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营承诺书(共8篇)
安全经营承诺书 篇1
安 全 经 营 承 诺 书
烟花爆竹经营户申请人:(甲方)
监督方: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乙方)
为切实做好辖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建立“规范经营、自我约束、群众监督”的烟花爆竹基层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有效保护合法经营户的利益和安全。甲方承诺:
1、做到持证经营、亮证经营、专店(专柜)经营。
2、销售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3、烟花爆竹存放点、经销点四周无明火、无人员居住、堆垛符合标准,经营场所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有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经销的烟花爆竹为合肥市场准入产品,并有进出货记录;不销售非法渠道及假冒伪劣烟花爆竹。
5、遵守和服从镇街园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6、自觉接受市、区、镇街园安监部门安全检查及群众监督,对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群众举报经查属实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销售非法渠道及假冒伪劣的烟花爆竹,一经发现,没收非法烟花爆竹及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NO: 究刑事责任。
此承诺书壹式肆份,烟花爆竹经营户壹份、镇街园壹份、社(村)壹份,蜀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壹份。
年月日
安全经营承诺书 篇2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时刻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 特别是当前, 一些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唯利是图、铤而走险, 肆意践踏法律法规, 全然不顾道德良知, 屡屡突破安全底线, 不但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以及监管部门的形象, 而且严重阻碍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我们对此也深恶痛绝。为此, 我们必须担起法律和道义赋予我们的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保安全、诚信经营树形象, 激浊扬清、隐恶扬善, 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放心、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监管部门放心。在此, 我们特向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出如下承诺倡议: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及我省的有关政策规定, 牢固树立“保障食品安全, 企业承担首责”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 大力增强“食品生产是良心工程”的使命感和道德感, 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法律义务。
二、加强对原材料进厂验收、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检验、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 严格落实生产加工环节的各项制度, 严格真实记载各类记录和台帐,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生产的各项标准, 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 确保生产的食品放心、安全。
三、坚决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一系列规定要求, 认真自查自纠, 如实向质监部门报告, 如发生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人员愿承担法律责任。
四、坚决不在食品中掺杂、掺假,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决不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不伪造食品产地, 不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生产许可、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坚决不使用有毒有害、非食用的原辅料材料和回收过期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自觉实施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对不合格食品, 坚决予以召回并做无害化处理, 同时向质监部门及时报告。
五、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自律机制,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自觉抵制非法之利的诱惑, 积极摒弃行业“潜规则”, 努力打造信用品牌、信用企业、信用行业的全新形象, 以“信誉”服务于人民、取信于社会, 做“讲诚信、讲良心、讲道德”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六、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积极配合各级质监部门的监管;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综合技能素质;认真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定期检查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坚决做到不瞒报、不谎报、不迟报, 并积极予以处置。
树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良好形象迫在眉睫, 保障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携起手来, 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诚信经营、依法生产, 共同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为百姓筑起健康安全的坚固防线, 齐心协力推动全省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挥积极作用, 做出应有贡献。
