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2024-09-01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共12篇)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篇1

亲情,是一首绵延的歌,承载着对过去、对现在的所有。温婉的曲调里,铺满了思念、宽容与疼爱:高昂的音符中,凝聚了满满的爱意。它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记忆里,我有一段永远无法释怀的回忆。

那是一个夜晚。北风呼啸着,吓得我直打哆嗦;草儿摇摆着,弄得我的头晕乎乎的--------我迈着艰难地步子,终于走回了家。可我发现,我撑不住了,当我想叫一声爸妈时,我躺在了沙发上。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清醒了。我缓缓地准备起身,却分明的看见,躺在我病床边的父母。他们睡得好甜、好香、好熟,但他们的额头上,丝丝皱纹,颗颗汗珠,更是清晰可见,也不知道昨晚他们为我担心了多久,才有这难得的安宁。

或是我才离开不久吧,就听见他们焦急地叫唤我的名字。我急忙走进病房,母亲父亲一脸煞白,关切的目光停在我的额头,嘴里絮絮叨叨的:“怎么样,哪里不舒服?”“哎呀,都是我们不好,害你发高烧40度。”父母这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焦急、搀杂着心痛与希冀的......我甜甜地笑了,拥入他们的怀里,开心地说了句,没事了,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他们也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原来,昨晚我刚躺下,父母就发现了。他们放下一天劳累的心灵,投入到照顾我的工作中来。那晚,母亲摸了一下我的额头,不知与父亲说了什么,父亲就二话不说,急匆匆把我往医院里背。我在父亲宽大的背上熟睡,在母亲焦急的呼唤中坚持。就这样,我才能在第二天早晨顺利醒来。

就像种子经过太阳的亲吻,变成茁壮的大树,我们沐浴在这亲情之中,相互进步、相互支撑。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篇2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 每天早晨, 羚羊睁开眼睛, 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 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 狮子从睡梦中醒来, 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 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 几乎是同时, 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 迎着朝阳跑去。

同学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活就是这样, 每当太阳升起之时, 我们就应当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题目自拟。 (2) 除诗歌文体不限。 (8) 字数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审清题意, 确立中心

1. 分析材料, 弄清倾向

命题材料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 只有审清了材料的思维指向, 才能保证准确把握话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羚羊, 还是狮子, 他们眼睛一睁就想到奔跑, 为生存奔跑, 为生活奔跑。我们要围绕“奔跑”这一中心,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奔跑”的表层, 而应该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 由动物联想到人生, 由奔跑联想到竞争、拼搏和奋斗。或可描摹漫漫人生旅途上的“奔跑”情景, 或可展现生活道路上的“奔忙”画面, 或可抒写青春花圃中熊熊燃烧的“奔放”激情, 或可流露奋斗拼搏中由衷发出的“奔波”感叹。当然, 你还可以纵议自己终生都要竭力“奔向”的某一个既定的生活目标、追寻的理想王国、“有奔头”的精彩人生等。

2. 紧扣话题, 拟写标题

(1) 恰当借用材料中的原话作为标题。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迎着朝阳跑去”就较好地揭示了话题中心, 我们可以将它稍加修改作为标题《迎着朝阳跑去》, 也可以稍加修改《迎着朝阳奔跑》, 这样既切合题意, 又简明扼要。

(2) 在话题中心词前后添加修饰语以揭示话题材深层内涵。如:《奔跑人生》、《奔跑的美丽》、《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和《为奔跑而生》。

二、选择素材, 构思表达

1. 搜罗古今中外“奔跑”主人事, 运用细腻笔触, 浓

墨重彩, 推出一组组生活镜头, 展现“奔跑”之景, 激励生活斗志。

(1) 由“迎着朝阳跑去”马上想到“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 可以用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定格夸父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的特写镜头。

(2) 由“奔跑”想到“马拉松”运动。公元前490年, 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 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 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这位信使用35小时走完了150公里的路程。但是斯巴达人却说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 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 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 (距离为42.195公里) , 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 人们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 一直延续至今。

(3) 由“奔跑”想到亚洲飞人刘翔。

2. 聚焦于“奔跑”之情理, 运用华丽语言, 激情荡漾, 阐发人生哲理, 表达“奔跑”哲理, 启迪人生思考。

(1) 孔子为理想一生“奔跑”。

(2)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诺贝尔、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奔跑”一生。

(4)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 爬雪山, 过草地, “奔跑”两万五, “莫道雄关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写好开头, 力求出彩

简述所给材料, 突出话题倾向, 揭示文章中心。

借用格言、诗词名句、歌词来揭示中心, 增添文采。

有一首民歌抒写人生感慨, 其中几句歌词这样写道:“人生到处总奔忙, 酸甜苦辣已遍尝。莫道奔忙无收获, 秋风过后金菊香。”一位诗人也这样吟咏:“奔流千里狂澜起, 浪啸九州天地歌。奔流一泻风云涌, 去留激情天地乐。”

四、结构严整, 条理清晰

1. 可以采用总———分———总局式:

(1) 提出中心论点。 (2) 摆事实 (古今中外) , 讲道理, 证明中心论点。 (3) 联系实际, 深化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

2. 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

(1) 提出中心论点。 (2) 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 (或小标题) 。 (3) 采用并列形式由点到面展开论证, 或逐层深入, 层层推进。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篇3

有人说这位女孩敢于在作文里揭发父亲,是大义之举,体现了她的真诚和勇敢;也有人指责她不守孝道,靠暴露自家隐私博取考官的同情,违反人伦。近日,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位考生江媛,听她讲述高考作文背后的隐情……

高考前夕,一向崇拜的父亲突然携公款潜逃

今年18岁的江媛,是上海市徐汇区一所重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她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江作明是上海市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母亲李菊珍是一名医生。

从小,江媛就在母亲和亲友的讲述中了解到父亲的优秀。因此,在幼小的江媛眼里,父亲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为了让女儿茁壮成长,江作明时常给她讲自己的奋斗经历。他经常对江媛说的一句话就是:“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逆境面前,一定要咬牙挺住,这样就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江媛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她不断用父亲的话激励自己,从小学到高中,她的成绩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她的书法、绘画作品还得过省级比赛的名次,钢琴演奏也达到了专业水平。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她的人生该是多么美好!

