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的反义词

2024-10-24

本质的反义词(共13篇)

本质的反义词 篇1

1 风俗习惯、禁忌:道德?法律?

从法律的起源说起:原始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禁忌, 马克思认为那是道德的起源, 其实不然, 那应该是简陋的法律, 原因很简单:它缺少道德的自觉自律性, 同时它身上有着法律所特有的最明显的特点——由强制力保证实施。

1.1 从风俗习惯的形成看

通常, 我们最初被告知的原始社会是这个样子的:人人平等, 共享生活资料, 尤其喜欢强调所有人平均分配, 经常还拿老人举例子, 以此来说明原始社会的道德,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中国很多地方就有这样一种规矩:弃老。比如在湖北郧县等地就有大量弃老洞的存在和弃老传说, 在武当山周边也发现了大量掩藏于灌木草丛之中可容一人大小的窑洞, 这些窑洞是古时用来寄放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的, 称为“寄死窑”。弃老的习俗不仅仅是中国特色,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也都有弃老的习俗。而有些原始部落表现的则比较极端, 达尔文在南美洲火地岛的考察中发现, 当地的原始社会土著居民在冬天缺乏食物的时候时, 总是先吃掉老年妇女然后吃掉狗, 理由是“狗可以捕水獭, 而老太婆却不能”。

根据有关资料推断, 造成弃老习俗的原因大概有三:首先由于原始社会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食物缺乏是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没有剩余产品养活精疲力竭的老人;其次当时社会处于蒙昧状态, 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很少, 老人丧失向大自然索取现成食物的健康体魄后便成了集体的累赘;同时当时人类以氏族为单位, 群居野外的生活方式, 造成了供养老人的困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基本上就有了供养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的足够食物, 同时, 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知识和经验逐渐汇集在老人身上, 体力衰竭、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能以其丰富智慧和经验积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于是出现了由“老人无用”的旧观念到“家有老, 是个宝”的社会意识的转变。大量“寄死窑”后来被废弃而成为遗迹。

这一切都说明原始社会时一切的规矩都是出于实用, 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为了部落能存活下去, 弃老也好, 杀老也好, 养老也好, 都是出于这个目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从这点上来说, 原始社会根本不存在道德的作用。而原始社会的法律是为了维护整个氏族部落的利益, 为了保证一切人的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 遵守法律就是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就是好的, 善的;违背法律就是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就是不好的, 就是恶的。就这样, 原始社会的道德由原始社会的法律产生。

1.2 从禁忌的形成和表现看

对于原始社会, 一般人都认为原始人会自觉的遵守氏族内部的各种禁忌。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 是一种假象。人们只看到原始人在自觉地遵守氏族内部的各种禁忌, 但却没有想过, 在形成这种效果之前的几万年, 甚至十几万年里, 多少代人不断地“试错”, 用生命的代价去总结经验最后才形成禁忌, 多少人因不断触犯禁忌而被处死, 最终才形成了原始人会自觉遵守氏族内部的各种禁忌的状况, 它的形成和实行是要靠强制力保证的。

一般来说, 对触犯禁忌者本身最常用的处置办法是献祭和忏悔, 严重者则实行鞭打、罚款甚或驱除村寨、处于死刑。如在埃及王朝形成之前, 埃及人将鳄鱼、山羊等被敬为图腾动物, 凡有杀害者, 概处死刑;在南非有个野兔部落, 倘若有人误食了野兔肉, 无论他是一般部民, 还是酋长、显贵, 都要按照禁规敲掉他的若干颗牙齿。在我国纳西族, 虎被认为是自己的祖先, 如猎人打死了虎, 轻者要受到鞭笞, 重者要罚款, 有的还要坐水牢。

这些禁忌大多明确而有具体的处罚措施, 凡是违背这些禁忌的, 轻者是献祭和忏悔 (类似罚款和警告处分) , 罚做苦役 (类似拘役) , 重则被处以酷刑, 甚至处死。也只有在这种明确的具体的由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禁忌的不断影响作用下, 原始人才学会遵守禁忌, 才会生存发展。如此强制力, 如此效果, 是道德所永远不具有的。所以说禁忌应该是法律而不是道德, 这也就说明原始社会同样存在法律, 同样需要法律, 并不是只有阶级社会才需要法律。

