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题怎么做

2024-11-04

诗歌赏析题怎么做(精选8篇)

诗歌赏析题怎么做 篇1

高考阅读题的题目类型其实是有提纲的,不会超过这些范围,那到底是哪些呢?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小说技巧类题型

艺术技巧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等。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

(一)记叙(叙述)方式

1、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尾,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内容作某些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使得文章留下了悬念,能够吸引读者;使得行文富于变化,故事情节波浪起伏;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①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②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③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插叙有情节,前后衔接处要有过渡句提示。

④插叙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而另作安排的;补叙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是对原来的情节起必要的补充作用。

例题:(小说阅读《吃饭》[王琼华])小说第2自然段写了“我”以前与陈宝山交往的情况,这属于什么叙述方式?就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插叙。(2)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让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答“与结尾形成反差”或“与结尾形成对比”也可)

(二)记叙(叙述)人称(视角)

1、第一人称:(1)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2)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

2、第二人称:(1)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2)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3)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1)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灵活自由;(2)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3)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第三人称属于全能视角,不受时空的限制。

例题:( 浙江卷《第9车厢》)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叙述。效果: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距离,更具客观性。

(三)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描(工笔),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渲染、烘托。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4、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渲染上。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

(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又各所侧重。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中纺线场面的描写,具有“万马奔腾”之感。作者通过这一宏大的纷纭场面描写,把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景象再现出来,深刻地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欢快感情” 这一重大主题。

(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上课的情景,巧妙地借助于一个无知顽童的冷静观察和心理分析,特别是对韩麦尔先生临下课之际感人至深的神态言行的细摹,在肃静而凝重的氛围的层层烘托渲染中,最后突然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出爱国主义的激情,收到了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3)明示或者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中有小成渝的妈妈指挥交通的一段场面描写:“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这个场面描写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不畏艰苦、坚守岗位的责任感和革命精神。

5、细节描写:有环境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外貌细节等。基本作用:绘制场景、勾勒环境、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对比衬托、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

例题1:(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例题2:(小说阅读《母亲的<锁麟囊>》)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参考答案:(1)语言描写:“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形象地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抑郁、烦躁等心情。(2)环境渲染:“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形象地表现她心情的压抑、失落、绝望等;(3)心理描写:“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形象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烦躁、痛苦等。

二、表现手法

1、象征: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情感或社会意义。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突出对比物的鲜明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彰显主题。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4、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下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5、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7、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情节发展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注意:有伏必有应。

8、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突出主题。

9、抑扬: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作用:两相对照,形成反差,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人入胜。

10、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作用:蓄积气势,突出人物或事物,突出文章主旨。

11、渲染: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1)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2)烘托,指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3)环境描写。(4)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12、烘托:指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作用: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13、其他手法:巧合、联想、想像、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例题:(小说阅读《傻牛然》)从结构上看,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牛然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先通过具体事件写牛然的傻,同学们对他的捉弄,老师的责怪,最后再写大家对他的认可和拥戴。②这样写使人物前后境遇形成鲜明的反差,给人以深刻印象;情节上,造成跌宕,更引人人胜,发人深思。

三、修辞手法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夸张、排比、反复。

四、结构安排

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总领(统摄)全文、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五、语言技巧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传神等。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幽默、典雅、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口语化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一般针对欣赏具体语句的技巧。

4、句式选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

诗歌赏析题怎么做 篇2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园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面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金陵晚望》作者为高蟾、《金陵园》作者为韦庄, 均为晚唐诗人。

回答以下问题: (1)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 诗人为什么伤心? (2)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一回答第一小题的问题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 赏析诗歌只是停留在诗歌表面意象上的理解诗意, 缺乏深入思考。有的学生回答, 高蟾是因为金陵城的景色凄凉, 韦庄是因为古城的景色衰败;有的说高蟾是因为金陵城的衰落所以伤心, 而韦庄是因为南朝的衰败与灭亡而伤心。却没能更深入地思考, 诗人是借金陵的晚景, 借六幅六朝的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对唐朝日益衰亡的伤心。表面上是金陵晚景, 实则是唐朝晚景;表面是六幅南朝衰败图, 实则是唐朝衰败, 即将走向灭亡之图。

