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回顾(2011年)

2024-08-13

工作回顾(2011年)(共8篇)

工作回顾(2011年) 篇1

2011年物价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物价局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保民生”,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全力应对凝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效发挥了价格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一、2011年价格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受凝冻、干旱自然灾害、翘尾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市物价总体保持较高位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数据显示,10月份,我市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9%,1-10月累计上涨5.9%。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市价格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CPI始终处在高位运行,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总体保持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二是结构性上涨仍然十分明显。虽然从构成CPI的八大类来看,虽然不少月份八大类普涨趋势较为明显,但食品类价格上涨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1-10月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72.9%。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4.2%,粮食上涨18.6%,菜类上涨7.4%。三是翘尾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CPI指数。1-10月,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3.0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51.5%。

二、2011年物价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夺取了“一抗三保”的胜利。2011年初,我市遭遇了持续20多天低温凝冻天气,给市场物价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物价局始终按照“用干部职工的辛苦,换市场物价的稳定”的要求,切实采取多项措施,全力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一是紧急部署,迅速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低温凝冻天气出现后,我局立即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保障粮油、肉、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和强化市场价格监管进行了安排部署,迅速形成了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应对局面。

二是快速出击,创新思路稳控市场价格。凝冻初期,蔬菜价格一度上涨较快,为此我局立即提出并采取对大白菜、白萝卜、莲花白三类市民需求量大的蔬菜价格进行稳控的思路。就是按照政府补贴一点、市场管理方让利一点、经营户尽社会责任少赚一点,从而让老百姓购买时价格便宜一点。这一举措使得大部分蔬菜价格恢复到凝冻天气前的水平,稳控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充分发挥价调基金保供应的积极作用,紧急启用1216万元对粮油及超市进行补贴,并及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组织生鲜农副产品进入我市的经营户和车辆进行补贴、奖励和农贸市场免收场地、仓储等费用提供资金保障,调动了商贩组织货源的积极性,确保了市场货源供应。

三是强化巡查,高压态势维护市场秩序。凝冻期间市场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力保各项稳控惠民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会同省物价局和两城区价格主管部门组成8个检查组,共出动检查人员3000余人次,每日对中心城区70多个农贸市场、超市及早餐、交通运输等行业进行全天候巡查,召开7次提醒告诫会,查处了9起价格违法案件,及时制止了各类带有苗头性的涨价行为,有力确保了凝冻期间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二)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物价过快上涨。针对今年以来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市物价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从生产、流通、储备、供应、调控、监管等多个环节采取了多项措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市物价过快上涨。

一是千方百计“保供应”。保障主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是稳定物价的前提和基础。2011年,市物价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价调基金使用方向,加大了对生猪、蔬菜、禽蛋等生产扶持的资金倾斜力度,有效提高了重要农副产品本地供应能力。仅蔬菜生产补贴就已拨付2134万元。其次是保障粮食安全,扩大粮油储备,2011年价调基金安排了4000万元粮食风险金,使市级粮、油储备量达历史新高,有效确保了“百价之基”的粮油供应。6月初,针对生猪供应不足的问题,市物价局及时启动补贴机制,对调入我市定点屠宰场的生猪每头给予30元的补贴,充分调动了商贩组织货源的积极性,有效保障了生猪供应。从7月份开始,又采取利用生猪屠宰龙头企业的优势地位稳控批发环节白条猪出场价格的措施,从而稳控猪肉市场零售价格。同时,对涉及生猪饲养、屠宰、销售环节收取的生猪检疫、消毒,以及对定点屠宰场收取的排污等费免收5个月,以缓解猪价持续上涨的冲动。

二是多管齐下“减环节”。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是平抑市场物价直接有效的方法。2011年,针对我市蔬菜价格一度涨幅过快,及时会同商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了农贸市场生鲜蔬菜统一配送工作,减少了蔬菜流通环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市蔬菜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为降低流通成本,从8月份开始,对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免收摊位费、综合管理费。同时,降低从业人员体检、卫生检测、畜禽产品检疫等收费,并对餐饮、农贸市场、超市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减半征收。预计此次减免相关费用将超过1100万元。此外,多次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在重点农贸市场推进猪肉、蔬菜、粮油、蛋禽的直销点,为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高压态势“强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是稳控物价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切实做好宣传、提醒、告诫工作,积极引导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并让经营者了解党委、政府稳控物价的决心和信心;多次在省市主流媒体上发布政府部门在发展生产、保证供应、强化监管、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众生活等方面采取措施的信息,引导了社会舆论,有效稳定了经营者和市民的心里预期。一方面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对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有效平抑了因日本地震核泄漏恐慌而引发的食盐抢购潮,确保了五里冲农贸市场平稳、顺利搬迁,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

四是加大力度“重民生”。平抑重要民生价格、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生活是价格调节基金的重要职能。2011年,针对物价高位运行,市物价局及时启动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前3季度,共拨付价调基金近亿元(9975万元),对全市8类困难群体共32万人发放了3个季度的临时价格补贴,有效减轻了因物价高位运行给全市困难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近年来,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过快上涨,我市早餐价格也逐渐呈过快上涨趋势,市民对此反映很大。对此,市物价局认真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着力稳定早餐价格。8月份,在市物价局的精心组织下,全市22家具有一定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早餐店经营者响应政府号召,承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举措挖潜,控制早餐成本,降低早餐价格,在原有早餐价格的基础上集体下调了0.5-1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2011年,在全力稳控物价的同时,市物价局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狠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是全面完成“三创一办”各项工作。2011年是“三创一办”冲刺年,市物价局认真对照“创文”、“创卫”指标体系,倒排工作进度,认真收集、整理和补充相关资料,确保各项迎检资料完整完整、按时归档。在牵头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中,加强组织领导,分解目标任务,会同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狠抓落实;特别是在“民运会”和“创文”检查验收的关键时期,全局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全天候在中华路“示范街”开展巡查,严查不明码标价、兜售假货、短斤少两等不法行为,为“民运会”和“创文”活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扎实开展“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为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内容、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并落实到人,有效推动了各项活动有序开展。按照市委要求,“挂帮”南明区永乐乡,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该乡各村,调查了解乡情民意,找准结合点,并通过开展三个“结对子”(价调基金与该乡发展蔬菜产业结对子、各处室与各村结对子、党员干部与该乡困难群众结对子),使“挂帮”活动顺利开展。三是夯实物价工作基础。在强化市场监测,与农委、粮食、商务共享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并充分发挥每月联席会议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判价格走势,及时为党委、政府提出应对之策。打造12358价格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价格投诉举报渠道,在原来工作日8小时人工受理投诉举报的基础上,通过“数字物价”的建设,工作之外的时间也可以自动受理市民的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加强价格调研工作,开展对生猪、油菜籽等农产品的生产情况调查,掌握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及价格变动情况。

三、2012年物价工作思路及打算

2012年,市物价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来思考、谋划工作,切实找准工作方向,增强前瞻性,赢得主动权,充分发挥物价部门职能作用,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一是完善和夯实调控机制,提高市场调控能力。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弱和逐渐消失,2012年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应抓住物价平稳回落的有利时机,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从生产、流通、储备、供应、监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充实调控手段,完善和夯实调控机制。重点是利用价调基金扶持生猪、蔬菜、禽蛋生产,完善生产布局,提升我市本地供应能力;其次,支持有关部门搞好重要农副产品的调运、储备和产销衔接,确保市场农副产品各季节均衡供应;最后,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主要农贸市场“直销”门店问题,以增强价格异常波动时平抑市场物价的手段。

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切实把握物价走势。2012年价格监测以提升时效性、准确率为主。重点做好节日、恶劣天气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市场价格监测,进一步拓宽监测领域,逐步把酒店客房、景区、交通等纳入监测范围,及时掌握市场价格走势的倾向性和苗头性。同时,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切实做好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有效掌握价格变化的特点,搞清市场价格变动的深层次原因,为研判物价走势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为旅游等我市重点行业提供价格服务。加强水、气、停车等价费的成本监审,为下一步政府调定价打好基础。

三是转变市场监管方式,营造良好的价费环境。2012年市场价格监管将逐渐由强调高压态势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依法打击为辅。总结、梳理近年来在做好宣传、提醒、告诫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勤跑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采取与城区主要农贸市场结对子等形式,定期组织市场管理方、经营户座谈,开展价格法律法规培训,让经营者知法、懂法,从而引导他们诚信、守法经营,从根本上预防价格异常波动时市场跟风涨价、搭车涨价等现象。结合开展涉农、涉企、教育、医疗、旅游、房地产、殡葬等专项检查,进一步推进价格服务进企业、学校、社区等,维护人民群众价格权益。

