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2024-10-11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共9篇)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1

乘着文化的翅膀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为创建特色学校,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按照《教育局“管理质量年”实施方案》,我校在今年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九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九中校园文化精髓

1、九中校徽

九中的校徽下方是两本呈阶梯状的书本,说明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核心是汉字“九”的变形,变形为“X”,象征对科学的追求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又变幻为人形,像一个欢快的奔跑的人。绿色的“九”字和红红的太阳交相辉映,象征九中有着无限的生机和蓬勃的活力,也喻意九中为学生的明天托起希望的太阳。

校徽使九中的校园文化具体化,形象化。提升了学校的凝聚力。

2、九中校训:博学笃行志存高远

释义:一定要广泛的汲取知识,脚踏实地的求学,进而追求远大的理想,实现事业上的抱负,取得人生的成功。

3、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发展负责。

4、教风:敬业务本爱生奉献

5、学风:乐学善思奋进创造

6、办学特色: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育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二、九中的环境文化建设

1、九中完善了校园绿化地带,栽种树木和培植草坪,创设了优美的校园环境。

2、在校园和教室内外书写标语,悬挂提示牌。来处处提示、警醒学生。

3、国学经典教育文化墙

内容包括“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闻鸡起舞”“铁杵成针”等。从感恩、礼让、励志、勤学、惜时等角度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4、走廊文化

一楼以“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同行”为主题。内容选自《论语》、《大学》、《学记》等经典著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二楼以“走向优秀,走向成功”为主题。包括素质能力、成功发展、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教育。三楼以“学无止境,超越自我”为主题。激励学生向更高、更远处追求和开拓。

5、橱窗文化

内容包括中华美德系列,名著导读系列,校园生活系列,学生作品系列等等,展示了多彩的学校生活和师生的精神风貌。

6、音乐铃声

优美的音乐铃声和温馨的提示语同样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使校园的文化气息更加清新高雅。

三、九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1、校园广播站

传递时事资讯,倡导新风新貌。

2、成立《云帆》文学社

通过文学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形成健康进取的人生理念。

3、组建校刊《飞翔》

校刊集中展示了校园文化的成果,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浓缩的文化精华。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

4、成立田径队

在运动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培养学生们健康阳光的时代精神。

5、成立学生舞蹈队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艺术熏陶。成为了九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建立学生心理维护站

给学生的心灵安一个家,是学生放松心情,快乐成长的温馨港湾。

四、九中的特色文化活动。

1、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传承中华美德,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九中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篇目的诵读活动。适时举办了经典诵读比赛。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教育。

2、“我爱我校”演讲比赛

通过演讲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的了解。学校的一草一木,好人好事都成为了歌颂的内容。同学们决心用实际行动来爱我校园,实现“我以九中而骄傲,九中因我而自豪”的誓言。

3、队列跑操比赛

整齐的队伍,嘹亮的口号。是运动比赛,更是团队的凝聚过程。

4、手抄报比赛

同学们自己设计,编辑,出版了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代表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也增添了九中的文化色彩。

5、主题征文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以“感恩感动”、“热爱祖国”等主题征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九中的校园文化代表的是一种风气,体现的是一种和谐,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九中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九中的校园文化以它特有的感染了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为九中学生的发展插上了一双坚实有力的翅膀。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让我们乘着文化的翅膀鹏程万里,展翅飞翔吧!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2

他们的科研之路是怎样展开的?他们的优异成绩是怎样获取的?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999年9月, 由中华诗词学会、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让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这在古诗文教学刚刚起步、中华经典诵读还未大力开展的中国教育界, 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这对刚刚上任一年、正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无从抓起的房玉喜校长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他想,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 诗词歌赋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可以说, 诗歌早已铭刻在国人的心灵上, 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 融化在国人的生活中了。为什么不可以用优美的诗歌去美化我们的校园、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们有一个诗意的未来和诗意的人生呢?想至此, 一个词蓦地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诗辅教化。

他认为, 诗辅教化是培养国人人文素养的优秀传统。它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 通过诵读、吟唱、创作, 对国民进行理想志向、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教育, 使之成为既正直敢为又温柔敦厚的国家公民, 使之成为具有建设和谐社会必备的品格素养。诗辅教化能纯洁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道德、培养人的情操、美化人的思想, 使人成为“善之善者也”。自此, 拥有深厚古诗文功底的房玉喜校长开始了他的“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三部曲”。

一、满园尽是读诗声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 房玉喜校长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名篇进行精挑细选、仔细分类, 然后交给学生。

每天清晨, 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要求学生将诵读的内容抄在“诗词欣赏与积累”专册上, 并试着改写成现代文;每天放学, 学生都诵读着诗词名句离开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 都成为了学生进行短时轮诵展示的舞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诵读竞赛”, 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状元赛”。通过这些措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积极性, 也使“满园尽是读诗声”成为了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谱得新诗传古韵

