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时代(通用11篇)
大片时代 篇1
农夫山泉开启央视广告大片时代
2014年3月14日晚,农夫山泉新推出的3分钟长版本广告登陆央视焦点访谈后黄金时段,这是农夫山泉首次在央视播出长版本广告,广告片以纪实的手法,表现了农夫山泉对优质水源地的孜孜以求,宣传了企业“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核心理念,凭借着央视强大的传播能力,广告片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强烈反响,业界普遍认为该片是农夫自2013年“标准门”事件以来发出的最强音,再一次彰显了央视黄金时段广告的巨大威力,农夫山泉的长版本广告也成为了央视“广告大片”时代的又一成功案例。
从2014年3月份开始,中央台音乐频道同时也开启了1-3分钟广告大片的招商时代。音乐频道是中央台综艺频道的细分频道,专为音乐爱好人士打造,旨在为音乐爱好人士奉献一场场精彩的音乐盛宴,受众主以时尚高端人群为主。多届春晚导演郎昆担任频道总监以来对频道重新定位,改版后的音乐频道在播出高雅音乐的同时大幅增加了流行音乐栏目,如:《中国音乐电视》、《精彩音乐汇》等,并转播中央一套、三套的经典综艺节目,如:《梦想星搭档》、《梦想合唱团》、《中国好歌曲》等,同时频道拥有自己创新的栏目《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四季歌会》、《歌霸天下》等。改版后音乐频道的收视率逐年递增,特别是今年3月份随着《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的开播,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高潮。音乐频道的专题片时间段分布在全天时段,无论是早晨、中午、傍晚还是晚上黄金时段,广告主都可以播出自己的广告大片,具体的播出时间及价格请致电:孙少宪(手机:***)咨询。
大片时代 篇2
关键词:张艺谋,大片,文化精神,缺失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一, 拍摄了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 《红高粱》《菊豆》《活着》等等, 这些优秀的电影作品也为张艺谋赢得了诸多国内外大奖, 时至今日, 提起张艺谋, 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了。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中国第五代导演整体电影风格的转变, 张艺谋也通过一部《英雄》成功转型。
2002 年,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中国任何一种电影的模式横空出世, 由此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作为张艺谋转型指导的首部武侠电影, 创造了一系列电影票房神话, 在这部电影中, 张艺谋开创了一系列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创作方法:明星云集, 场面宏大, 画面精美, 武打设计挥洒写意, 将传统的中国意境之美融入到了动作片的暴力美学当中, 电影中的武打动作, 音乐以及场景设计都是费劲了心思, 力求在电影红传达给观众一种中国传统的意境之美。
虽然《英雄》在很多方面开创了很多第一, 在画面中给中国观众, 乃至世界观众带去了不同于以往的视觉享受。但是不得不说, 在商业味道极其浓厚的《英雄》下掩盖的是中国电影文化精神的缺失。
一、题材选择脱离时代
《英雄》的故事背景被放置在了战国后期, 不再是我们在张艺谋以前的电影中熟悉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大环境, 从根本上说, 脱离了中国的现代社会, 没有关注当下人们的时代诉求, 与当代社会民主与法制背道而驰。古代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是电影《英雄》的故事讲述的是一群刺客的故事, 里面充满了打打杀杀, 与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违背。电影有着教育的功能, 利用电影传递社会正能量, 教育社会, 这是电影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 在现时代下, 传播健康、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是电影在选题上应该首先考虑的。
二、技术手段与场面设计大而空
《英雄》的现代科技使用程度是中国以往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声势浩大的军队, 气势磅礴的箭雨, 在无名叙述秦军攻打赵国时的箭雨就是现代电影特技技术, 数以千计的弓箭射向残剑飞雪所在的书院, 弓箭的数量令人咋舌, 而以此为背景, 无名和飞雪以身挡箭的高超武艺也令人叹为观止。
在张艺谋以往的电影当中, 所选取的场景往往是中国某个家庭为单位的共同体, 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千军万马的阵仗, 在视觉上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视觉奇观。但是抛开这种大场面的视觉奇观, 从电影的内涵出发, 声势浩大的场面下想说的就是刺秦王的故事, 没有了张艺谋以往电影中关注现实, 关注人性, 关注女性, 从内涵逐渐的流于外表形式, 失去了中国电影本应该有的文化精神。
三、故事简单, 精神建构的缺失
电影《英雄》讲述了刺客无名刺秦王的故事, 简单的故事支撑了整个电影, 虽然导演用了很多中国意境的拍摄手法为电影添砖加瓦, 但是从整体的故事上来看, 如此简单的一个古代故事支撑起一个如此长的电影显得稍微单薄无力。
在电影《红高粱》中, 张艺谋讲述了一个女性解放和中华民族抗日的宏大主题, 揭示了一系列普通老百姓在争取自由, 解放道路上所做的不懈努力, 而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 利用这么长的时间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刺秦王的简单故事, 虽然好像故事背后隐藏着为了国家统一, 为付出自我的奉献精神, 但是相比较张艺谋的现实主义电影, 《英雄》的故事结构明显的无力苍白。
四、被商业利益取代的文化精神
第五代导演在完成了探索主线后, 迅速的转向市场, 以一种置之度外的态度开始了这个群体的集体转型, 同时也导致了这个群体在创作上的分崩离散, 第五代导演作为一个群体性的称谓, 实际上在这时已经不再存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情况下, 人们急切需要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教化艺术方式, 首当其冲的走在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前列。电影的商业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电影创作者对于人们的需求迎合, 人们花钱到电影院中消费, 很多时候不愿意对这一部艺术片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更多的人到电影院中消费事项获得一种心情的轻松愉快, 所以电影创作者们抓住了电影消费者的这一消费心理, 结合电影娱乐的这一特性, 创作了大量的娱乐商业电影。这种电影在被创作出来之前就被定性为娱乐观众, 所以我们也不敢奢望能从这些商业电影的身上找到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
