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汇报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语文汇报课教学设计 篇1
语文汇报课教学设计
杨兴富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在作品当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领悟作品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学习重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品的内蕴 学习难点:
领悟学习作品独特的语言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研讨、总结 辅助用具: 幻灯片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出示幻灯片)。照片上的人物大家认识吗?(鲁迅),此学期我们已学过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哪位学生能帮着大家回顾一下鲁迅呢?
几个学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鲁迅作了介绍,我们今天就来再次领略一下鲁迅的博大的胸襟与坚强的斗志。打开课本,翻到第六课。(板书:雪 鲁迅)
二、学习文章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解决。(出示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博识、处子、粘结、粘连、消释、褪尽、凛冽、旋风、旋转、脂粉奁)下面找一位学生来朗读一下这些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
听录音朗读,看看作者共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段落层次应怎样划分。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3、理解文章主旨
作者在《雪》这篇文章当中写了江南雪与朔方的雪,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它们进行各自的描绘的呢?又是怎样地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划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每个小组任选一至两题。(出示幻灯片)
(1)诗中所表现的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2)江南雪的“美艳”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朔方雪的形态和气势?
(3)关于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4)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分析讨论,而后派代表进行发言。
(1)(2)之后:你们能不能把描写江南雪与朔方雪的有关句子朗读一下?
(3)之后:“塑雪罗汉”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雪罗汉的段落呢?(4)之后:齐读最后两段。
4、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对江南雪与朔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江南的雪是温润的美,但不长久,相比而言,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既欣赏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这篇散文诗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板书:博大的胸襟 坚强的斗志)
三、品味语言,感悟鲁迅的文章风格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语言确有他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出示幻灯片)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第四自然段中的“但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所有的文字都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过程当中,也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的文风,注意语言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雪的诗歌,请大家回忆一下,说出几句有关“雪”的诗句。
五、课外练笔
学习了鲁迅的《雪》,我想同学们一定对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吧。课后以“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优美 怀念、向往
衬托
朔方的雪 独立不羁、壮美 赞美、追求
(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斗志)
语文汇报课教学设计 篇2
1.案例描述
1.1教学片段1
(在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
教师甲:同学们, 我们接下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结论来做一个例题. (用课件引出例题)
已知:如图所示, 在四边形ABCD中, E, F, G, H分别是AB, BC, CD, 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分别是四边形各边中点, 如果连接对角线就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这样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出四边形EFGH对边的关系, 从而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板书)
证明连接AC.∵EF是△ABC的中位线,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从例题的出现到讲解和板书的完成, 前后总共用了6分钟.转入下一环节.
1.2教学片段2 (在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
教师乙: (给每名同学发一张如右图所示的纸) 同学们, 现在我们要把这张纸叠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折叠呢?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不一会儿有几双手以各种姿态迫不及待地举起来, 有几个声音激动得宣称“只要取各边中点, 将各边中点连接起来, 沿连线折叠就可以了”.举手的同学愤怒地盯着说出来的同学……
教师乙: (笑眯眯) 为什么可以这样折叠?依据是什么?
(用课件引出例题)
已知:如图所示, 在四边形ABCD中, E, F, G, H分别是AB, BC, CD, 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归纳整理出三种证明方法)
证法一如图2, 连接AC.
证法二如图3, 连接AC, BD.
∵E, F分别为AB, BC的中点,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三如图3, 连接AC, BD.∵E, F分别为AB, BC的中点,
∴EF=HG.同理FG=HE.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教师乙:比较这三种证法, 你觉得哪种证法最好?
(展开讨论, 各自发表见解)
教师乙:同学们还有其他想法吗?
此时, 下面有一双手怯生生地举起来.教师乙让他站起来回答.
学生1:老师我刚才折叠时, 没有折在中点, 而是折叠在AB, BC, AD, CD的点, 但也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我还会证明. (学生口述)
学生2:我还可以证明当E, F, H, G分别是AB, BC, AD, CD的点时也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学生3:其实只要当E, F, H, G分别是AB, BC, AD, CD的 () n点时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依据是多用几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就可以同理证明.
学生3:我认为E, F, H, G只要是AB, BC, AD, CD的任意等分点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我可以用相似证.
