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精选13篇)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 篇1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小种子充满好奇,大胆想象外面的世界,并亲自去成长、去攀爬。它的实践在最后一刻成为辉煌。一个本没有生命迹象的种子看到了阳光,看到了这五彩缤纷分的世界。它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我明白了,实践可以让虚有的东西变成现实。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从好奇走向想象,从想象走向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创新。这个简简单单的加法等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新奇、美好。
这个等式将会载着我走向成功。
关于创新的高考范文3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成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
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的国家才不断进步!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 篇2
每个人行走在人生路上, 总会见到无数风光, 自然的, 社会的, 历史的, 人生的, 心灵的, 思想的, 文化的, 不计其数, 耳闻目见便心有所感, 积存心怀, 储存记忆。一个人心智的活泛以及灵动, 就在于对“人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学校语文学习中, 学生与社会生活存在隔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绝缘, 太多“应试文体”的圈禁, 让学生放弃了自己生动活泼的真实感受, 甚至于有意无意间斩杀了自己的诗意感怀和生命畅想, 这无疑是一大弊病。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立足现实, 盘活生活体验。盘活生活体验即寻找与学生的心理相通的东西, 与学生的心理对接, 只有体验过的素材, 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才能成为学生运用自如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条基本的写作理论。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理所当然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出发点是联系生活, 反映生活。根本目的是通过写作去思考生活问题, 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生命的历程短, 经验少, 一些认识和看法多来自生活经验的转达, 例如读书时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听闻中了解的一些重大社会新闻。除此之外, 他们了解社会的渠道是短暂的经历, 存于记忆中的生活点滴, 以及对生活的虚拟和假设包括构想, 所以学生作文缺少对生活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视听, 引领学生形成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 追寻生活的意义, 学会用作文表达干预生活, 参与讨论, 表情达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写作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 一个自然现象, 一件细微小事,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可能拨动过你的心弦, 诱发过你的思考, 不仅丰富了你的知识, 也教你认识了生活, 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教会学生观照自我, 找寻独有的体验。对于一个现象, 我总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生命特征出发, 从多方面出发, 从多方面去认识, 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 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学生来说, 就是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父母双双下岗, 有的经历过父母离异, 有的体验过转学的无奈, 更有登山的快乐、受助于人的感激、帮助别人的欣慰……也许由于缺少思考、缺少有意的加工, 它们还比较粗疏肤浅, 但这些东西是学生写作中最宝贵的个性化财富。以此为基础适当扩展深化, 充分思考, 用较短的时间, 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关注他人, 挖掘特有的动情点。文贵真, 情贵切, 生活中总有令自己感动的东西, 抓住三五个人物, 广泛收集材料, 深入阅读领悟, 形成对人物深入透彻的理解, 就可以应对许多考题。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个性化素材的积累需要语言、思想、材料一起抓。其实中学生写作最缺的不是材料, 而是思想, 是对生活的认识。不要仅把人物看作实例, 只记三两件“事”;要全面了解人物一生的经历及思想, 将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生命现象完整地了解认识。了解他的出身、求学、奋斗进取的经过, 了解他的成功和失败, 了解他的欢欣与困惑, 特别是他对生命及社会规律的认识。不光要知道他们一生做了什么, 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对于同一人物, 可以对其不同的行为作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事迹, 我们可以用他主动卸任这一事件来应对不同的话题。
例一:读书, 可以让你获得沉稳;读水, 可以让你获得灵动;读人, 可以让你获得境界的提升, 灵魂的升华。
面对争权夺势, 眷恋权势的现实, 还是让我们读一读华盛顿吧。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他有威望也有能力连任总统职务, 然而面对权势的诱惑, 他却毅然选择了卸任, 他自我剖析说:“我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 经验匮乏, 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 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多么坦荡的胸怀, 多么高尚的境界。他不留恋令人羡慕的总统职位, 而是选择了主动让贤。争权夺势的人们, 看看华盛顿的这一举动吧。他不仅能够让你有坦然的心境, 更能让你赢得人们的尊重。
例二:华盛顿拥有自知之明, 连任两届总统后, 他毅然选择了主动卸任。他不羡慕总统的宝座, 而是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无论才智和经验都比不上亚当斯。这一卸任, 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而且为美国政坛民主树立了良好的先例。然而当美法关系紧张时, 他却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束装出发,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威信胜过千军万马。正是凭着这一睿智的举动, 他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危机。
华盛顿的引退与出山, 正是一个人正确地估量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 华盛顿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定然不会生僻, 一定是人生要面对的问题, 那就一定是选取的材料中人物也面对过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 学会从不同角度选取使用, 我们的个性化素材库就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再加上多年常规学习积累的各种材料, 点面接合, 写作素材就不成问题了。
高考作文:如何积累真正的素材 篇3
让学生淹没在这些作文“葵花宝典”中,机械地记忆、复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究竟有多少作用?一些人吹嘘的“万能”素材真的“万能”吗?表面看它们好像使学生作文内容充实了,其实违背了阅读、写作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走上了一条作文提高的不归路,反而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其实,无论是写作还是积累素材,都应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而那些所谓的“万能”素材都远离个人特长与兴趣,为写而用,为用而用,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感而发。那么,哪些素材是适合自己的“万能”素材,如何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素材库,如何使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呢?
