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谈军魂论大学文化

2024-10-31

作文:谈军魂论大学文化(精选9篇)

作文:谈军魂论大学文化 篇1

作文:谈军魂论大学文化

什么是军魂? 燃烧弹在我身边爆炸,大火就在我身边燃烧起了,我喜欢吃烤鸡腿,但害怕烤到自己,面临着自己被火烤时,我不能随便移动哪怕几公分的距离!为什么?这是上级的命令,这是我的职责! 前面碉堡里机枪很是凶猛,很多战士中弹身亡,后面的战士们又冲上去,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我只能堵住机枪眼,难道我不想躲过子弹硬向子弹上撞吗?我也想活者看到胜利的曙光,但这是我必须去做,这是我的使命! 即使四面被围,弹尽粮绝,我们也要跟敌人撕杀最后一次, 不惜与敌人同归与尽,因为在我们部队的传统里面没有后退一词,没有投降一词!

这就是我们中国军魂!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兵的一岔接着一岔,他们手中的旗帜没有变,他们部队的传统没有变,他们的.荣誉没有变,他们的使命没有变!即使面临新的战争,他们也一样打赢敌人没有二话 !

是匹野马,就应该驰骋大地;

是只雄鹰,就能够搏击蓝天!

让我们肩负起新的使命,昂首阔步世界大国里,我们永远不会输给别人的!

每一个大学都有一个属自己的文化,它包括每一个大学生的道德风范,精神风貌与求学理念

曾经有一个学生高考成绩特别好,山东大学里的一个招生老师跟他联系说,只要他愿意以第一志愿报考山大,四年学费全免在这样的利益或诱惑下,很多人也许会当即答应的,毕竟山大也错名牌了嘛,但是这位考生却说我想上北大,我上学不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个大学的文化

课本上的知识相对说是死的,但一个大学的文化却是活的,它就在你的 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比如一个大学里的人都乱仍垃圾,你难道会很自觉的找垃圾桶吗?一个大学里打架的很多,当他们欺负到你的头上,你能不还手吗?一个大学里说话粗鲁,讲话很不文明,在这种环境下,你会不受影响吗?不用想也知道,上一级学生的言行举止,办事作风都无时不在影响着下一级的学生们这种风气将传的很久很久

改变一个大学落后的文化,的的确确是很难的,因为这已经成了风气,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它需要几代学生们的努力我们的确不如别人,但我们同样拥有拼搏,只要我们时刻不忘追赶他们,学习他们,我们就会有机会,每一届前进那怕一点点,几年 的时间,我们的理念就会大大 的不一样,我们的理念从原的松弛和懒惰变成了拼搏和追赶,这种精神就会留给我们的师弟师妹们,他们同样会接过这面精神旗帜继续前进,这就是我们的大学魂!

作文:谈军魂论大学文化 篇2

中世纪,大学就其产生来说是学者的社团[1]。大学是知识生产、选择和传播的重要场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主流阵地。那么,什么是大学文化,它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必然联系,又如何实现社团文化的发展,使之与大学文化的发展相协调呢?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所独有的、为大学人共同持有的价值、信念、规范、基本假设与行为形态的综合体系。大学文化一般通过大学内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多方面要素表现出来,如大学的理念、愿景、使命、信念、价值、态度、假设、组织规范与组织制度、组织仪式、故事、传说、英雄人物事迹、组织符号、口号、标志物,以及组织运作程序与模式等。可以说,大学文化是大学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形成凝聚力、形成组织的统一行动的显性的和隐形的价值体系。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状态的晴雨表,是大学软实力的标志。大学文化由若干亚文化组成。其中,大学生社团文化就是大学文化的显性表达。

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一个主要群体,有其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受所处时代的大环境影响,也受大学文化中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学生处于校园、教室、宿舍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极易接受同伴影响,这决定了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而建立的以自发、自愿为原则的学生团体,主要包括各种协会、学社、书社、娱乐部、俱乐部等形式,其类型按照功能来分,主要有学术型团体、公益服务型团体、能力培养型团体、娱乐型团体、兴趣型团体等。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在学生层面的表现,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显性化。大学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往往通过社团文化来贯彻、传播和体现。大学社团具有群体民间性、结构松散性、活动自主性和成员广泛性等特点。大学生社团的发起者大多是大学生或大学老师,因此,社团的宗旨大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这也是大学生社团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