2007年4月30日晚9时许,江媛在家里兴奋地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在刚刚结束的摸底考试中,她获得了高三年级文科第一名。江作明早就答应过女儿,只要她考进年级前五名,“五一”节就带她到上海市的游乐场玩。可都快11点了,父亲还没回来,焦急的江媛实在等不下去了,拨打了父亲的手机。

然而,父亲的手机关了。江媛安慰自己:也许是父亲太忙了,没时间回来陪她。于是她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爸,您还在加班吗?别太累了。如果您实在没时间陪女儿,女儿也不怪您。祝爸爸晚安!”发完信息,她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江媛家的门铃突然急剧地响了起来。透过门镜,她看到两个穿警服的中年男子和一位青年女子站在外面。打开门,其中一位民警问:“这是江作明家吗?”江媛点点头,正要进一步询问,母亲李菊珍从卧室出来了,民警走到李菊珍面前,向她出示了搜查证。李菊珍推开江媛,小声地向民警询问着。然后,她对江媛说和民警叔叔有事情谈,让江媛先出去一下。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江媛接到母亲的电话,要她回来。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母亲眼睛红红的,再看屋里,有被翻过的痕迹。江媛哽咽着问:“妈,发生什么事了?”李菊珍抑制着悲痛,把女儿搂过来,说:“没什么事,是你爸厂里保险柜被盗了。公安为查清账目,要看一下账本。而账本被你爸爸放在咱家了,所以你爸让他们过来找的。”“那为什么爸爸的手机一直关着呢?他怎么不给家里打电话说一声呢?”“你爸爸临时要出差,没来得及打电话给我们。”李菊珍安抚着女儿。江媛望着母亲,一种不祥的感觉油然而生。

江媛对母亲说要去学校上自习,然后从家里走了出来。她来到父亲的单位,径自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只见上面已经贴了封条。江媛顿感不妙,来到副总经理办公室,找到和父亲一向要好的公司副总陈为民。

江媛焦急地问:“陈叔叔,我爸爸出什么事了?”陈为民见纸包不住火,只好说:“孩子,公司保险柜里丢了160万元现金,是被人打开后取走的。掌握钥匙和密码的只有你父亲和公司会计夏小丽,夏小丽说她没开过保险柜,而你父亲从昨天下午就失踪了……”江媛听到这里,脑子“嗡”的一声,再也忍不住了,跑到卫生间,捂住嘴痛哭起来。

过了许久,江媛止住悲声,回到陈为民办公室,叮嘱他不要把自己来过的事告诉母亲。然后,她拿出镜子,把自己的脸仔细修饰了一番,这才迈着沉重的步子,慢慢走回家。

江媛走到客厅里,只见母亲的房门虚掩着,她悄悄走过去,通过门缝,看见母亲正端着一家人合影,一边看一边吧嗒吧嗒掉眼泪。江媛有心上前安慰母亲,可又怕母亲担心自己,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

江媛又给父亲打了几次电话,在确认无法打通后,她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爸,您真的不要女儿、不要这个家了吗?不管您做过什么事,女儿都会原谅您的,请您快回来吧!”

难忍悲痛,母女相依为命共同面对苦难

江作明这一走,李菊珍母女相互用谎言安慰着,可在背地里,两人都不知流过多少眼泪。李菊珍怕影响女儿学习,骗她说江作明去中央党校学习了,不便和家里联系。江媛明白母亲的苦心,极力表现得很镇定。可她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每天都要发短信,明知父亲看不到,可还是自顾自地发着。她在上课时开始走神,夜晚失眠,这极大地影响了她的精神状态和复习进度。

2007年5月中旬的一天,学校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结果,江媛出人意料地由年级第一名骤降到了第35名!班主任、代课老师乃至校长都大为震惊,纷纷找她谈话。

晚上回家,江媛发现屋里坐着一对中年夫妇,在房间里东瞧瞧西看看。江媛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说,是她的两位老同学,好久不见了,来家里参观一下。母亲把江媛关进房间,和客人在书房里密谈。江媛偷偷地靠近,隐约听到母亲在和客人讨论房价事宜。

江媛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她失落地躺在床上,手抚父亲和自己的合影,泪水大颗地滴落。

从这天起,江媛更加沮丧,听课不集中,好几次被老师点名批评。后来,老师实在担心她,以为她是因为早恋影响了学习,于是把李菊珍叫来。李菊珍本来就因丈夫的失踪而备受打出,心情非常坏,现在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这让她一下无法承受,史无前例地大声责问起女儿来。江媛在母亲的责问下,无力地辩解着,并保证一定好好复习。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李菊珍有个急诊没在家。江媛正强迫自己安心复习,门铃响了,是上次的两位买主。江媛问他们有何贵干?男买主说:“你妈没跟你说吗?你们的房子要卖,我们上次没看仔细,想在付房款前再看一遍。”江媛连忙说:“哦,是的是的,我妈是告诉过我。”她客气地把买主让进来。

正看时,李菊珍回来了。看到女儿在陪买主看房,她一切都明白了:这一段时间,女儿一直在装作不知内情,她的心里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啊!想到这儿,李菊珍鼻子一酸,连忙用手捂住了脸。