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时代, 不同于过去中国电影的创作, 《英雄》开创了很多国内第一次:国际化的投资, 市场化的运作, 国际一线明星的加盟, 国际电影从业人员的分工协作都告诉我们, 《英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大片, 商业电影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大众, 创造视觉奇观, 《英雄》不论是场面的宏大, 人员的国际化, 武打动作的精心设计, 都让外国观众, 甚至于中国观众产生了大而美的视觉印象, 但是在这种状况下隐藏着的却是大而空的文化精神缺失, 简单的故事, 利用宏大的叙事场面, 缓慢的镜头节奏, 给人们造成了文化幻影, 脱离了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需求现状, 是和当代社会民主和法制背道而驰。
五、结论
视频网站的“大片”时代 篇3
网友追大片博点击率
1月20日,优酷网推出专题页面,《让子弹飞》《大笑江湖》《非诚勿扰2》《赵氏孤儿》等多部影片大片供网友预约观影,网友可以观赏到影片预告片、高清幕后花絮,还可以下载到影片壁紙以及互动游戏。记者从优酷网了解到,川话版《让子弹飞》明显更受欢迎。数据显示,参与观影的用户中,70%以上选择川话版,其中不少网友都是已经看过一遍普通话版的。来自深圳的优酷网友刘先生在收到提示短信后表示:“这次体验预约观看发现优酷院线的购买支付很方便,我会推荐给朋友。”
据了解,这些贺岁大片集体亮相优酷影院均属于网络首播。今年的贺岁档大片影院票房竞争激烈,网络视频推广也是如火如荼。网友不仅可以在优酷网尽情点击这些贺岁大片,同时也可以参与到投票和留言的互动活动中。优酷选出《让子弹飞》最火的8句台词,让网友评选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句,已经超过4万网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有网友说:“这部电影太给力了!期待续集!姜文加油!我要再看一遍!”
多家视频网站分羹
此次有多家视频网站参加了《让子弹飞》的网络付费播放,记者通过土豆网了解到,更多网民选择通过网络观看川话版《让子弹飞》。据记者了解,乐视网已买下清宫大剧《后宫》的网络版权,将与电视台同步播出。优酷网也与迪斯尼联手推广宣传3D大片《创战纪》,据了解,这并不是他们的首度合作。2010年10月,优酷网获得华特迪士尼公司授权,提供《实习医生格蕾》与《绝望的主妇》两部美剧的最新,即第7季的视频点播。优酷与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版权合作,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网友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收看到《实习医生格蕾》与《绝望的主妇》两部剧的第7季,而且所收看到的是正版高清的画质。与此同时,优酷也购买了两部剧前6季的全部剧集,让网友重温记忆中的经典。
据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介绍:“与华特迪士尼的合作,是优酷网与好莱坞片方进行的版权合作典范,今后优酷将根据国内网友的喜好与关注度,以最快的方式引进更多的正版内容。”
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随着《盗梦空间》和《让子弹飞》两部票房大热门在网络采用收费点播形式试水以后,付费点播热门大片的模式在国内将逐步形成稳定市场。
据介绍,按照国际惯例,影片在院线档期结束后,将进入至少半年的窗口期,期间该片无论在线上线下都不会有任何动作。此次《让子弹飞》版权方将窗口期设定为网络付费首播形式,以满足互联网用户的观看需求,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形式,或有可能成为独特的窗口期付费模式。窗口期付费模式在国外早有成功先例,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中国市场则是首次出现。这一创新模式将为国内视频网站带来全新变革思路,有望成为网站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成就一个全新的市场。
优酷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并不适合大规模实行收费制度,但是视频的高端、优质、稀缺资源已成为推动收费模式渐进发展的核心。优酷推出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院线模式或许会成为未来大片在视频网站播出的新模式,我们并不预期靠单纯向网民收费获取盈利,但未来网络票房被片方一致看好,这也许是中国电影票房来源的新渠道。”
《环太平洋》是大片? 篇4
可能之前3d版的《泰坦尼克号》、《功夫熊猫》、《2012》给了我一
些对于大片的期待。这次的《环太平洋》又带了一种新的看法。盔甲机器人和恐龙一样的怪物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对战在我看来是不仅是一种预测也是一种恐吓。
不可否认,没有人知道侏罗纪时代的恐龙是如何威胁人类的。《环太平洋》正是利用这一点加以电影特效为我们在电影院里展现了2017年的世界。这中间再一次给大众制造了幻影世界末日。人的神经元对接会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要手段吗?环太平洋地区难道一定会成为翻版侏罗纪时代的主战区吗?恐龙的灭绝真是因为曾经的地球环境太过于干净整洁?电影里的恐龙一样的怪物除了会无性繁殖以外居然还会克隆竟然还有人类一样的报复意识。如果照这样推理下去那么人类就是在和未来的变异人类在现存的三维空间里做一场没有休止的思维斗争。
是的,美国的电影特技不错,美国的电影明星够大牌,美国的电影震慑人心,美国的电影。。。总之,一向觉得美国的电影文化占据着世界影圈的半壁江山!在我看来,美国的电影文化实在不能用一个文化渗透就可以形容的。除了用亚裔的演员打开亚洲的市场甚至还把香港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这一点在最近一年美国的国防白皮书上似乎有所体现。比如美国防部针对中国所实际采取的一些假想敌的活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弱化我们国防意识的招式呢?这就好像把一只青蛙放在渐渐升温的水里直至死亡的实验一样。
虽然我对《环太平洋》有微词,不过不得不承认里面有的观点的确是对的。静下来思考之后,我们可以想到:在几百万年前人类可以战胜恐龙,也许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我们自身的生理构造适合地球这样由水和氧气组成的大球体。而恐龙这样的具有强酸型生理构造对于包括今天以前地球环境表示相当的不适应。否则,像已经考证过的恐龙石骨那样,一个体格壮大的哺乳类种群怎会轻易消失呢?再环顾四周,今日的环境已经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许真的会给未来的某一种类似于恐龙的怪物以有机可乘。而这正是同胞对于自身存亡的挑衅。
一大片的稻田-写景作文 篇5
故乡的稻田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家屋旁也是有一大片的稻田.