大学的生存发展主要通过其文化的社会功能来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这些功能也要通过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来贯彻和体现。每一所大学都要合理定位自己的文化,要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历史,这也对大学生社团文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文化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以培养有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主要任务。

大学文化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传承知识。传承知识、传播真理、发现新知始终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使命。大学通过其教育教学体系、学术研究、管理制度、课程实施、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实现这一功能。大学社团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有效补充。这些活动有利于强化课内知识和拓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形式多样的各种学术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兴趣活动、体育赛事,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个人爱好,展现了其个人才华,丰富了课余生活。

大学文化的第二个基本功能就是培育人才。育人主要通过品德铸造、专业发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等来实现。价值观教育、品德铸造不能单凭口头说教,要在实践中锤炼。大学社团的各种文化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品格和人格的陶冶。大学生社团形成的良好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活动的有效组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强化了职业定向。社团较为松散的组织结构,使成员之间具有平等关系,能将成员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群策群力,有助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社团活动还能有效地实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防范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于未然。

大学文化的第三个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大学通过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来服务整个社会。不少大学生社团组织面向社会,如向企业拉赞助、提供勤工俭学活动、公益性活动、社会服务等等,为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打开一扇扇窗口,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心、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而且,社团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强化指导新生、引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以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技能培养为宗旨的社团,更是在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着导向作用。此外,社团还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性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展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生活教育,通过“在做中学”,增强大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大学生社团文化建构的几个维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多数本科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学生比例都在一半以上。这就是说,如果一所大学的社团文化具有先进性、自主性和创新性,那么它的文化也同样会显示出良性的发展势头。要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建构大学社团文化上就要关注。

(一)自主发展,培育特色,全面繁荣

首先,大学生社团的发展要有自主性。大学生社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是大学生自己的,其活动宗旨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社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活动参与的自由度。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常常出于自愿。因此,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自主性原则是社团发展的根本。失去了自主性,社团就没有了生机活力。当然,社团的自主发展必须以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政策、学校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为前提。

其次,社团发展应形成鲜明的特色,或侧重学术研究、或侧重社会服务,或侧重专业发展,或偏向艺术活动,或偏向运动与健康。特色是社团发展的生命线,管理社团的上级机构,在社团审批上要避免出现职能相同或相似的社团,避免社团间产生冲突。在社团的分类上,要规定不同级别的社团在职能和活动范围上的不同,要区分好校级、院级、系级社团的职能,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防止恶性竞争,互相争夺资源,导致特色丧失。

再次,要全面繁荣社团文化。强调特色并不是不要百花齐放,大学生社团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类型,是因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只要社团的宗旨有利于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健康向上,不管是学术型的社团还是娱乐型的社团都要大力支持。定位好社团的发展目标,强化对不同社团的分级、分类,才能协调好社团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实现大学文化的功能。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指导

社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社团内部来说,主要涉及到社团申请成立的手续和审批程序、社团的活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制定、社团职能的定位、社团活动的策划、活动经费的收支和使用、社团成员的义务和权利等等。[2]从社团外部来说,主要涉及到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协调好与校内和校外相关机构、部门、团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强化社团管理中心的宏观管理,进行分类指导。通过项目管理,对那些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有显著绩效的社团在活动经费、项目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强化对社团发展规划的指导,及时对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和监督,确保社团活动朝着内容健康、形式活泼、促进交流、扩大影响的方向发展,使社团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学校文化的特色发展。通过建立社团的社会实践基地,对实践基地进行资格认证、挂牌、各种奖励,强化社团品牌活动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其次,要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任免制度和奖惩机制。要发挥社团指导教师在策划、参谋、指导和监督方面的作用。社团指导教师的筛选、任用要形成科学的选拔和管理程序,明确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对工作出色的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彰和奖励。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相关的社团管理政策法规,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相协调,防止有法不依、有令不行。要规范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重视社团资料的整理和保存,重视社团传统、特色活动的传承,实现学校对社团各项活动的宏观监督和具体指导,确保其活动的实效性。