在全校形成了读诗、吟诗、品诗、赏诗的浓郁氛围后, 房玉喜校长又一次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他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让学生读、吟、品、赏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诗词的三味、探寻诗词的精华, 并将之内化在心灵深处, 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上寻源头, 在创作中悟真谛。

思路是出来了, 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凡事讲究一板一眼的房玉喜校长来了个曲中套曲、环上扣环。

首先, 他重新拿起了诗词创作的笔, 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亲身实践。不论是工作、生活、读书、旅游, 还是外出开会, 他都时时揣着小本本、动着“老”脑筋、拿着“烂”笔头、写下一片心。几年下来, 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 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先后结集出版了《卿云集》《凌波集》两部诗词集, 并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其次, 是动员教师搞创作。慢慢地, 在校长的感染与鼓励下, 学校的许多教师也拿起笔, 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创作格律诗词为主的创作圈子。教师的诗词作品陆续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也有结集成书、正式出版的, 并有4名教师先后被省、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教师中培养起这种诗词创作的潜力与创作激情后, 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始了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大胆尝试。他们先从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始, 采取自愿报名和班级选拔相结合的形式, 先后成立了以学写格律诗为内容的“兰石”文学社、以学写现代诗为内容的“君之”文学社和以学写中华楹联为内容的“雏韵”文学社, 并遴选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校长房玉喜亲自担当了“兰石”文学社的辅导老师, 风雨无阻地指导着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着格律诗词的创作。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诗词基础知识教学后, 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格律诗祠的创作, 从确立内容、适用格式、选择韵部、平仄规律、对仗要求、确定题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创作、学会了思考, 创作热情被逐渐激发起来。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 谯凤雅同学奋笔写下了七绝一首:“地震无情万户坍, 同胞蹙陷死生间。一方有难八方助, 众志成城度难关。”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济南站时, 董盼盼同学创作了《渔家傲·观“祥云”火炬济南站》:“十里长街花烂漫, 人河旗河夹海岸。圣火传来争挤看, 齐声赞, 欢呼声浪冲霄汉。火炬济南开新站, 百年梦想今实现。气象宜人云雨散, 真如愿, 熊熊火焰千年灿。”

诗词文学社的成功创办和良好发展, 让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们尝到了甜头。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从2008年秋季开始, 全校各年级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 利用学校自编的《格律诗词创作基本知识》, 对全校学生进行诗词基本知识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坚持实用性、创新性和语文性相结合, 将教学重点立足在“注重意会, 讲究神韵, 侧重感受和体验”上, 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整套教材的基本教学模式:“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以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

校本教材开发和活动模式的形成, 为师生的诗词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 不仅文学社的学生会写诗填词, 全校学生, 不分年级与性别, 也都逐步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学会了初步的诗词创作方法, 人人读诗祠、个个会创作已在石麟小学形成了风气。师生的诗词作品被引入班级文化、挂上主题长廊、缀在花坛景点、发在《石麟报》上, 并有数千作品散见于国内的正式报刊上。

三、诗化生本进课堂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性善学的角度看, 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潜在的诗歌创作能力, 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 而语文教学又与诗词教学密不可分, 因此, 搞好“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诗辅教化”教学改革实践, 经过几年的思考探索, 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 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思路, 定位在“诗化生本”上。

所谓生本, 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包括思、行、动、说等一切活动。所谓诗化, 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具有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满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活动、诗意的思考、诗意的交流, 还要充满诗意的情感、诗意的关怀、诗意的教师、诗意的学生, 诗意的一切。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诗意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 并写出诗意的教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诗意的对话,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诗意地生成, 激发学生诗意地表达;并逐步达到使教师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工作、诗意地教学, 使学生诗意地学习、诗意地写作、诗意地发展。

由于有数年“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积累, 有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 也由于教师和学生都能读诗、写诗, 他们的“诗化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不论记述文、说明文、寓言故事、古诗文, 还是听说读写, 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搞得像清风明月, 像小桥流水, 像画里乡村, 像山野牧笛……而其中最有特色的, 则是读写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要素, 但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为, 是读、是写, 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读写结合。于是, 在坚持立足诗意语文教学的基础上, 他们把语文教学与诗词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确立了“激趣预习——自主感悟——小组交流——个性展示——精彩点拨——读写拓展”的“自主、对话、拓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并诗意地形容为:小溪潺潺载桃花——远山深画一重重——画屏指点先有情——融情化意有新声——拨云见日绘心图——放眼山外诗意浓。

