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2024-11-06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共13篇)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1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刘永仙

学好新课标历史,提高学习成绩,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2

一、明确学生的差异是推进分层教学的基础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它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 而且表现在后天身心成长的发展上, 根据这种差异我首先将学生分为A层: (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 求知欲强, 基础扎实, 学习好而稳定) ;B层: (智力因素较优, 有一定的学习潜力, 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学习兴趣较淡薄, 学习成绩不稳定) ;C层: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 学习较为吃力, 成绩不理想) 。明确了学生的差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二、树立新的学习动机是推进分层教学的关键

学习动机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是激励学生学好历史课的强大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而学习需要是学生动机的前提和核心内容。对学生而言,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他们产生学习需要, 即家庭和社会引发出适应性需要;学生自己的身心发展所引发的发展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诱发的过程性需要。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推进分层教学的前提

激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可以转化为学生主观协力的一种手段, 也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推进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 开发和利用这种独特的资源, 使学生在协作互动的基础上, 汲取同伴的智慧和力量, 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如, 在高一历史课必修一专题四中阐述目前海峡两岸关系时,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 A、B、C三层混和为同一组, 教师提出要求, 同组开展互教互学、互帮互助, 互相评议以培养协作能力, 同时开展组内和组间的竞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 更要有不同的学生层面, 按层有的放矢。除此之外, 可依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情景,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尽力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 如:在阐述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时, 我出示“旱鸭子喊救命”的漫画及十大台独分子图, 激发C层学生的兴趣,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了, 同时又缩短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

四、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 立足提高教学效率

推进分层教学的载体是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分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虽然是集体进行的, 而学生的学习又都必须分层分群乃至是个别化的, 只有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 有差异的学生才能自己调节学习的速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如学习必修一专题四中两岸关系时, 从两岸关系的昨天, 今天, 明天来阐述, 可向C层的学生提出目前解决海峡两岸的总方针是什么;向B层的学生提出古代史的台湾问题几及近代史的台湾问题;向A层的学生出示材料分析, 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教师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 适时进行引导与帮助, 创设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五、发展地分析个体差异, 按分层目标实施评价

分层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通过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分层评价可根据各类不同层次学生, 采用不同的主体方法: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高标准、严要求;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指明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对C层学生则以表扬鼓励为主, 找到其成功的闪光点, 消除自卑感, 指导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要解决好A、B、C三层学生间的动、静态的支配矛盾, 从学生练习动作的准确率中搜集信息, 及时调整各层的教学程序, 从而使分层评价由绝对评价转向相对评价, 点评价转向面评价, 特别是学生个体学习前后, 层次升降变化要给出归因性的评价, 激励学生在动态中发展提升。这样分层评价就形成了实现智能与情意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行分层教学, 既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有力的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钟启权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0[2]钟启权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0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策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引言:

英语不好学,既听不懂也说不出是高一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英语教师难以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摆脱现状,本人就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点建议。

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学生对高一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及消极的心理态度。英语学习贵在勤,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平时的积累。部分考上来的学生,可以说是在老师、家长的严格督促下,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取得成绩,认为考上了重点高中,有如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学校门,可以歇息了,因此放松了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没有以前那种刻苦学习的热情和干劲,慢慢地在学习上退步了,等意识到该认真时,要迎头赶上已有些吃力。另一方面,这一届高一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本来就弱,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所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较差。高中英语学习听说读写都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滞后性相对明显。这样的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知识,但不具备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有的根本听不懂课堂常用语、无法应对高中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

3.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要求高。首先是词汇。高中教材词汇量大,单词拼写复杂,意思抽象,用法和搭配多而且难记。其次是语法。高中课本几乎涉及了英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法内容。这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个大难题。此外,高中阶段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4.初高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存在巨大差异。首先是教法。初中阶段,主要由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操练,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而高中阶段,教授内容难、时间紧,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其次是学法。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高中学习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借助词典等工具书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解决方法及策略

以下五个方法和策略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为整个高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通常乐于学习自己喜欢和尊重的老师所教的学科。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温和的笑脸和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勇气,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其次,应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和信任往往能彻底改变学生,挽救学生。除了要在知识难度、知识扩展和作业布置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外,更要注意尊重学生,给予他们鼓励。要得到学生的认可不仅在于课讲得如何,更在于如何理解关爱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老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易被忽视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有了进步及时表扬。

2.纠正错误认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第一堂课就要讲清楚高中英语课主要特点、教法、学法和初中的不同,目的是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教会学生自立。通常做法是布置预习和复习,明确学习任务;教会学生如何听课、做笔记;课上多给学生展示机会,课后要求学生系统地整理、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补差缩短学生间的差距。