第二, 脱离原诗, 凭读者自己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强加狭隘的个人情感。有的学生一见“伤心”二字, 就联想到“与情人分手”、“与朋友分别”、“老年丧妻”、“远离家乡”、“怀才不遇”、“被贬谪流放”、“家破人亡”等原因。这种完全脱离诗歌背景、不看注解、不看两首诗的联系、不关注暗示性语言的启示、不联系已有文史知识、凭空想象, 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第三, 缺乏必要的文史知识, 胡乱嫁接, 历史人物与年代不明白, 横跨了中国古代、近代历史。如有的同学说, 诗人想起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叹不如所以伤心。也有的说, 当时正值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 因此而伤心。有的说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伤心。总之, 各种解答不一而足。却不能结合注释中, 均为晚唐诗人的提示, 联系晚唐的历史现状, 结合诗歌中惯用的触景生情, 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加以概括。

二回答第二小题的问题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 背离题目的要求, 答非所问。众多学生, 盯住为什么伤心的问题, 而不是回答“为什么诗人说伤心画不成”和“为什么又说伤心画得成”。缺乏对题目的整体解读, 不能认真审题。其实本题的重点是“画不成”和“画得成”的原因, 并非伤心的原因。除了又走进第一题的圈套外, 也有对诗歌语言把握不透而曲解其意的。如有的说是因为诗人极度的伤心, 而不忍图画;有的说是因为伤心是抽象的、无色彩的、难以画出来的;也有的说, 没有好的画家;还有的说天色已晚, 诗人看不见所以画不成。其实很简单, 只要解读“画不成”三个字本身的含义就可以了。就是无法用画来表达自己的伤心。而对伤心画得成的回答, 由于原诗中有暗示性明显的诗句“君看六幅南朝事”的提示, 还能略知一二。虽然不能明白六朝均建都金陵的史实, 以及由盛而衰的经历, 但老木寒去的景象足以表达作者的伤心情怀, 所以伤心可以画得出。

第二, 不注意整体把握诗意, 不注意将两首诗歌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细心比较。这是一首比较阅读的赏析题。两首诗歌联系起来思考就可以解读出很多疑问。如只读第一首诗歌, 对于诗人为什么而伤心也许存在很多疑惑, 但读了第二首诗歌后, 借助于“君看六幅南朝事”一联, 就明白两位作者的伤心是一样的, 都是为国事而伤心。并且明白, 韦庄的诗应是高蟾诗歌的应和之作。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画人心逐世人情”就是高蟾诗歌中“伤心画不成”的原因。牵强附会地将两句诗硬拉在一起。其实, 韦诗的首联是紧承高诗, 以反问开篇, 颔联并没有正面回答原因, 而是宕开一笔, 勾勒了那些只知道迎合世人、粉饰太平、不愿意反映社会真实面貌的画人。既讽刺了世俗, 又为引出颈联、尾联的六幅南朝画而过渡。因此, 应在六幅南朝画, 以及画面上老木寒云这一意象中寻找答案, 这一意象正是六朝衰亡的写照、是唐朝衰败的象征、是作者的伤心所在。

第三,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注意突出答题的重点。在结合诗歌意象进行分析时, 很多学生胡乱引用原诗句, 没抓准关键词。如“浮云、落日”, “老木寒云”, “六幅南朝事”。还有的学生, 原因不回答, 却画蛇添足, 对全诗进行赏析;或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答题范围, 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

