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方案

2024-08-09

德育课方案(精选12篇)

德育课方案 篇1

《知荣明耻知行合一》

09高职应用班

2010年10月25日

一、目的及要求:

 知识目的:充分认识知荣明耻的重要性。

 能力目标: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的事情,以及这些事件造成的影响,要充

分认识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荣辱观要体现在各个细节及方面,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 素质目标:指导大学生的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与行为,纠正大学生不

正确的观念,使荣辱的思想在学生中得到贯彻与渗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明确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形式:  准备课活动形式:

选定主持人,以讨论为主,紧扣专题,搜集专业内容讨论确定专题内容。(要求:内容丰富、紧扣专题、形式多样、全班参与) 正式课活动形式:

在主持人的主持下,按照设计好的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要求:主持人幽默大方、灵活多变,能够控制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

三、活动准备:

1.第一次准备课活动流程:分组-选定主持人-专题讨论-案例搜索-情境创设-分组布置活动内容(组长及各组成员主持)

2.第二次准备课活动流程:主持人主持题准备-分组讨论活动主持-提出主题活

动方案建议-讨论方案-主题方案确定-预演主题活动方案-提出改进措施(主持人主持)

参考资料:大学生德育活动读本以及上网搜查有关书籍资料,视频,音频。

四、活动方案设计:

初步方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开展,具体实施以活动课后讨论确定的方案实施。 【引导主题】  【朗诵】 【全班讨论】  【身边的真实案例】  【文艺表演】

 【归纳总结】  朗诵

 激昂青春,知荣明耻

当爱国的种子在长城内外萌芽 当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大江南北花 当岳飞的满江红写满忠诚 当文天祥的正气歌震撼人心 当林则徐的销烟一举叫洋人胆战心惊

当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在海外掷地有声 我们骄傲 我们自豪

巍巍珠穆朗玛兴奋地沸腾 浩浩长江卷起激动的浪涛 我们伟大的祖国搭上改革的快车 与时代一起奔跑 即使我们是一滴水 也深深眷恋小溪 即使我们是一棵草

也深深热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的每一寸土地

神州大地一十三亿人民

你们就是那清亮的江水 你们就是那朴实的大地 我们深深地爱着你 我们必须以崭新的形象 和你们心连在一块 手握在一起 愚昧总与落后联姻 科学总与飞腾为侣 我们早已插上科学的翅膀 我们早已离别无知的世纪 我们叩开知识的大门 孜孜以求成功的奥秘

我们在书山中跋涉 知识的魅力如星光灿烂 我们坐着神五前进

我们坐着神六升腾我们与科技女神同行

没有绿叶花不开

没有馅饼从天来

我们有十三亿颗向上的心灵 我们拧成一股坚强的缆绳 分开我们张扬个性 合拢我们众志成城 团结是我们的力量之源为了龙的战舰永不沉没 我们风雨同舟 斩浪前行 踏踏实实做事 光明磊落做人 用老实守信的砝码 撑起人心永恒的天平珍珠的漂亮源于沙砾的围困 杜鹃的绚烂布满血雨的滋润 当有人藐视法律 向我们放起唇枪舌剑

我们像泰山一样镇静 我们像阳光一样温情 但是我们必须利剑出鞘 将一切腐朽与丑恶消除殆尽 捍卫法律的神圣 我们心中呼喊着七个大字 永保人民的安宁

今天的中国辉煌无比 明天的中国灿烂无限 八荣八耻是不灭的明灯 八荣八耻是生命的航线 我们一定要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到底 将社会和谐、温馨的花朵 洒满寰宇

互助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 提出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是什么?

2、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3、如何才能做到知荣明耻 知行合一?

4、作为大学生,你认为我们今后应该该怎样做?  查阅与探究

(一)学生资料中发现的主要认识问题

(二)讨论与分析  归纳与讲述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其荣辱观也相应不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同时还要面向未来。

锦涛总书记此次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出了辨别荣辱、是非、美丑的标准和界限。扬荣抑耻,才能做光荣之事,拒耻辱之行,扬社会正气,创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首先,结合社会大环境谈荣辱观。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日渐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道德上的不和谐之音。必须看到,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这股道德逆流,侵蚀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的混乱,破坏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加大“八荣八耻”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整个社会更加守则有度、规矩分明。其次,结合教师岗位谈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校大学生正是这“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将荣辱观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出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在校青年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网络事物的兴起,他们最关注;流行语言的产生,他们最敏感;娱乐界的冷暖,他们最热心;社会上的新思潮,他们也最容易接受。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大学生们的“三观”处于要形成而尚未形成的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心灵无寄托问题。

