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结构创新(精选8篇)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 篇1
语文:高考作文创新形式——“蒙太奇”结构法,基础等级篇
[技法点拨]
所谓“蒙太奇”,本来是电影用语,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即把许多个镜头组织起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的连接起来,以体现作品主题的方法。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剪接法”。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文章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断,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除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以外,很少有其他独特要求。因此,运用镜头剪接法这种体式构思文章有着独特的优势: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因为在选择“镜头”时,思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主题一旦确定,表达主题的镜头就不难找到,构思速度也异常快捷。另外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而更臻完善地成文。它的行文感觉是:明快、简洁、大气,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运用镜头剪接法构思文章时,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后,怎样把镜头剪接成文呢?主要有两种组合法: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二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这个题目,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到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有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代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保卫祖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常见的镜头组合方法,在实际写作中,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剪接方法,诸如纵横式、阶梯式、对比式、跳跃式等。这是一种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构思法,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
镜头剪接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有五种:一是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二是用“一、二、三”的形式排列;三是用第x幕表示;四是综合式,即或用序号+小标题,或用第x幕+小标题;五是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着一个的展示出来。总之,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
[范文1]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引子:初夏的空气很好,橙色的太阳散发着动感而温暖的光,映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轻柔反射回来的是颗颗自由而无邪的灵魂。
一、多多的故事
多多是小学中出名的好学生,他的成绩总是最好的。多多造的句也是最工整和正确的。今天上课,老师让大家用“阳光”造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造了许多令老师微笑点头的好句子。轮到多多了,他明亮的眼眸盯着窗外胖乎乎的太阳,高举起了双手,显得十分兴奋,老师很高兴地让他说说他造的句子。“夏天的阳光很活泼”。多多自豪地说,但是全班静得出奇,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微笑的嘴角也下摆了30度。
“多多,活泼是用来形容活的东西,如小狗啦、小鸟啦,怎么能说阳光很活泼,下次不要这样啦。”老师皱着眉头说道。于是,多多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批评委屈地坐下来,眼泪在眸子里,亮亮的,好像窗外的阳光,那颗橙色的心也有些酸涩了。
这样,多多发誓不再用自以为可爱的词语造句了,他的文字从此变得平实正确,不知不
觉中少了些什么,然而少了什么?恐怕只有活泼的阳光知晓。
二、小小的故事
小小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裙子扎小辫的女孩,笑起来很可爱,有两个酒窝,仿佛盛满了蜜。此时,小小坐在妈妈的身后,搂着妈妈,仰头望着早晨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大笑着调皮地与妈妈交谈。是的,交谈,小小长大了,会用心观察生活了,于是她学会交谈。“妈妈,夏天的天空很蓝,白云很胖,夏天的阳光„„阳光很活泼!”小小像发现了美洲一样大声地说着。
“天啊,妈妈最爱的小小,你怎么可以这样可爱,这样聪明,造的句真好!”妈妈的嘴角漾起了自豪的微笑。
小小的酒窝也盛满了蜜水,好像一点一滴来自稚子纯真的心底。从此,小小知道,妈妈为她而自豪,她的阳光很活泼,她的文字就像甘冽的泉水,清澈、明丽,闪着孩童无邪的光辉。
三、后来的故事
后来也许没有了故事,但又好像讲也讲不完。
多多知道了一个词语造句要用最正确的方式,慢慢的,多多的句子只有一种答案,永远正确的无味的答案,曾经阳光的心失去了色彩。
而小小,则学会用无数种方式来表达,根植于心的是创新的见解。不同的方式和可爱的手法,那颗小小的阳光的心带给大家的是最本真,源自心底的生命色彩。
生活是这样的,一个词语可以造很多句子,同样的问题会有迥异的解答,两颗都曾经阳光纯真的心从此经历不一样的历程,不经意间,其实生活可以更美的!
简评:全文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流畅。在结构安排上,别具匠心。作者的三个镜头片断,运用对比的手法,串接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故事其实是在讲明一个道理——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故事的结尾,意韵深长,读来给人的心灵以深深的触动。
范文2]
心灵的选择
真的,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到那时,我们大家唯一能做的便是用“心”选择。
用“良心”“选择。
电视剧《生死抉择》的主人公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毅然将生与死作为两个砝码放在“良心”这架最公平的天平上,作出了恰当的选择,奏出了反腐倡廉的最强音,使我们深受教育。面对选择,我们就应用“良心”作尺度,“三思而后行。”
原北京市副市长、已故的李润五同志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一颗“善良的心”为人民、为国家辛勤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闻讯赶来的群众失声痛哭。李润五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用“忠心”选择。
作为军人,天职便是报国。面对选择,军人该怎么做?年轻的军人王伟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在美机肆无忌惮穿行我领空时,王伟奋然阻拦,面对死亡,他毅然选择了大海,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龙的精神,我们为他自豪,为他的选择自豪!几年前见义勇为的军人徐洪刚,面对歹徒,想到自己是一名军人,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毅然挺身而出,演绎了一首正气之歌,面对选择,他用“忠心”。