早晨,我醒来,轻揉若隐若现的睡眠,打开窗户,一阵晨风扑面而来,便觉心旷神怡,远方,水稻田已披上绿装,那刚插上的秧苗,一行行一排排,井井有条地立在水中,伴着轻风翩翩飞舞,无拘无束,畅快地淋浴在朝阳区晨露中, 稻田笼罩着在一层浅浅的雾水下, 如梦幻仙境中的云雾缭绕缥缈,一层薄薄紫水晶珠串铺在秧苗的叶子上,在太阳的映照下,
像成千上万的天然珍珠在传出夺目的光辉。有几个早上的鸟儿在晨雾中翱翔,一会儿还随着着还怎么组词鸟的叫声,确实像的在弹奏一曲稻田晨曲。那随意的模样真让人喜爱。
但是好多个礼拜,秧苗长个子了,长旺了,远远望去,放眼望去全是诱惑的翠绿色。早已难以见到他们跨下的田水和那窄窄的`田坎,一片片狭长叶子,尖长的,好像一把把四射的利箭。在叶从间,一根根木筷那N粗的稻秆是那N的引人注目,这时候的稻秆已经是一个孕期的妈妈,已经创造新的性命。再过一个星期,一根根稻秆上抽出来一串串的稻穗,
每一串稻穗上结着了稻粒,大概有一百余粒,每一个稻粒上都是有一朵白的花朵,那时稻花,低下头去闻一下,好像有一缕清香飘入鼻中,味道好美,我静静的闻了好一会儿,幸福的滋味真棒。刚长出去的稻粒是细细的,]有小米粒,仅有一些粘米粉,那粘米粉像牛乳一样,粘粘的。当稻穗弯弯腰时,这时候才拥有小米粒,托在手掌心上晕晕沉沉。
论当代中国大片的构成因素 篇6
毕业论文是检验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文档,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也成为每个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论文范文
[摘要] 电影大片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这样的一个标准显然是以好莱坞模式为参照系的,近几年的国内电影作品在改变这种现状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是对目前电影发展现状的一个突围。在中国大片成型及发展的十年期间,中国电影人将大多数注意力集中在商业包装上,这固然是电影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但要使中国大片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更强的文化影响力,在未来需要对中国大片方方面面的因素进行调整与重构。
[关键词] 大片 主题价值 商业性 构成因素 艺术性
大片这一说法源于英文Blockbuster,原指重磅炸弹,后被引申为某人或某事取得巨大成功并引起轰动,尤指文艺界引起轰动的事件,比如电影、歌曲、话剧等[1]。中国电影市场中最早出现的大片大抵是1994年的第一部进口影片《亡命天涯》,它揭开了中国观众了解海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帷幕。中国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经理吴孟辰以分账方式进口外国一流影片的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每年进口的这10部影片往往为好莱坞的大制作,预算较高,故而又被人称为10部进口“大片”。
真正在中国掀起大片热的是由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这部在世界范围产生空前影响的经典作品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使中国人对大片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了解。真正开启华语大片时代的是台湾导演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一举夺得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由此掀起了无数中国电影人创作的激情。由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被业界各方人士称之为中国式大片的开山之作,影片的各个环节都承袭了好莱坞大片的运营模式,然而这部按好莱坞运营模式打造的中式商业大片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奇观电影”的短暂时期,可以说中国大片自诞生之日起就迷失了文化指向,然而可喜的是近几年一些较为成功的大片如《唐山大地震》、《梅兰芳》、《让子弹飞》在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中国大片的发展困境进行突围,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后大片时代”。
尽管中国电影市场繁荣发展,但由于对大片的认识存在不足,同时对其界定和意义建构欠佳,造成了目前电影创作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电影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即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使命和美学追求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大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构:
一、选材上注重原创,用传统资源解读当下和未来
首先,笔者认为大片的选材上应以原创故事为主题材,同时着眼于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来解读和反思当下和未来。中国大片在选材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取材保守,着眼于“过去”。近几年,占据电影市场的国产大片总体上有以下几种题材类型: (1)历史文化题材:《赵氏孤儿》、《孔子》等; (2)革命战争题材:如《集结号》、《风声》等;(4)武侠、动作题材:如《十月围城》、《叶问》、《剑雨》等; (4)山寨电影:如《三枪拍案惊奇》。这些电影虽然类型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着眼于过去,由此可见国产电影缺少新的元素注入,原创能力不足。与此相对,好莱坞大获市场成功的影片却更热衷于讲述关于“未来”的想象:如《后天》、《生化危机4》和《阿凡达》等。当然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未来题材的影片一定是优于历史题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大片与好莱坞大片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心理的差异以及科技手段上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认这里面凸显的中国大片的致命弱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一个不关心未知世界的民族,一个拒绝相信超越现实的宏观与微观、太空和深海的惊险和壮美的民族,只把眼光聚焦在当下的利益、身边的琐事、庸俗的争斗之中,怎么能够在激烈的民族竞赛和人类进步之中占据一席之地?[2]因此建构原创性,创造性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与中国的选材手法不同,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好莱坞大片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创作思路。典型的如《阿凡达》,笔者认为该片是一部典型的以未来题材来讲述过去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影片的成功不仅仅在于震撼人心的奇观影像,更在于其深刻的对当下社会和过去的反思。卡梅隆自己谈《阿凡达》的思想时,是这样说的:“科幻电影是个好东西,你要是直接评论伊拉克战争或美国在中东的帝国主义,在这个国家你会惹恼很多人。但是你在科幻电影里用隐喻的方法说这个事,人们被故事带了进去,直到看完了才意识到他们站在了伊拉克一边”。[3]当然这也许是导演卡梅隆在创作时的思想隐喻。然而有趣的是中国观众在观看完《阿凡达》以后反思的是中国社会当下的强拆问题,这也许是卡梅隆从来没有想过的涉及点。然而大片的魅力正在于此,它总是提供给你意想不到的点去反思人类文明中永恒的命题。好莱坞的创作思路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中国大片的题材选择与处理要结合中国电影的实际生态环境。
重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将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资源弃之不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本应是中国大片丰富的取材宝库,但目前来看却成了制约中国大片选材的一个瓶颈。产生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片对历史题材的现代性缺乏意识。以当代意识处理历史革命题材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此部影片有意识地淡化历史,不再去强调历史的必然与可能,而是在无法超越的既定历史条件下,努力彰显个体自我意识以及个体人格尊重这样的一种现代性精神,让观众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由此打动了观众。可以说冯小刚凭借对《集结号》题材的巧妙把握,完成了中国大片的一次华丽转身,由此中国大片步入了更加成熟的“后大片时代。”
