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爱情观(精选8篇)
中学生爱情观 篇1
表达的情感一定是很多人想要拥有但不曾拥有的。但,作为一个高中生,这情感未免过于沉重,无论这纯纯的爱有多么的令人向往。
作为高中生,我们都处在对爱情跃跃欲试的朦胧状态,想穿越眼前仿佛被迷雾笼罩的未知,但一旦陷入其中,就只能拥有一段可供后悔的素材。或许我们可以相信爱情能够帮助我们冲破所有的枷锁,把累赘变成动力,但,只能说我们还是不够成熟,毕竟我们经历的还是太少。因此我们还只是相信童话的大孩子。
所以,目前我们一切的中心都只能放在学习上,这或许有些做作有些不切实际,毕竟我们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在生活之上,有生活就会有交流,有交流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把欲拒还迎的谎言,拆东墙补西墙的欺骗当作所谓的“爱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必然要坚守住自己,别忘了除了你所谓的“他”或“她”,我们肩上还承担着来自父母,亲人,朋友的关注与期待,我们更满满的载负着来自自己未来的责任。孰重孰轻,谁都知道。再者说,电影毕竟就只是电影,况且在那个时代,更是没有学校给学生带来的一切条件。
因此,我只能强调我们要努力学习!有人或许会问,学习了干嘛?百年匆匆过,学不学有什么大不了的,还不如趁年少谈情说爱,但是,别忘了我们有什么资本有什么资格在父母的期待,老师的关怀下去做这些没有未来的东西?只有我们学习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才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去做一些事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看似粗鄙的东西确实对于生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连这都没有,谁会和你去谈什么有关风月。所以,好好学习吧!就当是为了未来,未来的成就,或者说更是为了未来的爱情!
中学生爱情观 篇2
1时代背景
中国第一批“90后”大学生从2008年开始跨入大学校门。他们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手机、电脑、品牌、服饰……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同样是独生子女, “90后”和“70后”“80后”相比显出诸多不同。这批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玩着网络游戏长大, 唱RAP, 跳街舞……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虽然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 还处在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 但由于变革中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这一代孩子普遍地早熟, 他们从一开始就乐意成为消费社会、技术时代的宠儿。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 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之间的分化现象较前面几代人更显著, 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更趋多元化, 在各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2相关文献检索
针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或爱情观这一问题已有很多人做过相应的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例, 以“大学生婚恋观”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09篇文献, 以“女大学生”为主题在检索结果中再次检索可以检索到21篇文献, 而以“90后”为主题再在检索结果中第三次检索没有检索到相应的文献;以“大学生爱情观”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32篇文献, 以“女大学生”为主题在检索结果中再次检索可以检索到3篇文献, 而以“90后”为主题在检索结果中第三次检索没有检索到相应的文献。由此不难发现, 虽然关于大学生爱情观或婚恋观的研究为数不少, 但是针对“90后”女大学生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
3研究主题的确定
爱情是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也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理想、人生态度等各方面。而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 爱情的本质, 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 择偶标准等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它有着不同的内容, 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嫁就嫁给有钱人”“没房没车你谈什么恋爱啊”“我爱你, 宝马”此类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爱情语录”让人们欷歔不已。如今, “90后”的女大学生已渐入人们的视野, 她们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她们到底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她们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有无差别?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女大学生在爱情观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 研究对象是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09级1990年后出生的女大学生。首先从该校的10个教学系中随机抽取了三个系, 从三个系的每个专业中又随机抽取了50名女大学生, 共抽取250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 收回有效问卷203份, 无效问卷47份。有效问卷中城市学生为80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39.4%;农村学生123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60.6%。施测前征得被试同意, 施测时不记名, 以确保被试如实回答。其次, 从这三个系未参加问卷调查的“90后”女大学生中各随机抽取10名同学进行了个案访谈。最后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对农村和城市大学生的爱情观进行了差异性检验。
2研究工具