(三)面向生活,铸造品牌,服务社会

首先,面向生活的教育是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高等教育也要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作好准备。社团文化要面向社会生活,就是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生活管理能力、面对挫折、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大学社团开展的宿舍文化评比、模拟应聘、技能大赛,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人生作好准备。只有面向生活,才能全面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职能。

其次,社团文化需要铸造品牌[3]。大学之所以得以延续,是因为它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来实现其价值诉求。不同大学培养的人才受社会接纳的程度不同,主要与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有关。而品牌,就是大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品牌是一个商业范畴的概念,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标志和信誉。标志通过文字、图案标识出来,而其后更为重要的是信誉,即一种承诺、一种质量品质的保证。“211”大学的毕业生之所以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正是因为“211”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品牌。

再次,服务社会要通过社团的品牌活动来实现。社团活动要形成品牌,是因为社团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于社会,品牌活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培养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宿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服务性、公益性的社团品牌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平台。通过各种地区的、全省的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社团联谊活动,推出自己的品牌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大学生社团文化特色发展的几个问题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的集中表现,近些年来各所大学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构创新型社团文化,实现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一)以政治导向突出社团文化的先进性

当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主题,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社团的骨干分子成为社会发展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应突出政治导向,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这成为社团评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社团文化不但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还要彰显时代前进中先进文化的要求。这种先进文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社团文化要体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体现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这就要反对社团活动过分功利化、低俗化、肤浅化,要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寻找喜闻乐见的形式,铸造人格和品格,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大学文化特色统领社团文化的全面发展

大学文化应体现学校的个性,这种个性受到学校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深藏于学校的办学历史中。大学的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都是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社团管理机构应大力支持、扶持那些有助于实现自己学校特色发展的社团,例如,对那些有助于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的社团;对师范院校来说,对那些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技能训练的社团,在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都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应纳入并服从大学文化特色发展的总目标。大学生社团文化应体现特色性、全面性、全员性的特点,即突出特色社团。通过不同类型的社团,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每一个人的发展。这就要强化不同社团在锻炼学生方面的不同作用和功能。全面发展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建立、规范社团的评价制度,通过开展社团的鉴定、评比活动,实现社团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专项研究突破制约社团文化发展的瓶颈

社团的主流群体是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品味、兴趣、价值追求和表征形态体现了大学生的品味、兴趣和价值追求,它也是大学文化、教师文化的显性表现。这就需要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专项研究,使社团文化服务于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实践的阵地,及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进行社团文化的调查和专项研究,还在于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心理特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杜绝社团不正之风,防止拉帮结派,将社团当作实现一己私利的手段。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研究普遍得不到重视,研究成果也较少。其实,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大学生都会彰显出不同的发展潜能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主动创新能力,实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创新[4]。开展社团专项研究,发现社团的品牌和优势所在,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于发展目标与学校特色发展相一致的社团,有助于强化发展优势,有利于凸显社团特色,强化社团发展的定位,强化目标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平台,实现与各大高校社团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及时获得各种指导和扶持,实现大学生文化的全面繁荣。

总之,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清大学生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大学生文化建构的几个维度,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大学社团文化的发展纳入到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轨道上,才有助于实现大学文化的全面繁荣。

摘要: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文化通过传递知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实现其发展。建构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社团文化要自主发展,培育特色,全面繁荣;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指导;要面向生活,铸造品牌,服务社会。当前,社团文化必须突出文化的先进性,以特色发展为统领,开展专项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文化,大学文化,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6).

[2]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4).

