师敦劝他人吃长斋茹纯素,自己却天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样,不仅私德有亏,而且虚伪过头。“伪”与“胃”同音,“伪”同样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与“虚”“假”互为表亲。在专制社会,确实像《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楹联所描写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已死,大盗有子。

肠:曹雪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规语境中,肠总与“愁”“柔”“刚”等形容词紧密相连,它的作用似乎不是消化和吸收,而是通气解闷。大观园中,钟情少年和怀春少女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林黛玉愁肠寸断,贾宝玉柔肠九曲,晴雯、尤三姐刚肠疾恶,史湘云豪肠洒脱,个个都是典型。至于贾珍、贾琏、贾瑞、贾环、薛蟠等一干浑球,哪个身上没有几根歪歪筋?哪个肚子里没有几根花花肠子?那位贾政犹如盲肠一样不通人情,不省事理,这种假正经的货色居然高高在上,主宰贾府,不能不令人沮丧。

命根子:王阳明。有良心,然后有良愿;有良愿,然后有良知;有良知,然后有良能;有良能然后有善果。良心不可无,良愿不可缺,良知不可痿,良能不可失。王阳明的心学强调“致良知”,良知即“天理”和“造化的精灵”,身、心、意、知、物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闪失就可能掉链子。他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贼若闯关成功,登堂入室,就会废掉命根子,不可不慎加防范。除非有可靠的顶层设计,有制度的保障和顾全,否则诱惑无处不在,心贼防不胜防,面对四面八方挥舞而至的伐性之斧,命根子迟早会被剁飞。

眉:李白和杜甫。两撇长眉,无限深情,舒眉和蹙眉即见心境,非得诗仙、诗圣一齐挂牌不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中国社会奇缺的狄奥尼索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中国士人虚高的政治抱负。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幸福感如同泥丸走阪,狄奥尼索斯精神很难落到实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物价如同嫦娥奔月,倘若寒士脱俗,不混世,不圆滑,不乡愿,则必定连累妻儿受冻挨饿。

目:屈原和贾谊。他们的笑意极少,泪水极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贾谊“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前者在乱世哭,后者在盛世哭,他们的泪水哭干了,乱世仍然是乱世,盛世也行将演变为乱世。昏君不悟,明君不察,结果不可能好到哪儿去。屈原投水自尽,贾谊抑郁早亡,这双“眼睛”就像冬夜的寒星一样醒在天际,至今灼灼有神。

口:老百姓。以口计人,谓之人口。有口就有物议,有口就有舆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中的这句名言乃是一记警钟,千古长鸣。“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道理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在老百姓中找到一片可供扎根的肥沃土壤,廟堂文化的生命力根本敌不过民间文化的生命力,《诗经》有三百零五首诗,流传最广的是国风,而不是雅、颂,就是明证。

耳:钟子期和周瑜。高山流水,知音者稀。钟子期是樵夫,并非专业人士,却听得出俞伯牙的琴音“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太了不起了。周瑜是文武全才,他“精意于音乐”,听觉远比常人厉害,“曲有误,周郎顾”,独门绝活,岂可低估?

鼻:六祖惠能。古人以鼻为“准”,刘邦有个高高的大鼻子,因此被称为“隆准公”。惠能从广东来到湖北黄梅投奔五祖弘忍,五祖安排他去厨房干杂役,踏碓舂米,破柴烧饭。斗大的字惠能不识一箩,就凭眼观鼻,鼻观心,明心见性,参悟到上乘佛法,从五祖弘忍手中继承了禅宗的衣钵。文化源于觉悟,居然可以不立文字,呼吸即有,观照即得。六祖闻经识义理,他主张忏前愆,悔后过,五香内薰,自性自悟,自性自度。“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六祖惠能破除了偶像崇拜的宗教迷信,降低了成佛的台阶和门槛,无奈世间不肯修心和修行的人始终占据绝大多数。

喉:苏轼。“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有豪情,有正气,有童心,有极其浓厚的幽默感。他的“嗓音”响遏行云,即使与“3C歌王”帕瓦罗蒂隔世比拼,也毫不逊色。乌台诗案,命悬一线,他何曾噤若寒蝉?岭南贬谪,劫波几度,他何曾沦于喑哑?“不应有恨,此事古难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馀”,苏东坡是超级乐观的歌唱家,古今中外难寻其流亚。