李菊珍又和买主在书房里讨论了半天,大概是看出她们急于把房子出手,买主趁机提出降低房价的要求。李菊珍无奈答应了,草签了协议。买主走后,她向女儿说明了一切。

原来,江作明在单位早就有作风问题,不仅受贿,还找了一个女下属做情人。李菊珍早知道了这一切,可由于她一直深爱丈夫,想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才没和丈夫闹。得知了全部真相,江媛反倒镇定了许多。她擦干泪水,询问母亲房价的问题,父亲欠了多少公款?母亲悲凄地回答,她们家150平方米的房子只卖了120多万,那辆奥迪A6只卖了15万,江作明走前已经把家里大部分存款偷偷转走了,所以现在她们不仅面临没房住的危机,连以后的生活都成问题。

江媛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自己那架德国产的钢琴面前。抚摸着钢琴光滑的琴身,江媛百感交集,她平静地对母亲说:“妈,把它卖掉吧,好歹换几个钱。”

李菊珍一听女儿这样说,眼泪像断线的珍珠般滚落。这架钢琴是女儿最心爱的东西,她几乎每天回来,都要在钢琴前坐下,弹奏一曲。李菊珍毅然对女儿说:“不行,这架钢琴不能卖,她是你最心爱的物品,妈妈就是去卖血,也要替你保住它。”

江媛一下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一边哽咽一边劝说母亲:“妈妈,钢琴卖了以后还会有的,女儿会听您的话,将来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挣好多钱,买一架更好的钢琴。现在是咱们家的困难时期,钢琴作为家中的一员,也要发挥它的作用。”说完,她拿起电话,主动联系起买主。

两天后,钢琴和其他一些值钱物件被人一一搬走了,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母女俩相拥痛哭。因为江媛要高考,李菊珍和买主商量好,等江媛考完试后再交接房子。

高考已是迫在眉睫,江媛极力告诫自己专心复习。她想,如果外逃的父亲知道自己不安心复习,也会难过的。为了让自己镇定,她把父亲平时鼓励自己的话从日记本里摘录出来,然后一遍遍翻看,每看一遍就感觉自己坚强了一些。这样经过大约一周后,江媛的成绩又有了大幅的回升。

跨过命运之坎,用高考作文呼唤迷途父亲

2007年5月下旬的一天,江媛拿到新一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单,她又上升到了年级前五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当她经过一位女同学的桌子时,对方朝她轻蔑地一瞥,小声说:“神气什么呀,你爸爸不就是贪官吗?说不定给老师行贿了呢,要不成绩哪能提高这么快?”江媛一下子羞愤难当,想和对方争吵,可又怕让更多同学知道。她委屈地回到自己座位上,趴在桌上偷偷哭泣起来。

第二天上午,江媛上卫生间时,又听到两位女生在议论她。一个说:“高三2班那个叫江媛的,听说她爸携款潜逃了,还拐跑了一个漂亮女下属。”另一个说:“他爸爸受贿了好几千万,公开包养情人,够不要脸的。要是我,早羞得退学了,哪还会在这里装清高,还嚷着要拿年级第一,真滑稽。”江媛实在忍不住了,当即冲上去和两个女孩扭打起来。

江媛由一个品学兼优的乖乖女,变成了爱打架的“问题”女孩,这可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大跌眼镜。李菊珍无奈之下向老师诉说了家庭的变故,提出为了不影响备考,让江媛回家复习。

一下子没有了同学的欢声笑语,江媛有些不适应,可她牢记老师和母亲的叮嘱,忘我地复习着。晚上,江媛坚持写日记,把对父亲的思念、这段困难时期自己的心路历程进行描述和总结,泪水常常模糊了字迹。每到痛苦难当时,她就拿出父亲的话鼓励自己!

2007年6月6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了。在头一个夜晚,母亲担心江媛睡不好影响考试,特意给她开了5片“安定”,让她睡不着就服两片。可江媛没有服药,她对母亲说:“妈妈,请你相信,我会挺住的,爸爸的出走虽然让人难过,但我想终有一天他会醒悟的。我不需要安眠药,我能轻松地应对高考!”

第二天早上,江媛拒绝了母亲的护送,一个人赶到考场。上午进行语文考试,当她看到作文题是“必须迈过这道坎”时,心中一下百感交集。她想到了父亲,想起他说过的话,想起他不在时她和妈妈所受的苦难,她快速而痛楚的心理成长过程……想了足有5分钟,她毅然作出决定:把自己一个多月来的经历写到高考作文里!

在写这段独特经历时,江媛也有些犹豫:是把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写出来呢?还是有所改编?可当她想起自己和家庭的苦难,想起把父亲呼唤回来的愿望,她不由自主地吐露着内心的真实。她也想过,假如有人知道她在高考作文里曝光了父亲,会不会骂她不孝、虚伪?可为了抒写真实的感受,她忍不住奋笔疾书!