2 法律的本质作用

在原始社会时, 法律基本上都是维护全体成员或者说是整个氏族部落的利益, 维持人类社会秩序, 保证氏族部落的延续。进入阶级社会后, 法律的内容有了变化, 一部分内容是维护全体成员的利益, 体现维持人类社会存在所需要的原则;另一部分内容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如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规定:杀死他人的奴隶如同损坏他人物品一样, 不负刑事责任;奴隶主可以任意处于自己的奴隶;在日本, 武士也有权利随意杀死不向自己行礼的平民。马克思看到了这一点, 并认为这一方面就是法律的本质作用。问题就在于这二者到底哪个才是法律的本质作用呢?维护社会基本秩序还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马克思哲学认为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也就是说本质必须始终存在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之中,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 其他的非本质属性可以暂时的发生改变或者抛弃但是本质却不能变。从这儿我想到了刘邦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这三条可以言尽法律的本质作用。说刘邦是为了缓和矛盾也好, 收买人心也好, 不可否认的是这三条最简单的法律只是为了维护了人类社会, 一个正常、稳定的人类社会的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秩序。这说明了维护社会基本秩序才是法律的最本质的作用, 至于维护阶级统治利益那是属于在满足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前提下的更高一级的作用。而且无数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 如果有统治者违背这两种作用的主次顺序, 那么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朝代、什么社会, 都必将产生推翻这种统治阶级的暴力革命。

3 马克思主义法学突出阶级性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纵向上没看到原始社会中这种由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所起的作用, 而将其与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割裂开来, 没有看到其一脉相承的联系;横向上只看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 没看到其维持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本质作用, 可以说犯了自已一直所批判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 没有彻底贯彻唯物辩证法, 只把法律看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斗争的工具”。这种观点会否定法律的合理性, 忽视法律应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而这种错误并不是偶然的, 因为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 还是后来的列宁, 毛泽东, 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都是阶级矛盾阶级冲突最激烈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阶级矛盾是他们所处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此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很明显受到了那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特别重视阶级性, 强调阶级矛盾。历史证明这种理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增强了人民的反抗意识, 同时在镇压反革命,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这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体现。

但是由于过分夸大阶级性, 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法律的科学性, 它破坏了“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原则, 不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 同时为一部分人搞特权、凌架于法律之上提供了借口。由于阶级性造成的司法实践的缺陷, 法律为阶级性左右, 不具有稳定性, 也使人们怀疑法, 这些都不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普法工作的进行。“自由和民主、博爱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 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个模式放在这里也很合适:“法律不是阶级社会的专利, 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参考文献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2]张中秋.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什么是商业本质的“本质”? 篇2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时 间: 2014年8月

近年来,人们对商业模式普遍产生了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回归商业本质。此时我们发现,如何解读“商业本质”反而成了问题。

2008年,我在理论界率先提出商业形态概念,对商业本质的研究必须以商业形态为基础。

首先,商业形态就是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组织形态。

商业形态的概念来自商业流通领域,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经营组织类型(简称“业态”)。比如,是零售商还是批发商。零售商又分为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市、杂货铺、连锁店甚至网店等形式,他们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没有本质区别。

我们将商业形态概念延伸、提高到产业高度,即企业在产业中的组织类型和在产业链上的存在形态。不管何种产业或某一产业中的特定环节,一般都存在着各种商业形态。

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按价值链顺序涵盖的商业形态是:投资商、设计商、开发商、建筑(承造)商、(销售)代理商和物业管理服务商等。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商业形态包括加工商、制造商、提供商、运营商和贸易商等。

加工商一无独立的营销体系,二无自主的产品品牌,只能为品牌企业贴牌生产成品,或为中间商生产半成品、零配件,最终沦为别人的“加工车间”。

制造商亦称生产商,一方面生产成品并自行销售(直销或借助加盟商分销),另一方面只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即所谓自产自销。他们拥有独立的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但因依赖自身产能而带有“重资产”风险。

提供商指的是企业提供产品、服务,而且很大程度上借助分包、外协方式。在具备相当技术附加值的产业中,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运营商则是依靠一定的特许经营权,提供综合性、公共性的服务。其特点有三个:一是具有一定垄断性,二是服务的客户广泛而普遍(无指向性),三是一般不生产或提供有形产品,但商业品牌的建设维护相当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提供商”与“运营商”的内涵比较接近。比如,我们一直将中国电信视为电信服务的运营商,但他们却旗帜鲜明地自我标榜为“综合信息处理服务提供商”。

而贸易商销售的产品并非自产,主要方式包括批发和零售。批发逐步已被分销、代理所取代,而且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迅速走向连锁。零售商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但不连锁就难以做大。

其次,基业常青的沃尔玛如何将零售商做到极致?