用“爱心”选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手用歌声唱出了“爱心”。
平时,也不断听到某某人献爱心,捐款助教等,当然,不考虑伦理道德他们也可以干些别的什么事,可是面对“选择”,人们往往使用“爱心”,有了爱心,世界便充满了美好。用“信心”选择。
大凡事业成功者,都是有信心的人,面对困难和机遇,他们深信能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因此,他们便成功了一半,历史上“毛遂自荐”的故事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此外,当今求职人的录用与否都与“信心”有关,人们会用“信心”来对你选择。
不管怎么说,虽说人人都会有选择,但只要我们不失本心,用“良心”、“忠心”、“爱心”、“信心”来选择,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简评:本文突出之处在于,团结中心论点,恰当设置分论点,通过四个板块组合:“用‘良心’选择”、“用‘忠心’选择”、“用‘爱心’选择”、“用‘信心’选择”,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分论点单独成段使结构清晰严谨,观点鲜明突出。
[范文3]
规则
感情是载你飞驰在人生道路上的火车,它可以提速却不能出轨。人生旅途中,火车需要它的行驶规则。
镜头一:“咣当!”这位母亲知道她将永远与儿子相隔在这关闭的铁门外了。从小,母亲就习惯于溺爱这心中的宝贝儿子。儿子伸手要钱,她从来就不曾拒绝过,也不问钱的去向。她要让儿子得到满足,得到别的孩子都向往的幸福。可当她知道她的血汗钱被儿子抛进赌场、酒吧的时候,她后悔了。当她惊讶地看着儿子拿着刀吼着向她要钱的时候,她又知道后悔已为时太晚了。
规则一:孩子不是需要父母的“溺爱”,而是需要父母给予他们快乐健康的生活。谁言寸草心?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这种父爱、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可它若不建立在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建立在理智之上,就会变成溺爱,出轨的火车将毁了你孩子的一生。镜头二:一位离乡背井的年轻人来到了这物欲横流的大都会。年轻人走在这陌生的大街上顿生彷徨,突然想起了有个与他一样也是来打工的老乡给他留了个呼机号,他急忙地联系起这位老乡。两人见面后如失散的兄弟般亲密无间。毕竟是同一方乡土哺养大的。后来年轻人找到了工作,也结识一班新朋友,可始终还是老乡的哥们儿亲。一天,接到了哥们儿的传呼,说是在工地上与别人争执,好像要动手了。年轻人二话不说,不顾同事的劝告,跑去“帮忙”了。结果年轻人的生命在流氓的乱棍中结束了。
规则二:友情、兄弟情是助你闯过人生难关的一把利剑。它能助你斩断路上的荆棘,也能刺伤自己,当你头脑被这感情麻木的时候。
镜头三:小敏的初恋男友是个为国家站岗的男子汉,长期守卫在边疆,而小敏不得不在他乡自己守卫自己。面对富有、英俊的追求者,小敏坚守着自己的感情。一天一封思念的信,信天翁告诉站岗的哥哥,妹妹永远是他的心窝窝。
规则三:我有家财万贯我可以娶你,我有英俊的外表我可以娶你„„但如果我一无所有,只有一颗永远为你跳动的心,我能娶你吗?
人的感情如行星,若追求一瞬间的光芒而离道而行,它必定走向毁灭。我们驾着不断加速的火车,向着人生的目标驶去,我们应感恩、应珍惜这源源动力。可是我们却要时刻告诉自己,提速的火车应遵守行驶的规则,否则出轨将会导致一切结束的意外。
简评:文章在主体结构上采用了镜头剪切的方法,将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分为三个画面并附“规则”加以小结,使全文条理清晰,浑然贯通。同时,将感情比 拟为火车——可以提速却不能出轨,贴切巧妙,富有创意。镜头的精心构思,形象地写出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
[范文4]
麻雀
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麻雀,不经意间闯入我的心灵„„
初遇
雨来得太突然了。我外出吃饭,没有想起带雨伞,只好在老板娘的小饭馆里避雨。雨似乎不解人意,越下越大,噼里啪啦的,还不时夹杂着雷鸣电闪。夜色越来越浓了,我开始担心起来。“呼啦”一声,一个轻小的身影闪过,我定睛一看,竟是只小麻雀。雨水打湿了它的翅膀,看来它是飞不起来了。于是,我伸手抓住了它。
交流
我捧着小麻雀,让它在我的掌心里安安稳稳地伏着。它的头微微低着,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翅膀湿漉漉地耷拉着,似乎极不情愿被人逮住。我抚摸着小麻雀的头,忽然感到它好可怜。被风雨蹂躏,又落入它们一向认为很残忍的人的手里。“小麻雀,你放心,等天晴了,我会把你放走的。”我说。麻雀的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时刻都在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意外
“小姑娘,你要把它放走吗?”老板娘问我。“嗯。”
“这样好吗?我那小儿子一心想抓只麻雀,可就是抓不到。把你那麻雀给我,饭钱就不用给了。”
“这„„”我有点犹豫了。一只麻雀就能顶十元钱的饭,听起来挺不错的。决定
我又看了看小麻雀。它的双眼全闭上了。也许,它听到老板娘的话了,它知道我在犹豫了。可怜的麻雀!也许它已预料到自己的厄运了——惨死在小男孩的手里。
不!不会的!我想起了鸟妈妈,它一定在找它的小宝宝。小麻雀,你一定也在想家,想妈妈吧!就像我一样,在风雨凄迷的夜晚,想念着那个家„„
“阿姨,对不起,我不能把它给你。麻雀是属于天空的,不属于人。十元钱能换只麻雀,却换不到那份自然和真情。”我说完,走出了饭馆,小心地护着麻雀,想像着阳光下它欢快飞翔着的样子„„
简评:像电影镜头一样,作者为我们截取了个四个画面:“初遇”、“交流”、“意外”、“决定”,几个片断联缀起来,写了“我”对一只麻雀的命运进行的心灵选择:要钱,或放走麻雀。精巧的结构,简洁的笔墨,给了读者电影镜头式的美感,突现了“我”对动物的爱心。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 篇2
一、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性的文章。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二、内容创新
一朵红花,放在花丛里,也许会黯然失色;放在绿叶上,或许会美不胜收。有时,将内容的位置作巧妙调整,写作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我们可以把事情的结果或情节中的精彩部分,特意提到首段,用倒叙的方法吸引读者;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巧妙地引入对比鲜明的往事,用插叙的方法突出主题。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是荡起波澜的有效方法。如从失落、痛苦、误会下笔,到一定程度时,再来一个180°的转弯,对其进行赞美或肯定,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文章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抑扬或悬念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悬念设计要“巧”,要细针密线,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二是悬念的释放要“隐”,要稍露机关,欲言又止,不要急于“露底”。
三、语言创新
作文说到底就是语言的艺术,有创新语言的考场作文,自然会赢得阅卷者的认可。从表达方式上看,可采用情感化的语言,将真情灌注到字里行间,叩人心扉;也可采用细节化的语言,重现鲜活的生活,塑造血肉宛然的人物。从词语的选择上看,运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可以让语言鲜活而充满朝气;运用校园生活中的另类词语,可以让语言活泼而耐人寻味。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个性化的语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逐渐形成风格,力争“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四、形式创新
