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议纪要(精选4篇)
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议纪要 篇1
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议纪要
2008年7月25—26日,我司参加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第6次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结合我司的物流业务情况,将相关会议信息进行整理,分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发展、区港联动的运营创新实践和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运营创新三个部分。
一、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发展
保税物流指经营者经海关批准将货物在税收保全状态下从供应地到需求地实施的空间位移过程。保税物流的开展对我国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际产业承接转移,促进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带的产生。
我国保税特殊监管区的发展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1990年为配合对外开放的需要开始设立保税区,海关赋予保税区非常宽松优惠的政策。由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996年国家取消了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之后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原来保税区的部分政策功能分拆,先后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随着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兴起,陆续突破了海关原有的政策限制,海关将当前所有的特殊监管区优惠政策进行整合,为其量身定做了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模式。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享有同样的最优惠的政策。以此为例,目前我国已设立了3个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北京空港园区)和7个保税港区(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厦门、青州、海南)。
2006年7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海关总署时作出重要指示,推动特殊监管区域与外贸的整合,建立多元型保税物流园区监管制度。海关未来将积极推动推进现有特殊监管区的政策整合和功能叠加,推动现有监管区整合成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未来海关优惠政策赋予的导向是不在各区设置政策差异性障碍,赋予更多地区平等的优惠政策。并于2008年底出台准入退出机制,发展状况不好的区域将被取消优惠政策功能。海关监管的重点也将从管货物向管企业转变,逐渐由备案制管理向企业自管的登记制转变。即将出台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推动实现“大流转”的货物通关模式。2010年左右,实现现有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全面整合,与国际惯例接轨。
具有全面保税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 是保税物流发展的方向。随着国内物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应用,国际航运、跨国采购、第三方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并有自由港特征的保税物流园区,以实施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配送和转口贸易等四大功能。保税物流的发展方向是区域整合,通过推进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政策整合、功能叠加,推动保税物流与保税加工同步发展。“区域整合”的目标是通过对现有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进行政策叠加和功能整合,使其基本具备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功能并实施统一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形成既监管到位又服务到位的综合型海关保税监管区。
区域整合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功能的整合;二是政策的整合;三是法规的整合;四是监管模式的整合;五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整合。“区域整合”在步骤上拟采取“两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在现有基础上,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分情况进行 “局部整合”。第二步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功能、政策、监管模式和管理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相仿、具有全面保税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
二、区港联动的运营创新实践(外高桥保税区为例)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的外部基础设施已基本成熟,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已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保税物流发展正从起步向功能提升和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发展。
(一)产业布局基于供应链的营运模式创新
随着国内物流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时供应和零库存等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应用使国际航运、跨国采购、第三方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并有自由港特征的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配送和转口贸易四大功能。
外高桥保税区以项目带动政策的落地,先后运作成功三得利的国际转口项目,日产尼桑的国际配送项目,大创的国际采购项目,LME的国际中转项目。一是通过创新型的国际采购、配送模式为跨国采购公司在中国从事国际采购业务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使国际物流供应商将跨国采购的增值服务移师物流园区;二是通过创新型的国际中转、转口模式为国际中转、转运和转口贸易提供相结合的复合型业务操作平台,满足国际、国内货物境内关外的保税运输需求。
园区通过区港联动平台来集聚航、港、区综合优势,满足长三角、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提高区域物流服务中心的能级。园区依托区港公共服务平台,为客户解决不同方面的服务。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满足不同需要。以开展统筹性招商、优化结构性招商、推进功能性招商为核心,突破国际工业采购和商业零售采购向物流园区移师,跨国配送、分销向园区集聚,国际转口贸易、两头在外业务向园区布点。
招商重点向生产商、贸易商倾斜,从向物流商的招商逐步向跨国生产商、贸易商转变,通过转变帮助生产商提供产品价值链、产品作业链、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平台,了解园区资源整合、增值服务、降低成本、枢纽节点等方面的优势,促使项目引进,再由生产商、贸易商向物流商招标,确立运作主体后入驻园区开展运作。
注重个性培育,形成统一的品牌服务。通过差异集中化战略来建设国际化服务品牌,在客户的选择上定位于物流行业的高端客户,即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的船公司和物流企业的内在附加值,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来不断维持公司的差异化优势,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注意整合统一的区域文化,吸收多元化的跨国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经营网络,营建“开放、联盟、合作、繁荣”的营运环境。
(二)适应区域资源整合,提高功能开发水平
根据海关最新指示,在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划分上主要形成两大类:一是对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开展政策叠加和资源整合,形成综合保税区的转型发展,实现其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功能组合;二是对具备“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及临港区域整合为保税港区,实现其兼备保税物流和口岸通关作业等功能的综合性区域。园区借鉴国际自由港经验,充分依托港口资源,整合区港优势,逐步形成具备保税物流开展及口岸通关作业的物流平台。
根据经济学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以开展保税加工制造,深加工结转为主,保税物流园区合并港区成为保税港区,以开展保税物流及口岸作业为主。通过整合创新,园区实现了O字型向U字型监管模式的转变。
综观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演变,从简单的出口加工向供应链前端拓展,发展成保税物流的业务形态。进而争取跨国公司和贸易商的进驻,贸易环节放在国内,发展国际采购和国际分拨的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式是向订单处理和结算环节拓展,争取吸引跨国公司将审计、稽查等业务形态放到监管区内。
(三)象屿保税区的业务发展方向探讨
结合象屿保税区的特点,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是国际采购和国际配送。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中心普遍从消费地向生产地前移。以沃尔玛为例,以前将采购中心放在美国,现在前移到中国。仓库和人力成本都可以下降,而且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补货问题可及时应对,如将质量检验交给第三方物流商。所以具有地区优势的大型物流商在国际采购承接上有很大发展前景。
国际配送与分拨的概念主要业务形式是进口国内需要的产品。以台塑为例,将仓库从台湾工厂前移到保税区。根据当地的需求情况,集中进货,当地客户可随时小批量提货,这样当地客户就可以不必设大型仓库。因为未交税,还可以调到别的地区。这样的客户前期磨合时间较长,忠诚度高,进而可以开展贸易代理,联盟形式等衍生业务。
