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危害

2024-06-20

二氧化碳的危害(共11篇)

二氧化碳的危害 篇1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危害与减排措施

摘要:统计资料表明铁芯问题造成故障.占变压器事故中的第三位.制造部门对变压器铁芯缺陷已引起重视,并在铁芯可靠接地、铁芯接地监视,以及保证一点接地方面都进行了技术改造.作 者:李铁锋 作者单位:石河子市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83,石河子市期 刊:石河子科技 Journal:SHIHEZI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分类号:X511关键词:变压器 铁芯故障 消除

二氧化碳的危害 篇2

在油气田开发中, 二氧化碳往往是伴随着天然气的, 特别是当前广泛使用的通过二氧化碳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以及强化采油工艺, 更是使得二氧化碳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油气田开发之中。此外, 二氧化碳在溶入到水中之后会对一些金属产生较强的腐蚀性, 部分情况下其腐蚀性甚至比盐酸还要强, 这就会给我们的管道及施工设备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基于此, 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意义。

2 油气田开发中二氧化碳腐蚀的危害

在油气田的开发中, 二氧化碳腐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腐蚀形式, 如果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含有较多的碳钢或者低碳高, 二氧化碳所导致的腐蚀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而且引起的局部腐蚀一般也非常严重。正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腐蚀, 当前很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过程中频繁发生各种生产事故, 给我们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环境污染。

举例来看这一问题, 四川气田的合100井, 1988年投产使用以后, 在1992年出现了油管破损的问题, 当我们对其维修的时候发现井内油管已断为4节, 而且早断面位置存在大量的蚀坑。事后经过对其测试, 发现其中不含H2S, 但是二氧化碳的分压高达0.43M P a,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规定的0.02M P a, 另外加上事故的地层水整体呈现为较强的酸性, 而且2价铁离子的含量也很高, 使其穿孔处的最大腐蚀速度达到了3mm a, 并且整体的呈现为坑蚀、环状腐等特质, 所以我们将其定性为二氧化碳多相流导致的甜蚀。

这种危害还有很多, 比如:在四川东部某些地区, 二氧化碳的分压甚至高达0.6MPa;而胜利油田气田气中的二氧化碳也高达12%;另外, 在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大型油田中, 二氧化碳腐蚀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 不仅我国的大型油气田存在这一问题, 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有相同的情况发生, 比如, 在美国的的Little Creek油田, 但是在建设之初对二氧化碳进行充分的检测, 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油田投入使用以后, 仅仅过了5个月, 油田中就有油管被蚀穿的现象发生。因此, 当前二氧化碳腐蚀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危害非常大, 我们务必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 油气田开发中二氧化碳腐蚀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1 油气田开发中二氧化碳腐蚀的原理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 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 二氧化碳的腐蚀原理是非常复杂的, 虽然当前对其机理的解释有很多, 但基本没有能够对所有的腐蚀现象都能合理解释的理论。一般来说, 当二氧化碳溶于水以后, 钢铁的反应机理是:二氧化碳、水、铁反应生成碳酸铁和氢气。在这个过程中的阳反应是:铁和氢氧根生成氢氧亚铁与游离的电子, 氢氧亚铁又会分解为二价的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至于腐蚀过程中的阴极反应, 当前比较有所说服性的主要是两种理论:第一种认为非催化的氢离子阴极还原反应, 而第二种认为表面吸附二氧化碳的氢离子催化还原反应。

此外, 对于高温高压下, 二氧化碳是如何进行腐蚀的理论目前研究的较少。其实, 笔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二氧化碳的腐蚀属于一种局部腐蚀, 其腐蚀的产物在被腐蚀物表面的覆盖区域是不同的, 这些区域之间又会产生腐蚀电偶, 正是这种电偶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局部腐蚀。这一理论不仅能够解释整个腐蚀过程, 对于局部腐蚀的严重性会发生质变这一问题也能够很好地解释。

3.2 油气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腐蚀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 对于二氧化碳腐蚀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温度、二氧化碳分压、p H值、流速、介质组成、材料和载荷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油气田开发中的设备被腐蚀的情况。

限于篇幅, 本文仅以温度这一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一般来说, 针对碳钢, 溶于水的二氧化碳的腐蚀速度一般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不过, 如果在碳钢的表面一旦形成腐蚀产物膜之后, 则又会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能够对二氧化碳的腐蚀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总体来说, 温度是通过化学反应和腐蚀产物膜特性影响钢的腐蚀特性的, 钢种和环境介质状态参数的差异可导致不同的温度规律, 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具体的环境具体分析。

4 当前针对油气田开发二氧化碳腐蚀的研究现状

针对油气田开发中二氧化碳腐蚀的危害性, 当前, 对其的研究处于一个非常兴盛的状态, 而且在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中都会有相应的机构来从事这一研究。