终于,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来了,江媛怀着复杂的心情交了卷子。因为头一场考试的稳定发挥,江媛剩下的考试也应付自如,大致发挥出了平时的水平。考后估分,她达到了上海市第一批高校录取的分数线。

江媛的作文情感真挚而动人,给阅卷老师很大的心灵震撼。但由于写的是“贪官”现象,对社会传统道德是个挑战。在判分时阅卷老师意见不一,后来经过中心组专家反复商讨,最终还是给了63分的高分(满分为70分)。不久,江媛的作文内容和63分的高分被阅卷老师曝光给了上海的媒体,她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位在高考作文里“揭发”父亲的学生。

对于江媛的高分作文,社会上有人赞赏,也有人严辞痛斥。广东仲元中学高三语文老师付春洁对江媛的作文大为赞赏,认为应该得高分。她第一反应便是:“这个考生很真诚,文章题目是‘必须跨过这道坎’,这个‘坎’应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考生跨过自己这道坎,说出自己父亲贪污的事情。一般的孩子都不会这样揭发父亲,所以这个考生是有勇气的;二是母亲跨过艰辛生活这道坎。考生写得非常应题,并且构思新颖、主题鲜明,能打动人。”

著名媒体评论人魏无忌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亲都揭发,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揭发自己的父亲,从法律的角度的确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但从伦理的角度却是对亲情的出卖。”

面对社会各界的激烈辩论,记者为了找到事情的真相,辗转和江媛取得了联系。谈到人们的议论,江媛表示早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同时坦承,自己所写属实,不存在任何歪曲事实和故意丑化。她说:“苦难是一种营养,它能让我更健壮。逆境中,我和母亲都承受住了考验,坚强地挺住了,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为自己的中学时代画上完美的句号。如果说大家真的关心我和我的家,那么我恳请大家都来呼吁,让我的父亲及时迷途知返,回到我们的小家,妻子和女儿都在耐心地等候着他……”

(文中人物为化名)

(责任编辑/曹磊)

E-mail:cctvcaolei@126.com

科技与亲情的高考作文 篇4

1、网络上有一个名为《手机使亲情冷漠》的视频广:海边的男青年看着手机,他的女友离他而去;车里的女孩看着手机,开车的家人不见了;会议室里的职员看着手机,身边的同事纷纷离开;年轻爸爸在家里看着手机,画画的小女儿变得透明。直到他们关了手机放入衣袋,消失了的亲情才回到身边,其乐融融。

2、熟悉的.人那里,我们没有秘密,不能掩饰,得不到更多的肯定和赞扬。在他们那里得不到的,我们希望在陌生人那里得到。网络上方便多了,你不捧我,还有别人。巴尔扎克在小说《高老头》里写过一种人,出于某种病态心理,对熟悉的人比较冷淡,对陌生的人特别热情,后来在陌生人那里受骗上当,还不肯醒悟。

3、电视节目《变形计》中,城市农村小孩互换,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互了解,促成了小孩的成长,拾回了曾经被淡漠的亲情。4、有一种亲情的距离叫做“刚刚好。谁会指使儿子使劲撞船?爸爸会!跟爸爸在一起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色彩!

山东卫视《上阵父子兵》携手共同开展父子亲情线*验活动。来到金象山景区,参加亲情体验的3对父子,爸爸和儿子之间的距离,诠释了什么叫“刚刚好”!

亲情类高考满分作文 篇5

到了高三,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无论多贵,只要对我有好处,买!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且价格不菲,但苹果好啊,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这么贵的东西还不买好一点儿的,妈妈当然生气。好的由我吃坏的我妈吃,每次都这样,因为妈妈爱我。

慢慢地我开始疑惑,爸爸又不笨,为什么每一次都买几个不好的苹果回来呢?那一次一个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发现原来爸爸真的聪明了,每一个苹果都很好,肯定不会被妈妈骂,但当妈妈回家后还是又骂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妈妈的苹果又有几个碰坏了。当爸爸正在碰坏另一个苹果时,我才知道原来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门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脸上甜蜜的笑容。这了一会儿,妈妈来拿坏苹果吃。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里又酸又甜,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我是这样被爱的。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贵苹果当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坏的苹果出现了,妈妈就会吃。原来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我看到了。

有些感动,又有些自责,于是决定以后有好东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苹果一分为二,我不能永远被爱,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我也要学会去爱,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所有爱我的人。就这样,这样一份静悄悄的,沉甸甸的爱在我家传递着,以前、现在、将来,绵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个梦,梦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全中国,全世界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个苹果。

原来爱到了大家中传递,一个和谐社会,中学生作文《亲情类高考满分作文》。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篇6

①“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最近,南京一群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②《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l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回家后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注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微信群里回几条,一两个小时没了。”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篇7

2012年安徽卷的作文试题,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 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几年过去了, 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 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 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是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同样的温馨提示, 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 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在提醒, 后者在解决;前者机械, 后者灵动;更为关键的是, 后者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其实, 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做得细、做得精和做得妙”的小处:看到地上的纸屑, 不如自己弯腰捡起来;看到自来水管坏了, 不如先把水堵住;看到小树被风吹倒了, 不如给树培点土等。

从口号式“注意安全”到行为式“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正告诉我们, 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 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昭示着高考作文正在告别“务虚”的诗意迷失, 开始“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在语言张力和表达空间开放的同时, 2012年的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 用心观察生活、社会, 测试“90后”的考生是否心智成熟, 是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 路人为何见死不救?”“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 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 假拍乱象何时休?”在愤怒与反思的交织中, 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醒道德火种、照亮冷漠心灵, 这是回答“道德之问”的“本”。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 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 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一次次地挑战着公平的底线。在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中, 我们渴求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 这是挽救招聘危局的“本”。“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与食品连在一起?在痛心疾首的“软监管”后, 妥善解决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全的突出问题,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本”。

尽管考生有话说了, 但大多说得肤浅, 说得胆战心惊;教师无言以对, 经典的素材、精巧的架构和拔高的立意没有太大的市场。因为, 语文教师大多迷恋“麦当劳化”的作文教学:以素材样板、结构模板和主题母板排列或整合文章, 评价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上述“板块”, 而非“写作素材的实有化、写作情感的真诚化、写作态度的负责化和写作思想的深刻化”。如此下去, 高考作文异变成又一种专门考核知识的职业性、技术性的考试。

“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这一高考作文试题需要考生整体观照、细心揣摩, 更需语文教师的直面和深思:这种贴贴“注意安全”标语式的作文教学套路, 怎能保证下一届走出考场的考生继续直言呢?