三、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创新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基地)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产生的新型业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已经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的省市区和经济中心城市,都提出了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根据最近的调查,我国物流园区(基地)已经发展到475个。出现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对接的平台。
当前,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和物流需求实际,规划贪大求全;受制于行政区划,经济区域内有重复建设的倾向;物流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相脱节,园区建设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落地”;规划定位不准,给以后的招商运营带来困难等等。物流园区是带有公共性质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属性。而且,占地规模大、辐射面积广,投资强度高、回收周期长,带动作用强、盈利能力低,一旦规划失误,将会带来很难挽回的巨大损失。
就目前情况看,物流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瓶颈集中在土地、税收和投融资等方面。应该针对物流园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研究建立有别于工业地产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把物流园区用地纳入土地使用规划,并降低相关税费。要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将符合国家要求的重点物流园区列为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和中央国债贴息资金项目计划,在财政税收、国债申请、银行贷款、贷款贴息、企业发债、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的发展。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及示范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和补助。此外,对于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要提供在城区行驶、停靠和装卸货物的便利;对入驻企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多轴重载车辆、厢式货车、特种车辆等给予相关费用优惠政策;对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的进出口货物逐步实施“预申报、预归类、预审价、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海关、检验检疫实施“门到门验放”等便利通关措施;取消向物流企业收取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公路港物流枢纽的发展创新
要依据经济圈和交通圈发展公路港物流。公路港物流依托公路交通枢纽,形成货运节点,是集管理服务、信息交易、停车、仓储、配送、零担快运、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性运营平台。公路港物流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物流需求是公路建港的基本条件,不能够单纯依赖地理和空间因素;制定标准,建立准入机制,筛选合格的主体承担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科学规划公路港建设,提升综合物流体系效率。要立足于经济圈和交通圈两个基本条件,在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应严格控制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平台规划一定要与基本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网络规划统筹考虑。
传化公路港物流定位于“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传化公路港物流平台是以信息交易为核心的公路运输和国内物流平台。这个平台是基于有形市场与资源整合基础之上的多层次服务平台,为众多的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包括“基础性的物流设施”、“信息交易”和“商务配套”等服务的一个综合性运营平台,并且,这一定位得到了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成功实践并向苏州和成都的基地进行复制扩张。
传化物流具有一下三个优势:一是土地等资产,这是物流地产的显性收益。二是围绕信息平台服务,三是增值服务,目前已实行的包括停车场收费,办公室出租,仓库出租,仓库操作,餐饮服务,住宿酒店,代开货运发票代办费等。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集中体现了以下六大效应:
1、基础设施共享效应
2、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
3、竞争和标杆效应
4、专业化和分工效应
5、产业链延伸效应
6、联合经营效应
(三)物流园区的方案规划
物流园区的招商策划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战略策划,同时又依据园区类型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意义上的战术策划,表现为有效地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分析,并做出专业的策划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有利于提高物流园建设的成功率,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
1、当前物流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物流园区规划不准不细,定位不清不准(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贪大求全
(3)物流园区规划没有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4)物流园区规划受制于行政区划,重复建设严重(5)物流园区规划缺乏科学的市场研究
2、物流园区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选址原则
(2)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原则(3)合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的原则(4)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3、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必须把握的要点
(1)开发的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准确了解开发机会和市场威胁,物流需求量和物流服务供应能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战略定位,准确进行园区类型与形象定位,经营方向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
(3)运作管理模式,明确服务对象、物流货物、服务功能、经营策略(4)发展目标,包括短期、中期与总体目标
(5)盈利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园区开发商与入园企业盈利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
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议纪要 篇2
20日上午, 会议开始后, 全国物流园区联盟发起人、中物天成总裁孔庆广致辞。中物动产副总经理邝冬蓓就《打造物流园区协同运营服务平台》与到场的物流园区代表进行分享互动。
唐山东华五金机电城总经理邓辉、泛华西部国际物流园赵鑫亮、河南润之新物流园张志强、秦皇岛上徐物流园卢守义、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区长周军峰、秦皇岛冀盛物流有限公司程淑艳、鸡西泛华产业园区孙喜华等嘉宾发言。
20日下午, 孔庆广就《网络联盟:打造物流园区协同运营服务平台》发表讲话。中物天成运营经理赵西超就全国物流园区联盟做了详细介绍。邝冬蓓就《全国物流园区联盟的章程及董事局议事规则 (草案) 》进行宣讲。临沂物流商会秘书长凌在起就《全国物流园区联盟发起协议 (草案) 》进行宣讲。
物流园区会议记录撰写制度 篇3
山东佳怡物流园区会议记录撰写制度
1、目的为使物流园区内部重要会议的基本情况、报告、发言、决议等内容记录下来,帮助今后了解情况,防止以后有什么需要查证的时候留有存根,方便查找。
2、适用范围
物流园区事业部
3、述语和定义
会议记录:是办公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属于管理服务的范畴,它只需忠实地记载会议实况,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正文部分
4.1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
4.1.1准确写明会议名称加记录,会议时间、会议地点。
4.1.2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缺席人员、迟到人员、早退人员。
4.1.3会议记录要求忠于事实,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更不允许有意增删发言内容。会议记录一般不宜公开发表,如需发表,应征得发言者的审阅同意。
4.2会议记录的特点
4.2.1综合性。会议记录是在对会议中各种材料、与会人员的发言以及会议简报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提炼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整理和提要的基本特点。
4.2.2指导性。一是会议本身的权威性;二是会议记录集中反映了会议的主要精神和决定事项。
4.2.3备考性。一些会议记录主要不是为了贯彻执行,而是向上汇报或向下通报情况,必要时可作查阅之用。
4.3会议记录的分类
4.3.1办公会议记录。是记述企业、事业单位等对重要的、综合性工作进行讨论、研究、议决等事项的一种会议记录。
4.3.2专题会议记录是。专门记述座谈会讨论、研究的情况与成果的一种会议记录。
4.4会议记录的重点
4.4.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会议记录活动
4.4.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4.4.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4.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4.4.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4.4.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4.5会议记录的技巧