1945年,山姆·沃尔顿用从岳父手里借来的2万美元,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开设了第一家杂货店。1962年,公司正式启用Wal-Mart商号,并于1970年公开上市。

对7岁就开始卖报纸、送牛奶的沃尔顿来说,薄利多销才是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天天低价”可谓经营哲学的逻辑基础。要使普通百姓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就必须“天天低价”;而要做到“天天低价”,就必须坚持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和每天追求卓越,并推行员工持股分享计划。

1987年,沃尔玛耗资4亿美元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全球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用于全球连锁店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联络。这间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数据库,涵盖了商品来源与流向、仓库管理、顾客、设备投资、管理费用及经营分析等信息。

2004年,沃尔玛率先启用智能标签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条形码。智能标签内含数据芯片,记录着货物的各项信息,无需人工干预就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行物流配送操作,同时还能降低盗窃和假冒产品的风险。

就这样,在互联网问世之前,沃尔玛就解决了自身运营的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问题。从不搞营销广告轰炸,更与商业模式创新绝缘的沃尔玛,在IT设施建设方面堪称“国家级”投入,其收益回报与核心竞争力谁与争锋?

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长居榜首的是沃尔玛;在全球富豪排名榜上,沃尔顿家族位居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之前——其诀窍不过是把零售商做到无人匹敌。

最后,商业模式取决于商业形态,而后者更重要。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商业组织在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前提下的持续盈利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将内外部各种资源和要素系统整合起来,形成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达成利益相关者的一种交易结构。

众所周知,快餐大王麦当劳的利润支柱实际上是商业地产经营:首先把精心考察的店铺租下来;然后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加盟商,将店铺加收20%的租金后再租给加盟商。

商业形态与商业模式二者不容混淆。简单来说,企业必须先明确商业形态,再确定相应的商业模式。

第一,二者的层级不同。

虽然不否认存在一定的互动作用,但总体而言,商业形态决定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一定商业形态基础之上的,同一商业形态下的企业商业模式有其共性(不排斥标新立异)。反之,一定的商业模式要在不同的商业形态之间进行转移、复制,一般而言难度要大得多。

譬如,制造商与零售商属于不同的商业形态,对应的商业模式必然不同。制造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供应链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产品研发创新而提升附加值,以及市场渠道的战略合作。而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则侧重于规模化采购、连锁化销售和快速周转,甚至离不开供货商的入场费、推广费。

第二,二者的重心不同。

可以说,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在确立战略定位以及商业形态之后,所相应采取的竞争模式、运营策略。正确的战略定位(包含商业形态)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盈利,还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同样,正确的商业模式能带来盈利,但如果缺乏科学的战略定位则无法持久和难以扩张。

换言之,商业模式是一种比较成功和稳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相近。而商业形态,则是指企业明确了产业边界之后所确定的组织形态,是在产业链系统中得以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商业本质。

说到底,所谓商业本质的“本质”,就是不同商业形态所决定的企业运营模式;除了内部组织管理模式层面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当然也不排斥在商业模式方面动态创新。

本质的反义词 篇3

人的本质在于创造-试析卡西尔《人论》关于人的本质

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一反常规,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路数。

作 者:田义双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 硕土研究生,贵州 贵阳 550001刊 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6)分类号:B151关键词:人的本质 符号 文化 创造

贫穷的本质 篇4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贫穷的本质》一书,如果大家对贫穷这个话题有兴趣,那么这本书将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这本书研究了穷人面对饥饿、疾病、教育、人口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行为和选择,并且分析了小额贷款、存款、创业、选举等方面对穷人进行政策倾斜所产生的效果和局限。其实大部分穷人是饿不了肚子的,但是却发现当他们有闲钱时却更愿意拿去在营养以外的领域,比如节日庆典,因为他们看不到增加营养对增加收入的直接关系。穷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思想上的穷,书中有一个结论很有意思:人们都有自制力差、时间不耐(宁有一鸟在手,不愿众鸟在林)、懒惰等毛病,并且穷人只所以一直陷于“贫穷陷阱”,原因就在于穷人因为没有资源,很难从这个陷阱中跃出。

