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

2024-08-08

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精选6篇)

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 篇1

白珍小学教职工工作考评方案

(2014--2015)学年

为准确反映教职工的工作情况,科学评估教职工的工作实绩,根据省、市、县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及教师职务考核要求,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14—2015学年)教职工职务考评方案。

一、政治思想考核(10分)1.依法执教(1分)

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践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劝迫学生退学、辍学,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利,及时制止有害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2.爱岗敬业(2分)

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自觉遵守请假制度并履行相关手续。课堂不迟到,不拖课,上课时间不抽烟,不接听手机,不因私事随便出入教室。精心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科学施教,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道德礼仪等习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校,对教师职业有浓厚情感。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 务,不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

3.热爱学生(1分)

公平对待学生,公正评价学生,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不公开考试排名。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启发疏导,对学生不武断专横、不迁就偏袒,不简单粗暴对待学生。开展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视学生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追踪档案,有帮助和辅导措施且效果明显。

4.严谨治学(1分)

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认真撰写论文和经验总结、反思、案例等。端正教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端正学风,严肃考纪。

5.团结协作(1分)

团结同志,尊重他人,用于自我批评,正确看待同事的成绩,不嫉贤妒能,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谦虚谨慎,取长补短,善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关心学校,顾全大局,服从工作需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班、同科教师紧密配合,勤于切磋,不保守,不自私,相互促进。

6.廉洁从教(1分)

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我约束,接受监督,廉洁从教。遵守宪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以教谋私,不利用排座位、选干部、批改作业、课堂提问等向家长变相索要财物。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有偿住宿等,不向学生推销、征订教辅资料或学习用品。

7.为人师表(1分)

品行端正,诚实正直,言行一致,严于律己,信守对学生的承诺。爱护公共设施,节约水电和教学用品,妥善保管和按时发放学生作业本、试卷、练习册以及所定报刊。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不染色发,不穿奇装异服。举止稳重端庄,谦恭有让,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坚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健康规范,不说脏话粗话。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参与赌博、封建迷信、邪教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工作日不喝酒,课堂上不吸烟。

8.尊重家长(2分)

通过电话、网络、书信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谋求教育合力。定期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要求和学生在校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思想,指导家长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特别关注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和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子女的家教指导。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师德考评直接认定为“不合格”,政治思想考核记零分。

(1)当年因发生违法、违规、违纪问题,被有关部门查处,受到刑事处罚、党纪和政纪处分的;

(2)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3)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在校内外参与有偿辅导班的;

(4)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学习用品或伙同经销商变相推销的;(5)违反有关收费规定向学生乱收费或变相乱收费的;(6)擅自离岗、离职,请人代岗的;(7)参与封建迷信、邪教和传销、赌博活动的;(8)以教谋私,索要和接受家长钱物的;(9)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

(10)被县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经查实负有主要责任的。

以上10条“红线”每学期都要在教师、学生、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和平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由考核领导组集体讨论认定是否记不合格。

二、履行岗位职责考核(90分)

1、出勤(10分)

全学年出满勤者记10分。全学年累计请假5天以内(包括6天)不扣分。超出5天外,全学年累计请假一周(7天)内每天扣0.2分,以后每请假一天扣0.3分;本项分值扣分不封顶。,当月请假累计满15天不享受绩效津贴,缺勤不计入考核。

注:婚假、丧假、产假按县教育局下发的和教字(2011)38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其子女结婚请假者,一周内(不含双休日)不扣分,超出一周以外,履行请假手续后,按事假对待。

2、教学工作(67分)(1)工作量(3分)

教师工作量按学校的安排完成其工作量记满分。(2)备课(7分)

备课达到规定节数,文化课教师(语数英老师保证一天一节,思品、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跟课时有教案)记4分,不足部分按比例扣分。教案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适用性强,结构合理,突出重点、难点,内容详实,项目齐全,书写规范,体现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的运用。准确反映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记3分,达不到不记分。

(3)讲课(6分)

熟悉《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课堂上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运用普通话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者记6分;能达到上述要求,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者记5分;能基本达到上述要求,课堂教学效果一般者记4分;讲课不认真,教学效果差者记2分以下;讲课有明显错误者酌情扣分或不记分。

(4)作业批改(4分)