在上世纪60年代, 各大公司开始重视二氧化碳腐蚀的严重性, 然后对其机理、影响因素及规律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这不仅成为了腐蚀防护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在我们的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各种缓蚀剂、防护涂料和耐蚀材料等, 都是这一类研究的产物。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落后, 最开始是上世纪中期, 由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室与四川石油设计院防腐攻关队合作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 当时也为威远震旦系气田的开发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成的防护措施。后来到了80年代, 我国又有这方面的研究所和华北油田、四川石油设计院进行合作, 对二氧化碳的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这对于后续的研究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整体来说, 当前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内要深入的多, 而且研究重点已经转变到腐蚀监测、腐蚀寿命预测模型等领域上, 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一个空白的局面, 甚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腐蚀机理研究都很少。因此, 未来我们要做到工作还有很多, 应特别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5 结语

在油气田的开发中, 二氧化碳的腐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随着我们技术的不断提升, 对其腐蚀的危害性进行有效地控制却是可以达到的。因此, 在我们的工作中, 我们工作人员不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更要善于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这一工作, 为我们油气田的安全生产及健康发展起到有效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 蒋海, 胡月华.注气提高采收率注入参数优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 [1]李军, 蒋海, 胡月华.注气提高采收率注入参数优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

[2]江涛, 杜建芬, 郭平,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注气对轻油油藏流体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2]江涛, 杜建芬, 郭平,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注气对轻油油藏流体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3]郭彪, 侯吉瑞, 赵凤兰, 于春磊, 李伦.CO2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3]郭彪, 侯吉瑞, 赵凤兰, 于春磊, 李伦.CO2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2)

[4]张硕, 唐立根, 胡绪龙.特低渗透油藏天然气混相驱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5) [4]张硕, 唐立根, 胡绪龙.特低渗透油藏天然气混相驱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5)

氮污染,危害堪比二氧化碳 篇3

目前,很多科学家已经意识到,氮污染是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风险。当我们一直在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10%的后果担心时,环境中氮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几乎翻了一番。氮污染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全球变暖,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臭氧水平以及全球气候都会受到影响。

氮的世界

从山顶到海洋,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暴露在化学元素氮的包围中,氮是构成生命的关键成分。

在植物中,氦位居植物营养所需的氮、磷、钾要素之首,是构成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来源,因此,它是农业增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年有数十亿磅化肥应用于农作物。

氮气在空气中的比例约为78%,我们呼吸的空气含氮量最多。这种气态的氮被称为惰性氮,不能直接使用,因此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但是,当它通过化学工业合成或燃烧后,就成为活性氮,例如氮氧化物和氮氢化物。

如今,多达70%的在空气、地表和大海间循环的活性氮源于人类活动。环境中这些额外的氨大大超过了大自然的循环能力,除氮菌远远来不及将额外的活性氮转化为氨气,自然界原有的氦循环被严重扰乱,越来越多的活性氮开始向大气和水体过量迁移,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蓝婴孩综合征”

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农田里,耕种的农民会向田地间播撒一种固体氨,这是一种人造氮肥。这就是现代农业。

一万年前,刚开始有农业的时候,地球上只有4D0万人口,现在是65亿。地球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唯一原因,就是我们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具有这种农业的关键因素,就是含有氮元素化肥的发明,就像农民们撤的固体氨一样。

农民施用的化肥有一多半没有被植物吸收,它们有的渗透到地下水中,有的蒸发到空气中,更多的是通过小溪流入湖泊。在有些地方,水源被过量的氨严重污染而不适合人类使用。这种水中的氮化合物能够在婴儿的血液中取代氧的位置,有时会引起致命的病症,就是所谓的“蓝婴孩综合征”。

水域“死亡区”

大量硝酸盐和氨被排放到河湖和海洋中,会给生物多样性和渔业带来浩劫。从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湾的硝酸盐创造了一个“死亡区”。作为全球146个死亡区之一,这片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记录在案,“死亡区”每年都会出现一次。密西西比盆地的大量营养物被冲刷进入海洋,导致富营养化,引发浮游生物和藻类的繁盛。当这些有机体死亡后,以它们为食的细菌过度繁殖,耗尽了海水中的氧气,从而使未能及时逃离该区域的其他生物窒息而死亡。

研究人员说,三分之二的美国沿海水域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氨污染带来的损害。而地面上的生物也同样受到威胁。液体化肥从农田中蒸发,在天空与工厂排气管、烟囱排出的氮化物汇合在一起,随风漂流,形成酸雨和灰尘,降落在地面上,损害农作物、植被、破坏地面建筑物。

地面臭氧

在阳光下,空气中的氨氧化物可与碳氢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地面臭氧。这是一种致病性的肺部刺激物。美国环境保护局200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臭氧会引发哮喘。另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空气中臭氧水平较高的社区中的儿童肺功能较弱。

美国20%的牛奶是圣华金谷生产的,圣华金谷最大的城市弗雷斯诺因其烟雾而声名狼藉,该市拥有美国第三大哮喘病发病率。许多人相信这些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高氮森林