四是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始终关注民生。合理安排好价调基金,充分发挥其保民生的积极作用。重点做好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的“筑城温暖行动”工作,对全市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确保困难群众欢乐祥和地度过元旦、春节。其次,利用价调基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2011年11月14日

工作回顾(2011年) 篇2

2010年亮点:召开了全国文件 (档案) 管理中心工作座谈会;开展了“城市记忆·项目建档”活动;开展了婚姻档案网络一站式服务;利用QQ、飞信等软件开展档案指导远程服务;现行文件报送工作列入目标考核, 实现与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哈尔滨”的链接;市委市政府追加投资180万元用于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手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 制定了《哈尔滨市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方案》;制定了《哈尔滨市档案局关于在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哈尔滨市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哈尔滨市婚姻档案数据录入格式》、《哈尔滨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了“远学刘义权, 近学身边人”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以“五个围绕”为牵动, 实施主动服务新战略。紧紧围绕市级重点项目建档工作, 集中力量加强分类指导;紧紧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建设,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档案工作;紧紧围绕“政风建设年”活动, 对政风建设年工作中确定的重点跟踪大项目开展档案全程服务;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全面加强企业档案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三农”, 强化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进行示范县试点。二是以“两个需求”为内容, 不断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档案的需求, 深入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的需求, 围绕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把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三是以“三个环节”为重心, 努力提升档案价值。依法治档, 在立法、执法、普法宣传三个环节上齐抓共管。四是以“三级建设”为方向, 分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化进程;加快基层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 确保进馆单位电子档案数据与市档案馆数据库无障碍对接;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 加速区县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进程。五是以“四防”为重点, 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和联防一体化的档案安全体系, 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六是以“三项要求”为目标, 全面提高档案干部素质。在开展“做主人、敢担当, 谋发展、惠民生”学习讨论活动的效果上求“实”;在开展“政风建设年”工作中求“硬”;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上求“强”。

齐齐哈尔

2010年亮点:切实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验收率达到100%;档案网站建设稳步发展, 齐齐哈尔档案信息网点击率已达7.6万次;查处档案违法案件3起;为7056名丢失档案的职工补建了档案;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加强全市综合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开展县区档案网站建设及数据库建设;开展综合档案馆测评;做好档案保护与抢救工作, 落实地方政府匹配额度。二是提高创新能力, 基本形成档案工作服务创新体系, 将创新服务纳入全市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当中。三是在巩固乡镇村档案工作、农业科技档案三级网络、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工作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基层党的建设、民主管理、文化生活、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管理、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任务, 做好相应的档案工作,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加大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力度, 引导和促进国有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推动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实现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90%以上的目标;继续完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增强档案工作社会服务功能;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档案工作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四是加强档案干部素质建设, 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牡丹江

2010年亮点:开展了学生成长档案试点工作;开展了民营企业协作组活动;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 开展了乡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报审工作;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通知》和《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推动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规范开展;县区档案信息化工作进展顺利;弘扬兰台精神, 开展了“远学刘义权近学身边人”的思想教育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夯实基础工作, 加强档案馆建设, 逐步打造具有“五位一体”功能的公共型档案馆;在做好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的同时, 继续开展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广泛征集重大活动 (事件) 档案、名人档案和地方资料, 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拓宽民生档案接收范围, 整合馆藏民生档案资源, 编制民生档案专题目录, 建设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加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 加强市档案馆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设, 继续开展照片档案扫描工作, 继续加强各县 (市) 、区档案局 (馆) “三网一库”建设;进一步完善牡丹江档案信息网站, 逐步实现馆藏档案 (资料) 在线查询。二是加强业务建设, 规范机关档案工作;推动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展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档案宣传, 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 扩大档案宣教工作成果;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重点解决提高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管理体制设置以及档案工作保障条件等问题;提高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在社区全面建档的基础上, 提高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三是以修志编鉴为中心, 全面规范地方志工作。四是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佳木斯

2010年亮点:开展了国有转制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重大建设项目登记工作, 形成了登记名册;开展了全市经济科技领域档案评先工作;开展了机关档案管理升级工作;加强重点档案抢救信息的反馈工作, 开展了重点档案抢救经费使用情况调研;完成了佳木斯市档案信息网站改版工作;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重点, 开展了“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做贡献”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认真抓好三项工作。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在继续做好村级建档、村档乡管、新农合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工作的基础上, 抓好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认真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加大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把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都纳入指导范围和接收范围, 重点抓好社保、医保、社会救济、城市动迁、职工档案补办认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认真抓好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 继续巩固企业档案工作、工程项目档案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知识产权、污染源普查和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的监督指导。二是围绕发展, 夯实基础, 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并进一步加快重点档案抢救步伐,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现有重点档案抢救任务。三是围绕目标, 攻坚克难, 实施四项措施。更新观念抓创新, 树立在档案安全管理中求服务质量、在服务中不断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的思想, 并采取有效方法推进工作目标的落实, 尽快实现由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转变;以人为本抓队伍, 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争先创优多作为, 争取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强化目标抓落实, 通过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制度, 保障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大庆

2010年亮点:新馆建设稳步推进, 即将竣工, 并争取了650万元购置新馆设备及搬迁经费;庆南、庆北新城档案工作步入正轨;开展了将乡镇档案纳入县级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试点工作;制定了《大庆市重大活动文件材料归档责任书》, 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归档责任;大庆市档案信息网站改版, 增设了栏目, 完善了功能;县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做好新馆后续建设和搬迁筹备工作。二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和街道、社区档案工作, 加大小城镇、城中村、村变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 将涉及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合作医疗、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地域风土乡人情等档案纳入监管范围。三是做好新城、园区和企事业单位档案指导工作。重点完善庆南、庆北新城档案机制建设, 在实现经济园区、开发区管委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 着力做好园区内企业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指导;以执法检查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加大对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四是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 完善档案馆藏体系;重点加强对民生档案的监管, 接收公证档案等涉民档案进馆;指导县区逐步取消部门档案室, 有条件的县实现乡镇档案室接收村级档案, 县档案馆接收乡镇档案, 确保档案集中、安全保管和利用。五是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在完成馆藏文书档案永久卷全文扫描的基础上, 开展对馆藏长期档案及馆藏资料的全文扫描工作, 建立健全档案原文数据库、音像数据库、资料数据库和现行文件数据库;推进县区数字档案馆建设进程。六是推进档案法制建设。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并把档案行政执法融入档案宣传、业务指导、工作调研的全过程, 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七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纪律严的档案队伍。

鸡西

2010年亮点:开展了农村特色档案建档工作;建立档案工作年检制度, 下发了《关于建立档案工作年检制度的通知》;与市工商联、市工业信息化产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 制作了“鸡西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无偿服务指南”卡, 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一并下发给民营企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举办了以“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做贡献”为主题的档案工作图片展。

2011年思路:一是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进一步丰富馆藏, 改善馆藏结构, 实现档案征集系统化、档案馆藏数字化、档案资源整合化、档案接收规范化。二是加强档案服务利用体系建设, 发挥档案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通过继续推进机关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档案监管向二级单位延伸、抓好乡村两级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区县档案部门基础工作、加强经济科技档案工作, 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树立服务意识, 改进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手段, 实现档案服务优质化;以“六区档案巡礼”和“档案与民生”为主题, 开展档案工作专题宣传, 实现档案宣传专题化。三是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加强档案库房安全建设, 达到“八防”要求;加快老化档案抢救工作进度。

双鸭山

2010年亮点:继续开展了再就业档案的建档工作;开展了全市民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确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对象1 819户;开展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活动;下发了《关于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方式;市档案局档案利用大厅改建工作结束;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紧密围绕“五区一城”发展战略, 突出抓好新工作领域、新经济组织建档工作;充分发挥馆藏档案价值, 办好各类专题展览;在做好常规利用服务的基础上, 定期开展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和预约查档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力度, 形成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良好环境;加强档案法制宣传, 力争把档案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列入全市的五年普法规划, 营造依法治档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社保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就业档案等民生档案的收集力度, 并将涉及国计民生的专门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管理体系;加大对散存于民间的珍贵档案的征集力度, 采取集群式征集方法, 提高征集效果;开展视频档案收集工作。四是加强档案馆舍建设, 强化档案馆“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五是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电子文件管理平台, 加强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市、县、区档案信息远程在线查询服务, 县、区档案部门门户网站和局域网全部建成;市、县、区档案馆要100%完成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建设, 文件级达到60%以上。