在开学初期,首先对初中的主要语法内容进行巩固和补习。利用课外时间,给部分基础较弱学生补习主要语法内容。课内则需在教授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成分,为以后复合句及各种特殊句型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不同时态语态造句,也可达到复习语法的目的。

4.有意识拓展词汇量。

词汇量的大小往往会制约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高一学年要帮助学生培养词汇学习能力。首先,强化音标学习,教会学生拼读单词的规则,培养学生利用读音记忆词汇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记忆方法,如构词法、联想归类法等。课后可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用所学词语造句或编写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模仿例句进行翻译;最后可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词典,加强课外阅读练习,以达到巩固词汇、拓展词汇的目的。

5.培养听说能力,完成初高中过渡。

高中阶段教师普遍采用英语教学,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听不懂,也不敢开口说。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坚持督促每天的早读,让学生背诵好句好段;其次,坚持尽量用英语授课,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必要时可采用双语教学。另外,充分利用课本上的warming up 和speaking环节, 培养和鼓励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口语水平会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会普遍得到提高。

坚持以上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同时不断发现和总结新的方法,有利于顺利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英语教学过渡工作,从而为整个高中教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耀辉 “构建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8期。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李霞辉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2009-4。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4

第一课时

时间: 2006-12-1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概括了重要的非金属单质Cl2及其化合物,Cl2、HClO、次氯酸盐等物质是重要而又常见的氧化剂,因此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离子反应知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应该按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制法和检验方法的逻辑进行学习,要注意通过对比、联想、归纳推理等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提高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简要说课] 本节内容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本章内容对以后的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1、用理论知识知道本节的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进行学习,通过对比、联想、归纳、推理等方法学习本节内容。

2、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氯气从结构特点、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等几个方面学习

3、将化学实验置于突出的重要位子:在本节氯气中尽可能的将实验带进课堂,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理解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 3: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氯气的实验探究,体会以结构分析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深化和提高运用实验手段探究物质性能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氯气化合物的重要用途及两面性,培养辨证的科学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的思想,培养利用发展的观点诗人化学物质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结构决定性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集气瓶、酒精灯、试管、滴定管、坩埚钳、火柴、玻璃片

氯气、铜丝、铁丝、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氯化亚铁溶液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对于金属的性质我们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金属之外还有另一大类即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视频]:(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元化工厂氯气爆炸抢险片段)

[提问]: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气体泄露之后只要问题就是对处理氯气,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用什么样方法来处理泄露的氯气?

[学生活动]:。。。

[引导]: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关键是看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们经常说结构决定性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就这个短片中的氯气而言。氯具有什么样的原子结构?

[学生板演]:。。。

[教师追问]:在核电荷数为18以内的元素中,哪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已发现的元素中还有哪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氯、氟相似?

[学生活动]:。。。

[讲解]:由于这些元素核最外层电子只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我们称这一类元素为卤族元素。其中氯是最典型的一中,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氯这种单质所具有的性质。

2、内容组织:从短片中,我们知道看出氯气是有毒气体。那么,对于一种气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学生思考]:。。。[展示动画]:闻气体的方法。[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根据金属的学习,对于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手里拿的是一瓶氯气,大家看看它具有那些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

[过渡]:以上是我们对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的归纳,它也具有它的化学性质。

[讨论]:从我们刚才对氯气的结构分析中,我们能够猜测出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讲解]:真理来之于实践。通过我们对氯原子的结构分析,知道它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它很容易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比如:和钠、铁、铜等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视频演示钠和氯气反应。课堂演示氯气和铁、铜的反应)在做实验时,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金属单质在氯气中能不能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观察]:Na在CI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Na能够在CI中剧烈燃烧,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的白色晶体生成 2Cu在Cl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Cu能够在Cl中剧烈反应,有大量的黄色的烟生成,加水会生成黄绿色液体,但无火焰 2Fe在Cl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Fe能够在Cl中剧烈反应,拌有棕黄色的烟生成,但无火焰 2。。。

[小结]:从这个几个实验可以看出,不管是活泼金属还是较不活泼金属,都可以和氯气发生激烈反应,这也说明氯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过渡]:氯气除了和金属反应外,还能与其他的物质反应吗?比如:非金属单质、盐、酸、碱等等。

[学生回答]:可以。

[讲解]:氯气不仅能够和金属单质反应,还能够和盐、非金属以及酸、碱等反应。[演示实验]:(演示Cl和FeCl反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2[学生观察]:溶液有淡绿色很快的变成了淡黄色。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这是因为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的原因。

[小结]:溶液颜色由淡绿色变成淡黄色,这是因为原先溶液中淡绿色的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被氯气氧化成氯化铁的缘故。盐中不仅氯化亚铁能被氯气氧化,其他的很多盐也都能够被氧化。

[引导]:在前面的这些反应中,氯元素都是处于最低价态即-1价。它和非金属反应的话,是不是也与此类似呢?

