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2024-10-24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精选9篇)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篇1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工厂供配电》课程

设计

摘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创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为若干个典型项目和任务,并下达给学生。教师按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进程进行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多渠道提升认识,形成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项目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职业行动的能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与企业及学院变配电所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对工厂供配电技术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共同研讨教学模式等。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2.1 课程整体设计的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综合项目分四个子项目来完成。四个子项目分别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车间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低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每个子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按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内容。例如:项目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基于工作过程按能完成下列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一的教学内容: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所常见的异常现象及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按上述典型工作任务顺序重新排序,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的一体化和系统性,采取项目教学结合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协同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及创新素质。力求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2.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等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大部分学时在校内变电所、校外实训基地、供配电实训室中进行。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观看技能操作、维修录像、仿真软件、实训室操作演练、校内变配电所、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特点,边教边做,边学边练、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例如:在学习成套配电装置的安装时,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成套配电装置生产厂家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去见习,由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各种常用电气设备在配电柜中的位置、布置、安装方法、配线工艺要求及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到成套配电装置组装车间参观、技术员现场讲解和观看工人现场组装成套配电装置,认识了各种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了解了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操作成套配电装置的技能。并且带领学生到学院高压配电所、车间及车间变电所参观,由学院变电所的技术员讲解成套配电装置的操作与维修方面的技能及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练习,组装常用低压成套配电装置、高压配电柜的继电保护装置、计量回路等,练习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检测及维修等,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另外,利用“五一”和“十一”放假期间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的机会,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并将检修过程录像,维修录像资料给全体学生放映,并由参与维修的学生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

2.3 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过程考核与实验考核、期末卷面理论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转变为知识、技能、习惯、品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组成。

参考文献

[1]卢旭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2]黄瑞梅.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作者简介:王育波,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赵应艳,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篇2

配线子系统(也称水平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由信息插座、配线缆线、配线设备、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配线信道由最长90m永久链路、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其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1.1 信息插座

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宜少于2个,应加强需求分析,按用户的性质、网络构成和需求做出合理配置。

每一个底盒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光纤信息插座的底盒应预留光缆盘的空间并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水平光缆一般宜按2芯配置;当工作区为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按4芯光缆配置。

1.2 配线缆线

配线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光缆。配线缆线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1.3 配线设备

根据现有产品情况,配线模块可按以下原则选择:

1)多线对端子配线模块可以选用4对或5对卡接模块,每个卡接模块应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

2) 25对端子配线模块可卡接1根25对大对数电缆或6根4对对绞电缆。

3) RJ45配线模块每1个RJ45插座可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

4)光纤连接器件每个单工端口应支持1芯光纤的连接,双工端口应支持2芯光纤的连接。

1.4 配线设备跳线

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50%。配线设备 (FD) 跳线、设备缆线、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三者之和不应大于10m。跳线类型按以下原则选择:

1)电话跳线宜选用1对对绞电缆,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或RJ45型。

2)数据跳线宜选用4对对绞电缆,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或RJ45型。

3)光纤跳线宜选用2芯光缆,光跳线连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型。

2 铜缆:超5类还是6类

目前超5类和6类非屏蔽铜缆在综合布线中被广泛应用于水平布线,可用于实现100Mbps或1000Mbps到桌面的传输能力。但在布线设计中,到底采用超5类还是6类呢?下面结合相关标准进行讨论。

综合布线标准与以太网技术标准是同步进行的。IEEE (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 负责制定以太网物理层技术标准;TIA/EIA (美国电信工业协会/电子工业协会) 负责制定北美地区以太网布线技术标准,尽管它是北美布线标准,但由于其在布线领域的领先地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及国内布线标准基本上与其保持一致。

2.1 超5类标准介绍

5类布线标准是针对快速以太网提出的,在2000年以前是市场的主流。快速以太网 (100BaseTX) 使用5类UTP 4对线中的2对(1对用于发送数据,1对用于接收数据)、以4B/5B编码方式传输信号。

IEEE于1999年正式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802.3ab 1000Base-T,该标准采用5级脉冲调幅(PAM5)编码方式,以62.5MHZ为传输频率,在4对双绞线上全双工传输信号,每对线上的传输速率是250Mbps。1000Base-T采用多级编码方式,降低了网络传输对每对线的带宽要求;但是,双工传输技术会产生信号回波,导致信噪比(SNR)过高。为了消除双工传输带来的回波影响,需要在两端的设备 (网卡、交换机) 上增加1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导致了设备成本的增加。

为了配合1000Base-T的应用,TIA/EIA推出符合1000Base-T性能要求的“增强型”5类产品标准Enhanced Cat5(简称Cat 5E),也称为“超5类”或“5类增强型”,支持100MHZ传输带宽。

2.2 6类标准介绍

为了克服1000Base-T引起的设备成本高的问题,2002年TIA/EIA-854颁布新的千兆以太网标准802.3ab 1000Base-TX。新标准以125MHZ为传输频率,采用4对线单工传输(2对用于发送,2对用于接收),每对线平均传输速率提高到500Mbps。1000Base-TX采用单工传输方式,解决了1000Base-T因采用双工传输方式而产生过高噪音、导致必须在网络设备上增加DSP的问题,显著降低了网络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