伊春

2010年亮点:全市档案馆库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 各级政府全年共投入专项资金1 500余万元;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95%, 组建了5个协作组, 吸纳成员单位62户;召开了全市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对全市21个县 (市) 区 (局)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提高了基层单位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的管理水平;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提高五个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对民生领域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围绕民生需求, 调整建档范围, 重点抓好社保、医保、社会救济、城市动迁、职工档案补办认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提高对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对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继续抓好村级建档、村档乡管、新农合档案等工作的基础上, 开展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高对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继续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程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污染源普查档案、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的监督指导;提高对旅游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二是加强六项档案业务建设。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 以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 开展“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重点做好网站建设、电子文件网上接收和提供利用、档案数字化等工作;加强档案法制和宣传建设, 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制定和评议考核机制, 进一步宣传档案工作, 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开展档案安全监督工作, 提高档案安全防范能力;开展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 分步骤建设本级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或开展异地备份。

七台河

2010年亮点:进一步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工作, 并面向全市民营企业发放了“七台河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无偿服务指南”卡;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 开展了乡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报审工作;与市林业局联合对三区一县的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加强对三区一县、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做到执法与指导相结合, 实现档案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着力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完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逐步将所有与民生有关的档案纳入建档范围和进馆范围;加强对涉民部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重点抓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保险档案、就业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等工作。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做好服务利用工作。加大档案接收和征集力度, 丰富馆藏内容, 改善馆藏结构;认真做好提供利用工作, 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四是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档案干部的整体素质。

鹤岗

2010年亮点:修改完善了《鹤岗市档案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鹤岗市档案行政执法程序》等7项档案规章制度;强化档案收集工作, 下发了《鹤岗市档案局 (馆) 收集档案资料实施细则》、《鹤岗市档案馆接收单位名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和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继续抓好村级建档、村档乡管、新农合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工作的基础上, 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建设, 并积极探索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模式和途径。二是进一步加强以服务为重点的民生档案工作。加大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重点抓好社保、医保、社会救济、城市动迁、职工档案补办认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利用办法和制度, 充分发挥档案在服务民生上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国有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以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 努力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成“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五是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各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 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 加强各级档案部门网站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档案安全基础设施, 提高档案安全防范能力, 加快重点档案抢救步伐。七是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坚持依法行政, 进一步明确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贯彻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推进档案行政执法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八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做贡献”活动深入开展, 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

黑河

2010年亮点:市县两级政府把档案事业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 全市全年投入档案事业专项经费63.8万元;孙吴县档案馆馆库建设纳入了2010年度中央扶持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 争取补助资金101万元;组建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 并向民营企业发放了业务指导服务卡片;《黑河市重大事项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列入了2010年黑河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发规划并下发执行;深入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并在黑河档案信息网上开辟了活动专栏。

2011年思路:一是做好档案事业评估和档案馆测评工作。二是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步伐。各综合档案馆要全部完成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任务, 同时加快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步伐, 建立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或异地备份库, 确保电子文件安全;完成五大连池市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工作。三是加大档案法制建设力度。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对县 (市) 区档案法制工作的层级监督, 把民生领域、新农村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四是继续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切实做好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加大档案征集力度, 不断丰富馆藏内容, 改善馆藏结构。五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培训力度, 每个乡 (镇) 都要建立一个村级档案工作示范点。六是不断拓展新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继续加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导服务的力度, 通过培养树立典型、上门指导服务、利用协作组互相促进等方式, 加快民营企业建档步伐;认真贯彻《黑河市重大事项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积极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和自然保护区、林权改革等领域档案工作。七是积极完善民生领域档案建设。按照建立“两个体系”的要求, 对涉及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教育、医疗、诚信、物权、知情权和公共服务获得权等领域的民生档案强化监督指导和管理服务, 对涉及民生领域的档案要提前接收进馆, 优先进行数字化。八是继续做好档案宣传、培训、科研和学会工作。九是全力抓好档案馆舍建设。争取独立建设综合性的黑河市档案馆, 完成孙吴县档案馆建设工作。十是做好档案保护和抢救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档案保护和抢救补助资金, 抓好资金的使用和地方财政资金匹配工作。

绥化

2010年亮点:开展了《乡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全面铺开;加大了全市597个第二批新农村建设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了县 (市) 区档案部门民营企业服务热线, 在全市范围发放了民营企业档案服务联系卡片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绥化市档案信息网站点击量突破12万次, 开展了《绥化市撤地建市十周年图片展》网上展览;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2011年思路:一是坚持依法治档, 强化全市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加强档案法制宣传工作, 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 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 加大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档案事业的科学管理, 促进基层档案工作的全面进步。抓好机关档案工作, 促进机关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工作;积极抓好产业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面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加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开展全市中小学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档案馆业务建设, 全面提升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做好档案接收征集工作, 进一步促进馆藏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充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做好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办好展览;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 带动县级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四是以档案馆舍建设为依托, 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望奎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强档案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继续抓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为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兴安岭

2010年亮点:开通了大兴安岭地区档案局门户网站及塔河县、漠河县、呼玛县档案局网页;以地委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在党政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涉农地区建立了乡、镇、村档案工作指导名册, 乡村建档工作全部完成, 规范化达到了90%以上;制作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无偿服务联系卡并已发放到民营企业;开展了政府出资企业和改制企业登记工作;开展了向刘义权同志学习和争先创优党员服务活动。

工作回顾(2011年) 篇3

1.铜价整体走势

2011年的国际铜市呈现高位盘整后回落的态势。年初开始,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铜价先是延续2011年的强势,在8 945~10 190美元区间震荡;5月中旬,随着标准普尔指数下调美国债务评级,欧债问题加剧,铜价向下突破,探底8 505美元;之后受国内铜消费转好等因素的推动逐步走高,于8月初达到9 905美元的高点;进入8月份,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股市大跌。受此影响,8月上旬和9月下旬,国际铜价出现两波急跌,至10月初下探年内低点6 635美元;四季度以来,欧洲各国商讨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加上美国经济复苏势头逐渐明朗,铜价企稳反弹,围绕7 500美元收敛整理,年底收盘7 557美元,全年跌幅18.7%。不过,由于前三季度波动区间明显高于去年,2011年三个月铜年平均价格达每吨8 830美元,同比上涨16.8%。

2. 供求关系分析

铜矿品位逐年下降,矿业劳资纠纷不断,加上自然灾害影响,2011年铜精矿产量严重低于预期。据国际铜研究组织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球矿山铜产量较上年同期持平,全球铜精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铜矿供应短缺限制了精铜的产出,2011年全球精铜市场继续处于短缺状态。据英国商品研究局12月报告的预测数据,2011年全球精铜总产量1 871.4万吨,同比下降0.5%;全球总消费1 910.2万吨,同比增加3%;2011年全球精铜市场存在38.8万吨供应短缺。

3. 基金行为分析

2011年信贷资金紧张导致期铜市场面临流动性“失血”的困境。从年内纽约铜的持仓走向不难看出,基金对做多铜的兴趣逐渐降低。年初基金净多31 800手,接近2005年二季度以来峰值,二季度明显回落,至5月下旬基金净多仅剩6 000多手,尽管7月下旬一度回升至24 600手水平,但之后由于基金多头大幅减仓而迅速下降,9月下旬转为基金净空结构,年末基金净空维持在近3 600手水平。总持仓规模也从年初的16.63万手减至年末的11.72万手。对冲基金削减头寸与全球宏观经济前景密切相关。由于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部分工业品等库存量明显增大,前几年紧张的供需关系已经改变,作为对冲工具的大宗商品,当经济前景不明时,自然就会被抛售。

二、2012年铜市展望

1. 全球铜市场供求预测

根据全球主要矿产商的生产计划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铜矿产量有望进入快速增长周期。研究机构Brook hunt预计2012年铜矿产量将增长6.4%,达到1 761.5万吨,2013年增长速度更是达7.2%;国际铜研究组织预测2012年矿产增长速度将达到9.4%,而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不到2%。从需求方面来看,Brook hunt预计2012年全球需求将增长4.6%,全球铜供需将从紧缺趋向平衡状态;中证期货预计2012年全球精铜存在18万吨过剩;麦格理银行的预测较为乐观,认为由于中国铜库存水平较低,且中国将放松货币政策,2012年全球铜供应缺口预计达20万吨。总的说来,2012年全球铜矿产量进入快速增长周期,铜供应即使存在短缺,幅度也非常有限。