三结束语

巧设问题,让诗歌赏析更有趣 篇3

【关键词】设计问题 启发思考 激活思维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是艺术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天堂里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代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在美丽的文学世界里徜徉,让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最近引导学生学习了两首词,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上完这节课,感觉效果是历来诗词教学效果最好的一节,老师引导的到位,学生思考颇多,学习效果很好。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很好,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品析到位,让诗歌赏析课更有趣,这种做法值得以后借鉴。

过去的诗歌教学总是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诗歌的意思,因此总是安排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总是拿着资料读读,然后再背背写写,感觉枯燥无味,毫无意思。这次我没有按以往的做法上课,而是设计了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品味,打开了学生思维,学生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个性阅读的感悟。

《望江南》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朗读《望江南》至少两遍,思考本首词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并有哪些“变”?

2分钟后,学生举手发言。

生一:这首词写了一个女子盼望等待丈夫归来的事,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

师:请结合原句说出你的理由,为什么你这样看呢?

生一:首先,第一句说:“梳洗罢”说明这是女子,因为只有女子才如此注重梳洗打扮;然后“肠断白蘋洲”,可以看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深,没有等到丈夫以至于“肠断”,非常痛苦。

师:理解的很好,能抓住关键词筛选关键信息。

生二:我认为这个女子非常孤独,因此才更加思念丈夫,盼望丈夫归来,从“独倚望江楼”中的一个“独”字可以看出来。

生三:我觉得这首词有情感的变化,刚开始这个女子对丈夫的归来充满希望,因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但越等越失望,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皆不是”可以看出来,过了一只只小船,却没有一只载着自己的丈夫归来,所以越来越失望,以至于到最后就绝望了,所以“肠断白蘋洲”。

師:你很细心,对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品析得很到位。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呢?

生四:还应有时间的变化,有刚开始“梳洗罢”,这是早晨梳妆,到后来“斜晖脉脉水悠悠”就已经到傍晚了,所以这个女子足足等了一天,也没有等到,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深,失望也越大。

师:为何要肠断“白蘋洲”呢?

生五:这大概是她俩曾经约会的地方,也可能是分手的地方,对他们应该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方。

师:大家感悟品析得很好,诗歌仅仅只有27个字,我们竟能从中悟出这么多东西,可见大家阅读很用心,同时我们也可以连接到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极强,能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蕴,实在了不起。

《武陵春》课堂实录片段

师: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语句谈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

生:这首词突出表达作者李清照的“愁”。上阙中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还没有说话,泪水就先流出来了,可见她的愁。

师:是啊!作者在国破家亡丈夫死亡的情况下,她的愁不仅是没法说,也是不能想的,只要想到这些,不用说话泪就先流了。

生:从“日晚倦梳头”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愁”,女子本来很重视梳妆打扮,但作者现在早晚都懒得梳头,也能看出她很“愁”。

生:在下阙中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本打算去双溪欣赏春天的美景,来排遣心中的愁绪,可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船都载不动自己的愁了,更加看出作者的愁很深。

师:愁本来是没法用船载的,你怎么看这句话?

生:这应该是通感,把无形的感情愁,变成可以用船载的物,生动形象的写出愁之深。

这节课上,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开动脑筋,品味到原本应是老师讲给他们的东西。但由于是自己感悟到的,所以就有了成功的自豪感,就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这样学生学的高兴,老师也教的开心。所以今后的诗词课上我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味赏析诗词的能力,

那么针对诗词怎样设计问题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设计:

一、从内容入手,如《望江南》,抓住人、事、景、情。

二、从情感入手,如《武陵春》,抓住愁的具体表现来品味,

三、从题目入手,如《渔家傲 秋思》,描写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思?又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请描述出猎的场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

托福听力态度题怎么做 篇4

托福听力态度题解题思路实例分析

实例1:托福官方模考套题4 Conversation 1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 his current assignment?

A.He is not confident that he will find the materials he needs.

B.He feels that performing in a play is less boring than reading one.

C.He thinks his review of the play will be more objective than the contemporary reviews were.

D.He is optimistic that he will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play he is researching.