2002年6月TIA/EIA正式公布符合1000Base-TX性能要求的6类产品标准,并作为TIA/EIA-568B标准的附录,被命名为TIA/EIA-568B.2-1。6类产品支持250MHZ传输带宽。

2.3 扩展6类标准介绍

IEEE于2006年7月发布了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n 10GBASE-T,该标准以500MHZ为传输频率。

由于10GBASE-T标准的传输要求超过了6类指标,即使采用消除干扰手段,6类布线也无法达到10G以太网、100m的传输距离。因此,TIATR42工程委员会于2008年2月8日批准颁布了6A产品标准(TIA568B.2-10),以保证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m。6A产品支持500MHZ传输带宽。由于需求和价格双重因素,距离万兆到桌面的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目前,Cat6A布线主要应用于:

1)受益于其尖端的技术性能,以便使一些业务部门在市场上获得一个领先的优势,包括财政、保险和那些信息传输量需求很大的企业.

2)站在技术前沿的教育和某些政府研究机构。

2.4 选用建议

虽然超5类和6类标准都是针对千兆以太网推出的,但目前主要应用于百兆以太网,很少用于千兆以太网。超5类布线与6类布线之争实际上是两个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和1000Base-TX在未来应用中哪个成为主流之争。

据统计,网络应用平均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布线设计要具有一定前瞻性,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议机械工厂布线设计要比主流网络应用高一个级别,如:目前主流网络应用为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布线宜按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进行设计,铜缆选择原则如下:

1)主要建筑物 (如办公楼、研发中心等) 采用6类布线。虽然布线成本比超5类高20%~40%,但是由于其向下兼容性,不管未来1000Base-T和1000Base-TX哪个成为主流,均能支持。

2)在一些对网速要求不高 (未来至少10a内不会用到1000m) 的辅助建筑物 (如:大门值班室、公用站房等) 采用超5类布线。

3)不推荐采用6A类布线。

3 铜缆:屏蔽还是非屏蔽

水平线缆分为非屏蔽铜缆、屏蔽铜缆、光缆3大类。屏蔽铜缆有两个目的:一是抵御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防止由于外部电磁干扰影响传输性能;二是阻止系统本身向外辐射电磁干扰,提高网络安全保密性能。

与非屏蔽铜缆相比,屏蔽铜缆多了铝箔总屏蔽层,其原理是把屏蔽层完全良好地接地,通过屏蔽层把电磁干扰产生的电流导入大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屏蔽系统的应用:

1) 大部分使用场合对保密性、EMC性能要求不高,非屏蔽铜缆能够满足要求。

2) 屏蔽布线施工要求苛刻:屏蔽布线要求多点接地,其压差必须保证在1V以下,一般施工队难以做到。当存在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位不均衡等因素时,便会在传输系统的某两点间产生电位差,进而在屏蔽层上产生电流,造成屏蔽层不连续,破坏其完整性,产生类似天线的效应。这时,屏蔽层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最大的干扰源,导致其性能反而不如非屏蔽布线。

3) 由于屏蔽性能测试仪器非常昂贵,导致缺乏屏蔽性能测试。

4) 屏蔽布线成本高。

在布线发展过程中,屏蔽与非屏蔽之争一直贯穿始终。其实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将长期共存,满足不同的应用。目前,屏蔽铜缆主要应用在对网络安全保密要求很高的部门(如党政军警等)及某些电磁干扰严重的环境(如广播站、电台、发电厂、变电站等)。

在机械工厂生产车间中有大量的大功率设备,如冲压设备、焊接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会对布线系统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建议采用金属管槽布放线缆进行屏蔽的办法,即把全部线缆都封闭在预先铺设好的金属管槽中,并使金属管槽保持良好接地,这样同样可以把干扰电流导入大地,取得较好的屏蔽效果,并且节省了成本。如果布线环境电磁干扰较为严重,采用上述方法后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电磁干扰场强、电磁兼容性、保密性、缆线间距)时,建议直接使用光缆。光缆布线虽然成本较高,但屏蔽效果好、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高、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落后。

屏蔽与非屏蔽之争还将继续下去,直到7类布线的普及应用,这是因为目前7类系统只有屏蔽铜缆。

4 网络:有线还是无线

与有线网络发展的同时,无线设备从802.11的2M发展到802.11g的54Mbps,再发展到802.11g+的108M,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线与无线的特点对比如表1。

从有线与无线的特点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各有长短,无线作为有线的延伸与替补,将长期共存、将互补发展,以满足用户对网络连接的不同要求。在机械工厂布线设计中建议采用以下原则:

1)有线网络快速稳定,应以有线网络为主。

2)无线网络移动灵活、易于扩展,可在大开间办公室、会议室、车间、不易布线区域、信息点位置不确定的区域安装,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

5 大开间办公室的水平布线设计方案

大开间办公室由于具有视野开扩、信息交流方便、空间利用率高、装潢简单等优点,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其布线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