美国波士顿郊外,哈佛大学森林研究所的一项研究项目正在开展,那就是氮污染对树木的影响。在一条小路的两旁,各有一个研究区域,生长的高氮的森林。在过去的10几年间,科学家一直在给长成的红松的庄园中施加氮肥。如今,这里的一些树已经死了。其他树虽然还活着,但是树冠稀薄,只有一些叶子还留在树冠和树枝的顶端,已经成不了树荫了。这些树看起来病得很厉害。

科学家认为,多余的氨大概包裹着土壤中矿物质的表面,使这些矿物质不能被树木的根吸收。这个区域的树木得到的氮很多,相当于由于空气污染而沉降的氮的20倍。还有证据显示,增加的氮即使比酸雨和烟尘带来的氮还少,也足以对森林造成微妙的伤害。

科学家说,如果我们不关心对氨污染的控制,这些潜在的危害是严重的。

影响生物多样性

并不光是森林才出现这种现象。在美国的中部,一项研究显示,氨污染对当地草原的影响也是严重的。科学家说“只要加少量的氨,只需要明尼苏达州大气中每年排出的这些氮,这样年复一年,20年之后,就足以使我们试验场的大约30%的草原植物物种消失。”

像其他许多植物一样,当地的草已经适应了低营养的环境,根本不能利用氦含量高的土壤中的氨。而那些能够利用这些氨的植物,像欧洲移植过来的一种草,就会迅速生长,完全取代本地的草。这是在渐渐破坏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多样性。这也许就是氮污染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认真对待氮污染

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氮的使用,并将会随着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消耗量不断上升,因此氨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应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氮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年用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2500万吨纯氮的用量。同时,我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因此由氮素引发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二氧化碳的危害 篇4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作风越来越严重,兴风作怪虽然是少数人,但这种歪风邪气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一、“四风”主要表现

(1)扯皮多。机构虽然精简,但是精兵不简政,职能未转变,职责仍然不清,部门与部门之间,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甚至一个部门内部的部室之间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2)会议多。不同规格、层次、范围、名称、性质、条条块块、重复的会议年年开、月月开、天天开。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用会议开展工作。

(3)公文多。不同性质、名称、层次、规格、范围、形式的公文浩如烟海,案头如山。把上级的红头文件改写成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红头文件,用文件贯彻文件,不问实际效果。

(4)出版报刊书籍多。有综合性报刊、专业报刊、行业报刊、部门报刊,甚至一个部、一个司局、一个处室几个报刊。有的内容重复,一稿多用;有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的内容不健康,传播文化病毒;有的粗制滥造,欺骗读者,甚至毒害少年儿童。每年一次发行大战,什么手段都派上用场。

(5)办班多。不同范围、名称、级别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到处在办。以办班为名,用公款休闲度假、游山玩水的有之,沽名敛财的有之,编织关系网的有之。群众讽刺参加一些培训班是:“养点儿神,学点儿词,认点儿人。”(6)检查评比多。这个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提出严肃批评,现在有所好转。但是,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或变相的检查评比仍然不少,搞什么升级达标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相反使下级单位和企业应接不暇。

(7)花钱多。以上“六多”基本上是从上级领导机关产生的。上面“六多”,造成下面国家财政开支巨大,人力物力浪费严重,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企业,尤其欠发达地区和亏损企业不堪重负,有苦难言。

(8)宗旨淡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减退。有的甚至会上讲真理,会下讲歪理,人前人后两副面孔;有的追逐名利,跑官要官;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受贿。

(9)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人,不了解下情或对下情若明若暗,不懂装懂;讲起话来,大话空话连篇,滔滔不绝,哗众取宠,言之无物;写指示,订政策,口号多,措施少,布置多,检查少。

(10)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职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甚至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官气熏天,不可向迩,颐指气使,动辄训人,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11)任人唯亲,以人划线。明知有的干部不符合提拔条件,也一个劲地推荐;对上级,察言观色,揣摩意图,溜须拍马,趋势奉迎;对下级,远疏近亲,待遇分明,结党营私;对同级,貌合神离,互相倾轧,政客遗风,宗派主义严重。

(12)思想僵化,得过且过。政治上不思进取,奢侈之风抬头,花公家的钱不心疼,拿请客送礼、公款旅游不当回事。有的甚至追求低级趣味,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遇事敷衍,表面上与人无争,实则巧于周旋,老于世故。(1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沽名钓誉,邀功诿过,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14)不抓大事,陷人人际关系和事务堆中。政治责任感不强,麻木不仁,不敏感,待到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酿成恶果,又惊慌失措,处置失当。

(15)自由主义现象普遍。有的不注意身份,不讲政治,口无遮拦,对一些“政治笑话”、“灰色段子”、“消极顺口溜”津津乐道,有的甚至捕风捉影,损害他人形象和声誉。

(16)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17)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18)挥霍公款,吃喝玩乐。