百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安全经营承诺书 篇3
关键词:特许经营;合约;跨期规制;承诺
中图分类号:F72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1-0046-05
一、引 言
由于城市公用事业的准公共产品特征,其特许经营权的拍卖往往存在一些跨期合约问题。如一项城市公用事业工程要分几期来完成,不同的承包商只负责其中标的当期工程;对取得城市垃圾处理经营权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绩效要进行监督和评价,不遵守合约甚至违背了合约的企业要受到警告直至被淘汰,然后重新拍卖选择新的企业。这些都涉及到了特许经营权跨期的合约问题。在跨期规制中,拍卖人(规制者)要在一个多期的项目中通过承诺进行激励,以实现最优规制。
由于激励方面的原因,事前有效的合约引入了事后低效率。签约方都想通过重新谈判将这种低效率消除掉。由此可见,在特许经营权的授予过程中对竞标者的规制是一个从选中到运营的多期动态过程。在跨期的规制中,如何做出承诺进行激励,以达到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双赢目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自然垄断产业特许经营权的拍卖、规制及承诺问题,国外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德姆塞茨、斯蒂格勒和波斯纳 (Demsetz,Stigler,Posner)指出:自然垄断的特许权的拍卖可以反复进行,可以根据原合约中没有规定的新的环境加以调整;还可以鼓励其他效率更高的企业进入[1-3]。巴伦和比森克(Baronand and Besanko)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下研究了中间形式的承诺问题,并将第三方仲裁引入了分析之中[4]。姚(Yao)是最早用博弈论分析棘轮效应棘轮效应是指如果企业今天的生产成本较低,规制者就会推断企业很容易实现较低的成本,因此,规制者将提供对企业要求较高的激励方案。也就是说,企业今天的有效率会损害其未来的租金。它对于高效率类型企业说真话是一种威胁。
E-mail:fengzy @ btbu.edu.cn.的学者之一,他考察了环境保护局(EPA)所规定的(废物)排放标准的两期模型[5]。瑞尔登和萨平顿(Riordan and Sappington)在不同背景下分析了任意相关度的分离性合约,夺标者第一期的标价显示了它第二期效率的信息,在没有承诺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棘轮效应[6]。哈特和梯若尔(Hart and Tirole)讨论了一个垄断企业跨期价格歧视的T期模型[7]。瑞和萨拉尼(Rey and Salannié)指出了承诺与再谈判没有对无承诺做出改进的一般条件[8]。拉丰和梯诺尔(Laffont and Tirole)运用完全合约理论,详细分析了跨期规制中的三种承诺问题[9]。Alejandro M.Manelli 和Daniel R.Vincent指出,如果出现合约未能明确与业绩相关的所有事项,规制者的最佳选择是与单一的中标者重新谈判[10]。Newbery详细讨论了规制者顶住短期压力,不放弃长期承诺,树立威信和履行承诺的问题[11]。Bester,Helmut,Roland Strausz扩展了单一委托人与单一代理人情况下非完美承诺的显示机制,在该情况下,机制设计人的最优选择是设计一个代理人说真话成为占优策略的直接显示机制[12]。Vasiliki Skreta对于两阶段无承诺的最优拍卖问题进行了研究[13]。Guasch研究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1985—2000年间进行的1000多次特许经营权拍卖,发现其中超过50%的电力特许经营权合同和75%的水务特许经营权合同,后来都进行了重新谈判[14]。
国内对于特许经营权拍卖中承诺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王俊豪以杭州某水厂的特许经营权招投标中竞争不足、资产转让、合同款项与管理为例,研究了特许经营的理论与应用[15]。周耀东、余晖以成都、沈阳、上海等城市水务市场化为例,研究了政府承诺缺乏下的特许经营权拍卖[16]。王永钦、孟大文以环境规制为例,研究了代理人有限承诺下的规制合约设计[17]。周慧用一个完全承诺下的动态模型,研究了动态条件下基于信息结构内生化的激励性规制问题[18]。
二、跨期规制合约中的三种承诺
在跨期规制这种重复性的合约关系中,有三种承诺形式,规制者将在三种形式中选择,以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最大化。第一,签约双方能够信守长期合约的承诺,他们不会质疑合约的条款,最初的合约(充分描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执行。
第二,签约双方可以签订长期合约,只要任何一方想实施该合约,该合约就可以得到实施。但是如果双方都发现重新谈判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则他们有可能会对重新谈判进行承诺。由于激励方面的原因,事前有效的合约引入了事后的低效率。签约双方都想通过重新谈判将这种低效率消除掉。第三,由于交易或者法律的原因,只能签订短期(不完备的)合约。规制者和企业的关系就由一系列的短期合约加以调节。
拉丰和梯诺尔(Laffont and Tirole)将这三种形式的承诺分别称为“纯粹承诺”、“承诺与再谈判”和“无承诺”[9]。在纯粹承诺下,如再谈判是可能的,规制者常常可以重复再谈判。在承诺与再谈判的情况下,规制者常常满足于签订短期合约,这样就会出现无承诺的情形。在多数情况下,承诺与再谈判和无承诺更符合实际。究竟选择哪一种承诺形式既取决于能否签订完备的长期合约,也取决于交易环境和法律环境。
我们分两种条件分析承诺与再谈判的情形。
基本假设为:只有一个城市公用事业项目;特许经营权只能授予一个企业;有两个以上的企业参与拍卖;每个企业都存在两种类型(高效率与低效率)的可能,企业在这两种类型上的分布是连续的;只有一个拍卖人(规制者)并且其目标为社会福利(公共利益)最大化;拍卖的项目存在二期或多期的情况。
假定拍卖人(规制者)可以承诺长期合约,但却不能承诺不再对该合约进行重新谈判,对长期合约的承诺并不意味着各参与方在将来一定要遵守合约,而是指只要至少一方愿意执行,那么合约就可以得到执行,双方可以在互利的基础上自由地修改合约。在初始合约可以重新谈判给予企业更多激励以符合双方利益时,再谈判就会进行。这种承诺与再谈判形式的威胁消除了“拿了钱就跑”策略
“拿了钱就跑”策略是指拍卖人(规制者)在第一期为了诱使高效率类型企业说真话并显示其效率必须给予其一个较高的转移支付,而这一行为会吸引低效率类型企业伪装成高效率类型企业,在第一期拿到这一支付后的第二期中,拍卖人(规制者)会以高效率类型的激励要求低效率类型企业,这类企业最优的策略就是退出(逃跑)。的可能性。
1.完全信息下的合约设计