5.1 普通设计方案

适用于布线设计时装修方案(办公家具摆放位置)已经确定,并且安装后基本上不再变动的情况。这时可按普通布线设计,即采用楼层配线架+水平铜缆+模块/面板的基本布线结构。信息点插座可安装在办公家具、墙面、地面或柱子上。

5.2 暂不设计方案

适用于布线设计时装修方案(办公家具摆放位置)不确定,但确定后基本上不再变动的情况。这时可只设计主干缆线(电话大对数电缆和数据光缆),而水平铜缆则在家具摆放位置确定后再由业主方组织设计。这种方案的电话主干和数据主干仍按标准工作区的数量进行设计。

5.3 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

适用于装修方案(办公家具摆放位置)可能经常变动的情况。多用户信息插座方案的思想是把大开间办公室进行区域划分;每个区域在墙面或柱子上安装一个多用户信息插座代替各个工作区插座;再使用长工作区跳线引到办公桌面的设备;如图2所示。当办公家具重新布置时,只需调整相应的工作区跳线即可。

区域划分宜每区域小于12个工作区;多用户信息插座宜选用能支持12个工作区的通用插座。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方案时,水平铜缆长度H与工作区跳线长度W应满足下式:W= (96-H) /1.2且W≤22m。

5.4 集合点 (CP) 设计方案

适用于装修方案(办公家具摆放位置)可能经常变动的情况。集合点方案的思想是把大开间办公室进行区域划分;再把每个区域的水平铜缆断开,中间增加集合点配线设备进行接续;如图3所示。当办公家具重新布置时,只需调整集合点至工作区插座之间的铜缆。

区域划分宜每区域小于12个工作区;集合点配线设备宜满足12个工作区的需要,可安装在墙面、柱子上、吊顶内。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同一根水平铜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

6 管槽尺寸选择

6.1 计算原则

综合布线常使用管槽布放缆线,管内径与线槽截面大小应根据以下原则选择:

1)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或4芯以上光缆: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计算公式:管内径=∑缆线外径/管径利用率。

2)管内穿放4对铜缆或4芯光缆: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计算公式:管内径=sqrt (∑缆线外径2/截面利用率) 。

3)线槽内布放缆线: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计算公式:线槽截面积=∑缆线截面积/截面利用率。

6.2 计算实例

以4根6类UTP+(外径6.9mm)穿SC管为例,按截面利用率25%和30%分别计算出管内径为27.6mm和25.2mm,因此应选用SC25钢管(内径为27mm)。

为了方便设计,通常事先按照上述原则计算出不同管槽规格、不同缆线与穿放根数对照表,实际设计时只需按照对照表选择即可。对照表格式示例如表2、表3。

注:铜缆外径仅供参考;UTP为不带隔离的非屏蔽铜缆;UTP+为带十字隔离的非屏蔽铜缆。

注:铜缆外径仅供参考;UTP为不带隔离的非屏蔽铜缆;UTP+为带十字隔离的非屏蔽铜缆。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篇3

西安交大科技园

——住宅区综合环境设计任务书

1. 项目概况

西安交大科技产业园位于西安市南郊西影路以南,至2003年底,科技园建设以初具规模,园区内城市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现有一住宅区位于规划五路及规划六路交汇处,占地53亩,建筑单体设计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由于销售需要,急需根据总体规划进行小区外环境景观及会所(兼作售楼中心)设计,具体范围参见设计条件附图,要求如下。

2. 工程规模

居住区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3亩,建筑密度45%,住宅楼均为15至18层的高层住宅,由于基地狭小,住宅楼局部底层架空兼作景观环境空间,主入口位于南侧中部底层架空区,另外小区西侧有一条40米宽的产业园生态景观轴。以上所列区域均属本次景观环境设计范围。

3.设计构思

  创造适合科技产业园氛围及建筑风格的现代住区环境。

通过环境资源整合,将园区大环境与住区小环境统筹考虑,反映科技性、文化性、地域性的特定环境特征。

4.设计要点

     分析研究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背景及时代特征。

近几年,国内住宅区环境建设的发展沿革;适合西北地区气候的住区环境特征。

传统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西部地区环境设计的适宜性要求。住宅区均质环境空间的组织及序列——功能区域划分,交通分析、绿化分析、景观视线分析、构筑物、环境小品雕塑设计。对城市环境与住区环境资源要素的理解。   对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区环境模式的理解。

对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的理解以及通过设计的解决方式。地域文化和民族性特征对特定环境设计的影响。

5.设计内容

1.小区外环境的总平面规划设计 2.园区绿色景观带环境设计* 3.西侧下沉广场及此入口空间设计* 4.小区水环境设计* 5.小区中心架空区过渡空间室内环境设计(提供建筑方案)* 6.小区门户空间设计(包括底层架空过渡空间,提供建筑平面)* 7.各分题目包含的环境雕塑、照明、小品及构筑物设计

6.成果要求

1. 方案设计说明书

2. 外环境总体平面规划(含景观结构分析图、功能、交通、绿化分析)

3. 局部外环境详细设计(任选两处),中心架空区过渡空间室内环境设 计(计深度要求包括局部平、立、剖及节点放大、局部透视图),4. 绿化种植设计(含苗木配置表)5. 环境雕塑、小品设计