(19)超标乱配、滥配交通和通讯工具。(20)违反规定超标准修建和装修楼堂馆所。(21)骄奢淫逸,腐化堕落。

“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二“四风”问题主要危害

(1)形式主义误事伤民。在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比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浮在面上,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就是做不到基层去,做不到群众中去;抓几个典型,做几个景点,供领导考察调研时使用,其他地方不闻不问;制定规划、制度和规章时认真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但对于是否贯彻执行却很少关心;每逢重大节日,找一些贫困家庭、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前呼后拥登门看望,送慰问品,电视报纸一报道,关注困难家庭的工作就算做过了;等等。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工作,没有深入实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党的事业具有很大危害。一是妨碍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二是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工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干部健康成长。同时,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势必助长歪风邪气。三是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共同生长,互为支撑。形式主义同官僚主义有同源性,即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布置工作拉架子造声势,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讲套路,拿出一些数字应付上级。这样势必贻误工作,贻误事业,对党的事业造成损害。因此,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刻不容缓。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官僚主义表现为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拍胸脯决策,凭想象办事;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只当官,不做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衙门作风严重;不负责任、遇事推诿,不给好处不办事;作风粗暴、颐指气使,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等等。官僚主义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如果官僚主义盛行,在经济上必然阻碍健康快速发展,降低运行效率,甚至导致垄断。在政治上,必然损害社会公平,危害社会稳定。因此,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官僚主义,加大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力度,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八项规定。

(3)享乐主义导致追求享受、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而蔓延,主张人生目的就是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只追求个人的享受和幸福,而不履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甚至不管手段是否正当,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快乐满足个人的享乐。目前,有少数干部信念动摇,追求享受,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

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党员干部如果抵御不了诱惑,甚至会堕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享乐主义的侵蚀。享乐主义使人们在工作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享乐主义盛行,使人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必然造成人们精神颓废。精神上的懈怠,必然在行动上表现为脱离人民群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上。因此,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反对享乐主义,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4)奢靡之风严重。当前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在奢靡之风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日益骄横,淫逸无度,有的人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奢靡之风危害严重。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违法犯罪,往往是从讲排场、比阔气、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一些人信念动摇、思想颓废,也往往是从搞腐化、不愿过艰苦生活发端的。目前,人民群众对干部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的“三公问题”。奢靡之风盛行必然在社会上形成追求奢侈生活、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不正之风。必须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如果奢靡之风、腐败现象蔓延,就会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强的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三、反对“四风”应采取的措施

“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要害是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败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对“四风”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解决“四风”的关键是抓领导干部,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一般干部和职工不应该列为整治重点和整治对象。不得违背中央精神,转移群众监督注意力,改变整治对象和整治重点,制造新的不稳定因素。不得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开展“四风”建设整治工作。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要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质所惑,坚持廉洁从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扎扎实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剖析解决突出问题。一是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务求实效。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查摆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整改落实,要虚心向群众请教;评估结果,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对照“四风”问题,一条一条查摆、一项一项整改。要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把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彻到实践中去。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篇5

实验分析:本实验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指导来完成。该实验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较好范例;做好本实验对于提升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初步具备。此时,正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时机。

实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体验科学探究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包含的学习方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用其他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他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过程采取的策略: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篇6

宣化二中

杨懿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宣化二中的杨懿颖,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分别进行研说。

一、说教材

我将从这4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1.说课标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说教材中的地位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性质的探究方法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又为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说教学目标 4.说重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没有现象,必须借助指示剂才能验证,学生对石蕊不熟悉,因此这一条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性质的探究方法,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适应新课改,我校倡导生本教育。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总结得出。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有: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问题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校倡导五环教学模式:

第一个环节: 情景预设,导入新课

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到: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干冰灭火的趣味实验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导入,这个视频是这样的。

这段视频选自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视频中,地上摆放着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主持人将干冰倒入热水中,瞬间产生大量的白雾,较矮的蜡烛全部熄灭,而较高的蜡烛仍然燃烧着,并呈现出了“I Love U”的字样。通过问题1:白色固体是什么?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告诉学生白色固体是固态二氧化碳,引入新课。通过问题2:为什么矮的蜡烛熄灭?引发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伏笔。

第二个环节:任务呈现,明确目标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幻灯片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达成目标

1.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共设置了四个实验。1.蜡烛台阶实验

课本中传统的蜡烛台阶实验在实际操作时不易成功,经分析,有两点原因:一是倒入的角度不正确而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二是如果蜡烛燃着时间稍长,由于温度高,很难倒进CO2而导致实验失败。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烧杯中放入这样一个挡板,实验时,从挡板的一侧缓缓倒入CO2,另一侧的低、高两支蜡烛依次熄灭。

改进后,大大提高了该实验的成功率,与视频引入相呼应。2.检验可乐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考试说明中提到:“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因此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个利用身边的物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的实验。学生经讨论,得出方案:检验可乐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本实验由学生完成。将雪碧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成后将实验原理给学生呈现出来。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实验过程、领悟实验原理。

3.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对这一描述没有定量地体现出来,学生对这一描述感受不深,也没有体现出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因此,我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观看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从5毫升变成了3毫升,说明有2毫升溶于了水,下拉活塞有气泡产生,说明压强变小,二氧化碳溶解得量变少。