按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每天给学生布置适量作业,并做到按时、按量全批全改记3分;有指导性或激励性评语记1分。凡有错批、漏批者酌情扣分。低年级能当天批改者记4分,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酌情扣分。

(5)网络教研(2分)

凡专任教师人人建立个人工作室记1分,不建不得分。按规定及时上传资源、视频、照片、添加好友发起活动、互相评论、留言等记1分,每少参与一次扣0.01分。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自觉参与协作组发起的各项活动,每少参与一次扣0.01分。

(6)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1分)

能够按照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方案要求,积极参与,成绩突出者记1分,被动参与,成绩一般者记0.5分,不参与者不记分。

(7)安全教育平台(4分)积极按时完成安全教育平台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并能要求班内学生及时完成相关作业,记4分;教师每少一次记0.1分,学生没少一次记0.01分;本项分值累计,扣完为止。(8)学业成绩(40分)

教师所带学科达同类型分数线,均分记15分,及格率记15分,优秀率记10分,各项得分均按比例计算。年终统测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学业成绩,按班内实有人数计算(残疾随班就读除外),无故缺考学生记0分。

3、班级管理工作(6分)

班主任工作或其它工作,两项中任选其一,不可兼选。(1)班主任工作(6分)

1)每天到校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学习情况。安排学生每天对教室卫生认真清扫,每周一对班级卫生区做认真打扫。

2)班会每周一次,有记载、有效果记1.5分。不按时召开或记载不全的酌情扣分。(1.5分)

3)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并有记录记0.5分,按时家访并有记录记0.5分。(1分)

4)班级面貌情况:班级文化布置有特色,有学生的参与,并能定期及时更换,学生参与面大。班风正,学风浓。

(2)其它工作(班主任除外)(6分)

1)担任学校其他工作(二课活动、卫生、升旗等),并能积极、主动完成学校定时或不定时安排的任务。(6分)

4、教育教学研究与教改(5分)

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者有记录记5分;每缺一次记录扣0.2分,扣完为止,无记录者不记分。

5、撰写论文、论著、交流经验总结等情况(1分)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撰写1000字以上的论文、论著、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发表在县、市或省级以上有关教育报刊上者分别记0.5、0.8、1分。论文证记 分,分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分别记0.8、0.6、0.4分;0.6、0.4、0.2分;0.4、0.2、0.1分,只记当年一次最高分。

注:本人所撰写的文章或著作如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无关者不列入考核范围。论文证以学校推荐为准。

6、继续教育(1分)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记0.5分,按时达到规定要求记0.5分。不参加者不计分。(1分)

学生体育运动损伤防治工作探讨 篇2

【关 键 词】 体育运动;运动损伤;自我保护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青年学生旺盛的精力,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体育运动损伤,已成为在校学生的常见和多发病之一。本文探讨了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及预防对策,及如何提高学生在造成损伤瞬间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伤或减轻受伤程度,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根据《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界定: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骨折、关节损伤等。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因素,也有非自身因素。在众多因素中,常常以准备活动不合理和技术动作错误为多见,其次是场地的因素、运动负荷过大、思想上不够重视和动作粗野等等。有时是一种因素,有时是几种因素共同导致。首先,在我们的实际观察中,发现发生运动损伤的绝大多数同学在剧烈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动作不正确不到位,此时神经系统和各种器官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应水平就急忙投入剧烈运动,从而使学生在运动时肌肉僵硬、协调性差,从而造成损伤。这一点在男女生中表现相似。其次,体育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动作变形造成受伤。再其次,身体素质差,对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量和强度感到压力比较大,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心理、场地设备,组织方法,生理等方面因素影响。运动损伤的好发对象以体育爱好者居多,这可能与后者缺乏体育安全意识和运动损伤防范及处理知识有关。

运动损伤的部位,多集中在踝关节、大腿、手、腕关节、腰、膝关节。按其受伤类型,可分为扭伤、碰撞伤、跌伤、擦伤、机械伤等等。我们观察到,在各种损伤类型中,以扭伤和碰撞伤多见,其次为跌伤和擦伤,机械伤等少见。各种运动项目中以球类项目受损伤最普遍,田径次之,技巧类较少见。