教师乙:对, 学生3很聪明, 的确E, F, H, G只要是AB, BC, AD, CD的任意等分点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但要用相似证明.到九年级大家就会证明了, 有兴趣的同学我们课后交流.
学生3洋洋得意.转入下一环节.
2.案例比较
2.1课程目标着眼点不同
教师甲的课关注的是知识点和结果, 是让学生会做题, 会解题, 会考试.以单纯“告诉”的方式, 推进教学过程.而教师乙的课着眼于经历、体验, 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解题的策略, 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
教师甲的课以出示例题———分析解答———机械练习为呈现方式.上课时一人讲、大家听, 师演示、生观察, 学生们是在被动地听数学, 看数学.而教师乙的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活动中“做数学”, 在条件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 从中自然而然地得出了三种证明的方法, 拓展了折叠过程中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意义, 使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使学生更乐学.
2.3师生交往方式不同
教师甲的课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总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 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而教师乙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 更有生生互动, 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思维自由发展, 不仅学会了知识, 形成了能力, 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2.4学生的情绪不同
教师甲的课中学生很顺从, 平静中好几次教师发现思想开小差的学生, 也有一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 (据说是学困生) .教师乙的课堂中每一名学生的能动性都调动了起来, 气氛热烈, 学生参与意识强, 情绪始终高涨.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都是高涨的, 这主要与他采用的“情、趣、新、奇、巧、疑”的教学手段有关.
3.体会与思考
上课是一门科学, 关键是实验与探索;上课是一门哲学, 关键是论理与辨析;上课是一门技术, 关键是整体的架构与细节的设计.由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3.1要重视让学生经历发现过程
“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 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 一种感悟.” (杜威语) 所以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得出某些结论的学习过程, 思维发展的轨迹, 情感体验的过程.比如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想的?”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积极主动地按所给条件进行操作, 能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获得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经验, 并能提出其他的探索方法.随着思维认识的深入, 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 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发展, 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的内化, 同时, 发现过程中产生的求知欲望、有所收获后的愉悦心理、解决问题后的自信等, 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3.2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 通过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毅力和意志品质.我们以成人的心理认知去设计的所谓的精彩教学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无意义的, 讲了半天, 练了半天, 学生会做题, 但学生学得快也忘得快.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 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 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给学生以富有个性的评价, 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此, 我们要大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勇于实践, 开拓创新.其中注重开发教材例题的教学功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语文结束课教学初探 篇3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是整个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创造灵光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对这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这样定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一、结束课应该遵循的原则
1、目标明确,要求具体。
学完新的内容后,在三五分钟内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识记哪些语句,掌握几个要点,应具体要求,才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巩固,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明确化。
2、呼应开头,结构完整。
在短短几分钟内,用尽量少的语言对开头的导入设疑进行巧妙回答或画龙点睛地突出要点,深化主题。不能有头无尾或另搞一套,与教学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都会使学生思维混乱。只有一堂课前后照应,一脉相承,才能使课堂教学完美。
3、语言简洁,干净利落。
好结尾应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尽在不言中”。语言少而精,或调动鼓舞学生情绪,或促使学生反思回味,都要紧扣教学中心,干净利落地结束教学,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就会给人以淹没主题的感觉。
4、巧设悬念,存疑发散。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为了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体悟,结课这个环节要紧扣重要内容,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力求做到收中寓展,隐线纤纤,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所设悬念应“悬”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在课外保持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5、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按照中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分析,中学生注意力的最佳狀态可保持在三十分钟左右,课堂结束的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分散和比较困乏。如果教师不采取恰当的方法,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就很有必要。如进行一分钟提问、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小测验等。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兴趣盎然,大脑快速运转,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思考、归纳、提炼、升华,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掌握时间,按时下课。
一般应在下课前三五分钟结束新课,进入结课阶段。若结课时留的时间过多,学生无事可做,教师只好随便布置一些杂事,搪塞过去;若结课时间过长,下课铃响后,学生心思早已离开课堂,教师只好三言两语结束,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结束课必须严格把握时间,否则,再好的结尾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结束课教学常用的方法
1、归纳总结式。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在一节课结束前,用较短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小结。纲举目张,让学生读书由厚到薄,由博到约,教他们从中得规律、悟窍门、培养能力。有时,也可以指导学生重读课文重点段落,再启发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加以补充、订正。
2、画龙点睛式。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点染,弥补学生的疏忽,使他们在关键问题上豁然开朗,完成从感知到理解的飞跃,从而将知识化为营养而加以吸收。如学习《药》一文,结束时点明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药”作为题目,这样有什么深刻含义,能较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结尾,必须找准课文的关键,解开学生思维的疙瘩,给他们以有益的启迪。
3、延伸思考法。