(1) 自编问卷《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 问卷共包括20个题目, 涉及人口学资料、初恋年龄、爱情与金钱的关系、对爱情本质的认识、对网恋和婚外情的认识等。每题都是按三级评分:回答“是”计1分, 回答“不是”计2分, 回答“不确定”计3分。
(2) 自编个案访谈提纲, 属于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共包括五个问题: (1)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对爱情产生了怀疑, 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 (2) 你身边的同学有网恋的吗?对网恋你是怎么看的? (3) 在越来越开放的今天, 婚外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请谈谈你对婚外情的看法。 (4) 请概括说明你所持有的爱情观。 (5) 对爱情的有关话题,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 “90后”的女大学生依然期待并且看重爱情的天长地久;依然承认爱情的本质是付出, 并能客观地看待金钱 (或物质) 与爱情的关系;她们虽然是网络的自由穿梭者, 但并不相信网恋的可靠, 也不支持网恋, 对婚外情持有否定态度。具体分析, “90后”女大学生所持的爱情观主要如下:
1爱情就是天长地久
在对“你喜欢天长地久还是过把瘾就say goodbye”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选择“天长地久”的比例, 农村为69.1%, 城市为68.8%, 选择“喜欢过把瘾的感觉, 但最终会追求天长地久”的比例, 农村为27.6%, 城市为31.3%, 持有“只求曾经拥有, 不求天长地久”, “让我一次爱个够”, “明天你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杯水主义”爱情观的比例, 农村为3.3%, 城市为0.0%。可见农村和城市女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虽然有差异,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这一结果表明, “90后”的女大学生虽然普遍早熟, 也被认为是“物质的一代”“金钱至上的一代”, 但是传统的爱情观念依然对她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部分人在此时此刻会向往“游戏人生”, 但她们最终会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对她们来说, 依然追求的是爱情能天长地久。
2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奉献, 爱情的本质依然是付出
在对“你会为自己所爱的人而牺牲个人利益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选择“会”的比例, 农村为42.3%, 城市为30.0%;选择“不会”的比例, 农村为8.9%, 城市为5.0%。选择“很难说, 要看具体情况”的比例, 农村达到了48.8%, 城市达到了65.0%。显示出农村和城市女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虽然有差异, 但也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90后”的女大学生对这个问题更加客观、理智, 思想比较成熟, 她们大多不会盲目地为了爱情而付出, 不会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在对“爱情的本质是付出, 你赞成这样的观点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赞成这一观点的, 农村达到了46.3%, 城市达到了58.8%, 虽然比例并不是特别大, 但考虑到她们还处在不懂得爱情真正内涵的年龄阶段, 对在“6+1”家庭结构中已经习惯于同享六份爱的她们而言, 基本已经懂得了爱不仅仅是索取, 还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3金钱不等于爱情, 但爱情也不是空中楼阁
在对“没钱就没有爱情吗”和“有钱就能赢得爱情吗”这两个一题两问的问题中, 回答“是”的农村女大学生分别达到了8.9%和3.3%, 城市女大学生分别达到了21.3%和3.8%;回答“不是”的农村女大学生分别为66.7%和71.5%, 城市女大学生分别为48.8%和47.5%。农村和城市女大学生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回答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性水平, 显著性系数分别为p=0.014和p=0.002。
在对“如果给你100万, 你会出卖自己的爱情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选择“会”的农村女大学生为4.1%, 城市女大学生为6.3%, 选择“不会”的农村女大学生为82.9%, 城市女大学生为67.5%。可见农村和城市女大学生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也有显著性差异, 显著性系数为p=0.036。
问卷分析和访谈结果表明, 农村女大学生更看重纯粹的爱情, 而城市女大学生更看重金钱对爱情的重要性。尽管如此, 不论是农村女大学生还是城市女大学生, 当面对神圣的爱情时, 她们绝大多数人不会把它物质化、庸俗化, 更不会把它当成一个交换甚至是交易的手段。她们虽然承认爱情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金钱, 却认为爱情与金钱无关;金钱虽然能够买到婚姻, 但却买不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在对“你相信脱离了物质基础的纯粹的爱情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选择“相信”的农村女大学生为17.9%, 城市女大学生为26.3%;选择“不相信”的农村女大学生为82.1%, 城市女大学生为73.8%。农村和城市女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回答虽然有差异,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90后”的女大学生也会感动于纯粹理想化的爱情, 但是她们深知爱情只是人们生命的一部分, 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谁都向往纯真的爱情, 但不食人间烟火式的爱情在现实社会中本不存在, 即便存在也不能长久。所以, “90后”的女大学生是更有理性的一代。
4坚决反对婚外情和网恋
虽然“9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是玩着网络游戏长大的, 但在回答“你身边的同学有网恋的吗?对网恋你是怎么看的?”这一问题时, 农村和城市女大学生几乎没有差别。她们普遍认为网恋不实际, 因为网络的空间本就是一个虚拟的空间, 而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遇到真正的爱情;同时认为由网恋所产生的爱情也绝不会持久, 因为生活是在柴米油盐、日常琐碎中度过的。