因此,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如今就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不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违反者、旁观者,而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弘扬者。这些都也是我们的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最后,结合个人实际谈荣辱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我能深刻体会“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八荣八耻”思想要想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做到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带动人,成为恪守“八荣八耻”的表率。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依赖于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召唤着更为优秀的合格建设者。为此,我一定会牢记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事业嘱托,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立德”,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德育课方案 篇2

1. 各阶段的德育教学,应以知识的引导为主轴

德育教学以追求最好、最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这种生活则有赖于知识的引导与思维。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述, 靠理智引导的生活是一种最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依靠人性中的理性和心智能力,才能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并朝向善的目的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尝试补充(并非取代)人类的受苦与失调情绪,使心理学对人类的经验有更完整与平衡的认识,以创造更为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是,要乐观进取, 获得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 则有待人们的知识引导,学生应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消解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化为成长的动力,以成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 德育教学课程设计,应强调各级学校的衔接与统合

德育教学课程重视人的生存、生计、生命与生活四大层面的关联,而且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层级,循序渐进地学习。除了正式课程外,还须通过随机的科目整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导与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上, 重视各学科的统整性及与生活关联性。 尤其教学的过程要以真实的问题来让学习者进行思考,并期待通过问题解决的历程,让学生去体验与感受。积极心理学家也看重这一点,强调学习者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由学习者去自我建构、自我引导, 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及脉络性学习,从体会中省思个人行为,从省思中重新诠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3. 德育教学的议题宜多元化,以起到相互启发整合的功效

德育教学的议题要多元化及具有统整性,强调彼此的关联性与应用性,使学生习得统整性的知识,跟生活经验作适度的联结,也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性。尤其要重视生活经验中的积极意义。在多元化与生活化的课程安排下,来引发学生关怀与认识生活的兴趣,营造有生活力的校园文化。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等, 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Peterson的研究就指出:乐观有助于强化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可降低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 容易找到社会中的支持力量。诸如此类的心理感受及行为表现,均可为学校实施德育教学与学生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问题的分析转到介入问题解决, 以增进学生的正常发展与心理健康。依据Beane的课程统整概要图,由主题而概念,再至活动的进行模式,应是德育教学课题可以推展的方向。

4. 德育教学的实施,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

德育教学重视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珍视生活,进而能体悟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的长河中,不论学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可能遭遇困境, 因而有需要培养其应付挫折和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聚焦品格长处、积极情绪、积极环境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思维,了解生活的事实,知道自我、他人、社会及大自然的根源,有能力欣赏彼此的美与可贵,珍爱自己、尊重他人及热爱自然,强化挫折承受力, 共创美好的生活。

德育课方案 篇3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45-02

一、“德育”的内涵及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本质强调教育者所施加的外力对受教育者内在的影响。更为精确的表述是:“德育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所推崇的品德规范与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一种教育。”[1]强调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对高中生的成长阶段、生活内容的特点的分析。

第一,从成长阶段角度分析。高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可塑性。这种较强的可塑性意味着:如果受到正面的影响较为深刻,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受到负面影响的侵蚀力大,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也会埋下不良的根基。

第二,从高中生的生活内容特点分析。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生的大部分有效活动时间(非睡眠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当前对教育的分外重视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紧张的竞争氛围。这种生活特点就会产生两方面问题。

首先,学生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学习之中的压力,从长远看这决定着他们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压力的有无、大小,对待人生的态度决定如何面对压力,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培植坚强的意志、专心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对抗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良药。

其次,除了面临学习中的问题之外,高中生还有学校学习生活之外的一点点空余的间隙,在这一段空隙内,学校之外的、家庭之外的形形色色流入学生的眼耳口鼻,学校内外的对比容易使他们产生困惑;学校之外的种种风气容易引领他们欠缺辨别的追逐,如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学校内外的过渡,内心确立对正统德育的认同就成为当今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中生德育困境分析

当前许多关于高中生德育困境的忧虑主要缘起于流行在高中生的一些现象。

(一)引起忧虑的现象

目前流行在高中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知识学习方面。学习不够专心,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游戏,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后不积极完成老师所交代的学习任务,甚至对学习处于一种散漫状态,置老师、家长的淳淳教诲于不顾,纵急坏师长却依然我行我素。二是在生活作风方面。生活不够勤俭节约,毫不吝惜地将钱花到游戏、玩耍、吃喝或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做的事情上,有拜金倾向,容易在物质优越性上攀比;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欠佳;对师长没有礼貌,不懂得尊敬他人,缺乏对他人的容忍,容易以拳脚发泄心中愤怒;殆于帮助他人,自私自利;缺乏诚信,言行不一,等等。三是在思想层面。缺乏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缺乏奉献精神,不懂得把爱推己及人,集体意识不够强烈,集体精神淡薄。