4.5.1一快,即记得快。字要写得小一些、轻一点,多写连笔字。
4.5.2二要,即择要而记。要围绕会议议题、会议主持人和主要领导同志发言的中心思想,与会者的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问题、结论性意见、决定或决议等作记录,要记发言要点、主要论据和结论,论证过程可以不记。
4.5.3三省,即在记录中正确使用省略法。
4.5.4四代,即用较为简便的写法代替复杂的写法。在整理和印发会议记录时,均应按规范要求办理。
4.6会议记录的注意事项
4.6.1真实、准确:要如实地记录别人的发言,不论是详细记录,还是概要记录,都必须忠实原意,不添加,不遗漏,依实而记,书写要清楚,记录要有条理,突出重点。
4.6.2要点不漏:记录的详细与简略,要根据情况决定。一般地说,决议、建议、问题和发言人的观点、论据材料等要记得具体、详细。一般情况的说明,可抓住要点,略记大概意思。
4.6.3始终如一:记录人从会议开始到会议结束都要认真负责地记到底。
4.6.4注意格式:格式并不复杂,一般有会议名称。会议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出席人数、缺席人、主持人、记录人。会议内容,这是会议记录的主要部分,包括发言、报告、传达人、建议、决议等。凡是发言都要把发言人的名字写在前。一定要先发言记录于前,后发言记录于后。记录发言时要掌握发言的质量,重点要详细,重复的可略记,但如果是决议、建议、问题或发言人的新观点要记具体详细。
5.文件的解释和修改
本制度由佳怡物流园区事业部负责解释与修改。
6.实施日期
本制度自2011年11月日起生效。
佳怡企业集团
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议纪要 篇4
典型发言材料
目录
1.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2)2.构筑新平台
创建新模式
…………………………………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8)3.构建全要素服务平台
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
…………………………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18)4.架服务连农桥
走合作共赢路
………………湖南省衡阳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局(25)5.建立“ 八位一体” 模式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 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站(31)
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民创业创新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省以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为目标,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按照公共性、合作型、市场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引领,推进农民协作和组织创新,深化产业分工与服务配套,着力构建体系复合化、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着眼于政府主导和引领,着力健全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切实承担起农民解决不了、市场和社会提供不了的服务供给需要,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我省把健全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放在重要位臵,在连续多年推进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2009年,由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农技推广为基础、集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取向,按照接点成线、结线成网的要求,着力构建省市县 乡四级有服务机构、村有服务站点和推广示范户的公共服务网。2011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突出“多功能、一体化”要求,集聚服务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推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向“3+X”一站式职能配臵和服务模式提升。目前,全省县以下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1653个、农技人员8514人。并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着力打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以农民信箱系统为主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05年开始,我省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通过实名制注册的形式,为普通农民、农业经济组织、涉农管理服务人员等搭建了信息交流、农产品推介的全天候、零成本信息服务载体,目前注册用户达254万户,日点击量200万次。二是以农博会为主的农产品公共推介销售平台。省里连续近10年举办全省农业博览会,各地积极开辟农展会、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展示展销平台,建立了一大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展示展销中心,还组团赴省外、境外参展。组织开展“农超(市)”对接、“农社(区)”对接、基地对接、原料对接、银农对接、项目对接等机制,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对接活动。三是县乡村联通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指导各地积极创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全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1.5%。四是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创业平台。2009年始每年联合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 3 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寻找优秀人才,并对大学生投身农业在报酬补助、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五是农业风险规避支持平台。以主要农产品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为主体,以政策性支持为手段,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产品,为减少农业风险开辟了有效的渠道。
二、着眼于基础稳定和完善,着力打造合作服务网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发展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制与家庭承包制上的专业合作制,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顺应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放大其对内部成员的统一服务功能,培育和扶持农业合作服务网建设。一方面,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开展服务。2007年由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地缘和人缘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单独或联合成立农业服务组织,实现服务农业和发展集体经济互促共进。如嘉善县缪家村通过建立综合种苗基地,统一提供鲜切花种植、种子种苗培育等系列化、农业作业等服务,既带动农民发展现代精品农业,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100余万元。2011年,全省30058个村经济合作社实现收入259.4亿元,村均用于农业发展服务支出5.6万元。另一方面,支持合作社强化服务功能。把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 4 为服务提升的主要环节来抓,在近几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由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10‟48号)和《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73号),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四统一”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服务、统一产品收购和销售),进一步丰富了农业合作型服务内容。全面推广以机耕、机插、机收为重点的劳动力替代型服务,代育秧、植保统防统治、机烘、初加工及包装等技术替代型服务。2011年全省102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作业服务收入6.49亿元,服务农户数84.7万户,服务面积785.5万亩。以畜牧产业组织重组和合作为契机,由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屠宰、加工等环节服务,涌现了公司带动型的义乌丰和模式、养殖场同类集聚型的萧山农法与龙游龙珠模式、合作社重组型的金东和丰模式、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合作型的国茂、科盛模式等服务模式,促进了畜牧产业主体提升发展。目前,57.5%的合作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42.5%的合作社开展仓储、运输、作业、加工、信息等专项服务,服务和带动经营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0.3%。同时,引导合作社加快兴办加工和流通业,兴建合作社联合社,促进全产业链经营服务。