在问及“在越来越开放的今天, 婚外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请谈谈你对婚外情的看法”时, 68.3%的农村女大学生和78.8%的城市女大学生选择了反对的态度, 27.6%的农村女大学生和21.3%的城市女大学生表示理解, 对婚外情抱有宽容的态度。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90后”的女大学生基本已经把握了爱情、婚姻、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而在对待婚外情的问题上, 农村女大学生比城市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理解和宽容, 但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与农村家长对子女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教育不足有关, 也可能与农村落后的婚姻观和女性歧视有关。
5对爱情的安全感较低
人们追求爱情, 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寻求安全感, 避免孤独感。然而, 调查结果显示, 针对“你认为爱情会给你带来安全感吗”的问题时, 选择“不会”的农村女大学生为8.5%, 城市女大学生为12.5%;选择“会”的农村女大学生为56.1%, 城市女大学生为43.8%;选择“不一定”的农村大学生为35.0%, 城市女大学生为43.8%。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90后”女大学生对爱情的安全感较低, 可能是由于现代人“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给“90后”女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甚至导致不少的“90后”女大学生不再相信爱情。尤其是城市女大学生对爱情的安全感更低, 这可能与城市人的婚姻状况更不稳定、离婚率更高有一定关系。
四教育建议
虽然调查结果表明, “90后”女大学生的爱情观的主流是积极的, 但是也不能忽视那些持有消极爱情观的学生;同时, 此调查只是一种态度方面的调查。虽然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行为, 但是态度并不等于行为, 为了让“90后”的女大学生能更正确地把握爱情, 让它成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催化剂, 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如下教育、引导工作。
1引导女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是婚姻的准备阶段, 大学时期的恋爱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为学生未来顺利进入婚姻和经营好婚姻提供心理准备。艾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也阐明了这一点, 即成年早期 (从18岁到25岁) 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并体验爱情的实现。由此可以推断, 大学阶段是恋爱的黄金季节, 家长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重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而不是以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和经济不独立为由而予以干涉。
(1) 高校可以在大学新生中开设有关爱情婚姻的选修课。通过知识的传授, 让大学生弄清楚爱情的本质, 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 正确对待爱情与金钱, 使女大学生在金钱面前保持一定的爱情纯度。另外, 有人类就有爱情,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 无论当代女大学生对性问题的观念开放到何种程度, 爱情的含义和本质却是不会改变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女大学生洁身自好。
(2) 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 要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女大学生懂得, 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 更非生活的全部意义, 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投入, 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去倾注感情, 比如社会、生活、学业等都值得人们去付出情感。
(3) 提升自我素质, 培养正确的性爱观。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正是一个大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激发创造力的准备期, 女大学生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美好的时光, 努力学习, 掌握知识, 锻炼能力, 提高素质, 为肩负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创造条件。同时, 高校应该进行恰当适度的性道德、性健康教育, 提高当代女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和性道德水平, 形成正确的性爱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健康恋爱心理
由于身心两方面原因, 大学生需要爱情但又并不完全懂得爱情。许多大学生在准备恋爱或恋爱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惑、矛盾和冲突, 这就需要高校重视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1) 要坚持正面引导。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以妇女工作的视角和积极心理学的角度, 针对“90后”女大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个案分析、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月等, 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赢得美好爱情的前提和条件, 以此提高女大学生爱的能力, 以及女大学生对爱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及时消除她们在恋爱心理与行为中的种种障碍。
(2) 要做好个别辅导。大学生在异性交往和恋爱中常会遇到诸多情感性爱所产生的问题, 引起内心困惑、矛盾和冲突, 有些问题不宜在公开场合讲述, 这时个别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熊吕茂, 肖瑛, 祁淑静.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透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 (12) .