第一步,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预习, 就像多条小溪淙淙流来,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二步, 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感悟。这一过程中, 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有意义的解构, 但还会有疑问, 还存在朦胧的感觉。第三步, 小组交流时, 好像面对一幅画屏, 你指我点, 纷纷发表见解, 进一步建立对文本的感情积累。第四步, 在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展示中, 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诗的意境的整体感悟。第五步, 教师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进行精心点拨, 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精彩。第六步, 师生共同读写拓展, 侧重于学生的诗词创作训练, 先读后写、读写同步、先写后读都可以。然后师生共同对他人作品进行认真评改, 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超越文本的作品。随着的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深入, 学生不但学会了改写记叙文, 说明文、古诗、寓言等文体都可以改写了。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第六环节的文本改写, 并坚持课课进行。师生共同参与以文改诗、以诗改文的活动,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写作技巧, 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席玲玲老师根据课文改写的《忆江南·乡村傍晚》:“傍晚美, 檐下娇嫩花。向晚微风伴烟去, 归巢鸟儿叫叽喳。天边散红霞。”用词的意境表现了课文的意境美。刘少花老师的《鹧鸪天·田园杂兴》:“石径徐行访落花, 旧年青影已抽芽。清风陌上初逢霁, 余晖枝头欲变霞。春事到, 计桑麻, 炊烟起处入犁耙。儿童散学趋篱下, 遍数花枝又种瓜。”描绘出农家一派忙碌春事的场景。周慧老师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写的《诉衷情·叹悲苦》:“行人披雪步匆匆, 年夜欢笑浓。满兜火柴谁买?孤影凄风重。火柴燃, 弱光中, 与亲拥。世情悲惨, 眷恋无由。身卧雪中。”令人很快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里。田海霞老师的《相见欢·读<老人与海鸥>》:“天天往返海滨, 送餐殷。一式一招皆被海鸥亲。送别意, 排队祭, 苦呻吟。别是一番滋味碧海心。”抓住老人与海鸥交流的点滴细节, 表达了“被海鸥亲是因碧海心”的真情实意。

教师改写得美, 学生也毫不逊色。如六年级十一班伊扬同学改写的《十六字令·匆匆》:“颓。似箭光阴吾盼追。无踪影, 君莫毁于随。”与邱函同学改写的七言诗《匆匆》:“燕来柳青春又回, 岁月流转不复归。朝看春水向东流, 暮看秋日西天坠。旧日如烟风吹乱, 昔辰似雾影难追。劝君读书须趁早, 人生能得几轮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有对文本的感悟, 又有对人生的思考。郑光梁同学根据《中华少年》改写的七律《中华魂》:“黄河九曲历霜寒, 莽莽昆仑立天间。刚劲端庄方块字, 如歌如画宋词篇。今来古往皆知晓, 黄色皮肤不改颜。中秋佳节寄思念, 端阳赛舟荡波澜。熊熊星火烧七月, 噩梦雄狮复航船。热血复苏千秋土, 雏鹰乳燕翼蹁跹。五十六朵鲜花放, 装点祖国大家园。世界奇葩荣后世, 五千文化记心田。”则写得大气开合, 荡气回肠, 是对文本的超越式表达。

一粒沙中看世界, 半壶水中煮江山。仅此一斑, 我们就可以看到石麟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何等的诗意, 何等的生本!

四、无边光景一时新

从最初的古诗文吟诵, 到诗辅教化、诗词创作, 再到“诗化生本”语文课堂教学和“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 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诗教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的风雨, 十年的磨练, 已使这所百年名校“旧貌换新颜。”

它成就了一批教师:全校的语文老师个个都是诗词创作的“高手”, 其他学科, 如数学、品生、品社等学科的教师中也不乏“诗人”“词家”。许多教师的作品被正式发表, 许多教师的经验广为流传。

它成就了无数学生:每期的《石麟报》和《诗林》校刊上都刊登有五六百篇学生的习作, 五千余篇学生诗词作品被正式发表。学生们在诗词的海洋里诗意地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

它成就了一个校园:学校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壁一牌, 无不贴上诗的品牌, 教室里、走廊上、餐厅里、场院中, 处处充满诗的意境, 甚至连空气中都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它成就了一片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无不在诗意地开展着。

它成就了许多家长:学校格律诗词诵读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赢得了家长及社区的认同与支持。家长们保持着高度的信心和热情, 与孩子一起读、背、写, 这不仅拓展了“诗辅教化”的空间, 也使许多家长学会了读诗和写诗。

它成就了一个社会群体:在一个仅有53万人口的县级区里, 石麟小学就有五千多名学生, 占了全部人口的1%。五千多名学生, 影响着五千多个家庭。一批批学生走来, 在诗意的环境里成为“诗人”, 一批批“诗人”走上社会, 影响着一批批诗意的家庭。长清将在诗意里发展, 长清将在诗意里走向辉煌。

莫道山花谁栽出, 春风应是播种人。饮水思源, 这一片诗意该归功于谁?

九中青春校园广播稿 篇3

度过了一个暑假,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新的学期,高三的同学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而我们高二的同学也要进入到备考状态,加奋努力,同时,我们也欢迎新高一的同学加入到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她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东边的天空出现了美丽的朝霞,小鸟儿还沉睡在梦乡中时,我们已经开始跑操了,我们的口号是多么响亮,我们的步伐多么整齐。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小鸟儿也唱出了动听的歌声,我们这时已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整个校园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啊,我可爱的学校,你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我爱你,我美丽的学校!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老师的节日,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我爱我的老师,老师就像红烛,燃起了学生心中的火把,却燃烧了自己,直到红烛成灰。老师就象园丁,养育我们这一株株花朵,却辛苦了自己,直到体力耗尽。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啊!老师就是这么无私!啊!老师我们爱您!