2. 铜价走势分析

预计2012年一季度,欧债危机将继续影响世界市场,全球股市还有下跌空间,美元再创阶段性新高的可能性较大,包括铜在内的基本金属市场也将相应地有一个震荡筑底的过程。三个月铜价格可能在一季度内探测年内低点6 500美元;二季度开始至年中,预计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逐步放松信贷,欧洲央行、或美联储推出QE可能性增加,伦铜价格有望随着全球股市走强、美元回落,进入振荡上升期。预计上半年伦铜三个月每吨价格波动区间在6 500~8 500美元,下半年每吨区间在7 500~9 500美元;预计沪铜每吨价格上半年区间为48 000~62 000元,下半年每吨区间为54 000~70 000元。

3. 宏观经济分析和国内铜市场需求预测

2012年世界经济依然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包括铜在内的整个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去年9月份将201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调降至4%,持续发酵的欧美国家债务危机和动荡的资本市场将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深度波动,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将呈现宽幅震荡的格局。

从国内铜市场需求来看,2011年中国精铜表观消费量同比仅增长4.7%,远低于2009年26.3%和2010年12.9%,但754.1万吨的总量水平依然占全球总消费量近四成,2011年国内的铜消费增长主要依靠电力行业和空调制冷行业支撑。2012年,尽管普遍预期中国总体投资增速将下降,但由于占据中国铜需求近一半的电力需求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不强,我国铜需求增长态势将继续得到有力支撑。相对来说,空调业、汽车制造和房地产这三个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预计2012年的总体产销情况不容乐观。总之,可以预期,2012年电力行业仍然是国内铜需求的主要支撑点,而与投资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对铜需求的支撑较弱。预计2012年中国铜实际需求总量增加7%左右。考虑到2012年国内精铜产量增长将加快,2012年中国净进口需求将不会明显提高,预计在215万吨水平。

工作回顾(2011年) 篇4

人事行政部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结合市场情况,2010年的人才竞争将尤为突出,再加上家具行业的特殊性,所以人员稳定将十分重要,人事行政部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2010年开工以来,生产部人员归位状况很好,年前离职的部分技术工,年后仍回来上班(已按重新入职算),未给生产的正常运行...更多>>

人事行政部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一,09年工作总结:1,人事工作方面1.1本部门人员编制情况:经理1名,下半年增加助理一名;门卫2名(白,夜班),清洁工1名;1.2全公司人员编制情况:截至12月底,全公司总人数119人,其中生产制造中心94人,软床营销中心7人,沙发营销中心4人;品牌推广2人;新品开发4人;人事行政部4人;财务部3人,总经办1人;1.3在2009年的人员招聘工作方面,生产制造中心熟手主要靠生产总监或生产部员工介绍或挖掘完成.学徒工由人事部招聘完成.总体来说生产线或其他职能部门未因人员问题影响工作正常开展.1.4在2009年进行过2次全体员工培训工作,1次中高层培训工作,09年度的培训主要以学习光碟为主,学习完成后员工发表学习心得,1.7解决了相关的劳资纠纷事宜,对人员异动能进行妥善妥善处理,避免造成负面影响.2,行政工作方面2.1全年未出现一起失窃,失火等安全事故;2.2全体员工工作秩序井然,没有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发生;2.3发生过一次员工酒后滋事事件,一起保安防卫过当事件,都因处理及时,未造成经济损失,未造成严重后果.在事后行政部将当事人做了严肃处理并召开了员工大会,杜绝了今后继续发生类似事件.2.4解决了员工就餐,住宿,冲凉等问题,对进一步稳定员工起了很好的推进作用,而且给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2.5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工作,和村里和邻里关系处理得当,相处融洽.2.6协调部门关系,正确处理相关事宜.3,总经理临时交待的其他工作完成了总经理临时安排的各项工作,并能结合实际给总经理提供参考意见和办法.配合各部门完成了相关工作.总体来说,2009年本部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在公司总经理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部门工作尚存不足,在来年尚需加强和进一步提升.二,2010年工作计划紧密围绕“抓市场,挖潜力,增后劲”的指导方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紧密围绕“抓市场,挖潜力,增后劲”的指导方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做好本部门各项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增强后劲!好本部门各项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增强后劲!1,本部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及定编定员:总经理助理保安人事行政经理司机(负责调动)本部门定编定员:经理1名,保安设两名(12小时/班),司机(保持现状),保洁(1名)保洁部门人员工资结构及建议工资标准:2部门人员工资结构及建议工资标准:2.12.1保安基本工资(660补贴工资(240)基本工资(660)+意外保险(100)+绩效工资(100-500元)+补贴工资(240)意外保险(100)绩效工资(1002.22.2保洁员基本工资(600)意外保险(100)绩效工资(100—300)基本工资(600)+意外保险(100)+绩效工资(100—300)3围绕指导方针,着手“增后劲”工作开展:3.1人员储备:3.1.1结合市场情况,2010年的人才竞争将尤为突出,再加上家具行业的特殊性,所以人员稳定将十分重要.2010年开工以来,生产部人员归位状况很好,年前离职的部分技术工,年后仍回来上班(已按重新入职算),未给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困扰.但仍准备备一些合适的技术熟手以备旺季所需.3.1.2职能部门主要需增加业务人员,结合沙发和软床的需求,已发布报纸招聘.本次人员选拔程序将采用人事部经理初试,部门负责人复试,总经理或总助最终复试.3.2执行力工作的加强3.2.1抓好各部门月度,年度工作计划的提交,配合做好计划内工作内容的进度跟踪事宜;做到工作日清日结,月清月结;有遗留或违规操作按制度追究责任.3.2.2结合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制度事项落实工作,奖罚分明.3.3员工培训工作的加强3.3.1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以送外培训为主,结合工作需要和公司的安排,送相关高层外出参加培训,该类人员培训签订培训协议,以明确双方责任;3.3.2中层管理人员内外培训结合,主要为管理技能培训;结合实际,计划2010年和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一次拓展培训,以加强中高层的配合度和团队凝聚力;3.3.3基层员工培训以内部培训为主,主要为企业文化培训和心态培训;以学习光碟为主,配合平时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3.4“6S”工作的加强结合09年的6S开展方案,在2010年做好6S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安全”放首位,仍保持0安全事故记录;生产一线操作员工必须坚持岗前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该项工作由人事部主导,生产部各组配合;全公司安全工作的开展,从日常细节做起,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的开展;由行政部出面,请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公司进行一年一次或两次的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习.建立6S检查和评比制度,把6S工作落到实处;3.5做好员工福利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3.5.1在现有硬件的条件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员工福利;如:员工宿舍增加电风扇,集体宿舍增加电视机;员工就餐新员工入职多更优秀的人才,塑造更好的团队;3.5.3多开展员工集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在活动中贯穿企业文化内容,用活动将文化深入员工心中;增强员工凝聚力;3.5.4新进管理人员和职员,签定劳动合同和购社保,在谈入职工资时即考虑到公司应承担的社保费,避免政策风险;3.6做好和当地政府和邻里关系的相处工作;总体来说,人事行政部门就是一个综合服务部门,在2010年的工作中一定做好为各部门服务的工作.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出力!人事行政部

工作回顾(2011年) 篇5

——2011年1月20日在金泽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金泽镇镇长 曹 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泽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的回顾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落实、创特色”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完成了镇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围绕转型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5.3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8.15%。完成税收收入88477.68万元,同比增长18.85%。完成镇级财力收入32692万元(包括教育经费),同比增长11.87%。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新注册企业1053户,六大经济小区完成税收74910万元,同比增长11.21%,占全镇税收总量的84.65%。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9.5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55.3亿元的27%,骨干企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突出。完成农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2.3%,现代农业得到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步伐加快,特色水产养殖得到大力发展,特色水产育种科研取得重要突破。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古镇保护进一步加强,“新四民”会馆等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农事旅游等工作推进有序,第三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土地复垦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完成5000亩土地复垦指标立项申报工作,其中1800亩实施填土、平整。