改进实验的优点是①材料易得,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动手做此实验(可用小苏打与食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现象明显,该实验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做好了准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实验结果比理论值略小,引导学生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原因可能有两点①在吸入二氧化碳时可能已有一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不易溶于水的氧气、氮气。

改进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课本上是这样设计的。该实验难点在于石蕊是学生一无所知的物质,必须通过实验铺垫,先让学生意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那么就可以用石蕊来检验酸,若变红说明有酸生成。因此得出结论: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生成酸。通过加热、变色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这个知识点。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理念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

提出问题1:CO2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温室效应。

问题2: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有哪些?引出低碳生活理念。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能源、环境与化学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物质观。下一环节,“当堂检测,检测目标”。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

第五个环节:知识梳理,情感升华

通过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五、说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危害 篇7

1 臭氧污染的危害

1.1 臭氧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如果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 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一是臭氧腐蚀性强, 如果过量吸入, 将会损伤肺细支气管与肺泡, 造成肺部组织发炎, 引发呼吸道感染。二是臭氧会使人神经中毒, 出现记忆力衰退、视力下降和头晕头痛等症状。三是臭氧会破坏人体免疫功能, 诱发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出现病变, 加速人体的衰老, 导致孕妇生出畸形儿。四是臭氧会破坏人体皮肤的维生素E, 使人皮肤出现起皱和黑斑情况。

1.2 臭氧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土壤中的臭氧如果浓度过高, 其腐蚀性可以对农作物造成损坏, 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同时, 臭氧可以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叶片膜保护系统、气孔反应和新陈代谢等产生影响, 使农作物的叶片出现“点斑”和“雀斑”等情况, 加速农作物叶片的老化, 造成农作物减产。

2 开展臭氧监测的意义

2.1 保证臭氧消毒效果

低浓度的臭氧被制药用水系统和纯化水系统用来消毒, 但是浓度超标的臭氧却是无形杀手。因此, 开展臭氧监测, 尤其是浓度监测, 对保证臭氧消毒效果极为重要。例如空气中臭氧浓度为0.34~0.85 mg/kg时, 作用30 min, 其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可达99.47%~99.97%;空气中臭氧浓度为0.72 mg/kg时, 作用时间为10 min, 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可以达到99.99%。

2.2 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一方面, 臭氧监测可以用于水消毒、食品贮藏保鲜、杀菌净化和医疗卫生方面, 可以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 臭氧监测可以为臭氧发生的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保障其质量符合技术标准, 从而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家庭室内杀菌的臭氧发生器产量需要控制在200 mg/L, 这样在其作用60 min后, 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杀菌效果, 又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3 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城市中机动车排放尾气、优品汇发和工业废气排放等, 都与臭氧浓度及其污染有密切关系[2]。通过开展臭氧监测, 可以为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以帮助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如控制机动车数量及提高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等, 降低臭氧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3 降低臭氧污染危害的措施

为了避免降低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管理部门需要依据臭氧污染的成因和特点,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将臭氧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

3.1 完善臭氧监测及预警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重视治理臭氧污染危害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对臭氧污染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完善臭氧监测及预警体系, 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和烟雾污染的监测与预警模式, 在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超标时, 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在设计臭氧污染监测预警模式时, 各级地方政府额可以参照欧盟臭氧预警机制, 结合地方臭氧污染危害情况, 以保证臭氧监测及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为防控臭氧污染危害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控制机动车数量, 提高其排放标准

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 所以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控制城市机动车的数量, 提高其排放标准, 以最终实现尾气零排放的目标。例如, 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增加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的机动车数量和加强对机动车辆的限行和管控等措施, 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降低城市空气的臭氧污染[3]。同时, 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治理公共交通中线路混乱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积极优化城市与乡镇的公交路线, 以舒适便捷的交通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在提高城镇居民乘坐公共交通积极性的基础上, 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3.3 注重臭氧污染危害的宣传

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臭氧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以及治理臭氧危害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臭氧污染形成的原因, 以及治理臭氧污染的措施仍然知之甚少。因此, 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借助电视、网络和广播等传播媒介, 加大对臭氧污染知识的宣传力度, 让社会民众了解更多关于臭氧污染的知识, 以进一步增强社会民众的环保意识, 自觉约束生活中的行为, 积极投入到臭氧污染危害的防控工作中。同时, 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社会民众关系的环境污染问题, 积极向社会民众征求改善与解决措施, 以集思广益的方式, 多方听取意见和见解, 以保证臭氧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性。例如, 地方政府可以围绕社会民众关心的PM2.5问题, 让社会民众积极献计献策, 这样既可以调动社会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又可以督促环保部门改善环保措施, 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臭氧污染不仅危害到空气质量, 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臭氧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 认识到开展臭氧监测的意义, 采取有效的臭氧污染防治措施, 真正降低臭氧污染的危害,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摘要:分析了臭氧污染的危害, 阐述了开展臭氧监测的意义, 并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探讨了减少臭氧危害的措施, 以期提高臭氧监测的质量, 控制臭氧污染。

关键词:臭氧污染,危害,监测

参考文献

[1]潘光, 潘齐, 张广卷.臭氧污染的危害及开展臭氧监测的意义[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七卷) [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3:5.