(二)德育堪忧现状的深层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物质实力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新的物质实力有目共睹,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自然会刺激人们的欲望膨胀,以前视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如今变得普遍,以前辛辛苦苦很长时间赚的经济利润在如今可以短短的时间内实现,缺少了耕耘、收获的深刻体验,好逸恶劳的思想在滋生,甚至只重享受不重付出和奉献。这给高中生带来同样的影响。学校内部的学习的紧张处理不好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懈怠,在此情形下,外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刺激又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极容易使同学们“避重就轻”地选择后者。另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一种误区:人情化减弱,处理事情容易单纯以商品和等价交换作为衡量,在教育方面突显是为大过。

2.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激荡的影响

如今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蒸蒸日上的生活的人们面临着中西和古今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和选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哪些是我们该始终秉持或演绎发展的,哪些又是我们该学习和引进的,在具体的问题和情形下,好多时候人们心中是不确定的。这种冲突在心智和生活经验处在塑形中的高中生中更为明显。什么是好的、不好的,什么事该以什么方式做,该不该做,我们尚无充分的理由去论证,仅凭借简单的说教力量甚微。在此种情况下,部分高中生中所显现的情谊淡薄、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不具备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差等备受诟病的现象也就“合理地”在现实中显现了。

3.紧张的社会竞争环境带来的影响

现在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普遍的提高,但生活中的另一个变化是生活节奏加快,在社会资源的竞争中颇有优胜劣汰之势,为贫富分化埋下种子,因此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或与之相关的因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紧紧地揪着普通经济阶层民众的心,因此利益化的追求更加明显和现实,太多的注意力和关心集中在这样一个焦点上,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就自然减弱。在此种情况下,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就不会有丰厚的、也最为广博的社会土壤,于是人们对学校教育成效中关注的焦点也会变得单一。

4.学校关注焦点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把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获取上,更为激烈的说法是把焦点放在学生成绩的高低上,学生的升学率上。学校的学习也变得分外紧张,按照学校的教育规划,学生要积极的跟进、不落后,每天所要完成的课业量非常繁重。这样一种生活和学习模式给学生留下的德育体验与反思的时间十分有限,乃至对学习的目的本身产生困惑: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一种高压环境下,就大部分学生而言,学生很难实现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正之风也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下孳生。

三、高中德育土壤的培养

(一)从经济发展角度作出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竞争环境

学校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现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影响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注焦点。当前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忧患主要集中在就业、薪酬待遇等问题。物质生活上的紧迫感压抑着人们对德育的探讨和关注。孔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代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自然无可置疑,但是大部分普通民众对物质生活缺乏安全感却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个体对经济压力紧迫感极强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德育氛围也会面临淡化的冲击。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竞争环境,舒缓人们物质生活压力是增强整个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德育文化的一个现实要求。目前在经济上所能做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质、量并重,在努力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让普遍的社会大众都能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又普惠于民,逐步解决民众物质生活安全感问题。如此,对缓解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和舒缓生活紧迫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的受关注力度,乃至德育教育理念、方式等都会由此发生改变。

(二)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多重的、体系性的融合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发挥传统德育教育的精髓,而且,要将传统德育的精髓内化于整个教育规划系统内,横向上实现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融合;在纵向上,将这种体系化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各个教育阶段,在纵向上实现上各个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和强化,使之在纵向上形成一个完备的德育系统。在这一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做得很好,很值得大陆和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2]。此即所谓的系统性的融合。

(三)学校教育淡商业化与培养感恩精神

我国目前大部分高中都不是商业主办,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维系,但是不免有商业化思想流入。学校教育若被看成简单的商品交换,许多教育目的是无法实现的。而当前学校教育对竞争意识的强调大于对于感恩精神的培养,学校以及教师善于以未来严酷的竞争趋势诱导学生树立现代竞争意识,积极进取,并以频繁的考试、排名进行行动上的引导;在竞争意识的培养中却忽视了不遗失传统道德观念的言传身教,因此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老师、父母的感激之情应当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