比如新编历史故事,这应该源自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但直到20世纪末周星驰的无厘头话语《大话西游》问世后,这种形式才开始盛行。如果借用郭沫若的历史剧写作观,那就是“失事求似”,即在历史人物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可能和人物自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前提下,允许作家对历史及人物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一是采取“戏说”形式。即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发现历史人物的可能性,把现代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重新演绎原作的故事。仔细清点你素材袋中的历史名人,在尽量遵循他们生活的历史场景和自身性格下,不妨给他们编故事,选地点,定时间。二是采用“嵌入”形式。即在原作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嵌入”一段想象性、细节性的文字。这段文字既要紧扣话题,又不至于影响原作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不能改变原作的结局。在我们从小接触的历史书和电视、电影画面中,存在着许多非常时刻,要试着截取任何一段,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试写。比如翼王、项羽、孙权等人的事件。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便是按照这种思路新编历史故事的典范。三是采用“旧酒装新瓶”形式。选一篇名家名文,然后把人名、时间、地点等显示现代气息的东西用古代的对应物来“替换”;或者找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典故或成语故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把原作中的人物放到新的环境里,让人物按照自己固有的性格逻辑应对新事物新问题;或者试着把自己的“现代意思”强加给他或与他进行对话,在新与旧的矛盾碰撞中凸显话题,这样文章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如高考满分作文《阿Q新传》就成功地运用了“旧酒装新瓶”的形式,把阿Q放到了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让阿Q的凑热闹、歪脑筋、红眼病等性格缺点在新的环境中进一步暴露,与原作中阿Q的性格保持一致。
五、材料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高考作文的结构安排 篇3
材料选好之后,要恰当地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片完整的文章。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有的时候,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造成文章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一、结构要完整
不论你的作文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写记叙文,一件事的开头和结尾要写清楚,最主要的中间的过程更要全面地叙述明确。现在不少同学喜欢写“拼接式”作文,就是分别用小标题把几件事拼接起来,既没有中心事件,也看不出几件事或几部分之间统一的线索,这是典型的“残缺破碎”。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要有“提出问题”部分,也要有“解决问题”的部分,更要有中间最主要的部分——“分析问题”,如果缺少一个方面就属于结构不完整。
二、层次要清楚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个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前欠缺整体构思,心中没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三、要过渡照应
过渡,就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衔接;照应,指的是首尾照应,前后一致。有的作文,段落之间、材料之间内容跳跃性很大,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凡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转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用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承上启下;恰当地运用前后呼应、首尾照应勾连上下文,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文意显得圆合贯通,浑然一体。缺乏过渡和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
写作前要做好“锻炼文章思路”(张志公语)的工作,体现在结构上,就要“整体构思,列纲定局”,列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哪怕寥寥几笔,也可做到心中有数。写作前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成文自然就不会出现结构方面大的问题了。
【例文评析】
站在河的一方,到达不了彼岸,就是距离;站在边陲的断崖,伸手触摸不到当空的明月,就是距离。距离,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也是心灵与情感上一条不可轻易逾越的鸿沟。距离,产生美感,产生怀念和回味。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有了“月,缺也”的遗憾美。有了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距离。美也!(评:开头用形象的语言解释什么是距离。段末亮出观点。)
距离,使人懂得怀念与回味。(评:使用段首观点句,分论点一)我们与过去的历史有了距离,所以我们要追寻历史的芳踪,看那芳华。于是,我们在距离的驱使下,翻开了一本沉重的历史之书,看到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继而秦统一天下,后被三国鼎立局面替代,随后又被魏晋所灭……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过了千年。来到现代,我们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距离。因此,我们怀念群雄割据的气势,秦朝战场上金戈铁马的豪情;怀念许多离我们而去的历史人物。体味楚大夫沉吟泽畔的忧思,魏武帝扬鞭东指的壮志;体味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扫尽狼烟的不悔。距离。产生了美感。这种或悲或喜,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已逝的先贤,体味他们的豪情与壮志。距离就是使人醉倒的美。(评:中间是举例论证,段末是结论句。结构完整)
距离,使人懂得欣赏美,发现美。(评:段首观点句,分论点二)我们与苏州园林有距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所以我们懂得欣赏苏州园林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美感;懂得欣赏宏大、庄严、秣丽的北京皇家园林,发现她通合哲学、艺术、数学、文学于一身的集约美;也懂得细细品味从马头墙和“四水归堂”民居飘选出婉约书香的徽州古镇。于是,距离产生了美。这种美令人身心沉浸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韵味中,神游在各个异彩分呈的艺术殿堂里。(评:中间采用因果论证,段末结论句)