舌:诸葛亮。他单挑江东群儒,雄辩滔滔,吴国大臣张昭等人理屈词穷,虽然这只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虚构,但早已深入人心。诸葛亮确实具有雄辩之才,“隆中对”已崭露锋芒,一番话就讲得三顾茅庐的刘备心服口服。但很显然,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了,鲁迅批评罗贯中“状诸葛亮之智近于妖”,恰中肯綮。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诸葛亮是萧何、曹参那样的贤相,但“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诸葛亮强行北伐,先后六出祁山,穷兵黩武,事实证明,这些轻举妄动只不过是损耗国力的瞎折腾。诸葛亮毕竟是有真本事硬工夫的,不只是单靠舌头吃饭。某些高人单凭舌灿莲花的口才,就能搞定荣华富贵。苏秦、张仪谋求相印如探囊取物,一个合纵,一个连横,“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息”,靠的就是三寸不烂之舌。现在看来,苏秦、张仪的舌只是毒舌,莠人政,倾人国,祸流天下。

颈:韩愈。高昂的脖颈似乎敌不过锋利的钢刀,但钢刀早已锈死,脖颈分明还在。韩愈个性复杂,一方面,他谏迎佛骨,不管不顾,梗着脖子顶撞皇帝(唐宪宗);另一方面,他撰写的谀墓文章比谁都多。硬脖子犯上,软爪子抓钱,两门绝活,就没几个人学得到精髓。文豪凭仗手中的如椽巨笔开辟财源,润笔费一字千金,这比贪官弄权获利,中饱私囊,还是要高明得多,干净得多。

脊:范仲淹。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有担当、有襟怀、有器识的男儿不可多得。范仲淹是公认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杰出的军事家。“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甲兵”,这是国外敌对势力对他的由衷夸赞,应该算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脊梁所用材料绝对是上好的冷轧钢,而不是精致的媚骨。

肩:曾国藩和左宗棠。具有扛鼎之力,最能担当重任,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曾国藩在檄文中强调他起兵的目的是“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没有他,中国传统文化所遭遇的全面浩劫必定提前到来。左宗棠也为平定东南出了大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年近古稀,他挥师天山,保全西北边陲的金瓯完整。所到之处,他下令种植杨柳,修缮孔庙,振兴文教,救助贫寒士子,可谓功不唐捐。

腰:陶渊明。别说五斗米,就是五万斗米,也休想弄折他的腰杆。奴颜婢膝不是陶渊明的长项,他不肯讨好权贵,不愿逢迎上官。為“名利衫”、乌纱帽弄折自己的腰板,确实太不值得。相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境界,真正的读书人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感会有更多的向往。腰板只有一个,五斗米何处没有?

臂:管仲和孙武。古之理财领兵,均有道可遵,有法可循。理财和领兵究竟与文化的关联有多大?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钻研财经和兵法,都是为了在仕途上攀高走远,在疆场上建功立业。“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礼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古代的财经是敛财之良术,兵法是行谋之诡道,均为文化“建材”,也均为文化“耗材”。乱世,地表文物遭到扫荡,但思想活跃,文化畸形繁荣,如战国、三国、民国,文化人生活艰难,却倾吐自由。文人理财,文人带兵,放眼世界史,以中国为最。

手:王羲之和吴道子。书圣和画圣左右开弓。中国书画讲求“心摹手追”,没有极活的心源不行,没有极佳的手感也不行。有些人并不缺乏心源,独独缺乏手感,或者并不缺乏手感,独独缺乏心源,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形,均难成大器,难成巨擘。

腿: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脑力充沛,体力充足,可惜生错了时代。明末清初,文化旗手为异族统治者所忌,只能藏形于野地,养志于深山。顾炎武中年漫游天下,观察山川险要,了解郡国利病,其经世之学润泽久远。王夫之中年隐居于南岳之下的石船山,杜门谢客,著作等身。“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文化传灯者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溢于言表。以气节论,以学问论,以见识论,顾炎武和王夫之都是明末清初的超一流人物。