[2]张明顺.欧盟臭氧污染监测现状及我国开展臭氧污染监测的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 (6) :17-20.

化学诗歌:二氧化碳的制取 篇8

实验室制二氧碳,大理石与稀盐酸。两种苏打皆不用,速度太快控制难。不用硫酸代盐酸,镁盐不如钙盐廉。硝酸见光易分解,鉴别火柴不能燃。反应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解释:

1、实验室制二氧碳,大理石与稀盐酸:“二氧碳”指二氧化碳。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联想: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若用浓盐酸,那么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将混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故必须用稀盐酸。即使用稀盐酸,在制取的二氧化碳中也常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如果需要纯净的二氧化碳,则需将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分别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②若除去H2S(或CI2)中的HCI,则必须通过饱和食盐水]。

2、两种苏打皆不用,速度太快控制难:“两种苏打”特指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能用Na2CO3和NaHCO3代替CaCO3跟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是因为Na2CO3和NaHCO3跟盐酸反应的速度太快,产生的CO2很快逸出,不易控制,也不便于操作。

3、不用硫酸代盐酸:意思是说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稀硫酸跟大理石(CaCO3)反应,则生成了微溶入水的硫酸钙(CaSO4)沉淀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上,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而使反应非常缓慢。

4、镁盐不如钙盐廉:“镁盐”指MgCO3;“钙盐”指CaCO3.意思是说不能用MgCO3代CaCO3,因为虽然MgCO3跟盐酸与CaCO3跟盐酸反应相似,但由于MgCO3的来源较少,不如CaCO3廉价易得。

5、硝酸见光易分解:意思是说不能用硝酸代替盐酸,因为硝酸见光易分解(4HNO3=4NO2↑+O2↑+2H2O),若用硝酸代替盐酸,则制得的CO2中就会有少量的NO2和O2.此外,硝酸的价格较盐酸贵,故通常不用硝酸代替盐酸。

6、鉴别火柴不能燃:意思是说因为CO2能灭火,故可以将燃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检验,若火焰熄灭,则证明CO2已经充满了集气瓶。

仅装一个水分子的瓶子用于运输原子或小分子

文章摘要:富勒烯的笼子可以打开并将水分子包围在内。新研究关键是设计出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瓶盖”,刚好允许一个水分子通过,关闭或重新打开瓶盖,水分子就能自由进出。科研小组改良了传统富勒烯C60的结构,用了一种磷酸盐做盖子,能很容易离开并重新附着在富勒烯孔洞的边缘,这也如同给富勒烯的笼子加了一把锁,将…

一个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的球形笼子做瓶体,一种磷酸盐做“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论文发表在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

此前研究显示,富勒烯的笼子可以打开并将水分子包围在内。新研究关键是设计出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瓶盖”,刚好允许一个水分子通过,关闭或重新打开瓶盖,水分子就能自由进出。科研小组改良了传统富勒烯C60的结构,用了一种磷酸盐做盖子,能很容易离开并重新附着在富勒烯孔洞的边缘,这也如同给富勒烯的笼子加了一把锁,将水分子锁在里面。

论文作者之一、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院维姆·克罗博表示,该设计“作为一种单个水分子的封闭式分子容器非常有效”。将来这种“分子小瓶”可用来运输放射性原子或小分子,用于诸如透视成像之类的医疗目的。

化学诗歌:氧化铜的制取与氢气还原氧化铜

文章摘要:停止实验时务必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否则,空气将进入试管,这样还原出来的铜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氧化铜的制取实验三分之一适研钵,先慢后块圆周磨。火碱宜用饱和液,全部变黑方停做。反应式:CuSO4+2NaOH = Cu(OH)2↓+Na2SO4Cu(OH)2CuO+H2O

解释:

1、三分之一适研钵:意思是说每次研磨时所装药品不能超过研钵容积的1/3(装多了不仅研磨时洒出来,而且降低研磨细度和速率)

2、先慢后块圆周磨:意思是说研磨时杵头要压在研钵体上,始终作圆周运动,开始时速度要慢,随着药品的破碎程度增大,可以适当加快研磨速度。

3、火碱宜用饱和液:意思是说,为了减少溶液的体积,最好用饱和的NaOH溶液。

4、全部变黑方停做:意思是说,直到全部变成了黑色固体时才停止加热。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氢气检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反应式:CuO+H2Cu+H2O

解释:

1、氢气检纯试管倾:“氢气检纯”的意思是说通入大试管的氢气必须先检查纯度,否则有爆炸的危险;“试管倾”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必须使试管倾斜(使管口低于管底)。

2、先通氢气后点灯:意思是说做该实验时务必先通一会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出之后,再点燃酒精灯,否则氢气和空气混合在受热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爆炸。