我爱我的班级,是因为那是我成长的地方。我做错了事,老师提醒我、同学提醒我、监督我,我在那里慢慢长大,每一天,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4

凉州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集中排查整治通知》相关精神,根据通知要求,我们对围绕法制专题教育、规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在大会上查校长传达教育局文件。要求每位教职员工积极参加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护,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当歹徒强行行凶时,可实行正当防卫。

二是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制定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处理制度,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包括早期预警、及时上报、冷静处理以及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对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能够反应迅速,作出有效的防护,切实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

三是进行防欺凌法制讲座。邀请东关街派出所警官李雪梅为学生做了预防校园欺凌法制教育报告会。她列举了校园中容易出现的欺凌事件,分析了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后果,要求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切实提高法律意识。会后,还向学生发放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宣传资料。

四是家校联系开展防欺凌宣传教育。中小学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阵地,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培育学生的文明修养,让学生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形成健全人格。教育学生严守道德底线,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学校利用学校安全信息平台,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和心理健康课,向学生进行防欺凌宣传教育。通过班级家长群向家长发放文章《校园欺凌频发,家长怎样教孩子预防与面对?》,引导家长掌握校园防欺凌的有关措施,教育影响孩子,在突发事件面前,沉着应对。

五是提出具体要求,防患于未然。中小学校为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学生不能私自走出校门。需家长来接的,需要班主任同意,填写请假条,方可离校。要求学生放学后排好路队,及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不和陌生人搭讪。要求班主任排查班级问题学生(单身家庭、离异家庭),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排查没收管制刀具,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情绪、交往等有足够的关注,形成强大的校园反欺凌教育合力,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利益不受伤害。

平安校园创建纪实 篇5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开展纪实

一、夯实“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奠基工程

9月初,我校启动夯实“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奠基工程。学校首先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我校积极按要求参保校方责任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动员学生积极参保意外伤害险;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围绕灵璧县教育局工作计划,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安全计划;制定学校领导班子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方案;强化每班坚持每日晨午检制度;每周一至周五,我校成立每日6人安全值日小组,对学生的安全,实行时时抓、处处抓、人人抓,抓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高效解决安全突发事件;本学期我校成立了以刘校长为组长,以唐奎奎、王东晓为副组长,以身强力壮的张鲁华、李龙、高翔、卓桂忠、田明香等男教师为委员的学校治安委员会。治安委员会将对校外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以及危害师生生命安全的闲杂人员或行为不良的学生家长严惩不贷,并扭送公安机关。

二、“平安校园”创建实践活动

1、“让爱之花绽放校园内外”教师演讲与实践比赛活动。9月10日下午,我校举行了“让爱之花绽放校园内外”教师演讲比赛活动,有的教师讲述了一年来自己关爱留守儿童的动人故事,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酷暑,总是到本班的留守儿童家中送去一些钱物,给孩子的学习补缺补差,对孩子进行各种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各方面安全教育,孩子虽然离开母爱与父爱,但是在师爱的呵护下依然茁壮成长。有的老师讲述了身边老师的校内与校外感人至深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在场的所有老师与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深刻洗礼!演讲比赛后,许多老师默默的行动起来了,他们持续有力地奏响了爱的主旋律!有了爱,学生安全感与幸福感有了坚实的保障!

2、学校治安委员会并非形同虚设。10月份我校治安委员会成功教育了并教训了一位醉酒熏熏、胡言乱语、污言秽语,辱骂女教师的学生家长。学校闻讯后立即把那位无理取闹的家长从四楼拉了下来,并进行质问,并及时拨打了110,经过学校、派出所、村委协同处理,这位家长酒醒后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醉酒所犯的错误,以及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严重影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自己内心非常悔恨,主动向学校及那位老师作了由衷的道歉。借此事件,我校通过LED屏幕的宣传我校治安委员会的职责,向社会上一些人员敲响了警钟!