二、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体育安全意识教育

据调查,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体育课的发生率。课外活动時,学生大脑兴奋快,肌肉兴奋慢,突然直接参加对抗项目,使身体局部的关节和肌肉难以承受这种负荷而造成肌肉损伤和关节扭伤。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往往把体育运动看成是玩体育游戏,思想上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防范各种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严格规范训练的科学性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当遵循学生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根据各项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系统性、全面发展和区别对待的体育卫生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训练课程,并指导学生对体育运动损伤的自我保护常识及自我保护技能。对把体育运动看成游戏的学生,违反人体结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以及违反运动力学原理的行为应当加以制止。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高度重视在剧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做到准备活动充分、动作正确到位。此外,准备工作还应包括选择合适的运动服装、运动鞋,不携带危险品运动(如胸针、头饰等)。同时,餐前餐后不宜剧烈运动。

(三)改善客观条件

体育运动的损伤,相当部分与场地、器材和设备等因素有关,学校和有关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积极创造条件,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学校的运动场所应该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基本需要,布局合理。球场平坦,无障碍;跑道平整,没有石块;沙地松软平齐;投掷场应明确划分,以免伤人;室内场馆,光线充足,器械牢固,等等。

(四)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生学习任务重,竞争压力大,“疲惫”现象普遍,同时部分学生还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出现厌烦、恐惧、紧张的心理,也有部分学生好胜心强。因此学校、体育教师、校医都应该注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体育运动损伤的几种应急处理方法

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造成继发损伤或加重伤情,为以后的恢复留下隐患。而有些损伤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掌握必要的损伤处理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主要介绍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运动关节扭伤的常用办法是“冷敷”和“热疗”。冷敷就是冷冻疗法,是使损伤处局部降温即可使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局部代谢,制止组织内部淋巴血液渗出、水肿及炎症,并止痛。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

1. 冲淋法。将伤部放到冷水龙头下冲淋,直至伤部麻木。

2. 浸泡法。将受伤部位放到自来水或冰水中约10分钟,其温度可根据伤者的舒适程度来调整。

3. 冰按摩。装有碎冰块的塑料袋敷在损伤部位15~20分钟。

4. 冷喷雾。用容易蒸发、吸收快、吸热快,并能迅速降低体表温度的制剂,直接喷洒在伤部的方法。常用的是氯乙烷、冷镇痛去雾剂、冷冻去雾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早期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软组织挫伤等的处理。受伤后24至48小时以内,采用冷冻疗法比较有效,运用此法的好处是控制损伤部位的肿胀程度,缩短日后治愈的时间。

热疗就是通过热敷,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方法就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此方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慢性损伤。

扭伤多见于青少年的运动损伤,常发生于踝关节、手腕部及下腰部。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灵等,其中疼痛是每个关节扭伤的病人都会出现的症状,而肿胀、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则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手指扭伤常发生于篮球的传接球练习、排球中的拦网练习、嬉闹、做家务等。手指扭伤时,受伤部位会有触电样的疼痛。发现手指扭伤应立即停止运动,对受伤的手指采用冷冻疗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受损部位的肿胀。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冰按摩方法,具体做法是:将手指泡在冰水中约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

踝关节扭伤是人们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其中尤以青少年发生这种扭伤为最多。发生踝关节扭伤后,首先应采用冷冻疗法及时处理。要绝对休息,用枕头把小腿垫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使瘀血消散。同时应注意保护脚部,一定不要用力揉搓受伤部位。若皮肤受伤不严重,48小时后可以用热敷方法进行康复性治疗,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和组织间隙渗出液的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另外可用茶水、黄酒或蛋清等把云南白药或七厘散调和成糊状外敷在伤处,然后进行包扎,每日换药2~3次。这对于促进瘀血消散,也有较好的效果。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蹍、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或减轻运动损伤,使学生真正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与习惯,并成为群众体育骨干,提高群众体育水平,达到全民健身计划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鸿恩. 体育保健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永泉. 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外伤[J]. 中学学校卫生,1995(1).