一、做好书本素材的积累,适当拓展延伸
高考语文与课本脱节,这恐怕是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的看法,所以多学一篇少学一篇,没有多大的区别。教师马马虎虎地教,学生昏昏沉沉地学。殊不知课本本身就是—座巨大的素材库。课本中除了有孔子、孟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之外,还有曹雪芹、施耐庵,还有汪曾祺、沈从文、徐志摩、闻一多,还有海子、舒婷,还有川端康成、罗曼·罗兰……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本接触这些伟大作家作品的,如果教师用心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进行点面素材积累,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作家或作品拓展延伸,学生就能跟随教师的指导,用心选择,用心研读,用心写作,就不用费尽心思捧着“金饭碗”去行乞。2009年湖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是《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全文不动声色地化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文章的最后一节这样写道:“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j”读完不禁为小作者对课文的熟悉、化用的巧妙而惊叹。显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已经进驻作者的心田,绽放出另一番美丽。
再如笔者一名学生,因在语文课本上接触了海子,从而痴迷于海子,找了很多关于海子的介绍和海子的诗集,认真投入地阅读、写作,平时的作文训练,只要可以用上海子这个材料,她就全力运用,对她而言,海子就是一个“万能”素材,是她投入了时间和情感,用心去体会和积累的素材。当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目为“好奇心”,所有同学都认为“好奇”这个很具体很现实的命题,怎么也不会与浪漫感性的诗歌和愤怒与苦难的海子联系起来,可是这名同学仍旧巧妙地使用海子这个素材演绎了这个话题,作文赢得了满分,被刊载在《扬子晚报》上,作文开头两段是这样的:
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颗好奇心,而所有的诗人都像一个孩子,在那些分行的句子中,他们纯粹地奉献着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还有那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好奇心。
2n多年,累倦的海子停止了在灵魂世界里的沉溺与跋涉,让铁轨带他去了远方。当时人之骚动亦不知晓,人们惊讶于诗人这种极端的灵感,我想,海子只是好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是否盛开在天堂,于是,追逐着好奇心,他的灵魂伴着伸向远方的铁勒。通向了天堂。
二、做好课外个性化素材的积累,进行钻探式研究
笔者多年参加江苏高考阅卷的作文总复查,在高分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的甄别和遴选过程中发现,不管作文命题形式如何,总有一类佳作特别引人注目,笔者姑且将之称为“文化作文”。所谓“文化作文”,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化、经典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在考场急就的作文中,”文化作文”显得卓尔不群。仔细研究,“文化作文”的核心是“经典”二字,小作者正是拥有了一些独到的个性化材料,才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这些“经典”材料主要源自三方面:经典名著、经典文化艺术、经典人物。
经典名著是写作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等等的肥沃土壤,甚至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都可以在经典名著中获得。经典文化艺术,例如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建筑、坊间工艺等,如在作文时加以引用,将会让考场作文另具一格。伟人、名人等经典人物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他们的研读,不仅给你的作文提供经久不衰的素材,而且还会给人思想与情感上的洗礼。江苏2004年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的佳作,有用周恩来总理阐述话题的,总理灵动又沉稳的性格非常契合话题。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文艺短评《不看续集》,对时下文化快餐、文化垃圾进行批判,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民族文化的责任感。2008年以“好奇心”为题的一篇满分记叙文选材于“青花瓷的形成”:一个小男孩由于好奇,打开了未到时间未到火候的瓷炉,从而窥探到了一种横绝古今的“碎瓷”的诞生。2011年是“拒绝平庸”命题作文,成功与伟大的人总与“平凡、平庸”无缘,他们的一生就是拒绝平庸的一生。以上虽仅以江苏历年高考作文为例,但已经充分说明了对于经典素材的积累,能让考生在平时或考场的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做好时事新闻素材的积累,进行评论式练笔
在新课改的今天,作文教学必须紧贴生活,关心生命,关心时事新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紧贴时事的趋势:2008年全国I卷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2009年江西卷是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话题的作文;2010年全国I卷是“有鱼吃还捉鼠”的讽刺现实的漫画作文;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如何看待世乒赛中国夺冠,全国新课标卷是有关中国崛起的特点的材料作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作文训练特别是作文素材积累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贴生活,关心新闻,感受社会。
2011年,一些经典的时事素材在高分作文中频频亮相,给考场作文带来时代气息,也反映了小作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比如:重庆一考生在《摒弃我们情有独钟的“偷”》一文中,针对国人喜欢的“偷菜”网络游戏,进行剖析,指出游戏的危害。天津一考生在《“药案”众生相》一文中,围绕药家鑫案,列举该案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分析其思想根源与危害,指出“药案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世间各色人等的扭曲、变形的各式嘴脸”,并希望人们“能把药家鑫作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自己内心,令自己警醒的反光镜”。吉林一考生在《冷眼看“崛起”》中,分析中国崛起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引出何为真正的崛起的思考,提出中国社会存在的信用问题,比如“三聚氰胺””牛肉膏”“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立意高远,现实性强。
这些时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老师整天只知道教几个字音,做几篇阅读文章,印几则所谓“万能”素材让学生背,而不懂教导学生胸怀天下,引导学生放眼世界,那么,学生始终都不会有关注时事新闻、评论天下大事的习惯。而一旦学生有了自觉读书读报,自觉关注评论的习惯后,时事素材就会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动笔写作不用苦思冥想,笔下自然汨汨而出。
高考作文素材:创新 篇4
【观点】
1、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
2、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3、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
4、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5、新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
【创新的名言】
1、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2、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3、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4、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5、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6、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7、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创新的奥秘》
8、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9、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10、凡是创新的时代总会有人死在半路上,但是这些失败或者遇到困难的公司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他的价值就是告诉大家其实这个领域是可以一试的。——李学凌
11、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2、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本田宗一郎
13、或者创新,或者消亡。尤其是在技术推动型产业,再也没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比尔·萨波里托
14、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5、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16、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17、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
18、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金马《21世纪罗曼司》
19、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20、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经典素材】
1、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关于童心的高考作文素材 篇5
小时候,童心贯穿我的身体;现在呢,童心只留下一点连几厘米都拼不成回忆的碎片存在我的身上;以后,童心,应该不会给我留下丝毫记忆了吧……
小学时,稚嫩只发了芽的童心驱使我干了那些可笑却不应该做的事(如:逃课),而现在,童心,只是我拼凑却又拼不起的回忆。
童心是什么呢?只是一份存在良久然后忽然消失的羽翼吗?只是一个永远埋在心底的古老神话吗?只是我们心中那一份不被重视未被开垦的荒地吗?只是……
童心,是难以逝去的,只记得那一年,那一天的那一刻,我懂得了珍惜童真,前些年,爷爷仍然健在,我欣然把爷爷接我家来一起享受家的天伦之乐,而爷爷却让我大吃一惊——
又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早上,爸妈去上班,我和爷爷在家,而我醒来后却看…看见爷爷拿着我已经厌烦而随手一扔的玩具玩得开心,不亦乐乎,手里好似还拿着一包可比克,那种形象,活像个老顽童,也不知怎么回事,好像是遗传,爸爸也开始了“孩子式生活”,唯不同就是他不上学而上班,可只要一下班,他立即与楼下的孩子打成一片,因此被赋予了“孩子头(王)”的桂冠称呼。童心,依旧存在,只不过是没有从前的那样明显而已。
童心是舟。承载着快乐与忧愁;童心是海,辽阔无垠却毫无杂质;童心是草,青翠中泛着点点“银光”;童心也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绽放出迷人的光彩,童心更是……
童心的存在与否,有何区别?会让我们找回那一份遗失的纯真吗?会让我们看到那份美丽的“心情”吗?会让我们触到那份拼图的“记忆图册”吗?我想应该不能吧!