6. 效果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雕塑小品效果图)

橙子沟综合加工厂工作总结杨龙 篇4

2012年,橙子沟项目部综合加工厂在项目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抓好生产组织,全力以赴保供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抓技术改进,创最大效益,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抓好生产组织,全力以赴保生产;

根据今年的工程需要,我厂组织管理,确保施工进度,自年初召开全厂生产动员会,任务分别下达各职能小组,责任到人,为各项工程高效施工和顺利竣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二、严守检测关,确保混凝土质量;

2012年在混凝土拌和厂的工作中,确实做到把混凝土拌和厂的质量工作做真、做细、做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抓好三方面:一是抓好关键环节控制,上到厂长下至班组长,把质量做为重中之重,一旦发现影响质量的因素马上进行整改处理。二是在材料控制上严格执行原材料质量的规定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重点加大原材料源头管理及材料进厂控制力度,制定严格的环节把关,逐级控制。三是在成品料的控制上,以试验室为控制中心,严格执行混和料检测单据,使拌合料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有效地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第三、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1、综合加工厂依据“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网络。

2、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了安全操作目标责任书,提高

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杜绝了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地工作。

3、搞好机械自身安全。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审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了机械各部件正常运转;机械周围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识牌。

4、做好机械防护。机械停放场地符合安全要求、停放位置合理;冬季做好设备的越冬保养;夏季做好设备防洪、防雷电;一年四季做好设备防火、防盗工作。

第四、保安全促生产;

(一)、通过科学管理保障生产安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以严谨的态度在职工中开展遵章守纪教育活动,深入人心,落到了实处。

(二)、抓好防汛、防爆、防火和防盗工作。按站内的统一部署,加强对警卫的管理,对于场内大型设备及易燃、易爆等重点部位设置专人看护,禁止非工作人员靠近。

(三)、做好安保检查工作,加大内部检查力度,主管领导加持定期不定期对厂区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

总结全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工作抓的不细,落实不到位。在认真做好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我厂更应着眼于2013年的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圆满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出

更大的贡献。

工厂综合车间副工段长竞聘演讲稿 篇5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我信奉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人生格言,把领导交给的每一个问题变成完美的句号是我的工作态度。自从担任综合车间安全员以来,通过协助车间开展安全及其他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渐渐熟悉整个车间的安全生产运行情况。也深深地体会到,如果安全工作做不好,其他工作再完美也等于零。只有抓好安全工作,结合各岗位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处理和防范,生产工作才会得以顺利开展。

同时,我也深深知道生产工段的工作不单单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管理而管理”,生产车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战场,工段就是分战场,我们打的是持久战而不是游击战,这当中有好多琐碎的工作要做。比如生产现场的分区划片管理、生产人员的合理调配任用、生产系统的安全监管以及名目繁多的行政后勤工作等等,倘若这些工作理不顺,不分轻重缓急,就很难抓住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我在担任车间安全员期间,协助车间班子开展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另外,这一年多来有幸得到分厂、车间领导的悉心指导,同时自己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向班组长及员工朋友学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生产窑炉的运行情况以及生产配比、指标调整控制等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有利于今后工段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我相信只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好。以上就是我参与这次竞聘的理由。

下面是我的工作设想:

如果这次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给我担任这个职务的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找准位置,摆正心态。要敢于承担责任,认真当好工段“副手”,协助工段长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上级放心、下级顺心。同时用自己对事业的高度热爱与无比忠诚以及今后出色的工作表现,来赢得领导与同事的信任。

2、加强学习,提升自我。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了解南方公司的企业文化,熟知各项管理制度,并以身作则,以“规范、规矩、克制、负责”来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强工艺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的学习,做好生产运行态势、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不断适应各种条件下工段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

3、借鉴以往经验,加强工作创新。二工段是一个大工段,工序及设备点多面广,这无疑给工段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只有做好分工协作,积极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各生产系统运行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时借鉴以往经验,在工作上努力寻求新方法,创造新点子,进一步提高个人管理技能,全心全意为工段服务、为员工服务,为生产服务。

5、加强工作考核,抓好团队建设。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及各项工作的跟踪落实,加强员工管理,严查“三违”行为,规范各项生产操作,严格各项工作考核,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减少或避免生产、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抓好班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拿得出、做得来、管的起、放得手的生产队伍。

6、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岗位操作水平。要做好工艺理论、设备操作、安全及现场“6S”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规范生产现场管理,推动岗位安全标准化建设,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工段安全管理水平。

7、加强沟通协调,培养工作感情,促进工作开展。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心声和特长,合理任用调配,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要关心、爱护好员工,把员工的事当着是自己的事,把员工的困难当着是自己的困难,把员工的成长进步看成自己的成长进步。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生产服务。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篇6

1 CET4 改革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及翻译人才需求

自2013年12月起,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发生改变, 其中, 四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考试内容由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 考试比重由原来的5%上升到15%。改革后的段落翻译考察知识面广泛, 包含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 四级翻译字数为140~160个汉字。这次翻译内容的变革将不仅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一个新高点, 而且对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新挑战, 也对翻译教材改革形成新考验。