二、叙事上注重真实性、现实性
湖南广电大片营销解析 篇7
一、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 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 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1]整合营销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 (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等) 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 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息, 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对信息资源实行统一配置、统一使用, 以提高利用率。[2]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营销方式, 整合营销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这一点与当下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不谋而合。湖南广电“大片战略”孵化出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大片, 在竭力提升文化含量的同时, 无疑也要以大片的受众为中心来进行营销。与湖南广电的拳头产品———娱乐节目相比, 目前湖南广电大片的传播渠道、营销手段和盈利模式还较为单一。然放眼全国, 各大地方广电早已纷纷备足粮草投身到这场大片营销大战中。尤其是2010年, 《三国》、《红楼梦》等电视剧引来安徽、重庆、江苏、天津、北京等强势卫视奇招迭出, 《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电影也各显神通, 使得荧幕之下的营销战场上硝烟弥漫。这其中, 整合营销便是制胜法宝之一。
总结和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 湖南广电的大片营销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整合营销, 形成一种营销合力, 把大片的播出效应做大、做强, 方可取得预期的营销效果。
(一) 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可以与大片生产到制作到播出的全过程保持同步, 包括报道大片的开机、关机、新闻发布会等新闻, 曝光拍摄花絮, 安排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等。如随《看天下》杂志发行的《北京卫视红楼梦观剧宝典》便是北京卫视为预热电视剧《红楼梦》所出的新招。
(二) 广告。
这是影视剧营销最惯用的做法。湖南广电可充分利用自身跨媒体集团的丰富广告资源, 同时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投放有关大片开播时间、海报发布、剧情简介等内容的广告。电影《爱出色》将电影海报及预告片在京城三大地标建筑的超大LED屏幕上进行循环播放, 就为这部时尚电影赚足了“眼球”。
(三) 举办活动。
近两年, 首播庆典、零点首播、开播倒计时这些电影常用的活动营销手法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电视剧领域,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营造了出大片的气势。此外, 通过短信投票、网络投票等途径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也是发动大片受众参与热情的好办法。如重庆卫视的“看《三国》, 发剧评”活动、“驾天语, 游三国, 赏世博”活动和“三国英雄榜”活动;安徽卫视为配合电视剧《三国》的播出, 举行的“万人齐放孔明灯”活动。
(四) 打造概念。
概念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 湖南广电通过导入有关大片的新观念, 可以有效唤起受众对大片的关注与认同。《三国》热播时, 各卫视推出的“三国季”、“三国台”、“三国”剧标就属于围绕这部电视剧打造的新概念。江苏卫视为切合三国版的“荔枝台”概念, 还特意制作了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孙尚香等6个版本京剧人物造型的“荔枝三国”宣传片, 令受众眼前一亮。
(五) 节目配合。
湖南广电多年以来积累了不少名牌栏目、品牌节目, 这些优势资源完全可以调动起来为大片所用, 帮助大片扩大声势。例如安徽卫视在电视剧《三国》开播前后, 各个时段的节目均以“三国”主题贯穿其中:陈鲁豫的《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播出“东吴英豪”、“西蜀风云”、“身在曹营”等三期《三国英雄会》;李静的《十分静距离》制作五期三国特别节目, 与主创人员近距离交流;新闻专题节目《趣说三国》遍访三国时期的历史古迹。湖南广电除利用已有节目外, 专门为大片开发全新节目更可见大片分量之大。
(六) 衍生产品。
积极开发衍生产品是今后扩展大片产业链的重要方向, 也是目前我国影视行业的薄弱环节。不过已经有了一些带头“吃螃蟹的人”, 如江苏卫视定做过《团长》主要角色限量版公仔玩具和三国角色公仔;电影《赤壁》在上映后顺势推出艺术指导叶锦添的《赤壁:叶锦添的电影美术笔记》和编剧史杰鹏的同名历史小说《赤壁》。湖南广电在娱乐领域曾经有过“超女娃娃”公仔、150集娱乐动画短片《越策越开心》等衍生产品的成功尝试, 而大片相关的衍生产品因其文化内涵丰富同样大有可为。
二、新媒体营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对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3]在数字时代, 各种信息传播载体不断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在这样的情势下, 虽然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大片是传统媒体的产物, 但是收看它们的载体却不再唯一, 越来越多元化。例如一段时期内收看网络电视剧的受众多, 相对收看传统平台电视剧的受众就少, 久而久之, 会有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以上网收看电视剧来替代传统的电视剧收视方式。新媒体具有跨时空、即时性、双向性、互动性以及多媒体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性, 其中互动性这一点对于提高营销效果尤为关键。如前所述, 整合营销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那么新媒体营销的制胜之道就在于与消费者之间随时随地随心的互动和沟通。从这个意义上看, 新媒体营销中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运用新媒体营销时, 谁的互动性最强, 谁取到的营销效果就可能是最好的。新媒体丰富的形式, 也为大片的营销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能够帮助大片扩大社会影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也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大片受众, 新媒体已成为湖南广电大片营销不能忽视的舆论场域与营销阵地。
(一) 网络话题制造舆论热点。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出前后激起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灌水区”里网友的热烈讨论, 如“《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婆媳剧大盘点《媳妇的美好时代》不温不火”等话题。湖南广电在话题营销上不乏先例, 但要注意的是, 大片营销一定要吸取电视剧《杨贵妃秘史》的教训。《杨贵妃秘史》播出后, 在网络上引来网友关于“雷剧”、“删节版”等不满, 虽然收视率越骂越高, 但由此给湖南卫视带来了美誉度的折损, 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二) 视频预告片网络预热。
制作预告片, 是电影、电视剧等大片前期宣传的常用手法。随着视频用户的增多, 视频网站日渐成为大片制片方的首选预告片投放点。这种营销方式的要点在于预告什么、以何种方式对大片进行预告, 因为预告片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大片的收视成绩。2010年贺岁档电影《让子弹飞》就特别制作了四款“概念制作特辑”, 分别是“众星云集”的搞笑花絮, 主打“骗子”的葛优集锦, 主打偶像“男色生香”和主打美女的“鹅城四美”。这四款预告片截取影片中最吸引人的不同部分, 在细分受众中笼络起强大的网络人气。
(三) 病毒性营销出奇制胜。