童真总归是要逝去,即使极力挽留,也只是十五个吊篮打水——一场空;童心总归是要给予人情绪的,即使是流下纪念童真即将逝去的眼泪,也要保持出一个甜美的微笑;童心总归是要……
高考关于孔子的作文素材 篇6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弟子们到各诸侯国去推广儒家学说,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就像孔子自己所说的那样“惶惶然如同丧家之犬”,弄得灰头土脸,很是狼狈,自然也经常被人们笑话,可都被孔子一一给化解了。
这天,走了大半天路的他们来到了一个地方,师生都感到肚子饿了。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有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填饱肚子吧!”颜回于是就到了那家饭馆里,向店家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一听颜回是孔子的学生,饱读诗书,又深受孔子器重,便有心要考考他,顺便打趣他一下,满肚子的诗书其实没多大的用处,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见见大名鼎鼎的孔夫子,于是就说:“要吃饭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问:“什么要求?”主人回答说:“我在手上写个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吃饭,若不认识那就请回,让你的老师来。”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颜回我虽不才,可我也跟随先生多年,莫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什么难的呢?”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了再说。”说罢拿笔在手上写了一个“真”字。颜回看罢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还以为是个什么难认的字呢,这个字太简单了,我颜回五岁时就认得了。”主人微笑着问道:“既然你说你五岁就认得,那么这个字是什么?”颜满不在乎地回答说回:“这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孔老夫子的弟子,你认错了,请回吧!”
颜回碰了一鼻子灰,又被店主人奚弄了一番,怀着一肚子的闷气,回来见老师。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后微微一笑:“看来是非要为师前去不可了。”说罢来到店前,向店家说明来意。那店主照样写下一个“真”字。孔老夫子捻了捻胡须坦然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夫子来了,不愧为至圣先师,就是不一样。请!”店家果不食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这家店里吃完喝完没出一分钱。颜回不懂啊,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子微微一笑:“有时候,有些事是认不得‘真’啊!一认起‘真’来,就错了,就像你刚才一样。”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 篇7
一、日记是生活的第一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第一素材,是创作的宝藏,任何伟大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但无论喜悦还是忧伤,无论绚丽的彩虹还是密布的乌云,如果不及时记下来,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所以要及时地把对生活的感悟写下来。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比如鲁迅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写日记,有的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但日积月累,到去世时竟达几十万字。巴金经常在日记中反思自我、净化灵魂。从高一起,我就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开始时,学生不愿写,水平一般,但坚持一年后,成效就有了,对生活场景有了详尽生动的描写,对生活现象有了自己独到的评论,对生活情感有了自己的抒发。而且在选取生活片段的写作中,学生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生活这个大米缸,学生很容易做出各种香喷喷的米饭。
二、广博积累,广泛阅读
创作不是凭空的想象,肆意的写作,它离不开广博的积累,战国时期的作家荀况在《劝学》中说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积淀得越多,养分越充分,创作的思维就越活跃,创作的热情就越强烈。学生要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在平时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积累途径如下:
1. 研读经典,汲取养分。
经典是大浪淘金,前人留下来的都是宝藏。研读经典,对人生有启迪作用,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欣赏的品位,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孔子曰:言而无物,行而不远。胸中没有学问,自然写不出好的文章。唐朝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积累的素材多了,写时才能随心所欲、应对自如。我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三本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随感。两年下来学生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写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巧妙进行课前三分钟。
课前三分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最多素材的途径之一,更适合学习紧、任务重的高中生活。以前学生也进行课前三分钟,但收效不是很大,怎样使收效更大呢?我反思,寻找原因,发现:(1)故事没有分类,学生运用时,各类故事都有,记忆又不深刻,头脑中一片凌乱;(2)故事没有很好地记下来,只知道大概,有的连题目、主人公等都忘记了;(3)缺乏运用,有的学生尽管积累了很多素材,但是不会应用。
基于以上三点我做了以下调整:(1)调整了“课前三分钟”的形式。按主题分类演讲,比如勤奋、信心、勇气、智慧、换位思考等,每个主题一星期,也就是说一星期内每天学生演讲同一主题,要求演讲学生在上课之前,把演讲的题目、主人公写黑板上,方便学生记录,并写下自己的评论。(2)每周根据演讲主题写一次作文,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材料,在不断地应用中,会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创作,最后沉淀为自己的智慧。(3)在笔记本上列目录分类,把目录储存在大脑中,学生用时很快地把同类信息从大脑中调集出来。坚持了两年,学生通过“课前三分钟”积累了五百多个故事,受益匪浅。
三、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经典语句、古典诗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诵一些诗词歌赋,经典语句。时间久了,这会不自觉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写作水平。对于考场作文,诗文名句引用得多而且合理,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显露非凡的才华。
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篇8