2012年安徽卷作文试题偏偏又在写作思维上做足了工夫。一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已有的因果关系中, 变因为果、倒果为因地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或从原有事物功能的相反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规则, 尽量多地增加思考问题的视角,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以问题为圆心, 向四面八方扩展, 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 寻找和更新更多的途径、答案或方法。

早在1984年, 叶圣陶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报》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 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 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 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 这道作文试题再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应试技巧的训练源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治本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一方面要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不仅要“知”, 而且能“行”。

作文就是“写”, 不提“说”,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但我们一直以来置若罔闻。语文“三老”早就提出“口头作文”的必要。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 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就很有好处。”张志公先生指出:“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这是不全面的。”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 可以看他的笔记, 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现已陷入进退两难的作文教学不妨在此开拓, 或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高考亲情的作文 篇8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亲情的牵挂高中话题作文800字-关于亲情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亲情的牵挂,是温暖的阳光,甘甜的泉水,清新的空气。亲情的牵挂,是真情的挂念,是爱的无私奉献。

去年,我和父母一同去云台山游玩。由于我生性活泼,好奇,便征得父母的同意,与同龄人一起走在旅游团的.最前面。

那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我们在“小寨沟”沿途看完景点,准备返回时,天上顿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导游说:“大家赶快往下走,待会要下大暴雨了。”人们无心思观景了,都加快脚步往回赶。果不其然,先是无情地刮起了风,刮得树枝胡乱舞动。紧接着,狂风夹杂着暴雨犹如脱缰的野马,朝我们呼啸袭来。当时有的人带着伞,被狂风吹得,也撑不开。本来,我也相等父母一起下山,可我被人浪催促着,无法停下来,只能往下走。暴雨好像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山上的一条小河也在涨水,已经没过了脚背脖子,我虽然过了河,但父母走得比较慢,过了一会儿,河水又涨高了怎没办?我从内心里为父母担心。

暴雨像巨大的瀑布仍在下着,人们冷得浑身打颤,衣服全湿透了。我走在山脚不远的小路上,而我牵挂的是还在半山腰上的父母。大家都慌乱而着急地往下走。由于人多,山路滑,只能是慢行了。再走走停停的几次反复中,我总算走下了山,来到一个小店避雨,人们一个个被暴雨浇得想落汤鸡。

我在山下的小店焦急地等待着,还不时冲出小店看看父母回来没有。终于我在人潮中找到了他俩的熟悉的身影,我连忙扑上去抱住了他们。爸爸抚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傻孩子,你一定在担心我们吧?其实,我和你妈最牵挂的还是你,我们一路边走边看,怕你滑倒了,或是摔坏了。现在咱们都平安无事,这比什么都好。”

关于家庭亲情的作文 篇9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亲情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庭亲情的作文 篇1

这几天我看妈妈很忙,决定给妈妈洗脚。

今天晚上,我对妈妈说:“妈妈,等一会儿我给您洗脚好不好?”妈妈有点惊讶:“我自己可以洗的嘛。”我急了,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得帮我一起完成。”妈妈无话可说,只好答应了。

我先找来一个洗脚盆,然后去水龙头旁边接水。水终于接好了,我把手放进去试试温度——哈哈!不烫也不冷,刚刚好,正适合洗脚。我把洗脚盆放到地上,说:“妈妈,可以洗脚了。”妈妈开心地说:“好的!”

妈妈脱了鞋子,把脚放进洗脚盆后,我一会儿搓搓这儿,一会儿搓搓那儿。不久,妈妈的脚就变得干干净净。妈妈摸摸我的头,激动又欣慰地说:“我的小宝贝长大了,谢谢!”说着,她高兴地笑了。

看着妈妈幸福的神情,我也高兴地笑了。

家庭亲情的作文 篇2

我的爸爸和妈妈总会在我生病时细心地照顾我。有一次我生了一场严重的病,爸爸妈妈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呢!

一天晚上,我突然觉得肚子非常难受。于是,我下床去告诉爸爸妈妈。可走到一半我就上吐下泻,非常痛苦,我想我是不是快要把命都吐没了啊!爸爸听到了我呕吐的声音,一下子把妈妈叫醒,然后立马把我扶到卫生间,还不时地问我:“你怎么样了?好点了没?”他见我病情根本没有好转,就让我先去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连早饭都没吃就把我送到医院去了。我先验了血,验完血我坐在座位上等。过了一会,爸爸告诉我化验结果,对我说:“你得挂好长时间的盐水了!”

在挂盐水的这段时间里,妈妈一直在给我讲成语故事,还不时地问我:“好点没?”爸爸则是在我不舒服时带我出去转转。

当时我是多么感动啊!

家庭亲情的作文 篇3

当我们摔倒时,父母会伸出手扶起你,教你如何面对;当我们受欺负时,回家向父母倾诉,他们会帮你消除烦恼;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父母也会与我们并肩前行。这一切一切,都蕴含着点点滴滴的亲情,需要我们去感受、体会。

亲情,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因为亲情就像琼浆蜜露般滋补着我,使我每天的精力都特别旺盛,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力量。

有一次,我本以为期末考一定会有很好的成绩,但出乎意料的是成绩一泻千丈,排名也退之万里,实在令人难受。从这以后的一段时间,我都为此而烦恼,也一直不敢向我的妈妈如实说明这些。但毕竟还是逃不出我的妈妈的“火眼金睛”,被她看穿了。我的妈妈却没有责骂我,而是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改进。终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的成绩果真更上一层楼。难道这不是亲情的力量吗?

