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犹如语文之双翼(共1篇)
读与写犹如语文之双翼 篇1
读与写犹如语文之双翼
内容摘要:写作是学生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个难点?我认为首先就要借助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片段体会,从而化解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写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文本、生活、读书
听、说、读、写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写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说明了“读”与“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也可以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那样: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反过来又促进了读。但是对学生来说,写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那就借助语文阅读教学了,通过阅读这一知识点,来引领学生感知知识,并让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培养写的能力。
一、结合文本习作练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文本中的空白处,创设更多的写作机会。
1、写感想
每篇课文都有精彩的地方,这精彩的地方往往会与小读者产生共鸣,这个时候,就要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练笔,这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也是激趣写作的一个方法。
如:《爱如茉莉》这一文,文章以简朴的语言阐述爸爸与妈妈之间如茉莉般的爱,在细微处体现出来的,是那样的洁白、幽香、朴实。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冲击。学生在文章朴实的语句中知道了爱不需要豪言壮语,而要用心去做。这样的一篇文章本来就是学生写作的一个很好素材,所以学习课文后,我设计了几个练习:排比句的仿写:爱如茉莉,平淡无奇。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爱如,;爱如,家长写读后感。学生把课文给家长看,并把自己写出读后感,与家长一起分享。很多家长读了此文也是心有感触,写出了心中激发的情感。有一同学的家长就这样写道:爱是平时的呵护;是失败的鼓励;是成功的赞美,在我的家庭中处处充满了爱。爱拥有一切,真爱就是阳光雨露,伴随人的一生,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朋友,我也要让我的儿子感恩于长辈,感恩于老师的教导;感恩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另一同学的家长也写道:原来夫妻间的恩爱就是事事为对方着想。也有一同学的家长这样写: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受人尊重。在课堂上,我读出家长们的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也让学生一起体会家长对爱的理解,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练习,家长作了一个言传身教的榜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机会,激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涌泉和动力。用几个动词写片段。根据五年级学生所写的文章欠缺生动、具体的描写这一情况。我以文
中有用上了如:抬、放、跑、蹑手蹑脚、拉等这几个简单形象的动词,却体现了爸爸对妈妈那无私的爱为例子。借此也设计了几个动词,让学生写一段话。如:扫、拖、擦、倒、搬、拿。使学生懂得文章多用动词表现,才能让文章具体、生动。
2、给课文补空白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空间,给续写提供很好的机会。
例如《望月》一文中出现“我久久在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幻想的翅膀∙∙∙∙∙∙”这一句话后出现了省略号,舅舅在想什么呢?我让学生展开的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学生想象是丰富的,奇特的。有学生写道:舅舅飞到天空与嫦娥谈宇宙的秘密;有的写道:舅舅很想念家乡父老乡亲;有的写道:他在回想自己的一生漂泊生活何时才能落叶归根。学生想的过程就是写的前提,是创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对课文进行补白还是对中心深化处进行补白;对文本高潮处进行补白还是对标点符号处如省略号、感叹号等处进行补白等等,都有很高的技巧。
二、结合生活习作练习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生活就是积累写作的素材。文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的源泉,那生活就是学生的写作宝库。如果只是利用文章作为素材,那学生的写作素材就是枯燥无味,空洞无物,没有生动、具体可言。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课文《埃及金字塔》是一篇以空间变换顺序的文章,针对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要写这类似的文章。学习课文中所表达的写作方法后,我让学
生现场进行观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即席就以《我的教室》为题写一个片段。教室是现有写作素材,让学生边观察边写,让学生有物可写。但是,仅仅观察身边的事物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寻找写作素材。结合本单元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公园里去走一走,记录下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去观察的?双休日休息回来,学生把记录得满满的本子交上来给我看,看到同学们的记录都很详细,每一处的景色、建筑物都记录很清楚,我很欣慰。当我再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写作时,学生结合已学的写作方法,把文章按照一定的空间变换顺序写了出来,很多同学的文章写得十分生动、具体。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才有本钱;只有让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用心去体验生活,真切感受生活,写出的文章才言之有物,有声有色。
三、课外拓展习作练习
鲁迅曾经说过: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里的“花”指的就是大量的好文章,而“蜜”指的是写作能力提高后写出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是学生的一个写作平台,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拓展视野的基础。大量读书,可以提供写作的内容。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三个晚上的家庭作业就是读书,写读书笔记。开始时,学生读书的兴趣不高,写出的读书笔记内容空洞,不知要记录什么。我就向学生提供了范例:今天我读了什么故事或文章,这故事或文章主要讲了∙∙∙∙∙∙∙我喜欢的句子是∙∙∙∙∙∙∙(三句以上),我喜欢的词语是∙∙∙∙∙∙∙(5个以上)。
我读了这个故事和文章,我明白(懂得、知道、体会)∙∙∙∙∙∙∙∙∙∙∙∙∙∙例子是引路的,当有了范例,学生就能把读书笔记写得详细了。以后每次习作练习时,我就让学生把读书笔记作为参考依据,从中寻找可用的素材。
撰写读书笔记,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了《谈礼貌》这一文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由于有读书笔记作为铺垫,学生写出的内容有条有理,文中还能用上一些生动的词语。可见,多读书对于学生的学习写作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别一方面还让学生积累了词汇,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是培养学生掌握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是为学生铺一条路,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在写作这条路上尽情地发挥想象。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语文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因此,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小学生读写能力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