如教学《卖炭翁》结束时,提问:卖炭翁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是他的炭被太监抢走了,他会怎么办?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此时,教师如截奔马,嘎然而止,请学生将自己经过想象而续写的内容写在作文本或周记本上。这种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刺激学生主动探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其思维品质具有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这种结尾,有目的地将课内和课外联结起来,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主动去认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4、激发情感式。
如有教师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接近尾声时,通过提问觉得学生已较好地理解了小说主题,认为没必要再去总结全文,而是进入课文角色,仿佛自己成了韩麦尔先生,激情地朗诵起了结尾四个自然段,学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课堂在高潮中结束,留给了学生深刻的印象。
5、承上启下式。
语文课有其内在的科学性、系列性和阶段性。在结束时,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上一个教学内容和下一个教学内容发生联系,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学习新的知识的欲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6、梳理概括式。
课堂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把所讲的内容作一番梳理,把中心概括出来,把重点、难点再突出强调一下,把知识结构与脉络再理清一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语文结束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决不能掉以轻心。语文课的结尾应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自然的结果,是教学设计“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的组合”,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
语文汇报课教学设计 篇4
为了全面深入推行“4+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同时深入探究“散文”类文体的教育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本组教师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得到收益,得到提高,我们全组教师参加了由教导处统一部署,语文组组织实施的以“散文”教学为专题的全员汇报课听评课活动。
一、本次活动的特点:
第一,充分展示了“4+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学生参与面广。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第二,显示了各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为了上好公开课,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备课、听课、评课,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全员参与,研究“散文”教学艺术。三个年级的语 文老师共20名统一安排,每人一个课题,并将课调在下午上,目的是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听上课。公开课的顺序是先九年级,再七年级,最后八年级。
第四,展示了老师的反思水平。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组教师张甲芳、王吉东、王孝珍等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显示了我组教师主动成长、积极进取的精神。张厚霞、梁伟等老师在听课研讨后,主动反思之外,积极探索,授课水平不断提高,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二、公开课的优点:
1、坚持运用“4+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授课。
二十名语文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标准上好课,环节齐全,备课认真,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展示精彩!
2、目的明确、胸怀全局。
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数陈法国、陈允红、赵延勇、孟祥国四位教师。
3、精巧设计课堂、凸显“语文”味
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张厚霞老师的课,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课让学生紧张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极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
在我校的“4+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课堂上,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教学方法的灵活,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指老师面对课上突变问题的灵活反应,还指老师课堂上的授课技巧。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对待,我们在“模式”的大框架下,对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就会更上一层楼。
5、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的材料做支撑。比如陈法国、王燕伟授课时举身边的例子,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了趣味。
关于课堂语言,我想把我对陈允红老师的评语写在这儿:声音清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善于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
我们这样评价孟祥国的课堂语言: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
以上几个问题,实际上只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即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一个是“术”,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次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方面:
1、参与面窄,部分班级发言人数少,总是那么几个,参与率不高。小组观念和小组意识还不强,学生单打独斗,合作淡薄。
2、不能认真倾听并及时点评同学的发言。
3、讨论不能做到轻声细语,声音较大。
教师方面:
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
我们的许多老师唯我独尊,在学生面前充当着权威的角色。这里有几种表现:一是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老师只满足于自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最终要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的过程。二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学生的疑问置之不理,对学生的回答如果不符合老师的想法就粗暴的予以否定,对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极力遮掩——其实,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老师不一定比学生知道的多,比如对微机的操控,我们有些老师可能还不如学生,所以在学生面前坦诚自己的不足,只能让学生更尊重我们。
2、课堂设计问题
有些老师的课堂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在出示教学目标任务时,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操作性不强,也没有交待什么工具书或资料来学习,怎么学等等。缺乏对学生的启发,缺乏课堂上的检测,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课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教学艺术。
3、平均用力,重点难点不突出。
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造成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长,学习效率却非常的低。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前松后紧,甚至未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下课去完,应付一下就行了,第二天也不去检查、补救。
4、课堂语言问题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语问题,一个是语调问题。课堂语言不同于聊天说话,老师要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任。有些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随意,想说什么说什么,用非常随意的语言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有些老师上课说话的语调像聊天,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必要的停顿和节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疲惫。另外有些老师讲课带着明显的方言,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
5、预习课问题
过度预习,课堂生成性差。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
1、继续深入探索“4+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精髓所在,研究、探索、总结教法与技巧,力争把这种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达到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地步!