病毒性营销并非真的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开展营销, 而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 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 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4]更为重要的是, 病毒性营销具有低成本、形式新颖、蔓延迅速、传播自觉度高等好处。因此, 目前根植于网络时代人际传播方式变革的病毒性营销, 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电影营销中。2010年, 电影《人在囧途》上映之前, 一段“盒饭大叔”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这段视频看起来非常具有偷拍的效果, 但实际上不过是一场有“预谋”的拍摄。这段刻意为之的热门视频为电影《人在囧途》博得了关注度和高票房。小成本电影如此, 湖南广电的大片也未尝不可借用病毒性营销出奇制胜。
(四) 微博营销高效联动。
眼下, 微博在数字化时代大行其道。这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连接起手机、网络等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微博时效性更强、传播更便捷、社会化更强、影响度更高, 再加上零成本的优势, 使之成为绝佳的营销方式。湖南卫视在偶像剧《泡沫之夏》播出前后就充分开展微博营销, 用较低的宣传成本换来较高关注度和品牌效应。可是, 因接触人群主要是年轻人的局限性, 微博营销应用到湖南广电的大片营销时, 需在适用性上做足前期功课。
(五) 网络播出形成协同效应。
新媒体为电视剧等大片提供了新的广阔的播出空间。目前, 通过新媒体观看热门电视剧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收视方式。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在湖南卫视与优酷同步联播期间, 创下了收视新高。对于大片自身而言, 网络播出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不仅能够延续电视台播出周期的热度, 还可以通过随时点播、互动评议等为大片提供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延伸平台, 更大范围地覆盖不同的受众群, 使大片的营销价值在网络上同比攀升。今后, 湖南广电需要加深与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 共同开发大片的播放平台。
三、文化营销
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大片属于文化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 其特殊性在于生产过程中的文化投入以及消费过程中的文化满足。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这些大片都是文化的载体, 必然通过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来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水平的提高, 营销过程中文化感召力的重要性也不断得到强化。文化营销就是企业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来传递、提升产品及服务的价值, 在创造和满足消费者特定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活动基本以有形产品为中心, 着重于产品本身的一些属性, 而文化营销则强调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文化价值来达到顾客的某种满意程度。由是观之, 如果说整合营销、新媒体营销侧重于具体操作层面的话, 那么价值理念构建则是文化营销成败之所系。可以说, 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 但是它强调的是物质需求背后的文化内涵, 把文化观念融入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 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交融与活动, 整个市场营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价值传递的过程。[5]
既然文化价值的塑造是文化营销成功的关键, 那么文化营销恰好对接大片中浓厚的文化味, 这种天然的适应性使之能够很好地为湖南广电“大片战略”吸引受众、培养受众、巩固受众。文化营销包括三个层面: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这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对湖南广电而言, 作为产品的大片、娱乐崛起之后的高端崛起和品牌跨越、湖南广电人“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 这“三位一体”的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其文化品位, 明显增强其产品的差异性、品牌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成长性。
(一) 产品方面提升大片的文化含量。
当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极大丰富, 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 决定产品市场销量和消费者接受度的, 往往不再是产品的使用价值, 而是产品自身文化价值的大小。影视剧市场尤其如此。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 湖南广电“大片战略”需“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 围绕富民强省多出反映现实题材、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多出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多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 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6]据此, 笔者曾经撰文提出, 湖南广电“大片战略”的内容生产应该在红色题材上形成系列, 力求突破;在历史题材上瞄准空白, 集中发力;在现实题材上结合品牌, 攻克难点。可见, 提高大片的文化含量, 多方位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 是湖南广电“大片战略”文化营销的根本途径。
(二) 品牌方面拓展文化内涵。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 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品牌内容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7]从更深的层面来看, 品牌是靠文化支撑起来的。湖南广电的“快乐旋风”早已携《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快乐购”、“快乐淘宝”等席卷全国, 深入人心。对湖南广电而言, 响应文化强省战略的号召, 在娱乐崛起之后借“大片战略”实现高端崛起, 则是有效地推进主流文化建设、提升自身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的必由之路。从积极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出发, 大片正是湖南广电开辟出的体现竞争实力、丰富品牌内涵的“蓝海”, 以此实现高端和娱乐两翼齐飞。
(三) 企业文化方面强化与湖湘文化的贯通。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在品格和人文精神的反映, 它也决定了一个企业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灵魂, 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必须根植于时代的主流文化、社会的先进文化、本地的传统文化。有人曾用“激越而又有序、笃实而又灵动、浪漫而又实际”来总结湖湘文化的特点, [8]湖南广电的“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正与湖湘文化的内在品格一脉相承。湖南广电的“心忧天下”是追求一种有序、笃实、实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 湖南广电的“敢为人先”又彰显出一派激越、灵动、浪漫的雄心壮志和魄力豪情。政企分开之后, 湖南广电要通过大片等优秀文化产品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推进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还必须进一步在企业文化上下工夫, 进一步在企业文化与文化强省战略的贯通、与湖湘文化的贯通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梁东, 刘建堤, 等.市场营销新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137.