建立两种类型的企业、两个时期的模型,企业在每一期都必须完成一个项目,项目的成本结构为Cτ=β-et,τ=1,2。其中,eτ表示企业经理在第τ期的努力水平,β是只有经理自己知道的努力参数,它可以取两个值:β(高效率类型),β(低效率类型),β>β。令Δβ≡β-β。在第τ期企业的效用水平为U≡tτ-φ(eτ),其中,tτ是企业从规制者那里获得的净货币转移支付。φ(eτ)是其努力的负效用,φ(0)=0,φ′>0,φ″>0,φ≥0。令e*表示社会最优努力水平,由边际努力负效用与边际成本节约相等的等式定义:φ′(e*)=1。社会最优成本取决于类型,为β-e*。规制者对努力参数类型的值有一先验概率v1=prob(β=β),且这一概率为共同知识。令S为每一期项目的社会效用,λ为公共资金影子价格,δ为折现因子。
2.不完全信息下的合约设计
在不完全信息下,拍卖人(规制者)给每个类型的企业提供一种菜单,如:(t,C)和(t,C),忽略常量剩余,则不对称信息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规制者的最优规划为:
在此规划下高效率类型企业的成本是社会最优的,e=e*。由前面的推导可知,φ′(e)=1-λ1+λv1-vφ′(e)≤1,而最优解由:e(v1)
我们重点分析第二期的拍卖人(规制者)与企业的行为,设U0和U0分别为第一期签订合约中所规定的第二期中低效率类型企业与高效率类型企业的租金,则原规划变为:
在第二期该规划肯定有U=0,e=e*,整理得:
根据不同条件可将该问题归结为:标准化U=0,第二期保留两种类型企业的防止再谈判合约(若U=U0)可根据单一参数,即高效率类型企业的租金U来分类,U∈[Φ(e(v2)),Φ(e*+Δβ)]。
在这三种情况中,高效率类型企业都按社会最优成本水平进行生产。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二期的配置为条件最优合约,即如果规制者不受先前合约约束,并按对企业类型的后验信念后验信念是指拍卖人(规制者)在与企业签订了合约后在其运营期间通过观察其行为而获取的企业的效率信息。提供最优静态合约,则企业将面临相同的激励合约。第二种为居中的租金约束合约,即低效率类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居于最优社会成本和给定规制者后验信念的最优静态合约中的成本之间。规制者愿意提高低效率类型企业的成本以减少高效率类型企业的租金,但由于先前提供给高效率类型企业的租金水平而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三种为固定价格合约,也就是说,无论企业类型如何,它在成本节约方面与剩余索取者一样,并按社会最优成本生产。
三、对模型的扩展
对于前面讨论的模型,我们都有政府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假设。但在实际中,存在一个政府效率的制约问题。例如,政府拍卖一个由财政出资的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就决定了在预算之内的项目最终价格。即在价格的确定上,一个高效率的政府就会选择在预算之内最优的价格,而低效率的政府则有可能选择一个在预算之内的非最优价格。在谈判的过程中,当企业的报价不断降低且刚刚低于财政预算时,低效率政府就会签订合约,而高效率政府则会继续压价,直到最优价格形成。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对政府的效率加以假设,假设γ为政府的效率参数,此处的γ为一个外生变量,γ∈[0,1],0表示政府是极端高效的,1表示政府是效率不足的。对于企业的转移支付t则由T=t(1+γ)表示,其它假设与前面一样,我们先看在“纯粹承诺”下的情况,规划为:
该规划的最优解与前文基本一致:
而惟一不同的是此处企业得到的转移支付为T,由T=t(1+γ)得,在高效率政府的情况下,γ=0时,得到与前文一致的结论,企业得到租金为零。但在效率不足政府的情况下,γ=1时,企业得到了正的租金,即原模型中的t。
由于γ为一个外生变量,很容易将其推广至“无承诺”与“承诺在谈判”的情况,可以近似地得出与上面一样的结论。且有dT/dγ>0,dU/dγ>0,即随着政府效率的不断降低,企业获得租金将不断提升。但政府效率的高低不影响拍卖的最优机制,只是将一部分社会剩余转移给了竞标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存在两种效率企业的情况下,低效率企业得到的租金将不再是零,或者说在低效率政府眼里其租金已经是零了;而高效率企业将得到更高的租金。
现在分析两期情况下的政府效率变化问题。假设政府在第一期通过观察和对后验概率的修改得知了企业的运行情况,于是,政府的效率在第二期就会发生变化,且这一变化是主动的。那么,存在着两种可能:第一,政府的效率由高效率改变成低效率;第二,政府的效率由低效率改变成高效率。由前面的对效率参数的分析可以得出:政府的效率参数是外生的,政府的这种效率变化不影响拍卖的最优性(不影响政府对最优企业的选择),而只影响到中标企业获得的租金。
四、某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的分析
2003年11月,某城市的政府就一个垃圾处理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经过竞标,ABC联合体于2004年4月被选为中标人,经过谈判,于同年8月正式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予联合体组建的ABC处理有限公司25年的特许经营权。项目于2005年12月建设完工,正式投入运行。
该协议从最初的设计就是为了防止再谈判的,其内容十分详实、完备。从双方关系的界定、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移交期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到争议的解决、保险、法律变更、违约金的设定及合约的终止等等一系列条款,共计28条。
以违约事件为跨期的分界点,协议规定:如果发生项目公司违约事件或政府自愿终止,由政府终止本协议;或者发生政府违约事件由项目公司终止本协议。
2006年4月,政府在按照特许经营监管职责检查该特许经营协议时,发现协议的某些条款存在问题。于是,政府与ABC处理有限公司就特许经营协议部分条款的修改进行了协商和谈判。
这次修改是典型的承诺与再谈判的情况。而且,以政府发出谈判要约为分界点,由前期低效率的政府转变为高效率的政府。项目公司完全可以拒绝接受政府要求的修改,严格按照已签订的协议执行。但由于项目出让方是政府部门,项目公司在考虑了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同意对特许经营协议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协议的修正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属于非实质性内容条款的修改,项目公司完全同意这一修改。如:协议原条款为“特许经营期:指施工许可证取得之日起二十五(25)年的期间。”此条款的问题在于,如项目公司未及时取得施工许可证,会使该项目的实际特许经营期延长。修改为“特许经营期:指施工许可证取得之日起二十五(25)年的期间,但最晚不超过2030年12月18日。”
另一种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修改,由于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且为社会公益性事业,项目公司也不是纯粹的投机者,因此这种条款也得到了修改。如:协议的原条款为“因项目公司违约事件导致终止本协议的,项目公司应按照规定移交,政府应当组织对移交的设施及相关资产进行评估给予补偿。” 此条款的问题在于,对于补偿的规定过于笼统,应做出具体规定。修改为“因项目公司违约事件导致终止本协议的,项目公司应按照规定移交,并根据规定执行。政府应当组织对移交的设施及相关资产进行评估,支付项目公司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项目公司支付政府按8%/年内部收益率计算的项目公司在以下期间中之较短期间内预期利润的现值:(a)五(5)年,(b)特许经营期内的剩余期间。”