“感激……是某种关系的一种思想上的继续存在,哪怕关系早已破裂,而且给予和接受的行为早已结束,感激却依然存在。”这样一种坚定的“继续存在”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里产生,包含着“对善行和善行者的反应”,会使接受善行者产生一种无以报答的心理,主要源于这种善行的给予是自愿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的奉献[3]。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精进竞争精神的过程中也要栽培进这样一种自愿的奉献精神作为精进事业、从事竞争的基调。感恩精神的教育也就包含了一种奉献精神的倡导。如学校的奖励机制中突出对德育的重视;对学生的测评机制中设置平时的奉献精神指标;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德育落实状况作为其奖惩机制的核心,放松对成绩和升学率方面的硬性要求等。

在教师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平等对待。平等和真心的关怀最容易激起学习中弱示群体的信心和感激之情,促进他们学习上的奋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精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全体学生对教师以及这个职业的崇敬之情,于是教师的师德就会成为一种威信,学校也会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更为纯净的精神和知识圣殿。在此种环境下,高中德育教育将会更有成效和感染力。德育教育的目标才会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5,(10).

[2]黄琳庆.香港、台湾德育教育特点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1,(3).

德育教育基地方案方案2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三生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爱劳动、守纪律、讲文明”的好品质,加强对师生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二、展示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板块主要包括伟大祖国、秀美腾冲、蓬勃校园。

2、生命教育。在这个板块主要包括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关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热爱生命、防范艾滋病。

3、生存教育。在这个板块主要包括预防自然灾害(火、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社会生活品质(品德、道德、公德、礼仪、礼貌等)、遵守法纪法规、反邪教。

4、生活教育。在这个板块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快乐生活、快乐学习、食品安全、绿色环保。

三、展室布局

充分利用空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我们将合理利用地面、房顶、墙壁、柱面等进行长久固定式知识平面展示;其次,为有效的开发基地的教育空间利用功能,基地空间中可摆放可塑性极强灵活机动的立式轻质折叠展板,作为相关知识的展示;为提高基地的现代化教育功能,基地中应配置相关的媒体展示设备,达到增强教育视听动态效果;另外,为追求三位一体的知识传授体验,基地空间中设置摆放具有标志性的轻质雕塑1件和展室台2个,以及引导牌数个。

四、实施步骤及材料使用

1、学习考察。

2、准备并整理相关材料。

3、基地建设预期效果图制作。

4、相关基地展室文字、图片的收集与编排。

5、玻璃及轻质材料半隔断制作,多媒体轻质材料墙面装修,铝合金防盗窗安装。

6、双层避光窗帘安装。

7、水、电路及灯光安装。

8、房顶活动有机玻璃展示窗、牌安装、立式轻质活动折叠展示牌制作。

9、搭建实木讲台及安装多媒体设备。

10、大展室地面20公分层起空间架设及玻砖钢架安装,相关知识放置。

211、可移动设备:轻质雕塑、木质展室台、铝合金引导牌制作与放置。

12、墙面、地面立式展示窗、牌的制作及安装。

13、其他展室品的配备,包含奖状、奖杯、证书、文字、图片、书籍附属设施的制作与放置。

五、计划使用的材料

1、玻璃

2、轻质材料

3、铝合金

六、资金预算

1、多媒体教育设备5万元。

2、窗帘1万元。

3、地面及墙壁装饰5万元。

4、轻质雕塑及展台5万。

5、地面钢架及玻砖3万元。

6、图片、奖状、奖杯、证书、文字、书籍附属设施的制作与放置3万元。

7、水、电路及灯光安装1万元。

8、有机玻璃展示窗、牌安装、立式轻质活动折叠展示牌制作1万元。

9、铝合金窗1万元。

以上合计:25万元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篇5

1.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主要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们进行唤醒教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从生活实践中真切地体会文明礼貌之重要。

2.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设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讲文明意识,从而使其从小就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规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今天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担当本次活动课主持的有:陆绍娟,舒加栋,莫兴龙,罗绍坤四位同学。

活动一:感受文明。

舒:请大家一起观看视频资料:奥运开幕式

陆:解说奥运开幕式2008年8月8日首都北京不仅为世界奉上了一场无以伦比的奥运盛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莫:纪律委员:古老的建筑、现代的场馆、志愿者真诚的微笑,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文明的绝美画卷。罗:奥运,让我们以祖国为傲,做个文明的中国人,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为,文明人需要良好的习惯。要使生活

中文明之花常开,那就要从我们娃娃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真正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活动二:走近文明。

1、讲述身边的文明故事。例如:1.课堂纪律;2.尊敬师长;3.校

园环境。

2、放映视频资料:大街上,马路上发生的文明事。四川汶川大地

震中感人的争分夺秒的救人画面。

3、互动,文明校园:我该做点什么?(至少要求三个学生发言)活动三:批评不文明的行为。

1、讲述身边的不文明之事(就在身边!)例如:1.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2.乱扔垃圾。3.不遵守交通规则。

2、放映视频资料:校园中不文明行为。

3、放映视频:社会上不文明行为。

活动四:学生发言。

针对本节实践活动课主题,发表自己对讲文明,树新风的看法。(至少邀请三位或以上家长发言)

活动五: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以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进行的非常的成功。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无不体现我们伟大的祖国文明根基之牢。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个文明人!

