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2024-10-26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总结(精选9篇)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篇1

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20世纪4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发达国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在的比重普遍下降到3%以下。

(2)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在的比重普遍下降到30%以下。

(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分别抽取四川、贵州、云南3 省2010 年接受国家、省级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调查点及其邻县共计11 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在11 个县各抽取1 所高中,每所高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 随机数字表) 抽取高二年级2 个班级,在2013 年3—12 月间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857份,回收857 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四川269 份,贵州301 份,云南287 份; 男生387 名,女生405 名,未填写性别的65 名; 少数民族学生163 ( 19. 3% ) 名;12( 1. 4% ) 名学生有结核病史,38( 4. 6% ) 名学生家中曾有人患结核病。调查对象中位年龄为17 岁。

1. 2 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根据《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2010 版) 》[6]及《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报告》[7]设计,包括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结核病核心知识( 共10 题,包括结核病传播途径、疑似症状、预防方法、治疗政策等) 、结核病相关态度( 共4 题,包括得病后主动告知、对待结核病人态度、了解和参与结核病防治相关活动等) 、结核病相关行为( 共3 题,包括与结核病人交往情况、主动了解及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情况等) ,以及结核病知识来源等。调查员为统一培训的复旦大学课题组成员,由调查员发放和回收问卷并计算调查对象结核病单项和总体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率和总得分; 知识得分为0 ~ 10 分,得分不低于6 分者为合格。

1. 3统计处理对问卷统一编码,利用Epi Data 3. 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受调查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1. 3% ( 5 257 /8 570) ,10 条核心信息全部答对者仅11 人,占1. 3%( 11 /857) ,同时有4 名学生全部答错( 0. 5% ) 。调查对象对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疑似症状、定点和就诊机构、疾病转归等知识知晓率较高,均在70% 以上。但知晓“肺结核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的学生仅占24. 6% ; 对于我国结核病检查治疗政策,知晓“部分免费”的学生不足40. 0% 。见表1。

调查对象结核病核心信息中位得分为6( P25= 5,P75= 8 ) ,其中核心知识得分合格的有547 人,占63. 8% 。对知识得分合格有影响的因素包括省别( χ2=59. 407,P < 0. 01 ) 和卡介苗接种史( χ2= 5. 948,P =0. 015) ,而性别、民族、父母最高学历( 以学历高的一方计入) 、结核病病史、家人结核病史等因素对知识得分合格情况无影响。纳入以上因素,对影响学生知识得分合格情况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省别的学生知识得分合格情况不同,与贵州省相比,四川省学生知识得分合格率较高( OR= 3. 398,95% CI = 2. 125 ~ 5. 432) 。

2. 2 结核病相关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受调查者结核病防治态度总体正答率为91. 04% ( 3 050 /3 350) 。91. 1% ( 770 /845) 的受调查者表示如果得了结核病会主动告诉老师、同学,其余8. 9% ( 75 /845) 学生表示会隐瞒病情。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害怕受歧视( 41. 3% ,31 /75) 、不想让别人担心( 9. 3% ,7 /75 ) 、害怕影响学习( 8. 0% ,6 /75) 、觉得没有必要( 6. 7% ,5 /75) 等。知识得分合格与否对学生主动告知的意愿有影响,知识得分合格的学生在得病后更愿意告诉老师、同学( χ2=8. 735,P = 0. 003) 。当问及邻居同学若患有结核病会如何对待时,超过半数( 56. 2% ,449 /857) 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像平常人一样看待或者更关心他( 她) ,仅有1. 0% ( 8 /857) 学生会与他( 她) 断绝来往。

此外,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愿意了解有关预防结核病的卫生知识( 98. 2% ,837 /852) ,也愿意参加学校或社区宣传预防结核病的活动( 97. 5% ,832 /862) 。

将存在得病后不愿告知、与结核病人断绝来往保持距离、不愿了解知识或不愿参加活动中任意一项视作对待结核病的消极态度,调查对象中共有23. 9%( 205 /857) 对结核病存在消极态度。对消极态度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受调查者的民族、省别、家人结核病史、父母最高学历( χ2值分别为5. 632,33. 389,4. 054,4. 218,P值均< 0. 05) ,而与性别、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史无关。纳入以上因素后,对影响学生结核病消极态度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省别的学生消极态度严重程度不同,与云南省相比,四川省( OR = 2. 613,95% CI = 1. 523 ~ 4. 482)和贵州省( OR = 3. 378,95% CI = 2. 000 ~ 5. 707) 的学生消极态度更为严重; 家人无结核病史的学生更有可能对结核病存在消极态度( OR = 4. 512,95% CI = 1.010 ~ 20. 167) 。