三、着眼于主体多元和配套,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服务的同时,我们坚持统筹整合资源力量,不断强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促进机制,培育多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发挥农业企业服务带动作用,鼓励引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以服务带动农户和合作社发展。全省发展农资经营店(企业)19000余家。二是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鼓励大户在搞好自我经营基础上,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指导和种子种苗、机耕机收等服务。三是发挥农村能人中介作用,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贩销大户,鼓励其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技能,积极开展营销服务。全省从事农产品购销人员17.8万人,购销专业户经销额380亿元。四是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优势,探索建立“三农六方”协作机制、市校合作等机制,构建产学研、农科教联盟,为科技服务开辟了新途径。五是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签订银农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小额丰收贷款、订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产品。2011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1177.9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787.93亿元,分别比上年底增18.6%和17.5%。
四、着眼于服务持续和长效,着力加强政策性支持保障 农村服务的市场化要素不足,政策支持尤为重要。我们持续加强对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的资金扶持,以政策杠杆 6 撬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信箱系统、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农产品营销活动、引进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等给予重点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农业基层公共中心,对引进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欠发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发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连补三年。加强对合作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省、市、县各级都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着重对带动面广的合作社开展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专项补助,将合作社列入农机购臵补贴的主要补助对象,且各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倾斜,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近4000万元。省、市、县均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切实增强村经济合作社服务功能。其中省级专项资金每年8000万元,自2012年至2016年连补5年。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平台建设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在享受项目建设专项扶持同时,同步享受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臵补贴等补助政策。杭州市等地还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服务达到一定规模、组织管理规范、服务绩效明显的服务组织给予专项补助。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构筑大服务
创建新模式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农业现代化的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从安徽来看,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经营仍然是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服务的“小而散”与现代农业要求的“大且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和应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大服务”不足甚至缺失问题迫在眉睫。在系统梳理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农业一线的鲜活经验,提炼了一些观点与建议,力图为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省情与概况
安徽省属全国南北过渡地带,农业资源类型丰富,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调出省份之一,全省辖16个市、105个县(市、区)、1262个乡(镇)、1.6万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333.9万人,耕地面积6256.8万亩,农业专业户32.4万人。安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的合作服务体系和公司的经营性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构成。
各级公共服务机构成为提供农业公益性服务的主平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 安全、农业机械等公益性服务职能界定日趋清晰,体制机制日臻完善,服务定位更加准确。省、市、县(市、区)、乡(镇)共有推广机构3074个,人员2.2万人。全省农业科研机构14个、教学机构2个,人员1769人。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等重大农技推广项目为抓手,大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在畜牧兽医服务上,组织全省2000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推广适用技术,扶持10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和5000个规模养殖场,带动5万个养殖户,构建科技人员、示范场、饲养小区和农户多层互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农村专业服务大户合作服务的基础作用更加强劲。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业已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基本力量,基础地位十分巩固,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自上而下逐渐形成体系。目前,我省各类合作社2.1万家,成员138.5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340万户。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规模,多社联合、社企联合、社村联合、社户联合等各类合作模式快速推进,自我服务领域由生产领域向资金互助、资源利用等多领域延伸。由我省亳州联发合作联社、凤阳小岗黑当家合作社等13家合作社发起成立的安徽徽润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社联合社成为全国首家省级联合社。农村专业服务大户活跃在农村各个领域,成为 9 农村短缺劳力户的重要帮手。全省农业专业户中有种养殖能手21万名、农机手7.9万名、植保员(机防手)4.8万名。不仅满足了农村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时农户用工需求,并且还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专业化经营服务主体初步成为农业服务的内生动力。龙头企业承担社会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全省现已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105个,聚集龙头企业980个。涉农企业有研发与推广机构740个,科研与推广人员1.2万人。龙头企业常年及季节性用工分别为200万人、500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二、探索与创新
近些年来,安徽作为农村改革先行先试省份之一,始终把做好为农服务、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始终把构造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新型服务模式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就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有关文件。为贯彻农业部的文件精神,今年省农委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和目标、工作重点、服务主体和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少创新做法与成功典型。
以培育主体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机构代表政府实施公益性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维护社员利益,开展互助性质服务,对外追求合作社利益最大化。龙头企业是统筹市场需求和农户要求的服务主体,其性质是营利的,目的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宁国市同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让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形成三位一体共生共赢的可喜局面。在该市港口镇山门村,五星公司、合作社和畜牧站,有机结合,有效运转,形成了服务全村、覆盖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星集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对农户实行三免费(免费咨询、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办理担保贷款)、三上门(上门勘察设计并协助建鸡舍、上门技术服务、上门调运成鸡)、六保证(保证苗鸡质量、保证饲料质量、保证药品质量、保证按时调运、保证准时结算)。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五星集团还联合华喜合作社开展了金融、保险服务,以企业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为抵押,为合同养殖户投保(含禽舍、器具、饲料、成品家禽等)。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予以理赔。