3、让各种安全教育载体彰显奇效。我校利用班班通、广播系统、宣传橱窗、主题班会等各种安全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平时注意结合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集体外出安全、毒品安全、网络安全、预防溺水、防触电、防传染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雷、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方方面面教育,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升自护自救的本领。

4、应急疏散演练。(1)娄庄中心学校本部开展火灾逃生应急疏散演练。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加强校园安全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在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火灾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救意识,提升逃生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公安厅《关于在全省学校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娄庄中心学校本部于9月13日下午开展了火灾逃生应急疏散演练。整个过程仅用50秒钟,全体师生安全撤离火灾现场。此次活动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宣传效应。

(2)防震应急疏散演练:10月18日下午,在刘杰校长的统一指挥下,在全体教师积极努力配合下,又重点进行了防震应急疏散演练。师生们仅用62秒安全到达空旷场地,通过这次预防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了震后该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地震突然来临时,该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地震伤害。同时通过本次演练活动培养了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5、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艺术化。娄庄中心学校(本部)对待安全工作,从不怠慢,做到了人人抓,时时抓,处处抓。安全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唱安全:全体学生都会唱由卓桂忠作词作曲的歌曲《唱响安全》;演安全:有安全小品剧、快板安全、相声安全等;写安全:

办手抄报、黑板报,写作文等。赛安全:经常举办安全辩论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我校真正做到了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6、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我校从开学到现在多次开展了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了学校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7、安全教育课落实到位。我校的安全教育课的授课做到了计划制定合理,每周课时安排得当,教材切合实际,教学人员配置到位。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每日放学,由于接孩子的家长特别多,随之车辆也特别多,导致我校集队放学后,校门口两侧交通非常拥挤堵赛,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下一步我校将打算成立教师疏散小分队持久在校门口两侧30米进行工作,把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6

雅马哈电钢琴、依班娜电吉它、爵士五筒架子鼓……若非亲历倾听, 你绝不会相信一个乡村学校竟然拥有这样一支硬件够硬的师生乐队。

临泽县板桥镇中心小学, 一所占地面积668 亩、由中学改制、 现招收3~6 年级寄宿就读的乡镇学校。 建校四十七年, 其艺术教育薪火相续, 传承创新不断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 该校依托“ 乡村学校少年宫”优质资源, 更加注重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特色特长的培植培育、更加注重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 经不断的探索实践, 初步形成了抓领导带老师、抓老师带学生、抓学生带家长的“ 三抓三带”艺术教育质量提升体系, 日练、周测、月评、期考的“ 星光月动”学生才智培育测评机制和督学责任区音美教师“ 走教”艺教师资均衡发展新机制, 切实为学校艺术教育开出了新“ 处方”。

“ 三抓三带”:艺术教育的“ 一带一路”

“ 什么是领导, 领导就是领跑导航, 就是时时事事标杆垂范走在先、一岗双责担在肩、真抓实干做在前。 ”这是学校校长赵友在行政会议上常“ 唠叨”的一句话。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为调动全校师生人人“ 会识谱唱起来、能舞蹈跳得美、会审美画得妙、懂书法写得好、爱器乐奏成调”的爱艺术且积极参与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该校从管理源头入手, 创新建立了“ 三抓三带”艺术教育质量提升体系, 安排有艺术特长的领导分管、组织并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要求音体美课任教师主动认领责任、主动创新作为、主动领航学校艺体教育, 鼓励会吹拉弹唱、 懂艺术指导的教职工发挥特长、热心融入艺术活动, 动员热心艺术教育的家长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支持, 教育引导有艺术潜质的学生自愿选报各类艺术兴趣小组发展特长, 形成了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层层传导艺术教育思想, 层层引领、指导、示范的良好态势。

“ 三抓三带” 艺术教育质量提升体系的建立, 较好地解决了学校艺术教育“ 沙漠化”现象, 形成了全员参与的“ 场效应”局面, 成立了有4 位中层领导、10 位教师、36 名学生参与的50 人师生管乐队;成立了口风琴、葫芦丝、笛子、电子琴、书画、舞蹈、智慧拼装等各20 人的“ 艺术社团+”。 同时, 学校还聘请了以“ 五老”人员为主的校外辅导员, 指导各艺术社团开展活动。“ 三抓三带”艺术教育质量提升体系不仅整合了学校艺术教育力量, 更主要的是感染了有爱好艺术教育的学生家长, 带动了全县各中心小学有艺术特长的师生积极来校“ 献艺”。

日前, 在该校承办的全县中心小学联盟研训活动上, 校长赵友为来校观摩的领导和老师饶有风趣地介绍说:“ 这是我校艺术教育上的‘ 一带一路’”。

“ 星光月动”:学生才智培育的劲炫“ 小苹果”

“ 让艺术特长师生有展示的舞台、 使爱好艺术的师生能接受常态培养、让热心艺术的家长能主动帮教”———这是板桥镇中心小学“ 三让”艺术教育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为找到适合全校师生常态长效发展艺术特长的舞台, 该校以打造最具“ 才智”校园为切入口, 结合落实体艺“ 2+1”项目, 不断拓宽才智培育渠道, 着力构建才智培育长效机制, 大胆构想并坚持实施“ 星光月动”这一学生才智培育特色活动。“ 星光月动”即:针对学生才智培养成效, 进行一月一次集中展评活动, 每月评出各类才智星, 让“ 群星”闪耀。 主要做法是按照普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 引导学生在每学期或每学年根据个人兴趣爱好, 自主选修一项艺体项目, 争取在中心小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内, 每年能熟练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四年后毕业时能身怀四项“ 绝技”。 学校确定书法为全校学生普选必选的艺术项目, 管乐、民乐、舞蹈、绘画等为自选艺术项目。