我们一直在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对于达到贫困线以下的穷人来说是常识在决定命运,当收入低于一定程度后,所有的获取消息渠道都要花钱,比如电视、报纸、书籍和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人所了解的常识,穷人很难了解和知道,更麻烦的是他们无法判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书中举了一些深刻的例子:印度最贫穷的人身体很瘦小,而原因在于这一代人的母亲在童年时间就营养不良,因为才会生下身材较为矮小的孩子。印度国家家庭卫生研究所显示,约一半5岁以下的儿童发育迟缓,其中四分之一的孩子极度营养不良。

而营养不良的原因不是因为贫穷,而因为缺少常识而导致的疾病,比如印度有男性有24%和56%的女性都患有贫血症。他们并不了解补充铁元素和加碘盐的重要性,并不是买不起,而当他们有钱的时候会买一些更好吃的食物或减少乏味的东西比如电视机。印度人为会婚礼和葬礼花费哪以想象的金钱(中国人也一样)。

意识的本质 篇5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

2.理解意识的本质。

3.把握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教学难点】意识的本质。

【教学方法】通过课本中的典型事例去分析相关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自问引思】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___。

(2)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___________(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的产物、_______的产物。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__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________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的本质:人脑是高度发达的__________,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___。

2、人脑与意识: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本质: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_____。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______,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机能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_______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______。

(4)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______的,意识是______的,物质决定意识。【互问明思】

探究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P35页第一个事例,思考: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课本P35页第二个事例,谈谈他所观察过的动物有哪些心理反

应,比较这些动物的心理反应与人类的意识的区别在哪里?

探究活动三:学生阅读课本P36页第一个事例,思考: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探究活动四:学生阅读课本P36页第二个事例,思考:1.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

鬼神观念?2.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追问深思】 材料一: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任然是这种产物。”简要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材料二:东西方人的信仰不同,东方人信仰玉皇大帝和释迦牟尼佛,西方人信仰耶稣,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一只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切问成思】 判断(1)有了人脑,就能自行产生意识。()(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3)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4)物质能够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课后作业】学业水平测试八 第二课时

1.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人类社会”就是这个产物的象征。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意识是人脑中“海马区”的生理机能 ②人类的意识来源于人脑中的“海马区” ③人脑中的“海马区”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海马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近代以来,人们陆续发现了一些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人类婴儿,其中狼孩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表明

A.人脑并非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并非客观存在的反映 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D.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4.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于2017年8月27日在天津开幕,其会徽——“奔向未来”主体形象由“津”“十三”“张开双臂的人形”“海河”等元素组合构成“火炬”的造型,体现“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奔向未来”的设计表明了 ①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②艺术设计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原始象形文字(如下图)。它既源于生活,又保持着生动、夸张、简约的图画特征。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6.《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八卦”“宅男”“宅女”“闪婚”等,尤其是“搞掂”“无厘头”等粤语词汇也被收录。这些词汇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 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的结果 ④说明了意识是对物质的真实反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所谓“黑色思维”,就是一些人用消极的、极端的观点看问题,只看黑暗而不看光明面,只看支流不看主流,只看问题不看成绩,满眼都是社会的不良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黑暗的、消极的而不是光明的、进步的。这种“黑色思维”是 A.唯意志主义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人脑主观自生的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材料:进入2017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学习的本质 篇6

要发挥教学的促进作用,必须要了解学习的本质。只有把握学习的性质,我们才能在教学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学习是在某个学习场所中学习者个体自身所发生的事情。许多人在一个场所“学习”,但是并不等于说他真正在“学习”。梅耶认为,一百多年来的学习理论研究对学习的刻画可以分为三种主流认识:一是把学习看做增强反应;二是把学习视同知识获得;三是把学习喻为知识建构。我认为,如果加上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看法,学习还应该是自我实现或表现。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学习”,这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一种相对持久的经验变化。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二是学习者外部行为表现。只有内外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实现迁移。如何理解这样的定义呢?首先,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自己身上的。其次,学习是一种经验的变化,而不是身体的变化。再次,学习是内外协调发生的。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包括了认知变化和情意变化。外部行为表现是指学习者通过躯体和肌肉的协调运动来展示所学到的东西,来操作或者执行某些动作,完成任务或者解决问题。学习的本质是变化,是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这就是发展。所以,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发展的本质。内部变化是基础,是根本,外部表现是形式,是承载体。我们既要强调内部的体验,内部的建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外部的表现。教师是通过学生的“表现力”来推断他的“摄取力”。※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4期作者:盛群力