[2]张秋陵, 肖光宏.当代大学生恋爱调查与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4) .
[3]李聪明.试论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J].黑河学刊, 2005 (7) .
培养高中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篇3
2004年,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对本市高中学生性心理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4.7%以上的“学生情侣”存在拥抱、接吻现象,4.1%以上存在同居现象!
2007年,一项上海市高中生的性心理课题研究的调查显示,高中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表现得越来越开放。23.6%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35.2%的学生会同意接受恋人提出的性要求,并且有42.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发生婚前性行为,认同“性与婚姻应保持统一”的学生仅占46.5%。上述两项调查结果令人警醒,正如调查者所说:“传统的青春期教育往往只讲异性间的友情,回避中学生自然萌生的初恋爱情,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不敢直面部分中学生业已萌动的爱情,也就不可能对这类少男少女间的爱情萌芽加以保护和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中学生的爱情是一个现实的、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用不着抱什么神秘的态度,不是一讲‘性教育’就有什么副作用,而应作为一个道德教育问题来研究,找到规律办事,正确引导。”因此,直面现状,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培养正确的爱情观是极其重要的。
培养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教学设想:
语文学科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形式也更为多种多样,因此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是我们语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得天独到的优势。如今的《语文》教材收入了不少表现爱情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致橡树》,其立意或许也在于要加强对少男少女进行正确爱情观的教育。教师只要能正确合理地指导学生来阅读欣赏这些爱情文学作品,相信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至纯、至真、至美的爱情观。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选择《致橡树》一课进行了教学尝试。
二、教学实践
1.第一轮教学实践——在比较阅读中预设讨论框架
在赏析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时,我特地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简爱有着倔强敏感的个性、充实丰富的内心,始终追求独立人格和自身价值。她长相不美,身材矮小,地位低微,却敢于当面质问罗切斯特,要求对她平等相待。其不寻常的气质和高尚的心灵深深吸引了罗切斯特,最终获得心灵契合的爱。借助这种比较文学的开阔视角,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升华。文中简爱的人生宣言“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同学。通过这些中外作品的比较阅读、讲授,学生对爱情形成了初步的认知能力,知道在交往的过程中把对方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的生命个体,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爱情的尊重,更是获得美好爱情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预设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框架: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首先,教师是无法把握预设教学内容在40分钟里完成,预先设想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因为学生的意外思維(指与教师期望不吻合的思路)而无法控制;其次,是课堂教学过程一旦放开,很难驾驭,教师难以即刻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猜测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应对。
片段一: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讨论
师:爱的双方应保持怎样的关系,具有怎样的形象和内涵
生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生2“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生1:“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女性的形象呢?
生1:“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这就是作者向往的爱情观,这就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坚贞的爱情。
生3:老师,“铜枝铁干”和“花朵”是什么意思呢?