从市场需求来看,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需要单一的专门人才, 而催生了市场对多元化的翻译人才的更大需求, , 即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需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高, 对作为输入来源的翻译教材及翻译教学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翻译教材与翻译教学实践的局限性

英汉或汉英翻译教材近30年来蓬勃发展, 在质和量上均有极大提高。市场上不乏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但香港中文大学李德凤教授在一次问卷调查 (陶友兰, 2006) 中指出, 目前的翻译教材“重复太多, 新意不足, 由于编者不知道教学理论, 所以, 大部分教材都是‘填鸭式’教学思想的产物;而且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化倾向严重”。此外, 国内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翻译能力有具体要求, 可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翻译教学不受重视。高等院校尤其本科院校并不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独自设置翻译课程。据李忠华 (2007) 统计认为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课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 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面向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以上事实使得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在翻译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 翻译教学实践也无法展开。因此, 可以转向大学英语教材, 尤其是综合英语教材, 使其在学生的翻译学习中发挥作用, 另辟蹊径。

大学英语教材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在非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所有课程中, 综合英语课程占很大的比重, 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主要依托综合英语教材组织教学。目前, 大多数高校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大学英语 (精读) 》等, 这些教材中的翻译比重很低, 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及少量的段落翻译, 仅在练习中只提供了少量的参考词汇与短语。这些教材中均无涉及翻译技巧或翻译方法。因此, 有必要对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中的翻译任务进行研究, 有必要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 进一步完善外语学习任务设计, 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 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之设想

3.1 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定义

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是外语学习任务设计的一部分。国内学者对外语学习任务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但是对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研究较为少见。我国学者夏纪梅 (2002) 探讨了英语教材练习/任务设计的认知标准和交际性标准。华维芬 (2010) 也提出任务是指为了促进语言学习所作的努力。戎林海和李静 (2010) 提出了六模块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 其中包含翻译的基础知识、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描述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特殊结构及各种篇章文体的翻译策略。该文中的翻译任务指的是为全面提高英语翻译能力所做的全部努力。

3.2 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设计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更需要注重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要求》, 2007) 。该文将围绕这一目标, 不仅要注重学生翻译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培养, 更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旨在探讨较为合理的翻译任务设计, 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并通过翻译实践来提高其翻译能力, 以便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 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且使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对外介绍中国及其历史,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该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 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关于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2) 根据以上师生对翻译任务设计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 选取两套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依据外语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和相关翻译理论进行全新的翻译任务设计。研究设计如下。

第一, 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理论框架及构成要素。参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2007) , 该框架由以下7个板块构成, 即英汉文化素养与背景知识、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外语教学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不同文体的翻译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 英汉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板块和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板块处于核心地位, 其他5个板块贯穿其中。

第二, 基于该框架, 对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2008, 郑树棠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和《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4 册) (2007, 秦秀白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关于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内容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 选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郑州大学各发放100份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调查问卷, 并对部分师生进行访谈, 旨在了解师生对所用教材翻译任务设计的需求,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使师生与任务设计达到和谐。

第三, 依据该框架, 对以上2套现行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内容进行研究并设计出全新的翻译任务指令及任务文本, 从而使上述两套教材的任务在最大程度上涵盖或体现了上述7大板块的要素内容。

第四, 该文在上述两套教材的基础上并依据教材中不同的单元主题编纂出两套较为完整的符合外语任务设计原则和师生认知需求的翻译任务文本, 对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期促进当前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改革, 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4 结语

国内关于翻译教材的研究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策略及教材编写内容展开, 鲜有学者对综合英语教材中翻译内容的学习任务设计进行专门研究。该文的研究对象《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与《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均为优秀的第五代教材, 其中的翻译任务指令研究及任务文本设计乏善可陈。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们亟需此两套教材中翻译任务指令研究及有效地任务文本内容。该文的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研究设计为未来教材的翻译任务文本设计的选择与更新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有助于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翻译任务的研究、设计和选择, 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师寻找到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材翻译任务文本, 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 该文研究设计将促进第五代英语教材中翻译任务的修订与改善, 有助于编写人员更科学、系统地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 促进大学英语教材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 2003 (1) :65-68.

[2]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 2006 (5) :35-40.

[3]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I2u-d7PVKJhwNTYQyMD4s1AnEyEAtZS2_CLI_Ryxn7HTBZODa4s_iqFHe9tmM1-n9bxzpRoxpLLRcB3ZvkEc8yYHuJFlw2vYVhpdB39ldm.

[4]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9) :47-49.

[5]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练习的质量观——兼谈现代外语教材的师培功能[J].外语界, 2002 (1) :22-25.

[6]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两套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分析与对比[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0.