3、黑色变红水珠出:意思是说待黑色粉末(氧化铜)全部变成光亮的红色(铜粉),同时管口有大量的水珠出现时,说明反应已完全,至此停止实验。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篇9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都提供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试管、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U型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带支管的烧瓶、玻璃导管、漏斗、铜丝、水槽、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铁架台等仪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相互间讨论交流认为哪组装置是最理想的装置?为什么?哪一组装置与众不同?”此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同学们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了各种各样装置,有的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有的装置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有的装置充分利用废弃仪器化废为宝;有的装置却是错误百出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展示作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推选出几组比较有创意的实验装置供同学们学习参考。所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

水泥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篇10

1 方法原理

用磷酸分解试样, 碳酸盐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由不含二氧化碳的气流带入一系列的U形管, 先除去硫化氢和水分, 然后被碱石棉吸收, 通过称量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含量。

2 测定装置

测定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

1.吸收塔:内装钠石灰或碱石棉;2.U形管:内装碱石棉;3.缓冲瓶;4.反应瓶:100mL;5.分液漏斗;6.电炉;7.球形冷凝管;8.洗气瓶:内装浓硫酸;9.U形管:内装硫化氢吸收剂;10.U形管:内装水分吸收剂;11、12.U形管:内装碱石棉和水分吸收剂;13.U形管:内装钠石灰或碱石棉

其工作流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1) 抽气:本装置在抽气的最后部分安装一个适宜的抽气泵和一个可调气体流量的玻璃转子流量计, 以保证气体通过装置均匀流动。

2) 空气净化:进入装置的气体先通过装钠石灰 (二氧化碳吸收剂) 的吸收塔1和装碱石棉的U形管2, 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碳。

3) 酸分解反应:反应瓶4中装入样品。浓磷酸通过分液漏斗5加入到反应瓶中, 样品中的碳酸盐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瓶底部用电炉加热, 促使碳酸盐分解反应进行完全。

4) 气体的净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随同净化的空气通过球形冷凝管7, 其中的水分大部分被冷凝下来。接着, 气体进入含浓硫酸的洗气瓶8, 进一步除去其中的水分。最后, 通过含硫化氢吸收剂的U形管9和水分吸收剂的U形管10, 气体中的硫化氢和水分被除去。

5) 二氧化碳的定量吸收:净化后的气体通过两个可以称量的U形管11和12, 内各装3/4碱石棉和1/4水分吸收剂。对气体流向而言, 二氧化碳吸收剂装在水分吸收剂之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在U形管11和12中被定量吸收, 称量后根据U形管增加的质量, 计算试样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6) 保护:U形管13内装钠石灰或二氧化碳吸收剂, 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从后面进入U形管12中。U形管13的后端接流量计和抽气泵。

3 装置气密性检查

将进气口处的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 关闭分液漏斗5的活塞, 接通各U形管的活塞, 打开电源开关和气泵开关, 调节气体流速为60~100 mL/min左右。经1~3 min后, 洗气瓶8中气泡明显减少 (每分钟不超过2个气泡时) , 即达到气密性要求。否则, 检查各活塞处是否紧密接触, 必要时涂以薄层凡士林;检查各接头处是否连接良好, 橡胶管是否老化。

4 试样的测定步骤

1) 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每次测定前, 将一个空的反应瓶连接到装置上, 连通U形管9~13, U形管的磨口塞都置于开的位置。打开电源开关和气泵开关, 加热调节旋钮置于关的位置, 控制气体流速约为50~100mL/min (每秒3~5个气泡) , 通气30min以上。

2) 恒量U形管11和12

关闭抽气泵开关和U形管10~13的磨口塞, 取下U形管11和12放在平盘上, 在天平室恒温10min, 然后分别称量。重复此操作, 再通气10min, 取下, 恒温, 称量, 直至每个管子连续二次称量结果之差不超过0.001 0g为止, 以最后一次称量值为准。如果U形管11和12的质量变化连续超过0.001 0g, 更换U形管9和10。

3) 测定试样

称取约1g试样, 精确至0.000 1g, 置于干燥的100mL反应瓶中。

将反应瓶和已称量的U形管11和12连接到测定装置上。打开电源开关、气泵开关和计时开关, 控制气体流速约为50~100mL/min。加入20mL浓磷酸到分液漏斗5中, 小心旋开分液漏斗活塞, 使磷酸滴入反应瓶4中, 并留少许磷酸在漏斗中起液封作用, 关闭活塞。打开电炉的加热调节旋钮, 调节至电炉丝呈暗红色, 加热约5min使反应瓶中的液体至沸, 并继续加热微沸5min, 关闭电炉, 并继续通气25min。

关闭气泵开关和计时开关, 关闭U形管10~13的磨口塞。取下U形管11和12放在平盘上, 在天平室恒温10min, 然后分别称量。用每根U形管增加的质量计算水泥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如果U形管12的质量变化小于0.000 5g, 计算时忽略。实际上二氧化碳应全部被U形管11吸收。如果U形管12的质量变化连续超过0.001 0g, 应更换U形管11, 并重新开始试验。