2、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我们的课堂变得“活”一些,让学生“爱”一些,趣味“浓”一些,真正成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3、老师上课要有激情,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激发出来,老师死气沉沉,学生很难兴奋起来。
4、老师也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把课讲好。老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揣测学生的理解程度,那样十有八九学生掌握不好。
5、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拖沓冗长的授课语言会让课堂变得面目可憎。
总之,通过本次全员汇报课,教师都在原有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很好的借鉴、吸收了同事们好的教法,弥补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可谓是获益匪浅。此次获得的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教海无涯,研无止境!
汇报课教学设计 2014 篇5
3a-3c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初步识记和正确使用:ship, tool ,gun ,sand ,else, towards ,land
2)学会arrive on ,bring back,lost my life,Who else,arrived on the island短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体会现在完成时在阅读文章《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应用以及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分析。
三、情感目标:通过谈论书中名著内容,使学生学会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培养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并相互分享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学习策略:通过对外国名著的了解,掌握快速阅读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
难点:使用阅读技巧对阅读文章进行理解与分析。
【教学过程】
I.Pre-class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在教材中找出下列各词组
设法做某事 _____________ 跑向…… ______________帮助某人做某事 _______教他一些英语_____________等待______________至少________到达岛上 _____________
II、While-class
1.Leading-in
利用多媒体放映《鲁滨逊漂流记》片段简介,了解主人公的大概情况。
2.Learning the new knowledge:
1)快速浏览文章,找到What does Robinson Crusoe wait for?Why does Robinson Crusoe
Call the man Friday? 两个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2)与学生集体核对问题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快速浏览完成3b,并确认答案。
3)让学生进行一次细节阅读,摘出文中重点语句,并进行组内交流。
4)再次阅读短文,学生独立完成 3c,并确认答案。
III.Post-class
What can you learn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Ⅳ.School work : paper work
Ⅴ.Blackboard Design:
Unit8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run towardshow longcut down give up in the middle of
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篇6
从今天的上课情况来看,自认为还是比想象中完美。首先,在开始的故事导入部分,幼儿就很感兴趣,我以设置悬念的形式,牵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我出示PPT图片,请幼儿自己来找找,鸟窝里居然长出什么来了?这个问题幼儿都能回答,他们观察到了小树苗的出现,但是由于经验问题,他们不知道是“小树苗”,认为是“小草”,我就通过“长得像小草”来引导幼儿知道这是“小树苗”。接下来,我请幼儿自己先想想办法,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解决困难。这个环节,幼儿的回答,也基本能涉及到一点关系,有幼儿就说到了,“把小树苗拔掉,给鸟先生和鸟太太换个新家等等。”紧接着,我出示来帮忙的小动物,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是谁?想出了什么办法?幼儿能认识螳螂,并了解螳螂有大刀会砍掉小树苗,但是幼儿不认识“甲虫”,我又再次引导。之后,我又请幼儿再次想想办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这个环节,幼儿还说“搬家“的居多,问题的提出似乎有一定难度。最后,通过引导,让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小动物们一起想出好办法,给小树苗”搬家“,并且精心照顾小树苗,小树苗越长越大。
自认为自己较成功的就是完整欣赏故事部分。这里,我通过PPT和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幼儿融入故事中,感受故事的温馨和谐幸福的一面。不足是在最后部分,也是重点很中心部分,因为我要让幼儿明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做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这里我设计的问题时,我是问幼儿:“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幼儿能问答出来,但是我却过于着急,只请了一个幼儿回答,匆匆结束了活动。
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 篇7
一、可行的目标