五、对特许经营拍卖合约的建议
第一,特许经营的协议应该在最初设计时就以防止再谈判为目的。通过签订协议,双方在法律的约束下共同执行,摆脱了以前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指导下的不稳定性,使企业能真实地表露出自己的信息。
第二,对于跨期规制不得不进行再谈判的承诺,在协议中应该以程序性的条款加以约定。对跨期中每一期的期限不要做出具体规定,应该以出现争议为分界点。通过事先约定好的谈判程序、谈判无法解决时的仲裁或司法程序进行解决。
第三,完善运营和移交期的配套协议,对于特许经营项目协议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间的产出应该在事先加以确定,不应让企业承担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
第五,在运营期间要给予企业提高效率、调整价格的激励,进而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和移交。
参考文献:
[1] Demsetz,H.Why Regulation Utilitie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8,(11):55-56.[2] Stigler,G.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M]. Homewood,VII: Irwin,1968.
[3] Posner,R.The Appropriate Scope of Regulation in the Cable Television Industr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2,(3):98-129.
[4] Baron,D.,and D.Besanko.Commitment and Fairness in a Dynamic Regulatory Relationship[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7,(54):413-436.
[5] Yao,D.Strategic Responses to Automobile Emissions Control:A Game-theoretic Analysi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88,(15):419-438.
[6] Riordan,M.,and D.Sappington.Commitment in Procurement Contracting[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90):357-372.
[7] Hart,O.,and J.Tirole.Contract Renegotiation and Coasian Dynamic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8,(55):509-540.
[8] Rey.P.,and B.Salannié.Longterm,Shor-term and Renegotiation: On the Value of Commitment in Contracting[J].Econometrica,1990,(58):597-619.
[9] Laffont,J.-J,and Tirole,J.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Procurement and Regulation[M].MIT Press,1993.
[10] Manelli,Alejandro M,and Daniel R.Vincent. Optimal Procure Mechanisms[J].Econometrica,1995,63(3):591-620.
[11] Newbery,David M.Privatization,Restructuring,and Regulation of Network Utilities[M].Cambridge: MIT Press,1999.
[12] Bester,Helmut,Roland Strausz.Contracting with Imperfect Commitment and the Revelation Principle: The Single Agent Case[J].Econometrica,2001,(69):1077-1098.
[13] Skreta,V.Optimal Auction Design Under Non-Commitment[R].UCLA working paper,2004.
[14] Guasch, J.Luis.Granting and Renegotiating Infrastructure Concessions: Doing It Right[Z]. Washington,D.C: World Bank,2004.
[15] 王俊豪.特许投标理论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16] 周耀东,余晖.政府承诺缺乏下的城市水务特许经营——成都、沈阳、上海等城市水务市场化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5,(8).
[17] 王永钦,孟大文.代理人有限承诺下的规制合约设计——以环境规制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6,(1).
[18] 周慧.内生信息结构下的激励性规制:一个完全承诺下的动态模型[J].世界经济文汇,2006,(5).[19] 段涛,刘晓君.城市再生水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拍卖机制设计及水价研究[J].水利经济,2006,(2).[20] 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司.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
[21] 张岚东.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的演进及新进展:一个理论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5).[22] 黄瑞刚,张旭昆.拍卖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3).
[23] 黄卓.垄断企业的采购式拍卖与经营权拍卖机制比较[OL].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网站,2005.
[24] 让·拉丰,让·梯若尔.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
[25] 许永国.拍卖经济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2002,(9).
[26] 钟鸿钧.信息披露:拍卖后市场竞争和拍卖选择[J].产业经济评论,2006,(5).