4) 空白试验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除不加入试料之外, 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 取相同量的试剂进行试验。计算时从测定结果中扣除空白试验值。

5) 连续测定和反应瓶的处理

待一个测定结束后, 取下反应瓶, 装上另一个盛装试料的反应瓶继续下一个样品的测定;将测定后反应瓶中的残余物倒出, 洗净反应瓶, 烘干备用。测定时现称样, 避免称量好的试样长时间在反应瓶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结束测定后, 在装置上装一个干燥的空反应瓶, 关闭所有的磨口塞。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测定装置中。

5 注意事项

1) 反应瓶:用前洗净、烘干。不要在电炉上高温加热, 以防反应瓶变形。使用一段时间后, 用稀的盐酸溶液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瓶内壁上的残留物。

2) 冷凝管:连续测定样品时, 冷凝管上端如有较多水汽凝结, 需更换冷凝管。

3) U形管及吸收塔磨口处应用滤纸擦干净, 涂以少量薄层凡士林, 保证密封效果。凡士林不要漏在U形管表面上, 避免U形管的质量发生变化;凡士林不要过多, 以免堵塞进出气孔;反应瓶4的磨口处不要涂凡士林, 因其系受热部位, 凡士林受热易碳化。

4) U形管和吸收塔每次装好试剂后, 试剂上面以及吸收塔底部进气嘴处放一小团棉花, 防止试剂流动而堵塞进出气孔。

5) 高氯酸镁、碱石棉和钠石灰极易吸水和二氧化碳, 在制作此试剂或向干燥管中加入时要迅速, 装好后要将活塞或磨口关闭;试剂瓶用后要马上密封, 避免试剂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而失效。

6) U形管要轻拿轻放, 将要称量的U形管放在干净、干燥的瓷盘内, 防止污染后质量发生变化。

7) 拆装U形管11和12时, 应戴手套, 防止手上汗液玷污U形管。注意勿对U形管两臂向内或向外施加过大压力, 以免弯曲部分断裂。

8) 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 往洗气瓶8中加注浓硫酸时, 瓶中不应有水。磨口处不要涂凡士林, 以免被浓硫酸碳化。

9) 在较长时间内停止使用装置时, 用止水夹将干燥塔的进气管夹住, 将U形管的磨口塞关闭, 套上一个空的干燥反应瓶,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中。

10) 本装置连接管使用Φ6mm的硅橡胶管, 硅橡胶管不易老化, 使用寿命长。

6 试剂的更换

1) 吸收塔1中的钠石灰为粉红色颗粒。使用一段时间后, 如有1/2部分粉红色褪去变为淡粉色或成为粉状物, 则应更换。

2) U形管2中的碱石棉为颗粒状。如左边的碱石棉有1/2粉化且颜色变为白色时, 应更换。

3) 在多次测定硫化物含量较高的样品 (例如矿渣或矿渣水泥样品) 后, 洗气瓶8中的浓硫酸会逐渐浑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如沉淀物过多, 可酌情更换。

4) U形管9左侧支管中的硫化氢吸收剂有1/3变黑后, 更换该部分吸收剂。吸收剂颗粒大小要适中。若太粗, 则总表面积太小, 吸附能力不强, 除硫化氢的效果不好;若太细, 则气体不易通过, 气体阻力大, 抽气时间需延长。

5) 如果U形管11和12的质量变化连续超过0.001 0g, 应更换U形管9中的硫化氢吸收剂和U形管10中的无水高氯酸镁。

6) 在恒量过程中, 如果U形管12的质量变化连续超过0.001 0g, 应更换U形管11中的吸收剂, 并重新开始试验。

探究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篇11

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加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探究活动

观察一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看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吗?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比如何? 【猜测】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②

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等。【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二氧化碳的密度探究实验活动设计

方案一:用天平称量二氧化碳。

方案二:找一米长的轻制杠杆在在等臂位置悬挂相同纸袋。一个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方案三:吹个大气球放入空气中。

方案四:用打气筒给小气球打气,放入大烧杯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方案五:上、下燃着蜡烛中倒入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方案后

【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介绍本组实验设计现象、结论及小组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方案不足之处,经过比较选出可行方案。方案一:由于天平指针的偏移,后面同学看不清,不明显. 方案二:存在空气的流动,不准确.

方案三:呼出气体中还存在其他物质不明确. 方案四:小气球快速上升,现象明显.

方案五:倾倒时速度太慢,太快实验不易成功都会对二氧化碳密度造成错误判断,【归纳――总结】

经比较,同学们普遍认为方案四最好,方案五经过改进,在烧杯中加一个漏斗,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设计后的优点:

①现象明显,直观,趣味性强.

②通过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正确结论效果显著. ③我把方案四和改进后的方案五运用到演示实验中效果明显。④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方案,体会到成功感。

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上一篇:行政侵权下一篇:已用语文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