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任务书 篇7

一、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综合实训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

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通过综合实训,复习和巩固所学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的能力。学会解决建筑施工中常见问题,并熟悉其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3、要求学生在学校老师和指导老师(所实习单位工程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所分担的施工技术实训项目。

4、根据具体实训项目拟写一篇综合实训报告。

二、为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实训目的,要求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遵守以下制度:

1.在实训过程中,必须听从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学校老师的安排,服从组织调配;

2.严格遵守实训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与实训单位相同,不得迟到、早退;

3.在实训过程中,应尊重并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学习,同学之间应在工作上学习上、思想上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4.在现场参观时,必须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遵守现场有关安全方面的规定。

三、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1、题目:到实践中去勤学苦练,做一名合格的**员

2、提纲:1)**员在企业项目中的地位与作用;

2)**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

3)**员应完成的基本工作;

(以实习的工程项目为例进行阐述)

4)在实训项目中已做的工作,工作的成效与体会

(结合项目分点进行阐述)

5)今后努力的方向

3、字数:不少于5000字。

4、字体:手写体。

5、封面:按要求填写,格式见附。

6、提交日期:报告编写完毕后,装订整齐,于12月7日(即十四周周三)由班级负责人统一交给校指导老师。

2011年10月20日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篇8

毕业综合实践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要的教学环节。在全部课程教学环节完成之后,通过开展毕业综合实践,可以进一步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一、毕业综合实践的基本内容

毕业综合实践的基本内容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两部分。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是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体现,具体表现形式是毕业实习日志和毕业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一)毕业实习

结合具体的实习岗位,提高学生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的综合,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实习具体专业方向为四大类:软硬件技术类、计算机设计类、IT办公及管理类、IT营销类。实习工作岗位由实习单位具体安排,实习生应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有重点的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软硬件技术实习

对应岗位:电脑公司、品牌维修站、企事业单位电脑及相关设备软件与硬件维护岗位(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综合布线与系统集成、智能小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

专业要求:通过实习,结合校内所学内容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各种常用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硬件工具的用法,了解和掌握局部网络的安装与调试、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置与调试,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常用件外部设备(移动设备、音箱、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的使用、安装和调试。

2.计算机设计实习

对应岗位:电脑软件公司、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印刷厂相关岗位(如:企事业单位网站设计、管理与维护工作)

专业要求:了解和掌握平面及相关设计类的软件应用,了解和掌握相应公司业务中的设备使用,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在工作中能够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在电脑软件公司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常用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使用,熟悉软件的设计流程和业务流程,能够与同事合作或者在技术主管的安排下进行软件开发、网页设计及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推广。

3.IT办公管理实习

对应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公司办公及内务管理岗位(如:企事业单位网络设备维护、网络安全、网络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

专业要求:了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功能、使用、安装,熟悉常用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了解和掌握电子化办公运用。能够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解决电脑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4.IT营销实习

对应岗位:电脑公司、设计公司、贸易公司、电器公司及其它公司的业务岗位(如:计算机硬件与网络产品的销售、服务、管理及技术推广工作)

专业要求:具备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强,了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功能、使用、安装,了解并掌握相关设备的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IT行业相关的市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办公应用软件、报表文件、统计分析文件的使用,了解并掌握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市场,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公司业务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自己在实践中提高。

(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具体表现形式是综合实践总结报告和实习实训日志。

毕业综合实习/实训总结报告应主要反映实习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实习实训的心得体会等。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实践总结报告大致的文章结构为:

一、毕业实习/实训概况;

二、毕业实习/实践内容;

三、毕业实习/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毕业实习/实践总结(心得体会等)

二、毕业综合实践时间安排

毕业综合实践时间为第五、六学期,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一)第五学期,教学处统筹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办法和各专业毕业综合实践实施细则;

(二)第五学期中,教学处组织召开毕业综合实践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

(三)2011年11月21日前,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按“学生自择毕业实习单位为主,学校统一安排为辅”的方式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四)2011年11月21日——2012年5月31日,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要求认真撰写实习日志;

(五)2011年11月21日——2012年5月31日,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六)2012年5月31日前,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做好毕业实习单位鉴定;

(七)2012年5月31日前,学生提交《学生实习(训)手册》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八)2012年6月10日前,指导教师评改毕业实习日志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评定毕业综合实践成绩。

三、毕业实习单位安排

1.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落实采取学生自择为主,学校统一安排为辅的方式进行。

2.学生自择实习单位:学生可结合就业的需要,通过网络求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参加招聘会等多种形式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所找单位或岗位尽量与本专业对口,并办理毕业实习审批手续。

3.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对到期未落实毕业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

四、实习学生的主要职责

1.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2.服从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认真参加毕业实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完成实习任务。

3.实习过程中服从领导,听从分配,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院系声誉的事情。

4.按时完成毕业实习日志(每周一次,累计不少于24篇)。

5. 经常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认真撰写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从提纲到初稿直至定稿)。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定稿后打印并上交给指导教师。

6.实习结束,请实习单位做好实习鉴定,并向学校指导老师提交学生实习手册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7.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8)保持与学校指导教师的沟通联系,联系方式或实习单位变动时要及时告知指导老师,确保全程接受指导。

五、成绩考核

毕业综合实践共12个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占总成绩的70%,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30%。毕业实习与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实行百分制,双及格方可取得毕业综合实践成绩。成绩考核如下:

(一)毕业实习成绩鉴定(满分100分)