(责任编辑:韩淑丽)
乳品安全经营承诺书 篇4
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确保乳制品消费安全,接受社会监督,特承诺如下:
一、认真履行食品经营者必须承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本企业经营的乳品安全负责。严格自律,诚信守法,恪守职业首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二、依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识和商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严把商品进货关。如违反相关制度,自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三、依法建立健全商品进(销)货台帐制度,如实记录、保存进(销)商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保证本企业进货商品的可追溯性和销售商品流向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咹全风险。
四、不进、不存、不销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乳品、过期乳品、变质乳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乳食品。发现问题乳品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
五、建立健全并落实乳品安全的日常管理措施,完善制度,及时发现乳品质量安全隐患。
六、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妥善解决消费投诉和纠纷,共同营造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承诺乳品经营户名称(盖章):
经营者签字:
烟花爆竹经营安全承诺书 篇5
为进一步推动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防范烟花爆竹经营领域事故,严厉打击和查处非法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经营安全管理,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烟花爆竹经营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本人特向麻州镇人民政府作如下承诺:
(一)烟花爆竹零售点“两关闭”、“三严禁”。
1.关闭存在“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等形式与居民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零售点;
2.关闭与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建筑物安全距离不符合条件、集中连片经营、在超市内销售、未按规定专店(或专柜)销售的零售点;
3.严禁销售超标、违禁、专业燃放类产品或从非法渠道购进的产品;
4.严禁在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外存放烟花爆竹;
5.严禁超许可证载明限量存放烟花爆竹。
(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六严禁”。
1.严禁经营超标、违禁、非法产品;
— 1 — 2.严禁超许可范围经营及向零售点销售属专业燃放类产品;
3.严禁在仓库存放不属于烟花爆竹的爆炸物等危险物品;
4.严禁将执法收缴的产品与正常经营的产品同库存放;
5.严禁储存超量、堆放超高以及通道堵塞; 6.严禁购买和销售未加贴流向登记标签的产品。
承诺人:
关于安全生产经营的承诺书 篇6
(新设立)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福田区经服局:
本公司(本人)拟在深圳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熙达包装(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郑重作出如下承诺:
一、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二、本公司(本人)将指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本公司(本人)将责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切实履行如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含消防)、职业病防治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三)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条件及防范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四)及时、如实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承诺人(投资者)签章:A Manser sign here
安全经营烟花爆竹 篇7
尽管严格许可, 但国内仍然可见烟花爆竹经营场所发生事故的报道。例如, 2013年1月1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杨村一烟花爆竹销售点 (零售许可证2012年12月27日到期) 发生爆炸, 导致3人死亡11人受伤, 4间2层房屋倒塌, 周边300 m范围内房屋门窗玻璃等不同程度受损。全面理解并有效执行国内烟花爆竹经营相关安全要求对于预防经营活动中的事故是有裨益的。
经营合格的个人燃放产品
烟花爆竹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两类活动, 同时包含着储存、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在经营活动中, 烟花爆竹商品本身的安全性是经营活动安全的基本要求。下面的要求就是专门针对经营活动的主体, 即批发企业或零售经营者提出的。简言之, 国内烟花爆竹经营的应该是合格的个人燃放产品。
1.烟花爆竹内销批发企业和零售点不得购买和销售礼花弹等A级产品。这在2010年11月8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53号) 中有明确要求。
2.批发企业要严把进货产品质量关, 严禁购买和销售假冒伪劣以及非法制贩的产品。2010年12月9日下发的《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安委办[2010]30号) 中有明确要求。
3.严禁采购、销售、运输非法和假冒、伪劣、超标产品及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 严禁向烟花爆竹零售点和个人销售礼花弹、小礼花、摩擦类、烟雾类以及单筒内径大于30 mm、单发药量大于25 g、总药量大于1 200g的内筒型组合烟花等禁止个人燃放的产品。
布局选址应预防重大事故
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5号) 要求: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布点, 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适度竞争的原则审批;对从事黑火药、引火线批发和烟花爆竹进出口的企业, 应当按照严格许可条件、严格控制数量的原则审批。
批发经营单位
1.批发企业不得在城市建成区内设立烟花爆竹储存仓库, 不得在批发 (展示) 场所摆放有药样品。
2.批发企业宜分设办公区、样品陈列区和商品存放 (仓库) 区, 样品陈列区陈列的样品应是无药样品。
零售经营单位
1.严格控制城市建成区内烟花爆竹零售点数量, 且烟花爆竹零售点不得与居民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第十九条就已经规定,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2.严禁零售点集中、连片或在居民楼内设置, 严禁走街串巷兜售烟花爆竹, 严禁在销售场所试放烟花爆竹。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做好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2]154号) 中明确规定的。目前, 一些地区烟花爆竹零售点的规划布点存在烟花爆竹销售“一条街”“连片经营”, 或零售点“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等隐患。
经营场所的建设应保障安全
批发经营单位
1.具有与其经营规模和产品相适应的仓储设施。仓库的内外部安全距离、库房布局、建筑结构、疏散通道、消防、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以及电气设施等, 符合GB50161-2009《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2.仓储区域及仓库安装有符合AQ4101-2008《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监控设施, 并设立符合AQ4114-2011《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志》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牌。
3.具备与其经营规模、产品和销售区域范围相适应的配送服务能力。
4.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零售经营单位
1.春节期间零售点、城市长期零售点实行专店销售。乡村长期零售点在淡季实行专柜销售时, 安排专人销售, 专柜相对独立, 并与其他柜台保持一定的距离, 保证安全通道畅通。
2.零售场所的面积不小于10 m2, 其周边50 m范围内没有其他烟花爆竹零售点, 并与学校、幼儿园、医院、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加油站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设施等重点建筑物保持100 m以上的安全距离。
3.零售场所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张贴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储存应符合要求
批发经营单位
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仓库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要符合GB50161-2009《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规定, 标准中有关外部安全距离的规定适用于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经营批发企业仓库周边进行居民点、企业、城镇、重要设施的规划建设。