[学生活动]。。。

[讲解]:首先我们来看看氯气和氢气、单质磷的反应。

[实验演示]:视频演示氯气和单质磷、氢气反应的情况。观察反应现象。[学生活动]。。。

[小结]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氯气和磷反应中,当氯气充足时生成的是五氯化磷,氯气不充足的时候生成的是三氯化磷。氯气和氢气反应中,不论反应条件有没有变化,最终的产物都是氯化氢。氯化氢溶与水就得到了盐酸。

[讨论]:从上面的这些反应可以看出,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磷和氢气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也能够燃烧,初中提到的燃烧的概念就不在适用了,该如何对燃烧重新定义?氯

-气在反应中都是得到电子的,最终都变成了Cl,氯气是不是在所有的反应中都是得到电子--呢?在溶液中有Cl的生成,又该如何检验Cl的存在呢?

[学生讨论]:。。。

[讲解]: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做燃烧,这个是广义上的燃烧。并不是在所有反应中氯都是得到电子的。比如:氯气和碱反应就不是都得到电子。因此,虽然氯元素最

-外层有7个电子,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但是并不是只表现氧化性。Cl检验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检验。

[演示实验]:(请学生演示)取NaCl溶液、NaCO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加几滴AgNO

23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少量的稀硝酸。观察现象。

[小结]:我们通过在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出现沉淀,再分别加少量的稀硝酸,沉淀

3不溶解就可以判断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3、课堂小结:

1、掌握Cl的化学性质,了解Cl的物理性质; 22-

2、掌握Cl的检验方法,理解燃烧的条件和本质。

4、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预习氯气和水反应 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电子,具有强的还原性

B:钾原子失去1个电子和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是相同 C:氯离子具有还原性,氯原子只有氧化性

-D:氯离子的电子数比质子数多一个,所以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2、下列化合物不能有单质直接得到化合制的是(A)A:FeCl B:MgCl C:CuCl D:FeCl2223

3、下列有关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纯净的氢气在氯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的火焰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结合,呈白雾 C: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会发生爆炸

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河北定州中学刘知

听海淀区教研员黄玉慧老师的讲座。也很受启发。教给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当然,这话说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

她还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在给学生传递自己有效的阅读体验。

她例举了《课程标准》和考纲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得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方面高于考纲。所以,要仔细地研读课标,认真地落实课标要求。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羞惭汗颜。

我们的教学只是处于茫然的状态,只是跟着高考题型走,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教学。

她认为,高考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感到了很多的隔膜。很多地方,我们做的确实很不到位。每日像陀螺一般地运转,结果,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提高多少。

重复性的工作做得不少,学生累,老师也累。语文的兴趣渐渐消磨殆尽,只剩下了责任和要求。

看来,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在教学生之前,需要教好自己啊。

另外,程翔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别致的作文教学课。有方法引路,有示范朗读,有他自己的思考。声情并茂,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记叙类文体写作的几种技法。

其实,早在99年来北京学习时,就听到过程翔老师的讲座。娓娓道来,没有故作惊人之语,贴合着语文教学的实际。

时隔十二年,程翔老师的教学智慧,早已经润泽北大附中的莘莘学子了。他讲到了正视学生的个体感受,还学生以人格的尊严。这点我深有同感。我觉得最不成功的老师,就是把学生批得一无是处,然后,剥夺了学生的自信,明明是缺少阳光的照耀,兜头却是一场倾盆大雨。呵护,平等对待,尊重,是作为一个老师最起码的信条。

记得有句很经典的话,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当成魔鬼,那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美术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6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知识

言传,不能系统表叙、只能靠自己领会的那部分知识。领会的知识所具有的那种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之中。而不可言传的个体化特征,正与美术教学创作所体现的强烈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个体性特点不约而同。因此美术学科教学更注重与默会知识的融合,由此激发学生对默会知识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静物写生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在写生台上摆几个水果啊或者是一篮子的花,而是有意构思出浓烈的主题情调或生活情趣,比如排列出农家系列、美食系列、秋天系列等等命题成组物,使学生在写生中既置身于绘画训练的过程,又得到无数次仿佛来自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美的体验中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二、准确地传授美术技法知识