(二)围绕小城镇试点,加大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市政府《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的文件精神,在进一步明确城镇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工作节奏,提出了“规划先行、产业先导、环境先为、民生先要”的“四先”原则,加快小城镇试点各类规划的编制。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共设施体系,改造完成岑卜路、金中路、金溪路白改黑道路5.7公里,总投资723万元。危桥改造计划17座,已全部完成。完成蔡浜、杨湾、金姚村的道路桥梁改造,总投资845万元。新建的金泽派出所、金泽消防队已正式使用。商榻污水厂改建全面完成,西岑社区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施工,金泽镇区污水管网建设、古镇区污水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实施第四轮自然村落改造,投入资金1800万元,全面完成新港、河祝、雪米和淀西四个行政村八个自然村落的改造。积极推进农村道路标准化建设,调整优化了“村村通”公交线路。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加大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整治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4710平方米。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苏申外港线港监站、船舶停靠服务区工程全面完成,苏申外港线沙港检查站、长湖申线新池检查站完成前期动迁工作。涵璧湾二期征地工作已部分完成。

(三)围绕改善社会民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努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94元,同比增加10.6%。着力改善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2010年新增就业人数3111人。社会保障面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至2010年,参加镇保18184人,参加农保704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330人,占农民应参保人数的99.5%,凡参保人员全部参加特种大病保险。积极开展帮困送温暖、结对帮扶、慈善助困等活动,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救济帮扶力度。2010年共募集各界善款528万元。2010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349.79万元,受益人数28923人次。

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去年,分别有3项和11项被立为市级和区级科技项目;新增民营科技企业6户;专利授权81件。中、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2010年8月,完成了金泽中学新建并全面投入使用,主动配合区教育局切实做好三所中学合并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商榻幼儿园扩建,有效缓解了商榻地区幼儿入园难的矛盾。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户籍制”医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迎世博、天使在行动”活动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服务品牌奖;中山医院与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网络,成为我区首家开展医疗远程教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积极开展以“迎世博,迎复审”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认真落实检查、考核、评比制度,有效巩固市级卫生村、整洁村的创建成果,着力推进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建设等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积极开展“生殖健康进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广播电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有线电视覆盖到每个自然村落,确保全年安全播出无事故。加大体育设施投入,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倡导以“和谐新农村、文明新风尚”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村居建立了38支文艺团队,努力打造“一村一乐”的文化品牌。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围绕平安创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来沪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领导值班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中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轮岗锻炼制度,重视群众初信初访化解工作,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2010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18批1216人次,办结518件,办结率100%,化解461件,化解率89%。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高度重视并抓好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工作,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围绕机关作风建设,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组织开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主题教育,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依法行政,落实“三重一大”决策议事规则,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建立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制度,完善惩防体系。强化效率观念,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首问责任制”,第一时间处理接访等制度,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机制,机关作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着力推进机关作风和队伍建设。以教育为先导,强化宗旨意识,以整改为重点,树立良好风气,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建立长效机制。2010年机关作风建设在去年有效开展“红旗科室”评比的基础上,今年开展了每季度“服务明星”评比奖励活动,同时实行机关值日巡查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值班领导和三名机关干部担任机关值日,检查制度落实情况,通过“抓基础、重参与、勤激励”的方式,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取得了新成效。机关干部政策意识、法制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2010年2月起,在各村(居)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针对村务管理、村级经济发展、村民利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采用“支部提议”、“班子商议”、“党员代表议事会审议”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再加上“事前公开,结果公开”,确保了程序的公正、透明,扩大广大群众对村(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基层组织科学谋划和议事决策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镇人民坚持把做好世博各项服务保障和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为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作出了贡献。积极开展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切实加强了“两点”、“三线”、“四集镇”为重点区域的管理,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世博安保工作各项要求和部署,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着力推进世博安保社会面防控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和全镇力量,做到工作重心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工作保障到位。确保世博安保工作万无一失,确保地区平安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镇上下面对复杂形势,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前行,奋力拼搏,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此,我代表金泽镇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的全镇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全镇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管理、公务服务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快;一些政府公职人员的能力素质还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工作标准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小城镇试点建设的重要一年。当前,我们要以国家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引领,紧紧抓住上海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的机遇,紧紧抓住青浦“一城两翼”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紧紧抓住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建设的机遇,按照“维护稳定保平安,经济发展上水平,试点改革见实效,项目推进出形象,条块工作有特色,队伍建设强素质,村镇创建树新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目标,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做好2011年的政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青浦“一城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抓手,以“强基础、保稳定、暖民心、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金泽镇的资源优势,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城镇管理,努力开创金泽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区政府下达指标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2011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发展方式,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复垦,开展对基本农田的规划整理,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逐步形成生态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品牌效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推进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发展,确保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4300亩;稳定油菜种植面积2500亩;调优水产养殖品种,增加特色水产养殖面积,确保特色水产养殖占水产养殖面积的70%,增幅5%。

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调整中优化。充分发挥小城镇试点产业集聚效应,以及远郊地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2.5产业”。逐步形成低碳环保的商贸商务、会务会展、教育科研、企业总部、研发结算、文化影艺、策划设计、休闲养生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滨湖经济产业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联系,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关注,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现有工业点,加大调结构、促转型的力度,提高存量厂房有效率和工业土地产出率,使现有工业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继续加大土地复垦力度,2011年土地计划申报复垦面积5000亩,计划对2500亩进行填土、平整。

(二)聚焦重大项目,全力做好配合工作。

加快各类服务业发展,聚全镇之力积极配合和推进大型旅游项目、海关项目、涵璧湾二期、新四民会馆、书香门第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同时,在加大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保护的同时,依托大观园、淀山湖、生态自然村、亲水小渔村等,建设一些原生态美景,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项目。

(三)加快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

根据市政府2009年41号文件精神,将试点镇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产业承载能力、人居环境优良、资源节约、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各具特色的郊区示范城镇”的要求,全面推进金泽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高标准建设金泽新市镇。年内完成各类规划编制,制订完善宅基地置换实施办法,积极启动新市镇建设。

(四)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市政发展水平。

顺应小城镇试点建设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全镇建设规划,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市政管理水平。加强新市镇交通、绿化、给排水、电力、天然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创造新市镇建设的良好条件。同时进一步优化镇域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完成培育路、培爱路、莲洋路、莲龚路的道路改造。继续做好自然村落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美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严格建设用地管理,抓好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促进生产安全、防火、特种设备、食药品、职业病、建筑施工、农业机械、水利设施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环境保护,严控污染排放,加大企业、生活污水纳管。大力加强城镇管理,健全城镇综合管理机制,加大市政监察管理力度,美化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环境。

(五)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强化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不断扩大科学知识普及面,完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认真贯彻《青浦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按照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大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保障经济困难家庭、来沪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坚持德育为先,着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城乡清洁整治行动”,切实做好市一级卫生镇和市级卫生村的“迎复审”工作,加大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的建设力度。继续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设施设备,完善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落实奖扶制度;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强化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群众满意率。2011年计划完成两个村级篮球场建设、六个健身苑点改造更换以及780件健身器材的维修维护工作,积极开展全镇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围绕区文明办倡导的“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有文化”的建设成果,开展好“一村一乐”的群众文化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丰富民生保障项目,拓展民生保障内容,实现城乡统筹,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民生需求,做到社会救助无盲点。进一步贯彻实施市、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开展就业援助活动,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的良好氛围,继续做好西劳外输,努力实现社会就业充分化。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渠道,积极调处劳资纠纷,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六)发扬基层民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镇水平,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深化政务、村(居)务公开,提高民主管理和村(居)民自治水平。坚持依法治镇,规范行政执法。认真做好统战、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等工作。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化解各类遗留问题,认真处理各类矛盾。强化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搭建应急联动平台。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进一步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健全群防群治体系建设,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三、关于《金泽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镇党委、政府对制定“十二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下半年就部署前期研究工作。在全镇开展“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探索思路、解决难题的过程。镇政府根据党委意见和要求,着手制定了《金泽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下面我就两个问题做简要说明。

(一)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考虑

第一,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十二五”期间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的趋势,青浦“一城两翼”建设、湖区经济建设的推进作用,以及大虹桥地区的综合开发形成的辐射效应,后世博发展的带动作用,总体上有利于我镇“十二五”时期的加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但同时,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和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定的问题依然存在,长三角一体化、同城效应带来的地区竞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等对我镇的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从内部环境来看,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不断深入,上海西大门的区位优势,历史人文优势、优质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地区发展的后发优势,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和改善生活形成了新的共识、新的渴望、新的要求,为加快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条件。