开展这一活动是有一个由头的。从高考作文改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作文材料旧,空洞无物。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缺少鲜活的新例。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高三学生时间很紧张,没有空看书看报,更没有闲暇去思考生活与人生。观察力和触觉都变迟钝了。这对写作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经常抱怨,每周写作文,人都被掏空了。只进不出,感觉被掏空是很正常的。同学们在高三这一年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光有应试技巧,无异于无米之炊。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创设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思考人生,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肚里有货,才能处变不惊,也不会出现因为迁就材料而造成偏题离题的情况。这个活动的全称是“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所谓高考作文“素材小全”,是相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厚重的“素材大全”而言。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由同学们自己提供素材,师生加以总结分类、装订成册。由于同学们提供的素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更易用好用。
我的做法是让同学们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构造一个素材积累网络。这个网络由这几部分构成:读书笔记,每周练笔,课前演讲,堂上作文提纲训练,针对某一次作文话题做专项素材积累,从优秀作文中找素材,把语文课本中的材料进行归纳分类等。
有一个同学在课前讲话中,讲到史铁生的《命如琴弦》,另一个同学在周练中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命若琴弦——为活着找理由》。又有一个同学在课前演讲中讲到《狼图腾》的一个情节:狼捕羊时,非常善于等待。白天牧羊人在,狼不动声色,静静等待;晚上羊睡觉时,狼仍然没有动静,因为羊在这个时候警惕性仍然很高;一直等到羊憋尿时,狼才出动,羊最终惊恐奔跑,膀胱破而死。在之后写作中,不少人用到这个材料,有的为了论证最佳时机的把握,有的强调要等待。这些元素互相促进,拓宽同学们的接触面,加深对素材的印象。
制作“素材小全”具体的操作并不复杂,可以概括成十六个字:简易操作、分头收集、资源共享、专题归类。
(一)读书笔记
每周五篇读书笔记,形式多样,摘抄、点评、读后感、时评均可,字数不少于50字,每一则都可能是“素材小全”的内容。坚持写到“一模”,目的是让同学们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有一点时间去思考和感悟。读书笔记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它化“无形”的阅读于“有形”的读书笔记,既保证了读,又促进了写,一石二鸟。而且50个字,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是很大的负担,容易做得到。实际上,不少同学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一种习惯甚至乐趣,一篇读书笔记写出一两千字也不少见。读书笔记写好了,在高考场上自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二)每周练笔
每周一篇练笔,不少于800字。高三上学期不限话题,自由写作。高三下学期可隔周限话题。周练给等级,部分给评语。周练是对同学们写作的直接训练,由于内容不限,可以广泛地反映生活和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也是一种素材的积累。
(三)课前演讲
每周固定一、三、五的语文课前5分钟给演讲,内容不限,同学们按学号顺序轮流上台。这不仅考验能搜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而且训练能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力,经过一次演讲,印象深刻。演讲过的材料也就成了“素材小全”的内容部分。
(四)作文提纲
高三下学期,每一到两周可以进行一次堂上作文提纲训练,模式如下:
材料: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一堂课可以设计四个材料。下课收上来进行整理,好的立意与例子进行归纳。讲评完后,让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材料,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例子,收上来继续整理,适当修改后印出来再发给同学们,作为素材积累。
(五)专项素材
上学期每两周一次堂上作文,下学期每周一次堂上作文,除了及时评改讲评外,还可拓展延伸,如就其中一次作文做专项素材积累。例如其中一个话题作文:有这么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只有放飞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舞台,成就自己的梦想。请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在同学们的习作中挑出最贴切的例子,如: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墙。”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钱养家。”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以此类材料加以引导,让同学们领悟哪些例子最切题,然后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同学再找一个200字左右的例子,可以上网查,可以翻书报。同学们交上来后,老师修改做整理后印发返回。两个教学班就有八十个小故事,这八十个故事不仅是“志向”方面的有力例证,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多角度发掘材料的立意,用简洁的文字把它概括出来,写在上面,在其他话题的作文中可以引用。
(六)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包括每次堂上作文教师挑出来的范文,每次大考年级甚至广州市挑出来的范文,还有每年《语文月刊》(7-8期合刊),以及手头的一些优秀作文集。这些优秀作文值得借鉴的有立意、结构、语言表达,当然少不了对其材料运用的借鉴。同样写苏轼、屈原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拿50分以上,有的只能在及格分上下?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积累素材的方法,积累的不仅仅是素材本身,还包括素材的运用技巧。
(七)语文课本
读了12年的书,即使任何课外书没有读过,能用好这十几年来课本的东西,高考也能写出好文章。2000年高考,一位山东考生的作文《冷香飞上语文》就将课文内容信手拈来,一样写得文采飞扬。可将课本的材料进行归纳分类:
1. 一个材料几个角度:《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亲情友情:《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陈情表》
团结合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国论》《师说》
3. 把课文按照一些专题分类:
民心向背:《谏太宗十思疏》《孟子见梁襄王》《过秦论》
环境保护:《寡人之于国也》)(《阿房宫赋》
逆境成材:《报任安书》《滕王阁序》《勾践灭吴》
自信自爱:《将进酒》《师说》《鸿门宴》《游褒禅山记》
坚持不懈:《劝学》《离骚》《游褒禅山记》
这几种训练非常容易操作,同学们全员参与,收获面大。
分头收集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我充分地让同学们自主合作,按照人物篇、自然篇、社会篇分组来收集资料。人物篇中按内容分为商界、体育界、科学界、娱乐界、政界等;按国别分为中国、外国;按时间分为古代、现当代。自然篇中分为植物、动物、景观和其他。社会篇分为历史和时事。对于有所耳闻的人物事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要求同学们知道多一点。比如: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有钱,但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巴菲特作为股神,他最令人震撼的是捐了一大笔钱给慈善机构,那么究竟捐了多少?捐给了谁?他跟比尔·盖茨之间有什么故事?