亲情是风,吹动着我前进的步伐;亲情是雨,补充着我的能量;亲情是闪电,时刻警醒着我的`所作所为。

记得在我六年级的时候,因将面临毕业考,所有的学习都得变得紧张,时间也被安排得密不透风。虽说这是人生中必定要经历的阶段,的确很辛苦,但有了爸爸我的妈妈日月的支持,也不是觉得很疲惫,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幸福。在挑选以后所要学习的中学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于是就报考了那间中学,因为竞争大,压力也随之加重,但我的心中依然保持着平和的心。出了成绩后,自我的猜测应该能进入那中学吧。但……意想不到的是,它早已与我无缘,离我千里之遥,我失败了。不但毁灭了自己的愿望,还辜负了父母的一番心思,怎能不伤心呢?接下来的日子更不用说了,于是自己沉默了好多天,也没胃口吃饭,脆弱的心已击垮。这当然让爸爸我的妈妈十分担忧。最后,爸爸实在看不下去了,狠狠地给了我一个巴掌,刹时我惊住了,这是爸爸第一次打我,多么重手啊。不过还是要谢谢这一巴掌,它令我在气馁中拉了出来,不让我再沉浸在伤心中,使我继续前进,最终也获得了成功。

关于异地高考现实困境的反思 篇10

一、异地高考的门槛设置问题

异地高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拥有高级中学学籍的学生跨省份、跨户籍所在地, 取得高考所在省、区考生资格, 且以当地考生身份参加当地高考, 并享有与当地考生同等和平等高考权利的一种高考制度。异地高考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合理补充, 是促进高考招生公平的重要表现。但是, 异地高考政策出台后, 全国出现了“遇冷”风潮, 异地高考改革举步维艰, 出现教育公平坚冰。

首先, 异地高考的门槛设置就存在问题。从国家政策中的准入条件上看, 随迁子女参加高考须满足三项条件, 一是家长必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 缴纳各种保险, 系常住人口;子女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城市的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如果有其中一项不满足的话, 随迁子女便无法享受参加异地高考的机会, 那么受教育机会公平也就无从保障。另外, 这三项条件的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也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说?以上设立的准入条件使得异地高考的方向指向了随迁父母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 而不是教育公平。这种高要求的有限开放反而将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象———进城务工的社会中下层群体给排除在外, 这种大的方向性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异地高考政策实施走向精英化, 与“应然目标”相距甚远。

另一方面, 通过查阅各地的异地高考方案, 可以总结我国异地高考方案大致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是以北京为代表, 出台了过渡方案, 设置的开放门槛相当高, 且只开放了高职;二是以上海、广东为代表, 推出了与居住证政策结合的异地高考;三是以黑龙江、浙江等为代表, 推出以随迁子女的学籍为主, 只对父母工作、居住场所提出了一定要求;四是以江西为代表, 只对学籍提出了要求, 不对随迁子女父母的职业、住所、社保等做出要求。而作为人口流入量大、流动频率快、教育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 在异地高考设置门槛方面被指过高, 被网友戏称相当向中央交了一份“白卷”。

在笔者看来, 这个问题是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盛行的强烈表现。改革开放后, 我国严密的户籍管理整体上有稍许松动, 但是就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户籍管理反而不断加强。而我国的高考制度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 分省下达招生计划的数量和质量差距较大。加上我国是一个城乡差异比较显著的二元社会国家, 高度集中的计划资源配置模式, 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很长时间内持续面对地域差距扩大的严峻现实, 且这种现实进一步直接体现为教育需求和利益的城市中心取向, 即公共政策反映体现甚至优先满足城市居民的利益, 教育的主流话语权执掌于城市, 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因而, 异地高考受教育既得利益集团阻抗, 他们的子女在拥有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基础上, 还希望尽可能使其子女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以实现自身教育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流入地与流出地利益协调问题

异地高考确实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范围触动城乡、城际不同利益人群的一个两难命题。实施异地高考, 不仅可以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 减少更多的留守儿童问题, 推行高考同城待遇, 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 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但是, 流入地利益代表者表示担忧, 因为异地高考的政策松动, 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一方面是给城市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流入地利益代表面对着本地优质资源总量有限、人数急剧增多, 担心本地与外来生源利益失衡、高升学率会遭到破坏, 进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高考移民”风潮等。异地高考改革实际上需要两者间的博弈, 这种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改革, 不是增量改革, 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而如何切蛋糕, 保证整个社会的公平,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三、政策执行与落实问题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异地高考改革只是高考改革里面的一部分, 并且异地高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它涉及到国家的各项制度, 所以只是单一允许随迁子女有在异地参加高考的资格根本只是改革中的皮毛, 丝毫没有解决更为本质性的问题。实行异地高考, 设计操作很复杂, 这是对有关户籍制度的破除和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的问题。高校的招生指标都要重新洗牌和分配, 必须根据每个地方考试的人数进行再分配才合理, 否则对流入地的户籍人口又是冲击和不公。值得注意的是, 异地高考关键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前几年被严查的“高考移民”现象, 就是钻了招生政策的空子。实行异地高考, 确实会促进公平, 但必须强调可操作性, 包括法律层面上有很多问题要做。

而在异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 却遇到重重阻碍, 其在于教育改革缺乏顶层系统设计。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尤其是教育领域的改革, 更是需要具有全局的视野。而国家却没有树立整体、全面的改革理念, 没有从其他层面来保证异地高考的稳步前进, 配套改革跟不上, 丢失了宏观调控的责任, 只是放手让各地去制定方案。

四、破除异地高考现实困境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推行异地高考政策的现实困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革:

第一, 倡导公平教育理念, 保障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主张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群体在资源分配方面进行补偿, 通过对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使用不同的尺度, 使得两者最终能获得相同的生活。这就是被后来广泛用于经济、教育等社会领域“补偿原则”。