[2]倪杰.现代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0.
[3]百科名片[EB/OL].[2010-12-30].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htm.
[4]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70.
[5]朴世镇.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J].商业时代, 2007 (8) .
[6]张春贤.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J].新湘评论, 2009 (12) :7-13.
[7]文化及文化营销的形成[EB/OL].[2010-12-28].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48707&page=1&size=.
《小时代》:华丽偶像大片的总和 篇8
所以《小时代》具备最华丽的偶像特征,与《绯闻女孩》一样以女人们暗流汹涌的友情为主线,带出一群在上海兜兜转转、且爱且恨的都市男女浮世绘,这样的“群戏”我们曾在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有所表现,都与初恋有关,更与伤痛有关。遥想当年风靡全中国的偶像剧《流星花园》,便是打造了一种“王子恋上灰姑娘”的奢望气质,给大家筑了一个美梦。
看点二:阵容
依照偶像片的考量,《小时代》必须由俊男靓女来协助搭建才能成功,“养眼”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演员阵容充满了“偶像气场”。人气女星杨幂扮演重友情的小女人林萧;凭借《一页台北》成为台湾小清新美女代表人物的郭采洁颠覆从前温婉天真的形象,诠释了一位犀利睿智的女强人,经历了无数人生风雨;MV小天后级别的混血模特郭碧婷因天生丽质之优势,担纲片中“美得像谜一般”的南湘;靠诙谐搞怪赚眼球的“HOLD住姐”谢依霖则演绎最符合其风格的耍宝运动健将唐宛如。这四位风格气场各异的偶像名人,托起了(《小时代》最有血肉的那个部分。而男演员的选角亦是契合观众心意的,比如从《那些年》里走出来的台湾人气新人王柯震东扮演片中的“高富帅”顾源;新秀男演员李悦铭诠释温和俊秀的绅士男简溪;拥有天籁美嗓的90后阳光美男陈学冬扮演受宿命折磨的完美男子周崇光。“花样卡司”系一部偶像级作品成功的必备条件,《小时代》因此而熠熠生辉。
看点三:幕后
尽管偶像电影多数都是以演员的“美貌”撑起半边天,但经验丰富、嗅觉敏锐的幕后却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用《流星花园》、《转角遇到爱》及《那些年》在台湾刮起高收视与爆红票房的“偶像剧教母”柴智屏,此次亦作为《小时代》的监制风光登场,毫无疑问,她永远都能摸准偶像作品的命脉,知道如何让这样的电影符合时代审美。如果说郭敬明担任《小时代》的编剧兼导演是初试牛刀,那么在他背后操控全局的柴智屏绝对是游刃有余,她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为我们奉献既接地气,又繁花似锦的青春电影。
灾难巨制大片《深海浩劫》观后感 篇9
不过《深海浩劫》需要观众有耐心地观看,因为整部电影节奏不快,故事虽然很真实,让人揪心,但谈不上跌宕,前期铺垫也相对冗长,好在后面灾难场景的叙事张力强大,代入感较深。这部电影的伏笔不少:喷涌的可乐罐、撞机的空中鸟、迷信的紫领带,灾难的谶语仿若征兆。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救援后,所有人在漫天火光映衬下,下跪祈祷;船长在救援船上点名,无人应答的片刻让人落泪。
说一下真实事件的事后影响:
1、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
2、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
3、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
据了解,为了拍摄电影里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深海浩劫》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而且这部电影秉承着“尽可能采用实拍”的拍摄理念,不仅最大化地还原了泥浆喷发的过程,连火焰的拍摄都力求镜头可以达到最大最近。在一段从直升机掉到80英尺下海里的情节中,导演用近乎疯狂的实拍要求,让替身和摄像拿着摄像机跳进“水上火海”,所以才让我们在电影里有种“置身火海”的真实感。
不过《深海浩劫》需要观众有耐心地观看,因为整部电影节奏不快,故事虽然很真实,让人揪心,但谈不上跌宕,前期铺垫也相对冗长,好在后面灾难场景的叙事张力强大,代入感较深。这部电影的伏笔不少:喷涌的可乐罐、撞机的空中鸟、迷信的紫领带,灾难的谶语仿若征兆。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救援后,所有人在漫天火光映衬下,下跪祈祷;船长在救援船上点名,无人应答的片刻让人落泪。
说一下真实事件的事后影响:
1、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
2、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
大片时代 篇10
一、PPLive播放出来会有乱码和花屏?
这样的问题我还真是遇到过啊,虽然这种情况看上去很烦人,不过解决办法却很简单,几步搞定!
1.桌面属性→设置→高级→疑难解答
2.里面的“硬件加速”项,往回拉一点或设成“无”
3.点击“应该”和“确定”就OK了
二,为什么使用PPLive的时候有1G的文件夹生成?