听力原文:

Student:That’s a good idea. I’ll have a better idea of what I really think of it before I read those reviews.

Librarian:I’m sure you will be surprised that anyone ever found it radical. But you will see why it is still powerful, dramatically speaking.

Student:Yeah, it must be something about it, or the professor wouldn’t have assigned it. I’m sure I’ll figure it out.

分析:正确答案是D。首先根据托福听力按顺序出题的原则,可以判断第4题的答案应该在原文比较偏后的位置,因此找到对应笔记位置即可。其次,根据以上听力原文,学生说的I’ll have a better idea...和I’m sure I’ll figure it out两句话可以得知,学生的态度是非常optimistic(乐观的)的,因此正确答案应该选择D。本题的考察点是学生的语气语调和评价性内容。另外,笔者提醒考生,平时做题还要做一下错误选项分析,以本题为例,A选项说not confident,学生的语气是轻快而自信的,是积极正面的,因此与原文相违背,排除。B选项中的boring虽然是评价性的形容词,文中也确实提及过,但是并没有将performing和reading进行比较。C选项中的contemporary reviews文中也提到了,但是是比较靠前面位置提及的,后面就再也没提到了,并且也没有比较过objective的问题,因此排除。

实例2:托福官方模考套题4 Conversation 2

What is the professor’s opinion of the other students in the woman’s group?

A. They try to take credit for work they did not do.

B.They did not perform well in previous courses with him.

C.They are more motivated when they are working in a group.

D.They do good work when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听力原文:

Professor:I know Teresa and Kevin. I had both of them on other courses. So, I’m familiar with the work and work habits.

Student:I know, me too. That’s why this has really surprised me.

分析:正确答案是D本题考查的是语意。学生在开始一直抱怨的是其他组员不配合,而当老师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提到之前他也认识这两个学生,他的了解中这两个学生不是这样的。所以那两个学生是可以认真做工作的,推断出前提是他们对这个工作感兴趣。所以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语意,还要理解好上下文衔接的内容。

综上所述,要掌握好态度题,就一定要关注两个点:说话人的语气和语义。从直接和间接连个角度分析文章,每次做完题之后记得做错题总结和对应考点分析。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小编相信大家一定能攻克态度题这个难关。

托福|听力备考之要重视强调句

研究历年托福听力真题即可发现,托福听力出题点经常出现在一些强调句上面,包括解释、举例、结论等句子,所以能准确识别这些强调句非常重要。

1)含义强调

听段子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本身含义上就给我们以震撼或触动的词或结构”。比如:“Especially”一词后面的内容一定是考点,因为它本身就表示“尤其是”,体现了ETS的“求异思想”。再比如:“new theory”周围也一定存在考点,因为这体现了ETS的“求新思想”。

有时ETS 为强调某事,还特意用一些极其显而易见的表达方式提醒我们,例如:“indeed(真正得)”、“certainly(当然)”、“Just remember(一定要记住)”、“And again.(再说一遍)”、“special feature(特殊的特征)”、“Most importantly(最为重要的是)”、“One thing I should mention(我应该提及的是……)”、“Make / Be sure to…(一定要……)”等等。更多的含义强调词还靠大家自己积累和体会。

2)解释强调

要特别注意那些“本身含义上带有解释性质的词或结构”。比如:“…, which is / that is…(那就是说……)”显然,“which is / that is…”引导的定语从句是ETS为防止我们考生听不懂前面的内容(生僻的词或概念),而特意添加上去,用来进一步加以解释的。

所以这种解释性的定语从句理所当然就成了强调考点所在的重要标志。类似的结构如“What I mean is…”、“All that means is…”等等不胜枚举。

3)举例强调

要特别注意那些“带有举例或列举性质的词或结构”。比如:“for example…(例如……)”因为例子总比道理简单易懂得多。ETS清楚地知道:考生明白了后面的举例,自然也就理解了前面的概念,然后再考前面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点显然跟解释原则类似。所以这种举例或列举式的结构也成了强调考点所在的重要标志。类似的结构如“for instance”、“such as…”“namely…”、“as an example”、“take example for ”等等不胜枚举。