距离,使人感知现实的不足,驱使人们不断追求。(评:段首观点句,分论点三)因为迷失,与正确的方向有了距离,古人发明了指南针。因为黑暗,与光明有了距离,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因为欠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距离。贝尔发明了电话。就是这种距离,让人们感到不足,以致孜孜不倦地追求。(评:中间排比句有气势,段末结论句)
距离就是美,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的朦胧感,让人怀念与回味;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强大动力。让事物有距离,我们才能懂得去重新审视与追求。距离,美哉!(评:再点题,呼应首段,首尾呼应,结构完美)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她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了。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决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 篇4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所谓巧合法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当A事物向B事物发展或甲与乙的联系快要中断的时候,恰巧出现了另一媒介将A和B或甲与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事物继续向前发
展,甲与乙的联系不致中断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阅读神话小说或欣赏古代戏剧时,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某主公遇到灾难时,“太白金星”或“观音菩萨”适时掐指一算,马上下凡给人丹丸一颗,使其复活过来。这就是古代作者运用的巧合法。
运用巧合必须掌握其规律性,使巧合符合真实、合理、新奇三条原则:首先,巧要巧得真实,合乎生活的真实。就是说情节要符合时代、现实、人物、场合等到方面的特点,要让人相信。特别是那些具有偶然性的巧合情节,更要注意真实性。其次,巧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如《十五贯》写尤葫芦一个玩笑使女儿出走,路遇一青年男子,酿成一场冤案。尤与女儿开玩笑是巧合,但在情节中事先作了一些交代与铺垫:(1)尤葫芦借到钱约秦老伯一起买猪时捏着鼻子装女人,秦老伯问钱的来处,尤谎称是“路上拣来的”,说明了他好开玩笑的性格。(2)女儿问钱的来历,尤又假意说把她卖给人家当丫环。(3)女儿并非尤亲生,相信养父谎话是有可能性的。这几点交代使开玩笑的巧合而引起的冤案比较合情合理。第三,巧要巧得新奇。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妻子德拉正巧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上需要的表链,丈夫杰姆正巧卖掉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一套梳子。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奇,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总之,巧合可以提炼故事情节,推进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但是,巧合法不宜滥用,要用得恰当,对一些偶然性情节要尽量作好前铺后垫,找出它的合理性因素,不能超越时代、现实去凭空臆造。
例文
1山东 考生
2050年的深秋。
一天傍晚,一位特殊的病人被送进了北京某医院。他就是被医学界称为“艾滋病克星”的李泰斗教授,看着显示屏上越来越弱的心跳,大夫们心情异常沉重,他们明白,就是华佗再世,也不可能使李教授妙手回春。如果李教授去世,不仅是医学界的巨大损失,而且是千千万万个艾滋病患者的灾难。因为他对艾滋病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在李教授弥留之际,一个明亮的火花在主治大夫的脑中闪了起来,他想起几天前被送进来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在车祸中脑部受伤,造成永久性失忆。“记忆移植!”主治大夫当机
立断。
在征得男孩子父母的同意之后手术迅速开始了。5个小时以后,一个由男孩的身躯和李教授的记忆组合而成的新人被推出手术室。
一周后,出院的“李教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他夜以继日,反复实验,终于,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因特网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给了世界医学会。
世界沸腾了!21世纪最可怕的疾病,人类健康的杀手艾滋病不再是绝症了。这一年,“李教授”以无可争辩的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看到孩子这么有出息,“李教授”的父亲喜出望外,他们从家里赶来向儿子祝贺。“儿子,我们来看你了。”夫妇俩脸上堆满了甜密的笑容。“儿子?”“李教授”懵了,“你们是谁?谁是你们的儿子?”看到儿子满脸的迷惑,两人赶忙说出了事情的原委。“李教授”茫然不知所措。自己活了一辈子,可那年纪并不大的夫妇俩却喊自己“儿子”,我究竟是谁?“记忆移植”他知道,并且也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可轮到自己身上,他才明白。是对人类伦理的扭曲,是对接受移植者和被移植者权力的严重侵犯!
第二天,实验室里看不见“李教授”的踪影,人们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三个字:我是谁?!
简评:这是一篇构思独特的文章。故事曲折离奇,出于读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发展之中。老教授的记忆移植到了永久性失忆的小男孩脑部“艾滋病克星”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记忆中自己是长期从事种科研工作的教授,现实中却被年纪并不大的夫妇称做“儿子”,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例文
2广东 考生
太阳最终吝啬地收起了它最后的一线亮光。月亮还没有出来,留下的只是满天的云霞,轻轻地亲吻着宁静的山村。
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赠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
突然,一阵凄凉的哭声传入我的耳朵。“谁?这么晚了,他为啥哭?”我跟着声音寻找,原来是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看见我,揪着我的裤管:“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好吗?”我本能地应了一声,就想抱起他走,突然我触到一束熟悉的目光。咦,这不是王医生的儿子吗?顿时,我心里腾起一股怒火,王医生的影子又浮现在脑海。就是他,为了小小的一笔医药费而拒不为我妈治病!
“走吧!现在的世道还会有多少人情?”我心里想着,迈开了步子,这时,一声更凄厉的声音狠狠地剐了我一刀:难道真的丢下他不管?夜深了难道就让他留在孤寂的野外,他不怕黑暗吗?他能抵抗动物侵害吗?„„我打了个冷噤。啊!不能,我不能丢下他而去,我猛转身,我不能选择与道义相悖的行为。
我轻轻地敲开了王医生的家门,我不理会他的语言与目光,只是快速地离开,我想我的心灵是纯净的,我不会因为金钱而丧失了做人道德。我之所以走得如此迅速,不是因为愤怒,而是不愿在这块见利忘义的地方多呆一刻。
月儿已经爬上树梢,有了些许凉气。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家门的时候,我嗅到一阵药味。我疑惑地询问我母亲,妈妈只是微笑地递给我一封信,信上说:“谢谢你把我的独生子送回家。你的行为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教育。在金钱与医德面前,我应该选择医德。”
我的眼睛有点湿,我推开窗:多美好的夜!多明亮的月光,多明智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珍贵的是友爱。
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长吟!