生成的是PFSVODDATA文件夹,该文件夹用于储存临时文件,约占1G硬盘,安装客户端时自动进入系统最大分区,
暑期在家看大片 PPLive使用心得
,
基本上就是使用PPLive的点播功能时生成的,只要设置一下 ,不用点播的时候就没了,还有因为是缓存,并不占硬盘。
1.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
2.虚拟内存更改
三、PPVA是什么?
PPVA就是PP加速器,是一款为在线视频提供加速服务的软件,使用后在线观看视频时的下载速度能够提升3-4倍,从而解决在线观看视频过程中的缓冲问题。
在PPLive新近推出的版本V1.9.38中就加入了PPVA,但是实际上正如上文所介绍的,它对PPLive播放器本身是没有加速作用的,但是对在网页上看PPLive的节目,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加速作用。
PPLive1.9.38最新版本下载:download.enet.com.cn/html/01014061501.html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中国电影大片时代要终结吗? 篇11
关键词:大片;黑马;中等成本影片;小成本影片;终结
一、电影市场概况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其中66部影片过亿,观影人次达到12.6亿。商场如战场,在电影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电影人把票房视为要占领的高地,虽然这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是一个个票房数字都是一粒粒“子弹” ?——电影票堆砌而成,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些在今年电影市场上赚的盆钵满满电影公司,能否在来年再创辉煌呢?这是一个未知数;去年受人唾骂的电影导演今年能否翻身?这是不确定的;当红的演员能否成为票房保障?这是由观众决定的。电影产业是瞬息万变的行业,电影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产品,大片在风雨飘摇中生存。2002年,张艺谋的影片《英雄》把中国电影带入了“大片时代”,然而在2006年宁浩以《疯狂的石头》杀出重围,成为小成本影片的票房黑马,人们以为大片时代就要过去了。然而《叶问》系列影片、《集结号》等影片的大卖给了人们狠狠一记耳光。2012年底到2015年,一批中等成本影片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与之相比较的是《黄金时代》、《太平轮》等大片的滑铁卢,人们又在想“中国电影大片时代要终结了吗?”
二、大片的由来
说到“大片”,我们就不得不提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电影《大白鲨》,正是他们诠释了“大片”——大电影、大投入、大明星、大制作。“超级大片(Blockbuster)”一词曾用来描述一部由于太成功而使同街区(block)的竞争戏院破产(bust)的戏剧[1]。如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它已经成为一个类型电影的代名词,同时这个词也成为现当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料。
2002年中国电影开始了院线制改革,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影片从前期的策划筹备,到拍摄制作,再到后期的宣传发行都采取了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创了中国的“大片时代”。
投资3000万美金的《英雄》2001年8月11日开机,主创人员巨星云集,有李连杰、梁朝伟、甄子丹等。2002年12月20日全国公映,最终取得了2.5亿人民币国内票房,成为中国第一部票房过两亿的影片。该片在国际市场反响甚好,第一次使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战胜了好莱坞大片,连续两周成为北美的票房冠军。最终全球票房取得$177,394,432美元,成为中国电影全球票房最高记录保持者[2]。
中国大片给中国电影带了新生命,让老百姓重新回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同时中国大片也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毕竟能够拿大投资来拍摄电影的导演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电影需求的时候,电影产品种类单一使得人们的选择性少了,比如说2002年《英雄》的票房占当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四分之一还要多,也就意味着那年电影院观众有四分之一的人看的电影是《英雄》。
三、挑战
正当人们对于大片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影片《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这部总投资仅有300万的影片,最终取得了2350万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同时也诞生了一批明星演员,比如黄渤、徐峥、刘桦、郭涛。2006年人们似乎看到了小成本电影的未来之路,人们试图在黑色喜剧片中找到答案,虽然在同一时期出现了大批量多线索的黑色电影,但始终没能突破小成本影片票房惨淡的局面,也许这只是小成本影片的一次试水。
真正的小成本影片崛起还得数影片《失恋三十三天》,2011年11月11日被人们称之为“神棍节”,“一百年也就这么一次”,这一天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匹黑马,它的投资只有八百九十万,但最终票房却达到3.44亿人民币。这部影片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淘宝给它做了一个“活广告”——双十一半价,另一方面得益于影片"接地气"。这部影片的成功也正式宣告了小成本也可以有高票房。
正当人们为小成本电影取得高票房欢呼雀跃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正酝酿着一股新的力量——中等成本影片正蓄势待发。2010年影片《杜拉拉升职记》总投资不过两千万,在中国电影市场顶多只能被称之为中等投资影片,但是由于“老徐”的加入,硬生生的把这部影片票房捧到1.21亿人民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影片在开拍之前就已经通过植入广告收回了成本,也就是说影片超亿元的票房就是它的毛利润。无独有偶,2011年“老徐”再次“上马”,影片《将爱情进行到底》最终票房突破两个亿。这只是中等成本影片的一个先锋队,2012年底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总票房达到12.6亿人民币。这个投资仅有3000万的影片打破多项票房纪录,最终成为中国电影难以逾越的前辈,虽然《西游降魔篇》有超越《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趋势,但最终也只能止步于12.4亿票房。
《人再囧途之泰囧》给2013年“红五月”开了一个好头,影片《北京遇到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都最终都票房过5亿,成为年度过5亿最多的月份[3]。而他们的投资都非常相似,属于中等成本制作,那么为什么这些中等成本影片能够创作这样的高票房?一方面是得益于这些影片过硬的品质。另一方面,国产大片类型单一、制作粗糙也成就了中等成本影片。
2014年,中等成本影片似乎要把“红五月”的势头进一步延续推向高潮。影片《后会无期》、《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心花路放》以几千万的投资额获得超过5亿的票房,特别是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获得2014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冠军。
“国产大片”历经风雨数十载,有褒奖也有诟病,经历了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和中小成本影片的突围,但是国产大片还是存活下来了。历数2002年到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国产大片还是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再试想一下我们记忆中的中国电影,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也就是那些国产大片。那么究竟中国大片时代终结了吗?