在对第一轮教学进行课后讨论时,教研组的老师和我都有一种感觉——对于诗歌意象的分析还不够到位。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然后才能由此把握住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这是鉴赏诗歌的指导原则。
2.第二轮教学实践——在反复诵读分析意象中生成问题并引发讨论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齐读,男女生朗读,个别朗读,学生互相点评等方式,并配合诗歌讲解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教师范读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朗读时有有效的感性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观察教师的表情,感受教师的激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比一味地让学生朗读更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再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将“象征手法”这一艺术手法点透。
片段二:在诵读、分析意象中明确真正的爱情观
师:爱不应该是怎样的?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师: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生:对“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爱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范读。
生: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师: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男女生齐读片断。
生4: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师: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男女生分读片断。
生4: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敏感和兴奋的状态,对问题的把握较准确,课堂效果较好。
三、课后反思
创造必要的思考空间,在本案例的实践中,除了教师每次提问之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外,还有两处特殊而必要的空白。第一处,是在导入部分,无论是设计朗读柳永的词, 还是设计对所唱歌词的反思,都需要教师有意无意留有至少20 秒以上的时间,让学生有咀嚼的空间。第二处,是在教师范读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读,而是留出10 秒钟的空白, 因为成功的范读会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诗歌中,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教师切不可急着叫醒“着迷”的学生。另外,最后的课尾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来设计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学生对这方面感受不深,除了重复文中的观点外,基本上没能说出新的内容来,学生出于羞涩,不想也不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再加上时间不够,最后只好草草结束,这样就使得这个环节显得有效性不强,变得可有可无。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中,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慎重考虑其有效性。
四、结束语
大学生爱情观 篇4
笔者于XX年12月对jy大学的学生做了感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jy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感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感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学校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我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感情是梦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感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感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感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感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感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感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感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能够发展为婚姻。
综上,经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证明:感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感情的认识较梦想化,期望找到梦想中的感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感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感情代表着浪漫、梦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完美感情的憧憬,如“感情是神圣的、坚贞的”、“感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可是,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应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感情的无奈,如“感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此刻想的是此刻相爱,以后会怎样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感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感情”。
二、大学生的感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梦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感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查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无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拼搏,进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压抑久的心最终得到了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高中的那种仅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了,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最终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感情有了现实的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适宜就能够,这可能与其所理解的知识、认识及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感情应当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观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的女生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更好的,会研究换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感情,体现了对感情的梦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我的感性认识,缺乏成
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必须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感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为对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职责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感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本事等,少了鲁莽和随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
三、大学生的感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调查中证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梦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类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期望找个“在无聊时能够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感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的不一样,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理解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计划等不一样有关。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有完美的感情观念,但又产生一些不良现象。导致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是由于社会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必再为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这为人们的感情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供给更多的资本;二是外来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最主要的还是部分大学生游手好闲、思想放松、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进取精神,再加上一些老生的消极宣传,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一种”晚追不如早追,不早追连丑的都不剩“的错误意识。