膝:王国维和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屈伸必依法度。王国维的膝头硬,仍向废帝溥仪跪,陈寅恪的膝头硬,仍服膺古今中外的天才。前者殉清,后者殉难,这说明,在二十世纪的疯狂岁月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灯者临深履薄,遭际不容乐观。

脚:大禹和墨翟。实践再实践。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巨石上,仍然残留着“禹王脚印”,虽属附会,却不必揭破它。在古老的传说中,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并不算夸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摩顶放踵,躬亲劳作,热爱和平,实践出真知。若非两千年儒家独大,科举独赢,墨家一定能够感召更多的读书人,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将不限于四大发明。在世间要留下几个脚印,亘古不被磨灭,难啊!

神经:章太炎。孤行己意,百折不回,轻藐权势,乐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他指出,许多革命家都有一两分神经病,可是一旦富贵利禄当面现形,原有的神经病就会霍然而愈,这要不得。他曾大声疾呼:“(我)要把我的神经病质,传染诸君,传染与四万万人!”他的宏愿早已落空。若易时易地而观,这样的“神经病”只可能在疯人院里了却残生。

臀:历代君王。“天子坐江山”,这个说法很怪很荒诞。根据“屁股决定脑袋”的定律,决定文化荣枯的竟是那些家天下的九五之尊。汉赋、唐诗、宋词,无不与皇帝的好尚密切关联。皇臀独大独尊,臣民的贱臀则以挨打为本分。明朝时,皇帝坐在金銮殿上瞪着死鱼眼,看太监扒下大臣的裤头,用乱棍将白花花的屁股打烂,直打得大小便失禁,借此获得施虐的快感。斯文扫地,至此已极。在专制王朝,洗净脑袋与打烂屁股,臣民并没有二选一的自由。

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任何诉诸文字的结构图都难以做到无懈可击。今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或一鳞半爪,或浮光掠影,或扪烛摸象,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得好听点,叫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得难听点,就叫作“各理麻团,茫无头绪”。其实,还有许多盲区、深水区亟待有心人去寓目和涉足。我绘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体结构图”,只不过是兴之所至,绝对没有任何要强加于读者的意思。

一种文化,数千年间历经磨难,既不衰亡,也不澌灭,变量大,定量也不小,就没人敢轻觑它。如今,孔子学院已在一百零六个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华传统文化大步流星跨出国门之后,其影响力必将形成“雪球效应”和“马太效应”。

我的身体教学反思 篇4

教师:周立香

《我的身体》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四单元《我成长了》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内容。本课的活动目标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身体的外部器官,了解它们的重要性,知道它们的作用,进而产生保护它们的欲望。

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根据认识身体各部位、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体验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这样一条线索,层层深入的来展开我的教学。在第三环节体验身体各部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缺少身体任何一部分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个道理,我组织了3个游戏活动,游戏一:蒙着眼睛贴画。游戏二: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一次单手系红领巾。游戏三:单脚行走。让全班同学都体验到缺少身体某一部位对平时生活的影响有多大,进而引出我们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课程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最后由身体各部分作用十分重大来引发出要学会保护好它们才行,为第四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在第四个环节,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图片,引导学生平时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身体。在这课的教学当中,我作了以下总结:

一、优点

1、备课时我能从书本上教学内容出发,拓展教学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材的内容只介绍了几个简单的身体器官名称,我又拓展了颈部、躯干、四肢等书上没提到的,另外,本课认识的是人体外部器官可书上却没有提示,此处教学时我能注意强调知识的准确性。

(2)在说一说身体各器官的作用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不丰富,我是通过直观教学,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杯不同颜色的物质,了解到眼睛的作用,再次引导学生观察3杯无色的液体时,这时,学生无法判断,我相机引导学生能不能请其他的器官帮忙,这样学生很清楚的认识了鼻子和嘴巴的作用了。

2、在认识人体各部分名称时我有层次突出重点的教学,学生己有的经验一带而过,学生平时不常注意的难点重点加以强调,并且在随意凌乱的认识之后又有一个整理、再现的过程,这样使条理清晰。