在课堂上,一幅成功的范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启发,所以,特别是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准确地传授美术技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从欣赏到实践,都离不开老师的理论讲解。除此之外,还要会组织教学,怎样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怎样处理突发事件等,都是教师应拥有的知识。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在教学中加强主导意识,尊重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就能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气氛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美术教师的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介绍的任何一种美术观念,是属于推荐性的示范,而并非标准的学习方法。如果在美术课上,教师都能把立足点转到学生这边,用新观念进行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融入到生活里,亲身体验生活等都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后来的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这点做得就比较好了,她起到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作用,做到了把艺术融入生活,所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斟酌的。

浅淡新课标历史课堂教学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做法

几年来, 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肩负的使命, 从一定意义上讲, 教师的整体素质状况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将是最终决定新课程实施和实现新课程价值追求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就历史学科来讲, 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吃透新课程标准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 面向全体学生, 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 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概念, 精选内容, 删减了一些偏、旧的知识, 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理的探索》的相关内容, 改变了旧大纲内容繁琐, 面面俱到的弊端, 将原来的三个单元的内容构建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 即二十六、社会主义改造, 二十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二十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整合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体现了新课标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力求改变“难、繁、偏、旧”现象的特点。旧大纲对“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只作为阅读内容, 不要求掌握。而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识记层次的要求。体现出新课标更加人性化, 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新课标增加了知道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分内容, 使学生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不断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

教师只有吃透新课程标准, 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搞好课堂教学。

二、拓展和深化教材内容要精当, 从大处着眼

在教学过程中, 我觉得篇幅短了, 内容少了, 而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了。而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成绩,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但一定要精当, 从大处着眼。我的做法是:

1. 联系时事热点, 再回归历史, 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 可联系台湾问题, 说明维护祖国统一已不是历史,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但不要牵涉过多, 会削弱本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

2. 利用乡土文化。例如,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讲到李大钊时, 我告诉学生李大钊就是本地乐亭人,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新鲜感, 从而不觉得历史太遥远,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再如, 在学习《九一八事变》这一节课时, 可谈到当前的中日关系情况, 一方面让他们扩大知识面, 使他们单薄的知识丰富起来, 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对于时事的关注, 并通过事实, 树立爱国热情以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 深化和拓展一些适当的知识和材料, 既不偏离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优化课堂教学。

三、特别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还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师在45分钟内, 教学进程的主线要突出, 环节过程逻辑性强, 注意线索联系。例如中国近代史主要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就要掌握被侵略的情况, 特别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当时的情况下, 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包括: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有了这两条鲜明的主线,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能够抓住教学重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小字的补充内容、注解、图片、课后练习, 什么时候浏览, 什么时候做,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各目之间或包含或并立或因果或递进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师在讲解时, 不要把系统的知识截肢, 而应该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 因此, 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

四、一切形式为内容服务

1. 正确选择和使用图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历史地图、教学插图及相关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图片要充分准确, 图片使用要重引导轻浏览, 重思考轻观赏, 重作用轻数量。

2. 情境设置符合教学需要。如在课堂教学中, 历史剧、课本剧、小品等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不要流于形式, 不追求热闹。

3. 电教手段运动要合理, 不一定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 不要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教学的主要手段, 出什么讲什么, 使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切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应该将活泼与严肃寓为一体, 因为它不仅是知识,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好手段。

吃透课程标准, 围绕重点、难点, 用激情的语言、积极的态度, 用合理的课堂结构, 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严肃、紧张、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境况。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历史;新课标;历史教学

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新课标的诸多先进理念进行了灵活地运用,并都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以下,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新课标理念对初中历史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此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促进其历史综合素养的进步与发展”。

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是贯彻、落实新课标上述理念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科举制的创立”这节内容之后,我就鼓励学生在认真阅读历史教材、相关历史读物、历史大家的不同观点等信息的基础之上,自由组成“科举制度是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及“科举制度是存在诸多缺陷的人才选拔制度”这两个观点对比鲜明的辩论小组,并要求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将自己支持的论点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阐述与表达。

这样,学生就能在辩论活动中明白科举制的优势所在: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世族、门第的影响,为封建统治阶级拓宽了政治基础;同时,又清晰地懂得了科举制度背后的重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科举制度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科举制度的政治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不利于封建国家良好社会制度的建设。如此,借助课堂辩论活动,学生就对“科举制”这一人才选拔制度形成了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与了解,不仅切实帮助他们复习、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又着重发展了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识,真正收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逐渐趋向现代化

历史新课标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要求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到日常的历史教学实践之中。”