以“四代一管”为突破口,推进城郊多功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合肥市包河区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方向,按照“依托资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壮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的思路,11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该区天禾种业基地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服务网络,设臵网上指挥系统与基地操作规程,实行“四代一管”服务模式,即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的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模式,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保姆式服务。通过指挥系统、“四代一管”模式、优质种苗培育三管齐下,实现服务科技化、网络化和全程化,不仅大大解放了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每亩还能增产50多公斤,增效100多元。
以“四良”模式为突破口,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宿州市埇桥区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四良”模式,即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田,即对基地内道路、河沟、涵闸、灌溉井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确保增产增效的物质优势;良种,即推广使用小麦和玉米良优新品种,确保增产增效的品种优势;良法,即实施土壤深耕、平衡施肥、化除化控、药效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确保增产增效的技术优势;良制,即进一步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新机制,搭建增产增效的组织优势。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合作社还制定出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耕旋、统一机条播(机插秧)、统一开沟、统一管水、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秸秆综合利用的“十统一” 12 种植规程。“十统一”即:明码标价,保底收成,农户“按单点菜”,可以选择一到十项服务。
以土地托管为突破口,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农事服务。凤台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的各类农事进行细化分解,开展“订单服务”和“土地托管”。在该县杨村乡店集村,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已托管农户承包耕地4753亩,托管的农户耕地每亩少投入了近220元,粮食每亩却增产近260斤,实现效益近260万元。该服务模式的特点在于改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口头合同为统一规范的土地托管合同。以往各项服务价格没有标准,都是到时间在地头商谈,而且很多生产人员都没有经过培训,凭经验干活,对服务质量没有承诺,农户粮食减产了也找不到人索赔。为了保证合同真实性,合作社对每户农民都设立了托管档案,并留农户影像证明。目前店集村的耕地全部进行了调整,田成方、路取直,更适应机械化耕种了。
以“以钱养事”为突破口,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创新社会化服务。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点,积极探索 “以钱养事”新机制。按照“项目招标、市场运作,层层签单、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运行模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四定一统一”的要求,即定防区、定任务、定指标、定报酬、统一收费标准,明确“以钱养事”方式、内容和责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量化的动物防疫 13 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县具备动物防疫资质的技术人员公开招标。每年年初,全县统一安排春防集中免疫,布臵强免任务,将动物防疫工作方案和具体标准下发到各乡镇,由乡镇组织公开招投标。镇政府与中标的防疫员签订承包合同。根据防区大小和防疫工作量核定防疫员财政补助经费,动物防疫所需疫苗、物资和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实行财政补助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强制免疫注射一律免费。
以统防统治为突破口,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霍邱县从粮食生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植保服务新机制,针对“谁来管、谁来投、谁来干、谁来验收说了算”等问题,统筹不同服务主体、性质和形式,探索和推进植保服务新机制。一是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尊重农民自主权。服务方式主要有3种:全包型、半包型、自防型。全包型,即植保队与农户签订协议,实施水稻、小麦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半包型,即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自己购药,植保队员按劳取酬。自防型,即农户租赁药械,自己下田防治。二是先购后补,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统防统治工作中,县里不是简单地将政府补贴“一把撒”,而是集中资源,靶向投入,由乡村植保队向农户宣传,“谁筹资谁享受补贴,不筹资不享受补贴”,农户先出钱购药,防治结束返还。三是双向考核,确保统防统治效果。乡镇植保队负责对各村植保队监管,实行定期考核。所有植保队员由乡镇统 14 一登记造册,实行档案管理。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田、对接到户,划片包干”的原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乡村两级植保队(含合作社植保队),实行工作一季一查,人员一年一审。队员服务手册由农户签字,乡村盖章,作为兑现报酬和奖补依据。同时,对农户的防治情况以村为单位登记造表,作为补贴清册,达到防治标准的足额返还预缴的防治费用,没有达到标准,追究防治人责任。
三、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服务体系还是不健全、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多样性需求。从服务主体上看,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任务不清、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依托力量职能发挥不足。从服务内容上看,存在“两重视、两忽视”的现象,即:重视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重视生产技术服务,忽视金融保险服务。从组织结构上看,各类服务组织之间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缺乏相互联动和配合,各类服务主体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服务合力。从服务条件上看,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乡村步伐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必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此提出如下 15 建议:
(一)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根本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过30年的改革实践,家庭承包经营理念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已经基本确立,但是,在统一经营这个层面,与改革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大多数农户尚未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统一经营中来,尚未享受到统一经营所带来的社会化服务。要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是创新“以农为本”的服务机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由常规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根据公益性服务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多角度、多范围、多领域的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将定岗服务、购买服务、派驻服务和委托服务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提供服务的多种形式,推进公益服务“进村入户”、“进企入社”,做到农民认同、农民接受、农民欢迎。
(三)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带动、16 项目支持、金融扶持等措施,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资金等方面进行自我服务、互助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服务新机制,推行和完善为农服务政府承诺制、农业技术服务专家负责制、服务全程代理制等,逐步实现公益性服务和准公益性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着力点在于强化财政扶持的靶向性和导向性。建议根据流转土地的实际使用和改造提升情况,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用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进行奖补,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田块,农民不愿投入,企业不会投入,要由政府先行投入进行平整和改造,吸引企业资本的后续跟进,避免低价、低值流转。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破口在于各项配套措施的差别化和创新性。针对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普遍提出想扩大生产但是缺少资金的问题。建议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纳入农村信用消费业务范畴,按农作物生长收获期时间计算利息,期限内还款免息,制定出台“按揭买农机”的办法。
构建全要素服务平台