德育年会方案 篇6

主题:以人为本,健康成长

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实践常规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机制,进一步丰富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为一体”的德育模式内涵,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习惯,沐浴阳光,健康成长,按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安排,决定召开我校德育研讨年会。

二、德育年会研讨时间

2012年1月7日上午。

三、参加人员

学校行政、年段长、班主任。

四、活动地点

学校大接待室。

五、发言人

1、学校领导一人作专题讲座。

2、优秀班主任代表(每个年级一人)介绍经验。

五、其他

主持:学校德育处

摄影录像:吴添养

标语横幅:林明桂

后勤服务:林乃煌

宣传报道:谢七养、吴添养。

资料准备:编印德育年会论文集。

音响:丘春胜

活动经费:

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德育课方案 篇7

微型德育课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课”, 它既具有学科课程之形, 又具备活动课程之功能, 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新生的、全新的德育课程模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它与学科课程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1. 内容的广泛性。

大到世界风云, 小到班级琐事, 均可作为微型德育课的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编制课程内容时, 充分注意到课程的性质特征,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 即在编制时, 不是过分地注重将什么样的事实、技能传递给学生, 而是注重将具有现实性、综合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们能在对问题的思辨、探索、尝试、调整和解决的自主性的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的发展。所以, 我们不在学科知识的序列中寻找课程的学习内容, 而开放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课程的内容, 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现象、情景等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自我价值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并在自我创造的成功满足中获得主体的健康人格的发展。

2. 强烈的主体性。

微型德育课是创造出一种环境, 让学生带着某些深刻的甚至终生难忘的体验, 相对稳定地作用于他们的发展过程之中。对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做活动的主人, 强化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动性, 使学生产生道德认识的需要, 激发道德动机, 自觉选择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型德育课活动, 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 引起积极思考, 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微型德育课活动中去。

3.鲜明的个体性。

学生负责的活动内容均由各年级各班级围绕德育中的某一主题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设计精心, 个性鲜明。我们尊重、信任学生, 让学生在微型德育课活动中学会走路, 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逐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近年来, 我们在实施微型德育课过程中, 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增强了德育功能

在微型德育课中, 我们充分运用先进的电教媒体, 将大量不良或优良的象征性事实、参照性事实、反馈性事实等行为信息资源, 通过闭路电视系统的声、形、光、色的优势向学生展现声画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围。把不良品德的可恶性、灾难性、毁灭性展示出来, 同时还把优良品德的榜样性、创新性、鼓励性、示范性展示出来, 或善恶互衬地展示出来, 推动学生认识和情意两方面的发展, 大大地促进学生优良品德迅速发展, 从而增强了德育功能, 显示了明显的德育“内化”效应优势。

2.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增强了主体意识

微型德育课的开设, 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机会。在我们引导下, 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以关注自身的成长, 达到教育的自律性。他们自主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学校也尊重其意愿, 满足其正当的需要。他们已经逐步树立起较强的主体意识, 积极参与活动, 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

3. 增进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形成

微型德育课为学生的具体实践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深化着自己的知识, 展开想象的翅膀, 有效地培养非智力因素, 并使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进一步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了解和尊重, 陶冶了情操, 增进了友谊, 激发了求知欲。学生的创新能力、伦理道德、协作意识、竞争观、集体观都自觉增强, 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德育课方案 篇8

【关键词】创新模式 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新时期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意见,将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怀,力求将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本人就目前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试讨论如何增强德育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学内容。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来主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价值,主动学习知识,将所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同学和教师,让同学和教师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小小的虚荣心,也更加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导者,而是学生的倾听者,认真听学生讲述的品德教育内容,在讲诉结束后给予一点改进意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对课堂上的品德教育内容学习完后,可以在业余时间适当的给同学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进一些生活中切切实实存在的例子,让学生在听到事迹后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学习品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在中午休息时间,大家都吃完饭回到教室,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些身边的例子,如马加爵事件、大学生杀害老母亲事件、红十字会筹资助学事件等等,好的坏的都要讲,坏的事件可以给同学们以警戒,让同学们知道道德缺失的严重后果,好的事迹可以给同学们以鼓励,让同学们想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事迹,都可以清楚的让同学们知道学习道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三、结束语

好的德育培养是一个漫长的、长期过程,它需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和考核,也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要想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品德的学生,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慢慢积累,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品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J].西北职教.2009(01).