如在教学“灿烂的青铜文明”这节内容时,我就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辅设备。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青铜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以此让学生直面感受到我国商周青铜器制造的杰出工艺;在此基础上我又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视频功能,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的考古纪录短片:历史考古学家在安阳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段特殊的资料记载:在一座商王大墓中,有400多个殉葬人,他们有的和车马同葬,有的和猪狗同葬,其地位与牛马等牲畜相同。据考察,这些殉葬人实为奴隶,是被活埋或残忍杀死的。通过观看纪录片视频,学生就从中得以直观、形象且立体地感受到一个道理:灿烂的青铜文明离不开奴隶的艰辛创造,青铜文明的辉煌与灿烂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作为代价的。这样一来,学生对奴隶持有同情与可怜态度的同时,对他们有了更多的尊重与敬意,因为他们已经懂得假如没有奴隶们的艰辛付出就不会有灿烂的青铜器文化。

三、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有意识地渗透道德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街头,向周围一些年龄较大的人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同这些中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中,学生们懂得了:嫁妆“四大件”已由改革开放前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与收音机变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更是更新、发展为手机、电脑、房子、汽车;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款式单调,色彩多固定为蓝、灰两种色彩;改革开放后,人们在穿衣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色彩丰富、款式多样,处处彰显着个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便会油然迸发出对改革开放政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骄傲、自豪与拥护之感。如此,就将情感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轻松落实到了

实处。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初中历史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希望能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学同仁的教学实践带来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若如此,笔者不胜荣幸。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9

1.A cultural relic is something that has survived for a long time, often a part of something old that has remained when the rest of it has been destroyed.

2. It is your job to look into any reports of cultural relics that have been found in China.

3. It is a rare Ming Dynasty vase.

4. The man who has it insists that it belongs to his family.

5. It feels as hard as stone, it easily melts when heated.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

6. The design for the room was of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7. It took a team of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ten years to make it (It takes sb st to do sth).

8. In return ,the Czar gave the King his best soldiers.

9. About four meter long, the room served as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

10. She had the Amber Room moved to the palace where she spent her summers. (have sth done)

11. The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she wanted it.

12.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13.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put on a train.

14.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remains a mystery.

15. Following old photos, the new room has been made to look much like the old one.

16. The old man saw some Germans taking apart the Amber Room and moving it away.

17. In a trial, you must decide which eyewitnesses to believe and which not to believe.

18. The judge does not consider how each eyewitness looks or where that person lives or works.

19. The judge cares only whether the eyewitness has given useful information, which must be facts, rather than opinions.

20. For example, it can be proved that China has more peopl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21. I think highly of those who are searching for the Amber Room.

22. I don’t agree that they should return the treasure to Russia. Nor do I think they should give it to any government.

23. Besides, my father told me that any person who finds something can keep it.

练习

一 翻译下列单词或短语

1 调查 11 认为,考虑

2 作为报答 12 拆开

3 制成… 13 移走

4 属于 14 而不是

5 保持不变 15 在…流行

6 活着,继续存在 16 除了…之外还有

7 毫无疑问 17 寻找

8 高度评价 18 处于交战状态

9 证明 19 木制的

10问题的答案 20 点亮;点燃

二 用上面的词或短语填空

1. The new Harry Potter novel __________________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2. The hungry boy rushed into the house _______________something to eat.

3. I will___________ the matter and then tell you the result.

4. China is a country __________________the developing country.

5. The door __________open all night long.

6. He didn’t know to do something ____________for her help.

7. People __________Lincol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presidents in America.

8. His word________ to be right later.

9.The (木制家具) in the sitting room were borrowed from neighbors.

10.He (light)a candle and the (light) candle (light) the whole room.

三 完成句子

1 大火过后什么也没留下.

After the fire________________.

2 他们的年龄都一样.

They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在考虑再次去那里.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re again.

4 小孩子总喜欢把玩具拆散.

The children always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会高度评价那些总帮助别人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those who always help others?

6 一旦被加热,琥珀可以制成各种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amber can ____________any shape.

7 当时中日双方正在打仗,因此交通变得极其困难.

At that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 traveling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8 从那以后琥珀屋的最终所归便成了一个谜.

After that, what really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______________.

9 他昨天买了一套家具.

He bought __________________yesterday.

10请把座位上的袋子拿开以便我能坐下.

Please ________________so that I can sit down.