2. 3 结核病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受调查者结核病防治行为总正确率为31. 9% ( 525 /1 647) 。对89名周围存在结核病人的学生调查发现,当问及与结核病人的来往情况时,半数学生( 52. 9% ,45 /85) 表示以前就很少来往。

曾主动了解过有关结核病知识和曾主动向别人讲过结核病知识的学生分别占27. 7% ( 200 /721) 和29. 3% ( 246 /841) 。受调查者的知识得分与其对待结核病的行为存在相互影响,曾主动了解知识的学生得分合格率更高( χ2= 10. 221,P = 0. 001 ) ,而得分合格的学生曾主动讲过知识的比例也更高( χ2= 25. 798,P< 0. 01) 。

2. 4 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受调查的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排在前3 位的依次是电视( 66. 9% ,570 /852 ) 、报纸杂志书刊( 61. 3% ,522 /852) 、口口相传( 57. 2% ,487 /592 ) ,通过学校获得知识的仅占44. 1% 。不同年龄、父母学历、民族、性别的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不相同,年龄不满18岁的学生通过“集会宣传、展览”获得知识的比例高于已成年的学生( χ2= 7. 565,P = 0. 006 ) ; 父母学历( 较高的一方) 为高中及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或“磁带、录像带、光盘”获得知识的比例较高( χ2值分别为4.833,5. 104,P值均< 0. 05) ,但通过学校了解知识的比例较低( χ2= 6. 148,P = 0. 013 ) ; 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知识的比例较高( χ2= 6. 311,P = 0. 012) ;男生通过“磁带、录像带、光盘”获得知识的比例较高( χ2= 7. 827,P = 0. 005) 。

知识得分不同的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也不尽相同,知识得分合格的学生从广播、报纸杂志书刊、传单折页宣传画、集会宣传展览、宣传栏黑板报、学校等途径获得知识的比例均高于知识得分不合格的学生( P值均< 0. 05) 。见表2。其他教育途径两类学生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在过去1 a中,有56. 4% 的学生曾拿过肺结核防治宣传资料,其中仅拿过图画材料( 传单、折页、宣传画) 、仅拿过文字资料( 报纸、杂志、书、小册子) 、两种都拿过的学生分别有150( 31. 3% ) ,88( 18. 2% ) ,245( 50. 7% ) 人; 但拿到宣传资料后仅有7. 7% ( 36 /467)的学生看过宣传内容,且该比例与宣传资料种类无关( χ2= 0. 915,P = 0. 633) 。

3 讨论

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2015) 》实施之前,已有多项研究对西部地区不同省份的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青海省与贵州省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36. 1% ( 2007)[8],重庆市中专学生总知晓率为42. 4% ( 2008)[9],内蒙古包头市高中学生总知晓率为42. 0% ( 2007 年)[10]。与其相比,本次调查所示目前西部地区学生结核病知晓水平( 总知晓率为61. 3% ) 已得到较大提高,说明防治规划的实施在学生群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西部地区学生结核病知晓水平与《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2015) 》规定的到201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85% 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仍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调查结果还表明,西部地区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不均衡,对传播途径、疑似症状、定点和就诊机构、疾病转归等知识掌握度较高,但对结核病严重性和国家免费政策认识不足,与卢谭旺等[11]在深圳市所做的调查结果类似。以上结果提示,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未达到预期效果,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存在薄弱环节。通过研究结核病核心信息得分的影响因素发现,贵州学生知识得分合格率较低、知晓程度较差,而性别、父母学历、家人结核病史等因素与调查对象知晓程度无关,与马斌忠等[12]在青海高中生中的调查结果不相同,提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同时,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生知晓程度有关,除学校教育外,知晓程度较高( 知识得分合格) 的学生更常从广播、报刊书籍、传单宣传画、集会展览中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说明加强以上渠道宣传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部分学生对结核病有正确的认识和较积极的态度,能够妥善处理与患者的关系,愿意与结核病患者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也愿意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参加相关活动,表明此前的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需引起注意的是,仍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对结核病存在误解,承认若患上结核病会因怕受歧视、影响学业等原因而隐瞒病情,这种不恰当的心理会影响结核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为结核病在学校中的暴发流行留下隐患[13 - 14]。本研究发现,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情况对学生的主动告知行为产生影响,知识知晓程度较高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告知病情,知识知晓程度还与主动了解知识、主动传播知识的行为有关,知识得分较高的学生更愿意主动了解知识,也更愿意主动传播知识,提示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知晓程度会对结核病防控产生良好作用。