简评:入夜,“我”焦急地筹钱为母亲治病,巧遇迷路的小孩求助。求助之人正是王医生之子。此一巧。在“我”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将其送回,而我回家发现母亲的病已得到诊治,医生竟是那位王医生。此二巧。看似巧合,实则是匠心独运,一个选择摒弃前嫌,一个选择了医德,两种选择互为因果,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例文
3湖南 考生
柳靓,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单身母亲。就因为是教授,就因为是单身母亲,柳靓才请了个小学文化程度的乡下妹子当保姆,又请了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做家教。
这故事啊,也就从这里开始„„
你先看那乡下妹子,圆圆的脸蛋,小巧的嘴,一双汪汪的眼睛,清纯着呐!住了那么个把月,可把柳靓家里弄得井井有条,喜人呐!柳靓心里自然欢喜,大大方方地将下个月的所有生活费给了小保姆,将她视为自己的亲妹妹。你再瞧那家庭教师,马尾高竖,精神抖擞的,和柳靓家的女儿聊得可火热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够好,那小女孩除了会吐一两句洋文,考试成绩总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靓正思忖要不要换个家庭教师。
唉,也难怪那柳教授会有这样的心理,什么“分而使力,用心专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赶上柳靓的新学年报告会,这可是全校性的活动,仪表上不得马虎。想起假
期新买的长裙,柳靓不禁笑了,连那个二十出头的做家教的都说穿不出自己的那种洋气,自己都三四十了,就这么想着,柳靓喜滋滋地从衣柜里取出长裙,仔细比划着„„“哎哟!”毫无预警的,裙子的下摆破了个大洞,柳靓大惊失色,这到底会是谁干的?好好的一个心情全给破坏了。柳靓无奈地坐到床沿,眉头深深锁起„„
“会是谁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对,绝对不可能!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旁看,不可能弄坏的,女儿又穿不了这么大,肯定是那个小家庭教师!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都没眨过一下。肯定是她!”像没经过什么思想斗争似的,柳靓一口咬定是家庭教师弄坏了裙子,愤然夺门而去„„
忘说了,她不是去理论,而是去讲学,因为她知道,下午女儿要补课,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师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拿她的衣服穿,到时候,就可以逮个正着,一切照计划进行着„„
到家门口了。对了,就是那个人!柳靓差点没冲上去按住她。“等等,再等等,等到家门口,就捉住她。我上个月才买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讨厌啊!”尔等生气时就跟柳教授现在一样没风度了。她一个箭步上前,扳过对方的身子,一下子惊呆了——保姆!她的脖子上还多了一串项链。
这样,我想,柳教授又可以在学会上宣读论文了。
简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此文典型的特色。柳教授精心设计“捉贼”方案,可当“扳过对方身子”时,没想到她竟然是自己十分喜欢的小保姆,而且,“她的脖子上还多了一串项链。”小说虽没有所谓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但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却暗含了感情对认知的影响。
例文
4湖南 考生
昨夜的风好大,纵横冲突了一晚,也呼啸怒吼了一晚。虽然这个靠海的小镇对风暴已是习以为常,但昨晚却是今年最猛烈的一次。里瓦拉夫人心惊肉跳地坐了一夜,屋廊前的凤灯也摇曳了一夜。想着丈夫曾因这样一个夜晚而一去不回头,里瓦拉夫人不禁潸然泪下。
“嘭嘭嘭!”一连几下的敲门声。里瓦拉夫人迷迷糊糊地听到有响声,便侧耳听着。
“嘭嘭!”声音更急也更响了。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是瑟福尔,对,一定是他!他终于回来了!”
门“唧哑”一声开了,现出屋中的景象,一切如旧:一张棕木的床,床腿却已断了一只,零乱地用麻绳束着;一个破旧的碗橱张着寒酸的大口,吞咽着几只缺了口的碗„„
开门的响声惊醒了熟睡中的女儿。“妈,他是谁呀?为什么站在咱们家的门口?”
里瓦拉夫人用同样疑惑的眼神盯着来者。
“我是你爸爸啊,不认得了?”来者说着便要去拥抱小女孩。
“不,你不是爸爸。爸爸有一脸的大胡子,总是扎得我生疼。你没有。爸爸有一身威武的海员服,脑后的飘带总是迎风飘着,你没有。你不是爸爸。”小女孩子指来人,大声地说。
“对,你是谁?为什么来这儿?”母亲问道。见他要抱女儿,赶忙上前一步,一劈手夺过女儿。
“你们究竟是怎么了?我是瑟福尔,你的瑟福尔啊,我才刚走五天,你们怎么就这样?要知道,我在船上,日夜都盼着回来呀!”
“不,你不是我的丈夫。他已经死了有五年了。你是谁,来这干什么?”