4)级别强调

听段子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带有级别比较(比较级或最高级)性质的词或结构”。比如:“much higher than…(比……高得多)”,因为有比较就有观点,是观点就是考点。

所以这种带有级别比较(比较级或最高级)性质的词或结构也成了表明考点所在的重要标志。类似的结构还有“-er”、“-est”“more”、“most”、“mostly”、“first”、“last”、“majority(多数派)”、“minority(少数派)”、“above all(首要的是)”等等举不胜举。

5)结论强调

听段子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带有结论、总结性质的词或结构”。比如:“I concluded that…(我的结论是……)”,不可否认,结论性言语在哪里都是最重要的,所以这种带有结论、总结性质的词或结构也标志着考点的存在。

类似的结构还有“conclusion”、“summarize”、“make a summary(总结)”、“in brief(概括说)”、“in short(简而言之)”、“in a word(简而言之)”、“in a conclusion”、“finally”、“all in all”、“to sum up”等等举不胜举。

6)对比强调

听段子时,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带有对比性质的词或结构”。比如:“compare to…(与……相比)”这种带有对比性质的词或结构也标志着考点就在周围。类似的结构还有“unlike(不象)”、“similar to(与……类似)”、“in contrast to(与……对照)”、“differently”、“alike(象)”、“resemble(类似)”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likewise” “in the same way”等等。

上述即托福考试听力需关注的一些强调句以及每种句子的信号词,建议大家能熟练记忆这些信号词,在托福听力材料中就能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加深对句子的印象,对于记托福听力笔记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提高做题准确率。

托福听力之五步提高速度法

第一步:盲听。托福听力不看材料听,了解大概讲的内容就行。同时还把听力的Gist题给练了。

第二步:再听。这一遍要照着材料听。新托福听力精听每一个发音和那种洋腔洋调。尤其要注意刚才在第一遍的时候你没有听清楚的部分,是生词的缘故,还是发音的缘故。 如果是生词,你不用着急,查一下字典,把音标标注一下就好,用金山词霸,那里有发音,尽管个别会有不准的(这个你可以根据音标自己判定),但绝大多数都是准的,而且也还是美式发音。一定要读几遍,声音熟悉就很容易记住单词了。如果是发音的缘故,诊断一下是连音,省音,还是弱读,缩读,同化等现象。这一步你可以多听几遍新托福听力,熟悉句子的连续声音输入的过程。你可以整段泛听,也可以单句精听。根据你当时的感受来。

第三步:听后跟读。前两步听熟了,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后,这一步才开始跟读。起初,建议单句跟读,模仿发音。增加托福听力训练,在听下一句的时候要复习前一句里出现的音素,同一音素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给你的感觉是不同的,认真体会。这就是外语的差异。同时还要学习新出现的音素,总之无数的材料都是由那48个音素堆积而成的声音集合。 另外,在读的过程中,标注一下重音(具体到每个音节的词重音),语调 (升调,降调和降升调,就是拐弯的调子) 和停顿(不只是标点符号后的停顿,主要是句子内部的意群停顿)。如果你觉得这个复杂,那么就听N遍之后跟着感觉走吧。

第四步:只读不听。在第三步足够熟练以后,这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刚才耳朵被冲击的感觉去读,读熟为止。体会在第三步中你标注的东西,在这一步里要实践出来。

怎么做语文科技文阅读题 篇5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7.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 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1)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2)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3)或然说成必然(变相对为绝对)——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4)前后语序的变换,语意也发生变化(5)言此与言彼——不分彼此,转换中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6)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混淆是非(7)夸大其词——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用和效果等

9.先期与后期 不分先来后到。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命题者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把后期表述为前期,有时把“前期或后期”表述为“前期和后期”。