什么是“蝴蝶效应”?……
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事,熟悉的事不熟悉的细节,每个小组在自己的领域里尽情收集,素材的内容首先吸引自己,打动自己,然后试图去吸引和打动别人。艰巨的工作分开做,省时省力。再加上每个人的视野不同,展现大家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资源共享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把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
前面提到每周练笔,同学们写完了,教师批完了,工作并没有结束,教师每周将优秀的周练(每班大概四五篇)复印出来,张贴在班上。不少同学会因为自己的习作偶尔甚至仅有的一次被张贴出来而充满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兴趣以及关注生活和自我的积极性提高。其中精彩的内容收录到“小全”系列中去。
课前演也是如此,演讲完后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发言浓缩成200字左右的小短文,用word形式放在班级电脑的文件夹里,作为“小全”的一部分。一学期后,我将其整理起来,印成名为“2007届高三课前演讲材料”的资料,发给每位同学,例如:
未上过学的火箭之父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染上了猩红热,由于严重的并发症,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觉。学校不收他,母亲只好教他读书写字,可是两年后,母亲却患病去世了。在做守林员的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走上了自学之路。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一直读到大学课本,自学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这样一个失聪的人,一个没有跨进学堂一天的人,由于始终如一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樊倩雯提供)
千里马易求,伯乐难逢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个机会将他们炒掉。”“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了之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新的老板开始分析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管理质量;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让第三个人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边跑来跑去。三个人一听职责的分配,和自己的个性相符,不禁大为兴奋,兴冲冲地走马上任。过了一段时间,因为这三个人的卖力工作,居然使工厂的营运业绩直线上升,蒸蒸日上。千里马易求,伯乐难逢,正是这个道理。
(李智荣提供)
如是格式,整理下来,大概20页,这些材料,由于同学们听过一遍,再看的时候,印象很深。再加上是自己身边的同学提供的,所以兴趣更大,容易记牢。
专题归类
例如: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动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就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那么卷柏不走就生存不了吗?为此,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的一个试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并隔绝一切可能让它移走的条件。不久,试验者看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卷柏在几次将根拔出准备游走,却动不了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试验还发现,此时卷柏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可能是它发现了扎根越深水分就越充足。
由此可见,不是环境的水分不够,而是卷柏没有直面问题。相反,只要它不逃避,伸展着根,积极地去寻找深埋在土地里的水分,最终将会枝繁叶茂。
(罗维提供)
不少同学提供的例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一类更好用更实用。
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可能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微型的“系统工程”。收集整理运用的过程中,人人都学到很多东西,可以体现其“知识性”;素材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可以体现其“社会性”,全过程都是同学们自己亲自发现、加工,并参与组织工作,可以体现其“实践性”。
搞“素材小全”是个细活,需要慢工,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要遵循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多元而简约地去强化,就能做到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古语“观千剑而后识器,操百曲而后知音。”通过积累,同学们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一旦有机会表达,就灵活运用,厚积薄发。
高考优秀关于人生素材的作文 篇9
就这样,我渐渐长大,伴着母亲一声又一声的“不要过分地拘泥于小节”的呼告,转眼已经过了数载春秋。我依旧在大量细小物件的摆放上耗费着自己宝贵的时间,还认为这是谨慎细致的表现。是的,我从来未想过留一点弹性空间供自己伸缩,从未!
直到那个落叶纷飞的秋天……
我独自坐在湖畔,凝望着眼前这波平如镜的湖面。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与明媚的阳光相互交融,倒映在水面上,看上去让人心思澄明,只想掬一捧,把那份柔润留在掌心。身后,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粗糙的躯干诉说着多年的沧桑。在秋风的吹拂下,片片榆叶从枝头悄然飘落,在风中缱绻多情,上下飞舞……
那色泽令我心动。在那些随风落下的榆叶中,金黄、乳黄、青黄者,三种皆有。一波又一波,轻盈飘落,浮在秋水上,像一只只小小的扁舟。出于心底的爱怜,我不由得凑近去看,谁知这一看,就让我思绪万千。
瞧,黄叶中间杂生的还有许多褐色斑点,叶片边缘也因缺水而萎缩,彼时那临风飘逸之感于是大打折扣,我一阵心惊,情不自禁地后退了两步。
但是,那汩汩之声像一支芦笛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终没能抵得住诱惑。远远望去,飘零的黄叶随意地散在碧水里,或聚或散,或行或止,简单而又明朗,似神鸟凤凰的羽毛,又似贞女圣洁的裙裾,令人思绪万千。
这份随性,竟美到极致。
此时,母亲已悄然绕到我的身后。她轻轻地说:“落叶真美,不是吗?”我点了点头。母亲微笑着,坐了下来,继续说:“生活就似这一湾碧水,按部就班地日夜流淌是它人生的主旋律。但是你瞧,多几分随性,不但没有破坏这曲旋律,反而增加了几分诗意,对吗?这点随性,不能太多,太多就会给人放肆与浮躁之感;当然也不能太少,太少就会让人觉得单调和枯燥,这么一点,就足够了……”
母亲的话语如同一缕暖阳,照进了我心灵的天井。
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条分缕析的规划,多一点从容自然的随性吧。随性不是漫不经心的懒惰,更不是消极的逃避。它是一种对循规蹈矩的叛逆、一种顺其自然的睿智、一种从容对待流年的淡然。
关于公平相关素材的高考题材作文 篇10
记得那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一家用三轮车载着螃蟹的商贩大声地吆喝着:“快来瞧啊,新鲜的螃蟹!”我们凑上前一看,只见那螃蟹一个个生龙活虎,正在欢快地玩着呢!妈妈挑了几只交给商贩。商贩一拎,把它们放在称上。妈妈盯着天平秤,强调到:“称好了,别缺斤少两了。”商贩拍着胸脯说道:“我的称,你放心!”只见,天平称上的指针猛地一摇摆,停住了。哇,有三斤多啊!
妈妈付了钱,我兴致勃勃地拎着螃蟹回家了。一项精明的妈妈拿起家里的电子秤,把螃蟹放上去。指针往右边微微一扫,停住了。我和妈妈顿时傻眼了,不是三斤多吗?怎么少了一斤呢?