正视偶像的本质 篇7

大力是我的同事,这家伙在公司里最出名的特点就是不修边幅,整日蓬头垢面,夏天穿的T恤衫半个月都不洗一次。尽管他业务能力很强,人长得也算英俊,可是部门里的同事还是对他敬而远之——没有人愿意欣赏他身上的味道。同室的大姐曾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小于再这么下去,一辈子也娶不到老婆。”他却总是振振有词:“你们知道爱因斯坦吗?他是我偶像。”哦,原来他把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当成厂自己追求的目标。

我的小外甥是个铁杆追星族,什么F4、超级女声、周杰伦……对他们的事迹如数家珍,他们的光盘、画报弄得满屋子都是,可就是数学从三年级开始就没有超过60分的时侯,妹妹两口子急得要命,可他却说那些大歌星上学时的数学成绩还没有他现在好呢。后来又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写《围城》的那个大作家从小数学就不及格,弄得老爸老妈哭笑不得。现在可好,钱锤书也成不了偶像厂,因为他的语文成绩也“飞流直下三千尺”,于是又开始崇拜起丘吉尔,说丘吉尔首相小时候电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大活宝。

偶像是一种榜样,而榜样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偶像本身也是多元的,如何去正视偶像的本质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数学家陈景润的成就并不来源于他的不明世故,爱因斯坦的名垂青史更不是因为他的不拘小节。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阿肯色州一所小学的草坪上坐着两个小男孩,一个叫比尔,一个叫约翰,约翰喝了一口可乐后,突然对比尔说:“你知道吗?原来带领我们打赢了二战的总统竟是个瘸腿的人。”

“当然,但他可是我的偶像。”说着他拿起书包跑回了教室,边跑边喊道:“记住,我以后不和你这样的人浪费时间了。”

“哼,他当然也是我的偶像。”约翰对着比尔的背影说,他又吸了一口可乐,然后倒在草坪上望着天空中的云彩发呆。

后来,约翰为了能像罗斯福一样成为瘸子,竟然固执地锯掉了双腿,然而,他没有成为总统,只是在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到过一个奖牌。而那个比尔,则努力学习罗斯福刻苦勤奋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品格,终于,成为了白宫的主人。他就是美国第42届总统比尔·克林顿。

记住:从成功偶像的某一点出发,机械地去模仿,不但不会成功,反而很容易走人一个毁灭自己的深渊!

本质安全的意义 篇8

“本质安全”意思就是本质上是安全的。指从业人员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消除事故风险,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一起构成“人-机”系统的安全。也就是现在所倡导的本质安全的含义,即管理的本质安全、人员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的企业安全目标。

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

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

恐怖事件的本质 篇9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7-19 09:23:33 来源: 凤凰卫视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谢亚芳:新疆和田市一公安派出所在18号中午12点左右,遭到一伙暴徒袭击,暴徒冲进派出所袭击民警,劫持人质,并实施纵火,公安武警迅速赶往现场,当场击毙了数名正在行凶和赋予顽抗的暴徒,成功解救了6名人质,而截至到下午一点三十分,事态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事件当中一名武警、一名联防队员牺牲,两名人质被害,一名联防队员受了重伤,后续处置工作目前仍在进行当中。

而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国家反恐办已经派出了工作组,赶往新疆指挥处置工作。那么有关这起事件,我们要立刻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反恐专家董漫远先生来为我们分析。董先生你好。

董漫远:你好。

谢亚芳:董先生,您怎么观察这次发生在新疆和田市的袭击事件?

董漫远:首先这是一个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一起暴力恐怖事件,它是东突反华分裂势力想要借助“7·5”事件两周年刚刚过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来发动这样一次恐怖袭击,他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恐怖袭击企图破坏这两年来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破坏各省市自治区大家都来援助新疆的建设发展这样一个努力,也就是想要阻碍新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借此机会显示他们的力量,然后企图争取更多的所谓的国际支持。

洞穿信息的本质 篇10

这是商业情报运用的一个简单例子。信息泛滥的时代,情报变得愈加重要。不然的话,就可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个中危险,不难想象。

商业情报的重要性,早已无须赘言。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的分析便会获得不同的情报,因而导致不同的战略制定和企业行为。在充满了“失真、谣言和烟幕”的市场中,分清真伪、辨别良莠,非但是企业领导者必须做的,更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关键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从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对企业的发展有帮助的商业情报?