1.毕业实习申请占10%

2.毕业实习日志占20%

3.毕业实习单位评价占30%

4.指导教师评价占30%

5.参加毕业综合实践动员大会10%

(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成绩鉴定:

满分为100分,由指导老师视学生写作态度和写作质量评分,要求必须及格(60分)以上。抄袭者,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作不及格处理。

具体的评分标准为:(1)是否实事求是;(2)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能否用专业知识和理论去解释实际问题,对现实问题能否从理论高度加以抽象。(3)文体形式要求:要素是否齐全、布局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4)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明确,说理是否清楚,能否用论据说明观点;(5)文句是否通顺,措辞是否得当;(6)材料是否翔实、体会是否深刻、文字字数是否达到要求。

(三)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

由毕业实习成绩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成绩按比例合成,按合成成绩确定等次。

1.90分——100分为“优秀”

2.80分——89分为“良好”

3.70分——79分为“中等”

4.60分——69分为“及格”

5.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见附件4,由指导老师填写。

六、资料归档

实习完毕,学生的实训日志与毕业实习鉴定装订成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装订成册,一起交给指导老师。所有资料由教学处负责归档。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商学部计算机教研室

工厂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篇9

1.1 66k V变配电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

表1为66k V变配电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情况, 变电站的建设规模为:66k V进线2回, 设保护及测控。66k V侧为分段接线。主变压器为40兆伏安2台。10k V侧为单母分段接线。二次设备采用微机保护及微机监控主控室内集中组屏、分模块布置、保护与测控模块分开, 保护、测控单元采用与一次设备一对一的分布结构。保护及测控装置的数量可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增减。

1.2 10k V变配电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

表2为10k V变配电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情况, 变电站的建设规模为:10k V双电源进线, 设有备用电源投功能, 单母接线;10k V变压器出线4回。保护测控装置及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安装在高压开关柜上。

2 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保护测控装置的配置要求

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采用满足世界先进的IEC61850标准的继电保护设备。满足IEC61850标准的继电保护设备具备世界统一的软硬件设计标准及通讯标准, 系统功能强大, 运行稳定可靠, 通用性强, 在不增加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可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很多功能, 在系统升级或改造时其优势更为明显。

保护配置原则:全部保护开关设独立的断路器操作回路, 并应配置独立的操作箱, 所有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备用出口) 都应有单独启动软硬压板及出口硬压板, 非电量保护跳闸及信号应有单独启动及出口硬压板。软压板应能远方及当地后台机实现控制投、退功能。所有保护装置具备防跳功能、防跳能灵活投退。保护与测控模块分开, 保护、测控单元采用与一次设备一对一的分布结构。

测控装置电源与遥信电源分开, 设单独空开, 遥控出口至少8路。出口接点容量:允许长期接通220V, 5A。遥测精度电流电压0.2级, 有功无功0.5级。遥信分辨率小于2ms。

3 监控后台系统

3.1 硬件配置

当地站的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通讯管理机、交换机、逆变电源、打印机、报警音响等的要求, 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配置。

3.2 站内通讯网

站内通讯网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当地后台机和通信处理机、保护管理机及带以太网接口的智能模块之间采用双以太网络接口通信, 模块之间遵循国际上标准的TCP/IP通信协议;间隔内各智能模块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 支持TCP/IP通信协议。站级通信装置采用双主处理器配置, 一主一备, 热备用, 双机自动切换。模块通过以太网与变电站监控系统通信或与支持网络通信方式的上级调度主站通信, 通讯速率:19200bps, 通讯电缆:屏蔽双绞线。

3.3 计算机监控系统监视范围

计算机监控系统监视范围包括所用变及主变温度、控制室温度、火灾报警总信号等环境信息。并具有与智能电度表、交直流电源控制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等智能装置通讯的功能, 计算机监控系统能实现电容器无功电压自动调整, 并能与防误主机实现通讯。

3.4 数据通讯与处理功能

后台监控系统采用PC机作为硬件平台, 具有较强的数据通讯和处理能力。本系统采用以太网与各通信处理装置相连, 具有较高的通讯连接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数据缓冲处理能力, 也保证了各通信处理装置的独立性。各通道采用广为流行的TCP/IP通信协议, 保证了通讯技术的先进性、通用性。同时也可通过串行口与各通信处理装置通讯。可外接隔离保护器, 并能与防误主机实现通讯。

(1) 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是SCADA与电力系统监视和控制对象的直接接口。它通过与各通信处理装置的通讯实现对电网实时运行信息采集, 将实时数据提供给各应用服务的实时数据库, 并按照应用所下达的指令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数据采集作为系统数据源的关键地位, 要求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接收处理不同格式的遥测量、遥信量和电度量, 并处理为系统要求统一格式;能够接收处理站内装置记录的SOE事件信息;能实现对通讯处理装置的遥控、遥调等下行信息;能实现对通讯处理装置的对钟或接收时钟。

(2) 数据处理功能:以通信单元为单位分类组织实时数据。

(3) 遥测量 (模拟量) 处理:可处理带符号二进制数, 实时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模拟量人工置数, 完成连续模拟量输出记录, 遥测类曲线。