四 翻译句子

1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能提高你的英语水平.(倒装语序)

2 我真的不想去,但他硬要我去. (insist)

3 他不可能把他的书带回家了,因为他所有的书都放在桌上. (情态动词+have done)

4 我拿不准这礼物是谁的? (belong to)

5 她给了我们食物和衣服,没要求任何回报. (in return)

6 毫无疑问,他将为他所做的受到惩罚. (doubt)

7 这是两国交战时期. (at war)

8 虽然他自己并没有觉得做了什么突出的事情,他的同事们却对他交口称赞.

9 父母进来时他假装睡着了. (pretend)

10大量的证据证实他是清白的. (prove)

五.完型填空:每小题1.5分,共22.5分

Dear Classmates,

As young people, we don’t always want to think about the past. 1 we often hear our grandfathers and grandmothers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They say we 2 protect some of these relics because they are important to our culture. 3 also say that these relics are important to us because they help us remember the 4 of our ancestors and respect what they have done. I’m sure you will 5 . After all, someday we will be 6 ourselves and will want our own children to protect them. So I have a plan for 7 the painting in the old temple, which is a fine cultural relic 8 in our hometown. It should be protected because it was painted by a 9 artist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My plan is to get students to take a 10 to see it on a Saturday next month and then 11 some important people to join us. 12 , we can also write an 13 about it for the town newspaper. Later, when others begin to 14 their help, perhaps we can 15 enough money to help the museum buy it. If you like my plan, please give me a note to your teacher. Thank you.

Yours.

1. A. However B. Yet C. Therefore D. And

2. A. can B. must C. will D. need

3. A. Some B. We C. They D. Others

4. A. days B. dreams C. lives D. styles

5. A. refuse B. allow C. doubt D. agree

6. A. greater B. stronger C. richer D. older

7. A. surviving B. remaining C. saving D. removing

8. A. there B. here C. where D. anywhere

9. A. famous B. rare C. gifted D. skillful

10. A. trip B. look C. bus D. rest

11. A. take B. order C. beg D. ask

12. A. In a word B. Besides C. First of all D. By the way

13. A. poem B. passage C. article D. diary

14. A. prove B. offer C. supply D. provide

15. A. make B. earn C. raise D. give

改错

1. What the king said is remained a mystery.

2. This strange vegetable belongs potato family.

3. There is some doubt 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4. The man insisted that he not steal the money and that he should not say sorry.

答案:

look into make into in return belong to remain survive have no doubt think highly of prove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consider

take apart remove rather than be popular among/ with besides in search of

be at war wooden light

is popular with/ among ; in search of ; look into; belonging to; remained; consider; proved; wooden furniture; lit/lighted, lighted, lit/lighted

1 nothing remained

2 of the same age

3. am considering going

4 like taking the toys apart

5. Do you think highly of

6 Once (it is) heated; be made into

7. China and Japan were at war

8. remains a mystery

9. a set of furniture;

10. remove your bag from the seat

1.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improve your English.

2 I didn’t really want to go but he insisted.

3. He can’t have taken his books home for all of them are lying on the table.

4. I am not quite sure who/ whom the gift belongs to.

5. She gave us food and clothes and asked for nothing in return.

6. There’s no doubt that he will be punished for what he has done.

7.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countries were at war.

8. His colleagues thought highly of him though he himself didn’t think he had done anything special.

9. He pretended to be asleep when his parents came in.

10. A great deal of evidence proved him innocent.

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教学反思 篇10

40分钟课间是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即使交流也分主副,所以学居然为主,导为副。音乐的简单而多样化给学生的学起了主流性的因素,让他们听来容易学来轻松,素质培养自然也就不难的达成了。说反思我谈不上什么,可在音乐课上跟学生一起玩还真是一种乐趣,所以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经历。

一、思想交流

“你们今天想学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彼此张望,显然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许久,角落里的一位同学举手,当然还带点害羞,好象还在担心什么?“XX同学请说”。“老师,我很想出去玩。”刚说完,教室里“哈哈哈哈”欢呼声一片,其实也不是什么欢呼声,是同学们在嘲笑这同学,边笑边看着他红红的脸蛋,然后回过头期盼地注视着我,等待着我给他们带来的福音。当然,音乐老师嘛三句不离本行,玩是可以玩,但不能够离开音乐呀。好在新课标的音乐内容丰富,让我们接下来的时间都玩得开心、实在。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就是利用简单的对话,勾画出他们那童真的心声罢了。

二、活动交流

“大家想怎么玩?”音乐该唱的唱了,该听了也听了,当然接下来就是玩的时间,这也是他们早就想知道的,想要的。那么,是不是我来安排他们玩呢?不行呀,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才对呀。显然,他们的玩法还挺多的,可也不能够离开时间呀,这是前提条件。时间就是要用音乐来控制的。提议时间到,最后还是我来做裁判,决定他们的游戏规则。此时的我真可怜,成了个配角,只好眼睁睁看他们玩,哎!当裁判员真不是滋味,下次肯定要选个可以参加的项目。这也许是新课标故意安排的吧!