[3]陆志华.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品味的变量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中国军魂作文600字 篇3

面对日军的挑衅,我中国军队一忍再忍。但是忍耐并没有带来任何效果。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对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袭击。日军在坦克,飞机,大炮,装甲车的掩护下陆续集结在宛平城下,并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抵抗前,219团团长向全体将士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弟兄们,我们是什么人?”:全体数千将士发出怒吼“我门是中国人。”:“日本人要掠我家园,辱我姐妹,杀我兄弟,我们答不答应?”:“不答应。”:“现在日本人就在城下,面对仇人我们该怎么办?”:“血债血还,血债血还。”

在团长的指挥下,我军将士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上至团长下至士兵,将士们没有一个当孬种,没有一个退缩,战斗场景极为惨烈。由于装备差,人数不足,武器的落后,日军逐渐的站了上风,但是宛平城依然在我们的手里。士兵的妻子拉起了一道长幅,上面写着“宁做英雄的寡妇,不做奴隶的妻子。”

论重视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篇4

1、观念的普及

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传授、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和接受创新创业的理念。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关注和参与创新创业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和创业能力。

硅谷主要风投公司的凯文・康普顿曾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硅谷的创新观念:每逢过节,小辈要去看望长辈。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了,很有成就,却辞职去一家新创办的小公司,而一年半后公司倒闭了,这时你还会去长辈家吃饭吗?大多数人回答不,可在硅谷,人们照样看望长辈,还会受到亲人的击掌欢迎。这就是硅谷的DNA。

2、教育的实效

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经济发展阶段、文化历史传统,影响并产生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大学创新创业文化。比如义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体现了义乌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与需要,他们根据义乌小商品经济及其全国全球辐射的需要,运用网络工具服务小商品的销售,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从事小商品大市场的现代义乌人,对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践的丰富

社会发展变化的多样性、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各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资源、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创新创业的实践也不是单一的、简单的几种模式。考察成功的创新创业实践,都是善于从自身的条件、社会环境的需求出发,找到了发挥自身优势的运作方式。每个大学生都是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意者、创新创业文化的创造者。

总之,重视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深化创新创业文化的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创新创业文化,努力探索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大学创新创业文化。

二是制定创新创业文化的规划。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制定大学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规划,对于指导、推动大学创新创业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文化的高度、规划的角度,对大学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其文化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设计和合理部署,这是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推进大学创新创业实践、丰富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必要举措。

作文:谈军魂论大学文化 篇5

论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

余孝东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号:061040359)

摘要:根植于华夏文化的茶文化,在很早的时候便已脱离了单纯的饮用功能,在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大江南北。伴随着时间推移与历史变迁,以茶为核心和主体,渐渐融入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体系。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亟需良好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引导与教育,茶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在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上展开一些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

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特点,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

第1页,总5页

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茶道是茶叶品饮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核心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这正是中国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

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人曾总结道“茶与儒通,通在中庸;茶与禅通,通在神和;茶与道通,通在自然”。茶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情趣对当今人与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益的参考,正如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所说“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校园中,茶文化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根洪老师开设的选修课《茶文化》,其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别是茶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在茶艺表演时要用到的礼仪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礼俗。引导学生讲礼仪,尊礼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思想和道德观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茶味人生”,人饮茶时茶味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要如茶一样:人生之旅,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有风浪与挫折相伴。人生如茶,有淡淡的苦涩。亦有咀嚼不尽的甘甜,茶味不管有过怎样浓郁的甘甜或苦涩,最终会归于平淡,正如同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最终总不失质朴与平凡的本真。告诫大学生要先吃苦,多拼搏,不要养成“好逸恶劳”,爱享受的思想。又如中国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的精神,启示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自然规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茶文化带给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可以使他们能抛开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茶文化中倡导的礼仪、礼俗。让当代大学生能养成文明的举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谦和礼让,敬爱为人的良好品格。有的同学在习茶心得中写道:“做人,不需要过多的背后议论.而需要更正面的直接沟通,时时换位,彼此谅解,如同玻璃杯中浮动的根根绿茶,虽有碰撞,但由于水的磨合,使矛盾的对立面轻轻反弹,没有损伤,唯有动态美,慢慢地,随着摩擦越来越小,茶叶也沉淀出一分静态和谐之美。双赢的魅力也在这一片不断的摩擦与自我抗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如千姿百态的茶造型之美;茶艺表演的韵律美与动作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茶具之美;茶馆的环境美;茶包装之美;茶香、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多媒体教学,有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茶文化之美,是一种“淡美”,茶文化之美,能启真扬善。淡淡的中国文化传统之美融会其中,学生徜徉其中,尽情领会,可以开启心志,怡情悦性,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启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而是心与物联姻后的产物”。茶文化在展示美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影响人心,让美根植心底。在茶艺表演时,学生还要注意仪态美、仪表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美的言行,美的举止。在课堂演讲环节中,将仪态、仪表、礼仪等项目也纳入评分体系,使学生在课上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尽量把自己最美的状态展示出来。因此,茶文化学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的过程,能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扩大和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各种功能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加强道德修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便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业。