知道被骗了,妈妈骑着车带着我气冲冲地赶到市场。可那辆三轮车已经不在了。站在原地,我仿佛又看到那不公平的天平秤正在左右摇摆着,仿佛又听到那拍着胸脯说自己的称没问题的声音。顿时觉得这一切是多么的可笑。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 篇11
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20分,一伙歹徒统一着装、手持刀具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截至2014年3月2日18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特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被抓获的女暴徒如实交代了作案的动机和作案全过程。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认定,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必备理由】这是2014年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这起暴恐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引起了人们对恐怖暴力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中国政府的打击恐怖势力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今年的一件重大热点事件。
【素材解读】这么一起严重暴恐案让所有中国人震惊了,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过去中国人只是远远地看着外国的恐怖案件,然后享受着自己的高速经济发展成果,以为恐怖袭击跟中国人无关。现在暴恐案突然发生在人们面前,引发社会的震动。这则材料的核心是公共安全的问题。它促使人们深刻地反思暴恐发生的根源,反思我国的民族政策、反恐政策,以及平时人们的反恐安全意识。人们猛然间发现,这些方面我们过去做得都不够好,以致于给恐怖袭击留下了很多可利用的漏洞。
【适用论题】我们可以从暴恐案发生的根源上去思考,适用论题:①搞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②坚决打击恐怖势力;③文化的力量。可以从案件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上思考各种安全漏洞,适用论题:①安保不能有漏洞;②依法治国;③生命是一切的归依。可以从现场伤亡情况上思考人们平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和逃生技巧,适用论题:①暴恐犯罪不再遥远;②危难之中见素质;③逃生技巧也重要。
二、雾霾下的中国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并影响人体健康,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近年来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2013年12月9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北京市2014年2月20日启动霾黄色预警,21日12时,又将黄色预警提升至橙色预警。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我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是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雾霾天气首次纳入。
【必备理由】雾霾天气是近一两年引起人们严重关注的灾害性天气,它已影响到全国很大范围,甚至已经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今年的两会上,雾霾也成为了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甚至在记者会上发誓向雾霾宣战。雾霾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词。
【素材解读】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忧虑,也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议论。多年来我国只是埋头发展经济,一心追求GDP,而对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却一直漫不经心,甚至有人提倡先发展,后治理,现在终于尝到了破坏环境带来的苦果。为发展经济,就不顾生存的环境了,这是现阶段中国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则材料的核心是发展与环保的关系问题,是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
【适用论题】我们可以从雾霾产生的原因上去思考,适用论题:①保护环境,爱护家园;②环保与发展的关系;③局部与全局。我们也可以从企业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适用论题:①自私为祸之源;②个人与社会;③公众与知情权。雾霾话题比较大,也比较热,可以作为许多话题的论据使用,议论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比较适用。
三、舌尖上的安全
曾几何时,橡皮蛋、注胶虾、避孕黄瓜、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苏丹红、毒生姜、下水道龙虾、假牛肉、添加剂饮料等等各类问题食品甚嚣尘上,让每一个中国人心惊胆战,吃吧,要生病,会致癌,不吃吧没法生存。什么时候才能给民众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2009年6月,国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打击了部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侵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食品仍时不时地被媒体曝光,今年的3. 15期间央视更曝出一批食品问题触目惊心的企业。今年两会期间,“舌尖上的安全”再次被提上日程,网友和代表们希望管理部门“重症下猛药”,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惩、重罚,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饮食安全。
【必备理由】食品安全问题已是多年的老问题了,社会上一直对这个问题有呼吁,也引起过政府重视,制定了法律,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却愈演愈烈,终于成了今年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了今年百姓极其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是今年的一个关键词。
【素材解读】食品安全问题多年引起人们的热议,今年更是成了两会的热门话题。究其本质,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是对人的生命是否重视的问题。黑心企业主把自己的私利置于人的生命安全之上,而政府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可见生命安全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没有重视。这就必然要引发人们思考,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不重视生命的国家,一个不重视生命的政府,一个不重视生命的社会,还有希望吗?所以这则材料可以引发非常深刻的思考,也可以适用多种论题。
【适用论题】从政府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生命,是一切的归依;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③加强行业监管,导正行业风气。从企业的角度,适用论题:①诚信,是商家生存之本;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③利益与公德。从社会公众角度,适用论题:①监督缺位,安全缺失;②慎待食品,慎待生命。
四、杀医案频发,谁来拯救中国医生?
近年来,中国南北连续发生多起医疗暴力事件,2012年4月13日,北京一耳鼻喉医生被刺;2012年9月4日,深圳一鼻炎患者伤4人;2013年10月25日,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2014年2月17日,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被一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死亡……这一桩又一桩的医院血案,不仅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来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谁来拯救中国医生?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对此回应说,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
【必备理由】医患矛盾是多年来的一个焦点,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今年以来,更成为了中国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甚至引来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最终导致习近平亲自对这一焦点进行表态。杀医案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词。