每一节课都要有科学、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例外, 并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不该是概括的、内隐的, 而应是具体的、外显的, 可操作性要强, 学生根据目标就能知道做什么, 如何去做, 做到什么程度。另外, 综合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如环保与能源可能会涉猎化学和物理知识;焦点问题可能会涉及政治和历史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以语文知识为主, 其他学科只是语文学科的辅助, 要侧重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综合实践活动“呼唤碧水蓝天—关于水和空气污染的报道”的教学目标就可定为: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你所住的村水与空气污染情况:1.有多少个涨水井?2.涨水井与饮水井距离有多远?合乎要求吗?3.村民的饮水井一般有多深?水质合格吗?4.我们当地有水污染吗?5.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吗?6.我们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你满意吗?7.你能否提出合理化建议?8.你今后打算怎么做?9.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样, 学生就知道怎么做, 一周的时间是能完成的, 学生课后就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查找资料, 抽取样本进行数据统计等, 最后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由于我们地处偏远农村, 没有水质污染, 但我们的饮用水不安全, 一是有的涨水井和饮用水井太近。二是饮用水井的深度不够, 一般在20-40米之间属于地表水, 含氟量大, 大多数人牙黄。三是村民节水意识不强,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严重。另外, 牧民大量放牧, 啃食草原现象严重, 已超过草原的承载量, 造成土地沙化严重, 风沙大, 空气质量不好。学生提出的建议也是不错的:打深水井, 植树造林, 畜牧圈养, 绿化草原, 尤其是在我们学校及社会中提倡节约用水, 并且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上, 达到了知识与情感与行动教育的统一, 活动效果非常好。
二、多样的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应是多样的, 只要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运用, 能力得以提高, 形式是可以不拘一格的, 不一定要到社会中去实践, 在校内、在课堂也可以进行。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我家”就让学生探究一个专题:“妈妈为什么总爱唠叨”, 我就请本校一位已经做了妈妈的女教师来到班里, 由学生采访。通过学生的采访和交流, 他们终于明白妈妈唠叨的真正原因, 就是对子女深深的爱。唠叨中饱含着对子女的牵肠挂肚、担心, 而在你取得成绩, 高兴的时候, 你就不觉得妈妈在唠叨了, 反而觉得妈妈的唠叨是动听的、美妙的, 妈妈对你的一切关爱基本上都通过语言体现出来, 父爱无言, 母爱有声, 这也是母亲特有的本性。通过对这位“妈妈”的采访与交流, 不少学生都学会了倾听, 眼神始终注视着对方, 不住的点头……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 倾听是一门学问, 在倾听的过程中, 通过眼神的交流, 达到一种信息的沟通, 一种心与心的碰撞, 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此外, 让学生自己组织办墙报、画廊、板报等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总之, 只要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 语文对人生成长的作用, 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三、注重实效性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每个学期一般只有两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虽然少, 但比较重要,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收到实效。一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围剿错别字——汉字规范活动”, 就能够纠正学生平时易写错的汉字, 同时也纠正了社会上一些广告用语易写错的字, 例如, “装暖气”写成“装暧气”, 使学生在今后的学生与生活中能够注意使用规范的汉字。之后, 学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出了一期“围剿错别字的板报”, 将常见的错别字找出来, 使大家引以为鉴, 增长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二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保卫绿色和平——世界环境日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或查找资料了解到从1974年到2012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都是什么, 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及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对人们生存的重要, 体验到了环境恶化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以及触目惊心的震撼, 体会到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 又使他们受到了情感的教育。三是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操, 还锻炼了学生的品质, 使他们懂得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实效性, 要收到实效, 哪怕是一点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知识的运用,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的培养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切记不可偏废。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才能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亮点, 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也能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然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被许多教师忽视了,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意在提醒语文教师应当加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 使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探究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三语文 教学思考 语文复习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现状
1.以考试为纲的僵化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高三的语文复习课教学都是立足于考试的需求进行教学,考试要考的重点反复讲,考试不要的一律不讲。这样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升学需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由于长期的僵化思维把语文复习课上成了考试的预热课,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没有变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基本处于教师讲一点,学生记一点,丧失了对于知识的创新与自主迁移能力。这一方面体现为学生面对试题变化时的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为教学上的模式僵化,学生学习兴趣低,基本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没有把复习课本身的知识深化与升华的功能体现出来。只是把考点进行重复讲练,学生做完一套题又迎接第二套题,周而复始直至麻木,学生学得苦,教师讲得累。