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平湖市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入手,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阵地,不断完善思路,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扶持引导,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村级组织为基础、市场化服务组织为骨干、信息建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格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平湖市也因此获得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商品油、商品粮、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非主产区产粮大县等荣誉称号。
一、全面打造农业生产要素服务平台 我想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要做法。
第一个方面是:政府+集体+市场,强化组织要素服务 农业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骼,一开始,市政府就抓住核心,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主导、集体经济支撑、社会共建的路径,着力构建完整的服务组织体系。
一是健全三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按照提升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的总体要求,建成市镇村三级农业公共服 18 务体系。市一级设立综合农技推广中心,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镇街道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职能配臵和“3+X”的服务要求设臵9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项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如提供农业气象、农业保险、电力设施维修等。在村一级,借用村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延伸建立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站95个,为各项农业公共服务和支农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发展村集体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助推现代农业建设,我们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支持村集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即可给农民提供低价优质服务,又有助于服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如新埭镇9个村共同出资领办新联粮油专业合作社、新联生猪专业合作社和新埭农资专业合作社。新联粮油合作社通过整合财政项目,集中服务资源,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水稻育插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全镇粮食作物统一机收服务率98%以上,统防统治服务率46%,统一机插秧服务率25%。
三是培育市场多元化服务组织。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市场组织,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重视并利用供销系统所拥有的独特的系统资源、资产资源、人力优势及其群众 19 基础,在全市布局214个农资供应连锁店,建立市镇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农资统一配送率80%以上。2011年平湖市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1个亿,全国供销系统排名第8名,迁建中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457亩,建成后将成为浙北地区龙头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二个方面是:平台+团队+机制,强化信息要素服务 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以“12316”全国农业公益服务热线为依托打造为农服务大平台,农民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获得便捷、全面、及时、就近、权威的各项服务,有效解决分散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缺位问题。
一是搭建便捷平台。将原来分属各部门的农技
110、农机作业资源信息平台、土地流转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等近10个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在农经系统设立办事大厅,由农业专家及志愿者轮渡坐守接听来电、接待来访农民,并根据农民需求进行判别、分类转接到各服务团队,统一对外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生产要素、等六大类近百项服务,实现涉农服务“一线通”。
二是构建服务团队。支撑为农服务中心的是三类服务团队:农技专家服务团队由农业政策、粮油、农机、畜牧兽医、海洋渔业等7个专业服务组形成;志愿者服务团队是通过基层组织引导、自愿申请等方式,由全市1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吸纳组成;社会化服务团队是通过公开招募方式吸纳237家有能 20 力、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经纪人、规范化农资经营店、乡村兽医人员、农机作业手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人员加盟组成的,并由为农服务中心根据农民对服务质量的反馈调整加盟团队。
三是健全服务机制。在前期办理的基础上,完善专家坐席预告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回访制等工作制度,加强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来电来访2750多人次,发布信息量1400多万条次,接询到位率100%,农民服务满意率100%,促成农产品交易400多万元,对接土地流转30笔,下乡现场指导1260多次,为农民群众解决难题近3000件。
第三个方面是:土地+资金+技术,强化生产要素服务 我们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几大生产要素,出台政策,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保障性服务。
一是土地要素服务。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县之一,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首创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服务机制,由政府、集体、业主三方共同组成的风险保障金,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利益。创新土地规模流转机制,鼓励村级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土地整 21 村、整组流转。目前,全市常年性土地流转面积10.96万亩,流转率34%,11个村实现整村流转。
二是资金要素服务。2004年,市政府出资600万元组建平湖市农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有效地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目前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3.2个多亿,现担保余额6328万元。2009年我们推出了平湖市“金土地”专项贷款金融产品,规模经营主体将合法取得的流转土地经营权及地上(含地下)附着物作抵押物取得银行贷款,全市已有16个经营主体通过2707亩承包土地经营权贷款金额2020万元。2011年我市成立平湖市新当湖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累计向社员发放贷款3500多万元,全部用于社员农业生产投入。
三是技术要素服务。以272名全市农业技术专家为支撑,采取技术培训、技术辅导、技术资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效益的提高。加快农技示范效应扩张,全市已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确定主导品种56个(类)和主推技术48项。成立省内首家农机4S店,建成农机化服务中心15个,农机化示范基地64个,拥有各类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从业人员4655人。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代耕代种、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要素服务平台的打造,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跨上新台阶。
一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地位巩固。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特别是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环节外包服务业,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从“全过程”生产经营束缚中解放出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民组织化、经营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已累计培育农业经营主体2080个,其中:平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家庭农场2个,种养大户1946个。
三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日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效益逐年提升。到2011年底,油菜、蔬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占总产值的61.3%。
接下来,我市将以满足农民群众服务需求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为目标,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努力形成粮油产业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其他产业以市场化服务为主,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我市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 23 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架服务连农桥
走合作共赢路
湖南省衡阳县农经局