小结: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在中国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作为素质性的茶文化体系,经探索、实践和丰富完善,能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培养大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人格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渐进式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时一刻就会起到明显的成效,而应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融合其中,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并与茶学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这样不但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可将一种潜在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从中受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沈佐民,曹刚,《对茶文化内涵的初探》,中国茶叶加工,2002年第2期;

[3] 高旭晖,刘桂华,《茶文化学概论》,安微美术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4] 福州绿工坊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知识全集》;

[5] 耿密,《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6] 伏杰,《唐朝饮茶之风与茶税》;

[7]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军训报告--感悟军魂 篇6

面对万丈深渊,瀑布选择微笑,当它纵身飞跃时,创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面对鸣沙山,月牙泉选择微笑,于是有了“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沙漠奇迹。人生是一条蜿蜒的旅途,前方是希望,是黎明,而路面上不乏有荆棘和坎坷,面对这些,只有怀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拥有走出逆境的力量。同样,对于军训生活,只有不畏挫折,抱着持之以恒的心态,方能成为最耀眼的军营绿花。

通过军训,同学们提高了政治觉悟,激发了爱国热情,培养了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军训使我们切身体验了人民军队的衣食住行,更从侧面锻炼了大家坚忍不拔的品格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对于我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而言,军训尤为不可或缺。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校友当年提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便是极为符合我校以地学为主,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学习地质知识尤其需要刻苦耐劳的精神,较之于地质大学这个大环境更是如此。

本次2012级全体同学在平北基地的军训,10041261班积极响应党团委、老师们的号召,全班31名同学热烈积极的参加2013-——2014学年的军训活动。在4月28日至5月11日为期13天的军训生活中,全体同学表现良好,热情配合教官、团结同学、认真履行赵政委,教官以及辅导员的指示,在整个活动中未发生重大的安全隐患,全班无一人次参加特训队,总体表现良好。

较早前,在同学们获悉军训的消息后,每个人都洋溢着鲜有的笑脸,毕竟军训之于四年的大学生涯是一段别有意义的旅程。当大家得知军训之中有实弹射击,拉练等活动时,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5月的骄阳总是迫不及待的露出它的笑脸,在经过了几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后,军训的日子来临了。4月28号下午,全体军训学员统一穿着绿色的军装,陆续集合在中北门的马路两边,等待最后的指示。临近8点我们统一坐车出发,在漫漫星光下,经过近2个小时的路程,9点40分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平北军训基地。

在平北基地,同学们首先要面对的是近乎军事化的生活管理,在每一个时间段干什么,教官都会督促你。晚上统一10点熄灯,早晨6:30起床,这是雷打不动的规定。对于已经习惯了学校作息规律的同学而言,遵守这些需要克服莫大的心里障碍。学校规定,13天的军训中,不能穿着其他的服装,这对于每天大风夹沙的训练生活而言,尤为需要解决。尽管面对这许多的困难,10041261班的同学并不气馁,他们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将自己融入到军旅生活中去,大家到了每个时间段都相互提醒,晚上为了其他同学的休息,习惯熬夜的同学坚决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保证第二天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

在住,食方面,班级男女生分别集体住在一个有20多个床位的宿舍里,因为人员较多的原因,同学们也是相互轮流值日,尽管平北基地的风沙大,气候干燥,宿舍的地上也时常积起一层厚厚的土,但是大家不畏艰难,勤劳打扫,从而确保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除了克服环境的困难之外,同学们每天的吃饭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大家统一集合吃饭,虽然食堂的饭菜并不如学校里的可口美味,虽然大家依然不习惯于站着吃饭,但是,既然是军训,那我们就没有怨言,一食一粟,都思饭菜的来之不易。有了集体训练的同窗之情,大家吃饭的热情也极为高涨,军训的饭菜不知不