10.限制条件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注意“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等词。

11.主次颠倒(主次不分)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12.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有效信息句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13.答非所问 选项的内容非题干要求的范围。

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方法

在社科类阅读中,对信息的准确理解是阅读的侧重点。通读→筛选→比较→排除,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下面具体说明。

1.通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懂”。这个“懂”就是读懂材料,理解把握整个材料的基本内容。要读“懂”,通读是关键,获得整体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训练,提高通读的能力。

第一,要根据文段的一般模式,提高自己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下文、一边自动概括的技能。高考选文属消息一类,其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面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应养成依据模式预测,并逐段概括的习惯和意识。

第二,要培养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点的敏锐感知能力,特别应留心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局部与主体、肯定与否定这些关键之处。阅读中运用勾、画、圈点方式自我提醒,让关键点牢牢印入脑中。

第三,养成遇到复杂的长句自动紧缩加工、提取句子基本意思的习惯。论述类文章阅读材料大多是译文,表达上与我们平时的习惯有距离,多长句,多概念,意思绕来绕去,比较别扭,要删枝叶抓主干,把握句子主体部分的意思。

2.筛选

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试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筛选的范围可以是一句一段,也可以是多段甚至全篇。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有时候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要比较分析;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

3.比较

筛选出原文后,要把原文与选项仔细对照比较,辨明正误。比较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需要注意的是,筛选和比较是同步进行的,只有准确筛选,认真比较,才能逐一辨别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4.排除

排除法在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因为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阅读涉及较宽的知识面、较深的知识点和较高的能级,给正面作答造成困难。命题者估计到我们答题的困难,往往会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辅助条件,将错误选项难度降低,使错误项有破绽可寻。

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篇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在中考复习中可以从明、绘、悟、识、赏五个方面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明诗识

诗识就是诗歌常识,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颔联所写的景象。其中涉及“颔联”这个诗歌常识,律诗共四联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回答此题首先应有诗歌的有关基本常识,如果不能明了颔联这一诗歌常识,就会出错。因此,在复习诗歌常识时需要明了以下内容:诗歌的形式、押韵、节奏等。从广义而言,诗词曲统称为诗歌,从狭义而言,诗歌就是诗。诗的种类标准不一,诗从格律上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之为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乐府诗就是这一类,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考试中赏析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为主,也有涉及到词和曲的。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应了解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从诗歌表达形式的角度应了解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诗歌的节奏主要是从朗读的角度能读准节奏,明了断句。诗歌的押韵应明了韵脚和韵律。另外,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尤其是对偶需要分清并能进一步的赏析。

二、绘诗境

诗歌首先必须要有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有机组合,意象是诗歌描写的形象,不管是景物还是事物,或者是事情,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而一定的意象之中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描绘的景物,其次能感悟诗歌的情感。如在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诗歌的题目是“春行”,可以“行”为游览线索,描绘见到的景象,在整个景象的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景物因素是“早莺”“新燕”“暖树”“春泥”,另外可以适当想象拓宽景物的视野,使得景象更加形象美丽。

如中考题要求阅读辛弃疾的词《西江月》,然后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第二问,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的两问均涉及到词的意境,第一问要求考生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从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响中突出夏夜的静。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第二问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词的意境,以词的意象为描写的主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拓展诗词的意境。可以这样想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描绘诗境是一种考试形式,但更多的是一种阅读诗歌和鉴赏的初步方法,中考试题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的简单方法进行考查,形式上是一种考试,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悟诗情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结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意境,其次就是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后,能领悟全诗的情感,又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后,能体悟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一类题型往往是在绘诗境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理解所提出的要求,而这一类诗歌往往感情基调明显,在组成诗境的意象中已经明显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一般是显性的。杜甫《登岳阳楼》中颈联和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营造的孤舟、老病、涕泗等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寥、壮志难酬的情怀。这样的写景抒情诗的情感是显性的,明了的,而曹操的《观沧海》的感情基调则较为隐晦,但是诗人描写眼前之境的壮阔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苍凉慷慨之情,想象之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则是悲壮激昂之情。“诗言志”,所以诗歌常常借诗境来抒发诗情,只有领悟了诗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诗歌。