普选项目利用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和每周语文课时间训练, 将书法训练课程化。 自选项目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集训, 各项目组均配有指导老师, 由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制定周训练目标和月提升目标, 按照日练、周测、月评、期考的要求, 督促学生梯级发展, 每月月末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 星光月动” 才智展评活动, 对一月来的训练成果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 才智星”奖章, 每学期结束, 学校组织全面检测, 对每一个学生的才智水平评等定级,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作为高一学段学校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录取学生的主要参考条件。

“ 星光月动”学生才智展评活动开展以来, 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每学期召开的全校学生家长会上, “ 星光月动”中涌现出的一个个小小才智星均会闪亮登场, 当家长们近距离看到自己孩子在舞台上吹拉弹唱、 载歌载舞时, 那一张张沧桑的脸顿时灿若夏花。“ 看到娃娃们多才多艺的表演, 我们从内心里觉得高兴啊, 真正理解了啥叫素质教育。 ”学生家长张升看了他孩子的表演后高兴得如是说。

2015 年10 月份, 在临泽县教体局举办的全县“ 才智少年”大赛上, 该校“ 星光月动”年度最佳才智星王佳音同学熟练地将圆周率背诵到了小数点后一千位, 还可以很快说出评委任意点的位数的数字, 其惊人的记忆力、精彩的表现, 让现场观众和评委惊叹不已。 王佳音勇夺小学组“ 金奖”, 并获得县级“ 才智少年”荣誉称号。 赛后, 陪伴该同学一起前往参赛的家长激动地说:“ 这是‘ 星光月动’活动坚持开展的结果, 真算得上是学生才智培育的劲炫‘ 小苹果’啊! ”感激之意溢于言表。

孩子们在课外练就的特殊才智无不让人惊叹。 以王佳音为代表的才智少年的聪明才智和精彩表现深深触动了活动负责人。 全县才智大赛结束后, 县教体局决定加大对才智少年的宣传和培育, 专门安排了一场才智汇演大会, 把荣获“ 金奖” 才智少年的才智表演现场录制、 刻录成盘供全县各中小学学习, 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介宣传。“ 星光月动”不仅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而且逐步固化成了一套管用、有效的才智培育长效机制, 真正为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纵深发展打造了“ 新引擎”。

“ 走教”帮教:均衡路上的“ 新路径”

发展艺术教育, 师资力量是关键。 长期以来, 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始终是制约该县艺术教育长足发展、 蓬勃发展的一大瓶颈, 板桥镇中心小学同样也受到全县艺术教育短板的影响。

目前, 该校专业音美教师各有一人, 按照国家音美学科班师比每8 个班配备1 名教师的标准, 该校最少应配备音美教师各2 人, 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音美教师的缺额使学校艺术教育“ 靠天吃饭”的美好期盼一年年落空。

针对这一困境, 该校坚持问题导向, 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职能, 和责任区学校结成艺术教育教研联盟, 决定以联盟学校音美教师“ 走教”互补形式,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 按照联盟计划, 督导该校的督学责任单位的音美教师每月到该校“ 走教”两天, 授课4 节, “ 走教”教师的派出由总督学负责, “ 走教”期间的管理、安全、考核由“ 走教”学校全面负责, “ 走教”教师教学质量由两校双向考核, 围绕“ 走教”教师的工作量、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的量化考核。 为充分调动“ 走教”教师积极性, 学校充分尊重“ 走教”教师的智慧与成果, “ 走教”学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

“ 我们帮教责任区学校进行艺术教学, 其实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一种培训和一种提高。 ”参加“ 走教”教学的教师张玉在教师座谈时这样评价“ 走教”活动。 音美教师“ 走教”制实施以来, 不仅仅有效解决了音美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盘活了艺术师资力量, 形成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县域培训的良性机制, 为校际、镇际间师资均衡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7

按照遵教计[2016]2号《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编号命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原名遵义市海龙初级中学更名为遵义市第二十九中学。

学校位于红花岗区西郊海龙镇栋青园,学校服务半径包括本镇四个行政村。

现有教学班级6个,学生251人,其中男生137人,女生114人;寄宿学生241人,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07人,教职工27人,专任教师27名,中共党员8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中学一级教师9名,中学二级教师10名,中学三级教师2名。工人11名,专职生活教师2人,门卫值班人员2人,食堂管理人员1人,工人6人。

学校占地面积767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绿化面积1256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其中普通教室8间,理、化、生、体育器材保管室、准备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

一、我校建设少年宫的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文明办指导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于2015年11月启动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工程。我校少年宫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逐步构建课内与课外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互补,学校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少年宫”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场所、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目前,学校安排的6个项目活动兴趣小组已经充分开展活动。

二、乡村少年宫机构建设

我校专门成立了乡村少年宫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考核“少年宫”建设。

领导小组成员: 尹兴举(校长)