3、在体验各部分器官的作用时,通过学生蒙上眼睛、单手系红领巾、单脚行走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的身体缺少任何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现在有完整的身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

二、存在的不足

1、在体验缺少身体一部分都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这个活动时,学生的参与范围不广,设计的内容有点单一,如果在设计一个聋哑人交流场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缺少身体任何一部分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道理,更可以借机教育孩子要多关爱、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我们的身体教学反思 篇5

我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学生:我们的身体分为那几个部分呢?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汇报。为更好的进行观察,我当时组织一个学生站在前面,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自己的身体分为那几个部分。学生进行了观察,非常容易的找到的结论。

这样的活动的学生还是比较的喜欢的。

然后我组织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臂,是什么器官。学生看到皮肤。这样介绍了皮肤。我又问:皮肤下面是什么呢?学生答是肉。现在想来。我的问法如果改成:按一按你的胳膊,什么感觉,那是什么呢?在摸一摸的胳膊肘子,硬硬的的那是什么?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再然后我给予同学指导认识自己内部的内脏等器官。在认识内脏器官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在图上认识自己的内脏器官的形状和位置,然后我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自己的器官相关的位置,学生兴致勃勃的在自己身体的寻找各个器官。现在想在叫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学生就非常有积极的的参与活动中。这样的效果就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设计一些活动,这样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

在进行各个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学习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发现各个器官的特点并且和相应的功能进行对接起来。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部分进行不是很从分。我想有的以后的教学更加积极的处置这个部分。

身体红绿灯的教学反思 篇6

执教《身体红绿灯》一课时,我针对小学高段学生情感细腻、喜欢参与活动、善于体验情感的特点,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游戏互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进行教学。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进行学习。

课堂上,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直观的认识了自己的身体界限,学生们正确区分了自己的红灯区域、黄灯区域和绿灯区域,并懂得尊重别人、保护自己的身体。整节课,学生兴致高盎,收获颇丰。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情景

1. 导入

细胞结构的发现有着漫长的历程, 直到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人们才公认为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许多细胞构成, 那细胞的边界是什么? (细胞膜) (屏幕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请问, 该模型是怎样建立和完善的?

2. 探究细胞膜的结构

屏幕展示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的表皮细胞、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等结构图。

讲述: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看, 能不能看清细胞的内部结构? (看不清) 因为细胞膜很薄, 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厚度只有约8nm。

细胞非常的小, 细胞膜如此的薄, 许多科学家在前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无数次大胆的推测、想象和实验, 反复探究, 最终弄清了细胞膜的结构。科学研究离不开大胆的推测和想象, 现在就请大家打开思维的大门, 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起来探索细胞膜的结构。

(1) 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资料1:1895年, 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 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脂容性的物质比非脂容性的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讲述:从中可得知细胞膜含有什么成分?

资料2:20世纪初, 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脂质溶剂溶解, 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讲述:从中可得知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 (含脂质和蛋白质) 据科学进一步提纯、分析, 发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此外, 还有少量糖类。

总结: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为磷脂、蛋白质、糖类。

讲述:那么,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糖类又是怎样进一步组合形成完整的细胞膜的呢?科学家对细胞膜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2) 探索细胞膜的结构

资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格伦德把红细胞的磷脂抽提出来, 在水面排成单分子层, 结果发现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的面积恰恰等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讲述: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总结: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讲述:我们知道,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那么, 蛋白质分子分布在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资料4:20世纪40年代, 曾经有学者推测磷脂双分子层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直到1959年,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3层结构。

阅读并讨论:你认为暗的是什么?亮的又是什么?

总结:罗伯特森结合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最后认为暗的是蛋白质, 亮的是磷脂分子, 并且由此构建了“蛋白质—磷脂—蛋白质”3层结构模型。

讲述:当时罗伯特森提出的3层结构模型有两个特点: (1) 蛋白质分子都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2)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随着科学的发展, 3层结构模型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那么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是如何排布的呢?