富尔德商业顾问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伦纳德?富尔德(Leonard M. Fuld),是美国竞争情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指出,情报是运用不完美知识的艺术,是粗略估计和试错的艺术。换句话说,无论你搜集的信息有多么完整和全面,不确定性永远存在。若是等到信息变成了现实,你就可能错失先机,就如同柯达错失数码成像市场的先机。

在他2006年的新作《商业情报密码》(The Secret languag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中,伦纳德?富尔德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经验,用很平实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如何从信息中提炼情报,应用情报。他言简意赅地指出,商业情报的秘密语言,建立在两个基础构件之上,“第一个构件是找到正确的竞争信息;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构件,就是看清市场的混乱,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地分析各个事件”。这几句话,就是伦纳德多年的经验之谈。

在情报的搜集运用中,不恰当的心理会产生迷障,比如自我合理化。伦纳德指出,有两种类型的商业情报致盲,其一就是分析者的个人信念过于强烈,以致掩盖了事情本来的面目。第二种则是单纯的信息过载。也就是说,全面性同片面性一样,也会让人无法看清事情的真相。在这一部分,伦纳德用两个案例分别解释了这两种情况,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同时,他也穿插说明了如何改善情报在公司中的流动。

仅仅克服迷障是不够的,管理者们需要主动出击。这就需要通过“框架”来获取情报,从情报中学习。“你需要知道用哪种框架来进行情报分析,并知道在什么时候应用它们”。框架可以“使你洞悉市场的干扰和噪音……强化信息的选择,过滤掉不相干的信息,澄清竞争的本质”。

不过,别以为作者会提供给你各种可用的现成的框架。提供可以照搬照抄的内容,并不是作者的出发点。你可以从中学习,却不能拿来就用。正如作者一开始就说的:“看透你的竞争对手没有单一的处方,也没有固定公式。”关于这一点,汉王科技的董事长刘迎建也有同样的看法,这本书“不是知识书,而是启迪书……只触发思考,或许还引导读者若有所悟”。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互联网的发达,让信息的获得变得相对容易、相对公平,因而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以为,互联网就等同于情报。但作者指出,实际上并非如此。互联网有着自己的秘密语言,不是简单进入就可以获得情报,而是需要火眼金睛和缜密头脑的洞察。

鉴于互联网是含金量十足的数据库,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提到了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分析情报的关键点。比如他指出,一条重要的情报原则就是:“哪里有金钱交易,哪里就有情报。”还有譬如从对公司的咒骂中掘金,愤怒或沮丧的情绪状态下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都会透露一些重要的情报;博客和各种群、讨论组,也都可以作为情报的来源。

认清“贫穷的本质” 篇11

2011年,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作出版了《贫穷的本质》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就获得当年《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两位作者共同组建了一个专门研究贫困问题的实验室——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旨在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和地区的数量。在实验室研究中,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这也是本书写作的基础。

作者在书中记录大量的亲身体验,对很多赤贫家庭的生活细致入微地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蕴藏在穷人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了生存下去的精打细算。在书中,作者从饥饿、疾病、教育、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出发,分析了穷人面对这些问题时的行为和选择,也分析了小额贷款、存款、创业、选举等方面对穷人进行政策倾斜所产生的效果和局限。

对贫穷家庭日常生活的研究看似琐碎而没有代表性,但往往却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的有效方式。例如, 书中描述的关于“贫困陷阱”的案例,在为“千年乡村计划”制作的推广影片中,安吉丽娜·茱莉曾参观肯尼亚的索里村,一个名叫肯尼迪的年轻农民因为领到了免费的化肥,获得了20倍于上一年收成的收入,并因此攒下了足够养活自己一生的积蓄。这里,免费的化肥成为肯尼迪摆脱“贫困陷阱”的关键因素。但更深入的问题是,既然一点化肥就能让他摆脱贫穷,为什么他自己没有存钱来购买化肥呢?作者在书中剖析了为什么穷人更难于存钱的原因:存钱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因为可存的钱太少,目标看似永远难于达到,因此,为了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而必须长期忍受现实生活的节衣缩食,对穷人来说更没有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贫穷陷阱”会出现的原因。