第二, 加大教育财政投入, 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管教育有无力量减少它自己领域内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这种不平等的现象, 但是, 如果要在这方面取得进步, 它就必须事先采取一种坚定的社会政策, 纠正教育资源和力量上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教育财政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异地高考真正矛盾之处就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而破除此困境, 最根本的就要加大教育投入。如何进行教育财政支出, 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两条思路展开:一方面以国家为主体向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之地倾斜, 改变这些地区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高考招生名额少等问题;另一方面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 创造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大批的进城务工人员为这个城市创造了财富, 所以他们的子女应同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 本着“利益均沾”原则, 有权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和服务。通过这两个方向的努力, 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 统筹全局整改, 设立国家督导机构保证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改革是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一部分, 它依靠于整体改革力量的发挥, 因此, 它的成效显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国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全局意识, 应跳出自定的教育领域圆圈, 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做好清晰的时间表, 明确改革的责任主体和推进机制, 有序地推进改革进程。其中, 改革过程中,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户籍制度的背后是与之挂钩的公共服务、社会资源等, 而目前我国城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较大。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因此, 要真正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 也需对症施策, 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让更多的人在中小城市, 甚至在农村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户口的“含金量”相对均等后, 户籍制度的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那阻碍异地高考实施的一块“硬骨头”才真正被啃碎。

其次, 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我们可以改变过去按照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划定录取名额的办法, 而根据各地的考生人数确定大致相同的录取比例。或者, 逐步实现高考和高校招生地方化, 即主要由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水平, 实行积极的差别对待原则, 继续实行高考录取中倾斜政策, 保证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关键。但是, 对于违规或非法获取的利益, 无论面临多大阻力, 都要坚决予以取缔。如严厉打击高考移民、胡乱加分、艺术与体育特招作弊等情况, 实行“阳光招生”, 接受全社会监督。

最后, 加强法制建设, 构建促进教育公平的监管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在教育改革中专门提出“强化国家教育督导,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教育公平监管机构, 从异地高考的制度和组织体系上保障教育督导部门履行对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责任, 协调相关部门对异地高考中的不适方案予以尽快调整, 定期向社会公布。

参考文献

[1]孙新, 杨淑捷.异地高考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分析[J].教育评论, 2013, (1) .

关于亲情的高二作文 篇11

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淡淡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平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一改往日的缠绵,电闪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4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火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极,大吼:这么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了,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到我处约四十分钟,母亲应该在晚上七时就会到达,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时了,还没见到母亲,我开始着急,开始埋怨,鼻炎也适时发作,喷嚏连连更让我觉得寒冷和烦燥。一趟班车“嘎”的一声,在溅了我一身脏水后停了下来,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了车门。

我接过母亲沉甸甸的行李,一言不发朝家走去,母亲走在身后唯唯喏喏地说:本来想坐直达的,可后来又买到火车票了,所以就晚到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嫌直达班车的票价要比火车票贵一倍多。

初八午饭后,母亲说:你帮我把这衣服的边放放吧。我望望母亲身上我淘汰给她的衣服,也真有点象裹棕子,太窄了。我把剪刀、尺子递给母亲说,我下午还上班呢,你自己改吧。晚上刚到家,儿子就报告说母亲把衣车针弄断了。再望望母亲,呵呵,衣服让她改的凹凸不平,针脚歪歪扭扭,衣车针不给她拉断才怪。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很能干的,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况且往年我淘汰的衣裤给她后,也是她自己修改,还挺合身,为何这次改不好呢,我心里直纳闷。

晚饭后,我一边帮母亲重新修改衣服,一边与她闲聊。母亲说,自去年始,她的眼睛看东西就很模糊了,如今针线活基本做不好了。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说是白内障,不是很严重,能看得见就不必花那个钱,到时严重了再说吧。

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脑后粗大辩子已换成小麻雀尾,那干练、好强在菊花般的脸衬托下已变成柔和与慈爱,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

在我处小住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要回老家了,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已是孩子他妈的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自从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土的这座小城定居后,与母亲抑或兄妹相聚,成了我最大的企盼。

外婆在母亲5岁多时就已去世,母亲忍受了太多没娘孩子的苦,有了我们兄妹后,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妆——毛衣袖子拆了,在煤油灯下为我织成一件漂亮暖和的毛衣,弟弟出生后,把毛衣全拆了,为弟弟织了毛衣毛裤。在我启蒙上学后,我也不象别的小伙伴一样,把书挟在腋窝下上学,而是把书装进绣花书包里。那是母亲利用工余把一条不能再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书包,再在上面绣上五角星、向日葵等,就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书包。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不知引来多少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下打工潮的诱惑下,我曾荒废学业,外出打工,是母亲的諪諪教诲又让我拾起书本。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丈夫结婚前,母亲不知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母亲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在农村生活的弟弟也是自由恋爱结婚。

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衰老了。素有做粗活比得上一个男人的母亲在前些年的一次伐竹中不小心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以及腰部现今每逢刮风下雨就酸痛;患了眼疾也是捂着掖着,每次报给为生计忙碌的子女们却均是一封封平安家书。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谨记母亲“什么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的观点,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照片里的亲情

看着这张全家福,映入我眼帘的当然是——外婆,只见她满头银发,一脸慈爱沧桑,脸上的条条纹,显得神采奕奕。

第一次见到外婆是我五岁那年,当时妈妈跟我说这位老人是我的外婆,我不知道外婆是什么,妈妈只好说是妈妈的妈妈。我一脸茫然,嘴里嘀咕着:这么老了还像妈妈吗?妈妈大吼了我一声,我只好轻声地叫了一声:“外婆好!”妈妈有事先回杭州,把我一个人扔在了外婆家,我望着眼前这个老人,她虽然没有凶神恶煞般地对待我,可我总感觉到她有点像狼外婆。妈妈走了,她会不会也像狼外婆一样,把我的脚趾头一个一个地吃掉。我忐忑不安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幸好妈妈回来了,当然我的脚趾头也一个都没少,我逃命似的跟妈妈回到了杭州。