资料5:随着近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生物膜的研究, 科学家发现蛋白质不是全部平铺在磷脂的表面, 而是蛋白质或镶嵌, 或贯穿, 或覆盖于磷脂分子中。而糖类连接在蛋白质的表面。

(3) 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资料6:1970年费雷和埃迪登用红色荧光染料对小鼠细胞膜的蛋白质进行标志, 用绿色荧光染料对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标志, 然后, 让这两种细胞融合, 发现一半呈红色一半呈绿色, 经过40分钟培养后, 红色荧光点和绿色荧光点均匀分布。

阅读并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为什么?

总结:这个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 简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资料7: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总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体会与反思

教学中巧妙地将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结构历程的科学史进行组织、分析,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进行探究学习。更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上述案例表现了多方面的优点。

1. 创设了情境问题,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都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如果仅用知识介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准确地引进细胞膜的发现过程的史实资料, 巧妙地设计探究性问题,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欲望。如, 当资料6中人、鼠细胞杂交时, 就是班上几位平时不爱听讲的学生学习热情也明显提高, 并与我们一起思考、回答问题。

2. 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材上关于细胞膜的知识都是简单的结论性介绍, 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但通过科学史有关资料和经典实验的分析, 例如, 采用“提出问题—分析经典实验或材料—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进行探究式教学, 较好地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 使学生顺利完成由知识接受者到知识探索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合作探究, 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因此, 引用科学史不失为一条探究性教学的好途径。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章节都可以推广这种探究教学, 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篇8

赵利霞

[教学目标]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身体结构的奥秘。板书课题:身体的结构

二.探究活动

(一)身体的外形

1.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来看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指给大家看。

2.再来继续观察,我们的身体外形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对称的呢? A 你能找到人身体的对称轴吗?谁来指一指? 我们的身体外形就是以这条假想的线为轴左右对称的。B 这样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我们来进行两个比赛,进一步体会对称的身体的好处。

第一个比赛:一只手系红领巾和两只手系红领巾比赛。他为什么会赢?

第二个比赛:一条腿走路和两条腿走路比赛。

C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外形不对称的残疾人朋友,他们或者少了一条腿、或者少了一只胳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形你知道了什么?

(二)身体的内部

科学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顺序的,刚刚我们观察了人体的外部,现在该观察什么了呢?板书:身体的内部

1.怎样才能知道身体内部有什么呢?

2.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了解身体内部有什么?小组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3.汇报:

4.小结:通过看、听、摸、捏、呼吸感受等方法我们知道人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身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骼,里面包裹着内脏器官。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身体的工作。

(三)身体的工作

1.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原地蹲立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原地蹲立活动,你自己也要注意感受身体哪些部位参与了原地蹲立活动?是怎么参与的?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气泡。)

2.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气泡图,现在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活动,最好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辨析哪些身体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

3.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汇报,他们的气泡图贴在黑板上。)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活动的?

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 跑步——胳膊、腿、脚、心脏、脑、肺 4.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

5.以上这些身体构造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的一系列活动。

三.总结归纳

在今天的科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身体的结构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快慢的明显变化,并且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去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让幼儿获得丰富,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音乐一首(快慢明显的音乐),猴子,兔子,蜗牛,乌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放音乐,跟着音乐做游戏。

2、教师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帮助幼儿复习以前学的知识,巩固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快慢。

第一遍放音乐,引导幼儿区别音乐的快慢。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很对,在这首音乐里有的快有的慢,你们真棒,我非常喜欢你们。

三、根据音乐的快慢,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如果音乐快,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如果音乐慢呢,你又会做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动作把,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啊。

教师:我来看看谁做的最漂亮,并且和别人不一样,就让他上来给咱们表演。

小结:你们刚才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快慢,你们很棒,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着急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想和你们一样跟着音乐来表演

四、探索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巩固音乐的快慢。

1、教师出示图片,猴子,兔子,乌龟,蜗(问什么动物走路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2、跟着音乐学小动物走路。

小结:音乐有快有慢,小动物们走路也有快有慢都不一样,真的好神奇啊。

教师:来把,让我们最后跟着音乐做你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五、放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射箭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训练 篇10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训练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也总是相互联系的。然而, 任何一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速度性练习对神经、肌肉影响较大, 而耐力训练则侧重于发展心肺功能等。所以从学生体质来看, 应施以多种训练方法, 以达到身体全面发展的目的。射箭教学中, 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 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