从这些鲜活故事背后,作者给出了贫穷的原因和本质,最终的目的,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书中所阐述的现实以及作者在试验中所得出的数据,颠覆了很多传统穷人经济学的结论,也促使人们看到,有些失败的援助措施并非源于腐败或者不良动机,而是因为专家、援助者及贫困地区政策制定者的固有思想、对贫困家庭真实状况的无知及惯性思维,导致一些援助政策的失败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政党的本质属性 篇12

政治方向、目标的一致。

从我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史来看,不同政党能否形成和谐的政党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在政治追求、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救亡图强中,我国成立了强学会等各种政治团体,并于19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之后,又相继成立了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等政党。但在反对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党际关系,而是彼此争斗、势若水火,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革命还是改良、君主立宪还是推翻封建统治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但最终都破裂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行合作时,两党在政治目标和发展方向上具有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一旦丧失,两党关系便走向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若干基本原则和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是一致的,国共合作关系得以形成。北伐胜利后,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政治方向,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益,从而导致了国共合作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因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政治追求。抗战胜利后,在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还是使中国仍然成为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个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上,国共两党产生了分歧,从而导致国共合作又一次破裂。

看,什么时候政治目标和方向一致,裂痕,俄国十月革命后的1912月到193月,布尔什维克(前苏联共产党)与左派社会革命党进行了较为融洽的合作。后来,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及农民政策、粮食政策等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最终走向彻底破裂。二战中,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共同反对法西斯统治、实现民族解放斗争中普遍建立了多党合作关系。战后,它们建立新的国家政权,但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实现国家工业化等问题上未能形成共识,从而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关系,是建立在政治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致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始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当时,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各民主党派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党。由于民主党派反帝爱国、追求民主的政治纲领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所以,各民主党派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与共产党团结合作。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在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上保持了一致。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生死相依、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关系,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政治发展目标和方

向上形成了共识,保持了一致。

二、根本利益的共同性,为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提供了不竭动力也就不会有统

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了。”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作为共同体的双方,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彼此帮助、互相扶持的极为紧密的利益关系。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而且针对民主党派人员比较少的状况,积极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发展组织,使其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一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七十多万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主党派是参政党。: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都有民主党派的成员担任领导职务。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就没有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没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也就没有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的巩固。同样,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发挥越充分,就越有利于中共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也就越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和谐关系,还与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保障各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群众的政治、经济、精神利益的实现。我国民主党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政策,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和适当发展。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党和政府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实行了“从简从宽”的定息原则,公私合营私股年息“不分工商,不分大小,不分盈余户、亏损户,不分地区行业,统为年息五厘”。对原工商业者“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特别是在民主党派的政治利益方面,中共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把培养选拔非中共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加大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中的选拔力度,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人士在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

三、党际关系的平等性,为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创造了必要前提

平等是民主的一个主要规定性,指的是大众“一起”以人人“平等”的原则来讨论和解决问题,处理事务。平等也是党际关系和谐的基石。政党关系和

谐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认同的基础上的,而这种认同是以政党的组织独立、。没有平等相待,,绝不会建立和,也不能,中国共产党居于,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共领导的参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促进和实现政党关系和谐,最基本的就是充分体现平等的党际关系。

我国多党合作中党际关系的平等,首先体现在对民主党派组织独立性的尊重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虽然性质、作用和组织规模不同,但都是独立的政党,都是以宪法作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虽然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但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把它们当作附属的团体,决不意味着我们党可以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而且,在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有关文件中强调,不要代替它们确定方针政策,不要干预它们的选举和人事安排,不要干涉它们发展组织的工作,不要代替它们管理机关干部。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并寓领导于民主协商之中,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实施和发挥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式来实现,使民主党派心悦诚服地接受党的政治主张。

为各民主党派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也是党际关系平等的重要体现。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中共中央1989年和分别制定下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在明确各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的同时,对如何有效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举荐他们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的领导职务,进一步发挥他们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都作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在多党合作中,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选的变更、重要会议及通过的文件、重大决定和举措等,中共都要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征求意见,并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中共问题考察调研。出重要建议200多项。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出席重要庆典、慰问、纪念活动,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