【素材解读】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但为何今天变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原因应该有好几方面:一、当下医患已部分异化为一种金钱交易关系。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在一些医生眼中,病人异化为一张张“缴费单”,医院过度市场化,偏离了医院的公益本性,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二、医疗腐败损害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药价依然虚高,与此同时,医生收药品回扣、收红包,让整个医疗行业和医生的社会形象一落千丈。三、部分医生的素质不高,医德缺失,态度恶劣,不愿与患者耐心沟通,成为压垮医患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四、糟糕的社会风气。近年来有许多人在遇到矛盾时,喜欢闹大事情,以获取法外的利益,而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也常常为平息事态,满足某些人的要求,这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糟糕的社会戾气。
【适用论题】从政府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②加强行业监管,导正行业风气;③医保,民生之大事。从医院、医护人员角度,适用论题:①职业道德是立身之本;②医者仁心;③依法行医;④利益与公德。从社会公众角度,适用论题:①尊重,人与人交往的基础;②依法维权;③现代公民的素养。
endprint
五、我国将立法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
央广网北京2月27日消息(记者侯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正在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有两项议程格外引人关注,一项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还有一项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草案将9月3号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号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必备理由】近年来,日本社会不断右倾,日本政要不时发表否认侵华历史的言论,企图颠覆二战结论,为他们的罪行开脱。这不仅引起了中国人的愤怒,也引来了世界正义人们的声讨,中日关系跌至冰点。全国人大准备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这是今年的一个重要事件。
【素材解读】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军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敌入侵的最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而南京大屠杀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二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而日本政要不时发表否认侵华历史的言论,企图颠覆二战结论,为他们的罪行开脱。我国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对日本右翼的反击,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多国如波兰、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等都有二战公祭日,而中国迟至今日才设立,也算是迟到的慰藉了。
【适用论题】①二战胜利成果不容否定;②坚决反击日本右翼;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斗争需讲究战略战术;⑤永志为国牺牲者。
六、央视暗访东莞色情业,引爆网友热评
2014年2月9日,央视播出记者暗访东莞色情场所报道,报道称东莞不光在一些休闲娱乐场所存在色情活动,在某些被称为城市名片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里也有明目张胆的招嫖卖淫现象。10日,东莞出动6000警力清查涉黄场所,抓捕67人,查封12家涉黄娱乐场所,事后并处分了包括东莞公安局长在内的多名责任人员。此事引发网上两派网友论战。网上一片“东莞不哭”、“东莞挺住”,以及“央视好样的”、“把黄赌毒一网打尽”等帖子。
【必备理由】打击黄赌毒是公安部门常年的行为,这本不是什么热点新闻,但这次扫黄,不仅规模大,而且处理的人员层级也高,更让人注意的是,网上两派的论战十分热闹,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东莞扫黄成了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
【素材解读】东莞扫黄本不是什么重大新闻,然而此次行动却引起了网上两派的激烈论战,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仔细观察双方帖子,可以发现,喊“东莞挺住”的一派,其实是对央视话语霸权的抵制,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地方经济的保护;而喊“央视好样的”的一派,则是对色情行业的厌恶,对南方发展方式持不同看法。所以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就不是扫黄那么简单了,它还涉及到舆论话语权、同情弱者、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等。
【适用论题】从政府角度,适用论题:①健康地发展经济;②还社会一个清新的风气;③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简单看待。从央视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媒体的责任;②舆论与公平。从社会公众角度,适用论题:①也谈话语霸权;②媒体与腐败;③正气与邪气。
七、习近平调研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兰考县,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结合自身经历,和基层干部群众诚恳谈心。总书记在兰考的系列重要讲话入心入脑,动情实在,既生动又深刻,对开封、对兰考是激励,是鞭策,也是动力,同时也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必备理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廉政的力度越来越大,老虎苍蝇一起打,八项规定得到切实执行,与此相关的,习近平亲赴兰考,掀起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公仆情怀的热潮。这成了今年的一个热点事件。
【素材解读】在经过一年多的反腐倡廉之后,中央强大的反腐力度对贪腐势力起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这时,习近平亲自来到兰考,掀起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公仆情怀的热潮,从正面树立榜样,树正气,立新风,这是党中央树立新的党风、政风的有力措施。这则材料让我们看到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全面的而不是有选择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的展开。
【适用论题】从党中央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反腐还要倡廉;②唱响主旋律;③榜样的力量;④务实与务虚。从社会个人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坚持正能量;②榜样的力量;③人生的意义。
八、公务员的“裸年”现象
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2014年春节一些公务员抱怨以前过年的福利今年没有了,更不用说“额外福利”了,随后,在各大网络论坛上,关于公务员“待遇差”“工资低”的吐槽声不绝于耳。不少公务员反映,以往过年,单位都会发几百元不等的购物卡,或者水果、挂历、台历、春联和过节费,聊表心意,今年则什么都没有,只有自己掏钱买;在单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介绍,以往过年的时候总会有给领导送土特产的情况,作为司机的他们当然也会收到这些土特产,自从中央出台多项规定后,这些隐性福利今年就再也没有了,都感叹不习惯。
【必备理由】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三公”消费和公务员的隐性福利等得到极大遏制,而今年的公务员“裸年现象”更导致不少公务员抱怨,甚至引发春节后公务员辞职跳槽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是今年春节后的一件引人关注的热点事件,公务员“裸年”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词。
【素材解读】多年来,公务员除了正常收入之外,逢年过节还有许多隐性福利,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纷纷的议论,更不用说有些官员的贪腐行为令到人们十分愤慨。今年的“裸年”现象引来人们称好和公务员吐槽,令人深思。其实中央禁令、八项规定约束的都是违规违纪行为,叫停的都是不应得的福利,并没有削减公务员的合法收入。但长期享受的福利立刻消失了,自然会有抱怨,但不合理的事物该取缔就要取缔,这也是改革的阵痛。从今年春节看,中央禁令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并且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实效,还要继续加强公务员收入等情况的透明力度。把不该有的福利砍了,加强公务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当然,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同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基层公务员制定更为合理的待遇标准。
【适用论题】从中央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反腐须有魄力;②改革就会有阵痛;③也谈公信力。从公务员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正义与私利;②个人与全局;③胸怀苍生。从社会公众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只有透明,才有信任;②隐性福利也是腐败;③公仆与主人。