觉中已深深的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

在为期13天的军训生活中,除了日常的基础训练,班级成员也跟随军训队伍进行了许多大有裨益的趣味活动,每天日常的规定项目完毕后,大家一起以营连为单位集合在训练场上,学习军旅歌曲、相互间拉歌,大家的兴奋之情也是借着月色回荡在训练场上空。5月7号我们全体军训学员一齐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了前往长城的旅途。经过近2个小时的行进,我们到达了期待已久的八达岭长城,同学们以营连为单位分别组织主题活动,10041261班所在的四营,在烽火台上积极拉歌,合唱,合影,做游戏,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临近11点,在教官和导员的有序组织下,大家清唱着军歌,一路小跑,顺利凯旋。通过这次长城的出游,班级成员间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心智,让广大的学生群体确实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长城出游之后,我们还进行了像野外20公里拉练等大有裨益的活动。拉练中,在教官的组织下,同学们模拟毒气、空袭的环境依次做了演练,在拉练途中赵政委还组织大家集体吼山,2000多人的声音响彻山谷,气势如虹,让没有见过这场面的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军训中,我们还进行了实弹射击,信任背摔,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穿越电网,夜宿帐篷,分列式表演,毕营晚会等一系列的趣味活动。通过实弹射击,大家掌握了军事技术中基本的射击要领;通过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班级间的团队合作和凝聚力变得更加密切;通过歌咏比赛、拔河比赛、分列式表演,班级同学间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夜宿帐篷,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属于野外的不同寻常的夜空。

总之,军训之中的一系列活动,让班级同学之间更好的融入了班级,使性格内向的同学有了更好的历练;使才华横溢的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13天的相处,大家对生活的目标有了强烈的共鸣,相互间的了解也更上一层楼。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通过军训,国家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使当今时代的青年学生趋向于更为全面的发展。同时军训也磨炼了大学生群体的意志,通过教官严格的要求,我们培养了严谨的做事风格,务实的做事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大一的军训为大学生活的后续三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我们的生活起居做了很好的展示。

大学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表演的舞台,只要抱着拼搏的心态,成功就在不远处,其实无论是军训还是日常的学习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军训让我们从侧面更好的了解了那些优秀同学的处事风格以及自身优点,这对于我们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相信,只要积极进取,就会有属于我们的海阔天空。

信息工程学院

《黄埔军魂》观后感 篇7

10月2日,大家集体观看了《黄埔军魂》这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描述的是子描述“永远的连长”官校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只想春风化雨,教导出一批批未来的优秀军官供献给国家,虽然一开始学生都不谅解他的作法,但在与他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慢慢的了解他严格的背后,是一颗关怀学生的心。后来他结婚了,仍然与夫人一同将所以心力放在学生身上,即使家里经济困难,也从不对学生吝惜。他一次次的放弃升迁的机会,只为了跟学生在一起,即始后来学生成为他的长官,他也遵守军人的本份来服从,一直到他退休为止

这部片子可分两个时代,前半部约在民国四十年代(1950),江支森教官正值年轻,让人觉得铁血无情,军人的威严与个性在此表露无疑,但私底下却默默的关心学生的生活,虽然生活清苦,但把钱都花在照顾学生身上,原是胆小的学生刘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导下自觉锻炼自己,得知母亲病逝,却因在校组织同乐会,不能回家送终,在晚会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声泪俱下,感动了全校师生。后半段,到了民国六十年代(1970)江支森教官一直放弃升迁的机会,因此都还只是营长而已,虽然他的学生都已经是两颗星回来当校长了。这个时候,时代风气有很大的变化,但他仍然坚持以不变的教育方法教导一代又一代的官校生们,而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也不断被他的理念所影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面对新一代的官校生,那种思想上与理念上的冲突,但不变的是他对学生的关怀。退休的教官,离开住了三十多年的宿舍,只有几包简单的行李而已,而校长带着全校的师生欢送他,而老教官终于感动得流下忍了三十多年的泪水,简直就是催人泪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金门炮战的那段描述,当徐将军的吉普车被冲天的火光所吞没,当年轻黄埔男儿从昏迷中醒来说出的第一句是“我们打赢了”,当江支森闻听自己从前的学生已经喋血疆场,无论是海峡此岸还是彼岸,一定都会为之动容。面对着有血有肉的感动,政治显得如此苍白,我只看到了豪壮的军魂、刚烈的坚贞。浸染了鲜血的战争不再是几个年份几个名词几句干瘪的历史评价,而是一群群热血儿男的慷慨携干将、是无数勇士健儿的置生死于度外、是国家干城革命先锋的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是多少百姓的魂牵心系箪食壶浆。一个高大的形象背后,往往有一个了不起的家庭。江支森的爱人,同学们的“师母”、“奶奶”,昔日的“女青年工作大队之花”,以另一种方式的大爱,赢得的同学们的爱戴和尊敬,“贤慧”还是“女德”都远远不足以形容她,这位性格温柔的女子,若没有一腔赤子之情,又如何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地爱护着一代代的黄埔健儿?