2.以目的性为重的教学心态。深思造成高三语文教学学生学得苦,教师讲得累的根源,教师自身的心态也值得注意。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从进入高三开始,很多教师就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自己所带的班级能考上多少分,可以有几个学生取得好成绩,接下来自己能得到多少奖金与荣誉。这样的功利性思想反映到教学中,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教学的目的性。不思创新与深化,只求对于考点的机械记忆与反复操练。学生的学习压力陡增,甚至开始以量为教学目的,而不讲求教学的数量。大量发放试题、仿真题、模拟题,不断增加学生的作业量,甚至要求学生答题时必须写满,不论写得答案如何,只要没写满,一律算作不合格,却不去深思学生答案所体现的知识应用不足与长处。这样的教学心态,只会导致高三语文复习课陷入低效率的题海中。
3.以过度猜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由于高三语文一切以高考为中心,过度沉迷于猜题的教学方针也非常常见。特别是对于作文题目的写作上,文章本为心声,学生的思维如何,对于不同的作文题目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发挥。但过度猜题的结果只会让教学的过程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不强调对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不重视提高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涉猎,不要求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与观点提炼,而只是要求学生把历年的作文题写一遍,不要求学生在这其中所体现的思维亮点,只要求学生对这个作文题目有一定的印象,甚至要求学生向范文看齐。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思维同化,写作千人一面,毫无亮点,反而影响到其学习成效。
二、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
1.回归语文,摆脱新式“八股文”。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各学科知识多。但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考虑到语文自身的学科特性,在进行复习时,一方面应强调课文与其上下文的联系。另一方面,则应深化不同知识点的教学内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内化程度。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而语文出题的方向也永远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如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其文章的深厚生活气息是来自于其生活体验。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路遥在陕西农村与矿山等生活了三年之久,以求其真实性与感召力。这样的生活积淀反映到作品中也就体现为高于生活的文学性。在进行高三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深挖每一篇课文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去了解与明晰语文课文背后所具有的深义,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感受度,内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
2.活跃课堂,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考试为纲的教学使得高三语文复习课充斥着浓浓的任务感,教师的教学也长期遵循着讲、练、再讲、再练、又讲、又练这一模式。学生还没上课,就已经明白课堂上又会有一大堆要求记要求背的考点。很多时候,教师已经不再具有亲和力,而只是作为一个讲解考点的人员而存在。学生也不再是具有个人想法的个体,而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装载器在课堂上不断记笔记,不断背课文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死气沉沉,而且还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活跃课堂的一方面是要求教师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给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让学生对考点进行见解的发表,对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行相互交流,提高课堂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在教学语言中引入一点小幽默,引入一点趣味性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生。讲解在精而不再多,讨论只会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一味要求学生记,反而会让学生固步自封,无法提高其复习的有效性。
3.少而精的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面。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一个很普遍的规律,越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其阅读面就越广,读的书越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也就越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字音字形,词义搭配,古诗词与相关的文言文应用等,都会有着很强的领悟力。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挑选有针对性的小篇章带领学生进行少而精的阅读。这些阅读材料可以是一个观点,可以是一个趣闻,甚至可以是一个成语故事。其目的不在于讲解其每一句话,而只是强调让学生读完就好,让其自由阅读,自由感悟,使其沉淀于学生的思维中,最终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阅读量累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复习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立足语文根本,进行复习课的有效规划。
参考文献:
[1]徐松.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五大策略[J].语文建设,2012(3).