九、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推出
2014年3月9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接受媒体采访,对于大家都关注的“延迟退休方案何时出台”问题作出了回应。他表示,延迟退休将会采取渐进式的做法,方案和实施的时间表都会在2020年之前出台。尹蔚民表示,渐进性、小部分和分阶段将会是延迟退休方案制订的方向,至于很多人关心的时间表,他说:“延迟退休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这个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必备理由】延迟退休方案已经沸沸扬扬传了很久了,它牵涉到千千万万的在职工作人员,特别是中老年职工,今年有关部门终于出面正式作了回应,事件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延迟退休成了今年的一个热点词。
【素材解读】延迟退休这项政策是比较复杂的社会政策,涉及人口的结构、劳动力的供给,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秩序健康的发展。决定公布以后,社会各界包括不同群体都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认识。作为政府来说,肯定要通盘考虑,制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方案,做出最科学的决定。作为职工个人来说,则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些公务员是愿意延迟退休的,而有些职工是不愿意的。所以,这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个人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的问题。
【适用论题】从国家角度,适用论题:①发展是硬道理;②改革须全盘考虑;③改革就会有阵痛。从职工个人角度,适用论题:①个人与国家;②自私自利要不得。
十、腾讯上新浪开微博“讨骂”
南都讯 记者张东锋 2014年3月21日,作为互联网服务商大佬的腾讯,出乎意料地在其竞争对手新浪旗下新浪微博开通了名为“腾讯公司”的认证微博,一时吸引众多网友围观,当日仅用1条微博就吸引了逾12万粉丝。
“我们曾左思右想,这历史性的第一篇微博中该说些什么。反复思忖后,还是决定直抒胸臆:我们是来‘讨骂的!”昨天10时,@腾讯公司发布了在新浪微博的第一条长微博,解释开通这个实名账号的主要原因是用于倾听用户的声音,希望听到关于腾讯和公司产品问题的反馈和建议。
【必备理由】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时刻都离不开网络了,网上交友,网上消费,甚至现在还有了网络金融,而各网络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顶级的互联网服务商,这次腾讯直接上竞争对手新浪门前“踢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这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事件。
【素材解读】腾讯公司上新浪开微博,这件事绝不止表面那么简单。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都已离不开网络,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成为了中国企业新贵。多年来,腾讯公司在中国网络社交领域一直一家独大,不愁有人分食大饼。现在,这家第一社交网络突然向竞争对手第一社交媒体致敬,上门“踢馆”,“门户开放”听取意见,反映出的是竞争的加强,是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压力,反映出中国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同时,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开微博,这也是一种独出心裁的竞争技巧。
【适用论题】①竞争,市场繁荣的源泉;②没有躺着生存的市场;③互联网激烈竞争时代来临;④斗争需有策略;⑤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单位:广州市47中学)
责任编校彭琳
关于朽木可雕的高考作文素材 篇12
这使我又想到精美的“龙腾盛世”,其原料不正是1600公斤的枯树根吗?它经过53岁的师玉敬历经两个月的雕刻、蒸煮、晾晒之后,化成了翩翩欲飞的龙,成为传世之作……这不也说明朽木未必不可雕吗?
因此,绝对地说“朽木不可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朽木”遭腐蚀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只是外部朽烂,有的则是内部朽烂;有的只朽了一部分,有的千疮百孔。对不同的“朽木”,要区别对待。真正不可雕的是那些朽透了的木头,非但自己无用,还会污染其他木头,只能将其投入炉火。而对那些单单朽了外部或只朽了一部分的,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付之一炬了,只要剥去朽皮,除去朽孔,仍有大用处。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 篇13
联想
世界上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过思考就不易发现。很多考生文思闭塞的主要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如果考生善于运用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则思路自然宽阔。优秀作文的考生一大特点就是:看到话题,就激发多方联想,展开由此及彼的思考,一但想到,文章构思也就成功。
如是依托一个寓言故事引申的诚信话题,许多考生马上就此寓言的寓意展开议论。自然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有的考生却独辟蹊径,自创新路,他们联想到诚信失去以后这个年轻人的处境。如此一来,写作空间就大了,想象空间就大了。《中华读书报》就在当年8月选载了两篇北京满分作文《诚信扔掉之后》《诚信专访》,都是描述这位年轻人的心路历程。这是接近联想。而蒋昕捷和吴斌的接近联想能力可谓丰富,他们就地取材,轻而易举地扣住话题完成联想。20蒋昕捷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飞马踏燕,他一下子就想到赤兔马,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仅仅花了50分钟的时间。年陕西满分诗歌《无题》的作者吴斌说,他有些灵感是从考场上临时抓来的,比如首句拉开窗帘就是从教室里的窗帘得来的灵感。不能不感叹:对于优秀的写作者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触动心灵,没有什么不可以写入文章。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是很容易被我们联系的,比如今年的非典。2003年高考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浙江状元文《石碑上的历史》,就将思维的触角探到当今现实生活――非典,又由非典疫情联想到古代相关的灾疫,文章采用古今对比鲜明的双轨式结构,以古代县官和当今村民黄四娘的选择来扣题,分合恰当,起结新颖,立意深远―――在以情代理根基深厚的中国农村里,一个村妇说出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难道还不是对情感社会的反思、对理性社会的呼唤吗?这给人以一种历史使命的凝重感。
有的文章就是借用联想帮助展开全文结构,如浙江满分作文《放平你的秤杆》。作者先由话题联想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杆秤,这杆秤就是客观标准,又由此联想到秤杆的问题放大了看,也就能看到国家的问题。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认识事物要摆正情感地位置这个中心。
想象
想象是人们利用记忆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在写作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方法是下面三种:或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或想象细节描写,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如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因话题限制性增强,诚如华南师大人文学院院长、高考语文阅卷组科组长柯汉琳从评卷情况分析,议论文对于写好这个话题无疑更具优势。许多考生就事说理,形成文体色彩单调这样一种局面。但有的考生具有知难而进、遇难则强的心理素质,不乏想象力丰沛的才情之作。如满分作文《从泪走到血》一文,考生马上扣住话题定位到孙膑身上。他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因此,他从来没想过庞涓会加害于他,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最后,他消灭了庞涓,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可谓结题凝重,立意高远,颇有见地。作者以此为题材,穿越时空隧道,想象和孙膑见面,并以记者采访手记的形式,予以实录,读来感到形式新颖别致。而江苏作文《乌鸦的自白》,则采用了记叙体的寓言故事。以乌鸦为第一人称,指出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将乌鸦这种益鸟当作不祥之物,而对容易传染病菌的宠物却爱护有加,明显的就是根据亲疏远近来看待事物。这篇寓言故事因其想象独特而获满分。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关于孔子的高考作文素材07-04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 关于校园安全05-13
关于文学的高考作文06-29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09-01
高考关于敬业的作文12-20
中学生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06-19
关于高中作文话题创新发展的素材07-21
关于高考作文的预测题09-07
关于高考作文拿高分的技巧10-23
关于青春的高考优秀作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