三、音乐交流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积极作用;主体地位;学生能力

新课标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对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新课标的贯彻执行能够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对新课标的标准有充分的研究和准确的理解

将新课标贯彻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新课标进行充分的解读,对其标准及其教学任务的设计等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下,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在其教学中做到这一点时,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中,为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会对其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需求受到重视并得到满足。在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使其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能夠引导学生以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学习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既是一种基础的历史知识的教育,又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培养和锻炼,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历史的观点,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来分析相关历史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历史主义的精神,对于其学习和判断能力、认识能力等都有积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及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的需求,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其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和对历史的可断判断,通过这种思维的锻炼,使其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思维路径,有利于其以后的发展。

四、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更加注重情境的创设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师会从情境教学的角度出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辨识能力,在高考压力下,学生除了繁重的学习外,还有来自教师及家长的压力。在新课标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优化其教学方式,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高考改革的北京,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其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个人发展。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便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情况,对于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形式的设计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历史主义思维习惯,使其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历史问题。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反思 篇12

1. 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新课标指出,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于是,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有人片面地认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甚至谈“讲”色变, 认为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教师只是一个配角, 只能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这显然是对新课标的一种误解.细读新课标, 我们也不难发现, 它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就可能变得低效甚至无效.毕竟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 更何况中学生的自觉性有待于提高, 自治能力不是很强, 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 因而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 去倾听他们的发言, 去关注他们的讨论, 去发现学生合作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以便及时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 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接受学习并一定就是被动的,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都是能动的接受学习的写照, 学习方式的被动与主动, 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被动还是主动, 而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数学思维参与的程度.由此可见, 教师绝不是配角, 更不能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

2.“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化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可否认, 这一理念为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 但也给许多教师造成了一种错觉, 把它当做课堂教学的不二之法, 甚至简单、刻板地转换成“合作讨论”的固定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或课堂教学比赛时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似乎缺了它就不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不能彰显新课标的精神.其实新课标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既要与时俱进, 又要批判地继承, 教学方式的运用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事实上, 新课标数学教材的安排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如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安排了与内容相关的综合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据此让学生合作探究, 自主地去发现、感悟, 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而并非每一节课都要以“合作讨论”的模式凸显这种方式.再者, 合作讨论应该是有前提条件的, 一堂数学课能不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在于能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进行学习, 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生搬硬套.所以, 面对需要分析讲解的知识, 教师还是要讲的, 必要时, 不加分析地直接告知也未尝不可.

3. 课堂教学目标不明

教师们虽然反复学习了新课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许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还不深入, 教学中擅自增加、调整内容, 提高教学要求, 大量增加课时等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方法.当前, 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被广泛传播, 从积极方面看, 数学教育目标全面了,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这样大而全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特点, 导致目标对教学的指导力度下降和定向模糊, 教学中穿靴戴帽现象比较普遍, 甚至穿新鞋走老路.部分教师按照三维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貌似全面, 但不能把握当前教学内容的本质特点, 不能反映当前教学内容的价值所在, 因而削弱了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定向作用.

4. 弱势群体备受冷落

新课标实施以来,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转变,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我们也遗憾地发现, 个别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 不顾学生实际、班级实际、教学实际, 片面追求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 教学时, 不论问题难易, 一律采用小组讨论学习.不可否认, 这种合作学习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 也有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但也有一些学生的成绩不断下降, 他们在这种合作学习的热烈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 成了一群得不到帮助的人.因而, 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同时, 就应该照顾这一特殊的群体, 为他们的学习方式另辟途径, 寻找适合他们的方式.

5. 课堂评价趋于虚化

课堂教学中激励性的、正确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 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越来越多的教师也认识到这一点, 并积极地实施.于是, 教师的评价语言铺天盖地而来, 诸如:“你真棒”, “你回答得太精彩了”, “你太有才了”, “你想得真全面”等.难道在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今天,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就没有正误、深浅之分了吗?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了吗?教师的评价应是发自内心的, 应是恰如其分的, 一味地赞赏, 甚至夸大, 只能给人以虚假之感, 表演之嫌, 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 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 面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不吝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但也绝不能滥用.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篇13

李绍金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以往颁布的各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结合各地对《新课标》培训和研讨的成果,以及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我将《新课标》的新特点归结为十个方面。研究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制订正确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的十个新特点