[2]盛星玮.幸福的高三语文课——高三语文复习回顾[J].高三俱乐部,2012(8).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篇9
我校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教学活动,根据我本次授课经历,结合自身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应突出。
本单元是新起点二年级英语上册的第七单元,也是知识录入的最后一单元是学习和festival的相关内容,除了本应突出的三维目标外,还应体现文化意识目标。本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会简单向别人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从而使学生体会节日的快乐。
二、口语操练应形式多样。
怎样使学生加强这门语言的学习,而又不觉得枯燥无趣,确实是一大课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识记,并增添趣味,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件十分高兴的事,而不是感到困难,以致成为负担。这些游戏有:歌唱、传话、传递图片、开火车回答等。
三、对重难点词汇和句子的处理。
如Santa Claus、Christmas、stocking、present的发音,和“Here is a…for you.”句型的使用。我发现坚持大量的重复和操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使这“大量的重复和操练”显得有趣而不乏味,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创设情境,练习对话,示范表演。
四、教学反馈效果不错。
学生十分喜欢上英语课,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有部分同学仍羞于开口,害怕发错音,说错话,但我相信,经常地鼓励、刺激、调动,他们说的欲望会逐步增强,现在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觉得学英语不是很难的事,他们会做得很好,老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说:“You’re good”.“You’re great.”
综合性学习汇报课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途径搜集表达上很有特色的古今笑话和名人幽默故事,通过本子摘录、做剪贴册等方式将它们积累下来,体会古今笑话和幽默故事的语言特点。
2、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温馨提示语和广告词,遇到好的广告词和提示语分门别类地记录、整理,比较表达的效果,并让学生学会写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和广告词,使学生做到处处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人。
3、指导学生搜集相声,反复听、看后,记下精彩的语言,并试着表演,尽力揣摩、细心体会相声艺术家们是怎么表现精妙语言的。
4、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想象、创造、搜集和整理资料、竞争意识、小组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多角度深化对精妙语言的认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积累并学习运用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在体验中感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进行活动。首先在组内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合作编小组口号,各小组成员再依据“精妙语言、魅力无限”综合性学习个人调查表搜集相关主题的内容,并认真填好调查表,做好自我评价、伙伴评价和老师评价,最后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每组由一名记录员做好活动记录。
2、搜集古今笑话和幽默故事的学生查阅材料、刊物、翻阅《古今笑话》、《幽默故事》、《世说新语》等书籍,还可以上网浏览感兴趣的内容。遇到合适的内容可以用本子摘录下来,摘录时内容要完整,详细注明出处,以便查证核实;也可以用卡片记载;还可以剪贴,按预先设定的分类编排贴在本子上;或者小组成员合作编辑一本相关内容的册子。记下后,经常翻看,并在同学间互相出题考对方,体会歇后语、古今笑话和幽默故事的语言特点。
3、搜集温馨提示语同学应处处留心,如在街道上、公园里、社区、校园、超市、酒店、公交车上、车站等场所,应注意标牌上的提示性文字,随时把它们记在本子上或者用相机拍摄下来,并发现提示语的特点,试着设计几条温馨提示语。
4、学生搜集生活中听到的相声,并了解相声的相关知识以及有名的相声演员,把一些精彩语言的段子摘录下来,了解相声语言的特点,并与同学合作表演相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调查表,各小组成员喊口号亮相:
1、导入:
师:请大家先听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路旁,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可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看见后,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 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热情相助。为什么人们的态度前后有那么大的变化?
3、小结引入课题: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可见,恰当地运用我们的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前段时间,我们围绕“精妙语言魅力无限”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掀起了一股语言艺术的学习热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三大组进行了相关主题的调查,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首先请各组组长介绍小组名称,各个成员喊口号。
口号设计:
妙趣横生组(歇后语):异彩纷呈,妙趣横生。
睿智语香组:(名人幽默故事):名人趣味堂,睿智飘语香。润物无声组:(温馨提示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漫游歇后语园:妙趣横生组汇报。(1)导入。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成果,下面请各组组长闪亮登场。(2)组长王攀晴:大家好,我是妙趣横生组的组长王攀晴。我们一小四(1)班的同学都很优秀,一个个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尖!我们组的成员在本次活动中齐心协力搜集整理了许多歇后语,现在我们的歇后语知识如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下面请大家欣赏我们组收集的歇后语,下面请我们组的代表()、()、()、()把它们收集的歇后语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说出你最喜欢哪一句。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歇后语,我们组其他同学收集的也很好,下课后我们会把这些歇后语张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请大家自行观赏。我们还想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愿意来参加我们的快乐挑战吗?那就请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歇后语连一连。
快乐学习,快乐挑战: ①趣味连线: 哑巴观灯——妙不可言 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被面上刺绣——锦上添花 千里马长翅膀——突飞猛进
组长:看来大家积累的歇后语知识也不少,请大家一起来读两遍并记住这些歇后语。
组长:恭喜大家顺利通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补充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飞机上挂暖壶—— 高水平(瓶)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歇后语,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下面进入终极挑战,请大家做好准备。先听例句
组长:提起一的校长、老师、同学们真是青蛙张嘴——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大家能像我这样灵活运用歇后语吗?