“真的,我真的是„„”来人着急地辩解道。
“叮叮叮,叮叮叮„„”正在这时屋外的邮差摁响了车铃,“有信,伦敦来的。”邮差扯紧了嗓子喊道。
里瓦拉夫人接过了信,伴着疑问,撕开封口,是一张打印的纸。
“里瓦拉夫人:
接信时您也许正在奇怪今天发生的一切:刚刚来了一个自称为您丈夫的陌生男人(还没有胡子),又收到一封从一个与您毫无关联的地方寄来的信。我是科学家福多斯,我们将您丈夫(就是五年前死于海难的那位)的大脑保存了下来,并新近将其储存的记忆输入一名志愿者。对他,我们希望您能接受„„”
高考语文作文结构,2004年 篇5
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提出中心论点)
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分论点一)
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分论点二)
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分论点三)
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于是我明白了,因为心中有德,所以面对权利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心中有德,所以为国可以舍生取义;因为心中有德,所以常为国着想,为百姓担忧,直至死而无憾。
立德在心中,使心中有德,让你不再迷惘,而是在德之引导下,走正确之路,并无怨无悔的走完一生。即使平淡也有滋味,即使平凡也会伟大,即使孤独也会快乐,因为心中有德!(结尾,呼应开头)
【结构】【结构】 【结构】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从“ 是什么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分论点二: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分论点三: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中心论点
直面挫折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是风雨与阳光的协奏曲,既然要生活,就必会遭受到风雨的洗礼。现对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弹奏好生活的乐章?(提出中心论点)
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分论点一)
会稽一战,越王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俘虏,他要做夫差的马夫,为夫差牵马,干牛马般的粗重活,吃猪狗不如的饭菜,堂堂国君,竟要饱受此等耻辱!然而他没有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激励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事例概括)如果勾践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坚毅的人生态度,终身都可能沦为夫差的俘虏。(分析论证)直面挫折,勾践的坚毅不屈让他名垂千古。(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分论点二)
面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他企图通过入仕为国效力,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最大的人生热情被付诸东流,他哀叹,郁闷,痛恨,在残酷现实面前,他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南山下悠然采菊,在柳树旁的宅堂前饮酒写诗,逍遥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事例概括)如果陶渊明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恬淡的心态,那么他肯定会抑郁一生的。(分析论证)直面挫折,陶渊明的恬淡心态让他成为佳话。(点题,呼应分论点二)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分论点三)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他失意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仍高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屡遭贬谪,仍能笑谈人生。(事例概括)如果苏轼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他也无法在官场失意的人生中,寻找到人生中的乐趣。(分析论证)直面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他名随史留。(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轻轻翻开史册,你会看到,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为他们都能直面挫折,故成就了不凡业绩,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如果直面挫折,能与坚毅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顽强不屈;如果直面挫折,能与恬淡的心态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泰然自若;如果直面挫折,能与乐观豁达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坚定沉着。在风雨兼程时,如果我们能直面挫折,学会坚毅,学会恬淡,学会乐观豁达。那么,生活处处有阳光!(结尾,呼应开头)
【结构】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从“ 怎么做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分论点一: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分论点二: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分论点三: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中心论点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提出中心论点)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
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事例概括)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分析论证)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事例概括)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分析论证)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点题,呼应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
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事例概括)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分析论证)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结尾,呼应开头)
【结构】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从“ 为什么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中心论点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梦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提出中心论点)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分论点一)刘翔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冠军,这旷古绝世的奇迹还是坚持。(事例概括)没有坚持,刘翔就无法登上冠军的宝座;没有坚持,阿姆斯特朗就无法战胜癌症。(分析论证、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分论点二)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幅漫画,画面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事例概括)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分析论证、点题、呼应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分论点三)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事例概括)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分析论证、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结尾,呼应开头)
【结构】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递进结构(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分论点一: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分论点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中心论点
位置
鸟儿飞翔在天空,天空是它的位置;骏马奔驰在原野,原野是它的位置;猛兽出没于山林,山林是它们的位置;鱼儿潜游在清溪,清溪是它们的位置。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大家各有自己的位置。(提出中心论点)
有位置的人是幸福的。(分论点一,从“为什么”的角度正面论证中心论点)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如果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天地,那么,就不会迷失自我,丢失方向。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嘿,你的位置在这里。鲁迅弃医从文,拾起文笔作利匕,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位置;史铁生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一篇《我与地坛》使千万人声泪俱下,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找到了位置;华颜钧流落街头,双目失明,以卖艺为生,但他为自己赢得了位置,于是,便赢得了生命„„
有一些人没有位置,没有位置的人是残缺的。(分论点二,从“为什么”的角度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他们没有坚韧的支持,理性的判断;面对白热化的竞争,他们没有终极的目标,强大的动力。他们疲劳地奔波在荒漠之中,失败是他们永远的归宿。
屈原自投汨罗江,一代文豪自此灰飞烟灭,是因为在腐败的楚国宫廷没有赢得应有的位置;李白行走江湖,游历山水,与朝露斜晖为伴,以麻布黄卷为友,也是因为争权夺势的朝廷没留下他的位置;蒲松龄厌倦官场,隐居山野,一本《聊斋志异》映出了一些人的狰狞面孔,也是因为在浮浮沉沉的前半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位置很“低”,但心很好,像李素丽,照样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有些人位置很“高”,但心不正,像成克杰,最终还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愿你我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快快乐乐生活下去!(结尾,呼应开头)
【结构】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正反结构(从“ 为什么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分论点一:有位置的人是幸福的。
高考作文常见结构例析 篇6
这是散文、随笔类所用的结构。“形散而神不散”,追求意韵、意境的美。
[范文]
在心田上放牧
太阳选择了白天,便慷慨地给大地一片阳光;月亮选择了夜空,就从容地撒下银辉;小路选择了前方,便延伸成一条康庄大道,跋涉者既然选择了征程,那么一定会风雨兼程……
其实,自然万物包括人类何时何地不在选择?就好像牧人挥舞着鞭子,选择他的牛和羊。
春风的选择是为了绿遍山野;夏雨的选择是为了挥酒豪情;秋雨的选择是为了收获鼓劲;冬雪的选择是为大地铺上了一层不夸饰的晶莹。
选择是雪莱的“西风”,裴多菲的“旗帜”,也是艾青的“芦笛”,北岛的“回答”。
选择是初春河上漂过的第一丝草垒,选择是暮晚天际掠过的第一只飞鸿,选择是第一个从树上走到地上的古猿……
海有潮,山有脉,果有核,人同样需要有自己的选择,选择别人,更选择自己:
毕加索选择了创作,饿着肚子写成了《烫衣妇》;
鲁迅选择了文学,便把刀和枪毫不留情地投向茫茫的黑夜;
李素丽选择了乘客,才会“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王伟选择了国家,把身影留在了永恒的蓝天;
许真惠选择了亲情,把三个弟妹拉扯成了博士生;
汪洋湖选择了党性和人民群众,“勤政为民”成了他的一生恪守的座佑铭;
李向党选择了奉献,才会二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
毋宁说,选择就是钻探机,它使贫矿变富矿;选择就是滤网,它沉淀出人生的精华;选择是镜,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选择是十字路口,你自己才是向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面对选择,怎能犹豫不决?作出你的选择,“熊掌”已在手。
落叶选择归根,因为它要回报大地的恩赐;将士选择“不破楼兰誓不还”,因为拳拳爱国心充满心间;辛弃疾选择“铁马冰河入梦来”,因为他对国家是那样的爱……
在心田上放牧,请握好自己的鞭子。
提灯寻影,灯到影灭。坚守自己的选择,保存“生命的密码”,朋友,你会吗?