党际关系平等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上。互相监督,就是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由于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中共领导人经常鼓励民主党派当诤友,敢于讲不同意见;多次告诫中共各级领导干部,“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并从知情、沟通、反馈三个环节上予以加强,“使民主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中共先后在县级以上监察、检察、审计、教育部门以及税务、土地等部门,聘请了五万多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监督员。

四、基本理念的合理性,为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确立了实践原则

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和外在的激烈对抗;不是要消灭不同和分歧,而是要对不同和分歧进行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不是无原则地一团和气,而是在共谋发展中各得其所、融洽相处。我国政党关系是同和异的统一体,政治方向、根本利益上的同与思想认识和自身利益上的异,构成了政党关系的基本矛盾和运动方式。这种同和异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党性质、构成和功能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和表现方式。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辩证地处理同和异的关系,是建立和谐政党关系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着眼长期合作、稳定合作,形成和确立了一系列正确处理同和异矛盾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为建立、巩固和。

,,它揭示了社会存在和发:多样存在、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就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并把和而不同作为长期共存、共同奋斗的一个基本理念。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性质和作用都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多党合作中,它们始终承认、尊重、包容和宽容这种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明确指出:“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历史,都代表着各自方面的群众。有人要求各民主党派都和共产党一样,如果一样了,则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又何必联合呢?正因为有所不同,才需要联合。如果民主党派的思想作风都和共产党一样,又何必有这几个党派存在呢?”改革开放以后,江泽民同志又强调,不能要求民主党派跟共产党一样,“民主党派都变成跟共产党完全一样,它就没有作用了”。

第二,坚持求同存异。由于我国的多党合作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因此,求同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基本要求。这种求同,既要在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上寻求共同点,又要在异中求同、化异为同上扩大共同点,在不断增进共识中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由于多党合作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因此,存异也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基本要求。这种存异,既要存体现民主党派性质和特点等只能保持而不能消除的异,又要存由于成员构成不同和形势任务变化,各民主党派中出现的但不同于共产党的思想认识方面的、虽然不正确但不属于政治原则和方向上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应当包容的异。求同存异,核心是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异,基本方式是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体谅包容。对民主党派在党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上存在的异,将长期存在和保留;

派提出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异,与其说允许,毋宁说欢迎;对民主党派成员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观点,只要无碍大局、无关宏旨,就要包容和宽容,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工作,在保持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增进共识、一道前进。

第三,坚持互利共赢。这是巩固和发展和谐政党关系的一个根本性理念和原则。我国党际关系建立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以,系,既不是势不两立、我活,党合作历史中,则。例如,当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建立一党政府,而是在“五一口号”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委员,政务院的副、政务委员,所辖的34个部、会、院、署、行中,有50%左右由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党外人士担任。此后,在历届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常务委员和代表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在历届全国政协中,都按比例安排了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协委员、、副主席。6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多党合作中“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

意识的本质是 篇13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答案]C

[解析]“狼孩”“熊孩”“豹孩”有人的身体和器官,没有形成意识,是因为离开了社会生活实践。故选C。

2.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而支配行为的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上述材料中的意识( )

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其内容来源于人脑

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抽象思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错误。正确的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错误。

3.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吉祥如意乐洋洋,创意来源于羊城“五羊衔谷”的传说。亚运会吉祥物是亚运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她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亚运会吉祥物的问世说明(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依赖于意识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D

[解析]亚运会吉祥物的问世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创意来源于历史传说,来源于广州以至中国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项正确。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

①想象是突发的 ②想象的内容是人脑自生的 ③想象的形式是主观 ④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诗人把降雪比作梨花开,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雪这一客观事实),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诗人想象的梨花),可见③④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②错误,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一观点( )

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D.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答案]C

[解析]“取之于自然”“从自然之法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6.根据欧洲航天局制定的计划,“ExoMars”火星探测器将于20xx年正式发射升空,这台机器人可以进行样本采集等工作,并将采集的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即果检测,然后再将最终的检测结果发回地面控制中心。上述材料说明( )

A.没有人脑一样可以产生意识

B.高智能机器可以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

C.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D.机器人的意识的产生也离不开客观存在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机器人没有意识,只是一种模拟智能,是由人所控制的。据此可排除A、B、D三项。

二、非选择题

7.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试分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因此,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上一篇:付出的快乐700字九年级作文下一篇:建筑工地门卫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