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的认识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揭示了高中历史教学最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

1996年起,原国家教委颁行独立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尽管后来作过多次修改,但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一直没有多大改变:2002年4月第1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实,《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这一定义,是对“历史学”性质的定义,是从学术上来描述的,它同样适宜于大学阶段的历史课,实际上并没有认清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比较起来,《新课标》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开设的目的。第二,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新。归结起来,《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作了三个方面的描述:①知识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③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新课标》对后两者更加重视,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

归纳《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教学大纲》对更加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体现出“以基础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实话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大纲》对“思想教育”目标的规定,太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抵触情绪,并没有全面揭示历史学在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情感培养方面的教育功能。

总之,《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对《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规定的重大发展。传统的教学大纲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述本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式,对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而《新课标》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化,从而明确了高中教育历史课程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标准。

第三,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揭示新。

《新课标》用了相当篇幅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原有的《教学大纲》没有“教学理念”方面的内容。

学习领会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并把它贯彻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实际上是还高中历史教学本来的面目。第四,开发历史教学资源的观念新。

《新课标》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据本人所掌握的资料,这是对“中学历史教学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完整而准确地概括。它扩展了师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视野,启迪了思路,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资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它又为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历史教学内容新。

原有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复,依然是中外“通史”教学。

《新课标》采用“模块”加“专题史”的形式,把中外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共25个专题,定为必修课。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规定的历史选修课程共有6个学习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第六,教学活动要求新 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学活动”方面的建议,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过去,“开展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开展的“要求”。《新课标》把“讨论”、“调查”、“阅读”、“访问”、“演讲”、“观看影视资料”等等活动“法律化”,必须在教学中组织这些活动,变以往的“第二课堂”为现今的“第一课堂”。历史教学活动将更加活泼。

第七,学习评价手段新 在教学评价上,《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历史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生活活动中,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八,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新

《新课标》要求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生要借助现代所有的信息媒体(除了课堂外,还有网络、报刊、图书馆的图书,等等)进行学习活动,要生生、师生合作学习。正如《新课标》指出那样,“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全新要求。

第九,历史教材观念新

在《新课标》条件下,只有《新课标》是唯一的法定依据,学生所使用的“课本”再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在这样的前提下,“课本”只是学习的最重要资料,历史学科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利用为教材。

《新课标》全面实施后,将出现一个《课标》,多个《教学大纲》,多套课本以供选择的局面。据了解,经教育部批准,已有四家出版社邀请有关专家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了四套各具特色的高中历史教材。

《新课标》还给一线教师发挥才智提供了编写“教材”的空间。《新课标》说:“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这就是说,除了国家级的教材外,可以有省级教材、市级教材,还可以有校本教材。

这种新的教材观,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第十,对历史教师素质要求新

《新课标》把历史教师作为一种历史教学资源,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

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这种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教学观念要新。“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教师不再只是“讲”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交往,要“学”历史,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要有新的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肯定大大超过老师。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3.要掌握新的教学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成为基本要求。现今的历史老师多是“文科”出身,恰恰在“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问题上存在着缺陷。

4.要迅速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管理手段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在《新课标》下,学生的学习不再限于课堂,不再只依赖于“教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再只是一个“分数”。这种新形势下,怎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评价,值得教师深入研究。

5.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能力。历史教学资源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利用现实的、活生生的历史资源,结合书本的“历史”,教活历史课。教师不光要能依据“教材”教“历史”,而且要能够“编”历史教材,包括校本教材、地方教材。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建议

(一)加快历史教学资源在“硬件”方面的开发,建立校本历史教学资源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应加快本校历史教学资源网的建设。就现有条件,这个网的组成可以包括四个方面: 1.以“网站(网页)”为核心的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收集国内外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网络信息,收集本校师生历史教与学的成果。

2.以“图书馆”为核心的传统文本历史教学资源。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同时,通过适当方式与兄弟学校、大学院校图书馆建立联系,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

3.以“历史遗迹”为核心的实物历史教学资源。学校可以通过适当途径与附近的“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其他“历史遗迹”的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建立校外历史教学资源基地。

4.以“专家、知情老人、历史科名师”为核心的人力历史教学资源。要采取适当方式与他们建立联系,争取他们为提高我校历史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二)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以便尽早适应新课程改革。有位专家说:“培训是教师的最大福利。”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可以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教法转变、角色转变等。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进。

要围绕“如何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力的机制”进行探索,促进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要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

要创设民主的、活泼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只珍珠鸟作文下一篇:乡镇农村党员培训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