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 篇3

一、在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中要注重事前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教育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教育几种形式。事中和事后教育,在于用有效的方法开通思想、行为上的壅塞,使之向健康、顺畅方向发展,总体上属于“救”、“戒”的范畴。事前教育即。“超前性”思想教育,属于“防范性教育”。

1.事前教育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育特长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人的思想活动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具有可调控性。一般情况下,这种调控会来自外界因索的调控和自我调控两个方面,前者是受他人和外界物质因素影响的调控,后者是在自我意识指导下的调控。对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外界调控因素最终要通过自我意识调控来实现。体育特长学生身上表现的易冲动、好起哄等弱点,都是基于个体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而这种自控能力又源于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的认知水平和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事前教育就是在事情发生以前对学生灌输先进的思想理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2.事前教育包括事前行为管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规范学生行为和道德的标准,校纪校规是学校具体的管理制度.事前行为管理就是在事前用严格的纪律规范管理学生,具体表现在:其一,细化国家、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行为准则,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约。其二,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影响和侵蚀,学会用正确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事前教育有利于改变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体育特长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和本身所固有的一般特征,决定了他们是学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他们常因生活小事而争执,因一般矛盾而磨擦,突发事件防不胜防。事前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出现问题后追究责任、处理惩罚或亡羊补牢,而在于在对教育对象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二、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强化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

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内导教育。它尊重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1.自我教育是教育客体在主体意识指导下,按照社会、学校及教育者的规范、要求,通过自我辨析、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素质的一种自觉的自省自律活动,是教育对象在外部因素影响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评价标准所采取的一种内部疏导和调节。它主要表现为主体自觉地进行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地区别是非慈悲;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举止。

2.强化自我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体育特长学生有理想、有抱负、不轻信、不盲从,渴望个体自由,追求主体意识,具有强烈的自我教育要求。特别是从到了高年级,随着角色的变化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已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础和能力。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处在行为客体的位置而被动、机械地接受教育者的旨意,迫切希望能将自己的需要、行为目标及行为反应内在地统一起来。

3.强化自我教育,是适合体育特长学生群体一般特征的需要。体育特长学生多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精力充沛、反应敏捷,脾气暴躁。他们反感别人过多的“指手画脚”,主张自己主宰自己的言行。自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主题的前提下,通过个体的主体意识唤起主体的需要、欲望和兴趣。激励主体树立奋斗目标,积极实践,特别是通过主体意识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离开了自我调控,人的活动就会失去理智,有序的社会生活就会发生紊乱。

三、在体育特长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寓理于情、寓理于事、加大精力投入

体育特长学生是学生中一个特殊的团体,单纯、呆板的理论灌输,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特长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一定要寓理于情、寓理于事之中。

1.寓理于情。对体育特长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教师的注意、关怀,意味着了解、重视,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沟通。教育管理者要发挥社会道德示范和学生行为管理的双重职能,就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而形成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和谐、合作的气氛,这样学生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2.寓理于事。体育特长学生大多具有疏于理而近于事的个性特征,争强、好胜、遇事易动感情。因此,在对体育生的说服教育中。一定要联系典型事例,让他们进行辨析、探讨、权衡,必要时召开专题讨论会。如在教育体育特长学生避免违反校纪时,应贯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健康、生命。人身自由的道德意识。通过寓理于事,使学生在对具体事情的分析过程中学会处理相互之间的磨擦与矛盾,学会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谅解来解决问题,从而尽可能避免侵犯他人权利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3.加大精力投入。体育特长学生的教育管理比起普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真正做到寓理于情、寓理于事,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朝夕相处,不可能没有磨擦。而体育特长学生又易感情用事,解决矛盾的方法往往简单。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行为冲突,以至于酿成突发事件。为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应把学生中各种错误的言行、倾向消除在萌芽之中。作为教育者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勤于观察、了解、建立畅通的获取信息渠道;善于分析、疏导,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发展趋势,主动引导学生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

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创新;思考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1)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场馆设施严重不足。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给高校带来了规模效益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严重考验。由于体育课班级人数多,体育教师顾此失彼,学生锻炼密度减小,体育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扩招后各高校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经费,对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与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学大楼等教学基本建设相比,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的更新、添置远远落后于其他教学设施的投资,学生人数的增加使体育场地更加拥挤,部分体育设施破旧老化,消耗磨损严重,器材、场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2)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使得高校学生的生活空间扩大,缩短了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这就使我们传统的工作方式不再适用,增加了学生工作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学校采取按功能分区,使“教学区”与“生活区”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院系班”概念松散,年级、专业的概念淡化,原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机构发生了变化,甚至是相当程度的削弱,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出现了管理和育人的盲区。