[2] 吴杰莹.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德育考核方案 篇9

一、加分类

1、学习成绩奖惩措施(包括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十名加3分,第十一名至二十名加2分,第二十一名至三十名加1分;前十名每上升一个名次加2分,第十一名至二十名每上升一个名次加1分,第二十一名至三十名每上升一个名次加0.5分,第三十一名至六十名每上升一个名次加0.2分。

2、举报安全隐患、揭发坏人坏事者每人次加2-5分。

3、荣获先进班级等奖状,全班每人各加15分。每获一次“卫生先进班集体”每人加10分。每获“文明寝室”一次寝室成员各加10分。班集体获流动红旗一次,每人加5分。其余的项目为班级争得荣誉者,加3—5分。

4、男、女生寝室每两周不扣分者,寝室每人加2分,室长加3分。

5、通宿生每两周没有迟到、早退、缺席、事假、病假、无证出入等违纪现象的,加2分。

6、积极向校广播室投稿采用者每篇加2分;在书报上刊登者加5-10分。

7、积极参与黑板报、手抄报的出刊者加3—5分(获得奖励者另按第三条执行)。

8、班干部认真负责的每学月加2分。

9、全学期无安全事故每人加5分。

10、被评为优秀干部、三好学生、日常行为标兵及优秀团员,每人次加5分。

二、扣分类

1、无故不出早操、课间操扣5分/次,早操迟到早退扣3分/次。

2、旷课(包括早晚自习)扣5分/节。

3、早自习,下午第一节迟到者均扣2分/次,其他上课时间迟到者扣1分/次。早退扣1分/次。

4、无故不参加学校集会、升旗仪式扣2分/次。

5、无故不参加年级、班的集体活动者扣2分/次。

6、清洁值日生工作不负责任学校扣多少就扣该生10倍分数。

7、不参加值日生工作(呼“起立”、擦黑板、擦讲桌、填写《班务日志》)扣3分/次;做了值日生,但工作不负责者扣1分/次。

8、私自下河、堰洗澡者扣15分/次,且通知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

9、不按时完成作业,被点名者扣2分/次。

10、上课不认真听讲、说话、搞小动作、看与该学科无关的书籍等行为被老师发现的每次扣2分。

11、上课、自习、午休、晚睡、集会期间玩弄手机、MP3、MP4等电子产品者扣5分/次,并没收所玩弄的物品。

12、对坏人坏事知情不报、进行包庇者扣5分。

13、违反学校着装、仪表规定扣2分/次;第二次发现者扣4分/次。

14、喝酒、吸烟、进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看黄色影视、书刊者扣10分/次。

15、学生不准谈恋爱,如有违犯经教育不改,劝阻不听者,每发现一次扣10分。

16、凡不接受教育,无理取闹,顶撞老师,打架骂人,有偷盗行为,考试舞弊,赌博或变相赌博,公共场所无组织无纪律起哄闹事者除扣10—15分外,并视其情节给予校级处分。

17、寝室内点烛、生火,私拉乱接电线,损坏电路设施,扣10—20分,若造成安全事故还将追究法律责任及经济责任。

18、在教室吃零食(除学校允许的庆典活动外)每发现一次或学生举报一次,经查属实者扣5分/次,扫地两天。

19、在教室打扑克打球者扣3分/次。

20、借物不还,敲诈勒索者,扣5—10分。

21、班干部严重失职,对班级不管不问者,扣2—5分。

22、学生不服从班干部管理者,扣2—5分。

23、上课(包括自习)私自调换座位者扣2分/次。

24、不按时缴纳学校规定的费用者,每次扣2分。

※ 注:(1)以上扣分条款视其情节轻重,由德育考核者执行。情节特别严重者上报班主任,批准后执行。

(2)德育考核成绩61—90分为“良”,90分以上为“优”,60分以下为“不及格”。德育考核成绩为“优”的学生才有资格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日常行为标兵及优秀团员。德育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降为附读生,每人每期缴纳400元的附读费。

(3)其余未尽事宜,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讨论后,一并执行。

(4)本方案的解释权归本班班主任。

德育活动方案 篇10

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为主线,以开展创建“两型”学校为动力,加强教育宣传,倡导节约环保,厉行节约,提高认识水平,促进学生“两型”理念内化,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表率与辐射作用,为创建“两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创建主题