石龙飞(教师)少年宫管理办公室主任 石 禹(副校长)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胡万平(副校长)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张忠友(教导主任)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揭湘琴(办公室主任)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罗 旭(政教主任)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刘文强(总务主任)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骆铁俊(团队负责人)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刘妮敏(教师)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刘晨旭(教师)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田 强(教师)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乔 杨(教师)少年宫管理办公室辅导员

三、具体做法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达成共识。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及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

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2、重视硬件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乡村少年宫”的硬件建设,在充分利用学校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师,图书阅览室、教学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室,使“乡村少年宫”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层次规模。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音、体、美方面,着力打造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校内音乐辅导员:石龙飞 刘晨旭 校内体育辅导员:骆铁俊 乔 杨 揭湘琴 校内美术辅导员:罗 旭

校内棋类辅导员:田 强 刘妮敏 张忠友 校内信息技术辅导员:刘文强

4、积极开展活动:

我校结合学生寄宿的特点,尤其农村的实际。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活动:

(1)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结合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恩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文艺演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并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2)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信息技术、音乐、绘画、书法、观看电视纪录类节目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重点做好经典诵读成果文艺表演、书画班等活动。

(3)体育活动:通过参加田径、球类、棋艺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重点做好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田径、棋类等活动。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8

——大庆四十七中学开放日活动纪实

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校园中发扬光大

——大庆四十七中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校园开放日活动纪实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参观校园文化建设,2013年5月28日下午,三十多位家长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参加四十七中学组织的以“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校园中发扬光大”为主题的校园开放日活动。

为把活动落到实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薛力全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为开放日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基础。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部分:

一是两进课堂开放。家长们来到班级,听取了付秀丽老师“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的公开课。我校所在地是“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的发源地——创业庄,这节课以“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为主题,深入挖掘它的内涵,实实在在进行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目的在于弘扬和宣传这种精神,学校领导也深入课堂进行了听课指导。

二是参观手抄报展。在开放日前一周,为追忆铁人的奋斗人生,缅怀铁人的丰功伟绩,感悟铁人的崇高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认知、理解,我校特举办“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手抄报比赛。在听课后,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观了手抄报展。

三是观看铁人王进喜事迹影片。老师、学生和家长步入阶梯教室,先由团委书记黄强对学校开展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活动进行了宣传和讲解,然后共同观看了铁人王进喜事迹影片。影片把学生们带到了大庆会战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王进喜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洗礼,在之后的交流过程中,初二.一班的李佳鑫同学说道:“在铁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老一辈石油人的努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由“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传承人讲座。创业庄家属一队原队长曲学莲为学生、家长、老师讲其精神的由来和内涵,给学生们讲在“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艰苦条件下,油田职工家属如何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曲奶奶的话使学生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九中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篇9

针对当前“可读内容贫乏, 图书数量不足”的现状, 学校开展了“以书为友, 享受读书”的系列活动。

1.流动书馆进班级。为便于学生阅读, 学校分年级设置了流动图书箱, 由学校图书管理员将图书进行整合、归类、入箱, 将学校“大书馆”分解成“小书馆”, 由年级组长调控在各个班级内流动, 同时学校还倡导“捐一本读百本”活动, 建立班级图书角, 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

2.书香飘溢进家庭。学校利用家长会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法, 大力倡导“亲子共读”, 建立“家庭小书屋, 个人小书架, 学生小书桌”, 向孩子们倡议可以没有新衣, 可以没有玩具, 但不可以没有图书, 可以不远足, 可以不逛街, 但不可以不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二、两个必进———让学生读好书

1.推荐书目必须进教室。我们将教研室规定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悬挂在教学楼走廊, 张贴在各班教室的班务栏内。每班将学生分成6~9人不等的若干小组, 发动学生每个小组买一套书, 以组为单位进行借阅, 如此做法, 既减轻了家长购书的负担, 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活动中, 我们发现, 有许多懒孩子被别人催促着, 也埋头读起书来。

2.整合阅读资源必须进课堂。学校开发、创编了阅读手册———《在这里幸福成长》和教师使用的《好读书———做个幸福的老师》。每册书的第一页都是“蓓蕾读书导航栏”, 里面对本年级本学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的两本必读书进行内容简介。接下来分二十周设定读书内容。每周都包括六大板块:古诗词、经典诵读、成语故事、美文推荐、蓓蕾读书展示台、小练笔。把每周一诗、课外读本中的精彩美文、学生读了蓓蕾读书要求的必读书目后所做的读书笔记及小练笔等整合在一起, 周目标推进的方式, 目标明确, 学的轻松。阅读手册的使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总是乐此不疲, 深究细挖, 千方百计力求研究它、认识它, 相反, 缺乏兴趣, 就会觉得学习索然寡味。因此, 我们积极创造契机, 让学生品尝阅读的快乐, 让他们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1.环境熏陶。“久居兰室身自香”。人的行为习惯、情操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的。为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 学校努力营造书香环境, 建设书香校园,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教学楼道内、墙壁上、横梁上处处悬挂着丰富多彩的图片, 一楼悬挂的主要是《弟子规》;二楼的主题是“知礼有仪”;在三楼诗书兴学的主题下, 可以徜徉于中外经典名著、经典古诗词、经典童话中;四楼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教室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阵地, 图书角是课下孩子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后墙上的“学习园地”, 是展示孩子们写字、绘画、习作等作品的主阵地。北墙上开辟出一块专门的读书园地, 各班名字各具特色, 什么“读书驿站”“书香一瓣”“书香满园”等, 目的就是为促进学生读书交流而设。黑板西边的公告栏内张贴着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图书借阅制度等。