组长:看来大家真的是擂台上见高低——全凭真本事,我们妙趣横生组的公开展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名人趣味堂,睿智飘语香。睿智语香组(古今笑话、名人幽默故事)汇报学习成果:
(1)导入:
组长:大家好,我是睿智语香组的组长姬雅冉。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接下来就请我们睿智语香组的同学们送给大家缕缕语香吧!
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的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古今笑话、名人幽默故事、学生自编相声的阵营,体会语言的魅力吧!下面由张梦礼同学给我们带来笑话《小熊的信》。
组长:小熊因为懒闹出了大笑话,让我们再来看看伟大的周总理是如何巧妙运用语言应对美国记者的。下面由刘许鹏和赵芸哲给我们带来名人幽默故事《巧对美国记者》。
生 3 :名人幽默故事,《巧对美国记者》;
《巧对美国记者》
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 周总理(妙趣横生)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美国记者(不死心)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笑)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记者 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 周总理(轻轻一笑)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组长:美国记者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周总理嘲笑了,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巧用语言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组的同学还收集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很受欢迎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它就是——相声,相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分为三种表演形式:一人表演的单口相声,两人表演的对口相声及三人或三人以上表演的群口相声。接下来就请欣赏我们班著名相声演员 赵润章 逗你玩
2、展示台:赵润章 逗你玩
组长:巧妙、幽默的语言不仅愉悦了我们的身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我们组还收集了许多古今笑话、名人幽默故事、相声小品,请看大屏幕下课后我们会张贴到教室的成长园地里,大家可以尽情阅览。我们组的展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润物无声组组长李雨涵,睿智语香组的成员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笑,还让我们走近名人,体会了他们的睿智。我们组的成员也不甘落后,我们走进生活,留心观察到了许多极富情趣、动人的提示语,也为学校设计了一些温馨提示语,让提示语如绵绵细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请大家欣赏我们组收集的提示语,接下来请我们组的代表()、()、()、()把它们收集的提示语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说出你最喜欢哪一句。展示“润物无声”组同学汇报搜集到的温馨提示语。
组长:大家收集的提示语简短、温馨而有警示作用。美丽的校园时我们的家,更是我们学习的乐园。校园里缺少提示语,如同梳妆打扮少了一面镜子,下面展示的是同学们设计的温馨提示语。请我们组的代表()、()、()、()读一读他们设计的提示语。
生2:组员展示自己设计的校内温馨提示语。草坪上:“嘘,小草在睡觉,别踩!”
餐厅里:“听——谁在哭泣,那是被你扔掉的饭粒啊!” 走廊边:“捡一片纸屑,美了校园也美了你。” 门卫前:“请把快乐带回家!” 教室黑板上方: “我成长,我快乐!”
“我是能干的,我是重要的,我是快乐的!”
“我微笑,我成长!”
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粮食是个宝,米饭要盛好,不掉一粒米,不剩一粒饭!”、“心急不吃热豆腐,骑车不骑飞驰车!”
组长:刚才这几位同学展示的提示语不仅设计美观、内容温馨,还可以进一步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我这里还有许多大家设计的提示语,我们组成员准备把他们张贴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来提醒大家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组的展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语文汇报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汇报材料10-07
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视导汇报材料07-14
小学语文组工作汇报08-17
初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汇报08-16
语文教研活动汇报材料09-12
六年级语文提质汇报08-02
园洲中学初三语文备考情况汇报06-27
小学四年级语文品牌教研组的工作汇报09-28
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10-04
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