创建“两型”学校,培育高素质人才。

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亚明

组员:杨菲、胡海超、董文飞、彭冲

四、活动安排

1、成立学校创建工作德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德育校长牵头领导下,政教处、团委各负其责,明确分工,精心组织,确保德育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2、制定学校创建德育活动方案。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结合校园仁爱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积极摸索节约、环保的能力培养与活动实施的特色。

3、搞好学习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校园网、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两型理念,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建设两型学校的良好氛围。团委充分抓好团员在“两型”学校创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团校、团员活动进行团员“两型”意识教育。

1)召开班主任会培训、宣讲班级“两型”创建教育管理要求。

2)利用国旗下演讲广泛动员,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投入“两型”创建活动。

3)通过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两型”社会建设基本内容。

4)组织班会观摩活动,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加强文明礼仪,节约、环保意识的教育。

5)组织黑板报、小报、宣传专刊主题宣传展评活动。

6)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会实践宣传和“两型”创建示范岗活动。

7)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冬季拔河、三跳比赛。

中职德育课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德育课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8-01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促使自己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学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是德育教师需要经常反思的问题。

一、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授“以礼做客”这个教学内容时,选用了书中的案例:职校学生章飞去同学石翔家中做客的例子。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课堂上分别让两组学生演示。先让第一组学生扮演不文明的做法:章飞重重的在门上捶了几下,主人打开门以后,他径直穿着脏鞋子走进铺着地毯的客厅,玩游戏到深夜才告辞回家。接着请第二组同学演示正确的做法:章飞轻轻地叩门,主人打开门之后,他有礼貌地向阿姨问好,主动的换上拖鞋,与同学石翔玩了一个小时左右,便主动告辞回家了。

在案例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案例中的错误之处,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表演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成为“学堂”,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收获

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却经常出错,这时教师不应单纯地埋怨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出现了问题。

例如,学习“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个教学内容时,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了讲解。先讲供求关系是引起商品价格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列举手机、电脑等新事物刚刚产生时,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不菲;目前,生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很快,供过于求,价格越来越便宜。移动公司在搞促销活动时,还有预交话费赠手机的优惠,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学习了“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个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习“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教学重点。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课后出了一道练习题: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是“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此时意识到,学生将“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两个问题混淆了。于是立即重新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在黑板上明确板书: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举了新的例子:正版书凝结着作者辛勤的汗水,还有校正、排版等工人参与劳动;盗版书则省略了许多环节,并且纸张质量差、错别字较多。因为正版书凝结着作者大量的辛勤劳动、且价值高,所以正版书的价格要高于盗版书。

学生对知识点“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两个问题的混淆,引起我的反思。在其他班级学习这个教学内容时,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教学重点,学生明白并且掌握之后,再学习“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教学中个别教师使用的课件仅仅是大量的文字,且字体设置太小,字的颜色过浅等;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时,让学生拉上窗帘、关了灯,教室里光线黑暗,学生不能正常笔记;有的教师使用课件时,点击的速度较快,学生用于记忆和思考的时间较少。

教学中盲目的使用课件,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对学生评教进行反思——教师是否肯定与赞扬了学生

每学期末都要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些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学生评教成绩比较低;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师评教成绩比较高。在教学中就遭遇到这种情况,自我感觉教学认真,讲解生动,但是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批评较多,个别学生发泄不满,因此在学生评教中成绩较低。

面对这种评教情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一面镜子。此后的管理和教学中,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不断培养自己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的习惯。

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例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成绩的进步、课下见到老师有礼貌的问候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使德育课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书林,段志义.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5.

[2]陈绍灿.教学反思,常教常新[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6):42-44.

[3]刘顺然.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4):33-34.

作者简介:

德育课方案 篇12

关键词: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实效

近年来, 丹东市振兴区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中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特别是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实施以来, 我区从实际出发,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德育工作向着德育特色、德育实效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倾力协调四种关系, 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主动性

一是德育工作与全面管理的关系。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管理不到位, 德育工作难有成效。我区要求各校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落实到每一个人和每一桩事、每一件物上, 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育人的目标, 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

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关键, 家庭是基础, 社会是保障。但长期以来三者脱节, 找不到最佳结合点及长效机制。以致出现“5+2=0”的悖论, 即学校5天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2天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和机制, 明确职责, 重新整合各方面的德育资源, 着力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共同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是整体规划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 必须从长计议、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长期以来, 我区从全局考虑, 做好德育工作规划, 确定合理、科学的目标任务, 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法步骤, 明确职责措施, 使德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动真格、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 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 通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日积月累的长期教育过程, 逐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四是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学校德育工作应当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区倡导教师、学校、家庭、社区个个层面的人群要平等对待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 从而激发起好学上进的欲望, 积极主动与教师密切配合, 促进教学相长。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学生的发展也不可能齐头并进, 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因此, 我区各校还采取因材施教策略,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既要锦上添花, 又要雪中送炭, 不能仅仅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优秀学生身上, 忽视、冷遇甚至排斥“后进生”, 把受教育者推向对立面, 人为地加大德育工作的难度。