四、大片存在必然性
针对5月份中等成本影片的集体井喷,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认为“一旦有一个光环、一个成功案例出来,就一拥而上,这是电影业的浮躁之处。”他说,“试想有一天观众看腻了小清新、怀旧片,中国电影又该怎么办?如果全行业都在拼命做中小投资,没有人再肯做大中型投资的国产片,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难道中国电影永远只能小打小闹?观众想看大制作影片只能看好莱坞的,原因仅仅是中国大投资影片最近不赚钱?”
而在高军看来,许多高额投资的电影不赚钱,并不是投资的错,问题出在定位不准和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电影业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需要踏下心来,精耕细作。他说,“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大投资大制作的影片更有机会走出国门,影响海外观众”。
可见,中国大片时代并没有结束,或说真正的中国大片时代还没有来临,只是‘伪大片冒充‘大片的时代过去了,良性的电影市场不可能没有大片。在美国电影市场中也是遵循“二八法则”的,20%的大片创造80%的电影票房,对于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不可能没有大片。
大片之所以在中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中国大片是培养国人观影习惯的必由之路。
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道路上需要大片,无论是和我们的过去相比,还是与国外电影强国相比,中国人均观影人次都非常低的。1979年,中国电影总的观影人次为293亿,创下历史之最。而2011年,即便我们在2011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城市观影人次和农村观影人次加在一起突破25亿,也仍然不足1979年的1/10。美国2010年的观影人次为13.44亿,中国还不足美国的1/5。更何况,中国总人口超13亿,美国才2亿多,以至于有人说美国人每年看五次电影,中国人五年看一次电影。
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国产大片培养人们观影的习惯,人们更加乐意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休闲时光享受视听盛宴。2006年,人均观影次数为0.07,也就是说平均每人14年(注:1/0.07)才进一次电影院。而到了2010年,平均每人5.3年进一次电影院。2014年中国观影人次可以达到8.3亿人次,实现平均每人每1.6年看一次电影。
没有大片为中国电影市场加油呐喊就没有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没有大片的巨额投资和华丽场面就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去影院看电影。即使当中国电影超越了美国成为了第一大电影强国,中国电影还是离不开大片。
二、中国大片是满足人们观影需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人们经济条件好起来了,娱乐活动也丰富起来,电视、录像厅、KTV、酒吧的兴起为我们生活增添了更多选择。曾经电影经历了这些娱乐方式的冲击之后节节败退,最后就剩下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但是经过中国电影人的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国电影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人们都在说大片时代已经终结,但是从欣赏电影艺术形态本身来说,观众对大片仍然怀有期待。人们选择进入影厅而不是在电视机前看片,或是在电脑前点开视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体验大屏幕上带来的感官享受。影院观影呈现的画面、音效、特效,是电视、电脑所无法取代的。当我们在电脑和电视面前看电影时,我们体会不到电影给予我们的美感,同时也体会不到集体观影的乐趣。
三、中国大片是对抗好莱坞电影最有力武器。
中国电影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从2002年的9.5亿票房到2014年的296亿票房,在抗击好莱坞电影的道路上一直很艰苦,2014年进口片压倒国产片,占年度票房54%,中国要从电影大国成为电影强国任重而道远。
2012年2月18号,中国与美国签订《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中国每年将增加进口14部美国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中国人觉得好莱坞正在一步步紧逼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能否在电影全球化的浪潮中继续前进,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
中国电影无论是从投资额上来说,还是制作流程的规范化来说,对比好莱坞电影我们还是非常初始化的。在好莱坞,一个中等成本投资的影片在国内就是一部大片,好莱坞流水线式的制作流程能够保证影片质量,因此在对抗好莱坞影片时,中国电影都显得那么弱小。
“中国电影仍然需要大制作。”星美集团副董事长覃宏认为,大制作是中国电影的脊梁,“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我们追赶好莱坞的步伐”[4]。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在不断提高,一些小成本影片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只有大投资才能保障必要的影片制作质量,才能培养更多的忠实影迷。
四、电影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中国大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电影自产生以来就与技术紧密挂钩起来,无论是摄影机的发明,有声片的产生还是彩色片的出现,都是因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革命。卡梅隆为了拍摄影片《阿凡达》等了十几年,随着3D技术的逐步成熟,《阿凡达》横空出现,在中国取得超过13亿的票房,在全球取得27.815美元,至今还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纪录,这不能说不得益于新技术的推动。2015年的《捉妖记》把特技制作和真人拍摄有机结合起来,有望成为中国票房第一,充分证明了电影大片的可持续性。
一般来说一门新技术的发现需要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往往能够运用这些高新技术的电影都需要在技术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么大的资金量也就大片能够承受的起。这些高额的成本需要有相应的回报,如果得不到理想的回报率就没有投资商愿意进一步投资新技术研发,这样势必进一步导致电影水平的下降。因此说中国大片一方面能够刺激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壮大电影产业。
五、结论
中国电影大片时代有没有终结?这个命题留给大家无限的猜想。从电影的本性到电影的发展规律,从电影的受众到电影的产业化趋势我们都能看出中国大片时代不仅没有结束,而是在不断寻根发芽,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岩泉.“大片时代”终结了吗?[EB]http://guancha.gmw.cn/2013-07/21/content_8345474.htm
[2]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55-257.
[3]刘浩东,《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27-156.
【大片时代】推荐阅读:
音乐大片07-01
中国商业大片08-19
看大片叙事作文10-22
快速七步打造广告大片10-05
美国队长好莱坞大片观后感08-02
李安大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07-03
七部好莱坞大片中的经典台词05-31
雅思听力有妙招之看好莱坞大片也能提分11-06
大时代,小时代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