四、为使大学生的感情观更趋成熟、更富职责感,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端正当代大学生感情观不良之风的措施。
(一)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的教育
1、端正恋爱态度
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职责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可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职责,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职责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感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职责。想借感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我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职责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贴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杯具。
2、摆正感情的位置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摆正感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感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感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感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感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仅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感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日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感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感情,所以不仅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要克服大学生客观上的感情至上,光懂上述道理还不够,还必须帮忙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梦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梦想的感召力焕发学习的活力,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习上,从而真正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感情服从学业,感情促进学习。
3、加强恋爱道德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伦理观念逐渐淡化的特点,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二)结合正确的标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择偶
如果大学生真的要谈恋爱,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慎重。在选择”对象“方面,不应过于片面,身材不应成为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对方是否具有上进心和善良心、是否跟自我志同道合和起到相互促进之作用。在追求方面,在必须程度上,应当相信”随缘“和”顺其自然“之说,因为感情是能够追求但绝不能强求的,只要双方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相互从对方得到帮忙、依托和欢乐,所谓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三)大学生应注意交往的艺术,有做人的原则
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关心、帮忙和理解。做人要有自我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自我心中的情人而改变整个自我,应当本着”独立自主,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原则,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多顾及对方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不让其感到尴尬。
大学生,爱情观,个人 篇5
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态度更多的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浪漫的电影大片,玫瑰色的情人节,偶像剧的经典情节,网上沸沸扬扬的感情话题,都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
进入大学,一切都还那么新鲜,有了自己的空间、有了自己的主见,不羁的我们跃跃欲试地想要经营更精彩的人生。每个年轻的生命都在寻觅,为过去、为现在,更为了未来。拼搏年代,有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青葱岁月,有着对甜蜜爱情的渴望。大学里的爱情,可以是最甜蜜温馨的经历,也可能是内心永远的创伤。结果如何,都取决于你的爱情观!如果在爱情里你足够睿智,懂得珍惜与宽容,懂得承担与坚持,那么你就会拥有精彩的生活、永恒的爱情
我们公认爱情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感觉和情绪本身就一种很玄妙的东西,作为这里面最复杂的一种,爱情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滋味了。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把握爱情的内在规律,从而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爱情史!
端正恋爱态度。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悲剧。
要正确对待爱情的有与无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高层建筑要有经济的基础,任何事要在吃饱饭前提下开展。作为人类最高级的感情,爱情绝对是一种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就必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部分人可以享用,而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所以,如果我们终其一生也没爱情的话,要坦然面对,不要感伤。
要有一个合适的爱情期望值,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想象的爱情常常是王子对灰姑娘,现实的爱情是讲门当户对,要看双方的学识、职业、家境是否相当。
要充分认识爱情的各大作用,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寻找爱情。只有明白你想要的是怎样的爱情,你才会最大可能的遇到你的爱情。只有当你明白你在找什么的时候,才会避免一场又一场的人间爱情悲剧。
摆正爱情的位置。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
最后,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关心、帮助和理解。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心中的情人而改变整个自己,应该本着“独立自主,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原则,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顾及对方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不让其感到尴尬。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题
大学,没有社会的角色角逐,没有名誉利益的争夺,没有老板的压力,同事的竞争。在这个相对理想无虑的环境下,大学恋爱现在已不再新鲜。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在学习生活当中,涉足爱情,体味恋爱的甜蜜。或共同进步互相勉励,或彼此陪伴消除寂寞,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本次的报告就是来明确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对爱情观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案
调查思路:该项调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了解大多大学生的爱情观。第二步,制作网上调查问卷,发送给不同年级的班长,请班长转发给班上同学。请同学填写后发送到邮箱。第三步,统计调查问卷。第四步,案例分析,写出全程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主流的爱情观,明确爱情对于青年人们的作用。
调查时间:2011/12/20--2011/12/30
这次调查问卷共制500份,回收495份,其中有效卷共计470份,包括男210份,女 260份。调查对象均为在校专科生。其中大一133份,大二175份,大三100份,大四62份。
三、数字和分析