经营批发仓库外部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GB50161-2009《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中的要求, 如计算药量小于等于500 kg的1.3级仓库, 距离村庄边缘、学校等场所的距离至少40 m、距离城镇规划边缘至少70 m、距离铁路线至少40 m。
经营企业危险品总仓库区内, 1.1级成品仓库单库存药量不宜超过10 t、1.3级成品仓库单库存药量不宜超过20 t、黑火药、引火线仓库单库存药量不宜超过5 t。1.1级成品仓库单栋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 m2, 1.3级成品仓库单栋建筑面积不宜超过1 000 m2, 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500 m2, 黑火药、引火线仓库单栋建筑面积不宜超过100 m2。
仓库内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库房内应有温、湿度计, 每天对库房内温、湿度进行检测记录, 库房温度控制范围应为-20℃〜45℃, 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50%〜85%。
2.应适时作好库房通风、防潮、降温处理, 环境湿度较高的地区应设除 (去) 湿设备, 未做防潮处理的地面, 应铺设防潮材料或设置大于等于20 cm高的垛架。
3.仓库内木地板、垛架和木箱上使用的铁钉, 钉头要低于木板外表面3 mm以上, 钉孔要用油灰填实。
4.垛与库墙之间宜留有大于等于0.45 m的通风巷, 堆垛与堆垛之间应留有大于等于0.7 m的检查通道, 通往安全出口的主通道宽度应大于等于1.5 m, 每个堆垛的边长应小于等于10 m。
5.烟火药、黑火药堆垛的高度不应超过1.0 m, 半成品与未成箱成品堆垛的高度不应超过1.5 m, 成箱成品堆垛的高度不应超过2.5 m。
零售经营单位
GB11652-2012《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不仅规定零售点不应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并与加油站等易燃易爆生产、储存及人员密集场所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而且要求, 零售点应根据周围环境、距离确定总药量, 但最大不宜超过300 kg。
零售点宜专店销售, 应有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店内不应吸烟、生火。
安全经营承诺书 篇8
摘 要:分析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内涵及控制食品安全的动力来源,以葡萄产业为例,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这两种典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分析其内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提出合作社应保证生产的组织化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与科研机构合作并及时将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以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为了提高合作社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应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监督;农业企业基于管理集中的生产组织模式、技术精专的运作方式、同质的种植模式、信息充分沟通的产品市场分布,具备提供优质高端农产品的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作社;农业企业;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09
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政府重视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的购买者无法以较低的成本对分散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安全控制,而政府在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时,由于监管的对象是面广量大的农户,监管效果不佳,形成了权力真空和信息堵塞。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前的生产资料的供给、生产要素的投入,产中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经营,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和营销等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都可以归结到缺乏有效的农民组织这样一个“关键结点”上[1]。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2]。合作社与企业这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的食品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体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也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对某葡萄主产区的调研,运用案例分析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农业实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内涵及控制食品安全的动力来源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为增进各自的社会经济利益而聚合到一起,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3]。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业领域内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活动以及为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各类经营活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活动主体包括农场、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等。既然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一系列契约关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除了包括上述单个主体之外,还包括主体的联合,如农业产业化经济联合体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性组织。
组织理论认为非政府组织的权力主要来自契约,即各类组织章程,但也有些非政府组织的权力仍然来源于政府或法律授予,如行业协会、鉴定机构等。笔者讨论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归类上属于非政府组织(也称社会中介组织),其权力法理上来源于契约。实际上农民组织的现实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权力更多地体现在利益、技术、信息、权威等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正是通过这四个方面形成组织凝聚力并获得组织权力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目标之一便是追求组织自身效益最大化,共同利益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和运行的主要源泉,这是吸引广大农户参加组织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4]。
在实际中,长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组织的匮乏,使得我国农民缺乏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行为上自利主义严重。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则讲求集体行动,追求的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增加个人利益[5]。通过鼓励农户加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来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借助组织载体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范与监督,能够弥补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低效率,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虽然以利益为纽带结合起来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可能较为松散,但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组织会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例,一般是按照股份制组建的,普通成员的股金很少,组织负责人往往为大股东,组织的经营情况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如果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产品销售、品牌声誉受损,损失最大的为大股东,这样的股权结构安排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强烈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欲望,也是组织控制产品质量的动力来源[6]。