学生走进校园, 耳之所闻, 皆为书声;目之所及, 尽为书影。在这样的环境中、氛围下, 学生耳濡目染, 怎能不想读书?

2.榜样引领。人的行为是受他人行为和群体行为影响的。教师、家长、伙伴的阅读行为会给孩子传递无声的信息, 鼓励和引导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1) 师生同读。喜欢读书的教师自然会影响出热爱读书的学生, 教师担当起“点灯”的责任, 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氛围, 一个成长的支点。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的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阅读, 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否则孩子很难爱上读书。教师是读书活动的发起人, 更应该是践行者。有这么酷爱读书的教师, 学生怎能不爱读书?

(2) 班级分享。学期工作计划上, 每位语文老师经过查找、筛选、讨论, 慎重地写下两本书的名字, 这将是他们本学期共同品味的精神大餐, 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和学生谈论读书的话题, 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彩虹桥”。在某段共同的时间里, 班内共读一本书, 大家一起吟诵、探讨, 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了。

在阅读实践中, 我们发现班级共读是促使孩子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好方法。

(3) 亲子共成长。每学期初的全体家长会上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给家长读《致家长的一封信:读书改变人生》。提倡“亲子共读”, 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 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和儿子捧着同一本书, 有时分角色朗读, 有时和他比赛朗读的准确率高低, 有时一起猜测故事的结尾……渐渐的, 儿子爱上了读书, 电脑游戏玩得也少了。”这是四年级高鑫妈妈写的, 谁能猜到半年前的高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网虫”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方引领使孩子们不知不觉沐浴在书香王国, 饱满地绽放, 生动地成长。

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读书

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让学生有法可循。利用每周两节连上的阅读课, 指导读书方法。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是课外阅读的基础, 课外阅读则是课堂的延伸与丰富。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 有意识地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带动课外阅读, 是指导大阅读活动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探索出五种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 分别是:好书推荐课、阅读赏析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指导课、自由阅读课, 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好书推荐课不仅对孩子读什么书给予了明确的引导,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阅读指导课对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如何精读、略读、浏览、赏析一篇文章给予了明确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阅读汇报课使孩子读书积累得以展示, 感想得以抒发, 个性得以张扬……所有阅读课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着对学生专心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勤思善问等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五、多彩活动———让学生乐读书

1.让读书笔记、手抄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 摘录好词佳句, 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 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 或描一只小虫, 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

如共读《三国演义》后, 六年级三班的李晓成写下了《我给曹操来正名》的读后感 (部分) :

……曹操有着大将风度, 是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雄啊!不信, 你看, 历史上曹操北征, 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 登临碣石山所写的《观沧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 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能写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吗……

习作后来刊登在《齐鲁少年报》上, 由此可见, 注重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 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把读书论坛、读书演讲赛等办成优化学生感知能力的平台。丰富的活动起到进一步总结、交流、推广好的读书经验、方法的作用。通过诵读经典, 借助丰富的感知材料,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审美感知、情感感知等各种感知能力, 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陶冶情操, 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3.借古诗新唱、课本剧编排演出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活泼好动, 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他们乐于表演。在教学中, 利用这种特点, 把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改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本剧, 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切体验, 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积累巩固, 又能促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运用, 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4.确立班级文学形象, 做孩子成长路上好伙伴。学校要求各班选一个文学家或文学形象作为班级名称。各班根据自身实际, 先在班内征集“我最喜欢的文学家 (文学形象) ”, 做成班级名片悬挂在教室门口醒目位置。如今一个个优秀的文学家 (文学形象) 已经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重要因素, 成为学生成长路上好伙伴, 激励着他们的精神成长。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班级那日趋完善的读书效果评价体系, 成为推动学生阅读最务实的做法, 给班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 注重活动及时反馈。学校利用家长QQ群、家长会等加强家校沟通, 让家长参与学生读书活动, 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在家阅读习惯, 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读书活动, 每月由家长推荐“小小书迷”典型事迹, 班级制定读书小明星的评选标准, 每班每月评出十名读书小明星, 学校一并总结表彰, 通过校报和学校网站进行宣传, 真正形成学生间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

上一篇:谁能成就我的梦想优秀诗歌下一篇:电磁屏蔽机房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