后来上小学了,在暑假里,妈妈又把我送到外婆家,说是陪伴陪伴外婆,我心里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比起上次那要好多了。只见外婆又苍老了好多,满头的一根根银色般的白发,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诉讼着岁月的沧桑。

一天,我与表哥他们出去玩,一不留神,膝盖摔到水泥地上,擦了一层皮,还好外婆给我上了点药,也就没事了。可是,过了两天,我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这次摔得真惨啊!竟把原来的疤给摔掉了,鲜血淋淋,阵阵刺痛钻进我心里。看我嚎啕大哭,表哥吓坏了,赶紧叫来外婆,外婆背着我就往诊所里跑,别看外婆平时慢吞吞的,但此时却是健步如飞。在诊所上好药,外婆又把我从一楼背到六楼,看着气喘如牛的外婆,她今天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狼外婆,倒像是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外婆说,这几天我是不能下地了,脚也不能弯了,不然的话,伤口又要裂了。我连上厕所也要外婆背,她简直成了我的拐杖。外婆怕我闷,还给我讲故事,陪我玩游戏,剪纸,画画,没想到外婆竟样样精通,后来听妈妈说,外婆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师,在乡下执教三十多年,一直到退休。难怪我在外婆身上看到了:坚强、毅力的影子,她还告诉我做人要诚实厚道。暑假结束了,妈妈来接我了,我含着泪恋恋不舍地跟外婆告别。

今年过年,妈妈跟我说外婆今年八十岁了,我们要去陪她过年。我兴奋了好几天,终于在27日晚上回到了外婆家。28日是外婆的生日,我们拍下了这张全家福,那老人虽然满脸皱纹,但是慈祥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祝愿外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父亲沉默的亲情

亲爱的爸爸,谢谢你对我的爱。幼时,我贪坐在你的膝上;如今你只能牵着我的手漫游。爸爸,可无论我多大,我多高,你的沉默,你的温柔,永远都是时境中最令人铭记的温馨。父爱如山,你一直是这么一个形象。

说出来也怪丢人的,小时候我从来都不自己梳头。每每都是等妈妈做完早饭再让妈妈帮我梳,也因此常常迟到。我从来没有让你给我梳过头,因为我坚信你绝对不会梳头,然而沉默无言的你在那时却让我出乎意料。

那时,妈妈与朋友一同旅游,于是家里只剩下我和你。

上学的清晨,眼看已经迟到,我却还在和头发作斗争。一旁的你拍拍桌子,“来”。你轻轻出声。

我一手抓着木梳,头发上带着还未扯下的发绳挪向你那边,转身跳起不安分地落在你膝上。你轻巧地拿起木梳朝我比划着,另一只手却不知怎的将我的发绳从千丝万缕中解救出来。

凝视着镜中你乱乱的胡茬,我仍在不断置疑。

你悠悠地将我额前的长发捋到脑后,宽厚的手掌再将耳前的发也一一抚回,动作轻柔似让我无法察觉。我仿佛闻之白鸽振翅声,但注视天穹却无丝毫踪影。最终万籁俱寂,只有明媚的阳光奇异得叫人睁不开眼。

煞是尖锐的梳齿滑过我纠缠的发,你轻压发的根部,缓缓扯着发结,宛如一阵如水的风将我的发抚平,我却浑然没有知觉那疼痛感。

大大的掌慢慢拂过头发,确认无误后,再将先前解下的发绳绕上去。你轻推我,才说道:“快,上学去。”这一推宛如靡靡钟音敲响尚在陶醉中的我。

在阳光底子下,蜜色的绸子仿佛在你脸中衍生,我心中也似这蜜色般,甜到窒息。窗框斑驳倒映在你身上,光影变幻环绕着你周围,室内只有无言。

“爸爸,反正都这么晚了,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学了?”娇俏的女儿磨蹭着脚底的鞋子,先打破了这温情。

“快上学去!”伟岸的父亲下打着简单的命令。

感谢你,爸爸。

关于外公的作文:感受亲情 篇12

摘要: 现在,外婆外公总忙于耕地,种些好吃的给我们,那天我在帮外婆收玉米时,我突然发现外婆的头上长了好多地白头发,外公外婆一天天老去,可我却没有为他们尽力„„

世界上的每一份感情都是值得珍惜的,在不知不觉中我感受到了亲情,友情„„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东西失去之后,就不在拥有。记得是六年级的时候,外婆家因为要搬迁就住在我家,那些天我真的很感动,每天放学回家,外婆总爱坐在楼下与同龄的老婆婆们聊天,每天晚上十点总很“准时”地来到我的房间,说是因为睡不着而来看看我。

那时幼稚的我信以为真。其实,外婆每天到楼下去,只是为了看我回来,因为在冬天的时候她也总坐在那,晚上,她是为了给我盖被子而故意闹的闹钟,这些都是在后来外婆住进新房后妈妈告诉我的,这时我才明白外婆的用心良苦,可我,在她住在我家时,总爱说她脏,说她不会做好吃的饭,现在我很伤心,伤心当时我的无知,还好现在外婆外公都健在,我因该好好的对待他们,把以前的无知补回来。

现在,外婆外公总忙于耕地,种些好吃的给我们,那天我在帮外婆收玉米时,我突然发现外婆的头上长了好多地白头发,外公外婆一天天老去,可我却没有为他们尽力。

上一篇:春节最开心的一件事下一篇:税收票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