[结构点评]
本文一大特点是排比事例,以意象说理,大体按“选择是什么--怎样选择—为何选择”的结构行文。排比修辞的连续使用是其语言的特色。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 篇7
一、标题创新
考场作文的拟题要能体现文章的主题,具有高度概括性。要求确切、精炼、生动、新颖、富有意蕴。要遵循两个原则:1题目要体现文章的主题。2题目的表达方式力求新颖,给读者强烈的印象。那么,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考生应该从那些角度去撰写题目呢?
(1)修辞式。考生在撰写题目的时候,可以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标题生动形象。如《一箭双雕的决策》《小心背后的陷阱》,就是利用了比喻的修辞,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印象。如《世界很小是个家》《一花一世界》,就应用了夸张的修辞格,将世界浓缩成一个家,体现了亲近团结地球村理念。用佛家“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禅理,给读者一种宁静的阅读感受。
(2)呼告式。用呼告的方式拟题,给读者一种真实诚恳的印象。如《妈妈再给我一点爱》,引起读者共鸣;《请大家不要为难我》,让人顿生怜悯之意;
(3)设问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我是谁》《谁是最可爱的人》。
(4)对偶式。利用古诗文中的对偶技巧,使标题整齐划一,音律和谐。如《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烟随风逝,名随史留》《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
(5)化用式。借用古诗文名言名句或化用中外名著题目,增强标题的文化底蕴。如《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朋友是怎样炼成的》。
二、立意求新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主要为材料作文。材料中包括题干、题目要求、题目素材等。考生要学会分析材料中的主要事件、意义等,关键要能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立意的现实意义,学会辨证地研究看待问题,防止看问题片面化。作文立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求创新。
(1)走出僵化思维。文学理论中有个词叫“套板反应”,说的就是思维定势。这是中学生作文立意的瓶颈,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弊病。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好习惯,平时多看多记多想,提高思想认识,进行创新立意。
如一篇《孟德之脸———阴险豪迈》的作文中写道:“后人评价你的阴险,割发代首,脸上充满阴险之容,致修之死,脸上洋溢阴险之本性,挟天子令诸侯,暴露出你阴险之脸。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迈,讨董卓、诛吕布、灭袁术、征袁绍……你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尽显你的豪迈之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横槊赋诗,豪迈的气概在你脸上荡漾,你款待云长,厚葬杨修,豪迈的气质又充满你的笑脸。”戏剧上,老百姓的眼中,曹操的形象总是鼻子上一块白,一副奸臣的样子。毛宗岗父子改编的《三国演义》里也采用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对曹操形象大加贬抑。此文作者却打破了传统观念,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曹操,写出了另类的曹操—阴险但不乏豪迈。
(2)巧取立意角度。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选好立意角度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作者独辟蹊径,力避拾人牙慧,平庸肤浅。可以小中取胜,以小见大。考生还应对生活现象作较深刻地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立意中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我们还可以反弹琵琶,反向立意。如将“逆境出人才”说成“逆境不一定出人才”,将“开卷有益”说成“开卷未必有益”,将“阿Q精神要不得”说成“要有阿Q精神”。
针对同一则材料大部分考生的立意可能是:1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2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3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我们要创新作文立意,就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作文。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反向立意,写一篇积极昂扬的英雄赞歌,反弹琵琶。
三、表达求新
近年来,有一种文学形式在作文的战场上独树一帜。它采用典雅的方阵,清新的诗句,文化的符号,精致的文言,从历史的天空、文学的殿堂、语言的魅力、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这就是人人“争相仿效,竟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底蕴类文章。中考满分作文的世界中,最璀璨、最耀眼的是那一颗颗闪烁着文化底蕴光芒的星辰。如《刺秦》《人间四月天》《谏屈原书》《晶莹雪,寂寞林》《生命的绝唱》等。我从多年的作文课教学中,总结出下列几种写文化底蕴类文章的方法。
(1)典型人物法。选取历史上或文学史上一个典型人物,运用描写、叙述或议论等多种方法构思成篇。如江苏一考生的《水边的女人》,根据虚构的文学形象生发议论,将《红楼梦》中的人物黛玉的人生事件作为论据,以此论证灵动与稳重的话题。湖北一考生的《菊花人生》,一反千百年来人们为陶渊明归隐的洒脱而叫好,却透过他洒脱的外表,透视到他内心的苦痛,品出了陶渊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之味。
(2)文言底蕴。随着课本中文言文课外阅读量的加大,学生对文言文语感的加强,在写作中夹杂文言文的现象也逐渐增加。在作文里,语言只是一种载体,文言文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有义务去认真学习它,从中取经,从而丰富我们的思想。如香港一考生的《儒兵辩》,巧借文言文作为自己思想的载体,把传统文化思想和自己的思想结合,通过文言语言精练地表现出来。对儒道、兵事进行辨述,儒道如心,兵事如形,一以载道,一以济世,殊途同归,两者缺一不可。
总之,要想考场作文“有创新”,平时的作文训练要做到:题目撰写新颖别致,审题立意独辟蹊径,表达方式推陈出新。
摘要: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着高考语文成绩,提高写作能力获取高分并非遥不可及。从标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去大胆创新,结合优秀作品案例,一定会有所提高。
“视野融合”与高考作文创新 篇8
【关键词】视野融合;体验;复现;联想;开拓;建构