所谓的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的愿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调查分析,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
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四、问题分析
(一)寂寞打发时间
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
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重压式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
(二)虚荣心作用
少数的同学则认为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如一个寝室的的大部分人多已经谈恋爱了,那剩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即使不怎么想找,也会随便找一个来满足自己。或看到他人的甜蜜想到自己的孤单,就会萌生恋爱的想法。
(三)完整大学生活
一部分的同学认为在大学中不谈恋爱便是对不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大学有三大事:谈恋爱、上网、逃课,认为没有经历过这些事的大学生根本不是真正的大学生。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了,到了该恋爱的时候了,他“恋爱”看作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对恋爱有一种使命感。
(四)消遣的工具,重在体验
有的随缘者认为如果能遇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谈,可以爱。但是不会把
“恋爱”看成一种任务,一种消遣的工具。并且在相处时,要掌握一个“度”,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控制力,使自己不沉迷于其中,因为在大学里,还有一个比恋爱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同时他们认为,“恋爱”是注重过程的,是享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无所谓结局;认为有缘的爱情是一种神秘的,甜美的经历。我也比较赞成这种观点
(五)反对恋爱
而只有个别的同学反对大学谈恋爱。他们认为在校园里恋爱,将来能生活在一起的概率很小,那样又何必浪费感情呢。而且恋爱是一种精神、物质双投入的工程,它既浪费时间、金钱,又磨损人的精力,且个人自由时空也会大大的缩小。认为谈了恋爱就多了一份牵挂,少了一份自由自在。况且在工作时,生活稳定了,好的人选也很多,那时再寻找也不迟。这些同学则把爱情看成一种累赘,一种浮华的物质。
五、意见和建议
为使大学生的爱情观更趋成熟、更富责任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端正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不良之风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
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
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
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六、总结
中学生爱情观 篇7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9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消费以及恋爱受挫能力等恋爱现状进行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 收回1365份, 选取其中12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34%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两厢情愿的情感体验, 所占的比重最大;22%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12%的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找配偶;11%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有助于学习和交往;8%的学生是出于跟风;还有12%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积累经验, 体验人生。
2.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上, 认为品德与修养最重要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为22%;把性格是否符合、是否对自己好作为选择恋爱对象标准的学生比例相同, 所占比重位居第二, 为18%;13%的学生比较注重对方的学历和能力, 其他三个标准所占比重几乎相等, 总和占29%。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方面还是很理智和客观的, 恋爱观较成熟。
3.对于恋爱的归宿, 只有1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最后结为伴侣的比率较高;39%的学生认为较低;23%的学生认为很低。可见, 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看好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结果。
4.在消费问题上, 58%的学生认为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谁身上带了钱谁付, 两个人的钱一起花;34%的学生则认为两个人的财务要分清楚, 大部分时间AA制;只有6%的学生认为主要应由男方支付, 女方消费;2%的学生觉得应由家境富有的一方支付, 无论是男是女。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 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坚持传统的消费观, 认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 就应该由男生付钱的习俗。推崇西方的AA制或者双方各处一部分钱的方式的学生占92%。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特点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年龄低龄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发生在高年级, 年龄都在二十来岁;而现在刚刚踏进校园的90后大学生有些已经有过恋爱的经历, 有些正准备步入爱情的殿堂。
2.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爱就爱、说分就分, 遇到心仪的对象, 他们很快就会表达自己的爱意, 没有了以前的“矜持”。
3.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 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 很少考虑到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 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 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 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 但往往在寻求和交往的过程中, 有许多实际的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尚不成熟, 过于理想化, 大学生往往会无视现实, 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5.恋爱比例扩大化。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最初是文明禁止, 后来是“不提倡, 不反对”。2005年, 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行为准则》, 取消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 这就意味着达到法定年龄的高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 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不仅公开化, 在比例上也扩大化了。
三、教育工作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现状,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 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1.正确处理感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然而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 而将别的人生道义全盘疏忽了, 人必生活着, 爱才有所附着。”歌德说:“爱情如果不生根于对社会共同的信心与事业的志趣上, 那是浮萍的爱, 极易随风而去, 而单纯靠感情冲动的爱, 则象建筑于泥沙上的塔一样总要倒塌下来的。”目前, 部分学生在陷入爱河后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认为爱情是高于一切的, 从而荒废了学业。对大学生而言, 爱情必须以学业为基础, 学习是爱情的动力, 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之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家庭的关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以及适当的性教育。大学生确立恋爱关系应该是在建立共同组建家庭的愿望的基础上。那种单纯以排解寂寞、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交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只是一种感情泛滥、自我放纵的表现, 最终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两个人在一起, 不只是因为相互吸引、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最重要的是能给对方带来快乐, 带来安全感, 带来“未来”。