四、识诗理

诗歌的情和理是分不开的,有的诗歌有着情趣,有的诗歌有着理趣。此处的理趣不仅仅只是个阐释的哲理,也指诗歌暗含的隐喻,以及诗歌内在的规律。如要求赏读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一问是“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不能忽略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一句,因为在此句中可以阅读出这首竹枝词是女子对郎的思念,在理解了这层意思后,天气的晴雨不定暗指什么才能明了。“晴”与“情”谐音双关,暗指感情的不定,其实这是江边女子对江上唱歌郎的暗恋,但是又不知道郎是否有意于自己,因此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晴雨不定的自然现象来抒发恋情无法确定这样的情感。可见,在赏析诗词时,理清诗序,明了诗理,辨识诗歌的内在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理趣,又能思考生活,提炼思想,陶冶情操。如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其中一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陆游的《游山西村》具有宋诗典型的理趣特征,而颔联极尽能事地进行了概括。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山路在何方?顿生茫茫之感,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继续前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不仅是诗人置身山阴小道上的情景,更是人世间沧桑巨变、世事消长的人生理趣。欣赏此句怎不触景感怀、探问生活万象呢?

诗歌的理趣可从两方面掌握,一是理清诗歌内在的规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探寻诗歌蕴涵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欣赏诗歌的意在诗外的哲思之趣。

五、赏诗趣

诗歌的玩味很浓,从韩愈和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典,这中间无不让诗歌欣赏带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诗歌赏析题常常也有类似的考题,如要求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其中在“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中留空,要求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这是要求学生能锤炼语言,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后句中“雪”是“输”“梅”,那前一句应该“梅”是“逊”“雪”,从中可以联想到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因为“输”和“逊”都是“差”的意思,但是其中拟人化地将“雪”和“梅”内在较劲的形象显现出来,更为生动。

如要求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后进行思考: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这是从诗歌的词藻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其趣味性完全在用词上,如“低”这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花多,枝头缀满了灿烂的花朵,形象地再现了“千朵万朵”的花团锦簇的盛开景象。

如将李清照《武陵春》和李煜《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试题是: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都是词,但两个词句从内容而言,李清照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哀愁,李煜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哀愁,形式上李清照是以“蚱蜢舟”“载不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的“许多愁”,而李煜则采用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愁”的“几多”,这样的赏析既能让学生理解诗词,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组织语言,形成多样化的答案。

雪中偶题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篇7

雪中偶题

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填空:这是一首咏雪诗,描写了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5分)

(2)对这首诗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请略加阐述。(5分)

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10分)

(1)僧舍飘雪、密洒歌楼、渔人雪夜归;既突出了下雪的景象,更表现了雪景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5分,前面一空1分,后一空2分)

托福听力中的重听题怎么做 篇8

语意重听则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推断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就要对应不同题型的不同考点记笔记,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和敏感度,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托福听力是否需要练听写

当我们讨论听写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应该就人群本身进行一个分类,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听写的。这里面很多人采取的是一种感觉,感觉自己是否需要听写。但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感觉是靠不住的,很多人可以把美剧看懂但是在托福考试面前输得莫名其妙,有的人自认为听力水平不好,但是莫名其妙的出现了25分的成绩。因此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人要么高呼托福听力很难,要么狂扁托福听力,声称很简单。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化的现象,就是因为人们大多数没有对于自己在人群中的能力进行一个很好的评价。

其实我们在准备托福考试之前,就应该首先用“半套真题”(不知道什么是半套真题,请在搜引擎里输入“托福 半套真题”,搜索一下)测试一下自身的水平,然后再进行专项的练习。