衡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全县辖26个乡镇,891个村,农业人口106万,耕地面积104.5万亩,其中水田90.1万亩,全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165万亩,其中双季稻146万亩,单季稻5万亩。近年来,以发展扶持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对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了全方位服务,探索了一条破解种粮比较效益低难题的出路,有力推进了全县粮食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一、找准症结谋出路
粮食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但我县人均耕地不足0.8亩,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弃耕外出务工经商,将承包地交给留守老人或亲戚朋友,导致耕地双改单粗放耕作,甚至弃耕抛荒。地由谁来种?怎么种才能出效益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面临的主要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政府递交了《衡阳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大胆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服务公司和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和闲臵土地流转给种植能手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在粮 食生产主要环节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统一服务,降成本、增效益,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县政府采纳了我们的建议,重点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制定政策,明确任务和措施。2009年10月下发了《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着力培育农业服务型企业、重点发展生产作业环节外包服务业、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等方面明确了任务和措施。二是理顺机制,统筹协调筑合力。成立了衡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财政、国土、农业、科技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国土、农业、农机、畜牧水产、林业、科技、农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由农经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和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内容。要求乡镇按规模完成引导培育一定数量的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任务,县直涉农部门完成引进培育农业服务性龙头企业的任务。
二、强化服务促发展
为了落实县政府下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文件,重点搭建三个平台,强化政府为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夯实统一生产服务的基础。为了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细碎化 26 不利于连片农机作业等统一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县财政投入80万元,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县农经局设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开通连接乡村局域网,并在人流集中的船山广场建立了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26个乡镇站全部配备网络服务器,村依托远程教育平台与乡站互联互通,做到县、乡、村流转信息同步收集、同步发布。出台了促进粮食生产的土地流转奖励管理办法,对经营组织流转土地用于双季稻生产的每亩奖励150元。截止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4.52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为50.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15%,流转耕地90%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构建各类经营组织孵化平台,为服务组织营造发展环境。采取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县政府对粮食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财政提供信贷贴息,县国土提供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县发改和农业相关部门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对各类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给予1万元的开办经费,对经营效益好,组织管理规范的合作组织积极争取省、市、县5-30万元的重点扶持。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1家,其中:粮食生产及服务类专业合作组织53家,获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粮食生产联合社1家。全县有各类农业企业和组织43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三是构建贴身服务平台,为组织发展提供智力支援。县委组织部从县直相关单位抽 27 调农业科技、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驻企、社服务,从制定目标规划、农业科技、协调关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贴身服务,并印发了《衡阳县农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发展规划(2010-2020)》,各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普、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派驻单位重点支持,全县每年派遣科特员达100人左右。县农经局根据服务组织发展需要,适时对其服务机制、服务模式给予指导,安邦公司原为单一农资销售企业,2009年春流转土地3500亩种植双季稻,直接雇用当地农民耕种,由于劳动监管难度大,2010年生产环节亏损500余万元。我们深入企业和基地调研,提出了公司专营农资配送、谷物烘干、加工销售等生产综合性服务,培育或联合粮食生产合作社,组织粮食生产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还与衡阳技师学院合作,对全县各类农业经营组织法人开展“精英创业指导”培训,就国家农业宏观政策、农业发展方向、生产风险规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共开办培训班六期,培训各类人才达1000余人次,为各类农业服务性组织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援。
三、创新机制添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机制培育活力,大胆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当前我县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主要服务经营模式为:一是专业化服务公司+服务型合作社+生产大户,如安邦、现代、28 角山等6家专业性服务企业的模式。二是综合型联合社+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如富农优质稻联合社的模式等。三是专业性服务公司+专业大户,如金鲲米业的模式等。其中最有本地特色的是第一种模式,下面以安邦公司为例进行介绍。安邦公司的组织构架上分三个层次,即公司,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安邦公司拥有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点、立体育秧工厂、智能配肥站、谷物烘干中心等,主要负责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农机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直接提供种苗、农药、测土配方肥、谷物烘晒等,与当地专业合作社进行点单或套餐合作,开展农机、病虫害防治和贷款担保等服务。农机、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分别由农机手和机防手组成,按照与公司签订的服务协议在机耕、机插和机防等主要生产环节开展连片作业服务,服务成员达5000余人,服务面积达150余万亩。种植合作社由生产大户组成,负责土地流转、制订分片规划、与企业、农户双向经营结算。生产大户负责除外包服务环节外的田间生产管护,独立核算收益,一般种植面积在300亩左右。公司主要在农资生产销售、组织外包服务、谷物加工增值等环节获得收益,每亩服务套餐收益约为100元左右,点单20元至50元不等,规模越大,收益越多;服务型合作社主要在生产服务环节获利,收益大部分返还给成员,仅提留少部分以维持运转和促进发展;生产大户从粮食销售中获利,由于公司统一提供从种子、配方肥、农药、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全套 29 服务,具有规模优势,套餐服务价格比农民自购服务价格每亩低150元左右,亩均收益达300元左右,又因减轻劳动强度,使管护面积扩大,生产大户的总收益提高。由于各层级分工明确,责权明晰,极大地调动各层级经营主体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堵塞了各环节的跑冒滴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我县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助土地流转的政策,以合作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为手段,大力助推粮食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减少耕地抛荒。衡阳县在安邦公司有力推动下,根本解决了耕地季节性抛荒的问题,扩大了双季稻生产面积,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二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促进科技利用。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充分利用。四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服务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技术、农资、农机、金融、保险和土地流转等全方位现代化农业服务,组织农户开展产销对接,既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降低了各自的成本,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最大程度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建立“八位一体”模式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站