2 合作社内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农民的合作社从此有了合法身份,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该法律颁布以来,原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公司+农户”的形式或内部化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中,或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合作社作为中介来与农民进行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组织产生了更多的碰撞、交错和融合[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完善和创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不仅解决农产品卖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8]。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主流形式,笔者以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农户+合作社+企业”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内部的组织紧密程度要高于“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增强农户的责任感。已有研究显示“农户+合作社+企业”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户的生产行为安全性高于加入专业技术协会、公司、基地和独立种植的农户[9]。该模式之所以能够提高农户生产的安全性,与合作社与农业生产经营上下游主体之间衔接的紧密程度安排有关。在此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载体的优越性开始显现。
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农田是“第一车间”,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状态的农户联系起来,将更多农民发展成为合作社的成员,运用合作社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关系将农户与合作社联系起来,通过合作社中的能人带动,使社员按照一定标准生产[10]。社员互相之间形成监督机制,任何一种违约或道德风险行为都会影响到所有合作社成员的利益。在生产上,合作社已经由“统一选种、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增加了“统一进行产品质量认证、统一包装和统一品牌”,保障产品质量。“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图1展示了某葡萄专业合作社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基本构架,该构架表明了合作社的质量安全控制机制涉及从产前选苗直到最终上市销售的全过程。根据这样的构架,该合作社制定了“五个统一”原则,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五个统一”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统一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该合作社建有自己的苗圃育种基地,帮助新发展成员组织选购优质葡萄种苗,统一供应到户。合作社邀请科研院所,为农户传授先进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合作社积极组织成员参加葡萄种植新技术、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同时聘请果树专家培养技术骨干,培植科技示范户,将先进的技术通过技术骨干和示范户传授给周围农户。
(2)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合作社采用日本早川栽培模式,稀植、水平网架、控产提质栽培,不盲目扩大产量,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将产量控制在1.5万 kg·hm-2以内、平均穗质量450 g、单果粒质量达15 g、平均糖度17度、着色度100%,平均零售价10~16元·kg-1,收入稳定在15万元·hm-2左右。此外,合作社与质监机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以合作社的示范园作为试点,归纳生产实践建立了适合当地的企业标准。
(3)统一供应农药化肥。合作社按照国家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通过集中采购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保证葡萄的食用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集中采购,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4)统一包装品牌。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对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检验达到品牌质量标准的社员生产的葡萄,允许使用合作社统一的商标,并做到统一包装、现场检验、现场包装、现场发货。
(5)统一价格上市。葡萄上市时间集中且不易贮藏,因此合作社实行农户有组织的自销和集中共同销售两种形式。对使用合作社商标的葡萄,由各成员联系销售,但规定统一销售价格,定期验收发票存根,否则终止其使用资格,扣除入社保证金。
通过这“五个统一”原则,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在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使得原本分散生产的产品质量趋于统一,保障食品安全。
3 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根据优质优价理论,核心企业提供的农产品通过品牌和品质的独特性形成差别化,使得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区分度,目标市场定位为高端市场,如连锁超市、企业福利甚至海外市场,企业容易获得较强的价格控制能力。企业面对的市场是技术和规模化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在高度集中的环境下进行,其投入品成本、种植维护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等必然使总成本提升,因此相对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而言,核心企业提供的产品必然价格较高,没有价格优势。当消费者不能对其产品质量作出区分时,认为所有农产品的品质都一样,高品质农产品由于不具有竞争优势在市场选择的过程中不得不退出市场,因此核心企业并不能获得其内在价值能够代表的市场份额。在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包括农资的供应、种植、初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部或者多数环节都容纳在一个生产企业内部,由公司统一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提供行为属于一个公司的生产销售决策行为,从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而言,属于内部结构最为紧密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11]。我们以某葡萄企业为例,分析农业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图2)。
借鉴修文彦[11]关于紧密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分析框架,该葡萄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如种苗、农药、化肥、塑料大棚等生产资料的提供,葡萄的生长期的维护、采摘、分级、包装、储运、销售的全部或大部分环节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葡萄供应体系,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葡萄产业中的核心企业一般是农工贸一体化、产运销相结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行业具有领头羊的作用,其提供的产品具有同质化,并且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具有稳定性,对品种的改良会进行科研力量的投入,因此葡萄产业中的核心企业能够提供优质安全的葡萄,在同类产品中具有高端特征。
在本文案例中,该葡萄企业一直致力于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其生产流程精细,从种苗的引进到出售给消费者,该企业的生产流程被详细分为38个步骤,对葡萄生长过程的每个细节都予以关注,以求做到全程控制生产,保证葡萄品质。
(1)投入品环节。该葡萄企业注重科技投入,每年拿出收入的20%用于科技开发,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自营葡萄资源圃以及2 000 km2的脱毒母本苗隔离网室,组建了年繁育试管苗20万株的组织培养室,引进并保留国内外优良鲜食葡萄品种600多个。与日本葡萄专家合作,引进日本最新脱毒苗品种及先进管理技术,建立了0.67 hm2中日合作葡萄示范园。
(2)种植环节。种植是葡萄产业最为关键的产品提供阶段,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关键措施都在这一环节进行。随着农产品污染的加大,农产品信用危机一度凸现,该企业始终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全程使用有机肥,尽量运用防虫网、黑光灯诱虫等物理措施来避免葡萄病虫害。该企业建立的钢架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10万m2,用来调节葡萄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葡萄在大棚的覆盖下,模拟出北方干燥的气候,基本上杜绝了病虫害,无需喷洒化学农药。该葡萄企业为实现数字化精确管理大棚建设及农业设施,通过视频传感器、全球眼等高端监控设备的安全,实现了传感器自动采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为葡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工具。
(3)包装、销售环节。农业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集中在企业内部进行,主要指销售环节集中在企业内部,这种模式是通过企业自建的销售机构所实现的。现代消费者对鲜食果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品味在不断变化、不断提升。以葡萄为例,既要讲究口感,还要看颜色、果形、大小等,还要好闻,最好还能多放几天。因此自建产品配送以及葡萄专营店,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批发销售的中间费用,使利润空间扩大,另一方面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带来品质优良、品味独特、质量安全的高端葡萄。此外,还应在销售方面讲究策略,该企业注重品牌包装,有些精品葡萄设计手提式礼品包装,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价格,拓宽销售渠道,产品进入连锁销售、配送领域,进一步扩大销售数量、领域。