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到底哪些人特别需要托福听写的训练。

首先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仅能勉强过四级的大学生来说,听写很显然是一个必要的训练。然后对于我们现在很多致力于出国深造的大多数高中生,以及几乎所有初中生来说听写的训练是必须的。这些群体都是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想到的。

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群体,是我们也同时需要关注的,首先就是短期的在英语环境下工作以及学习的人群,注意这里面所指的短期指的不是一周或者一个月,这里的短期指的是一年,甚至是两年的时间,对于这些群体来说,自身往往是会有一个幻觉的,就是我已经可以顺利适应这个英语的环境,因此托福考试对我来说也应该是小菜一碟,这完全是一个幻觉,因为托福考试与我们日常生活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可以说托福考试的听力部分,是高于我们现在的生活的难度的,而且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是听懂大意即可,但是在托福考试之中主要考察的就是细节,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听力水平完全可以应付海外的生活,但是在托福考试里面仍然在15分左右徘徊的原因。这里面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外贸公司的职员,国内IB高中或者AP高中的学生。

再有一部分群体,就是美剧fans。这些人往往与前面一群人一样,由于平时看美剧有大量的积累,但是在看美剧的时候要么只看中文字幕,要么就是不看字幕,这两种看美剧的习惯,其实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可以说是帮助不大的。因此无老师很早就专门写过《如何用美剧必杀托福考试》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现在国内的美剧fans超多,怎么能充分利用我们对于美剧的热情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是我们该思考的,因为我们既然已经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在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为什么不同时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呢。这个群体当然针对的就是我们国内众多的美剧fans而言的。

其实如果想迅速的,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好的方式还是用“半套真题”为好。

并且诚实的回答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 正确率是多少

2 到底有多少没听懂

3 有多少单词根本不认识

4 有多少单词认识但是听不出来

5 有多少内容认为自己理解了,但是实际上理解错了。

6 有多少内容听懂了,但是题做错了。

当这几个问题回答清楚之后,你其实就应该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听写了。

托福听力考试技巧解析

首先考生需要熟悉题型

主要包括主旨题、细节题、功能题、立场题和关系题。对话一般涉及2-3个对话者,内容具有北美大学校园生活特色,场景主要是办公室和学生服务。相对而言对话部分比较容易,重点掌握文章主旨和说话者的态度就可以了。讲座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章形式是课堂授课,学术性较强,材料中会出现某个领域的专有词汇,因此扩充单词量是十分必要的,毕竟单词是基础,建议考生进行分类记忆。

其次需要提醒考生注意文章未正式开始时的介绍语

如: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student and a professor accommodation officer librarian. Listen to a lecture on physics history business. 这有助于考生缩小主题范围,其作用在讲座部分尤为突出。因为讲座的学术性较强,篇幅较长,难度较大,通过这点能够帮助考生迅速抓住讲座主题,即其核心内容,有助于考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最后一个重要技巧是抓住文章关键词:

考生要重点听关键词后面的内容,这里往往是考点,那么哪些属于关键词呢?

表示列举或增补关系的信号词:

for example、such as、in addition、furthermore、moreover、besides、even、also、as well as、either等

表示转折或对比关系的信号词:

however、although、despite、in spite of、instead、whereas、otherwise、even if、nevertheless、rather than等

表示顺序或序列关系的信号词:

first、second、third、finally、subsequently、then、next、afterwards等

表示解释或强调关系的信号词:

actually、equally、especially、in particular、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等

表示归纳或结论关系的信号词:

as a result、in a word、in brief、in conclusion、therefore、thus等

表示因果关系的信号词:

because、since、hence、due to、cause、for、account for、thanks to等

还有一些表达很具有标志性,需要考生提别注意:

and now we will talk about…

what about…

before I move on to…

finally, can you tell us…

most importantly…

Next, I’d like to…

now tell me…

one more thing…

that’s about it, except for…

上一篇:物理初三课件下一篇:创新与通用职业能力视角下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调整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