一、射箭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最主要的运动素质, 是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力量素质的训练主要有两大类, 即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 如:举哑铃、拉橡皮等;克服本身体重的练习, 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第一阶段, 身高增长缓慢, 肌肉的纵向增长比横向增长快, 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不高, 力量增长缓慢。这一阶段应大量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 (轻器械练习:哑铃、轻重量的杠铃或克服身体重力的练习) , 同时可逐步进行局部的静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不能过多, 与动力性练习比例为1∶3左右, 练习时尽量避免给脊柱增加过大压力, 负荷量和强度也不宜过大。通过六 (5) 班和六 (6) 班两个班级的反复实验和对比, 我觉得以下方法较为实用。

1. 重复练习。

用80%~90%强度, 重复1~5次, 要求快速进行共2~5组, 每组的间歇安排以机体充分恢复为标准, 这种练习用于发展绝对力量。

2. 低强度间歇练习。

用30%~50%的强度, 重复10~30次, 以中等速度练习, 做4~6组, 每组间歇30~90秒, 主要用于发展力量耐力。

3. 高强度间歇练习。

用60%~80%的强度, 重复5~10次, 以爆发性速度进行, 做4~6组, 每组间歇2~5分钟, 充分恢复后, 再进行练习, 主要用于发展速度力量。

二、射箭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 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灵敏素质的训练采用的方法是极其广泛的, 如:看手势定方向、反口令练习等。大量的研究表明, 10~12岁阶段是人的快速生长期, 灵敏素质有所下降, 在度过快速生长期后灵敏素质又处于稳定并能逐渐提高。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灵敏素质稍好一些, 因而有必要抓紧对女生的灵敏素质训练。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时间、空间判断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对动作的时间、空间指标 (如:动作方向、幅度、速度、节奏等) 做出严格要求, 以提高学生对时空的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灵敏素质。

三、射箭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取决于骨关节结构、跨关节韧带、肌腱、肌肉以及皮肤的伸展能力和弹性。

柔韧素质是完成射箭这项运动所必须的, 是掌握技术、提高运动质量不可缺少的。对某些运动来说, 柔韧还有显示动作完美、姿态优美的作用, 柔韧素质的练习形式主要有被动练习和主动练习两种。

柔韧性练习的最好时期是少儿时期, 高年级学生生长迅速、身高增长明显、柔韧性下降, 所以更要进行柔韧性训练, 但强度宜小, 并结合力量练习进行, 以保持相对平衡。

四、射箭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或者说是单位时间迅速完成动作或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速度素质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的协调性, 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速度对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很大意义。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很多, 如:以最快的动作、最少的时间反复练习某一动作, 利用一定的场地器材 (如快下楼梯) 加快动作练习速度等。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 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中年级阶段应主要发展学生的动作频率和反应速度, 采用一些自然动作, 如:各种快速练习、短距离快速跑以及简单的球类活动。高年级阶段可逐步加强速度力量、速度耐力的练习, 如:跳跃、投掷、快速起蹲以及加长快速跑的距离、增加快速练习的次数和一定距离的长跑等。同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用最高速度重复的练习。但对高年级部分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 不能适应长时间的紧张练习活动, 所以, 进行速度耐力练习时要适当掌握训练负荷, 训练的方法也应多种多样。

速度的提高是力量、协调以及灵敏素质结合的统一, 它与人体的神经冲动、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等有关。因此, 速度训练应与发展力量、灵敏素质以及神经协调能力等相互进行。

五、射箭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耐力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耐力素质的训练手段有各种形式的跑步训练和长时间进行一般的技术练习 (如球类比赛) 。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无氧代谢能力较差, 不宜过多、过早进行无氧代谢耐力训练, 以免使其心肌壁增厚, 心腔变小, 所以对他们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 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功能。到高年级可进行无氧代谢训练, 但强度也不宜过大。

发展耐力素质要求机体供氧充分, 为此,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并尽可能地将耐力训练在空气新鲜、氧气充足的场地上进行。

上一篇:三月特色团日活动总结下一篇:生态农业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