(3)经过了紧张的中学阶段而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经过短暂的观察和交谈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难以安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体育成绩很好而文化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一反中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不良习气也有所增长,表现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文明言行的养成教育差,不注重在公共场所时的形象;心理品质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求上进,训练不求提高,对理论学习打不起精神,对当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漠然处之等。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思考

(1)合理安排,改进学生体育管理工作。当前,高校一方面面对扩招后急剧增大的学生群体,一方面又面临加强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这些都给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针对目前体育人多,器械、场地少,练习机会少的现状,体育教师应该改进传统的管理组织方法,如仅仅是把一大群学生安置得井井有条,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游戏、练习在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安排的滴水不漏,同时还得考虑运动量等等问题,这样的管理方法是不算成功的。扩招后的体育教学在管理中,应以体育教师引导为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的权利和需要,与学生在人格上保持平等,教学要以健身育人为中心,引导学生求知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组织管理中进行学习锻炼,发展个性,愉悦身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要完善细化、明确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中就包括制度文化,因此,规章制度是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为落实“健康校园”建设,各学校的相关部门除要认真贯彻国家下发的体育规定之外还应当切实健全本学校具体各方面的细化制度,对学生成绩资料、教师教案都要编档入存,制定好组织各种体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及活动主题、口号等;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教学活动、体育竞赛等都应制订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给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切实的制度保证。

(3)管理与服务相统一 。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是并列共存的。管理中包含了服务,服务中包含了管理。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以服务的方式面对学生,这样,在情感上无疑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为工作打下基础,并在实施服务过程中能够形成对等交流的气氛,容易了解学生的要求,产生双向互动的效果。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和服务是统一的,其中更突出和强调了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服务功能。

在现实工作中,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大多采用的是刚性的制度化管理方式,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因此,在高校体育学生工作管理中,要树立管理和服务相统一更突出服务的思想,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工作者应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做到管理者和服务者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工作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4)完善体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加强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应从学校的条件、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评议。

(5)奖惩兼顾,注意方法。学生工作管理的核心是学生,学生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管理中要刚柔相济,奖惩兼顾,讲求一定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6)开放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开放管理是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注重环境育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但有可能造成学生放任自流,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另外,细节管理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只是抓住学生工作管理中几个环节,并要求做细做透,但有可能有些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细节管理必须和开放管理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孙桂荣,刘嘉津.高校21世纪体育教学管理探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

[3]教材编写组.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4]吴卫东.新世纪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研究[J].哈尔滨学报,2009(2)

作者简介:

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 篇5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人才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向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性人才,因此担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上,多采用创新的形式,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合企业发展,又能体现出综合素质的人才。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体育、政治思想等都需要参考的方法,因此把体育和工学结合的发展模式结合在一起,提高人才的各项能力是目前高职应该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体育活动;高职;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4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因此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提出建议,要求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到学校的各项课程之中,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期间体育活动的实施管理进行研究。

一、“工学结合”与高职学生体育活动的融合

(一)工学结合的概念

“工学结合”的内涵是把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互通,二者能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注重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增强实践能力,实现学习和工作的交叉性。工学结合是一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学生基础强、专业宽、能力突出和素质高为一身,更具有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在就业层面上的综合素质[1]。

(二)“工学模式”与体育的相互融合

现阶段,高职的改革都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体育素质已成为学校、学生和企业特别重视的一项素质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公平竞争、懂得遵守规章制度、清楚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明白如何的面对现实情况进行突破创新,在优胜劣汰中勇敢的接受成功与失败。“工学结合”下的体育模式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品格和意志力以及思维能力。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体育已经改变了以往那种相对单一的教学环境,用新的规则和机制让教学管理更加职能化、科学化、合理化,倾向服务型,让体育活动向着人本化和生活化的方向迈进。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体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管理

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培养学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理解、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等。体育活动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它有助于学生在形成优秀的职业品质,并且在文化方面和教育方面以及娱乐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管理是对学生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进行管理的措施,目的是在体育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积累,例如,企业和学校所设置的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不同意义,拔河比赛主要考察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团结同事,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2]。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质的要求