第二,我们要遵循的指导思想。金泽镇“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青浦“一城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抓手,充分发挥金泽镇的资源优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把金泽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产业承载能力、人居环境优良、资源节约、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具有特色的郊区示范城镇。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抓手,既是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顺应中央推进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大局,顺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具有特色郊区示范镇的明确要求,顺应区委区政府“一城两翼”建设区域发展的要求,顺应全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民意要求。为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任务:重点做好小城镇建设、湖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四篇文章。

第三,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纲要的编制充分考虑了金泽的实际,重点解决制约金泽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随着青浦“一城两翼”建设,要及时调整金泽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度假、生态休闲商住、各类服务业和特色品牌农业等产业。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镇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社会保障水平则逐年提高,下一步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繁重。经济社会发展要巧借外力、善用外财,将金泽自身优势和外来资本相结合,共谋发展道路。三是突破土地瓶颈制约。从全市、全区的情况来看,土地指标越来越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未来对土地的利用将进入精细化阶段。一方面,金泽新市镇的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空间,土地指标的制约是重要瓶颈;另一方面,由于金泽土地级差较低,区域间建设用地指标平衡资金可以成为发展的动力。四是在保护中求发展。镇域内水资源丰富,水源保护要求严格,对全镇规划建设、产业和项目选择等都形成重要约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市镇建设要充分考虑环保条件,综合利用生态资源,优化布局产业项目,将环境保护的约束条件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十二五”时期是金泽全面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的攻坚时期,按照国家、市、区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的要求,结合金泽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人们群众的愿望,纲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上新台阶。通过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类服务业得到明显提升,农业品牌效应得到体现,全镇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二是小城镇建设上新台阶。根据市政府2009年41号文件建设试点镇的要求,全面推进金泽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高标准建设金泽新市镇。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上新台阶。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结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加强和巩固一级卫生镇长效管理,镇容镇貌、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品味不断提升。四是城乡民生改善上新台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就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扩大救助覆盖面。推进镇保、完善农保,将各种人群逐步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五是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全面推进宅基地置换工作,编制完成金泽镇各类规划,进一步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更好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第一、经济方面在跨越式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建立现代农业服务区,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形成以功能多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布局园林化和服务系统化为特征的高效、生态、创意型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大幅提高农业产业化率和生产水平,打造形成生态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品牌效应,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和规模经营。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调整中优化,主要发展没有污染、有较好税收、能解决就业的精品工业(主要是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或“2.5产业”)。依据金泽得天独厚的19个湖泊,积极引进和推动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落地,着力打造集观光娱乐、购物消费、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湖岛佳居、高档商住、国际商务会展为一体的亲水高端旅游胜地。依托绿色大观园、优质淀山湖、生态自然村、亲水小渔村等净土、净水、净气的环境生态禀赋,发展湖滨特色居住及商业化高端国际养生社区。

第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小城镇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学资源,使义务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教育质量在目前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提升。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健康社区、健康村建设计划,加强和巩固市一级卫生镇和市级卫生村创建长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各类医疗保障率达100%。通过对现有卫生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完善金泽新市镇的医疗体系。切实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医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积极营造具有深厚历史气息、充满水乡魅力的文化氛围。继续争创市级“平安社区”。到2015年,力争全镇各村(居)100%达到市级“平安小区”标准,并逐步提高示范性小区比例。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

第三、社会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通过宅基地置换和土地流转,进一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重视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组织好农民参与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其经营性收入。还要重视做好农民的社会保障,确保农民的保障性收入。本着“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逐步完善全镇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小城镇社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来沪务工人员综合保险,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社会救助中心,在全镇形成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经常性捐赠网络,建成方便、快捷、反应灵敏的市民求助服务平台。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十分重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目标,强化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自身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新政府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府协调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政府自身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实效。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考核机制,引导干部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调结构、促转型步伐。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以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为重点内容,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增强网上服务功能。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健全政府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加强决策评估,强化决策责任,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制定公共政策的透明度、针对性和时效性。严格执行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决策制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政府决策和合法性审查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决策听证和公示,充分发挥论证会、听证会、协调会的作用。加强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适时调整、完善有关决策。大力提高政府应对社会公众事件的能力,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把源头治理腐败的各项要求贯穿于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严格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内部监督水平。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完善政风行风测评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公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公职人员能力建设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公职人员队伍。健全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公职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公职人员轮岗交流制度,创新选拔任用制度,逐步扩大竞争上岗范围,把素质高、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工作一线。

(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对公职人员队伍的教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精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帮助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工作回顾(2011年) 篇6

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市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环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坚持有保有压,严格区域环境准入管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劝阻和否决。劝退或否决各类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20个,拒批和劝退投资总额达30亿元。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督查,对2005年以来审批项目“三同时”验收情况逐一进行核查,督促指导相关企业抓紧整改。列出违法排污企业目录,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惩治和遏制了“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积极协调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省、市投资主管部门重点计划的项目和产业鼓励类项目,进一步畅通环保绿色通道,主动在技术和政策上提供服务、咨询和指导,将环评和验收的办结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1/6。推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制度,走访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强化上下及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全程跟踪医药高新区区域环评批复调整等37个重点项目,为医药园区增加可用土地约2100亩。市有关领导在各种场合多次肯定我们服务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的举措。三是强化环保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增加对资金项目检查频次,定期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以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重点工业污染源减排等为重点,认真做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在吃透申报政策和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培训,加大上争力度。全市共获得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4148.4万元,其

中市本级获得6596.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明显。切实发挥在减排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市(区)和重点排污单位。同时,建立减排工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对列入减排计划的重点工程逐月督查督办,及时掌握进度,帮助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10年,全市共实施COD减排工程68项、SO2减排工程19项,预计减排COD5269吨、SO210674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二是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十一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月度报告制度,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将13项重点治污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加大推进力度。列入规划的12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5家建成投运,3家基本建成,其余4家也全部启动。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管理责任体系,对10条重点河流实行“河长制”,由政府有关负责人分别挂牌督办。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三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城市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坚持“以堵促疏、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加大实时监测和执法力度,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行建筑工地“环保公示牌”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和管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回升,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

(三)生态创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积极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张雷书记亲自作了工作报告,全市上下对创建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生态市建设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结合《2010年至2012年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纲要》,在对33项创建指标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市(区)生态建设的培训和指导。着力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市新增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二是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泰兴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海陵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获得省厅批准。高港科技创业园创建规划已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姜堰经济开发区、兴化经济开发区和兴化戴南

工业园区已完成创建规划编制,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园区、靖江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7家企业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循环经济改造项目20多个。筛选确定18家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等投资项目。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完成《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召开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创模迎检工作正式启动。认真落实“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得到有

效巩固。

(四)环保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把环保专项行动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列出10件重点环境问题(涉及企业75家)交办各市(区)进行整治。通过召开整治方案过堂会、现场推进会、督查督办会等形式,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推动整治进程。采取例行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五年来涉及的85件市级挂牌督办案件进行后督察,对查实的10个污染反弹问题提请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研究落实交办和督办措施,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开展环保示范企业创建。总结环保示范企业创建的经验,进一步规范创建程序,丰富创建内涵。先后召开船舶及危化码头、畜禽养殖行业环境保护示范企业现场会,组织全市39家船舶制造及化工码头、46家畜禽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环保系统的监管人员,进行现场观摩,推广示范企业环境管理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规范重点污染源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创新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局长“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局领导信访接待日等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制订《泰州市环境重信重访调处化解活动方案》,对重复信访案件开展集中处理,由局领导分别带案下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上级领导和

社会各界的肯定,被环保部表彰为全国环境信访工作优秀集体。

(五)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基础逐步夯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把“恪尽职守、廉洁从政”主题教育作为保护干部、源头防腐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廉政准则》宣讲暨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开门整风,通过多种形式向行风监督员、监管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机关作风评议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抓好整改。全市环保系统顺利实现了省级文明行业“三连冠”,环境监察局荣获省文明单位标兵,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环境科学研究所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加强环保队伍自身能力建设。以深化主题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环保部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从县区环保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局学习培训,举办乡镇环保助理和环境执法工作培训等活动,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被表彰为全省环保执法先进集体,环境监察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分别受到省环保厅嘉奖,陈玉琴同志成功当选江苏省首届“十佳环保卫士”,杨文武同志在全国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童宁、张峰等多位同志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三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分析装备的投入,及时添置、更换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扩展为5大类326个参数,环境监测领域和监测项目不断拓宽。西北工业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监测系统,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江苏省固废及土壤重点实验室。经过艰苦