4 合作社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的对比分析
我们以某葡萄合作社和葡萄企业为例,从葡萄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角度对这两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在投入品环节,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苗木,集中采购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但并非强制农户使用固定品牌的农药化肥。而企业在投入品环节则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建有自营苗圃,并自主培育优良品种。运用物理措施避免病虫害,不喷洒化学农药,全程使用有机肥料。从投入品可以看出,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的葡萄在质量上会有显著差异。其次,在种植环节,合作社采用早川栽培模式,保证产品质量,不盲目扩大产量。葡萄企业则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高端的监控设备运用在生产中,及时防治葡萄的病虫害。全程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甚至保留原始的生产方法,杜绝现代农药化肥的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第三,在包装销售环节,合作社对农户并没有强制使用统一商标,允许农户有组织的自销,因此社员在销售上有较大自由。企业则出于占有市场份额、保证优质优价的考虑,选择依靠国家认证标志来区分产品质量的认证,形成自己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营销渠道,让消费者得以充分的信息告知,赢得利润回报。
葡萄合作社与完全一体化的葡萄企业无论是在投入品环节、种植环节还是包装销售环节,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具体管理措施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两种模式下食品安全水平存在高低之分。进一步挖掘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区别产生的原因,涉及交易成本问题。交易成本是分析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决定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威廉姆森认为信息成本是企业产生一体化经营的诱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合同并不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信用产品和检测成本大的商品。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企业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经营上所有的环节纳入到一体化经营体系中来,内化信息的搜寻成本[12]。交易成本的内化意味着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过程中,由于未按照规定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能引起的外部性虽然会增加收入,但是会给企业或消费者带来损害。同理,交易成本外化表现为减轻负外部性的趋势。因此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农户的独立种植对于质量安全控制的交易成本内化能力最强,其次是混合模式,最后是完全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每一种模式所无法内化的交易成本由后一种模式内化掉,直至所有的交易发生在一个企业内部。
5 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对质量安全监控的功能也会逐渐增强。葡萄专业合作社为其他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借鉴。首先,生产的组织化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该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有组织地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营造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模式。而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规模化的发展要求,转变了农民经营观念,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其次,信息的及时传递是避免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葡萄专业合作社与科研机构合作,在生产技术上取得不断创新,并运用先进的手段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社员,让农户落实在生产实践中,而不是出现问题后采取补救措施,将安全隐患排除在产前环节,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传导机制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这个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再次,在市场经济下,农户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从理论上合作社社员具有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和动力,组织也有控制社员的权力来源。但是如果合作社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没有制定购销合同去保证社员生产的农产品顺利销售,农户的切身利益无法保障的话,农户实施安全生产行为仍然缺乏动力,这也是葡萄专业合作社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第四,目前我国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社员自身素质不高、组织实力弱、生产方式分散、组织结构不严密和外部支持缺乏针对性等原因,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也会影响其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合作社本身作为法人,地位接近于一般企业,既约束农户的行为,也需接受政府的监督。
农业企业将农产品生产的全部环节,如种苗、农药、化肥的购买,塑料大棚、节水滴灌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作物生长期的维护、采摘、分级、包装、储运、销售的全部或大部分环节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葡萄企业基于管理集中的生产组织模式、技术精专的运作方式、同质的种植模式、信息充分沟通的产品市场分布,具备提供高端优质葡萄的能力。但是面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柠檬市场”,企业必须选择依靠国家认证标志来区分产品质量的认证,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O、HACCP等认证,让消费者得以充分的信息告知,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赢得利润回报。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对新时期农民组织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3):4-11.
[2] 华红娟,常向阳.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户食品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葡萄种植户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2(12):90-96.
[3] 温琦.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4] 卫龙宝,卢光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运作机制探析——以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7):36-41.
[5] 罗倩文.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 任国元,葛永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9):61-64.
[7]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89-96.
[8] 万宝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9-11.
[9] 华红娟,常向阳.供应链模式对农户食品食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葡萄主产区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1(9):108-117.
[10] 陈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5):6-8.
[11] 修文彦.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系统分析[D].北京:中国农科院,2010.
【安全经营承诺书】推荐阅读:
经营安全责任承诺书08-14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08-0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书09-01
安全经营09-14
经营场所安全应急预案06-03
经营管理部安全07-04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10-2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11-02
经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