二、着力抓好五个关键, 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

一是抓培训, 重示范。

德育工作必须要坚持全员性、系统性, 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要加大全员育人力度, 加快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水平。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 善于统筹德育资源, 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首先, 树立本土师德标兵, 强化全员育人机制。其次, 建章立制, 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再次,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构建德育网络。

二是抓常规, 促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常规是德育实效实现的主要途径。几年来, 我区着力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 要求各学校要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 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 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 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 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 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要求教导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 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 规范学生的穿戴, 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 开展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 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 既从大处着眼, 又从小处着手, 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 在家庭是个好孩子, 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三是抓活动, 强体验。

通过活动创设德育情境是我区在全市首开先河发起的倡议。系列体验活动层出不穷, 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

四是抓共建, 建网络。

育人资源不只局限于学校内部, 要更加充分挖掘校外育人资源。学校与社区紧密联系, 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 促进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 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我区共有45个社区, 教育系统联动社区以“五老”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十大员” (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净化环境监督员、法制心理咨询员、科学文化传授员、脱贫致富帮扶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劣迹帮教员) 为代表, 全面加强专业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及青少年宫、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教育阵地辅导员队伍, 以及了解青少年、德艺双馨的青少年文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并明确每支队伍的相应职责和任务, 每年对其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讲评, 注重激发专兼职人员的工作热情。

五是抓考评, 创和谐。

加强督导评估, 确保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我区把德育工作纳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既在对学校和校长的综合评估中考核德育工作, 又开展单项的德育检查活动。评估结果要作为学校评优的重要依据, 引导学校重视并抓好德育工作, 建立并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评估、奖励机制, 形成育人合力。

三、竭力达成六大特色, 进一步凸显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是环境渗透化。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我区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感染渗透。“勤思好问炼求真品质, 谦恭礼让展文雅风范”是我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行为规范要求的体现。通过对人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终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培养人格、升华人生的目的。

二是媒介可视化。

2008年初, 我区建立了振兴教育信息网, 为振兴区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人员, 提供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 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地展现新德育、新教育、新振兴, 形成宣传强势;报纸通过“系统导航”“互动平台”“小荷初绽”“成长雨露”等版块, “德育大家谈”“老师信箱”等德育专栏, 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肩负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提供最直接的德育服务, 深受好评。

三是活动实效化。

我区遵循学生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体验活动中实现的教育原则, 十分重视通过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次突出一个主题, 学生个个有收益, 人人有提高。同时充分利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便利条件, 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体验教育。围绕团队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形成、体能素质的增强、生活经验的丰富等主题, 广泛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

四是师表导行化。

我区许多学校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即任课教师必须于课前两分钟站到教室门口, 等候上课。每到上课前, 教师们都整整齐齐地站在各自的教室门口, 就像等候发车的列车员。教师应该在学识和品行上成为表率, 这是我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像这样的规定还有很多, 如教师间操带操, 与学生同操, 与学生同走队列, 每天放学把学生送出校门外等。实践说明, 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此, 我区在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 重点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特别在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 明确提出“教师忌事忌语‘八不准’”, 而且列入检查、考评的内容。

五是内容课程化。

好习惯升级评价、文明礼仪、物放有序等细则、做法, 已经编成校本教材, 成为德育课程。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不良习惯, 我区提出了“学生要努力养成10个好习惯”的要求。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 一旦成功地改掉第一个坏习惯后, 再改掉其他坏习惯就变得越来越容易。事实上, 随着一个个坏习惯被好习惯逐个取代, 学生将变得越来越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说, 学生已经在开始养成“改掉坏习惯”的习惯。一旦这样的习惯养成, 他们便会像一列运动着的火车那样, 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六是德育特色化。

德育内容的拓展、德育形式的创新, 使道德教育得以内化, 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道德思维与能力全面提高, 使其在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和自主发展过程中践行健康的、文明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学校有特色才有出路, 教师有特点才有魅力, 学生有特长才有发展。我区从2002年起, 积极开展德育特色的创建活动, 发挥各校的优势, 形成各校独有的文化个性。德育特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营造了和谐的教育环境。

上一篇:音乐教师读书心得范文下一篇:新版党章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