西部地区70% 高中生主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和口口相传等途径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而从学校获得知识的学生不足50% ,提示学校并未发挥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可能与领导重视不足、经费投入不够、教师培训缺失有关[15]。部分学校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忽视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时学校健康教育的任课老师往往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培训背景和专业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无法从学校层面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现状。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加快学校决策层的观念转变,将学校的结防教育与当地结防所的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指导,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此外,本次调查结果与2007 年陈斌等[16]在江苏省学生中所做调查相比,学生从电视等途径获得知识的比例较高,提示在未来的高中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同时,应纳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健康教育途径,利用广泛普及的电视、报刊杂志等公众宣传教育平台,寓教于乐,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打开新的局面。此外,不同年龄、父母学历、性别、民族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尽相同,提示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设定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篇4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和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影响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高二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5

高二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1、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4)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2、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6)与教材表述不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4、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109—110)

①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③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5、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学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P111—112)

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②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高二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2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高二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3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

(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修改)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对人影响的意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二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4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3、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4、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7、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高二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5

文化对人的影响

1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时间活动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6

易错误区一: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人生就会失去价值。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是坚持个人主义,人们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易错误区二:坚持集体主义就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的要求之一是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因此,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利益并不否认个人利益,更不是说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

易错误区三: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维护个人的利益都是正当的。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但是,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也会发生矛盾,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必要时还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如果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就是不正当的。

二、对“人生价值”认识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实现的人生价值就会越大。

解析:(1)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主观条件越成熟,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越大,实现的人生价值也就会越大;反之,若客观条件不具备,个人主观条件不成熟(或人生价值观不正确),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不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甚至可能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2)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又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保证,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易错误区二: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有了崇高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1)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才可能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选择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在主、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并通过艰苦奋斗,最终才可能会实现人生价值,否则,即使有了崇高理想,也不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易错误区三: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解析:(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会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道德素质不高的人,即使有知识也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道德堕落的人,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破坏性。所以,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意义重大。

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 篇7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篇8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提高政治成绩,高二政治学科组经过讨论制定学生政治知识竞赛方案:

一、分工安排1、2、3、试题命制及印刷:谢有武 监考:张普社、田苗 阅卷:雷润海、周小瑞

二、竞赛时间:第17周星期三,12月23日

三、竞赛地点:阶梯教室一

四、参赛学生:强化班每班8人,实验班每班5人,普通班每班3人。共计41人

五、奖项设计:设一等奖5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0人。

六、竞赛要求

1、要求科任老师通知学生提前5分钟进入考场,迟到的要扣除5分。

2、3、监考老师组织学生单人单桌入座,并强调考试纪律。学生考试不许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不得作弊,违者扣除30分。

4、监考老师要提前15分钟到考场,做好考前各项工作。5、17周星期四阅卷,星期五公示竞赛结果。

高二政治会考核心知识点复习 篇9

1、【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一般成反比;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对替代品互补品影响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

3、【正确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生产与消费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与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与成长、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信誉形象;(面向市场生产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

6、【不同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7、【收入分配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公平

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统一)

效率是指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张水平(决定性因素);分配政策

10、【财政的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中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引导商品生产者组织生产与经营,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2、【宏观调控】

为什么: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性,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制定经济政策与计划;法律——颁布经济法规;行政——发出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

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促进分工水平提高和贸易发展;被发达国家所左右、不平衡、两极分化更严重

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政治生活

1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17、【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深刻而广泛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原则: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0、【政府为何做某事】

政府性质: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

政府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履行职能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21、【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法制、上下级)监督

22、【人大地位、职权】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3、【人大代表的权力与义务】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24、【中共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

26、【中共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27、【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8、【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 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2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 30、【文化的作用】 总言: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还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

② 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

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即一定的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 ②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他们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从国内的民主政治建设看,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内容: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文化遗产】

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2、【如何建设先进文化】

个人:不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风尚

④ 紧抓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⑤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生活和哲学

33、【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3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36、【矛盾观点】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普遍性(坚持二分法,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矛盾不同;矛盾双方各有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相互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规定 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其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40、【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4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投身于为人民服的实践 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上一篇:考研英语翻译题型采分点及冲刺备考建议下一篇:我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