固始县是河南省第一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耕地面积173万亩,农业人口144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5万人。2009年,我们适时抓住信阳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成立了固始县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林业局、水产局、特产局、工商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创新提出了“八位一体”运行模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的做法,“八位”合力抓服务
近年来,固始县始终坚持“抓农业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社会化服务体系,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抓龙头”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财政、金融、保险、科技“八位一体”,这一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政府部门强引导。县里紧紧围绕优质稻米、豫南黑猪、31 茶叶、竹木、固始鸡、菜籽油、柳编、固始鹅、水产、蔬菜等资源优势,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强引导,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搭建好多层次服务平台。例如我们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同时还加大宣传和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来,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搞实施。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各自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或加入服务组织,培养业务骨干,指导和服务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固始鸡”和“豫南黑猪”产业开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专门营销公司,做到“五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引种、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带动了2.7万多农户,提高了6000元收入。
三是合作组织带农户。固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总社相继成立并发展迅猛。总社负责指导、协调和服务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机服务、茶叶生产、林果等6个行业联合社;联合社具体指导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合作社为种植基地或养殖基地社员提供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以合作社和行业联合社为主要服务对象,行业联合社为同类型的合作社提供业务指导培 32 训、技术信息服务、综合协调事宜等,使各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有序,避免互相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四是入社农民抓生产。“生产在家,服务在社”是新时期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现象。围绕固始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这两大支柱产业,全县已形成种植大户达2.3万户,养殖大户达1.8万户,这些大户都成立或加入了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实施了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在生产中不断接受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各类优质服务,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增强了素质,更得到了实惠。
五是财政资金重扶持。县财政每年对土地流转大户、示范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同时,把油料倍增计划、高产创建、土地整理、农田水利、一事一议、财政贴息等项目一律向经营实体倾斜,用公共资源、财政资金、运行资本来提升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发展。
六是金融贷款做保障。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问题,县政府创新农村物权抵押担保方式,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五权”进行确权办证,需贷款的可持相应的物权证到县财政成立的金鼎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担保公司对其信用、资产等信息进行认证、评估后与农民签订担保和反担保合同,再向金融机构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即可放贷。这样一来就盘活了 33 全县资产,为农村发展改革注入了强大活力。
七是农业保险解忧虑。为降低因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县里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固始县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品种,积极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投保,逐步建立应对巨灾风险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后顾之忧。
八是科技服务作支撑。科技在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县科技部门积极扶持创办各种科技合作组织和民间科技服务实体,建立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涉农部门采取“结对子”的办法,选派高中级农技专家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把科技推广到生产第一线,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的成效,“一体”显现见规模
在“八位”合力推进下,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全县建立了34个县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34个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34个县乡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和601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成立了15个农 34 业协会、73个中介服务组织、8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民专业联合社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入社农户5.2万户,农户入社率14%;示范合作社100家,示范率达12%。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有1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了科研机构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服务内容全程化。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财政、金融、保险、科技等“八位”形成合力为产前、产中、产后每一个环节提供相应技术支撑、配套服务,把服务贯穿于整个过程始终。产前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各类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全县已流转农地面积139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88万亩,千亩以上流转大户96个。产中提供农机农技服务,实现生产过程机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全县农机服务能力达到250万亩次,机插秧面积达80万亩。产后提供产品售后服务,常年由农户和合作社生产的稻谷达100万吨,全部由企业订单收购,经过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提升固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利益最大化。
三是服务质量标准化。建立了农机作业、农技服务、农艺指导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服务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农机作业操作规程、水稻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有机香稻种植生产技 35 术规程、机插秧育苗技术要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固始鸡、豫南黑猪疫病防控等标准化生产规程分别印发到各个种养大户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指标。同时,每年利用阳光工程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企业负责人和种养大户进行分行业技术培训,举办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实现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双赢”。
我们的感悟,“八位一体”走对路
【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议纪要】推荐阅读:
全国现代物流基地09-26
全国物流技能竞赛10-07
2024年度全国先进物流企业公示名单11-29
全国物流信息网一拼通12-17
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08-01
全国物流师第二次统考试题08-01
2024年第三届全国有机肥技术交流研讨会10-21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