奋斗,泰州环保人多年努力、梦寐以求的环保综合业务用房今天梦想成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同心同德、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的结果,对此,我们将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污染减排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泰州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每年COD和SO2需要削减的新增量远大于存量,特别是随着国电泰州电厂的投入运行,我市“十一五”期间SO2削减量达到5万吨,削减要求为全省最高,靠自身平衡已无法完成削减任务。临近“十一五”期末,各地普遍存在工程和结构减排后劲

不足的问题,减排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市(区)甚至出现松懈情绪。而国家对减排任务的考核越来越严格,随着“区域限批”等一系列环保新政的陆续出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尽管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整治环境污染,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泰兴市新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缓慢,生活污水日处理量只有

1.5万吨;姜堰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实际日处理水量不到1.8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不足1万吨;兴化市污水处理厂因进水量严重不足,尚无法正常运转。由于在前期工作中对困难考虑不够充分,我市将1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截污导流工程建设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缺少地方配套资金,这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现在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仍有2个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治污项目尚未开工建设,项目完成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生态创建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年4月8日环保部在湖北召开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命名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均要重新申请国家考核验收。对照国家新的考核指标要求,泰州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全省环保局长座谈会上了解,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明年起将对各市生态建设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推进力度。《泰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就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但由于将生态市建设目标设定在2020年,创建工作启动较慢。目前,扬州、南通两市均已提出到2012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现场调研考察,南通已经有50%以上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海安和如皋两个县(市)已经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通过国家生态县(市)的省级考核。我们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一硬性指标上已经和南通

等地有了较大差距。

(四)环境监管的压力与日俱增。在当前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还处于频发期,环境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全市总的情况看,环保能力建设仍然处于还欠账阶段,环境监察、监测、辐射环境、机动车尾气等监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环保队伍力量不适应繁重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保护分工协作机制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运行不够协调,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推进

环境保护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

决。

二、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们将以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目标,深化环保工作改革创新,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和发展容量。

(一)充分挖潜提效,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在落实重点减排项目上下功夫。在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截流和收集能力,提高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处理负荷率。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污水深度处理,逐步提高中水回用比例。二是在强化运行监管上下功夫。在完善网络、提高效率、以用促管、第三方运行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巩固联网率,提高自动监控仪器设备完好率、监控中心稳定运行率和信息完整率。全面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提高重点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按照“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要求,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切实发挥治污工程的减排效益。三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制度,对减排工程进展缓慢、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整改。抓紧开展“十二五”减排规划思路研究,做好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衔接,为“十二五”减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国家将氮氧化物、氨氮列入“十二五”减排目

标,结合碳减排目标,超前进行思考,加强项目储备。

(二)坚持准入标准,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结合《泰州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推进“一地三域”综合性规划和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的衔接,切实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守住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二是加强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在积极主动服务重点项目的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审批关口。对排污总量超过控制指标,不能按计划完成污染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一律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化工产业严格实行“三个不批”:新建的化工集中区一律不批,集中区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集中区,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对生态的破坏。三是建立环保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在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引导督促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严格执行各类环境标准,对污染严重、经限期治理仍然超标排

放的企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三)迅速加力推进,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责任。按照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加大指导和推进力度,建成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示范工程。按照 “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强后弱”的原则,鼓励实力强、条件好的市(区)和乡镇先行一步,因地制宜采取接入城市管网、自建污水处理厂、相邻乡镇联合建厂、采用无动力或生物处理等多种途径,实施污水集中处理。以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为集聚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好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着重从环境生态建设、环境日常监管和企业污染治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环保典型、示范样板创建工作,培育一批环保示范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二是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精心筛选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放大中日合作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效应,抓好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河道疏浚、卫生改厕等工作,大力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三是深化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围绕新的创模标准和要求,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河道整治,对城镇生活、工业、农业、底泥等各类影响水质的污染源开展彻底治理,加大城市“黑臭”河流整治力度。以建立健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软件资料为重点,认真、全面、科学地做好软件资料建档工作,对照环保模范城市新标准,逐一抓好补课,全面提升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

(四)坚持突出重点,深化拓展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大淮河流域治污工程推进力度。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推动淮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控制单元重点治污工程加快实施,确保按时投入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切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坚决依法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和破坏水源的设施,果断查处造成水源污染的排污单位,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清理整治,规范建制镇(乡)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集中供气供热,打击非法使用燃煤设施等行为。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按照江苏省《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要求,实施简易稳态工况法检测汽车尾气,代替原来的怠速法,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排污管理,启动灰霾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预

测预报能力。

(五)加强执法监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重点违法企业、限期治理项目、挂牌督办案件进行跟踪检查和督查,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整治到位,巩固整治成果。二是重点开展两个专项整治。以化工集中区为突破口,开展第二轮化工污染专项整治,促进化工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固废统一处置等工作年内达到有关标准。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防治,加强铅酸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电镀、酸洗行业整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三是筑牢环境安全屏障。组织对所有化工企业和涉源企事业单位

开展环境安全排查,进一步摸清全市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底数,分别制定细化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工作的针对性。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防范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创新污染减排投入机制。坚持“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实施污染减排。二是积极推进绿色贸易。继续扩大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的范围和绿色信贷政策的覆盖面,引导企业把环保标准贯穿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绿色壁垒”的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围绕落实《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环境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保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培育一批

工作回顾(2011年) 篇7

2011年, 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60.11亿美元, 比2010年增长9.72%, 再创历史新高;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 同比增长1.12%。这一成绩的取得, 将使我国利用外资连续19年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2011年我国吸收外资的总特点是:从产业结构看, 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的新热点;从区域结构看, 中西部地区成为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从投向结构看, 9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外资金额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超过了1/4, 成为利用外资的新板块。这说明,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外资对我国的投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增长较快”:

一是从产业结构看, 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较快。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及增幅均超过制造业。1-12月,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52.43亿美元, 同比增长20.54%, 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7.62%, 首次超过制造业的比重。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2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5.06%, 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4.91%。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20.09亿美元, 同比增长5.07%, 占同期全国总量的1.73%。

二是从地区结构看, 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1-12月, 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78.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26%, 占全国总额的6.75%。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15.71亿美元, 同比增长28.24%, 占全国总额的9.97%。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66.04亿美元, 同比增长7.51%, 占全国总额的83.27%。

三是从投资来源看, 亚洲地区对我投资增长较快。亚洲是我国吸收外资增长主要来源地区, 欧美对华投资有所下降。1-12月, 亚洲十国/地区 (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 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005.17亿美元, 同比增长13.99%。美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95亿美元, 同比下降26.07%。欧盟27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3.48亿美元, 同比下降3.65%。

我国利用外资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 是进一步加强对外资进行产业引导的结果。2011年, 国家各有关部门认真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 优化吸收外资产业结构, 加强政策引导;以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 优化吸收外资区域结构;研究新形势、新需求, 创新吸收外资方式。推进制度建设, 完善吸收外资环境。我国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环节, 严格限制外商投资“两高一资”及受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 加强了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在推进服务业开放方面, 在部分省市试点了台港澳独资经营医疗机构, 完善对出版、印刷行业的外资准入政策, 促进文化领域的吸收外资,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在农业发展方面, 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引导外商投资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在支持外商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方面, 适当扩大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业务范围, 同时, 简化了投资性公司以人民币利润再投资的政策规定, 为外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我国利用外资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 也是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的结果。按照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的要求, 商务部和各地主管部门相继制定相应文件, 出台了一批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措施。商务部还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事项, 减少审批层级, 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和投资便利化。在下放审批权限的同时, 以推行网上审批、整合外商投资等相关信息系统为手段, 强化统计及信息管理, 利用网络加强对企业和投资者的服务, 既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也提高了服务水平。

我国利用外资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 还是进一步做好区域投资政策促进的结果。为更积极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商务部加紧制定区域利用外资发展规划和政策, 组织编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中原经济区、特殊监管区、综合保税区、宁夏内陆经济特区, 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广西、云南、内蒙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调研, 提出了政策建议。同时, 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指导目录,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优势, 统筹发展传统产业和技术创新型、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支持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 创建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合理布局, 将中西部地区一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使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比重上升到50%, 增强了开发区吸收外资的功能。

此外, 中国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 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由中央26个部门共同主办的专项成果网络展览, 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意志, 为外商投资我国高端制造业、新技术产业和在中国投资研发项目创造了投资条件。