(4) 遥信量 (数字量) 处理:实时统计动作次数, 变压器档位遥信信号转变为遥测量上屏和画面显示, 开关量人工置数及挂接地线, 开关动作次数统计。

(5) 电度量 (脉冲累计量) :接收并处理通讯上传发送的实测脉冲计数值, 操作人工设置电度量, 能按峰、谷、平时段处理电度量, 峰谷时段可定义选择。

(6) 统计计算功:根据用户提供的各种公式进行计算, 如功率总加等。

(7) 事件顺序记录 (SOE) 、保护动作、告警事项:各事项顺序记录以毫秒级时标记录线路开关或继电保护的动作状态并传送至后台监控系统。后台机将接收到的事项顺序记录保存在历史事件库中。本系统提供的历史事件浏览工具可用来按照时间顺序显示或打印事件顺序记录, 供操作人员按照设备动作的顺序分析系统的事故。

系统具有完善的报警机制, 事故时可自动调图、随机打印、声光或语音报警等, 并可保存事故信息并随时打印存档。报警确认功能 (可选) , 系统出现报警信息后, 调度员需进行人工确认, 以表示已发现该报警, 确认后的报警不再显示。

3.5 数据库功能

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保存从各个间隔采集上来的实时数, 其保存的实时值在每次系统扫描周期之后被刷新, 在实时数据库中保存遥测量、遥信量、脉冲量计量、计算量等。实时监视各种测量值和状态量的值对各计算组均具有查找, 修改及删除数据的功能, 各操作均在线进行, 不影响系统运行每一遥信、遥测量均可进行人工屏蔽或设置, 一经人工设置后, 就不再接受实时数据, 直到人工撤除设置, 设置是与实时量以颜色区分实时数据库具有查找、修改功能。

历史数据库:所有历史数据库保存在系统管理机上, 并保存数据的一致性。历史数据库保存各遥测量的曲线值、整定值和各种统计量, 事件顺序记录等。

3.6 人机界面功能

(1) 画面类型

变电站接线图、棒形图、表形图、饼形图、负荷曲线图、频率曲线图、I、P、Q、U曲线图 (历史/实时) 、网络潮流图、地理位置图、系统配置图、常用数据表以及用户自定义各类画面等。图形制作简单, 提供专门用于电力系统使用的专用图形工具板绘制各种图形;提供移动拷贝、删除图元功能, 改变颜色, 改变图元宽度大小功能;提供改变文字字体、颜色功能, 提供移动字符功能。在线完成增加、修改、删除画面而不影响系统运行。

(2) 显示内容

遥测 (I、P、Q、U、COS) 、遥信 (开关、刀闸、保护信号、变压器挡位信号等) 、电度量、频率、温度、系统实时数据和状态、计算处理量 (功率总加, 电度量累计值) 等。

(3) 监视功能

系统配置画面可直观显示系统各模块运行状态和网络通讯状态, 如用图形方式显示自动化系统各设备的配置和连接, 并应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设备状态的变化等。通信单元信息原码监视, 显示报文格式数据。以通信单元为单位分类组织的远动信息监视:遥测、遥信、电度、通道、通信配置。站内的SOE数据和通道事项。站内的保护动作事项、告警事项、故障时的扰动数据。

(4) 各项操作

调图方式有热键、关联按钮、图名等多种方式。可以在线进行报表数据修改。可以在线修改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操作员执行的所有操作都严格受到权限的控制, 没有相应操作权限的操作员无法执行相应的操作。系统提供的主要操作员操作有:挂牌操作, 遥控操作, 主变分接头的升降操作, 人工置数, 保护定值查看与修改, 保护的投退。

(5) 遥控和操作闭锁

对断路器分合正确控制;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进行升降调节;对其他可控点进行控制 (电动刀闸等) ;控制时具有防误闭锁功能 (如接地刀没拉开时不能合闸) ;操作使用对话框进行, 安全可靠;控制功能可增加监督认可功能;每个操作步骤系统自动记录。

(6) 报表、打印功能

操作员可交互式定义各种格式的报表, 具有灵活的报表处理功能, 可进行表格内的各种数学运算, 运算公式可在线设置和修改;可在报表上对报表数据进行修改。定时打印日、月报表;召唤打印实时和历史报表;随机打印各种事项, 如SOE, 保护动作和告警事项等;召唤打印历史事项和系统事项。

结语

一个现代化的工厂, 要确保其自动化生产线的安全稳定运行, 它的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是何等重要。工厂变配电系统中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确保工厂的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的守护神。工厂的变配电系统好比一个人,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它的大脑, 其它设备是五脏六腑和四肢,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指挥和监视着五脏六腑和四肢的安全稳定工作, 因此, 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而且综合自动化的资金占用量只是整个变配电系统的百分之几, 性价比很高。目前工厂变配电系统中采用高端综合自动化系统正逐步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

摘要:本文针对66kV和10kV的工厂变配电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最新配置方案, 采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来进行描述。并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及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描述。

关键词: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监控,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升.工厂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J].安防科技, 2006.

[2]吴松丽.工厂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2.

上一篇:对工作总结的九点建议下一篇:未来的消防机器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