3.正确看待爱情与责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儿子:“要记住, 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 首先意味着献给, 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 为他 (她) 缔造幸福。”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不离不弃, 无论对方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都要自觉地为对方担当责任。
此外, 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所开设心理课程、德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观赏优秀影视作品, 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 通过文艺表演、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校园QQ群、辅导员博客、领导与学生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 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及时排解学生在恋爱中的困惑, 让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们在面对爱情时能够多一分从容, 少一些迷惘。
参考文献
[1].刘瑞复、李毅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学生爱情观 篇8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策略
一、调查结果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9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消费以及恋爱受挫能力等恋爱现状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365份,选取其中12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34%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两厢情愿的情感体验,所占的比重最大;22%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12%的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找配偶;11%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有助于学习和交往;8%的学生是出于跟风;还有12%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积累经验,体验人生。
2.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上,认为品德与修养最重要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22%;把性格是否符合、是否对自己好作为选择恋爱对象标准的学生比例相同,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为18%;13%的学生比较注重对方的学历和能力,其他三个标准所占比重几乎相等,总和占29%。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方面还是很理智和客观的,恋爱观较成熟。
3.对于恋爱的归宿,只有1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最后结为伴侣的比率较高;39%的学生认为较低;23%的学生认为很低。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看好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结果。
4.在消费问题上,58%的学生认为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谁身上带了钱谁付,两个人的钱一起花;34%的学生则认为两个人的财务要分清楚,大部分时间AA制;只有6%的学生认为主要应由男方支付,女方消费;2%的学生觉得应由家境富有的一方支付,无论是男是女。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坚持传统的消费观,认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应该由男生付钱的习俗。推崇西方的AA制或者双方各处一部分钱的方式的学生占92%。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特点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年龄低龄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发生在高年级,年龄都在二十来岁;而现在刚刚踏进校园的90后大学生有些已经有过恋爱的经历,有些正准备步入爱情的殿堂。
2.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爱就爱、说分就分,遇到心仪的对象,他们很快就会表达自己的爱意,没有了以前的“矜持”。
3.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很少考虑到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但往往在寻求和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尚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大学生往往会无视现实,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5.恋爱比例扩大化。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最初是文明禁止,后来是“不提倡,不反对”。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行为准则》,取消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这就意味着达到法定年龄的高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不仅公开化,在比例上也扩大化了。
三、教育工作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现状,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1.正确处理感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道义全盘疏忽了,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着。”歌德说:“爱情如果不生根于对社会共同的信心与事业的志趣上,那是浮萍的爱,极易随风而去,而单纯靠感情冲动的爱,则象建筑于泥沙上的塔一样总要倒塌下来的。”目前,部分学生在陷入爱河后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认为爱情是高于一切的,从而荒废了学业。对大学生而言,爱情必须以学业为基础,学习是爱情的动力,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之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家庭的关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以及适当的性教育。大学生确立恋爱关系应该是在建立共同组建家庭的愿望的基础上。那种单纯以排解寂寞、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交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感情泛滥、自我放纵的表现,最终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两个人在一起,不只是因为相互吸引、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最重要的是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带来安全感,带来“未来”。
3.正确看待爱情与责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不离不弃,无论对方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自觉地为对方担当责任。
此外,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所开设心理课程、德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赏优秀影视作品,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通过文艺表演、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校园QQ群、辅导员博客、领导与学生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时排解学生在恋爱中的困惑,让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们在面对爱情时能够多一分从容,少一些迷惘。
参考文献:
1.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文胜,《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2
注: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课题名称是《辽宁省师范院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号:L12CZZ035
【中学生爱情观】推荐阅读:
主题班会: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10-05
中学励志爱情的名言11-26
大学生的爱情观09-27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08-26
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07-25
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08-11
内科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08-11
学生自创爱情诗歌08-26
学生时代的爱情09-25
学生如何对待爱情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