“视野融合”是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在沟通、对话、交流中展开视野间的交汇。视野,原义为“地平线”,视野的融合就是由两条地平线相交形成另一方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条地平线由文本世界向外开放,另一条地平线由读者的解读视野向作品延展。二者的交汇之处,生成了异于前二者的第三世界:意义世界。
“视野融合”理论对高考作文颇具启示意义。笔者浏览且分析了近几年的大批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创构是汲取中外经典文化的养分,以历史事件、名人或其他人文景观为题材,紧扣高考给出的话题,以灵动的思维、青春的心怀去阐释或解读,然后生成第三意义世界。对于这种解读、创作活动,西方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有一段经典的表述:“一部文学作品,……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的词从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因此,笔者建议考生不妨在历史与今天、文化与读者的视野融合中弹奏高考的华彩乐章,以考生对文化的体验、理解、建构来拉动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根据这一理论,结合近年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笔者归纳出如下几种创新手法:
一、体验、复现,尽展鲜活之美
西方阐释学视读者的解读为本体存在,认为文化解读不是复制文化,而是将文化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的生命,即生成第三意义世界。如2005年陕西考生的《永远的苏武》,聚焦的是苏武擎汉节牧羊于北海的那一段悲壮的经历:“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文末“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把读者的思绪拉回现实,即眼前的话题,点明了“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的主旨。类似的佳作还有2002年写荆轲的《刺秦》、写岳飞的《小重山后的选择》、写谭嗣同的《北京菜市口怀古》,2004年山东考生的《刘邦经验介绍会》等。在对这些历史事件、文化名人的解读中,考生如同一位现场目击者,洞悉他们的一切,体验着他们的辛酸、忧愁和思考。
解读时,除了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汇点身临其境,充当目击者,考生还可以直接走近经典、走近大师,与文化名人自由地交流、对话。如2003年山西一考生的作文《眼睛》中写到:
你为什么要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沙漠?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战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看着我的眼睛”,三毛幽幽地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有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地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求索,然后才能深刻地认知。
在这“视野融合”所形成的第三意义世界中,文化名人三毛不是一位可望不可即的陌生者,而是可以促膝相谈的知己,可聆听叩问的长者智者。在这跨越时空的精神互动中,考生很真切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很好地展示了作文的鲜活之美。
二、多方联想,尽展丰腴之美
考生在以“话题”为圆心,以中外经典文化为圆面,展开多元解读时,其思维便在“视野融合”中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智慧也就因此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如2003年湖北考生作文《情感·认知·文化》在谈及“因为深爱你——中华文化,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看你”时,这样写到:
那是《诗经》中的一江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
如此深入理解、广泛联想展示了这位考生厚实的历史文化积淀、高超的文学素养。诗词名句,解读活用,恰到好处。“腹有诗文语自华”,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增强了论证力度,给人以丰腴的联想,沉甸甸的思考。
三、开拓、建构,尽展新奇之美
《文学解读学导论》的著者曹明海教授认为:凡是真正优秀的解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都无不具有这种能动性参与行为,都无不能够通过表层的文化材料,以自己的心灵世界和作者对话,以自身固有的心理图式及情感需求去参与世界的建构,进而对那个世界作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构,见人之所不能见,感人之所不能感。关于这一点,许多考生做得非常好,请看2005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夸父逐日》:
我是夸父。我在追赶太阳……
我不是平庸的人,我生来力大无穷,单手拔起一棵树是我幼时的玩法。太阳,我要打破你的神话。我要追上你。
白天,太阳升起,他发出刺眼的强光向我挑衅,我平静如水,埋头直追;夜晚,桂花浮月,夜凉如洗,我仍不停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夜晚,大地为枕,夜幕为被。我望着满天繁星却闭不上眼睛,我怕一觉醒来,太阳已经无影无踪,遥不可及……
我知道,我的时间已不多。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只能全力以赴,奋力朝东追赶,生命不息,追赶不止……
我轻轻倒在地上,山川为之一颤。而太阳,仍在空中发出炫目的光芒。
太阳啊,谢谢你。我闭上双眼,突然明白:我追赶的其实是心中的太阳。生命中的幸福,就在我追赶的过程中,我的生命,充实丰富。
追赶,就是生命的体现。
本文采用“故事新编”的文学创作笔法,真实亲切地再现了“夸父逐日”的行动过程和内心活动,凸现了不断充实生命历程的主题,即所谓的“猪肚人生”。立意高远,技法别致,给人以生命价值的启迪。类似的佳作还有2004年山东考生的《霸王末路》、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2003年的《孙悟空下岗记》、《宝钗鸣冤》,2002年的《昭君的选择》、写西施的《她选择了牢笼》以及2001年的《赤兔之死》等。考生对历史事件、文化名人灵活地加以解读,或反弹琶琶、或旧说新解、或精心整合,然后生成第三意义世界。总之,在创构时,考生兼顾求善与求智,让古酒散发新的芬芳,从而给阅卷老师以新奇之感,审美的愉悦。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12-08
202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文章结构创新09-04
高考作文经典三结构08-26
高考作文贵在创新09-20
高考作文如何创新11-17
高考创新作文教学12-08
高考作文语言创新01-04
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05-21
作文结构纠错技巧高考作文指导10-13
模仿与创新高考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