体育的环境由学校向社会和企业过渡,这种环境和空间上的变化使体育活动和体育管理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这样能够改变体育以往的发展模式,用新的体制和新的思路去实施体育管理。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倾向和理解,他们对力量、耐力和速度方面也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汽车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那么其力量和速度就会好一些;女生比较倾向于柔韧性好一些或者协调性好一些的体育项目,不同的专业在毕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不同,那么需要进行的体育锻炼就不同,于是在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经过在企业的锻炼和实践,对自身体育素质有了很好的认识,因此在哪一方面需要进行提高会有比较直接的想法。这种专业与体育的结合更加适合体育管理的实施。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活动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中的体育活动首先更加注重点面的结合,把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这主要是指学生的体育活动,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职业要求进行体育活动的划分。其次,工学结合模式能够按照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开展实践教育和体育活动,让学生从成长期到成熟期都能有相对应的实习活动和适合其发展的体育活动。再次,工学结合模式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活动的管理强化了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这种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活动核心意义的理解[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期间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成長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其中,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努力。在此模式下还要多发展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体育项目的优化,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秀清.“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体育社团运作管理的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3-25.

[2]秦晋.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34-37.

学生会体育部2014—2015工作总结 篇6

一、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确定目标,目标引导行为,不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就缺乏内驱力,学生就不太可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无论从组织、筹备、举行,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响应。我们只是强迫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探讨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参与的主角,体育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最近三年,体育节举办前,我们都先发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的设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然后,组委会经过研究确定整个体育节各项工作计划,要求,任务等等。最后,体育节举办成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符合学生喜好,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从最初的要找学生报名参赛,到现在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体发展的目标。

二、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

体育节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盛事,才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由于项目设置不合理,变成是少数人参赛,多数人观看的竞赛,多数人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在活动中给学生设置职务,分配任务,学生自然会认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做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尊重”、“重视”。近三年,我们举办体育节提出“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首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取好参赛项目,认真训练准备好,参与好体育活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竞选学校的大会组织委员、学生裁判员,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的宣传小记者;绘画、文娱特长的学生可为班级做宣传标语等。由于,“人人有事做,个个齐动手”,整个体育节期间,体育气氛浓烈,个个都“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项目设置要科学化和人性化

体育节是实现贯彻《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和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形式。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把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紧密起来。真正迎合了全体学生的体育需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和竞赛成功的乐趣。所以,在项目设置上要科学化和人性化,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只是简单地进行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少数人参赛、竞技性强的项目,学生完成任务式地参与,运动的气氛沉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内容的选取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以运动技能、技术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移,强调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们的体育节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在项目设置上体现了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保持传统的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多的集体参与的项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竞赛,如班级篮球闯关赛、跳大绳等等。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学生内心需求的,学生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异常投入,达到了我们举办体育节的目的。

四、体育节的时限要延长、保持学生的长期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个人兴趣又分为长期兴趣及短期兴趣。长期兴趣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我们举办体育节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而大多的体育节都是进行一头半月就结束,都是短期的。往往学生刚刚培养出来的短期兴趣,在体育节结束后,又慢慢消失了,一切回归原始,谈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校的做法是,把体育节的时限延长,把体育节分为多个的小体育周。例如,上学期举办班级广播体操、田径、乒乓球、趣味游戏等比赛,下学期举办篮球、足球、三棋、羽毛球等比赛,把学生每一个时段形成的短期兴趣,慢慢连接起来,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兴趣。我们在每个学期前就制订好整年的体育节计划,学生根据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训练、参赛,形成了长期的体育活动氛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的目的。

五、活动的评价要多元化、以激励性为主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坚定学习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机,获得新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及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我们对活动进行评价时也要多元化。不能以比赛的结果为主要的依据,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几个方面;从活动的评价方式来讲,采取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大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可从成绩、收获、情绪、合作精神等评价,大会评价可从参与度、成绩、班级建设、团队精神等评价。评选出表现优秀个人奖、成绩优异班级奖、文明班级奖、精神文明个人奖等评价。由于评价较中肯、以激励性为主,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上一篇:律师事务所服务质量反馈制度下一篇:面对学困生作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