纵观201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工作, 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薄弱环节, 主要是:从投资来源看, 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偏弱、偏少;从产业要求看, 来自于高端环节的投资偏弱、偏少。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仍然有待于加强。在服务业方面, 局部地区存在着投资房地产过多的问题。同时, 由于法律和政策的滞后, 外资并购这一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 特别是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擅长的并购投资, 由于缺少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吸收高品质的外资。一些已经开放的行业, 其开放的深度也还不够。

2012年, 我国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外部环境看:这场发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 危机已从最初的金融机构危机演化为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 世界经济存在着下行的风险。为应对危机, 各国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促进政策和措施。发达国家还提出了“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路线图, 以重振本国经济和增加就业。因此, 围绕着市场、资金、技术和项目等热点对外资的争夺, 将更趋激烈。这对我利用外资构成了新挑战。同时, 经济危机也使各种投资包括产业资本“抄底”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据预测, 2012年, 国际直接投资将在2011年估计的1.3万亿美元左右的基础上, 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 达到1.5万亿美元以上。这又给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了新机遇。

2011年5月23日,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与IBM公司在签署了智能交通领域涉及技术、营销、服务等多项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 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宏伟蓝图。无论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无论在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还是在构建战略性支柱产业方面;都有巨大的投资机遇和前景。我国正在快速成长的国内市场, 不仅每年有15%以上的增幅, 而且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政策的支持下, 一些新的市场领域有待于开发, 极具投资的价值和空间。我国还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投资便利化, 多渠道开展投资促进, 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都在总体上构成了我国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新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 由于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稀缺、一些优惠政策取消, 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些传统优势在减弱。投资环境中还局部存在着无序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利用外资的健康发展。

因此, 展望2012年,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新变化, 积极把握国际直接投资的新特点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大力引进全球投资的优质要素, 其政策导向和基本工作思路应该是:“扩大开放、创新优势、保持规模、提高水平”。

扩大开放就是要适应外商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要求, 研究制订有效措施, 满足和扩大外商投资我国的各种需求。要结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 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 延伸产业链;鼓励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和有助于改善民生的医疗、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外上市的规定, 促进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引导和规范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发挥其促进我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融资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

创新优势就是要针对我国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端制造环节竞争力减弱的薄弱环节, 借鉴欧盟、台湾等培育高端制造环节和鼓励技术创新的发展经验, 研究提出新的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方式。这个政策要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鼓励支持技术开发等, 能够将普遍性支持政策转化为功能性支持政策, 以提高我利用外资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方式要把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打造成吸收外资的新载体。同时, 积极创新服务外包业务形态和支持政策, 鼓励各示范城市依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 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实现错位发展。

保持规模就是要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利用外资增长规模。因此, 要通过打造一系列投资新平台来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如, 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特殊经济区域的投入和建设, 使之成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打造城市圈、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还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利用外资的增长率。如, 继续研究我国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问题, 进一步降低门槛, 明确标准, 规范并购, 扩大外商投资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水平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外资的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实现利用外资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因此, 要建立投资环境评价体系, 改进传统招商引进模式,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以及当地产业特点, 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引资和引“智”相结合, 来进一步推动发展。使外商投资在我国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业振兴、生态环保、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继续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工作回顾(2011年) 篇8

或许是臭名昭著的Stuxnet(震网病毒)的新变种使得即将过去的2011年将被业界铭记;也有另一种观点是移动安全威胁使2011年被因为载入史册——因为各种移动恶意软件活动正日益猖獗;当然,更典型的是2011年中也发生了许多针对大型企业的有目标性的攻击;此外,还有大量合法的SSL数字证书遭到了入侵。

2011年出现的这些重要安全事件或攻击趋势,将会在2012年持续带来影响。具体来看:

高级可持续性攻击(APTs)将继续以工业控制相关组织为目标,但组织对关键基础架构进行保护的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减弱。

赛门铁克近期发布的一项关于关键基础架构保护(CIP)的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企业今年普遍较少参与政府CIP项目。事实上,今年仅有37%的公司完全参与此类项目或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高达56%。鉴于全球范围内整体CIP准备程度就下降了8个百分点(2011年有60-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做了一定程度或充分的准备, 而2010年的数字是68-70%),所以,这一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意外。

综合近期关于Duqu病毒的相关信息,CIP调查结果则显得更加令人担忧。Duqu的攻击目标通常是那些工业控制领域的元器件制造商等组织,攻击者从这些组织内部收集情报资料和资产。攻击者希望得到这些组织的设计文件等机密信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对某一工业控制设备发动攻击。因此,Duqu病毒实际上就是Stuxnet的新变种。

此时此刻,我们有理由相信Duqu病毒背后的攻击者完全有能力收集到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情报。此外,其它类似的威胁也可能存在,只是尚未被发现。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它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扩大——特别是移动恶意软件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

根据Gartner公司的调查,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到2011年年底将超过4.61亿台,超过同期PC的出货量。事实上,截止2011年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总计销售量将超过PC市场销量44%之多。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兴盛也吸引了网络犯罪分子的注意力,相应的,移动恶意软件数量在2011年有了显著的增长。从刻意欺骗受害者,到诈取高额手机费用,亦或盗窃用户信息,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都显示,类移动恶意软件已在2011年第一次成为了企业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重要威胁。

尽管2011年发生的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依然不容小觑,但除此之外,企业的CISO也开始留意内部人员因素。由于移动设备,特别是个人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员工将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接入企业网络系统,而很多企业当前的能力还不足以充分保护和管理这些设备,也无法在员工使用平板电脑进行访问时确保其信息安全,事实上,移动设备对企业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主要的安全威胁。

当然,iPad等移动设备能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企业和组织机构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如此快速的平板电脑普及率使得组织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很容易因有意或无意的内部人员操作而丢失敏感数据。这是因为,移动设备提高了企业内部人员绕过IT监管,访问并发送敏感数据的可能,如果遇到来自组织内部的恶意攻击行为,丢失高度机密的知识产权信息也不无可能。

随着目标性攻击愈演愈烈,网络犯罪正在从地下犯罪转为一种主流业务

同样来自赛门铁克2011年11月发布的智能威胁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目标性攻击愈演愈烈。员工超过2,500名的大型企业受到该攻击的次数最多,在2011年间,这些企业平均每天拦截36.7次针对性攻击。相比之下,员工少于250名的中小型企业同期每天拦截到的目标性攻击次数为11.6。

通过网络间谍活动来获取竞争对手的敏感或专利信息以赢得竞争优势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目标性攻击的蔓延之势。例如,一个组织准备投资数十亿美元新建一家化工制造厂,他们可以利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攻击从其竞争对手处收集情报以保证其竞争优势。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赛门铁克近期发现了一系列代号为“Nitro”的网络攻击,这些攻击主要针对从事化学品和先进材料研究、开发和制造的私人企业。化工领域的29家公司以及其它行业的19家公司(大部分来自国防行业)已证实遭受到这一类的攻击。这些攻击的目的就是在于收集对方的设计文件、配方和生产制造工艺等机密信息。

来自假冒安全套接字层(SSL)证书发布者的高调攻击,以及滥用SSL证书的恶意软件威胁已成为2011年的一大安全事件,这促使SSL证书颁发机构(CAs)和网站所有者必须采取更为严密的安全措施以保护自己和客户。

与SSL相关的欺诈事件在2011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DigiNotar公司和Comodo公司事件。。网络犯罪分子通过偷窃或假冒等手段自行发布SSL证书,这使得恶意软件威胁再度升级。

上述原因使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开始对SSL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迫使证书颁发机构和网络所有者需都要采取更严敏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社交工程学攻击、恶意软件和恶意广告的侵害。企业内部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和云服务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对强大、可靠的身份验证的需求日益凸显。随着用户在线交易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基于SSL验证的移动和云服务解决方案也逐渐受到欢迎。所有这些都激起了业界热烈的讨论,大家开始考虑是不是已经有太多的组织机构有权颁布SSL证书,但却缺乏为其证书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

2011年,一个长期热议的话题就是高调的SSL违规是否标志着SSL技术开始走向穷途末路,甚至在线信任系统本身也难逃厄运。数据调查表明,这两种说法都言过其实。不能说SSL技术就是DigiNotar网站和类似黑客可以利用的薄弱环节,相反,这些攻击的发生也凸显了企业需要加强基础架构安全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了证书颁布机构必须采用严格标准以保障业务运营和认证程序的安全。如果在线信任不复存在,那么也就没有人使用互联网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以上这些对2011年几大网络安全威胁的回顾令我们相信,2012年,这些趋势所带来的影响仍将持续。

上一篇:关于两学一做的通知下一篇:湖北省建筑施工安全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