部队军魂心得体会 篇8

据悉,4月26日,摄制组先后到外滩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共一大会址等地进行了实景拍摄,并得到了上海市百名将军活动中心与上海市百将公益基金会的全力支持。 当天上午,海军原副司令顾文根中将、海军原政治部主任毕惠义中将、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兼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黄恒美中将、上海警备区原政委张立志少将等21位由上海市百名将军活动中心组织的老将军们,一大清早就来到了外滩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并在镜头下当起了“讲解员”,为在场的小朋友们讲述起纪念碑的历史故事,启发小朋友学习上海革命先烈的伟大的事迹,弘扬烈士精神。

当天下午,百名将军活动中心的老将军——沈阳军区空军原参谋长吉星、上海基地原副司令苏荣、原副参谋长鲍奇、二十军的原副政委闫成贵四人,又协同拍摄组一行,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带小学生们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据上海市百名将军活动中心主任、上海市百将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潘振秋介绍,《永远的军魂》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制作,旨在客观展示老一辈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浩然正气,记录新时代退役军人在当前大环境下创新探索和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

心中的军魂演讲稿 篇9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陈海燕,是五班的学员,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心中的军魂。

听,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脚步声还在铿锵作响,看,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听,气势恢宏的军歌正在唱响,看,中华大地,锦绣河山,一片大好风光。是什么,让江山如此多娇?是什么,让神洲风采尽展?是什么,让祖国灿烂辉煌?是什么,让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是人民军队心中的军魂!

那么,军魂是什么呢?

战场上,军魂是黄继光挺身堵炮眼的英勇无畏,是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响导火索的奉献牺牲,是邱少云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的顽强意志,是当兵扛枪,是保家为国,是为了人民流血牺牲。两军对垒时,军魂是三大战役的壮志豪情,是四渡赤水的兵家智慧,是两强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

艰辛时,军魂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思想,是井岗山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毅力,是战士双脚走天下的豪放,是背起行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思想上,军魂是光芒万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广泛传唱,是江主席的“三个代表”,是和谐社会的幸福篇章。

当然,军魂更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宗旨,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是纪律严明,是保障有力。

一句话,军魂是军旗,是军徽,是军装,是绝对忠诚和钢铁信念。

现在,我们转业了,脱下军装,换上便装,军魂还在吗?在哪里呢?在脱下的军装里?还是在换下的军帽里?

不!我相信,所有的军转干部都会说:军魂没有走,也不会消散,因为,它已植根于军人的心中!

我们都相信:

军旗飘飘,随风而起,指引着我们。

军徽闪亮,晶莹灵动,照耀着我们,军装静谧,威武庄严,注视着我们,我想,我们刚到地方上,军魂应该是这样的:是调整心理,适应新环境,是在新起点上,有新志向、新目标,团结新同事,搞好新关系,做好新领导。是锐意进取,是俯首甘为,是谦虚向上。

有一首老歌,歌词写的特别好,我想把它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吹起那集合号,我们又出征,翻过了山,跨过了水,走进新天地,历史的嘱托,青春的好奇,伴随着你,伴随着我,永远向前进。

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献出了我的爱,从此不变心,阳光照耀,大陆在延伸,这就是你,这就是我,生命的历程。

让我们载着军魂,在新的天空里,展翅飞翔!

上一篇: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下一篇: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制度